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服务时间
2020年2月20至3月20日。
二、指导服务对象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营农林牧渔场,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
三、指导服务内容
(一)政府层面:
1.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情况;贯彻落实朝鲁书记、俊海省长和靖平常务副省长就贯彻落实1月23日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的批示要求情况;贯彻落实2月1日朝鲁书记到省应急管理厅调研慰问时强调的“保防控、保民生、保安全”的“三保”要求、2月3日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2月1日全省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视频会议、2月8日调度全省铁路机场防疫和企业开工复工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有关要求情况。
2.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指南及责任、措施落实情况,坚决防止不担当不作为,力戒形式主义、。
3.突出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燃气和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防疫物资、仓储物流、运输配送等重点企业,组织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各项应急准备情况。
(二)企业层面:
1.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是否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是否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是否将疫情防控方案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是否明确到专人负责,企业所有工作人员每日进厂前是否进行体温测量、从进厂到离厂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全程佩戴口罩,工作区域每日是否坚持定时消毒,人员就餐是否采取分餐制或者分批散坐就餐等措施。
2.落实复工复产安全检查情况。是否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政府有关复工复产的标准、规范和程序,是否制定并落实企业复工复产方案,复工复产期间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否在岗在位,是否开展复工复产安全动员、安全教育,是否对新员工开展安全培训,是否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检修,是否对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高危工艺、危险化学品储存与使用等进行系统检查等。
3.落实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情况。道路交通方面,加强对大客车的全程监控,坚决避免超员超速、疲劳驾驶、无证运营、报废车运营等情况;强化重点路段的清理和管控,突出急弯陡坡、桥梁涵洞、平交道口、冰冻积雪多发等重点路段风险排查整治。消防安全方面,以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强巡查检查和宣传提示,保证消防通道顺畅,提升广大群众避险、逃生和自救能力。城市燃气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改造老化管道,全面推广应用24小时在线预警监测系统,引导居民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切断装置。危化品方面,加大对危化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仪表系统、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装置是否正常投用的排查整治力度。烟花爆竹方面,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违法存放等行为。建筑施工方面,要以防坍塌、防高空坠落等为重点,深入轨道交通、人员密集型建筑、管线管廊等一线排查隐患。
四、指导服务方式
主要采取现场指导服务、综合情况调度、建立微信工作群、远程视频指导、远程视频数据监控和鼓励企业内部职工、社会知情群众举报等方式开展工作,紧盯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风险点,做到问题找准、措施精准、监管瞄准。
五、组织领导分工
市安委会成立指导服务工作组,由市应急管理局1名领导带队,抽调相关部门专业干部参加。
六、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指导服务工作组要加强对各乡镇、部门情防控期间安全风险防范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督导检查,不层层听取汇报,多采取暗访,多现场办公,多解决问题,切实减轻企业和基层负担。
(二)精心部署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指导服务工作有关要求,实事求是提供辖区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风险防范情况以及节后企业复工复产有关情况,精准查改存在的问题。切实通过此次指导服务,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善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现金流量;监控管理;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现金流量监控管理是以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构成情况为基础,分析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对现金的控制和使用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现金流量监控管理系统的预警防范体系、指标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并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满足企业资金管理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企业现金流量监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应有的核心作用。
一、现金流量监控的意义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为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纵观众多企业失败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原因,但最终都会表现为由于现金流枯竭而陷入财务危机,以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着眼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一)保证现金流的充足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必要的现金,就会导致财务状况恶化,难以正常经营。现金流量监控主要是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取得日常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二)监控现金流量指标能够评价企业运转状况
盈利能力并不代表一个企业一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加上充足的现金流入才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有效保证。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来看,现金流量日益取代净利润,成为评价企业价值和财务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准。现金流量监控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
(三)促进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
从企业战略规划看,现金流量规划是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内容和防范风险的基本手段。在战略分析和规划阶段,要对未来现金流进行充分论证,确保目标切实可行;在战略目标实施阶段,要通过对现金流监控管理来保障资金供应,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发展需要现金流为支撑,一旦现金短缺,发展则成为“无源之水”,如果资金已经投入一部分,后续现金无法落实,项目将搁置,损失是极大的。
(四)防范经营风险
通过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可对企业整体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进行有效预警,进而及时调整公司投融资策略,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现金流量监控方法及措施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转型发展也进入关键期。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时期,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构建完善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要严格防控资金风险,突出“现金为王”观念,把保证资金安全摆在极端重要位置。要层层落实责任,准确识别风险,认真评估风险,及时回避风险,善于化险为夷、趋利避害。
(二)强化现金预算编制及执行,增强现金流量监控意识
对预算期内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以及余额做出详细合理的预测,并有效执行。做到“事前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运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可以全面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入、流出趋势及其构成,出现资金存量不足时,应提前编制筹资方案,防控流动性风险及债务逾期的信用风险;出现资金存量过剩时,要筹划好闲置资金利用方案(如置换高息借款、长短期投资、现金理财等)。
(三)合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根据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需求,准确测算现金持有量,划定现金持有量的上下限,既保证资金链安全,又有效降低资金的持有成本。
(四)完善现金流量监控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
加强对现金流量监控指标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现金流量控制的指标体系。以笔者所在的煤炭企业集团为例,主要业务板块包括:本土煤炭产业、房地产板块、物流板块、金融板块、技术服务等。
1.现金流量结构指标
维持收支的动态平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现金流量的结构包括流入结构、流出结构和流入流出比分析。主要考核指标:对传统产业(煤炭产业)、房地产板块、物流板块、技术服务等主要考核经营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总流入量之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之比等指标。而对于金融板块、西部资源控制的在建项目还要考核投资活动现金流结构。通过对该类指标的分析、控制,能够判断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的合理性。
2.偿债能力指标
能够确保偿还到期债务、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应作为企业现金流考核的最低要求,不能偿还到期银行贷款出现信用违约应视为“红线”,应与子公司及责任部门领导的“帽子”挂钩,并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要兼顾长期偿债能力,匹配好债务期限结构,有效避免“短债长用”,防范债务风险。主要考核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
3.现金获取能力指标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主要是了解当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主要考核指标:销售现金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
4.收益质量指标
收益质量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所确认的账面收益中有多少是可以实现的,能够带来持续而稳定的现金流入的收益才称得上是高质量的。主要考核指标:现金营运指数、现金收益比率。
5.资金成本指标。将子公司融资成本纳入考核范围,并与子公司领导业绩考核及单位效益挂钩
同时,考核指标值应结合企业实际分产业版块(煤炭版块、电力版块、房地产版块、物流版块、技术服务版块等)设定,参考同行业平均数据,并设置合理权重。
参考文献:
[1]唐文婷.浅谈现金流量表分析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3).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简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主要是指和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饲料兽药生产、应用有关场所的环境。在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检查其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同时还要重视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从现阶段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
1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疫病容易传播
当前畜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很多饲养户都没有认识到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养殖方面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相关保障措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畜牧兽医卫生方面的投入。很多养殖场粪污处理措施不到位,污染严重,饲养条件恶劣,动物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很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1.2饲料卫生条件差,随意添加兽药等添加剂
有些饲养户为了节省开支,将动物食用剩下的饲料回收后继续饲喂动物,这些饲料在收集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再次利用可能会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同时,很多饲养户存在随意使用兽药添加剂的情况。大剂量、多种类的添加,导致动物体内药物蓄积,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之后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解决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强化科学防疫
首先,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防控责任,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对虚报瞒报防控信息、不听指挥、不认真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杀一儆百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各县(市)畜牧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塔城地区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并将方案和应急预案印发给每位基层兽医人员,做到人手一本,在防控工作中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做到坚决果断,科学规范,快速处置;其次,各县(市)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摸清易感动物存栏数量,保障疫苗供应,切实做好辖区内动物免疫工作及新生幼畜的补免工作;最后,加强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查证验物、登记备案,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调运行为,对于违规、违法调运和未经检疫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或证物不符的,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措施并实施立案查处。同时,结合排查工作对我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小区)、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进行集中审核,对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要吊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2强化监督,做好养殖环节痕迹化管理
全面开展畜禽养殖环节摸底排查。重点检查活畜禽调入调出、畜禽标识使用和养殖档案的建立、兽用抗菌药等投入品使用、休药期执行情况、产地检疫报检、跨省区引进活畜禽落地报告、强制免疫、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督促养殖者完善各项记录档案,实行痕迹化管理。养殖场所相关记录不完善的,要求限期整改完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从源头把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其次,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动物养殖场所经营性质、规模、防疫条件、相关资质等情况进行清查,及时更新数据库中饲养场(小区)相关信息。凡有信息资料而现在已经不经营的全部清理,规范录入监管对象基础信息和监管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对辖区内的饲养场(小区)全面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明确风险关键点、风险等级、监管责任人的基础上,按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养殖环节动物卫生风险管理。
2.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实到位
集中抽调动监执法中坚力量对所有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动物产品经营门市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再次确定风险等级。完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建立可追溯体系,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重拳出击。要重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违法案件事实确凿、案情重大的要及时予以曝光,以案说法,震慑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赵阿普.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3).
