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案例一:《斑羚飞渡》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以下教师从“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一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拟人手法的幽默风趣,进而欣赏了镰刀头羊的高大威武、光彩照人,并明确它的特殊身份)
师: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
生:学羊叫。
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学生大笑)过去你们只做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做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三次。
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构束了。
生:咩――
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努力进入“哀咩”的状态):咩――
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学生笑)
师: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
生(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
师:再学一学。
生:咩――咩――
随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抒感,然后虚拟情境,通过“学羊叫”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体验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这里教师通过“学羊叫”“翻译羊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领悟了从镰刀头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兴趣浓厚,不仅表演出了镰刀头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鸣,而且体会到了他欲护群羊而不可得的至哀之情,并理解了文本要赞扬的“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赞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走向死亡的精神”。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好意思学羊叫到自然大胆地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体验的目的。
课堂上学生活泼愉快的亲自参与、形象逼真的模拟、充满想象力的对话正是学生自身体验的表现。这种在欣喜中获得意义的体验将影响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自身生活的态度。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教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形象又直观的情境刺激中对情感的把握和体验会更准确、深刻。
案例二:《那树》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啊!(饱含赞美之情)
师: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生:那裸树立在那……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语气舒缓,重读“立”字,表现那树的坚毅)
生: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树下有更黑的黑暗。(语调轻柔,读出那树对人的荫庇)
生: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美美地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
生: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语气铿锵有力,表现那树的执著、坚定)
生: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重读“通灵”“先”,体现那树的善良)
师:下面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哟!(饱含痛苦无奈之情)
师: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无奈的句子,并用类似的情感读出来。
生: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读得非常沉重、缓慢,表现那树的痛苦遭遇)
生: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读出激愤之情)
生:啊!所以那树,胃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把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读得无限痛楚和无奈)
生: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读成降调、轻声,表现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
生: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读得庄严、肃穆,像给那树唱挽歌)
生:现在,日月光华……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三个“一层”和“闷死”重读,表现那树的无限痛苦和悲哀)
“交互式”阅读教学最早由Rumelhart提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它包含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不同的策略(读者利用背景知识做出推测,并在语篇中寻找依据实证或否定先前所做的推测。在自上而下阅读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应该关注理解语篇意义的活动,而不是词汇辨识等语言信息),这两种策略相互作用,并最终在语篇层面上融为一体。“交互式”强调教师的启发、师生的互动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它整合了当前初中英语多种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势,强调高低层次技能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可以灵活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层次。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教师启动——以“境”作“引”,激活储备
在“交互式”阅读教学的读前阶段,教师的引导起着先决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借助良好的情境作“引”,在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对学生进行思维调动,为学生创造输入新知的期待,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互动,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导他们在预测中“主体性”输出。
【教学案例1】8AUnit 6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T: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s...
T:What about this picture?
S:It’s...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天气相关的词汇,激活知识储备)
T:Ok. You did good jobs. Now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what kind of weather?
S:(回答略)
通过图片直观呈现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扫除相关生词障碍并引出本课主题“自然灾害”。然后教师播放唐山大地震灾害的图片和视频,进入Reading学习,以“境”作“引”,让学生直观感受在地震中的恐惧不安、惊惶失措,感受大自然的威力,营造浓烈的情境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
T:What natural disaster is it? 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 here, what will happen to you?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带出本课重点词、句,为其后面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做铺垫)
二、师生互动——以“动”作“径”,解析文本
在“交互式”阅读教学的读中阶段,“交互”更多的是体现在“动”字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师生如何“动”有很大的关系。教师需要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要在师生的多边交互中,协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从而最终实现由“自下而上”的对于语言信息的掌握,自然过渡到“自上而下”的对于语篇意义的理解。具体来说,解析文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一)扩大“背景”,减少障碍
【教学案例2】8B Unit6 A Charity Walk Reading
T:Please enjoy a short video. According to it,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If you can’t, you ca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it first.
■
T: What is a trailwalker?
(帮助学生了解trailwalker这个特定名词的含义,对于进一步了解Oxfam Trailwalker这个活动很有必要)
S:A trailwalker is a walker who has to finish walking a special trail within some time.
