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17:5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旧建筑改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J5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玻璃是当代最具时代特色的建材之一。玻璃坚硬脆弱的质感、晶莹闪亮的反光、轻盈剔透的透视的特征迥异于其他传统建筑材料,因此当建筑师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更多的喜欢用玻璃来进行处理以获得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效果。
1. 玻璃应用于旧建筑改造的优势
1.1 玻璃应用于旧建筑改造的艺术优势
(1)通透性
玻璃应用于建筑的艺术最大优势就是作为一种固体材料是透明的,所形成的界面具有的通透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既可以取得内外空间视线上的渗透,改变传统建筑封闭的空间特点;又可以减少新增加部分对原有建筑的遮挡,减少建筑的历史与传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取得时间上、空间上的协调。
(2)反射性
玻璃另外一个艺术优势,就是其具有镜面反射的特点,即能将建筑周围的景致反映在玻璃,并且这种成像会随着季节、时间和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往往被用于在旧建筑群的加建中,通过新建的玻璃体建筑的镜面反射,可以将新建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1.2 玻璃的技术优势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中应用的技术优势在于其与原有建筑的结合方式。伴随着框架结构出现以后,玻璃与原有建筑的结合方式更为灵活,对旧建筑结构、集体依赖和破坏程度小,并且当玻璃出现问题也更容易替换和维修。而这些技术优势都使得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得以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条件。同时无论是采用复杂的技术节点还是使用简单的技术节点,只要使用恰当,都可以创造出较好的视觉感受。
2. 玻璃在旧建筑改造用的应用类型
2.1 以材质的对比加强建筑表现力
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时为了和已有建筑形象取得协调,通常会采用与旧建筑类似的形象,使得改造部分能和原有建筑取得协调。但又要避免对旧建筑简单模仿,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玻璃这种材质,既可以做出与旧建筑类似的局部形象,也可以通过玻璃的材质和已有建筑材质的对比呈现出增加或改建部分自身的特征,而又不失自我,并且玻璃从形成的改造建筑的局部和原有建筑的对比能形成一种更强烈而戏剧化的对比,增强建筑表现力。
如福斯特在德国国会大厦的改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被已经被毁坏的中央穹顶用玻璃重建出来,既唤起人们对这种历史建筑形象的回忆,又通过玻璃这一现在材料和原有建筑的对比突出建筑特征(如图2.1)。
2.2 以透明界面减少对旧建筑影响
玻璃界面作为围护界面可以起到一般围护结构遮风避雨的功能要求,减少气候对旧建筑的影响,同时由于其透明的特性,人们可以透明玻璃界面用一种新的角度审视旧建筑,获得区别于其他旧建筑的视觉感受,达到新旧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如深圳万科第五园内,搬迁来一座清朝的老房子。而这座老房子就是使用玻璃作为围护界面,透过玻璃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这座老房子,老房子的形象由于玻璃界面的映衬显得格外独特(如图2.2)。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就是贝聿铭所做的卢浮宫扩建工程中的玻璃金字塔。玻璃金字塔既呼应了传统,也通过玻璃的形式减少新建筑对老建筑的干扰,并保证了视觉上的通畅(如图2.3)。
3. 结语
玻璃材料既能突出自身建筑特征,又能将新建部分对已有建筑的影响减至最低,因此在对旧建筑的改造中普遍使用。而这主要是由于玻璃自身的材料特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其便于施工,施工对原有建筑影响少所影响的。但玻璃自身也存在着如热工性能差,会带来光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旧建筑改造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玻璃的优势而减少其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首钢外迁之后,其原北京主厂区在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正式命名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占地面积8.63km2,主厂区将打造成高端要素聚集、总部特征明显、创新创意无限、工业文化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化综合服务区。
2项目概况及目标
首钢二型材厂房改造项目位于原首钢厂区内长安街沿线以南、首钢园区SG-S-3街区的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内。根据规划定位,二型材厂房改造后将打造成为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二型材厂房建设于1990年,现有1座厂房、2个烟囱及若干工业设施;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长486m、宽187m,建筑面积76800m2,建筑高度24m。在保留工业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36232m2,地下建筑面积35342m2,主要功能为办公及配套商业(见图1,2)。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抓住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幅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着眼于长远,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目前在国内影响较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LEED评价标准。首钢二型材互联网金融产业园项目将同时达到我国绿建三星级和美国LEED金级目标,打造工业资源改造项目绿色建筑的最高水平。
3工业建筑利旧改造中的绿色建材创新
对于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其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在保留原有可利用部分和建筑特色基础上灵活变通,与改造后的整体定位、功能要求和园区建筑风格等因素协调考虑、融合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二型材厂房和首钢厂区的原有建筑材料,不仅能保留首钢原有工业文化特色,还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材料,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体现绿色创新理念。
3.1旧建筑再利用和旧建材利用
原二型材厂房为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改造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结构体系(进行必要加固)和部分屋面(见图3)。原有烟囱和部分工业设备也被保留,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成为项目工业资源主题元素;原厂房中的吊车梁作为建筑连桥的结构构件被加以利用;原首钢工业生产设施中的耐火砖用作建筑立面材料,通过穿孔加钢筋,形成改造建筑的外墙组成部分。旧建筑和旧建材的利用降低了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材料运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见图4)。
3.2废弃物建材利用
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砂浆及道路铺装骨料均采用废弃物建材。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新建的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以建筑垃圾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材料,如再生混凝土砌块、再生干混砂浆和道路铺装再生骨料均用在项目中,基本实现就地拆除、就地处理、就地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建筑材料,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见图5)。
4工业建筑利旧改造中的综合绿色技术
4.1综合节能技术体系
项目优先考虑被动式节能技术,围护结构采用VIP超薄绝热板保温材料,增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屋面传热系数为0.24W/(m2•K),外墙传热系数为0.28W/(m2•K);玻璃幕墙外侧设计水平遮阳和正面遮阳设施,并与立面装饰材料相结合,在保证遮阳效果的同时成为建筑立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见图6)。在主动节能技术方面,项目采用一系列高效机电设备,如较高能效比的制冷机组、高效变频水泵和风机、LED节能照明灯具及高效变压器和节能电梯,还采取相应节能控制系统,如制冷机组优化控制策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梯群控技术等。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人体感应控制及光线感应控制模块,可实现人来时自动开启灯光、人走时自动关闭灯光及结合天然采光自动调节灯光。通过分析入驻人群上下班习惯及照明设备使用习惯,照明控制系统可将照明设备开关时间、亮度调优策略等下发至照明控制子系统,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更好地实现照明节能。通过综合采用以上绿色节能技术,项目在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建筑节能率为28.0%,每年减少建筑耗电量490万kW•h,相当于节约1485t标煤、减排CO23802t、减排SO2约382t、NOX约192t。
4.2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项目采用一级节水效率的节水器具、闭式冷却塔等节水技术措施,并采用非传统水源综合利用技术,园区内的污废水统一收集至中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园区内的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及冲厕使用。设置室外埋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废水处理达标后送回地下室清水池中,再加压供给至楼内各中水用水点,节省了地下室中水机房面积,保证地下室的建筑层高。
4.3可再生能源利用
项目原为工业厂房,利用屋面较大的特点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铺设面积高达1.4万m2,总装机容量2.1MWp、年有效发电量为139.1万kW•h,占项目年用电量的10%。光伏发电系统接入低压配电系统供园区使用,降低化石能源消耗。
4.4室内空气品质保障系统
为应对北京的雾霾天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项目空调系统设置初效过滤+静电过滤+中效袋式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以保证室内PM2.5低于35μg/m3(见图7)。室内主要房间设置了室内空气品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室内CO2浓度并与空调通风系统联动。地下车库设置CO监测系统并与送排风设备联动,以保证室内CO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5结语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改造 创新设计
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从北京“798”到上海8号桥见证了这一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风暴。这些旧建筑在改造后散发出了崭新的活力,逐渐从落寞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闪耀出新的光芒。旧工业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依旧难以抵挡时光流逝所造成的“被遗忘”,而改造与创新设计正是使它们经历着一轮新陈代谢,从外观、功能、格局、体量等多方面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观,却不失其本身所独有的文化传承及历史意义,这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人文价值是一种延续,如何将旧工业建筑重新发挥光和热,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成为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积极因素。
一、旧工业建筑的现有价值
1.1历史文化价值
旧工业建筑是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其在历史的长河上曾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见证着一段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崛起与发展,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憧憬,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能够重新激发人们对于旧工业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经济价值