[2]张晓利.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3]甘华.浅谈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4]马代霞,余克亮.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
【关键词】电网运行;重要客户;安全;风险管控
1 电网风险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电网日益发展,基建、技改、计划检修等设备停电造成电网运行方式薄弱,供电安全风险增加。尤其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方面没有标准的制度,没有规范的流程,各部门对电网运行风险防范措施有限。造成电网风险协同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为了加强重要电力客户供电安全,防止电网事故引发的重要电力客户次生事故发生,建立一套电网风险评估、预警、管控全过程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的需求日益迫切。
2 电网风险管控流程机制
为了强化电网运行风险管控,结合马鞍山电网的实际,制定了《马鞍山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及管控规定》、《马鞍山电网重要电力客户调度运行管理制度》,规范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视、风险控制工作。以标准化、流程化管理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建立了一套电网运行风险分析评估、预警、管控的闭环管理机制[2],对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电网运行风险协同管控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实施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
2.1 风险分析评估
公司调度部门根据年度电网现状开展风险分析,提前掌握可能的电网风险,形成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利用年度电网风险分析报告,结合月度停电计划编制工作,分析次月度电网设备计划停电可能带来的电网运行风险,梳理可能达到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的项目,然后结合电网周停电安排、检修工作申请票批复,滚动开展周(日)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修正月度风险评估结果,准确评定电网运行风险等级。
2.2 风险预警
公司调度部门月底前在公司月度生产会通报下月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报告,并按要求向安质部、运检部、营销部行文报备,每周三前下周地区电网一至三级运行风险。计划检修方式造成地区电网三级及以上风险状态的,地调在检修申请单批复前向重要电力客户下达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并取得回执;涉及县级电网运行风险的,由各县调下达重要电力客户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对于省调涉及地区电网运行风险的,地调及时跟踪应对并制定风险预警单明确防控措施。
2.3 风险管控措施实施
公司安监部门每周五前组织制定地区(包括县级)电网下周运行风险管控措施,并在公司内网网站“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栏公告。各相关部门每周五在公司周生产会上签收下周预警通知单,并组织相关单位落实预警通知单措施要求,在下周一调度早会上汇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实现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和防控的闭环管理。若设备计划停电检修使高危及重要用户、铁路牵引站等供电可靠性降低,由营销部门在停电检修前提前告知,取得用户书面回执后才开展停电检修工作。
3 案例分析
今年五月份,公司成功应对一起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管控工作,是实施地区电网风险协同管控策略的成功实践。
3.1 停电背景及风险概述
220千伏当长4831、当荷4832及当阳4837、4838线路(即马鞍山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A段母线;220千伏当采4833、4834,当苏4835、4836线路(即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均接入500千伏当涂变220千伏B段母线(见图1)。为消除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在当涂变220千伏母线检修方式下运行风险,计划安排5月中下旬,220kV当采4833、当阳4838线当涂变侧线路交叉互换,工期10天。本次停电220kV当采4833/4834线、当阳4837/4838线四线同停,马鞍山西北部电网仅靠同塔双回220kV当苏4835/4836线与系统联络,在N-2故障下马鞍山西北部电网将与系统解列(见图2),为地区电网一级风险,安徽主网三级电网风险[3]。
3.2 风险协同管控策略实施
3.2.1 调度部门依据年度、月度、周检修计划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年度电网检修方式可行性分析报告、月度风险辨识定级,并根据周停电计划同步下周电网风险预警和高危客户通知单。
3.2.2 公司安监部制定保电总体方案,运检部、调控中心、营销部、物资中心及相关县公司制定保电方案,公司办公室负责舆情应对及宣传报道方案。运维部组织变电输电专业对相关线路及变电站开展特巡,通过恢复220kV站点有人值守、输变电设备专项红外测温特巡、全线流动巡视重点区段专人蹲守等方法确保保电方案的有效实施;调控中心开展桌面推演落实电网事故处理预案,调度监控加强相关变电站信号盯守特巡,经事故稳定计算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并严格断面潮流监视控制。
3.2.3 公司安监部积极联系政府部门进行风险报备,同时营销部门统一对外高危客户风险及时间变更告知并取得回执。本次换仓改造工程因塔材到货及天气原因造成计划时间一再改变,调度部门针对计划变更相应电网风险改期及顺延,三次均向公司相关部门及所有相关用户风险预警并取得用户回执。工作结束后由调控中心通知相关单位解除风险预警,完成风险闭环管理。
4 结束语
马鞍山公司通过建立电网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并从预警的形式、内容及管理进行规范,有效的促进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降低电网在非正常方式下的运行风险,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关口前移,强化了电网运行的风险管控,更好的实现电网安全运行全过程可控、能控、在控。从而建立了以科学防范为导向,流程管理为手段,全过程闭环监管为支撑的全面覆盖、全程管控、高效协同的调控运行风险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马鞍山市经信委关于对马鞍山地区电力重要用户进行备案的批复[Z].马经信资源〔2015〕11号.
