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风险防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预警;诚信廉政;智能布控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形势严峻,许多国家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要求等技术层面实施的保护措施呈现越来越频繁、技术要求越来越苛刻的趋势。据调查,2014年,在全国出口企业中,有23.9%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影响,因退货、销毁、扣留、取消订单等直接损失达685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同时,进口产品发现的质量问题日益增多[1]。检验检疫作为监管部门,亟需智能化系统构建风险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针对性、实时性、可追溯性。
1现有检验检疫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新业务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化手段予以支撑。目前,风险分析的意识普遍加强,风险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逐步深化,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助系统,在风险分析以及预警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2],存在诸多不足:(1)风险预警数据支撑不足。由于数据过于分散且存在电子版与纸质多种介质,缺乏稳定有效的数据源为风险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2)缺乏量化手段。由于现有数据未能实现数据数字化,进而影响了管控逻辑化及量化,影响了效率及公正。(3)风险预警滞后。一方面发现对不合格产品逐级上报,再按程序进行风险预警,存在周期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频繁,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产品还是存在滞后现象。(4)风险预警缺乏针对性。检验检疫相关工作涉及专业广泛,商品门类丰富,同时各项法规要求等信息一般以文件、通知的方式予以下发,没有与每一个工作岗位甚至是每一批申报货物的信息进行关联,缺乏针对性,需要检验检疫人员自行手机学习落实相关预警信息,费时费力,容易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系统跟岗位跟货物关联,筛除大量无关信息,当岗位或货物相关时及时提醒,以便及时与当前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5)风险预警缺乏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规则的调整比较滞后,不及时,亟需搭建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实时分析数据,动态调整,高效反馈,把好预警的有效性及实时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主要靠人工通过建立台帐记录、人工核销等方式进行,费时费力且容易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易存在“打招呼、暗箱操作”甚至“权力倒挂”等可能,且由于施检人员对要求的解读不同易造成把关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影响风险布控的客观性、权威性。(7)现有风险管理系统多样化功能单一,信息量不全,风险预警应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使不同个岗位的业务人员执行不同环节的工作任务都能始终保持风险意识。
2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探讨
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近年来业务信息化建设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并提出了信息化智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与业务信息化系统的有机融合与互动,风险管理模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搭建,包括“五大预警、1个布控、盲查盲验”,即:“文件预警”、“案例预警”、“自动建议预警”、“诚信预警”、“廉政预警”、“智能布控”、“盲查盲验”等七项功能,着力于实现业务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将文件要求、典型案例、诚信记录直接作用到每一批具体的报检单据,提示风险,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同时对于布控等敏感工作,减少人工操作透明度差、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1)文件预警系统将业务相关的文件、警示通报等,根据具体的内容从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方面建立标签,并在用户页面同时开发预警信息提醒功能,通过比对系统自动将文件等要求进行提醒。(2)案例预警管理者可以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标注并附要求性的说明,案例预警的信息通过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四个字段与申报信息进行自动关联比对,对于符合预警条件的申报货物自动提醒用户。(3)自动建议预警预警系统根据业务系统数据动态情况、检出率、疫情动态信息从HS编码、输出国家两个方面掌握检出率的发展趋势,对于高风险进行自动提醒,指导用户前瞻性地开展业务工作,掌握某国家总体货物质量水平和疫情风险。(4)诚信预警从诚信风险预警方面建立机制,记录每批单证的诚信情况。根据违规次数及情节严重程度系统可直接提醒,甚至系统自动或用户电脑录入生成黑名单。系统根据规则要求的管控措施在企业申报时形成管控行为,例如加大抽验比例。(5)廉政预警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根据设定的风险因素,从每天流转的大量数据中,将相符的风险行为进行集中提醒与公示,为执法过程监督提供线索。(6)智能布控当需要对商品进行抽批、留验等布控措施时,我们可以先定义风险点,分析出风险因素,如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对各风险因子的逻辑关系、量化数值、加权因子进行定义[3]。通过综合风险分析,从上述因子出发形成量化的可执行的智能布控措施并开发相应的信息化程序,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针对每批货物的具体申报信息现场组织规则按逻辑运算,形成该批商品的最终风险系数[4],并通过相应界面展示给用户,精细、智能化布控。(7)盲查盲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打招呼”、“暗箱操作”等对执法公正性的干扰,可在风险管控信息化系统中,通过“盲查盲验”规避隐藏蜜柑信息,来控制廉政风险。黄岛局在“云平台”项目中率先提出这一思路:将一批货的部分敏感报检信息及报检号隐藏,通过系统生成新报检号,仅在系统内将新报检号与原报检号相关联,随机进行拆分,由不同的人去查验;科长不能进行定向分单;科员施检的时候不知道报检号、收货人、发货人等敏感信息;施检完毕前,货主、科长、施检人员都不能知道具体施检人员;任务分配与查验场地查验准备紧密衔接。
3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成效预期
以上信息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可为风险管理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支撑,有效解决风险管理思路的落实存在瓶颈的问题,该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投入使用可以预期有以下方面成效:(1)系统通过介质上传文件、典型案例、日常业务流的动态走势可实现数据量化。(2)综合智能系统的自动运算执行,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3)通过智能化系统可改善上报程序多,进行风险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法律法规召回等信息更新、外来风险召回或通报案例的也能得到有效推送、提醒。(4)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商品推送有效预警信息筛除无关信息,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避免了无效信息,便于集中高效处理当前业务工作,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5)风险预警可实现智能化高效反馈机制,通过智能化系统加实现与业务系统的互动,及动态调整,大大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前瞻性。(6)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直接、准确。风险管理系统经风险评估后直接输出结果,这种“傻瓜式”的操作方式可让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和简单,检验人员在检验监管中“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监管有效性得到加强,系统在业务模式创新的同时对廉政风险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做到尺度统一、信息透明、监管高效[5]。(7)可实现智能自动布控。根据HS编码、输出国家、出入境类别、收发货人等因素在需要布控的环节,自动执行布控措施。(8)风险管理智能系统将企业诚信、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检出结果、廉政等多种风险统一纳入管理,强化了痕迹管理,通过该系统的每个报检批的检验检疫结果包括抽检比例、判定结果都会留下痕迹,记录在数据库中且不能更改,而且系统可实时查询某一批单证记录从而全面掌握一线监管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由于信息的透明性,可追溯性,规则的统一性,可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将企业诚信纳入管理,有利于实现“内廉外诚”的良好局面。
作者:吴晓蔚 张大谦 白兴月 孔繁明 单位:黄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参考文献】
[1]编者.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产业[N].中华合作时报,2015年1月30日,A6版,/dz/html/2015-01/30/content_102531.htm.
[2]李宗,华菊.浅议检验检疫风险与防范管理[J].江南论坛,2012(3):54-55.
