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37-01
1 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进行生物知识探究和剖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科探究意识和实验精神,在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实践技能。
在学科性质上,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实验教学一方面是生物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学科基础,另一方面还是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将普通的知识性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以生物实验带动理论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够在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和谐的沟通桥梁,使二者能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补充,从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初中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向着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继而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2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往往将实验教学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没有将生物实验教学放在应有的教学位置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展开和实施。另外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钳制,在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时,也习惯于将更多的教学精力和教学时间,放在对于生物知识点的讲解和学习上,对实验教学采取敷衍甚至是忽略的教学和学习态度,这也就影响了实验教学作用的发挥。
3 进行有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生物实验教学,并且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顺利展开,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时,应该从整体性和科学性以及发展性的角度看待生物学科的教学,将实验教学纳入初中生物教学的范畴,使实验教学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扭转教师和学生对于生物教学的狭隘认知和理解,使生物实验教学能够进入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科学性,在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上实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虽然新的生物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提倡教师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初中生物教学任务的沉重,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也是出于一种消极的心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生物教学任务和开始安排,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实验教学的内涵之中,对实验环节进行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教学产生了狭隘的认识和偏见,使学生从心理到行为上对实验教学和生物实验产生厌倦甚至是排斥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出现不正确的导向和内容上的缺失,影响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从生物学科自身的发展历程以及学科特性进行审视和考量,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发展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端正学生的实验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之下进行有效的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保护实验器材和节省教学时间,习惯于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节省了生物课程教学时间,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却将学生排斥在实验教学过程之外,使学生由实验的参与者单纯的成为实验的观看者,割裂了学生和生物实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沦为一种形式,无法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和操作热情,也使学生逐渐养成不良学习习惯,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产生一种学习惯性和学习惰性,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操作,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和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针对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和操作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树立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成就感和满足感之中,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收获。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尽心设计和整合,保证实验环节的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 复习 效率
复习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知识迁移形成技能、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生物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复习,参与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呢?就此,本人想谈一点体会。
一、把握《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
《考试说明》是进行复习的基本依据。《扬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不仅重视考查生物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而且重视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重视参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
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命题原则,对学业考试的宗旨和目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仔细推敲并严格把握《考试说明》中对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指导学生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注意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的衔接性,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加强对生物图表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性地复习
传统的生物复习方式表现教师的“满堂灌”,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肯定不可取。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不强,若忽视了教师的指导,放松了“抓”,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往往会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甚至走向复习的误区,进而导致复习效果的不佳。
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留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由于生物学科在教学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初中生物学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副科”,没能引起有些学生和家长足够的重视。为了不断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初中生物学业考试任务,教师需要尽早做好这些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转变认识,并且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学科,在行动上要取得班主任、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严格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状态冲刺中考。
三、切实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生物学业考试是以理解、掌握、运用有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为考点。因此,初中生物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而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每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
首先,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查缺补漏,打好知识基础。
其次,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要重视题目的质量,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
再次,习题应难易适中,紧扣《考试说明》,有利于提高整体复习水平。
第四,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将有关热点问题穿插融合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让学生把知识与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接思考、挂钩运用,拓展其知识面。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得出结论显然不是最主要的,而学生思维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采取有序的课堂讨论等多种手段,有的放矢地挖掘学生各自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三,注意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综合知识网络。在现行的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教师讲解时,应该重视图的作用,以图引文,以图释文,而决不能忽视图的作用。
五、注意调适学生的心态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驱动力,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要利用合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游戏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跳脱的好动时期,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又比较生涩难懂,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初中生思维跳脱活跃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物学科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添加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游戏中体验生物知识,理解生物知识,这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有着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又能够加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动物保护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事先做好颜色各异的蝴蝶,贴在课堂的各个地方,然后组织学生玩找蝴蝶的游戏,看看哪个学生找的蝴蝶多,而最后许多学生都没有找到贴在黑板上的黑蝴蝶,老师这时候就可以讲解动物有自己的保护色,会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形成与环境相近的保护色,就像黑板上的黑蝴蝶一样,这个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保护色的真正含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生物科学重要性
