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

时间:2023-08-25 17:1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议

第1篇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对策;四川南江

中图分类号 S28;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28-02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省汉中市和广元市旺苍县,距成都463 km、西安432 km、重庆520 km。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 383 km2,总人口70.36万人,现有耕地2.82万hm2,其中水田1.7万hm2,旱地1.12万hm2。全县耕地分为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岩)土等6个土类,大部分土壤富钾、缺磷、氮不足。面积最大的土类是水稻土,占46.38%,其次是紫色土类,占27.9%。近几年来,南江县以“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引导性,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丰富和谐新农村内涵,为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了新路子[1-2]。

1 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1.1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

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有特色。2010年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930.67 hm2,在长赤镇和红光乡9个村具体实施。新建、整治田间灌排渠系62.542 km、排湿渠1.65 km,新建配套建筑物2 235处,小型抗旱水源工程:整治山坪塘20座、新建蓄水池40口,小型灌排泵站2处;田(土)型调整:田型调整415.4 hm2,修筑田(地)埂3 750 m,培肥地力303.07 hm2。

1.2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

南江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成效明显。2008―2012年在南江县下两、八庙、正直、大河等18个乡镇实施,建设基本口粮田3 240 hm2,其中坡改梯733.33 hm2,改土培肥753.33 hm2,改造中低产田1 753.33 hm2。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62座,新建沉沙池或山粪池867口,新建小型提灌站2座,新建和整治排灌沟渠87.85 km,整治山坪塘111口,新建田间作业道26.93 km,整治机耕道18.86 km。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能排、能灌,扩大防涝面积,增加保灌面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实现旱、涝保收;同时,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推广项目、稻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的战略性转变。

1.3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质量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10―2013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在长赤镇的建华村、清泉村和元潭乡的字库、九泉、石寨村等19个村实施,建设高标准粮田1 333.33 hm2,新建及整治田间灌渠系24 km,新建蓄水池20口,新建提灌站2座,田间耕作道3.75 km,整治机耕道5 km,土地平整166.67 hm2,地力建设1 000 hm2。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的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据统计,南江县2007―2013年在长赤镇、南江镇、沙河镇、正直镇、东榆镇、红光乡、红四乡等逾20个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 573.33 hm2,其中坡改梯1 506.67 hm2,改土培肥10 240 hm2,改造中低产田5 186.67 hm2。新建蓄水池530口,开挖、疏浚渠道852.4 km,新建、整治排灌渠系2 028.15 km,整治山坪塘133口,新建田间耕作路110.2 km,整治机耕道113.86 km。建设内容为小型蓄水工程、灌排渠系建设、田(土)型调整、梯田埂建设、农田耕作道、机耕道的整治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耕农艺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将原来的旱田、“望天田”变为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农田,大大提高粮食基础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该项目可使项目区农户中低产田土比例由80.95%降为18.6%。项目区年粮食基础能力由现在的10.5 t/hm2提高至12.225 t/hm2,年平均增产1 725 kg/hm2,年新增粮食基础生产能力6 605.4 t。

2 抓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强化“三大保障”,高规格推进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会议精神、为农民办实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惠农措施来抓。政府要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狠抓任务、资金、人员、技术“四落实”。县农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外业下乡督查组等工作机构,土肥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日常工作,从而做到领导、技术、人员、后勤保障“四到位”;各项目乡镇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做到项目实施党政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项目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和“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配套使用、各交各的账,各记各的功”的原则,按照各资金来源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三是科技保障。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局要抽调专业人员分片蹲点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开展与农科院校合作,集成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挖掘增产潜力[3]。

2.2 坚持“三大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

一是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的原则。实施项目中,要严格实行项目业主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监管。把建设示范片,建好精品工程,突出规模效益,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作为规划设计工程着眼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高规格利用、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的改造开发策略,切实搞好项目规划设计。二是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深入到项目乡镇实地踏勘,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现场初验,做到规划设计标准一致、项目实施程序一致。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无论是丘陵盆周山区还是平地,无论是改田还是改土,工程标准设计要高、质量要好;田型调整要规范,农田排灌渠系布局科学合理,经济实用,排灌渠平直、牢固、美观,按沟渠的功能深度达标[4];修建的桥、涵、闸、池、农田制口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做到数量足、质量高、设置合理;改土工程做到地埂牢固,台位清晰,坡面水系健全,沟、池、凼、路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达到改土“平、厚、壤、固、肥”技术标准。三是重点突出、产业优先的原则。按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要求实施,结合项目重点抓好建设村的银花、茶叶等南江特色产业发展。

