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记叙文

记叙文

时间:2022-05-30 06:0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记叙文释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通常要求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记叙文的样式有消息、通讯、游记、人物特写、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4、记叙文的线索: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6、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来划分。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

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10、记叙文的句式(语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第3篇

窗外刮着微凉的风,把小树的枝叶吹跑了,也将蒲公英娃娃,离开了它的家,告别了。不管是谁,都有告别的那一天,是与亲人还是朋友,是长久拥抱还是短暂触碰,都是告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1我们每天都在告别,告别春天的烂漫,夏天的激情,秋日的淡雅,冬天的严寒……岁月就是一首告别进行曲。——题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告别是悲壮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告别是凄婉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告别是豪迈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告别是难舍的。挥手轻歌,远航,是我的告别,一转身,是新生。

告别低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回首昔日,我带着一身不见人世的自卑,在二年级转学了,去了更好的小学。迎接我的是未知,是看不清的朦胧,这份缥缈的朦胧却加深了我的怯弱。很快,三年过去了,因为我的怯弱,使未能结识好友的我更加低迷,在我眼前的,是一片茫然。有幸,已为人母的周老师发现了我的颓丧。和善的周老师借着放学后给我讲作文的契机,将鼓励的话化作春雨,细细地滋润着我:“你听,树上鸟儿的叫声多悦耳啊,你的同学一定很期待做你的朋友。”我怯怯地望向同学,感受到的是一束束友善的目光;“你看,窗外的夕阳多红火啊,数学老师也期待着更自信的你。”懵懂的我瞄向严厉的数学老师,没有臆想中的古井不惊,只有鼓励的微笑。再看看周老师,那一抹和蔼的笑容,轻轻地推开了我一直紧闭的心扉。

那时,周老师就像一轮明月,在黑暗中为我指引前方,迎来了自信,告别了低迷。

告别忧愁

“三五夜中新月色,两千里外故人心”是漫漫的忧愁;“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是淡淡的忧愁;“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是浓浓的忧愁。小学的告别就像两条“不可知其源”的直线,激烈的碰撞后,摩擦出炽烈的火花,“啪!”的一声就分道扬镳了。本以为眨眼间的寒假却也变得一片朦胧,被疫情笼上了一层挥不清,也望不清的迷雾。还幻想着那间留下过我们共同回忆的教室,共同学习过的黑板,共同奋笔疾书过的试卷……无力地倚在窗边,遥望着天水一线,看着夕阳一点点下沉,心中的愁绪就像风筝的线,“啪!”的一声断了……难道告别就印证了古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古难全”的不变真理?忽然,就在夕阳即将沉寂的那一刹那,太阳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将天上云披上了金色袈裟。那一束最耀眼的金光直射我的心襟,将我的愁绪驱散,只留下美好的记忆……

看来连太阳都不认为告别是忧愁,那我就更没资格认为告别是忧愁的,就让我告别忧愁吧!

告别童年

童年是一首歌,被一代代人不断地传唱;童年是一朵花,最后一片花瓣落下就是结束;童年是悠长的回忆,被小心翼翼地深深地埋在心底。童年终将过去,终要告别童年。回想童年,倚靠窗边,痴痴地看着眼前一大片树林,有老态龙钟,也有英姿勃发,也少不了乳干未臭,阳光一片明媚,清风轻柔地吹拂着,惬意的环境没能让我睡着,反而使我对摇头晃脑的树林更感兴趣,还有远方海面一片片的波光粼粼。回忆再近些。暑期在外婆家度假,这时,对外婆家那些长着两爪,头顶红冠嘴上有喙,生着一声羽毛样子高傲的公鸡起了兴趣。我装模作样,自以为像个学者,蹲在公鸡旁好奇的观察。但公鸡的脾气貌似不太友好,看我一直跟在旁边便起了疑心,于是它毫不留情地啄了我一下,疼地我不敢再靠得太近。