关键词 电网施工企业 内控体系 国际业务风险 防控水平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A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风险内控管控要求,并将相关成果创新应用到电网施工企业,重点关注国际业务高风险领域和控制薄弱环节,通过建立国际业务内部控制规范,防范国际业务风险,实现管理突破与创新。
电网施工企业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历史较长、规模较大,并针对国际业务中涉及税收、法律等问题,探索建立了自身业务管理模式,但尚未对国际业务风险开展全面识别与评估,对部分国际业务的特有风险仍缺乏有效控制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劳务方面
主要风险为部分境外施工人员无法取得劳务签证,只能通过旅游签证赴项目现场;外派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风险;对境外雇佣人员管理不善或程序不完备可能导致违反当地法规。
(二)工程管理方面
主要风险为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对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施工质量等管理要求有较大差异,易发生因违反法规而遭受处罚,甚至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三)合同管理方面
主要风险为各国合同法律法规有所差异,易发生因不熟悉当地法规而导致签订合同无法有效保护公司利益。
(四)信息沟通方面
主要风险为海外工程遇到紧急情况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响应,紧急情况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影响公司利益。
二、主要措施
组织开展国际业务内部控制梳理和完善工作,通过制度审阅、穿行测试、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查找国际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控制缺陷和管理薄弱环节,优化完善控制措施,从而建立满足国际业务风险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收集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建立常态风险评估机制
国际业务施工地点遍布世界各地,各地法律法规、市场环境、文化氛围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际业务面临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准确识别国际业务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完善应对措施,通过对国际分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访谈、召开国际业务风险专题研讨会,确认国际业务面临的环境、技术、商务、财务和信息沟通等5大类风险,重点关注税收、劳务、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外汇管理、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8项重大风险,并针对重大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和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库。
同时,为确保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全面性和时效性,规定从项目前期调研开始,由专人负责对新项目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和工程管理要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并通过中国使领馆、华人商会等信息渠道调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收集识别相关风险信息,评估风险影响和风险级别,编制上报风险评估报告,为有效管控国际业务风险奠定了基础。
(二)梳理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有效管控国际业务风险
针对国际业务面临的各项特殊风险,构建细化流程框架,并依据流程框架逐项建立控制措施。尤其对劳务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沟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1.劳务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外派人员ID卡集中办理程序和人身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当地治安环境情况,通过制定实施人员安全活动规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雇佣安保人员等方式提升人身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强化境外劳务用工法律监控,严格按照当地法规与劳务人员或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合同,必要时聘请当地的中介机构对劳务合同进行起草或审核。
2.工程管理方面。指定专业人员在项目前期开展项目所在地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研究,优化完善国际业务工程管理控制流程,严格执行相关特殊规定,并加强监督。
3.合同管理方面。聘请国际业务法律顾问严格审核与国外业主单位或国外总包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内容,必要时聘请项目所在地专业中介机构审阅合同,并在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履行必要的备案程序;施工过程中需要签署的各类合同,均聘请当地专业中介机构代为审阅,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4.信息沟通方面。建立国际业务重大事项信息传递机制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明确突发重大事件范围以及处理通报程序;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项目部门要编写重大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并报公司总部备案。
(三)建立内控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国际业务规范执行
定期组织召开内控缺陷整改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缺陷整改完成情况纳入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国际业务专项内控评价机制,对国际业务重大风险和重要事项进行定期专项检查评价,全程监控重大事项的事前决策、事中执行、事后评价及缺陷整改,有效督导国际业务各项流程规范执行,不断提升企业依法治企和规范经营水平。
三、实施效果
(一)理顺国际业务流程,有效规范国际业务管理
通过内控体系建设,送变电等电网施工企业重新构建了总部与国际分公司的管控关系和职责划分,梳理出了一套兼顾施工企业管理特点和国外工程特殊要求的国际业务内控操作规程,有效规范了国际业务管理。
(二)构建国际业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国际业务风险防控水平
根据国际业务风险信息库、流程框架、内部控制矩阵、流程图、权限指引表等一系列工作成果,编印了《内控流程手册-国际业务分册》和《授权管理手册-国际业务管理分册》,全面指导国际分公司业务开展,切实防范国际业务经营风险。
(三)强化内控体系自评价管理,完善内控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电网施工企业内控自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国际业务的内控评价工作,梳理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的业务缺陷,并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建议落实,完善内控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国际业务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 应用
一、背景
GX有限公司是所属国有大型建筑安装企业――GX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第十二家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旗下有下属全资子公司建工国际(香港)公司,是建工集团公司根据自治区政府把GX建工集团打造成“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而成立,以国际贸易和国际工程承包为主业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坐落于N市中心,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拥有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机电设备、建筑材料、建筑机械、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化工、国际农产品等进出口业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内招标工程。GX公司依托GX建工集团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立足于拓展亚太经济圈的国际贸易业务,将逐步向欧洲、非洲辐射,以国际贸易起步,做到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工程承包并举。
1.当前国际国内贸易市场现状
“十二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式较为严峻,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市场仍处于低位徘徊状态。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政府为了维持GDP的增长,推行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当时稳定了经济局势,却也掩盖了例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已经显露出的产能过剩问题。时至今日,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严重,短期内供求关系进行再平衡,由于需求疲软,产能过剩,对煤炭、铁矿等大宗商品的供求平衡点进一步下移。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趋势不会改变,并随着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不利于贸易业务的开展。
2.GX公司风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较少,业务量较小。公司2013年3月新成立,公司组织架构刚刚开始搭建,各部门人员陆续招聘到位,业务刚刚起步,业务量不大。2013年国际公司人员仅有18名,全年营收仅为3亿元。
(2)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由于国际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各项规章制度刚建立,尚未完善,已编制颁布的制度属于公司最基本的行政管理及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对于业务管理特别是风险防控方面的制度尚处于空白。
二、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原因
GX建工集团一直秉承“风险第一、利润第二”的宗旨,强调企业把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以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GX公司作为建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坚持建工集团“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变”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大宗商品进口上规模,自营出口创效益”的工作思路,为深化建工集团“产业联动”和强化“自营出口”业务,必须严把风险防控关,为企业迅速壮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对GX公司的现状及管理情况的分析,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如下个两个。
(一)明确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由于作为新公司的GX公司目前在各项发展规划及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制定公司详细的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公司发展的指引方向,指导公司现状的改善。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其中风险防控体系尤为重要,通过风险防控手段,降低公司业务、资金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
三、解决方案及实施情况
建立GX有限公司风险防控体系,应从建立风险防控管理机构及制度、规范风险防控流程、强化风险过程监控、推进风险防控管理目标考核检查等四个方面进行,将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活动紧密结合。
(一)加强领导,建立风险防控管理机构
2014年1月公司成立了风险防控小组,明确了GX公司风险防控小组是经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的,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拟定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任命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工作小组成员,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相应的职能部门。为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信息的收集、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和控制体系,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了风控小组及成员的职责权限,规范了工作运行程序,明确了风险论证要求。
(二)树立风险防控理念
公司大力宣传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公司通过培训、案例分析、业务探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对公司全员风险管理知识宣讲及学习,提高了员工对风险的认识水平,培养了员工风险管理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进一步树立“风险第一、利润第二”的理念。
(三)建立制度、规范流程
公司发文颁布了公司风险防控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了风险防控小组会议准备材料清单的通知,对风险防控小组会议业务部需提交的材料清单做了更为完善统一的规定及要求。