T: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
S:It is one of Hong Kong’s biggest fund-raising events which is famous as trailwalker.
T:What is the aim of it?
S:Its aim is to raise money for helping poor people in Hong Kong and other parts of Asia and Africa.
T:What kind of people can join it and when is it often held?
S:People over eighteen can group themselves into a team of four and join this charity walk. It is held in November every year.
本篇课文介绍的是香港一个叫作乐施毅行的募集资金的活动。教师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时,对于Oxfam Trailwalker一点也不了解,对于很少参与慈善活动的学生来说,更是一无所知了。所以,为了打开学生的认知,笔者采用让学生看视频后讨论图片的方式拓展文本的背景,为后面的阅读“解码”减少障碍。
(二)“解码”语言,转换信息
【教学案例3】8B Unit 4 A Charity Show Reading
T:How did Ricky feel when he was chosen to be the host?Was the show a success?
教师指导学生在上述问题的引领下,快速扫读,划出不熟悉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进行语言的初步“解码”。然后指导学生听磁带读课文,判断所给句子的正误,整体把握文章大意,整合文本意义。接着,再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默读文章,完成以下表格,理清细节。
■
本环节是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来进行的,即识别重点词、句、语法等语言信息,并初步整合文本意义,理清文章细节。这种对材料提供的信息的转换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
(三)归纳信息,深化理解
【教学案例4】9A Unit5 Films Reading
在本课Reading接近尾声时,学生对于奥黛丽·赫本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她毕生所做的事业和取得的成就上,对于她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理解还很肤浅。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笔者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与思考:
(1)Did Audrey Hepburn’s success only depend(依靠) on her beauty? Then what?
(2)From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person great?
最后,在学生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赫本成功的答案:
achievements=effort+chance+kindness+help+beauty
“阅读过程并不是字、词、句在我们头脑中的简单反映,而是我们对阅读材料信息的复杂整合过程。文本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读者对文章信息进行重新归纳,并按自己已有的知识格局对文章从细节到局部,再从局部上升到主题的一个思考。如果不能归纳细节与局部、局部与主题的关系,理解就不可能深入。”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而从中掌握具体事例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体裁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应掌握的语篇体裁和题材作了明确描述,如“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这些体裁和题材不仅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还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省份高考英语命题也在听力、阅读和写作中体现了体裁和题材多样性这一特点。以阅读理解试题为例,所选文章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描写文。题材包括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物故事、自然与人、个人经历与情感、旅游等等。高考对这些体裁与题材的考查要求学生除了在平时阅读中多涉猎这方面文章,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体裁方面知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的语篇意识,近些年来,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体裁教学法强调的是相互交流合作,而阅读教学正是属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
一、传统阅读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自下而上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需要注重英语语言的知识点, 将阅读过程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模式只能够见到了解课文字面的意思,没有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真正意义,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英语单词、句型的具体含义,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连贯性, 无法综合认识整篇文章的语境语义,也无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义和思想。 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仅仅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自上而下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需要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仅仅是掌握英语语言的单词、句型的含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理解课文整体含义的思维意识。 但是,该阅读模式虽然明显改善了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中无法理解全文含义的问题, 也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过于强调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连贯性理解,忽略了词汇、句型等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1 教学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特征,记叙文主要是以叙述故事情节为课文核心内容,整个记叙过程包括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等,学生通过阅读英语课文能够找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并且能够迅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 教学内容
本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标准教材(必修版),Unit 4 中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文。 课文属于典型的记叙文文体体裁,包括了记叙文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要素。
2.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英语记叙文的文体体裁和叙述特征,即能够快速找到英文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短时间内能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主旨大意,对于段落细节内容也要能够清楚明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其他英语课文时能够做到融会贯通。
2.4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animals”,由这个广泛性的问题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下一层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do you like it?”;最后,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照片,让学生用英文说出动物的名字。
第二步:预读
教师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再以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发言,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阅读
教师设定阅读时间,在此时间之内使学生阅读英语课文,阅读之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How many places does the carpet take Daisy to?