[3]段文仲.模糊综合评价在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16-18.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侦查;犯罪预防;智能犯罪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面广,破坏经济秩序稳定,损害社会公、私经济利益,影响社会安全,一直是经济犯罪侦查机关防范、打击的对象。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日益突显,其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作用也更为严重,亟需思考其新的应对措施。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特点分析
涉众型经济犯罪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特点,但在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人自身知识的智能性
随着国家对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能力的增强,犯罪分子也增强了自身犯罪的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的某些专业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等,不择手段地攫取他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近几年看,涉众型经济犯罪分子的学历构成较过去已大为提高,他们的知识及对作案对象的预先选择、辨别能力以及犯罪技能比以往犯罪有较大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实施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科技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犯罪预备的周密性
对犯罪人而言,涉众型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同样是一种具有较强风险和犯罪成本的活动。因而加强犯罪预备的周密性就成为了犯罪分子图谋犯罪成功的常用手段。司法实践中,他们往往仔细设计、勾画犯罪预案,分析犯罪可能的困难,认真准备犯罪工具、勘察犯罪地形,慎重选择作案对象和作案环境,仔细设计脱逃掩盖隐匿的方法手段及路线等。
(三)作案手段的科技性
从近几年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看,许多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大量使用科技手段以达到侵占、骗取或非法牟利等犯罪目的。常见的如犯罪人借助现代印制手段伪造信用证单据及其附随文书、伪造信用卡、伪造信用证修改书进行诈骗,利用现代制版技术非法印制货币、税务票据、财税票证;利用计算机程序设置侵占挪用公私财物等等。这些犯罪手段无一例外地显现出利用现代科技的特点。
(四)证据收集困难性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隐蔽性的特征,犯罪分子作案又极其狡猾,因而虽然在案件侦查方向、犯罪人范围等的确定上相对容易确定,但侦查中对犯罪证据的收集、保全却存在诸多困难。譬如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后立即破坏设置程序的、网上购物中被骗受害人及其受害额的确定等较为困难。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犯罪防控的影响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化对传统的经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传统经侦工作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打防中面临新挑战,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案件及时侦破的艰巨性增强。涉众型经济犯罪由其事后追究的特点和本身的隐蔽性所决定,案件的侦破自然地具有诸多困难,犯罪智能化的出现无疑又加剧了案件侦破的艰巨性。在司法实践中,有的犯罪分子作案设计周密,及时销毁犯罪证据,未留下对案件侦破有用的线索;有的犯罪人利用高科技作案,长时间未被发现,在败露后又潜逃他地,这些情形都为及时有效地侦破案件增加了难度。
第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社会防控的难度加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是由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领域进行犯罪防范的一项复杂的体系性工程。随着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的突显,社会防控工作对防控参与者的知识技能要求势必增强;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本身的隐蔽性,其对防控人员、范围的要求也必然进一步扩大;在犯罪社会防控的手段要求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改革、强化社会价值的重整与统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智能性特点使犯罪的社会预防不能止于传统的个人、社区、社会积极参与的机制,社会预防的方式、途径也需要多层次、网络化、系统性。可以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预防在新形势下成本增加,难度增强。
第三,侦查中的协作配合亟待提高。经济活动具有复杂性,犯罪分子也往往“巧妙”地利用多种多样的经济联系来实施犯罪,因而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也需要从多渠道入手来发现、确定侦查线索、方向和收集、固定证据,捕获犯罪人。这必然不能脱离与国内、外其他相关职能机关、部门、企业的协作配合。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对侦查中这种协作配合的要求空前提高。
三、智能化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治理对策
(一)及时更新、完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行防控预案
控制犯罪必须首先掌握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而,首要的是认真调查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在新形势下的规律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尤其要加强对犯罪智能化现象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侦部门应不断总结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破、控防的有效途径、措施,及时更新新形势下的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预案。
(二)积极探索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智能化下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措施新手段
某一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的体系是与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相适应的。因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社会防控也必须以该时期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状况而确定。在新形势下,必须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构建社会防控手段的基础,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依据犯罪智能化的特点探索适应治安防范各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新措施新手段。
(三)强化科技强警的力度
在犯罪智能化的新形势下,科技建警、科技强警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应重点加强一线经侦科技装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基层现代科技设备的装配等工作,以适应有效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需要。
(四)加强组织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第一,应加强一线经侦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工作必备的现代科技知识、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新时期经济侦查的常用手段、策略。第二,采取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经侦人员,尤其骨干经侦人员学科技、钻业务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对智能性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预案的编制、研究,制订科学、机动、有效的侦查预案,从而为有效及时打击犯罪提供智力准备。
(五)积极开展打击智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国内、外刑事司法协作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识别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可以充当预警的各种指标模型众多,从财务经济成本角度出发,一般需要对一些所谓的“关键值”进行分析和控制,而这些指标的选择可能会对相关预测带来一定的影响。
1.1资金周转表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医院的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来预测医院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水平。资金周转表分析方法可以成为医院财务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补充内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非均衡理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在医院资金紧时,如果无法及时取得贷款,就容易出现内部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医院破产,所以医院避免发生支付危机,就应当重视资金周转分析,防止出现短期无力偿还而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其判断标准过于武断而尚存争议。
1.2管理评分法该方法应用简单,而且通过多指标的加权打分,可以做到客观评价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该方法克服了资金流程图分析法需要动态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导致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管理评分法通过管理评分表的是设计,试图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定量指标的问题,管理评分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接,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医院的财务风险状况,也为及时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征兆提高了必要的条件。
2.公立医院财务控制的对策思考
2.1加强经营者风险意识当前,随着我国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全部推进,我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环境蕴涵了高度的风险。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要强化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能仅仅依靠医院的药品和医疗收入和利润指标来判断医院的发展质量,而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对医院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提高医院风险规避的主动性。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依靠医院的财务人员来参与,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中,财务人员要积极的进行医院数据收集,并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来进行医院财务风险的初判,并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人员要积极提供医院财务风险规避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要积极通过数据的表现来发现风险的内在,通过及时分析,提前预测和准确研判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总体能力,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2.2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措施,内部控制的有效建立和良好运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而失效的内部控制往往放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水平。医院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关键点是需要从科学建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完善医院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医院的过于人治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外部人管理水平,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引进独立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来提高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医院的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医院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医院软实力的提升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医院内部员工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但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中开展并不广泛,还缺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需要医院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来不断的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通过全员控制和全环节控制等手段来不断的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水平。
2.3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当前,公立医院虽然也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积极的采用财务风险识别中定量模式虽或者定性模式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但仅仅是依靠财务风险控制方法还是不够的。然也比较有效,但很多时候光靠定量分析是不够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一般而言,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或者是员工的精神面貌不佳等都可能是公立医院出现危机的前兆。同时,要加强公立医院医疗事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加强财务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能力。结合量化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提高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效用,提高自己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我认为随着计算机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财务风险识别系统也将逐步走向智能化。不久将会设计出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软件,进行自定义预警指标,自定义预警流程、自动产生疑点数据的业务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风险识别指标库管理、自动财务风险识别管理、财务风险识别结果输出管理、从而达建智能化的财务风险识别管理平台。
作者:吴婉雪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的特点,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建筑电气智能化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环保与节能。人们可以充分享受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带给我们的日新月异的科技生活,感受未来世界物联网的神奇。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概述
