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22:2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路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为政府职能机构的组成部分,交通部门可以看做是国家经营的特殊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组织文化,为社会与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当前,我国正着力构建“公铁水空”的大交通体系,整个交通行业发生着从思想方针到工作实践的巨大变化,和谐、人文的观念更为深入地融入到我们的工作、服务中去。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这种文化建设不仅仅要“自上而下”,同时也应该“自下而上”。公路是“大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额。公路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隶属于交通文化。
二、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一)加强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基层公路部门如何使用当前形势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同事更为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为公路事业现代化服务、为构建社会和谐服务,值得我们认真探讨与研究。作为公路事业的核心与灵魂,公路文化建设凸显其重要性,既要符合地方实情,又要符合行业实际。
(二)基层公路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顺应新形势要求,公路部门经历了多次职能转换,由原先的建设型部门逐渐向服务型部门转变。从工作实践看,文化建设应包含对内凝聚和对外扩散两个方面。对内,要形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兼而有之的公路文化;对外,要树立社会知名、群众认可、管理相对人支持的单位形象。
三、基层公路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对内凝聚的文化建设
作为公路行业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路文化是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保障。对内凝聚的公路文化包含了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两者的思想保证,也是公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首先从公路的是物质文化建设来看,它指的是公路的实质状态,包括公路、桥梁、路容路貌、职工物质生活条件以及公路技术、效益水平等非实体的物质现象,是整个公路文化的载体和外在标志。随着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公路人的辛勤努力下,一条条安全畅通、绿色环保的公路拉短了空间距离,将城市、城乡相互连接。其次是制度文化建设。形成切合地方实际、符合公路部门特点的规章制度,为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围绕“廉洁高效、安全畅通”这项目标,全面推进路政管理、规费征收、养护监管等工作有序开展并稳步提高。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制度文化应不断完善,并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是精神文化建设。公路文化的精髓便是精神文化。在公路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都是支持和维系公路职工奋发向上的源泉,是整个行业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所在,是公路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及持续和谐发展的保障。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公路部门工作必须走的更好更细。然而随着道路的越来越平坦越来越便捷,投诉的现象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老百姓对公路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此,作为服务行业的公路部门,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更新服务意识,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牢记以人为本的宗旨,着力构建和谐公路与和谐公路文化。
(二)对外扩散的文化宣传
公路文化建设的薄弱点更多的体现在对外宣传上。“酒香不怕巷子深”。公路人很多时候一心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却往往忽视了对社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公路部门发生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在做好公共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打理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公路事业的关注程度,把公路行业最真实、最鼓舞人心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关心公路,这对公路事业的发展无疑起着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如何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就是要我们多走出去,让老百姓了解公路部门的机构职能,让大家知道公路事业的发展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改变宣传方式,变单一的平面媒体宣传为多样灵活的全方位宣传,应与报社、电视台、电台加强横向联动,让公路文化对外辐射的能力更加强大。例如,某段公路因特殊情况发生水毁对行车安全构成了威胁,就要通过电台及时向车主提供路网信息,避免交通堵塞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这样既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也使公路部门的形象更加的充实饱满,还可采取“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结语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近些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猛,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正逐渐形成,不仅仅大大促进了了我国城乡,区域间的的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繁荣,总体而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在很多地区广为流传。高速公路的覆盖,虽然很大程度的加强了公路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但一定程度而言,由于受到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高速公路也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威胁了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平衡。随着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提出,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已经势在必行。
二.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1. 高速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初期,由于大量边坡的开挖和填方会形成面积巨大的边坡,同时对区域环境内的原有动植物群落造成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灾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安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而且危及周边地区环境及公共设施的安全。
2.高速公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施工的周期也越来越长,高速公路修建完毕,投入使用之后,可以使高速公路沿线的很多原来无法变现的农牧产品可以很快的得到运输,变卖。沿线个矿产资源,林业等各种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更为便利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区域间的商品,信息,劳动力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得到了更为优化的交换配置,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促进沿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使得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地使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单一的农田或者林地变成了商业开发用地,使得土地不再仅仅是发展农业,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为有价值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带来这些变化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农田永久的失去了农业生产的能力,而且,高速公路沿线容易产生一些“黄泥水”,很大程度的使得高速公路沿线的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受到了严重影响。最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必然会使得沿线的居民发生拆迁,一定程度的改变了沿线原有的居民需求,带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3. 高速公路对水文地质引起的破坏
高速公路在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填方和挖方对沿线的地质地貌产生影响。当一些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施工时候,会进行仰面破的动土开挖,一定程度的破坏了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多种地质自然灾害,由于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会进行比较多的动土开挖,如此,必须对地表的植被进行砍伐或者是毁坏,让高速公路眼线的土体,土壤更容易失去水分,变得更为松软干枯,发生风化严重,沙漠化,盐碱化等比较严重,当遇到雨水季节,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比如河流渠道上升,湖泊淤积,从而造成一些洪峰涝灾。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重型施工机械设备,对沿线的土壤进行高强度的碾压,让土壤的结构和致密性,透水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透水透气性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4. 造成水土流失
高速公路多会通过一些山区地形,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般都比较脆弱,在高速公路动土开挖时候,或者填方,挖方,挖隧道,土渣丢弃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工程沿线的水源产生很大的破坏,从而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三.加强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1.科学设计高速公路的走向
高速公路为了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会通过一些城镇地带,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设计时候,可以从全局发展的需求考虑,尽量减少对耕地,农田的占用,通过科学测量,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高速公路穿过方向。减少多沿线土地资源的破坏。
2.对比选择最佳的路基设计方案
在高速公路进行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设计出最优的路基设计方法,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对农田耕地等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3.要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工程绿化
