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3-08-25 17:1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

第1篇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第2篇

[关键词] 酒店 产品创新 风险预警

一、问题的提出

服务业是一个对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贡献、关联度极强的行业,目前服务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说服务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竞争力态势。

作为第三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以劳务为主的产业之一的酒店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来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酒店服务业是大量商业交易得以进行的重要场所,是解决目前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随着酒店数量急剧增加,我国酒店业市场出现了过度竞争和同质竞争的局面,许多酒店企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状态,已进入微利时代,很多国内中小酒店“重硬件、轻软件”倾向依然明显,普遍存在着产品创新不足的局面,我国酒店服务业要想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众多外资酒店进入我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产品创新的能力,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又会面临众多的风险,导致酒店企业的产品创新失败,甚至成为企业经营危机与倒闭的导火索。

本文介绍酒店企业如何构建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来预先防范酒店企业产品创新发生失败,以及发生失败后使其不良影响造成损失最低的管理系统。

二、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的风险分析

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的风险分析,指在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过程中已经存在或即将存在的,有可能引起产品创新风险发生的因素。对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的风险分析是构建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基础。

引发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和技术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是判断失误风险、管理风险、营销风险、质量风险等方面。

1.引发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外部因素

引发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外部因素是酒店业无法避免的,酒店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只能不断的适应,要是适应不当就会造成创新失败。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竞争风险和技术风险。

(1)市场风险

对于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其风险最主要的来源是市场,包括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市场接受时间的延迟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等。酒店业的创新产品,尤其是全新的酒店服务产品,对于市场需求量、市场接受时间以及市场价格几乎是没有经验可循的,缺少了前车之鉴,因此风险就相对较大。

(2)政策风险

任何企业都是存在于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中,社会经济发展良好、政局稳定,会为企业带来安定的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对政策理解偏离方向、或者对政策缺乏敏感度等都会为企业的创新带来风险。首先,对于目标顾客,政策会影响人们的各个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收入、人们的购买意向、人口的流动等;其次,政策影响到酒店发展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酒店服务产品创新的进行。

(3)竞争风险

竞争是企业进行服务产品创新的又一风险来源。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竞争对手下一步会怎么做,尤其是对酒店行业,由于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服务产品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因此,如果对于创新的时间等把握不好,或是由于其他原因搁置,都可能给竞争对手机会,使其创新成功,进而影响酒店的发展。

(4)技术风险

随着酒店业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技术与酒店服务产品创新也越来越为密切。技术为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的不成熟性为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带来技术应用方面的风险、技术不断进步,较快的技术更新为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带来的市场变动及成本变动风险。

2.引发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内部因素

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外部因素是内生变量,是导致酒店业产品创新失败的真正原因。内部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有酒店企业的判断失误风险、管理风险、营销风险、资金风险以及人员风险等方面。

(1)判断失误风险

错误判断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创新人员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倾向判断失误导致而成,有可能把个别的消费者行为当成消费的倾向,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购买,导致投入开发的成本无法回收,而有可能导致市场机会的失去。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因对服务产品创新过程管理不善产生的风险。企业组织内部的不协调,职能部门之间的不配合,领导层决策与意见的不统一和创新业务团队主要人员突然离开等引发的时间拖延、效率和质量低下都可能导致创新管理风险。

(3)营销风险

酒店创新出来是一个好产品,也有市场,但是由于定价、推广时机错误、营销手段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创新产品失败。

(4)资金风险

创新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资金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服务产品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包括建设资金、流动资金以及营销资金。

(5)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指参与该项产品创新项目的人员由于流动等带来的创新成败的不确定性或由于人员自身因素引起的与创新有关的其他风险。

三、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

1.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功能

构建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的预警管理体系,为有效防范产品创新过程的风险和有效遏止风险的扩大,其具有的功能,不但要保证酒店产品创新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要产生新的管理功能以形成防错纠错新机制来预防产品创新风险的发生和发生后产生的不良后果最低。所以其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预警功能、矫正功能和免疫功能。

(1)预警功能

预警功能是对各种产品创新的风险征兆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报警的一种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征兆和失败诱因进行识别和警告,以保证产品开发的顺利进行。

(2)矫正功能

矫正功能是对产品创新风险的不良发展趋势进行预控和纠错的一种功能,能促成管理过程在非均衡状态下的自我均衡。

(3)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是对同质性造成酒店产品创新失败的诱因进行预测或迅速识别并提出对策的一种功能,当产品创新过程中出现同质性征兆或诱因时,能准确预测并及时采用规范化手段回避或有效制止。

2.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工作内容

为有效防范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酒店服务业的产品创新风险防范应该包括如下的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1)监测

监测是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以产品创新活动中的风险源为监测对象,监测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变动情况。

(2)识别

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识别酒店产品创新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与失败的主要诱因或致错因素,判断创新活动过程的环节正在异变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3)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致错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哪个致错因素(现象)是主要的风险源,在致错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中,提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和损失评价。

(4)预控对策

对产生酒店产品创新的致错因子和可能出错的环节,及时采取预控措施,及时纠正,避免发生风险和失败,在失败发生前即采取措施。

(5)应急管理对策

当预控对策无法有效制止与避防产品创新风险的发生与发展而将陷入创新危机或失败时,企业应采取的特别应急管理方式,及应急对策。应急对策是一种“例外”性质的对策,即只有在特殊境况下才采取的特别管理方式,包括特别应急计划、应急领导小组、紧急应对措施等。一旦产品创新应急恢复到正常可控状态,应急管理对策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执行预控对策的任务。比如开发的创新产品导致了不良的突发时间,比如开发的菜肴对客户身体有害遭到客户的投诉等情况,即可采取应急管理对策。

3.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是如何发挥功效的呢?其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 酒店服务业产品创新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运营模式

由上图可知,酒店业服务产品创新的预警管理体系对创新产品的开发、管理和实施状况进行监测,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控对策,对监测结果采取的预控对策会产生两种结果:正确有效的管理活动将保证“良性状况”的维持;失效与错误的管理活动使产品创新不良后果升级。如果对创新产品的不良后果预控对策无效,产品会对企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的可能,这时就需要采取应急对策方式,采取紧急对策也会造成两个后果,有效的话会使酒店的创新产品走向良性发展方向,无效的话会对企业造成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酒店的正常运行,严重的会因此而倒闭破产。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果与数据,都将反馈到“监测信息系统”中,其信息分析结果将可以合理调整和优化下一循环过程的风险防范管理活动,使整个风险管理管理活动形成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四、结束语

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形式下,必须要进行产品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本文在分析造成新产品开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酒店业产品创新风险的预警管理体系的研究,探讨了酒店业产品创新风险的预警管理体系的功能构成、工作内容以及运转模式,本文对酒店企业在开展产品创新时如何预先防范风险以及发生后如何应对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吕涛: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及其防范.决策借鉴,2000,13 (2)