(1)业务部门发展的新供应商和新客户,双方进行业务洽谈并达成共同业务合作意向后,业务部按照风险防控小组会议的要求,将上会的各项资料清单按照风控小组要求准备好,通过OA邮件发送至综合处,综合处负责对业务部提交的资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业务部形成正式风控会上报清单文件资料,发送给风控各小组成员审核并提出意见。如风控小组认为有必要进行实地考察,将会派出风控小组成员会同业务部到供应商或客户处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风险防控会议。业务部风控资料经风控小组成员审核后,由综合处组织风控小组成员召开业务风控会,小组必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能举行。风控小组成员依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及职责,从不同角度对业务提出疑问、意见、建议及要求。各小组成员对审批事项进行讨论后表决,小组每名成员均有表决权,可以做出赞成、保留、反对的表决;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小组全体成员半数以上赞成通过,未出席会议的小组成员需书面委托其他出席会议成员进行表决;小组组长有一票否决权。
(3)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目标考核检查制度。业务合同通过风险防控小组评审后正式开展,业务部提交OA合同审批流程,流程经风控小组成员审批后归档,业务开始执行。综合处作为风控工作的主要组织和牵头部门,负责对业务进行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评价。负责收集审核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完结结算表,作为业务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对于有可能产生逾期回款的业务,综合处责成该部门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提交应对方案。财务处负责业务收支的审核、回款的实时记录、业务结算表的审核,并负责跟进合同回款情况,防控资金风险。风险管理工作情况综合检查评比结果纳入各部门业绩考核体系,与部门员工奖惩挂钩。
(4)风险发生时的应急处理。一旦有迹象或证据表明业务合同将会发生逾期回款风险,风险防控体系将启动应急预案,风控小组成员将配合业务部到达客户处进行沟通,掌握客户最新经营及财务状况,并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情况,会同业务部门拟订可行的方案,进行追款或平仓措施,力争尽快回款,降低公司的损失和风险。
(四)全面推进风险防控工作
公司领导班子加强对风险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多次组织风控小组会议,深入分析当今经济环境、政策及趋势,结合公司实际研究业务风险点,总结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法律风险等七大风险,锁定风险防控重点在大额业务合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发生率。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逐步建立了全面风险预警体系。综合处每日编报国际市场行情简报,向公司全员通报最新国际市场行情;通过对重点和大额合同的执行情况跟踪监控,及时掌握业务进展情况;风控小组通过合同审批流程,对所有业务合同条款进行严格把控。财务处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制度、资金支出审批制度、资金预警制度、应收账款催收制度等,把控资金风险,使公司资金良性循环,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为公司经营提供资金保障;通过远期锁汇、优化贸易顺差等手段有效规避汇率变动风险;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为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不同渠道的多种税务法规知识培训,提升财务人员及公司员工的税务意识及水平,积极进行税务统筹,控制税务成本。
四、风险防控体系应用的效果
GX公司自2014年1月开始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以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贸易业务的风险;通过风险防控小组监督业务执行进度,按合同节点跟进执行情况,协调解决业务执行问题,督促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开展风险自查工作,评估全面风险情况,做好重点业务后评估工作。在把控好业务风险的基础上,公司的业务得到迅猛良好的发展,以扩大出口为主要发展目标,并与产业联动规模扩延相结合,真正促进资源和资本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效益的提高并促进业务结构的完善。
2014年,GX公司新签合同额17.8亿元,营收达到12.6亿元,实现利润517万元,实现了企业的跨越性发展。截至2015年11月,公司新签合同额和营收额分别达到了35亿元和30亿元,企业发展效果明显。
GX公司业务领域不断延伸,进出口业务辐射6个大洲35个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涉及7个大类39种产品,实现了以产业联动为核心的高速发展。同时,出口规模大幅增长,2013年出口总额248.83万美元,2014年达到554.51万美元。产业联动项目快速推进,一方面深化与贵钢的产业联动项目,深入开发多种产品的供应业务,努力拓展钢材出口业务,实现了产业联动海外闭合,稳步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建立与柳钢的产业联动合作模式,应对经济下行的能力,打破企业界限、产业界限、区域界限,较好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案例分析总结
风险防控体系在GX有限公司成功建立及应用的关键点。
(一)公司领导重视,公司全员参与
GX公司风险防控体系依据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说明公司领导层极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风控小组成员包括各业务部、职能管理部,每笔业务合同的经办人、部门主管、部门负责人都严格按照风险防控小组工作规则进行业务开展洽谈,把风险防控放在首要。通过风险防范各项措施,使业务持续健康进行的同时,也得到了业务部门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支持。
(二)坚持原则,严格把关
每个制度建立后,能否得到较好的执行是关键。公司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后,风控小组能坚持原则,坚决按照风险防控小组工作规则的规定和要求来开展实际工作,对业务部提交的不合格的资料清单文件坚决予以退回,要求业务部按照要求进行补充、完善、修正,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坚决不放松,坚定立场,严格按照公司既定的流程办理,不搞特殊化,把好风险防控的每一道关口,堵住漏洞,力保业务的稳定安全。
1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定义阐述
所谓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是指在地铁施工作业过程中,对施工区域的岩层结构、地表形态、水文资源以及围护系统进行综合性监测与测量工作,并根据其实际风险发生程度制定出风险预警措施。
1.1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贯穿于地铁施工的全过程,目前根据《地铁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对风险因素以及风险状况制定了基本内容。在施工企业进行施工前,安全风险监控机构:①需要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第三方质量检测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资质认定,对可能存在的施工风险类别进行描述并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其主要风险管理基础内容包括:a.对施工方技术、资质以及施工经历进行风险评估;b.对工程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予以甄别;c.对风险隐患制定相应措施或建议修改施工计划。②需要对风险项目进行风险清单核定,项目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层级审核,在风险监控预警部门进行风险因素清单核定后,由项目经理确认并要求作出风险预警防治方案。监理单位对风险整清单进行审查,项目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清单进行审核,审核时应邀请设计、监理、监控预警等单位参加,必要时还应邀请相关产权单位参加。之后施工单位根据审核意见,修改完善风险清单,报项目业主备案。
1.2地铁施工安全管控体系
地铁施工主要监控项目的选取理论上是不得更变的,并对项目监控作出统一规定,特殊项目施工方法应当先对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核查后再确定项目情况,地铁施工监控项目主要分为两个主要方面:①属于选测项目,主要是对周边施工环境基础进行勘测,对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核查,该监测活动一直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部分;②选测项目,选测项目则与隧道通行情况、抗震情况、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监测。
2地铁工程的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措施分析
(1)需要做好地铁施工安全监控管理工作。这要求在实施地铁工程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监控方案制订工作。设计单位需要在安全监控工作实施前,需要保证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的资料移交等工作完成。之后利用浅埋暗挖方式、盾构法等展开设计。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把现场监控量测方案纳入到工程设计相关文案当中。
(2)做好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①做好安全预警管理
主要步骤为制定地铁施工安全预警等级,并根据现场施工特点与工况对综合预警方案进行制定,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隐患加以说明。
②预警数据应用
将施工结构与施工过程以数据动态监管的形式进行体现,在施工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各类数据实施动态与静态监控相结合的方法,一旦数据方案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作出风险预警,并启用风险防控预案。
③施工现场预警措施
施工安全监控需要在施工现场内进行实时监控,对施工现场中的地质结构信息、环境变化情况与机械使用情况等做出正确评估,并及时风险预警。
④施工综合预警管理
综合预警是结合数据预警与施工现场预警二者同时进行的,相关地质施工学家指出,地铁车站在施工过程中是以逐个车站为单一点的整体性工程,因此需要将每一个单独施工项目串联起来,采用联动预警的方式对施工区域整体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做到风险整体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一体化制定。
(3)在地铁施工安全预警管理方面,需要做好工点综合预警工作以及现场级预警工作等等。地铁工程施工中,工点综合预警工作的实施至关重要。在实际的实施中必须要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可分为绿色、黄色、橙色以及红色这四种安全风险等级。同时,安全监控预警机构也需要将相应施工状况作为基础,分配数据级预警以及现场级预警、工点综合预警工作。必要的时候,项目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监控预警工作能够更好的实施。确保施工现场中安全监控预警机构能够将预警信息及时的,避免给地铁工程施工带来安全威胁。而现场级预警工作主要是针对地铁施工现场的结构、环境以及施工行为等进行安全风险的评定,现场预警信息,从而降低施工中事故发生的频率。
3结语
一、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根据2013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实际需求,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在机关本级建立了内控与风险管理联络员制度,在所属各子、分公司和直管项目部明确了风险管理主责部门,切实加强了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了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XXX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分析报告制度》、《XXX公司风险信息收集管理办法》、《XXX公司风险评估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了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重大风险分析报告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2、全面推进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集团公司全面启动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组织机关各部门对集团公司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对制度进行了完善,编制了《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制度手册》。针对近150个业务流程开展了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收集和分析相关风险信息,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及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深入开展风险内控宣贯工作。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多场合开展风险内控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分别于6月份和11月份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内控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业务进行了培训和宣贯。同时,将工作重心下移,集团公司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人员深入各子公司和直管项目部,对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培训和辅导,营造了风险管理的氛围,提升了全员风险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各单位参与风险内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加大对重大、重要风险的管控力度。针对2013年度集团公司重大、重要风险组织制订了具体管控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了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时间节点、整改方案和措施等,对企业发展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短板进行整改和完善,切实加强重大、重要风险的管控。
