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时间:2023-08-25 17:09:59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原因分析;融资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制度逐渐建全,金融机构的管理更加严格,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升。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不断恶化,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明显下降,贷款风险逐步加大。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时门槛不断提高,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导致企业贷款难度日益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资源有限,往往达不到贷款要求的条件,贷款通过率相对较低,企业规模越小越容易被银行拒绝,民营企业贷款在整个信贷投放规模中占比在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十分匾乏,特别是通过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

去年以来,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看,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同时,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资金链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等问题让众多民营企业陷入困境。这些企业家四处奔走,然而处处碰壁,呼救无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准入和门槛的不断提高,又有多少企业家遭遇了“玻璃门”、“弹簧门”。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1.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研究探索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民营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来解决单一的融资渠道。日前,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与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合作额度130亿元。

根据这个协议,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在未来5年内,将通过“投资、贷款、证券”等金融手段向陕西省的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30亿元,同时将积极推动包括区域绩优票据、债券发行等在内的民营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国开行陕西省分行不断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机制建设,推动建设民营企业融资的“四台一会”,即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组织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实现了以批量融资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困境。

2.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

2013年,全省工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困难。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政策咨询宣讲、投融资对接、管理升级竞赛、民营企业信息化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能。

3.完善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银行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适当的放宽对其利率的浮动范围,并调动金融机构向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鼓励银行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充分把握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风险状况,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企业的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积极开展股权质押、票据质押等不同形式的贷款。对阻碍民营企业金融发展的相关规定等进行修改或者废除,赋予合法的位置,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中。

4.完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体系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民营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5.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如规范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融资租赁等市场行为,需增强企业的自主发展和生存能力。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正确引导和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出谋划策。

现代的民营企业要生存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民营企业应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人力资源,走科技发展和创新之路。

四、结论

由此可见,造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原因很多方面,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及融资政策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篇

    1.完善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完善和改进企业运营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建设企业诚信文化,提升企业信誉;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不断改革,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2.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偿债能力。建立以实现经营现金流持续增长为核心的企业目标,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我积累意识,为扩大企业规模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制定合理的融资策略,巧妙运用表外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降低筹资成本,保证资金链的连续;大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融资与融物相结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信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定企业信用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约束机制,严格审批高风险交易事项;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规范客户合约签订操作流程;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回收机制等。

    (二)金融机构方面

    1.结合资金供给模式,改进金融服务。从理论上讲,民营企业间接融资的供给模式有四种:第一种完全由国有商业银行供给;第二种完全由中小金融机构来供给;第三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中小金融机构为辅;第四种则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为辅。基于笔者分析,当前现状基本上属于第三种供给模式。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格局基本不会改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根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及时改革传统的以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一系列制度办法。

    2.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改变现有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用同一标准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点和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络、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决策咨询服务,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当好民营企业的理财参谋。

    3.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这种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拥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有助于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还可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促进建立银行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4.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保证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使用率最高且效果最佳的一种金融支持制度。国外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基金主要有三类:一是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如日本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二是特定用途的基金,如意大利的“技术创新滚动基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小企业互助资金,如日本的小企业“自有钱柜”,入会企业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从那里得到无息贷款,且不需抵押和担保。我们可以借鉴各国成熟经验,依据《担保法》等国家法律积极大胆地进行试点,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散的原则,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

    (三)国家政府方面

    1.讲求可持续发展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发展民营企业长期、系统的战略与规划。重新制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对民营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各方面的政策优待。也可设立统一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把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资金和基金捆绑在一起实行专款专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立法,规范金融活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第3篇

(一)政府的因素。由于政府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去规范民营企业。使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收支状况。致使很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信用等级不高,银企之间信息不透明,企业拖欠、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经常发生,抑制了银行贷款的发放。据资料显示,某省一县20多亿元贷款有80%左右被压死,可周转资金不到20%。如:如某亚麻原料厂和某造纸公司分别欠原工行、建行贷款12896万元(剔除新企业承担的贷款2700万元),1800万元,分别占工行、建行贷款总额的41%、50%。因两家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银行资金形成呆坏账,使两家银行无法生存,撤出了该县。银行营业网点也由过去的78个减少到43个。

(二)国家政策因素。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据对某市民营企业调查了解,能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民营企业仅占2%左右。结果是民营企业向社会提供了效益, 却难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供方市场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回报。民营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办法只能依靠自身解决,或来源于民间市场。而民营企业不能与外资企业共同享有“超国民待遇”。例如,外资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和地位轻重,均具有 “特事特办”,减、免税,亏损弥补等等优惠待遇。而民营企业既没有国家扶持,又没有优惠待遇,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其融资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银行资金因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各银行缺乏对民营企业状况的外部信息佐证,银行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对民营企业所需的融资申请,只能是严加审查或不予受理,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如:近年来,某市各银行资金十分充足, 2011年12月末存贷比例43.01%,如果把剥离和置换的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存贷比例可达60.10%,由于资金运用不出去,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邮政储蓄就上存资金达9亿多元,占辖区整个存款余额的28%,使大量资金不能用于本地企业的发展。

(四)抵押担保因素。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时保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地和房地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而且不少民营企业是由国有及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企业资产为租赁或划拨而来,不能作为抵押的资产,如果能作抵押其抵押率也极低。抵押贷款涉及的中介收费有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注销抵押费等多种形式,而且企业贷款金额小,中介费占贷款利息支出的比重又很大,让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

(五)企业诚信因素。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只看重企业的发展,忽视了内部制度建设和对污染环境的治理,很多民营企业还停留在原始的经营管理上,且没有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构建良好的政、银、企诚信关系。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还简单地认为只要项目好不管有无污染和前期的诚信如何,银行针对我的好项目就应该给予贷款。而银行发放贷款,不是仅仅看项目的好坏,还要通过观察企业的长期信用和各方面的评估状况来决定是否发放,发放的额度也是根据企业诚信和企业信用的积累逐步增加的,而不是单凭项目的好坏发放贷款。

(六)银行授权因素。由于银行授权授信过度集中,使各家银行贷款权限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目前,除城乡信用社拥有贷款自外,各银行信贷审批权都高度集中在省一级,县(市)级支行几乎没有贷款审批权,有的即使有贷款审批权,也局限在10万、20万元以内。如:农业银行某市支行最高贷款审批权限为20万元,但为了防范风险只能放给用商服楼作抵押的个人。企业如要申请贷款,银行只能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时间可达几十天或几个月,有的还不一定审批下来,企业对此很无奈,只能是望贷兴叹,企盼国家尽快出台良好的融资环境。