对高速公路周边的绿化工程关系到整个高速公路中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果。要在综合考虑到高速公路施工地段气候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比如草皮,乔木,灌木等。针对具体的工程特点和自然风貌,采取有效的绿化措施,。如此,既可以防止高速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净化沿线的空气,同时,也可以使得沿线的景色得到美化。加强对沿线的绿化,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也可以减少对公路的养护费用,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
4.要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的水土保护
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要结合高速公路穿越地区的地质地貌特点,采取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等多种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保护。在进行工程措施保护水土流失过程中,可以采用排水,导流等方式,比如可以在线路交叉处的灌溉渠道设置桥涵等,保证灌溉畅通。对一些高填深挖的高速公路地段,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用挡墙,护墙,浆砌片石等方式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护。
四.结语
高速公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我过社会的和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改变,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保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的保护标准和规范也更为严格。因此,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工程中环境的保护,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范,对高速公路的线路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从公路全局出发,兼顾局部细节,严格控制高速公路施工环节,加强工程验收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规范贯彻落实到整个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等全过程,如此,可以有效的实现高速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小余 陈放全 基于环境保护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2]张莹 余卫民 渝湛高速公路(粤境段)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 《公路》 ISTIC PKU -2007年6期
[3]李金玉 试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期刊论文] 《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2007年3期
[4]王莹 李纶 杨大禹 杨碧聪 保龙高速公路声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噪声与振动控制》 ISTIC PKU -2008年4期
[5]韩立波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初探[学位论文] 2003 -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字】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公路交通的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为了适应高速公路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为了适应高品质的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的要求,特别是满足互联网运营管理的告诉公路的发展要求,包括高速公路的通信要求、收费要求以及高速公路的监控等等的发展要求,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就应运而生了。只有提高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机电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从而避免管理瘫痪,对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维护人员的管理
1.提前介入和参与机电设备的管理
维护人员应该较早的参与机电设备的设计、设备安装、现场测验等先期的工作,使维护人员全面了解整个过程,对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安装和一些比较隐蔽的关键技术有很深的了解,这样不断增加了维护人员的经验,同时可以设备的掌握整个机电设备的布局,从而为机电设备以后的维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加技术人员的培训
机电设备的维护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到机电设备的生产场地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这样可以了解机电设备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以及对于相关技术故障的判断和分析解决,特别是要对故障的判断、故障的分析和故障的技术处理有深入的了解,达到机电设备的专业维护的标准。
3.增加日常维护管理,积累交流维护经验
应该组织高速公路的机电维护人员经常进行业务的交流、学习和磋商,对在实际维护管理中的相关疑难问题和经验进行交流,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还应该加强维护人员实际进行机电维护的工作力度,在老师傅的带领下,维护人员,不断深入维护第一线,通过实际的维护工作获取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同时还要经常总结,看是机器设备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是主观上的问题还是客观上的问题。维护人员还应该对于自己遇见的问题进行分类归档,这样对于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时可以有力的借鉴以前的方法,提升机电维护的速度和效率。
4.维护网络的建立
因为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地域分布广,因此高速公路的机电维护人员的队伍十分庞大,并且十分的分散,怎样将这个庞大分散的队伍团结起来,相互协作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广泛的维护网络。我们可以在高速公路主体的网站上开设高速公路机电维护人员的论坛,方便高速公路的机电维护人员彼此的交流和了解,这样就可以实现经验共享,提升整个维护队伍的机电维护的水平,这样就把分散的队伍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高速公路的维护体系。
三.运营环境的管理
1.提高和改善自然环境
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中有些设备在野外工作,因此对这些设备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一些在野外工作的机电设备,要加强这些机电设备的防护措施,例如要使这些机电设备在野外能够防雷击、防雨水侵入、防电磁干扰等,这样就会使设备不容易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对于那些不具有较好适应自然环境的机电设备,要对其进行重点的监护,防止其出现任何而问题。在坏的自然环境来临时,要对这些设备进行防护,保护设备的安全,从而可以保障设备的运行了。
2.动力环境的改善与提高
动力环境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机电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同时它还关系到整个机电设备的运行能力和运行安全。特别是对于高速公路的通信、电力等没有人员监管的地方,需要对这些地方的动力环境进行重点监控,能够很全面的监控到动力设备的各个方面,同时对于不好的现象和问题要设定预警设备,从而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对动力环境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排除,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安全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因为高速公路在设计施工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周到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安全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大部分机电设备都是全线乃至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加强高度公路的安全环境建设,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网络设备更应该加强安全环境的管理和改善,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不良因素入侵,确保网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4.使用环境管理的提高
因为机电设备在高速公路中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每件设备或每个设备都有严格的安装程序和操作流程,所以在产品投入使用前要对使用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重要设备和机房要有专人使用和看管,杜绝无关人员随意操作,力争把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降到最低点。
四.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1.提高认识水平
由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几乎是采用了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产品,所以容易造成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问题重视不够的现象,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机电设备设备故障有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潜在的微小故障有时会造成整个设备失败,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维护的重视。
2.注重管理
加强管理不但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监督和考察,不放过任何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死角和漏洞,而且在日常使用中更加注重管理,由于高速公路的封闭性不是很高,一些人为对机电设备的破坏时有发生,另外有的人利用机电设备技术上的缺陷,所以维护队伍在加强检查的同时,要求路政和稽查等执法部门加强巡逻和加大稽查力度,坚决打击不良现象和不正风气。
3.加强队伍建设
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维护队伍建设对机电设备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维护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问题,这样的队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但需要专业知识的强化,更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保障,是一个多方因素促成的问题。
五.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的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还是现代化高速公路的支撑管理设备,机电设备主要包括高速公路的收费、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等这三大子设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分布地域比较的宽泛,对各个设备的可靠新要求比较的高,同时这些设备很多都是24小时的全天候的工作运转。