5、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公司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全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专项提升。在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编制《内部控制手册》、抓好风险内控业务培训及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以风险为导向,开展了重大、重要风险与业务流程的对接,明确了各部门应完善的重点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指导各部门梳理业务流程,编制权限指引表,确保了内控风险各项工作的实用性。同时,建立信息沟通平台,持续收集风险信息,不断完善内外部风险信息的报告制度、预警体系、应对处理机制以及内部监督体系等,保证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全面性。
(二)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情况
通过对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集团公司确定了本年度重点管控的8项风险分别为安全风险、财务风险、项目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风险、价格风险、竞争风险、成本费用风险,并制定了管控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对风险管控和整改情况进行了全程监控,确保了重大、重要风险管控工作在集团上下得到有效落实。
1、安全风险。2013年国内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集团公司对安全风险重点加强防控。一是全面深化安全教育,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于3月份召开了安全生产培训视频会议,邀请了铁道部安监司及股份公司安质部领导现场授课,明确了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确定了重点监管项目,提出通过抓“三基”(基本、基础、基层),提升全员安全的行为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培育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打造专家型安全管理队伍。6月份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培训各级安全管理干部人员54人,提升了集团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为应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集团公司下发了全面排查整治工程建设隐患的紧急通知,在全集团部署为期3个月的安全大检查工作,成立了11个检查组,由集团公司领导带队,深入施工一线,查安全意识、查安全管理、查现场安全,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做到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了集团公司施工安全持续稳定。
2、财务风险。重点从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管控两个方面加大风险防控力度。预算管理方面,一是坚持“开源节流、多收缓支”的原则,严格做到预算与成本费用控制相匹配,与资金收支相统一。二是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自上而下、细化分类”的措施,统一编制规则,统一表单格式,统一数据口径。三是应用信息系统业务事项申请占用预算、网上审批刚性控制等功能,强化事前预测、过程控制、动态监测、分析预警等。四是解决了预算编制数据不准确、编报不及时、业务量大的问题,提高了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资金管控方面,一是强力推进清欠清收,以工程款回收为源头,紧盯“四类”款项(合同预付款及进度款、尾工款及质保金、其他应收款、逾期债权), 实施“五定”措施,狠抓催收,确保早收、多收、快收;于九月底召开了清欠收款专题会议,对当前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债权债务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部署了四季度清欠清收工作,在全集团发起“大干90天、收款65亿元”的攻坚战。二是优化资金运作,推行“个人信用卡先支付后报销”,实施“报销款强制归还备用金”等措施,加大“备用金、周转金、保证金、往来款”等清理力度,压减无效占用。三是优化备用金、劳务款、材料款、经费、其他款项等五项资金支付流程,固化植入系统,降低了货币资金占用。四是上收大额资金支付审批权限,集团公司上收直管项目单笔支付资金500万元以上审批权限,工程公司上收项目单笔支付资金10万元以上审批权限。
3、项目管理风险。重点防控因项目管理不科学、过程监控不到位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包括工程进度延误、安全和质量事故、成本失控、大面积亏损等。集团公司通过“一项目一考核,一考核一兑现”,对项目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坚持标准化管理,以科学的技术、管理、作业标准为基础,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抓手,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所有工程项目实现闭环管理,有序可控。通过超前谋划方案,合理调配资源,重点布控关键环节,确保完成节点工期等措施来防控工期延误风险。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安全和质量大检查活动,防控安全质量风险,确保项目平稳有序运行。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加大对工程违规外包、设备违规租赁、物资管理混乱等惩处力度,防控成本失控、大面积亏损的风险。通过加强信用评价工作,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防范企业信用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随着集团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领域不断延伸,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因此,公司更加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预防因人才结构性短缺或失衡带来的风险,不仅做好人才数量上的平衡,更从“质”上从严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业绩和能力因素,提拔重用自我要求严格、管理才能突出、群众评议良好的干部,对那些阿谀奉承、不说实话、不干实事的干部形成导向压力,做到宁缺毋滥。二是着力加快人才培养,坚持眼睛向内,围绕铁路四电及相关专业,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强化人才培养;注重培养那些能干事、干成事的全面管理人才,给他们压成才成长的担子、搭展现才华的舞台,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以一线作业班组建设为重点,强化各专业一线实作人员培养工作,发展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三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干部考评办法和用人程序,探索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建设渠道。
5、法律风险。主要通过创新风险防范机制,严格“五项”法律审核,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一是建立了重大合同法律风险告知制度,对重大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由法律事务部门以“法律风险告知书”的形式告知履约单位,通过沟通协商加以解决。二是建立了合同风险交底制度,对集团公司新中标项目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确定合同风险把控单位和把控部门,面对面与项目进行交底,共同商讨应对措施。三是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配套管理机制,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小组,对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在处理软件侵权诈骗案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处理西门子西安公司与集团公司共同拥有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地面应答器”专利技术主体转让有关事项谈判过程中,有效规避了西门子西安公司企图将专利技术转让给西门子公司背后的陷阱,维护了企业利益。四是健全了涉外合同评审机制,选派4人参加了股份公司组织的涉外法律和英语培训,充实了涉外法律人才队伍,并在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坦桑尼亚电力成套项目、乌干达输电线路、智利圣地亚哥地铁3号线和6号线、尼日利亚等海外项目施组和合同评审中发挥了作用。五是认真做好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要决策、授权委托、合同专用章使用等法律审核工作,做到严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2013年集团全面“五项”法律审核率达到100%,审核规章制度76个、审核合同文本1786份、审核合同用印34826个、办理法人授权委托书157份,均无一差错,全年没有发生法律审核不严而产生的诉讼案件。
6、价格风险。主要从项目投标报价及物资集中采购两方面预防价格波动风险。首先是项目定价方面,坚持以效益为核心,对投标项目进行严格把关,针对项目定价,制定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办法,投标前充分评估项目报价风险,严控因定价不合理造成的效益不佳、赔本赚吆喝的风险,甚至给企业带来声誉上的损失。其次,在物资采购方面,一是坚决落实集中采购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运用内部商务平台,以完善的供应网络和信息网络,形成批量价格优势,并不断强化监督考核力度,确保项目的预期效益。二是推行“法人一套帐”管理模式,确立集团公司、工程公司法人(承包人)的采购责任主体地位,搭建由工程公司、指挥部、项目部共同参与的两级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平台,固化采购流程,落实集采责任,明确采购权限、采购范围,提升集采效能,把生产要素集中管控落到实处,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三是发挥物资分公司招投标、采购服务、统购统销、剩余物资回收利用、设备维修职能和采购平台的作用,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7、竞争风险。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巩固优势市场,不断提高公司在铁路、公路“两大市场”的占有率,坚持把铁路经营作为集团公司经营承揽的重中之重,保持铁路市场的优势竞争地位。二是注重细分市场,强化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房建、机场码头、水利电力等领域的经营力度。三是不断提高设计咨询、物流、工业和房地产业务等非工程承包业务的营销能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四是着力经营创新,积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管理,推动队伍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8、成本费用风险。一是将成本费用控制环节前移至资金支付关口,强化了以资金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解决了借款费用处理不及时、资金支付与经费管控脱节等问题。二是在财务集中核算系统中增加了成本费用还原功能,统一核算口径,真实反映成本费用,加强了分析、评价的可比性。三是以责任主体和业务单元为对象,细化核算项目,强化成本精细分析。四是落实“八项”规定,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全年两级机关和项目经费同比下降超过10%。五是以“法人一套账”为手段,上收重大经济事项审批权限,集中配置项目人、财、物等资源,强化人员、账户、合同、预算、结算、支付、核算、劳务、物资、薪酬、成本、经费、税务、二次经营策划等集中管控,促进了成本费用降低。
二、2013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
(一)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重大、重要风险管控,集团公司于2013年12月份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企业重大、重要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围绕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五大类一级风险领域中的45个二级风险类别分别进行了调查评估,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44份,调查评估范围覆盖集团公司机关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各部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络员及关键岗位人员。
(二)风险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集团公司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共计25项,较2013年明显增多。之所以出现重大风险偏好激增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未来一年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矛盾和隐患较多,困难和问题没有明显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多挑战,具体到集团公司,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营能力的挑战,最大的难题是经营承揽能力不足,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二是竞争能力的挑战,最大的难题是经营规模上不去,必须在保持利润优势的基础上研究应对之策。三是盈利能力的考验,最大的压力是挖潜增效,必须在目前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经营规模偏小的不利局面下保持净利润每年10%的增长目标。四是化解风险能力的挑战,社会的不和谐因素逐渐增多,企业发展还要保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质,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控矛盾和维稳能力的挑战,企业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把控能力。这五种挑战背后的诸多风险因素在本次风险评估中表现明显。但另一方面,随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企业应对重大、重要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将持续提升,对风险的管控将更加科学、得力。
