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

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

时间:2023-08-25 17:0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标准农田情况汇报

第1篇

林业生态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的强县富民工程来抓,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了京深绿色通道工程、高效生态林网和环城林、环村林建设。造林绿化三年三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京深绿色通道:全长公里,通过(年、年和年)三年建设,使林带宽度达到米(每侧宽米,植树行),林带总面积亩,植树万株,成为全省绿色通道建设的样板段和示范段。

二、林网建设:抓住第二轮土地调整延包和种植结构调整的机遇,沿主干道路两侧宽幅预留育林地,高标准进行林网建设,其中:国道每侧林带建设宽度米,植树行;省道及通乡油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度米,植树行;农田一、二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度米,植树行;三级路每侧林带建设宽度米,植树行,使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了以上。(,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三、村镇街道绿化:结合村容村貌的治理,街道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全县××村的主干街道全部高标准实现了绿化,完成植树余万株,新建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大部分的街道实现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并新建了一批休憩和绿化景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林业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绿化道路公里,植树万株,实现了一次造林,一次成功,林木覆盖率达到了,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新时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在全省起到了领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年,被授予“××”称号。年,被省授予“××××”称号。并被省列为“××示范县”。

下一步,我县将以村镇周围绿化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环村林建设,把××建设成为“城区绿带环绕,村镇四旁成林,农田林网纵横,处处鸟语花香”的生态乐园,成为全国环城、环村绿化第一县,成为××××的一颗绿色明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生质量的提高,为省会周边环境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篇

按照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报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通知》,现将XX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锐意创新抓农业农村改革

1、继续完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集体耕地测绘面积XX万亩,形成纸质档案资料XX宗,应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XX户,已颁发XX户,颁证率达到XX%。

2、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县XX个乡镇试点村的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下阶段的股权设置、资产量化和成立合作社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

3、逐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充分利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土地确权的成果,结合土地平整项目、作物补贴的方式推进土地流转,累计完成土地流转XX万亩,流转比例占耕地面积的XX%。

二、持之以恒抓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千村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院内院外六件事为重点,狠抓村容村貌治理。农村改厕工作,2020年改厕任务为XX座,截止X月X日已完工XX座,完工率为XX%。

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累计发动群众投功投劳XX万人次,清运农村垃圾XX万余吨,清理沟渠、河道淤泥渠道XX公里,拆除清理残垣断壁XX个。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总投资XX万元的XX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建设项目,在县城、XX镇分别建设污水处理厂,分别连接临近乡镇的污水管网,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

4、积极推进农村健康卫生生活方式培养,解决睡觉上床XX户,完成率XX%;解决做饭上灶台XX户,完成率XX%;解决吃饭上饭桌XX户,完成率XX%;解决学习上书桌XX户,完成率XX%。

5、创建州级示范村,2020年自治区拨付400万元,实施8个州级示范村项目,目前项目方案已通过州级审验,XX村土建类施工已完工,沙湾村绿化工程、太阳能路灯安装已完工;剩余采购正在走采购程序,资金支付XX%。

三、农机化工作稳步发展

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县在册拖拉机XX台。农机总动力达到XX万千瓦,较上年增长XX%。

2、农机化作业水平保持稳步提高。全县总耕地面积为XX万亩,小麦、豆类、油料、打瓜等农作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达到XX%、甜菜机收达到XX%,农林牧鱼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XX%,较上年提高了XX%。

3、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推广。自2014年起,XX县就引进卫星导航系统,用于农机播种作业,在不断加强引进卫星导航播种技术的进程中,目前已累计安装XX部。在XX镇农民群众自发使用卫星导航播种技术,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形象,完成XX万亩作业量。

4、特色农业机械研发和利用。2020年XX县加强特色农业机械推广力度,整合技术资源对原有的摘穗式玉米收获机进行改进,用于薰衣草收获,实现了薰衣草机械化收获“零”突破,在机具改进过程中,严格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机具各传动部件安全可靠,并加固防护部件,使所以传动部件均在防护隔板内传动,提高安全系数。

四、市场监管能力逐步增强

1、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对未审先推、未备案经营、标签标识不规范、经营档案不健全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我县种子生产经营实行网上备案制,全年累计受理了XX家种子经营门店提交的XXX份备案申请,备案率达XX%。

2、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把好市场准入关口。通过网上审核、实地审查,对XX家符合经营条件的农资店颁发了农药经营许可证。认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检查,对经营假劣农药和肥料、过期农药、无证经营农药、经营禁限用农药、高剧毒农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截止目前,开展定量检测样品XX个,XX个参数,合格率XX%;开展快速检测XX个,合格率XX%;配合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成监督抽检采样任务XX个。合格率为XX%。已实施合格证主体XX个,贴用合格证XX张,带证销售产品XX吨。国家追溯平台录入主体信息XX个,自治区追溯平台录入主体信息XX个。同时,XX县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于今年年初通过实验室了“双认证”考核。

五、凝心聚力抓农村经济发展

1、扎实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一是家庭农场、合作社方面。2020年新增家庭农场XX家,上报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XX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订单农业,帮助XX县雪草专业合作社、XX种植专业合作社等XX个合作社签订甜叶菊销售订单,总计XX亩。目前,全县共有机制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XX家(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

二是龙头企业方面。牵头组织认定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组织申报州级龙头企业XX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XX家已通过验收。目前,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XX家(自治区级的XX家、州级的XX家、县级XX家)。

2、深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2020年预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XX个,其中休闲农业观光农园XX个,农家乐XX个,休闲农业一村一品专业村XX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遍及全县XX个乡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XX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XX亿元。

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以XX镇为主产区的薰衣草种植面积XX万亩。保持红花、蔬菜等传统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形成以果XX等乡镇为主产区的XX万亩红花种植基地;以XX等乡镇为主产区的XX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不断扩大甜叶菊种植,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以XX为主栽区的2.58万亩甜叶菊种植面积。成立XX产业发展协会,通过举办XX公共品牌线上推广活动、XX的主题直播活动、“6·10”县长直播带货活动、XX产业发展高峰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进行公共品牌推介。此外,还邀请中央电视台四套《源味中国》节目组拍摄了专题片,在影响力较大的航空杂志《南方航空》上登载3期宣传广告,在潜在客户较为集中的沪广深地区开展冠名号高铁列车全方位宣传,不断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六、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1、积极推进畜禽粪污防治。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重点完成了全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规划,引进秸秆、地膜回收利用企业。在XX个乡镇(中心)各建设1个畜禽粪污处理收集中心,XX个乡镇(中心)各建设畜禽粪污收集点1个,项目资金XX万元;在XX个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项目资金XX万元。

2、全面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定XX个残膜回收监测点开展定位监测工作,对全县XX万亩覆膜地块残膜回收进行补贴,每亩补贴XX元,合计XX万元;对XX万吨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XX%。

第3篇

项目建设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为切实做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制定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长谭传东为组长,工会主席胡圣华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具体由土地整理中心负责实施,领导小组派专人驻守工地,时刻做好监督,及时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庭园春天宾馆项目由万朝新同志负责全面监管,联系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二、项目进展情况。

1、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一期)。

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全国耕地保护重点区域开展的十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之一,也是我省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入最多、任务最重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为期15年,分三期实施,目前我市一期工程已全面启动,主要涉及保河堤镇,包括该镇大山、荣台、中心、民兴、中南、青苗、七星等七个行政村,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36万亩,总投资为4700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废弃宅基地、荒草地的复垦、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田间道路建设等,项目实施阶段,我们面临诸多困难,连续干旱,砂砾无法供应;施工材料,特别是水泥价格涨幅较大;全省电力紧张,停电情况严重;农忙季节人工短缺等,我们积极主动跟政府部门汇报,争取电力部门对项目区电力供应的倾斜,施工时,督促各个标段加快施工,加强监管,提高项目的整体速度,主动跟项目区周边县联系,扩大项目区原材料的供给范围,降低成本。目前该项目已接近尾声,预计一期工程在今年8月底前可完成竣工验收。

2、庭园春天宾馆建设。

庭园春天宾馆是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由我局招商引资,湖南银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一座四星级宾馆,宾馆地块位于九澧大道以北、市盐业公司以东、桑园变电站以西,占地约20亩,宾馆预算计划投资3200万元。该项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动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建设,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进行大楼装修工程,年底交付验收。