想起那时多天真,但时间一去不复返,已是青年,当别童年。

我要告别那无忧无虑的时代,去迎接生活有挑战;我要告别怯弱,去创造新的生活;我还要告别粗心、告别骄傲、告别浮躁,我要告别的有太多太多。

告别,是因为美丽的花朵已经凋谢;告别,是因为墨绿的枝叶已经枯黄;告别,是因为剩下的果实已经不多了。明天,我是枝叶上的骨朵,闪耀着独特的色泽……

告别不是遗忘,是转身。告别不是结束,是开始……

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2过去也许出身卑微,薄祚寒门,平生孤苦,含冰茹檗;也许生于富贵,金匙玉盏,锦衣华绣,砲龙烹凤。

过去也曾醉酒当歌,鲜衣怒马,风流潇洒,也曾名重一时,震慑四方,挥毫千金。过去也曾膝行肘步,耕稼陶渔,似釜底游魂,也曾无闻于世,一袭布衣,不见朝门。

过去,它或是偶然日暮历经的梦魇,欲逃无方。过去,它或是经意流世的奇作,欲弃难舍。花无百日红,过去且过去,犹若叶落有时,枝繁尚罢;水逝聆声,滔滔也去。蝶自茧中出,曾经亦曾经,仿如珠光萤澈,曾隐于沙,玉之璟瑶,曾掩于石。

念西汉淮阴侯,昌亭之客,胯下蒲伏,也东讨西乞,聊以卒岁;谁料后来,筑台拜将,衣锦食肉,也十面埋伏,背水一战,逐鹿中原,所向披靡。他以德报怨,胸怀广大,能屈能伸。酂侯曾言:“至于信者,国士无双。”至今念来,贫寒之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实是英雄不问出处。

叹西楚霸主,破釜沉舟,戎马一生,盖世无双,也曾打得敌军辙乱旂靡;谁想后来,养虎遗患,杯羹之让,落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他离别虞姬,自刎于乌江。也曾功垂竹帛,只是枕戈饮血,落败而归,无颜江东父老。仍记有一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一代英雄,刚愎自用,悲歌慷慨。

追东晋胸潜,诗礼人家,苦读多年,从仕为官。谁知后来,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走,隐于世外桃源,无人问津,安居其所。他单特孑立,卓而独行,不为过去名利而争。他怀瑾握瑜,贤良方正,他所求,是一种超然境界。他忘怀曾经,隐居于世。只是“死去何所道,托体从山阿。”

是以,人知弃,而增益。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人不思成败,而能定念,以臻其境。忘怀过去,才能更走更远。

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3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所以就有许多令我感兴趣的东西。那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田野、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油油的菜地,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我经常和奶奶去菜园玩耍。到了菜园我总是顽皮的东跑跑西跑跑,奶奶说了我也不听,结果“扑通”一声摔了一跤,弄得满身都是泥,像一个小泥鳅。这时,奶奶总是急忙跑过来,给我揉揉摔痛的地方,拍拍我身上的泥土,不但不会责备我,脸上还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还经常摘下奶奶种的西红柿、黄瓜,摘下来就是一口,那滋味好极了!这一个没吃完我就去摘另一个,奶奶不但没批评责怪我,而是还让我多吃点,脸上又露出慈祥的笑。我还经常和奶奶去放牛,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挥一下鞭子,坐在牛背上晃晃悠悠地,那感觉好极了。当牛俯下身来吃草时,我和奶奶也坐下来休息,玩着奶奶自创的小游戏。做游戏时,奶奶像一个与我同龄的孩子,脸上带满稚气,但她总会让着我,并且每做一个游戏她都总会从中告诉我一个人生哲理。奶奶做的饭菜也是美味可口。那西红柿炒鸡蛋、韭菜饺子、糖醋排骨,还有那些地地道道的农家饭使我至今想起来还垂涎三尺呢!

