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一般规定

高标准农田一般规定

时间:2023-08-27 15:10:01

高标准农田一般规定

第1篇

制定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与模式的主要依据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意见和宁波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纲要,还需应用林学、生态经济学、风景学、美学原理等。

2制定农田林网建设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

2.1指导思想

以实现项目区农业现代化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增强防护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兼顾经济观赏效益,实行多林种科学布局,多树种合理配置,带、网、片、点结合,建设成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项目区绿化体系。

2.2建设标准

根据省、市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有关标准,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的特点,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必须高于普通农田的林网建设要求,具体标准如下:网格大小以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林带(即主林带)要求每20h耐有一个网格,经济树种或灌木(花)为主构成的林带(即副林带)要求每6.7一13.3h时有一个网格。绿化一盖率项目区的绿化覆盖率要求达到3%以上。绿化覆盖面积的计算按每行林带Zm宽乘以林带实际长度。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主林带、副林带标准与比例主林带必须由乔木树种构成,宽度达到lm。副林带可以由花灌木或经济树种构成,宽度至少0.sm。主林带长度要求占全部林带长度的30%~40%。树种及苗木规格项目区绿化苗木要求选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合格大苗。乔木树种苗木高度至少在Zm以上(米径Zcm以上);花灌木苗木冠幅至少在0.sm以上,高度0.6m以上;经济树种(果苗)苗木(特殊经济林树种除外)须采用2一3年生良种合格苗,一般高度应达到lm左右。绿化资金投入绿化资金应达到项目区总投资的3%一5%。

3农田林网建设模式

我市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水条件较好,有利于多种树木的生长。但由于灾害性天气较频繁,土壤立地条件不一,同时我市又处于人口密集地区,人多地少,对农田林网建设的树种选择和建设要求带来一定难度。根据上述农田林网建设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因地制宜采用“自然网格法”、“通风结构”设计原则,提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包括标准田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以构筑田字型林网大框架为基本格局的模式,具体分为:A.乔木生态型模式;B.乔灌复合型模式;C.经济效能型模式,并分别确定绿化地段、主副林带配置、适宜林种、树种搭配、株行距、适用范围等。三种基本模式可以单独采用,其中以乔木生态型模式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主要林网模式,也可以因地制宜把几种模式混合组合使用,使我市农田林网建设更趋多样化,营造出功能各异、景观丰富、各具特色,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兼顾的农田林网建设新格局。

3.1乔木生态型模式

绿化地段项目区主要道路(指宽度sm以上)及主要河流。主、副林带配t在主路和主要河流两侧设主林带,不设副林带。宜采用树种常绿树种可选择杜英、深山含笑、浙江楠、袖、樟树、女贞、湿地松等。落叶树种可选择中山杉、银杏、黑杨、光皮树、喜树、香椿、柿、枣、垂柳、马褂木等。树种搭配纯常绿乔木树种或纯落叶乔木树种,也可常绿、落叶乔木树种各50%。株行距单行林带:株距2一3m;双行林带:株行距为2一3mxlm,按三角型方式种植。适用范围稻区、棉区(果蔬区)。

3.2乔灌复合型模式

绿化地段项目区主路、支路(宽度sm以下)、沟渠、河流。主、副林带配里在路两侧和主要河流两侧设主林带(乔木树种);在支路、沟渠及小河流一侧(南北向种东侧、东西向种南狈四)设副林带。宜采用树种乔木树种可选择女贞、杜英、中山杉、银杏、深山含笑、枣、柿、佛香抽、光皮树、樟、湿地松等。花灌木可选择桂花、珊瑚、木模、海桐、小叶女贞、红叶李、桅子花、金桔、石榴、柑桔等。树种搭配主林带采用乔木树种和花灌木间隔设置,乔木树种一般占50%以上,副林带可采用花灌木或以花灌木为主适当配置乔木。常绿、落叶树种比例60:40为宜。株行距乔灌复合林带株距为2-2.sm,按乔灌间隔方式种植;花灌木林带株距为Zm。适用范围养殖区、果蔬区。

3.3经济效能型模式

绿化地段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在路旁、河旁规划一定宽度(一般sm以上)的绿化用地,种植纯经济林树种。宜采用树种批把、柿子、银杏、象牙竹、大枣、香椿、佛香抽等袖类、金桔、杂柑类、桃、梨、果桑等。树种搭配一般宜纯林为主。株行距按树种不同确定株行距,一般为3mxZmo适用范围棉区、稻区、养殖区.。

4措施与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农田林网

建设高标准实施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项目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必须有林业的参与,林网建设主要是生态防护工程,也是形象、经济效益工程。各级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提高其重要性的认识,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和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在总体规划及论证时要有林业技术人员参加,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

4.2搞好规划,出台政策,确保农田林网

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绿化用地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基础。要改变过去在规划时重道路、水利设施,轻林网建设用地的倾向,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证满足林网建设必要的用地。林网建设乔木林带宽为lm,花灌木宽0.sm,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规划。建设经济果竹林带,实行“谁种、谁管、谁有”政策。

4.3建立苗圃基地,确保林网建设工程用苗

目前我市及周边地区生产苗木品种较为单一,大苗缺少,造成目前林网建设树种少、规格偏小。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定向培育的苗圃。为了能就地及时提供符合规格要求的良种壮苗,避免大调大运,确保造林成活率,根据宁波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五”计划,超前做好工程造林用苗,建立苗圃基地。基地除重点培育必要的大苗外,还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和推广工作,逐步丰富林网林种、树种的多样性。

4.4增加林业措施投入资金的比重,确保林网建设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林业措施投人资金比重偏小,影响林网建设形象和效果发挥。根据以上提出的模式所选择的林种和树种规格要求,参照“宁波市开展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项目区林业措施的投资比率应提高到3%-5%,以确保农田林网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2篇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区基本农田特别是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和经济果林地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用地管理,根据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本市设施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房地资规[]562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设施农田和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内容

设施农田主要包括设施粮田、设施菜田以及经济果林地,是指通过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形成生产区域相对集中、规模(50亩以上)连片、农田平整、排灌通畅、设施配置合理的高产稳产农田。

农田生产辅助设施,是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必需设施,主要包括仓库用房(粮食、农资、农机具、冷藏、整理、包装等)、场地和必要的管理用房。

二、设施农田和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设施农田内新设立的生产辅助设施,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尽可能利用原有的设施进行改造和扩建,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尽量不占用耕地,用地规模应与农业生产需要相适应。

三、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的用地规模

设施粮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占设施粮田面积的比例一般控制在0.3%(2平方米/亩)以下(含已有的生产辅助设施用地)。

保护地设施蔬菜基地,其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占设施菜田面积的比例一般控制在0.9%(6平方米/亩)以上(含已有的生产辅助设施用地)。

经济果林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规模,参照保护地设施蔬菜基地标准。

四、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建设的用地管理

1、申请:

(1)申请对象:注册在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

(2)对确需新建农田生产辅助设施的,由所在镇或建设单位将拟建设项目相关的位置图、项目名称、功能和设施农田及设施的现状情况等资料,向区农委提出申请。

(3)申请建设生产辅助设施,符合文件要求的,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文件范围外的,若该用地符合设施粮田、设施菜地和经济果林地的基本功能要求,并达到规范化用田(由农委审核认定),其生产辅助设施用地管理可参考本文件执行。

2、认定:

由区农委、区房地局共同按国土资发)511号的文件要求,对项目性质、功能、规模等进行审核认定。

3、备案或审批:

生产辅助设施建设要规范手续,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申请对象建造的场地及轻型结构的仓库、管理用房(限一层),视同临时建筑。

建造临时性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占用农用地的,由建设单位签定复耕保证书,并经区农委和房地局签署意见后,分别报市房地资源局和市农委备案。届时建设单位按要求恢复成耕地,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确需延期的,由建设单位重新提出申请,并按原程序进行认定、审核、备案。

建造永久性农田生产辅助设施占用农用地的,应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涉及农用地转用指标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补充耕地指标由各镇自行解决。

4、土地变更调查:

对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农田辅助设施用地,必须及时进行土地变更,注明实际地类。其中实行备案的设施用地占用的耕地,在年度耕地保护考核中,不作为减少耕地考核。

第3篇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人农村。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苏区的财税事业也开始产生、发展起来。从19刀年10月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党的财税工作经历了由军队筹款自给到建立各种税收制度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以农业税为主体的财税休制。探讨这一时期党的农业税政策的演变及特点,不仅可以拓展苏区经济史的研究广度,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我国财税体制,也颇具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农业税政策

早在根据地的初创阶段,党中央就开始注意到农业税问题。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湘鄂赣粤四省农民暴动大纲)中指出:自耕农民及凡已取得大地主田地之佃农,对其革命政权〔农会)交纳田税,税额由农民协会规定。1927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在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中也指出:“土地没收后由革命政府宣布简单的田税税率法(累进的田税,至多不超过收人的百分之三十)”。翌年3月,中央对土地税做了调整,规定土地使用人须向县苏维埃缴纳农产品10一巧%的国税。政策的制定应当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由于这一时期各个根据地刚刚建立、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新旧军阀压榨而濒于破产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活,休养生息。因此,初创时期的根据地尚不具备征收土地税的条件,财政来源主要通过战争缴获和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所得。最早实行征收农业税的地区是创建的乡!-冈山根据地。1哭8年,井冈山革命政权建立之后,随即开展了土地革命,广大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免除了地主沉重的地租和高利贷,生产热情高涨,取得了秋粮的丰产增收。为了解决红军的给养困难,工农民主政府决定开征土地税。这项工作由县、区、乡各级政府组织,应纳农户一律按分田产量征收实物税。税率在收成较好的宁冈县为20%,而“遂川、鄙县、永新各一部在割据区内,都是山地,农民太苦,不好收税”。图(卿)年底,在主持下,总结了宁冈征收土地税的经验,制定并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其中规定:土地税按照农民分田数量分等征收,税率依照生产情形分为巧%、10%、5%三等。以第一等5%为主税率,遇特别情形,经高一级苏维埃政府批准,可分别适用第二、三种税率。但在中央苏区建立之前,各根据地的农业税的征收办法不尽相同。赣西南地区的土地税是以户为单位,具休办法是:每人分田收谷5担以下的免征土地税;分田收谷6担的征1%;7担的征1.5%,8担的征2.5%;8担以上者每担加征土地税1.5%。若遇自然灾害,可报经当地苏维埃政府批准予以减免土地税。ts](阳的因为赣西南地区是以乡为单位平分土地,在每个乡每人分得田地数额是相同的,故上述等级税率实际上是一种地区差别的比例税,对农村各阶级的收人不起调节作用。193()年4月,闽西工农民主政府颁布区内统一的《暂行税则条例》,其中规定:农民领耕田地,应向政府交纳田地税,分单季双季两种征收。闭(即)单季田(指下季不能种水稻者)的税率,分别为3担田以下抽收5%,3担田以上抽10%,5担田以上者则收巧%;双季田(指早晚季均可种水稻者)的税率标准是:分3担田以下者征10%,3担田以上者征巧%,5担田以上者则征加%。同年9月,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修正税则条例》,对原有的土地税则依实际情形的变化进行修订。田地税按照各户田地多少,适用不同税率以产量征税:每人分5担田以下者,按产量征10%,分5担田以上者,按产量征巧%,单季征收一次,双季征收两次。田地税以收干谷为标准,按市价作价收税款,不收实物。这一规定与原来颁行的征税办法比较,税率有所提高,而且,这种征税办法,也和赣西南地区一样,实际上是地区差别的比例税率,不是统一的累进税率。

二、中央苏区农业税制的制定与执行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关于颁布暂行税则决议),关于农业税问题,决议指出:“农业税只能以主要出产为收税的标准,对于一切副产品暂不征收”。[s](脱)同年12月,临时中央政府正式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以下简称《暂行税则》),其中关于农业税的条文,作了较大改革。(1)征税范围:只对主要农产品(谷、麦)征税,副产品暂不征税;(2)计税标准:按照农户当年的实际收获量为计税标准,定出向每人征收的最低数额和累进税;(3)起征点与税率:根据农户全家当年的收获量,按人口平均确定维持生活必需的最低数额,作为起征点.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超过此点的部分按全额累进税率征收。(4)减免优待:红军家属、雇农及分得田地的工人一律免税;贫农收人虽已达到起征点,但仍无法维持其一家生活的,可由乡苏维埃政府决定个别减税或免税;(5)征收手续:在农产品收获后一两个月开征,收税是按照税率规定向各户征收每人应纳人之税额。缴纳现款或实物,由应税农民自定。(暂行税则)的正式颁布,在根据地财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中央苏区新型的统一累进税制的建立,同时也表明了党的财政工作政策的转变,即由前一阶段以打土豪筹款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政策转向以发展国民经济,加强税收整理来增加财政收人为重点的财政路线上来。但是,在《暂行税则)颁布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许多地方苏维埃政府对于整理税收仅停留在文件或宣传上,没有进行实际的征收工作。就农业税的情况看,1932年4月巧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指出:“过去政府对土地和工商累进税,没有认真征收,以致减少政府收人”。囚(价)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因憎恶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而憎恶一切捐款,对苏维埃革命政权的税收性质、意义和地位认识不深,以至于不了解征税工作在苏区财政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因为过去筹集财政经费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红军打土豪筹款项,税收工作很少,所以多数地方政府对财政工作重点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再者,征收统一的累进税是中央苏区健全税收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而苏区财税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工农出身,文化水平较低,要很快熟悉复杂的税收业务有一定困难,所以说,“不了解税收方法也是他们忽视税收工作的原因之一。