[2]程遥:新产品开发风险分析及控制.经济师.2004,(2)

第3篇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和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帐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所有者权益组成畸形、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派现与送股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是否发行股票或债券及不同发行方式的选择、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选择、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风险。

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电力企业(省级电力公司)由于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长期作为政府机关发挥职能作用,造成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的研究和管理,认真分析、及时防范、化解。目前阶段主要是加强筹资风险、资产结构风险、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担保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天津市电力公司今年提出了高度重视回避财务风险,加快建立预算、投资、担保、贷款和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对外担保。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二、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率)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

假设:某省级电力公司生产经营连续数月平稳进行,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如下: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3亿元时06;2亿元时为0.4;1亿元时为0.3*亿元以下时为0.1。如果货币资金到2亿元以下,可以说,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

其他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资产变现率、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资产收益率、应收帐款与经营活动现金比等比率的安全系数也是如此。

单一因素(比率)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比率)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假设:

z=0.sa+0.sb—1.co+4.cd+l.oe+5.of+5.og+5.oh-2.oi

a流动比率(标准值2)、b速动比率(标准值1)、C债务资本比率(标准值1.0)、d最近三年平均债务保障率(现金债务比(标准值0.25)、e利息保障倍数(标准值2)、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比(标准值0.2)《资产收益率(标准值0.l)、h投资收益率(标准值0.2)一担保与权益比率(标准值0.5)。

财务安全系数Z一般应大于5(标准值)、低于5时,财务风险较大;达到3以下为高风险。

另外,从内部控制预测的财务安全系数模型可设置为Z=RkN

R金额,按影响资金额度预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资金量大到小;N内部控制评价,按评价结果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大到小;财务安全系数Z标准值为9、低于9为高风险。

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如资产负债率因素,母公司60%,子公司60%,孙公司60%,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要超过60%,超过多少要看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和负债规模。

三、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

第4篇

【关键词】企业 投资风险 管理策略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投资活动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投资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要想取得投资收益,就要选取正确的投资方案来规避风险。只有对投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地从根源上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概述

(一)投资风险含义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特定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是企业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

(二)企业投资风险分类

从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环节,我们把企业投资风险细分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好,会带动企业向高利润发展,宏观形势不好,带动企业利润降低。

(2)政策风险。政策对自己有利,利润会提高;政策对自己不利,利润会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3)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企业要明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了解自己产品的种类及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明确企业的形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明确自身内部的价值链,优化价值链,使企业朝精益化发展;处理好内部领导与职工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果上面几点做得不好,都会带来投资风险。

(4)市场风险。供给风险。原材料的提价、减价,影响企业的利润。盲目生产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风险;需求风险。国外、国内需求市场的变化,产量同比上升与下降同市场的需求成正比;价格风险。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偏差不大,风险较小;若比其他竞争者价格偏高很多。风险就增大了。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预测方法分析

企业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应该从识别和确定风险开始,建立完善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入风险机制这个要素,从而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掌握投资风险分析的预测方法。下面以2009年钢材企业为例进行投资风险预测方法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世界,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粗钢、钢材均呈负增长,导致出口也进一步萎缩。2008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国内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为2000年以来首次均呈负增长;我国钢材出口虽然同比增加,但环比下降;国内钢铁企业也在加紧限产,国内钢材出口的难度加大、利润空间变窄。

(二)供给风险分析

钢材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焦炭价格下跌。截至2008年底,河北迁安国产66%铁精粉、天津港63.5%的印度铁矿石、山西河津二级冶金焦的价格均较年内最高价格下跌。目前我国原矿生产的铁精粉成本价格远高于钢铁行业及其他用钢行业,铁矿石难以维持高盈利。而焦炭行业则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

(三)需求风险分析

国家采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十六字方针,加强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特别是加快高铁、铁路干线、高速铁路网、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以及灾后重建、经济房、核电站建设等,将积极有效地促进建筑钢材、型材、彩涂板等钢材的有效需求,有利于钢材价格的回稳,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和钢材息息相关,建设住房要用到螺纹钢、公路的桥梁要用到桥梁用钢、电网建设要用到钢筋;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带动钢铁行业中的线材、桥梁用钢及铁路建设中轨枕的型材等;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也可以带动钢铁行业发展;房产是钢材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商品房的需求会带动建筑钢材的需求。

(四)价格风险分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出口锐减。2008年8月建筑钢材的价格直线下降,同年11月,建筑钢材市场价格震荡调整,上海、杭州等华东地区价格有上涨态势,但很快又进入下跌的通道。北方市场在资源陆续补充后,价格一直在下调中。据统计,线材资源价格下降比较明显,而螺纹钢市场资源价格压力也比较大。

(五)企业竞争风险分析

国家2008年1月出台的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钢材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长远的作用,利于我国从钢材大国向钢材强国发展。为了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应该提高钢材的质量,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在此次钢材销售危机中,普通钢材产品降价幅度大于优质型钢材,大企业由于产品种类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其抗冲击能力明显强于中小型企业。如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起点高的企业,由于产品多为高端的板材,产品基本没有亏损;而宣钢集团由于设备、技术落后,其产品均跌破成本线。

以上钢厂从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国家政策风险、产业链风险、供求和价格风险、企业竞争风险分析可知:2009年我国钢材市场投资机遇很好、风险不大,各个钢材生产厂家把握自己在钢材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投资,会获得不小的利润。2008年底,钢材价格最低,属于低成本,低利润阶段,2009年钢材价格有望回升。钢材厂家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方面的投资和新项目的开发,以利于长久发展,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政策变化或调整的趋势很难把握,往往只有事后才能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做企业如何认清形势就十分必要。我们认为就是看清政策,提高对政策的预见性。但是,不少企业喜欢钻政策的空子 “逆势而为”,就为企业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同时,管理体系的缺乏,导致很多企业危机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真正能够抵御风险,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所依据的信息是变化且不完整的,同时也会存在大量的主观意见。企业进行一系列地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财务分析、会计报表、市场分析、经营分析等信息都不能说是完全反映事实,只能是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因此由于管理依据的不可靠,从而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策略不合理

我国不少企业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只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所致。企业没有在合理的时机进行多元化,不具备多元化的资金基础、团队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不具备了风险控制的手段;项目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形不成规模效益;企业的品牌、团队、销售渠道等多元化的软件基础不成熟,竞争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储备不足。

(四)企业领导风险意识薄弱

对照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可以看出企业所有危机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因此,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需要提高。在企业出现的各类直接原因中,有的是政策层面的原因,有的是团队缺乏的原因,有的是管理体系不具备的原因,有的是决策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归根结底都可以归因于企业领导者的市场风险意识薄弱。

四、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投资具有其普遍的规律,但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必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同时,应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对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外部环境的实施对策