三、具体工作做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 一落实工作责任。把项目工作分解落实到部门的每个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入,抓投入就是抓发展的工作思路。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度,力争形成合力,注意跟踪落实,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三加强项目督查。督查把重点放在资金的拨付上,特别是拨付的进度。严格按照取现场督查、项目通报等形式进行督查,要求抢抓工期的同时保质量,推进项目实施,强力推进项目落实,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领导,继续推进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施工,切实做好扫尾工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准备迎接省、市领导对(一期)工作的检查和验收。

2、积极开展环洞庭湖土地综合整治(二期)工作的申报,做好项目立项、设计、预算等工作的前期准备。

第4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以“争当林业建设排头兵”活动为契机,以“三网”绿化工程建设为载体,围绕“绿色××”建设目标,积极履行部门职能,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严格林业执法,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努力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各项林业建设稳步扎实,卓有成效。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截止到目前,上半年共完成造林13050亩,其中防护林10600亩、经济林1650亩、用材林800亩,绿化村庄35个,四旁植树20万株,封滩育林20000亩,新建林网65000亩,新建绿色通道58.6公里,新育苗250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全县没有发生一般以上森林火灾。

(一)实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提升全县林业建设水平。一是大力实施了精品绿色通道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验收的“三高”原则,对永莘路、新博路、东郑路、庐山路、宁崔路、胜坨镇北路等路域进行高标准绿化,新建绿化带58.6公里,动用土方577.24万方,植树41.5万株。二是加大了重点水系的绿化建设。对永丰河永安镇段、溢洪河胜坨镇段、广蒲沟郝家镇段水系进行绿化,新建绿化带21公里,动用土方22万方,植树12万株。三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与全县土地开发治理相结合,按照“小网格、宽林带”的标准要求,重点对黄河口镇利林片、永安镇五村片、胜坨镇巴东皇殿片、郝家镇耿薛片、董集乡胡家片、西宋乡五七片等土地开发片进行林网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林网6.5万亩,动用土方155.6万方,植树32.1万株。四是大力开展村庄绿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绿化村庄35个,植树10.4万株。五是精心组织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印发了《20*年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安排布置了县直义务植树现场,组织县六大班子领导和县直部门干部职工2000余人进行了义务植树。抓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全县林业贴息贷款营造速生丰产林情况的调研、20*-2015年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林业建设项目编报等工作,编制了具体项目建议书,计划在20*—2011年新建森林资源3.14万亩,使全县林业建设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大林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林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大力开展了林业科技培训。以千村万户林业科技培训工程为载体,采取技术人员包乡镇与内聘技术员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的现场指导、发放科技明白纸和科技光盘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目前为止,已举办科技培训班22期,培训林农2800余人,印发科技明白纸4000余份,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4.2%。二是加强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县有专家、乡镇有技术员、村有技术能手、户有明白人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增强了林业技术服务的及时性、机动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先后组织全县10名林果大户到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培训,21名有林果业发展潜力的村支部书记到沾化、蓬莱考察学习外地林果业发展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县林果业发展。四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苹果套袋和果品保鲜库技术,杀虫灯推广面积达到1300亩,新建果品保鲜库10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森林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巩固全县绿化成果。一是以“林业执法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全民义务植树节、“四五”普法宣传日和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横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爱林护林的自觉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执法大环境。二是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作用,严打涉林违法行为。在加强日常巡逻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木材整顿活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行为50余起,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3、4月份集中开展的打击无证运输冬枣苗的行动,有效震慑了涉林违法者的嚣张气焰。三是加强了苗木检疫,严防病源入侵。组织局森保站和种苗站的技术人员,加强外调苗木的检疫和消毒,严格苗木质量关,共检疫苗木20万余株,查处不合格苗木7000余株。四是严格办事程序,强化林政管理。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林木采伐管理,上半年共办理林权证43份,转让、分割林权证11份;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12份,间伐面积875亩,间伐蓄积2324.85立方米,做到了能不伐的不伐,能少伐的尽量少伐,促进了林木的有序开采,可持续利用。五是大力开展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印发了《20*年美国白蛾防治预案》,新建有害生物标准测报站1处,投资70余万元订

督导力度,进行森林防火检查10次,排查隐患8处,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平安运行。

(四)不断加大机关建设力度,努力倡树部门新形象。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将其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议程,强化措施,加强建设。一是在林业系统内部,组织开展了“勤于读书、乐于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倡树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机关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二是深入开展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把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先后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组织干部职工到桓台县参观学习了林业建设,并注重活动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者的互促互进。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在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同时,狠抓公款接待制、民主集中制和“五不”规定的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四是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在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机关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节约型和廉洁型机关,进一提升机关建设层次。同时,大力开展“平安单位”、“三无单位”创建活动,确保了林业系统的安全稳定,树立了林业部门廉洁勤政、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但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厚,社会化造林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激发。二是美国白蛾代数多、繁殖力强、破坏性大,虽经几年有效防治,疫情有所减缓,但整体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三是经济林产业化发展、林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扶持政策少,不利于调动群众投资投劳、扩大产业规模的积极性。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林业执法难度大,尤其是油田涉林案件的查处难度更大,对依法保护全县森林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措施,对症施治,确保全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下一步林业工作打算

一是全力抓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落实防治责任,强化防治督导与检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率。坚持专业队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加强疫情监测与查防,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清除,确保实现有虫不成灾的防治目标。二是认真组织好20*年度全县造林实绩自查工作,并提前规划秋冬林业开发会战内容,编制具体的林业开发会战实施方案。三是在认真学习好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基础上,结合全县林业建设实际,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护收益权”的原则,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四是加大林业科技培训。通过举班培训班、赶科技大集、专家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冬枣管理、蜜桃绿色无公害生产、桑蚕标准化生产、果品保鲜库建设与管理、果品市场营销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市场知识,提高群众的科技水平和把握果品市场的能力。五是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执法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

第5篇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及时部署安排,及早组织施工,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掀起了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我市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水利工作先进单位;被宜昌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去年10月,宜昌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现将我市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目标任务。投入资金4.6亿元,投工380万个,完成土石方420万方,修复水毁工程4350处;维修清淤渠道1260公里;清淤、改造堰塘9500口;改善、恢复、新增灌溉面积7.5万亩,新增蓄水能力350万方。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六大工程建设。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省发改委、水利厅下达的1.28万农村居民和11所农村学校6000名师生共1.88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完成坝陵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建设项目和玉阳、玉泉东风三干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建设。三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中型水库官道河和1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四是中小河流整治工程。启动百里长渠治理工程建设。五是水毁修复工程。重点修复沮漳河、人工河堤防险工险段、灌区渠系、建筑物等水毁工程。六是“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开展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的整治维修和新建。

2、工程进展。我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完成大部分计划任务,六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安全饮水已完成年度计划;小农水重点县已完成计划任务的50%;官道河水库除险加固已基本完成水下部施工,汛前可完成输水管、闸门、大坝迎水面护坡、溢洪道施工;1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可在汛前全面完成主体工程水下部分施工任务;百里长渠治理工程即将开工,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全面掀起了以挖堰塘、清沟渠、整堤防为重点的水毁工程修复。

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资金4.2亿元,投入劳力26万个,机械11340台套,完成渠道清淤1120公里、末级渠道硬化83公里,堰塘整治8642口,水库除险加固27座,堤防整治3.6公里,小型泵站整治维修173处,完成土石方391万方,标工353万个,占计划任务的93%。

二、汛前检查及水工程执法检查情况

从2月19日开始,我们用一周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及水工程执法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水利工程度汛安全。

1、及时传达各级精神,切实做到三个到位。2月19日上午,我市及时召开了由局党组成员、科室负责人、市直水库工程管理单位、镇处水利站、在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水库安全紧急会议。通报了新疆、黑龙江、山西3起水库垮坝事故,针对失事主要原因提出了我市水库安全管理的重点、要点。全文学习了《水利部关于切实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小型水库蓄水管理的紧急通知》、《湖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对全市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名单位要把水库安全检查和整改当作压倒一切的工作狠抓落实,做到认识、排查、整改“三个到位”,充分认识水库安全运行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对水库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管护人员、经费,完善管理设施。严格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完善水库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储备。从2月19日起,由水利局党组成员带领4个检查督导专班,对全市10个镇(办事处)及市直管理的126座大中小型水库逐一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并登记在册,建立台帐。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确保整改见实效。