(2)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裁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找到六个要素,从而分析英语课文的整体意思,抓住重要锻炼的细节内容。
第四步:复读
教师让全体学生根据六个要素分组讨论英语课文记叙的故事,再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按照六个要素讲述课文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 并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 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在讲述课文时能够流利清晰。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从宏观角度建构阅读教学。体裁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重视细节分析而忽视语篇整体结构把握的倾向,能增强学生体裁敏感度从而迅速准确抓住语篇中心大意。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阅读英语课文的语篇意识,从整体上掌握课文的结构特征和中心思想。 将体裁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前备课的有效性李海涛
初中数学习题训练的有效性龙江艳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有效性研究和焕玲
"互批作文"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张洪伟
用快速作文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李春兰
初中英语教学测试诊断的有效性研究梅广宇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备课的有效性郭宏博
初中物理教学讲解的有效性研究甄洪斌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张玉岐
《木兰诗》教学实录与评析朱小红,孙雷,邹兰春
《端午的鸭蛋》导学设计高玉霞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及反思肇亚娟
寿镜吾先生为什么不回答鲁迅的问题——兼谈文本解读和背景资料呈现的关系刘宏业
加强课堂评价提升教学效益陈锋
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陈芳
创新教学理念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文继志
"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李小军
藤野先生对匿名信事件究竟是什么态度汪茂吾
简约,是语文课堂不能缺少的李冬梅
硬笔写字教学调查研究与方法措施程灿
PBL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对一节市级公开课的课例研究王丽娜,徐峰
数学学科评价应力求促进学生发展董诗林
数学课应对学生加强发现思维训练文辉
构建"情境引探五环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红香
摩擦因数一定小于1吗李志强
《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中『行之辨音佟百成
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学物理课堂杨福松
几何计算型综合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韩春见
2009年中考物理光学力学作图题分析王桂梅
给"爱"设置防线王旭红
上课总是分心怎么办章睿齐
对待小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邓立
和"双面"学生"过招"王国伟
『不差钱的学生差什么何广茹
教师,先从自身找原因邱官钦
我想起了小丁……高兆华
少女变形记周仁满
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刘春莲
谁扔的纸团袁桂利
呵,张良曲传靖
魏书生给学生增讲的课外文章赵忠福
清塘荷韵季羡林
硬朗朗的生命礼赞——《清塘荷韵》赏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沈永生
难忘那一年于郑庆
校门口的那棵老柳树郑春哲
请家长周毅
丑小鸭的"丑"与"美"陈蕊
心灵的成长人生的启示张蕊
入情入境入味的品尝孙红
以《最后一课》教学为例谈爱国教育刘宏业
《教师教学用书》应该如何用——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教学为例符礼科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板书教学崔悦
《社戏》中的"呐喊"程云花
孔子在乎得可爱沈永生
《马说》研讨练习题的变更建议史峰HtTp://
在探索中享受快乐王爱生
关于"三角板"操作讲解六例何树生
提升英语"话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EEC教材第9单元第2课为例的课例分析吴岩
大道至简妙得解——对一道中考试题的探究齐安德
对一道课本例题的质疑李祥燕
中考数学复习要点指导李成康
根据光学作图题特点进行物理中考复习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崔胜春
方案设计问题在中考中的命题特点及主要解法(上)韩丁
那个倾斜的易拉罐刘卫杰
漫画后的漫画臧玉霞
小孩子怀何伟
我与小凯关于情感问题的对话张雪梅
窗内窗外郑春哲
馒头与我的大学黄军英
爷爷的智慧——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的一些感悟王文治
体验知识发生的教学过程不能省王爱生,张文光
好的开始一定能成功一半吗——《浮力》教学案例许洁
『在洞庭一湖的『一字究竟作何解释徐宏寿
是"感人的亲情"还是"快乐和自得"——对《散步》主题的深思侯守斌,陈明
项羽自刎为哪般李小军
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段祖明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张林德
2010年中考物理新题面面观刘桂英,崔胜春
新学期给新班主任的几点建议王旭红
一座弯弯的小石桥石铁权
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郭连元
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个策略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钱跃华
对教育领域几个经典修辞的理性思考赵惠,刘涛
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设置情境施晓微
英语课堂上的关怀不可忽视严雪青,欧阳锡龙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王冬梅
分析中考教学中的多答案考题郭丽华
中考物理信息给予题分析王桂梅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应用
传统教育模式中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却较差,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灵学活用。[1]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讲解具体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才能体现这一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价值。而案例分析法是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式。
一、案例分析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为基础,依据教学任务改造成教学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呈现出来,具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科目中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策划好的案例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是一种模拟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求知欲,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有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和分组活动法。在实际应用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确定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法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但是在设计案例时必须遵循“合适”二字方针,同一个教学案例,从不同的方向思考、设置不同问题,就会涉及不同层次的理论知识,其思维模式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案例策划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宗旨,然后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为基础,简化为案例,同时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比如是角色扮演,还是情景模拟?其次,案例中的文字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抓住问题解决的思路,培养出简单高效且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阅读教学案例,确定分析思路