(1)加强风险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风险投资是涉及诸多学科理论和知识且实践性较强的一项非常特殊的投资活动。目前我国十分缺乏既通晓企业经营管理又懂得专门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譬如设置相关跨学科、跨领域的培训课程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整体培训,请国外的资深专家进行培训,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同时引进国外相关优秀人才的大量。

(2)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融资体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就是要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市场化,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降低风险。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逐步走向成熟,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政府财政资金,此外,我国也应适当创造条件引入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引进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增加个人投资基金,由于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单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就是一条转化途径。

(3)建立和完善法律支持系统。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因此,保证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是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当企业有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积极与有关当事人协商解决。国家应尽快对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转移、创立、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定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的实施对策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企业要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同时设置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除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外,还要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风险为先、负责任、共赢、诚信为本、合法经营、资源整合等理念,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动态、实时、全面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利用金融、财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开拓投资渠道,转移企业投资风险。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全部或部分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的行为。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给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具有丰富经验技能的专业公司去完成。企业也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或者将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立即售出或出租的处理方式,把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购买方或承租方的方法来进行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金。总之,企业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4)进行投资产品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开发对于我国企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企业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产品开发,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开发能力上都非常薄弱,影响了企业竞争力。而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载体,产品开发对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产品有其生命周期因不同产品不同市场而定,它与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有关,也与市场竞争的程度有关。现代社会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两者结合的必然结果使企业开发产品的速度加快,在市场上谁开发产品块,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面临丧失市场的风险,限制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开发另一种产品进入新的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投资方案,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投资风险成因的分析,不断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从根源上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投资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大潮中稳定,迅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霞.企业投资风险成因的分析与控制对策[J].企业管理,2009.

[2]哥利斯.企业与风险投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爽.试论企业的投资风险及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股权投资机构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风险,一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二是股权如何退出的风险。

第一,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又可细分为: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

一是政策风险。在国内,政策的支持或限制会对整个市场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风险投资在考虑是否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企业所在的行业是否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否存在政策性限制等政策风险。

二是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可分为两种。其一,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技术来说,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二,由技术寿命周期所致风险,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快,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如果风险企业的技术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开发完成,那么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就可能不复存在,其它新产品的问世将会使这项技术失去意义。

三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家管理不当而对风险投资家造成损失的风险,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和拟投资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高超的分析能力、果断的决策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应具备合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的管理越规范,股权投资的风险相应就越小。

四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资金周转风险。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需现金流日益增加,一旦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企业将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第二,股权如何退出的风险分析。股权投资的传统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私募股权按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而是在获利后及时退出,以转入到下一个项目的投资。如果股权投资基金投放到项目公司后,不能在获利后适时、顺利地撤出,滞留的资本将使股权投资者陷入资金的死循环,无法及时地获得收益,进行新的投资。因而退出风险是我国股权投资机构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解决对策

股权投资机构在分析被投资公司风险之后,决策是否投资的关键是能否控制风险。股权投资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有甄选合格的管理者、投资协议、企业价值评估、增值服务、资本退出等。

第一, 选择合格的管理者。在股权投资机构所面向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可供投资者参考的资料非常少,没有经营历史,产品未来的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资料也不完善,供股权投资机构了解最多的就是创业者本人。

第二, 利用投资协议来有效控制风险。在投资协议中通过对投资形式、投资工具、退出安排以及对投资企业的制度要求等条款的设计,努力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并将股权投资机构所承担的风险部分转移到投资企业身上。与此同时,该方式还可激励投资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同舟共济,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三, 合理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价值评估是根据企业的当前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确定合理的投资价值。这既是一个企业价值的确定过程,也是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因为合理的投资价值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适合企业发展目标的资金,以提高投资成功的可能性,也能够把投资者的损失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第四, 增值服务。股权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以后应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及技术指导,协助投资企业制定最优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上市计划;同时,投资以后公司的资金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注意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必要时也要引入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券商等第三方机构协助分析。

第五, 选择合适的时间、合理的途径将股权退出。一般情况下,如果投资项目难以尽快上市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退出:一是通过并购,即被已上市的同行企业收购或被拟上市的同行企业收购;二是通过转让,譬如企业仍很好,只是各种因素上市期限加长,由于基金存续期原因转给其他股权基金。

第6篇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特点,对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结构系统的七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 风险因素 风险分析

近年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房地产投资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投资活动,受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加上需用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资金周转速度慢,众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所以,房地产开发决策者绝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市场,而更需要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为了正确地预测、控制和规避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在投资前必须进行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充分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影响。本文对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为房地产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人们熟悉的概念,但是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并不容易。笔者认为,所谓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不确定性所导致结果的综合效应。

房地产投资风险可以定义为投资者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概率(或可能性)。这一概率越大,意味着风险越大(龙胜平、方奕,2006)。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含义

房地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房地产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包括投入资金的损失和未达到预期收益的损失(陈溥才、郭镇宁,2004)。

由于在房地产投资中存在着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其风险因素也很多。一般来说,可以把房地产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部分。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戴国强,1999)。系统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发生于个别企业的特有事件造成的风险。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分类表明,系统风险应尽可能回避,非系统风险应尽可能消除。

(三)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特征

不确定性。项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房地产开发更是如此。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的一个特定的风险来说,它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

规律性和可预测性。风险的产生是来自于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即风险因素是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但是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变化和实施总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也必然有一定的规律性,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可变性。风险活动除了有规律性,还存在变化的可能性,一旦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风险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在房地产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都可能会发生变化,随着项目的不断持续,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变小,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有效处理,但与此同时在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潜在性。尽管房地产项目风险客观存在可能性,但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它仅仅是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需要有必要的条件,这就是风险的潜在性。

阶段性。风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分阶段的,这就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的阶段性。一般认为它包括3个阶段:潜在风险段;风险发生段;造成后果段。

结果双重性。风险所引发的结果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这就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的结果双重性。传统上把项目风险看成是一种损失,因此项目风险的双重性也就意味着风险与收益机会共存。

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系统分析

房地产市场千变万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动态变化会给在房地产市场中交易的商品经营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风险。如果完全不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或遗漏了主要因素,那么风险分析就可能有很大的偏差;但要把每个风险因素包罗万象地都加以考虑,则会导致研究模型的过度复杂化,这是不现实的。经过风险分析,可以合理地、尽可能地缩小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找到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最科学的风险对策。

要想保证风险分析的质量,必须科学地分析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或对策来尽可能地减少风险损失。图1至图7给出了整个房地产投资风险因素的结构系统。

(一)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指的是由于自然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房地产商品的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可能受到的影响和直接破坏,由此带来的对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者经济上的损失,如风暴风险、火灾风险、洪水风险等。

(二)政治风险

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使房地产投资者要承担相当程度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战争、经济制裁、外来侵略、骚乱等。同时,政治风险还包括政策风险,即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房地产投资的政策条件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房地产投资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它受多种政策的影响和制约,其政策都会对房地产投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影响,从而给房地产开发投资者带来投资的风险。政治风险因素还可以细分,参见图2。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经济形势环境变化这类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经济风险因素的分类参见图3。