电气智能化的基础就是建筑的电气系统,电气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智能化功能通过系统构建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和控制中。所以电气系统是现代住宅中采用智能化电气的重要平台,是整个建筑物智能电气发挥功能的重要核心系统。同时随着智能化电气的应用,整个住宅建筑的电气系统也变得更加复杂,也更需要一些辅助的系统对其进行保护和支持。如:电源技术、防雷技术、屏蔽技术、防干扰技术、抗静电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红外控制技术、无线网络与蓝牙技术等等。另外,对建筑电气信号进行管理的系统,如:消防控制、闭路监控、安防报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线路等等,这些系统作为智能化管理实施的重要保障基础,同样不容忽视。
二、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势的体现
1、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大大加强了系统的联动性能。该自动化技术不仅将建筑中的安防消防、通风照明、电气设备等系统整合为一个大的体系,更充分加强了其联动性,并且实现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优化配置和联合互动。
2、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能非常强大。由于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无论是设备问题,还是操作不当,甚至是周边环境的不利变化都有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大风险。而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影响整个系统的不利因素作出迅速有效的反馈,并且能够采取自控或遥控模式来极大减轻各种突况对于系统控制和维护人员带来的伤害风险。
3、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实现了对设备及其系统运行的全过程有效监控。在功能众多的大型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配件多样、结构体系多变、功能实现复杂,因此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下往往会出现控制盲区,从而造成故障的产生。而现代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能够对整个系统实现实时的数字信息化有效监控,因此能够将控制中心发出的命令迅速传递到各个子系统,同时将反馈的信息迅速回递到控制中心,从而实现一种高效、持续且实时的控制目的。
4、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能够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和更加精确的计算。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对其运行流程、问题处理等各方面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整合,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准确详实的数据库,以此给后期的各种优化决策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数据保障。
三、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发生智能化程序中没有被规定的状况,便可迅速警报,并对问题部位展开实时的重点监控。同时,还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智能化故障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逻辑等技术,对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故障分析。例如:当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可以对变压器液油中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缩小其故障范围。
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型,其原理是模拟生化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学机理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运算过程中应用生物界中的进化规律,进行随机性搜索。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在电气设备优化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气设备进行优化。
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需要有自动控制和保护系统,以便在发生一些意外时,可以进行自我控制和保护,防止事故的发生。而这些自动保护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中,则可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自动控制。首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应用 GPS 定位功能,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电气设备、线路以及装置配件等进行定位,并利用传感技术将电气工程的施工或者工作状况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即进行电气工程施工或运行的数据采集,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电机设备、电磁场以及电路等学科知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按照设定的系统程序,如果出现了哪种数据,就该进行何种控制措施。这样就可以对建筑电气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
四、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的对策
1、电气基础施工确保质量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工程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电气主体施工注重监控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的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施工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顺序,逐层逐段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做得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五、科学的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秩序的意义
建筑电气智能化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实现其设计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基础。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科学合理控制电气产品成本、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保证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对建筑企业的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建筑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和建筑业的总体水平,是企业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方式之一。只要我们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做好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秩序,加强对人、财、物的制约,采用高效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对建筑电气安装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就能够很好地控制建筑电气的质量、成本和效果。
结束语:
电气智能化是技术发展的最终趋势,而更大的趋势就是利用电气智能化完成对智能化管理网络的构建,以此完成对建筑乃至建筑群的统一管理。为了建筑电气智能化能够顺利实现,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就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有非常良好的技术水平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利用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严格控制各个施工手段和施工环节。
参考文献
[1]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158.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其最高“赔付金额”是当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为2~5万元,而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高达10万元以上,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商业医疗保险的空间
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从目前来看,利用商业医疗保险建立一个没有漏洞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就险种类别来看,目前上公众急需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属于健康险的范畴,而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健康险也只是作为寿险的附属业务。尽管如此,我国近年来的健康险增长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国健康险保费达到27.69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2.77%;2001年健康险保费达到60.2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4.24%。这一成绩较之成熟市场的1/4到1/3有较大距离,但较上年增长117.65%,远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险保费增长率。在七月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健康保险工作部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专家们认为,由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对不高,为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健康保险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较为谨慎的预测是,到2008年前后,我国健康保险的市场规模在1326亿元左右,而较为乐观的估计是在2837亿元左右。这一切表明中国健康险市场充满巨大的潜力。
商业保险公司的“苦水”
市场潜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什么得不到保险公司的热烈响应呢?实际上,商业保险公司有其商业上的苦衷,多种因素制约了业务的顺利开展。
赔付率居高不下
长期以来,各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都处于收赔相抵,甚至收不足赔的状况,个别地方的赔付率甚至高达300%,这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对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的热情不高。
管理难度较大
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难以建立,加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险公司难以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保户中存在着不少逆选择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风险和索赔欺诈风险大量存在,使保险公司难以拓展市场。
经营管理方法不先进
在美国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技术,如复杂的费率厘定、承保选择、次优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险保护等,在我国还鲜为人知。
专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国内保险公司把健康险作为寿险的附属,极大地影响健康险的经营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人才匮乏。医疗保险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在核保、理赔、精算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保险公司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了医疗保险业务的推广。
适合健康险业务的系统缺乏
品种单调,个性化、多元化程度差。当前,公众急需的是纯粹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而市场上没有老年护理保险,而一些险种又是以附加险形式随主险开展且以统保形式承保的,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国际上成熟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一般包含四大类产品:医疗费用给付类、失能收入损失补偿类、长期护理保障类和疾病给付类。我国虽已有180多种健康险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类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产品。
症结所在
健康险的症结在于风险控制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第一,从管理上说,健康险对案件的管理不是结果管理,而是过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发生”,而是“就医事件”。“就医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等步骤,每一个步骤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案件结果的不同。这决定了医疗保险在精算、风险控制、核保理赔、医疗协调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寿险和意外险。其次从协调管理上说,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构成了健康保险的四方关系,在这四方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发生就医的被保险人的住院时间长短、治疗方案、是否发生医疗费用及发生多少医疗费用等起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部门与商业保险公司在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强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强协调管理对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药方面的管理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
第二,从风险控制上说,寿险的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上,依赖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险人较难人为控制的事件,是一种纯粹风险。而对健康保险来说,其经营的是就医事件和医疗费用风险,被保险人可能在医疗服务提供方的配合下,“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风险要比寿险和意外险严重且不可控。其次,同传统寿险相比,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更为复杂。传统寿险通常将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及家族病史作为核保的重点,而对于健康险来说,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信息也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从费率厘定上说,人寿保险主要考虑死亡率、费用率和利率,健康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疾病的发生率、就医率和住院天数,更要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医疗消费水平、区域及城乡差异、投保团体的情况、医疗环境和诊疗技术的变化等因素。由于医疗保险受免责期、等待期和免赔额的影响,其责任发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上又不同于财产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智能化系统解决之道