因此,这个设备对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仅仅要提供高质量、高性能、高科技的机电设备,而且还要提高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管理,这些维护管理就取决于管理的人员以及环境。加强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于高速公路来说意义重大,而如何进行维护和管理,就成为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了。
参考文献:
[1]张耀躍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用 2 次) [期刊论文] 《北方交通》 -2007年1期
[2]张书祥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年9期
[3]白杨 张文华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问题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21期
[4]曹元武 小议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8期
[5]邹国平 李翠 路网环境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研究 (被引用 2 次) [期刊论文] 《交通标准化》 -2008年6期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事业编制,然而事业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事业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事业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事业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事业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一)建设“人文”的公路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事业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内涵和国人旅游方式的不断发展与转变,旅游公路所蕴含的审美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旅游公路已经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运输通道”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自身就是既有景区(旅游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融入到当地旅游资源中。作为旅游公路这类新的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也在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公路 服务设施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海南旅游公路定位
旅游公路是海南“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服务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性项目。在“打造一个体系、提升三类水平、突出五大特色、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的全岛旅游公路发展目标下,打通主干道通往旅游景区的连接通道以及景区和景区之间的通道,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是实现旅游公路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
二、海南旅游公路规划
海南将以东、中、西三条南北走向的交通主通道为主轴,着力打造东部椰树海岸、西部金色海岸、中部生态旅游带的旅游新格局。新改建的旅游公路包括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山地雨林旅游公路、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及其他旅游公路。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包括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滨海旅游公路、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滨海旅游公路、文昌滨海旅游公路等。
山地雨林旅游公路包括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抱由至尖峰岭旅游公路、霸王岭至王下旅游公路等。
滨河沿江旅游公路包括琼海万泉河沿线旅游公路;其他旅游公路包括居丁至南丽湖旅游公路、龙沭湾旅游公路等。
环岛旅游公路主要通过延伸沿海公路主干线,分期、分段建设。其中,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要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突出海南地域特色,展示海南文化,从而实现旅游公路的交通、景观和游憩功能的有机结合,兼具视觉体验和游憩休闲等功能。
服务设施建设必要性
目前,国内旅游业与国外旅游业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服务方面。新型旅游公路也是如此,国外发达国家的旅游服务设施中提供无微不至、精细入微的服务,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国内旅游公路服务设施建设也应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
作为旅游公路这类新的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服务设施也在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功能上来说,旅游公路应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设计,同时,应尽可能考虑设置一些观景台、休息区,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尽可能方便满足游人欣赏公路沿途美景的需要。
服务设施建设的类型
参照《海南省旅游公路设计导则》(2012年1月)中设计原则,旅游服务设施包含公路服务沿线的各类服务于车辆和旅客等服务对象的公路服务设施(含解说系统),但不包括其他与公路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如房车基地、汽车旅馆等。
旅游服务设施按照服务目的、功能、配套、环境等因素,分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观景休憩区和停车休憩区四类。
旅游服务中心:综合兼顾部分游客集散功能。主要功能是提供旅游、文化信息及旅游公路相关宣传信息;满足休憩、休闲的功能;满足停车、加油的功能;满足维修保养车辆的功能。
旅游公路驿站: 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加强公路的旅游功能,提高行者的舒适程度。主要功能是供管理养管人员使用;供游客短暂停留、休憩;供骑行者补给必需品;以展示地方特色为主,包括信息展示和特色产品销售;提供旅游公路的宣传信息。
观景休憩区:观景休憩、大巴及自驾车停留。主要功能是供游客短暂停留,欣赏周边景观;还可提供科普、展示信息。
停车休憩区:大巴及自驾车临时休憩。主要功能是供游客短暂停留、休憩;可提供科普、展示信息。
实例节点分析
以乐东旅游公路为例,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经过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三湾之地,全线长为51.75公里。建设连接乐东三湾的滨海大道,可以很好的将龙沐湾、龙腾湾、龙栖湾等海岸线旅游资源挖掘、串联、整合形成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的旅游集成产品,对逐步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国家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秉承“龙游乐东,乐在其中;低碳环保,发展带动;智能服务,便利交通;相约三湾,意随心动”的设计定位,旅游服务设施的设置旨在通过沿途服务设施的功能及配套的设计,力图尽快让游人了解三湾特色,尽早融入海岛生活。
旅游资源影响度分析
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南部,靠山临海,与三亚市毗邻,地势北高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组成,高山峻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与邻县交界处;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部的昌化江沿岸;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一带。通过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公路沿线主要景观资源有尖峰岭、西山岭、莺歌盐田,近海观景处以及主要河流白沙河、丹村河、莺歌海盐场河道、望楼河、抱套河等。因此,应将沿线的景观资源纳入到旅游公路的景观中来,并设置相应服务设施供游人休憩游览。
旅游资源是旅游公路的核心。旅游公路廊道景观是旅游公路价值的集中体现,与游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廊道景观一般分为距离公路100m以内的核心控制区;距离公路800m以内的生态控制区;以及距离公路800m以外且在公路视线范围以内的一般控制区。在乐东旅游公路中,按照沿线规划及现状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旅游公路建设实际,针对沿线的景观资源则采取了“嘉则收之,俗则避之”造景与借景并重的办法处理,最终实现对全线的廊道景观控制。
旅游公路的旅游资源挖掘正是依托廊道景观,通过对旅游资源位置分析得出旅游服务需求较大的点位。如该点位有景可观,或者在适当需要提供服务补给的位置设置旅游服务设施,使得旅游服务设施做到观景与服务并重,从而提升旅游公路整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旅游资源影响分析,得出受旅游资源影响较大的点位。
节点设置影响因素
旅游服务设施除了依托上述廊道景观,还需考虑内外部交通的接口,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内容。
以乐东旅游公路为例,通过对主要城镇位置以及规划公路网分析得出,外部接口主要是指西线高速的立交联络线接口,国道连接线接口。内部接口主要指省道穿越九所镇、利国镇、黄流镇、佛罗镇、莺歌海等城镇的道路交口,以及沿线的港口。这些接口都是影响旅游服务设施设置位置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区域交通影响分析,得出受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的点位。
节点确定
通过对旅游资源影响分析以及区域交通影响分析,得出受旅游资源影响较大的点位及受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的点位。再根据上述点位的排布进行排列组合,如相近的点位可通过位置合并、提高设施级别来满足游客需求。
此外,在选址上从交通技术的角度,保证沿线附属设施与主线线型相适应,保证车辆出入的通畅;还应考虑给水水源以及电力供应的影响。通过分析沿线附属设施所在区域的基础条件、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因素,从以人为本、营造优美环境的理念出发,确定其修建位置。
沿途服务设施通过配套交通信息、旅游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以及设置观景台、休息区等,最大限度满足游人休息、赏景的需要。其位置的合理设置,不仅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提升区域形象,挖掘整合旅游资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南旅游公路导则》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3. 陈孝.海南省公路网络结构演变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2.6
论文关键词:交通墓础设施文化传播促进作用
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个城市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融人世界格局之中,以开放的精神吸取全人类的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淮安本土传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融和淮安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促进了淮安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文化交流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淮安全方位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淮安传统地域文化与外部先进文化的交汇融合,促进了淮安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淮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和新长铁路淮安段全线贯通、投入营运,把淮安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这两大经济体联成一个密切的相互依托的大市场,使淮安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
