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课教学过程

阅读课教学过程

时间:2023-08-25 17:1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课教学过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课教学过程

第1篇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阅读课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彻底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阅读课 课程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习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阅读课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阅读课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阅读课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阅读课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阅读课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阅读课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阅读课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阅读课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课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信息技术时代,语文阅读课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课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阅读课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阅读课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传统语文阅读课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阅读课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阅读课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阅读课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阅读课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著的研读网页。

我们相信,“初中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初中语文阅读课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0年11月14日)教基[2000]35号].

第2篇

语文阅读教学形象思维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课文进行有板有眼地分析,发挥左脑的功能,更要注重那些和右脑功能密切相关的直觉、形象、语感、想象、情感等符合语文特点的心理因素。其实,语文课教学是通过语言形象思维来进行的,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诚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在课堂上具体化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把抽象的概括的词形象化。一般看来,经常运用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直观手段有以下几种:首先,实物直观教学法。尤其是现在电脑多媒体的使用,为我们的教学拓展宽广直观教学的情境,展现学生没见过或者不常见的和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它具有鲜明、生动、真实性的优点,能大大地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模仿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复制的幻灯、图像、表格、模型、演示等教学手段,以此提供学生以有关的形象,这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实物进行模拟、放大、缩小,突出教学重点而略去次要细节,有利于我们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指导。再次,语言直观教学法。就是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课,用语言的描述,把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把一个个场景活生生地表述出来,已引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表象的再现,借以理解课文的有关词语。要利用图片、幻灯、录像,引导学生把词语的理解建立在视听形象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师要通过语文阅读课教学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充分利用“空白”的魅力

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选自文学作品。而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召唤着读者去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激发读者积极参与和信息的再创造。读者在阐释、领悟、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审美情愫和认知能力得到培养。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空白”的魅力,精心创设暗示性的教学空白,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复玩味课文,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对于情节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的课文,如小说、故事等,我们教师应紧紧抓住最能展现人物特点的“空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展开联想、想象,领会“言外之意”“意无穷”,深化对人物的理解。对于中心明确,但缺少情节,形象性不够鲜明的课文,如说明文、诗歌、散文等,我们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调动相应的生活体验进入规定的情境,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发挥移情因素的作用,具体、丰富文章的形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阅读课教学来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在语文课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第3篇

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要善于设疑,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引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参与到结论产生的过程中去,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要让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轻松课堂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中乐学善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灵活地使用教材

事实上,学习者手中的教材只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教师要将这套系统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需要大量的创造性工作。活化语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作为英语阅读课的教师不但应该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而且应该对教科书中体现的教学思路和采用的教学内容中不适应学的地方稍作修改调整,以增强教学的功能性和趣味性。另外,还应注重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阅读有别于一般的知识课,也不同于简单的技能训练,不但需要陈述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大量的操练。阅读量越大,学生积累的背景知识就越多,就更易于形成提高阅读能力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坚持课内外结合的原则,适当地有计划地指定课外阅读材料,使课外阅读具有真正积极的现实意义。

四、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阅读课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读”,但讨论同样重要。组织有序的课堂讨论,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利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英语报纸杂志、原声影像作品等也能丰富英语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意识,使之能积极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功效。

五、在阅读中渗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第4篇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探究学习;兴趣与问题意识;小组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完成学习的整个过程。目前,在初中阶段教学中,阅读课占时不多,有的学校开设阅读课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态度浮躁、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目的不强等等。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初中阶段的阅读课教学。因此在目前阅读课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体从下面几点做起。

1 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学生谈不上有统一的学习习惯。究其原因:第一,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一,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初中之前的阅读水平差异较大。第二,学生虽然也愿意上阅读课,但他们并不喜欢教师选定的阅读书目,对待这些不喜欢的书只能是应付阅读,学生也就会表现出浮躁、不能潜心阅读的现象,自然阅读课的教学就很难进行下去。第三,初中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很多在小学时就已养成。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必须矫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即所谓“破旧立新”,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因此,在每学年初一新生入学后,指导学生上好第一节阅读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矫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主动,学习过程容易且学习效果优秀。

2 要注重兴趣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阅读课教学中同样重要。尊重学生的主观创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要将阅读课教学视为单纯教学课,而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目,运用现代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课读书心得的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读书兴趣的养成。

