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如何估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行业仍处景气上升阶段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均处于景气上升阶段,这是投资医药行业并选择个股的主基调。世界药品市场的规模在××年达亿美元,同比增长,预计到年将达亿美元,较××年增长;中国药品市场××年达亿美元规模,同比增长,占全球药品市场的,预计到年将达到亿美元,较××年增长。
从中经网的中国医药行业景气指数看,随着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呈一路上升态势,保持了较快发展。××年受影响,医药行业景气指数异常快速增长,达到近几年来最高点,过后行业景气逐月回落。但从××年月开始,医药行业景气指数止跌回升。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在行业景气上升的同时,××年我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均有所下降。××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了年以来的增速,为,稍低于××年的水平。××年行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主要是由生产成本的上升及药品价格的下降导致的。
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账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远高于前几年的水平。这可能与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面吃紧有关。
从医药上市公司××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看,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大于中期。上市公司的运行与行业整体相似,呈增收减利局面,盈利能力下降,毛利率下降个百分点,每股收益下降元。
如何寻找投资突破口
××年月以来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压缩投资,加大消费。医疗、药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未来增长空间巨大。因而,药品生产企业成为了股市中躲避宏观调控影响的避风港。目前,宏观调控已经从行政手段向利率手段过渡,××年宏观调控将会继续。因此,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应该是投资中规避宏观调控影响的较好品种。
药品生产企业未来仍将受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能够有效规避药品价格下降对企业的影响,未来才有保持盈利水平和持续增长的能力。笔者认为,××年走强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云南白药等医药股今年仍具一定吸引力。
(一)特色原料药企业()特色原料药企业减小价格下降影响的动因①具有丰富的产品群。②能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成本。③经过市场整理后,通常是年时间,实力弱小的竞争者被淘汰出局,市场参与者的数量明显下降,幸存者的市场份额扩大,对产品具有定价能力,从而促使产品价格会反弹保证了盈利空间。
向制剂企业过渡。制剂的毛利率较原料药的毛利率高,可以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国际估值比较从未来两年的业绩预期及投资估值看,成熟通用名药企业如、和的(市盈率)近年来较低,为倍,而成长型通用名药企业的较高。
特色原料药企业与通用名药企业一样,业绩也具有波动性。对它们的股票,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给予不同的溢价。目前,中国的特色原料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应给予较高的溢价,在倍是相对合理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
华海药业公司是全球生产普利类原料药品种最多的厂家之一,也是全球普利类原料药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卡托普利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公司上市时的上升到目前的,依那普利的市场占有率从上升到。
公司的沙坦类中间体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签订了长期定单,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的增长可能在××年下半年体现。
公司××年(每股收益)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华海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海正药业公司××年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心血管原料药方面,包括:①××年辛伐他汀价格下降与滞销;②普伐他汀欧洲专利××年月到期,但是原料药的需求并未提前个月放量,公司普伐他汀原料药推迟了在欧洲上市;③普伐他汀四季度订单落空,公司××年业绩将可能低于预期。
但笔者认为海正药业可以通过其强大的研发力量(主要表现为对专利产品的跟踪能力)和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能力(尤其是药品获得药证的背景)来有效化解产品价格下降所导致的风险,并通过药品在规范市场的销售来延缓风险的降临,获得较高利润。海正药业还将可能成为国内最快进入通用名药领域的公司,首先通过通用名制剂,然后推出自己的通用名制剂。这样,公司从原料药向通用名制剂的发展将会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年公司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海正药业的目标价位在元以上,投资建议为优异。
(二)中药企业中药企业通过在资源、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以及政策上的倾斜等优势,获得产品的定价能力和提价空间,形成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壁垒。
资源垄断中药企业的原材料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地域性,这赋予部分企业先天优势。
品牌垄断品牌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有保证、技术有一定先进性及独特性、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等,如云南白药有近百年的历史、同仁堂有多年的历史、片仔癀有多年的历史。
技术垄断中药主要表现在配方和生产工艺上。如云南白药散剂、胶囊和片仔癀是中药绝密品种,即使其它企业用同样的药材也无法生产出具有相同品质和疗效的中药。
价格优势()国家政策规定优质优价。尽管国家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规定了最高零售价,但对一些品牌中药实行了优质优价的政策,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
()提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①成本推动型的被动提价:中药材价格上涨、所用中药材品质的不同都会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产品价格被动提升。
②市场垄断导致主动提价:由于产品是独家品种,故公司具有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提价的能力,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云南白药和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佼佼者。
云南白药公司从××年月日开始,主要产品云南白药散剂、胶囊、气雾剂、宫血宁的供货价上调,平均涨幅。××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表现为在提价基础上不减销量。××年公司业绩增长将主要受益于上述主打产品的销量增长。公司未来两年的成长保持在,收入主要来自医药商业,利润主要来自医药工业,尤其是白药系列产品在各个方面的增长。公司白药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增长也将成为未来成长亮点之一。
公司××年为元股,预计××年为元股,动态市盈率分别为倍及倍。若以倍市盈率计算,云南白药的目标价位在元元,投资建议为优异。
本期“基金经理面对面”邀请了银华消费主题分级股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靖。在他看来,现在是时候考虑拿股票了。
《投资者报》:市场考验2400点关口,悲观情绪很浓,你怎么看?