(三)2014年重点管控的重大、重要风险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识别和分析,集团公司确定了以下10项重要风险为2014年度重点管控风险:
1、市场环境风险。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2014年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但外部环境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税负水平高、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负担重等问题依然存在。
2、工程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措施落实与检查、事故处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导致施工生产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违章操作,忽视劳动保护要求,导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等。
3、成本费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成本、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过程中责任成本核算管理粗放,造成项目或产品成本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无法实现预期效益。
4、项目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缺乏必要的、合理的监控,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工程进度延误、成本不可控、甚至出现质量问题和大面积亏损的风险。
5、社会舆情风险,主要表现在因缺乏有效的内部或外部沟通渠道,对社会舆论估计不足,应对被动,讯息传达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给集团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带来影响;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不够及时或不够妥当,导致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扩大。
6、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应收账款因市场变化或客户财务状况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原因无法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压力,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加大企业运营风险。
7、诉讼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合法行为或合同管理不规范等,引起法律诉讼纠纷;法律救济措施不及时,处理不当,造成损失扩大等。
8、投资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投资信息收集不完整,对外部投资环境把握不准确,未能充分考虑投资潜在风险,或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科研论证,退出方案不合理等,导致公司不能及时止损或损失扩大。
9、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在因用人导向不正确带来的选人用人失误;因干部评价体系不健全,选拔渠道单一,“任人唯亲”、“任人唯近”造成的干部队伍战斗力下降、凝聚力弱化等,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10、信息安全风险,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安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料保存、备份不合理,导致信息损毁或灭失;企业关键信息泄露或丢失,给企业日常经营带来损失。
三、2014年度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安排
(一)2014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结合集团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未来一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推进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1、做好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方案的策划工作。在股份公司重大、重要风险管控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公司2014年度重大、重要风险评估情况,针对确定的重大、重要风险制订管控方案和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时间节点、整改措施等,对集团公司重点管控的10个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2、持续开展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分析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推进风险信息收集常态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重点抓好各单位、各部门风险预警信息、风险事件和案例分析、风险工作动态等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采取风险信息快报、重大风险分析报告、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等形式上报集团公司管理层和股份公司。在对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完善集团公司风险数据库及风险预警、监控体系。
3、推进内控与风险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在2013年集团公司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做好重大、重要风险与业务流程的对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同时,推动风险内控体系建设的纵向深入发展,对工作方案进行完善后,指导所属各单位全面开展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时开展总结交流活动,促进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4、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有奖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风险内控教育和培训。培训要更加注重系统性,从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到全面掌握风险管理知识再到熟练运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培训,营造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为风险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5、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抓住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研究探索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化方案,将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预警等工作流程植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模块,达到信息共享与互通,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二)重大、重要风险管理策略及措施
1、市场环境风险管控。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处理好企业经营能力不足、经营规模上不去等突出问题,增加企业积累,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能力。一是从体制、机制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按照集团公司与工程公司之间的市场功能定位和市场分工的基本原则,逐步将生产资源向工程公司集中,经营资源向集团公司集中,做实六大区域经营指挥部,发挥好区域指挥部的阵地作用。二是多方施策,综合用力,坚定不移推进“5311”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积极探索培育关联新兴业务领域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下大力气突破经营制约瓶颈,在稳健型经营的基础上接受更好更快发展的考验。三是发挥好专业局这个既有优势,继续巩固利润优势,在保证正常积累的同时,积极研讨新对策,补齐发展短板,提高经营规模支撑力度。四是加快培养经营人才,不断壮大经营队伍,力争到2015年全集团培养出300名以上的经营骨干人才队伍。
2、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从目前安全管理形势来看,我们的管理制度体系已经比较健全,关键是抓落实。2014年安全风险防控,一是要抓作风,重点从项目经理的责任心和工班长的责任心抓起。二是从易发群伤群亡的重大风险源和最不放心的工种先下手,包括起吊作业、汽车载人、带电作业、营区防火和既有线施工等。三是从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抓起,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安全意识,避免上紧下松,力度层层衰减;要抓好基础,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要抓好架子队建设这个根本性问题,组织好专业施工等。四是严字当头,敢于较真,坚持铁腕治理、铁面问责,实行零容忍。
3、成本费用风险管控。一是加强预算二三次分解工作,确保责任传递到职能终端。二是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一项目一推进、一推进六交底”制度,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层层推进,全面推广。三是狠抓并账、清算、决算、销号、移交等工作,逐个盯控,倒排工期,早关后门,严控支出。四是强化变更索赔,将变更索赔工作前移至责任成本管理前端,研究施工合同、经济政策、技术标准、现场差异等情况,抓好方案优化、物资量价差处理及虚量进蓝图等前期策划工作;围绕隐蔽、迁改、过渡、附属工程,“四新技术”、工期调整、与土建接口、电缆沟敷设与防护、光电缆及专用线引入、施工配合、看护巡视等,夯实资料收集、变更签认、差异消化等基础工作;紧抓投资检算、概算清理等环节,加大跟踪协调力度,提高索赔补差效益。各级经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目标,交底方法,过程督导。五是突出工程管理对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工程数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重点抓好“五量”(施工图、合同、定测、完工、变更工程数量),为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物资限额、验工计价、索赔补差等提供依据。六是突出物资管控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的重要作用,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加强合同管理,严格限额发料制度,加强材料消耗核对、核算与管控。
4、项目管理风险管控。主要解决好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合同中标价预算及时分劈的问题,项目中标后及时把预算分劈下去,着力从管理源头上解决对下计价无依据、拨款无依据、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无依据、经济责任考核无依据而引发的乱计价、乱拨款和责任成本无从考核等经济运行秩序混乱的现象。二是进一步规范物资招标采购管理,认真解决乱围标、乱告状以及可能发生的暗箱操作等违规问题。三是提升重要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工程计量支付制度、大额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授权经营,杜绝越权经营;严格执行法人管项目有关原则,确保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四是强化二次经营,抓好索赔补差,要求各单位对铁路项目变更补差认真落实“四定”(定责任人、定目标值、定阶段工作完成时限、定考核奖惩标准),力争变更补差额能占到原合同额的15%以上。五是强化责任成本预算执行检查,加强成本费用对标,加强过程管控和考核,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管理成本。
5、社会舆情风险管控。重视舆情控制,抓好舆情管理。坚持关口前移,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负面信息的源泉,正确做好事,做好正确的事,真正筑起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防火墙”。在当前形势下,要特别预防舆论事件的发生,一是抓好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央遏制“”及“八项规定”相关要求保持清醒头脑,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做到真抓真改,改出实效。二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政廉政,守住道德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已的事情。三是积极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对拖欠工资及工程款、材料款的问题进行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6、应收账款风险管控。千方百计追收欠款,把有效债权与刚性债务相对平衡作为改善资产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高度重视债权风险,特别关注老账、呆账、坏账等显性债权的清理清收,推动清收工作常态化。二是按照“闭环管理、责任落地”原则,健全目标责任制度、例会制度、月分析制度、逐级监管制度等,确保清收工作有组织、有岗位、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目标。三是综合用力,加速确权,分析应收客户工程款成因,并对症下药;同时要前移确权工作,完善基础资料,加强跟踪协调,狠抓过程签认,夯实确权证据。四是创新手段,持久作战,紧盯合同预付款及进度款、尾工款及质保金、其他应收款(押金、保证金、备用金、周转金)、逾期债权等。五是严格并账,及时清算,强化制度执行、计价结算、节点并账等工作。六是强化考核,严格奖惩,科学核定指标,严格责任交底,强化节点考核,及时奖惩兑现。
