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0: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期货投资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期货风险内部控制
期货投资最主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企业转移、规避价格风险,它是一种预防措施,它通过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时做方向相反而数量相同的交易,如果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给交易者造成了损失,可以被期货市场的交易盈余抵补,因此,也起到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效果。但是期货投资业务本身是高收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由于风险控制不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如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那么,企业如何去规避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何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获取高额回报?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1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非减少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理
期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期货投资收益的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对于期货投资活动而言,风险伴随于整个期货投资活动。也就是说,控制期货投资风险,应确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进而找出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2.1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收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在进入期货市场前,要与所选定的经纪人结合定期制定投资计划。当决定从事期货交易时,首先要向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开立帐户,同时建立印鉴卡,签妥合约书,此后投资者资金进出全凭印鉴。交易投资者通常以电话通知的方式给经纪人交易订单,订单上包括买或卖商品种类、契约数量、提运月份及价格等。当经纪人应下订单时,即以口头复诵一遍,或以书面邮寄方式确认订单。该交易订单立即被送到经纪商办公室的电讯室,登记、打戳时间,然后立即由电讯室以电话通知交易所的交易厅内该公司的电话员,电话员记下订单传给柜台的交易经纪人,在交易厅内进行交易。成交后,经纪人即在该订单的价格上背书,如果该订单没有价格限制,则经纪人填上成交价格以后,再由电话员传回公司电讯室。客户经纪人立即以电话口头方式通知客户交易已经完成,随后再以书面确认完成。每天交易结束时,会员经纪商再将当日所有交易,报给结算单位,由结算单位进行当天的结算工作。
2.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风险
从期货投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经纪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表现出直观性、人际性、流程具有严格的流程方向和步骤秩序的特征、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及隐含着路线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企业期货投资流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及分析后,得出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面对如下几种重要风险:
(1)期货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指企业期货投资部门编写的期货投资方案(期货投资建议、可研报告),未得到经理办公会议、企业内相关部门、专业公司及法律事务部的有效审批的风险。投资计划是对未来投资行动的一种说明,是对投资活动的指引,它告诉管理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计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期货投资计划,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并应列明拟选择的期货经纪公司,需保值的现货品种、数量、月份和持仓部位,说明所需期货保证金或财务支持等内容。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说了算,相关部门未对期货投资进行有效审批,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最终导致中航油在新加坡折戟沉沙。
(2)合作机构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由于期货经纪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纽带,参与期货交易只能通过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因此选择一个服务规范、运作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是十分重要的。若选择了管理不规范、信誉不好、业务素质不高的经纪公司,会对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应注意经纪公司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办公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必须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交易服务等等。
(3)没有按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的风险。有交易就有风险,一个企业的对外交易行为主要是由合同来规范的,所以其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合同中的种种陷阱,尤其是在对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诚信时,大量无效和内容不规范的合同就会给守约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来规避风险。
(4)开户未经有效审批。开设帐户,企业便可进行期货交易。但是,企业若开立了不合规的帐户,对期货投资将带来很大的风险。例如,中石油海外资金账户由海外子公司分别设立,户头林立、管理松散,曾导致屡屡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
(5)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资金的管理是投资成败的关键。资金划拨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或没有授权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书面签字审批,这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滥用,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中航油公司造成巨亏的一个原因就是,中航油公司原先的核心业务是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然而公司却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期货投资,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资金是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审批,致使由于期货投资业务的失败,使整个企业承受巨额亏损。
2.3基于期货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设计
2.3.1组织结构设计
完善的风险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必须建立在职责分明的组织结构之上。组织设置要权责分明、相互制衡。一个结构良好的组织不仅可以促使组织中每一个人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通过期货交易来保值或盈利而尽职尽责,而且依赖组织内的严格分工,做到相互稽核、牵制,避免挪用资金和越权交易的风险,并可及时发现期货投资风险和采取相应对策。期货投资应实行权力集中原则,决策权应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掌握,总经理负责。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战略的体现,是全局性的工作,权力不宜分散。针对于期货投资业务应分别设立期货投资事业部与监督控制部门。期货投资部门其职责为,收集研究期货市场信息,明确其变化趋势,制定期货投资计划;具体操作期货投资交易。监督控制部门的人员主要是监察员,其职责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核信息员、会计、出纳等处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收支记录,核实其记录是否相符,并监督全部交易是否处于原定监控计划之中。
2.3.2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
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控制操作风险。
(1)规定企业期货投资的原则。主要有专人负责原则,选择与现货相关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原则,以防御现货经营风险为目的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商品数量相等、交货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考虑成本和预期利润水平原则。
(2)规定期货投资程序。期货投资程序分为投资前期、投资期及投资事后评价。①在投资前期的工作:制定期货投资计划、选择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合同。投资计划的制定要尽量详尽,包括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数量及规避风险的一些措施。选择期货经纪公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选择一个能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正确的投资方案的经纪公司。其次,应选择一个能保证资金安全的经纪公司。最好的办法是获得有关资料证明该公司实力雄厚、商业信誉良好,而且在以前的经营中,没有严重的自营亏损,没有经济诉讼案件。最后,应选择一个运作规范的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则的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不损害客户的利益,保证金和手续费的收取合理;②期货投资期指投资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期货价格趋势分析,下单、交易、结算。其中也包括财务部门对交易帐务的处理,登记并进行盈亏平衡分析;③投资事后评价指通过审计发现投资管理中的弊病,为各种弊病的治理提出有效的办法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增强控制能力预防各种弊病的再次发生。
(3)严格制定各岗位职能,对各岗位职能描述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分离。在实行过程中要加强审批授权工作,对于审批授权应留有相关记录,监督部门不定期核查。
(4)加强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控制活动的实施。
2.3.3期货投资管理报告格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要求报告人能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将期货投资各环节有关活动、事件进行报告,报告内容要求既包括期货投资环节的,如项目选择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也包括守规和财务方面的报告,这样使得对期货投资的事中控制成为可能,是期货投资内部控制很重要的一环,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做非程式化报告。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及控制风险。对于企业的期货投资业务,可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企业评估期货投资业务中的风险,并可针对期货投资的风险,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控制制度等控制手段,达到企业进行期货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京民.期货交易风险及内部监控体系[J].当代财经,1996(5)