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兴趣培养一样重要。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敏感性、感受性,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上图书阅读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建构意义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自始至终在探究中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 要培养独立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理论知识的掌握都不如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掌握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我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强调独立自主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性学习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阅读书目图片展览、视频展示等)、听觉(在线听书、师生谈读书等)、肢体语言(读书诵读、演讲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参与的学习无疑是效果最优的。同时阅读课的学习内容方面学生不再拘泥于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形式,作为阅读教师更应适时第利用利用图书资源大搞一些读书周、读书征文、主题演讲等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效果会更好。我相信经过教师的共同努力,总有一天阅读不再是学生困难的事情,学生也能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阅读课,图书室也能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功能,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与提高。

4 要加强小组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阅读课作为初中阶段综合实践课程,正越来越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开展这方面的更多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小组,让师生认识到阅读课小组合作的优点。比如,阅读课小组合作能培养团体的互助合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学生间共同学习和提高、体现每个学生的价值等等。阅读过程应该是学生能动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自主的、和谐的过程,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共同学习的过程,是融实践、生活、社会,融听说读写等各种因素一体的综合过程。

阅读课育在目标上,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具有一定的阅读技能。初中阅读课教学侧重在使学生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能力,这就给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在阅读课教学中要重视探究学习,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真正的阅读应该能够吸引学生的心灵,教师在阅读课中注重探究性学习能激起他在阅读中对世界和自己沉思,从而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这样的阅读课教学对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形成,乃至终身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祯.初中课内外阅读教学初探[M].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第5篇

关键词:阅读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方法;阅读指导

尽管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鉴于此,本文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

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对教案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能够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精讲以及巧问,努力地对问与讲的时间进行压缩,这样才能够将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说、读以及写的练习。因此,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分配学生的实践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40分钟的课堂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二、对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高效性,教师必须要对正确以及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体裁以及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讲解。比如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就需要保证以学生自学为主,只有这样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练习互评、合作讨论、模仿练习以及自读笔记等各种方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加强阅读指导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对象,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知识现状以及年龄等特点为根据帮助学生选择好的书籍作为阅读素材;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积累的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对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进行体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边读边写的习惯进行培养,这样就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好词好句随时摘抄下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师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真正着眼于课程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予以认真的贯彻,对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总之,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从而最终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寻找出来,全面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现状;问题;改革思路

一、引言

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是最受重视的。英语阅读教学占的课时最多,时间和精力也投入得最多,但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相对缓慢。随着高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发展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二、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及存的问题

传统的无视语篇分析、阅读思维训练的阅读教学已不再符合时代要求,而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大意,善于分析、概括、归纳、推断文章寓意等方面的阅读能力成为阅读课教学的核心。

笔者对目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采用问卷方式对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2010级和2011级部分学生共280人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选择、教材难度、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练习形式、课堂活动及课后活动;学生方面涉及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对考试的看法、对高职英语教学和教师的评价、考核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等共23项。虽然此调查仅限于本校,不足以反映整个高职英语教学状况,但笔者与部分高职院校同行探讨后认为,这些数据和情况至少可反映部分高职院校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问题的症结所在。

1.教材改革滞后

近年来,高职英语教材经历了多次改革,虽然有不少优秀教材问世,但以学生为中心、能使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教材却不多。多数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编制,实用性和创新性不强。从调查数据得知,65.2%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一般,认为教材难度适中的有51.3%,只有9%的学生认为文章内容实用性较强。说明学生对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阅读部分的文章并不十分满意。

2.教学观念陈旧

调查显示,65.6%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太多或较多,57.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小组活动较少,60.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偏重语言知识点的讲解。经过一年的高职英语阅读学习,仅30.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综合阅读运用能力提高明显或较明显。这些数据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忽视从概括、推断、归纳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3.教学方法落后

66.6%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60.8%的学生认为阅读课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以讲授为主,70.3%的学生认为讲解对篇章结构、背景知识等分析和挖掘不够,43.4%的学生认为由于自身语言基本功薄弱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欠缺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另外,50.1%的学生认为教师对阅读内容讲解过细,不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

4.教学手段单一

75.3%的学生认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填鸭式”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那种无视语篇分析、阅读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已不再符合时代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5.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有28.9%的学生认为阅读课堂教师备课一般或不太充分,38.3%的学生认为阅读课教学效果一般。这说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表明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对阅读课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三、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路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更全面更复杂的知识,教会他们具体的词或者句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改革教材

高职英语阅读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要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选择最常用、最新颖,与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阅读材料。