7、诉讼法律风险管控。一是执行好法律风险告知制度和合同风险交底制度,继续坚持“五项”法律审核,筑牢法律风险防范。二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坚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严格履约,诚信经营。三是在处理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在尊重法律、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积极妥善地与当事人主动沟通,就地及时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合理的通报制度,对突发事件或重大纠纷案件,在第一时间逐级上报相关责任人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并同时向宣传部门如实通报情况。五是实施严格的考核奖惩措施,对法律纠纷事件处置不当、并由此引发媒体炒作,给企业造成恶劣影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8、投资决策风险管控。一是加强投资项目的可研论证工作,尤其对工业企业投资项目严格履行论证、审批程序,切实防范投资风险,明年将对科技公司钢铝复合轨生产线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确保投资的可行性。二是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没有经过专题会议研究论证的项目,不安排上董事会研究决策;凡需由董事会决策的事项,须提前七天报董事会秘书处。三是按照中央及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严格控制小轿车购买,原则上不准购买小轿车,各公司项目部、工程指挥部越野车确需新购的,单价必须控制在28万元以内。
9、人力资源风险管控。重点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加强管理,预防选人用人失误带来的风险。根据股份公司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业绩评价和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评价标准,注重选用讲诚信、讲包容、讲团结、讲实干的人,选人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二是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鼓励多渠道选拔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不搞“近亲结婚”或“近亲繁殖”。三是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工作需要。
10、信息安全风险管控。坚持统筹规划、建管一体、注重实效、常抓不懈的原则,实施整体、合规、持续、先进的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安全管控体系。一是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分级管理和领导负责制,信息安全建设资金纳入信息化预算管理,并予以优先保障,信息安全绩效评价纳入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在人员管理上坚持任前审查,签署信息安全协议,加强任用中的信息安全培训及违规责任追究,并实施员工任用终止和变化时的信息系统权限变更等措施。三是在环境和资产管理上强化信息化机房和办公区域的物理安全保护、人员出入控制、用电安全控制、消防安全控制和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四是在硬件和软件系统管理上对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边界控制、网络接入控制、网络设备使用管理等进行完善,对系统定级与备案、安全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验收、系统交付、安全运维等进行规范,对主机的日常运维、账户、审计日志、补丁、数据备份、变更、病毒防范等加强控制。五是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完善数据存储与传输、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管理,定期实施数据恢复演练,并负责数据恢复。六是在应急处置上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业务部门与第三方相关人员定期实施应急演练,并加强应急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在应急通信保障、应急技术研究、应急物资配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XXX公司
2019年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报送国资委模板)
一、2018年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总体情况。
简要介绍本企业2018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及董事会对此项工作的总体评价情况。
(二)工作亮点。
选择1-2个角度,介绍风险管理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包括:决策层对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战略引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重大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风险管理思路和方法创新;风险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队伍和文化建设等。或介绍1-2个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典型案例,反映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应急管理、风险转移、风险分担、减少损失、拓展机会、促成合作等)。
(三)风险事件。
按照重大风险事件等级标准,按附表2格式填报本年内企业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并说明相应的产生原因、造成影响、控制措施、事件进展等情况。
二、2019年企业重大风险研判
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特点和国内外形势,评估本企业2019年面临的2-3个重大风险,请在附表3中填报,类别请严格按照附表4填写。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主要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5-0047-02
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国各领域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畜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畜牧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持续加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逐年加快,区域性疫病风险不断加大,对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均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响。而通过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质量,强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动物疫病防控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影响动物疫病防控效果的因素分析
1.1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薄弱
现阶段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中,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机构存在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一是基层管理机构建设与省市机构的不对称,造成基层动物防疫部门承担过多额外工作职能,加之十分有限的机构编制数,造成基臃酪吖ぷ魅笔У募大隐患。二是大量村级防疫员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背景,缺乏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防疫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加之作为临时聘用人员,现有村级防疫员能够享受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再者由于动物防疫机构办公环境较为复杂,无法通过先进科学技术快速开展动物疫病检疫工作[1],以上种种因素均对整体动物防疫工作的到位形成较大制约。
1.2 动物防疫资金不足
动物防疫部门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在改革开放之后,物价增加幅度显著提高,畜牧业建设规模不断提高,但动物防疫工作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却受限于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产出比显示不够直观等客观因素,造成预算经费时常不足,项目经费保障严重缺失等现实问题,造成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更新建设缓慢,疫病监测试验设备老旧,现代化防控技术能力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一定程度的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动物疫病风险隐患也显著提高。
1.3 动物防疫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
按照中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因此,政府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发挥主导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动物防疫工作落实的优劣。但是现阶段,很多同志普遍存在“不出事既平安”的工作思路,特别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缺乏主观能动性。再者,有关从业人员制度意识薄弱,工作随意性强,自我防护意识也不高,不但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风险,还对饲养区动物疫病的交叉传播造成隐患。因此,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使得各级职责不清,责任落实不明,也使得动物防疫工作过于形式化,动物疫病得不到有效防控[2]。
2 动物疫病防控对策
2.1 完善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
从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来说,基层队伍机构尚未健全,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技术能力低下,动物防疫技术水平落后,对动物防疫工作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梳理完善各级农业机构设置,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管理质量。同时,按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畜牧行业专业人才,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工作团队素质,尤其是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人员补助待遇,定期开展防控培训工作,最大程度提高畜牧行业专业人员素质[3]。
2.2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比例
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落实过程中,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比例对动物防疫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经费上的保证。各级要按照畜牧行业建设规模及养殖数量,按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内容,充分做好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有关强制免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试验物资损耗及人员技术培训等资金预算管理,落实财政保障机制,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落到实处,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按照国家制定的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有关政策,抓好从业人员福利待遇的政策落实及资金保障,最大程度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日常防疫有序,突发应急处置得当,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防控,有限控制动物疫病防控范围[4]。
2.3 完善动物防疫制度建设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动物防疫工作职责。同时,各级动物防疫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动物疫病控制理念,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重视程度,构建完善动物安全免疫机制,进而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要持续做好技术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制度保障意识,加强饲养区人员流动管理,禁止畜禽混养,防止其他动物携带新型疫病进入到工作区域内,对畜牧养殖动物造成不良影响[5]。在有效做好自身免疫防护的基础上,防治人为因素的疫病传播风险。
3 小结
畜牧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畜牧行业一旦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不仅仅威胁畜牧行业发展,同时对人身安全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自然资源同时受到损害,对和谐社会构建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政府部门对动物疫病防控监督强度,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质量,有效降低畜牧业发展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喜鸿.探讨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1(4):22-25.
[2] 门丽辉.影响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7):13.
