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管理意义

风险管理意义

时间:2023-08-25 17:1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管理意义

第1篇

【关键词】风险传导 风险管理 设计风险管理

风险传导理论是基于风险管理在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决策、控制方面的完整理论体系之上的新兴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风险具有传导性、方向性、动态性、耦合性,以及该理论对风险的解构和基于风险传导特性的管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明显结构层次和流程次序的企业行为和社会事件。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理论对于产品创新设计这一流程性极强的企业行为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风险传导的理论基础

风险传导理论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风险传导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通过对风险传导理论相关研究的调研发现,多米诺骨牌理论(Heinrich’s Domino Theory)与能量释放理论(Energy Release Theory)是构建风险传导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多米诺骨牌理论又称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是由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在1931年提出的。他借用多米诺骨牌的传递效应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其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该理论强调避免人的错误行为,强调人为因素在风险发生中的地位。

能量释放理论或称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是由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学会会长哈顿(William.Haddon)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对机械货物等物质因素的管理,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物质环境。与多米诺骨牌理论不同的是,能量释放理论提出了对环境和机械因素的控制,而不局限于对人为过错的控制。

二、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及基本概念

关于企业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武汉理工大学的夏喆博士给出了一组相关概念(2007年),将原本模糊的风险传导概念落实到风险产生原因、风险的形式、风险的传递、风险的测度等具体方面,并分解为若干要素(图1):①风险因子,是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②风险流,是指由风险汇聚而成的具有方向性、动态性、耦合性的风险集合;③风险传导载体,是指承载或传导风险因子的物质或无形效应;④风险传导路径,是指基于企业的利益链条或流程链条,风险流在这些链条中从一个环节(部门)流向另一环节(部门);⑤风险阈值,是指风险突破企业可承受/控制的临界点而发生风险、造成损失;⑥风险传导的促动机制,即导致风险因素突破风险阈值发生风险传递的内外部作用。

夏喆将风险传导的基本过程描述为:在风险传导促动机制的作用下,使原本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因素汇集形成风险流,通过传导载体,经由传导路径在企业内部或企业间传递,在传递过程中不同的风险流会产生耦合效应,当风险流低于风险阈值时,风险流会停滞,即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当风险流突破风险阈值时,风险流就会不断扩散、蔓延、传递下去,并给风险接受体带来实际损失。该理论客观明确地描述了风险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明晰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因素和作用机理。

三、风险传导理论的借鉴意义

(一)设计风险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实际与预期的偏差,其带来的损失时刻在发生,研究风险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效地识别风险、解析风险,达到风险可控、规避或减少损失、保障预期目标的达成。正是基于这种广泛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价值,企业界与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问题加以研究。从设计的视角研究风险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是由设计的客观地位所决定的。

首先,自工业化大生产开始,设计与现代生产模式空前紧密结合起来。现代意义的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手段表示的系列行为,与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本身高度契合,现代设计与现代型企业的产品创新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企业是构成经济体的基本单元,其通过提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现代企业依托产品创新获得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而设计正是透过企业产品创新成果体现出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其次,设计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不论是发达国家著名企业的“明星商品”,还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用品,设计的优劣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消费和行为模式。从更高层次来看,设计已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专业范畴,已经不只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和创造效益的手段,现代设计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指导行为模式的方法论,上升到“承载人类理想与道德的重任,创造人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的新阶段,成为构建人——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因此,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来看,设计的推动力量都在逐步增强,其自身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以往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多注重于方法的构建和规律的摸索,在认清设计的巨大推动力和显著价值的今天,更应当加强对于设计风险的研究,这有助于使设计沿着良性轨道真正发挥其正面而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设计学科作为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设计的风险研究有必要汲取其他学科,尤其是管理学科的优势理论。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借鉴不仅要着眼于对风险的识别、量化和控制方法,更应该结合设计理论自身特点,即设计中创造环节的激励和引导因素,不可一味地压制导致风险产生的各种条件,削足适履、因噎废食,而是通过借鉴相关理论构建出一个有利于持续、稳定激发创造力,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并实现风险可控的理论方法体系。