健康险这些独有的特性决定了传统的业务系统将很难满足健康险业务的发展,因此,一套能解决业务难点、满足其特殊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一套好的健康险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过程管理、强大的数据交换功能、全方位的风险控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智能化系统通过科学地监控疾病发生、就医、治疗、痊愈及出院整个“就医事件”,从而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频繁性和实时发生性,需要有效的过程管控系统,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将不能适应医疗保险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传统的业务系统通常只能进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医事件结束后,被保险人持医疗费用帐单进行索赔时,业务系统才开始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就医事件进行审核困难明显加大,常常导致保险欺诈,由于对某些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的发生未进行事先控制,导致理赔时出现纠纷。通过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医疗机构三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可以及时获得被保险人的诊疗信息,并可在就医事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及时介入,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发生。通过过程管理,结束了医疗费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医疗机构的情况,加强了保险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力,极大地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率。
智能化系统可同医疗服务提供者、社保机构进行同步/异步数据交换,能够及时地获取各种信息,如:被保险人的医疗信息、药品、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列表及给付比例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为过程管理及风险监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为保险公司协调管理社会保障部门、医疗服务提供者和被保险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增强了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统拥有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健康险业务的复杂性,在对被保险人进行核保时必须全方位的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如:被保险人保障水平、保险信用记录、过度利用倾向、收入水平、职业情况以及定点医疗机构行医记录等。通过科学地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全面地揭示被保险人的风险,为核保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险人逆向选择等风险,从而减少了保险公司的损失。
智能化系能够有效协调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三方关系,并能对就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被保险人“无病看病、小病大看”,医院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等风险。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判断技术,增强了业务处理自动化的能力,可减轻核保、核赔业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将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大量的数据集合中有效发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同时因为有了足够的样本数据,从而为健康险的费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保险公司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系统积累的经验将成为其他公司唯一无法赶超的“信息壁垒”。
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种模式对各地的健康险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使得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顺利开展业务,扩大市场,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约成本。
在处理健康险业务时,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还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例如:在理赔时,除需要知道被保险人的自身信息外,还需要知道就医医院,使用的药品明细等信息。智能化系统能处理健康险大量数据要求,协调各种业务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能够处理日益显著的人口流动问题,真正支持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全国联保”,实现“风险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集中充分体现了公司总部的监管作用,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收集,汇总和查询,同时允许各分支公司在统一管理下的部分个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由于健康险业务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险产品、业务规则不断出现,具备良好扩展性的系统可通过很少的调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调整就可以处理新的业务,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案例:
太平洋补充医疗保险方案
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后,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而不能解决劳动者患重大疾病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负风险;加之参保人员的住院费用是按比例报销,职工个人负担部分较重。因此,为化解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的大额医疗风险,减轻其住院费用负担,太保寿险在全国一些地区相继推出了补充医疗保险。
有效监管面临挑战
太平洋保险寿险总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核赔理算,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缺少自动化导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错,客户从报案到得到理赔等待的时间长,客户满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简单的系统进行业务处理,这些系统只针对当地的业务而开发,因此可扩展性差,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而且数据共享的难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险业务“各自为营”,导致总公司无法直接取得业务数据,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此同时,要开发一套统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险业务系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业务存在地区差异。由于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医疗保障、疾病发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太保各分支公司在开展健康险业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使得各地协议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系统必须有足够的灵活度以覆盖绝大部分的健康险业务。其次,各类基础数据没有统一标准。例如,针对同一种药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没有一套标准来规范诸如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导致数据交换无法进行。最后,建立数据接口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同医院建立数据接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而同社保间的数据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数据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统必须能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格式。
集中式解决方案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B/S结构的集中式系统,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太保寿险总公司,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数据集中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该系统最大的四个特色是灵活的责任管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强大的数据交互和复杂的业务逻辑。首先在本系统中通过责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设置、修改保险责任,并可针对保险责任设置对应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单时,可以灵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医疗字典,包括:药品、疾病、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医院信息、社保机构。根据太保健康险业务的实际情况,疾病使用ICD9编码。药品以上海市卫生局HIS系统标准代码为基础,编码时将药品分为化学药品及中成药两大类,化学药品以药品用途分类为主,中成药按药理作用进行分类;所有药品,以一物一码为原则。诊疗项目、服务项目则使用太保提供的编码。通过同各地的数据建立对应关系,实现了数据的交换。第三,系统同社保间建立了数据接口,方便地导入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信息。通过其它的数据接口,实现批量导入客户信息及药品、疾病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监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录入量。最后,系统可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在案件内部的逻辑关系中,可实现在一个案件下的多次报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给付。在协议书同保单的关系中,可实现一份协议书下对应多个保单,而每份保单又可对应一个投保人及多个被保险人。
此外系统记录被保险人从报案、回访、立案、资料处理、调查、理算到赔付的所有信息,实现了对被保险人就医事件的监控。
理算时,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计算进入保险责任的理算金额,并根据影响理算的各种因素,如:基本医疗部分的理赔情况、免赔额等,自动计算出理算结果。降低了错误的概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能适应各类核赔流程,系统使用强大而灵活的工作流,通过设置核赔规则,实现自动核赔流程。
客户收益
尽管该系统命名为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系统,但由于设计合理根据太保健康险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因此通过简单调整即可适应80%的太保健康险业务。这样一来,一方面实现了太保寿险总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险业务系统来统一管理全国各分支公司的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的扩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统,太保寿险总公司可以实时地取得业务数据,从而对健康险业务的监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该系统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理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该系统能帮助太保寿险更好地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的业务,使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健康地发展。
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肖桦
个人健康管理在国外的商业化应用已有20多年。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及人们对健康需求意识的改变,保险公司及企业纷纷采用此类服务,通过改善健康预防疾病来降低医疗费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个人在改善自身健康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筛选高危人群从而增加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由此,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衡量被保险人的风险,为厘定费率搜集基础数据。被保险人一方面获得了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疾病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KYN是个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缩写,即知道你的数字。KYN是根据美国及中国有关科研机构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流行病学调研结合中国人群疾病发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其目的是通过收集生物学信息(包括身高、体重、年龄到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也包括食物摄入量、吸烟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有关的信息),对慢性病进行危险评价。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发生机率与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KYN项目有三个组成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即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目前和将来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跟踪并进行健康行为指导;2、个人健康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方法,用以确定个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3、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即通过健康管理的办法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实施个人化的健康促进,最终达到预防及控制发病、改善健康、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广电传统媒体要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瞄准和利用最新最好技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加快“四个转变”,争创广电媒体发展新优势。
从覆盖优势向受众优势转变。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直接地体现在与受众的关系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能只追求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应强化受众意识,为受众精心服务,与受众共创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广播影视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努力增强有效传播能力和抵达受众能力,不断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要以服务受众为核心,致力于改善受众体验,提升服务用户的质量;以受众为本,时刻关注受众需求变化,做好受众行为习惯分析,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
