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的财务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资本结构、财务分析概述
对于资本结构定义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方面而言,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金的构成,以及这些构成的比例关系。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所获取的长期资本项目和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对公司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所呈现的比例关系的体现。[1]不同的资金来源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从而对企业的资金成本、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着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对于财务分析而言,它是根据报表资料、会计核算等,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与分析技术,科学分析、评价企业的筹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经济管理活动。
而对于上市的金融公司而言,其经营对象是货币等金融资产,通过金融产品与服务获取收益,其资本结构受股权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经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分析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确保上市金融公司的顺利运营,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的是全面经济,市场更加复杂,对财务的分析更加全面、科学,确保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寻求合理的企业发展方向。
二、上市金融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财务分析现状
(一)资产的负债率偏低
资产负债率是对资本结构最基本的反映,我国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6%,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3.7%,上市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低。而在发达国家,规模大的公司其资金的筹措能力较强,融资的渠道更多元化,其负债比率更高。但是,我国金融上市公司具有较低的负债比,其中股权融资所占的比例高,缺乏对债务融资的利用,这样便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发挥,对公司财务造成影响。
(二)较高的短期流动负债水平
公司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即为公司的负债结构,对负债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公司较为的合理的负债水平是短期负债比在50%左右时。[2]但是,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具有较高的短期负债比,其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这种情况下,流动负债水平较高,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的财务造成直接影响,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与资金周转,从而使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增加,是公司经营处于不确定状态。
(三)忽视动态分析
在目前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收益状况、财务结构进行静态的反映。[3]但是,对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没有相应的指标反映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表示。在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分析中,动态分析的忽视,便不能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及时地反映,影响对企业盈利能力、市场风险的及时掌控,不利于企业的安全运行。
(四)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忽视
目前所利用的财务分析中,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分析,例如,注重满足企业债权人、投资人的要求,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因素的分析评估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企业内部预测、决策研究,对企业如何筹资、投资管理,如何收益分配管理等缺乏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不全面。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是对企业各种指标、生产水平、经营实力的把握,是对企业问题的及时发现,解决。在我国的上市金融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忽视,不利于领导者对企业状况的了解,企业发展方案的制定,也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我国上市金融公司合理进行财务分析
(一)注重对各种因素的综合权衡
根据企业的历史资编制财务报表,报表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的反映,是对企业未来的估计。正确评价企业的综合状况,需要结合企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国民经济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结合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财务评价。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项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近系统分析,科学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避免风险发生
财务的外部分析、内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两大部分,不仅需要满足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还应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求进行满足。[4]财务分析,应合理区分外部分析与内部分析,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对于内部分析,应根据企业、市场需求,设置合理的分析指标,帮助企业揭示其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合理避免一些风险因素,避免潜在缺陷。此外,还应灵活地应用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企业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达到对企业的全面认识。
(三)综合运用指标
注重指标的可比性,剔除不同于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同时剔除个别原因,对企业进近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上市金融公司的财务人员还应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指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各种方法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从而使财务分析的总体功效得以发挥。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信息;会计;现代公司
一、公司财务分析概述
财务分析是指以公司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等为依据,分析使用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是以财务报表为起点,将大量的公司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公司利益集团改善决策。因此,财务分析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是个过程,是把整个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成不同部分和指标,找出有关指标的关系,以达到认识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财务分析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公司的经营能力。
财务分析同时也是认识过程,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公司的状况。财务分析是检查手段,如同医疗上的检测设备和程序,能检查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不能治病。财务分析能检查公司偿债、获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分析越深入越容易对症治疗。但诊断不能代替治疗。财务分析不能提供最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它能指明详细调查和研究的项目。
二、公司财务分析在经济管理中的现状
