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

时间:2023-08-25 17:1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大全

第1篇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医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见习。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做护士并没想像的那么容易。做护士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给药,一会儿又得中药灌肠。病人若有不适首先会想到护士,病人如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又得叫护士……病房里永远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见习1个月,感受最深刻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嘛要读这些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后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是书本上的一样呢?等等…… 半个多月的见习生活也对我在将来工作时做到医护配合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这次见习我觉得既起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1个月的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一月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五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一月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见习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当医生和护士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都要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加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护理部规定病区的主管护士每天必须参加医生查房,并作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利于护士找出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医护配合可以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理念。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的简单被动局面。新的护理模式,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这些都要让医生了解,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共同的责任。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情绪时,可以与主管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6、健康教育是医护的共同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包括: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教育等等。同时健康教育已被定为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并在制订护理常规、诊疗常规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医护必须共同遵循。

7、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士整天围着病人转,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将病人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护士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医生,医生在查房时对病人一一进行讲解,及时消除病人的顾虑。

编辑推荐:

小编推荐:标准实习报告格式

暑假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大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任务型 策略

一、什么是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新理念,是我国外语改革的一个新走向。这一教学理念摈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了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这类活动应至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真实性。任务活动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应该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应是他们所熟悉的。

②实用性。任务活动把课堂内语言学习和社会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扎实完成任务,那么他就应该能够处理此类实际问题。

③功能性。任务活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培养其自我把握语言的功能。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策略

1 教师应该为任务型学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任务型教学应该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进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此,我们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值得合作探究的学习地方,让学生做到“胸中有纲、心中有数”。其次,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开展任务型学习,尤其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最后,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任务型学习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2 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围绕任务的真实性原则和学生目前的语言认知水平来进行,努力提高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地完成任务,明白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设计任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任务的意义,并注意任务要真实、恰当、可选择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是任务的目的性要强,要设计可靠、有实效、可操作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三是设计的任务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水平和实际生活,使学生有兴趣并积极参与,任务完成时让他们感到任务完成轻松且自然。因此设计任务尽可能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中来,而教师应被设计为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观察员,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并及时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

3 注意任务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

任务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能很好地解决在强化听说的同时又兼顾读写。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教材内容都以任务型教学来展开,而是两者相互结合,即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任务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而词汇、语法等的教学,以及听写、背诵,我们则需要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对 point一词,要求学生既掌握它的名词用法更要掌握其动词短语 point to、point at、point out的各自用法并能够造句。

4 丰富任务设计素材的来源

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任务设计素材的一个主要来源,除此之外,任务的材料还可以来源于报纸、书刊、电视、互联网等各个方面。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还有责任给学生提供他们尚未掌握的知识或是无法获取的资料。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写广告时,首先问学生对哪些广告印象最深。这就是利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纷纷说看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强生等广告。然后教师问学生对这些广告的看法。接下来教师放了百事可乐、强生以及电影的广告,让学生就这些广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了一段讨论之后,教师开始问学生如果他们是广告设计者,他们会如何设计广告。最后教师给学生一幅油轮的图片,并解释和练习了facts 和opinions的区别,这样为下面要不止的一项书面任务作乐必要的语言铺垫:为这艘油轮写一个广告。学生在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后,就到计算机房去制作自己的广告。在任务素材的选择上,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也许需要脱离教材而另外补充和设计任务。对于选择哪一种素材给学生当然还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三、实施任务型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任务的目的和要求要明确

为了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任务的目的和要求,交待任务要清楚;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完成任务的方法。

2 教师的讲解要适度

教师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前不要作过多或过细的讲解,以免依赖教师思路,不积极思考。

3 完成任务的报告要兼顾绝大多数学生

任务完成后,教师请学生报告完成任务的情况时不要偏向,不要只叫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发言,而忽视那些内向的学生,这样会降低他们参加讨论的热情。

4 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任务完成的结果

为了使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即一个任务的完成是下一个任务的前提条件。所以,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该注意,任务的完成,即问题的解决。

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有着广泛而成熟的理论基础,符合英语教学目的和规律。英语任务型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活动参与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感悟到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也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包育彬,陈素燕.高中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 讲课 提问 技巧

讲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员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为一个又一个问号做答案。学问,要学习就离不开问,在教学活动中,“问”更是必不可少。在讲课中提问,可以说是深入的阶梯、触发的引信、长进的桥梁、觉悟的契机,是形成师生互动、发挥教员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这里的问是指多方面的,就其形式而言,包括自问、他问、互相问。这里我们探讨他问中教员讲课时的提问。

1.提问的目的

教学目的的实现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完成的。提问作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其目的性很强。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充其量不过是图形式、摆样子罢了。提问的目的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1激发思维力。