2、拟定排查实施方案,明确排查具体要求。印发了《关于开展水库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当水文〔2013〕10号),一是明确了开展水库安全大检查的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确保水库安全大排查活动的及时、有序、有效开展;二是明确排查内容。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库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在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安全监管,及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水库的坝顶、坝坡、坝脚、溢洪道、输水洞、闸门、电站等重点部位隐患情况;水库看护人员在岗值守及每日至少一次对水库进行巡查制度落实情况;水库安全监测系统、通讯报讯、水库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及落实情况等;三是排查分组。全市分为四个排查组,由党组成员任组长,相关科室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制,逐库进行全面排查;四是统一排查标准。各排查组应根据排查的内容,逐项、逐库进行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分类登记造册,提出整改意见,完成《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汇总表》、《水库安全隐患排查逐库登记表》、《水库蓄水安全检查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专项检查表》等表格填写汇总,签字盖章,并对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建立档案。

3、全面实施隐患排查,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自2月19日始,四个排查组分头行动,历时三 天对全市126座水库、堤防、泵站等水工程进行排查。一是建立隐患台帐。根据排查情况认真填写《水工程安全隐患排查逐库登记表》。对查找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按工程名称、隐患名称、隐患部位、危险程度、已采取措施、处理建议等内容分门别类地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实行隐患销号制,隐患一日不除,一日不得从台帐上销号;二是制定整改措施。针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各排查组、管理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整改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内容,确保整改见实效。

4、落实措施加强整改,专班督查确保安全。2月25日,局召开排查组碰头会,通报水工程排查情况和安排后续督办工作。一是分组报告片区排查情况。各排查组通报了片区排查存在的问题,拟定的整改措施。重点通报隐患大、问题突出的水工程及整改措施。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分类拟定整改方案。三是成立了督办专班,由分管水库副局长任组长,办公室、工管科、农水科、水政科、质量与安全监督站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负责督办水工程整改措施的落实到位,实行排查隐患销号制。四是统一在建工程、三类坝水库控制运用标准。官道河、古眼当、石马槽、天河、红林、朱冲、印河、共青、先烈、谭冲、松堰湾、大当、叶冲、西岗、团结、俞冲、东升等17座在建水库,实行输水管导流,来多少泄多少,控制死水位运用。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的通知》,要求跑马、金沙、共青等63座水库按汛期控制水位运用。

通过对水利工程安全大排查,我市堤防、泵站等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相对较小,水库安全隐患相对突出,如部分水库大坝存在散浸、渗漏。部分水库大坝波浪多年淘蚀,浪坎严重。部分水库剅闸漏水、老化失修,启闭失灵。部分水库大坝杂草、灌木丛生,存在白蚁危害。部分水库违章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赵湖水库溢洪道私建1.5米高的滚水坝,水库水位已平滚水坝顶,至使水库超标准运行。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已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第6篇

一、 活动开展情况

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成效,中心成立了争先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组织职工认真传达学习了厅党组和办有关文件精神,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照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行业和厅省办要求,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查找了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单位到个人都明确了争先创优的目标。归结起来,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组织程序还有待于细化,必要的工作制度有待于完善。部分县(市)办不能按时上报计划,产品标准偏低,扩初设计造价与市场价格偏离比较大,有的甚至低于原材料价格,影响了企业投标。多数市县过分强调使用当地企业的产品,排斥外地企业,有些县(市)办以不了解中标企业情况或已提前施工为理由,迟迟不与中标企业签定购货合同。货物验收还缺乏有效的检验检测手段。在资金报帐方面,在招标价格高于扩初设计造价的情况下,中标企业报不了帐,县(市)办也难以按项目建设规划进行施工。二是经营创收项目单一,效益不高。三是内部管理还存在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的问题,职工上班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四是队伍建设方面教育抓得少,缺乏激励措施,职工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学习空气不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专业知识不精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我们领导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工自身方面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对这些问题,将根据岗位分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二、 主要工作创优目标

活动中,我们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优目标:

(一)工作目标:切实做到组织合法化,程序规范化,制度健全,机制创新,透明运行,效果明显,努力实现“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二)经营创收工作目标:巩固现有收入来源,开发新的经营项目,实现收入自给有余,保障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满足中心日常办公需要,为办机关搞好服务创造条件。

(三)内部管理目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努力达到办公条件逐年改善,办公环境整洁优美,内部稳定统一,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目标:中心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正廉洁,职工思想统一,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胜任本职工作。

三、争先创优措施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重在坚持,贵在落实。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物资集中招采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科学管理,着力完善集中招采工作制度机制。要以讲科学、求规范、重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抓好集中采购制度机制建设和实施工作。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招标机构,实现良性竞争。二是制定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流程,规范采购程序。三是制定供应商诚信管理办法,加强违规和失信行为的处罚管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评标办法和规定,保障招采工作行为公平公正。五是参考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相关规定,扶持当地企业(以市为单位)参与投标和中标。

2、围绕规范运作,着力加大集中招采监管力度。要力争通过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规范招采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强化约束,做到应采尽采。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躲避集中采购的行为。二是加强集中招采活动监督。在编制采购计划,招标文件、招标信息,组织开标会、评标、定标等重要环节上,均要及时请示办领导审定同意后再组织实施,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一体的动态监管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集中招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协助县(市)办做好物资采购验收工作。四是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将物资采购计划、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结果等文件材料,装定成册,记录在案。

3、围绕提高水平,着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高水平集中招采工作的重要保障。采取自学、进修、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使大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业务操作技能。研究和制定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提高集中招采工作水平。

(二)围绕经营创收工作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1、继续与苗木基地和搞好合作经营,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收入。

2、组织力量,开展市场调研活动,选择1-2个经营项目,此项工作,力争在明年上半年落实。(三)围绕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抓教育,树典型。开展“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的竞赛活动和“先进科室”评比活动,在中心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2、抓管理,树形象。继续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和“十条”禁令,健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中心各项工作运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关心职工生活,尽力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确保干部职工“五险一金”按时缴纳。

3、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争创动力。对于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勤于学习,作风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业绩突出的,及时予以表彰和激励,在年终考核时,优先立功受 或评为先进个人。

三、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近几年统一招标采购的实际情况看,尚有部分县(市)办对这项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级。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利用会议、调研、检查指导工作等时机,反复强调集中招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基础。

2、建议把县(市)办落实统一招采购工作的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评比范围,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集中招采工作顺利进行。

第7篇

通红甸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农民8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农业。近五年来,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全面实施了“生态立乡、产业活乡、科技兴乡”三大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培育乡域优势产业为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使通红甸农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体系培育建设日趋完善。现将通红甸乡农业发展情况与服务体系培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通红甸乡农业产业取得的成效

1、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围绕农民增收调结构,依据乡情建产业”,重点抓好烟、畜、菜、果四大产业,探索发展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702万元,比2013年的11555万元增长2147万元,增18.58%。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35元,比2013年末5026元增加2209元,增长44.95%。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3.6:24.9:21.5,农业在我乡产业支柱地位突出。

2、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2017年,粮经比例调整为37.7:62.3,特色农业发展加快,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保护产业化的发展路子”,全乡柑桔种植面积累计2.25万亩,比2013年的1.13万亩,增长49.78﹪,产量3.1万吨,产值1.2亿元;蔬菜发展势头强劲,蔬菜种植面积达2.28万亩,比2013年1.05万亩增长117.14%,实现产值3205万元;累计种植核桃33298亩,比2013年的15489亩增长114.91﹪,产量1695吨,比2013年的63.2吨增长2500.81%。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成效明显,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3、畜牧产业持续发展。2017年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畜牧生产总值3103万元,其中:肉牛产值130万元,肉羊产值282万元,生猪出栏收入2398万元,家禽等其它出栏收入293万元。建立了长麦地肉牛养殖示范村和么波冲肉羊养殖示范村,养殖带领作用逐渐增强。

4、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2017年,全乡示范种植中药材686亩,比2013年647亩增长6.02%,产值达411.6万元,比2013年323.5万元增长27.23%。中药材种植效益凸显得益于近年来引进华宁永强中药材种植等龙头中药材企业,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5、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玉溪华冠柑桔有限公司和华宁老区柑桔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柑桔千亩连片种植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6、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通红甸山地柑桔以早熟、优质、果型好、果皮细腻而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通过龙树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红山橘(通红甸山地柑桔)柑桔品牌,通红甸山地柑桔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多,平均销售单价比盘溪高0.8-1.0元,比华溪高0.4-0.6元。