2.3 突出“三大重点”,高标准组织实施

一是明确工程任务,加快项目实施。县农业局、财政局领导要随时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实施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到任务明确,分解到人,实行外业下乡人员包片负责,随时进行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各项目乡镇、村社积极配合,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分工序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项目业主要明确职责,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制定的《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四川省粮田建设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要求把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项目业主对施工企业的质量和进度要进行定期督查;监理单位要随时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对各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进度慢、建设质量不合格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实行公开曝光;实行“倒计时”制度,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一月一汇报,确保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实施计划。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后勤保障。在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项目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并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南江县中低产田土面积大,人均占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投入力度不大,导致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遇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威胁。二是部分乡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组织领导措施不够得力;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建设项目时消极应付。三是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来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的力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四是项目建设与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五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砂石、水泥、肥料等物资价格上涨,项目实施单位造价增高,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5-6]。

4 实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

一是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任务重,尤其是在盆周山区县,交通极为不便,环境较差,地方财力相当紧张,工作经费支出相对较大,在项目概算中,参照当地、当时材料价格适当调高单价,同时增加工作经费比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二是继续加大国家、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对盆周山区县农业立项,特别是在基本口粮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更多、更大的支持。按照统筹规划,捆绑资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有序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推动土地改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工程建后管护。要创新机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和措施,把建后管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对建后工程追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建立奖惩机制,将工程管护工作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建后管护工作落实[7]。

5 结语

总之,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盆周山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当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大力度,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探索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从而加快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为实现盆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6 参考文献

[1] 董艳玮.东港市椅圈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7,249.

[2] 吴行一,陈军,曹承富,等.建设高标准农田任重道远――旱灾之后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452-455.

[3] 齐西文,许芳艳,季志云,等.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促进团场经济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J].新疆农垦科技,2013(1):63-64.

[4] 田栋.甘谷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83,138-139.

[5] 赵琦,陈曙光,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18-21.

第2篇

一、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首位。针对全省农业大而不强、粮食生产占比高、生产结构单一、区域结构雷同,以及生产手段落后、环境面临压力大等问题,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部署,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资源潜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着力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出台了《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松花江干流沿岸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第一,调优种植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市场条件等因素,坚持效益优先,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在四、五积温区推进玉米改大豆、玉米改饲料轮作试点,调减玉米面积。在松花江沿岸、三江平原等水源充沛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粳稻,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省经济作物面积超过1000万亩,饲料饲草作物发展到150万亩,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初步形成。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升农产品品质。按照欧盟标准,推广种植有机大豆、有机鲜食玉米、有机杂粮杂豆和绿色(有机)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产品面积2万亩,带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超过7300万亩,总产值2070亿元。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达到1600个、有机食品标志产品400多个。

第二,促进种养结合发展,推动农业内部融合。黑龙江省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畜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5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扶持退牧还草、玉米青贮及紫花苜蓿生产,促进奶牛和肉牛产业升级,形成了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高端肉牛核心群。201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达到227万吨、100万吨和570万吨,均比上年持平略增。

第三,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生产与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供应、与农产品加工、销售有效对接,形成了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实现了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一批集经销、农资供应、产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与农户结成了稳固的利益关系。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00户,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12%。农业产业化种植业基地面积达到1.3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发展到330万户,同比分别增长8.3%、3%。

第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创意开发,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2850个,“一品村”发展到1800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达37个。积极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开展了“互联网+农业”试点,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通过“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彻底改变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落实相关建设规划、任务和资金,突出农田生态功能,实行“上图入库”管理,不折不扣地将国家任务落实到地块。成立了多部门参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机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形成了工作合力,抓出了建设成效。

第一,印发了一个规划,实现“五个统一”。落实《“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印发了《黑龙江省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3―2020年)》,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高产和标准为主线,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建设任务,实施生态、水利、田间、科技、信息等“五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1亿亩。《规划》统筹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建设任务,做到了组织领导、建设标准、资金投入、项目管理、技术模式的“五统一”。

第二,制定了两个管理办法,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建立规范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制定了规划管理与实施暂行办法、项目生成与建设暂行办法,作为《规划》附件一并印发实施,确保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规划管理与实施暂行办法明确了职责分工、考核评估、资金筹措、计划下达、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规划监督等六个方面内容;项目生成与建设暂行办法明确了选择原则、责任主体、项目标准、审批程序、资金使用、建后移交、组织管理等内容,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项目科学生成。目前,省政府法制办正在起草《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其中包括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条款,将这项工作上升到省级立法层面。

第三,制定了一套标准,便于组织实施和验收。制定了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的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并作为地方标准实施,包括建设标准、生态标准、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等。全省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统分结合的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引领,最终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标准体系就是各部门推进建设的标杆,是项目建设和组织验收的主要依据;统分结合的推进模式做到了权责利相统一,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到2015年底,全省建成生态高产标准农田4071万亩,其中2013年以前完成了1654万亩,2013年以后新建2417万亩。