很多初中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是因为其不参加中考,所以觉得并不重要,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多多介绍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今生物领域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现在的中学生每一个男孩子都可能有一个警察梦,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通过DNA比对来查找罪犯的这一警方常用的破案手段,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会逐渐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印象和重视程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意义。
三、实验教学
将实验贯穿到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符合生物学的本质特征,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眼睛和耳朵直观的感受到生物的魅力,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一些比较好动的学生静下心来去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定堂数的实验课,例如:在讲解骨骼成分的时候,可以进行鱼骨实验,让学生亲手拿鱼骨在火焰上烧,再放到稀盐酸中浸泡,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无机物、有机物的知识,通过对鱼骨的观察称重来分析鱼骨中的成分,这个实验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学习了知识。
四、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初中学生往往不会评论哪个老师教的好,而是说喜欢哪个老师上课,这就是教学语言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而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语言的专业性:这要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练、易懂、有逻辑性,能让学生听起来不困难,且很好理解;②语言的生动性: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而又能准确的把知识传达到位;③要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讲课的时候要有激情,以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学生。只有遵循了以上三点的教学语言,才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去,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声音、图像、视频将生涩、枯燥的初中生物知识形象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获得生动、形象、新奇、有趣的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把整个过程做成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光合作用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很好的呈现在动画中,或者需要讲解的植物都可以利用多媒体使之人性化,像长着耳朵、带着墨镜的向日葵等,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充满乐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
六、多鼓励、多赞扬
初中学生正是自尊心极强的时期,在心理上可能非常脆弱,稍微批评一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多鼓励,多使用赞扬性的语言,即使学生犯错,也不要严厉批评,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某某同学回答的真好,很好的解释了某某的过程,看来对某某知识掌握的很深刻。”或者“某某同学的思维非常开阔,他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又或者“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解释的非常清晰,把自己所学到的结合到了现实生活中去,我们都应该学习他这种方法。”类似这些鼓励性、赞扬性的语言,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勤加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个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方法,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完善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07,3(6).
[2]杜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23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途径
一、引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相较于语数外科目不够重视,这就凸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策略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即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的巧妙,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挖掘感兴趣的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性的融合,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的逐渐受重视,家长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在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上不够优越的学校面临严峻挑战。龙海五中处于城乡交界处,在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涌入漳州市就读的情况下,招收的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其中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够高;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浑水摸鱼,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性格的影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或是见解,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等,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二)个案法。结合学生个案探索与总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法。进行口头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作出理性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总结出经验,形成最终成果。
四、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最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优雅的言行举止及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做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自然情绪高涨。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多种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发展,以对多种教学媒体做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理论性、实验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时得到必要的辅助,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最终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引导学生沿着课堂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这样教学就变成学生想学,教师不用再像“满堂灌”那般疲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特别是在生物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包括:不霸占课堂,给学生以充足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指引导,不点破,知识重难点留待学生自己领悟,只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做到尊重与欣赏学生的创造性,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单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事实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并由此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探索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喜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充分,为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此外,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不断反思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
(二)学生方面。学生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转变了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对生物学科由厌学发展到爱学,学习过程也因此而充满欢乐,并且学会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生物学习,更是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六、结语
今后将进一步与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兴趣及作业成绩进行跟踪了解,确保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将继续在由教师想方设法找兴趣点进行知识传授向教师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力争实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从单纯感兴趣转变为喜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9):338.
[2]刘润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8):193-194.
[3]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7-68.
关键词:高中生物;初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那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接触到生物这一学科,而这个时候只是学习一些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简单的实验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由于升学的要求,很多学校对生物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学生能完成教材的学习即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很不适应,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很难学好高中的生物课程。针对上述现象,我通过近10年的反思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和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认知比初中要高一些。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更加热爱生命科学。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识上、能力上、兴趣上的衔接,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我自己观点:
一、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我们学校实行“六个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第一条就是教研组内必须有一个统一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学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例如:以免疫调节为例,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案中设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学习了哪些有关免疫的知识?”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回顾初中的知识,或者翻阅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对初中的知识有了了解,也便于后来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全部呈现出来。
二、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情况,以便在不同内容的课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轻松的学好生物学。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这应该是初高中衔接中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进度慢,坡度缓。而到高中进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采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解决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学能力:由于高中课程比较多,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时间,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完成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这就要求有自学能力,我们学校的导学案中涉及到的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练习案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程里面很多都是探究性的实验,这就要求学生一起完成,不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探究过程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结论和应用、表达和交流,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进一步探究。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里老师要帮助学生选出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设置实验过程,通过试验得出结果,在进行分析,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敢于实验、乐于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达到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探究式实验进入学生生活,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素养;策略
G633.91
生物学科素是公民参与社会经济以及生产活动或者是做出决策的过程中知道其所需要的一切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能明确知道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白科学本质及对待科学时应有的态度等。而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学策略密切相关,生物学科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探究式”教学,对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进行培养
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探究,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方法,而且提高了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态度以及情感。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种子萌发必须具备温度、空气以及水分这三个基本条件,可是就其到底需不需要阳光却各执一词,对此教师可先不给出答案,而应借此引导学生开展对照实验来对正确答案进行探究和观察。一周后学生得出结论:(1)有空气以及水分,但是没有阳光的黑箱内生长的幼苗明显好于有阳光照射的幼苗。(2)还有学生把种子分为两份,让其均在只有空气以及水分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给其中一份覆盖两层纱布,另外一份什么也不覆盖,结果发现覆盖纱布的不仅萌发种子多,而且速度快。(3)还有部分同学将种子淹在水里,结果发现有四五颗种子开始轻微萌发。看到这样的结果后,学生思维如开闸的洪水,倾泻而下,瞬间明白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遮光可加快胚轴伸长,所以妈妈经常于黑房发豆芽;可是完全淹没在水内的种子也会轻微发芽?这是由于水中虽然有氧,可是量太少。学生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过程中知识以及技能得到了巩固、迁移以及创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开发了思维,培养学学科素养。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生物课对实际生活的作用,以自主探究
新课程指出应通过充满趣味性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学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其不少知识都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所以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积极联系生活和学生实践经验,举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使其学起来更为有趣以及轻松。如可以这样举例:“妈妈腌菜时为什么水会变多?”对此有部分学生答:“因为腌菜时水会从植物细胞内渗透出来,所以水变多了。”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再举一个类似的生活实例,一些同学说:“番茄加糖调和时也会使水变多。”然后教师问:“从上述生活实例中你们能知道什么?”学生答:“细胞中水分能渗透到外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生物学科的乐趣,体会到了学习的喜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细胞在(低)高浓度溶液内(吸)失水的结论,并运用这一结论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滩涂盐碱地的庄稼不易于生长,但是大米草却是个例外呢?为什么一次施肥量太大会使庄稼“烧苗”呢?等问题。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进行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引起其积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实验教学法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实践能力。积极采取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并自己动手开展实验,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作风,树立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以,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教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批判吸收的习惯,让其亲身经历科学过程,亲自运用科学方法,以提高其探究能力,实现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如在学习“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教材探究程序,首先将问题提出来,然后进行假设,接着制定和开展计划,最后下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指出实验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在实验设计方面,重点是实验方案一定要合理设计,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四、组织“走进农家”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尽管农民在生产实践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积累,可是在生物形态结构及其内部生理知识等方面却知之甚少;而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其了解很多生物学科知识,可是却无法将自身所学有效运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师可积极组织“走进农家”活动,让农民与学生之间实现互补。例如棉农了解种植棉花不仅要摘心,而且要整枝,以避免棉花出现“疯长”现象,可是其却并不明白之所以要摘心以及整枝是由于营养以及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彼此制约所致;粮农非常清楚大雨后要快速将庄稼地水排出去,但是其却不明白这是由于庄稼需要正常呼吸的缘故;尽管果农明白对树苗进行移栽时,必须要将大量叶片以及小枝条剪掉,可是其却不明白什么是蒸腾作用。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农家,向农民讲解生物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农民明白了自己常做但是不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认识到了生物学科对社会、对人类的作用,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五、通过生物学家事迹介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
教师应积极收集生物学家事迹并将其引进生物课堂,通过其积极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和其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例如当学生学到“生物性状遗传”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在历经8年的积极探究后终于得出结论,即遗传学两大规律的生平事迹。在对其成功原因进行分析以及总结时,教师可重点突出孟德尔具备的极其深厚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其对这门学科的疯狂热情以及他那种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袁隆平将田间作为实验室,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使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的增加,从而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通过这些伟大生物学家的伟大事迹,有利于提升W生人生境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品质。
六、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而是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实践的应用,创新的探究,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科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实效