2徐忠实.期货投资如何控制风险[J].管理精粹,2004(4)
3廖进中,承杰.强化期货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规范企业交易行为[J].国际贸易问题,1996(4)
4赵新杰.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J].焦点观察,2005(2)
关键词:基金形式;高校资助;长效机制;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目前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基金会组织实现了资金募集和资金运作两项功能,采用多元化投资运作方式,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
本文将探讨“以基金形式建立高校学生资助经费”资金的保值增值及资金的风险防范:将助学基金投放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恰当的投资,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增值;采取强化投资市场监督管理、开放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投资风险甄别、组合投资、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政府成立信用担保公司等措施,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基金的可持续利用。
一、基金的保值增值
高校助学基金可以有效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助学经费的困境,但如何保障基金资本的保值增值,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路径。基金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争取更大更多的利润,基金具有资本的属性,资本就要逐利和尽量使投资利益最大化。
以往很多基金长时间待在银行账户里,只能拿到较低的银行利息,被动接受通货膨胀、商品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基金的市值。市场经济为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各种资本进入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基金可以通过投资获取更多利益回报;基金的活跃也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所以,基金的市场化投资,将基金及时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将取得最大、最稳定的投资收益,从而有效地防御物价指数(CPI)增长,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国内外众多基金机构的资本运行,或是基金会成立专门的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或将资金委托投资公司或其他资本相关机构进行运作。目前国内外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是“多元化投资运作”方式,即把资金分为几个部分:投资风险较低的证券一级市场;投资风险较低的债券;投入银行获取稳定的收益等。如美国的教育基金会一般将基金的60%投入股市,30%投入证券,10%存入银行,进行多层次的投资,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投资股票市场是国外很多基金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国很多大学基金会的持股风格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选择股票数量不多,但比较稳定,偏向长期持有,波动幅度较小。另外,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也是基金会的投资重点。商品期货和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因为风险较大,在国内外的基金投资中只处于尝试阶段。
投资具有风险,所以须谨慎投资,每年可根据市场预测的回报率及历年的投资回报情况,为基金设计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等综合的最优投资组合。高校资助基金可以借鉴国内外基金会资金运作的成功经验,将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委托权威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市场风险和机遇,在尽量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的情况下,投资股票、证券、债券等,进行短期投资、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以获得最佳市场回报。就目前国内外基金投资现实情况来看,只要我们将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高校资金基金作为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还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取得的成绩显著,中国用了20多年时间达到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规模。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可供高校资助基金投资的品种很多,选择余地很大,有固定收益的定期存款、国债、股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也有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基金投资交易只要选择得当,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回报,这些投资将有效防止货币贬值,很好地降低因CPI上涨和通货膨胀而引发的风险,最终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进一步降低高校资助经费对政府拨款和财政对大学学费提取的依赖。
公益性是基金的根本属性,基金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公益性来进行,不得影响、损害其公益性,为保值增值而投资也不例外。由于基金宗旨的公益性和财产的社会性,基金必须确保其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当然也要力争具有有效性。但对基金来说,投资的安全性比有效性更重要。政府和社会要强化对基金投资的监督,督促基金在不影响基金公益性前提下,尽到谨慎、勤勉的责任,对偏离基金公益性、造成基金财产损失、名誉损失的基金会负责人及当事人将追究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二、基金的风险防范
在基金投资过程中,虽然混合型投资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有力地控制风险,但收益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却无法根除,特别是我国资本投资市场中中短线投资的倾向,导致价差收益波动效应加剧,风险水平提升。高校资助基金要从强化投资市场监督管理、开放风险评估系统、组合投资、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成立基金收益担保公司等多方面来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
强化投资市场监督,完善基金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资本投资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基金投资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强化投资市场的监督控制,对市场投资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稽查制止,使投资市场有序、合法运行,这样,包括高校资助基金在内的投资才能获得公正、公平、合法的投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所有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确保资本投资市场得以长久健康地发展。
开放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投资风险甄别,主动规避基金投资风险。设计风险评估系统,降低基金投资的经济损失几率。规范投资经营活动,实施完整的风险管理方案,对投资活动进行细致化监管,对资本投资做出精准的评价预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投资项目的风险甄别非常重要,项目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项目的成功与否又直接决定了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收益大小。因此,对资本投资项目要进行仔细的技术分析,进行市场论证、投资模式设计、市场潜力分析等。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投资都存在风险,除银行存款、国债以外的任何股票、基金、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都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对于存在一定风险的投资品种投资金额不宜过大,相较于美国的教育基金会一般将基金的60%投入股市、30%投入证券、10%存入银行,我国资本投资市场中短线投资的倾向明显,因此基金中银行存款、国债等稳定收益的投资比例要远远高于美国。高校资助基金是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要确保其投资的稳妥性原则。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比例须根据风险大小合理分配。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多投,如具有较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时发放优厚股息、公认的业绩优良公司的“蓝筹股”(“绩优股”)。风险较大的则少投,如期货等,即使遇到风险,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如何组合及具体投资比例大小,将依据市场行情科学决策。组合投资,实施最优的投资策略,宏观看待投资风险,只要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投资的平均收益就相当可观。
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每年从基金投资收益中提取20%作为基金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基金的投资亏损。风险补偿金仅以银行存款或国债形式进行稳定投资,保证资金的安全。我国也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以政府信用作担保,成立基金收益担保公司。这样的一种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当某家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会由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共机构向其提供临时的财务救助、实施行政接管或者直接向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全部或部分地代为偿付债务,以期尽可能及时切断风险的传播链条,并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的基础。只有分散和规避了基金投资的风险,才能真正推进助学基金制度长期、可持续、良性地发展,从而为我国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助学事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相勤,丁苗苗,刘 锐.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9-113.
[2]王 滟,包 锋.我国教育彩票研究述评[J].价值工程,2010,(22).
[3]赵广示.我国大学捐赠基金保值增值的资本途径[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21-124.
[4](美)David F.Swensen.投资机构的创新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库在强,南文胜.基金增值模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4):77-80.
[6]邓佳B.浅析我国社保基金安全、保值与增值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3):82-83.
[7]赵 迪.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余明明,刘娜娜,吕 娜.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分析及探讨[J].商,2015,(11):149-150.