杨靖:股票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未来的预期。目前从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平均估值水平来看,可以说反映了市场对未来极度悲观的预期,沪深300的估值甚至已经低于1664点。
如果投资者认为未来的情况没有现在预期的那么差,那么,从逻辑上将,现在就是一个买入机会。关键问题是,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会不会“硬着陆”?会不会滞胀?经济转型能不能成功?是投资者该给自己一个答案的时候了。
《投资者报》:你的答案是什么?
杨靖:我没有那么悲观。再看10年、20年,我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城市化进程说到底还很远,中西部二线城市的城市化率依然很低。可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是经济转型期所经历的阵痛,而不是宏观经济真的出现大问题。
很多人觉得现在股市不好是因为流动性差。其实中国资本市场从来没有缺过流动性,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几万亿。只要股市有赚钱效应,资金就会流入。
但是,做投资就是这样,投资者明知道从长期来看,目前估值水平处在合理区间,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但是什么时候会启动?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这也是投资中困难的地方。
《投资者报》:近期消费类行业表现较好,很多基金集中配置了白酒、医药行业,如何看待其未来投资前景?
杨靖:就目前而言,周期类行业集中的沪深300、上证50估值相对较低,而消费品、医药与之相比还是高一点,但长期来看还是合理的。
但是,消费品自上而下板块的配置效果可能远不如自下而上选股。
“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心烦,容易生病,需要去看医生;在经济景气时,人们希望活得更潇洒,体检刚成为常态,整容等又成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已被“医食住行”取代,整个社会对医疗的总需求也急剧增加。而近年来,在新医改方案实施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医疗健康行业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使行业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清科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VC/PE角逐医疗健康市场热情不减――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共披露132起投资事件,投资金额累计达到13.03亿美元,投资金额和案例数双双达到历史新高;而2011年前三季度累计投资金额,则更加体现出了颠覆性的增长,1~9月所披露的投资金额达到35.24亿美元,这一数值,达到2010年全年的2.7倍。
如此,医疗健康产业进入白热化争夺的关口。当潜在需求被释放,医疗产业的增长空间有多大,该如何把握?政策和监管体系的健全迫在眉睫,行业门槛日益提高,将面临怎样的行业洗牌,企业如何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医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小林指出,“医疗健康产业更多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是在化学医药、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等方面。现在,可统计的行业数据,都是集中在医药领域。”他指出,“我们暂且不评价新医改本身的成败,但是对医疗健康产业的推动不容小觑。现在,在GDP构成中,医疗卫生产业占比不到5%,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十二五”给中国人究竟提供了什么样机会?北京傲锐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为无指出,“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医院,市场的需求是永远在的,只是政府怎么把市场释放出来。美国政府是通过法律机制,我相信中国政府会越来越把这个市场释放出来。”
医药产业“集中化”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晨健抗体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倪建的观察,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两三年前,很多大的医药公司,手上有几十亿现金,他们不敢投创新药,而是专门做仿制药,用自己的销售来竞争。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都是主动找到我们,它们都愿意投一些创新药,愿意跟我们投资。”他说。
然而,资本怎样帮助医药行业做大做强?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指出,资本的作用体现在:一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对并不太缺钱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而这要求医疗行业的投资人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管理团队。据了解,创富的医疗基金团队在该领域平均有20年以上的经验,并且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而通过国际化的互动,不仅能把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项目带回来,还能帮助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
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创始人、董事长杨志则认为,“医药企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做强需要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医药产业周期性很长,在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很多次的重组和整合,才能最终完成。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
iDNA 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慧君指出,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医疗健康旗舰企业,比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等发展空间很大,两者合并后,要冲击世界三大跨国医疗公司。而国药集团现在的市值和现在最大的市值辉瑞公司比一比,这就是增值的空间。”
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禹勃则指出,医药行业快速扩容,“十二五”规划和1.13亿元的资本投入,中国医疗市场快速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医疗的产业要做大、做强有制度方面的限制。比如宏观政策,有很多门槛障碍。而做强则取决于资本界对于创新新药体系的支持力度。“中国有5千多家制药企业,其中真正有战略、有研发、有远大抱负的并不多,它们能活着,但要做大还要有配套政策。”他说。
创富医疗基金合伙人徐天宏指出,国内医药企业有5千家,而美国只有几百家,中国药企未来的发展趋势肯定要通过不断并购,最后变成几百家大型医药企业。医药并购的好处一方面是共享营销渠道,另外一方面是减少研发生产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中。