便捷畅通的立体交通,大大改善了淮安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吸引了一批批浙江、广东商人,特别是商品经济意识强的浙江温州、台州等地的商人商贩,络绎不绝地进人淮安这一未被开垦的市场。温州商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成功致富的生动经验,对淮安人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的传统保守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激发了淮安人的创业冲动和创业意识;便捷畅通的交通,极大改善了淮安招商引资环境、人文发展环境,吸引了国内大公司大企业和诸如韩泰集团、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注意力,它们或在淮安直接投资,或在淮安推广他们的产品,给淮安带来了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先进文化观念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全新意识。另一方面,便捷畅通的交通,也拓宽了淮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通道和淮安人外出经商的空间,大批在外打工、经商的淮安人,在异地他乡一面学着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一面感受着外地文化的冲击,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地先进文化观念的影响,并通过回乡探亲或返乡创业等途径,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着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同乡好友,有意识无意识地传播着外部先进文化理念,促进了淮安传统地域文化的吐故纳新。由此形成的淮安传统文化与发达地区先进文化理念的相互撞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局面,也促进了淮安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进步,促进了淮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交通建设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
便捷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为弘扬淮安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淮安的文化影响力,提高淮安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淮安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共生互动关系,经济需要文化,文化渗透经济,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的大小。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是以文化论高低的。
淮安,地灵人杰,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蕴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人文景观极其丰富,这是打造“文化淮安”的优势所在,也是淮安城市的一张王牌名片。近年来,淮安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投资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为弘扬淮安运河文化、淮扬菜美食文化、名人文化,增强淮安的文化渗透力,提高淮安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打开了广阔通道,促进了淮安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运河文化是淮安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文化品牌。大运河之水哺育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使运河地区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昌盛之区。运河中最古老的河段邢沟始凿于春秋时代后期,淮安境内自隋至明、清先后由人工开凿规模较大的运河有汁河、沙河、中运河等近十条。清江大闸建于明永乐十三年,是古运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闸,史称遭运咽喉,由此奠定了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蔺”的历史地位。淮安是三千六百里运河中无可争议的“运河之都”,是运河的文化中心。
今天,发达便捷的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新长铁路全线贯通和运河疏浚工程的展开,使“运河之都”—淮安,重新焕发了作为运河文化中心的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淮安,提升了淮安城市的历史品位和魅力。同时发达的交通也使淮安与苏南、上海,与全国、全球的商业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活跃,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便捷。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使淮安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现在,乘车从淮安到南京、上海、北京分别只需要2个小时、3.5个小时和8个小时,南下北上,西进东出,非常便捷,这为淮安运河文化的传播,为淮安更有效地融入长三角都市经济圈,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1.1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规律分析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道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对外贸易、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广东毗邻香港和澳门,与港澳地区之间产业互补性强,据统计,粤港澳之间现有的公路跨境通道,交通流量年均增长率达5%,每天客流往来超过40万人,沙头角、文锦渡、皇岗和拱北等公路口岸的过境交通量日均超过6万辆,相互间产生了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同时珠三角地区又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道路运输生产呈高峰周期变化的规律非常明显。每到运输繁忙季节,公路客货运输量比平时成倍增长,汽车运输班线急剧增加,运输企业需要增加大量的临时汽车客运服务员、站务管理人员,道路运政管理部门需要增加运输稽查管理人员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行业监管。调查数据显示,旅客对春运工作最关注的是交通安全管理占50%,其次是市场秩序监管占20%、运力组织协调占17%和运输服务规范占13%。因此,运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高峰周期变化的规律非常明显。
1.2道路运输生产规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道路运输呈高峰周期变化的生产规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根据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必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适应道路运输生产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事道路运政管理、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汽车运输运站务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道路运政执法人员、汽车站务管理员、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等以及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二是在运输繁忙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员临时顶岗,以保证道路运输生产有序进行。根据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规律,学校必须充分考虑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运输生产繁忙时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运行
2.1“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构建
“工学交替”,顾名思义就是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通过工学交替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生顶岗工作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旺入淡出”,是指根据道路运输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道路运输繁忙阶段,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运输管理人员,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而道路运输生产非繁忙季节,安排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同时,每年从1月初开始到6月底,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意向,将毕业生安排到各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就业顶岗见习,这一阶段的实习与就业接轨,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根据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安排学生到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进行能力进阶式的生产性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计划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拟定,顶岗实习的岗位主要包括道路运政管理、汽车运输站务管理、汽车客运服务、汽车运输调度等职业岗位,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实行由“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相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内容随时间进程的不同而变换,确保全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2.2“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运行
2.2.1依托交通行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工学交替,必须与行业和企业深度合作,选择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一对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我院先后与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江门市汽车运输集团、东莞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圳恒誉光明运输集团公司等6家道路运输行业与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原则,这6家单位地处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具备如下优势:一是道路运输呈高峰周期的变化特征明显,运输业务量大,职业岗位需求量多,在运输高峰周期,每家单位能同时吸纳10名至4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二是企业规模大,如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和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都是交通部核定的一级汽车客运站,站场设施和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先进的运营管理方法和岗位职业技能;三是合作基础好,行业和企业都具备良好的顶岗实习设施、丰富的实习管理经验和后勤保障措施。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选择和建立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在运输高峰周期的顶岗实习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运输生产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2.2.2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为了保证“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长期有效运行,学校必须建立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价标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规定等,保证校外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运行保障措施如下:
一是成立运行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运输行业和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参与的运行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实习基地。
二是制定顶岗实习相关规程。与企业一起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和学生实习指导手册,制定实习生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制定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
三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训。每次顶岗实习之前,学生要接受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岗位操作规程、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的学习。
四是聘请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聘请了行业或企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通过在汽车运输站场的调度、站务、咨询、行包、售票、检票、乘务、安检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道路运输稽查等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掌握岗位技能的要求后正式顶岗。
五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顶岗实习的始终,学院安排专职教师进入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管理学生的实习,与企业共同合作,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爱岗敬业,提高职业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六是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培训。行业和企业定期安排道路运输管理专家和一线运营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七是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接轨,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愿,实行双向选择,优先安排学生到有用人需求的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针对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八是对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测评,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和实习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企业为学生发放薪酬。
九是对实习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根据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措施和意见,总结实习经验,对顶岗实习运作方式进行持续改进。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运输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在课程体系改革、“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在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结合生产实际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
3.1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有运输行业和企业专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运输管理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由以课堂为主向工学结合的转变。如:我院与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东莞汽车客运总站东莞市交通局等单位签定了产学合作协议,共建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东莞汽车客运总站每年春运期间,接受我院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达60人,到目前为止该企业已接受300名学生到站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院聘请了10名来自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担任现场教学和实习辅导,实现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近两年,共有10名专业教师轮流到运输行业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了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科技服务能力,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编写教材3本。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原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了以公路运输管理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
3.2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施“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行业和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一年,给学生带来了如下方面的利益:一是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运输高峰周期的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工作中,完成从学校学生到运输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运营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职业能力。三是在实习过程中,校外实习辅导教师和企业员工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影响教育学生,用企业严格的管理和敬业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习惯,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实习岗位和时间给每位学生发放酬薪,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五是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就业率。2009年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99.7%,2010年达到100%。
3.3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企业在运输高峰周期有大批固定的高素质专业学生临时顶岗,保证了道路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察与评价,可以遴选到合适的学生到本单位工作,节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来自学校提供的各种管理、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近两年,学校为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共培训道路运输管理干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汽车客运站务管理人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人员达285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中心紧紧围绕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的工作目标,以“预防为主、服务协调、安全畅通”为宗旨,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团支部建设为基地,大力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使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正在为争创“青年文明号”而努力。
一、建立创建领导小组,提高员工思想教育
为便于对创建活动进行有计划的指导、组织、监督和实施,中心成立了“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对广大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无私奉献,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在立足本职、放眼未来的文明创建活动中取得了很大收获。
二、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全面启动队伍建设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小组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团市委关于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主要文件精神,明确创建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基本要求等;结合中心实际制定创建规划和工作安排,召开动员会,具体进行部署和动员,在中心形成人人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创建活动力度
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应该从立足本职工作的角度落实各项活动。中心以“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了活动措施,强化保障机制,保证创建活动正常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1、完善创建机制,增强组织保障
为更好地规范管理、有效广泛地开展“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中心开展有关“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重要批示和文件精神的学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创建意识和文明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做到工作有标准、操作有规范、考核有依据,“爱岗尽心,技术专心,服务热心,团结一心,共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系统运转无故障,人员无违纪,服务无投诉,保证了争创文明号活动的顺利进行。
