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1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艺术现代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实现传统艺术真正的现代化。
前言
由于“现代性”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地区、民族等因素而产生不同,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中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辩证、发展的方法将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民族性”的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艺术“现代性”的产生与发展
对于什么是“现代性”,福柯在其《什么是启蒙》中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把现代性想象成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有特定人民所作的资源的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因此,“现代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发展传统的行为或观念。黑格尔更认识到了现代性对于艺术的现实意义:艺术家拥有创作的自由:
l9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现代、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就是艺术家们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不停突破传统、进行各种艺术实验的表现。但是,二者所表现出的“现代性”含义又是有所不同的。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现代性”与欧洲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动荡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工业革命导致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宗教神话思维被现代科技理性所取代。这种宗教整一性意识遭到彻底破坏,必然带来了全社会性的困惑、混乱和焦虑。艺术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以及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各种我行我素的实验艺术,就是艺术家面对这种社会剧变所作出的反应。而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以及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后,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完全淹没在现代科技文化的浪潮中,不再象19世纪的痛苦挣扎,通过回归自我来对抗科技压力,而是开始满心喜悦的享受了,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因此现了。虽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风靡,标志着统治西方200多年的“现代” 世界观的危机,但实际上“后现代”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现代”观呢,它们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与传统更多更大的不同而已,他们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的。因此,当我们借鉴西方的“现代性”观念时,必须用辨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不可断章取义。
二、西方“现代性”的扩张
除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现代性”,还要注意由于发展先后、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势和弱势之分。注意到这个因素,就不会迷失自我而盲目的被他人所左右。
发端于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源自西方世界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不仅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也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导;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扮演着弱势的角色,传统文化不得不面对着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全球化”的美国文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薯片”、代表着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而在艺术领域,美国在二战后借助其霸权化的科技、经济、政治地位向满目疮痍的欧洲推广美国式艺术,先后树立起了滴洒抽象表现主义、集合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主义等符合美国意识形态需求的艺术流派,并使之随着经济全球化扩张到世界各地。在二战后3o年内,美国式艺术成为世界性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发展的风向标。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英国学者汤林森更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
因此,面对从西方蜂拥而来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文化,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成就的中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相当重要的,既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
三、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现在存在三种观点:一,立足于过去。赞同这种选择的人主张用“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部分”去“抵制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西方腐败的意识文明,保持民族固有的美德与自尊”。二,立足于未来。赞同这种选择的人,强调“中同画可以推向世界,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需要,让世界接受中国画”,立足于现在。这批论者倾向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现实,对传统进行深刻的反思。
很明显,前两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传统的实践性或延续性,把传统看作静止的、凝固着的东西,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而第三种观点是较为符合现实需要的,冈为它是以发展和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和解决我国艺术目前面临的问题。首先,我国艺术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是必不可少的素。比如,被中华民族视为悠久历史传统的象征的“塔”这种建筑形式,其实是来自印度的舶来品,是随着佛教在东晋传人后才在中困遍地开花的。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围家之所以获得在科技文化上的巨大发展,是因为他们翻译了大量卉希罗的文化典籍,而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以这些著作作为启蒙和基奠的。现代的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除了其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原因外,其本身的文化“杂合”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此,并没有什么纯粹的文化可供民族主义膜拜;文化艺术的发展,除了在自身寻找发展规律外,寻求外来文化的帮助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美同在世界上确实占有领先地位是科技文化,此,正如有史论家所说的“美国当代艺术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技术的表现”在它的后现代艺术里,从集合主义、波普、超级现实主义、构成主义、大地主义、装置艺术以及广泛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无不充斥了美国科技文化语境中的图像和技术产品,科技文化的产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表现对象和手段以新奇体验代替审美,混迹于生活取代艺术的精英意识成为艺术的新内涵此,这种艺术已经完全脱离艺术的文化传统只是高度发达的科技、经济甚至政治的产物。以这种认识为前提,就不会将“非艺术化”的后现代艺术与发达的科技文化混为一谈,不会盲目的崇拜或反对外来的现当代文化一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对于我围经济科技发展有利的先进的科技文化可以全盘接受,而对不符合我闰发聪现实,与我周艺术传统形式或意识完全割裂的后现代芝术.就要小心谨慎,只能吸收其“合理内核”了。
除了纯艺术领域,在应朋艺术领域也要特别注意防止中国本土文化识别特征的丧失、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等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会因为他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却极容易使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艺术设计丧失殆尽。在现代艺术设计刚刚在欧洲推广的时代,莫里斯的新工艺美术运动就是欧洲传统手工艺在遭到几乎是灭顶之灾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反抗。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正在重蹈覆辙,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后现代的现代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过了浦东蔓延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他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却而没有民族特色。这种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模式将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色。只有采取双赢的结合战略,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的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又能保持了艺术的中国身份。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认清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西方工业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个事实,就会知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我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更要考虑我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传统扎染艺术和现代扎染艺术的区别
扎染艺术是我国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2008年扎染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扎染艺术,人们应该不断的创新扎染工艺,提高扎染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传统扎染艺术和现代扎染艺术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花样图形的改变。传统扎染艺术作品比较典雅沉稳,而现代化扎染艺术作品则比较轻快、大方,既有传统的自然之美,又有现代化的秀丽之美。二是手法的不同。传统的扎染艺术主要是对面料或莎线进行捆扎,并将其放置在天然染料中进行染色。这种制作手法主要是依赖于人工。而现代化扎染艺术则是依靠多种化学染色法和处理手段,以增加扎染艺术作品的自然性,并降低投入成本。另外,现代扎染的面料选择也比较宽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粗布。
现代扎染的艺术风格
1.精致写实风格
精致写实风格更突显传统的对称美和自然美。所谓精致就是保证扎染图案的对称和均匀。写实则是指真实、完整地绘画出当下的生活情况。这种风格的扎染艺术仍是以传统的扎染创作方式为主,重点强调整体的协调性、统一性。主要制作流程是先进行图案的预先描红,然后再利用传统扎染工艺的缝、绞、包、夹等手法,扎染出精致、写实的艺术图形。精致写实的扎染艺术风格对于图案设计、点粒、染色、工艺设计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因而比较常见于高级时装、和服等。近年来,随着传统扎染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倾向于现代扎染艺术。