三、中央苏区农业税政策的修订和调整

税收工作在实践中虽然进展迟缓,但随着苏区反“围剿”战争形势的日益严峻,临时中央政府在《暂行税则)颁布后不到两年时问内,连续修订和调整了以农业税为主体的税收政策,使原有的农业税制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一次税收调整,是在(暂行税则》颁布半年之后进行的。1932年7月14日,临时中央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暂行税则)。新的(暂行税则》比之于调整前最突出的变化是:起征点降低,征税面扩大;税率提高,负担加重。调整后的农业税,一般农民的起征点降至3担起征(原有4担起征);最低一级的税率,原有1%,调整后改为4%,负担提高了三倍;最高一级的税率,原有16.5%(人均收获量巧担以上者)现为18%,负担提高9%。据测算,农业税调整后,江西苏区农业负担加重了,一般农民(贫农、中农)负担大约增加一倍。新的(暂行税则)执行14个月后,中央苏区又开始实行第二次税收调整。1933年9月18日,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农业税暂行条例》,27日颁行(土地税征收细则》。与前次调整相比,这次税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于农业税税率的标准改变。即由原来按人均收获量多少来确定适用的累进税率改为按两个标准来确定:第一个标准是按各人分旧多少确定;第二个标准是按分田时人口多少确定,即分田同样多的地方,农户分地人口少的税率低,人口多的税率高。例如同样每人分6担田的地方,2个人的税率为7.1%,3个人的为7.2%(一般农民);富农则分别为11,7%和11.9%。为什么要确定两个税率标准?主要是因为人口多的人家,耕种上比人口少的人家,成本更低,收获更大。若从实行累进税制的角度来看,采用这种办法有利于调剂不同农户的收人,倒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比较1932年7月的税率标准,新的税率除少数例外,大多都有不同的提高。对一般农民来说,少则提高0.1%,多者提高2.2%。提高税率的目的虽然是为了保证革命战争急需的供给,但客观上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群众的负担。在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央苏区的农业税政策经历了连续两次调整,较大程度地增加了苏区农民的负担。其原因何在?这一问题可以从当时的革命形势发展以及当时苏区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中找到答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后,当时已占统治地位的“左”倾中央领导人对形势盲目乐观,认为很快就能夺取中心城市,完成湘鄂赣几省革命的首先胜利。于是,1932年苏区中央局作出决议,把争取江西省及临省革命首先胜利,作为中央苏区党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就要壮大革命力量,猛烈地扩大红军,急剧增加战争物资供给。面对空前增长的战费需求,依靠过去正常的财政渠道显然难以满足,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包括提高税率、发行公债在内的非常措施。不仅如此,为了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使红军用全力于决战方面,临时中央政府还于1932年6月解除了主力红军筹款的任务,改由苏区政府承担红军的全部给养,致使军需供给大增而筹款收人锐减,财政陷人更加困难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苏区政府只得变更1931年12月1日所颁布的暂行税则的税率Is1御3),连续两次调整税制。将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作为克服财政困难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中央苏区农业税政策的特点

从上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农业税制度的建立、发展和不断调整,我们不难看出,除了税收体制所通行的一般内容外,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央苏区的农业税制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税负政策的阶级性原则。税收历来是国家取得财政收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在革命根据地,由于了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税收也转而为革命利益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党在根据地实行的税收政策,明确宣布贯彻阶级性原则,即“除将纳税的重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外……对于被剥削阶级与最苦的阶层群众,免除纳税的义务’,。图(份)193()年6月,中共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通过的(关于富农问题的决议》指出:为了斗争的财政需要,贫农不能不出相当的土地税’,但必须收得很轻;极贫的应该免税;中农出税较贫农可以多一些,但须不违背联络中农的原则;对于富农则可以抽收高于30%的土地税。简而言之,苏区农业税负担政策以保护贫农、联络中农、打击富农为原则。但是,应该指出,当王明“左”倾路线在苏区居支配地位后,在“消灭富农经济”的“左”倾思想指导下,对富农课征过重的农业税,曾一度使苏区经济产生负效应。其主要表现是在统一累进税中对富农降低起征点和另订一套较高的税率。如1931年的(暂行税则》规定一般农民(贫、中农)最高税率为16.5%,富农则为18,5%,到1933年颁布的《农业税暂行穿例》中,一般农民最高税率是18.2%,而富农则高达27.8%。在起征点上,规定富农要低于贫农、中农起征点的一半。1931年,贫农起征点为4担,富农则一律取消起征点。在计税标准上,一般农民按人口平均计算收获量与纳税标准,而富农则按劳动力平均计算收获量与纳税标准,税负自然更重。这种实际上不给富农以任何经济出路的“左”倾政策,对根据地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4篇

蔬菜标准园的规划布局应达到:集约化育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要相对集中,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规模化经营是商品蔬菜生产的首要条件,生产越发达,产业越趋向于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便于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销售等,提高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效率。适度规模化生产可使产品批量上市,形成有效的市场辐射,一般产品的辐射能力与基地规模呈正相关,基地规模越大,产品的辐射能力就越强。规模化经营也有利于基地内部的产业分工和专业细化,形成有利于蔬菜商品化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如果基地规模过小,生产过于分散,就不能充分发挥土地、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蔬菜生产水平也难以提高。因此农业部对蔬菜标准园的创建提出露地应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此外,规模化基地要求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较强的技术队伍、较完善的生产组织形式。规模化基地应完善好土地流转有关手续,按照章程要求搞好社员花名册(姓名、地址、年龄、面积、电话、入社年月、退社年月等等)的管理。

1 划分。在蔬菜生产体系之外,一般应包括农资供应与仓储、技术服务、营销服务、信息网络等配套体系。因此,蔬菜标准园的功能区一般包括:育苗区、新品种和新技术展示区、蔬菜生产区、采后处理区(含产品仓储)、生产后勤服务区(含农资仓储)、综合管理办公区。

2 建设内容。①蔬菜生产区包括露地种植区及设施种植区,对应的建设内容有:露地设施及保护地设施。

露地设施:土地平整、区内路渠、灌溉系统和配电线路、肥料池、蓄水池等。

保护地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平整、区内路渠、灌溉系统和配电线路等);塑料大棚(管棚)、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附属配套设施(滴灌、微喷及肥水一体化装置和蓄水池等)。

②采后处理及管理区包括加工物流中心、生产后勤服务及配套设施用房、综合管理办公用房、生产及生活用房、停车场等。

3 布局形式。分为露地栽培区、设施栽培区、采后处理及管理区等三大区。其中,集约化育苗区及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包括在露地栽培及设施栽培区内靠近管理区的位置;采后处理及管理区内包括采后处理区(含产品仓储)、生产后勤服务区(含农资仓储)、综合管理办公区等。

①塑料大棚。必须选择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土地,土壤质地宜壤土、沙壤土、黏壤土处建大棚,不能选择地下水位较高的田块或低洼地、坡地。建于交通方便的地块,但不能建于交通繁忙的公路两旁。大棚的走向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为南北向,有利于大棚充分而比较均匀地接受阳光。