从数字化成果优势向传播力优势转变。先进技术是驱动广播影视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改造取得了长足进步,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提升传播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从数字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向智能化、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演进。广播影视要巩固和扩大数字化成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提升面向多终端、多用户、多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生产力和传播力。
从媒体优势向平台优势转变。媒体平台化是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媒体转变为集信息生产、交换、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有利于使广播影视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不断拓展提升自身价值。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一体化、多元化平台,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发融合视听节目、社会服务、民生信息、医疗健康、互动游戏等多种业务形态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从内容安全管理优势向全媒体融合管理优势转变。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广播电视历来高度重视安全播出工作。当前,广播影视业务形态、用户需求、监管对象日趋复杂多样,给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带来新课题。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要加强融合发展中的内容监管和播出安全保障,实现对融合网络、业务、终端、用户的统一监测监管和多层级联动、跨区域协同的监测监管;加强新媒体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隐患,不断强化全行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人民日报》2014-10-09)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调度;决策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那么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对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都有更高的要求,那么调度人员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1)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拥有现代化的电力工程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高级的传感和监管技术等输送和配电系统,运行方式多种多样,数据应用和结构也极其复杂;(2)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大力推进,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得到人们强烈呼吁,电力调度部门作为电网指挥的控制中心,不仅肩负着传统的调度任务,还有许多附加工作,比如节能环保、电力交易等,其承担的任务是繁重和复杂的。
一、目前电力系统调度的发展状况
随着电力系统的推进与发展,电力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传统型调度,其功能主要是以人力对电网的运行设备进行监管和控制,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浪费,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完全不能实现自动化管理;(2)分析性调度,与传统型调度相比,在通信方面有所加强,对调度人员而言,可以掌握大量的系统信息,并且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然后调度人员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3)决策支持型调度,此调度对分析型调度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调度人员对分析结果的可信度、风险度等决策支持指标都有了依据,使调度人员更加直观明了的得到系统信息,减少了决策的时间,也提高了了决策的合理性;(4)智能型调度,使电力系统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应用,使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保证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和灵活,也更具经济性。电网调度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监控中心,而是一个高度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分析、操作和决策的指挥中心。如表1所示,是当前电网与智能电网的比较。
表1 当前电网与智能电网的比较
当前电网 智能电网
数据信息 不完善 完全且准确
拓扑结构 辐射状为主 网状的
电源结构 集中式发电 集中发电和分布发电并存
与用户交互 较少 很多
运行与管理 人工的设备校核 远方监控
可靠性 容易故障和电力中断 抵御灾害能力较强
故障恢复 人工的 自愈的
二、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在线自动化控制集成系统,使宽带通信应用广泛,保证电力市场交易能够按时进行,电网上工作的各个成员能够实现毫无障碍及时互动与交流等,都是实现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智能电网是以坚实的电力网架作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作为支撑,智能化控制是其控制的手段,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比如发电、输电直到用电和调度的整个过程都是智能化控制,使电力系统实现高度化的融合,使我们的电网逐步发展成为经济高效、坚实可靠、环保清洁、开放透明、友好交流的现代化电网。如图1所示,我国智能电网的框架结构。
图1 智能电网的框架体系
三、实现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可行性
电力工作人员积累了数十年的工作经验,基本上都具有超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具有可行性,其可行性可以从以下5方面进行分析:(1)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坚实的经济后盾,这一切都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国内软件行业的大力发展使智能型调度具备了一定的软件基础,图形处理技术使图形界面可视化程度大大提高,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简洁的了解到调度信息,先进的技术使系统的处理速度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3)电力系统使用先进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使实现智能型调度有了可能,各种各样的快捷算法可以较快的得到智能型调度的分析评估,就会很快了解到系统是否稳定或是出现故障,风险评估及对脆弱度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人工智能技术使智能型调度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4)材料工业的发展是智能型调度的硬件基础,随着计算机处理容量与处理速度的快速提高,使智能型调度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也有了极大的进步,现代化通信材料光纤等的大量应用,使电力系统上传下达的工作即快速有可靠;(5)我国电力系统调度多年来成功运行主要依托于EMS等,在这其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量的数据及研究成果,这都为调度的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电力系统的各级调度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为调度的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四、实现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必要性
使调度智能化,这是一种全新的调度方式,它的出现是社会、国家、电力系统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出现的必要性:(1)在系统互联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智能型调度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国目前超高压骨干电网网架已经越来越完善,也会进一步强化全国的交直流联网,我国的电网也是世界著名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大区域的电网形成互联,其运行方式极其复杂,运行中就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仅仅依靠调度人员自身的决策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调度系统的智能化就应运而生了,其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2)电力市场发展对智能型调度的迫切需要。电力市场改革发展的趋势必将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在电力市场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其发展的经济性。对于市场的环境而言,原来垂直管理的结构已经分解成为各个利益个体,为了使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些设备就没有了安全保障,且系统的运行状态也是经常改变。综合上面种种现象,都需要智能调度进行快速、合理、准确的控制,以实现系统调度的综合预见性。(3)智能型调度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保证。我国电网的组成是一个交直流混合的且极其复杂和庞大的电力系统,如果局部出现一个小扰动或异常情况,那么就有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出现大面积的系统瓦解情况,那么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损失将会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型调度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及战略防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五、智能调度的工作流程
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它通过各个软件综合制定决策方案,其工作流程主要为:(1)在初始化状态,收集各项环节的数据信息,包括来自故障系统的故障信息和以及电网的动态信息。(2)首先判断根据接收的数据资源是否存在故障报警信息,若不存在故障报警信息,就可以判断电力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系统在正常状态下,根据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同,又可划分为是安全正常状态还是不安全正常状态,即警戒状态。为了评估电网此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安全,智能调度系统将会自行启动静态安全分析模式,然后判定系统有没有安全隐患,为了满足电网经济性的原则,调度系统之后就会启动潮流计算模块,以此来评估此时的系统运行是否符合经济要求。当网络损耗过量,就表示不满足要求,然后就要对操作进行优化比如说投切电容器和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到达降低网络损耗的目的,确保电力系统合理化运行。(3)对静态安全软件进行分析,假如判定出当前电网运行不正常,即警戒状态时,此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调度员应及时关注系统安全问题,通过预防控制模块,给出针对当前运行状态的解决方案。(4)在智能调度系统运行过程中,一旦收到来自数据资源层报警信息,则表示系统处于进入故障状态,然后立即开启故障诊断程序,由于故障处理具优先级,根据故障诊断模块给出诊断结果,故障恢复模块制定出恢复策略,供调度人员参考,调度人员结合自身经验做出适合的故障恢复决策,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在智能调度系统运行中,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分析结果和相应的调整措施,都是按照综合决策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调度人员供其参考,调度员根据自身的经验知识,最终制定电网的运行操作。
六、电力系统智能型调度的应用目标
近年来,智能电网得到了飞速发展,那么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就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应用目标:
(1)智能型调度要以排除扰动和自动抵御事故为目标,可以使电力系统的各个节点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即稳定又安全,避免大规模停电的现象发生;(2)有效利用各种分布式电源;(3)不断优化电网的资源配置,使电网资产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提高;(4)进行智能化分析,使电网能够健康的运行,以保证用户用电效率、电能质量及其可靠性。
七、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介绍
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支持决策系统的任务是可以完全对调度人员的合理的决策能力进行模仿,为调度人员提供的决策支持更加智能化,更加全面化,帮助调度人员能够迅速、准确的完成调度任务。在现有的条件下,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
(1)在电网的正常工作情况下,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评估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它所给出的决策方案,必须使电网的运行处于经济、安全、优质的方式之下;(2)在电网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及时分析和处理各种报警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快速找出故障设备,对故障过程中的相关元件及时做出评价,比如开关、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等,诊断结束后可以给出及时的恢复方案,对处理故障做出相应的指导;(3)对于大区域的电网,系统要有稳定的在线监控能力,如果有扰动发生,能够及时给出整个的分析结果,对于造成系统稳定性的扰动,及时给出控制决策以维持系统的稳定运作;(4)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或转变运行方式时,能够给出满足调度规程的变电站操作票或调度操作票,指导调度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5)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各个软件能够感知电力系统状态,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系统实现自主化运行,并且通过彼此协作,共同制定所需的决策方案,能够主动为调度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可以发现,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分析之中,智能化调度可以为电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各种理论保障,也会为电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出相应的决策方案。
八、结语
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调度的智能化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电力系统中智能型调度与传统调度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减轻了调度人员的工作强度,调度决策时间也大大降低,使调度决策具有科学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型调度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目前各行各业的研究成果都为实现智能型调度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智能化调度的功能也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强.对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的思考[J].华北电力技术,2011(5).
[2]狄义伟.面向未来智能电网的智能调度研究[J].山东大学,2010(4).