(四)技术风险

房地产技术风险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结构及其相关变量的不断升级,会给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带来的损失。比如,科技进步可能使得房地产商品的适用性受到影响,从而使开发商不得不追加投资进行房地产的翻修和改造。技术风险的主要变量可以分成如图4所示的类别。

(五)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因素指的是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可能给从事房地产商品生产和经营的投资者带来损失。参见图5。

(六)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

上述风险因素都是来自外部环境,而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的是由于开发商决策错误、策划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低于预期的收入水平,包括类型选择风险、地点、人、财、物组织管理风险和投资方式等,参见图6。

(七)国际风险

国际风险是指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产生的对地区性经济活动的影响,它对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投资者如果有意涉足国际房地产项目,那么就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环境,把握好投资政策,并且采用相对稳定的货币和汇率工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潜在损失。国际风险因素一般可以细分为如图7所示的分类。

不同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

地产投资的风险。土地开发是一种风险最大、收益通常也是最高的房地产投资方向。由于土地的市场价格受一系列的风险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很大,土地投资的风险也很大。为了减少在地产投资中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把握投资的政治及经济时机最为重要。了解和随时掌握城市规划及其变更情况,特别是对土地使用性质改变和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损失。

普通住宅投资的风险。除地产之外,住宅也是房地产市场中较为引人关注的项目之一。一般而言,投资于普通住宅市场,若是房屋能够很快地销售出去,那么这种投资便属于短期投资,资金周转较快,也较容易获利。如果住宅因为某些原因销售不出去,则亏损是必然的。

公寓投资的风险。评估对公寓市场的投资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公寓能否租出去,以及租金的高低。影响公寓生意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市场需求;管理水平。若是市场需要量大,公寓难度不大;若是管理水平高,条件硬,则租金必然较高,收入也会较多。其主要风险是:市场需求量低,公寓租不出去;管理成本高于租金收入。

办公、写字楼宇投资的风险。由于中国近年来商业市场的繁荣,便为写字楼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写字楼是与商务活动和政府机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其位置最好是接近于商业或社会活动的中心,这有利于提高其被利用率和租金价格。另外,其管理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写字楼市场的主要风险即是:若不能使其保持较好的地理位置,并保证业务管理水平,会是很危险的。

商业楼宇投资的风险。投资商业楼宇一般比投资普通住宅、公寓、写字楼的风险大。商业楼宇市场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投资的收益取决于商店的销售情况;商业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租方信誉不佳对投资者的影响。

工业楼宇投资的风险。工业楼宇通常需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土地开发,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道路等条件的改变或不充分都会构成对工业楼宇市场的风险,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以上结合房地产项目投资的不同类型,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房地产项目,其风险程度及重心是不同的。对比分析对其有充足的了解,以期在实践应用中降低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龙胜平,方奕.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溥才,郭镇宁.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方案优化策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7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市场很多商品处于供大于求,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捉住商机,企业不同程度的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赊销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销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增加销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本文就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通过对应收账款风险与防范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收账款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应收账款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企业以信用方式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被购货单位、接受劳务单位所占用的本企业的资金,属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列为流动资产,其范围是指那些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的应收款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扩大销售并及时收回货款,往往会给购货单位一些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通常是以折扣体现的。通用的折扣办法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赊销而形成的。赊销虽然能扩大销售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一部分货款不能收回的风险。这种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称为坏账。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应收账款。

二、应收账款的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收回,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下,企业正确运用赊销,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社会信誉度差,企业领导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商业竞争,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加剧了应收账款的形成。从应收账款的概念和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出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得出了应收账款影响经营管理的结论;验证了应收账款管理不仅是企业的财务问题,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应收账款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三、分析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

(一)偿付风险问题

如果应收账款债务人资信状况恶化,到期丧失偿付能力,将使债权人的权益悬空,债权难以实现。随着欠款时间的延长,发生呆账、坏账的机率也随之加大,诸如恶意拖欠、欠债不还等恶性事件的发生,使企业不良资产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同一时间发生多起应收账款损失,超出企业承担损失能力的最大限度,企业就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二)时效性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债权作为合同债权,需受诉讼时效约束,过诉讼时效的将成为自然债权,丧失胜诉权,得不到法院保护或支持。在货款未清偿前,如债权人不行使或怠于行使时效权利,将可能使合同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成为自然债权,除非应收账款债务人自愿履行,应收账款债权人不可能从应收账款债务人那里获得清偿。因此应防范应收账款时效性风险。

(三)资金成本高风险问题

应收账款收回周期较长,等于公司是自己在垫资,将会形成较高的资金成本。如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产品生产成本、各种税金和费用,从而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应收集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http:///class_free/183_1.shtml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历史信用记录。对新客户的信用管理应包括: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其次企业应根据不同的信用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当将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再次针对长期不对账等管理措施不力现象,企业要规范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度、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二)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

无论企业采取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但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则不可避免。企业的坏账损失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减少了可以运用的流动资产。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企业应根据http:///class_free/7_1.shtml计制度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进行估计,预提取建立弥补坏账损失的准备金。

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为继,甚至破产或被重组。大量国内外案例表明,应收账款风险吞噬企业生命力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其后果触目惊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的分析和掌控,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而是要加强对其进行辅助管理,随时准确地分析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从而推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投资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论

针对以上应收账款形成风险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强销售与财务的共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赊销审批制度、采取合理的催款程序及方法、掌握客户债务的动态变化、规避不合理的财务制度。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应收账款"等防范措施.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原因以及防范的研究,说明企业应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是使资金在周转中的耗费及时足额地得到补偿。提高资金利润率,企业抓住应收帐款这块阵地作文章,盘活存量,促进增量,不仅可以避免增贷增息的负担和风险。还可促呆变活,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BT模式;长春地铁;优势;风险分析

一、BT模式的简介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主要是指政府以某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投资人签订协议,由投资人负责项目的融资和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待项目建成后,政府进行回购并按协议向投资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BT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是BOT的一种变通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BT模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运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它主要用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如隧道及桥梁工程等;还可用于政府从战略、安全等多角度考虑需直接运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地铁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等。

二、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概况及运用BT模式的优势

(1)项目概况。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号:发改基础【2012】1121号),本项目采用建设――移交(BT)融资模式建设由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春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投资128亿元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0.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此线路起自长春西湖站,经长春西站后沿景阳大路向东经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止于东方广场站,共设车站17座,全部为地下站。换乘车站共6座,分别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和地铁换乘。与1号线共用控制中心,设西湖车辆段。计划2016年末建成通车,将极大缓解长春南北交通压力。(2)BT模式在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运用优势。近些年B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蓬勃发展,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是我国第一次采用BT投融资方式建设的地铁建设项目。它的成功标志着BT融资模式在地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政府的角度,地铁建设采用BT模式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暂时短缺,拓宽政府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分散金融风险。从投资人角度,地铁建设采用BT模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合法减少税费支出。