现阶段公司财务管理并没有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区分,所做的仍然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也就是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方向提供依据。相对于现代财务管理及其财务分析方法而言,财务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首先,现阶段财务分析只停留于对公司经济管理相关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的层面,没有对相关财务核算结果的有用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不能给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高效、准确的决策依据,因此,财务分析并没有真正发挥财务分析作为现代经济管理重要手段所应具有的重要作用。其次,现阶段财务分析缺乏相应合理和有效的手段,限制了财务分析作用的发挥。现代财务分析理论中所包含的比率分析、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现代公司的结构日益复杂,通过财务分析,有效利用财务数据信息实现正确经营决策和预测显得愈加重要。最后,财务分析存在局限性。因为财务分析的依据是会计报表,而会计核算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因此使用公司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揭示了公司的全部实际情况。另外。分析所需报表是否真实、对同一会计事项的不同账务处理、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同企业使用的比较标准的不同等问题也是影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只有根据真实的财务报表。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在比较分析时,必须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公司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包括本公司历史数据、同业数据以及计划预算数据。
由于现阶段财务分析存在上述缺陷,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公司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现代财务分析必须在公司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多少来判定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过程中,全面考核。掌握表外因素。遵循一定的理论方法,在以报表数据为基础的有效财务分析下,不但可以了解公司实现利润和偿债能力的高低,而且可以发现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和公司资金结构的优劣,使经营者在公司运营的诸多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大的利润。
三、公司经济管理中应用财务分析的状况
1、物业公司财务分析的目的和应用
财务分析对于企业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关系到公司管理层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决策。对物业公司本身来说,对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提出应对策略,更好的改善现有状况。物业公司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业主、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债权人等,对业主而言,可通过一些财务数据来具体监测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对公司的管理层来说,财务分析的意义更加重大,可通过对资产负债,现金流的监测了解到企业的收支状况,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偿还能力,便于其决策的方向。总而言之,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首先,可评价某段时期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牵扯到公司的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公司作出重大决策时,财务分析可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及该决策的预算情况等都起到直接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新决策实施过程中数据的对比,以便企业及时调整发展的放向。其次,物业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通过对资产状况以及运营状况的分析来体现,可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该活动的收支状况,通过总结,下次同类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进而提高物业公司管理层的水平。同时,对物业公司财务的分析还可了解到物业公司的盈利能力。
2、物业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物业公司的财务分析方法是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的,通常情况下可按照分析的对象、要素、时间、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数学方法进行分类。
2.1按分析的目的分类
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分析,按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预测性分析、控制性分析和总结性分析三类。预测性分析发生在项目经营活动开始之前或期初,例如承包期初或承包条件签约之前,其主要作用在于对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企业预期的经营成果以及公司某项经营决策将会带来的预期效果,进行事前推测与分析。控制性分析发生在期中,例如项目经营活动过程之中、承包期中等等,此类分析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经济活动过程,揭示其中的矛盾,采取相应对策。总结性分析一般发生在期末,如财务年度的期末、季度末、月末或项目经营期末、承包期末等等,其主要作用在于总结经验、考核评比。
2.2按照会计要素分类
首先,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资产的分布状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据以评价公司资金营运、财务结构是否正常、合理;还有助于计算物业公司的获利能力,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以及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其次,对损益表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物业公司的损益表,可让经营者了解到公司在特定时间内产生了的利润情况。公司可通过损益表了解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通过对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的优势以及薄弱环节,从而在下一阶段更好的控制各项收支出成本,如何通过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争取公司的更大利益。最后,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了解公司未来的发展动向。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仅仅分析以上三个方面已经远远不足,因此还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能发展。
2.3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目前,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垂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其中,垂直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部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进而了解公司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并且可以了解公司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比较分析法是对公司不同时期和空间的同质财务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增减差异,用以评价物业公司财务指标状况优劣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显示财务指标变动趋势,从而评价出物业公司经营管理的工作绩效;综合分析法弥补了垂直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不足,更加有利于公司的整体管理和经营,将二者综合,不仅能找到公司经营过程中发展特色和不足,而且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比较分析法应用较为广泛,其中,比率分析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要想更全面的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垂直分析和比较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效率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物业公司的发展也应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更好的发挥物业公司的各项职能,让业主,投资者满意,这样才是物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的根本目的。
作者:李岩单位: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