7、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夯实。小得勒、山羊母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通红甸柑橘批发市场建设正全力实施。贯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个村委会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正有序推进。成功打造1个柑橘千亩提质增效示范点和6个百亩以上连片蔬菜核心区;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00亩;发展组建核桃、柑橘种植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成立柑橘协会1个,为提高种植、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

通红甸乡生态庄园建设项目总投资430万元,于2017年12月3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生态庄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科普基地、培训基地等多位一体的示范基地,对宣传通红甸、打造通红甸山地柑桔品牌将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产业发展工作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乡政府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工作,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派驻保存工作组,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2、加大基础实施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以“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为契机,强力推进公路网络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修复水毁灾损农业设施和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提质增效。

3、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抓好现有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发展的优势品种,淘汰劣势品种,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红甸乡产业发展正处于从小规模分散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种植的关键时期,加快开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促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园区采摘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发展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5、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产品从量到质的提升。进一步降低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使用密度和强度,促进土地肥沃度的提高和综合地力水平的提升,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等通过现代技术转化为生物能源,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通过柑桔、核桃、蔬菜、养殖等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单产和质量,促进效益提高。

7、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农业创新人才、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农业产业服务质量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应用效果。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乡土人才。

(三)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8篇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县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了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半年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战胜雪洪袭击,克服持续低温和多雨造成的烂种、烂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狠抓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圆满的完成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各项任务指标,现将我镇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生产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指标的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完成总播面积12.9万亩,其中正播面积12.8万亩,套种面积0.1万亩。在正播面积中粮食作物2.09万亩,经济作物10.7万亩。在粮食作物中,种植小麦1万亩,种植玉米0.6万亩,其中制种玉米0.16万亩,豆类作物0.48万亩。在经济作物中,种植棉花7.8万亩。其中高密度棉花6.48万亩,原创:占棉花总播面积的83.2%。种植甜菜0.42万亩,种植蔬菜1.3万亩,其中加工番茄1.2万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面积2.63万亩。种植各类饲草料0.312万亩,其中青贮玉米0.3万亩,苜蓿0.012万亩。

(二)订单作物完成情况

狠抓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今年我镇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今年我镇扩大棉花和番茄种植面积,订单作物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全镇12.8万亩农作物中,定单面积达2.9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3%,其中甜菜、加工蕃茄、青贮玉米等作物,农户均与企业签订了订单。

(三)重大技术措施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继续把“地埋式”滴灌、“小白龙”滴灌、棉花新品种应用、高密度棉花种植等措施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狠抓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重大技术措施落实工作,全镇完成节水灌溉面积9985亩,应用“小白龙”滴灌面积7085亩,应用地埋式滴灌面积2900亩。继续把地埋式滴灌示范项目作为重点,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培育的制种玉米这个新产业,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一倍,并着重配合抓好重点环节的协调工作,确保制种质量,为今后企农健康合作打好基础。我镇的无公害西瓜正在进行绿色食品的认证,产品商标注册登记已在积极办理。新品种应用方面重点推广了新陆早13号、新陆早23号等棉花新品种,良种应用率达到98%以上。目前,各类作物长势正常,棉花已中耕3遍,化控2次,棉花灌头水面积已达到85%。

(四)镇河灌区用水改革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我镇顺利完成了镇河灌区用水改革工作,成立了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出台了《用水者协会水权交易暂行办法》。目前,各村场用水者协会正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水权交易正在有序进行。

(五)林业生产完成情况

今年县上给我镇下达造林任务60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80亩,经济林120亩。我镇实际完成668.3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完成516亩,完成县上下达任务的107.5%,完成经济林152.3亩,完成县上下达任务的126.9%。此外,我镇还狠抓了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4月底至5月上中旬对全镇林木普遍进行了一次喷药,确保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在林木管护方面,各村场均与各管护人员签订了责任状或管护合同,使林权和责任落实到人头。今年我镇除抓好常规农田造林外,重点抓了s201线绿化和东滩主干道绿化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完成了9.8公里的xx线高标准绿化,完成了xx村主干道4公里的绿化,全部定植了长枝榆和小叶白蜡,截止目前,新栽林带普遍灌了3-4次水,成活率比较理想。

(六)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三季繁花、四季有景、色彩变化多样”的生态镇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对38个居民点全部进行测量,按照因村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的原则,针对各村(场)的经济实力和基础,确定了以x场、xx场、xx村的园林生态村型,xx镇村民族风情型和xxx、xx村、xx村、xx村村庄改造型的总体规划要求,制定了示范、普及和过渡三类标准,按试点、全面建设和重点提高三步实施。截止目前,共投入221万元,组织义务工0.7万个,建设道路35公里,改厕70户,新建沼气池34个,垃圾池28个,组织全镇性卫生大扫除5次,种植各类高档苗木4000余棵,新建抗震安居房66幢,修砖围墙6100米,初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一定程度改善了各村场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真贯彻县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上下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结合我镇实际,狠抓种植业内部优化调整,增加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订单作物、高效作物面积,全镇经济作物面积比去年增加0.93万亩,同时将小麦、甜菜、玉米等作物面积压缩,两项相抵,预计人均净增收可以达到280元左右。

2、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机制,制定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年初,我镇结合各村场种植业特点,将各项任务指标分解量化,具体落实,制定了一套易操作,同时又能真实反映村场工作实效的考核办法,直接与工资挂钩,实行重奖重罚。同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扩大先进性教育整改成果,把农民增收作为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干部进状态”工程为动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3、抓好以棉花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和培训工作。由于近两年棉花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发生时间越来越早,针对这一问题,我镇农科人员深入各村组,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并联合xxx学校专家,召开田间现场会8场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农牧民掌握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使棉农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有了较全面的掌握,通过消灭田间地头杂草、打隔离带、挑中心株等重要技术措施,把棉花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另外,积极宣传动员广大农户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全镇节水灌溉面积比去年增加4500亩,其中地埋式滴灌面积增加1300亩,并针对地埋式滴灌棉田制定了单产150公斤皮棉的产量攻关方案,目前正在实施,滴灌棉花长势喜人。

4、抓好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工作,完成了镇河灌区用水改革工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耕种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问题日益突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逐年下降。水利工程产权不清,影响了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和使用的积极性。根据我镇经济和农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以及目前水资源和工程设施的现实情况,我镇从今年3月份开始着手,经过3个月的积极筹备,先后成立了5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同时出台了《水权交易暂行办法》,使用水户对水资源有了使用权和经营权,用水户真正参与管理和民主决策,减轻了农民不合理水费负担,改善了基层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水利建设的新机制,在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上取得了实际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5、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今年造林面积虽然有所减小,但是能管好林带,保证成活率仍然是造林工作的难点。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村场片区实际,将造林任务、林权落实到人头,每一片林带都签订了管护合同,明确了责、权、利,镇上定期不定期的对各村场林带灌水、管护工作进行督查,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造林成活率明显好于往年。今年春季,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我县东大门xx线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先后派全县90多个单位在我镇xxx线植树,为了把这9.8公里的林带管好,我镇先后发动机关、站所干部200多人次,对s201线道路两旁林带进行了树田平整、压墒灌水、虫害防治等工作,原创:重点地段由镇上副科级领导承包,包管护、包成活率,并且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给予奖励,目前这片林带成活率达到98%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虽然今年我镇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从整体看农业情况比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今年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多雨,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播种和出苗,烂种、烂苗现象较多,重播面积达到1万亩,造成棉花长势普遍比往年差。

2、棉花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个别村(场)条田统一种植有困难,插花种植地块仍然存在。

3、农资价格高且货源紧缺。目前正处于追肥阶段,尿素价格一路看涨,有些农户因此减少了追肥的投入,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后期缺肥现象发生。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下阶段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以棉花为重点的田管工作。重点抓好地埋式滴灌项目的灌水、施肥、化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力争达到皮棉单产150公斤的产量。着重抓好开沟追肥及化控工作,引导农户购买其他追肥,确保农作物后期营养供给。抓好病虫害群防群治工作,以棉花红蜘蛛为主要的监测、防治对象,定点定期监测,发现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把虫害降低到最低范围。