可是,我渐渐长大了,上了中学,再也不能经常回奶奶家,经常看见奶奶了。想到即将和奶奶分离,心里难过极了,眼眶中饱含泪花。我跑到田野上,强忍着泪水,向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的奶奶告别,向奶奶的菜园告别,向蔚蓝的天空告别,向鲜花告别,向这里的一切告别,向记载着我童年记忆的这里告别。在泪水中,我也深深地立下誓言:在新的城市里,我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回报爱我的奶奶,来回报这里的一切。

告别奶奶,告别故乡,我来到新的城市,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就像一颗种子落入土地里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现在我已从小小的种子逐步长成小树,即将完成第一个成长阶段,向参天大树发展。回想起来,我发现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发奋,告别中还有希望。

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4落叶告别大树是一次新的轮回,秋雨告别云端是一种缠绵的给予,游子告别父母是寻求希望的开始。

告别,有时同样值得我们敬畏。

当毛毛虫告别了玩时的伙伴,无忧的生活,而吐丝结茧时,痛苦的煎熬便悄然而至,当整个夏天在铜鼓中度过,当时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当被茧时的痛苦侵入骨髓时也许你不应该怀念,怀念告别前的快乐,要坚信你的痛苦是有价值的,你的告别是有意义的。当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当阳光安静地滴过你每一寸藏青的肌肤,当你听到山风掠过树梢,是的!你已经获得了成功,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当你起舞于碧蓝天际,请记住告别虽然是痛苦的,但可以使生活更加美丽,生命更加光彩。

正因为有了告别,生活中才有重逢时的喜悦,正因为有了告别,内心中才多了几份不舍与依恋,告别使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条线,一条由情与爱编织成的线,无论告别的你身在何方,线的另一头永远连接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的心,在我们远行的足音中,永远蕴含着爱的音符,因为有了爱,告别同样可以升华成一种伟大与无私。

王昭君,这个似水如镜的女人,告别了汉宫的奢华与辉煌,告别了一生的幸福与安逸踏上了漫漫和亲路,为了自己的子民,为了自己的祖国,她选择了离开,一曲曲荡人回肠的琴音回荡于千里戈壁,演绎出一曲千古绝唱。

诚然,当爱超越了极限,告别便成就了爱的超越。“三毛”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出于对沙漠的热爱,她远走他乡,风餐露宿于茫茫沙海,当一种执着,一种热爱支撑她走遍了那个若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当她决心告别都市的繁华与亲人的身旁时,这告别就已注定成为一颗不落的星将闪烁人间。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都在接受着告别,告别现在的前一秒,前一秒便成了过去;告别我们的父母乡亲,我们的记忆便成了回忆。告别就像一把双刃剑,痛苦于喜悦,离别于重逢,艰辛与成就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然而告别才是连接的纽带。

所以告别同样值得我们敬畏。

告别作文记叙文750字5是落叶它也会凋落,是水滴它也会干涸。无论我们怎样挣扎,告别,迟早都会到来。

“转学?”我一脸茫然地看着爸爸,无论我怎样劝解,他都无动于衷,我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没事,不就是去五天吗,五天之后我不就回来了?”我释然地挥挥手向妈妈告别,看着熟悉的景物从我身边飞过,眼眶却莫名湿润了。

汽车行驶了一个小时,到了宿舍,我迈开腿大步跑了进去,反锁上门,心底被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一滴滴泪珠无声地浸湿了我耳边的枕头,却带不走我对家深深的思念。

第二天,开学了。面对着完全陌生的学校和同学,我不知所措地坐在座位上,心里想着早点放假,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下课后,同学们都在议论开学的悲欢,我似乎融不进去,静静地着发呆。

过惯了五天这样无味的生活,我朝思暮想的周末踏着微风走来,微风吹散了我的烦恼,我带着愉悦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我回来了!”我兴奋地冲向家门,那一刻,我似乎把离别抛之脑后,完全没想到我两天之后又要跟家人们告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担心的并没有因为我担心了而不至,相反,我更觉得因为我担心了所以它加快了脚步向我飞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和它耗着,于是我心如死灰地躺在了床上。

“你要在学校多交几个朋友,就不会觉得无聊了。”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一手把背包撑开,一手把我的衣服放了进去“给。”妈妈向我递了递一个袋子,里面不知装了什么,“在那不要以为我不在了就不吃水果,多吃点水果皮肤才会好。”妈妈又开始了日常唠叨,但,此时此刻,我竟然不像平常一样嫌烦,而是认真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车又一如既往地发动了,我的心情却不像往常一样烦躁,告别似乎也变了味。