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案例,首先就是让学生阅读案例,明确案例表达的思想,明确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绩效考核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以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为例,要求学生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个公司中,总共有150名员工,有多个不同岗位。整个案例的描述比较长,涉及该企业的生产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学生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就必须抓住案例中的关键字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量。
(三)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毕竟学生尚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思想较为局限,唯有集众人之长,才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互相学习,提升学习动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实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争议性较大的案例,这时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个案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形成统一的答案,派出代表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企业劳动关系纠纷案例,这种案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较为复杂,在学习劳动关系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具体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不必局限于对错,应尝试从不同角度解析案件。
(四)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在案例分析结束后,对于独特或逻辑性较强的观点提出表扬,而对于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进行指正,让学生养成合理、缜密的思维习惯,遇事多考虑,站在人性化与合法化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阅读之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抓住事件的重点,捋清问题的思路,在点评学生案例分析结论时指出其优点与缺点,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理论学习中的短板,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纸上谈兵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的大忌,因为这一门课程应用性较强,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法,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养成活跃而缜密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x。
(作者单位为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兰琦,张先明.浅析案例分析法在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3(09):208-209.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以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由于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又被称为“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同时交际法的功能项目又和意念紧密联系,并主张以意念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因此也被称为“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或者“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交际法的理论依据为:语言即交际。其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海姆斯(D.H. 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语言功能与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Widdowson)的语言交际观等都是交际法的重要理论基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提出了以交际为标准而设计的功能意念大纲的基本要点,对交际法的发展影响深远。
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视语言为表达意义的工具,重视对学习者情感和学习者需要的分析,强调几乎凡事都有交际意图, 倡导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接近真实情景的小组活动,通过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技能运用综合化。主张合理使用篇章型、任务型和实物型教材,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对学生语言结构使用的错误采取包容的态度并鼓励运用交际策略。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接触、模仿和表达三个步骤。
二、交际法教学案例
典型教学案例如下:
教学内容:外研版高一《英语》Book 1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
教学目的:以阅读材料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讨论学生心目中优秀教师的标准;重点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Listen to the tape of My New Teachers.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1 to see i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Step 2: Reading and demonstration.
Read My New Teacher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4. Write the following functional patterns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emplify each of them. 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functional patterns and report which teacher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d explain why.
My first impression of ... is that....
She explains ... so clearly that even I can....
I’d like to have ...,because ... .
Step 3: Practising functional paterns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functional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outline with “information gap”. Enable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exchange their roles.
Examples of dialogue outline:
Student A:
A: Who is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B: __________.
A: What’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 B: __________.
A: What do you think your favorite teacher should be like? B___.
A: Who is your favorite teacher and why? B:__________.
Student B:
A: ___________?B: Mrs. Chen.
A: __________?B: She’s very serious and doesn’t smile much.
A: _______?B: Kind and patient.
A: _______________?B: Mr. Wu. I think this is because....
Step 4: Free Produc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mini-dialogues of their ow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new teachers. For example:
A: Which teacher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d why?
B: I’d like to have Mrs. Chen because her teaching is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
Step 5: Creative Production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work together with their partners to learn the way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own favorite teachers’ names, appearances, personalities, subjects they teach and their ways of teaching in groups. Check the students’ work and help them if necessary.