[3]吴琼.电网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2(1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X799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既融合了电脑的软件系统,同时也融合了工作系统上的各项成果,不仅能够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合理发展,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下工作的前进,博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目前处在一个上升期,所以很多的工作都需要更加系统和规范,单纯的凭借工作经验,很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反效果。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的概述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系统,经过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以下目标:实现各种信息的系统化、规范化;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提供全面的信息等等。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成为了一个非常必要性的工作,它可以将一些琐碎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并且合理的划分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有力的参考。当我们对众多的数据、资料、人力分配、工作时间规定而烦恼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输入系统当中,结合目前的情况和最后的分析结果来决定,这样不仅达到了高效管理的目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的快速进行,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上获得双丰收。根据现有的项目情况,结合大部分地区的实际需求,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成本管理、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功能,全面覆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方面。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1、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各子系统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架构的配置。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做出了详细规定,在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前期,应当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做好分析比对,做好建筑的整体架构分析,这对于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2、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模也合理适中。智能化系统的规模不能随意增大,过大的控制规模将会难以维护和管理,甚至影响正常使用。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拆分法解决。根据建筑的不同功能对同一智能化系统进行分区,使同一智能化系统每个区域负责一种功能或者管理,这样就保证了智能化系统各部分的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又可以传递消息,既满足了系统集成化的需求,又满足了检修维护的方便,有效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3、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强化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规模形式,管理方式及功能需求确定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方式,推荐大型建筑及建筑群使用分散集中结合的控制方式。系统中也应做好防火防灾的功能设计,特别对重要设备的防火设计,缆线的防火设计,这些设计能有效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4、智能系统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电信网、电视网与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这种融合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的架构,线路机房的设置等方面,应当将系统和线路设计成便于改造成三网融合的形式,便于将来进行改造。
三、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1、系统参与者
参与角色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者事。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得到参与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角色。系统参与者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系统参与者指的是具体的组织和个人,可以详细到每一个作业工人的具体工作。从参与组织来说,比较普遍的有监理机构,还有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进一步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会加入公证机构等部门,避免造成参与组织的矛盾和分歧。从参与人员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有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工程组织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工程审核人员等等,这些工作人员都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子系统角色的具体体现。
2、系统业务分析
目前的建筑工作相对于过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比方说系统业务。目前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大体的框架和结构都已经成型。系统业务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以后的应用和优化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对系统业务进行一个详尽的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和例图,如果说某些项目比较复杂,则可以通过分层分解的方式,细化系统的各项功能。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进步,我们还可以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总体分析,不断的融入一些新的资料、数据和情况,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3、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
供应商管理包括添加、查找、修改删除供应商等操作,以及对某个供应商所供应的材料信息进行管理等功能。相对来说,供应商管理需求分析是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保障工作,供应商对市场的行情比较了解,在把握价格的时候,既可以保证双方都获利,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供应商依靠自己的货源广泛,市场链接多,故意抬高材料价格,导致建筑工程的各项工作不断拖延,成本也有所上升。此时,我们需要应用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供应商管理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不仅要了解哪些供应商的信誉好,哪些供应商的货源广,还需要和一些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稳定。
四、未来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趋势探究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对材料价格的变动、市场的宏观调控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将此项工作规范化,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1、典型的企业MIS结构
相对其他管理系统来说,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典型的企业MIS结构当中,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比较常用的两种结构。C/S结构的优势所对立的劣势也比较凸出,单一的服务器模式使应用系统需要改变时,所有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都必须改变导致C/S结构扩展性差;客户端较多难以管理,维护成本较高B/S结构服务器负担较重,其接口的动态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实时性和功能实现的完备性都不是很强,而且它对服务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2、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涉及到最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要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图1是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这个系统优化了过去的一些缺点,同时融合了当下建筑项目的各个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系统并不复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简单。当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以后,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就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很多的问题实现了智能化处理。
图1 基于WEB的企业MIS系统
结束语
本文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有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没有产生太大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将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合理进行,争取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程文丝.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风险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03):56-57.
【关键词】制度;科技;财政;廉政;风险;对策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是财政管理的生命线。随着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防范资金风险、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推进。面对各类与公共财政资金相关的违法违规案件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我们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野和方法,研究解决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深层次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廉政风险防控的特点和规律,在建立、完善和创新制度的同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1 制度的创新和权力约束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前提
党的十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机制,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作为政府综合性经济管理机构,如何保障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和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始终是各级财政部门致力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从财政工作的实践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自律预警制度。印发《关于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加强廉洁自律的教育、制度、监督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反腐廉政建设。二是建立“四权分离”制约监督机制。创新检查、审理、处理、整改“四分离”的新机制,做到检查认真、程序规范、力求效果。三是创新协作机制。分别建立起同纪检监察、审计机关和业务管理机构的协作机制,重大违纪问题会同纪检机关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协商处理。四是着力于规范业务管理人员权力的制度建设。构建“配置科学、制约有效、程序严密、裁量规范、运行公开、监督到位、权责统一、追究严格”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体系。
2 运用科技手段是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的必然选择
制度是基础,为了更好地执行落实制度,通过施以科技手段防控不失为有效的方式。加强科技防控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越来越复杂化,反腐倡廉面临许多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新问题。为了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必须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引入到工作之中。科技防控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面提升财政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加强科技防控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展科技防控工作,建设行政权力事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监管等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网络化管理和电子化监督,有利于提高预防腐败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防控是减少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科技防控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行政权力的网上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对权力运行进行网上管理和监督,实现行政权力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使用者、管理者、监督者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和透明。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财政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已成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展的新趋向。这将使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检查工作更加科学、严密,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3 “制度+科技”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取得的成效
以源头防腐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领导为保证,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深入推进“制度+科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日常办公自动化、内部管理规范化、业务处理网络化、财政审批程序化、信息公开化、监督机制常态化。
3.1 坚持科技与强化网络建设相结合,打牢廉政防震桩
横向上,进一步建立起以预算编制为重点的市级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完善预算编审程序,改进预算管理手段,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在原有预算编审、基础信息库、项目库管理等应用系统基础上,增加预算绩效管理、参与式预算、政策信息等模块,对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应用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建立市财政与所有市级预算部门和单位互联互通的市级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进一步增加和完善公务卡、动态监控等功能,有效防止财政资金的跑、冒、滴、漏,增强了政府公务支出中的信息透明度。纵向上。建立完善财政资金预算、分配、拨付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梳理和整合交叉业务。突出细节设计,增强安全性、易用性、适用性的操作,设立刚性操作标准、严格办事流程,促使财政人员按照固化的工作流程办事,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
3.2 坚持科技与推进政务公开相结合,熔炼廉政防腐剂
推进财政政务事务公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和电子触摸屏等途径,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内容向社会公布,公开服务承诺、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和纪律要求等。运用科技创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通过门户网络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设置监督举报邮箱,为干部群众学习廉政知识、了解反腐工作、参与监督举报提供了有效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定期不定期向广大干部发送廉政手机短信,让每名财政干部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运用科技创新实施政务公开。强化服务承诺,积极主动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时限、服务质量以及政风行风建设等情况,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监督。
3.3 坚持科技与创新改革相结合,筑起廉政防火墙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创新预算编制形式,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项目管理。综合采用开门预算、零基预算、会商预算、绩效预算和参与式预算等编制方式,试点推行项目预算公开评审,增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深化国库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确立现代国库管理理念,建立了联接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行、预算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完成了市直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全覆盖,市级财政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要求。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壮大采购监管力量,进一步提高评审队伍水平。随着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应用系统建成使用,政府采购行为得到更为有效的监控。强化财政综合管理。不断加大涉农补贴资金检查力度,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体系,巩固完善“一卡式”发放办法。扎实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范会计记账业务审批。完善财政内控机制。“三重一大”涉及的财务审批、人事任免等实现阳光运作。及时向社会公开财政预、决算,及时各种管理制度和资金分配情况,与网民等社会公众进行交流,让财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4 “制度+科技”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建议
一是把握全局,循序渐进。财政“制度+科技”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工作中,定位要高、步子要稳、措施要实,逐步实现预期目标。二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以预算编制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将科技防腐手段扩展到所有预算部门。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继续完善预算编审程序,适时进行网络升级改造,巩固深化公务卡改革成果,进一步发挥动态监控系统的监控、预警和威慑功能,从严从紧控制政府公务支出,切实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三是注重安全,强化保障。不断加强计算中心、网络体系、安防系统、存储备份系统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重视和加强科技防腐专业队伍建设,为财政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四是创新理念,打造平台。坚持以理念创新,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创新,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密切跟踪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充实完善财政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科技防腐体系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加强教育培训,强化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把运用现代管理平台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景华.财政专项资金廉政风险防控研究[J].探索,2013(4).