第4篇

首先、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

其次、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有这几个方面: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要素;2.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3.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等;4.能从文体的角度理解文章的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5.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6.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文中的表达作用;7.能够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

第三、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3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1)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2)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a、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3)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4)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 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1)按时间的顺序划分;(2)按地点的变换划分;(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4)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5)按材料的性质划分;(6)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7)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 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2)分析题目;(3)分析开头、结尾;(4)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5)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 记叙文结尾的作用。(1)总结上文;(2)深化主题;(3)照应开头(或标题)(4)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8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

(1)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①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②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③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④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⑤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⑥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⑦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第5篇

1、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Suddenly,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But it was too late.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but he was too short.What could he do?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式,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In my summer holidays,I did a lot of things. Apart form doing my homework,reading an English novel, watching TV and doing some housework,I went on a trip to Qingdao.It is really a beautiful city.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to see.But what impressed me most was the sunrise.

The next morning I got up early.I was very happ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By the time I got to the beach,the clouds on the horizon were turning red.In a little while,a small part of the sun was gradually appearing.The sun was very red, not shining.It rose slowly.At last it broke through the red clouds and jumped above the sea,just like a deep-red ball.At the same time the clouds and the sea water became red and bright.

What a moving and unforgettable scene!

5、叙述与对话

引用故事情节中主要人物的对话是记叙文提高表现力的一种好方法。适当地用直接引语代替间接的主观叙述,可以客观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和心理状态,使记叙生动、有趣,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具体。试比较下面两段的叙述效果:

I was in the kitchen,and I was cooking something.Suddenly,I heard a loud noise from the front. I thought maybe someone was knocking the door.I asked who it was but I heard no reply.After a while I saw my cat running across the parlor.I realized it was the cat.I felt released.

第6篇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58-01

一、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记叙文是以记述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法的文体,是就时、地、人、事原因和结果而写的文章。它能记叙人物或事物的体态、形状,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文体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表现为多样化形式,凡日记、书信、新闻、通讯、报告文学、速写、特写、随笔、游记、回忆录、语言、童话、故事以及叙事诗你、小说、剧本等都是。

二、记叙文教学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占得比重最大,他的写作训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也最长。虽然从实际应用情况看,一般写作这种文章的需要并非很多,但从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方面看,这种文章的写作是重要的。

1.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应是出发点,并应该持续始终。要写记叙文,自然需要进行记叙体的写作训练,即使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也要以记叙体的写作训练为根底,并且也离不开记叙。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记叙从来都是一项基本的写作训练。它跟其他各种体彩和写作形式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如事物的程序说明、工程设计说明、科学报告、学术论文等。因此,它是提高学生写作基础的必经之路。在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中仍占基础的核心地位。

2.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利于学生的思想成长。这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要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生活地观察、体验,从而提高对事物地认识,培养正确观察和思考的观点和方法。其中表现个人的记叙文,能使学生善于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正确教育自己,促使自己向上。

三、记叙文写作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则是写作的前提。因而,在对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老师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深入地观察生活,才能使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初中学生童趣未泯,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和时候,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想尽快了解学校的一切,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对观察的要求是:1.观察要全面。对老师的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打扮、表情,以及平时的言行等均要仔细观察。2.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在这些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在作文时表现出人和的独特体貌或个性。3.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观察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作家处处有生活。”我们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主要是促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自觉观察生活的习惯,随时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并能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生活的经验和积累作文素材。这项训练如果做得扎实,使学生训练有素,那么不论是对学生现在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一个领域选取;也可以从做过、见过、听过、感受过、想到的任何事物中选取。

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的是,为使学生愿意写,有可写的并写好,开始要引导学生先写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感到亲切的事,同时,要缩小取材的范围,让他们写在短暂的时间内,在狭小的空间发生的事,使学生能够写出特征、写出过程、写出细节看来。如布置学生写一个事例、一个场面、一种景物等。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引导学生写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进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自己的丰富个性。