在当前初中教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这一门学科也不例外,由原来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的参考科目,变成如今的中招考试科目。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下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1]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再配以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其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则会索然无味,教学的实效无疑会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实效自然就会提高。
二、注重课堂导入的新颖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是一节高效课的良好开端,因为一节课开始前,学生往往还在处于下课时的放松散漫状态,要实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段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导入。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开始时,先让一位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开始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再如:在上《生物适应环境》这节课时,首先创设情境,把自然界中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等图片展示给学生看,比如北极熊如何适应寒冷的极地生活,大耳狐是怎样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生存等。然后紧接着就是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把课前制作好的不同颜色的纸蝴蝶放在教室不同环境,再让每组代表寻找纸蝴蝶,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析,什么样的蝴蝶容易被发现,什么样的蝴蝶很难找到这一问题,由此导出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点。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需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首先是重视加强学生探究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可以4-6人一组,针对课本中某些现象或结论,学生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合作互助,最终得出结论。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其次是要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实验课,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多,教师应充分挖掘,合理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与他人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用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我们的生物教师总是细针密线,鞭辟入里,把知识讲得很细,讲得很全,做到“滴水不漏”,非常“成功”,实际上却走进了一个误区,这种“成功”恰恰就是一种不成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权利被剥夺了,创新思维被磨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进行取舍、合理调整,积极引导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例如:在《生物的特征》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话语机会”,让学生罗列出校园中的生物,学生回答后,追加提问“这说明大家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了解的,那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区别?”给予小组充分时间讨论后,如实将学生的回答罗列在到黑板上,此时,教师还不急于给出正误的判断,而是把最终的“裁判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通过学生的深入讨论、分析、辩论,最后获得正确认识。
总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是整个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因此只要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 浅议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过渡的认识 初高中生物重要概念衔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生物衔接教学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的学案在新课标下的运用浅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新课标下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化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探析 记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标中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高中生物教育上的实践问题,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学科,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也期望通过生物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将来的学习方向和择业有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生物课程 内容衔接 教法衔接 学法衔接 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四个衔接点的教学,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1.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从教材内容上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3.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以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作为载体,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4.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关键性考点提炼出来,才能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高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经历,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就是做不来题。这主要还是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因此,在学习中还要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生物学教学 2003 第9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2]生物学通报 2006第7期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生物这门学科,需要适当地拓展教学范围。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增强人文关怀,所以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人文教育方法。渗透其他学科的人文教育方式有直接渗透和间接渗透两种方式。直接渗透是利用人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来指导生物教学。教师在关注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学习情况。间接式渗透是进行非人文教育时,将人文教育方式融入到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站在学科的角度上去理解人文精神,相信不同学科间必然存在着相同之处,找出其共同点进行探究,总结出科学的人文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课堂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生物科学史生动有趣,学生对这一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关注升学率,所以容易忽视这一内容。教师向学生详细阐述生物科学史,让学生充分了解生物的起源和发展情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史,能增强科学和现实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3.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生命是最原始的自然现象,任何物体都是以生命的形式存在。生命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生命的看法。通过人的生命价值观可以了解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处世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生命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要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从而生活得更有意义。比如,在讲述“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果、产生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被子植物生长的艰辛,然后再延伸到人类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可贵。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感性认识,学生要善于观察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初中生物探究以验证性探究为主,即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结论,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生物这门学科。初中生物教材中列出了很多实验案例,这些案例生动有趣,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征,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识。生物实验主要分为学生实验、课外实验以及演示实验三种类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使其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比如,教学“细胞”这一节,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但不是简单地重复,学生要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实验方法,然后独立进行实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有所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人文意识。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收集细胞的相关信息,各小组可以交换信息和试验结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学生需要付出较多的劳动,所以进行生物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有的实验,学生虽然付出了劳动,但是没有得到好的收获,却又不能放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意志。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离开课堂不意味着生物教育的结束,课外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习题教学就能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习题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人文需求,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习题,如森林破坏、赤潮等对生物的影响,而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小的知识,可以通过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训练;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通过论述、简答的方式进行训练。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意识。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该体现引导性和主动性。1.引导性。引导性是指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做题的欲望,并根据具体题型查询相关资料,通过解答习题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2.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是自愿、主动地进行解答,而不是勉强地完成。教师所选择的习题应该与初中生对生物的认知程度相符,并且所选习题应该灵活多变、题型新颖,促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求知欲。引导性和主动性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做习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接受人文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一旦学生养成了主动性,加上教师合理布置习题与学生加强习题训练,就能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综上所述,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现代教育的迫切要求。人文教育关注的是民族、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人文思想,并进行相关事件的研究,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价值;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推动人类的发展。