一般并排搭建的单体大棚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在1.5~2米左右,不宜太近,有些园区在安装大棚时由于间隔过近,导致两棚间的排水沟窄、浅,不能顺利排除积水,以至雨水透进棚内,提高了大棚内的湿度,引起病害的发生;有的由于棚间距小,下雪天棚顶刷下来的积雪堆积在两棚之间,一则对两侧的大棚形成了挤压,二则由于积雪长期不融化,降低了大棚边上的地温,影响蔬菜作物的生长,冰冷的雪水渗进大棚,更对大棚内的蔬菜作物造成冷害等等。大棚之间适当留宽距离,其空隙可作露地栽培或小拱棚栽培;大棚两头离明沟的距离应在80厘米以上;两排大棚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在2.5米以上。连栋大棚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在单体大棚的基础上再适当扩大。

大棚群应配套(附加)设施,如设置道路、排水沟以及电力设施等。

②田间灌排渠和道路。道路分为主路、干路和支路等,规划时应与防护林和排灌系统等统筹考虑。在设计时既要考虑方便作业、便于蔬菜运输和管理,又要尽量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道路宽度依据基地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主路、干路和支路宽度分别为6~8米、4~6米和2.5~3米。

菜田的灌溉、排水系统包括水源、输水和配水(沟、渠等)系统以及田间排水网等。合理的排灌设施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调节土壤及空气湿度,促进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病、防霜、防冻的作用。灌排渠以10~20亩为一单元设置为宜,一般情况可按主渠300米间隔、支渠100米间隔布置。为节省用地,田间道路一般与灌排渠并排修建。菜田灌溉宜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田间道路一般间隔100~200米设置一道。

要做好田间的围沟、腰沟、畦沟,在南方,一般畦沟深20~25厘米,腰沟深30~35厘米,围沟深40~50厘米,形成由低到高的落差,并与田间的排灌系统相通,要达到田间雨水排灌自如、雨住田干、旱涝保收的要求。

③种植区。种植区多采取东西行向,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利用田间道路、排灌沟渠和畦埂等进行区域分隔。田区内要求坡度均一,土地平整。田区大小依具体条件而定,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田区可适度加大。然后,如果田区面积过大,则将使田区灌溉时间延长,管理不方便,同时也会加大蔬菜采收及运输的工作量;若田区面积过小,则会使土地利用率下降,也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到田区大小与操作管理的协调性,一般以30~45亩为宜。种植区规划好后,要落实到专人负责管理,做好每个种植小区的田间管理档案,并做好当年的种植规划和长年的轮作换茬安排。

④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最大占地面积。设施蔬菜标准园10亩、露地蔬菜标准园50亩。集约化育苗区占地面积依据育苗方式及品种而定,一般应配置园区面积的1/20~1/30的面积,集约化育苗要集中并配以必要的设施设备,集约化育苗处一般应设于园地交通方便的中心地带,以利于缩小田间移栽定植的运输距离,千万不要园区里东一块、西一块到处都是苗床地,园区里所有的蔬菜育苗由专人分工负责。

第5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05-01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一般包括沟、渠、闸、涵、站、桥,小型工程虽然工程量小,但种类齐全,项目繁多,项目划分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一致,比起单一的堤防工程和引水(渠道)工程,专业涵盖更广、子目更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分布在基础条件差的农村,项目范围大,涉及面广,工程零散,一般一个项目要覆盖几个乡镇,少则几万亩农田;单位(座)工程量小,单位工程造价低,一般一个单位(座)工程造价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工程施工季节性强,一般在秋冬施工;工期较短,一般为三、四个月工期。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导致了工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1)业主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业主单位一般为县级的水利部门,多数业主单位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像大型枢纽工程、防洪工程那样人命关天,责任重大。项目管理中只注重工期,而轻视质量,只注重外观质量,而轻视内在质量。加之现在小农水工程一般都要地方配套资金,当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时,就随意降低质量要求,压低工程造价;2)工程设计过于典型。小农水工程由于面广量大,工程零散,受勘测设计费用的限制,设计单位一般不搞单位(座)工程的设计,而是搞类单位(座)工程的典型设计,而实际工况条件千差万别,导致施工单位随意变更设计;3)监理工作不到位由于小农水工程偏僻零散,且工期较短,施工相对集中,监理单位受监理费用的限制,不可能派遣大批的监理人员实行旁监,监理工作只做到抽检和资料整理甚至于做假资料,质量控制流于资料控制,根本不能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4)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质量保障措施。小农水工程虽然也采取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单位中标施工,但由于单位工程量太小,技术含量不高,加之价格较低,有资质的单位自身的队伍一般不进场施工通常的情况是在签定施工合同后,明确一名本公司人员做项目经理,成立一个项目部,再由项目部找几个小包队作为自己的施工班组,项目部把工程分包给包工队,以包代管,根本未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小包工队的施工人员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质量很难保证。包工头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往往会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为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必须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的有关规定,落实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3.1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项目法人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要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在合同文件中,必须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图纸、资料、工程、材料、设备等的质量标准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严禁在招投标中盲目压价,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要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中应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要保证资金资金落实到位。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要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3.2设计单位责职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做好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要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要根据工况特点,细化设计,力求准确可靠,按合同规定及时提供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优化设计,解决有关设计问题。

3.3施工单位的责职

施工是形成工程保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施工单位要真正建立健全和完善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5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落实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3.4监理单位责职

工程监理是受项目法人的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的主体,监理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按影响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水利行业法规、技术标准,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理单位根据所承担的监理任务向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派出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配备必须满足项目要求。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土地平整;激光技术;国际工程

前言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核心工程,目的是要达到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机耕质量,灌溉均匀,利于压盐、排水、改良土壤等,满足作物高产稳产对水分及土质的需要。工程内容包括田块优化布局、田地平整及土壤改良等,其中田地平整是核心内容[1]。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常规的农田土地平整方法投入设备多,控制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效率低下,且只能达到粗平,即“田面大平,小不平”,无法满足高规格的农田平整需求。

笔者参与的南美洲一农业项目包括农田平整3000公顷,合同工期短,且受雨季影响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仅6个月。为确保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经过多次比选,决定引进先进的红外线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顺利实施。

1 技术原理及系统组成

利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旋转光束,在作业地块的定位高度上形成一光平面,此光面就是平地机组作业时平整土地的基准平面,光面可以呈水平,也可以与水平呈一倾角(用于坡地平整作业)。激光接收器安装在靠近刮土铲铲刃的伸缩杆上,从激光束到铲刃之间的这段固定距离即为标高定位测量的基准。当接收器检测到激光信号后,不停地向控制箱发送电信号。控制箱接收到标高变化的电信号后,进行自动修正,修正后的电信号控制液压控制阀,以改变液压油输向油缸的流向与流量,自动控制刮土的高度,使之保持达到定位的标高平面[2]。

激光平地设备通常分为有坡度和无坡度控制两种类型,一般由4个基本部分构成: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控制装置、平地铲运设备。