问题就是矛盾,讲课中的提问就是摆矛盾。把矛盾摆出来,从对立面给听课者以刺激,引起反射,从而促使思维向前发展,这是提问的首要目的。简单地说,是要达到对思维的激励目的。这一目的主要表现在:当听课者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会激起对方的悬疑,从而开启思维器官主动地寻求答案;当听课者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攻克难点的时候,提问会激发他们开辟新的通路,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当听课者要对思考过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提问又会激起对方思维有条理地收拢,得出圆满的结论。如果提问不能激起教和学的双方思维同步推进,讲课中的提问就是失败的,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1.2提醒注意力。

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员对课堂纪律不是靠教员的“权威”和管束方法来维持,而是靠艺术性的提问吸引、钳制学员的注意力,保证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学员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提醒注意力也是讲课中提问的目的之一。提问要使对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要使对方从已知的东西中感到有新的东西需要探索;要使对方在思想“开小差”时迅速“归队”。所以,提醒学员的注意力同教员讲课中的中心论点相吻合,是保持学员的听课兴趣历久不衰的主要手段之一。

1.3设置悬念。

设悬念是文学创作、文艺演出中吸引观众的惯用手法之一。借助这种手法,在教学中也设有悬念,使听课者的注意力始终处于活跃的积极状态。同时,悬念还会给人留下回味无穷、发人深思、思绪联翩、茅塞顿开的感知。讲课者把问题提出来,听课者急需知道究竟,讲者不回答,有时还预示两种或多种答案,听者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欲停不止,欲罢不能。直到问题解决了,听者才放下这颗心,明白事情的结局,也领悟到事情的哲理,这时讲课者的目的便达到了。这是一种让人自发、自愿受教育的方法。

1.4信息交流。

任何一位教员讲课,对一堂课的教学都会事先有个课堂设计。但教学实践中完全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而不改变一点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变化是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怎样才能知道学员对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提问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员向学员提出问题,学员的回答就是信息反馈。教员就是在这种信息交流中,不断调整、补充原先的课堂设计。假如没有这种提问和解答的信息交流,教员情况不明,只是一味按照原先的课堂设计进行讲课,那只能使学员叫苦不迭,想听的听不到,不想听的满耳灌。

只有明确讲课中提问的目的性,才会使提问具有艺术性,增强针对性,把提问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使教员、学员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2.提问的方法

教学的任务、对象、内容决定着其授课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提问作为一种讲课方法,也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问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开门见山问和拐弯抹角问。

所谓开门见山问,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提问的时间,在讲课的一开始就直接了当地问,问的目的是直接得到答案;二是指提问的方式,不含蓄,不隐瞒,授课中心内容是什么就开门见山提什么问题。而拐弯抹角问与此相反,它是一种迂回的提问法。提问的时机可以在授课开始,也可以在授课中间,根据授课需要选择时机,其方式一般都是虚问开始,不需要正面回答,步步提问,步步逼近,最后通过激发学员的自身思维探索,幡然醒悟,得出正确结论,回到主题上去。这两种方法似乎是对立的,而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起到激发作用。所不同的一个是直接的突发式的激发,一个是缓慢的诱发式的启发。在教学中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穿插使用,但一般穿插使用更为多见一些。

2.2居高临下问和具体生动问。

所谓居高临下问,在此是个比喻,就是说提问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宽也比较概括,以期引起听课者的重视。例如在《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中开讲便问:“机械制造行业为什么要制定各种标准?”这种提问的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宽,比较概括,可算是居高临下地提出了问题。具体生动提问的显著特点是具体而不笼统。提问具体,答案也要具体,因此,其内容涉及的面相对要窄一些。比如在《金属工艺学》课程中讲到螺纹的加工方法时问道:“螺栓为什么不选用铸铁材料?”要回答这样的问题答案是具体的,不能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这两种提问也可以说是对立的,但都是用提问引起听课者的注意力,二者巧妙结合使用会有很好的效果。

2.3概括集中问和连续重叠问。

有时教员讲课把整个一堂课的讲授内容用一个带问号的题目串起来。有的题目虽然不用问号,但各段落的小题目却用问号。这些都属于概括集中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既是给学员提出来,又是为教员提出来,以便在讲课中回答。提出的问题既是在讲课中要遵循的线索,又是从问题中显示出的层次。这种提问由概括集中到用具体问题做出圆满答案,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概括到具体、从抽象到形象、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分析过程。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概括集中问相对立的便是一个连续重叠问。这种提问是在短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连贯性地多次提出问题。这种连续重叠提问一般是由具体到概括、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总结、由小见大、由近到远,主要达到得出概括结论的目的。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概括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有层层逼近的效果。在教学中选用哪种提问方法,要根据情况来定。如果教育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那么就不易用重叠连续提问。