(二)借鉴风险传导理论的出发点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是由企业(组织)分工协作并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进行的;企业产品创新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由企业的若干部门结合外部资源、环境,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的。从设计和企业产品创新两方面看,都需要若干部门(人员)分工协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开展作业,需要调动内外部资源;两者都具有风险的诱发因素多、上下游环节联系紧密、其损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等特点。当设计运用于企业产品创新时,设计的作业流程就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高度结合,在此,设计已经不是广义上 “大设计”的概念,而是实际服务于企业产品创新的一种方式方法,需要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原则。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借鉴还是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都需要理解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这是借鉴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三)风险传导理论的先进性

风险传导理论是建立在风险管理完整的理论体系之上的新兴理论,同时继承了经典风险传导理论的理论优势。如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风险量化模型和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结构精巧、逻辑严密,对于处理具有显著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因素、具备客观规律性的风险事件,其效果得到了长期的实际验证。再如能量释放理论的风险损益排序方法,风险分析过程简单,风险对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等。与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相比,新兴的风险传导理论将风险诱发到风险带来损失的全过程,分解为风险传导的促动机制、风险因子、风险载体、风险流、风险路径和风险阈值,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明晰的风险传导机理框架,同时更具时代性,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结合度更高,面对风险所采用的应对策略也更加多元。

对于设计风险的研究,现有的设计理论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从设计风险研究的角度来看,风险传导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和全面,无论是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还是新兴的风险传导理论,都已经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语

设计风险的特殊性在于风险因素与设计的创造性活动相结合,与创新机制、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息息相关,其不确定因素与以往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物流、人员等可定性、定量的风险因素相比更加难以界定和控制。因此,管理学中的风险传导理论并不能生搬硬套地直接用于解决设计风险问题,从事设计风险管理或研究需要同时掌握设计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理论,这对从事者提出了更加具体而苛刻的要求,从客观上限制了风险传导理论和方法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应用,而这也正是借鉴风险传导理论建立设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动因。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钢铁贸易 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 意义

伴随着我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生产量持续攀升,使得钢铁贸易频频。但因为钢铁贸易的贸易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钢铁贸易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如若不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必然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危险。对此,应当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使之能够有效监控钢铁贸易,提高钢铁贸易的安全性。总之,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落实钢铁贸易风险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概述

所谓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是指以钢铁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为目标,依靠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手段等的风险管理的一整套运行机制和运行体系。结合钢铁贸易业务实际情况及其特点来看,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两大目标: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所以,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直接关系钢铁贸易业务的经营与发展。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应当将其建立在钢铁贸易实际基础上,依靠风险管理部门及管理制度,正确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对钢铁贸易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如此才能使钢铁贸易良好进行,逐步向国际化迈进。[1]

二、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在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大多数钢铁贸易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与发展的情况下,明确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科学、合理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为:1)符合全面系统性。钢铁贸易风险因素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贸易环节中,为了切实有效地控制贸易风险,所构建的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系统性,能够对钢铁贸易的各个方面进行管控,如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系统控制和协同各个部门的工作等,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因素的产生,并且尽可能地控制风险因素,提高钢铁贸易的安全性。[2]2)符合合理有效性。对于合理有效性原则的遵循,主要是在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架构时,严格遵循企业目标,对钢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进而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保证其能够有效控制贸易成本、降低贸易不确定性、改善贸易不足,避免钢铁贸易风险的产生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3)以科学预测为先导。企业的风险是不受人为控制的,风险的产生和造成的后果也无法提前预知,因此必须遵循科学预测作为先导的原则。基于此点,在具体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对钢铁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并根据评估与预测的结果,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用以规避风险,提高钢铁贸易的安全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钢铁贸易风险的评估与预测,应以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基础,同时结合企业以往钢铁贸易情况及企业目标,科学评估与预测。[3]