(七)融资渠道因素。由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民营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如我国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注册资本金要求很高,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很难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同时债券市场上,由于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民营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被堵死。唯一的融资办法就是靠民间融资,或去借高利贷,这样即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债务风险,企业是有苦难言,银行对此也是很无奈。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中介机构收费高。民营企业如果要向银行申请短期抵押贷款,银行经过考察确认符合贷款条件,但出于资金安全考虑,要对贷款办理抵押登记、抵押物评估、公证、办他项权证等事项。然而办理这些事项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收费,金融机构不愿意拿,企业又难以承担,而且这些费用只按标的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不考虑贷款期限,使期限短的贷款费用超过了贷款利息,有些算“细账”的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只好放弃贷款打算,去寻求民间借贷等其他更简便的方式进行融资。

(二)银行和企业贷款“两难”。各银行县(市)支行贷款权限的上收,使民营企业得到贷款的难度加大。目前,各银行县(市)支行贷款的审批权上收,没有自主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权力,民营企业要想得到贷款必须得到层层审批,门槛过高,时间过长,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因达不到标准或因审批时间过长错过了投资时机,而放弃贷款。

第4篇

摘 要 现阶段,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经济和社会贡献巨大。但其获得的金融支持与之贡献明显不对等,融资困境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增长遇到巨大困难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融资瓶径制约更加严重。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的融资现状及制约因素,在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解困主流观点后,指出只有内生于民营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是解决之道。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融资困境 内生性金融制度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生产总值、外贸、就业,以及税收的贡献具有突出影响。民营企业由于其机动灵活的特点,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附和我国提倡的低碳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但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多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隐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急需解决。

一、中国民营经济融资现状

(一)以内源性融资为主

我国民营经济融资格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自身积累的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性融资渠道狭窄,且主要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为主。从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结构来看,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一般为:内源融资――外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其他融资。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内源性融资能够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其无法实现由内源性融资向外源性融资的转变,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二)融资状况差异性显著

1.不同规模存在差异:大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已得到缓解,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十分艰难。对于那些资产规模较小、起步时间不长、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的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一般很难在金融市场得到银行贷款和股权投资,为了寻求发展所需资金,往往只能借助于内源融资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渠道。此类企业是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存在融资困难的主要民营经济主体。

2.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比较密集,资金供给较为充裕,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容易得到满足。而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金融资源匮乏,资金供给不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又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3.不同行业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从事农业、采掘业和商贸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融资结构大多数采取内源性融资,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效益相对低下,且多具有季节性和充分竞争性,贷款风险较大。而从事建筑、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有大量的可抵押资产,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融资大多数来自外源性资金。

4.不同期限资金需求的满足存在差异: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性扶持,民营企业短期资金的获得难度有所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金的获得仍十分困难。对于大多数高科技或处于二次创业期的民营企业,最需要的却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但在目前,这类资本的供给与民营企业的巨大需求相比仅仅是杯水车薪。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满足其长期资金的需求,不得不采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可这又增加了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制约因素

源于现行金融体系的外部因素可主要简单分为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和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而民营企业外源融资主要渠道为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1)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主体内生于国有经济,以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与目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单一,行政色彩浓厚,价格体系还未完全市场化,无法对较高风险的贷款提高利率或者收取较高的费用,这也就自然降低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2)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参与者规模小、实力弱、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很难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信用合作社、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但他们的资产总量在规模上依旧无法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无法动摇具有规模优势和信用优势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现行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都并不面向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的。新兴的创业板市场也只是刚刚起步。

(1)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较为单一,限制了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设立股票市场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其制度设计是面向国有企业的,并没有将民营企业考虑在内。即使创业板市场已经推出,但其融资规模与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2)与股票融资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且债券发行人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主,公司债券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审批门槛较高。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由大企业主导,民营企业发债未有先例。

3.其他融资渠道不畅

其他融资渠道中,对民营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民间金融和风险投资。

(1)民间金融是相对正规金融而言的,指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正规金融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它在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缓解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因为其发展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发展受到抑制。

(2)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主动承担高风险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是一种更适合于传统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刚刚起步,规模偏小,且投资主体单一,组织形式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退出机制不健全。使其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效果还未体现出来。

(二)内部因素

由于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如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等。使得在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资产或有效的担保。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也无法吸引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使得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既与其自身的一些弱点有关,也与现行的金融体制有关。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两者不匹配。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并不是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瓶颈的有效路径。

三、解除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主流观点

随着民营经济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巨大作用的日益显现,为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可归纳为:从内部对现有金融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变更现有的信贷格局,以适应民营经济的融资需要;由政府出面创立专门的外生性金融制度安排或者在国有商业银行内设立专门的民营企业信贷部门,督促它们增加对民营企业放款;允许国有银行在向民营企业贷款时收取更高的利率,诱使银行向民营企业更多地授信;大力发展以服务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为宗旨的创业板市场。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问题的作用,其在当前的必要性和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不能否定。但是它们只是从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并非治本之道。

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进行全新的市场化改革,需要从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利率决定、市场准入等体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创新。而任何一种机制的创新都是漫长且曲折的,而且这要求政府全面退出经营性金融体系。这一点在目前情况下恐怕以立即做到。

创业板市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取消了所有制歧视,但市场容量的狭小决定了民营企业不可能通过该市场聚集足够的金融资源。而且,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例如有些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资本与技术构成较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小,因而不符合创业板市场的准入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二)培养内生性金融制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战略选择和根本途径

1.内生于民营经济的民间金融,具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

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应是内生于经济的,经济的发展决定着金融的发展。由于内生性金融是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其能够与经济中各要素很好的契合,具有市场化运行特征和自发激励、资金互助等比较优势。在民营经济内部成长起来的内生性融资机制,不会损害现有民营经济内源融资基础及产权结构,也不会导致像国有企业那样的刚性依赖,又因其包含有民间金融的自选择机制、创新功能、私人相互信息和所有制歧视而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所以,内生性金融体制的培养才是解决其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

金融成长的内生性理论表明,金融成长的真正动力与基点在于构建适合其成长的内生性机制。所以,为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应为内生性金融制度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基本思路应是,打破金融市场的进入障碍,鼓励民营经济实体自己出资组建金融中介机构,或构建专门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从而通过民营经济内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组合,来解决其资金供求矛盾。

2.培育内生性金融制度

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外构建一种新型的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制度安排,应该是解决当前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最直接的方式。但若是缺乏相应的制度和信用基础,如公平竞争环境、监控体系、法治结构以及“信用文化”等,即便推出了新的民营金融机构,也只不过是又给企业增添一个资金供应园地而己,必然还会出现上面所提到的融资悖论。因此,从制度结构变迁的进程来看,民间金融制度安排的实现需要培育一定的微观基础和市场制度。如对现行国有金融体制进行“内涵式”改革而放松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民间资金介入;建立与民营金融体系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主动引导“地下钱庄”等“灰色金融”向规范化金融的转变,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与典当行的经营行为等。

四、结论

现阶段民营经济所遭遇的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面向国有经济的,从最初就将民营经济排斥在外。因此,面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构建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解决其融资问题。而只有自发产生于民营经济的内生金融才是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根本途径。因此,政府引导培育内生金融的产生,为其产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长期必然的战略选择。但内生金融的产生是循序渐进的,漫长的。因此,在此期间,向现有体系中国有银行寻求金融支持、借助政府财政的支持、利用创业板和海外上市融资、向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借贷、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等这些途径缓解金融支持困境也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樊晋峰.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山西财税.2005(12).