2.现意风格
写意风格比较宽泛,如同即兴创作,不拘泥于形式、比较简单。现意风格也比较生动、灵活、色彩艳丽,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抽象性。现意风格的扎染作品包括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即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随意发挥,而不用考虑任何标准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每个扎染作品都是不相同的,即便是采用相同的工艺和手法,扎染出的艺术作品也各有特点。而即兴创作可以在图案设计期间,也可以在扎染期间,随意改动一处就能可能得到不同的艺术作品。二是表达手法自由。现意风格的扎染作品旨在强调随意性,其扎染手法并不固定,也无迹可寻。这正符合现代化艺术视觉审美的理念,看似无形,实则有形,不娇柔不做作。
3.田园风格
田园风格的特点在于明快简洁、色彩自然,旨在表达人们返璞归真,感受大自然的愿望。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田园风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田园风格的扎染作品恰到好处地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人们崇尚乡村,追求自然的一种表现。田园风格的扎染艺术主要以段染为代表。段染能够在同一织料上展示出多种不同的颜色,这极大的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也正因为段染这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工艺,田园风格扎染艺术才得以发展。段然突破了传统扎染单染的限制,能够更好低呈现出图案的立体性、色彩性、设计性。尤其是能够扎染出多种色彩,从而为田园风格艺术图案的呈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两年来,段染工艺随着PARADA、FENDI等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和世界著名品牌在高级时装中的运用,于全球范围迅速传播,很快便在休闲工艺时装、面料、家纺和工艺美术品后整理中流行,引领着世界时尚潮流。(4)典雅风格典雅属于民族风,具有沉稳、大方的特点。虽然当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艺术需求较高。但是随着我国民族风的返潮,典雅风格艺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典雅风格的扎染艺术也逐渐在现代扎染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典雅风格侧重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呈现,追求高度和谐和严谨保守。另外,为了更好的展现出典雅风格,也会在现代化扎染工艺中添加各种色彩。(5)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与传统艺术视觉审美的差别较大,旨在强调自由、独立、多元化,反对封建化、固守化。可以说后现代风格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具有后现代风格的扎染艺术作品主要是结合传统艺术形式和西方艺术形式,形成抽象、具有视觉肌理的艺术色彩。同时为了更加彰显现代化艺术风格,人们还会结合喷墨印花、个性手绘、刺绣等工艺,创新现代沾染艺术,从而形成随性、简单的后现代化艺术风格。例如“华艺扎染”创造性地将平面扎染形式与面料三维记忆成型技术融合而成的三维肌理创造、三维与二维平面图形交叉的混搭风格,极具前卫时尚的流行特征而倍受欧美主流市场追捧。
总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中国传统的声乐表现艺术进行了有效的传承,这是目前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发展的核心和精髓。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兼容并包的个性,通过对国内化现代化元素的融入,促使我国声乐艺术作品开始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的艺术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民族声乐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民族;声乐作品;现代化;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131—02
本文隶属于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Y201224642。
收稿日期:2014—03—25
作者简介:刘雅旭(1977— ),女,湖南冷水江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一、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特点逐渐弱化。不少音乐作曲家纷纷对传统的民族声乐加以创新,促使声乐作品在充分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
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现代化特点及对策
伴随着近年来全球音乐的迅速发展,声乐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与时展相适应的全球化的鲜明的现代化艺术特征,融入了西方流行音乐风格、摇滚音乐风格等。同时,在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声乐作品的表现力等方面,也都呈现出与时展相符合的全新特点。针对民族声乐作品现代化的趋势,保留民族特色成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发展面临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现代化特点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现代化表现集中在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现代化、中国传统声乐作品情感表达现代化以及中国传统声乐作品音色表现力现代化三个方面。
(二)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表现形式的现代化对策
1.中西结合,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与西方唱法结合起来
时代的进步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提出了诸多全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声乐艺术家在进行声乐作品演绎的过程中,开始将西方唱法融入到传统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比如,在进行传统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唱法,抑或融入美声唱法等等,这些西方唱法的融入,赋予了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更丰富的表现力。
以徐沛东的声乐作品《春来沙家浜》为例,这首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充分融入了流行音乐的特点,在演唱风格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与诠释。在《春来沙家浜》这首声乐作品中融入流行音乐的唱法,是声乐作曲家徐沛东在声乐演唱风格方面的创新。在具体演绎过程中,通过宋祖英独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演唱技巧以及现代演唱风格的融入,赋予了《春来沙家浜》这首声乐作品以全新的表现力。再以另外一首声乐作品《黄河渔娘》为例,这首声乐作品在演唱风格的创作过程中同样吸纳了美声演唱风格,从而赋予整首作品以更为豪迈、大气的特质。而在具体演唱过程中,高亢、激昂的演唱,将黄河儿女大气、豪迈的性格特征通过声乐演唱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情感表达的中西合璧,在融合中保留民族性特征
对于任何一首声乐作品来说,被声乐演唱者演唱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感情被表达的过程。不同的是,由于不同的声乐作品所营造的艺术环境和氛围不同,所以,不同的声乐艺术作品在情感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中国声乐作品在情感表达方面,往往是通过作品本身的演唱加以呈现的,声乐演唱者通过声调的变化进行作品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而随着我国声乐艺术产业发展的提速,情感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在演唱的过程中,声乐演唱者开始通过综合运用声乐作品的演唱力度、演唱音色、声乐作品演唱速度的控制以及声乐演唱者的个人情绪表达等多种形式进行声乐作品情感氛围的营造。情感艺术表达的现代化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代结合的突出表现。
作品《黄河渔娘》中营造出的艺术情境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群热情、奔放的渔家姑娘愉悦的生活画面,该作品在演唱过程中应当呈现出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但与此同时,作品中也呈现出渔家姑娘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在这部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又应该是含蓄的,带有姑娘特有的羞怯之意。在进行这首声乐作品演唱的过程中,声乐演唱者要想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感表达,就要娴熟地掌握现代化情感表达技巧。在具体演唱过程中,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的情感融入自身透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进行不同章节演唱时,要依据章节的内容合理调整演唱音色,把握演唱速度。此外,在我国传统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一些地区还会融入方言,借助方言进行更为准确、透彻的情感艺术表达。所以,在现代化声乐作品演唱的过程中,现代化情感表达技巧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情感内涵。依据不同章节的不同情感表现来调整演唱技巧,从而营造出鲜活、生动的画面。
3.全球音乐演唱技法的融入,凸显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民族性音色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的发展呈现出与时展相适应的特质,其在音色表现方面也逐渐跳脱出中国传统声乐的约束,而在不断吸纳外来音乐艺术声色呈现的同时,赋予民族声乐作品本身以更丰富的表现力。比如,在中国传统声乐作品演唱的过程中融入钢琴、二胡等多种乐器,借助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来提升声乐作品本身演唱的效果。
以宋祖英演唱的声乐作品《春来沙家浜》为例。经过徐沛东创作的全新《春来沙家浜》,在音色呈现方面增添了很多的亮点。首先,宋祖英个人的声乐演唱技巧赋予这首声乐作品以独特的音色表现;其次,借助二胡的渲染,提升了作品演唱的现代化表现效果。在演唱《春来沙家浜》的过程中,宋祖英将音色的表现力与情感表现力融合起来,从而促使歌曲《春来沙家浜》在演唱方面更具丰富的情感表现色彩,使该作品在演唱过程中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表现特征。此外,宋祖英独具表现力的声音与二胡融为一体,将京剧与民歌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特色。将京剧艺术与现代民歌演唱融合起来进行作品演唱,这也是该作品最突出的特色,体现了徐沛东在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作品创作理念,不断吸纳各种艺术创新手段,促使作品在演唱过程中也呈现出鲜明的现代化特色。
三、结论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在现今声乐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声乐作品的与时俱进已经是时展对声乐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几部不同声乐作品的演唱分析,就其呈现出的现代化特色进行了论述。我认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离不开对传统声乐作品精髓的保留,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时俱进,在声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现代音乐创作元素的应用。通过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发展与现代化声乐创作元素的融合,促使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能够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淬炼,推动我国传统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进入全新的境界。
[
参考文献]
[1]张微微.走进徐沛东——《乡音乡情》的演唱研究[J].大众文艺,2010(17).
[2]付威.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J].戏剧之家,2010(3).