机会成本概念与衍生产品的功能
在我们引进的学概念里,“机会成本”深入人心的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活跃于经济学学术界,而且深得现实经济生活里各方面的器重,甚至于扩展到了体制、观念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至于在金融投资、股票、证券行业里,“机会成本”常常与风险概念一并使用,成为投资决策与风险判断的最重要的方面。不谈“机会成本”而言投资者,多半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投资者。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它是指在生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产一种货物占用资源而不能用于生产另一种货物的价值。换言之,就是当一种资源只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时,未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价值大小,就是被选择的生产产品的机会成本。如一批钢铁用于生产机床时,它们就不能被用于生产汽车,生产汽车产生的价值便是生产机床的机会成本;同样,当钢铁用于生产汽车时,生产机床产生的价值就是生产汽车的机会成本。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生产者只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决策上做出选择,择一而须弃另一,择得合适,便是机会成本低下,经济效益好;相反,择得机会成本高者,经济效益就不好。由于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选择定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它更大程度上是观念性的。
无疑,这是一个很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概念,当它从生产领域引入到投资领域后,投资资金便作为资源来看待了。在投资的选择上,择一而不能投另一,便有投资的“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无一不是在投资项目的多方面对比与选择后才完成的,那种被列于选择,而最后又没有投资的项目,成为了机会成本的主体,在这一主体上投资可能得到的全部的价值收益加上投资价值量,就是被选择定的投资的机会成本。
当机会成本概念引入投资领域时,相应地,人们对于风险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投资活动里,人们通常只从投资活动本身计算成本,如投资咨询成本、投资的可行性成本、投资的生产资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它构成了投资的实际成本。一个投资项目或对象,只有耗费于其上的各种支出才是成本计算范围内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投资的成功与否,就取决于投资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成本水平高低则取决于收益的多少,它与投资活动范围以外的项目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成本概念下的投资风险,也就是投资后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而且可能损失投资资本的结果。有了机会成本概念之后,投资者便将风险的范围扩大了,如果投资的项目或对象虽然得到了收益,但没有达到预计的水平,没有达到投资于另一个项目或对象可能产生的收益水平,也就是说,投资实现的收益水平并没有高于机会成本,这便是投资的不成功,投资没有得到“机会”性收益,投资决策错误,与此相关的投资决策与活动就是风险巨大型的。
正是这样的投资机会概念和投资风险概念,使得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考虑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投资者不再简单地将投资的直接收益作为评判投资成本与否的标准,而是将收益与风险和“机会成本”联系分析,对投资的成功要求大大提高了。相应地,人们推出了新的风险分析办法,并且推出了大量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与,试图在任何一次投资活动中,都取得最大的收益,或是将风险降低到最小水平。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应当说,当前的金融衍生产品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主要还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似乎在表明,凡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产品,无一不可以来“衍生”一下,利率可以,股票指数可以,外汇可以,债务当然也可以。因此,我们还根本细分不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大体与金融活动相关的期货、期权、调期、回购等都在金融衍生产品范围之内。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可以定义为已有金融产品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的投资对象。显然,作为投资对象,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就是清楚的:一是避免风险功能;二是投机套利功能,投资就有投机的可能,金融衍生产品不是一般的投资对象,投机功能就是强大的。就金融衍生产品的避免风险功能而言,在投资者风险概念扩大了的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一功能似显得更加招人喜欢,也更显得地位突出。
以股票期货指数为例来讨论。对于单个投资而言,股票投资可能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这就产生了投资避险的要求。股票指数期货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股票指数期货就是最有效的避免风险的工具了,它以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股票的价格真的下降了,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贬值了,他的投资受到了损失;但是,股票期货也下跌了,他通过买入股票期货来对冲,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正向收益,结果,该投资者没有损失,或许还能赚点,最普遍的情况,便是损失得很少。
同样,如果一个投资者卖出股票后,做了空头,股票价格上升,而且显示出了继续上升的热头,这对于投资者是一个损失,他需要别的方式对这种损失进行补偿,于是,他需要买入股票期货来避免这种风险,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上升,他出售股票的损失也就越大;而在股票期货市场上,股票指数期货价格上升,卖出合约可以得到相当价值的收益,这样一收一付,正负相抵后,至少也是风险减少,股票指数期货的避免风险功能表现得格外充分。
在这样的股票市场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相反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留心到如此的事实:如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多头,而同时并不利用期货市场上的避险保值功能,那么,投资者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出现:一是股票的价格上升,股票的投资者将抛出股票,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二是股票的价格下降,股票的投资者由于资金周转等,他不得不抛出,由此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与既做股票市场多头,同时又做股票期货市场上的卖空来说,投资者可能赚得痛快,也可能赔得惨重,收益的波动曲线是大幅度的;而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者,就在不赔不赚和小赔小赚之间波动,曲线是平缓型的。
同样,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做的是空头时,在不利用股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由于价格下降而庆幸抛得及时,减少了损失或是获得了收益;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上升,投资者则可能后悔抛股票过早,形成了重大的损失。和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情况不同,如此的投资活动的收益波动曲线是高波峰和低波谷的。如果利用了股票期货市场,则拉平了收益的波动曲线。
可见,用不用股票期货来做反向操作,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投资做不做保险的选择,如果做了,投资者就不再有投资损失的巨大风险,但同时,它也使投资者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消失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风险是避免了,但赚取大钱的机会也丢掉了。我们承认,这的确是衍生产品投资保值避免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认识只是停留于此,我们的思想就显得过于狭窄了。
仔细的可以发现,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避免做股票投资的风险,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夸大机会成本的观念在作崇,投资者将股票投资的非实际成本过于计较了。在多头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下降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不想马上抛出股票,由此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在做空头的投资者那里,他将股票价格可能上升而形成的风险夸大了,但他又没有办法不做空头,他也就利用起了股票期货产品。多头者想持有股票,空头者不想马上投资,都是以相反的操作作为机会成本来考虑的:多头怕抛了股票会有更大的损失,而空头则害怕马上买入会极不合算。这样的结果,机会成本成了投资的最主要考虑,同时又被放置于放大的地位上,投资者便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最后,干脆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夸大的机会成本马上变成现实的风险度量,投资者用股票期货消灭了风险,也消灭了增加收益的机会。
但是,机会成本毕竟不是实际成本,在进行股票投资时,考虑机会成本是必要的。若是过于计较,结果就失去投资本身的意义了。在进行任何投资时,投资量、实际成本支出、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量是四个真实的需要的指标,一个股票投资者做多头时,他应当对股票市场的情况有充分的和了解,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下降,最简单可靠的反应是将股票及时地抛出;一个股票投资者做空头时,如果他估计股票价格将上升,他就应当在股票市场上及时地买进,以待谋利。如果投资者的估计错了,投资者将需要支付的是实际的投资损失量或是实际成本。利用股票期货市场来“保险”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将手中现有价值延续到一段时间后不变的做法,它与股票投资者对市场的分析与判断不再有任何关系,市场是升是降,投资者手中的价值基本不变。这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投资么?就此而论,股票期货产品的保值功能是消极的工具,它使投资者没有了投资价值的变化风险,也没有了投资价值增加的积极力量。
还远不止于此。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千千万万,如果每个投资者都是如此进行操作,不论做空头还是做多头,投资的风险都由股票的期货市场操作“保险”住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价值变化也就将基本稳定了。从总的情况分析,的股票市场,不论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还是家的市场,都具有“零和交易”或是准“零和交易”的性质,即是股票市场有人赚钱,一定是他人赔钱所致。在投资者都用股票期货来进行保值后,股票市场便一定是超常地稳定了,没有人能够利用股票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了,这样一来,股票市场的存在便有了问题,没有投机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投机者呢?就是一般的投资者,谁又不想低价买入而高价卖出呢?股票市场的存在又还有什么必要呢?