2、抓好冬小麦收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兑现好国家粮食直补政策。

3、调配好井水、河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用水者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培育水权交易市场与管理监督机制。积极做好防洪准备工作,确保农作物不受损失。

4、做好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工作。加工番茄等订单作物七月底就面临成熟,及早衔接好今年的交售工作。

第9篇

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为总抓手,推动农机结构持续优化,农机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稳步增长,农机化工作保持了全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1、主要表现:

一是农机季节机械化有序进行。春耕期间投入机具3.5万台套,维修服务队7个,人员300人,完成耕整、机播、浇地、植保等机械化作业;三夏期间,引进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小麦联合收割机1000台,全县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数量达到3700台,引机数量与联合收割机投入量均创历史新高。投入机具4万台套,维修服务队20个,服务人员360人,实现小麦机收率100%,玉米精量播种全覆盖,3天基本完成收种任务;“三秋”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农机具4.2万台(套),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500台(引进外地玉米联合收获机600台),秸杆还田机2000台,深松机160台,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9000台。7天完成玉米收获面积111.7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100%。5天完成小麦机播任务,机械深松整地面积10万亩,机耕面积113.96万亩,机耕率100%;机播小麦面积113.96万亩,机播率100 %;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3万亩。配合农业局承办全市“三秋”农业生产现场会,全县农机化生产工作受到省政府赵润田副省长和市委吴翠云书记的充分肯定。

二是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小麦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作业,玉米机播率100%,机收率100%,比去年提高7个百分点,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持续发展壮大。专业化、规模化的农机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迅速增加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41个,固定资产1.3亿元,社员2100户,拥有大型拖拉机1369台,联合收割机1058台,各类配套农机具5800台(套)。农机合作社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种粮500亩以上大户30户,以农机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和制度,全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检验各种农业机械1.1万台,消除安全隐患360起,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8‰以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三夏”期间,县政府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制定三夏应急预案,周密安排部署三夏生产,并拨付专项资金对小麦跨区作业机具进行作业补贴;“三秋”期间成功召开全市三秋生产现场会,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机化生产从部门上升为政府行为。

二是坚持政策落实,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今年落实两批中央农机购补贴资金共计1600万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台1311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219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53台,大中型拖拉机189台,其它配套农机具850台。全县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联合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了机械保障。

三是坚持示范带动,拓展辐射范围。依托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和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带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坚持农机农艺联动,完善技术路线。建立了初步的农艺农机融合的技术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联合省市农机推广站、县农技推广站专家以及生产厂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体现顶层设计理念,逐步实现农田的规模化作业,依据农艺要求来规范农机设计标准,适当调整农艺要求,实现效益最大化。

五是坚持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根据作物生长状况,结合机具使用推广规模,利用农机校优势,采取长短班结合,提高操作手使用和维修机械的技能;及时召开机械化作业观摩会、演示会,大力宣传农机化生产技术“增产、创收、省时、省力”的优点,提高了广大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六是坚持安全检查常态化,法制化,提高农机安全生产能力。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利用县乡镇村的分工,服务到田间地头,及时纠正和排除不安全因素,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相关规定,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整顿农机市场,严防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我县农机维修市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农机装备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大型四驱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合适的植保机械急需增加,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需要更新换代,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规模化作业的需求。

2、农机合作社规范化运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机合作社数量全市第一,但是规模化示范社数量少,运行不规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快速发展,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

3、下属企业和原乡镇拖拉机站人员养老保险问题。拖修厂、农机公司职工和75年划归乡镇前的原乡镇拖拉机站从业人员490多人不断到省市县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继续以深入贯彻省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意见》为总抓手,充分发挥惠农资金的导向作用,努力在提升农机化水平上下功夫,在开辟应用领域上挖潜力,在发展农

机服务业上壮实力,在强化规范行政执法上保安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1、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加大农机推广工作力度。计划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0万元。充分借助电视、电台、《____报》等媒体,通过召开新机具演示会、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计划召开春季观摩会3次,三夏、三秋生产现场会2次,印发明白纸3万份。围绕全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重点加大玉米联合收获、小麦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设施农业和养殖机械等方面补贴力度。

2、做好农机化和信息化结合,狠抓农机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实现农业生产快速有序进行。及时收集机械和作物状况信息,结合全国跨区作业信息平台,组织农机合作社做好订单服务,采取一条龙作业模式,扩大作业范围。实现春季农业生产上阵机械3万台套,完成春耕整地、田间管理、春播机械需求;三夏期间外出机具600台套,实现作业面积50万亩,作业收入2500万元;引进600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参加作业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3700台,保证每400亩有一合收获机,力争3-5天全面完成三夏生产;三秋生产中,外派机具600台套,争取订单面积40万亩,实现作业收入2500万元。引进玉米联合收获机400台,实现玉米联合机收率100%,小麦耕整地和播种机械化率100%。

3、依托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好农业部玉米全程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积极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机技术推广站和山东农机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探索适合我县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助推我县玉米高产创建,实现粮食连续增长。

4、进一步加快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充分利用“农机宝”专项贷款项目和省农机化推进示范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批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规范化农机合作社,打造国家级示范社亮点。指导合作社购置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优化农机结构实现农业机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引导农机合作社由单一的粮食生产作业向植保、林业、畜牧产品加工等复合作业转变,由单环节作业向“一条龙”服务转变,拓宽作业市场。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2-3个,争取奖励示范点2-3个。打造1-2个全省有影响的规模化作业农机合作社。促进种粮大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力争1000亩以上种粮大户机耕种收综合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

5、积极开展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创建活动。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掌握农机维修点人员、技术装备和经营状况,对合格的网点建立档案统一管理的同时,根据各维修网点技术条件和维修能力,从提升维修网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两方面入手,提升农机维修行业整体水平,保障维修市场健康发展。力争创建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1处,四星级文明维修网点2-3处。

6、继续加大农机管理依法行政工作力度,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监督,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计划对漏审和存在农机安全隐患的村户集中清理,依法治理。力争农机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分别达98%、97%、70%。

第10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济宁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如下。

济宁市现辖12个县市区和济宁、曲阜2个新区,153个乡镇(办),6513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总人7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0万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农业增加值127.1亿元,增长5.6%;粮食、棉花、油料、瓜菜产量分别达到323.6万吨、10.3万吨、26.2万吨、819.5万吨,肉类、水产品、果品产量分别达到67.7万吨、19.5万吨和18.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8元,增长6.9%。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今年结合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强化了工作措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

(一)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多年来,始终把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总产的思路,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把保护基本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严格落实国务院“五个不准”的要求,对全市基本农田进行了全面核查,摸清了利用现状和质量水平,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健全了保护档案,强化了监管,加大了违法查处力度。目前,全市已确立了**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二是实施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沃土工程,利用国家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和世行贷款项目,以改善生产条件为主,对全中低产田实施连续综合开发建设,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单产。“九五”以来,全市投入各类开发资金**亿元,投工万个,增产粮食亿公斤,实现经济效益亿元。三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提高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劳动积累工作,实行资金、劳动力综合投入,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农田面积的%,高产稳产田达到**万亩。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单产水平,注重加强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施农业增产技术科技攻关。像良种良法、种子包衣、无土栽培、设施化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开发和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使我市的粮食生产水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跨上后跃上200万吨、300万吨和400万吨三个台阶,粮食产出量、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粮、棉产量分别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4。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402.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405公斤,比上年增加29公斤;总产1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从我市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一是搞好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按照自然资源、传统优势和市场需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逐步形成农产品优势产区。全市初步形成了东部山区果、牧、油,中部平原粮、菜、牧,北西部平原粮、棉、林、牧和南部滨湖稻、菜、渔四个农业经济区域。按照区域布局,确立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选准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重点是延伸拉长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产业链,实行重点培育,通过市场引导和龙头带动,促进主导产业快速膨胀,逐步形成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三是搞好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调整。把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和安全、生态农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扶优汰劣,加快优质专用农产品的引进推广力度。全市小麦优质专用化程度达到70%,果品和水产品名特优品种比重分别占到%和%。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农业效益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民增收链条。把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指导,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份成立了由市几大班子负责人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15人组成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去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确定市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贴息,今年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又进一步调整扩大了扶持使用领域和范围。三是加强利益联接机制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通过股份合作制、签订合同订单、委托生产等多种形式,建立紧密型或半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降低和有效规避农户市场经营风险。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10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亿元;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国家级2家;全市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国内外市场,实现了增值增效。