[2]姜阳.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经济视角.2006(10).

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体系

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自身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也同样遇到了融资难的困境,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融资结果的不合理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各项不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优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层次、多样化的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融资体系

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较差、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获得足够的外部资金,为此,企业内部融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构建完善的内部融资体系,真正降低企业融资加权资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价值。

二、间接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民营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金市场融资。为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尤为关键。

1、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结合我国现行商行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转变授信的所有制标准,以经济效益原则作为是否贷款的标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增强资金利用转化效率;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抵押等;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多元的服务。

2、搭建民营金融机构的平台

首先,应逐步放松对民营金融中介机构生长和进入的限制。国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种适合民营企业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应矫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贷资金来源上的垄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开辟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应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

3、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民间金融业务,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和规范,创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等。

三、直接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证券的融资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直接融资体系。创造条件,推挤制度革新,大力发展二板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投资和股票融资等主板市场融资,是构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

四、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非均衡、风险等级不一致和契约不完善等缺点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加大,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资金。因此,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地市、省、国家分等级的担保体系,组建信用担保协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形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五、社会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高效、诚信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技术支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扶持的观念,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创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等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出准确企业价值判断和风险投资判断,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加快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与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贷双方信息非均衡问题,从而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如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样,只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体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第6篇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the reason why the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s in Suzhou find difficult collecting capital. The main reason is the uniqueness of collecting capital: borrowing money from bank, of which credit issue is a big obstacle.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I suggest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of the private firms, establish efficient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build good credit. Finally, I proposed some practical ways, which are finding other possible capital sources, collecting money from the capital market, regulating non-standard financing, attracting risk investment, and building efficient collateral structure.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治理;信用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financing; governance;credi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044-01

0引言

一份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内地民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九成以上。苏州也同样如此。所以在苏州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需要面对的是所有中小民营企业直面的难题那就是资金问题。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要想做强苏州民营企业,首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

1资金问题成为制约苏州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据笔者对苏州市100户规模中小民营企业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企业融通的资金中仅有29.7%的企业来源于银行,而62.6%的企业靠自有资金积累。在银行贷款的期限上,有80%是一年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在从银行获取贷款难易程度中,回答困难的占到三成,一般的占到63.7%,比较容易的仅占6.6%。同时笔者还发现回答困难的企业中有89%是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这是苏州中小民营企业的一个现状: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资金,而外部融资渠道又不畅。本文拟结合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分析苏州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现有的融资方式,最后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创新的融资方式。

2中小民企融资难的原因

2.1 主要原因――融资渠道单一中小民营企业大都以内源融资为主,而有限的外源融资又绝大部分依靠银行借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缺乏直接融资的渠道。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至于债券市场融资,也是一个实际上至今仍未向民营企业开放的领域。

2.2 根本原因――信用障碍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同时,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为追求眼前短期的绝对收益,不惜以牺牲自身信用为代价,披露不实的会计信息,也使得商业银行为防范和化解“道德风险”而不得不提高门槛。据了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也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3工夫在诗外――完善民企的公司治理

3.1 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加快推进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进程。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多数是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确实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式”管理所带来的家长式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样化的民营企业,应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其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认同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3.2 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中小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还应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

4具体解决融资难的措施

4.1 推动直接融资苏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单一,大都依靠银行借贷。为解决融资难要大力推进直接融资,把我们的眼光放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本市场。这也是苏州市政府鼓励和推动的。苏州市设立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据了解具体有四种项目可申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其中之一就是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项目,指已有上市计划,并开展实质性工作的拟上市企业。另外,也已经有企业成功实现了海外上市,民营高科技企业科达通信于2005年在新加坡正式挂牌交易了。

4.2 规范非正规金融据笔者调查,在苏州,民间融资也比较发达,比如亲友间的借贷,员工集资等。但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出发点下,这些民间融资往往不被鼓励或是被认为非法而得不到保障。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商业)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应该是解决中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地下金融其实一直存在,与其堵不如疏,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或采取措施来保障民间融资,要既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出资人的资金安全,又能通过有效手段来规范融资者的行为,尝试把一些民间金融纳入到正规的金融体系。

第7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过程,面临着二次创业。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因为经营规模的限制,投资基金更多依赖外部资金,但是我国民企融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发展基金,错失很多市场发展机会,所以融资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就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粗浅分析,并就其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提出大致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现状 对策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现代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部融资主要就是企业的内部积累,而外部融资方式主要就是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具体而言就是外部负债、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这几种方式。

(一)内部融资方面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创业初期,由于经营规模小,商品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低,风险较大,此阶段的发展基本都是靠自我积累发展壮大起来;但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我积累便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使许多企业坐失发展良机;

(二)外部融资方面

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方面,对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来说,能选择的也只有银行贷款一种类型,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对于唯一能选择的商业银行贷款,由于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而且资金成本压力也较大,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所以,在外部融资方面,中小民营企业也是举步维艰;

二、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长期以来,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注重信用建设,融资遭遇信用障碍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来说,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生产效率不高,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帐目不清,一个公司内部有好几本帐,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民企财务信息审查难度这是这是导致中小企业信誉缺乏的基本原因,。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合并、兼并、破产等活动导致的一系列债务问题的不规范处理,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誉和形象。

(二)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产权高度集中,家族式管理为常态

多数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式作坊发展而来,最终形成家族企业,实行家族管理模式,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性,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到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起不了监管作用,重大问题决策通常取决于某一人决定,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经验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家族式管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另外,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同时,民企的资产相对的较少,负债能力有限,不能吸引太多的投资。

(三)政策环境上,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目前,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依旧是银行。但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少之又少,如按所有企业公平竟争,大多数中小民企是无法与国企业及大型外企等相比,无法得到银行的金融支持;同时,国家严格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使民企借贷无门。

除银行借贷之外,还有股票和债券是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由于资本市场在我国发展得并不是很成熟,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认为那是一个不可及的目标,不会以此为发展目标;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也确实难以达到;即使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也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政府管理不规范,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致使政策上有限的扶持,沦为一纸空文。