关键词:层次风险法;风险评估;套期保值
随着期货市场的日益完善,期货市场的功能也日益显露,企业更多选择套期保值,最小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而在实际市场中,套期保值本身也存在有一定的风险,企业不重视这些风险的话,也会面临巨大的潜在危机。通过套期保值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决策者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层次分析法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设置指标体制,再用一致性检验进行判断,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为识别套期保值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与企业套期保值项目实践中,利用数学模型对企业套期保值风险作出评价。
1层次风险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易、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程序为:(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建各层级的判断矩阵(3)进行层次单排序(4)求解层级间组合权重系数(5)完成优先顺序结构。
层次结构模型是一种用框图描述的说明不同层次因素间隶属关系和递进关系的模型。只要我们对问题的总目标要求,所包含的具体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就能构造出该我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它分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判断矩阵是指有各层元素按其对相邻上层元素的重要性相互比较的结果。根据萨蒂教授的建议(1980年)将评价相对重要性的尺度划分为9个等级。根据者9个等级来判断两两元素间的重要性。
2实证分析
2.1风险识别
对多个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活动时,面临风险主要有基础风险,期货价格波动风险,运营风险,制定和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割风险。对六大主要风险进行细分,如表1
从图2可以看出,该项目的风险因素归纳为六种主要风险,每一种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典型风险。对这些风险的综合评估,就构成了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情况,将影响套期保值风险的因素用定量方式表示,为企业防范套期保值分析提供依据。
2.3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
根据图2构建的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其风险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出各层权重及总权重排序。
根据学者对企业套期保值风险的分析,对上面的六六风险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矩阵,得出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值。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次(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称为层次总排序。为了保证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要求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得出权重为W=(0.076,0.146,0.458,0.250,0.045,0.024) 一致性检验CR=0.083
同理可求出每层各权重值W和一致性指标,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所有矩阵用Matlab程序计算,具体结果见表4
经验证以上矩阵都符合一致性条件。可以明显看出,从风险类型来看,风险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基差风险(0.458),期货价格波动风险(0.250),运营风险(0.146)制度和管理风险(0.076),流动性风险(0.045),交割风险(0.024)。
经过风险评估,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严重)风险,0.1≤权重≤1,二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三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从上面的风险评估结果来看,属于一级风险的有:价格理性波动风险,基差未来收敛变化,保值头寸风险,价格预测风险;属于二级风险的有:出入市时机风险,价格非理性波动风险,企业期货管理体制风险,持有成本变化风险,决策风险,资金量风险,运输成本变化风险,合约月份选择风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管理体制风险,交割品质量风险,流通量风险。属于三级风险的有期货风险,交割时间风险,展期风险,交割成本风险。
从上面可知,企业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是,企业应特别注意面临的一级风险,其次是二、三级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须忠.铜的套期套期保值和降低经营风险分析.江苏冶金,2002.7
[2]周友生,熊维平,刘咏梅.论套期保值在商品融资风险防范中的应用,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3
[3]卢太平,刘心报.套期保值与基差风险.预测,2002.6
[4]胡宣达,沈厚才.风险管理学基础-数理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个人理财、理财规划
一、树立良好的个人理财意识
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首先要对个人理财有一定的认识。个人理财是用于评估客户对于财务需求的整体过程,它是专业的理财人员依据客户的理财需要和理财目标,辅以分析客户的生活及财务现状。进而综合的帮助客户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的银行综合业务。同时也是全方位、有针对性、多层次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针对这一要求,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确立好自己的理财目的。参考理财人员提供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的需求及目标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工具,以便实现自己的理财目标。
二、对理财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储蓄是我国最普及的投资渠道,也是我国国民的财富存储的主要方式。储蓄包括活期及定期两种,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现金,而定期存款则是达到规定期限后才可提取现金。两者中前者较后者利率低。但总的来说储蓄是收益最低的理财工具。
个人信贷在我国主要是各种消费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消费、信用贷款等。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向消费者提供抵款,消费者到期还本付息。而所获取的贷款通过其他理财方式实现增值,抵消债务获取盈利而成为一种理财方式。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其利率较储蓄高,且国债信用度极高,收入免税,作为投资优于储蓄。
股票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了股票投资。股票这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价格差或红利。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分工公司是个别现象,不分红是普遍现象。个人的投资获利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
除了以上几种理财工具,还存在有保险、个人外汇业务、期货、基金及收藏品等个人投资方式。
三、合理认识并尽量规避风险
投资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投资收益与风险成配比。投资作为理财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基本原理不容忽视;投资风险需要分散,即投资组合的风险要低于单项投资的风险。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对家庭财务适合性进行分析。包括与生活目标的适合度,与个人特点的适合度,与所处社会环境及生命阶段的适合度等。对财务风险分析、管理和控制,包括收入风险、意外风险等,管理则包括规避和降低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等手段。财务风险控制则包括关注事业,职业生涯提升,建立多渠道收入来源等。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认识风险科学地规划理财计划已达到尽量规避风险的目的。
股指期货是证券与期货两大市场相结合的创新型产物,与传统的金融产品相比其特征具体表现为:(1)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虚拟标的物,到期进行现金交割结算;(2)杠杆比率高。突破了传统交易的“本金限制”,使交易额和收益量都得以成倍扩张;(3)交易成本低。股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合约。从而消除了非价格条款的讨价还价费用,加之股指期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搜寻成本与相关的信息费用,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4)提供较方便的卖空交易条件,有利于规避系统性风险。对于系统性风险的规避主要利用“做多”与“做空”进行套期保值或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对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主要表现为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一、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信息披露不够规范、各类信息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性风险在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规避,系统风险则不能,而人们从商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股指期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和成功市场经济发展经验已经证明,股指期货推出有助于全面提高经济体的运行弹性。
1、将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已经同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伴随而生的对金融衍生品的强烈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股指期货实行后,将给后续建设的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提供参考经验,促进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通过金融期货中介实现相互连通,有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2、将会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经济弹性。实践证明,股指期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机制。在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港府市场干预策略取得成功所采用的手段就是充分利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价格联动的规律对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实施组合运用,实现两市互动对冲。
3、股指期货将提高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波动弹性。系统性风险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价格断裂。例如,2007年2月27日,我国股市经历了10年来最大的一次系统性风险,约900只股票当日全线跌停。这种风险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相互抵消或削弱,为了规避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作为避险工具。