(2)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构建原则的确定,笔者建议在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方面:1)强化风险意识。钢铁贸易企业要想做好钢铁贸易业务,需要企业内每个员工支持与奉献。而保证钢铁贸易安全,就要企业内工作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管理素质,将其融入工作中,时时刻刻注意强化风险管理,钢铁贸易风险自然而然地就会降低。那么,如何强化钢铁贸易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呢?答案就是强化企业员工风险意识培训。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意识培训,在培训中通过大量典型案例的阐述、风险意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加之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员工逐步树立风险意识,并将其逐步融入员工的行为中,使员工在工作中无意识的强化风险管理。2)制定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基于以往钢铁贸易企业风险控制情况,可以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基本上分为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经营风险。而外部经营风险的产生,又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当所引起的。所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是非常必要。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健全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对于内部控制岗位授权制度中授权对象、授权条件、授权范围、授权期限等方面的确定,应当通过召开讨论大会来决定,而非组织或个人越权决定。其二,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中应当严格且准确说明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频率、负责处理的部门、处理人员等方面,保证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三,内部批准制度要明确规定批准程序、批准条件、批准范围及批准人所负责任等,提高内部批准的规范性。3)评估风险,提出风险解决方案。钢铁贸易中某些风险的发生是无法预控的,但即使如此,也应当尽量降低风险的破坏程度。所以,评估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就以今年天津港贸易事故来说,于今年8月12日晚天津海滨新区创库爆炸的发生,使得铁矿石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对事故风险做出了评估。即针对钢铁贸易业务的特点,结合风险识别评估要求,详细的、深入的识别评估了此次事故风险,与此同时,积极征求了相关专家及人员的意见。由于仓库爆炸事故的发生,使得滨海新区有关现场的海关正常业务办理受到严重影响、大批货物的损毁、物流工具的损毁等,严重制约了铁矿石期货的按时交付。基于此,应当针对当前局面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解决方案,即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标准等,提出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的风险解决方案,尽可能地降低爆炸事故对铁矿石贸易的危害程度。

三、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1)规范钢铁贸易企业。钢铁贸易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提高了钢铁贸易的危险性。所以,钢铁贸易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钢铁贸易业务,有利于提高钢铁贸易的安全性。基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优化风险管理,使其有效落实,规范企业内部,提高钢铁贸易的安全性。

(2)推动企业在外部风险环境中良好发展。在日趋激烈的企业外部风险环境变化的逼迫之下,为了防止企业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下遭受重大风险和损失,可以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对不确定性风险予以管控,提高企业的安全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环境,良好发展。

四、结束语

钢铁贸易风险对企业威胁较大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因素,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开展钢铁贸易业务,推动企业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东莱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廖国繁.关于钢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的分析[J].中国市场,2014(27):28-29.

第3篇

【摘要】融资计划体系包含的内容涉及融资企业内部经营的真实信息,通过银行、融资企业、咨机构等合作编制的融资计划体系适合

>>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探析商业银行中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风险防范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及创新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中授信开证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性 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如何创新供应链融资方法的思考 国际贸易中融资业务的创新趋向分析与研究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防范 浅析国际贸易融资与风险防范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王立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及风险控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3).

[5]魏国雄.大数据与银行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15):25-27.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即“舟山群岛新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联动模式与效应研究――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项目编号:LY12G03029,项目负责人:阮尹。

作者简介:南仲信(1964-),男,汉族,河北冀县人,任职于浙江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第4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头颈肿瘤外科;风险事件;临床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88

Observation 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ical nursing YU Shou-yan. Department of Moxibustion and Physiotherapy, Shandong Province Zaozhuang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aozhuang 277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ical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5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ic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8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8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er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also receiv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1.2%)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9%),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ery; Risk ev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理风险管理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主要是指医院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护理风险的控制和消除, 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给患者带来的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1]。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2]。头颈肿瘤外科属于比较特殊的科室, 易发生风险事件,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12月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83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12月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65例患者, 其中男75例, 女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其中, 研究组男38例, 女45例, 年龄15~78岁, 平均年龄(46.5±10.6)岁。对照组男37例, 女45例, 年龄17~81岁, 平均年龄(49.0±10.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颈肿瘤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2. 1 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 根据头颈肿瘤外科的临床特点进行风险识别, 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 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科室内成立风险控制小组, 并明确责任人和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管理职责, 小组人员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并集思广益, 探讨并提出防范措施。

1. 2. 2 完善护理管理流程和风险监控 分析现有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足,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 尽量避免因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进度等原因引发风险事件。确保每一位患者都有责任护士, 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有质量、有效率的落实。护理管理者应定期监督护理管理工作落实情况, 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的危重患者, 科室内定期召开由患者及家属参加的沟通交流会, 向患者及家属征求意见, 共同研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通过参考相关文献[3]统一制定调查问卷, 共包括护士护理技巧、护士服务态度和医院环境等内容15个条目, 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 76~89分

为满意, ≤7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风险事件例数/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1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十分满意53例、

满意29例、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8.8%;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25例、满意40例、不满意17例, 满意度为79.3%;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头颈部肿瘤外科因其患者数量多, 所患疾病特殊等原因, 使风险事件极易发生。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患者因为受到外界的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直接导致死亡或者重伤的恶性事件[4-9]。护理风险管理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主要是指医院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护理风险的控制和消除, 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给患者带来的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10-12]。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4个阶段达到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保护患者安全,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3-15]。

本文结果显示,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1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在头颈肿瘤外科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并且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促进头颈肿瘤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维护护患之间的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古楠.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4):1964-1965.