三、改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在解决中小民企融资的问题上,重要的是通过多方的努力,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共同受益的赢利格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建企业信誉,以诚信经营为立足之本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规范企业运作为基础,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机构,改变家族管理模式,向家族控股,职业经纪人管理的模式过渡,实施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增加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的实际工作职能,设计必须的权力制衡制度和措施,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健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以诚实守信为经营理念,由内至外全面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以诚实、准确、全面的企业信息公之于众,接受审计部门严格审计,以利投资者及债权人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增加对企业的信任。

(二)丰富融资手段和渠道,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能够选择的融资方式是各有侧重的,简而言之,在企业建立初起,由于不确定因素多,风险极大,此时应以内部融资为主,即企业主自己出资,企业内部积累等方式;企业进入创业期,整体风险还是较高,此时企业还是应以股权融资为主,吸引外部风险投资者入股,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量,贷款结构和财务成本;进入到扩充期,企业承担风险和融资成本能力大大提高,此时应以债务融资为主,以期最大限度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在成熟期,企业有大量销售利润和经营资产,承担风险和成本的能力与前几个阶段已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此时企业应从自身资本结构出发进行融资。

企业要明确定位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这五个因素入手,进行融资效率分析,总的来说,债券融资效率是高的,高于股权融资。我国民企应严格按照自由融资顺序融通资金,先以内部资金满足资金需求,其次,考虑外部资金融资方式。

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比如,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灵活创新的特性,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或者能够加入大企业集团,以获得长久的发展;再有,建立建全了自身的企业信用管理后,利用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应收款保理、动产担保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甚至典当也可以成为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快速融资的便捷渠道。此外,民营企业之间可以搭建融资联盟,由于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融资规模的障碍,所以两个以上的企业可以组成融资联盟,通过联盟内部的合作关系,达到民营企业融资的目的。

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应重视资本市场的动向,近几年来,中小板,创业板的建立,为众多的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这两个非主板市场较低的准入门槛儿对众多民营企业来说,也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当然,首先也必须规范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及财务信息体制;特别是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继续发展却困难重重的处于瓶颈期的民企来说,这可以做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达到企业发展的一个飞跃。

(三)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政策环境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早已引起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两会期间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两会期间,温总理指出我国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政府应以国家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等形式给以扶持,通过鼓励和引导开展小微型企业信贷业务,从而间接实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目标。

研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营业税实行适当减免;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组建创业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基金;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健全和实施企业之间债转股机制,实施企业债务重组新战略;规范民间金融交易行为,健立健全民间金融体系等等方案都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都将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另外,政府还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做到这点就要实现由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并重型转变;同时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使其科学决策;此外还要强化对私营企业的投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同时,做好私营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要超越这一瓶颈限制,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经济环境这内外双重因素入手。企业自身必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科学管理规范企业的各项市场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取得社会的信任,扩大融资渠道;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立法,政策,宏观调控,政府服务等各方面入手,创建良好的环境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必将得益于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涛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S1).

[2]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2).

[3]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1).

[4]汪玲.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金融论坛.2004(11).

[5]陈李宏.民营企业融资的自身障碍及解决途径.湖北社会科学.2007(01).

第8篇

[关键词] 发展民间金融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0%,新增就业机会的80%,均来自民营企业。与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极不相称的,是其获得金融资源太少。从资金的使用上看,目前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信贷资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被经营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所困扰。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一方面民营经济扩大投资、购进设备、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或者贷不出去,或者贷给某些有问题的国企后难以收回的现象,造成资金整体使用效率低下,金融资源严重浪费。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向国有企业倾斜的政策以及证券市场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导致民营企业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融资难。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有着历史的、天然的联系,因而他们更多地将贷款对象集中于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而且近年来为加强信贷集约化管理,基层银行信贷权限上收,进一步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基层尤其是乡镇县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由于迄今为止,企业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与上市,一直实行严格的政府审批制度和额度管理方式,而且政策明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钭,因此民营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更为困难。

2.国家对民间金融的过分管制造成了大量民间资金闲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在国有金融体系为民营经济设置很高的信贷壁垒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逐步增加,内生出了民间金融制度的成长。以民间借贷、民间合会、私人钱庄、农村基金会、企业社会资金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民间金融市场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地区已经颇规模。民间金融的发展为一些求贷不能的民营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活动一直都没有壮大的机会。长期以来,我国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总是对民间借贷采取封、堵、打的高压政策,如浙江省曾有三家私人钱庄领取营业执照,但因金融监管部门认为非法而被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虽然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甚至被乡村政府直接控制,但没有得到当时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的认可,处于不合法地位,最后被作为非法金融组织取缔了。国家对民间金融的过分管制造成了大量民间资金闲置与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

民营经济经过初创阶段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已进入追求技术进步或资本密集经营的阶段,当前国内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因此民营经济目前非常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金融业作为经济产业,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是其根本价值所在。所以当前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对策思考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要改革银行的管理体制,完善资本市场,提高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融资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开放和发展民间金融。本文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最现实的途径是发展民间金融,

1.依靠银行体系改革、资本市场的健全,依靠中小企业外源性的融资体系建立,在近期是无法根本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创业与发展融资问题的。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和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指导意见”,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在体制上进行了松绑;制定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如,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鼓励和支持四大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经济贷款、建立担保体系、建设风险投资体系等等。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还没有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银行改革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而且随着银行的进一步商业化改革,风险与成本也成为其放款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民营企业融资特点决定了银行对其融资的成本高、风险大。首先,民营企业数量众、地域分散、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核、发放、催还及提供存取、代收、转帐等服务时,需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真实。民营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然而也正是这种信息不透明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配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最后,贷款的抵押和担保较难实现。抵押和担保是弥补民营企业信息和信誉不足、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少、知名度低,难以找到合适担保,抵押品的价值也极为有限,且常常不符合规范。虽然很多银行都开始关注民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但银行不可能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主渠道。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是影响他们选择融资方式的关键,而正规的直接融资市场的高门槛就必将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了。世界银行在1989年的研究表明,过去四十年里,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制定正规金融制度向民间提供廉价信贷的努力并未产生预期效果。

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的体制框架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最佳方法便是发展民间金融。这不仅是因为民营企业不可能从正规金融市场获得全部的金融支持,最重要的是民间金融是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一种金融制度,在为民营企业融资中具有正规金融不具备的优势。