他认为,并购除了国内之间的医疗企业的并购,还有很大的机会是跨国并购。“我们最近发现,中国的企业在美国或者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有很多的并购机会,尤其美国的制药和医药行业一片哀鸿,有很多中小企业的估值也很高,也有很好的专业技术,对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来说,这些企业都是非常好的并购对象。”
医疗服务盼春天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整体医疗服务,还不能称为一个行业,还是属于计划经济模式,面临几大障碍。截至去年的统计数字显示,90%的医疗服务市场还是属于国有医院,整个医疗服务还是国有医院主导。现在,民营医院在医疗行业有很多市场准入限制,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而这种高门槛状况,在短期内就算是领导层有意识要改变,阻力也会很大。
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财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40~70岁之间的这群人,而这些人的思想和消费意识形态,基本上还停留在原来计划经济模式。尽管妇儿思想比较先进,对私家服务的理念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现在中国的一胎政策,导致这些人很重视儿童,家庭的重心很容易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妇儿板块是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感兴趣的一个专业。
其实,限制医疗私有化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人才不流通,所有医疗从业人员都圈死在一个医院,基本上不可以多点行医,或者异地行医。由于这个口子不松开,人才不流通,即使你硬件完成和投资完成了,也不一定可以办医院,不能导致人才从三甲医院向私有医院平台流动。谁能够找到突破点,把医疗人才的流动性解决了,谁就有可能在新的医疗改革中胜出。
远盟康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总裁兼CEO邓钜翰则认为医疗和健康服务应区别看待。远盟康健定位在第三方服务商。“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市场非常大,首先保险在整个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以及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都是需要有保险支撑(不是社保)。社保在中国是一个最基本的服务,是广覆盖的低保障,只有商业保险发展才能提供更个性、更好的服务。
而麦迪斯顿(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则看好医疗信息领域,董事长兼总裁翁康指出,两年前,全国IT两会上提出,医疗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的最后一座金矿。随着新医改的推行,首次把医疗信息化列为支柱之一。去年,副总理还专门做出了批示,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这一轮医改的亮点和突破口。如果说,前几年这个细分市场是光打雷不下雨,现在不仅有政策,有资金,卫生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制度和措施。
而在今年上半年某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与会者的一个共识就是,医疗IT的春天已经到来。回顾医疗信息化发展过去近30年的历程,应该是走过了一个很漫长的市场导入的阶段,企业也是经历了大浪淘沙。归纳起来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医院管理信息为核心,目前90%的医院不同程度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第二个是以电子病例和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现在全国大概20%的医院开始进入到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十二五”规划,在大力倡导的以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化的建设。
翁康指出,前不久,卫生部公布了“十二五”医疗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提出“3521工程”,要建立全国级、省级、地级3个医疗数据中心,有5个包括公共卫生站在内的系统应用,2个数据库和1个专网。这预示着医疗信息化从市场的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由以往硬件为主过渡到以软件和服务业为主,市场也从一个半透明混沌的状态,步入到一个逐渐透明,完全竞争的状态。此时,包括飞利浦、西门子、思科在内的跨国巨头纷纷成立了医疗IT部门;国内包括东软收购了望海康信,用友收购了广东安逸,金蝶收购了会通等等,行业的竞争开始加剧,但是市场的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应该说是一个资本介入最好的时机。
医疗器械新时代
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虽然有一些上市公司,但是这些上市公司主要是以低成本作为竞争力,真正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很少。据此,富达亚洲风险投资董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蕊指出,下一个十年,重点投资的领域是集中在创新医疗器械这个领域,而现在是播种阶段。
客观上,政策的支持是行业利好的先决条件。近日,科技部完成重点专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此外,在新版GMP颁布之后,医药包装行业“十二五”规划也正在酝酿中,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
林蕊认为,既使目前有一些企业上市,但它们还是以单个产品,或者在某一个领域相对低端的产品为主,比如在骨科更多基于创伤的领域,还缺乏很好的拳头产品,虽然有了非常好的支架公司,但是在起搏器等心血管领域非常大的领域中,非常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医疗器械领域,很多细分领域都还是空白的,甚至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对投资者都是机会。
其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跟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在开始时,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上面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所以才会出现像迈瑞这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而进入下一个阶段时,大家再往更高一层走,在充分依托这样一个制造成本的优势下,去增加创新。
赛富亚洲合伙人徐航指出,“在某种意义上,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行业,特别是整个行业起点比较低,还在高速发展,赚钱非常容易,但是大公司很少,行业非常碎。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很多器械都是地方药监局可以批,甚至于对海外市场从监管来讲,实际上比医药还是要低不少,速度要快不少。”