[2] 陈其英.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3):73.

[3] 刘晓兰.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2):245-246.

[4] 张巧蓉.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5(19):112-113.

[5] 李素芳.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222-223.

[6] 胡海琴, 黄静.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0):242-243.

[7] 李惟颖.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医药与保健, 2015(4):186-187.

[8] 毕小琴.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2):173-175.

[9] 刘莉.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1):93-94.

[10] 陈其凤.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母婴世界, 2016, 7(8):127.

[11] 米也赛尔・肉孜, 阿衣乔丽盼・阿布力孜.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医药, 2015(20):00083.

[12] 阮家梅.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世界临床医学, 2015(10):219.

[13] 张永兰.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12.

[14] 郭柳波. 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49例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5):134-135.

第5篇

1风险管理实施过程

构建监控小组:涵盖护士长、科室主任和护士,以潜在风险分析、评估与预测为主要任务,制定针对性防范与处理策略;关注关键风险:医院关键风险点主要包括急诊室、手术室等,于抢救及治疗中易出现各种风险,故对此要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出现风险,即刻予以处理;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水平:考虑到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伴有不可预见性与突发性,故护理人员要增强护理技能,规避或消除风险;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制度,重视药品、设备、器材等方面的管理,构建标准化抢救措施,一旦出现特大事故,即刻上报,予以针对性处理;纠纷处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需立刻进行协调,一旦护患出现矛盾或纠纷,应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情况下借助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并应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主要包括四个级别: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84%,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3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1.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近些年,据有关统计发现,医疗纠纷案件出现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困扰,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日常工作秩序[2]。目前,风险管理已成为了诸多医院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构建风险管理机构,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高危护理环节监管,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3]。现阶段,经由临床实践发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护理风险估计,而出现护理风险时往往应对不足,易扩大事态,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故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4]。有学者对100例住院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管理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仅为8.00%,明显低于没有实施风险管理组(24.00%),且护理满意度(90.00%)显著高于没有实施风险管理组(70.00%),表明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总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与相关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实施风险管理后,可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及评价,并予以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可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6]。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可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欧敏 单位:江西省横峰县人民医院外科

第6篇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项目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项目成本,实现小投入、大收益的目的。在石油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风险性是比较强的,一旦爆发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的产生,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对石油工程项目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第一,提高石油工程项目的科学化、合理化,通过风险管理的实施,将项目中蕴含的风险水平降低,从而保证项目的安全运行,在实施风险管理时,会利用相应的科学技术以及方法,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同时,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提升项目的安全性;第二,保证石油工程项目环境的安全性,在实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风险识别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保证了项目环境的安全性;第三,提高石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所需投入的成本是比较少的,不过收到的利益却是非常大的,可以降低石油工程项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而避免了风险发生时所带来的各种损失,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2加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形成风险管理意识

在对石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时,风险意识的形成与加强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作为管理人员,自身首先需要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意识,充分的认识到风险管理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重要性,进而引导整个企业的员工都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同时,通过相应的培训来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在石油工程项目建设之前,人员的选用需要十分的注意,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的规模大小、建设特点、技术要求、工艺难度等,合理的安排相关岗位的人员,从而有效地避免人员安排与选用错误的风险。对于项目实施方案,要进行综合的评估,保证方案具备最强的可行性,最终,保证石油工程项目顺利的实施。

2.2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在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风险识别。首先需要识别出石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点,明确整个项目中比较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进而通过相应的风险评估,制定出科学的风险管理对策。在对风险点进行分析时,要保证分析的认真性、严密性,以便于充分的认知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准确的评估,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说来,风险识别主要包含内部风险识别以及外部风险识别。内部风险,就是指发生在石油工程项目内部的风险,与整个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均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技术风险、设备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会对石油工程项目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就需要格外的注意;外部风险,是指石油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威胁,比如行业竞争、自然条件、石油市场变化等,外部风险的可控性比较差,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对外部风险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地加强控制。