第3篇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灌区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加之年久失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差,特别是田间工程较差,斗农渠淤积严重,区内农业灌溉采用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桥涵闸工程不配套,极大地影响了灌排工程效益的发挥;灌溉方式落后,既浪费水资源,又不能取得应有效果。2012年漯河市郾城区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重点县为契机,建立并强化包括各级政府组织和群众在内的多层次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努力做好工程建设的施工与管理工作,项目建成后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一、项目建设实施的基本情况

1、建设内容及完成情况

漯河市郾城区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工程总投资2945.5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新打机井360眼,维修机井76眼;清淤疏浚排水沟长103.7km(含整治沟顶生产路90.87km),新挖排水沟4.6km;新建桥涵192座,维修桥涵60座;新修机耕路3.92km;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5万亩(低压管道灌溉),埋设输变电线路108km,购置变压器36台,潜水泵436套。

2、资金整合及使用情况

漯河市郾城区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工程总投资2945.5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资金1200万元,市、区财政资金480万元,群众自筹65.5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心工程,项目实施后,建成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增产316.88万公斤,农民人均增收253元。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工程顺利实施。

3、项目建设实施后的成果

漯河市郾城区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3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0.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5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项目建成后,粮食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年亩均增产97.5kg/亩,新增粮食生产能316.88万公斤,新增粮食产值农民平均增收253元。

二、工程建设与施工

本工程建设指导思想: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尊重民意、一次补助,农户受益、奖补结合,以井保丰,以渠补源,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实现“井井通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与施工 中,规范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严把“六关”,即“严把设计关、严把施工资质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工程监理关、严把资金使用关、严把水质检测关。确保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项目建成后,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三、工程管护与保障措施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是目的。在该项目工程的建设中,吸取以前农田水利建设“重建轻管”、“前建后损”的教训,坚持“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把工程管理放在突出位置上来抓。在工程运行管理上,重点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领导,形成自上而下的工程管理体系。明确提出“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工程竣工管护到位”的管理方针,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的组织体系;二是健全制度,明确管护范围,为工程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县、乡、村各级都要制定工程管护制度,完善管护措施,使项目工程在管理、养护、维修、使用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加强对管护工作的宣传。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管护制度,使订立的各项管护制度在项目区内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对工程管护的责任感,使其自觉参与管理项目工程,做到“项目工程,人人爱护”,“管护工程,人人有责”,形成建工程,管工程,爱工程,护工程的良好风气,使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四是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产权改革步伐,依据工程规模的大小,采取承包、租赁、合作等,确定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使该项目工程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道路,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确保工程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和利用。五是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须经物价、水利部门会同乡镇、村合理定价后,按照规定价格收取水费,严禁加价收费。

1)组织保障

为使该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漯河市郾城区成立了“漯河市郾城区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领导组”,由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水利局、财政局、农业局及项目区乡政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同时工程实施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建立责任制,分清责任,明确职责。县水利局成立漯河市郾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建管局,专门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2)制度保障

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程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对每一处工程,实行领导负责制,分包领导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负总责。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由省财政厅、水利厅等部门经常对各地工程建设进行督导,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水利部门要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技术督导组,分片包干,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将每处工程的施工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投入、质量要求等内容,建立台帐,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水利部门是工程建设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与办法,组织工程实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和监督。

把项目区建成高标准的旱涝保收田,资金的保障是关键。要多渠道、多层次筹措与整合建设资金;出台政府优势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筹资的积极性,确保群众筹资投劳资金的落实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资金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记录、专户储存,并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

工程建设管理实行“五制”,即项目法人制、资金公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报账提款制。

五、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思考:

(1)良好的资金整合措施是保障小型水利建设顺利完成的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建立高效的建设资金整合机制,切实的将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正确的组织领导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力保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建立责任制,分清责任,明确职责。有了坚强的组织领导,工程的各项工作才能很好的得到开展。

(3)完善的制度管理机制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完善的制度管理下,各部门和单位的人员才有章可依,这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保障工程建设的合理、有序。

参考文献:

[1]杨淑芳,王青荷,李小丽 秦安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初探[J]中国水利2010.15 63-65

[2]李映,张根生 平昌县实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利2010.1352-53

第4篇

“这些天,我们连队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在条田里指导并帮助职工群众进行农业生产。”一六八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赵保安说。

针对今年春季气温回升较慢的情况,九师各团场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

师、团两级提前安排部署,做好各类农机具检修配套工作,保证了农机的检修进度和检修质量。各生产连队按照师、团规定的播种时限,倒排时序,严把质量关,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春耕春播生产任务。同时,该师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积极引进新品种、应用新科技,着力在提高单产和产品品质上下工夫,努力形成稳定、高产、高效的农业经济新格局。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服务职工群众。全面推广使用精量播种、双膜覆盖、节水滴灌等生产技术,努力提高作物的单产。

在一六六团甜菜地播种现场,该团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连队值班领导对播种质量进行检查,给职工讲解播种注意事项,力争一播全苗。