2 技术优势

借助高新技术对农田实施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有效改善田面微地形条件,不仅可明显改进地面灌溉系统的性能,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还可适度扩大格田面积,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省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效果[3]。据田面平整精度对畦灌系统性能影响研究得到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机械平地的最佳田面平整效果相比,激光控制精细平地的灌溉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可分别提高12%和8%左右 [4]。

(1)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最大的优势是投入较小的资源,达到常规土地平整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工效,满足设计和规范标准。

(2)相对常规平整测量工作,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测量工作量有较大降低,节省了施工时间。

(3)操作简便,土方“挖填平衡”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按设备操作平台的简单提示就可以进行土地平整施工。

(4)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确认及处理迅捷,施工成果精度高。

3 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3.1 施工工艺流程

农田土地平整作业中,根据实地测量的田面地形高程数据,拟定合理的平地工程设计方案,对平地效果开展定量评价。本项目借助三维GPS技术与设备,自动准确测量田面高程,加快了土地平整作业进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操作要点

3.2.1 地块平整设计

将测量成果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和纵横剖面图导入AUTOCAD内进行辅助设计,确定项目具体方位,计算距离、高程和面积,完成施工图设计。

根据设计图建立激光控制系统,结合农田场地平整大小,确认激光发射基站的位置,如地块长宽超过300m,一般将基站设置在场地中央位置。

同时,定义激光发射基站相对高程,工人携带带有激光接收器的移动标尺,按10 m×10 m网格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放样丈量工作,完成后将自动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描绘地块地势图,确定地块内各子分块划分、地块均匀高程、沟渠以及地块坡度,计算各子分块土量平衡数量。

根据等高线形状,将农田土地分为若干地块,设计的边线之间的距离为60~100m。同时,为便于操作农艺种植(土地翻耕、播种、防治病虫害、施肥和收获),地块内部设计一些通道,以使农用设备可以移动。

3.2.2地块平整施工

3.2.2.1 表土剥离

田块内部高差在300mm以内,则不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层土集中堆放,并进行覆盖保护,防止流失及化学物质的污染。

3.2.2.2 田块土方平整

(1)松土施工

由于土地激光平整技术铲运设备的功率相对于推土机要小,故在土方铲运前需利用带犁拖拉机进行拟平整地块的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一般为20~30cm。

(2)土方平衡施工

施工中,填方区表面高出挖方区表面,高差按填埋深度的20%计算,以利于回填土方的沉降,保证田块平整度要求。水田格田最大高差与平均高程相比不超过20mm。依据地块均匀高程,由拖拉机牵引带激光接收及处理装置并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铲运设备进行地块内土方平衡。拖拉机行走路线原则上从地势高处到地势底处,将富裕土方运至地势低处。

(3)耕作层土方回填

客土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设计标准,客土覆盖的厚度不得低于300mm。表土回填后,对原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第二次检测,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恢复程度不低于85%。

3.2.2.3 沟渠和田埂

通过修建的2条农渠和3条田间排沟将400m400m的地块划为4个相对独立的田块,以此为单元开展土地精平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于提高了土地平整精度,畦田规格按100m10m设计,通过连接在农渠分水口处的田间闸管灌溉系统将水引入田间。

平整后的地块利用小型机械开挖沟渠和填筑田埂,设计中沟渠及田埂相互依存,故施工中沟渠挖方直接作为田埂的填方,田埂及沟渠满足土地耕种需要。

3.2.2.4 翻耕复犁

田块平整完毕,平整度经验收合格后,进行翻深复犁。翻耕、旋耕的遍数按照设计要求,翻耕复犁的幅度不应小于90%,翻耕深度不得小于250mm。

4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引进土地激光平整技术,施工周期缩短50%,有效地保证了农田平整项目的按期完工,土地平整后的田块平均田面高差控制在20~30mm,远高于传统土地平整作业误差50mm的标准,施工质量控制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通过高密度集约式机械化作业,施工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尤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蔚云, 马新春. 基于iOS的便携式多变量农田数据监控仪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年, 19(8):60-62.

[2] 张辉. 激光平地技术在土地平整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9年, 45(8):35-36.

第7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灌溉排水;塔营子镇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33-1

1 项目区概况及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行政隶属阜新市,是以种植旱地为主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也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项目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地貌上属低丘平原,其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项目区建设规模内基本上没有灌溉设施可以利用,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不具备,局部地块土壤质地偏砂,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地产出率低,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耕地资源,所以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急需提高地力,提高单位耕作面积土地产出率。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

高标准农田可以定义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同时土地相对成片且肥力较高,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耕地[1-2]。而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辽宁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要求及《阜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选择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的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申报项目。

3 建设内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内分布19块其他草地,土地平整面积13.5168hm2,总平整土方量为:挖方3.3788万m3,填方3.3788万m3。

项目区需要客土1处,面积为0.1989hm2,根据现状客土地块与周边耕地的高差确定填土深度为0.6m,共需回填土方量为1193.4m3。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项目区北部需打179眼机电井,井径0.4m;项目区以南实际打沉圈井93眼,井径1m。

3.2.2 排水工程 项目区地处绕阳河河谷平原,其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务欢池河和押京河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承泄项目区的地面径流和外来客水。本次规划仅对部分水泥路布设土质边沟,边坡比1:1,上口宽1.6m,下口宽0.4m,沟深0.6m,规划19360m,采用机械挖土质排水边沟土方量11616m3。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1)农桥工程。项目区内排水沟道与田间道相交时,均布设农桥,项目区共布设农桥5座。(2)涵管工程。为了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道路与排水沟交叉处以及跨越排水沟下地共布设涵管34座。结构型式采用管径Φ=300mm。

3.3 田间道路工程

项目区修建水泥路6条,路宽5m,总长12595m,填筑30cm厚的碎石路基,铺设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区修建砂砾石路18条,路宽5m,总长21138m,填筑30cm厚的山皮石路基,铺设20cm厚的砂砾石路面。

3.4 护坡工程

在通往下兴隆地的3号水泥路南侧规划护坡工程,长53m,采取浆砌石砌筑,坡面斜长2m,边坡比1:1,厚30cm。浆砌石工程量31.8m3。

4 效益分析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将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为1.65%。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将提高0.92个百分点。

本项目总投资预算为1826.5900万元,按建设规模816.9867hm2(12254.8005亩)计算,每公顷投入量为22357.59元,每亩投入量为1490.50元。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项目区每年纯利润为1305.2521万元,扣除现状产值902.9546万元后,每年净增产值402.2975万元。按还本年限法进行静态分析,预计投资回收期为6年。静态投资收益率为22.02%。

5 结论

通过对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规划对其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预计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为1.65%,每年净增产值为402.297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程炯,李新通,谢剑斌,等.丘陵地区人均半亩(333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2] 冯守杰,李有庆.加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财会研究,2009(17):64-66.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项目,作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农田水利是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土地整理概述

土地整理是国内理论界上个世纪末才提出的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广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国家加大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投入。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农村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对农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大部分是这种狭义的土地整理-农用地整理。