三、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BT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1)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任何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损失的风险。采用BT融资模式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一是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使投资者和业主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和项目业主所带来的损失。三是通货膨胀。是指总需要大于总供给,会导致市场物品的价格上涨。(2)项目回购风险。项目回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回购人资信风险,回购人不按照先前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回购项目是BT承包商最大的风险。二是主要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作为项目招投标方,一般在招标之际都已估计到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不能预见的,转嫁给任何一方是不公平的,为此,回购方和投资方在签订合同时常约定主要材料在一定的期间内价格上涨或下跌达到一定的幅度时应予以调整。(3)建设风险。由于技术,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BT融资模式运用于地铁建设时会存在很大的建设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工期延误或中途停建;二是原材料价格变动;三是管理风险。(4)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导致融资方信用等级、债务偿还能力发生改变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外交政策的原因,会产生征税风险。二是因一些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会有限制原材料供应,项目产品实行禁运等风险。(5)法律风险。BT融资模式是由BOT模式演变成的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合同不明确风险。

BT融资模式属于新型的投融资模式,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很多的成功范例,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就是首次采用BT融资模式并成功的运用。掌握BT模式的适应条件、范围和流程,认真学习国家对BT投融资模式的规范性文件和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充分发挥出BT模式在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刚,张永强,苏加峰.B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6(1):21~24

第9篇

目前,从总的趋势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很多领域都正在从“决定论”向“选择论”的方向发展,使得有些“硬”科学出现“软化”的倾向。与此同时,过去无法进行运算的“软”科学逐渐向程序化发展,有“硬化”的倾向。这说明某些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和某些信息的不确定性正在得到普遍承认和逐步得到正确处理,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认识到,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对事物的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其更符合人类的需要[1].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的生产消费过程,在该过程中,未确知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现在,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近些年,我国有些科研人员对风险管理方法作过一些探讨[2][3][4],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方法不断出现,风险管理也日趋完善。对近几年的国内有关风险管理的研究进行回顾,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使我们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建设。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产生和发展

1.1 工程风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文献[5]曾对风险的定义作过系统的分析,认为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风险是一个系统造成失败的可能性和由这种失败而导致的损失或后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3]:

R=f(P,C)

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

工程风险管理专家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定义为[5]:工程项目风险是所有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

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特点[2][6]:(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只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2)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例如,反常的气候条件造成工程的停滞,会影响整个后期计划,影响后期所有参加者的工作;(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承受能力受收益的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的主体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有关;(4)工程项目的风险一般是很大的,其变化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确知因素的复杂系统,风险的性质、造成的后果在工程建设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对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乃是为了分别研究对这些不同类别的风险所应采取的对策[3].按风险发生的形态分类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可将风险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可将风险分为纯粹和投机风险;按风险波及的范围可将风险分为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和人力风险;按风险能否处理可将风险分为可管理风险和不可管理风险等。

1.2 风险管理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工程项目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离,安全地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

人类历史上早期风险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地中海沿岸各港口的海上保险揭开了人类探索风险的序幕。十九世纪,法国的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约尔第一次把面临风险的管理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最先倡导风险管理,并开始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1932年成立的纽约经纪人协会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1953年8月13日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装置发生大火,导致该公司蒙受了高达5000万美元的损失,这场大火震动了美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成为风险管理科学发展的契机。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各国风险管理研究中,美国的风险管理起步最早,理论研究与应用范围很广,拥有这方面大量的人才。与美国相比英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有自己的特色,C。B。Chapman教授在文献[7]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该框架模型的构建弥补了单一过程的风险分析技术的不足,使得在较高层次上大规模地应用风险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可能。英国除了有自己的成熟理论外,许多学者还注意把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型的工程项目当中。英美两国在风险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代表了该学科的两个主流。法国的研究也有自己的特色,其模式是经营管理型的风险管理研究。而德国是从风险管理政策的角度来研究的。

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同时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材料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国家是唯一的投资主体,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效益,风险由国家承担。只是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在学术界成为了一个热点,在大型工程项目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2、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如下[3][4][8][9]:

2.1 风险识别

对各种风险因素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项目风险识别要回答下列问题:项目中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会引起什么风险,这些风险造成的后果有多大?忽视、缩小或夸大项目风险的范围、种类和造成的后果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有:

(1)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个人判断法、智暴法和德尔菲法等。该类方法主要利用各领域专家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后果做出分析和估计。德尔菲法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最初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先使用。使用该方法的程序是:首先选定与该项目有关的专家,并与这些适当数量的专家建立直接的函询关系,通过函询收集专家意见,然后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这样反复多次,逐步使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作为最后识别的根据。德尔菲法应用领域很广,一般用该方法得出的结果也较好。

(2)故障树分析法(分解法)[3][10][11]

该方法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大的故障分解成各种小的故障,或对引起故障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譬如,将项目投资风险分为市场风险、政策调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等。该方法经常用于直接经验较少的风险辨识,通过对投资风险层层分解,可使项目管理者对投资风险因素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大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不足之处是应用于大系统时容易产生遗漏和错误。

(3)情景分析法

一种能够分析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方法。它可以采用图表或曲线等形式来描述当影响项目的某种因素作各种变化时,整个项目情况的变化及其后果,供人们进行比较研究。

风险识别中应注意以下的问题:识别的风险是否全面(可靠性问题)?满足辨识要求的数据、资料和实验结果所需多少费用(费用问题)?调查的结果有多大的置信度(偏差问题)?

2.2 风险评估与分析[2][3][4][12]

风险评估与分析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常用的方法有:

(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首先将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然后利用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

(2)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又称统计实验法或随机模拟法。该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试验、随机模拟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学方法,其特点是用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际概率过程,然后加以统计处理。该方法是西方国家常用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也是当今风险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

(3)决策树法[13]

做风险决策时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求出所有变量所有可能变化组合下的NPV或IRR值,再画出其概率分布图。这种方法的计算规模随变量个数及变化情况多少成指数变化,并且要求有足够有效的数据作基础。现在该方法已有很多改进。

杨宁等在文献[14]中提出了一种随机决策树的概念,将效用函数理论应用于随机决策树,该方法可以处理不但有状态转移而且在某种状态转移前逗留一段时间的风险决策问题。

黄冬梅等在文献[15]中将决策树在模糊环境下进行了推广,提出了模糊决策树的概念,并对决策树与模糊决策树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这种方法为在不确定(模糊)环境下达到不精确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一种思路。

杨辉在文献[16]中提出了一种用新的极值,点禁忌搜索构造分类问题的全局优化决策树的算法,该算法可用于不可微分的目标函数,用于构造具有固定结构的多变量决策树,将多变量决策树表示成析取线性不等式集合。全局树优化就是使析取线性不等式中的分类误差最小化。