[3] 韦继宏.影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探究[J].广东科技,2014(24):141-142.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年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力争到20xx年底,遵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试行)》、《蚌医二附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实现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全面预算、收支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建立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保证,可以保障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医院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嵌入信息系统,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行。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确保医院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医院将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及时获得适当信息;全体员工能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共担内部控制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内部控制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关 超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针对内控管理缺陷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进方案并推进整改;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由专人兼职负责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括: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协助组织描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重要的控制措施,协助内控问题记录,提出整改建议或方法等;
3、 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 编制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对接沟通的纽带,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广,内容庞杂,按照省卫计委通知要求,计划于20**年5月至20xx年底完成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212号)要求,结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原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年5月初启动,具体按以下步骤实施: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120**。5—20**。6启动部署阶段成立医院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220**。7—8现状分析阶段内控测评报告320**。9—10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内部控制实施方案420**。11—20xx。10内控方案实施阶段内控测评报告520xx。11—20xx。12内控缺陷整改与优化阶段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 (1)前期准备(20**。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 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定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施阶段(20**。11—20xx。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1.必要性分析
(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全球十大港口中,我国大陆地区独占8席。港口企业强调“事后补救”,忽视了“事前防守”和“事中控制”,这种高风险的发展模式为经济活动中可能的欺诈、违约行为制造了机会。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当前,国有资本仍然是港口企业的主要资本来源。国有资产与民营资产相比,保值、增值的难度更大。其根源之一就是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风险防控体系没有建立,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手段。构建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还可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港口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法律风险防范作为港口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规避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又可以树立企业诚信形象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港口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特殊性分析
由于港口企业资本构成、经营模式以及战略地位的特殊性,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也要结合其内部管控模式的特殊性和其外部法律环境的特殊性。
(1)内部管控模式的特殊性
当前,我国港口企业基本实现了属地化管理。受长期政企合一管控模式的影响,港口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同时,港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往往通过以往经验处理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纷,加大了港口企业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难度。
(2)港口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特殊性
一是港口企业在装卸业务中的法律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港口企业的法律地位应该属于“独立合同人”,如果造成货损,只能基于《民法通则》、《合同法》来提出抗辩,无法享受《海商法》中承运人所享有的抗辩和赔偿责任限制,这无疑加重了港口企业的负担和风险。二是港口作业涉及标的额巨大,一旦发生货损货差事故,如果没有相应的合同条款来明确权利义务,将承担巨大的赔偿责任。三是识别风险的法律依据较为复杂。港口作为承接国际贸易和运输的连接点,随着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运输规则的统一化趋势,法律依据不仅包含国内相关法律,还包含大量国外法律以及国家条约。四是港口企业法律风险和自然风险、商业风险、财务风险等具有较强的伴生性和转化性。
二、构建港口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南京港务管理局,2010年12月完成改制重组,组建南京港集团。南京港集团是南京港的主体,也是南京港最大的公共港口经营人,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煤炭、矿石、件杂货、集装箱等货种的港口物流服务。随着南京港集团与战略投资者、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交往逐步加深,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南京港集团致力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以制度建设为根基,构建全方位、闭环式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完善集团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南京港集团所有管理制度制订的依据,也是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保障。集团以改制重组为契机,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架构,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章程、产权制度、股权结构以及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公司治理制度,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二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制度。集团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财务管控、投融资、工程建设、安全监管等制度体系建设,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提供规范严谨的运行环境。三是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集团从合同管理入手,规范法律事务管理程序,强化从业人员法律意识,逐步建立起由法律风险信息采集、要素识别、风险评估、防范方案制订、措施实施、结果反馈等环节构成的全方位、闭环式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2.以合同管理为抓手,提升法律风险防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合同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成果体现,是法律风险的重点领域和核心地带。加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需要高效安全的审批流程。《南京港集团合同管理办法》规定了合同审批的制度化流程,通过梳理和规范业务、商务、建造等标准合同范本,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标准化水平。通过合同管理的先试先行,推动了集团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进程。
3.以信息化建设为导向,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植入企业管理流程
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法律论证边缘化、法律意见搁置化、法律救济滞后化的问题,南京港集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风险前置论证制度、重大事项法律风险即时预警制度以及重大案件法律服务跟踪分析制度。集团将风险管控作为重要模块,在制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过程中逐步完善权限设置及流程控制,满足集团及下属参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的需求。
4.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员工法治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9~75岁,平均(43±11)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5例,高中或中专28例,初中及以下17例;月收入:<3000元/月28例,≥3000元/月32例;手术类型:普外科35例,妇科17例,骨科8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18~77岁,平均(43±11)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或中专29例,初中及以下15例;月收入:<3000元/月27例,≥3000元/月33例;手术类型:普外科33例,妇科18例,骨科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经济收入及手术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选取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每组各20名,研究组中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3~36岁,平均(27±3)岁;职称等级: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0名。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9±2.8)岁;职称等级: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9名。2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及职称等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方法如下: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下简称院感科)不定期地对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开展感染防控方面的健康指导,主要内容涉及规范流程、环境清洁、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以及无菌操作的规范性与重要性等,让护理人员不断地增强手术室感染防控的意识。同时,以定期抽查采样的方式进行监督,对于监督中发现反复出现感染防控措施欠规范者给予批评及相应处罚。研究组给予精细化流程管理,将职责、制度及规范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由院感科作为主要监管者,手术室属于流程的主要制定者,具体实施方法由手术室护士长于常规感染控制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改进,然后制定出精细化流程管理方案,并担任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的主要责任者,具体措施如下:①人员管理:各职称等级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属于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的主要群体,均需通过手术室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手术室进行工作,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实践的操作水平。在人员管理时,首先创建与本院发展状况相符的院感控制方案,确保各个管理流程责任到位,从而充分地发挥各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将惩奖责任到个人,进而有利于制度的深入开展与执行,防止制度流于形式。感染防控小组由手术室护士长带领组建,组内小组长与组员需负责其管辖区域与相关人员,并定期学习手术室感染防控知识,做好沟通、总结工作,通过精细化流程管理的实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防控的综合能力。②环境管理:尤其对各个区域的环境、物表及空气需加强管理,此为手术室感染防控的重点工作,在环境管理实施前需指定一套规范的环境管理方案,并由各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做好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让各区域空气、物表、地面、手术器械及手术参与者个人卫生等微生物培养结果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对常见且易被忽略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其理论知识量,为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③物品管理:首先创建各类物品的针对性管理制度,实施定员管理;对各类物品的归类、存放与取用进行规范;对于灭菌物品给予过期预警管理,避免此类物品到期,影响灭菌效果,引发感染事件;将各类灭菌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避免取错、丢失;及时更新各类设备,对于损坏或是丢失的设备要及时补缺;对一次性灭菌物品的存放环境加强规范,确保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合适,并有详细的相关记录。④定期考核:院感科和手术室护士长需定期对各等级护理人员开展手术室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并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控制督查,然后将每次考核成绩保存好,详细记录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供给组内成员进行沟通、讨论与学习,从而及时地更新手术室感染防控知识。⑤安全隐患防范:定期召开安全隐患事件防范会议,制定查对登记本,对所有物品进行定点、定数及定人管理,同时制定严格交接班制度,坚持“三查七对”原则,从而防范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1.3观察指标:①各项采样合格情况:对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评估并比较2组空气、手部、物表、消毒剂及消毒物品的采样合格率。②术后感染发生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③护士知信行水平:通过自拟手术室感染防控护士知信行水平调查问卷对两组护士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涉及防控知识(包括13个条目)、防控态度(包括8个条目)、防控行为(包括30个条目),其中防控知识以“是为1分、否为0分”的计分方法,总得分为50分;防控态度、行为均以0~4分评分法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越好。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中相关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并进行处理,护士知信行水平评分用x±s表示,行t检验;各项采样合格率、术后感染发生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采样合格情况:2组空气采样合格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部、物表、消毒剂及消毒物品采样合格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术后感染发生率:研究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0.0%(6/6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P<0.05)。2.3护士知信行水平:干预前,2组护士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护士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评分均升高,相比而言研究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常规感染控制管理法是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的常用措施,其贯穿于手术室操作的各个环节,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手术室感染防控效果,提高护士的知信行水平,但由于其管理措施不够全面与细致,对于手术室感染防控效果的提升仍有一定空间[5]。如何更好地防控手术室感染事件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的一大热点。本研究中将精细化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部、物表、消毒剂及消毒物品采样合格率均更高,术后感染发生率更低。可见将精细化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采样合格率,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潘玲菲等[6]指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中可有效提高院内感染因素的控制质量,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的风险,提高医疗安全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如下:通过人员管理有助于提高其手术室感染防控的综合能力;通过环境管理一方面可让手术室各区域空气、物表、地面、手术器械及手术参与者个人卫生等微生物培养结果符合相关标准,从而有助于提高手术室采样合格率,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对常见且易被忽略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可有效提高其理论知识量,进而可为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7];通过物品管理可规范各类物品的使用制度,不仅可避免过期灭菌物品影响手术室感染防控效果,还可避免各类灭菌物品的取错、丢失增加感染防控风险[8];通过定期考核可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完成后将存在的问题提供给组内成员进行沟通、讨论与学习,有助于及时地更新手术室感染防控知识,对手术室感染防控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安全隐患防范,坚持“三查七对”原则,有助于防范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手术室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护士知信行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将精细化流程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感染防控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知信行水平。究其原因在于人员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对于手术室感染防控知识的认识,还可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手术室护理实践操作,进而有助于提高其手术室感染防控的综合能力,对其知信行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定期考核可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于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讨论与学习,可逐步地提升其感染防控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10]。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感染防控中采用精细化流程管理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士知信行水平,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于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