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大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如若拆除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破坏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建材的损失,在后期环境整治方面更是一笔不晓得开销。当下,旧工业建筑中大部分是功能上无法达成需求,而并非建筑寿命到期或是结构损坏。因此,只要合理利用旧工业建筑宽敞高大的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就可以重新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2.1置换功能
旧工业建筑通常是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使用功能,而功能置换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创新设计的首选。改造前后的功能之间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也允许毫无关联,最重要的在于新功能与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互相匹配。改造是可以将旧工业建筑的整体空间大幅度的改造为现代化生活用途的建筑设施,如大型卖场、奥特莱斯等,而成社区式的或成片的旧工业建筑群,则可以将功能置换为产业园区、博物馆、会展场所、集散中心等。
改造过程首先需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缮,而外观设计本是旧工业建筑的特色,是一种独特的风情,而内饰可针对其置换后功能进行改变。
1980~1990年代,北京“798”工厂(原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逐渐走向没落,自2002年开始,由于低廉的租金以及其本身大体为东德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在“798”工厂,空置的厂房被各个艺术家进行充分的改造,保留了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而对残破的外墙面则进行重新设计。时代与历史、活泼与宁静,都在建筑空间里穿插与交融。
2.2重组空间
夹层是最为常用的空间重组的手法,一般是在原有空间中添加横板或竖板对空间重新分割,使原先单调的、分割不合理的空间改造为层次丰富、利用率大的新空间。旧工业建筑由于其原先生产性质的特性,而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跨度和进深,建筑中心部分的采光问题是此类旧工业建筑的通病。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原本的空间形态,因此加入中庭可以更为灵活的使用空间,既可以整合周边不同的功能空间,还可以改善采光条件,又同时满通组织和景观方面的要求。
空间扩充也是空间利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是针对新功能所需在原建筑内部或外部进行空间增设的方法,包括垂直加层、水平扩建和发展地下空间等。
2.3艺术设计
1)整旧如旧,对旧建筑墙面进行还原,修整后的新墙面可以采用新型材料的仿真技术进行高度模仿。整旧如旧同时也是保留建筑原貌的方式之一,部分建筑的外貌便是其建筑本身历史文化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扩充和还是重新规划格局,都需将风格与原先保持一致,形成统一,感觉不出其有新建的痕迹
2)新旧对比。新旧对比是运用当代的新型材料、审美观、结构布局对旧建筑进行全面改造,与原先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这样能使结构更好的适用于当代的功能需求,具有修整工期短、工艺简单成熟的特点。
3)新旧交织。新旧交织一般是指在旧建筑原先风格上增加一些当代元素,两种风格各占一定的比例,这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调配与把握。例如可以保留工厂的内饰,保留通风管道、水泥墙面的简约、粗狂风格,而在功能布局上增加典雅风,例如开设咖啡馆、主题餐厅等。将两种风格融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创新。
三、旧工业建筑的创新思考
3.1旧工业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
以旧建筑选址固定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旧工业建筑更好的融入周边环境,是一项难点。与周边环境融合更容易形成产业园区、办公中心等社区式的建筑群,旧工业建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其本身的外观风格以及内部功能,所以在改造与创新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周边环境以及周边产业链。
3.2旧工业建筑外部造型改造
新老建筑元素的碰撞,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反差体现出了历史到现代的变迁。而新老建筑元素的如何交融又是一门学问,是整旧如旧还是新旧对比抑或是新旧交融,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新旧风格的碰撞,使建筑产生跨时空的美感。
3.3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一般是向民用建筑的功能进行改造,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这一需求。设计时可以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同时运用新型的保温材料等。
四、结语
建筑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活史书,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而旧工业建筑则更多的记载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许多工人阶级所无法忘却的记忆。所以,当今社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力争建筑所蕴含文化的留存。所以设计者在考虑旧工业建筑的新规划时,需要顾虑的有很多,而政府在其中如何促进与激励,则是广大设计者的共同期盼,是否可以共同开发或者放款规划以及土地管理政策,一切为了旧工业建筑的新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洁,浅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j].林业建设,2009,(5):45-46.
[2] 乔堃,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建筑,2010:41-42.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建筑改造; 表现语言
1 引言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欧洲最先出现了大规模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20世纪80年代至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掀起一股热潮,很多工业建筑的厂房车间被改做生活、休闲和办公、工作空间;有的甚至改做艺术馆、博物馆:有的则以工业建筑出色的空间品质而吸引了一批前卫艺术家,成为了前卫艺术家们的创作舞台;有的则改做工业文化公园,成为对工业历史进行回忆和反思的一个途径。
近几年,中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尤其是旧厂房改造成为一种潮流。并设计出一些值得学习的成功例子。如北京东郊的“798”工厂是艺术家的居落、上海苏州河工业仓库区的“艺术中心SOHO区”(“798”工厂)。它们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2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与类型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表现出了许多共性,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手法和思路,即保留旧工业建筑外观形体,只做必须的修缮,让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充分保留旧工业建筑原有的结构,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加建,只是为了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进行必须的少量的改建,充分灵活的组织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为各种不同的新功能的需求创造可能,完全展现出新、旧工业建筑在形体、空间、功能和材料之间的差别,让人们在欣赏现代艺术文化的同时体会到旧建筑的魅力所在,并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既是对过去的回忆又看到新需求的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大跨型”旧工业建筑,是指单层跨度大的建筑,其支撑结构大都为混凝土钢架和拱架等,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这类旧工业建筑可以改造成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改造费低,一般控制在总造价的10%-20%,却极具实用价值。其次是“特异型”旧工业建筑,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构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这类形态特异的建筑,对改造形成很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再生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类建筑适合改造为大小不一的建筑,如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和各类工作室。最后是“常规型”,是指层高较“大跨型”低而空间开敞的建筑,这类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多层仓库等。其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合改造为餐厅、办公楼、住宅、娱乐场所等多种建筑形式,这种改造类型的数量也占到改造项目的绝大部分。
3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语言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对建筑物本身的利用,需要尊重已经成熟的周边建筑环境和生活需求,我们是通过创造性的挖掘原有建筑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现代建筑工艺手法给予新的诠释,最大限度的利用旧建筑,使其得以再生来实现的。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技术工艺如今已经大都被广泛的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当中,优秀的设计则表现出各种风格手法的综合运用。建筑师的创新设计、景观设计师的综合考虑并结合现代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建筑形象或新建筑语言并不是改造的目的,新旧建筑环境共同围合形成的再生空间才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3.1高技表现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高技术的设计手法已经深入人心,从早期探索钢和玻璃的材料表现力,到现在的节能高技和适宜技术,高技美建筑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钢和玻璃为表现素材的建筑就是公众对现代建筑的朴素理解,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尽量减弱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这也自然带来有别于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在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中,钢和玻璃等现代材料的运用,与旧建筑砖、石材料的悠久质感容易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表现新旧的更替和融合因而被广泛采用。
3.2玻璃表现
玻璃作为一种有着独特个性的现代建筑材料,有自己特有的风采。它的应用从屋顶到地面,从门窗到墙体,从陈设到装饰,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样,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这个建筑设计领域,玻璃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材料的应用角度,在旧建筑改造中,出于旧建筑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与旧建筑肌体直接相连的新改造部分的新肌体,应尽可能采用与旧建筑不同的材料。与混凝土相比,玻璃则是较为广泛使用的理想的改造材料。玻璃与砖石等材料可以明显区分和识别。玻璃与旧建筑连接时,对旧建筑特有的肌体的破坏程度小,还有易于拆卸等优点。另外,玻璃具有真实虚幻的现代建筑形式美,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正是由于玻璃特殊的光学性质以及鲜明的时代性,它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及更新设计中,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3混凝土表现