企业集团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主动地进行联合兼并以增加竞争力,这就形成了以辛迪加、卡塔尔为代表的大型垄断组织,这就是最早的企业集团的雏形。我国的企业集团出现较晚,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处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宏观调控下,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传统的单一法人体制企业渐渐无法适应极快的市场变化,由此推动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出现。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相互关系,目前的学术界尚未对企业集团达成共识,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但是,我们从企业集团的一般模式及特点中可以得出一般的企业集团含义。广义上的企业集团以母公司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将经济、技术、产品链等多种纽带关系连成一起的经济联合体,有多法人、多层次的特点。狭义上的集团公司是指法人一种联合体,这种法人联合体有母公司为纽带,直接或间接控制子公司。
二、企业集团财务分析的理解
1.企业集团财务分析的基本思路企业集团是具有极强的特殊性的,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必须对自己的公司进行了解,制定相关的企业集团财务分析基本思路,一般的,我们由集团财务分析是实现集团总部管理职能的必要工具和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两个基本定位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企业集团的财务分析进行思考。一方面是如何实现总部的管理职能,因为企业集团是以母公司为核心的,这就要求企业集团的垂直管理和控制力度一定要到位,看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子公司的协同发展。第二就是要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保证总部也就是母公司的总控职能落实,建成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组织,建立面向业务的财务分析模式,实现母公司的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从而使公司最大化效益。第三就是要使公司整体适应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注重财务管理框架的设计、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内部员工素质培养、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等。
2.分析工作是财务分析的一部分财务分析是一项包含多种工作的事务性工作,财务分析不仅包括了财务分析工作,还包括制定财务分析相关的制度、建立财务分析评定标准、建立内部财务分析信息共享平台、培训财务人员的多方面多任务的综合工作。
3.财务分析现状不良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分析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但是,企业集团作为多法人联合的经济组织,与一般的单一法人企业不同。如今,企业集团对于财务分析过于偏重财务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忽视了在企业集团内部到底如何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分析,例如企业集团顶层财务分析框架设计、带动子公司财务分析水平提升等工作。
4.相关财务分析制度的建立要点一般的,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有三个主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总部从整体层面规划财务分析工作。二是促进整个公司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三是增强具体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误差。财务分析制度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包括财务分析的目的、适用对象、职责分工、主要方法、主要工作流程、相关考评要求、工作资料管理等。
三、关于企业集团财务分析的若干建议
1.要不断适应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变化企业集团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组织形式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要及时调整企业财务分析的工作方式,必须将财务分析融入不断变化的企业集团的业务中去,好的企业财务一定要紧密结合公司的动态,深入了解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明晰企业资源配置效果以及经营中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风险,实现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切实的发挥出财务分析工作对决策的支持以及对管理的推动作用。
2.定期做财务分析报告定期的财务报告是决策者及时对企业集团变化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一般包括企业集团的当前经营成果、经营状况、对预算的执行状况、风险提示等。做好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指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各种对企业集团具有重大意义或者转折性因素的事件,其选题应该注重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财税政策的变化。为企业集团提供财务分析报告时具有重大意义的,财务分析工作者应该将其重视起来,并切实将其实施起来。
3.构建专业的内部财务分析系统,搭建共享平台以提升整体财务分析素质我们知道,企业集团是由母公司与子公司联合而成的大型经济联合体,只有总部与分部之间齐心协力,才能是整个企业集团工作达到高效,构建内部分析系统,搭建共享平台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致力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明确财务分析的工作目标是为实现企业战略、预警风险、决策支持的目标;二是强化内部财务分析各单位的协同性;三是实践经营决策者的决策;四是加强内部交流;以及发现人才等。一般的,建立专业的内部财务分析系统,搭建共享平台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建立共享数据库,二是共同编写专题财务报告,三是组织内部协调性财务分析调研,四是举办组织财务分析的研讨会,进行优秀评比等。
4.培养人才,致力长久发展如今的财务分析人员专业化培养渠道还不成熟,一名成熟的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是纪要熟悉集团内部业务,又要熟练掌握各类财务分析技术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财务工作者是整个财务分析系统工作的基本单位,低素质的财务工作者必然影响财务工作的展开,所以,企业集团有必要利用自己组织庞大的优势,不断地从外界或者内部提拔选择人才,建立一个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团队,不仅做好实际工作,也要做好企业集团内部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分析理论,最终使企业集团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四、结语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一、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概述
若论其根本,保险公司本身实际就置身于各种风险漩涡之中,是对风险进行经营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以保险的形式集中处理各类风险,并将损失进行均匀分摊。针对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和类型,通过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而言,尤为重要。而在利用财务分析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之前,首先要对各类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即“感知风险”。其后才可进行“分析风险”。利用财务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规避,争取以最小的分析成本获得最优的财务风险防范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趋于过剩。保险公司逐渐落入一种怪现象,即经营规模越大,亏损越多。保险的保障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纵然有客观原因,但是保险公司自身未能对财务风险进行良好的防范和分析,是其主要原因。当前,倘若将财务风险防范比喻成保险公司这匹马车的拉的马匹,那么财务分析将是驾驭马匹的马夫。马夫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与财务分析的现状及其中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资金利用率较低,投资规模和投资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重规模,轻效益”。在这种主观认识下,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的利用较为忽视。倘若单从理论上讲,保险公司的资金投资利用率应为100%,投资方向主要是债券、股票、不动产以及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当前的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资金投资利用率能达到九成左右。而我国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但保险公司资金投资利用率却只有五成多。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在有限的投资中,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也基本仅是公司债券、基金等。投资规模和投资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