(4)影响图法

该方法由美国Howard教授等人提出的一种表征决策分析的网络图形,它是概率估计和决策分析的图形表性,是将贝叶斯条件概率定理应用于图论的成果,是复杂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一种新颖有效的图形表征语言,数学概念完整,关于概率估计、备选方案、决策者偏好和信息状态说明完备,具有决策树不可比拟的优点[17].影响图的最大优点是:①能直观表示随机变量间的相互关系;②计算规模随着不确定因素个数呈线性增长。

石晓军等在文献[18]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响图的分析方法,构造了一个较为一般的项目风险分析的影响图模型;提出了项目风险超额报酬率的概念;给出了影响图因果概率推理的一个具体的解析支持算法。

1992年,Shenoy在深入分析影响图表示及求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贝叶斯决策问题表示和求解的一种新方法———评价基础系统,这一新方法是影响图决策技术的推广。就贝叶斯决策问题,Shenoy的比较分析表明,它比决策树和影响图方法更具魅力。冯俊文在对这一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讨论了这一方法的优缺点和不足,指出了可能的推广及应用[19].

(5)随机网络法

又称图示评审技术(Graphieal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简称GERT。在GERT中,不仅活动的各参数(如时间、费用等)具有随机性,而且允许活动的实现也具有随机性。

宋善德在文献[20]中分析了使用传统方法绘制网络图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新的结点布局、连线和交互调整算法。在输出方面,给出了箭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网络的布局优化与自动绘制算法。

高杰在文献[21]中和文献[22]中分别介绍了一种根据普通紧后工序表和一种普通紧前工序表绘制箭线式网络图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根据工序表绘制工程项目最优或较优箭线式网络图。

王海超等在文献[23]中就双代号施工网络计划优化管理问题,研究了次关键路线上非关键工序的寻求方法,给出了图上计算和解析表达的求解过程,方便了网络计划的优化和管理。

黄德才等在文献[24]中提出了一种同异反网络计划方法,在推广同异反联系数概念和给出主关键路线、次关键路线、再次关键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工期预测方法。

李林等在文献[25]中借助网络图,提出了一种估算项目工期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方便地判断各风险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

吴唤群等在文献[26]中在假设已知工程的各种情况下,提出了在要求所增加的总的费用最小的情况下,对网络计划进行调整,将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适当地缩短,使整个工程的工期提前的一种方法。

刘永淞等在文献[27]中建立了不同连接方式的搭接施工网络计划关联矩阵,阐述了利用关联矩阵中行列与元素间的关系计算网络计划的方法。

(6)模糊分析法

所谓模糊就是边界不清晰,外延不明确,以模糊集合代替原来分明的集合。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模糊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王洪刚等在文献[28]中基于模糊理论和指数平滑预测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以预测单方造价为基础的投标工程单方造价快报算法。

常云涛等在文献[29]中引入具有模糊时间参数的模糊网络,并应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理论进行了修正。

胡劲松等在文献[30]中针对模糊网络关键路线问题,基于模糊网络流模型,提出了确定模糊网络关键路线的参数线性规划方法,得到了模糊网络关键路线的更全面的结果。

1.3

风险对策的制定[31][32][33][34][35]

风险的辨识、评估完成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一般来说,风险管理技术分为两大类:控制性技术和财务性技术。

控制性技术主要作用是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限制已发生的损失继续扩大,包括风险回避和损失控制。在工程项目中,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它们是矛盾和对立的统一体,没有脱离风险的纯利润,也不可能存在无利润的纯风险,因此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在实践中应尽量少用,只有当风险发生机会的概率很高,并且造成的损失很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包括预防措施与减少风险的方法,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其局限性是要么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要么技术上可行但不经济。

财务技术包括风险转嫁和风险自留。转移风险指采取各种方式将风险转移出去。保险转嫁是财务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风险管理技术起源于保险。将发生概率不大,但损失却难以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风险自留是一种自行承担工程事故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后果的方式。

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方法策略很多,但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正确选择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4 实施与后评估

正确决策之后,具体的实施十分重要。在执行过程中,应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反馈并在必要时调险管理对策。最后应对实施的效果及差异进行评估。

3 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4][36][3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工程项目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对于具有参与方地域分布广、专业分类得杂、信息量大特点的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特别重要,决策者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项目信息,而各参与方也需要迅速地了解各自的进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减少项目信息沟通和传递的费用。

利用Internet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这一系统应包括以下系统:

(1)信息管理子系统。在该子系统中储有项目内外部与项目有关的科技、经济、市场和社会方面的各种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辨伪的功能,系统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2)风险评估子系统。主要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优化、造成的后果、可控程度做出估计。

(3)风险对策子系统。它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供决策者参考使用。此外,采用计算机模拟辅助工程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工程投资分析所带来的大规模信息处理问题,给风险分析与投资决策带来了新的突破。阮连法等提出了计算机模拟辅助投资风险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建立了投资风险分析的模型[38].

4、结束语

近十几年来,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使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不仅是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而且是对全部风险的、全方位的管理,采取全面的组织措施的管理。

综上所述,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基本满足对项目风险大致了解的要求。但在以下方面,仍需全面和系统地研究。

为规避、防范和控制风险,需对风险进行度量,它既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风险管理定量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文献[39]通过层次解析过程和决策树分析构建了风险管理的一种定量方法。文献[40]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集值统计原理分别进行指标权数确定和专家打分的数学处理建立的定量评估模型也值得借鉴。

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理智决策者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意愿是选取收益相对高,风险相对小的项目。也就是要求工程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风险收益最好。那么如何在给定的条件下,即收益、风险一定的条件下确定工程项目投资的最优经济效果,以及在最优经济效果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工程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也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思路[41].

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强调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等;强调工程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减少风险损失,提高投资效益,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加强政策环境研究,将会对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减少损失,增加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为风险决策提供依据;风险控制的目的在于借助各种方法,以最小投资谋取最大保障的管理活动,使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为最佳工程效益服务,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减少风险损失。

近几年,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投资、工期和质量。确保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实现工程投资决策的全局优化与总体设计和总体经营思想,对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 工程软设计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杨建平,杜端甫,李鼎 大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进展[EB/OL] htp://www。project。net。cn/du-2/htm

[3] 于九如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杭建平 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J] 价值工程,1999(1),42-44

[5] 张青晖,沙基昌 风险分析综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6,18(2):42-45

[6] 胡振华 工程项目管理[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7] ChapmanCBandCooperDF。RiskAnalysisforLargeProjects:Models,MethodsandCases。JohnWiley&Sons。1987

[8] R。Gareis HandbookofManagementbyProject。MANZ。Vienna,1990

[9] J。Turner。TheHandbookofProject-basedManagement。McGraw-HillBookCompany,1993

[10] 陈立文 项目投资风险全过程管理[J] 基建优化,1997,18(3):19-20

[11] 杨邦杰,洪仁彪 农业投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概述[J] 农业工程学报,1999,15(3):29-32