各团场将计划分解到连到户,制定了春耕春播技术规程及考核目标,组织干部职工抢墒播种,人歇机不歇,保证播种土地达到“墒、齐、平、松、碎、净”标准,播种质量达到“直、快、好、精”的要求。

“16万亩的土地,就是2000余名职工的‘钱袋子’,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敢马虎。”一六七团副团长胡卫江说。该团职工忙,干部也忙。干部进连入户给职工讲政策、送技术,为团场的春耕春播工作保驾护航。

一六七团六连职工顾国民家里因为劳力少,不能及时将种子添加到播种机里。

当住六连“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得知这个消息后,和连队干部一起走到顾国民的地里帮他播种。不到一天时间,顾国民的50亩地就全部播种完毕。

为做好春耕春播农户贷款投放工作,确保贷款及时发放到职工群众手中,农行塔城兵团支行提前部署,探索出自然人担保、法人担保、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多户联保等多种贷款模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简化办贷手续,满足了职工群众的贷款需求。

截至目前,该支行已完成放贷2亿元,惠及1362户职工家庭,有效解决了职工群众在春耕春播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春耕春播有序进行,4月19日,九师召开春耕春播现场推进会,对该师前期农业生产工作作了检验和评价,并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做好全年农业生产工作。与会人员观摩了一六六团、一六七团、一六八团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春耕春播现场和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等。

对下一阶段工作,九师党委要求,各团场要早规划、早准备、早行动,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春播结束后,各种农作物的管理也要跟上,要重点做好防灾工作和预防措施。

第5篇

一、严守耕地红线,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体系。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市政府与16个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建立“市、镇、村、农户”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将耕地保护责任纳入乡镇年度考核目标,全市34.52万亩的基本农田、39.5万亩的耕地保有量得到有效落实。

2、继续开展全市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数据库经过省厅审查并获得了通过,完成了16个乡镇的责任书签定。国土局组织了农办与农业局成立了自验领导小组,对16个乡镇的划定工作进行为期4天的自验,并通过了市的初验。我市的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内容是基本农田落地到地块、落实到户,明确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埋设好2414个界桩,908个村牌,15个镇牌,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建立涵盖全市16乡镇(街道)的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积极做好省级验收的迎检工作并能通过验收

3、积极开展镇基本农田保护补偿试点。去年底280万元的专项经费打到镇,今年根据卫片执法对镇的基本农田保护进行考核,并与审计局一起对资金进行了初步审计,目前资金还在帐户上,今后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考核结果与镇上报的资金使用方案进行审计后发放专项经费,并经过跟踪。

4、积极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按部省市的要求2012我市需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目前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

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规划管理。

1、积极开展条件建设区局调。全市16个乡镇共局调面积4956亩,涉及项目200外。目前已上报15个乡镇(街道)的局部调整方案。乡6个乡镇局调已获批复,批准面积1500亩,三个街道的材料已报省厅。在市审查中。从各乡镇的进度来看,大慈岩镇需加快进度,争取尽快上报。

2、重点项目的规划落实方案情况。杭新景规划落实方案获省政府审批。下北线、檀新线、梅城垃圾填埋场的规划落实方案在省厅审批,三都水质自动检测站规划落实方案在市局审批。

3、做好2011年度规划数据库更新情况。要求规划数据库6月底汇交到市局,市局通过7天对全市数据库审查后,25日汇交到省厅。

三、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积极保障用地需求

1、加快建设用地预审。预审项目17个,总投资额8.34亿元,总面积363.87亩,并做好预审报部备案工作。

2、认真做好农转用报批工作。今年省厅下达计划指标692亩,其中农用地632亩(耕地383亩),未利用地60亩。市国土局“双保”工程和节约集约利用奖励指标50亩,其中农用地40亩(耕地30亩),未利用地10亩。两项合计计划指标742亩,其中农用地672亩(耕地413亩),未利用地70亩。

截止目前,共上报3个批次农转用,总用地面积2481.9亩,农转用2337.6亩,耕地1575.5亩,其中杭新景项目总面积2189.5亩。

2012年计划第一批次,总面积192.4亩,其中农用地145.9亩,耕地地110.4亩;

2012年盘活第一批次,总面积100亩,其中农用地88.5亩,用于致中和项目用地;

杭新景高速公路,总面积2189.5亩,其中农用地2103.2亩,耕地地1465.1亩。

计划第一批已批准,批准面积192.4亩。盘活第一批已报省厅,杭新景高速公路还在市局审查中。

3、做好标准农田占补与置换情况。截至6月,建德市标准农田置换已上报3个批次共80.23公顷,已批准二个批次,61.4012公顷,包括杭新景项目。

四、完成上级部门和局交办的各项工作。

在人手紧,任务重的前提下,我科全体人员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作风,保质保量完成了调研、报表、培训、项目联审、论证会、评审会等交办的各项工作。另外,半年来,我科圆满完成了各级各项迎检工作:一是省厅、市局组织的数次耕地保护考核;二是省政府组织的粮食安全考核;四是市领导的多次调研;三是完成省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分析统计监测报表(规划与耕保部分);四是完成省厅土地管理有关情况统计表;五是完成市局每月上报的农转用及预审统计表;六是完成对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4个建议和提案的答复。