(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缺少财务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其实很广泛,如前文已述,可以投资于债券、股票、不动产以及抵押贷款、银行存款等。虽然现在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和品种过于狭窄和单一,但是随着保险公司的发展,倘若投资范围逐渐广泛,那么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将会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根据著名的保险理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需要保险公司针对不同的保险品种和偿还期限,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虽然这种投资模式能够将财务风险有效的遏制在摇篮里,但是对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工作加大了难度。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仅具有财务分析的基本专业能力,还要对各类投资品种;每种投资品种的特点、偿还期限;投资组合等要有充分且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财务分析人员是具有开阔财务视角、懂的各种投资内涵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财务分析人员却很少具有这些能力。
(三)保险公司在财务风险防范的财务分析之中对财务信息关注度明显过高,忽视了其他因素
我国的保险公司通常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计量原则。在财务风险分析时,侧重于在该原则下研究财务数据,对非财务信息把握和关注较少。但是,财务分析虽然对财务数据的利用更方便也更直接,但是由于财务数据多是来源于财务报告,在时间上已经滞后,是对保险公司过去事项的总结归纳。因此,单靠来自于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数据分析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未免过于滞后和失效。同时,保险公司在财务风险的分析过程中,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较为忽视。其实,保险公司属于高风险企业类型的同时,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也往往较大,有时这些非财务信息甚至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更大。因此,忽视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和分析,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其实是极为不利的。
三、加强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一)通过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加强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一个公司的经营来说,稳定的现金流是保险公司持续经营的根本。从短期来看,公司的维持不仅仅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更重要的是合理分配和管理各项现金流量,保证公司的资金链不会断裂。对于一个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企业,它的往来款项会趋于稳定,而且往往大于其净收益。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重视对于资金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一套严谨并敏感的资金流动性预警体系,在公司资金流动性降低时能够及时的做出警示。并且,保险公司在编制资金流量预算时就要慎之又慎,把保证资金流动性放在首位。从而在现今流量预算的基础上,对财务的各项数据再进行汇总分析,对于保险业务的未来现金流入量和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建立全面预算。以月份、季度、半年、一年为不同的统计分析区间,采取不同的基期数据,对各区间数据进行同比、环比分析,找出个中原因,为新预算的编制奠定基础。
利用杠杆可以成为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公司正是通过将财务杠杆作用最大化来实现公司的经常经营。因此,对于分析举债业务的风险需更为看重。重视对于各种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以及对各投资单位的经营分析是保险公司财务分析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应综合利用投资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投资指标。
(二)保证资产和负债相匹配,合理利用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负债经营方式,这就要求保险公司重视其自身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问题。这里所说的匹配,不仅仅限于数量,在期限和结构上同样需要匹配。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并不能简单的累加,而要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比如对于不同的险种,要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例如人寿保险是一种长期保险,强调安全和稳定,投资时就可以选择长线、营利性高的投资项目,比如投资不动产;而非寿险则需要强调流动性,不应采取不动产投资。任何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都应当做到科学和严谨,在选择投资时不能够盲目。应做到投资前要对每一个投资项目做充分大量的数据搜集和整理,测算每个项目的风险水平。公司投资的盈利的提高往往需要牺牲资金的安全性或者流动性,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强化则往往预示着盈利的降低。当然,现今的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时,一般都会采用“一揽子”的投资方式,建立几个不同的投资组合,将投资风险合理的分散到几个不同的投资个体当中,例如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的组合,这样盈利性高、流动性差的项目就和盈利性低、流动性强的项目组合在一起,通过调整它们之间的机构关系,人为的修订风险水平和盈利水平。
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是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最为重要的三个原则。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以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期限与利率的对称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营利能力、资金流动性和投资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按照期限和利率相对称的原则,保险公司可以对其资产和负债的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的最终目的。这种方法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型保险公司所应用,它对公司投资资金的管理起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保险财务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
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业务分析能力,尤其是对于公司的领导,更应重视自身知识的丰富和业务能力的强化,做到不仅保险业务精通,还要拥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具备与保险业务相关的金融和法律知识,看问题能够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着眼,当然,较高的职业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员管理方面,公司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发掘好学上进责任心强的员工,挖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委以较为重要的职位。并且,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不断督促和激励他们建立更好的业绩,对于能力进步或者业绩较好的员工给与优厚的奖励,对业绩下滑或者缺乏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严格惩处。当然,在业绩分析时也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不能一味的要效益。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便能够不断激发公司员工的进取心和活力,全面提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仕林.入世:保险业如何“保险”?[J].中国工商,2011(11)
[2]李琼,赵明浩.寿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探析[J].华南金融研究,2012(05)
[3]孙祁祥.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J]. 经济科学,2009(04)
[4]徐扬.信贷风险分析中的非财务因素风险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0(11)
岗位名称:财务分析专员 所在部门:财务管理部
岗位编号: 001 工作地点:中国区总部
直接上级:财务分析主管 分析时间:
二、工作概要
根据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 依据公司财务分析制度,对公司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公司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制定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主管工作说明书。
三、工作职责
1. 协助财务分析主管编制财务分析制度和办法。
2. 定期对公司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3. 负责为公司的经营分析和项目分析及评审提供支持。
4. 负责为公司的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提供财务分析。