[3]张海宁.浅谈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 建筑设计 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五千年底蕴,并形成儒家,道家等审美意识和理念,中国人讲求意境美与雅正之美,但现阶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互动交流时期,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深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元素“再生”,将我国独特建筑审美理念充分融入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建设中,在追求舒适安全性的同时追求文化,艺术同源,创造属于我国特有的“中国风”建筑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风俗和展现中国美的重要保证,确保我国民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根本要素。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现代以后各个流派的建筑总称为“后现代建筑”。综观这些流派中我们可概括出现代之后建筑方展方向的几个特点。首先,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这里的传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传统的形式深搬硬套,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其基本特征与抽象化的符号的概括。中国传统符号中的传统建筑形式、传统色彩、传统纹饰等元素经过精炼概括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相融合既符合时代性要求,又不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表达。其次,尊重现有环境。也就是注重建筑的地域性。从传统符号的角度来说,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积累,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孕育出不同的文化。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理念的形成需要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追本溯流。在国外,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建筑设计更倾向于建筑实用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能够留存下来的传统文化必然有其突出之处。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从文明产生之处,就有极为明显的差异。以中国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从仰韶文化算起,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有史料可查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在传统文化符号中,从理论上来说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符号主要包括:文字,图画形式,数字系统,色彩布局等;隐性文化则包括了自然环境,儒家文化等。虽然很多隐性或显性的文化没能很好地保存到今天,但是依然有部分片段,零零碎碎地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片段藕断丝连,贯穿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全程。
二、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现阶段,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钢混,轻钢等主体结构,呈现商务性与装塑性,例如:经贸大厦与环球经融中心等超高层现代化建筑均是以浓重商务气息为主,缺乏建筑灵动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厚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结文化,符号文化等。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传统符号文化,即以图形,文字为载体的显性文化和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儒,道思想的隐性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古代建筑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古代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外观和内部质量,伴随我国施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施工结构的日益完善,内部质量得以稳固提升。同样,在外观设计中,以传统符号文化为现代化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愈发成为时代趋势。建筑体完美程度与建筑结构,色彩,光影等均有重要关系,
(1)图案色彩符号
图案或色彩符号传递建筑主体因素和相应视觉信息,在享受现代化建筑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优美图案或色彩设计会带给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享受。
在现代化建筑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图案或以喜庆因素著称的红色等传统中国文化,更凸显建筑重要性和个性化,带给民众视觉享受冲击。
例如: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全体采用红彩配以倒阶梯式,以及中国传统的四方形建筑设计,在整体建筑感觉中,给人以大气磅礴的建筑特效。此外,沙特馆的月亮船建筑,正是将我国传统的木船结构融入建筑中得以借鉴与发挥。
现代化建筑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理念多数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其中色彩与图案等设计是符号设计最关键因素。
(2)形态符号设计
形态符号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空间以及节奏等建筑元素;以其独特建筑形态和建筑样式向人们展示建筑魅力与建筑风范,并有效传承文化价值。据调查,现代化建筑中融合形态符号设计的建筑会得到民众广泛认可,例如:上海马靴楼建筑,其将中国传统马文化中的马靴造型作为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原型,并在无形中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文化形态符号设计不仅包括自身建筑价值,更在长远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信念展示提供舞台,通过现代化建筑展示更多传统文化,让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巨大视觉盛宴以及视觉冲击。
例如:国家体育馆“鸟巢”,其在外形结构中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葕架柱,外观根据普遍的鸟巢形态作为建筑原型,并依据各部位面积大小相应比例组合形成“鸟巢”。
各钢架之间看似错综复杂的叠加象征“团结统一,荣辱与共”的民族思想。鸟巢的设计融合我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化建设理念,充分展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展现建筑艺术美和文化美,是现代化建筑中最成功作品。
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合理应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迎合了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若要稳步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广大设计师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涵了儒家、道家、佛学等多派思想学说,比如对“仁义”、“礼乐”、“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推崇,对人情、感受、表现、意境的注重,对“气韵生动”、“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韵”等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崇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多年的努力奋斗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是一种极为丰富和完善的艺术手段和技术,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若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摒弃其中不利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思想发展的封建元素,并注意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精髓,使中国传统文化跟随现代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2、紧跟时代步伐,注意新的建筑艺术设计思想的学习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建筑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立体艺术形式,即不断通过改变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里面型式、内外部空间组织、结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搭配、质感和空间感、装饰布置等方面,来美化建筑的形态外观,丰富建筑的功能特点和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结构型式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因此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思想、理念也在不断提高,而建筑设计师们若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建筑艺术设计手段和思想,不断提高其综合设计水平。
3、注意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理想的构建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并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手段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但是若要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观念进行融合,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要求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进行丰富和改进,并形成一种新的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思想体系,以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四、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精神和功能需求,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因此需要广大建筑设计师们,注意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先进建筑意识设计思想、手段的学习和理解,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有效把握,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以设计出更具中国特色的、更适合社会发展以及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建筑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冬香:《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华中建筑》2005年第6期。
1中国水墨艺术在海报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1.1水墨艺术代表的传统文化顺应时展需求著名国画大师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由此可见艺术手法在每个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把水墨艺术中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融于海报设计中,展现出水墨艺术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让水墨文化再次根植于大众的心里。由水墨艺术衍生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与文化思想,符合传统审美观的心理需求。在大学课堂以及设计行业,对水墨图形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后期加工和处理,这种技术使得水墨艺术在海报中的运用变得更加便捷,并且用电脑辅助可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弥补水墨画某些地方的不足,比如色彩的渐变效果和背景色的渲染等。这一技术让水墨艺术变得更加现代化,增加了它在现代化设计中的运用频率。
1.2水墨元素中蕴含的文化特性迎合海报设计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设计师突破常规,他们在注重传达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富有创意的设计和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水墨艺术中的创作者们从没停止过对和谐的艺术境界的追求,这种境界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创作者们对水墨元素进行不同的重组和搭配,浓缩成具有代表性的标记和符号象征,来表现不同的设计主题。不同的是,海报是运用带有鲜明现代化特色的元素,而水墨画是运用传统风韵的色彩,这种表现更加单纯直击人心,因此现代设计师更加倾向于用一种中国式的符号模式来表达整体的精神世界。同时将现代化的符号转化为传统的水墨元素,这对水墨画本身也是一种突破和创新,这样的设计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品位,又不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韵味。