[12] 石晓,李健,李晖 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的比较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6):25-26

[13]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运筹学(修订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4] 杨宁,赵联文,郭耀煌 随机决策树[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35(2):212-215

[15] 黄冬梅,哈明虎,王熙照 决策树与模糊决策树的比较[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3):218-221

[16] 杨辉 决策树优化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21(1):36-38

[17] 李爱梅 影响图的数据结构研究[J] 江南学院学报,2000(4)

[18] 石晓军,任志安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一种基于影响图的解析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3)46-49

[19] 冯俊文 决策分析的评价网络理论[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18(4):15-22

[20] 宋善德 网络计划技术中网络图绘制的算法研究[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26(6):69-72

[21] 高杰 根据普通紧后工序表绘制箭线式网络图的方法[J] 系统工程,2001(2):72-77

[22] 高杰,李承高 根据普通紧前工序表绘制最优箭线式网络图的程序化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3):38-43

[23] 王海超,杨国玺 次关键路线在施工工期优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2000,24(1):40-42

[24] 黄德才,赵克勤,陆耀忠 同异反网络计划的工期预测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5):24-27

[25] 李林,李数丞,王道平 基于风险分析的项目工期的估算方法研究[J] 系统工程,2001(5):77-81

[26] 吴唤群,唐莉,孙相军,莫连光 搭接施工网络工期优化研究[J] 系统工程,2001(4):43-46

[27] 刘永淞,黄明娜 矩阵法计算搭接施工网络计划[J] 基建优化,2001(8):28-29

[28] 王洪刚,梁山,颜洪滨 基于模糊预测的建设工程单方造价快速算法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0:115-118

[29] 常云涛,李嘉 模糊网络的工期与关键线路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6(6):91-96

[30] 胡劲松,达庆利,金毅 模糊网络关键路线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1999,13(1):50-53

[31] 白锋 项目的风险管理决策与保险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1996

[32] 史欣欣 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在工程保险重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1999

[33] 载雪峰。投资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3):37-38

[34] 安忠,朱烁,李卓伟 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 中国港湾建设,1999(2):42-43

[35] 许天戟,于兰,王用琪 风险控制理论在国际建筑承包中的应用[J] 基建优化,2001(1):18-22

[36] 范英 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7):82-83

[37] 彭勇 建立基于Internet的项目信息系统[J] 基建管理优化,2001(1):8-17

[38]阮连法,陆杰峰,樊益堂。计算机模拟辅助风险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0(4):468-472

[39]Prasanta。Kumat。Dey。DecisionSupportSystemforRiskManagement:aCaseStudy。ManagementDecision,2001(8):634-649

[40]张春英,姜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定量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1,19(5):69-72

第10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风险;风险管理;内涵;机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项目风险的含义

施工项目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发生事故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要定义施工风险,首先就要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至今还没有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险就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第二种说法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的可能结果的差异性。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

第四种说法认为,对风险的认识可以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诸如此类的对风险的定义很多。

虽然风险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却确定了风险共同的几个特征。我国国内对风险定义明确了三个特征,即:一是风险是不确定的。古代的人们常常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形容风险的这个特征,而现在人们也常常用“风险无处不在”来描述风险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是会带来损失的,有一定灾难性,但是同时会带来成功;三是风险是可以度量的。

综上,作者认为施工风险就是指事先不能确定的,会导致施工项目预期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等目标不能实现的资金、技术、管理、组织、人员等方面消极的不确定性的不利因素和事件。施工风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总结起来,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即施工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确定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等在施工风险发生前难以确定;三是复杂性,即风险种类很多,风险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并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状态并不稳定,并且始终在不断变化着;四是相对规律性,即风险的产生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来预测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2施工项目风险形成机理

研究施工项目风险首先要清楚施工项目的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研究施工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施工项目风险是由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件,进而产生风险损失的过程。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能增加风险发生频率或增大风险损失的因素,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在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实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造成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继而产生风险损失。例如,政府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业主道德素质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项目产生风险损失。

(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如气候恶劣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施工项目过程中发生长时间下雨,持续炎热高温等风险事件。但是,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施工项目风险损失的产生,风险损失是否产生还由风险事件对施工项目影响的途径、施工承包商风险管理水平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决定。

(3)风险损失(风险后果)

风险损失指风险事件所带来的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施工项目建设目标的损失。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风险损失,但也有可能不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不导致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 ,它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是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承包商或者工程负责人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财务状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避免投资增大、工期延长、设备淘汰、成本增加、计划失控等偏离既定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如果是可控风险,那么在风险发生前就能够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发生;如果是不可控风险,那么就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的加深,相信对风险预测的准确度也会越来越高。

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最早的保险雏形―共同海损制度就是风险管理意识衍生的产物。然而,风险管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些国家大都设了了风险管理协会,负责宣传风险管理知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年会以及出版风险管理论文。并且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普遍也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位。然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事物,并且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施工企业和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意识大都比较薄弱。这是由于风险管理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并且我国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难以转变观念。长期以来由建设方决定项目投资和工期的方式往往使得项目管理人缺乏发现工程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研究理论目前只在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在绝大多数急需进行风险管理的小型民营施工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般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对策、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贯穿于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风险识别是通过之前工程施工中的相关统计资料,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系统分类和了解的过程。风险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但是风险同样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多次工程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统计资料,应用科学的识别方法,也是可以识别风险的。目前的风险识别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面谈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核查表法等。

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前提下,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用定性法和定量法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按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最终预测风险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目前的风险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拟、决策树等。

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量化工具和手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时间、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影响范围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目前的风险评估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模拟等。

风险对策就是在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潜在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风险对策可降低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控性。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薛卓华.施工项目风险分析和预测:[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09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综述

1.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20世纪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马柯威茨、威廉、米勒先后对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三位学者的理论一脉相承。他们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计算股票系统风险的方法和通过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为以后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研究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把风险管理的对象局限于纯粹风险,重点放在风险处理上。

2.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财务风险的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杜芳修在《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研究》中,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危机发挥预警作用。文章以财务风险监测与危机预警为切入点,采用规范和实证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紧依托财务危机的诱发源,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探讨。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本运动过程来划分和界定企业财务风险,即从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二、旅游企业的系统风险分析

1.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任何资金都是需要成本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来筹资也都是有风险的,再由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因此或多或少给旅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筹资风险。同时,政治是否稳定会影响利润的变化,进一步给旅游企业资金成本的高低带来严重影响,进而为旅游企业带来筹资风险。可以说,旅游企业本身的资金回收期较长,对旅游企业的筹资来说这期间内的任何变动都是不利的。

2.社会宏观因素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投资风险

人们的需求结构、供给数量,市场供求的变化等都是不能准确预测甚至无法预料的。因此,投资就会给旅游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系统风险。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受到社会各种经济环境的影响,而这方面是不受人为控制的,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三、旅游企业的非系统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