5. 配合企业管理部,对各单位的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撰写相关的季度执行分析报告,工作总结《财务主管工作说明书》。
6. 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工作关系
1.组织图
五、任职资格
1.学历
重点大学会计、财务、经济学、统计学、财务信息化类相关专业学士以上学位,硕士学历优先。
2.身体条件
本岗位要求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性格开朗,有良好的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力,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强。
3.心理品质及能力要求
(1)文字写作能力:能够将财务数据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
(2)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将财务分析的结果及时准确的表述给上级主管,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了解。
(3)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保守企业财务秘密。
4.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盈利预测财务分析师
目前,资本市场信息需求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对历史信息的关注转向对未来信息的关注。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信息提供了对公司未来合理预期的重要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未来状况,从而有助于他们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是极为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盈利预测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行为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信息是否具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精确程度,而其精确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文章,分析了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精确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预测倾向及改善进行了探讨。
一、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意义
财务分析师的一项主要工作是进行盈利预测,分析师通过搜集整合相关信息预测公司未来收益,以向资本市场提供重要信息,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他们的活动不仅使股票价格对当期未预期盈余的反映增加,而且使当期股票的价格反映了更多未来盈余的信息,从而增强了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吴东辉、薛祖云(2005)认为,从总体上看,尽管财务分析师在中国这个新兴资本市场上是一个刚起步的职业,但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对于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研究,国外基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预测数据进行分析。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规范研究相对较多,随着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重要性的增加,相关实证研究也逐步增多,主要研究人员有:吴联生(2000),陆正飞、刘桂进(2002),胡奕明等(2003),吴东辉、薛祖云(2005),石桂峰、苏力勇、齐伟山(2007)等。
三、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分析师预测的准确程度要高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但是差距不是很大,研究表明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都有乐观估计的倾向。Alain Coen等通过对1990-2001年8个亚洲新兴市场预测偏差进行分析,得出平均的绝对预测误差为26.7%。Chang等(2000)通过对47个国家的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为25.5%;Ang和Ciccone(2001)通过对1988-1997年42个国家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60%,离差为31%;Stephen J.Ciccone通过对美国1990-2001年的120022份季报研究发现,盈利预测的偏差、错误和乐观度都出现了稳定的下降,亏损公司下降的尤其显著。这与上面的研究也是相符的。在我国,胡奕明、林文雄和王玮璐(2003)研究发现,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还存在较大的误差。
四、影响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部分与上市公司相关,部分与财务分析师自身的因素密切相关,综合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的时间。一般来说,预测期间越短,准确性越高。研究发现,分析师最近期间做出的预测比最出色的分析师的平均预测准确性要高(Crichfield etal,1977;O’Brien,1988)。
2、分析师的经验与声望。分析师的经验越丰富、声望越高,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预测的准确性与分析师的经验成正比(Michael B.Clement,1999)。而Johnathan Clarke、Ajay Subramanian(2005)研究发现,分析师的预测乐观程度与以前的业绩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业绩差(优秀)的分析师更有可能作出更乐观的预测,这对传统的研究成果是一个突破。
3、分析师获得信息途径。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的分析能力和分析质量受信息收集途径的影响很大,采用调研方式与分析质量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分析能力与分析质量则与使用间接信息来源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财务分析师使用的信息途径从均值来看依次是:公开披露信息、间接资源、对公司的调研、非正式信息(胡奕明、林文雄,2005)。
4、分析师所跟踪的公司与行业数量。一般认为,对一只股票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与跟踪这只股票的分析师的数量正相关,而且分析师倾向于忽略个人的信息而出现羊群效应。研究发现,预测的准确性与分析师所跟踪的公司数量成反比(Michael B.Clement,1999)。石桂峰等(2007)研究发现,预测机构数量的增加伴随较高的预测精确度,这说明我国分析师的预测也具有一定的“羊群效应”。
5、分析师激励与动机。分析师会受到不同动机的影响以致不能将预测的准确性最大化,负有销售的分析师预测比其他分析师更乐观,但准确性更差(Conroy、Harris,1995)。当分析师所在的投资行与其研究的公司有联系时,分析师的倾向有偏见(Hunton、Mcewen,1997)。
6、分析师所在公司的规模。预测的准确性与分析师所在公司的规模成正比(Michael B.Clement,1999)。主要是由于所在的公司规模越大,分析师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因此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
7、公司是否进行融资。一般认为,分析师对于正在进行融资的公司设定明显偏高的目标价格。Mark T.Bradshaw等(2006)解释分析师的乐观时认为,外部融资比分析师是否属于承办融资业务的投资银行更为重要。对于不同盈利预测具体变量的过度乐观程度与公司融资的类型相关。对于债务融资,过度乐观主要集中于短期EPS预测;对于权益融资,过度乐观还集中于长期EPS预测、股票推荐买卖以及目标价格等方面。
8、公司规模。由于大公司比小公司披露的信息更多,因此公司规模越大,预测的精确度越高。而石桂峰等(2007)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认为公司规模越大,预测的精确度则越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大公司往往实行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盈余波动受行业以及多元化程度的影响更大,更难以预测。其实在Kross等(1990) 的研究中就曾经指出,企业规模可能被用来作为其他非信息因素的变量,比如政治成本、风险因素、多元化,所以规模与预测精确度的关系可能因这些因素的存在而变得复杂。
9、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同分析师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这会影响分析师的分析质量。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情况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定性信息质量有关,这一信息质量高,则分析师盈利预测的错误和意见歧异就少(Barron、Kile,1999)。Lang&Lundholm(1996)对公司披露政策的研究表明,提供了较多信息的公司会有较多的分析师跟进,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也比较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将伴随着高的盈利预测精确度(石桂峰等,2007)。
五、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比较
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相关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仅十几年,财务分析师等中介市场发展的时间更短,对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相关的研究才刚起步。借鉴国外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国内相关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结合影响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我国此方面研究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环境因素。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需要逐步完善。