(三)认真剪裁,巧妙组合。围绕中心选好了材料,还需要根据中心的需要认真巧妙地组织。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将其巧妙地组合起来呢?这就启发学生弄清楚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及所选取的材料。如果顺序能将中心表达得好,就不能用倒叙和插叙,如果硬要用倒叙和插叙。很可能就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倒叙或插叙,表达效果好,就用倒叙或插叙。最主要是看它的表达效果好不好。确定了文章的结构,那么,如何掌握详略呢?这就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去确定。跟中心联系紧密的内容就详写,反之则略写,如《社戏》,虽然题为"社戏"但看戏的情节略写,和小朋友的交往则详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这一中心。另外,还必须注意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该描写时就描写、该议论时便议论、该抒情时要抒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活泼、真切感人。

(四)拟好作文题目。一般来说鲜明的要求写人的记叙文都已经给出题目,大部分是命题或者半命题,当然也存在让你拟题的可能。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拟一个好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怎样拟好写人记叙文的题目呢?

1.通常我们以写的人为题,这样可以一目了然让人了解你是在写人,在题目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修饰语,把这个人的主要特征写入,如《可爱的老爸》;或者把我对一个人的情感写入《难忘的他》,这里面“我”基本上是不对人物进行议论的。

2.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你对这个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在题目中表现,用上“我最尊敬的……”,“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

3.如果你在文章当中要强调一个人的变化过程,你可以写“他变了”,“张小宝新记”、“浪子回头金不换”等。4、 如果你强调两者的关系和交往,可以写“一起走过的日子”,“最好的朋友”、“永远难忘的情谊”等。

(五)指导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强调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

第7篇

记叙文主要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指的是单纯地讲述一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只需要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就可以了。而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换句话说,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为具象化。

在写作中,如果能插入适当的描写,就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而事件的发生也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才会显得更为生动自然。但同学们要记住一点的是,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描写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使人物形象丰满,事物生动自然。

【即学即练】

一年鱼

周海亮

那是一个很小的装饰品店,门口挂两个火红的中国结,很喜庆。那几天正拾掇书房,总感觉电脑桌上光秃秃的。心想进去看看吧,说不定,能给我的桌面上增加一件物美价廉的小摆设。

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瓶子。

瓶子芒果般大小,晶莹剔透的玻璃,夹一丝丝金黄。也是芒果的造型,艳丽,逼真。之所以说它是瓶子,是因为那里面装了水,并且那水里,正游着一条两厘米多长的粉红色的小鱼。

瓶子里装了水,水里面游着鱼,这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这个瓶子是全封闭的。它没有瓶口,没有盖子,没有一丝一毫的缝隙。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玻璃芒果。

可是那些水,那条鱼,它们是怎么钻到这个完全封闭的玻璃世界中去呢?

厂家在生产这个瓶子的时候,就把鱼装进去了。店主告诉我,这需要很尖端的技术。

你想啊,滚烫的玻璃溶液,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我去啤酒瓶厂参观过。我知道所有的玻璃瓶子都是吹出来的。在吹瓶的时候,瓶子会达到一种可怕的高温,鱼和水不可能那时候放进去。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厂家先拿来一个芒果造型的瓶子,装上水,放上鱼,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芒果完全封闭起来。

我想店主说的没错,这样一件小小的工艺品,的确需要很尖端的技术。

店主告诉我,这个玻璃芒果,这条鱼,只需六十块钱,倒不贵。可是我弄不明白,我们怎样来喂这条鱼?怎样来给这条鱼换水?

不用喂,也不用换水。店主说,这里面充了压缩氧气,这么小的一条鱼,一年足够用了。也不用换水,水是特殊处理过的吧。只要别在阳光下暴晒,这条鱼完全可以在这个小瓶子里很好地活上一年。

那么一年后呢?我问。

鱼就死了啊!店主说,六十块钱,一件极有创意极有观赏价值的工艺品,也值了吧?