(四)加速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思路,采取多种途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步伐。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和集约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苗木花卉、中药材和畜禽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化一批;二是加快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吸纳一批;三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小城镇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功能,安置一批;四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定向和引导性培训;通过建立输出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向外输出一批。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外务工人数达到79.4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目前,全市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130多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8.7%。农民工资性和劳务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

(五)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构筑农民增收保障体系。着眼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保障体系,认真抓了中央和省、市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农村改革的深化。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对存在的承包手续不完善、超限额预留机动地、合同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从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上保障农民的权益。二是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在严格执行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的同时,严格执行灾情和社会减免政策、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管理“四项制度”、严格控制“两工”使用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三是认真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补贴资金全部到农户手中。今年省政府核定我市小麦直补资金6312万元,5月下旬全部兑付到农户,补贴农户1492万户。对农业部确定的兖州、汶上、梁山65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全部到农户。四是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公共财政重点向“三农”倾斜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支出明显增长。市财政在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4000万元贷款贴息和400万元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确保每年新增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每年科技经费的1/3重点用于良种良畜引进繁育和种养技术推广,确保按规定足额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民培训、社会保障体系、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等项目配套资金。通过认真落实政策、不断强化扶持措施,逐步构筑农民增收的保障体系。

二、主要问题

当前,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宏观环境和条件总体较好,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个别地方对粮食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存有认识误区。偏面认为强调粮食生产安全就是回到过去单纯抓粮食生产的老路,把加强粮食生产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对立起来,没有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粮食安全主要是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精神实质,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抓结构调整的决心有所动摇,工作有所放松,力度有所减弱。二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乡、工农“二元结构”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就业、保险、户籍制度尚未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特别是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三是农业结构层次偏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农民素质特别是就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农资大幅涨价,消弱了政策拉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今年以来,市场物价水平全面回升,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升,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当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由于农资涨价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大大抵减了农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利益和好处。五是农民减负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和减负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乡村两级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农村道路建设、医疗卫生、文体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农民负担反弹。

三、下步思路与打算

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借鉴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坚持稳定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不动摇,坚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坚持培育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不动摇,坚持强力推动、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不动摇,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夏秋作物生产和管理。秋季农业生产,事关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局。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夏秋作物田间管理,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秋季丰收打好基础。及早做好秋种准备工作。按照省的要求,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推进粮经“双扩双增”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提早制定秋种规划,落实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计划,抓好良种调剂、技术培训和资金、物资等准备。

(二)继续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贯穿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始终。一是抓好秋冬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着眼于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和专业区,有机整合、集约利用各类农业资源,本着具体、实在、可行的原则,细化实化调整措施,把调整规划落实到地块,把主导产业落实到品种,把调整面积落实到农户,把调整任务落实到干部。二是抓好品种品质结构调整。加强农业新品、名品、精品开发,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发挥资源优势,抓住价格回升的良好机遇,突出抓好各类饲养小区、大中型养殖场建设,提高规模饲养水平。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机制。一是抓龙头带动调整,重点抓好10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产销合作组织建设,帮助其完善经营机制,搞好产加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二是抓市场牵动调整。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抓好农村市场的规范改造和建设,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的专营专卖,抓好农产品保鲜、仓储、运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为重点的销地市场开拓,改进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直挂、配送销售、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三是抓服务驱动调整。以农业信息、科技推广和培训及市场营销服务为重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事情。四是抓典型拉动调整。集中抓好30个农业特色强乡镇、500个带头村和一批带头户,总结经验,采取组织报告会、交流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快典型推广。五是抓督导检查强力推动调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继续坚持向县市区派驻督导组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组成由市几大班子领导和市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的督导组,到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协调帮助搞好秋季农业结构调整。

(三)抓紧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牢固树立抗大灾的思想,高度警惕,切实抓好防汛工作。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包工程安全责任制,抓好各种防汛应急预案的落实、防汛物资准备和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建设,加强重点工程、重点地段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和除险加固,搞好河道疏浚和田间排水系统的疏通,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发生田间渍涝,确保安全渡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抓好各项防汛措施落实的同时,结合夏秋农业生产,努力增加投入,组织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积极争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第11篇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市下达我区森林工程建设任务为**万亩,其中城市建成区绿化**万亩、城周森林屏障**万亩、荒山造林**万亩、低效林改造**万亩、绿化**万亩、水系绿化**万亩、库区生态屏障**万亩、水果基地**万亩。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森林工程建设××0**万亩,其中城市森林工程**亩、农村森林工程**万亩,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城市森林工程。全年共实施了9大类**个城市森林工程项目,建成**个城市公园和**个社区公园,实施**个城市生态林项目,打造**个景观节点,整治一批干道景观,新建绿地**万平方米、改建绿地**万平方米。城区绿地面积增加到**万平方米,绿地率达**,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达**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干道绿地率超过**,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超过**,城乡义务植树尽责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

(二)农村森林工程。一是通道绿化,完成示范路绿化××4公里,绿化带面积**亩。二是水系绿化,完成建设任务**亩。其中御临河流域**亩、两岔水库库周绿化**亩。三是“三山”绿化,完成荒山造林面积1800**亩、低效林改造1500**亩、城周森林屏障建设200**亩,新建苗圃200**亩。四是水果基地建设,共栽植果树**亩、果苗551433株,其中柑橘**亩、枇杷**亩、桃树**亩。五是田园绿化,完成农田林网建设**亩,庭院绿化**亩。六是库区生态屏障绿化,投入资金**万元在龙兴镇改土栽植柑橘200**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区成立了以任,分管农业和城市建设的相关区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牵头部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整个工程建设的领导。区森林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了有专人抓森林工程建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森林工程建设相关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区委、区、区政府、区多次开展视察活动,确保整个森林工程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全区各级各部门也根据自身情况,落实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和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全区上下都围绕森林工程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落实责任,周密部署。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森林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北区森林工程实施规划》、《关于森林工程建设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渝北区森林工程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和《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苗木招标采购暂行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

建立了森林工程建设情况定期报告、牵头部门联席会议、森林工程建设督查等多个工作机制,为森林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同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考评验收组,对各级各部门实施森林工程的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将结果作为全区综合目标考核和各类奖励扶持资金兑现的依据,确保森林工程建设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举办高规格的启动仪式。9月26日,全区城市板块主会场在玉峰山镇玉峰村、农村板块在双龙湖街道仙桃村,各镇街分别设置分会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森林工程建设启动仪式,区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万人参加,带动**万城乡居民共同植树,造林**余亩,植树**万余株,拉开了森林工程建设的序幕。二是进行多层次的会议贯彻。市委市政府森林工程建设动员会后,我区于9月18日召开了上千人的动员大会,对全区森林工程建设及“秋季战役”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会后,各地也迅速按照区动员会的要求召开了本单位、本部门的森林工程建设动员会和群众院坝会,将森林工程的目的意义、发展思路、措施办法等宣传到了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三是利用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渝北报》开设了森林工程建设专栏,每周不少于一条新闻稿件进行宣传报道,今年10月《渝北报》连续一月以半个版面的篇幅,对森林工程建设相关情况进行深度报道;渝北电视台开设森林工程建设专题,并通过游动字幕定时播出宣传标语口号。四是发动全方位的社会宣传。开展了给农民朋友发一封公开信、组织一辆宣传车、全区各级各部门分层次举办一堂讲座、印发一本工作手册、办好一个专栏、举行一场比赛、开展一次活动的“七个一”活动,切实加强了森林工程宣传工作。同时,还制作森林工程公益广告2幅、永久性森林工程建设宣传牌**余块,全方位宣传了森林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争取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了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多方筹资,确保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区各牵头部门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万元。加大投入力度,区财政已拔付**万元用于农村森林工程建设。项目经费打捆使用,集中人行中大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经费**万元,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单位集中经费××亿元,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吸纳社会资金造林,通过招商引资和广泛发动,大力引进业主参加森林工程建设,全区在经果林、农田林网、荒山造林、水系绿化等多个项目共引进业主**家,造林面积**亩,直接投入**万元,社会造林效果明显。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全区广大群众踊跃投工投劳,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全年群众投工投劳参加森林工程建设折合资金达**万元。今年全区共投入森林工程建设资金**万元。