2、数据库因素。有关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分析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尚无类似Value Line、I/B/E/S、first call这样的机构对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搜集整理。国外的I/B/E/S数据库从1975年就可以使用,first call数据库的推荐股票和目标价格数据从1993年可以使用,而我国资料较为完整的wind数据库的相关盈利预测数据从2004年才开始逐步丰富。对学术研究而言,我国的研究者在2004年之前一直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数据。
3、分析师队伍建设。在我国,财务分析师还是个新兴的职业,胡奕明、林文雄(2005)的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分析师从事分析工作年限平均为3.62年,分析师中有71%以上是硕士以上学历。我国的财务分析师市场处于初步阶段,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可靠性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六、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财务分析师从倾向于短线投机转变为不仅注重市场层面的信息,而且更加注重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价值型推荐,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分析师预测的可靠性。本文也尝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财务分析师提高盈利预测的可靠性有所裨益。
1、财务指标选择多元化。以往对于盈利预测可靠性的研究主要借助净利润、EPS等指标的预测误差计量来实现,但若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则此类指标计量预测误差的质量便会出现下降。针对此缺陷,建议适当增加财务预测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等;也可以借鉴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数据,增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EPS等指标,这样可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预测的影响,更好地衡量公司主营业务的情况,从而提高对上市公司基本面预测的可靠性。
另外,分析师在进行盈利预测时应当有所侧重,对于非经营性利润所占比例大、盈余波动大或者面临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在预测时,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及多种预测模型来尽可能地保证预测的精确度。
2、加强信息来源。分析师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程度密切相关,但同时也应当注重提高分析师的信息收集能力,重视调研,促进分析师对信息内涵的挖掘,进而保障其对信息的分析质量。
3、促进中介市场的发展。促进财务分析师和各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合法发展,通过财务分析师的市场竞争实现财务分析师行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加大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胡奕明、林文雄:信息关注深度、分析能力与分析质量.金融研究,2005(2)。
[2] 吴东辉、薛祖云:对中国A股市场上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分析.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3)。
关键词:杜邦分析 绩效考核 具体应用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可谓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有关财务比率的体系,得名于美国杜邦公司,因杜邦公司的发明和使用才使得其声名鹊起。作为一项对于公司的股东权益和赢利能力的评价方式,是一种从财务角度来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的经典绩效方式。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当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自动结合联系,例如用于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的;例如用于评价企业财务比率的,杜邦公司有机地将这些联系在了一起,净资产收益率指的是企业当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一项指标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从这一角度来评价企业,进行层层分解,直至分析到企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的使用上,成本以及费用的构成要素以及企业所存在的风险,这一做法符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当中评价企业绩效的需要,同时,如果企业发生了其经营目标变动的情况,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能够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和解释。这一方法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明确地分析出来决定净资产收益率的各项因素,另外,还能够详细地分析出来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以及债务比率三者之间的相关联关系。这一方式为管理经营者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效率,优化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使得管理经营者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盈利和经营状况。
在杜邦体系中,相关的几种重要分析方法所呈现出来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的净利率×权益乘数(1)
资产净利率=销售的净利率×资产的周转率(2)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的净利率×资产的周转率×权益乘数(3)
二、杜邦分析法理论依据
(一)协同效应理论
杜邦财务分析方法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协同效应理论。这一理论中的观点就是,通过系统当中相互协作的各个因素,所产生出来的效应会远远大于机械地将各个因素相加所产生出来的效果,这也就是常说的1+1>2。杜邦财务分析方法所针对的是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分析从而反映出来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还有针对企业所安排的资本结构,通过分析所反映出来的是企业财务运作相关绩效;另外针对的是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通过分析协调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经营业绩,使得企业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二)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延伸到财务领域,这一准则依旧适用。在财务领域各项具体的指标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和联系性。而杜邦财务分析法经过层层分解这一核心指标,从而揭示存在于各项指标当中的内在关系。这一方法相较于单纯地分析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指标都显得更加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对于考察企业业绩来讲,传统的分析方法无疑是非系统的和零散的,因为这一评价企业绩效的分析评价法割裂了内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性。
杜邦分析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放置在一个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大系统当中,然后进过层层的逐步分解,将各项指标予以有机量化,从而揭示出来这一系统当中所存在着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关系。
三、杜邦分析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的优点
(一)在传统的杜邦体系分析方法中,资料来源主要是传统的财务数据,而以杜邦分析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则是将指标分析具体落实到日常的营运业务当中,既可以利用管理会计所掌握的详细资料,又能够详细地将其中原因加以分析,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
(二)在传统的杜邦体系分析方法中,所起到的作用仅仅局限在事发之前的预测上、事情进展中的控制上以及事情之后的财务分析上面,并没有一个成形的计划、控制以及决策。而以杜邦分析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则在事前充分起到了引导下属公司的作用,设计了一定的系统考核指标,实现了事前的控制。
(三)在传统的杜邦体系分析方法中,考核的目的仅仅是简单化的将各个指标的数值予以简单比较,而以杜邦分析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则是将同期目标值、指标和兄弟公司以及历史同期做出比较,更加能够将自身定位予以明确,提高绩效。