(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对于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为了实现成熟规范这一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引进金融创新产品。
1、对现货市场交易量的影响。短期而言,由于期货市场的低交易成本和保证金制度,人们往往更愿意从事股指期货交易;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股指期货为从事股票现货交易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手段,投资者投资股市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在长期可以增加股票市场的交易量。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3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并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的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年股灾中的损失大大得到缓解,并很快迎来了20世纪九十年代的空前大牛市。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指期货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带来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空前繁荣。
2、对交易主体的改变。股指期货以多元化的交易方式不但能满足法人避险的需求,而且由于套利机会的产生,使得交易者的结构产生变化,市场上除了投机者、避险者外,套利及程序交易会更加盛行。由于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对丰富的人力、设备及信息来源,更能发挥所长,故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向以法人机构为主,而国外资金也因为有了避险工具,会更愿意将资金投入该市场。
3、提高现货市场的有效性。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价格和现货市场的价格是趋于一致的。但是,许多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动一般会先于现货市场的变动,这就是所谓的价格发现功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因为股指期货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又有不同期限的合约,可以给交易双方提供更完整的价格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更有效,这种信息又通过跨市场套利传递到现货市场,从而提高了现货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实务操作上,投资者也可以参考期货市场对大盘是否有率先回档、止跌或反弹迹象来修正对未来行情走势的判断。
二、影响股指期货推出的不利因素
经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准备,股指期货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但是,国家却迟迟没有推出,主要原因有:
(一)股指期货推出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性。1987年10月美国经历了史上最大的股灾,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日下跌了22.6%,随后的布莱迪报告认为,股指期货就是造成这次股灾的重要原因。在短期,由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市场不存在做空机制,因此很可能把股票指数推高从而产生泡沫,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市场有了做空机制,从而抑制泡沫使股票现货市场大幅跳水,提高现货市场的波动率。同时,在股指期货临近到期日的时候,空方为了有所收益,会在现货市场抛售股票打压指数,从而到期日或临近交割前几小时,股票现货市场往往会产生异常的波动。
(二)股票现货市场的运作问题。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只能做多而不能做空。既然要推出股指期货,而股指期货即可做多也可做空,因此相应的股票现货也应该引入做空机制,这样才能很好的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三)风险控制措施还不完善。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建立保证金、仓位限制、大客户头寸报告、涨跌停板、结算风险基金等制度。但是,我国实时风险分析系统还不健全,不能全面而准确地评估清算会员的财务风险及流动性状况。同时,在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减少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发生、打击市场操纵行为等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到位。股票现货与股指期货之间需要统一的监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实施联动监控。
(四)投资者的结构问题。众所周知,在我国A股市场中,中小散户的投资占到整个流通市值的70%,机构投资者仅占30%,而在美国正与此相反。股指期货交易需要高超的技巧、丰富的经验,而这些普通散户是根本做不到的。
(五)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随着次债影响的不断蔓延,投资者预期降低,各国股市纷纷大幅跳水,房地产市场也一路下滑,中国上证指数从最高的6,300点一路跌破2,000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资大量撤离,内需不足,外部需求又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同时,我国不断加息,美国则持续降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使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损失巨大。2008年对我国经济来说是困难的一年,政府要在控制通胀的同时解决大量新增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在股改之后,我国股市依然大起大落,这就需要我们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也对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大了决策难度。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规避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二)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四)收益性或损失性。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在我国企业里,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和条件限制,财务风险也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经济效益的稳定性,最终可能会威胁企业的收益。
(五)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而要真正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我们还需要从各项成因出发,对症下药。
(一)化解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当企业的经营业务发生资金不足的困难时,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或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所需资本。
(二)化解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投资风险主要应该通过控制投资期限、投资品种来降低。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而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消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中,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因而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
(三)化解汇率风险的主要措施。
1.选择恰当合同货币。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企业应该争取使用本国货币作为合同货币,在出品、资本输出时使用硬通货,而在进口、资本输入时使用软通货。同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等措施。
2.通过在金融市场进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现汇交易、期货交易、期汇交易、期权交易、借款与投资、利率―货币互换、外币票据贴现等。
3.对于经济主体在资产负债表会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折算风险,一般是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来化解。这种方法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各种功能货币表示的受险资产与受险负债的数额相等,从而使其折算风险头寸为零,只有这样,汇率变动才不致带来折算上的损失。
4.经营多样化。即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其销售、生产地及原材料来源地,通过国际经营的多样化,当汇率出现变化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生产、销售和成本的变化趋利避害,增加在汇率变化有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而减少汇率变化不利的分支机构的生产。
(四)化解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措施。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因此企业应该确定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量,从而在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五)化解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销售价格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决定因素之一,销售价格越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参考文献:
[1]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N].北京:中国经济时报,2005,11,29
[2]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4
[3]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3
[4]刘秋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2
关建词: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3-02
艺术品投资是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产业项目(金融、房地产、艺术品投资)之一,这已经是世界投资者的共识。随着近几年先富起来的人群的扩大,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以及其它领域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使这种风气日渐浓厚,随之艺术品的价值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且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热潮。在全球经济危机动荡下,资产因股票、经济、政治等变化而贬值,经济学专家分析,艺术品作为最抗跌的投资产品,有其极具“长久性”的一面。艺术品投资属中长线投资,由于艺术精品具有超地域的征服性和流通性,且具有不可取代之唯一性和限量性,随着社会经济上升和推广持续,需求将会远超所供,价格必然上升,其增值的功能最终超过金融及地产投资收益。