第6篇

一、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通过多种形式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一是农业“三减”工作。全区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26万亩,覆盖率达到90%,施用有机肥60.5万吨。二是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理工作。全区11个乡镇均设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站,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25万元,目前集中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达到16.88吨。三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治理工作。我区25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升级、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及54处村屯公益处理站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围绕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粪污”变“粪肥”,促进有机肥科学合理施用,我区已建立肥效监测点20个、规模连片面积2000亩的示范区1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验点4个。五是侵蚀沟治理工作。今年我区计划治理侵蚀沟53条,涉及5个村屯,总投资1932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10%,争取11月末前完成工程量85%。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我区2020年省级下达高标准农田任务6.3万亩,总投资7950万元。项目涉及6个乡镇、12个村屯,建设内容包括明渠衬砌、涵闸、泵站、输电线路、硬化路面等。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3%,预计11月末陆续竣工结算。

2021年对上争取高标准农田任务6.92万亩,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项目涉及7乡镇、8村屯,建设内容包括田间路、桥涵、渠道衬砌、泵站等,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55%(76.4%是包含2020年结转工程量),计划12月末前完成工程量的65%以上。

三、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在保证牛羊和家禽饲养量稳中有增的同时,重点推进生猪养殖业稳步增长,以星海、双喜、明宇、源丰等种猪场扩繁为重点,提高区内供种、供仔能力,降低外引带来的风险,鼓励中小养殖场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截止三季度末,全区生猪、肉牛、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05.5万头(城调队数字为88.1万头)、5.4万头、7.7万只和688万只,同比增长分别为24%、3.8%、11.6%和16%。全区各类养殖专业户达7000余户,规模养殖场150余个。同时加大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星万头羊养殖加工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养殖场地改造已经完成,一期工程预计12月末前完成。通过以“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机构+政府扶贫资金”的养殖模式与扶贫资金养殖项目相结合,引进哈尔滨谷实生猪养殖项目,目前正起草拟定合同,预计12月末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四、秋收及秋整地、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情况

我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秋收生产专题会议对秋收工作进行细致安排部署。秋收工作完成情况。全区农作物应收面积137.73万亩,已收122.6万亩,占应收面积89%,(其中玉米应收74万亩,已收58万亩,占比78%;水稻应收44.1万亩,已收40万亩,占比90%;大豆应收15.8万亩,已收15.3万亩,占比96.8%; 经济作物应收2.43万亩,已收2.1万亩,占比86.4%;饲草饮料应收0.9万亩,已收获完毕)。目前清理粮食晾晒场地98个,检修粮食烘干塔33个,金华米业等稻米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收储水稻,有效缓解了粮食仓储难问题。秋整地、秸秆离地情况。为了加快农作物还田、离田工作,我区采取人机齐上、歇人不歇机的办法加快工作进程,每天出动机械1000余台(套)全力推进农作物还田、离田。目前,全区粮食作物应还田面积30.94万亩,已还田14万亩,占比45%(其中玉米秸秆还田12万亩,占应还田面积27%;水稻秸秆还田面积2万亩,占应还田面积7.6%),力争12月末前完成还田任务50%以上;我区本着宜整则整,能整尽整的原则,组织辖区内秸秆压块站、养殖大场大户、打包合作社等秸秆燃料化和饲料化利用主体加快秸秆离田出地进度。目前,我区秸秆应离田面积20.77万亩,已离田2万亩,占比9%(其中玉米秸秆离田1.58万亩,占应离田面积5.3%;水稻秸秆离田面积0.42万亩,占应离田面积2.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1%,力争12月末完成任务65%。

第7篇

仔细梳理近年来黑龙江农业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了龙江农业发展根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一批有科技种田意识的新型农民为龙江农业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土地规模经营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对我省的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1连增秘诀一:

合作经营

激发农业生产活力

2014年1月18日,克山县仁发村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里,桌子上摆满了成捆成捆的人民币,合作社社员们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洋溢着欢喜:“分红啦!”