2、加强系统管理,提高创建水平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按“四个一流”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和技术潜力,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强各机电系统的巡检工作,以防为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系统故障率;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机电系统维护培训和计算机组装和维修培训,改善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在机电系统维护维修方面,做到有求必应,有报必回,有事必到,服务热心,以规范的行为、优质的服务充分展示了“青年文明号”的风采,实现“创号”规范化,塑造了“窗口单位”良好的形象,
四、选好创建载体、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创建工作的晋档升级
围绕中心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1、加强团支部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
团支部班子成员团结互助,携手作战,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素质;带领团员青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组建了篮球队、通讯报道组,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让全体员工感到中心既是我们工作的场所,又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学校。
2、拓展服务项目,全力推进形象建设
作为争创“青年文明号”的主力军,团员青年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丰富的计算机知识管理,走进社区向群众提供有关电脑知识方面的咨询服务和维修服务;充分发挥*网站,总结推广机电维护维修等工作经验,宣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法规和*高速服务形象和经营理念;组织开展“3·5”“弘扬雷锋精神、发挥先锋作用”活动,为路人提供简单电器维修服务;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给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带去水果和礼物、关心和祝福;联合市委、市邮政局发行“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不能就学或辍学”爱心助学邮资明信片;与*幼儿园的老师联欢举办圣诞晚会,展现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互访交流活动,讨论和交流高速公路监控中心的工作体会和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增进了友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延伸服务,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实现“创号”社区化和规模化,有效地促进窗口单位职业文明建设。
3、加强宣传和监督,充分展示青春风采
关键词:公路设计 新理念 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highway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keep and natural better coordination, to reduce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company increased by personnel comfort.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new concept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速公路发展至今,在建设理念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与环保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人们对公路的使用性、文化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主题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对公路设计新理念的认识。
一、 公路景观规划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环境特征。在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便是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沿线社会环境特点、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灵活的设计理念也是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重点、精髓。
针对公路特点,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当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前提,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工程结构、视觉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环境质量,来达到安全、舒适的目标。
2、尊重场所特征的原则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生态、人文和谐原则
高速公路生态恢复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外,还要延伸到改善自然环境景观。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背景,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公路具体设施,营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公路景观。
4、 动态性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应着重考虑景观的时间动态性,应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研究景观感受,把景观作为动态的观赏感受对象加以研究和规划。
5、整体性原则
在公路景观规划中,对于公路本身,应当将道路宽度、平曲线、路线交叉、构造物、沿线设施等与其路域内的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6、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体现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要采取节约型的设计手法。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注重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的协调,尽量减少工程后期管养和维护。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公路景观规划方法
虽然对于不同的公路,景观设计的侧重点和设计对象可能不同,但通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可归纳总结如下。
(1)相关资料收集通过调查、记录、拍摄、走访等方式了解公路及其沿线的基本情况,如工程概况、沿线自然概况、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概况等。
(2)整体理念规划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根据所经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多元的公路景观构成要素中,确定公路景观的整体风格。
(3)景观段落划分根据公路所处的环境条件,将全线规划为几个主题景观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路段的特点,选取特征明显的段落进行重点景观营造,突出主题,使其成为路线景观的兴奋点,增强该路的信息传达。
(4)景观序列与空间构建该阶段就是处理全线景观规划上点与线的关系,使全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公路景观设计方法与营造手段
公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它又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结构。
1、借景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余的人工构造物与繁杂的因素。尽量减少对无法修复的周边环境的破坏,对大面积原有林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应尽量避让。使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致,避免旅途中的枯燥、乏味和视觉的疲劳。同时,沿线的居民也可以欣赏高速公路优美线条与结构物,给人以愉快的心情。
2、赋予公路设施美的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尽量使线形与地形吻合是一条重要原则,但同时,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
沿线构造物是内部景观的主体,因此,对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慎重、细致。在进行景观营造时,应仔细考虑其风格、色彩、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结构物对公路的视觉质量有重大影响。结构物一般都是永久性建筑,应特别重视结构美学。桥梁结构,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线条,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结合
公路景观是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结合。公路沿线的服务性设施。公路景观具有自身的特性,景观营造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应当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来实现。
三、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1、1隧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采用的洞口形式,按其是否承受背后土压力,大体上分为端墙式和突出式两类。端墙式有普通端墙式、洞口环框及翼墙式(含柱式)三种形式;突出式有突出式、削竹式和喇叭口式三种形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基本上是从按力学角度来确定,兼顾考虑景观因素。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除考虑工程需要外,还应了解当地的名胜,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把洞门作为文化的载体。统一规划,突出主题,充分体现人类意念的精神文化内涵,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统一。
除洞门本身外,洞门背景的山体、上下行车道之间的绿地,以及洞口的侧面挡墙,甚至洞口名牌、灯光等也是洞口景观设计的细节,应将这些元素作为洞口景观有机部分,统筹考虑,使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洞间山体处理方法
高速公路洞门多前后相错,洞间多存在山体。洞间山体的处理是洞门景观的重要部分。根据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洞间山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
图1 洞间山体处理形式
3、康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营造
(1)端墙式洞门
端墙均采用简洁大方的修饰手法进行渲染,利用贴面或塑石模拟具有当地特色的岩体,体现地域特色,同时也令生硬厚重的混凝土增加亲切感。隧道周围环境比较复杂,洞门接桥,省道上跨,涧门相错,景观设计采用突出端墙结构体量的装饰手法,将结构重点部分用光滑的混凝土突出于原端墙,原端墙则采用粗糙文化石饰面,模拟沿途村落的石头围堰,巧妙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并运用色彩深浅的对比,使端墙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具有更强的视觉立体感。
(2)突出式洞门
对山势、地形较好的采用削竹式洞门,其他采用直切式洞门,对隧道长度较短采用直切翻沿式洞门。有时为了兼顾功能,设计采用直切翻沿型式来体现洞门景观,增加洞口的接纳感。洞门周边为岩体,较为完整,稀薄草甸,洞门景观自然,绿化采用恢复性种植。
可采用削竹式洞门。利用GRC仿石做成的与山体纹理相近的千枚岩肌理。洞间下部种植乔灌木,掩映仿石,上部植竹类植物,错落有致形成斜向退台,使洞口景观层次更为丰富,突出当地的地质特色。因周边植被贫瘠,草甸为主。为解决黑洞效应,左洞侧密植植物,缓解洞内外光线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结论