他说,“在医疗器械终端市场又不是非常市场化。有很多小企业,吃下一两个医院就可以活得很好。虽然行业里的竞争公司很多,但是市场的流程并不透明,而且利润率还相当高。你看很多其他竞争激烈的行业,毛利率很快会降下去,但是这个行业实际上利润率还是相当高的,小厂家很多吃住一两个医院就很舒服,但是让它做大也做不了。”
很多投资者只盯着股价每天的涨跌,只计较眼前短线交易的得失,这只会有两个结果:不是钱被自己折腾没了,就是人被股市折腾疯了。股市投资需要的是洞察力,一直不发新股的股市就是一潭死水,IPO恰恰为股市带来了热点和活力。当很多人害怕重启IPO的时候,其实也意味着投资机会。
1月会有50家企业上市,总计过户的有83家。但优秀企业不会超过10%,大致8家左右。如何选出这8个优秀的公司?可以用排除法来筛选牛股。
选择行业。房地产上下游相关的周期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这类公司要排除;服装企业很少有长期大牛股,虽然贵人鸟,乔丹体育做的不错,但行业面临电商的竞争压力,宁可错过,也不可做错;
传统制造业和产能过剩的新能源新行业也要淘汰。华锐风电是最坑人的新能源股,上市发行价90元,现在是4.5元。因此淘汰LED、光伏、阀门制造、电器制造企业;还有看不懂主营业务的要淘汰,因为无法确认其行业的未来前景。
经过了上述四层选拔,83只股票中接近七八成的公司被淘汰掉了,剩下的需要优选历史上出现牛股最多的行业,根据行业再研究具体的企业。
第一,医药行业出现牛股的概率大。
奥康赛:“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细分消化类药物的龙头企业之一,品种好,销售强,研发能力不错;
博腾股份:公司拥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领衔的科学咨询委员会,为其研发提供高水平咨询服务。未来随着国外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进度加快,公司有望分得一杯;
迪瑞医疗:公司在尿液分析仪市场位居前列,系列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市场竞争力强;
慈铭体检:未来国内体检会越来越多地从公立医院转向专业体检机构,慈铭体检是国内专业体检机构的领军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楚天科技:业内龙头,管理和市场竞争力不错,增长较确定,值得跟踪。
第二,食品饮料行业。
海天股份:海天味业具备研究价值,未来将是非酒食品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收入弹性最大的企业。将有望综合美国食品巨头味好美和亨氏的优点,有成为标杆企业的潜力;
珠江桥:品牌较好,产品创新能力较强。利用上市资源和产品优势有望提升收入规模。另外公司的复合调味品业务盈利能力强,是行业发展方向,有超预期的可能。
第三,教育业。
全通教育:美国股市已有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牛股。公司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教育信息化行业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的品牌、研发优势,业绩增长的预期较为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业务实际是计算机行业,勉强和教育沾边,能否成为优秀企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四,页岩气。
《投资者报》注意到,日前,两家基金公司的7天理财债券基金同时获批,作为国内首批运作期短至7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吸引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其中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率先发行,其运作周期仅为7天,期限更短,更迎合投资者追求流动性的心理需求。
本周走进《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专栏的嘉宾分别是招商基金总经理助理及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张国强、平安大华保本基金经理孙健、南方金粮油商品股票基金经理郭国栋、汇添富医药基金经理王栩、浦银安盛幸福回报基金经理薛铮、交银主题基金经理李永兴、大摩多元收益债券基金经理李轶。
他们将对CPI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展开讨论。对7月CPI创两年半新低,建信基金认为,未来两个季度的经济走势决定大盘走向,从较长时间看,CPI位于低位,将促使未来经济政策逐渐走向宽松。
震荡市顺天时而为
《投资者报》:每位基金经理都有属于自己的投资哲学,孙健崇尚的是自然平衡的道家思想。初看这似乎和基金投资毫无关系,但仔细品味“道法自然”的“顺天、随地、因人”的传统理论,若能娴熟地运用在基金投资中也能相得益彰,孙健是怎样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保本基金的管理当中?
孙健:近期上证综指徘徊于2100点附近,股指创出自2009年2月以来近3年半的低点,投资者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在震荡市下,确保资产保值,保住本金不受损失是一个总的原则。投资者宜尽量配置中长期固定收益类及稳定性较高的准储蓄类理财产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自2011年四季度始,债券市场迎来一路上涨。无论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还是通胀来看,下半年债市慢牛趋势不改。这为保本基金在投资初期积累安全垫提供了有力保障。短期内债市调整越多,下半年建仓的力度也就会越大。
我们将把握好短期债市调整的良机,“顺天时而为”。首先,从宏观经济上看,三季度中国经济在同比数据上见底的概率较大,但并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见底;同时,中国经济受制于房地产调控和地方财政收支、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的多重影响,地方政府要启动新一轮投资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中国经济从数据上看有反弹可能,但目前还不具备大幅回升的基础。
在中国经济长期处于下滑阶段,经济难以好转的情况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会选择储备资金,而近期的两次降息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囤积资金的动力,总体看下半年债券的发行量依然很大。同时,二季度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714亿美元,外汇资金的流出,会导致市场自然紧缩。所以,债市在下半年发行量和资金阶段性紧张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仍然有较好的趋势。
经过了1年的调整后,近期大盘盘整于2100点区间,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在各类股票中,我们更看好蓝筹股的投资机会。但投资蓝筹股的时机尚需等待。以银行股为例,目前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才刚刚显现,经济周期的底部尚需等待。
张国强:债券市场表现如何对保本基金的前期运作至关重要,6月7日、7月6日,央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连续降息反映了央行对经济的预期开始谨慎甚至悲观,存贷款有效利差的缩小很可能减弱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意愿,对实体经济的刺激很可能滞后。随着降息周期逐步展开,未来债市有望持续慢牛行情。
《投资者报》:从去年末上涨以来,最近两周债市出现回调,怎么看这个迹象?