一、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特点
(一)艺术品有着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
艺术品同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背后丰富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因素,它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的文化见证,每一件艺术品都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正是由于艺术品的这种独特价值被人们所认识,它也成了在经济流通领域中的一种商品,成为了可以买卖的对象。并且,由于艺术品价值的特殊性和当前社会对它的认识深度,它的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就当前的投资市场来看,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收藏、投资艺术品风险较小
与其他投资形式相比,艺术品投资风险最小。在股票、期货等投资中,风险往往如影随形。股市变化多端,涉身其中如同在惊涛骇浪里驾舟行船,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失惨重。期货投资只交少数保证金便可做100%的交易,此种“以小搏大”的投资方式存在预测不准可能全盘覆没的风险。如何减少投资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投资艺术品便能使问题迎刃而解,由于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一旦购入,很少会贬值,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属于相对安全性投资。
(三)投资获利的同时还可获得精神享受
盛世重收藏,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投资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经济价值,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新宠。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兴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领域,艺术品投资不仅能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的需要,还能起到保值和财富传承的作用。艺术品不仅具有极强的保值、升值功能,其作为精神产品,还具有极强的欣赏功能。因而投资者不仅可以通过艺术品投资获利,还可以通过艺术品收藏来美化生活、陶冶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风险
(一)政策、法规的风险
由于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部门职责不分明,管理不到位,行业自律缺失,以致艺术市场的经营交易无序运作,交易混乱。很多拍卖机构、参加拍卖的艺术家和收藏者对于拍卖的知识、规则和技巧知之甚少,仓促上阵,急功近利,拼命炒作,使得市场鱼龙混珠。艺术品尤其是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艺术品,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文物都由国家严格保护管理,不可能流入市场。而流入市场的非经科学考古发掘、来历不明的文物,要么很难确认真品与年代,要么流通受限制,如禁止拍卖公司上拍,甚至被当作非法交易而加以追究,所以也很难实现投资目的。
(二)对艺术品的鉴定、评估风险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最常见、最直接、最基本的风险就是艺术品的真伪鉴别风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和眼前巨额利益的诱惑,致使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一直屡禁不止,几成愈演愈烈之势。经有关部门核查,海外回流文物中赝品也不少,其以惊人的速度弥漫至整个艺术品投资市场。鱼龙混杂、以伪充真的现象和陷阱高频率地出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做伪做旧也正以专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系列化、国际化之势迅速蔓延,其仿真程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防不胜防。艺术品需要专业和权威的鉴定机构鉴别真伪,而现有的鉴定机构与通常的产权交易中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截然不同,没有承担法律风险的责任,甚至有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可信度和公正性可言。
(三)艺术品收藏仓管、展览运送中的破损及盗窃风险
因艺术品非统一性、非再生性、非确定性的特性,决定了艺术品收藏仓管、展览运送中的破损及盗窃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杜绝。古代艺术品之所以随着年代渐远越来越少,重要原因除人为毁坏外,也容易造成自然毁损,如玉器、瓷器等易碎,青铜器易腐蚀,书画古籍易受潮霉变、虫咬、火烧,所以在搬运、储存、观赏过程中都有出现毁损的可能,稍有不慎,或搬运保管措施不当,就会毁于一旦,分文不值。2004年8月22日,一伙持枪蒙面歹徒冲进了挪威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在光天化日之下偷走了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和《圣母》。2011年7月4日,故宫博物院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
有学者专家调查显示,艺术品的损失比例大概为:40%的运送与装卸损失,38%的盗窃损失,18%的火灾、水渍、烟熏等损失,4%的光线、温湿度、诈骗、地震、暴风、闪电等损失。
(四)流动性风险
艺术品是一种高雅之物,投资门槛高,需要有眼力、实力和魄力,收藏群体十分狭窄,具备相应知识眼光、喜爱鉴赏并有相应经济能力的人群有限,艺术品一般作为沉淀资产长期持有,很多是传承后人。如财务状况恶化时指望马上变现,要么很难,要么卖不了好价钱,达不到投资升值的目的。有人形容艺术品是“最后进门,最早出门”,因为它不是生产要素和生活必需品,只有资金流动性过剩、闲钱较多时才去买它,而当资金流动性不足时又首先想去卖它。所以收藏投资的人,往往是虽坐拥金山却很少人有钱。为此,艺术品资产占其企业或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必须恰当,不宜过大。
三、艺术品市场投资与收藏的趋势
艺术是一种精神需求,也意味着高品质的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走强、全民素质的提高,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收藏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艺术喜爱收藏,更多的人开始投入其中这是必然趋势。
(一)企业收藏逐渐成为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艺术品收藏由以往的个人爱好正逐步发展成为机构行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机构收藏正在悄然占领着艺术市场。1987年3月,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安田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的高价,从伦敦佳士得买走凡・高的名画《向日葵》而声名大噪,一时成为传媒焦点和日本国民的谈论对象,公司业务从此迅速扩展,仅直接收益就超过2万亿日元。2013年,企业收藏成为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大焦点,以2816.5万美元(约1.72亿元人民币)在纽约佳士得购得毕加索代表作《两个小孩》的万达集团,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热议话题。
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收藏的购买力占到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会上的买家,有70%都是企业和艺术机构,并且买下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诞生的亿元高价拍品的绝大部分。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企业收藏资金约已接近500亿元。可见,中国艺术品市场不仅迎来“企业收藏时代”,而且企业豪购艺术品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的一种新趋势。
(二)市场投资、收藏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一般的艺术投资方式以外,不少人将会选择艺术基金和银行投资理财等投资方式进入艺术市场。艺术投资基金,是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聚起来,由艺术品市场领域的专家进行管理,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的组合运作,实现最终的收益目的。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也急需建立各种艺术基金。这一举措,一是可以整合社会闲散资本,有利于盘整现有散资,带入新的资金,而长期稳定的投资正是艺术市场稳健发展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人士作顾问来运作基金,达到良好的市场经济效应。各种迹象表明,当下成立艺术基金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新颖多元的艺术品投资渠道在引发争议的同时,亦昭示艺术品市场的旺盛生命力,推动其日益制度化、规范化。
(三)市场投资、收藏结构日趋完善
在全球金融规模整体缩减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艺术投资市场开始了结构性调整。一是收藏投资资金相对稳定,而投机投资减少很大。二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中心所形成的艺术品市场圈在若隐若现地发展。三是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步入全面合作阶段。现在是从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不再是展览多就可以卖作品多的时代了。美术馆的公共收藏、画廊、企业机构的收藏、投资基金等的进入、金融机构与艺术的结合、银行艺术投资产品的出现及运作等等,都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这些表明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在调整中发展,市场结构将会逐步完善,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艺术与资本结合,收藏与投资双赢
收藏艺术品本身就是投资行为。瑞典的艺术投资顾问查米斯认为:“收藏艺术品是最愉快的消费方式,它可以给艺术品的收藏者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与此同时还能获取经济上的回报。”近年来,大众随着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综合素质得以相应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艺术品的追捧,使艺术品消费群体日趋扩大。不少新的投资者被艺术市场的红火吸引而纷纷“下海寻宝”。丰厚的回报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置身其中,收藏与投资两者不可分割看待,从整体的艺术品市场来看,它作为特殊的投资项目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高额利润和长期投资的重要方式,艺术投资市场滚雪球效应还将继续延续。这些大大地促进了艺术品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促进艺术品市场整体持续上涨的趋势。
虽然当前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影响,整个市场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但我们相信,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将不断成熟与规范,其整体上升的态势不会改变。艺术品市场将会在供需的不断动态平衡下呈现出它巨大的生命力。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艺术品市场业态现状及问题研究》(课题号:12YBA192)
参考文献:
[1]涂礼达等.“盛世典藏”视阈下的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分析[J].企业经济,2013,(4).