公路设计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服务性设施既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也需要综合考虑,可多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突出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 何勇, 唐垮垮,等。 公路设计新理念总结。 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 出 版社, 2005, 255-257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质量,管理
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较高,其优质的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经济性,适用性、耐久性,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反响等社会效益。而推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中应注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重视工地试验室建设、重视现场跟踪检查、采取有效的质量奖罚措施、重视和加强高速公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保证高等级公路的顺利完工。
1、确立正确的质量方针
认真贯彻ISO9002标准,在业主和监理的指导下,严格按ISO9002质量体系文件运行,将质量目标作为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到干一项工程,留一批精品。
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成立以项目经理负总责的创优领导小组和以总工程师负专责的技术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工程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工班设兼职质检员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分项施工的现场实行标示牌管理,写明作业内容和质量要求,认真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科学严格地指定各工序、施工工艺的质量预控措施,实施标准工作法作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为提高工程质量,做好质量宣传工作,是搞好制质量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经常性开展全员技能培训、互学、互帮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素质。由于参加施工的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很有可能他今天听进去了,明天却忘记了。论文大全。所以质量意识的灌输,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使职工对施工质量的认识,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过程,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质量这根弦时刻绷紧在每个人的心中。在施工前做好各种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应知应会教育,严格执行规范,严格操作规程,坚决做到奖优罚劣、规范化施工,实行持证上岗,使各级参建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施工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处。
5、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在现场施工中对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各施工队在开工前均应立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确定质量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项目部按月进行工程质量评比考核,在每月的月底召开质量工作会议,由项目部质检人员、监理人员、各施工队的质保人员参加,评述当月工程在质量方面的优劣,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制订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提高参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互提醒、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6、工地试验室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工地试验室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试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提高试验人员素质,要求试验人员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论文大全。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要由试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不能弄虚作假。对工作认真负责,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7、加强现场质量巡查,确保各制度的贯彻落实
项目部工程部是项目质量的业务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第一线的质量巡查和质量检查,经常组织全线质量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队及时停顿整改。
项目部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监理单位应首先对已确定的施工单位的资质、人员、设备、组织系统等进行了解,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前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监理大纲的交底等,并召开由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参加的协调会,现场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把握好各工序的质量验收,还对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向施工单位提出监理意见,尽可能地将隐藏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事故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施工单位不返工或尽量少返工。论文大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巡视,跟踪监理,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公路项目的生命核心是质量,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我们应规范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找出质量问题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质量改进,并检查质量改进的效果,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上升。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法、法制化的轨道,只有强化项目管理,消除质量通病,在优秀的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选择良好的施工队伍、组织开展创优活动,通过科学严谨的施工管理,严格的监理监督,才能建设优良的高等级公路。
参考文献:
1、JTJ001—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2、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是一项高度社会化而又十分复杂的物质生产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以项目为起点,以承包为纽带,以效益为根本搞好管理,从而得到高效、经济的工程施工目的,这对公路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质量管理:是公路工程建设的生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效率,甚至返工重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是公路建设的生命。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的位置刻不容缓。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方法、施工环境,因此从影响质量的四大因素着手,是提高质量管理切实可行的方法。
1.1劳动主体提高劳动主体的质量就是对参与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质、生理机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因此,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好的组合和成分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1.2劳动对象劳动对象的控制就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它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因此,施工企业应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与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是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1.3劳动方法施工工艺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合理可靠还直接影响到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施工企业应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临时设施,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1.4施工环境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等内容。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一般难以避免。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施工企业对地质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的控制,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析基地地质资料,预测不利因素,并会同设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控制方案。对天气气象方面的不利条件,应在施工方案中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从而控制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对环境因素造成的施工中断,往往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必须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计划等措施,加以控制。
2成本管理:创造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费用管理对施工方来讲,也就是成本管理,由于公路工程的项目施工不同于其他商品,有着自身的特点,施工周期长,工程费用大,因此,搞好成本管理是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成本管理也就成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施工企业就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运用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2.1施工成本计划接到施工任务后,从实际出发,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方案,严格制定出项目成本计划,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降低项目成本计划表,间接费用计划表,作为对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计划成本作为目标成本。