2.3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案

前面的两个措施的风险管理的前提与核心,而风险管理中关键性的一步便是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进行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时,为了保证其具备完善性,就需要根据识别出来的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升风险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从而保证方案制定的科学性。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

重症医学科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多种风险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多种风险进行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将其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护理服务特色,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为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94例。纳入标准:(1)为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对象,接受临床护理服务;(2)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具有自我表达能力,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及调查工作。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50.3±8.2)岁。研究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49.6±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方案明确,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自我护理常识教育等[1]。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管理:(1)护理风险常识教育。对重症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详细讲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与重视,降低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率[2]。向家属讲解重症监护室内存在的安全风险,告知家属应根据规定对患者进行探视,不可随意触碰、更换医疗器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3]。(2)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术后需嚴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预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进行预防管理,如做好脑部保护工作以预防脑死亡,遵医嘱使用降颅内压药物以预防颅内高压等[4-5]。根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减轻对患者的损伤。(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由于重症患者在情绪状态上较不稳定,常伴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事件[6]。(4)注意事项讲解与健康教育。重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事件,因此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如非计划性拔管等进行健康教育,可从相关注意事项入手,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7]。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接纳与认可。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8]。APACHEⅡ评分由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构成,理论最高分为71分,15分及以上为重症,15分以下为非重症,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重。(2)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如护理过失(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名称不相符、给药途径不正确等)、投诉事件(护患纠纷、患者投诉等)、意外事件(患者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并发症(褥疮等)[9]。(3)于患者出院或转入其他科室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不良情绪。SDS评分标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10]。SAS评分标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11]。(4)以重症医学科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60分为不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75~90分为较满意,>90分为十分满意[12]。总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APACHEⅡ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77%,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72%,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第8篇

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干部病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2.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老年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风险管理措施。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6个方面以及病人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关键词 ] 风险管理;老年病房;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44-02

[作者简介] 王莹(1978-),女,山东莱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老年护理。

风险管理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评价,最后处置,以达到减少风险事件,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对患者、护士和医院的危害以及经济损失的目的[1]。该院老年病房主要收治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多数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跌倒、碰伤等风险事件[2]。为建立适合老年病房护理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该院老年病房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主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患者,脑器质性疾病、酒精或药物滥用者。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0~90岁,平均(68.82±6.01)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2~91岁,平均(69.12±5.9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按医嘱进行监护和用药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1.2.1 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小组 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组长,风险管理组独立执行权力并直接对护理部负责,设立护理文书、药疗等小组长。建立工作职责和标准,组长每月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召开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会议,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出风险加以解决。

1.2.2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管床护士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护理小组长每天都要检查本组护理质量;组长对重点人群、环节以及时段进行检查,对潜在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1.2.3 识别危险因素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前预警,制订相应的防范预案。

1.2.4 建立可行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护士激励机制 充分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形成的根本原因,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每年投票选出优秀小组长、优秀责任护士和优秀管床护士等,对于优秀的予以奖励。

1.2.5 增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按照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为提高护士技能,每月组织护理操作示范和技能考核。新入职护士和轮科护士存在对环境陌生,护理经验欠缺,仪器使用不熟练,操作技能和病情观察能力均较低的情况,这是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她们进行重点培训,避免由于此类原因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1.2.6 加强记录的管理 当遇到法律纠纷时,记录就是重要证据。我院要求对每一项治疗和护理行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例如用药时间、病人病情变化情况、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等。做到每一项治疗都有可追溯性,都有据可查。

1.3 评定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别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6个方面评价老年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每个方面总分100分;同时调查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 检验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老年病房护理质量和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的差异,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使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老年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老年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老年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6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老年患者的满意度为96.99%,实施前为76.89%,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6,P<0.05。

3 讨论

该院老年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后的研究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我院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的目的。该院老年病房探索出的这套风险管理方法是综合分析有关护理风险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3-8],针对我国在老年患者风险护理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制定的。存在的不足如下:首先,医疗机构由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不完整,从而对风险管理的实施只能被动应对,缺乏至关重要的风险制度建设,造成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及风险处理等重要工作无法进行;其次,老年护理风险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忽视了风险的预防,注重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再次,老年患者的护理有特殊性,护理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对其护理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老年患者护理除具有一般临床科室存在的风险外,还因老年患者年龄偏大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风险事故,而潜在更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风险因素。

[

参考文献]

[1] 庞小萍.老年患者护理的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2):184-185.