Step 6: Retelling and writing
Ask the students to choose one of the three teachers and describe him or her by retelling the passage. Give the students a few minutes to prepare it. After they retell the passage, they will understand more deeply how the author describes a teacher and master the way of describing peopl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My New Teachers again and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y meet. Write a letter to introduce your own new teacher.
三、教学案例分析及教法评价
本文的教学案例是笔者尝试运用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节录。从教学材料来看,选取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常态的阅读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来看,选用了交际语言教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交际法教学的基本步骤“接触、模仿和表达”以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综合培养的要求,结合所教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实际,在导入阶段就安排了听录音回答问题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入境。然后,按照交际法倡导运用真实语言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组活动训练交际能力的理念,设计了阅读问答、含有信息沟的自主对话、模仿复述、自主表达、读写结合等多种活动,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接近真实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优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能够通过接触、模仿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如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丰富了语言教学环境,学生能够不拘泥于课本,在较为真实的语境如含有信息沟的对话活动中自主决定自己的谈话内容。
3.增强了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本节课运用交际法的主要不足:
1.由于运用交际法不主张“有错就改”,在英语对话或分组活动中出现的语言结构错误常常得不到及时纠正,使得一些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强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智慧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45
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固然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优秀教师教学质量高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他们善于机智灵活地应对各种教学问题。怎样才能形成教学智慧呢?
一、具有有效激活课堂的教学智慧
在公开课上,一些教师总是能用三言两语就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原本疏远的师生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这是教师高超教学智慧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
如,苏教版的《金蝉脱壳》一文,主要通过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了蝉脱壳的具体过程。但是,今天的学生对这种语言描述的形式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课堂出现了一片死气沉沉的状态。为了激活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投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说:“同学们,在你们眼里,蝉是再平常不过了。有些同学甚至会觉得蝉的叫声太吵了。可是,你们知道吗?蝉在成虫之前一般要在地底下成长两三年的漫长时间。但是,蜕变成虫后它,却只能在地面上生活几天。面对这种情形,它怎能不尽情高歌呢?尤其是在蜕变脱壳时那才叫惊验。此时,你还觉得它平凡吗?”这样,学生马上被蝉的这种精神所打动,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很快被激活。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讲述故事,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中。
二、能够随机纠正错误的教学智慧
在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学生对课文的解读难免会出现错误。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会巧妙地进行利用,引导学生展开新一轮的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当学生读到“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作者对母亲太不孝顺了,也不够关心。如果他真正关心母亲的话,怎么会为母亲的体重感到吃惊呢?”他的发言立即得到其他同学的随声附和。面对学生对课文的错误解读,笔者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在作者眼里一直是什么形象吗?”学生认为是“一直以来,母亲都很能干,她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学生回答以后,笔者接着追问:“就是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一直很高大,很能干,这就给孩子们造成了怎样的感觉?”在笔者的步步引领下,学生逐渐明白了作者并不是对母亲不关心,而是母亲的能干给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这样,既使学生对作者的错误解读得到纠正,又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当学生对文本解读出现错误时,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进入正确的航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善于灵活处理意外的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着一切不确定因素,并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的过程。随着意外情况的出现,师生都会发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有些教师面对意外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有些教师沉着冷静,机智灵活,能够巧妙地化意外为精彩。后者正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打白骨精》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不料,却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有什么可读的,从小到大,这个故事我都倒背如流了!”听了这位同学的话以后,有的学生悄悄地吐了吐舌头;有些学生察言观色,想看教师如何处理;有些学生更是借机生事:“吹吧,你倒着背试试?”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本想发火,后来一想:学生说的也许是实情,说明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想到这里,我不仅没有批评他,而是认真地对他说:“老师也看过几遍,可还是记不住,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吗?”这样,有效地化意外为精彩。这个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都有给大家讲故事的强烈愿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面对学生的有意为难,教师没有被学生所左右,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顺水推舟,既巧妙地化解了教学意外,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学效果显著。
过去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重在功用性,后来这个能力走上了狭隘的道路,单纯指应试高考的能力了。现在提出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站在了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着眼学生一生,着眼学生未来的高度。这比以前的“语文能力”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理念更科学。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设“读书课”,借助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需要长期的积累,因为语文素养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课外阅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历史,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寄托于阅读。
学生自如地穿越时空,频频与伟大的灵魂相遇,就能感受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杰出的创造。指导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与文本后潜在的生命对话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古语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阅读好书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读好书。“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在贯彻新课标阅读目标时,我深深感到,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我与同组老师商议后,在高一学年率先开设了“读书课”。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交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两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为了使学生获得更深广的知识,在读书课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习交流方法:(1)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课外阅读资料;(2)展示阅读成果,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3)师生交流;(4)做读书笔记并适时展览。