2.2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项目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把指标落实到施工段和个人,同时设计内部表格,将计划用工、用料和机械费用与实际支出的进行对比分析,查明原因进行调查,随时指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材料费支出在施工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控制材料费支出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严格控制大众材料的采购工作,大宗材料的采购原则是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使材料费支出最少,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超级秘书网
2.3施工成本考核施工项目完成后,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中的各责任者按施工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将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进行对比和考核,评定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各责任者的业绩,并给以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3进度管理:建设项目合同顺利完成的关键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就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按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是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承包人的重大利益,是合同能否顺利执行的关键,而工期、质量、费用三者又有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搞好进度管理可以达到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同样的质量标准,而工期最短的高效、经济的工程施工目的,使项目管理得到综合优化。因此,施工企业视项目特点和施工进度控制需要进行进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①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指导性和实施性的进度计划以及按不同计划周期、年度、季度、月度和旬的施工计划。
②把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差距作为进度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差异情况分析,从而完善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③除充分考虑时间控制问题外,同时还应考虑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设备等所必需的施工资源问题,使其最有效、合理、经济地配置与利用。
④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与调整手段,调动施工活动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进度目标以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总工期目标实现。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公路健康、快速发展需要的情况。笔者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地从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收费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管理、服务区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具体管理内容着手,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①收费管理不科学。如收费管理系统有待改进;假冒免征车辆多;改装现象严重等;②路政管理不合理。如:设备陈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过程中执法冲突情况多等;③养护维修管理不及时。如:机械化程度低;养护设备不足,专业化度很低;时效性不强等。④交通安全管理不落实。如:不能严格控制故障车辆上路;特殊气候环境条件下保障工作力度不够等。
二、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第一、依法依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法制化。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公路管理的责任,调整社会关系,强化行业管理。
第二、科学发展,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必须正确处理建设、养护和管理三者的关系。
第三、统一集中,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办事规范、服务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机制。
第四、和谐服务,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高效化。加强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强化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还贷性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优化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
第一、降低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根据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经营管理的优惠政策,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费标准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且不会影响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不会影响投资者的回报,不会延长收费年限,高速公路的投资效益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第二、适当调整收费标准。要合理地确定收费标准影响系数,保证高速公路上有合理的交通量,同时要合理地确定收费车型换算系数,使高速公路上各车型的比例合理。
(二)优化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
第一、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路政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根据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路政管理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内容,不断提高路政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以网络平台和先进工具为依托,打造路政管理办公现代化。建立可移动路政执法办公平台,实现现场办案结算,及时对路政管理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对路情、路况实施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第三、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提高路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路政执法人员要掌握业务知识,增强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其次是路政人员在行使依法治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职责过程中,要树立公路行业良好风气作为“形象工程”来抓。
(三)优化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管理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步形成及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今后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协作。解决区域协作问题,可以采取区域性合作的方式,打破管理上相对封闭的局面,相邻省份可以按照区域的特点,经过协商,各自有所侧重,区域协作、有偿使用、优势互补,可以使养护专业化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促进养护队伍更加专业化。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是技术性强、人员素质全面、机械化程度高、维修反应迅速、安全措施严格。养护队伍要做到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才能完成高速公路各种常规养护和应付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四)优化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
第一、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1、加强安全服务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安全服务区的服务功能,为司乘人员提供休息、停车和车辆加油、加水、车辆急救及维修等业务。2、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要针对高速公路实际状况,建立经常性的交通安全设施巡查、排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第二、健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体系。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公安交警、消防、环保、卫生、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等部门参加的交通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形成协作配合、信息共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第三、切实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结合高速公路的特点,把驾驶人、高速公路沿线村镇、学校、单位作为宣传的重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优化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管理
就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状况来看,若需要创建服务区品牌模式,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特色,笔者有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有规划、有步骤的加大服务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服务区在运营后应统筹规划环保工作的实施,建议逐步实施分类化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污水污物处理系统、庭院绿化成“林”成“荫”、服务区亮化、闲置土地开发、新经营项目的扩展等。
第二、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发展服务区各类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为服务区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一个服务区发展到高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复杂性、社会性。因此,服务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
第三、服务区的发展应根据车流量的发展,扩大其服务功能。建议充分利用经济合同的约束力来管理经营活动,将对经营活动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监管交与相应部门或接受相应行政部门的委托或授权,以达到有力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违规行为。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必须从收费管理、路政管理、养护维修管理、环保绿化管理、服务区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对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