三、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对土地整理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为,农田水利是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项目,可以说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头戏。不仅如此,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是否能够增产,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而只有占有中国人口比重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经济得到发展,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土地整理是一项区域开发活动,往往涉及较大的地域和众多人口,不仅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尤其对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灾难或损失,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土地整理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所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定科学的土地整理模式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且在土地整理完成之后,必须要严把质量验收关,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成果的验收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从工程成果的质量、所造成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控制等方面加以评估,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就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的现象,其已成为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整理施工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一般在农业生产用水水源的选择最主要的是水量和水质。水源选择恰当,不但可以保证水量充足,还可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便于管理和进行卫生防护。大的水源分为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三类,其中地表水又分为,江河水、湖泊、水库及塘水等。一些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后,其主要用水对象是农业用水和人类及牲畜用水,可利用的地表水有水库和塘坝的集雨水,但由于当地的灌溉条件有限,并不能满足当地的实际灌溉需要。所以要考虑对渠道整治、新建及维修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保证项目区内的灌溉需求。在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内灌排渠系的布置主要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1.在项目区内平原水田应尽量采用灌排分设布置。

2.对已形成习惯、分设难度大的平原地区采用灌排合一布置。区内固定灌排渠系主要布置在平原区,以现有灌排沟渠为基础,经过整修加固,形成项目区内主要灌排水系统,并根据田间工程布置,适当拓宽和新建田间输水渠道,经过输水农渠或直接分水到每一格田内,完成田间灌水系统。为提高输水效率,节约用水和占地,对输水到田间的渠道均考虑衬砌。固定排水沟渠主要布置在项目区内的水田下方,一田(冲田)至少规划一渠,其进口与塘坝放水口连接,下游进入下一级塘坝,然后汇流到区外的排水沟。除了修整渠道还对农民需求的水源进行整改,增加其蓄水量,用于囤蓄和拦蓄,解决“来水时不需要,要水时得不到”的局面。区内共维修整治已有的塘坝,可增加蓄水量。修建蓄水池可用于解决项目区单片耕地面积小、丘区坡地无其它来水的问题。可发展集中提灌和渠灌解决有一定困难的旱地用水。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和蓄水池功能设置,蓄水池修建在有良好汇流面的坡面,并配套沉沙凼、引水渠等设施。提灌站的布置主要针对项目区面积较大的灌溉死角,又无其它水源的耕地。对现有提灌站中设备老化、运行困难的进行技改,对无水源又需要灌溉的高处耕地采用新建提灌站等措施。

比如:巴彦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修水利,农田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基本上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不足,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全县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型灌区由于工程标准低,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减少,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大幅降低;而零星的灌溉点片,由于缺乏工程供水设施,大部分成为“望天田”。由此导致全县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再者,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要以较少的土地养活较多的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推进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农田水利事业发展。巴彦县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为此,要求设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工程时涉及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项目承担单位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源证制度和工程招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的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

巴彦县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最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

1、在建设农田水利过程中的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维护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对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和管理,注重工程的建设质量。严格来说,首先,要做到工程的建设规划合理,管理要有度。一套完善严谨的工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同时,在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整个施工团队必须自上而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在一个负责任并且透明度高的环境下进行,质量才能保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整个施工团队必须建立严格健全的认证制度,要聘请农田水利方面资深的单位和专家,通过严谨合法正当的渠道进行认证和审批。

2.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完成以后的养护

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后的养护和管理同样重要。一般来说,工程竣工后,建设施工单位要申请上级水行政主管的部门进行验收审核。审核合格后,就进入了定期检查维护管理的阶段。这一阶段直接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对工程定期检查和维修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从而发生安全问题,要防止少数村民恶意或贪图小便宜进行的破坏。其次,要注意工程的每个环节是否都完好,工程中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例如小型水库的防洪口,蓄水池的池口等部分尤为重要。

3.工程完工后期的管护

工程完工后,有关工程的资料要保存完好。例如绘制的工程的分布图,规划图纸,各项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务必录入电脑永久保护,以防查证。施工每天所进行的记录,检测结果,验收的竣工报告等也要同时建立文档。最后,工程建设中发现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和结果都应该妥善保存。类似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标准之类手续也要提前规划完善。当后期出现问题,可以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具体情况向上级单位反应,征收合理费用进行工程的维护。水利工程由于直接接触土壤和水源,部分区域经常需要维修和养护,合理的工程维修费用标准对于工程后期的养护有重要作用。

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

1.土地整理项目区一般都是当地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通过土地整理,建成适宜耕作、旱能灌、涝能排、保水、保肥、保土的高产、稳产的农业项目区;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水资源利用合理化,道路系统化,达到节水灌溉和抵御洪涝灾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效果。

2.在选择衬砌材料时遵循以下原则:a.能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有一定的耐久性;b.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造价低廉;c.能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及抗冲能力,促进渠道稳定,减少渠道断面尺寸;d.便于管理,养护和维修费用低。

3.合理布局各种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完善项目区内、外交通条件,在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4.土地整理项目区旱地利用平原的优势所在, 适合通过旱改水提高亩产,薄改厚,增厚土层;修建旱地蓄水池,改变旱耕地“三跑”土壤为“三保”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从而减少农耕人数,发展其他生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发挥到预期的作用,带来预期的收益,工程设计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的有机结合,当地政府和农户对其管理和养护一定不可忽视。 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还可以实现更高的耕地产出率。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作用可谓好处多多。区域的灌溉条件、作物产量、人民生活质量都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安,路广利.中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J].现代商业,2013年.第三期.24-45页.

[2]陈云鹏,陈艳珍.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考[J].理论探索,2011年.第二期.44-48页.

[3]郭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第五期.26-48页.

第9篇

关键词: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播前准备;精细播种;水肥管理

水稻机插秧是一种省工、节劳、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结构的不断变化,水稻机插秧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秧苗壮秧的标准为:苗基部茎宽为2.0~2.5mm,根数12~15条,秧苗盘根良好,秧块提起后不散落,叶色挺绿,秧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秧块上成苗2~3株/cm2以上。秧苗达到这种标准,机插时不仅能省工节本、操作简便,而且能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现将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宁国是山区县市,以单季稻为主。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大穗型品种,如武运粳7号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D优527、丰两优1号、丰两优3号等超级杂交稻组合,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的商品种子质量。

2 精心选择准备秧田

根据计划机插面积,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运秧便利的田块,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并深翻耙平,使床土细碎,床土熟化。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复合肥112.5~150.0kg/hm2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30~40cm,深20cm,四周沟宽50cm,深30cm,要求床面整齐沟边垂直。秧板做好后及时排水晾晒,使床面沉实,确保播种前秧床面平整、沉实、干爽,床面无残茬杂物。

3 播前准备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再用浸种灵浸种24h,建议不催芽播种。如果非要催芽,按常规方法,破胸即可,根长度不超过稻谷的1/2,芽长不超过稻谷的1/3,摊开晾干即可播种。准备育秧塑盘,市场上俗称的9寸塑料软盘,即规格为58.0cm×28.0cm×2.5cm,每张面积约0.16m2。一般单季杂交稻机插密度为(14~16)cm×30cm,插21~24万穴/hm2,大田育秧大田备足软盘300张/hm2。秧盘每2张横摆、依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4适时精细播种