[2] 黄艳.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41-1243.

[3] 武淑敏.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 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70-72.

[4] 王亚勤,王莲英,袁根英,等.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给药差错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2011,28(4A):64-65,73.

[5] 关维春,王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当代医学,2011,17(7):129.

[6] 李晓艳.老年病房常见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B):142-143.

[7] 郑音.风险管理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SHM(24):3036-3037.

第9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观察;综合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院内护理期间所可能遭遇的致残、致死等危险因素或其他不安全事件,并由此对医院造成额外的资源消耗。护理风险可贯穿于整个护理流程,而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便是最大程度上识别、评估、解决潜在的护理风险。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更是临床治疗权威性的象征[1]。但在临床手术室治疗中,也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安全行程不利影响。手术室属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明显要高过一般病房,因而如果护理管理工作处理不及时,将对患者生命带来威胁,并增加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并且,手术室不允许患者家属陪护,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缺乏了解渠道,也易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充分认识与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创建一整套与之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国内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更是确保护理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的核心。为了保证手术期间的安全,降低危险因素的出现,必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护理,以此来提高手术室治疗的整体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2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手术。其中,手术类型位普外科116例、骨科36例、局部浸润麻醉22例、胸科4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10例。其中,研究组女45例,男65例,年龄13~88岁(平均年龄42.7岁);对照组女48例,男性62例,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44.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均各自配备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7.6岁)。两组护理人员在护龄、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配合主治医师开展临床手术室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分析手术室护理缺陷并制定防范措施:①人员配置:以科室为单位,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其中护士长1名、小组长3名,护理人员16名,打造成二层管理体系,对手术室中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小组及时掌握并汇总护理信息,每日召开例行会议,对日常护理工作,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对会议存在的护理风险信息上报医院。无疑,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从事手术室护理的人员应当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且人员配置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所有人员均接受严格的风险管理考核培训,护理人员作为正式编制人员,在提高其吃苦耐劳、思维敏捷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使其明白手术手中的风险责任。在具体配置上,保持合理排班,本着“以老带新”的原则做好教育工作,确保给手术室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和护理整体质量。②器械管理:手术室器械是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安全进行的前提,为了降低手术风险,必须要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节关注。在护理阶段,护理小组新建器械使用维护登记册,在得知个别器械发生故障后第一时间报修,做好登记工作。为便于手术开展,可将一些新型器械的使用流程说明书固定在仪器边,以便主治医师进行更加高效的操作。③复合管理: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中制定术前、术中、手术后对重要指标的复合制度,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利用两人协同护理的办法,预防在关键步骤上出错。④交接制度:围手术期护理需严格执行交接制度,详细向交接者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情况,以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术后,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保证手术标本管理安全。同时,建立防感染管理制度、患者原记录填写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处理制度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指标评价,包括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观察两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包括风险因素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30分,共90分。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指标对比

如表1所示,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研究组在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数量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9%;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对比

如表2所示,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在风险因素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交叉性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是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为了杜绝此类护理缺陷,医院必须要加强对手术室的风险管理防范。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心理进行全面评估,并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行动在让患者感到关怀、感到被重视的同时,进一步增进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加强护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减少护理中并发症的出现。风险管理自然首先要从护理人员自身的学习角度出发,也要重视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积极地对患者展开行为护理,使患者对现代医学技术和医疗条件有充分的信心,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2]。该研究中,研究组针对手术室护理缺陷,例如对手术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制度并不清楚;对药品不了解;器械操作流程不规等因素进行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医院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相关意义,鉴于此,加强风险管理更应当引起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医院在回顾性分析过去手术室发生的安全事件的原因基础上,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可加强对手术室人员的配置,并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打造健全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来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照手术室中对于核心护理能力的要求进行个体化的培训,科室可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操作示范以及技能考核,让护理人员可开拓视野,提高护理的抗风险技能。对于护龄较短的护理人员来说,因其对手术室环境陌生,仪器操作不熟,临场的病情观察能力不高,就需要对其开展风险管理的意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按其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导师,进行带班指导,科室定期进行操作考核,观察风险管理的带教成效。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在风险意识各因子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也证明[3-4],对实施手术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防范,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5]。该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6-7]。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思锋.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4(2):45-46.