混凝土建筑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使得混凝土建筑获得空前的研究和发展。这种被称为所谓的“低技”材料不仅具有理想的可塑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而且成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并使得混凝土材料成为和砖、玻璃同等重要的表现素材。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许多破败的旧工业建筑都会袒露出其混凝土的质地,展现出特有的结实的粗糙质感。改造旧工业建筑不再强调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内在逻辑,而是强调其作为承载历史文脉的情感内涵,并成为建筑表现的中心,与新技术设计的更新相结合,表达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精神所在。
3.4木结构表现
木结构是旧建筑中使用寿命较短的部分,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必须对其加以改造,使之与旧工业建筑中使用寿命较长的部分和新添加的部分相适应,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寿命,这也是旧工业建筑改造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现代人对木材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但是因为木材特有的质地,也是因为建筑的木结构曾经是建筑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混凝土一样,很多旧建筑都会有木结构暴露出来。混凝土材料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感觉,那么木结构给人的则是宁静的想象空间。
3.5异型体表现
早期解构主义建筑热衷于异型体的创作,按照其自身系统的逻辑关系生成了很多建筑,拓展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印象,也预示了建筑的多种可能性。而许多旧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大都矩形平面、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但这为旧建筑改造寻找一个新旧结合的契合点:即在规则的即有空间中增加活跃空间的形体元素。
3.6构件雕塑化表现-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雕塑的作用显而易见,雕塑不但是构成,同时也留给人们许多回味和思考。由于旧工业建筑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殊性,建筑中的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在改造过程中便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创作,将其雕塑化处理,使其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发挥新的功能,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
3.7极少表现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回归简洁的趋势。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构造是极少主义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在本质。极少主义建筑表现的就是一种简约之美。在旧建筑改造方面,SOHO区的住宅大都利用早期工业建筑改造成居住建筑,改造中尽量保留原车间或仓库的阔敞空间,以“空”的韵味取胜,从繁杂中解脱出来,变成了洁净而直截了当的建筑美,也表现了业主对平静单纯、朴素清雅的一种向往。
关键词:城市建设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城市快速发展扩张的同时,城市原有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高质量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问题。
一、城市旧建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有建筑的建造形式和建筑材料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与要求。在许多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工业城市中,原有的工业建筑在城市结构中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伴随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科技的引进与开发导致了传统旧工厂企业的倒闭,遗留下大量的旧厂房及工业建筑;因为城市的扩张在老的产业与建筑周边兴建起新建成的住宅商业建筑物;或者由于城市的规划,将老的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或郊外转移。这些都使得许多原来的工业建筑丧失了功能,被长时间地空置、遗弃而日渐破败,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负担。在房地产开发的浪潮下,这些原本占据城市中心城区的旧工业建筑就成为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城中村,原本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原有的老式住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其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建设与人口居住的需求,因此,对于城市中的老城区住宅也要进行改造再建,实现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同步。
之前的旧建筑改造方式,对旧建筑的处理基本的方法通常使用的就是拆除。随着现代城市的旧城改造,大批城市优秀旧建筑被拆除,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城市原本包含着深刻人文与历史内涵的旧建筑消失殆尽,使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城市的标志性越来越不明显,在城市建设中缺乏文化的传承性,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二、城市改造的理念
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上世纪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经历过城市建设的改革过程,实现了从盲目推倒重建到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改变。
西方城市更新的理论基本上是从清除贫民窟到重建邻里单位,再到社区更新的思路来发展的,对旧城更新的指导理念也是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开始,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城市改革的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核心的理论。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较西方国家略晚,在改造理论上可以向发达国家进行借鉴。应当注重对旧建筑和旧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传统大拆大建的方式,理性选择能够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对于一般的非重要建筑,可以采取拆除的方式,对于有些重要的建筑或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应当予以保留,为了配合周围环境的变化及社会发展建筑功能的变化,可以进行重新的改造设计,或改头换面来迎接不断变革的社会。
三、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模式
为了改善城市生存环境,让城市旧建筑重赋活力,需要在大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对大量的一般性旧建筑进行改造与更新。在改造中,应当把这些旧建筑同样看作是社会生产生活和历史发展的载体,重视这些旧建筑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价值,合理地改造并充分的挖掘旧建筑的潜能,避免应城市建设导致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浪费,使旧建筑及其所在的城市区域再现生机。
在城市的旧建筑改造中,可以学习国外的模式,将废弃的产业建筑改建成小型博物馆、展厅或者是市民活动中心。作为房地产市场中新兴产品的单身公寓,也可以吸引大量资金有限又渴望住房面积紧凑、功能相对齐全的年轻人。或者是将仓库和厂房改造工作室或LOFT,出租给年轻人,即是对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是一种时尚的居住与生活方式。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庞大,办公场所的建设问题并没有能很好地满足发展的需求,这种将旧建筑遗存改造成商业会所的方式,不仅可以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大量的节约社会人力和物力资源。
四、对于城市改造的建议
在对国外先进再建模式的学习基础上,也要根据我国的特殊情况,寻找更为合理的模式。在城市的重建与复兴中,既要力求体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使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又要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多边合作,使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共同投入发展。
1、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要实现多样化
这种当前常见的LOFT风格起源于美国SOHO社区,也是由最初的艺术家自发随意建设,经过一系列改革进化之后,才走向了今天的繁华与成功。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不能盲目的跟从LOFT风格,也不能把设计改造思路只局限于单一的模式上。应当多思考学习新的发展改建模式,例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在搬迁改造的规划中,在不破坏厂房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厂房改建成了廉租房和小公寓,为大量中低收入者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住房保障,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除了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外,还能改造成像廉租房、办公室、餐饮等其他类型的空间,实现其多方面的实用价值。
2.制定相关法规,实现科学设计
在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中,应当提供适宜的政策法规。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制定进行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或是专门的规范,使改建项目能够参照新建项目的最新规范为依据。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不能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而应当以结构安全为前提,实现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建设发展,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问题。在当前采用的模式下,应当继续研究学习,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城市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翼峻.从LOFT到城市旧建筑改造利用[J].建筑与文化.2006(1)
[关键词]:旧建筑;节能;技术途径;能耗;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旧建筑拆除重建的话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现有的旧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老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与红砖为基本材料。这些建筑的维护结构和热工性能以及采暖等都不能符合节能的标准,但是这些旧建筑大多结构坚固,还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在拆除过程中像混凝土这一类很难再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只能被废弃,对环境产生威胁。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尤其是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30%。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致力于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总是以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来实现的。合理的改造和利用旧建筑,既能节约资源也为城市保留了本该有的发展痕迹。
二、现有旧建筑改造主要技术途径探索
虽然保留旧建筑有诸多好处,但现有旧建筑因为建造时间已较久,建造成本较低,要合理的利用,发挥其价值,就得在改造技术途径上有所突破,真正实现其节能与环保性。
1旧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技术途径
从1973能源危机过后,各国的节能技术层出不穷,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加强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的效果,系统与设备节能,照明系统节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植物等资源,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体的技术措施如下:
所谓建筑的维护结构通俗的讲就是指建筑的四周墙体,顶面,包括门窗等结构。维护结构在建筑中起到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遮风避雨,保温隔热,屏蔽噪音,采光通风等作用,对建筑维护结构采用的构造技术,材料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下面通过几个普遍的措施来进行阐述:
1.1墙体节能改造
是指不透明墙体的节能改造,主要解决墙体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最主要是屋面与西墙的隔热。墙体保温主要包括墙体内保温和外保温的节能措施,内墙的保温即将保温材料置于外墙的内侧,施工方便,但要注意施工材料的受潮从而降低保温效果。外墙保温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在施工完的墙体上直接安装保温板,然后再做墙面的保护和装饰面层。另一种方式是将保温板支在模板中,浇筑完混凝土拆模后再做保护和装饰面层,外墙保温技术能够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造价便宜,效果显著。
1.2外墙绿化技术
外墙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减低污染,遮阳隔热的功能。我觉得这是最合理的节能措施,在地球还未被人类开发之前没有能源危机也没有温室效应,只有自然生物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就是通过各种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的同时应当努力把地球还原到最初的状态,多种植物,保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达到外墙隔热的效果,在阳光方向就要大面积的种植植物遮挡猛烈的阳光,常见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在外墙的外侧种植密集的植物,利用植物高大的冠幅遮挡阳光。另一种是植物直接覆盖墙面,多使用攀援植物一类的。
1.3窗户节能改造
由窗户所引起的热损失约占整体建筑热损失的40%左右。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更换节能窗降低窗户的传热系数,增加窗户气密性。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pvc材料制成的窗套和双层玻璃的使用,双层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通风性能,有效减少室内的热损失。
1.4屋面保温隔热改造技术
主要分为保温隔热屋面、倒置式屋面、通风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几种措施。种植屋面与蓄水屋面相比前三种措施都具有经济且效果显著的特点,下面来侧重介绍一下种植屋面:种植屋面就是指在屋顶种植绿植从而起到保温隔热,调节小气候的特点,种植屋面分为覆土种植和无覆土种植两种形式,覆土种种植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顶上覆盖100至500毫米的种植土壤,再进行植物的覆盖。无土种植则是采用废渣,木屑等代替土壤,具有防水防渗,自重轻的特点。屋面种植要合理的选用植物,最好选耐寒,生命力顽强,易于日常管理的植物,同时要做好屋面的防水,排水功能。
蓄水屋面就是在屋面上储存一层水来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同时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在设计时要注意防止渗水,加强屋面的防水措施。
1.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不要盲目的照搬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节能模式进行改造,如果照搬已有模式必定会使节能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在农村,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除了要对建筑维护结构,采暖空调设施的节能改造外,还应当结合当地的有效自然资源进行利用,我老家地处川西高原,以前老百姓做饭取暖都是靠燃烧柴薪和农作物秸秆,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后来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利用那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加大了对太阳能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的投入使用,甚至夜间照明的路灯也加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在白天积蓄能量,夜晚提供必要的照明,这样做有效的节约了当地的能源,缓解了一定的能源供应紧张。这种做法就是在对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后作出的有效解决措施。所以在进行建筑节能改造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有效的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进行。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如通过对旧建筑的门窗朝向,采光通风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通过对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性能的的研究通过感光材料的利用增加室内的亮度,如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位于法国尼姆的卡雷尔艺术中心就是采用不同高性能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窗体,对光的漫射或是直接将光引进室内增加室内空间的亮度。利用自然环境降低能耗。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当考虑是否环保经济,是否可以循环利用,还应当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如前面所提到的有机保温材料的安全问题。
1.6旧建筑的垂直利用
我们知道城市旧建筑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限于当时的功能需求,经济条件与建造技术,所建造的建筑大多都是二至五层,建筑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有些老建筑还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很难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在建筑改造中加大对旧建筑的垂直开发,可以通过对旧建筑的结构改造加建新层和对原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布局的调整来增加旧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有一种低层楼房抗震加层的新技术开始启动,这种新技术主要是借鉴铁路桥梁的组合结构,在保证原有建筑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吧原来只有二至五层的建筑加高到八到十四层,同时还应用“建筑消震装置”“建筑抗震减震装置”解决新旧建筑受力不均引起的新旧结构摆动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总结
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再次利用直至废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对历史建筑的充分尊重,增加城市发展的历史感。也实现其功能的转换,带来新的价值。通过本文对旧建筑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出我们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同时更需要因地制宜,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参考文献:
1.1基于空间使用性能的设计方法
1.1.1空间整合
①单体整合:将一系列或相近的功能需求的空间放置在一起,合并相关功能,能够扩大空间并增加空间的灵活性;根据建筑结构条件将相邻的两个班组间的隔墙拆除而改用隔断,创造可随时改变的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为不同年龄和班组的幼儿提供了公共教学空间和公共交往的可能
②群体整合:通过增加连廊、加建中庭等改造方式将相邻的建筑单体整合在一起,加建的连廊优化了建筑流线,便于风雨天气使用者的穿行。以玻璃顶覆盖庭院,这种方式将原有露天空间转化为室内空间或半室内空间,增大活动场地,也解决了室外场地在夏冬季节和恶劣天气时使用不舒适的问题。
1.1.2空间分隔利用隔墙或隔断分隔出一些小空间,作为私密性的趣味空间或辅助功能空间,层高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垂直分隔,提高空间使用率;若空间较大且功能单一,可以改造为“屋中屋”,满足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的需要,又在保留原有建筑护结构的情况下增加室内了的保温性能。
1.1.3空间延伸通过加建、扩建等空间延伸的方法改造设计。结构条件允许下整体或局部拓宽旧建筑的走廊,采用玻璃幕墙封闭,使其成为公共交往的室内空间;创造室内外过渡空间,将室内自然转变到室外,丰富空间的层次,利于幼儿认知心理的过渡;对于平屋顶的建筑屋面可以垂直向上拓展空间,利用屋面创造活动平台或屋顶花园。
1.2基于空间物理性能的设计方法
1.2.1自然采光空间进深较大、采光不佳的幼儿园旧建筑可以采取局部开设天窗或采光井、增加侧窗的开窗面积等方式来提高建筑室内照度,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例如光导管自然采光技术等现代技术处理手段优化自然采光。而选用不同的透光材料也能达到不同的采光效果,如U形玻璃、磨砂玻璃等半透明材质可对直射光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产生眩光,使室内光线更为柔和。
1.2.2自然通风改造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减少空调制冷系统的使用,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
①引导“穿堂风”,通过布置可开启侧窗以及门的相对位置,使空气形成对流;布置功能时要将主要的功能用房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辅助用房布置在背风面。
②中庭拔风系统:在中庭的高处设置可开启的窗扇,通过热压作用,从高处吸出热空气,形成拔风作用,即“烟囱效应”,使不流通的空气得以循环,实现自然通风。
③利用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④在建筑外环境适宜位置种植植物,改变周围气流走向,同时将新鲜空气有规律地引入建筑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1.2.3保温隔热
①外墙:幼儿园旧建筑外墙改造提议采用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其他外墙保温形式来讲,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建筑主体结构、有效节省室内空间,而且施工时无需搬迁,基本不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教学活动。
②外窗:改善外窗的隔热保温可以从调整窗和墙的面积比、更改玻璃和窗框、增强气密性等方面来解决。一般选择将原来的单层玻璃改为双层中空隔热玻璃,同时将弹性较好的橡皮条同定在窗框上,关紧窗扇时可以起到密封效果。
③屋顶:屋面的保温隔热改造手段有普通正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架空隔热屋面、种植屋面等,应根据幼儿园旧建筑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适合的屋面保温手段。选择容重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保温材料,遵循材料性能优良、价格低、施工简单的原则。
1.2.4遮阳旧建筑的遮阳改造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建筑外墙和屋顶改造进行遮阳,一般依靠栽种植被;二是对窗进行遮阳改造,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内遮阳和外遮阳。内遮阳主要通过在窗内设置铝合金百叶帘、席帘、布帘等遮阳装置,调节室内光线,装拆方便、经济易行;外遮阳在隔热性能方面优于内遮阳,如果采用了高效的,可调节的活动式外遮阳设施,不仅可调节射入室内的自然光线,还能大大减少制冷能耗。
2结语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loft空间;改建策略;原真性;城市更新
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引发了社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城市复兴、产业结构调整,新艺术形式的出现等都为LOFT的产生及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LOFT反映了西方后现代思想为主体的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思潮,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给予了LOFT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及更迅捷的传播途径。由于当今LOFT在建筑领域处于发展的初期,且处于非主流的边缘状态,目前国内对于LOFT的理论研究较少。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及工业发展历史进程,旧工业建筑改造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