在课上学生自行介绍读过的作品,可以口述,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等,形式不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品味生活,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二、走进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
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意识。在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直接体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成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首先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此都是毫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学生会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这样才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教师的教学素养上来。没有好的老师,便难以教出好的学生,只有老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走得更远。在语文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今天,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大大提高了。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再次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现在,教师工作很忙,压力太大,非常辛苦,但是除繁忙的教学工作之外,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最后要优化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技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凭一定的课堂教学技巧很难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一位语文素养缺乏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走上单纯以知识为学习目标的歧路。毋庸讳言,许多教师在母语修养方面离新课程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
四、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表演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38
所谓表演读,就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朗读方法外,还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动作来组织语言思维,从而使朗读声情并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如能把表演读的形式引入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方式新鲜有趣,还可以为课堂教学平添几分魅力。
一、运用表演读,帮助理解词语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阅历或者知识经验的限制,在词语理解方面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针对词语在句子中的特点与性质,并结合学生喜欢边读边表演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表演读去感悟、理解词语,这样教学,可以有效地化枯燥为形象,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小鹰学飞》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在理解“急促”这个词语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从词语本身隐含的意思来让学生进行理解,那么学生对“急促”一词的感悟只不过是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不能真正达到深刻理解词语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如能把表演读引入课堂,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那么在活灵活现的表演中,不仅可以让学习的过程趣味满满,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急促”一词的理解更加形象起来、生动起来。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关于“急促”一词的理解上,教师主要采用了表演读的方法。这样一来,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表演,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在表演读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趣味与快乐。
二、运用表演读,加深内容理解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如能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还可以使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小动物过冬》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几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到动物们各有各的过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带着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读的方法。学生有的饰演小燕子,有的饰演小蜜蜂,有的饰演小青蛙……在表演读的过程中,课文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明朗。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关于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无需教师多说,每个学生都能抢着发言,并且还都说得头头是道,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了表演读的方式。在表演读的过程中,各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运用表演读,促进课文记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表演读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学习词语,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累语言,促进其对课文的记忆。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狐狸和乌鸦》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这个故事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使他们能够在学完课文以后,具有自讲故事的能力,记住故事内容就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怎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快速记忆课文内容的目的呢?表演读就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学生在朗读这句话时可以东瞧瞧、西看看,做出找食物吃的样子。“它眼珠一转”“它赔着笑脸”“狐狸又摇摇尾巴”这些地方,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夸张地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个学生表演得最形象、最逼真。如此一来,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读的过程中,一些本来不容易被记住的句子,就会深深地内化于学生的心中,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教学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在学完课文以后能够自讲故事,教师把鼓励学生表演读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样一来,一些叙述性的句子,一些平凡普通的句子,在学生表演读的过程中,也显得更加生动起来、形象起来,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记忆,还赋予了阅读课堂不一样的精彩。
案例1:第三册第一单元《秋天到》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现在是秋天了,同学们,你们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
生1:天气凉了。生2:稻谷黄了。生3:枫叶红了,开了。生4:我们穿长袖了,早上和晚上还要穿两件衣服。生5:我们开学了。生6:妈妈往鸡窝里添稻草了,我家的小猫喜欢钻进灶膛里去了。……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感受秋天的变化,感受诗歌的美。(板书课题)
(反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教学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奋、情感充沛,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案例1老师提出的问题波及学生熟悉的周围事物,他们有较深的生活体验,因此,孩子们的答案丰富多彩,充满童趣。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来导入课文,接下来的教学将会是热情洋溢的。)
案例组二:走向生活 拓展文本 发展思维
案例1:学完第三册《我们知道》一文后,可以设计拓展性练习: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知道风来了,能仿照课文再编一段吗?