1.3开辟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新纪元海报与水墨画的完美结合,也为后代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借鉴,让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风格,使中国千年文化艺术符号得以重生与弘扬。在现代社会中,设计师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技法已经远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把传统的文化和思想当成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和提炼其中精华的部分,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设计风格。但不能只拘泥于本土文化的现代化,也需要学习外来文化的现代化风格,确定中国设计文化的定位,才能赋予海报设计新的内涵与意义。
2中国水墨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2.1对水墨元素直接运用直接运用就是不改变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把水墨艺术的元素放到整个海报中,这个“鹤云”的景德镇陶瓷广告就是直接运用了水墨元素,把一整幅水墨画作为整个背景,衬托出景德镇茶杯的悠远古雅,茶杯融于水墨画中,既和谐又独特,这是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景德镇茶杯独特的中国民窑工艺相结合后碰撞出来的完美画面,让人印象深刻。海报最初只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而出现的一种信息传播手段,但是由于水墨元素在海报中的运用和变革,这无疑给单调的海报设计带来一种新的生命活力,让本来商业化的海报有了一丝文化底蕴的沉淀。让它有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并且从这种表达方式中衍生出更多不同以往的设计风格。
2.2古典元素在现代海报中的创新运用对水墨艺术这一传统文化的解读使得当代设计师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借鉴,将现代的审美意识和古典的艺术手法运用到海报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创新时尚设计。把水墨艺术中的某些主要特点和艺术手法加以变换,如图2泰山地产集团的广告海报,就是运用了水墨画中的留白(图2为泰山地产海报广告)。手法,两条鲤鱼本来应该是在水中游动,可是它偏偏没画水,而是用一大片空白来表现,使画面不至于显得拥挤和繁复,符合该广告所要表达的关于该住所“亲水亲自然”以及优雅格调的主旨。水墨艺术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而海报则是现代商业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现代化的广告形式。这两者结合的表现手法也给了受众一种新颖的视觉享受。这种变幻表现形式的设计风格,在运用水墨元素的同时又在其中添加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对它做了细微的处理,变得更具有新鲜活力。这种创新性运用,让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商业海报吹起了一股返璞归真的民族之风。
2.3突破传统海报的商业化束缚设计师顺应时代要求,把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融入到海报设计中,既能引起消费者心理的共鸣,又能提升中国本土文化在大众心中的形象,而且由于水墨元素的运用,使海报原本的商业性也不再明显,加深了海报内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水墨艺术元素这一千年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使得当代设计师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对其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现代审美意识完美地融入到当代海报设计中,形成一个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时尚创新设计。2010年意尔康春夏品牌会的海报,随意的水墨线条,勾勒出运动人物,表现出运动的力量和乐趣,表现出中国水墨画形神兼备的特点,或深或浅的墨色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水墨艺术的自然、和谐、简约。让原本商业化的海报变得具有艺术色彩和思考价值,水墨画带给海报的不仅仅是它古典传统的艺术特色,还有它意蕴深远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感受到海报画面美好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海报内涵的思索,这也是一种变相淡化商业气息的手段,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3结语
水墨艺术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特色的绘画元素,而在海报中的运用现在还不够成熟,需要设计师首先掌握扎实的传统水墨技法,了解它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和艺术性,也需要设计师们去善加利用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通过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和撞击,来提升海报整体的设计感和审美感,让海报的画面更具内涵,思想更加丰满,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和智慧,让海报不仅仅是商业化的象征,更是文化交流的典范。
作者:吴颖吴皓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关键词:舞美;创新;设计方向;审美
人类文化史的演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吸收、扬弃、创造的过程。任何时代的文化现象或艺术形式,既有从业者为适应特定社会思潮和审美需求所作的创新,又沿袭了历史上留存下来的诸多传统文化因素。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就层层叠叠地形成了“新――旧”、“古――今”“夷――夏”、“中――西”等诸多多重的关系。但这些关系说到底只是一个――传统到现代。在文化传承的意义上,“昨天”对“今天”而言可能是“传统”,“今天”对“昨天”而言,则就是“现代”。无论是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表演的实践者,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到这个问题,而谁能居于历史的高度,谁就能使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获得历史性的进步,在某个创作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传统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文化宝库并支撑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因为它无时不在吸收、融合、变化。无论如何,传统的变化,传统融入现代,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正如江河最终要流入大海一样。
一、从音乐剧看舞美艺术的发展
作为舞台表演形式的一种,舞台布景对于音乐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能够为剧目创造适当的戏剧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将剧场内短暂的瞬间变为观众心目中的永恒。正是舞台布景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音乐剧的演出空间,形象地加强了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从而使音乐剧的所有舞台活动和场景得以顺利进行。同音乐剧自身的发展相似,舞台布景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在早期的音乐剧剧目中,由于音乐剧本身剧情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几个场景,甚至是发生在一个场景的独幕戏,加上一个音乐剧中的演员人数也比较少,所以舞台布景可有可无,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在当时,音乐剧中的舞台布景设计师也不是一个专职固定的工作,往往是剧目上演之前,剧场经理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下舞台设计,才会临时找一位设计师来进行执导。但当时的舞台布景设计师没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音乐剧对舞台布景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规范,所以舞台布景往往是设计师的即兴创作。在这种环境之下产生的布景,基本上都同设计师自身的水准和兴趣爱好有着极大的联系,而同剧情则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设计师可以画出漂亮的舞台幕布背景,但只能看作是与剧情无关的美丽的画布,无法起到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的作用。而且布景也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旧日歌剧和歌舞剧中的传统的方式,局限于平面的镜框性的舞台模式,戏剧环境只是通过挂在演员身后的画布来展现。如果发生在王宫之中,就会挂一副画着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幕布,而如果发生在森林内,则把绿油油的森林场景搬上舞台。像早期的《鸾凤合鸣》《俄克拉荷马》等剧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这种布景方式。由于早期剧目场景较少,且不需要承载更多的戏剧内容,所以这种平面化的设计还能够适应当时音乐剧的要求。
但随着音乐剧各组成部分的发展和剧本在音乐剧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舞台布景和设计在表现音乐剧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开始逐步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实物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幕布方式受到怀疑和挑战,布景设计师开始打破舞台镜框式的模式,寻求更新的、适应现实发展的布景装置形式,舞台布景设计也成为音乐剧演出所不可缺少的艺术之一。平面式的幕布逐步被摒弃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栩栩如生的舞台道具所营造的逼真的戏剧环境。1930年的《姑娘疯狂》中就已经出现了“邮局”布景,并且在舞台之上搭建了小型的楼梯和在舞台一侧打开的房门,这使得演员的表演更加自然和真实。随着舞台布景设计地位的提高,布景设计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兴之所至地“单干”了,而是从一开始就加入到整个音乐剧创作班子中来。他需要听取导演和制作人关于整部剧作的设想;需要认真阅读剧本,理解整部剧作所发生的戏剧环境;还要同演员交流,征集关于舞台如何布置的意见。只有这样从头就开始融入创作队伍之中,才能够创作出与整部作品风格相一致的舞台氛围。
“舞台”的概念在这时也得到了改变,变得更加全面和立体化。舞台不在局限在传统剧场所形成的那个特定的表演区域,舞台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展和延伸,舞台的形状也开始变得更加多样,而不再是原来那种呆板的长方形舞台,圆形、椭圆形乃至各种不规则形状的舞台开始出现。像众所周知的韦伯的名作――《猫》的舞台布景就很好地冲破了传统的局限,为舞台的打造和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范例。
《猫》剧的舞台本身就是一个诸多元素的组合,是由2000到2500个零组件拼搭而成的。观众一进剧场,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到处都是尺寸大得惊人的罐头、垃圾桶。观众无论坐在剧院的什么位置,都能看到超大型的牙膏、破盘子、废弃纸盒等各式各样的垃圾。正是因为各种道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了放大,所以,当剧中的演员――“猫”跑上舞台时,观众们已经浑然不觉他们庞大的躯体了。通过这种视觉对换的手法,《猫》剧设计的舞台给观众以最逼真的感觉。《猫》剧伦敦版的舞台是圆形的,一楼的观众席全部环绕在圆形舞台的四周,所以就根本不会存在传统剧场之中那种前后方视线和声音的差异,也没有视觉死角的问题,在剧场中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够清晰完整地观看演出。尤其是处在舞台前方的座位,高度同舞台基本持平,与舞台的距离也比较近,所以此处的观众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演出的真正效果,可以听到舞台上演员轻微的呼吸声,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另外,《猫》剧舞台的另一全新设计之处就是它的座椅采用特殊方式安装,整个剧场的座位都能够在工作人员的操纵之下缓慢移动而不为观众所发觉。这样,观众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时,座位已经开始沿着圆形舞台自动转动起来,这样观众就能够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从各角度观看舞台上的演出,而这种不易发现的转动也不会打扰观众的观看过程。
科技的加强也大大增强了舞台设计和表现的能力。现代科技的许多成果被应用到舞台中来,从而为我们创造了布景、道具越来越精美,气势越来越宏大的舞台奇观。韦伯的另一力作《歌剧魅影》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长盛不衰,除了剧情惊险和扣人心弦的戏剧悬念外,舞台布景的功劳不可抹煞。变化多端的舞台机关成为它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许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剧中的地下湖场景了。作为“幽灵”的栖身所在,这个地下湖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怖色彩,玛利亚•布琼森通过声音、光线和各种灯光,为我们传神地塑造了这个虚幻而美丽的世界。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令这个恐怖的世界不再令人畏惧,使观众对孤独和敏感的“幽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舞美艺术的创新
现代化的21世纪,要求一切艺术创作必须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点,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舞台艺术创作如此,为舞台艺术服务的舞美设计亦如此。
1.艺术思维的现代化
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相对于存在而言,它包括思想、意识、精神等内涵。研究思维的规律、方法、应用的综合性科学,称作思维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思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思维的生理机制;思维的历史发展;社会思维、灵感思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具体规律;思维规律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中的应用等。