1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活动中,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流失,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方面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的破坏, 另一方面是对工业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
旧工业建筑遗产中的特殊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施通常指在工业生产的活动中起到辅助生产的作用, 具备了一定的生产功能但是并非是生产空间主体的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往往是工业建筑的标志。 比如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形体特异的水塔等构筑物。
另外, 对于工业建筑建筑空间特征的破坏是我国工业建筑改造实践活动中更加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业建筑的建筑空间大都高大开敞, 这样的空间特征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往往在改为民用建筑时空间显得浪费。 为了达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开发者往往会破坏原有空间特征, 使改造后的建筑空间和原有空间之间失去联系。
2 loft空间为旧工业建筑有机更新提供思路
2.1 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 (soho)区 ,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 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 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 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 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 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2 loft空间特征
2.2.1 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 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 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 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2 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 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 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2.3 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 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2.4 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 , 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 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2.5 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 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 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 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3 LOFT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设计原则
不同的建筑设计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有不同的改造理念,不同的理念直接影响到改造以后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如果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单纯自发的进行,难免无序化,不便于城市整体面貌的更新与复苏。因此需要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进行整体把控,如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改造的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级别的改造或更新思路;开发商需具有更加成熟理性的头脑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与复苏的活动;建筑师要积极的发挥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力。由于这种统一实施改造模式具有综合性,必须确立一种能够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3.1整体性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风格、结构等错综复杂,对其改造所采用的设计手法也就多样化。如果LOFT式旧工业建筑改造没有确立一个基本统一的原则,那么改造可能陷入盲目与随意化,可能导致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改造原则,把这种建筑的改造活动纳入理性化、规范化的轨道上。
3.1.1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加快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活动应当建立在对该建筑本身及环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由于旧工业建筑的工业性质,其不可避免残留有污染物,另外旧工业建筑大多被荒弃,本身留存了很多废弃物,加之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必须把生态原则放在重要的地位。
3.1.2保护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价值,需要用一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发展就是对旧工业建筑寿命的有机延续,要做到既对建筑进行保护,同时又对旧建筑进行更新,保护与发展要同时兼顾。保护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制约机制,改变大拆大建的做法,在改造风格的选择中,需针对旧工业建筑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仔细加以分析和利用,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在保护与发展的选择中,应当以保护为主。
3.1.3促进区域复兴的原则
在现实情况下,一次性改造大片旧工业区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开发商的投资风险极大。因此开发商往往采用非一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即采用置换与填充的规划思路。先对旧工业建筑部分可利用结构进行整理并改造成与LOFT类似的艺术空间,同时在其间可利用的空间中添加一些具有展新功能的地块或者建筑,提升整个地区的档次并赋予其新的活力。而当土地价值在运作过程中被提升到一定程度,先前未改造部分的地块或厂房建筑就置换出来再依前述方式填充进新的地块或建筑,最终全部被改造,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通过这种分次性设计和开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社区的底蕴,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同时大大减轻了投资者的决策难度和投资困难及风险。
4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4.1 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4.1.1 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 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 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 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 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 、 商业空间等 , 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 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4.1.2 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 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 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 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 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 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 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 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 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 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
(2) 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 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 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 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 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 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4.1.3 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 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 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 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 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 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 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 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 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 ,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 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 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 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4.2 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 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
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 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 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 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
5结语