(四)在传统的杜邦体系分析方法中,一旦出现因总资产净利率或者是销售净利率发生变动而引起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发生变动的时候,这种时候将很难辨别是受到了财务政策变动造成的还是由于经营效率变动造成的;而现代企业引入的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其基础是杜邦体系,因此在根本上就能够分析出来具体指标中所包含的信息,并且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
四、杜邦分析体系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实际运用
对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运用,我们以在中国饮料制造行业占据龙头地位的某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的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生产基地遍布于全国各地,集团公司对于生产环节实行的是统购统销的策略。为了进一步加强考核和管理各地生产型的子公司,秉承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考核目标和考核原则,引入杜邦分析体系并严格设置考核的具体目标,力争使其体系目标有效和实用,在这一基础之上判断和评价各个地方子公司的经营风险、经营绩效、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
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构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一)钢铁行业与其他行业财务分析视角的差异性
1、大多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较强的政策导向性决定了其本身的发展前景。由于钢铁行业关注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它本身所依赖的国家政策的程度要相应的大于其他很多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本身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它的产品结构、产品类型以及产品价格等都要及时地满足国家相关区域的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产品的进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国家的进出口政策。由于以上原因,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能完全取决于自身企业的经营优势和发展规划。因此,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发展自主性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果用现有的财务分析框架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了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这就需要在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产品结构和产品类型进行分类,通过在财务报表附表中予以说明,尽量剔除政策性的影响,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动向。这样,才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发现问题,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2、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性。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之间,生产成本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有的企业需要在海外获得自己的原材料,而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矿石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大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依赖于国际铁矿石的价格,其产品成本的波动性较大,并且其原材料的供应也更多的依赖于国际铁矿石的供应,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于其他企业较弱。而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矿山,长期拥有铁矿石的控制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国际铁矿石的存量和价格波动的影响。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应该把相关的成本差异剔除出去,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运用中的局限性。1、企业的原材料由于其铁矿石控制权的差异性以及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其产品的生产成本时时发生着变化,根据历史成本原则就不能够很好地获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配比性;2、“费用型”财务管理体制限制了分析的宽度和深度;3、缺乏分析产品的财务分析。
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钢铁行业分析。1、钢铁行业的现状分析。2、行业内上市公司的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量,将手中许多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本文建议选择反应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的7个指标构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7个指标分别为:经营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表示流动比率(%)。
(二)以价值链为核心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综合要素的组合,是企业生存、壮大的灵魂,是企业特色的体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具体到钢铁行业竞争力来讲,我们也对其进行一下界定,所谓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某区域的钢铁行业在利用有限资源和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以及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能够在市场上较其他区域钢铁行业生产或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现实竞争能力和潜在竞争能力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现实竞争力主要指的是行业在与内外部环境、要素相互整合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外在整体实力,主要表现为行业的规模和效益两个方面。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生产制造行业,其规模主要体现在行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规模上,从这一层面来讲,主要是从量的角度反映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而效益指的是行业的效率和收益,这是从质的角度反映该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潜在的竞争力主要指的是行业所拥有的某些独特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决定着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它是行业竞争力经久不衰的重要支撑源泉。作为钢铁行业来讲,潜在竞争力主要通过其掌握资源的优劣性、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科技能力的创新性以及环保能力的高低性等所表现出来。
(三)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主要的财务比率与现金流量分析。财务比率与现金流量分析的目标是利用财务数据评估公司过去和当前的业绩,并了解其持续性。可以说,要对公司未来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比率与现金流量分析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财务分析的常用分析工具有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比率分析以杜邦分析法为框架,其重点是分析企业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着重评估公司的产品市场业绩和财务政策;现金流量分析表明企业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着重分析公司的流动性、财务灵活性以及收益质量。
(四)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风险与前景分析。这个步骤包括了钢铁产品未来供需预测及钢铁价格和成本走势分析、钢铁产品销售收入预测、钢铁产品的销售成本预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预测,以及利用绝对估价模型和相对估价模型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予以评估。
(五)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综合评价。本步骤是在上述四个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四个步骤分别分析的结果予以全面性的综合评价。
一、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财务分析报告的分类。财务分析报告从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期分析报告,二是非定期分析报告。定期分析报告又可以分为每日、每周、每旬、每月、每季、每年报告,具体根据公司管理要求而定,有的公司还要进行特定时点分析。从编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三种,一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二是专项分析报告,三是项目分析报告。综合性分析报告是对公司整体运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评价;专项分析报告是针对公司运营的一部分,如资金流量、销售收入变量的分析;项目分析报告是对公司的局部或一个独立运作项目的分析。