艺术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指导,舞美设计的现代化,首先取决于艺术思维的现代化。而艺术思维的现代化,又集中体现在其思维的广度、深度、高度的三个维度上面。
其一是思维的广度。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因此舞美设计的艺术思维,也必须充分具有多元化的时代特点。一方面,是各种思维形式的多元化,即把社会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于一身,一改过去只强调灵感思维与形象思维,而排斥社会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旧的思维模式,而使社会思维与灵感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水融,密切结合,形成一个大思维的复合体。另一方面,是各种艺术流派的兼收并蓄,融写实主义、写意主义、现代主义为一炉,以彰显艺术思维的博大精深。
其二是思维的深度。如果说,舞美设计艺术思维的广度是“数量”的话,那么其思维的深度便是它的质量之一。也就是说,广度体现的是量变,深度体现的是质变,舞美设计的艺术思维,必须由量变到质变,由广度到深度。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指出,文艺创作“开掘要深”,这种深度开掘,当然要以艺术思维的深度为依托和支撑。法国古典主义画派着名画家安格尔也指出:“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高的激情。”其三是思维的高度。思维的高度也是思维的质量之一,它与思维的深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21世纪思维的高度,又集中体现在思维的文化高度上。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股“文化热”,便是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正如18世纪英国着名人类学家泰勒所言:“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作为一个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思想、文化氛围、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艺术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地对艺术创作产和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思维的高低程度,决定着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的高低优劣。在这方面,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例如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京剧《骆驼祥子》中的布景设计中,旧北京城歪邪的城门和城墙,就隐喻着旧中国的行将倒塌的深邃内涵,其文化意蕴之高,令人叹服。
2.艺术形式的现代化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但又所作用于内容。舞美设计现代的艺术思维现代化,必须以艺术形式的现代化作为有效载体,方能得以具体呈现。
我们欣喜地注意到,现代舞美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化,已出现大量的代表作。例如美国音乐剧《狮子王》(根据同名动画电影改编)的舞美设计,就把舞台、剧场、剧场外面的周边地带,都设计成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令人耳目一新,真正做到了“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3.艺术手段的现代化
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或措施。舞美设计的现代化,离不开其艺术手段的现代化。现代舞美设计的艺术手段,早已摆脱了传统的旧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全新化的艺术手段,例如电脑三维动画设计、投影技术、激光灯、电脑灯、激光布景、电子调音台等等各种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都得到广泛而充分的应用。
过去,观众们都是通过舞台上镜框式的布景来观看各种演出和戏剧画面,但今天,一切都得到了改进,舞台设计师已经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和限制,立体化、人性化的舞台给观众以更多的剧场感受,观众与表演区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表演变得越来越融入观众之中,现场的感觉越来越成为导演追逐的目标所在。相信随着布景技术的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舞台表现的手法会更加多样,舞台也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参考文献:
[1]《安格尔论艺术》第23页,沈阳: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版
关键词:庞薰l;艺术;设计;教育思想;探讨
庞薰l作为国内现代艺术发展的奠基者,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他的设计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现代设计教育重要的思想成果之一。
1 庞薰l艺术设计思想的起源
在20世纪开始的时候,庞薰l远赴法国的巴黎进行艺术深造,正值法国开展巴黎每隔十二年举行的博览会,庞薰l参观了博览会。通过参观学习之后自身形成了一定的见解,对艺术设计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面对生活中的艺术和设计之美开启了新的领悟及感受。回到国内后,庞薰l在艺术院校从事教育工作,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工作后感受到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水平和国外有明显的差别。国内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设计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长期的限制性教育导致学生的目光和眼界比较窄,设计水平受到限制。面对国内当时的教学状况,他结合实际的设计教学工作,详细分析了当时艺术与设计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引导,将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步地引入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让设计工作和实际生活产生关联,再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西方的现代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其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和装饰设计思想。
2 庞薰l设计教育思想的建立和发展
在国内艺术设计教育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庞薰l的教育观念始终围绕“工艺美术是什么”而展开。在庞薰l开始艺术教育的前期,他积极追求颠覆传统的观念,对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将艺术设计教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的理念作为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他认为工艺美术教学应该划分到文化艺术的范畴中,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艺术研究的水准。在20世纪80年代时期,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持续加速,工艺美术教育正朝工业生产为主导体系的方向发展,庞薰l再次提出艺术教育要以传统教育理念和自身民族文化为重点,积极融合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教育理念,大力倡导建立实验工厂,最大化激发科学在设计中的作用。
庞薰l提出从科学的角度积极认识美术的特点和性质,他提出工艺美术的创作工作无法与科学完全分离。从材料选择到后期的成品制作,完整具体的工序对最终的设计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脱离技术的设计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所有的工艺美术都不能够忽略美术设计的技术过程。虽然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制作和美术设计不能分离。部分人员认为工艺美术是工艺品加工的一种,这种思维是片面的。美术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花色还要考虑品种。从陶瓷的加工设计研究来分析,陶瓷设计关注包括质地、纹样、器形等方面,质地不好产品美观度不足,无法表达某些器形;在器形方面需要考虑拉胚技术环节,纹样装饰也是需要考虑的环节。因此,艺术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还要考虑材料和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等。
庞薰l提出美术设计教育需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布局,重视教育的地域性特征和结构的层次,关键在于利用地域特点来规划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实现美术教育和产业结构文化资源的融合。利用不同资源的优势,分析不同地域产业结构的特征,促进不同区域教学差异的互补。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教育中的工艺教学看似复杂,本质却简单明了,对有效发展设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提出美学教育需要全面考虑作用,要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庞薰l先生也曾明确提出美术设计教育要走进实际生活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发展面临了第二次挑战。“”后,国内极其紧缺生活物质,人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国务院要求轻工业生产部门提升生产速度,国家将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提升到关键地位。在此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在考虑设计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庞薰l发表相关的文章,明确表示国内需要重视实际生活所需的设计,也就是发展现代工业方面的美术设计。现代美术设计需要领悟其本质,设计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美术内容,应该从现代工业化和科技化的角度去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庞薰l认为不需要过分依赖西方教学体系,发展设计理念不是空谈,国内的教育要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只有将具体的现实、生产结合到一起才会让设计具有更广阔的生命力。
庞薰l先生认为在艺术教学的探索中需要一定的勇气和精神,勇于将过去的落后、繁琐、凌乱的部分抛弃,保持传统的精神,用于将设计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3 庞薰l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第一,艺术设计教育是多样化学科的一种综合表达,现代对工学、哲学、艺术学、美学的各种综合研究为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庞薰l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指出,设计需要打破传统的各种局限,最大化地实现实际性和应用性的融合,这为国内的设计的现代化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艺术设计教育中首先要保证实用性原则,改变传统单指绘画的基本观念,为未来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扩充提供更多得参照,这是一种积极正面的理论支撑。庞薰l艺术设计思想对促进国内艺术教学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让国内的教学思想理念快速和国际接轨,甚至对设计教育成果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效果。
第二,我国民族文化对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现代化设计教学理念的进步依赖于国内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思想的拓展、延伸和变革。庞薰l先生是倡导者、实践者、改革者之一,他在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变革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国内的设计教育走向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第三,庞薰l先生在其一生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关注现代技术理念和传统技艺的融合。他结合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优势,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为中国的设计教育开辟了一条道路,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和教育思想。这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具有长远性的影响,我国也在逐步构建新的评价标准,而庞薰l的艺术教育思想正在被重新发掘和研究。
总而言之,基于庞薰l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影响,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将颠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面对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将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高校要提倡成熟开放的教学取向,这对促进国内的设计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铭.浅析庞薰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J].艺术之家,2014.