[2]张军丽.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7(9):102,105.

[3]黄琼.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4,12(2):130.

[4]余凤珍,周后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5(1):370-371.

[5]邹丽青.分组管理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1(10):32-33.

[6]孔繁增,自日荣,催志强.54例医疗纠纷鉴定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2):17-18.

第10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医学技术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护理的高风险性可能导致患者的伤残甚至是死亡。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来势迅猛、诱发因素多样、病情多变且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心血管内科的护理相较于其他疾病的临床护理更具挑战性,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也应该引起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我院3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的风险管理,经研究对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的护理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这两组患者均仅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并无其他干扰性疾病。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有男76例,女74例,年龄为48~83岁,平均年龄为(61.62±3.23)岁,体重为45~79kg,平均体重为(55.89±5.16)kg;对照组患者中有男73例,女77例,年龄为50~86岁,平均年龄为(62.21±5.07)岁,体重为44~81kg,平均体重为(56.31±4.89)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的常规护理包括:满足患者合理基本的生活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需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首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预测评估,然后根据预测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并在此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护理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动。1.3效果判定标准:1.3.1护理疗效判定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ABC这三个级别[1]。A:护理风险事件从未发生;B:虽发生了少量护理风险事件,但得到及时的处理,无严重后果;C: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因处理不得当造成相应后果。其中A级与B级视为护理疗效合格,C级则视为护理疗效不合格。1.3.2患者满意度判定标准:调查记录下每位患者出院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共有“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收集完整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患者的护理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本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合格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合格率(89.3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见表1)。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7.3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见表2)。

3讨论

经本文研究分析可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由于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和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性、突发性等特征导致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极高[2]。通过上文的研究分析可知,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护理风险的降低极具功效,因此本文对如何进行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护理人员要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2)注意药品安全的检测;(3)保持病房的卫生整洁,尽量规避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梁海群.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01:117-118.

第11篇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八病房,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对其行护理风险管理,选择同期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妇产科;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72-02

[作者简介] 王媛媛(1978-),女,汉族,辽阳,本科,主管护师,产科护士长从事产科护理管理工作。

妇产科中收治的多为妊娠女性,关乎家庭未来,为此对护理期望较高,一旦护理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则可能引发护理纠纷。加上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安全维护意识不断增强,而护理工作内容多且杂,致使护理事件、护患纠纷频发。为此需加强风险管理,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1]。本研究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5例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组,年龄在20~37岁,平均(26.1±2.3)岁,孕次在0~4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生殖系统感染25例。选择同期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25.8±2.0)岁,孕次在0~3次之间,平均(1.5±0.5)次;其中妊娠综合症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生殖系统感染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风险管理,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与产科分别成立以护士长为首并包括3名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科室的工作重心以及容易出现的风险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计划并落实到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妇科患者的风险管理成员着重留意患者的就诊情况,尤其是需要定期复诊的患者,需要叮嘱其重视定时复诊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就诊记录情况,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复诊情况,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以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产科患者则需要根据产妇的身体情况对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于产妇产前对危险因素予以消除,通过全面的分析来识别风险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1.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与产科的特点、护理内容、常见风险要素等制定一套合理并且系统性较高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消毒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设备操作制度等,加强护理人员的制度学习,熟悉掌握制度内容并严格遵循,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妇科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留意用药情况,重视用药情况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病情反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执行侵入性操作时需要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患者遭受侵害。产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比如保证病房地面的干燥等,确保产妇的安全。通过贯彻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方式来降低妇科以及产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1.2.3 加强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加强护理人员对《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方式包括讲座、视频学习、交流会等,以此让患者更加了解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避免由于护理经验的不足而引发风险事件[3]。