[2]褚秋根.艺术品投资及其市场培育[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3]米澄质.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艺术投资市场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0,(10).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增长显著,在财务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
1.1资金高度密集
目前电力企业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力需求强劲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30年里,全球私人投资者和政府必须向电力产业投资10万亿美元,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也将超过2万亿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全国未来五年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10000亿元,平均每年2000多亿元。大规模的城网、农网、县城网建设已经展开,尽管如此,电网建设速度相对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生活对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来说还是稍显滞后,这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力度,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也就从可能转化为成为必然。
1.2资产比重较高
供电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是电力销售和电网维护,各级各类供电设备、网架结构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因此,在资产构成中固定资产占有绝对比重。如HB省电力公司2007年固定资产269亿,占总资产84%。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资产贬值风险同时存在。
1.3融资风险较大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源建设投资迅猛增长,电网结构的薄弱和供电卡脖子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对电网新建和维护投入大量资金,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公司投资12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大部分以融资贷款方式取得,造成资产负债率急剧上升,偿债风险和还本付息压力巨大。
1.4投资收益回收困难
由于电网的社会化和公益性,国家对电网投资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城乡电网改造、村村通电、户户持卡、同网同价等,造成一些电网投资带有明显的德政工程目的,不符合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控制原则。特别是电力销售价格受国家控制,企业无法根据投资行为回收合理收益,造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2供电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在列示供电企业财务特点及其管理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后,笔者进行分析归纳,将供电企业基于上述特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政策风险
政策性风险是国家政策对企业资本运营和经营活动产生的风险,诸如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供电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供电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2.2自然风险
供电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害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供电企业只能通过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管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2.3筹资风险
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供电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入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2.4营销市场化风险
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2.5资产风险
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管理职责不到位。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大量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2.6成本控制风险
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成本的控制和生产费用的控制。企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供电企业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
3供电企业应用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创造条件。常见的风险策略有:
3.1风险回避策略
风险回避(RiskAvoidance)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为此,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回避风险是人们感知风险存在并且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实际意义。第二,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全球性经济危机、地震、瘟疫等。第三,避免某种风险,又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风险回避策略。如某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使用其他的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3.2风险接受策略
风险接受也称风险自留(RiskRetention),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企业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特定财务风险的关键变量并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使财务活动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第三,风险管理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
3.3风险防范策略
风险防范是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它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风险处置方法。风险策略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适当的防范措施。防范措施得当,可以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第二,风险分离。风险分离是将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从而达到缩小损失幅度的目的。我们通常讲的“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这个道理。第三,分析事故成因。对于同行企业所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事故成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第四,应急计划。企业的经营者为应付潜在的严重损失环境而制定的应急的计划,包括抢救活动及企业在发生损失后如何继续进行业务活动的计划。第五,教育与培训。教育与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风险、防范风险,知道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时如何处置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3.险转嫁策略
风险转嫁策略是指企业将风险损失通过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转移给与其有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自己不承担。风险转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财产转嫁策略。这是将存在风险的财产转嫁给他人或其他群体的风险转嫁。第二,财务成果转嫁。这是将存在风险及其损失的财务成果进行转嫁的方式。但这种转嫁方式是在转嫁的同时可能付出一定费用,支出代价。具体有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两种形式。
3.5衍生性工具避险策略
关键词:国有资产;投资
一、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战略风险。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筹划和谋略。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及信息交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背景下,战略管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果企业战略定位不准、发展规划和长远目标不切实际,业务选择出现偏离等导致风险。
(二)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决策风险,指投资缺乏严格的决策程序,对投资对象的价值评估与定价失真导致决策失误。主观方面,可能由于评估人员知识背景和能力局限,对项目技术可行性、财务及投资报酬预测判断不准确,导致对项目的错误选择;客观方面,主要是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未来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二是环境风险,指投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风险。三是政策风险,因宏观经济与产业投资政策,管理体制、规划的变动,税率、利率、汇率变化或行业专项整治,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等影响导致的风险。
(三)融资风险。主要考虑融资的结构风险,成本风险,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等。
(四)财务风险。指因财务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在投资收益、现金流量、成本费用控制等方面出现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如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资金大,资金回笼缓慢等。
(五)法律风险。主要是针对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内在法律主体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负面法律影响。
(六)项目运营风险。如果立项的可行性研究不到位,决策不当,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工程监理不到位,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资金不到位,可能导致进度延迟或中断;竣工验收不规范,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七)内部管理风险。因管理流程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激励机制欠科学,监督约束机制不严,监督不力造成管理失控等。
二、投资案例简要分析
(一)投资失败案例分析。纵观中国很多垮掉的企业,在于它的投资太多。企业把钱东投西投,遵循着“东方不亮西方亮”、“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投资了很多领域,哪些领域赚钱,就投到什么地方。投资与主业无关、不熟悉的领域会拖累企业。譬如四川长虹的多元化进程。
虽然长虹集团遍地撒网、多方位投资,但彩电和空调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反而费用与收入的比从4%上升到12%,资产收益率也仅为0.68%,远低于彩电行业的2.46%和空调行业的
3.3%。最后承担着37亿元的巨亏,以失败而告终。
(二)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娃哈哈”纯净水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娃哈哈”纯净水定位就是水,只要保证自己所生产出的“娃哈哈”矿泉水是干净、卫生、能解渴就行了。在浙江“娃哈哈”的市场份额并不是最高的,但是走出浙江,它的天地就无限宽广。它为了打败其它的竞争对手,选择的途径就是两个:第一降价。第二就是销地产,在销售的地方生产,以降低成本。“娃哈哈”在湖北、广安、黑龙江、西北都开设了分厂。在这些地方,其它的品牌就无从与“娃哈哈”竞争了。全国最多的就是“娃哈哈”。这就是它成功的原因。它已经在纯净水方面形成了寡头垄断。
三、加强国有资产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长虹、TCL家电企业至今一蹶不振,源于当年战略决策失误而巨亏;新加坡中航油炒作石油期货濒临破产,其根源在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失灵。这些案例引起了国民对国有资产管理及安全的担忧。原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到“企业最大的本事就是化解风险。”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重点研究的内容,对于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经营来说,风险管理也是实现资产安全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培养与建设中应当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方面,在投资管理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将风险意识摆在突出位置。
(一)要建立国有资产投资风险的管控机制。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作为独立法人,以公司制实施内部治理,既担负投资经营确保资产增值义务,也要承担投资失败带来的风险,以往不注重投资效率、投资浪费或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无人问责的状况也要改变。(1)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机制。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首先要有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也可将风险控制职能纳入现有的职能部门,如内审部、法律部等。建立由审计委员会、内审部、法律顾问部、财务部及各子公司内设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制订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控体系。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对公司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价是,提出防范建议。(2)明确投资主体承担风险的责任。作为一种约束机制,有利于投资决策者树立风险意识、规范投资决策过程。(3)建立风险评估和分析机制。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建立风险预测系统,运用风险管理技术,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手段进行预测分析,量化风险。(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确定预警线,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订应急预案,规范处理程序,以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理。