旅游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指旅游企业采用负债筹资而使其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现金性风险和收支性风险。其中,现金性风险是由于旅游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理财不当而引起的;而收支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力低下、管理水平低等。如果不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必定会给旅游企业在筹资和经营上带来一定困难。

2.投资风险

旅游企业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后不能达到预期效益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旅游企业进行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旅游企业波动性和季节性的特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波动性和季节性,从而导致资金回收期长,此时投资风险也很大。由于旅游企业自身的因素,在投资过程中还是面临投资风险的。

3.资金回收风险

旅游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指应收账款风险,说的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回收时间及金额的不确定而造成的现金流量风险,从而使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收益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正常经营,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

旅游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旅游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概括来说,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确认的风险和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造成的风险。其中,收益确认的风险,是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产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四、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加强行政方面的管理

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为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旅游协会应该对旅游业加强监督,并管理其经营的行为规范,杜绝不符合规则的竞争,从而给旅游企业的理财与经营制造更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尽可能的避免外部风险的发生。政府部门还应该从财政上支持并引导旅游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

2.正确识别与估量风险

旅游企业不单要学会认识风险,还要会正确识别与处理风险。这就要旅游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进行周密的分析企业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与对于企业未来的收益的响。科学正确的估量风险大小,从而掌控风险的程度,其包括有各类潜在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的损失、损失程度、发生的频数以及对与旅游企业的生态环境、生产经营与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风险的估量,为以后的财务风险做出预防、决策、控制以及处理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旅游企业应该开设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的监测做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预警系统是对风险做出监测、识别、预测和评价的信息系统,其内容主要包含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分做市场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子系统、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风险分析子系统。旅游企业应该将财务制度规范并完善,以及加强财务的基础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推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严格的控制事前与事中的资金支出,确保资金有序的流动。并设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对风险财务活动明确其风险责任者,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徐佳.浅谈连锁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中国商贸.2011(28)

第12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趋势,竞争日趋激烈,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不断强化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探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企业自主创新,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有效运用企业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以商业价值实现为目标的创造性的经济活动。创新不仅指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

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等各个阶段的风险。因而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员工共同参与,采用科学的手段,及时、全面、系统地识别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分析、应对风险,从而达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关于风险管理的权威性文件,以下结合二者的相关规定来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应关注的问题。

二、正确树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意识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技术风险的活动,具有不确定性高、风险大的特征。根据曼斯菲尔德对美国三家大公司自主创新的调查显示:60%的项目通过研究开发可获得技术上的成功,但只有30%的项目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而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仅仅只有12%。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者,需要重视自主创新相关的风险管理,以科学的方式有效地识别、应对自主创新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的效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很大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问题重视不够,尤其缺乏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意识。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估,决策上随意主观,关键的技术、市场、生产三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的自主创新风险管理系统,使得本可以控制甚至避免的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而疏于防范或者错失良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相对被动的自主创新理念使得企业在衡量收入的稳定性和自主创新的风险性之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往往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易于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管理层应明确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以长远的战略性目光来看待自主创新活动的风险与收益。针对自主创新活动,企业应树立积极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适合本企业情况的风险分析、识别和控制方法引入企业的自主创新管理中,力求实现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价值最大化。

三、客观设定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目标

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只有客观设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目标,管理层才能对于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和相关目标,战略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相关目标则是在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更为具体化的目标,贯穿于整个企业。设定的目标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量化,并能够细化为各相关业务活动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同时,企业在选择目标时,要确保其目标与企业自身确定的风险容量相协调。

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也应和企业自身的实际相联系,要力求做到切实可行。自主创新具在三种特性:一是技术突破的内生性。研究开发上并不是每一个技术环节面面俱到,但其中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必须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而得;二是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即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三是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从技术构思、研究开发、工程建设、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创新过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知识和能力支持来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目标应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特色,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务实地考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可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并进行周密的论证,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为后面的风险评估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准确识别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识别外部风险时应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所在区域的政治环境、科学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不同,会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所受到的干预程度也会有差异,加上市场利率、汇率等的变化,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由于政府对于专利法、风险投资管理法等企业自主创新相关法律的调整,很可能会影响企业创新相关的资金的获取或产品、技术的推广,从而影响自主创新收益的实现。三是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尤其是企业的创新项目如果难以与相关区域的社会文化及消费者行为等相一致,则很难转化为可观的经济利益。四是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如果一项新技术被其他同行所采用,或者一项新技术很快被其他技术所取代,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发生变化,从而使该项创新技术带来的效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识别内部风险时应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企业管理层的职业操守、创新意识、决策能力及法制观念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只有企业管理层具有战略性的长远规划和创新意识,才会重视自主创新的相关风险管理,才会在合理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创新活动。另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创新能力及敏锐的风险意识,对于自主创新项目的成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二是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对于自主创新项目,无论是管理控制手段和技术的滞后、前期调研信息的不全面,还是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风险决策机制的不健全、项目进度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导致创新项目无法如期完成甚至失败的风险。三是研究开发、技术投入、市场定位等因素。企业自主创新中,往往会存在诸如关键技术的开发难度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技术风险,诸如由于设备及生产环境不匹配而导致规模效益差、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生产风险,诸如创新产品营销策略效果不佳、市场定位不准等市场风险。四是财务状况、经营效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应自始至终保持项目所需资金的充足性,否则一旦出现融资渠道不畅、信贷资金来源困难,自主创新支出大大高于预算而创新资金供应难以为继时,就会加大财务风险。

总之,以上各个因素都需要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中密切关注,上述因素的变动往往会诱发新风险的产生。

五、合理分析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同时,应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分析机构,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风险分析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企业相关机构应密切关注风险的变化,定期进行复核和再评估,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一些可以预见的风险,在现有的风险数据及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对风险的发生概率、时间、持续状况、风险后果等进行评估,预先估计和分析风险,力求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应针对自主创新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状况,按照发生的概率及程度排序,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比如在企业自主创新项目准备阶段,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比较重要,应予以重点关注,而在创新项目实施阶段,市场风险的分析则成为创新技术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

六、正确应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

对于自主创新项目,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个风险应对策略或者风险应对策略的组合来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超出企业风险承受度的风险,可采取风险规避策略,即放弃或停止该风险相关的创新活动,以避免和减少自主创新的更大损失。对于大多数自主创新的有关风险,可以采取风险降低策略,即在衡量成本与收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减少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企业对于风险大、投资期长的自主创新项目,往往可以采取风险分担策略,即和其他企业组成技术开发联合体,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有利于将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降至风险承受度范围内。另外,还可以采用风险承受度策略,即企业对于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收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的策略。

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还应建立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完善相应的奖惩问责制度,促进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良好运作,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效,不仅取决于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理念创新、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的完善,还取决于人才激励机制、企业间技术的合作机制、创新氛围等相关制度的健全,只有使得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组成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才能形成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在风险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