1.2.4 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护理记录在护患纠纷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护护理人员权益的“证据”。为此要不断规范护理人员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记录文书格式,叮嘱护理人员根据妇科以及产科护理工作的不同认真书写护理文书,并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的到位情况进行核实,避免发生护理纠纷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的评估,满分100分。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数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宣教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妇产科中风险相对较多,这是因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比较特殊,护理对象多为孕妇、新生儿等对象,护理中若操作不熟练、态度不友好等均可能诱发护患纠纷。比如产科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需要保护新生儿不被碰伤、烫伤;对孕妇进行护理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同时分娩后产妇身体较虚弱,为此需指导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由于产妇产后不洗澡、不洗头等,易感染,为此需做好安全卫生工作[4]等等。而妇科护理工作的重心则主要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原因在于妇科疾病的存在对于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反复复发的患者,心理问题会比较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此减少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防范,以减少医疗纠纷及医院损失(信誉、经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5]。为此需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妇产科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处理,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法律、专业水平、礼仪等培训,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预防风险事件发生,或者将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6]。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护理满意度(96.33±3.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82.28±6.44)分,另外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书写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及健康宣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妇产科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参考文献]

[1]丘红梅.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89-690.

[2]梁静.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9(16):3273-3274.

[3]江新华.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8):3919-3920.

[4]刘伶.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A):35-36.

[5]琚金梅,刘华莉,唐会枚,等.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409-410.

第12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呼吸病房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推行, 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随之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90例, 男41例, 女49例, 年龄13~65岁, 平均年龄(40.7±1.8)岁。其中肺炎23例, 哮喘21例, 肺栓塞26例, 支气管炎20例。

1. 2 方法 入选病例在介入护理风险管理前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具体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护理等。为降低护理风险, 对目标病例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分析风险因素 系统分析呼吸内科在病房管理中风险事件产生的相关因素, 如护士的专业性、患者自身病情、药品使用状况、病毒自身特点、病房环境条件等。通过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 强化数据整理, 降低护理风险。同时建立健全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使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更加规范、科学, 借以保证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病情提醒, 并普及讲解相关健康知识。

1. 2. 2 提升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素质 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后, 应针对相关护理人员召开护理风险管理会议,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制定极具针对性的风险信息记录表, 以此为凭衡量其护理风险等级。同时要对科室内护士进行职业风险预防培训, 加强其风险预警能力。具体包括在护理过程中合理应用防护用物, 在打针输液过程中规范使用医疗器材等。通过大力培训提高医护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防护意识。

1. 2. 3 加强患者健康意识 限于不同患者对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度不同, 自身疾病预防意识不同, 自身素质条件不同, 患者在具体临床护理过程中配合程度也不尽相同[1]。而呼吸内科患者整体年龄偏大, 因此护理难度较大, 患者自身的行动及身体安全都是护理风险的诱因。因此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 采取针对性的特殊管理措施, 要求其家人陪同护理, 并适当约束其外出, 减少交替感染发生几率。

1. 2. 4 分析监督患者用药 用药安全是护理风险的焦点之一。将患者用药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观察和分析, 尤其是药物的过敏症状及用药过程中人为因素引发的风险。对患者平时的用药情况详尽记录, 对医药使用过程全程监督管理, 确保患者药物使用正确, 能够有效减少误差, 进而减少或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2]。

1. 3 观察标准 分别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并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问卷要求患者对整体护理体验感受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四个标准,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满意度调查 于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各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90份, 均有效回收。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 非常满意35例, 满意33例, 一般8例, 不满意14例, 满意率为84.44%;实施后, 非常满意47例, 满意32例, 一般7例, 不满意4例, 满意率为95.56%。实施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风险事件发生率 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分别统计风险事件。实施前共发生护理差错5起, 护理投诉8起;实施后未发现发生护理差错, 护理投诉1起, 相比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指护理过程中因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患者死伤后果, 它既具有一般的风险特征, 同时又具有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水平性及复杂性等特征。由于医院中的护理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故而减少或消除护理风险的危害, 以及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管理, 寻找防范措施必要性显而易见[3]。

随着当今护理行业的发展, 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新需求。护理风险管理在如今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3]。风险管理相关组织得以建立, 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得以制定, 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得到明确, 都是确保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4]。

本次研究通过列举风险因素, 依据内科护理特征建立并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令护理风险管理参与呼吸内科病房护理, 为患者营建了一个更为舒适、更加安全的病室环境。该研究充分表明, 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临床风险事件, 提高护理安全, 增强风险事件处理能力和应激能力,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满意度, 因此对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慧芬, 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67-68.

[2] 韩国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5):1313-1314.

[3] 李光华, 秦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