[2] 张曼奇.对庞薰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略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现代戏 戏曲化
戏曲现代化的命题,是张庚先生1939年在《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张庚先生说:“我觉得戏曲不演一些现代戏,很难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前进;或者说是很难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意思,主要还是要内容新,才能促进形式新。”郭汉城先生也在《现代化与戏曲化》一文中说道:“戏曲现代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是要使戏曲这种古老艺术能够表现现代生活。只有做好这一环,它的生存、发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提出“戏曲现代化”命题的同时,两位先生也进一步提出“戏曲化”的概念,指出了现代戏创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戏曲化”的概念――“按戏作戏”
所谓戏曲化,就是要按照戏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创作――要用节奏化、音乐化、舞蹈化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表现生活的。这里所说的音乐性、节奏性、舞蹈性,是戏剧化了的,是统一于戏剧性的。这也是戏曲的一个特点。张庚先生谈到:“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中间穿插着舞剑,虞姬为什么要舞剑,是为了安慰霸王,这套剑舞的风格是柔中带刚的,多少有点鼓舞霸王的意思。但在舞剑中她自己心情很不好,所以舞起来情绪又不是很昂扬的。这段舞剑处处表现了虞姬这个人物在彼时彼地的心情。”
中国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它与生活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反映,而是对生活夸张、变形的表现。这样就把普通的语言、常见的动作、平淡的感情艺术化、强化、美化了。喜怒哀乐、抬手动脚、劳作格斗、服饰造型,都有一定的规矩,无论历史戏还是现代戏,都要按照这一套程式表演,即都要符合“戏曲化”的要求。
戏曲有其自身固有的艺术规律:就剧本来说,它属于剧诗,而非大白话;再来看舞台呈现,它是表现艺术而非单纯的反映;若从音乐的角度,它则为最具典型意义的特色要素;再者谈到美术方面,它注重意象性,追求诗情画意,而非实实在在;如果从表演方面说,它讲究运用约定俗成的程式表达人物的言行心理,讲究达意传神,而非百分之百的真实。因此,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是继往开来,而非另起炉灶。
二、“戏曲化”的方式――“改造程式”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最难解决的就是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的尖锐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张庚先生明确指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新生活,而不是为了保存旧形式的完整。所以,当这个形式在表现现代生活上有限制的时候,就需要革新和创造来突破它。”戏曲艺术中存在的丰富的程式技巧,排现代戏同样需要运用戏曲的手段塑造人物,否则,现代戏就容易演变成“话剧加唱”的畸形怪胎。继承和改造传统戏曲中的程式,揉入到现代戏的创作中来,是现代戏“戏曲化”的根本方式。
现代戏的“戏曲化”,除剧本、音乐、舞台美术的创造外,表演上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传统戏的表演程式,经过改造,可以成为现代戏的东西,比如骑马、械斗、短打、水斗、翻墙、撑船、舞旗、手帕、扇子、跑圆场等等,但不是死搬硬套,而是要因剧情和人物进行取舍、改造。梅兰芳大师身体力行对京剧旦角的表演和造型进行了革新,创造出《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优美别致的歌舞剧,并对音乐唱腔、乐队伴奏也有大胆的改革,使梅派艺术代表中国戏曲表演的最高成就,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
现代人的生活毕竟不同于古代人,因此必须从生活出发创造新的表演技巧乃至程式。在这方面现代戏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些戏如果只看剧本,而没有完整的风格独特的表演,观众不一定喜欢。《骆驼祥子》中拉洋车、醉酒,《华子良》中装疯、挑担跑山,《典妻》中的抬轿,《红果,红了》中前后两场喝酒时不同心境的敲碟演唱,《吵闹亲家》中骑自行车,《秧歌情》中手帕的表演,《山歌情》、《哪嗬咿嗬嗨》中扇子的不同运用,《弹吉他的姑娘》中的打电话,《月亮光光》中稻草人的表演,《膏药章》中报药名,以及《风流父子》全剧皮影风格的表演,《唢呐泪》的悲剧喜演,都是在剧情中,在音乐节奏中,因此无不使得戏十分好看,耐看,叫绝,叫彩。
现代戏要戏曲化,就必须遵从戏曲的美学原则和艺术规律,革新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既能反映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又能适应当代观众不断变化着的审美情趣,与时代步调一致。中国戏曲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艺术,戏曲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多种多维的,要根据题材剧目,剧种表现的特性,将戏曲唱、念、做、打的传统手法融入现代艺术思维和现代艺术表现手段,更好地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达成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我们相信,现代戏的戏曲化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星亮.现代戏剧与现代性[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M].东方出版社,199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艺术 创新 运用
一、引言
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本文着手于中国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探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问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传统文化元素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既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中国虽没有经历过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相比,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例如众所周知的朱雀、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辟邪有关,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等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如果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就会失去发展的根基,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没有意味的作品是不会被世界认同的,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三、在现代艺术中创新运用传统文化的意义
1.运用传统文化的优势:
a、满足消费者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
在现代化的城市,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趋向简单化、自然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运用到现代艺术中,使设计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元素能够很好的给艺术设计注入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b、弘扬了民族文化
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要在外观上夺人眼球,更要在设计中注入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以及时尚感。从当前的设计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总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艺术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运用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设计元素正在被广泛的运用,一个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完整的传达设计师的信息。当传统文化用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被成功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设计简约而精致,具有极强的认知性。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都采用了中国古钱币为基本型来作为标志,正是因为这一传统元素能够准确的给人们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1]它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繁多,在设计过程中不可盲目乱用,面对现代艺术设计的领域,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将传统文化创新的运用到设计作品中。
艺术设计立足于现在,还属于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观是不明智的,我国的艺术设计必须是要发展的,而来自外部的促动和营养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以何种态度对待随经济、科技、传媒浪潮奔袭而来所谓“强势文化”,是传统艺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将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现代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在进行艺术设计之前,还要充分理解这个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内涵,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使传统图案与设计的风格、功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
2.提炼赋予现代感的传统元素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有非常多的设计作品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这几个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心理,如果只是一味的注重设计的功能、标准及量化,就会显得肤浅、庸俗。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大胆的将传统文化创新运用,融入鲜明的个性,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注意与认可,从而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
现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千差万别,往往是通过形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这些风格或细腻、或粗犷、或朴素、或华丽。作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元素,应该尽可能与作品的风格和谐一致,从而对整体设计起到渲染和强调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相对应的,必须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充分考虑设计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有利于强化传统风格的表现和运用。