在克山,所有农民都羡慕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人家带地入社每亩土地收入922元,比自己种强多了。目前,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发展到2638户,涉及10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入社土地5.4万亩。从黑龙江省农委农机局了解到,像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的规范社,目前黑龙江省已经达到了61家。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黑龙江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民的土地流转到现代农机合作社后,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黑龙江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增多,目前全省1164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1500万亩。

2014年10月20日,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王忠林作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土地已流转6507万亩,比上年增长16.2%。全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5971万亩,比上年增长17.1%。全省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到10.5万个。

“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项目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带地入社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使大型机械更好地发挥作用,规模经营更大范围地普及,标准化生产更精准地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提高了粮食品质。记者从省农委获悉,今后,黑龙江省将在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切实做好流转信息、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等服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11连增秘诀二:

基础设施建设

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地里有机井,地边有排水渠,旱能灌涝能排,不用再看老天爷脸色吃饭啦!”说起这几年水利工程为农民带来的好处,绥滨县东方村红发屯的马景涛大爷乐得合不拢嘴。

从黑龙江省水利厅获悉,近年来,黑龙江省累计投资338亿元,开工建设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三江平原14处大型灌区、19处灌区续建配套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和田间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西旱东涝的心腹之患。目前,总投资300亿元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三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将兴建加固堤防3000公里,保护着全省五分之一的耕地面积。有了能抗旱排涝的水利工程,农民种地自然是“心中有底”。

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近几年,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释放土地潜能,增加土地产出和粮食产量。2009年,鸭绿河农场抓住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的机遇,第一管理区土地整理项目在省国土资源厅通过立项。土地整理项目一期工程结束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800亩,新增耕地率12.56%,增加水稻产量380万斤。同时项目的实施把原来的6000亩低产旱田改为水田,可增加水稻产量600万斤。“有了这个项目,我家地里能新增加45亩水田,农场还免收前2年的承包费,大体算一下,这两年能多得近6万元的收入,这可是实打实的效益账!”说起农场的土地整理项目,鸭绿河农场第一管理区职工刘宝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我省要承担1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完成3197万亩建设任务。2014年,国家下达我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918万亩,我省大力推进已下达建设任务和投资项目的实施,通过各类建设项目验收报备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920.50万亩,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任务指标。

11连增秘诀三:

科技服务

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事专家大院走,种田示范园区瞅,四季科技培训勤,百姓致富项目有”,“农民种地用科技,串换良种别忘记,拖拉机去耕整地,耕作深度要注意”……“有了这些‘顺口溜’,科技常识不再是‘天书’了!好种子、好技术、好机器,加起来就是咱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啊!”牡丹江农民李玉荣看着地里成熟的玉米高兴地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通过深入实施“科普之冬”,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活动,打造了一批有科技种田意识的“新型农民”。

2014年,黑龙江省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在保持原有惠农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在农业科技创新、新品种培育研发、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2014年3月初提前下拨了143.11亿元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资金,并于3月底前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确保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标准,整合资金6亿多元,支持农村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78万栋、智能化催芽基地200个。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今年全省共投入春耕资金6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说的就是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黑龙江省种子局获悉,2014年,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优质和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4%以上。

第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这次乡党委政府召开全乡工作会议,对全乡2016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作为产业发展办的一员,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更感压力。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做好2016年工作作出如下发言:

一、围绕中心抓落实。坚持以全乡中心工作为导向,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工作中多请示汇报,积极作好各方协调,实现全年产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二、真抓实干谋发展。结合全乡工作安排,我办准备以五大工作为抓手,大力推动全乡经济发展:一是完成全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扫尾工作;二是东北片区引水治路调产治荒项目力争完成投资7352万元,确保前锋村环线建设、“中国有机茶第一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西庙村村道加宽等7个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指导各村完成2016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村级公共运行维护项目;四是做好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为全乡发展生态食品,打造有机品牌提供基础保障;五是抓好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村社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委托公司记账制。

三、突出重点抓实效。脱贫攻坚作为全县2016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办将以突出实效来作好此项工作。一是主动对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驻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优势,指导2个市级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多方争取资金,精准实施脱贫攻坚项目,确保2016年全面摘帽;二是严格实施“五个一批”,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到2016年底实现187户527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三是完成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人口19户,52人;四是指导移民村做好移民后扶十三五规划,切实解决移民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旅游方面,依托全乡茶叶产业优势,创新思路,全力打造“前锋有机茶第一村”项目,建设“七区一中心”,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新村建设。

四、严守纪律葆本色。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严格的纪律约束。在2016年我办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抓好纪律的遵守与执行。一是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进城开会、下村向办公室报告,有事必须向分管领导请假。二是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踏实做事,清白做人,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误事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人勤春来早,实干出成绩。我办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务实创新,扎实苦干,不折不扣的完成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9篇

1月14日,农业部《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2014年的粮食产量目标由以往的10500亿斤提高到11000亿斤以上。随着《要点》的,种业、土壤修复、生态农业等多个板块再次迎来政策利好。

粮食产量目标提高500亿斤

为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的各项部署,农业部制定了《2014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植业协调发展。《要点》指出,2013年,种植业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首次实现“十连增”。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对于2014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稳发展、保供给、强产能、提质量、转方式、增效益”的要求,努力实现“三稳、三进”。