2.民间金融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优势。 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需要,与正规金融相比较,在体制、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体制优势。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管制利率,而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可以说民间金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因此,民间金融机构与非国有经济在体制上相吻合。其次信息成本优势。民间金融组织的信息优势反映在贷款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甄别上,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相对比较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其伴随的问题;信息优势还反映在贷款的监督成本中,由于地缘、人缘和血缘等原因,交易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收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这种“软信息”的把握使得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了解贷款风险性,并采取相应行动。这一点恰恰是正规金融所不具有的,也解决了民营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这一最大融资障碍。再次,交易成本优势。民间金融的操作比较简便,合同的内容简单而实用,可以针对企业不同的信用状况、资金用途、抵押担保情况设计个性化信贷合同,较之与正规金融机构复杂而漫长的运作程序、统一化的规则和标准化的信贷合同,民间金融更具有灵活性和交易成本优势;同时民间金融组织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合同执行期间,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归还的方式等进行创新和变通,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相对较低的交易成本。最后,灵活有效的担保优势。民间金融组织关于担保的灵活安排缓解了中小企业面临的抵押担保约束。民间金融的交易双方能够绕过政府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关于最小交易数额的限制。许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可以作为担保,如房产、土地等。由于金融双方居住的地域相近并且接触较多,不被正规金融机构当做担保品的财物仍可作为担保品。同时,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存在一种社会担保机制。借贷双方存在信用关系的同时,更是处在社会联系中,这种社会联系就是种无形的资源,会给双方带来精神或者物质收益。

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具有相对于正规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直接的自发激励机制其在信贷的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上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民营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具有相对于正规金融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更直接的自发激励机制其在信贷的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上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因而应该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三、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服务于民营企业的融资

20世纪80年代,民间金融率先在浙江省出现,福建、广东等省随之兴起。近年来,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据中央财经大学一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对各地区地下金融规模、农村地下金融规模、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规模进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地下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在农村,尤其是沿海地区农村,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民间金融甚至支撑起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但是,民间金融具有两面性。换句话说,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特性,民间金融在对民营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当民间金融与行政干预和地下经济紧密结合时,它变得尤为危险。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在不断增加民间资本的增值能力的同时,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并对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1.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制定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合同法》等法规体系,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过去民间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金融恶性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之所以造成较大的损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对非法借贷的定义和民间合法借贷的保护。在《民间融资法》未出台以前,目前可先制定并试行《民间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其中,尤其对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应有所界定,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摆脱灰色金融的身份,将一些不属于违法范畴的灰色金融规范化,如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正常的民间金融的界限,允许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的经济组织以吸收股本金、职工内部集资等方式融资。使集资活动由暗变明,从“地下”走到地上,这既有利于企业自身的规范化管理,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加大对恶意欺诈行为和恶意高利贷行为的打击力度。用法律手段来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事实上,美国、日本也正是通过这种“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的,而非只是简单地采取打击和取缔的办法。

2.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发展民间金融本身要求发展对它们的监管,不监管等于不去发展。目前民间金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政府(或社会性金融组织)没有对其进行应有的监管有直接的关系。过去我们不断地把国有大银行纳入正规的监管系统(同时使它们享有事实上的存款担保),而对民间金融则是让其自生自灭,或者一出问题就想到关掉它、并掉它,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其结果成为金融风险较大的一块土壤。世界上的大多数银行都是民营的,而它们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原因之一是它们被纳入政府(代表社会)对其进行监管的体系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活跃地区的监测,尽快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尤其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民间借贷利率信息收集机制,定期采集相关数据,全面掌握民间金融的运行情况,并以此制定适合的政策法规;放松管制并不等于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应该坚持审慎监管,坚持所有者的自律监管、市场方的外部监管和官方监管相结合,维护金融秩序。

第9篇

[关键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6-0051-03

融资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广义的融资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融资还可以分成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创建之初的原始资本积累到运营过程中的资本化,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转化为重置投资和留存收益转化为新增投资。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从企业外部其他经济主体筹得的资金,包括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融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本来就极其缺乏融资的民营中小企业。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民营中小企业功不可没。而河南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加了河南经济的实力,发展了河南的体制优势,推动了河南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但是,尽管民营企业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却日益受到来自资金融通的约束。民营企业融资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加快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其融资问题。

1 河南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1.1 发展速度快,规模大

河南省民营经济实现了大跨步式的发展,而且最近几年的发展特点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变大、实力增强、外向拓展强劲的良好态势。

1.2 区域特色经济明显

在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都朝着从一个小行业、小商品、小企业,慢慢经营到大规模、大市场、大协作的方向,使小商品做成大产业、大行业、大效益,能够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块状产业。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农保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市场为龙头,大中小企业互相影响、互助互利,批发零售共同发展,又有综合经营又有专业经营的市场网络。而且经营布局已经慢慢地从过去的零星经营转向工业园区集中经营的情况。

2 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现状

2.1 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法单一

按照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企业资本机构决策资本结构优序理论,企业进行筹资应首选内部筹资,其次是债务筹资,最后为外部股权筹资。足够的内部资金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创利能力和自我扩张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良好资信的基础。然而,通过对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近几年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主要有三种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其中,只有少数成长型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在创业板上市之外,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并不能够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就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而言,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也不可行。同时受政府调控政策及企业内部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更加突出。

2.2 各金融机构对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限制

目前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一直采取着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国内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也就说明,企业能够向银行贷款的数量较之以往会减少,而作为本来规模就小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从商业银行等渠道获得的融资规模将大幅减少,而且更难。同时,就放贷风险而言,商业银行更愿意放贷给大型企业而非民营中小企业,从而使民营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规模进一步萎缩。

2.3 融资成本高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威胁,CPI屡创新高,至此,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对于河南省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不断紧缩的贷款政策与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的来临使得他们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融资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

2.4 融资效率低

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而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数量少、时间短,而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因而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倾向于选择其他收益更大或风险较小的项目。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但是并没有改善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情况。

2.5 股权融资渠道狭窄

与银行的信贷相比,股票证券市场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程度更低,正规的股票债券融资渠道根本满足不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经济多层次的直接融资需求。虽然证券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身影还是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主要通过内部股份募集,现有职工和股东的红利转为股本、向职工借债集资、发起人与相关企业之间募股等民间渠道筹集中长期投资资金。这种小范围、非正规的股权融资,风险比较大、规模比较小、成本比较高,而且很难兑现,股权融资不可持续,不可靠。