李轶:虽然上两周债市阶段回调,但这主要因为经历上半年快速上涨,部分机构投资者杠杆较高,7月降息利好出台后,这些机构纷纷抓住机遇实施去杠杆化操作,实现资金的落袋为安,并为下半年操作预留空间。因此,本轮调整具有明显的阶段特性,债市下半年企稳属大概率事件。
薛铮:近期债券市场在经历了前期大幅上涨后进入阶段性调整期是正常的,在我们看来,调整只是暂时的,目前经济基本面对债市仍然有利,所以我们对债券后市仍比较乐观。我们会专注于债券市场投资,不投资一、二级股票市场,这样预期的风险也就更小。
医药配置意义凸显
《投资者报》:统计局公布了7月宏观经济数据,在经济全面下滑背景下,哪些产业可能成为“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李永兴:稳增长需要更多政府执行力去实现,只有把资源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提上来,传统产业中长期的盈利能力才能降下去,企业才会自发地转向新兴产业,经济结构转型才有望成功。在我们看来,坚定决心消除传统产业资源要素价格“优惠”和环保成本“优惠”,才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在经济复苏的良好预期下,股指节节攀升。但预期总归是预期,市场要维持上涨态势,必须要有真实的上市公司业绩作支撑。尤其在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合理区间的上限时,更需要超预期的业绩作为估值提升的基础。
本刊曾经根据Wind资讯做过统计,截至5月22日,有582家上市公司了中期业绩预告,其中预增、略增、续盈和扭亏的有201家,占预告公司的34.5%,另外6成多的公司都是预减、略减、首亏和续亏。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不过,进入6月份以来,尤其是7月份,又有不少公司了中期业绩预告,有些已业绩预告的公司还进行了更改。
总体情况有所好转
截至7月15日,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增加到了806家,其中预增、略增、续盈和扭亏的分别有141家、99家、31家和43家,合计占预告公司的38.96%;预减、略减、首亏和续亏的分别有140家、76家、166家和100家,合计占预告公司的59.80%;另有10家存在不确定性。
与5月份时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预喜公告的公司占比有了一定提高,尤其是预增公司大大增加。这恐怕是因为4、5月份时很多公司对经济未来走势无法准确把握,因此预测时偏于保守。而随着近期不少行业需求趋于转暖、PMI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6月份发电量同比正增长等积极因素的出现,上市公司二季度的业绩肯定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出现回升甚至超出公司原来的预测水平。
消费行业转暖
市场普遍预期房地产、金融、汽车、工程机械行业、医药、化工等板块的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会比较好。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划分,预增公告的141家公司,主要分布在化工(24家)、医药生物(18家)、建筑建材(11家)、机械设备(10家)、房地产(10家)、公用事业(10家)、信息设备(7家)、商业贸易(7家)、交通运输(6家)、电子元器件(6家)、交运设备(6家)、食品饮料(5家)、纺织服装(5家)、家用电器(4家)。被看好的金融服务行业只有宏源证券了略增公告,表示净利润将增长45%~50%,约为5.2亿元。
其中,在6月份以来预增公告的110家公司(见表),主要分布在化工(16家)、医药生物(14家)、建筑建材(10家)、机械设备(8家)、公用事业(7家)、交运设备(6家)、商业贸易(6家)、房地产(5家)、食品饮料(5家)、交通运输(5家)、信息设备(5家)、纺织服装(4家)、电子元器件(4家)、家用电器(4家)。
显然,随着行业转暖、消费转旺,医药生物、建筑建材、交运设备、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公用事业、纺织服装等行业中的企业业绩明显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截至5月22日的统计中,预增和略增中唱主角的是中小板企业,占了近8成。这可能是因为中小板企业上市时间较短、资产质量较好,加上经营灵活,可以较早感知“春江水暖”。随着行业转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开始沐浴在春风中,6月份以来预增和略增公告的大公司明显增加,比如中国国航、招商地产、深圳机场等都了业绩预增公告。
业绩预增股中寻宝
研究机构普遍预期,今年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增长是大概率的事件。因为随着“去库存化”、“去产能化”的逐步完成,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成本将下降,毛利率水平将反弹,同时市场需求的回暖有利于企业销售的回升,进而提升企业盈利。在2008年企业业绩逐季减少的情况下,今年企业业绩有望逐季增长。