“三稳”,就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确保粮食产量在11000亿斤以上,全力以赴争取实现继续增产;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增加供给,稳定自给率;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品质和效益,保障均衡供应。

“三进”,就是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科技服务重点措施推进有新进展;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进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资源节约利用有新进展,力争控水、控肥、控药等措施有新突破。

“与往年相比,今年《要点》的目标提高了,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粮食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的目标都是10500亿斤以上,今年一下子提高到了11000亿斤以上,这是今年《要点》的一个显著变化。但是,与以往相比,过于强调粮食总产量的这一思路仍然有待改进。而且,考虑到今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及生态建设的目标,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的压力将非常大。”

多个板块迎来利好

随着《要点》的,此前一段时间已经连续受益于政策利好的多个板块再次迎来政策利好。

种业板块仍是当仁不让。《要点》指出,要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巩固和完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增产模式、重点举措。按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开展主要粮食品种战略平衡的研究测算,研究合理配臵资源、集中力量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作物的消费需求、增产潜力、发展思路、技术路径、重点区域及保障措施,确保谷物自给率目标的实现。推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的措施落实,开展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构建。

土壤修复板块也再次迎来政策利好。《要点》指出,着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结合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重金属污染耕地、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综合治理,推动《沃土工程》的实施,整合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资金,以培肥地力、养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复、农田节水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建设。在摸清重金属污染耕地现状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污染耕地的重点区域先行开展耕地质量修复,改良土壤、调整结构试点。积极做好《东北黑土地治理规划》的落实。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的数据,推进全国耕地质量大数据库建设。

另外,生态农业概念股也有望再次被催热。《要点》指出,要深入推进科学施肥,推进配方肥到田和施肥方式转变。同时,要深入推进节水农业。组织开展主要农作物优势区域用水情况调查,在10个省份新建11个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集中示范展示节水模式,带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此外,还要深入推进科学用药。组织开展新型农药、药械对比试验,筛选并推荐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大中型药械,建立应用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农药经营者、使用者,特别是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施药人员科学用药、残留控制、安全防护等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用药的科学水平,减少过量用药。

第10篇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18日召开。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2013年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包括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项目审批,下放审批权限等。

张平在谈及2013年经济工作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时作出如上表述。他说,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同时,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抓好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确保按时竣工投产。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

2013年要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充实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巩固调控成果。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强化创新驱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落实并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明年将抓紧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完善服务业支持政策。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细化并落实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各项措施,继续在西部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新十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文件,支持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深入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鼓励东部地区先行先试,加快转型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可持续的市政建设投融资机制,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明年发改委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完善节能减排政策,尽快出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及配套措施,做好指标分解工作,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第11篇

一、“两春”生产进展顺利

(一)小春生产。全面完成了20万亩马铃薯播种任务,其中地膜马铃薯10万亩;对20万亩小麦、20万亩油菜等小春作物全面开展了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小春农作物绿色防控面及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

(二)大春生产。我局积极开展了“科技下乡、法律赶场、扶困助农、茶叶春管”四大为民行动,完成了主推优良品种的选定。全县已组织调剂调运水稻种30万公斤、化肥4.5万吨、农药280吨、农膜450吨,分别占计划的100%、90%、93%、100%。发放农业科技资料30余万份,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5万人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8次,机耕3.5万亩、机电灌溉2.5万亩。春玉米种植面积40万亩,其中地膜玉米30万亩。

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一)茶叶产业。对去年新植茶园全面进行了施肥、锄草、修剪管理和雨季来临前大面积茶园的理沟、排涝工作,全面启动了万亩茶叶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已投资950万元,在兴隆、烟溪、泥溪等新植春茶6300亩,改造低产茶园8000亩,预计今年春茶产量能突破3600吨。

(二)食用菌产业。已完成投资1.4亿元,段木银耳接种85万瓶,耳棒8500万斤,新建耳堂3800个,改造修复耳堂4000个;种植木屑银耳850万袋,产干品80吨。全面启动了梓潼食用菌万亩示范区建设,新建食用菌基地1万亩。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已于3月19日正式启动实施,预计全年食用菌种植规模能达到5.5万亩、4亿袋,产值20亿元。

(三)马铃薯产业。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新建原种基地4万亩,商品薯基地10万亩。全面完成空山马铃薯万亩示范片任务。

(四)中药材产业。

(五)蔬菜产业。

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巴药基地建设、县银耳产业化、马铃薯种源基地建设3个市级重点项目和茶叶基地建设、村茶叶精深加工及基地建设、白茶生产基地及加工厂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等5个县级重点项目,都已全面完成节点任务,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新建高标准粮田3800亩、农村户用沼气892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已于2月19日完成了公开招标工作,目前已完成入户调查、电子表册录入等工作,正式进入了航测阶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未建立健全,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基础设施条件和生产技术标准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劳动力成本和种子、农药、农膜、肥料等农资价格的上普遍上涨,造成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农民增收的压力继续加大。