三、几点工作体会

渝北地处主城区,既是主城实施森林工程的主战场,又是重庆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和重要窗口,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森林工程建设要栽出特色、栽出产业的要求,并收到明显效果。

(一)必须重特色。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全区所有森林工程建设项目,所有实施单位都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亮点和示范工程,呈现出一大批精品大道,示范林地和绿色基地,尤其是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建立的义务植树基地,更是全区森林工程建设的精品浓缩园,在“区委林”、“林”的带动下,“林”、“林、”“三八林”、“五四林”等基地相继建成,充分展示了渝北全区上下积极参与和支持森林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必须重产业。我们始终坚持森林工程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而不是提升干部政绩的形象工程。因此,在全区所有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以群众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根据群众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把发展农村产业与森林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三)必须重成效。在森林工程建设中,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既要完成量,更要重视质的重要要求。为此,区森工办提出了把好“四关”:把好作业设计关,所有牵头部门和实施单位必须高质量完成作业设计并照作业设计施工;把好苗木采购关,所有森林工程建设苗木必须按照《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苗木招标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进行规范采购;把好检查验收关,严格按《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文件进行进行考核验收,不走过场;把好管护关,把管护与考核,与各项补助挂钩,认真落实管护责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09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我区森林工程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森工办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缺经验,尽管栽树造林年年都在进行,但在森林工程这一大规模、高标准、广领域的系统工程建设中,我们仍存在着因经验缺乏造成的资金浪费、苗木供应不及时、时机利用不好等问题;二是缺资金,尽管通过各种途径已完成了苗木栽植的所有工作,但还有很大部分苗木款,群众补偿款还未完全到位,资金压力仍然很大;三是缺长效机制,由于整个森林工程建设启动时间较晚,加之建设任务又大,很多制度机制上的问题还未完全落实到位。以上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2009年,我区森林工程建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工作:

(一)明确目标任务。2009年我区计划森林工程建设总任务**万亩。其中区林业局**万亩(城周森林屏障**万亩,低效林**万亩,生态林**万亩);区建委**万亩;区交委**万亩(渝邻高速路**万亩,其他通道**万亩);区水农局**万亩;区农业局**万亩;统筹办田园绿化**万亩;区移民局**万亩。计划建成的亮点工程为,区建委:龙头寺公园、环山公园;区林业局:城周森林屏障,在两路城区周边成片栽植规格5cm以上天竹桂、杜英等常绿树200**亩;交委:渝邻高速路两侧**米宽景观林带建设,长53公里,面积1000**亩,前3排栽植10cm以上的大树;区水农局:建设后河,栽植大叶麻竹;区农业局:在御临河流域栽植柑橘基地等。

(二)创新措施办法。一是严把四关提质量。即把好作业设计关,提前对全区2009年森林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进行明确并分解到各实施单位,要求各牵头部门对所有项目提前完成相关作业设计,明年要求所有实施项目必须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把好苗木采购关,要求全区所有森林工程建设苗木必须按照《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苗木招标采购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进行苗木招投标,未按要求采购的苗木一律不予补助;把好栽植质量关,通过层层办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区培训到建设单位领导和科(站)长,建设单位培训到村(居)、社干部、专业队伍,各牵头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到基层指导,各建设单位组建**人以上的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栽植;把好检查验收关,平时加强对森林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年终严格按《渝北区森林工程建设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文件进行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第12篇

社会在改革中进步,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工作在改革中推进,生活在改革中和谐。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召开财税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财政改革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目标,全面推进财政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支农资金整合、非税收入管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等六项财政改革和深化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十分重视,会前专题听取财税部门关于财税改革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了如何推进我县的改革进程。刚才财政局长黄永东、地税局长讲得很具体,我再就如何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讲三点意见。

(一)不断推进财税改革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1、从理论上讲财税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年万亿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体制将逐步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发展。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是指财政资金供给主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简单地说就是公共收入要为公共服务,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祖国大地、让改革成果国民都能享受。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省级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建立和民生支出政策的落实。建立公正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与规范透明的资产购置审批程序,是编制部门预算和实施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从过去只注重资金分配向既注重资金分配又注重实物管理转变的重要措施。整合支农资金既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克服公共财政“缺位”和“越位”现象,也有利于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就是要解决收入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的问题,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和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使广大农民进一步享受到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就是要规范财政支出行为,确保财政资金按预算编制及相关要求,拨付到公共需要的地方,使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需要的职能最终得以完全体现。

2、从客观上讲财税改革是县域经济发展现实需要。年,我县财政总收入2.2亿元(税收千万元以上1户、500万以上2户、100万以上10户、50万以上14户),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只有1.338亿元,当年支出近16亿元,是个典型的吃饭型财政。由于政府可支配财力有限,许多该办的事捉襟见肘。如何有效地聚集财政收入,整合财政资源,统筹有限的政府财力,通过财政分配和再分配的手段,将政府财政资金安排在最需要公共财政支持的地方,并通过最简捷的支付方式实现,最大程度地支持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税收入等改革,就是更好聚集财力,增强政府发展经济的调控能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就是统筹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按照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思路,统筹使用,有利于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对各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按部门预算要求使用,从根本上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等现象的发生。

3、从长远角度讲财税改革是源头治腐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来,我县重点推行了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在源头治腐方面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一些改革还没有做到全面覆盖,效果还没有充分发挥。如部分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没有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还有待完善。支农资金安排的范围、标准及项目检查验收等环节,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容易导致资金安排的随意性。同时,四项管理制度改革要还是围绕资金这条主线展开的,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单位的资产管理。由于资产管理滞后,少数单位在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缺乏公开公正的营运机制。有的单位除将部分“非转经”收入用作弥补办公经费外,相当一部分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及吃喝接待,甚至有的将经营收入不入帐而作为“小金库”的来源。“非转经”收入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强化管理,必然导致管理的漏洞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将导致分配不公。因此,推进六项财政改革,将从源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4、从政治上讲财税改革是工作安排、政策要求。首先,每项工作上级党委和政府都是慎重研究,着眼全局考虑,比如说“十二五”规划发展区域确定、财力安排方案等。其次,每项工作上级都有红头文件,讲政治就是要服从,结合本地实际抓落实,有些工作要创造性落实,比如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再者,有些政策是严肃的,需要我们无条件执行,如:国家土地、矿产、招标、税收等政策,只有执行义务。

(二)强化措施,结合各自实际,扎实推进财税改革工作

1、关于财政体制改革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自年运行以来,充分调动了各级人民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对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调整,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年月10日,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年1月1日起对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

一是国家税收分享政策调配的利与弊。新的财政体制对我县的收入规模、财力情况及今后经济、财政发展等方面都将产生较大影响。从不利方面看:①直接减少地方可用财力。省财政以年省级收入为基数实行定额补助,对税收增量部分不再实行税收增量返还政策,将直接影响地方的既得财力;②按地方税收收入增长同比上解省级收入,县域经济发展越快,省财政集中财力越多;③虽然省财政建立了激励机制,但我县在收入增长、争强进位上潜力有限,基本难以享受到激励政策的补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对我们这样的贫困县也有有利的方面:①省级集中财力大幅增加,增加了省级的调控能力,将有利于加大对贫困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民生支出的补助力度;②省级收入下划地方,增加了地方收入块头,有利于真实反映我县经济实力和地方收入规模;③减少了收入分成级次,提高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了地方政府调控能力。

为确保新的财政管理体制顺利实施,财税部门要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对税源的科学预测分析,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要严格税收执法,整顿税收秩序,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以及“先征后返”等变相减免税问题,确保财政收入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及时足额入库。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衔接,做好各项收入划分、征缴、报解、入库及国库资金调度等工作,完善税收征管和国库运行软件,保证新财政管理体制下各级财政国库资金正常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税务稽查、审计检查职能,加强对各项财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是我县财政体制运作情况。在这里,要特别指出是我县的乡镇财政体制,充分体现了县乡的一致性。为减轻乡镇一级政府的运行压力,我们按照“明确事权、划分财权;乡财县管、三权不变;统一收支、目标考核、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乡镇实行了“统一财政收支、收入目标考核、政策奖励”的财政管理体制,取消了乡镇财政收入与支出挂钩的财政管理办法,只对收入任务进行目标考核。乡镇的所有支出均按照全县统一的政策口径予以保障,特别近年国家和省政府出台公务员津补贴政策、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绩效工资等重大增支政策都由县政府统一预算,确保了县乡支出的一致性,解决了分灶无饭吃的局面。