据统计,在141家业绩预增公告的公司中,净利润有望翻番或者增幅超过100%的有91家。其中,明确表示增幅将在100%以上的有72家。增幅在100%~200%的有40家,增幅在200%~300%的有15家,增幅在300%~500%的有6家,增幅在500%以上的有11家。增幅最大的当属前身是*ST中辽的万方地产,达到了13413%,可谓“乌鸡变凤凰”。资产重组、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低是部分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些个股今年以来的涨幅有高有低,既有超过200%的,也有不足100%的。其中涨幅低于沪深300指数涨幅(截至7月15日上涨92.18%)的就有22只股票,包括净利润增幅在300%以上的众合机电(原名浙江海纳)、禾嘉股份、深国商、上实医药等个股。
那些有实实在在增长的业绩支撑、涨幅不大的预增股应该可以作为投资者选股的方向之一。
随着新医改工作的全面启动及8500亿元投资的逐步到位,预计整个医药行业全年有望保持20%左右的增长,相关上市公司也将获得盈利增长。目前,已经有上实医药、京新药业、华邦制药、鱼跃医疗、康美药业、双鹭药业等18只医药股公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反映出医药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其中中西药业、京新药业、上实医药、新华制药、金陵药业、仁和药业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都不高于91%。与其他几家公司相比,金陵药业和仁和药业经营相对比较平稳,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主营业务,而不是非经常性投资收益(如上实医药)。
不用怀疑,这样的组合是存在的。它不是某指数基金,也不是指数公司构建的投资组合,而是《投资者报》四年前推出的“TZ50”,即《投资者报》50指数(以下简称“TZ50”)。
四年前,当我们第一次独立推出 “TZ50”时,就坚信“TZ50”能够战胜市场;四年过去了,“尽管市场经历牛熊,但是“TZ50”每年都能胜过同期上证综指,并且平均每年跑赢大盘10个百分点以上(详见C06)。
如果你跟踪这个组合,你就能获得“TZ50”的上述投资收益。跟踪该组合其实非常简单:在第一年时候用同样的金额分别买入这50只的成份股,持股一年后卖出,然后第二年再根据新一期“TZ50”的成份股买入,持股一年后再卖出,如此反复你就可以大幅度地“战胜市场”。
虽然上面的这种方法较为纯粹,甚至有些被动,仅仅只是从指数投资的角度来操作,但四年后你的整体投资收益率仍能大幅超越大盘(图1)。
当然,你也可以主动些,尝试着选择“TZ50”中的一些公司并长期持有,这样收益率可能会更高。此前,我们就发现那些多次入选“TZ50”的成份股,比如贵州茅台和泸州老窖等公司5年回报率甚至能够达到10倍以上。
神奇吗?其实不然。由于《投资者报》一直以来倡导价值投资,因此“TZ50”本质上是在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而事实证明用价值投资方法进行投资,战胜市场是大概率事件。
我们曾经用过一句话概括“TZ50”的筛选标准,即“会赚钱的老大爱分红”,这句话的核心就是挑选好公司,至于长期持有、不做频繁交易等更是价值投资的应有之意。
和往年一样,今年5月我们再次推出最新的“TZ50”榜单(详见C04)。除了旨在为投资者寻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外,同样也希望“TZ50”能带上价值投资的种子,在中国的投资者中迅猛生长。
价值逻辑
2012年“TZ50”是《投资者报》第5次用相同的方法来筛选A股公司。我们的标准很简单,只有三条:盈利持续增长、行业地位出众以及连续分红,而考察的时间跨度是过去三年。
筛选的结果显示,这三条标准实际上非常苛刻。在A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每年能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的只有50家左右。
从时间维度来说,做投资判断无非是着眼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上面的筛选标准可以看出,“TZ50”其实就是着眼于过去和现在,并没有考虑未来。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寄望于从未来盈利,而是应该确保不被未来伤害”。正是因为未来是复杂而多变的,很少有人有足够的能力看得准未来,所以大多数投资者应该研究好过去和现在。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过去成绩好的学生在未来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概率更大一样,过去一直表现优秀的公司在未来继续表现优秀的概率也会更大。
“TZ50”的选择并没有去盲目考虑公司的未来会如何,而是从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加以甄别。虽然这种方式会有后视镜投资之嫌,但是对于一个投资组合而言,后视镜投资是有效的,“TZ50”近几年的表现本身就是很好的例证。
为什么是“会赚钱的老大爱分红”这三条标准?