当然,我承认值。这比在花瓶里插一年鲜花便宜多了。可是,店主的话还是让我心里猛地一紧。

鱼长不大吗?我问。

你见过花盆里长出大树吗?店主说。

那么,这条鱼的自然寿命是几年呢?我问。

三四年吧。店主说。

自然寿命三四年的鱼,被一个极有创意的人,被一个有着高端技术的工厂,硬生生剥夺了自然死亡的权利。

可怜的一年鱼!

为了自己日益苛刻的味蕾,我们杀掉才出生几天的羊羔;从蛋壳里扒出刚刚成形的鸡崽;把即将变成蝴蝶的蚕蛹放进油锅煎炸;将一只猴子的脑袋用铁锤轻轻敲开……

现在,为了日益荒芜的眼球,又“创意”出一条小鱼的死亡期限,然后开始慢慢地倒计时。

我想有此创意的人,如有可能,也应该享受到这条鱼的待遇吧?把他装进一个电话亭大小的完全封闭的钢化玻璃屋里,准备好三年的空气、食物和水,然后扔进寒冷的北冰洋,让一群巨鲨们,每天眉开眼笑地倒计时。

(选自《一朵一朵的阳光》,有删改)

1.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首先要分清楚文中所找的句子属于什么环境描写,然后再仔细分析就可以了。)

2.文中是如何对只有一年寿命的鱼进行描写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解题思路: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而这里的物体指的就是各种动物、植物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解答此题时,只需要把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并进行概括就可以了。)

3.文章对“一年鱼”状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解题思路:描写是让记叙文锦上添花的必要手段,可以使记叙文更具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解答此题时,只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境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第8篇

1.准确使用词语

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

例1 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起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例2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抓起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一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例2换了几个动词之后,更能表现“我”的动作之仓促,心情之急切。

2.增加修饰成分

在写记叙文时,一些考生首先考虑的是将事件叙述完整,习惯性地用概括性的语言去表述,虽然简练,但显得枯燥平淡。

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叙述性的语句,在保留原有信息量的基础上尝试着添加一些修饰成分,如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关联性描绘,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变得生动一些、有味一些。

例3 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在热那佐瓦沃拉出生了。

例4 热那佐瓦沃拉,一百多年以前,弗雷德里克・肖邦的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

同样表述肖邦出生的时间、地点这两个信息,例3平铺直叙,例4采用倒装句式,并运用联想进行关联性描绘:“……摇篮就放在这儿的一个小房间里。”两相比照,例4显然更加生动形象,并显露出“温情、甜蜜”的韵味。

例5 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心情很差。

例6 “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寂寞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伤痛。

同样表述因考试失利而心情糟糕一事,例6调动联想,融入和心情一致的几句歌词,进行关联性描绘,味道就大不一样。

例7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

例8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飘落。雨丝细长,愁丝更长!

例8的后面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更见作者的功力。

3.体现描写韵味

描写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的语言如果缺少描写的韵味,就会显得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就不会打动阅卷老师。

例9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看样子比较贫穷。我站起来给她让座,她连忙感谢。

例10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面目黝黑,满脸皱纹,身穿一件黑色的大襟褂子。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我赶紧站起来,对她说:“奶奶请坐!”老奶奶激动地对我说:“小大姐(江苏北部的人喜欢把小姑娘叫做‘小大姐’),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

例9中概括性的介绍较多,没有描写的韵味。例10中老奶奶的形象就“站立”起来了。她的农村特征,通过面目黝黑、大襟褂子的肖像描写和“小大姐”的语言描写体现;她的贫穷,通过手里提着的半篮子鸡蛋体现;她的感激之情,通过“你心眼儿真好!赶明儿准能考个状元”的语言描写表达出来。

例11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例12 这次月考,我考了620分,我太高兴了。放学了,我奔出教室,赶快回家。外面虽然是春寒料峭,可是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冷。路边的杨柳枝头已冒出嫩嫩的青芽,可我已无心欣赏,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考了620分,妈妈将会有怎样的喜悦……”

例12将抽象的心理介绍变为具体的心理描写,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情绪。这样改,“我”的喜悦溢于言表,文章一下子就生动多了。