传统文化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但不能因此说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继承传统不是古板,更不是照搬,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前进的,把民族化与现代化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元素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要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传统应是一种风格,一种时尚,可以通过多种设计途径在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时代感。
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必须把握两者的关系及运用,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的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
在外形上,中国传统艺术在对形的处理上一般遵循“以简代繁”的原则,造型多为简洁和规整,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而现代艺术设计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两者在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在设计中可以取其精华,巧妙结合。传统文化在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和现代艺术的设计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背景,用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和二次设计,把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元素更加简练化,用现代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
在寓意上,中国传统艺术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现代艺术经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各类设计理念、思想主题以及文化内涵,因而传统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艺术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众多素材,丰富我们的设计语言,还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提供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设计元素。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艺术思潮融入中国设计的时候,我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不但要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更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互渗透与融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现代设计。
六、结语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旦不再发展,处于“虚静”状态,就会成为被人复制的固定模式,不但因此逐渐失去自我创造的能力,而且也会逐渐无法适应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仅要吸收现代艺术思想,更要考虑到中国的当下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中国本身的艺术传统,只有这样,才既不会陷入设计领域的民族主义,又不会失去艺术的中国身份。
人们喜欢意蕴深刻,形态生动的美好隐喻,这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含蓄、不张扬是有关的。由表及里,由外而内,自是一种文化的揣摩和推敲。往往这种妙想和美好意愿的镶嵌,比平铺直叙,明明白白交代的死板要有活气、有灵性,意蕴深刻饱满,不入俗套,经久不衰,才能够给人们以心理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赏悦,去体会前人的智慧,继承文化,传承经典。
[参考资料]
【关键词】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传承;色彩;雕饰
1前言
在我国古代传统建筑里,非常重视装饰艺术。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建筑装饰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工艺水平和材料质感等特点上,同时吸收了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以及各种书法、纹样和一些图案等特点,使得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完美和协调。
2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样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题材,同时在形式上多种多样,比较有丰富的内涵,在其他艺术形式上无法替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纹样在传承方面,具有较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重新认识并注重纹样艺术的传承。在传统建筑中的梁柱以及各种柱基础上,加上门窗和檐口等地方,都会进行雕刻一些人物和山水,尤其是雕刻的一些花草和各种动物、传说故事等等,这些纹样的雕刻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在建筑中的单调感,使得建筑物具有丰富的表现意味。建筑纹样在雕刻艺术上的表现和模仿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具有丰富的力量,例如利用蝙蝠和磬石,是为了谐音寓意福庆的意义,用花瓶和鹌鹑来表现和象征平安的象征。利用石子和玉如意来表现事事如意的象征意味。这些动物在寓意上利用汉字的谐音来组成吉祥话。这是古人趋吉避凶的生动表现。而我们现代人对于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向往不亚于古人,从对传统折射出的纹样寓意也能应用于现代纹样设计。例如,在纹样设计中的几何纹以及冰裂纹和各种纹样,都是明显继承古代文化设计的,这些纹样在现代建筑中直接应用在纹样装饰设计上。例如,某地博物馆在建筑上就采取了一些吉祥纹样,使得建筑设计在整体上显示出和传统文化的浸。
3建筑装饰中的色彩艺术文化传承分析
在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方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些设计在朝代的更替中不断的发展和成熟,最终形成了多样化的色彩装饰艺术。对于不同建筑要运用不同的色彩。色彩运用方面,我国历来强调的是建筑应与环境和谐的统一在一起,例如对于刁娇柳的建筑,这种建筑就是典型的色彩建筑装饰,不仅和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还具有美学意味。需要说明的是色彩的运用表现出较严厉的等级观念,红色的运用属于较高礼仪的运用,对于庶民的房舍是不允许用彩色装饰以及斗拱等建立的。而皇室宫殿可以应用色彩艳丽的红色粉刷墙壁,用黄色的琉璃作为屋顶瓦片。体现出的皇家的威严和气势,用这些纯度较高的色彩,正是有利于表现出这些象征意义。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可以体现出色彩文化的传承的有北京饭店,其室内的设计应用中,选了很多红、绿和黄等传统的色彩,在表现手法方面,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意味,表现出民族的文化传承特点。尤其是上海世博会时,中国馆的建筑就运用了红色作为主体颜色,世人称之为中国红。这种色彩的运用,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等方面体现出现代化的诠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手法,经过大胆的设计,传达出古代优秀的中国建筑艺术文化。而民间的徽派建筑,则体现出淡雅风格,尤其是利用黑白色彩,表现了山水墨画的独特意境之美。这些色彩的运用,在现代建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就是利用这种色彩元素装饰的文化艺术风格,这种建筑装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在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方式上,使得传统和现代融为一体,表现出文化上的传承。在钢结构设计中应用开放式,同时在选择材料时,用到许多玻璃材质,再用白色的墙壁设为主色调,使得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体现了我国民间高度的色彩艺术特点。
4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建筑雕刻装饰艺术在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占有一定的重要的发展地位,尤其是建筑中的一些功能定位和审美要求上,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即木雕和石雕、砖雕等。这些雕刻中的木雕一般是利用木材与其他相关材料雕刻的,主要应用到建筑的柱子以及梁柱和各种檩条、枋和椽子等物件上,在这些建筑部位运用各种图案进行丰富的布置和刻画,展现出良好的建筑雕刻艺术。使其表现出古朴和秀丽,庄严和富贵的美学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建筑艺术的良好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在运用石雕方面,传统建筑艺术用石雕表现了我国建筑的丰富艺术,用这种不容易消失的方式,记录古代人们的雕刻艺术。由于石头具有坚硬的外表,同时对风雨和霜雪的侵蚀比较强耐。因此,这种石雕方式来进行建筑雕刻艺术,是非常流行的。例如,在很多台阶以及柱础等建筑中的石雕非常之多,且雕刻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美学意义。这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在砖雕方面,主要是模仿石雕而派生而来的。这种雕刻艺术比石雕更加节省材料和省去很多工作,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较多的利益。而这种砖雕一般在寺庙以及墓室和各种其他住宅上的墙面,这种雕刻的艺术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人物的刻画以及各种山水、花鸟、走兽等的刻画上。例如,雕刻一些麒麟送子、龙凤呈祥、佛教图像等,都寄托了美好的寓意。目前,很多大型建筑物,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些传统的雕刻技术,一些大型公园和各种起居室,有的就运用了这些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来表现和装饰。尤其是在油漆栏杆以及屏风、各种雕花板和壁饰等方面都运用到了这些装饰。这些传统的雕刻装饰艺术以及传统的纹样和色彩装饰艺术,都体现了我国淋漓尽致的传统文化,是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继承。在目前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利用传统艺术,使得建筑风格表现出优秀的文化继承和发展,针对装饰材料的发挥以及传统艺术的结合,在现代化发展中,将古代和现代相结合,在传统建筑装饰的基础上不断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法,充分表现无比丰富的艺术风格,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带进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5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推陈出新方面,在文化传承方面,以及在继承和创造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建筑艺术的传承文化方面,应该虚心向古人学习,利用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地开创出新的技术和观念,将传统艺术文化继承下来,对装饰色彩和纹样、雕刻等的艺术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使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糅合到一起,使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现代获得巨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艺术百家,2006(5):208-209.