2.拓宽课程内容

对阅读资料的充分理解,往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有兴趣的学生增设报刊阅读选修课和英美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开设英语阅读兴趣小组。创造环境,开展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其综合能力,用全面素质教育代替传统的、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避免以教师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的教学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启发、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4.科学考试方法

将单一成绩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并不科学,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形式多样化不仅可达到阅读考核的目的,同时还可将考试变成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其素质的重要手段。

5.加速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先培养高水平的教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定期给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外出深造学习、参与科研等形式,保证每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

6.加快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尽快实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包括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和教师备课的现代化。不但可以大大缩短阅读课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会给课堂和课外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 教学 模式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5-01

中学英语课程开设以来,老师们都十分关注单词的教学、句型的教学、语篇的教学及语法的教学。大批的优质课、示范课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然而,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才是很多教师遇到的难点问题。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实际上是通过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以及阅读材料的语境这三者之间交流的意义建构的过程。阅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二是阅读材料本身所反映出的信息;三是阅读材料的语境。

二、阅读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有利于语言的习得,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可分成三个阶段

1.Pre?鄄reading phrase

其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部分在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应注意的教学要点:快速浏览和预测。在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方面: 标题、小标题、图片或图表、大字或大写字体、大写单词、斜写单词或下划线单词、数字和大黑点。与此同时,处理单词也是非常必要的。接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预测:

What is the text going to tell me?

What are the main points going to be?

Where will I find the information I want?

这种预测性活动可贯穿整个阅读过程。

2.During?鄄reading phrase (while reading phrase)

其目的主要是达到“假设与检测”的真实过程。该环节主要突出的是教师应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先易后难,逐层推进,调动学生最大的探究真理的欲望,获取不同层次的满足。步骤有: 1)整体粗读(Skimming),领略内容大意。2)分段细读(Scanning),把握内容细节阅读,注意语言结构。问题属于意思外延理解的难度。3)深层理解阅读(Comprehensive Reading)。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问题的设计属于文章主旨理解的难度。

3.Posting?鄄reading phrase

其目的是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活化教材,创设语境,实现能力的迁移,发展语言输出能力。原则是先说后写,先机械后意义。

四、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单词、句型、语法的零碎讲解,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

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碰到生词或重点句型、语法时,教师往往只注重这些方面的零碎讲解,而忽视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

很多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课文的翻译,忽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运用。教师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注重读懂短文,而忽视整体语境,忽视让学生整体运用。

3.注重单纯地阅读课文,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单纯的阅读课文,读熟课文,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4.注重课内阅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课上书本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其余基本上学生就再也没有阅读的训练了,完全忽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延伸。

五、阅读课教学的几点见解

1.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

在课前,老师就要有上课的思路、目标和方法。那么就要求老师课前必须有大量的思考、花很长时间的查阅资料和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课教学模式。因为只有教师首先丰富了自己,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驰骋。

2.确定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3.语篇有效延伸的必要性

第8篇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 提问 思维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随意和粗糙的问题会使英语阅读课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而且会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提供教学和学习效果,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因此,采用适当的提问策略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课堂提问的几个原则

1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难易适度

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太过肤浅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但是太深奥学生又回答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估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 课堂提问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会积极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步步深入地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在努力思考,也是被动的思维,完成任务式的学习,更体现不了学生课堂的主人的角色。

3 课堂提问一定要具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教师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只有合适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积极思考,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用yes和no就能回答的问题,要少用True-or-false questions,而要多注意what,how,why之类问题的设计。

4 课堂提问要注意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集体活动,应给所有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机会,决不能将课堂提问变成只对尖子生,而要充分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共同提高。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建议

1 读前预测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一些线索。因此,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或插图,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可以让学生通过标题“the curse of the mummy”结合电影《木乃伊归来》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is mainlyabout?”来激发学生的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承前启后法

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中Reading和Proiect内容是相关联的,那就可以用和Reading有关的问题自然地导入Project的话题,这样既能复习已学内容,又能引起学生对要学内容的关注,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单元的完整性。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Proiect导入时,可以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Amy's experience?”然后根据学生回答“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再追问“How can we keep healthy?”这样,就能完成从已学内容到要学内容的自然过渡。

3 读中巧问法

在阅读和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或是某一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Reading课文中提到“a tall man”,可以提问“Who is the tall man?Why is he mentioned here?”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知道小说的特点―情节要设置玄虚。