3 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3.1 企业融资困难的内部原因

(1)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企业信用状况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是企业能否获得贷款的前提条件。一般地,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有限、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市场变化快、经营场所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知名度小、法人代表变动频繁等特点的影响,信用等级较低,相对较差。特别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改制时对银行债务处置不当,存在相当普遍的逃避债务问题,造成了银行对那些处于改制中的民营中小企业心存顾虑,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不是如何加大投放,而是如何防止企业逃避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甚至出现了因企业改制转轨对资金需求量最大最迫切时,也正是银行放贷最谨慎、企业贷款最难的时期。目前,对于各大金融机构而言,为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在于贷款资金本息的及时回收。造成这种顾虑的原因就是许多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独立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很大,使得各大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而降低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信用意识仍然淡薄,人为地拖欠银行账款,不愿意守信还贷,民营中小企业的形象再遭重创。

(2)经营风险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民营中小企业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低,收集信息的速度慢,做出正确经营判断的反应不够迅速,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与此同时,为了经营的需要,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得不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加大了交易成本。

(3)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中,大部分的经营理念相对滞后,企业的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思想落后,生产意识狭隘,大都没有接受过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而且大都以家族化经营,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缺乏适合企业的稳定精干的员工队伍,人才流失。这些都是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表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顺利融资。

(4)企业规模。目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还处于初步发展扩张阶段,企业实力相对较小。规模大的企业比小的企业更为稳定,而且拥有多元化的经营,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破产的概率更低,能够承受高的负债。同时,规模大的企业容易在内部进行资金调度,公司部门间进行内部资金融通可以减少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这些大企业对于小企业的优势,使得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企业融资。

3.2 企业融资困难的外部原因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务院从2010年就开始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方向还不明确,其中主要体现在利率政策的缺陷、税收政策的缺陷等。从相关的法律政策上看,我国政府没有从法律上确认民营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而且没有为民营中小企业及时、有效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等金融服务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法律地位不平等,银行在选择它们的信贷客户时,为了降低监控成本和信贷风险,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那些资信等级高、经营效益好的大企业,而民营中小企业就成为了忽略的对象。

(2)信用担保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担保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中基本都是通过信用担保体系来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信用担保机制很不健全,还处于一个发展基础阶段。与此同时,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目前大都规模小,可抵押的财产少,且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这更加剧了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因此,有效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担保机构质量普遍不高,担保体系也不健全,具体运作管理方式存在缺陷,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较为苛刻,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3)融资机制缺失。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许多年来难以破解,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支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机制。虽然近几年各大金融机构给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量逐年增高,但是仍然不能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而且各大银行也没有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各个项目都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

(4)金融中介机构缺乏。我国融资市场目前是缺乏与过剩并存,各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还有大量资金没有投放,而民营中小企业却无处借贷。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原来有些定位于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合并成了合作银行的地方商业银行,相应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型企业成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而相反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了。同时由于商业银行改制后信贷权利的回收,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基层银行没有了独立的审判权向中小企业贷款,加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民营中小企业销售压力增加,大量资金都积压在了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的资金上升,企业融资因此出现周转不灵,不能正常运转,商业银行再缩减信贷规模,减少资金的供应,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

4 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措施

4.1 提高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能否持续快速有效发展,与自身的管理理念是息息相关的。民营中小企业要获得大发展,除了国家法律法规等大环境保障外,关键的是要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财务及管理决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管理职业化是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企业的成长,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民营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正确科学的管理方式,使自身的发展可持续。

只有先进的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集约化。而管理理念不能随便变换,一方面又要在一定阶段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大步迈向股份化、规范化,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吸取家长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注意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

4.2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1)借鉴经验,制定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制度。目前,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加大,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商业银行对于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那些成功经验,研究制定适合河南省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为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保障。

(2)制定法律保障。国家应该制定和出台有关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从国情出发,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建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现状,从而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迎合了金融部门拓展业务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国务院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业务拓展难度较大,往往出现资金紧缺和闲置并存现象。信用担保基金的建立,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誉度,同时也分担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强了银行的贷款信心,必将为银行开拓新的金融业务提供巨大商机。同时,信贷资产过度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会造成银行信贷资产过于密集,风险过于集中,甚至可能出现少数企业经营状况决定金融机构生存的问题。反之,通过信用担保这个桥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可以分散信贷风险,优化资本结构,从而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3 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拥有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信息优势:民营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有助于解决存在于民营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了使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应做好以下工作:

(1)重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和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要按各自的优势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全心全意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

(2)金融业是个风险极大、容易发生欺诈行为的行业,必须改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控制市场风险,将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纳入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中,监管的重点落在对其高层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资产负债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风险监管上。

(3)逐步解决贷款市场的垄断问题,允许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允许有实力的企业出资兴办地方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只起协调发展和指导监督的作用。

(4)为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可使利率调节具有一定弹性,在适当情况下允许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以低于或高于市场利率的利率获得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5)创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根据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风险保障能力、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出不同等级,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和重点扶持的依据。

5 结 论

解决河南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的通力合作。改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上较深,实践性也很强,尚需深入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尤其要进一步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优化方法和措施进行研究,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民营中小企业公司监督和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不仅仅是为了改善资金状况,更关键的是要优化企业资金来源与资金运营的协调,使企业运行和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同时实现资金最大效率的增值。

参考文献:

[1]赵守国,李竟成.从资本结构理论的新进展看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财贸研究,2010(5):53-55.

[2]朱勇志,刘跃华.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分析会计研究[J].管理科学,2011(8):55-57.

[3]谢璇.通货膨胀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6):107-108.

第10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民营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从业人员为7058.6万人,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313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2236.3亿美元。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少数民营企业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植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股票上市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另外,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存在顾虑,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取得资金。在银行贷款方面,银行对民营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在信贷计划中很少考虑民营企业的需求,贷款的条件也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同时,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因此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和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

二、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此外,由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银行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不愿冒险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民营企业信用不佳、信息不透明。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民营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账务混乱的现象,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可得性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逃废银行债务以及由此引起的信用危机问题。截至2000年末,在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逃废债的企业中,民营中小企业占逃废债改制企业的30.6%,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578亿元占逃废债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2%。因此,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外部原因

(1)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的特点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我国现行金融体系基本以服务国有经济的国有银行为主,缺乏与中小企业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当我国的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态势时,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融资中应占据不同的位置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当初建立股票市场的目的是配合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因此民营企业几乎是被排除在股票融资体系之外的,至今情况仍未改善。目前主板市场深、沪两个交易所都设置了十分严格的准入程序和限制条件,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而中小企业板市场仍然难以解决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风险投资是一种职业金融家向新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企业或产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其运作过程是“融资-投资-退出”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而言,大多由于管理不规范,因而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主要选择上市作为出口,但是我国目前股票政策上市的规定很严格,导致创业资本退出存在较大困难,从而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积极性。

(2)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足。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在债券市场方面,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除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以外,可利用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但是,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规模扩张需求外,还因其多少有“非法”嫌疑而遭受压制。民营企业业主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难度较大,他们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方式。而民间融资的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了问题,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因此民间资本仍不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1)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科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了解市场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中小民营企业家。广招各类优秀的经营、财务管理人才,以提高企业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让企业更快的做大做强;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尝试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条件下充分公开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财务信息,并主动配合相关金融管理部门的调查工作,让银行尽可能的掌握企业的充分信息,以便减少信息搜寻成本。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诚信的形象,提高信用水平。要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现代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其个人信用。中小民营企业要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路,才能保证资金的顺利借贷流转。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一是启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为中小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股权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直接上市;买壳上市;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海外上市。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由于创业资本的缺乏,我国民营企业创立与发展比较缓慢。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投资人投资风险,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创业基金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投资期限较长,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3、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制。一是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和“急、频、快、小”的贷款要求,积极改善贷款方式。二是建立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业绩考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三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利率浮动权,调动其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主要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第一、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第二、融资风险小,民营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第三、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民营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

【参考文献】

[1] 曾碧辉: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探讨[J].时代金融,2007(3).