三是大家关心的公务员津补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工作。①关于时间问题。国家规定国家公务员从2007年7月开始执行,义务阶段教师年1月开始执行,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单位分别于年1月和10月开始执行,其他对象也应从年7月1日开始,但目前实行的是过渡期补助。②关于标准问题。公务员原标准5000元/年,根据《湖北省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精神,我县按照“就高不就低、待遇最大化”的指导思想,经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市政府按省定最高标准批复了我县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在原有基础上人月均增加300元,机关离、退休人员分别按在职同职级人员标准的90%和75%确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在原有6296元基础上月人均增加300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在原有6200元基础上月人均增加300元;尚未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执行标准为人月均300元,离退休人员按同岗位在职人员标准的90%和75%掌握。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省财政按人月50元补助,即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由人年2400元增加到3000元,县财政另按人均3800元配套,年增加财政支出2941万元。年按省定标准,按年实际兑现人数测算,年将增加财政支出4334万元。③关于兑现要求。按政策不能多不能少,财政分类统标补助,谁主管谁负责保稳定。

2、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国家交给行政事业单位占用、使用的财产和政府为实现公共职能而建设的公用设施、公共工程以及其他各种处于公共服务领域中经济资源的总和。我在这里重申两个观点:①财产是人民的,不能把国家财产当自己单位或自己私人财产;②法律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权是国资委,不是个人。行政事业单位所占用的资产是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于稳固政权基础,公平财政分配,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单位自的扩大,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一些漏洞和问题,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严格把好“三个关口”,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一是严把资产“配置关”。凡是规定了配备标准的资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配备,不得超范围、提高标准。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防止和避免资产损失、浪费。行政事业单位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事业支出。二是严把资产“使用关”。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重点是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通过资产清查掌握单位资产状况,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必须先报经财政部门审批。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机制,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三是严把资产“处置关”。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处置国有资产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要全部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关于支农资金整合改革

①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部门争取的力度也较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涉农专项资金类型较多,就农、林、水部门涉及的专项资金类型来说,就包括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等大大小小项目十几个,但绝大部分资金规模较小。在项目安排当中,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不充分,缺乏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思路,导致区域性、有规模的项目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另外,财政支农支出分部门管理,通过部门分口垂直往下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被截留、挪用,“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对于集中资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②整合支农资金的核心在于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力量,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办难事,这是上级要求和工作方向。③要改变过去平均分配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企盼的事情摆在财政支持的最前沿,通过整合工作的实施,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各职能部门在开展整合工作中,要按照“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各记其功、分类总结”的原则,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作为整合牵头单位的财政局,要多做协调工作,主动与涉农部门沟通,为政府当好参谋。要会同发改、农业等单位,在制定全县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确定项目论证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科学制定全县支农规划,确保财政支持的项目更加符合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同时,财政部门要注意收集和发现整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不断积累经验。

4、关于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从近年来我县非税收入的管理情况来看,较好地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治乱减负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少数单位的部分预算外资金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调控能力,给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小金库”治理工作带来难度。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政府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必然趋势。各单位要提高认识,严格按照《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发〔〕60号)精神,从今年起将全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各单位所收的所有非税收入,必须直接缴入财政部门设立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帐户”。除此之外所有帐户均不得缴存非税收入,否则将按私设“小金库”进行查处。同时,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鄂财综规〔〕14号)精神领用票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的凭证,不能代替发票作为单位收支的会计凭证,更不能作为单位收支发票入帐,一经查出将按照《会计法》等相关制度予以严肃处理。

5、关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改革

近年来,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县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还严重不足,广大农村出行难、饮水难、居住环境差、生产条件简陋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对于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年6月21日,省综改办在鄂州市召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县被纳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

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一是必须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投工投劳为前提,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不断完善村民投工投劳管理办法,规范民主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村民自愿投工投劳。二是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在县综改办的指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确保试点工作健康发展。财政、农口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了解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奖补资金的兑现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论证、工程设计、质量监督与预算审核等工作。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跟踪检查和审计监督,对村民举报和违反相关政策的问题,要及时查处。三是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发动和引导,组织村干部和农民开展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等具体工作。村级组织要充分依靠群众,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一事一议活动,搞好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和管护,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6、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改革

从2002年开始,我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先后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实施这些改革都是根据当时发展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近年来,我国先后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形式是逐步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三个直达”:收入直达财政专户、工资直达个人帐户、专项资金直达供应商或项目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迈进的重要步骤,也是强化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同时,实施这些改革也是落实上级的重大决策具体体现。2000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2001年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印发了《关于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的实施办法》,2002年省财政厅、省监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抓好财会集中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根据上级要求,我县于2002年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改革。集中核算改革使会计的事权和人权分离、会计人员相对独立、会计服务趋向社会化、会计职能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财务,可以说这是财政改革走向良性发展起始阶段。

200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见》,我县于同年6月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纳入改革的县直主管单位、二级单位和乡镇,共计176个预算单位(县直64个主管部门、94个二级单位和18个乡镇)的所有财政性资金(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源头治腐工作深入开展,我们要以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为目标,以健全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实施制度创新和信息化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扩大改革的单位和资金范围,积极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努力将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级预算单位和各类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动态监控的范围,为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此次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过渡阶段,将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退还给预算单位,强化预算单位作为预算执行主体的支出管理责任,是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途径。只有将会计核算业务全部退还给预算单位,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退账工作不是我县独创,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市县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实施意见的通知》(鄂财库发〔〕15号)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工作,将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逐步退还预算单位。同时,从全市预算单位退出会计核算中心情况看,各县都在积极行动,除竹山没有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不存在转轨外,丹江、郧县年前已全部退完,市直、房县、竹溪也于去年开始为部分单位退账。我县预算单位退账工作从今天大会开始,明确的35个退账单位都要按照财政部门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会计及会计档案移交手续,积极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连接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办理规范的支付业务。对暂时未退账的单位,预算单位要建立辅助账务,在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形成权责分明、程序规范、相互制约的机制,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完成退账工作,最终达到将财政部门的所有会计核算业务全部退还预算给单位。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无条件地支持和配合退账工作。预算单位特别是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退账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和配合抓好此项工作。

7、关于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地方税费征收保障机制

一是抓住新的重点,运用房地产评税技术,并于7月1日在全省上线运行。①新时期房地产税收是新重点;②房地产评税制是新制度;③上网上线运行是新机制;④此工作城镇是重点,乡镇是新区;⑤地税、房管、国土、物价、住建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项目采集相关数据,6月15日前要完成。二是加大护税协税力度。县直单位已有13个部门建立了协税护税网络,今后税护税机制要延伸到所有乡镇。凡是土地整理、水土保持、通村公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涉税项目,乡镇政府都要严把发票关,结算工程款项必须凭地税机关开具的建筑安装发票,坚决杜绝建筑方以水泥、钢筋等材料发票来冲减工程的应税款项。房管、建设、国土、交通等部门,主要是涉及房地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的单位,要加强涉税信息共享、税收源泉控管。去年,县政府与县直13个部门签订了责任状,今年我们将对责任状进行考核,全面盘点,对协税护税到位的单位予以重奖,对少数完成任务不好的单位予以黄牌警告。三是依据上级规定,出台支持工商企业和民营业主发展优惠政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六项财政改革

1、加强组织领导。财税改革工作牵涉面比较广,也比较复杂。因此,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是保证改革能不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各部门、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行财税改革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落实专班专人具体负责,确保六项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落实到位。作为六项改革牵头单位的财政局和协调服务的地税局,要统筹安排好改革的各个步骤,做好协调工作,认真落实好改革各步骤的实施工作。

2、强化协调配合。推行改革势必影响到有关部门、单位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思想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我要特别强调,六项改革是县委、县政府经过综合考虑,慎重作出的科学决策,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和全力支持,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阻挠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改革要求,将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提出可供操作的办法,真正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新、老管理模式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对各项改革措施进行跟踪研究,认真吸取各部门、各单位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六项财政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舆论监督,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