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因此要准确计算播种量,力求播种均匀,培育壮秧。根据茬口,按照秧龄15~22d推算播期。机播面积大的,要根据机插工作效率和机手操作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播种,确保适龄移栽。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左右(叶龄2~4叶),再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确保水稻安全育秧,有效避免虫害及有关病毒感染。一般宁国市单季稻4月底至5月初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铺好秧盘后,搅拌畦沟泥浆,倒泥浆于盘上,用木条齐盘沿刮平,沉实30min。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5 水肥管理

播后第2天起,为使秧苗能盘好根系,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法。每天傍晚上水,一直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天、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5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秧苗的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秧龄、气温,特别是秧苗的素质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施用,施腐熟的稀薄人粪7.5t/hm2对水15t,或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于傍晚叶片吐水时浇施,施后喷清水1遍,以防肥害。施用壮秧剂育秧的田块可以不施。一般不提倡施用送嫁肥。

6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要注意立枯病、稻瘿蚊、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病虫害的发生。育秧期间气候欠稳定、温差较大,易遭立枯病的侵袭,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注意,清晨观察,如局部秧苗叶尖无水珠,可用敌克松1 000~1 500倍液对水9~10t喷洒预防。在一叶期用吡虫啉、乐斯本等药物防治虫害。特别强调,在插秧前3~4d喷施锐劲特+铜大师广谱性杀虫防病的药剂,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参考文献:

[1] 秦铭漱,唐荣光.水稻机插软盘泥浆育秧及栽插技术探讨[J].湖南农机,2007(9):9-11.

[2] 李华,钱宗华,毛金凤.机插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44.

[3] 郭九林.水稻机插软盘细土育秧技术[J].作物杂志,2004(3):17-18.

第10篇

关键词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播前准备;精细播种;水肥管理

水稻机插秧是一种省工、节劳、增产、增收的栽培技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结构的不断变化,水稻机插秧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秧苗壮秧的标准为:苗基部茎宽为2.0~2.5mm,根数12~15条,秧苗盘根良好,秧块提起后不散落,叶色挺绿,秧苗均匀整齐,高度一致,秧块上成苗2~3株/cm2以上。秧苗达到这种标准,机插时不仅能省工节本、操作简便,而且能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现将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宁国是山区县市,以单季稻为主。品种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大穗型品种,如武运粳7号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d优527、丰两优1号、丰两优3号等超级杂交稻组合,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的商品种子质量。

2精心选择准备秧田

根据计划机插面积,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运秧便利的田块,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并深翻耙平,使床土细碎,床土熟化。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复合肥112.5~150.0kg/hm2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30~40cm,深20cm,四周沟宽50cm,深30cm,要求床面整齐沟边垂直。秧板做好后及时排水晾晒,使床面沉实,确保播种前秧床面平整、沉实、干爽,床面无残茬杂物[1]。

3播前准备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再用浸种灵浸种24h,建议不催芽播种。如果非要催芽,按常规方法,破胸即可,根长度不超过稻谷的1/2,芽长不超过稻谷的1/3,摊开晾干即可播种。准备育秧塑盘,市场上俗称的9寸塑料软盘,即规格为58.0cm×28.0cm×2.5cm,每张面积约0.16m2。一般单季杂交稻机插密度为(14~16)cm×30cm,插21~24万穴/hm2,大田育秧大田备足软盘300张/hm2。秧盘每2张横摆、依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4适时精细播种

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因此要准确计算播种量,力求播种均匀,培育壮秧。根据茬口,按照秧龄15~22d推算播期。机播面积大的,要根据机插工作效率和机手操作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合理分批播种,确保适龄移栽。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左右(叶龄2~4叶),再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气候条件,确保水稻安全育秧,有效避免虫害及有关病毒感染。一般宁国市单季稻4月底至5月初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2,3]。铺好秧盘后,搅拌畦沟泥浆,倒泥浆于盘上,用木条齐盘沿刮平,沉实30min。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5水肥管理

播后第2天起,为使秧苗能盘好根系,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法。每天傍晚上水,一直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天、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5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秧苗的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秧龄、气温,特别是秧苗的素质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施用,施腐熟的稀薄人粪7.5t/hm2对水15t,或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于傍晚叶片吐水时浇施,施后喷清水1遍,以防肥害[4,5]。施用壮秧剂育秧的田块可以不施。一般不提倡施用送嫁肥。

6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要注意立枯病、稻瘿蚊、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病虫害的发生。育秧期间气候欠稳定、温差较大,易遭立枯病的侵袭,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注意,清晨观察,如局部秧苗叶尖无水珠,可用敌克松1 000~1 500倍液对水9~10t喷洒预防。在一叶期用吡虫啉、乐斯本等药物防治虫害。特别强调,在插秧前3~4d喷施锐劲特+铜大师广谱性杀虫防病的药剂,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7参考文献

[1] 秦铭漱,唐荣光.水稻机插软盘泥浆育秧及栽插技术探讨[j].湖南农机,2007(9):9-11.

[2] 李华,钱宗华,毛金凤.机插水稻软盘旱育秧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5):44.

[3] 郭九林.水稻机插软盘细土育秧技术[j].作物杂志,2004(3):17-18.

第11篇

关键词:种子;田间检验;纯度鉴定;异同

中图分类号:S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54—1

1 田间检验与种植纯度鉴定的概念

通常我们把在种子生产过程中,通过在田间对种子的品种进行真实性的验证和对品种纯度进行的评估以及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并最后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性的活动称作田间检验。

种植纯度鉴定是指鉴定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是否在特征﹑特性方面达到典型一致的程度,与标准样品比较,据品种描述判断其真实性。

2 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相同点

2.1 检测内容相同

田间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在田间对种子品种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对种子品种的纯度进行鉴定,并调查种子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杂草等一系列情况。

种子纯度鉴定的主要内容是检测种子的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因此,可以看出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主体内容是相同的。

2.2 检测主体相同

田间检测与种植纯度鉴定在检测的主体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必须是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承担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持有田间检验员证的种子检验员去具体实施。

2.3 检测时期基本相同

农作物典型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一般在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苗期一般是农作物生长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毁坏;花期一般是农作物果实和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植物的各特征日趋成熟;成熟期的植物特征已近凸显,各种典型性状都以变现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田间检测和种植纯度鉴定检测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般两者都会在这三个时期进行检测。

2.4 检测依据相同

无论是田间检测还是种植纯度鉴定都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T3543.1—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