[2] 王满四、邵国良:基于金融体系自身缺陷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分析[J].经济经纬,2007(1).

[3] 张平: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探索[J].资本运营,2007(1).

[4] 郑均安:利用民间金融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

[5] 刘廷华: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

[6] 孔庆侃、陆筱叶: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出路研究[J].经济论坛,2007(4).

[7] 周芬、许纪校: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分析[J].特区经济,2008(1).

[8] 黄孟复、胡德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3(2006-2006)[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第1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民营企业的定义,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是由民间私人投资,由其经营并享受其投资收益同时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民营是相对国营而言的概念,民营企业可以根据所有制划分为私有民营和国有民营这两种。国有民营企业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在我国,广义上民营企业的概念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公司法》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企业类型的,所以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这两种形式外,只要企业中没有国有资本的参与,都属于民营企业。在狭义上民营企业指的是私营企业或者以私营企业作为主体的联营企业。资金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成为研究民营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理论分析

在融资方面,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的银行贷款额度有显著的影响。张敦力和李四海(2012)从社会信任与政治关系论证了这一观点,他们的研究表明当企业缺乏政府背景或者说与政府的关系资本不密切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成功率只和社会信任一个因素有关。但当企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取得政治背景时,企业在银行贷款融资时会更乐意利用自己的政治背景和政府资源。从违约率来看,银行基于社会信任为企业发放的银行贷款的违约率显著的地域基于政治关系和背景而发的贷款。

根据融资约束理论及理性人假设,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企业外部融资比内部资金融资成本高很多,资本成本的差异会导致公司选择使用股东出资的方法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同时,伴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资金缺口会不断扩大,家族企业的股东无法负担全部的资金需要,家族企业经营者会为避免因外部融资引起的股权稀释导致的控制权转移的风险会首先考虑负债融资,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抵押担保,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借款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家族企业在融资时存在融资难问题(刘微芳、刘静,2012)。为解决企业扩张面临的融资难,相较于其他的类型企业,家族企业愿意为构建自身的社会网络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现有条件下无法取得的支持和保护。目前,家族企业通过送礼和娱乐的支出发展关系型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的减少对潜在融资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短期负债的额度。而企业也通过社会交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用,从而发展出基于信任的社会资本,如家族企业与供应商的社会资本、家族企业与投资方的社会资本等,来提高自身的企业应付账款期限,为资本的流转赢取宝贵的时间。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现状,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内部融资为主

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的资金注入,需要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因此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很少,所以我国民营企业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来积累资金,内部筹资所获得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样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根据2016年商务部对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融资方式中,民营企业的自我融资最常见,比例高达90.5%,银行贷款其次,但比例仅为4.0%,而非金融机构和其他渠道分别仅为2.6%和2.9%。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发展太过依靠内部资金的筹措。

(二)外部融资困难

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企业上市融资条件十分严格,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偏少。债券融资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因规模小、信用低,加上一直以来的社会偏见,投资者往往认为这种债券风险过高,不愿意投资民营企业债券,因此债券融资很难实现。

(三)民间借贷唱主角

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融资,因此民间借贷便成为了民营企业的救民稻草,而民g借贷快速、灵活的特性非常契合民营企业融资“急、快、小”的特点,其次是其高收益对于民间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我国物价居高不下,小规模的民间资金缺乏投资方向的时候,供需双方的意向造就了我国火爆的民间借贷市场。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一)企业方面

1、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业无信不兴,民营企业想要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以及获得更多的资金,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诚信意识,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公开企务账务,正如上文所言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更倾向于3A和2A类企业,加强信用建设除了更容易获得贷款外,企业还能有效降低自身的成本,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美国信用销售的比例高达90%,而在我国,这个比例仅为20%,信用销售有助于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对于多数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而言这非常重要。抵制非法牟利的诱惑,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企业的诚信建设,把诚实守信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2、建立民营企业协会,降低信贷融资风险。民营企业集群是指从事同一产业的企业和该产业的相关产业以及支持该产业的众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等民营发达地区就有无数典型的民营企业集群,形成集群后,企业间空间接近可有效地降低区位交易成本,但缺点是这些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企业规模小,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就意味着收贷风险大,业务量小,工作量大,这也是民营融资难的一大成因,而企业集群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民营企业集群内,由于其经济活依赖于地方社会网络,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一致的价值观念,因此,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快,成本低,可信程度高,以此为基础建立行业协会,吸纳一批优质企业进入协会,这样,一方面,协会内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信誉,使得银行向其放贷的风险与成本都将降低,另一方面,协会内的企业以协会为后盾,改变了其长期以来孤立的融资地位,有利于其获得过更多的融资。但是,此模式由于其门槛过低,因此,风险较高,甚至有可能将整个协会拖垮,为了保持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监督机构,严格审查申请进入的企业,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情况,此机构最好由政府及第三方机构组成。

3、完善财务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取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首先,建立一套规范的财务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为财务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力保障,使得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是建立内部监督体系,以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的症结在于企业主对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因此建立监督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到战略高度,当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主并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知识,这就导致了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促使其财务管理工作由被动记账向主动管理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民营企业的成功融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金融机构方面