(二)加强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国有资产投资效率低下一直困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造成目前国内经济中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生产性企业产能过剩、浪费严重;而部分行业由于投资回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等原因造成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所投资的行业及其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又要立足长远战略,注重投资的长期稳定回报。
(三)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投资方式。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资金情况、人力资源情况、运营经验情况等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投资方式,以达到投资资金效率的最优化。
(四)规范投资决策和投资实施过程。任何投资决策和投资实施都有过程,如投资前期的调研分析、专家报告、可行性分析等以及投资实施过程中的监管如项目实施质量、工作时间、财务审查等。因为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效果,给投资主体带来损失,所以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
对投资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具体来讲,首先投资主体的投资活动按计划方案有步骤实施,并依客观情况作必要调整,对投资项目进行追踪管理与控制,尽可能排除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其次对投资实施后的后续分析与评价,比如将实际回报收益与预期收益作比较分析,分析差距原因;最后提出风险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证券市场;结构;风险
一、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分析
证券市场的结构是指证券市场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量比关系。按品种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产品市场;按交易场所结构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发行市场、交易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这种多层次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的机会。但这种多层次结构却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无法发挥风险转移等功能。
2 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气氛严重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以中小散户为主要市场投资者,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的初创阶段。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倾向于短线投机操作,使价格波动过大、市场起伏剧烈,这样本来就不稳定的证券市场进入混沌状态。
3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普遍太差,没有投资价值
我国证券市场现有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左右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不灵活,社会负担又比较重,所以资产质量不够理想,因而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欠佳。
4 我国上市公司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配情况:一是部分经营状况欠佳甚至现金流为零的上市公司也派现;二是不少公司虽然有派现,但是每股派现金额很少;三是很多公司在派现的同时推出配股和增发方案,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享受了派现带来的利益,却在再融资时选择放弃或以固定资产折价入股。以此作为背景,上市公司的高派现分红方案所隐含的信息复杂,并不被一致看好,有的甚至还引起了股价的下跌。
二、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证券市场风险本质上是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风险事件则是它的充分条件。学者们一般将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分为系统性风险因素与非系统性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由政治、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对市场整体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变动而对证券市场上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的证券带来收益波动的可能性因素。这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体包括公司财务风险因素、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因素、流通风险因素和偶然事件风险因素。一种非正常非合理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在时间上的累积或多种变异了的风险因素聚集必将产生风险事件。
证券市场是一个涉及筹资者、证券商、证券专业服务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筹资者通过证券商向投资者筹集资金,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实施配股方案筹集资金。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从证券商手中买人股票、债券,也可以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以获取红利。证券商是连接筹资者和投资人的桥梁和纽带,证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又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操作。因此,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操纵者,任一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引发风险事故,同时,证券市场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原因有来自系统内部的也有来自系统外部,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copula 金融市场风险 综合风险 测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性,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的各种风险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因此对金融风险的评估和测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金融业的需要。基于此,copula方法这种全新的测算技术被引入金融风险的计量中。
copula函数被称为“相依函数”或者“连接函数”,它是把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用其一维边际分布连接起来的函数。copula理论于1959年由sklar提出,定义了一个联合分布分解为它的k个边缘分布和一个copula函数,其中copula函数描述了变量间的相关结构,sklar定理为copula方法体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被引入金融领域,nelson(1998)比较系统地介绍了copula的定义、构建方法,并全面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各项性质以及几种重要的copula函数族。embrechs(1999)把copula理论引入到金融领域中,把金融风险分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对copula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是张尧庭(2002)在理论上,主要是从概率论的角度上探讨了copula方法在金融上应用的可行性。copula方法在金融风险测算中主要具有如下优势:①copula理论不限制边缘分布的选择,结合copula函数可以更为灵活地构建多元分布函数;②在运用copula理论建立模型时,边缘分布反映的只是单变量的个体信息,变量间的相关信息完全由copula函数来体现,可以将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开来研究;③通过不同形式copula函数的选择使用,可以准确捕捉到变量间非线性、非对称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容易捕捉到分布尾部的相关关系,这有助于风险管理机构度量出现极端情况下的风险值。
一、copula方法在国外金融市场风险测算中的应用
1.常规模式下copula方法的应用
如同任何新方法被应用到新的领域一样,copula方法之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证中的过程。sklar(1959)到nelson(1998),对copula理论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embrochts(1999)把copula作为相关性度量的工具,引入金融领域。matteis(2001)详细介绍了arehimedean copulas在数据建模中的应用,并运用copula对丹麦火灾险损失进行了度量。bouye(2000)系统介绍了copula在金融中的一些应用。embrechts (2003),genest(1995)分别于模拟技术、半参数估计、参数估计对copula的统计推断作了详细介绍。roberto de matteis(2001)对copula函数,特别是archimedean copula函数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romano(2002)开始用copula进行了风险分析,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值,同时用多元函数极值通过使用monte carlo方法来刻画市场风险。forbes(2002)通过对固定copula模型来描述copula的各种相关模式,并把这一个方法广泛地应用在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管理、投资组合选择及资产定价上。hu(2002)提出了混合copula函数(mixed-copula)的概念,即把不同的copula函数进行线性组合,这样就可以用一个copula函数来描述具有各种相关模式的多个金融市场的相关关系了。上述文献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copula方法的适用性,并对copula函数形式的选择,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等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且采用金融市场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说明,但都是在固定时间段内固定相关模式的假设下进行,没有体现出金融市场风险瞬息万变,投资组合的风险值动态变化的特征。
2.动态模式下copula方法的应用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每时每刻都在波动,在模型假设固定的情况下测算往往会低估风险,因此建立动态的,能及时体现市场波动特征的模型显得更为重
要。dean fantazzini(2003)将条件copula函数的概念引入金融市场的风险计量中,同时将kendall秩相关系数和传统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运用于混合copula函数模型中对美国期货市场进行分析。patton(2001)通过研究日元/美元和英镑/美元汇率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欧元体系推出前后这两种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在此基础上,patton提出引入时间参数,在二元正态分布的假设下提出了时变copula函数来刻画金融资产。goorbergh,genest和werker(2005)在patton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动态演进方程并用在时变copula中对期权定价进行了研究。jing zhang,dominique guegan(2006)开始构造拟合优度的统计检验量来判断样本数据在进行动态copula建模时适用的模型结构,也就是时变相关copula模型与变结构的copula模型的统计推断,ane,t.and c.labidi (2006)采用条件copula对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bartram,s. m.,s. j. taylor,and y-h wang(2007)采用gjr-garch-ma-t作为边缘分布并用gaussian copula作为连接函数建立了动态copula模型对欧洲股票市场数据进行了拟合,取得了较好的结果,aas,k.,c. czado,a. frigessi,and h. bakken(2008)在多元分布前提下对双形copula建模进行了研究。
二、copula方法在我国金融市场风险测算中的应用
1.二元copula方法的应用
copula方法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张尧庭(2002)才将该方法引入我国,主要在概率统计的角度上探讨了copula方法在金融上应用的可行性,介绍了连接函数copula的定义、性质,连接函数导出的相关性指标等。随后韦艳华(2003,2004) 结合t-garch模型和copula函数,建立copula-garch模型并对上海股市各板块指数收益率序列间的条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板块的指数收益率序列具有不同的边缘分布,各序列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条件相关具有时变性,各序列间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史道济、姚庆祝(2004)给出了相关结构copula、秩相关系数spearman与kendall tau和尾部相关系数,以及这三个关联度量与copula之间的关系,各个相关系数的估计方法等,并以沪、深日收盘综合指数为例,讨论了二个股市波动率的相关性,建立了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叶五一、缪柏其、吴振翔(2006)运用archimedean copula给出了确定投资组合条件在险价值(cvar)的方法,对欧元和日元的投资组合做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得到了二者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并对不同置信水平下var和组合系数做了敏感性分析。曾健和陈俊芳(2005)运用copula函数对上海证券市场a股与b股指数的相关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了与国外市场不同的研究结果:不论市场处于上升期或下跌期,上证a股与b股指数间均存在较强的尾部相关性。李悦、程希骏(2006)采用copula方法分析了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的尾部相关性。肖璨(2007)则较为全面的介绍了copula方法应用二元情况下的建模与应用。
2.多元copula方法的应用
只在二元情况下度量金融市场风险并不全面,现实金融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体投资人通常选择多个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以降低投资风险,因此如何刻画多个金融资产间的相关结构,对于规避市场风险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如何将二元向多元推广依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这是因为当变量增加时,模型的复杂程度及参数估计难度都将呈指数倍增长,针对二元方法的模型参数估计可能将不再适用,需要研究新的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