三是农村劳动力缺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造成了农忙季节农村劳动力紧缺,体弱病残的中老年人,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存在粮食生产粗耕粗种现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农资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农资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是抓好病虫综合防治。加强小春农作物大面积普查和定点调查,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及时将病虫发生情况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农户,培训一批防治技术能手。

三是抓好抗旱准备工作。要未雨绸缪做好抗旱工作,认真做好组织机构、抗旱物资、资金等方面储备,确保农业灾年不减产,农民灾年不减收。

四是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重点支持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充分调动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加强农业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五是抓好农业机械推广。严格执行购机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力争农机综合水平达到34%以上。

第12篇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__”的最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突出依法节约集约用地抓落实,突出重点工程抓落实,突出群众权益维护抓落实,健全机制体制,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履行职责,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1、全力推进耕地红线保护工作。于年底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耕地占补平衡目标任务,落实市政府统筹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进一步规范征地报批程序,对未按要求开展征地前告知的项目不予报批,未落实“两公告一登记”乡镇停止农转用征收手续办理。

2、全力推进增减挂钩和适度规模整治。一是对已经入库的2015年度挂钩复垦项目和石集万顷挂钩复垦未验收项目进行督促拆迁复垦工作;二是及时跟踪对接青阳、双沟、界集等乡镇开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整治增减挂钩进展和实施工作;三是以县政府任务交办单形式对乡镇进行加压,加快复垦进度;四是对新复垦的地块及时进行县级验收,合格后随即申请县级资金拨付。

3、全力推进“双提升”行动工程。认真抓好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工作,争取创成省级节约集约模范县。根据县政府出台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做好年度考核工作。全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工作,培育典型,对停工停产、闲置及粗放利用项目进行整治盘活,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确保2015年已批土地供应率不低于60%,2014年以前供应率达到90%以上,按时完成全年盘活2500亩存量土地的任务。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落实共同监管责任机制,确保批后监管率达90%。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租赁方式供地。研究在出让合同中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条件、投资强度、投资总额以及对达不到投入产出标准或约定要求的工业用地,采取有偿收购等方式收回等违约责任。确保11月底前建成国有建设用地网上交易系统。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4、加强地政地籍和测绘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整合职能,年内设立登记机构,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机制,加强不动产登记队伍建设。二是继续做好“一张图”工程暨“四全”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全县统一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四全”服务模式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监管系统对接。三是继续做好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完善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相关工作。四是继续做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五是选择重点村庄开展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六是对全县地图市场违法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七是做好全县地理国情普查扫尾工作,确保普查工作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

5、加大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力度。上塘镇土地整治项目争取2015年度完成总工程量的60%。完成龙集镇杨邵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石集乡柳山、新汴等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招投标工作,争取在2015年底完成工程量的20%。

6、扎实推进综治平安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依法行政工作年度实施方案和计划,推动依法行政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继续做好与龙集镇及各基层国土所的平安创建和挂钩共建工作。认真完成平安创建年度目标考核任务。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做好“六五”普法扫尾工作,开展好“8.29”测绘日、“12.4”全国法制日活动。

7、大力提升执法监察工作水平。加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动态巡查新机制,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查事查人并重。强化外部联动执法机制。落实联动共管机制。主动与各乡镇、开发区联动监管,与相关部门联合办案执法,采取违法违规用地专报、违法用地问题会办、向共同监管责任单位进行抄告等方式进行处置,真正形成重拳出击的执法合力。

8、强化地质矿产管理工作。严历打击和查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开采行为。深入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工作。加快梅花镇赵庄和柳山湖废弃砂矿整治项目申报,积极争取省厅立项和资金。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配合项目承建单位做好梅花山和穆墩岛地热、金矿和金刚石矿等项目普查工作。做好策应扶持工作,争取更多省级资金投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做好下草湾省级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编制《__下草湾省级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__下草湾省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以及《__下草湾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于9月底向省厅提交

申报材料,争取11月底通过省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取得建园资格。 9、认真做好“双创”工作。加大“土地执法模范县”和“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工作创建力度,提升我县“双创”工作水平。

10、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积极筹备开展专题形势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聚焦监督执纪主责主业。突出抓好监督主业,健全督促检查和相关制度,不断加大问责力度,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驻点巡查反馈意见的整改,完善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对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现象,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大力开展特权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办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土地出让、矿业权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等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为重点,严肃查处利用土地和矿业权的审批出让、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执法监察权来谋取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在打击违法占地、非法采矿、私挖滥采中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违法征占农民土地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案件,加强对征地、拆迁、补偿等环节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