旧工业厂区以及厂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的宝贵遗产,他承载着人类对于工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我国一些艺术家积极引入国外LOFT改造的理念,利用旧工业建筑进行LOFT改造,是对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种积极的启蒙探索,他们吹响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第一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提供了我们对于LOFT在国内改造的研究的范本。由于其很多在没有经过社会系统规划的情况下,其改造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发性,缺乏统一的理论和规划,其经济价值往往局限于其本身的场所,而没有上升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上来,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其间我们也分析出许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发展遇到旧工业建筑这些地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经过我们的论述,我们的主张是不要一味的都“大拆大建”,对于有旧工业建筑的地块,我们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其改造和保留的程度,依据程度的轻重,划分为大量保存旧工业建筑并进行改造利用或者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其余旧工业建筑拆除的方式。对于保留局部旧工业建筑节点的方式,拆除腾让出的用地可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保留的旧工业建筑节点可以作为该地块的公共中心和标志或者社区广场,并对保留旧工业建筑进行有效的LOFT改造利用。这样的理论就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保存”,而是根据其评估的价值,即保留了地块的历史痕迹又发展了该地区的经济。具体到操作层面,需要建立学术机构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市场资本自由发挥的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学术机构的前瞻性,政府主管部门的督察性和推动性,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性,最终形成发展了城市经济又保留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天兵.西方现代艺术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陆地著.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6. 韩妤齐,张松主编.东方的塞纳左岸DD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2004
围绕某市老钢厂改造项目案例,采用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提出3个相应的应对策略:二次改造、强化服务理念、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旨在为今后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安全运营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创意产业园;安全运营与管理
0引言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数量与日俱增。其中创意产业园改造模式约占所有改造项目数量的49.3%[1]。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写字楼,是旧工业建筑生命延续的新方向。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既给艺术家提供适宜的工作空间,又给新生产业创造发展基地。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创意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且缺少类似园区的安全运营与管理经验,因此,在运营阶段创意产业园暴露出许多棘手问题。本文围绕某老钢厂改造为设计创意产业园项目案例,研究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后存在的潜在危机,并根据危机分布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1旧工业建筑改造后的潜在危机
将老钢厂内生产钢丝的全部厂房进行改造,升级转变为某市唯一的设计创意产业园。它占地面积约3.34hm2,改造后总建筑面积约4hm2,项目总投资1.2亿元。园区以设计创意产业链为核心,整体规划为四大功能板块:“文化艺术交流区”、“LOFT创意办公区”、“配套商业休闲区”、“园林景观体验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由11栋单层旧工业建筑与1栋新建建筑组成。此改造项目的一期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进入运营阶段;二期工程正处于施工阶段,旧工业建筑改造后的潜在危机主要如下。
1.1排烟危机
因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业态的不确定性、未充分重视烟道设计问题、施工过程中赶工期、降成本等,导致在后期使用过程出现排烟危机。以小型城市综合体思想为指导,对老钢厂创意产业园进行规划。将设计创意产业园中5#,7#和8#厂房的一层规划改造为餐饮、超市等服务场所,二层及阁楼层规划改造为办公场所。设计方提供的设计方案为一户一烟道,烟道选用安装成品混凝土烟道,屋面安装无动力风机,以增加空气对流,加快热量散失。但在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将烟道合并为三户一烟道。对烟道与墙体交界处的间隙进行灌浆处理,间隙一般为2~3cm,灌浆较困难或无法直接灌浆。由于烟道数量过少,转角多,密封性差等原因,使得现有烟道不能满足餐饮业排油烟的需求。因此,一层餐饮部的油烟弥漫满整栋厂房空间,严重影响二层的公司正常办公;5#厂房改造时为降低成本,将拐角处早餐供应点的烟道口留在厕所里,导致厕所里充满油烟味,严重影响厕所的正常使用。
1.2火灾危机
由于接通天然气管道施工周期长、成本高,因此大多数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没有与市政天然气管道接通。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采用BOT承包模式,投资人只有20a使用权。为减少项目投资额,以尽快收回投资实现盈利,投资人选择不接通天然气管道的方案,由此造成的困难业主自行解决。但是园区内餐饮类企业约占入驻企业总数量的10%。据实地调查发现,餐饮类企业选用电供热或甲醇燃料,满足日常营业的需求。甲醇属易燃易爆类危险品,操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操作及安全培训;业主独自储存甲醇,缺乏统一管理意识。这种现象造成极大的火灾危机。
1.3采光危机
一般情况下,工业建筑均存在自然采光危机。10#厂房总长度为134m,原有宽度为34m,其自然采光性及通风性差。改造过程中,沿其南侧,砌1.8m花墙,为每户圈建起自身独立的小庭院;沿其北侧采用钢结构加建,以增加建筑面积。原有厂房进深较大,再加上新加建部分,严重影响室内自然采光。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分隔室内空间后,部分空间没有采光窗户,室内光线极差。7#,8#厂房同样存在采光危机,其总长度109m,加建后总宽度达36.8m。将厂房东侧设计为异型加建,加建部分最宽处达8.7m,严重影响原厂房空间的光线。将厂房西侧部分沿南北走向分隔,房间内均无采光窗户。
1.4漏雨危机
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运营过程中,5#,7#,8#厂房的屋面均出现过漏雨现象。屋面漏雨是房建工程的通病,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施工质量引起的。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①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大多数并没有获得建筑工人的心理认同感,他们仍将其视为简单的翻修工程,因此导致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懒散、怠慢现象;②单层工业厂房屋面面积较大,屋面防水工序或铺装瓦片工序耗时长,难免出现疏忽、遗漏现象;③旧工业建筑改造往往通过增设屋面天窗的方式来保证室内采光,厂房屋面天窗数量较多(如7#,8#厂房屋面设34个天窗),因此,天窗与屋面胶接处出现漏雨现象的概率较大;④在厂房屋面处设置了多个通风机口,因此,其与屋面连接处加大出现漏雨现象的概率[2]。
1.5通讯危机
由于钢材自重轻,易于加工各种造型,安装方便,能满足改造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因此,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选用钢构件来完成项目的分隔、改建、加建等。如老钢厂改造时选用钢柱、钢梁及压型钢板等材料进行厂房的局部加层、加建工序。以7#,8#厂房为例,耗钢量高达209.84t。但由于厂房内部空间钢构件过于密集,形成了良好的屏蔽系统,严重影响手机信号的接收,造成通讯危机。这对园区入驻企业的日常生活、办公造成很大困扰。
2旧工业建筑改造后潜在危机的应对策略
2.1二次改造
设计方案的优劣关系到前期工作的成败,并继而影响到整个开发项目的发展[3]。根据已投入使用建筑暴露出的问题,审查未竣工或未动工厂房的施工图纸,将相关问题反馈给设计院。但对于已经形成的安全隐患,只能通过二次改造进行完善。通过二次改造消除漏雨危机及排烟危机。漏雨危机可通过更换瓦片、打胶补缝等办法及时进行维修,以避免对其他构件造成破坏。排烟危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烟道进行整改:①密封性差的烟道进行灌浆维修;②对烟道进行改造,并增加烟道的数量;③在屋面增加电机、风管等,电机功率满足使用需求,风机必须配套减震器,以减轻长期震动对屋面造成的损坏,风管采用1.0mm厚热镀铁皮,加工口径为800mm×800mm对接安装,接缝严密,禁止漏烟。通过对“图纸的二次改造”消除未竣工的厂房的采光危机。针对老钢厂改造项目10#厂房采光问题,将10#厂房中跨屋面全部拆除,改建为通长天窗,以提高厂房内部空间的通透性。为消除7#厂房内隔间无采光窗的弊端,采用增大门窗及幕墙面积的方式。以6-1轴至6-2轴交6-A轴至1-B轴为例,三面均开设洞口,尺寸分别为3.5m×4.7m(内含地弹门),4.0m×2.4m,5.6m×2.4m。7#厂房西面选用全玻璃地弹门,以增大采光面积。除此之外,12#厂房开间、进深较大,综合考虑园区内功能划分,将12#厂房设计为展厅,东侧采用钢结构加建,并以幕墙结构作为护结构,以增强厂房空间的光线。由此看来,增大玻璃幕墙面积是解决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采光性差的有效措施。
2.2强化服务理念
通过强化园区服务理念,逐渐消除老钢厂创意产业园暴露出的服务危机。建设与维护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创意产业园内安装信号放大器,以增强园区内通讯信号,减小通讯危机;运营执行部设专人负责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维护、运营等,以提高服务品质[4]。小规模的餐饮店、大规模的设计院、低端的快餐店、高端的英泰行,林林总总的入驻企业共同组成创意产业园,同时他们形成一个小型城市综合体。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创意产业园的运营管理者必须具备先进的服务理念,才能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进而营造有意境、有竞争力、有前景的园区。
2.3优化运营管理机制
运营管理者应优化创意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机制,逐渐完善安全运营管理理论。比如安全管理模式、设施的市场化、园区服务理念、激励和保障机制等[5-6],提高创意产业园的整体水平,打造创意产业园的知名度,树立创意产业园示范品牌。首先,管理部门应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园区商户的日常运营行为。比如商户乱停放电动车、自行车行为,乱倒垃圾行为等。其次,管理部门应建设专业化的运营队伍。运营队伍包含运营执行部、安保部、物业部及资产部等,并定期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一定将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清楚,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避免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最后,建立园区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创意产业园入驻商户涉及各行各业,管理难度大,应建立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以辅助日常运营管理。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应包含租赁面积、租赁价格、装修信息、转租信息、租赁用途、租赁期间厂房损坏及维修情况、租赁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除此之外,运营管理机制还应并入定期鉴定检测旧工业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及火灾地震应急预案等安全运营方面的内容。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老钢厂改造后的潜在危机,将应对策略归纳为二次改造、强化服务理念及优化运营管理机制。在创意产业园的运营阶段,维护、保养改造后的工业建筑物,延长旧工业建筑的使用寿命;完善运营管理理念,统一运营管理模式,打造示范园区品牌,谋划创意产业园的长远发展。许多城市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工程的建设期已基本结束,如何正确运营管理创意产业园,妥善处理潜在危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武乾 宗一帆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武乾,宗一帆,刘江帆.二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改造趋势的研究———结合青岛、兰州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5(2):11-14.
[2]黄兵.浅谈房屋屋面漏雨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91.
[3]罗玉轩.商品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朱海霞,杨博,权东计,等.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S1):152-162.
关键词:降低能源消耗建筑物节能改造
一、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节能步伐的加快,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显得越来越重要。1986年,国家提出了建筑物执行第一步节能30%的标准要求,2000年,提出了第二步节能50%标准要求。如今,国内少数省区已开始执行第三步节能65%的标准工作。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作为节能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展开,发展势在必然。到目前为止,建设部不仅颁发了寒冷、严寒地区的强制节能标准,而且也颁发了夏热冬冷地区的强制节能标准和炎热地区的强制节能标准。这些标准不仅使新建筑工程有了节能标准,同时也必将对开展实施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现状分析
