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汇总

时间:2023-08-25 17:10: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汇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汇总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提升教学成效势在必然。如何把素质教育推进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在培养现代化人才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笔者认为只有在历史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各个环节,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才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由于的学生在心理、见识和文化等方面都与同龄的其他地区学生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成效,必须针对其兴趣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曾经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唐朝妇女身穿丝绸的插图进行了设问: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关唐朝的历史信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致颇高,学习兴趣一下就来了,纷纷小声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反映了唐朝十分发达,物质生活很富有,有的说反映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有的说体现了唐朝服饰的特点……此时,还有一位学生说反映了唐朝的妇女还比较开放,问其原因,学生答道是因为图中妇女穿的衣服领口较低。此话一出,立马引的同学哈哈大笑。顺着学生的回答,我总结到:唐朝的确是个开放的社会,有着开放的道德标准,开放的民族、外交、文化政策。类似这样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不胜枚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问题是地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最大障碍,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活的灵魂。教学语言技巧掌握的好,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就十分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希望通过将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用较为通俗、较为幽默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去表述,让学生容易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追求语言感染力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语言的适当与得体,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比如,在讲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何设立殿阁大学士这个问题时,我就这样来阐述这个问题:据统计,曾经有一段时间朱元璋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这么多的事情需要他做,就是每天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也完成不了,于是帮助他完成这些事的秘书班子应运而生,这个班子当时就叫作殿阁大学士。通过这样的解释,学生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问题。可见,课堂语言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三、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针对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系统的预习做好准备工作,那么就算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其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很难提升的。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习,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前移的一个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先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知晓度,这是把课堂教学做了一个科学的前移处理。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的要求,自己思考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历史知识,以此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此外,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将自己通过工具书或者网络也无法解决或理解的地方总结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指向性。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课代表将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汇总,针对学生的问题来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做适当的调整,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凸显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性

针对地区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教学中不能简单地采用对其他学生的一般教法,而必须花时间和气力帮助他们闯过掌握一般历史知识的难关,扎实牢固地掌握历史,循序渐进,见缝插针,把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地寓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

例如,在讲授“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相关的探究题目:①什么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结果怎样?②工业革命在加快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对政治领域又有怎样的推动作用?③19世纪上半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开展了哪些革命或者改良运动?其结局怎样?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特点?⑤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并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这对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地区学生在历史思维过程中的障碍,教师必须及时地、积极地开展教学反思工作,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造性的开展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优化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真正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新教材不好用。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发现,其实是自己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及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链接”模块,用好图文史料,用好“学习延伸”模块等,在安排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学习法。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的方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材料学习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一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4.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5.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除上述外,还有观察法、实践法、图表法等。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民主的课堂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进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教师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高。

2.教学目标设置要具有层次和符合学生实际。由于学生发展和能力的差异,教学目标既要让大部分学生吃饱,又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有所获。

3.提高学生参与度。有专家指出:“考查教学效率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要想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想、有所问、有所讲、有所作、有所学、有所获。

4.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有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带着愉悦而奋进的心情一步步迈人知识的殿堂,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