[2]傅光明.论构建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J].财政监督,2011(7).
[3]殷文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4]卫国.刍议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5]马亚光.基层财政廉政文化建设思考[J].财政监督,2011(21).
关键词:智能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优化原则 优化措施 探讨
智能建筑节能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倡节能和环保,使建筑事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量效率,所以,在设计智能建筑节能标准及工程项目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能量效率的提升,从而进行智能建筑节能的建设,智能建筑不仅需要实现高度现代化、舒适化,也需要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目标。
一、智能建筑和暖通空调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中相继出现了智能建筑,其通过结合新型的高效节能环保材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居民的居住要求。对于暖通空调系统,其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内部具有通风、采暖、空气调节、设计、搭配的性能,从而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暖通空调系统不仅能确保建筑内部的温度,也能及时的进行室内室外空气的调换,从而保证建筑内的正常通风。实现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建筑,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智能化设备建筑的构成主要包括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光纤、系统控制等高科技技术,从而组成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建筑。
二、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能力管理优化和控制系统优化
针对智能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其将建筑内的全部设备集成一个系统,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的综合管理,为了实现暖通空调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实施优化措施,通过实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最优化设计,第一,根据暖通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找到最佳匹配的设计参数,使暖通空调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暖通系统的效率,减少系统设备的投资费用;第二,对暖通空调系统及控制系统过程中,应进行定量化的状态模拟,从而减少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控制环节,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率和控制器间的通讯,使暖通空调系统响应输出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采用优化控制方案,其可以达到主动节能的目的,但对于墙体结构及门窗的设置和改造所采用的被动节能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别。
三、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措施
(一)智能建筑BA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对于空气处理机的DDC,一般采用PID进行控制,合理的选择PID参数,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稳定性,若PID系数越高,空调对建筑室内温度波动的反应特性曲线将大幅度的上升,容易造成DDC控制系统失去稳定性,如建筑室内温度的振荡、水侧的电动调节阀进行周期性的来回运动时,无法在固定开度上运转;若PID系数较低,则容易造成温度波动的曲线较缓并且设定温度的过渡过程较长。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空调系统对节能的控制一般采用室内室外焙值比较法、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检测法,从而确定空调的新风量,同时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从而达到智能的效果,例如,影剧院、办公场所、世贸商场等地方,在夏季清晨的时候,应启动空气处理机域的新风机,通过把室外的冷空气转换到室内的空气中,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的消耗,也提高了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
(二)智能建筑BA系统控制权的优化。由于暖通空调的中央控制站集中管理原则的不完善,导致在某些场合不符合用户的需要,例如办公会议室的通风系统设置的参数及设定的功能放置,由于DDC不具备设定功能,因此需要专门的部件进行空调通风的实现,基于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性和舒适性。
(三))智能建筑BA系统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优化。直接数字控制器又称为DDC,一般情况下,主流的暖通空调系统供货商都会提供不同大小的DDC,对于密集的场所,应采用冷冻机房和热力站监控点等大型控制器,从而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故障率和确保控制器间的正常通讯,但是,对于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通风机等,应采用小型、中型的控制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简称PLC,其得到不断的发展,PLC不仅用于工业场合,也逐渐广泛的应用在办公、商场等场所。
(四)智能建筑BA系统的控制网络的优化。以网络的扩展性、灵活性为基础,实现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简单化和清晰化,例如基于RS485总线、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由于网络分支、分级较多,导致网络管理复杂,并且可靠性较低,对于LonTalk总线,虽然在理论上可以组成惹你拓扑结构的网络,但LonTalk总线的不限设计具有随意性,若在应用中使用不当,则容易造成技术风险,甚至有可能加大暖通空调系统的投资费用。因此,对于小型的工程,应采用给予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而对于大型的工程,应采用楼层网络分级的布线方式,从而实现控制网络的优化。
(五)BAS监控中心的优化。BAS监控中心主要实现监控房间里的所有的设备,其主要包括空调、通风、动力系统等,同时进行消防控制和安保监控等,但由于BAS监控中心的机房一般会远离冷冻机房和锅炉房,造成对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的设备不能有效的进行远程操作,针对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的现场控制,建立另一台监控室是有必要的,该监控室主要负责冷冻机和锅炉的监控功能。
结束语:
坚持节能、环保的优化原则,提出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措施,在智能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BAS监控系统的工作,优化BAS控制方案,对暖通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网络等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使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效果最佳,节约建筑能源的消耗。
参考文献
[1]林信贤. 浅谈智能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4:105-106.
[2]王传亮. 浅析智能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J]. 科技与企业,2012,08:162.
【关键字】入厂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标准化验室
前 言:
火力发电厂燃料监管和信息采集系统是实现电厂燃料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与燃料相关数据的原始、前端采集系统的集成,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调度中心“三位一体”。把相对分散的生产设备、业务过程,按业务流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业务管控体系,通过设备智能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燃料生产过程的监控与协同,实现科学调运与有序生产,提高燃料管理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一.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为:建设燃料(火车、汽车)入厂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及相关监控系统等前端功能系统,并搭建信息平台对上述前端功能系统所提供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二.建设目标
燃料监管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立,旨在为火力发电企业提供涵盖燃煤供应、燃煤计量、燃煤质量、煤场管理、燃煤耗用、采制化流程等燃煤全生命周期的一套信息化、自动化解决方案。系统的建成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煤场管理现状、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取代人为作业模式,从数据的录入、检查、浏览、分析提供完整的保障链,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稳定性、可复制性,提高燃料管理的效率,充分利用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杜绝作弊。
三.系统描述
1燃料入厂验收监管系统
引入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实现入厂车辆的智能调度、自动采样、无人值守计量、引导有序卸煤;结合进厂通道、门口、采样设备、计量设备和煤场的分布、来煤特征,生产指标自动分配来煤卸煤区域。通过车辆识别卡实现卸煤车辆的卡、单分离,实现来煤信息的有效屏蔽;自动化采样及无人值守计量,避免人为干预采样及计量过程,杜绝作弊。
2 数字化煤场
按照安全、经济、环保的配煤掺烧方案及煤场管理、采购供应的实际需求,对不同煤场及同一煤场按煤种或煤质区间进行堆放区域划分,通过一定装置精准识别卸煤车辆、取送设备作业的堆放、取送区域,以汽车衡、皮带秤、斗轮机等设备采集入厂煤分区堆放的数量;以煤场斗轮机、推煤机等设备、及原煤仓、入炉皮带秤等设备采集入炉煤从煤场各分区取送的数量。每个入厂、入炉数量都能自动匹配其价格、热值、全水分等参数,从而以三维数字化方式实时动态展示各煤场和煤场各分区进、耗、存煤的量、质、价、时间等参数状态,自动提供最优的配煤掺烧方案和采购供应方案并控制、指导实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数字化煤场系统能够自动计算标单、煤耗等指标,通过与煤场实盘数据的对比,自动计算煤场盈亏。
3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