关键词:传统 现代 回归
吴冠中说:“你也许会说在巴黎也会有花朵,你也可以开花结果,但你是麦子,你的位置是在故乡的麦田里,种到故乡的泥土里去,你才能生根发芽。”(以上参见中国美术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他取了西方的经,视觉形象中的形式美感,在中国传统的意境的美的领域中,播种形式美因素,摸透了双方的家庭,扎根民族传统,把形式、意境,传统、现代等有机融合,灵活运用,创出了一条有东方韵味,又不乏西方形式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
一,本土文化的迷茫。
面对我们的美术教育,我们照抄西方的教学模式,从画石膏几何体开始,然后石膏头像,人头像素描,……而今西方已完全抛弃这种教学模式,我们还没找到更好的模式来替换,难道又要照抄西方?不禁反思:我们的本土教学风格在哪里?自己的美术教育特色在哪里?现代化到底带来了什么?迷茫已经开始泛滥,谁能看到头?而今天的国画一样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国画中画女人体的多了,注重明暗过渡的多了,黑山黑石中挂着一道白瀑布的构图多了,走进美术馆,观者疑问:“怎么国画看起来都一个样儿”。评价艺术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富能通过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表达出来,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今,我们所看所学到的国画是否具备这样的格调?吸收其他画种的长处来丰富国画本身是一种很有时代气息的形式,但现在画坛的风格多样,姿态颇多,偏向了写实,而非写意,偏向了视觉化,而非内在美。在我们学习汲取外来画中的过程中,欠缺了对传统的传承,这种多样性已经模糊了国画的边界,不能确立民族身份,没有民族特色。就快丧失传统国画的审美观念,偏向西化,这就是国画中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就是被动的“西化”,我们的“国色”在哪里?
二,中西方绘画对比。
西方的艺术一贯依赖于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背景,追求一种真实的再现。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量写实画作品涌现,到了17 ,18世纪更是到了辉煌的时期。伦勃朗①笔下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也体现了宗教的生活化。他的名作《带天使的圣家族》②圣母善良可亲,完全是一位荷兰农妇的形象,笔触细腻,情景真实,目光与姿态都流露出对儿子的无比关切,传达出真切的人间母子真情,从而深深地感动了观者。鲁本斯③描绘的人体总是生机勃勃,他的《对镜梳妆的维纳斯》④《三美神》⑤画的虽是女神,却取自当代贵妇的形象,1
2体感逼真,光影及人体结构都造诣颇高。画家继承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和世俗精神,对人的生命力加以热情的歌颂与赞美,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含有享乐主义。
我们的国画是在空灵虚境的背景中产生的,特色正是灵动写意。追求“意在笔先”,“似与不似之间”,“画外意”等等,这些是我们国画的底蕴和积淀。元代墨梅画家王冕,传世之作《墨梅图》⑥塑造繁花满树的梅树形象,以墨笔画梅花一枝,劲健而充满生命力的枝条和水墨点出的繁花,极富生意,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借梅花抒发其意志,留露出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的不满。提升了立意的精神境界。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不求“造型”,但求“风骨”,这正是国画的气韵和魅力所在。
三,回归传统。
如果我们舍弃自己的特长,去追求西方的写实,就相当于失去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和特色,终究无法传承,那时再来想现代化中传统何在,也为时过晚。在传统的绘画中,一幅作品,一点一皴都是一个生命,是画者的心迹。学习国画时,讲求气韵生动,要有“精气神”,要表现画者的性情格调和精神境界。现代化的求新求变求丰富,让我们盲目,如果用毛笔来画油画,终将失掉国画的特色。全球化只是民族化一个温床而已,我们探索其中,却要彰显本色。当代缺乏一种淡然修道的自我意识。在这喧嚣的商品化社会中,难有传统的心源感悟。曾几何时陶渊明一个人留给这个世界一方田园,比他写的诗更重要。现在我们没有走进传统的勇气和执着,我们为现实为现代化所左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强调感受大自然,融情于景,不然作品哪里来的“精气神”哪里来气息。“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那一刻李白像个出世天真的阐释者,醉于自然,回归自我。有怎样高的艺术造诣,取决于有怎样的心境。回归传统,回归一种本色,一颗诗意的心,切莫让“国色”渐行渐远。
注释:
①伦勃朗: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外国美术史》第125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
③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德国 1577.6.28——1640.5.30 (《外国美术史》第115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参考文献:
[1]邵大箴。《外国美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
[2]薛永年 罗世平。《中国美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利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系统与信息等科学理论,并运用先进科技工具与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现代社会生产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使经济管理活动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果,达到世界现代化水平。经济管理现代化也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不断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也是我国科技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艺术性
高水平的经济管理会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特质,这种特质表现是由经济管理特殊性来决定的。经济和艺术其实是相通的,虽然艺术在大众的角度上来看,属于高端范畴,不过,在抽象意义上分析,经济也等同于艺术。忽视世界“二元论”的理论,才能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经济对物质世界做出的贡献和艺术对精神世界做出的贡献是等同的,只是形式有区别。而管理在过程中和使用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并不像经济行为中其他过程那样[1]。
(二)经济管理能动性与创造性
经济管理具有艺术性的特征,也有人性化特质,这都基于管理人的学科。人作为管理最重要因素,所有因素都是以人的因素为中心才能运转起来,因此管理中如果能将人这个主要因素解决好,那么企业其它的管理问题上,也就自然都能得到顺利的解决[2]。
(三)经济管理民主性与专业性
西方一直注重先进的管理技术,而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中有些内容是我国企业没有办法实现的,这一点就是决策全员的表决化,也就是管理的民主化。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民主化的管理是发展中国家很难模仿的,更加难以实现。
管理专业性则对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既要具备管理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的素质,可以通过经济运行的原理,能够熟练的掌握管理工具的应用。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人性化管理思维和管理制度的优化
经济管理的模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特别是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经济的管理模式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重视企业效益,却忽略了生产本质“人”的管理。发展到今天,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确定要在工作中做好员工的心理、生活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这种经济管理思维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态度,能够自发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从现阶段来看,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可以弥补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缺陷,实现工作目标,使所有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提高企业与组织的经济效益。
(二)民主化管理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的体系基本不存在民主化内容,也没有民主化管理方式。发展到现阶段,我国企业和组织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开始追求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方式,把民主化的内容增加到经济管理的模式中,实现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关系透明化,防止的情况。
企业或组织对于上任人员的选择可以采取民主化的方法进行判断,在一定时间内,确定民主化决策结果。需要时间对基层工作人员任命进行基本的判断,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企业未来,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企业经济效益蒙受损失。所以,要使企业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留出判断的时间,确定基层工作人员真的可以胜任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核心的价值。
(三)以客户作为导向
我国传统经济管理追求的是高科技的发展,长期以来仅将技术当作企业发展的导向,但这种经济管理模式会使卖方市场不断恶化。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把客户作为导向,将传统卖方市场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市场格局。由买方市场主导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这是现代经济管理在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企业终极目标的必然过程。
所有企业都需要高科技和高技术的应用,而现代社会的经济价值已经由买方市场决定,所以,一定要实行以客户为导向,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了解买方市场具体情况,才能开展一系列行动。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和最终目标。
(四)网络式沟通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便捷,而网络就是整个社会沟通最便捷的方式之一。现代化经济管理要使企业和基层人员实现更好、更快的联系和沟通,要快速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企业发展的目标。
网络沟通和交通可以满足企业需求,更好地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利于企业的内部联系,还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将信息有效地、广泛地进行传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现代化与经济管理发展都是不可逆转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并不容易实现,而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