其实,投资选股票很像相亲,比如,现在的女孩都希望找个“高富帅”的男朋友,而“会赚钱的老大”就符合这个特点。
首先,“老大”是指行业地位出众。这点说明家底厚实、竞争力强。可是,简单地家底厚还不行,如是个败家子就很糟糕,因此,需要第二条标准:会赚钱,这点是指盈利能力和收入状况。
如果家底厚,每年收入又好,说明条件不错,便可以纳入“相亲”的考察范围。
下一步需要考察的是,是否吝啬,即分红慷慨程度。如果是家吝啬鬼,选择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会赚钱的老大爱分红”这三条标准是在为你找“高富帅”男友,而且能保证他的慷慨程度。同样,用这样的标准挑出来的公司也差不到哪儿去。
筛选流程
归根结底,“TZ50”是根据过去三年表现筛选出来的好公司组合。
好公司的首要特征是赚钱能力,或者说盈利能力。我们设定的条件是:公司过去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正常净利润)持续增长。
之所以要用正常净利润,是因为净利润中包含了营业外收入等各种非经常性损益,而非经常性损益会成为公司调节净利润的工具,以净利润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多情况下并不十分准确。
截至4月27日,A股共有2360多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的筛选中,正常净利润过去三年都增长的公司有1001家,符合 “会赚钱”标准的公司占比超过四成。
“TZ50”的第二个筛选指标是行业份额居前,具体要求是:2011年营业收入在所属行业(申万二级)中排名前40%。
我们认为,行业份额是衡量一家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如果公司行业地位领先,那么它就具有规模优势,会让公司在销售收入和毛利率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
这条指标淘汰掉“会赚钱”公司中的一多半,过去三年符合“会赚钱的老大”标准的A股公司只有354家。
至于“爱分红”,我们需要公司过去三年每年都进行过现金分红,并且分红派现率(分红总额与未分配利润的比值)高于10%。
现金分红能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对股东的责任和回报能力,而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也能够强化投资者对持股公司长期投资的信心。
符合上述三条具体筛选标准的“会赚钱的老大爱分红”仅有72家公司。
此外,我们用了两个附加条件对结果进行修正。第一个附加条件是2012年一季度业绩不能亏损,第二个附加条件是考虑估值水平,剔除了市盈率高于30倍的公司,最后,筛选出2012年“TZ50”的50只成份股。
新进与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TZ50”的50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是连续第5次入选,他们分别是:贵州茅台、泸州老窖、张裕A和中牧股份。
换句话说,这四家公司已经连续7年盈利增长,并且连续7年分红派现率高于10%,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四家公司都是A股公司中的佼佼者。
另外,2012年“TZ50”榜单中的东阿阿胶、工商银行、欧亚集团和鲁泰A等4家公司也曾4次入选“TZ50”,说明这4家公司在过去多年同样表现不俗。
上述8家公司应该是拥有着良好基因的公司,持续的盈利增长和分红已经证明这些公司的能力,而且这些“长跑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也大幅超越大盘。
相较于去年的“TZ50”,今年的“TZ50”中有27家公司为新进成份股。其中,有24家公司是首次入选“TZ50”,有3家曾经此前入选过,但是2011年未入选。
首次入选的公司中,有的盈利能力非常突出,比如洋河股份这家公司,在过去三年中正常净利润不仅持续增长,而且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60%;有的公司则显示出爱分红的特性,比如正泰电器和仙琚制药这两家公司过去三年的平均分红派现率分别超过60%和80%。
既然有27家新进的公司,那么也就有27家公司被剔除(表2)。其中,由于2011年正常净利润负增长原因而落选的公司达到7家,包括江中药业、哈药股份两家医药公司,去年医药行业原材料上涨迅猛,因此业绩受到冲击。
创业板5年来牛股辈出,其中,5只股票涨幅超过5倍,包括旋极信息、乐视网、聚龙股份、上海钢联、易华录;而上市以来股价翻倍的股票则多达121只
“批量生产”创业板牛股的阵地主要来自三大行业,包括计算机、传媒和生物制药
创业板牛股的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自身业绩的内生增长;另一个则是依靠外延式扩张,后者的主要方式来自于并购重组
机构资金对于创业板牛股的诞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5年前的2009年10月,包括华谊兄弟、探路者、神州泰岳等在内的首批28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交易,这也标志着在国内筹备长达10年之久的中国版“纳斯达克”正式开市。
“创业板的开启为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身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通道。资本市场本就是‘投资+投机’的组合。”在创业板5周年之际,《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到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之一――神州泰岳的董秘黄松浪,他表示,“神州泰岳目前要做的是修炼好自身的功夫,公司更看重的是内生式增长。”
5年以来,在创业板上市交易的股票已有392只。它们不但经历着大起大落的市场环境,而且饱受市场质疑,却从未妨碍资本对它们的关注与认可。
5年来,创业板市场牛股辈出,它们有何共同点?投资人如何循迹找到类似的牛股?《投资者报》记者将一一为读者解码。
《投资者报》梳理、研判了创业板开板至今股价涨幅最大的50只牛股,它们的平均涨幅超过263%。
从行业分布来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上述50只牛股中,来自计算机行业的个股独占鳌头,有15只上榜,平均涨幅超过291%;紧随其后的是传媒行业,有9只上榜,平均涨幅达到332%,这也是牛股平均涨幅最大的行业;居于第三位的是生物医药行业,有7只股票入选,平均涨幅达238%。
创业板开市以来涨幅最大的5只股票为:旋极信息、乐视网、聚龙股份、上海钢联、易华录,它们都来自计算机行业或传媒行业。这些股票上市后经过2~4年的成长,成为创业板的“五倍股”。
特别是以信息服务类的新兴产业为主的成长型创业板上市公司,成为机构投资者争相追逐的牛股大本营。
牛股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信达证券中小市值团队分析师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改革红利无疑是这些牛股诞生的最根本条件,传媒、互联网等牛股辈出的板块,恰恰是国家经济转型重点扶持的行业。而在牛股诞生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萌芽期大举建仓,加速了牛股估值的泡沫化水平,把股价推向了巅峰。”
业绩是成长的内在动力