考生在描写时,除了细致之外,还要善于捕捉人或事物的美学特征,学会恰当地安排叙述与描写。凡是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但又必须交代的内容,用叙述;那些对文章主题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用描写。

4.灵活使用句式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根据语言环境的特点和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恰当选用句式,灵活变换句式,使句式呈现多样性,这样行文才会活泼、自由,不生硬,不呆板,显得和谐流畅、文采飞扬。因此,记叙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阐发一种道理,考生都得仔细思量一下,用哪种句式合适。

一般来说,考生要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使用。

例13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例14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例13用的是散句,例14用的是整句,两相比照,例14显然气势更强,更具感染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妙处,考生应该交错使用,使文章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例15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这段文字就采用了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的方法,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考生要想写出优秀的记叙文,就必须使语言“活”起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第9篇

记事记叙文的结尾

1. 自然式结尾。事情记叙完了,结果也出来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这就是自然式结尾。如《游笔架山》的结尾: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笔架山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

2. 总结式结尾。事情记叙完了,总结一下收获,常用递进关系的复句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或感受。比如《记一次有趣的蛋壳实验》的结尾:这次蛋壳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不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而且还从中明白了“力的集中与分散”的道理,收获太大了!所以我喜欢这样的实验!

3. 启发式结尾(也称“明理式”)。这种结尾是把经历过某件事之后所得到的启示、明白的道理写出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比如《一件小事》的结尾: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却铭记不忘。事情虽然小,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人们面对做错事的人,并不会太苛求他承担后果,而是需要他拿出承认错误的诚恳来。

4. 疑问式结尾(也称“反问式”)。事情结束了,作者为了强调自己明白的道理或启示,故意用问句或反问句收尾,既表白了自己的意愿,又激发读者的思考,起到强化中心的作用。比如《真正的友谊》的结尾:我们终于和好了。我松了一口气,难得遇见一个臭味相投的兄弟。其实朋友间的分手,也是很痛苦的。宽容谅解是友谊的基础。朋友,你说是不是这样啊?尾句也可以这样说:“同学们,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

5. 梦幻式结尾: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有可能不是一种情况,就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妈妈》一文的结尾: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小女孩找到了妈妈,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呢!小鸟呀,也飞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鸟妈妈一起快乐地歌唱呢!

6. 引歌引言式结尾:有“引歌引言式”开头,也有“引歌引言式”结尾。根据事情的内容与中心,选择恰当的名言古语或一两句歌词,作为文章的结尾,富有鞭策、指引、激励的作用。如《珍惜时光的分分秒秒》一文的结尾:时间就像机灵的小鱼,从你的手尖穿过,你总觉得快要逮住它了,可总是挽留不住。珍惜时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秒钟可以呼吸,一分钟可以聆听,一小时可以行动,小伙伴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写人记叙文的结尾也很多,这里仅举几例。

1. 总结式结尾。在文章的结尾,对所写人物的表现、品格进行总结。比如,《我的榜样》的结尾:这就是王小平,我学习的榜样。他就是这样勤奋向上,乐于助人。现在,他已经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啦!

2. 抒情式结尾。在结尾处表达自己对人物的各种情感。比如:《我的老师》一文的结尾:啊,敬爱的王老师,我觉得你很远,又很近。远的是,你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天上地下的花鸟虫鱼,你都知道,怎么那么厉害呢?我可怜的小脑袋,连家里养的小鱼都分不清种类……近的是,遇到不懂的事,我总可以问你,而你的微笑,你的可亲,只言片语就解决了我的问题。我真希望,长大后,也能与你一样!

3. 篇末扣题式结尾。它主要是将题目或有关题目中的“题眼”写进结尾里。比如《值得我学习的人》一文的结尾: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不止王小刚,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是王小刚近在眼前,学起来比较方便。王小刚,我要向你看齐!