数字化标准化验室包括入厂、入炉煤化验室及制样室、存样室。数字化标准化验室的功能概述:样品来样登记,样品编码,仪器设备使用登陆并将数据实时上传系统,试验仪器及设备分析结果上传网络数据库,化验结果网上通过,报表自动生成,报表审核通过,上传燃料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对煤质化验数据及设备进行实时、高效的数字化管控,以保证化验数据的客观、真实、准确与安全,为燃料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输煤标准化验室为独立建筑物,规划面积约600立方米,设置有独立的门禁系统。
4 视频监控系统
燃料入厂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数字化标准化验室都应根据需要,合理设置就地视频监控,必要时还可建设视频监控中心和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并与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结合考虑。
所有视频信号进入燃料视频监控子系统,在输煤控制楼设置一台客户机。记录验收过程的所有工作,并提供上级部门的远程监察,形成完善的监控网。
5门禁系统
在集样间、衡器控制室、存样间、备样间以及化验室等煤样流转的关键节点处设置门禁系统,记录进出人员信息。门禁系统最终接入燃料”管理系统,并具有在系统内实现查询、统计、核查等功能。
门禁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在每一个须安装门禁的门上安装一套门禁系统,每个系统均连接到网络中,通过监控管理主机上的集中管理软件进行每个门禁的管理,在系统上建立人员档案数据库,进行进出人员的管理及统计。
6 信息系统开发及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
6.1 网络结构
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满足实时数据传输的要求,确保管理者可随时访问数据,并保证其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根据实际系统设置高性能双机热备服务器, 24端换机3台,机柜1台,光纤及相应部件需与系统相配合;局域网建设部分主要涉及燃料、化验、煤场、采制化现场、输煤程控等各设施之间的网络连接及设施内部各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网络结构要求冗余配置。与其他系统连接时由于燃料数据的安全性与独立性考虑,MIS网络架设防火墙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在汇聚交换与核心之间架设1个单向物理隔离网闸,进行访问控制。
6.2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的衔接
燃料入厂验收监管系统、数字化煤场及数字化标准化验室是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燃料调度监控中心的前端功能系统,为燃料管理信息系统和调度监控中心提供实时可靠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汇总、匹配、计算,应共享同一数据库,统一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接口,能同步上传相关信息至分子公司、集团公司,同时所有系统具有自动备份、恢复功能。其组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须与燃料管理信息系统、调度中心的接口匹配。燃料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也须按此接口方式开放数据。项目建成后,燃料、财务、生产等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燃料数据可从燃料管理系统取得。
四、总结
关键词安防防范;监控;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犯罪分子作案的手段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化、高智能化趋势。针对当今社会的刑事案件明显呈上升趋势,恶性案件屡屡发生,内部作案、内外联合作案等日益增多。传统的单一模式的模拟电视监控系统,无论从监控手段、还是录像手段上来看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安全保卫要求。从技术角度来看,新一代的基于数字处理的网络监控系统,已经在技术上全面领先于传统的模拟监控技术。这促使电视监控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样化方向进行发展,给传传统的视频监控领域带来全新的运作模式。
1系统概述
浙江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具有重要设施多、出入人员复杂、管理涉及领域广等特点,提高广电部门科学管理和安全防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文明生活的高标准要求,创作一个安全、舒适、温馨、高效的工作环境,从项目的具体实际出发,做到配置合理,技术先进,性能价格比高,确保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
本方案根据项目提供的相关文件,并结合广电实际需求,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并结合多个项目项目的经验,编制出这套技术方案。
2广电需求分析
广电中心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具备纵深多层次、全方位、统一管理的系统特点,既要满足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安防要求,又要具备办公应用便利性和一定程度的公众开放性,应充分按照“人防、物防、技防”三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分析广电中心建筑群提供的“物防”特点(园区为开放式,大楼为封闭式),充分调研分析广电中心办公区域、重要工艺区域及公众开放区域的出入管理及安全保卫需求的“人防”特点,将安防系统提供的“技防”能力与“物防”、“人防”有机结合,并将广电中心办公管理与安全保卫制度纳入到安全防范系统功能,体现安全防范技术为办公及物业提供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实现多层次、全方位、重要区域重点部位重点防范的系统特点与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浙江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整个安防体系的需求
在中央控制室建立基于综合安保的电子地图,在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工作站电子地图上可直观地了解建筑内所有摄像机、报警探测器、门禁读卡器、巡更钮的分布,可用鼠标直接选择设备图示点查看设备各种状态及视频图像。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报警时,均可在电子平面图上快速提示与显示报警的位置,并自动弹出报警画面及录制报警图像。
系统可设置操作员权限,被授权的操作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监控范围和系统参数。操作员可以在系统的任一键盘或多媒体监控计算机上,输入操作密码,对其操作权限所对应范围内的设备进行操作和图像调用。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出入口及重点部位固定摄像机采用单画面显示,一体化快球采用单画面巡视,其余摄像机采用多画面分割显示。图像监视发现现场可疑、紧急情况及报警时,可实现摄像机单画面切换显示,且该区域邻近的相关摄像机切换到组合监视器,对可疑人员及情况跟踪监视。
入侵报警系统:发生入侵报警及紧急求助报警时,电子地图指示报警位置及声光报警,联动闭路监控系统且自动切换显示现场摄像机图像在屏幕墙大屏幕上,相邻摄像机在组合监视器上显示,报警图像记录。对于24小时布防的重点部位,可联动出入口控制系统,实现刷卡联动撤防及现场手动按钮布防。
停车场管理系统:进出车辆图像对比,紧急情况时收费管理亭可远程控制道闸,发生火灾时可通过消防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停车场管理系统打开道闸。
出入口控制系统:发生火灾时可通过消防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出入口控制系统打开公共区域、楼层出入口等消防通道门,出入口非正常状态(如非法闯入、门状态报警、异常刷卡等)时,联动闭路监控系统且自动切换显示现场摄像机图像在屏幕墙大屏幕上。
中央控制室要求能对演播中心区主要人员出入口以及候播厅入口进行视频移动侦测,根据管理需要在中心对现场画面进行设定,具备方向性移动识别报警功能(预留该功能,根据需要后期可扩转)。
智能分析功能,本系统设计预留智能分析功能,后期根据需要可以在本系统上扩展,只要在后端增加智能分析服务器可以实现前端任何一路视频的分析功能,智能分析功能可选形式有:周界的徘回。
4设计原则
浙江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设计具体原则如下:
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
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
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要求。
满足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要求。
满足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维护保障性要求。
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
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要求。
根据被保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确定响应的防护级别,满足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的设计要求,以达到所要求的安全防范水平。
5安全防范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应设置在内(综合大楼主楼一层消控安保室),应能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监控中心设备与各子系统设备联网,实现由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监控,实现由中央控制室对全系统进行信息集成的自动化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各子系统的运行;某一子系统的故障应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运行。
应能对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应能对系统运行状况和报警信息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显示。应设置足够容量的数据库。
应留有多个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应能连接各安全防范子系统的管理计算机,应能连接上位管理计算机,以实现更大规模的系统集成。应留有向外部公安报警中心联网的通信接口。
园区周界、出入口、主干道的监控图像预留纳入“平安城市”城市综合安全防控体系的接口。
功能可扩展,后期可以根据需要对任一路前端摄像机扩展视频智能分析功能,而不改变整个安防架构,只需在中心加相应的智能分析服务器即可。
智能分析功能可选模块:周界(入侵检测功能、滞留物检测功能、徘徊检测功能),园区出入口(车牌检测、离岗检测、行为异常检测),大楼出入口(人流统计、人脸检测、入侵检测、行为异常检测、滞留物检测),重要区域(越界检测、物品盗移检测、人脸检测、行为异常检测、滞留物检测)。该选配功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也可以在后期使用中增加。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电中心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具备纵深多层次、全方位、统一管理的系统特点,既要满足重要区域重点部位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的安防要求,又要具备办公应用便利性和一定程度的公众开放性,应充分按照“人防、物防、技防”三要素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规范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