实现对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就是要顺利实现对建筑物护结构和采暖供热系统的全面节能改造。对于护结构,主要指墙体、门窗和屋顶面。其中,墙体结构达不到节能标准的,有些地区至今甚至连第一步节能30%的标准也没有达到,尤其是处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物,目前还在大量使用370mm厚砖墙,这些建筑物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根本达不到保温要求,更谈不上居住的舒适性了,因此必须进行节能改造。门窗方面,导热系数大,封闭不严的铝合金门窗,市场容量还特别大,要推广应用新型门窗产品。屋顶面方面,传统的保温隔热做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物的需求了,既达不到节能要求,又影响建筑外饰效果。采暖供热系统是目前北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建筑物还在使用传统的供热方式,不能较好地做到分户供热。经过近几年的供热体系改造,这种现状才逐步有所改观,但还需要全面地、更深入地做好每一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建筑物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是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三北严寒地区的建筑物为例,采用370mm砖墙做围护结构的建筑仍然大量存在,即使室内温湿度能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但在建筑物的室内和山墙及山墙阴阳角、檐口、圈梁、挑阳台、阁格拆线、飘窗等部位,仍然会出现结露、长毛现象,甚至有些局部存在热桥问题。在实施采暖供热的季节,这样的建筑物所需要的采暖供热费用仍然居高不下,而且室内供热达不到要求温度。这个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四、施行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的必要性
节能建筑不仅节约能源,而且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开展实施建筑节能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既有建筑物的数量十分巨大,能否实现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决定着能否最终实施建筑节能,决定着最终节约多少能源,从而实现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国家提出的实现建筑节能分步目标,大部分新建筑物都达到了第二步节能50%的指标,有的地区开始施行65%节能计划,随着供热体制的改革和热表计量热费的实施,相应地会促进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速度,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五、怎样解决既有建筑物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归纳的问题来看,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各部位均达不到节能指标,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对既有建筑物实行全面改造。具体做法是:1、屋面保温层材质和厚度需改变,可参照现行工程做法;2、门窗需更换成塑钢材质的,满足导热系统的要求;3、墙体采用国家首推的EPS板外墙外保温技术;4、在建筑的底层地面上重新制作保温地面,可解决保温防潮等一系列问题;5、必须改造采暖系统,减少采暖费用,提高居住舒适性。
从目前国内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对建筑物实施节能改造是完全能够解决好的。国家首先颁布的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寻,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工作才能顺利完成。
【关键词】内部空间;再利用;色彩
一、引言
工业建筑述说着辉煌的工业历史,也见证并记录了时代中人们的情感。工业改变着人们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可避免地与政治和经济紧密相连。
工业建筑具有时代性的艺术价值,使它的独特魅力扩展了原有的建筑设计领域,工业建筑简洁、清晰的设计风格,摆脱了原有传统建筑设计美学的约束。那些高大的钢架结构,纵横交错的管道,巨大的机械设备,钢筋混凝土空间……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工业建筑的文脉得以延续,这也正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
二、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理论综述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课题,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和学者都曾经关注并做了很多实践尝试,很多著名的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也都曾经被改造使用过。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工厂改造。
1.研究范围的概念界定
本文谈及的“旧”并不完全是指建筑的破旧、陈旧,而是指不利于使用,即称为“旧”。
旧工业建筑是指建成时间不算久远,至今仍被使用的或可以被继续使用的,大量现存的用于工业生产的普通旧建筑物或构件物,例如厂房、仓库、车站、码头等。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是指旧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以及由旧工业建筑为基础而加建或改建后形成围合的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是从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角度出发使旧工业建筑焕发新的活力,而不是纯粹的装修或复原。
2.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典型实践
欧美国家在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方面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欧洲最先出现了大规模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工业建筑大都规模大、结构坚固、空间比较宽敞,建筑可以不必改变承重结构而融入新的设计,极具改造再利用的价值。
欧美国家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最典型的实践是“阁楼”(Lofts)的改造,原来是指工业建筑的楼层,现在是指没有内墙隔断的开敞式平面布置的住宅。这是利用废弃工业建筑改造成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的改造模式。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3.旧工业建筑及其内部空间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旧工业建筑改造研究实践还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寻求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具体到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遍只重视外部环境更新而轻视内部空间改造
现在许多旧工业建筑的原有功能空间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而很多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只注重了建筑外部立面和外部环境的改造,对内部空间却并不重视,忽略了建筑设计是创造内部空间供人使用的本质,也就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改造旧建筑。挖掘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潜力,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与组合,从本质上重构起新的功能空间以满足现代的需求,是一种更加积极的保护措施。
2)商业价值大于文化价值
人们进行改造往往看重的是旧工业建筑的商业价值,对其文化价值缺乏深刻认识。改造后的建筑品质普遍不高,空间单调,施工质量也很粗糙,致使许多有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改造现状很差,不少优秀的工业建筑甚至面临被拆除的危险。
3)改造思想与实际操作的矛盾
改造的设计思想就是将旧建筑中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精心取舍,充分发挥旧建筑的设计优点和其特有的文化艺术内涵,同时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对旧建筑的空间环境进行重新塑造,将新旧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旧建筑增添新的活力。旧工业建筑改造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新旧建筑元素之间的矛盾,怎么把新的设计思想在建筑改造中充分表达出来,使改造后的建筑与改造思想和谐统一,并将旧建筑中的新旧元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特征、类型和思路探索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中有着许多共性之处,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建筑设计的审美倾向,特别是工业建筑有着特殊的时代性,它独特的大空间和大结构,给设计师以充分的发挥空间。
1.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特征解析
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简洁、改造的灵活性强。结构形式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其内部空间的重新组合与外部形象的重新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筑师可以依据新功能的要求,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使改造后的内部空间充分展现当前的技术水平和审美品味,与旧建筑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原来呆板的工业建筑,变为具有动人空间与形象的城市新建筑。加上遗留的大量工业构件,为改造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塑性,使其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发挥新的功能,可满足业主进行个性化空间设计的需求,也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
2.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类型
内部空间的改造方法虽然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针对一部分旧工业建筑空间尺度较小的弱点,在不改动原建筑的结构的前提下,只对非结构性隔墙的进行调整或拆除,从而是空间连为一体,以构成新的内部组成空间,这种改造实施起来较容易,但由于受原有建筑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实现大幅度的空间变化。
另一种则是根据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对内部空间相对高大的工业建筑,重新组织划分内部空间关系,并在不损害旧建筑受力结构的基础下,对影响新功能的旧建筑结构进行局部改动。
显然第二种改造方式虽然技术难度较大,但适应性广泛,更加合理。
3.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色彩重塑
由于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作为展示建筑和城市形象的手段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利用表面材料色彩的表现力,通过精心的选色和配色,来更新建筑空间,重新塑造内部形象,美化室内环境,是一种花钱少,收效大的做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中,我们主要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色彩规划:首先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对不同的功能空间进行色彩规划区分。在符合整体要求、空间需求和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特征的前提下,区分出主色以及辅助色和点缀色,并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做色彩指导。
2)色彩造型:按照色彩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原建筑的形式特征,利用色彩色相差别和明度、彩度变化对空间比例进行重新调整,在建筑实际形体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划分,实现造型在视觉上的改变,塑造出新的空间形象。
3)细部处理:以色彩造型为基础,在大面积空间处增加色带、色块等细部处理,丰富视觉效果;在小空间中增加色彩对比,恢复空间层次细部秩序。
通过对内部空间的色彩进行重新改造设计,实现了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新”与“旧”的相互对比、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