3 农作物种子的田间检验与纯度鉴定的区别

3.1 鉴定性质不同

田间检测的性质是通过对田间作物的检测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并不是产品检测。

种植纯度鉴定的性质却是产品检验,是对品种的纯度作真实的判定。

3.2 鉴定方式不同

田间检验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在农民种植的生产制种田的当地当季的田间现场当时完成,依据不同的生长季节进行多次检查,花期检验达2—3次。同时还要对制种区隔离情况检查:制种区与非制种区,制种区内各品种之间隔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纯度鉴定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可以在当地同季(与大田生产同步种植)、也可以在当地异季(在温室或大棚内种植)或异地异季(如稻、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冬季在海南省,油菜等作物夏季在青海省)进行种植鉴定。同时,在生长季节期间需检查多次,应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充分、最明显的时期检查,以评价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3.3 鉴定作用不同

田间检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对制种田的隔离情况的检测,防止因外来花粉污染而导致纯度降低。

2.通过对种子生产技术的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田间去杂﹑去劣和去雄,从而防止杂株散粉和自交的发生。

3.通过对农作物田间生长情况,特别是花期相遇情况的检测,及时提出花期调整的措施,防止因花期不育造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同时及时除去有害杂草和异作物。

4.通过对农作物品种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的检测与鉴定,判断种子生产田生产的种子是否符合种子质量要求,报废不合格的种子生产田,防止低纯度的种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4 鉴定程序不同

田间检验程序首先是对种子生产田基本情况调查:了解情况、隔离情况检查、品种真实性检查及田间生长状况调查;二是制定取样方案,充分考虑样区大小、样区频率、样区分布;三是实地检验,作好记载;四是结果计算与表示,汇总结果,计算各项成分的百分率;五是及时填报田间检验报告:基本情况、检验结果、检验意见。

种植纯度鉴定程序首先是根据GB/T3543.5的要求,进行试验地的选择;二是对种植小区进行科学设计。三是小区种植管理,保持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品种的差异,只要求观察品种的特征特性不要求高产,不允许间苗补栽补种;四是在整个生长季节都作好观察和记录,成熟期(常规种)花期(杂交种)和食用器官成熟期(蔬菜种)是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必须进行鉴定,记载的数据用于结果判别时,原则上要求花期和成熟期相结合,并通常以花期为主;五是结果计算与表示,表示方法:变异株数目、百分数;六是鉴定结果填报:品种纯度、异作物、杂草、其他栽培品种的百分率。

3.5 鉴定目的不同

田间检验的目的是找出影响种子收获质量的各种情况并核查种子田的品种特征特性是否名副其实,从而依据这些检测的质量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剩余遗传分离、自然变异、外来花粉、机械混杂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对种子质量产生的影响,以确保收获时符合规定的要求。

3.6 判定标准不同

田间检验依据的判定标准是各省制定地方标准,如四川省地方标准杂交玉米种子田间检验规程DB/T833—2008。种植纯度鉴定的判定标准是GB4404.1—2008,GB4407.1—2008。

参考资料

[1]?王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及其评述[J].中国种业,2008(10):63—64.

[2] 唐佑根,魏贱生,林金桥,尹衡京,孙颖.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田田间检验几种特殊情况形成原因及实际处理方法探讨[J].种子,2011(10):121—123.

第12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施工质量

渠道是农田灌溉的常见输水形式,但是频繁地使用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渠道出现渗漏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大量消耗。因此,为提升农田灌溉效果,做好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是解决渠道渗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渠道渗漏问题的发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1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主要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一个渠道,将水源引取水量输送到各个农业生产区域[1]。同时,在一个灌区范围内需要按照灌溉面积的大小,将灌溉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在地形较为复杂、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总干、分干、分支、分斗等。另外,在设计渠道纵、横断面时,渠道位置及几何尺寸要符合灌溉标准要求和灌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并结合灌溉面积来设计灌溉流量和灌溉水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明确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并且严格的落实到位,总结了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渠道测量

渠道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施工技术,主要是为后续施工工序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渠道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放中线、渠道纵坡测量等。2.1.1定线测量在定线测量时应当以具体的农田灌溉要求为主,并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确定渠道的基本走向,确定渠道走向后要利用木桩标定,并对间隔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间隔距离为50m[2]。但如果渠道的走向出现变化,需要加桩标注,针对变化实施测量工作,以此保证定线测量作业的准确性。2.1.2放中线以施工设计标准与要求为主,在渠道测量施工时将渠道中心线用木桩清晰的标注出,以确定边线,木桩间隔一般为15~20m,并且需要以纵坡大小作为主要的依据,确定最佳的桩间隔,保证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放中线时应选择各个桩的桩顶,并且利用铁钉进行固定。在确定铁钉时中心线依据高程而言,要按照铁钉进行确定。另外,选择合理的渠道转弯位置,选定合理的固定点,根据转弯半径和弧长,对上下渠道进行连接,以此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2.1.3渠道纵坡测量从土工膜的角度来说,应当开展土工膜的铺设作业,并且要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土工膜成型的基础上,以渠道纵坡为依据进行测量,并反复测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后续施工的需求。

2.2土膜成型施工

土膜成型施工是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中的重点技术,做好该项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渠道防渗性能,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在土膜成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土膜成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现场石渣与树枝,在渠道连接确定后要对渠堤外坡脚0.2m范围内进行清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二是根据土方填筑的实际情况,对填筑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主要分析其含水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3],完成取样试验以后,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施工顺序开展,并且要利用碾压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填筑层的厚度,一般利用220k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度为30cm,碾压时保证其均匀性,以确保良好的施工效果。另外,在铺筑施工时应以下层土为主,分层填筑,做好刨毛、洒水,在填筑结束以后用环刀现场取样测定相对密度和含水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利用碾压机进行分段碾压,确定合理的碾压遍数,对两端搭接的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碾压过程中要人工辅以蛙式打夯机配合,避免出现局部压实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2.3土工膜铺设施工

为了实现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效果,一定要重视土工膜铺设施工工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土工膜铺设施工之前,检查土工膜的质量,并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下料。同时,在土工膜施工过程中以膜料为对象,做好相应的检查,一旦发生破损问题,应当立即进行修复,主要是第一时间利用新鲜母材进行处理[4]。另外,在修补时,修补部分应该超出其10~20cm,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在搭接膜料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搭接方式为上游末端起始边缘,并且严格的控制搭接长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控制在20cm以上。另外,接缝部位可以采用粘结、焊接等方式,以避免出现褶皱、悬空等问题,保证土工膜表面的平整度。

2.4混凝土浇筑

在土工膜铺设完成以后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断面修整→模板安装→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一般都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在浇筑之前,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及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对各项原材料进行调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及时振捣,避免浇筑层出现气泡、蜂窝、麻面等问题。另外,浇筑完成后要进行混凝土养护,主要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利用塑料膜、草帘等对混凝土浇筑层进行全面的覆盖,并且定期洒水,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5]。在养护完成以后进行质量检验,待检验合格、准予使用后才能投入使用,以保证农田灌溉的效果。

3结束语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作业体系,在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实到位,例如:渠道测量、土膜成型施工、土工膜铺设施工、混凝土浇筑等,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出现渗漏问题,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为农业行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91-92.

[2]张宇峰,赵彦琳.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6):99-100.

[3]牛树田.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01-102.

[4]丁海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201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