2.4开诚布公问和明无暗有问。

所谓开诚布公地问是指有明显的问句出现,明显提出要对方回答什么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可以简单归纳为语句有问号、提问有对象、答问有要求三句话。这种提问可以直接激起学员思维,提醒注意力集中。但教员并非与学员直接问答谈话才算上乘,有时启发式的讲述,把提问暗含在讲述之中,明无提问暗有疑,使听者陷入疑团之中,把“我讲要你听”变成“你听我才讲”。这种讲课对听众来说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对真理探索,又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这种提问法的显著特点是语句中没有问号,却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我问你答的表达方式,却在各自心中暗暗交流着一问一答,对陈述的要求表现出一种反常的情况或结论,摆出对立的结论和看法,必要时显出一点结论的光芒。这种提问,教员靠的是内在的控制力,学员靠的是内在的逻辑力。

2.5正面问和反面问。

所谓正面问就是从正面提出问题,要求对方正面回答问题,其作用在于促使学员的思维正常向前推进。反面问是从错误的方面提出问题,要求对方正确判断出是非,其作用在于纠正学员思维上出现的差错,有时也用于从反面加深对正面问题的理解。这种方法在讲课中经常见到。

以上介绍的提问方法并非提问的全部方法,只是常用的几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孤立使用,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并存,才会使讲课中的提问丰富多彩。

3.提问的要求

提问作为一种讲课的艺术和方法,应有一定的规律需遵循。技巧固然重要,但运用不好会适得其反。讲课提问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3.1不滥问,问在关键处。

有的讲课提问频繁,似乎显得很紧张,实际上会带来不良后果,造成听课者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忙于应付提问,面对讲课中心内容无心琢磨和消化。所谓关键处,一方面是指授课内容的重点之处或者是听课者领会授课内容的必经启蒙之处,另一方面是指课堂注意力分散需要集中之处。提问掌握不好关键,效果就一定不会理想。

3.2要会问,问到点子上。

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问法。有的教员一提问,对方会愉快回答,而有的教员一提问,对方知道也懒于回答。这就有一个会问和不会问的问题。我们强调会问,就是说要问到点子上。具体地说:①忌老生常谈式地问,总是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几句老话;②忌众所周知还要问。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会使人感到无聊;③忌为显得自己高人一头去提问。提问尽找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表面上想镇住对方,显得自己有水平,实则离题太远会使人讨厌;④忌板着面孔问。不要让人望而生畏,还未回答问题就紧张得不得了。会问,应在提问的语言上下功夫,用讨论问题的语气,使语言亲切动人;会问,应把问题选的适中,不易也不难;会问,要把自己放在答问人的同等位置;会问,还要有和蔼可亲的表情,使教员、学员在感情上相互交流,融为一体。

3.3问得恰当,问出效率来。

课堂提问应强调效率。要有高效率就要强调问得恰当。①提问要有所准备,强调目的性、定向性。不要随便信口开河地问,不要想问谁就问谁,不要想问啥就问啥,更不可有莫名其妙之问和牛头不对马嘴用错词的问。②提问要照顾到大多数。问的是少数人,触发的是大多数。不应为惩罚少数人,让多数人去“陪问”。不能用对少数尖子的提问来测定多数人的水平,也不能因个别人对个别问题答不上来,影响中心内容的深入。③获得提问答案的时机要恰当。听课者对提出的问题答不上来时,要鼓励对方大胆回答,一人答不上来,可多问几人,营造集思广益的课堂气氛。讲课者要沉住气,不要急于把“谜底”交出。但也不可拖得太久。一个问题的答案拖得太久,会使人精神疲劳,最后即便把“谜底”拿出来,也会使人感到就那么一回事。所以,这个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3.4灵活多变,有针对性提问。

提问一般是有一定设计,但不应拘泥于原先的设计。讲课中的情况有时是瞬息万变的,这就为提问提出了灵活性的要求。在讲课中,要根据现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作必要的调整,而不能固执于自己的偏见。但这种调整应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员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要看准。比如,课堂中有人打瞌睡,这只是一种现象,实质问题是什么,就需要研究。有的可能是身体过于疲劳,没有得到休息而打瞌睡;有的可能是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沉沉入睡;有的则是听不懂,精神疲劳而迷糊起来。搞清打瞌睡的实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恰当问题。提问遵循的这种“变式原则”是讲课中必须掌握的。墨守教案中对提问的原有设计,必然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也发挥不了提问的作用。

提问作为讲课的一种艺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需要讲课者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增强提问的针对性和技巧性,使课堂教学处于师生互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乔军.教学法[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