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我国解决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中的地位。首先,由于我国独特的环境,我国大型企业的首选合作对象往往是国有五大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会选择将民营企业作为突破口。其次,中小金融机构扎根于地方,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具有信息优势。第三,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相应的,也能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在日本有专门提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其中宝库信贷协会、信用组合、相互银行、劳动银行等,在美国,则有社区银行,其主要提供小微贷款。日美两国政府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各有侧重。在日本,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能够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的迅速发展其制造类企业功不可没,上个世纪日本制造业虽然经历几次转型但在国际市场中都一直保持着优势也与这些金融机构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由于其资本市场比较完善,大企业倾向于直接融资,因而银行便开始将业务重点转向中小企业,而社区银行凭借其自身扎根社区的优势脱颖而出,在金融危机时,更是凭借储户的信任,迅猛发展。因此,综合日美的经验,我们不难创造出一个高效有序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2、完善资本市场,丰富金融产品。在股票市场上,笔者认为我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的纳斯达克服务的对象就主要是中小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加快二板市场和场外场的建设,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债券市场上,如上文所言,由于信誉和长期以来的偏见,民营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发展比较艰难,要改变长久以来的偏见需要漫长的时间,国家可以在全国性信用体系建立的同时逐步将优质民营企业引入债券市场并完善市场发行和监督体制。目前市场上面向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依然比较单调,以抵押与担保贷款为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大力发展存货以及应收贷款融资,美国经验已经表明,通过对抵押品与资金流向的监视,能够很好地降低违约的风险。

(三)政府方面

1、规范民间借贷。如上文所述,民间借贷的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广泛性,因此政府应当正确地引导民间借贷,使其规范化、正规化,而非一味的打压。要做到正确的引导,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性,民间借贷的存在时无法避免的,这一点从西方发达国家民间借贷的发展便可看出,使民间借贷合法化能使其从地下走向台面,这样更方便国家对其进行管理和监控。其次,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其业务范围,准入门槛,市场定位,纠纷解决方法,对其利率,资金用途等进行规定,强化对非法借贷的制裁措施,而在这方面,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对我们有着非常好借鉴作用,日美等国也曾一度民间借贷混乱,日本的民间借贷利息曾一度高达103%,的年利率更曾高达400%,这些国家经过长时间反复讨论与实践,最终通过“民间金融合法化”将民间借贷引向正途,使其成为整个社会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建立信用机制。我国至今尚未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信用体系,笔者建议可以先由工商,税务,环保,公安,法院等政府部T联合组建组成一个全国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导入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再调用银行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担保机构的的借还款记录,以此为基础将全国企业分层分类建立信用数据库,向社会免费或收取一定费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对于违法违规企业,实时更新企业“黑名单”,同时配合加强媒体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使得企业失信成本提高,再对诚信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机制,如优先贷款权,利息减免等政策,奖惩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3、大力发展各种民营信用担保机构。从长远看,民营企业的旺盛的融资需求不是数量有限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所能满足的,因此,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不同于政策机构的低效、繁琐,商业机构以追求资本回报为动机,有了这种动机,政府只要出台有效地激励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就可以保持其对担保行业的热情,这样一来可以减少政府承担的风险,使政府部门不会畏首畏尾,又可以避免政策机构的通病,使担保机构保持其活跃性,当然,为了防止这些机构偏离轨道,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并监督政策法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木无本必枯,再好的方法没有法律的支持也只是白纸一张,目前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依然有着很大的空缺,这样企业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可依,只能依照经验与习惯去解决,只会造成企业融资的混乱,只有通过法律明确民营企业的地位,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帮助克服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境,使民用企业的融资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真正使民营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第12篇

【关键词】融资;中小民营企业;苏南;苏北

1.江苏中小民营企业情况综述

1.1 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或者一些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越加雄厚,中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江苏个私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已由1998年的1593.1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45.3亿元,所占比重由22.1%提高到35.0%。2001年至2010年,江苏个私经济增加值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5.4个百分点。

1.2 民营税收贡献份额稳步攀升,为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以往,税收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大型的国企或者外企。但是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的贡献份额持续增大,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为1413.38亿元,增长23.4%,高于同期国地税税收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占国地税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3.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3 吸纳就业成效显著,有效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

由于民营企业多投资于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是位于比较偏僻的城郊,因此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2.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和问题

江苏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苏州无锡连两地更有毗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数量较之其地区更多。江苏中小民营企业与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面对的难题总体来说是一样的,也都是主要通过内部融资来实现的,外部融资的途径较为缺乏。但是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有着自己特有的融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2.1 苏南苏北贷款投放差距大

2010年末,苏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仅仅相当于苏南的七分之一,苏州、无锡两个城市全年净投放现金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6.5%。苏北地区金融机构贷款非常有限,县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

2.2 行业分布不平衡

相对于苏南地区而言,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仍旧主要停留于一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制造业方面,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品牌服饰的制造地就设在苏北地区,如艾格等。

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发达,苏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已经逐步向高科技方向转变。如无锡的新区,现在大多数是电子研究所,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中地了。

2.3 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又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城市,地区分布集中明显。苏北地区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民营企业经济总量低,外向度低,知名企业少,高新技术少。总体来说,苏北地区融资的难度要大于苏南地区。

3.江苏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内部因素

3.1.1 企业信用问题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较多弱点,如很多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或者搞两套账,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无从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因而无法对其放心的发放贷款。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苏北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更少,监管更为不严格,因而这种财务漏洞的现象也就更为常见。

3.1.2 中小民营企业的不稳定性

中小民营企业的场地不稳定,通常没有固定的经营地点,多采用租房租地的行为。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在偏僻的农村租用一块厂房,或者借用一片场地,因而难以管理。另外中小民营企业人员也不稳定,没有组织,没有约束。

3.2 外部因素

3.2.1 政府及政策因素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其天生的弱势地位,需要政府在法规与政策性金融方面的扶持。但事实上,我国政府未建立起健全的保障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怕出问题受牵连。

3.2.2 银行信贷体制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贷款管理模式,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除小额抵押贷款、100%保证金承兑以及消费信贷(50万元以下)实行报备制以外,其它贷款必须实行单笔报批,这种严格的授信授权政策,无法满足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

4.解决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内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1.1 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及财务体系

中小企业应迅速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注重品牌价值,企业价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盈利。企业应该注意从外部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江苏处于长三角的中间地带,江苏的民营企业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地理优势,迅速发展。

4.1.2 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大,如果这些企业破产而一走了之,那么便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因而中小企业要想更加顺利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便要首先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

4.2 外部因素的解决建议

4.2.1 政府政策导向

江苏民营企业融资地区差异明显,政府应该多多关注苏北等地的民营企业,对它们实行有利的政策导向,如降低苏北地区贷款的利率,放低门槛。同时税收政策一向是政府用来调节经济的一个手段,所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政府可以考虑对其实行较为优惠的税率。

4.2.2 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位于农村或者城郊,因而农信社是支持民营经济的主力之一。要增强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为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提高民营企业信用水平,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2.3 加大民间融资的力度

民间融资是江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合法地向个人进行一定数量的借款,中小民营相互之间提供资金援助等。

参考文献

[1]张文萍.试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2007.

[2]叶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

[3]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市场与发展,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