第10篇

阅读是初中生必考之题型,也是令所有学生老师头疼的问题,它所占试题比例较大,且是提高写作的必经之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记叙文阅读是重点。在我教学的这些年中,自己悟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做题思路和方法,记叙文有常见的这么几种题型:(1)本段或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某句话的含义或赏析某句话;(3)某句或某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4)标题的含义;(5)从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对于这些题型,我概括了这么些方法和思路:

1.让同学们注意文中的记叙六要素,自己用语言连接起来,如某时、某人在某地干了什么,结果怎样。也就是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对于文中的某句话,首先一定要联系语境,看看这句话在文中什么位置,上面写了什么,下面写了什么,且有何作用;其次,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者句中有无连续的准确的动词,或者是句中有无特别关键的形容词,从这些词语入手进行分析。

3.某句或某段内容上的作用,这就要看所给的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如果出现在开头:(1)开篇点题;(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如果出现在中间: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果出现在结尾:(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突出、深化主题。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4.标题的含义,一般内含一种的、两种的、三种的等,但两种的居多,在分析第一种的时候,不必发愁,只要说出其本义即可,第二种结合选文加以理解分析出其内在的含义即可。

5.对于这种话题,可以随意说,但得合理,千万别忽略了它的限定因素,如联系本文之类的话,要慎重考虑。

最后提醒的是,除了这些题型外,有些是对选文内容进行的考核,最好用文中的词、句回答更准确。

这些都是我的浅薄愚见,但确实有效,望各位老师参照。

(作者单位 山西省平遥县南政三中)

第11篇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组材

就记叙文而言,文章的意旨要以材料为依托,善于选材、组材,文章才能生辉。

笔者认为,文章选材、组材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运用的材料只有真实地再现生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才能达到生动感人的功效。当然,这里的“真实”是指“艺术的真实”,即所刻画描绘的即便不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也应符合生活的逻辑,能够让人相信生活中它确实是存在的。

二、典型代表,彰显个性

素材不但要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要有突出的特点,让人读后印象深刻,感受强烈,久久难忘。

三、新颖鲜活,不落俗套

新颖的材料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拍案叫绝。一是新人新事新观点,让文章流淌着时代的血;二是旧瓶新酒酒更香,改变历史、课本、名著中的故事,让读者获得一种不可名状的新鲜感和艺术美感;三是人无我有亮人眼,在众人最容易忽视或鲜为人知的方面选择材料,去发掘别人尚未发现和使用的素材;四是巧剪妙合塑新形,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巧妙裁剪,然后重新拼凑组合,便可塑出一个新的人、事、物来。

四、丰富多彩,内容充实

从气氛、环境、细节等要素入手,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不同的风貌,这样,材料丰富立体了,情节摇曳多姿了,内容就会充实,人物也会丰满。

五、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典型的材料,往往是能以小见大的生活小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拥抱、一首赞歌……平凡的举动中往往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

要避免流于表面的叙事,那样只会使人物有形无神,事件有事无理。为此,需要对材料深入挖掘,揭示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事件所蕴含的意蕴。

七、切合题意,详略得当

第12篇

记叙文的人称分为三种情况: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文章,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故事情节。用第二人称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偶尔也有文章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感。使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情况最为普遍,多用于一些情节曲折、篇幅较长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装》一文。

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准确地把握人称呢?

一、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气,从“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一般说来,在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自己。作者向读者讲自身的事情,自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文学作品里的“我”往往不是作者本人,而只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重要人物;有时则是次要人物,它只是事情发生的见证人,甚至仅仅起线索的作用;有的甚至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物。

用第二人称来写的文章较少。

用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向读者叙述故事。第三人称的写法非常灵活,被称为全知全能的写法。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作者自己不露面,而是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或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语言叙事或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把事件的变化和人物的情况展现在读者面前,什么内容都可以反映,而且写作时什么表现手法都可以运用。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的。

二、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一人称显真实。用第一人称直接叙述见闻、感受,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之事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显亲切。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好处有三点: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即学即练】

阅读《青菜》一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绰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畦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摩你漾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生动又纯粹,既简洁又丰润,既朴素又高贵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的美德!

(选自《现代文阅读》)

1.本文是用第几人称来写的?

2.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举一例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把握记叙文的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