生1: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妈妈的长头发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2: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红领巾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3: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雨点斜斜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4: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尘土飞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5: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炊烟变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6: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树叶飘落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生7: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反思:课堂的阅读活动可以视为一种生活,或者说它首先是一种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融入生活的阅读,充分释放了学生的生命力,应当是阅读教学和追求。课堂和课外是相联系的,但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来连接学生经历过的无限的生活空间呢?可以设计一定的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借助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联想,调出生活积累。上述案例,以读为本,以质疑定向,以生活为源,来拓展体验,在仿编中感受文章内涵。通过与文本,与生活的对话,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生活体验中整合课内外资源,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积极的探究中了解自然,从生活小事中感受母爱,感受亲情。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从语文走向生活。)
总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真正生活化的、充满智慧的语言是在生活中。语文学习应是生活化的,是富有生命气息的。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阅读教学更需要与生活融合,阅读中有更精彩的生活。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对文本,对生活,对自己有更深切的思考,有自己的体验。以上教学案例,从阅读课的导入,理解课文,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展示了语文与生活的融合。丰富多彩的生活无疑是学习语文的活水源泉,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这样,学生就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丰富的情感。由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激起他们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将生活引入阅读,教学紧扣现实生活,时时将课文知识和现实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充实、厚重起来。更能使学生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学生学会了怎样从生活中发现美,寻找乐趣,获得知识。
一、对话文本不能“浅尝辄止”
案例之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场景。(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文字片断“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师:孩子们,来,我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断。看看,从这段文字里,你明白了什么?生:读了这段话,我知道了,谈迁为了这部书,吃了很大的苦。生:通过朗读,我知道了谈迁在风沙中赶路奔波非常辛苦。生:我好像看到了谈迁在夜里奋笔疾书,这时候,他年老体弱,多么辛苦呀!生:我体会到谈迁写这部《国榷》是多么不容易啊!师:是呀,孩子们,你们谈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再次读读,读出你的感受。(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课文片断。)……
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应该直接作用于整个对话过程。通过对字词句篇的感悟和理解,情感才会受到感染,才能自内而外地享受审美乐趣。而这种体验是建立于对文本的深度对话中的。在这一案例中,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的过程中,仅仅让学生读一下这段话,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本来应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对话的环节,被教师一带而过了,学生失去了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机会。因此,当老师要求学生一起再读课文时,学生读不出内心的感受。笔者以为,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先将视线范围缩小,找出关键词,再将视线范围扩大,从“广泛搜集”“终日奔波”“四处寻访”等词语思考感悟,深入体会,说说自己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阅读就会不断深入,他们在仔细品味文字的同时,思维和语言得到扎实训练,情感也受到了熏陶,这样的对话才不会“浅尝辄止”。
二、对话文本不能“若即若离”
案例二:《青蛙看海》教学场景。(课件出示《青蛙看海》课文片断:“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到达了山顶。”)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段话。(学生朗读句段后)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写了什么内容吗?生:写了青蛙和松鼠跳到了山顶。师:那他们是怎么样跳的?生:他们是一级一级地跳到了山顶。师:想象看,这“一级一级”应该怎么读?你读读看好吗?生:读。(读得比较快,似乎比较高兴,也很着急的样子。)师:他读得很快,还有谁读?生:读。(读得比较慢,好像很吃力的样子。)师:刚才,这两位小朋友读得不一样,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呢?(学生无法判断)师:现在,大家听听老师读读看。(教师在朗读完,提醒孩子“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这些词语要读得慢一点。到达山顶以后,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思考:学生的情感朗读是寄托在学生真实的体验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学生在文本字里行间的徜徉,学生就无法达到文本所要求的人文目标,学生也就难以读出情感。在这一案例中,可能是因为教师基于教学流程的预设,在学生并未真正体会“一级一级”这一关键词时,教师牵制于教学预设,直接采取范读的方法指导,然后,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模读。这样的朗读指导,属于纯技术性的指导。因为学生缺乏了自主的体验,根本没有明白如此朗读的原因。听上去有声有色,其实,这是学生在表演朗读,学生似乎成了文本的局外人,好像在观看着青蛙一级一级往上跳。笔者以为:可以就着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模仿青蛙“跳”。这样,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一只只“小青蛙”就会由兴趣盎然到气喘吁吁,最后成功到达山顶。此刻,再次引导学生朗读,何愁不会“声情并茂”?