2、财务分析报告的格式。严格的讲,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和体裁,但要求能够反映要点、分析透彻、有实有据、观点鲜明、符合报送对象的要求。一般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和建议段,即通常说的五段论式。但在实际编写分析时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和要求有所取舍,不一定要囊括这五部分内容。
此外,财务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如可采用文字处理与图表表达相结合的方法,使其易懂、生动、形象。
3、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如上所述,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现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公司正进行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则公司各阶层需要对新产品的成本、回款、利润数据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商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这些数据不能从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作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编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归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财务人员应尽可能争取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参加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生产、采购、市场等)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5、岗位分析。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往往由财务经理来完成,但报告注材要靠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提供。因此,应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对本职工作养成分析的习惯,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也有利于各岗位之间相互借鉴经验。只有每一岗位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编写出内容全面的、有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
互联网这种新的传播媒介已使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传统纸质媒介相比,提供网络财务信息会面临更多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既可能源自网络技术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源自公司积极投身于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但适用于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披露规则仍未成形、确定,无法判别并确保公司的披露方式、内容已遵循了这些轮廓仍然模糊的新规则。本文主要探讨源自后者的潜在风险。
一、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违背相关证券法规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使用者可能据此提讼,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网络财务信息披露是个新生事物,在实务中很多做法仍属摸索阶段,可以说当前网络财务信息更多地是依靠对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揣测和公司自身意愿来供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BRRP课题组(1999)对财富500强前100家公司中93家在网站上披露的财务信息的调查显示,即使在公司信息披露规范比较充分、网络财务信息披露较活跃的美国,网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也不尽理想,表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6月27日公布的沪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在网站上披露财务信息的情况的调查结果(截止到2000年7月25日)。表二是BPPP课题组对上述93家公司在网站上披露财务信息的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后的结果(截止到1999年1月30日):
表一:
表二:
如以上所示,有些公司在网上的财务信息漏掉了其中一些主要的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附注,而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要有附注,附注披露的信息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和解释。证券法等相关条款也禁止漏列重要事项,依据现行职业规范和国内外证券法的信息披露条款,人们有理由认为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包括非财务信息)与传统纸质信息一样是真实、准确、完整的。那么,表一、表二显示的数据是不是表明当前网络财务信息存在严重的漏报?如果信息使用者依赖这些信息进行决策造成不利后果,是不是意味着公司很有可能因此卷入诉讼纠纷?虽然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出现这方面的司法案例,但我们还是有必要采取一些能降低公司信息披露风险的措施,如提供完整的全套财务信息;在用户点击公司财务信息版时,跳出对话框,提醒用户即将看到的财务信息未包括一般决策所需的全部应获得的信息,任何使用这些信息的人有责任参照其他来源的信息以作出合理决策。这种类似“责任解除声明”的提示有利于公司避免或降低网络财务信息披露不完整导致的潜在风险。
二、网络财务信息版中与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其他网站的不当连接,很可能被认为公司已采纳或同意了与其相连的网站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公司应对这些内容负责。
也许目前最大的法律隐患是与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网站连接或在公司网站中包含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报告造成的。公司可能要对提供给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重要误述承担直接责任,如果公司散布该报告或以其他方式暗示认同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报告,则被认为公司已“采用”该报告。在法律上,这也许可视为公司在直接传播该信息,因此得承担信息失真的责任。如果公司提供的有选择性的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网站中,只包括对其股票价格进行分析的部分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的地址,则其“采纳”责任风险就会增大。若公司确实希望在其网络财务信息版中列示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其他网站的地址,责任解除声明或与责任解除声明的连接应列示在上述站点地址列表附近显眼的地方,指出公司没有复核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在公司的财务信息中未来用分析师、财务分析机构报告;公司也没有采用任何其他网站上与本公司相关的信息。
另外一个与不当连接相关的潜在风险是从其他网站中移植数据或图象。在访问者看来这些“外来”信息与公司自己制作的信息没有区别,实际上使用者可能从未意识到屏幕上的某些信息并不是公司网站的一部分,公司由此又多承担了一份本应由第三方承担的责任。稳健的解决办法仍是责任解除声明,配以醒目的边框划定“外来”信息范围。
三、审计报告与不完整的、漏列重要事项的网络财务信息一起披露,或审计报告中包含不当的连接,这样做没有减轻公司的信息披露风险,相反,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表一、表二的数据显示,公司在网上披露财务信息时很乐意展示审计报告。美国公司披露审计报告的比例(65%)甚至超过了披露财务报表附注的比例(63%),而沪市15家公司中有11家披露审计报告,比例高达73.33%。实际上,审计师出于风险考虑是不会轻易将审计报告与他们认为不够可靠的网络财务信息相联系的,但是公司在制作网络财务信息版时自然而然地去借助于审计报告的鉴证力,在审计人员不积极介入的情况下,共同过失风险很可能降到他们头上。更危险的是,将近22%的审计报告也含有连接——通常可连接到审计报告提及的附注中。显然审计人员不会发送含有连接的审计报告,所以这些连接肯定是公司后来加上的。以上两点是值得审计职业监管人员思考的问题。也许,最彻底的做法是把审计报告排除在网络财务信息之外。版权所有
四、互联网旺盛生命力之源——速度——使公司有可能提供动态信息,但它也可能诱使公司卷入没有及时更新信息引致的责任风险之中。
网络具备的“致命”的速度已经使相当多的信息使用者作出了对公司极为不利的认定——公司网站上的信息都是由公司及时进行更新的(除非公司网站中有特别声明),因而是与当前决策相关的、可靠的。而且,就网络财务信息而言,即使公司的确做到及时更新,但提供的信息更多是当前的、缺乏一贯性的,可靠性有可能随着及时性的提高而降低。财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冲突可能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信息更新责任的基点之一。
五、财务信息披露借助干网络使实时报告成为可能,然而,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实时报告可能传送更多的数据,却未必是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