关键词:设计;再生设计;旧工业建筑;保护;利用
一、国内外部分旧工业建筑再生设计典型案例
“再生设计”系统要素的运用很长时期一直局限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随着“再生设计”理念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逐渐影响到其它设计学科。这和敏锐的设计师是不会对先进的思想观念视而不见有密切关联。对于先进的思想观念,优秀的设计师不但不会视而不见,而且会积极关注并加以吸收借鉴在具体的设计项目当中。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掀起一股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热潮,一些设计师将才能专注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现在可以看到国外很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成功的例子,而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些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功项目与“再生设计”观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仅举其中典型为例说明。
(一)法国E黎奥尔赛火车站的改造
这是一项从车站成功地转变成为博物馆的例子,可以说是旧工业建筑功能转换理念的典范。因为原来建筑本身的功能丧失,废弃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生命,而引进新的功能将使得旧建筑获得新生。这座始建于1897年的建筑于1900年建成开放,其全盛时期是在一战后,后来随着郊区交通的发展,该建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二战时期,它已完全停止运行。1976年该建筑得到国家注册认可后,±也方立即决定将其改建为展示19世纪艺术的博物馆。改建后的该馆于1986年正式幵放,用于收藏1850年至1914年的艺术品,改建时,建筑师在尽量不破坏空间完整性和拱顶的同时,在大厅四周的拱下加入了一系列两层高的小空间,这两层小空间通过厚重的石墙夹着,形成新的富于层次的展示表现主义绘画作品的展览空间。如图1所示,这个柔和的中央大厅由坚固的保垒状的墙体支撑,形成小空间,新的石料填充部分轻盈的铸铁拱廊,建立起新旧部分的对话。斜寺现代艺术馆是英国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泰晤士河畔的岸边于二次大战后建成的发电厂,在改造前这里曾是无人问津漆黑一片的废墟,改造后这里成为伦敦不可或缺的景观,该馆也成为在当今世界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艺术博物馆。
泰特现代艺术馆展现了旧工业建筑本身具有的扩展可能性,同时也形成巨大的城市影响力,进而带动周围的辅助设施和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开馆的第一年,泰特现代艺术馆的参观人数已达520万人次,随后的几年中,其数量也稳定在400万人至450万人之间,其中三分之二来自英国本土,三分之一来自海外,使之成为英国经济的主要“外汇大户”。(1)泰特现代艺术馆通过招标竞争由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erzog)和德默隆(deMeuron)利用旧工业建物完成改建设计。此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以旧纳新的理念,在旧工业建筑中添加新的结构,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内部空间,获得新的功能使得建筑有了新生。艺术馆外观保留了发电厂的原貌,如外露的烟囱与内堂的吊臂和钢柱,改造后的烟囱成为拥有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的观光塔,沿塔升至93米的高度就可以俯瞰整个伦敦;同时也重新规划内部空间,其“新”在于顶部加盖了被称为光梁的两层玻璃大楼。其功能除了为顶层展厅提供自然采光外,还可以提供餐饮、会议等服务。新与旧的结合,令美术馆充满了独特的现代感,使这座老工业建筑及周遭环境获得了新生,促进整个区域的繁荣。泰特现代艺术馆的成功改造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和地区将旧工业区或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区或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的样板。泰特现代艺术馆也是很多设计师在涉及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前需要考察和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现代艺术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泰特现代艺术馆,而其改造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所认知。
(二)维也纳的煤气罐新城区
奥地利维也纳的煤气罐新城区是由四个旧煤气罐改造而成的(图4、图5、图6)。虽然这个案例与上一个案例有所相似,但是这个案例相比较而言是营造出新的功能使旧工业建筑不仅获得新生旦生命力异常旺盛。1986年,煤气厂关闭之后,四个旧煤气罐内的旧设备被拆毁,只剩下残留的砖墙。由于该建筑群在工业区的特殊位置以及该空间不同寻常的特色,政府开始组织全面改造。1989年,建筑学家曼福瑞德?维多姆开始研究如何重新利用“煤气罐”。最初这里只打算被改造为居民住宅区。但从2001年开始,“煤气罐”开始被赋予新的生命,通过专家的设计,它被逐渐改造成了一个集购物、展会、居住和旅游于一体的城区。今天,这里成为维也纳市政改造工程的成功典范,四个旧煤气罐也成为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而强调资源再利用和美化城市的环保意义,以及综合实用的多功能性的设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随着维也纳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煤气罐”里的购物中心又与休闲娱乐中心结合在一起。但千变万变,“煤气罐”的外表始终未变,与维也纳市容的格调保持了一致。这种改造不仅赢得了维也纳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
二、纽约SOHO建筑师工作室的改建
苏荷(SOHO)远离商业繁华区和废弃工业厂房仓库的廉价租金,是艺术家和设计师选择这里的起因。SOHO建筑师工作室是一座通过成功地运用材料组合,将一座货仓建筑改建成建筑工作室的杰出案例,该设计要求在这个旧有空间内提供30个标准工作台位,以及图书室、贮藏和会议空间,建筑师通过对墙体的巧妙插入与材料和色彩的正确把握,创造了一个生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供了从个体工作到群体合作的不同工作体验。室内已有的一排粗大铁制科林新柱子将原有空间分成两半,建筑师将柱子漆成白色,并用可移动的长分隔墙并靠于柱旁,限定入口空间和工作空间,雇员工作区以四至五人一组的工作台排列而成。合伙人的工作区位于和分隔墙垂直的塑料屏风内。分隔墙是厚重的不透明材料,这与合伙人办公室的轻质透明塑料墙体形成对比,成为新建空间的表现主题。被废弃的仓库(LOFT)经过改造成为设计师和艺术家创作的的基地和乐园。而后的发展,LOFT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逐渐演变成新型文化和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
三、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园”
位于德国西部的鲁尔区(RuhrGebiet)(图7、图f?)曾经是欧洲最大的采矿城市,德国的工业命脉。煤炭的没落,使其成为老旧过时的同义词。近年来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政府把多个废弃的工业建筑改造成公园、美术馆、设计中心等等,为老建筑注入新气息,也让城市的寿命得以延续。位于西北部城市埃森(Essen)的矿业同盟(Zollverein)工业景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园”原本是一座世界第一大的地上煤矿场,矿业没落后,北威州将废弃的煤矿场改建成博物馆,包含有著名的德国“红点设计中心”、煤矿博物馆、露天电影院等等。其中红点设计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独特,结合略微生锈腐蚀的原有矿场设施与新建的展览馆,四周墙面布满输送气管以及巨型的钢铁骨架,表面红锈斑斑,昏暗的灯光下,一辆银色汽车倒立悬挂在三层楼高的钢铁骨架天花板,巧妙地结合古老矿工场与现代设计展览馆,令人印象深刻。人们在古老矿场的原有空间中穿梭也是一种乐趣与特别的体验。类似的例子还有瑞士苏黎世面粉厂综合改建和德国柏林苏尔太啤酒厂多层酿酒厂房改造等等,在保存其古典风格外立面的同时,将内部改建为办公楼及老人居住单元,厂区则将新旧建筑有机组合,开发为综合性的住宅小区。通过对废旧工业设施的开发利用,大大激活了该地区的人气及活力,改善了环境。吸引人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优秀旧工业建筑改造作品以及工业建筑改造的典范,更重要的是融在其中可持续的发展的“再生设计”理念。
近年来,由于大量吸收借鉴国外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中国大陆也出现了不少成功改造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案例。通过笔者对目前国内部分老工业城市的实地考察来看,出现对于旧工业建筑应用再生设计理念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原来工业较为发达而当今经济又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川、杭州、无锡、唐山、沈阳等市区。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政府部门也较早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和合理运用的意识。下文将以上海、北京、深圳这三个城市为例,介绍一些旧工业建筑改造再生利用较为成功的案例。由于上海一直是处于中国经济发展领军第一集团,快速的城市建设使得以旧换新的问题较早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上海是中国历史名城,同时也是中国近代重要工业城市,但是较好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外来思想和文化理念,在如何利用改造旧建筑的问题上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上海处于中国的前列,拥有丰富的改造旧工业建筑的经验和成果。上海市区内对于旧工业建筑利用和改造成功的案例既有像苏州河沿岸以M50为中心的旧厂区改造利用而成的现代艺术区和以田子坊为中心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和商业区,也有像“八号桥”那样由旧厂房建筑改造而成的小型现代文化社区。上海人对于旧上海怀旧的情结在对待旧工业建筑的利用和改造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项目既能保留旧工业建筑特有的气息,如厂房中木质地板、立柱及相关建筑结构被使用过的的历史痕迹,将陈年的粗糙的裂痕、斑驳的锈迹甚至是经年不能擦除的油漆印迹重新出来,显得既古朴而时尚。在上海很多对旧建筑利用和改造的项目中,设计师常常巧妙地将现代建筑特有的简洁和对于材质质感的利用结合到一起放到旧工业建筑再生的形式和功能中,让人在明晰的对比中既感受到旧工业建筑原本的味道也能感受到当代的时尚。旧工业建筑由此得到新生,它们既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
在北京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践中,最先介入的不是设计师而是艺术家。虽然艺术家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工业遗产而介入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但是他们的介入确实为北京工业遗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作用。而后的影响力更是推动了整个国家对于旧工业区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北京798创意产业园区是北京市区内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典型。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批艺术家和相关文化机构入驻原国营798等厂区空置的厂房,由于艺术家创作和生活的需要,这些旧工业建筑都被较好地利用和改造,旧工业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得到有效的保留,艺术品展示在旧厂房偌大的空间里,旧厂房特有的墙面映衬着艺术作品,呈现出在美术馆和博物馆无法达到的效果。798艺术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整体上是单元简单重复排列而成,每个单元通风和采光条件的一致性和六米多高的室内空间高度为改造提供的多种可能。经过改造后,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办公空间、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798艺术区中的室内和室外空间被不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造,不同于由某个设计师或设计机构悉心规划设计的,因此展现出一种另类的、全新的空间环境,在短期内彰显一种新的生命力。
由于北京文化和艺术的蓬勃发展也催化了以798厂区为中心的相近厂区旧工业建筑的利用和改造,频繁的当代艺术活动及其相关的不相关的商业活动,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时尚地标,甚至成为国内外很多游客到北京旅游的必去之地。深圳在中国虽然只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对于旧工业建筑利用和改造的探索却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在较多成功利用和改造旧工业建筑的案例中,最为典型的是何香凝美术馆属下的OCT当代艺术中心。〇CT当代艺术中心为原集合式厂房改造而成。这批集合式厂房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时招商引资的产物,见证了深圳经济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