作者:孙延云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思路 途径
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体现于教师以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课程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度,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去。基于这种要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师授课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比以前要有所改变与创新,这种注重内容加形式的授课模式的应用,为的是达到学习者与课程内容和谐一致的步调,使学生与老师形成融洽的互动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将知识学到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这一目标。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再配以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其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则会索然无味,教学的实效无疑会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实效自然就会提高。
二、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三、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汲取生物知识的主要时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予这个有效性以充分的保证,借助形象而生动的多媒体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缩短学生知识内化的必须时间,例如在讲解细胞分裂时间和DNA分裂和排序这部分较为难懂的知识的时候,形象而生动的视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跨越理解这一关,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看到书本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这对于加深印象十分有帮助。另外在学习很多庞杂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例如植物和动物的分类这部分知识,虽然没有任何抽象知识可言,但是繁琐的知识体系和庞杂的知识内容以及散落的知识重点都是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所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散落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或者以更好的总结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记忆和理解,帮助学生缩短学习时间。
五、注重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3-02
高中生物的导入式教学,主要表现为生物教师对高中生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们在教师的课堂讲解或课堂活动的互动中,逐步加强对新课程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物的导入式教学,与单一的文科或偏文学科的导入教学不同,往往会呈现文科和理科合二为一的教学表现形式。学生们在教师的导入教学中,一方面既被调动了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感受生物学科学习的乐趣。所以,生物学科的导入式教学,需要生物教师和高中生双方的共同配合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而完善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形式。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中遇到的案例,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的导入式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视频导入教学
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初步积累,主要是从初中生物课堂上获得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表层,属于知识的认知阶段,只需了解即可。但是对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生物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出相对完整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学习到较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新媒体教学技术的支持下,为了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生物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导入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们从多样多彩的视频中学习生物常识,并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首先,对高中生进行视频导入教学,生物教师往往需要在课前做好视频的搜集和整理,尽量以最短的视频播放时间为学生们提供直接而有效的视频导入效果。这是视频导入教学的关键阶段,需要生物教师专业的生物知识和课堂教学的经验。生物教师只有做好对视频的搜集或制作,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教学导入资料,进而为课堂导入做好材料准备。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类章节内容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合理编排或选择导入教学的视频,这类视频的选择和编排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继而为更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基础。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完成对相关教学导入视频的选择和导入之后,往往还需要注重此类视频导入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尽量避免视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针对视频导入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预备处理方案。例如,生物教师在进行视频导入时,不仅要要求学生从视频中发现相关的生物现象或问题,还应该注重在导入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们透过视频发现视频背后的本质现象。另外,生物教师还应该关注部分学生由于视频导入的教学,过分关注视频的形式,而造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忽视,这是生物教师应该及时予以及时指正的。
2.课堂实验导入教学
对生物学科的导入教学,除了借助现代教学媒介进行的视频导入方式之外,生物教师还应该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进行相关课堂实验导入的教学。学生们透过生物教师的这种实验导入教学,一方面会直接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另一方面也会表现出对课堂生物实验观察的强烈好奇心。具体来说,生物教师的课堂导入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首先,高中生物课堂的实验导入教学,需要生物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关章节内容的配对选择。考虑到生物学科实验内容的难易度与实验失效的可能性,生物教师往往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实验导入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生物教师所选择的生物实验导入的内容,会倾向于耗时少、实验成功率高、实验要求低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生物教师在进行细胞观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此类章节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实验进行导入教学。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导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尽量鼓励学生以教学活动的主体形象,参与到课堂的实验中。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了简单的生物知识和实验常识,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实验导入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观察和体验整个实验导入的过程。这既是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初步锻炼,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生物实验的兴趣,从而将兴趣与能力巧妙地安排在课堂导入教学中。
3.实地考察导入教学
上述两项生物学科的课堂导入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上。除此以外,生物教师的导入教学,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以外以实地考察的形式,直接体验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变化和活动现象。学生们一方面可以从实地考察中发现和收获课堂教学中不能活很少得知的生物常识,另一方面也能够间接表现生物导入资料的真实性。
首先,实地考察的导入教学,是传统生物教学和现代生物教学中效率最直接的教学形式,它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同时也可以从教学导入的形式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实地观察能力和及时反应能力。所以,生物教师的实地导入教学,可以从教师实地考察导入和学生实地考察导入两个层面实现。教师实地考察导入能够保证生物导入内容的专业性和正确率,是通过教师经验的课堂传授进行的导入教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WU Hongzhen
(Saiwen Experimental School,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progress of a nation." Everybody has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especially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more innovation ability that be ready to develop. This text is analysis the difficult that the biolog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facing to and talk about some measures to break through it.