4 读后讨论法

学生通过课堂阅读活动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提到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两难或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 Reading,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信息加上日常生活常识重新组合,总结出广告的利与弊,再分析对广告的合理态度。模块一Unit 2 Reading中关于青少年与父母的矛盾,可以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其中一个人物来处理这场纠纷。本人曾在模块二Unit 3 Reading读后活动中,设置问题“Do you think thedeath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urse of the mummy?Why or Whynot?If not,then what may be the cause?”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观点,并用文章中的一些信息或课外知识作为论据,结果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思维方式比较独特。

第9篇

一、 目前阅读课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导入的时间和量的控制,直接影响有效阅读的生成

导入的时间过短,导入形同虚设,使得之后的阅读活动显得很突兀。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活动仓促了事,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导入的时间控制在5-7分钟为宜。所以正确地把握导入时间和导入内容的侧重点,对整个阅读后的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 难于把握导入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

导入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甚至是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必然会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挫败感。另外,导入的形式固定单一,无法一开始上课就能有效而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课的兴趣和实效。所以有效的导入必须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只有恰当地把握这个导入的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和阅读的兴趣。

二、 阅读课文的有效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 有效导入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所以要想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在对阅读课文的导入,因为有效的导入在优化阅读课文教学的过程,起着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引导作用。

2. 有效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钻研,使教材内容更适合具体学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导入设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而适当又有效的阅读课文的导入恰恰满足了学生认知的需要,为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3. 有效的导入有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

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作好学习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铺路。

三、 阅读课导入的具体措施

1. 生词教学导入(实物图片)

教师在阅读前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引出课文中所出现的主要生词,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扫除障碍。

2. 标题,课文插图导入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标题、仔细观察插图去积极思考,让学生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并且通过标题,图片思考,对课文内容做相应的预测。之后通过教师的有目的性的引导,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

3. 文化背景介绍导入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快速地理解阅读材料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做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这样学生阅读起来就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内容。

4. 创设问题,设置悬念导入法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疑,可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再到积极参与。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视野。

5. 话题导入法

第10篇

目前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当中,“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整体教学法”以其“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统一的语言三维观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面对初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果我们照搬使用“整体教学法”,往往会使“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难提高,学困生受不了”,从而使一批中下水平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上“掉队”,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阅读课整体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它以“整体分层”为主要教学途径,所谓“整体”是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班;所谓“分层”即在同一个班内,在同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整体分层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的实施分层,针对学生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差异,合理设计思维层次,有“分”有“合”,“分”“合”并举,做到“先粗后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次深化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层次进行解答,将分层教学融入阅读课的整体合一的教学中,从而做到让“优秀生吃的饱、中等生易提高、学困生受得了”。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课前活动新课引入快速阅读细嚼慢读复述讨论小结。

一、课前活动及新课引入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新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提问。预习是课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通过家庭作业本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都为课文的讲解提供了重要信息。这种引发型的提问,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快速阅读做好准备。

二、快速阅读

通过默读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捕捉有关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以前提出指导性问题,同时运用投影片上教师事先设计好的“True or False”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各层的问题由各层的学生回答。通过分层提问,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了解程度。这种“疏导型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三、 细嚼慢读

在快速阅读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中心思想,然后在黑板上写出文章的“Key words”,再进行“ Why、When、What questions”练习. Why、When、What questions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提问”,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在忠实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了文章的精华,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安排,引导学生不断的从简单问题向深层问题过渡。通过找主题句和“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师再提出分层次的Why、When、What 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展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了Why、When、What questions之后,教师应疏通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文中有关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重点及时进行讲解,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释疑。

四、复述课文

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提问,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Key words”,让中、高层次的学生复述课文就显得比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Key words”的文章缩写练习,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

五、讨论及小结

第11篇

一、 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问题的提出)

随着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任务型英语阅读课教学。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诸如:“任务型”教学途径中,为什么要有前任务、任务中、任务后的三环节设计?”“它们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任务与活动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感到疑惑,实施起来很棘手、很盲目。究其因,是由于我们缺乏充分的理性的思考和科学教学观的指导,因此往往在实践中只流于形式,不能把握实质,最后教学目标无法达成,也导致教法的推广最终失败。但是,根据个人的习得经验和工作实践启迪,语言学习中无论是输入说或过渡语说,关键是实现个人语言知识的内化和经验的改造、提升。因此,如果我们用“建构式”(Constructivism)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点,来重新思考“任务型”教学途径的观点和实施建议,一切都会显得豁然开朗

二、 优化阅读课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1. “建构式”的语言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建构式”的语言教学观的核心: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首先,在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同时,教学中的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有关,是动态的;其次,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是实用的。另外,“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能力。2. “建构式”的语言教学观的启示