三、对话文本不能“营养过剩”
案例:《孔繁森》一文教学场景。师:今天我们学习《孔繁森》一课,大家在课前找到了许多关于孔繁森的资料,现在开始介绍。生:我找到的是孔繁森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教师因为这个学生找到的资料内容太长,中途不得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资料太长了,还有短点的资料吗?(学生一时间沉默起来。)……
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备快速搜集、整理与提炼外部信息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也需将这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融合进来,并有效利用这一能力助推学生对话文本。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源,但是,透过这一教学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是家长越俎代庖的结果,根本没有进行筛选与提炼。因此,学生捧着大量的资源,无法表达。笔者以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要求。低年级布置学生搜集图片资料,再听家长讲讲关于孔繁森的故事等。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有了,收集资料的效度就更高了。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空白”艺术 想象 评价 拓展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很多课文因为文章篇幅的限制,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作者的个人爱好,在课文中留下了一些没有表达完全的话,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巧用“空白”, 对教材进行探究体验,让阅读教学中的“空白”成为课堂效益的增长点。
一、在“空白”中让学生充分想象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谁来把第四段课文读一读?”(生读课文)师:“大尖哥、水社姐吃尽了千辛万苦,披荆斩棘,翻过许多高山。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思考,不少学生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师:“或许遇见了树妖,或许遇见了泥潭,或许遇见了难以翻越的高山,或许大江大河拦在面前……”生1:“大尖哥、水社姐掉进了泥潭,幸亏他们俩抓住细长的树枝才爬上来。”生2:“他们遇见了树妖,被树妖死死缠住,于是就给树妖挠痒痒,树妖忍不住了,放了他们俩。”……
思考: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训练思维,在想象中尽享创造之乐。但是,很多学生在习作时平铺直叙,除了没有很好地留心周围的人事物之外,不会思考与想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教材中不乏指导学生想象的例子。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感悟文本的真谛,与文章主人公和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抓文本主人公所经历的“千辛万苦”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学生在想象中存在困难时,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学生豁然开朗。这样,在师生对话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越发让学生感受到了大尖哥、水社姐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决心,让教学别有洞天。
二、在“空白”中让学生多元评价
《人类的“老师”》教学片段:师:“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这小节说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生读课文第三小节)生1:“人类仿照鸟儿发明了飞机,但是因为飞机速度不断提高,于是发生了事故,于是,又从蜻蜓的身上得到了启发,改进了设计,造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飞机。”师:“你能踊跃表达,非常好。大家看看,他的回答这么样?”生2:“我觉得他虽然说出了这一段的意思,但是有点?嗦。”师:“是呀,概括段意,需要简洁。还有谁说?”生3:“人类根据鸟儿设计了飞机,但是为了防止事故,又根据蜻蜓造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飞机。”生3:“还是有点?嗦,应该这样说:‘人类根据鸟儿发明了飞机,并根据蜻蜓提高了性能。’”……
思考:阅读教学应该从“一言堂”到“众议院”,这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然而,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要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审判式的评价。虽然在评价的时候,对评价的语言和语气方法等非常考究,但是,依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评价伙伴,评价老师,甚至评价教材。当然,这种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评价的权利,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该如何体现呢?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改自己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评价同学。因为评价,学生更专注于同学的回答;因为评价,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交流。给学生评价的权利,他们会回报以精彩的点评。
三、在“空白”中让学生赏图拓展
《春笋》教学片段:师:“春笋被唤醒了,在阳光中欢笑着,在春雨中生长着。大家看屏幕(出示春笋图),看一个一个的春笋,多可爱啊!它们看到了什么?”生1:“它们看见了小树长出绿叶。”生2:“它们看到了草地上好看的花儿。”师:“真聪明,想得真好!还有吗? ”生3:“它们看到了小朋友都穿上了春天的衣服。”……师:“它们听到了什么呢?”生4:“它们听到了小蜜蜂在嗡嗡地叫着。”生5:“它们听到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