Key wordsbiological;teaching;Innovation ability;develop
1 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瓶颈所在
1.1 从老师来看,教育方法仍以注入式为主
注入式教学为传统教学方式,是在应试背景下发展起的,主要方式是老师直接将结论、原理直接注人给学生,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在中国也称填鸭式教学法。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物教学还处于比较滞后的状况,注入式教育方法仍很普遍,采用传统的向学生“灌、压、填”的方式,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
从实质来看,注入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观,它绝对维护教师的权威,摧残学生的个性,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倡导老师的专制,反对师生民主平,这种教学思想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而成为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桎梏与枷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针对传统注入式教学的瘤疾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强烈呼声。
1.2 从学生来看,学习方法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
死记硬背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在中国教育历史上兴盛过很长时间。死记硬背是一种强调记忆学习的学习方法,它的产生与运用是有历史根椐的,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人生特定阶段的学习规律。但究其弊端而言,但这种教学法并没有充分利用生物课中的教育因素,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也未能实现启迪学生的思维,变零星的知识为有机的学科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也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没有留给学生观察、实验、调查和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单单强调零星知识点的记忆,不利学科知识体系化和系统化,因此也达不到举一反三,辐射推广的学习扩散目的。其实对于死记硬背的学习的方法,我们应历史、客观地评价它,应立足于受教育的实际,适时、适量、适度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生物这类对扩散性思维要求比较强的理工类学科中,必须注意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1.3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紧紧以考试为中心,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
学科教学与经济建设联系不密切,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学科知识的特性决定其社会现实联系的紧密性,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后能不能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为发展当地的经济服务,能不能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创新性的发展和运用,这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所就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的生物教学似乎存在这样一个令人不堪的现实,学生的生物成绩较好,优良者众多,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呢,不用多言,其实我们的学生成了一个能考试、会考试的机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很是滞后。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将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与社会现实,尤其是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联系起来,加强生物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对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正确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加以改造和利用周围的生物资源,谋福于人民和社会做准备也成了生物教学的重要要求。
2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2.1 实现教育从注入式向启发式的转变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学科教育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也愈加重视,而启发式教育就是一个适应这个需要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就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启发诱导下,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及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美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爱学” “学会” 和“会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认知与非认知的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与学相互作用的统一。启发式教学就是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的发展,又要设法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领导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用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广大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教师自身的条件,着眼于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因地制宜。例如在涉及“蚯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提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上爬得更快?”这样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或是自己组成小组去找寻答案。结果同学们挖蚯蚓,养蚯蚓,观察蚯蚓在玻璃板、纸壳、棉花等材料上的运动状况,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们明白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近前端有一个粗大的指环,身体表面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这些基本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是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系统又全面,学生也体会颇深,记忆深刻。因此,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去启发关心生物实验的现象、关注社会存在的诸多生物现象,关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现象,疏导他们思维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始之步。
2.2 尊重学生个性加强创造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就是想去创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有着别于他人的个性,这其实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初始根基,但每个学生在自信心,意志力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再加之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之中。那种自信的、顽强的、实事求是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生物老师能否根据这个不同的个体特性,从中加以创造意识的引导,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能否做出创造性成就更取决于他的是否拥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生物教学中培养创造意识,主要就是通过保持好奇心,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建设性和对传统知识的批判精神来激发创造动机,培养创造兴趣,产生创造热情,形成创造习惯来实现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生物学是揭示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奥妙的一门学科,迷人的生物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诱人的科学前景对学生都很有吸引力。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并尽可能地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千万不要怕影响课堂纪律或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而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甚至批评嘲讽。很多学生的好奇心仅仅是停留在了对新奇神秘的生物现象解的水平上,往往难以达到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层次,缺乏探究性,所以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加强创造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
2.3 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教师应该根据被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短期到长期、由肉眼到用精密仪器进行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科学观察,训练出敏锐的观察力。科学始于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意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产生疑问的情境,启迪学生发现问题,如果发现学生对问题敏感,并敢于提出来,应给予鼓励,这也是为学生将来的创新能力作准备。例如在生物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的故事对学生的敏锐观察力来进行启迪。弗莱明在葡萄球菌的培养实验中,因有一个培养皿不慎受到一粒灰尘污染而感染了青霉菌,结果使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弗莱明凭着观察和思维的敏感性,并没有轻率地丢弃这个“失败”的培养皿,而是从这种“失误”中发现了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一种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就应针对学生实际,加强生物课在发展工业生产、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生活环境及优生优育等方成所发挥的作用来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也肩负着此项重任。生物课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突破束缚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瓶颈,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符起俊,伍秋萍,蔡华俭.中学生创新型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2005(11).
[2]余运英,魏彦红.对中小学教师关于学生创新型的观念的研究[J].2006(10).
[3]孙龙存.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