启示一: 语言学习过程是“言语——语言—言语”螺旋上升的建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了解他们的语言知识背景(Prior knowledge)和先验经验(Previous experience)。并且,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会了什么,能做什么,需要提高什么”的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自我建构、完善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任务型”教法下,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启示二:英语教学应从“被动传输式”向“主动建构式”转变。我们应少一些单一的语言知识精讲模式,多一些活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启示三:应提倡创造性地语言学习。提倡充分运用“头脑风暴”、“心智联想”等发散思维活动方式,培养兴趣,积累语感,形成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

启示四: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我们要少些权威性老师,多一些良师益友。“任务型”教学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提倡的合作学习,力求营造宽松、民主、自然、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真实的交往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智力性因素培养,同时还关注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是,“合作”教学的管理,绝非无政府主义状态,而是讲究任务的合理分配、角色的分工合作,以及激励机制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正面导向。

三、 “任务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型设计优化

1. 功能目标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2. 课型特征

(1)读是阅读课的主线,听、说、写配合。必须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

(2)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 转贴于

(3)以阅读获取的信息、材料来发展口头、书面表达为拓展导向;

(4)提倡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 操作程序

阅读前活动

目的:简介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这部分在阅读学习中非常重要。应注意的教学要点:快速浏览和预测。这一环节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头脑风暴和预测性活动。

在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出现的以下几方面内容:

标题、小标题、图片或图表大字或大写字体、大写单词、斜写单词或下横线单词、数字和大黑点、框架体。与此同时,处理单词也是非常必要的。处理的方式有“头脑风暴”或心智联想,即尽力回忆以往就所要学的话题涉及的单词,同时补充新单词。

阅读过程活动

目的:主要达到“假设与检测”的真实过程。该环节主要突出的教师应巧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先易后难,逐层推进,调动学生探究真理的最大的欲望,获取不同层次的满足。

4. 评价

阅读课教学不能脱离课文,应以课文内容为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的主要材料和铺垫,并提升。学生的活动应围绕课文学习为出发点,突出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符合逻辑。同时,建议开展口头、笔头表达的评分标准与学生的过程形成性学业评价相结合。

四、 结束语

第12篇

摘要: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阅读各类英语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英语的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而且随着高考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大,阅读理解部分也成为英语成绩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之路正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时效

1吃透课文,精心准备教材

如果教师不理解、不熟悉教材,是难以驾驭教材的。同样,在具体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事先吃透课文,精心备课的话,提高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虽然他们课上得很轻松,课前却做了大量的准备。因此,在上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的基础。

2转变观念,鼓励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阅读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即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阅读中阶段(while-reading)和阅读后阶段(post-reading)。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所侧重。(1)阅读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在阅读前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些准备活动,构建语境互动模式,刺激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与该阅读材料题目相关的知识,提前弄清某些词的含义,补充学生缺乏而又必需的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阅读前的准备放到有一定交际性质的课堂活动中进行。针对文章的难度,或是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或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或是布置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上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单一和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并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这样进行授课可以使学生兴奋起来,精力也很投入,即使文章长一些,读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2)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阅读教学的交际化需要从阅读目的、理解深度和理解方式诸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应尽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例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情节;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要抓住论题、论点、例证及结论。(3)阅读完成后的活动。通过前两个过程之后,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都有了完整框架。教师应用交际化的手段巩固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首先,教师应设计出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读后解答,用以核实学生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偏差。这些问题应包括对文章大意、关键句子的理解(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词义的猜测等。其次,练习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也可以单独提问,两者相互补充。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尽可能覆盖阅读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词汇、句法、修辞等)和社会、文化背景。教师的作用还应体现在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筛选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章,向学生提出重点掌握的语言点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3加快教学节奏,增大信息容量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密度和深度在不断地增加,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首先,学生的阅读主要在课内进行,但要使学生获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较强的阅读能力,必须在课堂上安排多种形式的阅读技能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适当加快教学节奏,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其次,从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节奏感强的教学活动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松垮的课堂教学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节奏快、结构合理、形式活泼、训练充分的阅读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到英语学习的生气和活力。再次,加快教学节奏,才能为学生赢得大量的实践机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就大大充实,课堂教学的密度也就自然增大了。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老师把知识引向一定的深度。总之,在阅读课教学中既要把握阅读方法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让学生学会抓住作者的意图,从而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如果教师在阅读课上不断地渗透这些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那么一定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张冬萍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