业绩是验证个股成长性最直接的标准,这一点也完全适用于创业板企业。优良的业绩有效支撑了股价上涨。《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创业板股价涨幅前50名的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均有与股价涨幅相匹配的业绩支撑。其中,5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排名板块前10,24家排名前50。
截至9月23日,这50只牛股上市至今平均涨幅高达263%。这50只牛股最近3年(2011年~2013年)营业总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平均值为40%,最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6%。
在创业板中有股价飙升的50只“牛股”,与之相对的就是股价大跌的50只“衰股”。这50只“衰股”最近3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10%,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平均为-43%。
而创业板392只个股最近3年营业总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平均为23%,净利润复合平均增长率为-5%。
将上述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良好的业绩成为支撑股票上涨的标签。
从具体公司来看,蓝色光标是过去3年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创业板公司,其2011年~2013年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94%。近期,蓝色光标公司公布2014 年中报,公司业绩仍然维持高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19%。
蓝色光标上市至今,股价上涨432%,在50只创业板牛股中排名第六。公司在今年的中报中称,公司已扩展成为包括公共关系服务、广告策划、广告、活动管理、财经公关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品牌管理服务集团;外延布局方面,公司继续坚持“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并购方向,强化自身在创意、数字和社会媒体营销领域的竞争力。
与蓝色光标类似,乐视网则是过去3年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创业板公司,其2011年~2013年营业总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15%,公司股价则在上市后上涨595%。支撑乐视网股价上涨近6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公司如何实现业绩持续增长?记者通过微信给乐视网的董秘张特发出采访问题,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张特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
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到深圳同创伟业投资创司的投资人,他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自今年以来文化传媒板块遭市场热捧、乐视网推出超级电视等因素,还有公司外延式的扩张。”
他认为,高科技、创新型的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试错中成长,因为,创业板重在技术和盈利模式的创新。他还向记者透露:“在我们投资的项目中,营收和盈利相比,我们更看重营收的增长、规模的扩张。而创业板属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天地’,所以也可以遵循此原则。”
行业分布反映经济转型趋势
创业板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成份股大都属于新兴产业,与当前我国经济产业升级、转型的大时代背景相吻合。今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投资与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来寻找最优的增长路径。
《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至今为止,39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从行业分布上看,计算机行业的公司数量最多,达到62家;其次是机械设备行业,有59家。此外,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均有44家、化工行业有37家、电子设备行业有36家、传媒行业有20家。
上市以来,股价涨幅超过100%的股票有121家,从其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行业个股一家独大。
在这121家公司中,共有旋极信息、乐视网、聚龙股份等33家公司出自计算机板块,占比高达26%。另外,传媒行业占据17席,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各占据16席、15席、13席,剩下的则分布在电气设备、化工、公用事业、通信等12个行业中。
而在涨幅最大的50只股票中,是否也与此情况类似?又有哪些行业“批量生产”牛股?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从50只创业板牛股的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行业依然成为最大赢家。传媒、医药生物行业则紧随其后。
具体来看,计算机行业的企业有15家,平均涨幅超291%,传媒行业有9家,平均涨幅达到333%;生物医药类企业有7家,平均涨幅233%。
信达证券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更关注的是创业板中与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文化传媒相关的公司,并深入进行了调研,希望从中找到未来持续成长的牛股。”
而从创业板50只“衰股”的行业分布,则能从侧面反映出经济转型趋势下传统行业的弱势。这些股票多分布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农林牧渔等三大行业。其中,电气设备类企业多达13家;机械设备行业紧随其后,有12家;农林牧渔有7家,排名第三。剩下“衰股”的主要出自电子、通信、医药生物等行业。
在传统周期性行业仍然困扰于产能过剩之际,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创业板指数超越主板,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转型趋势已经在指数层面得到印证。传媒、电子、医药、环保、互联网等印着“成长”标签的公司,获得资金的青睐。
机构资金为上涨推波助澜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动本轮创业板“牛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在整个A股市场处于调整的阶段,他们大量配置创业板股票,资金涌入加速了整个板块估值的泡沫化水平。
根据Wind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报,共有377只创业板个股被机构持有,占创业板股票总数的96%。机构持股总数量达到了222亿股,持股总市值则达到了4276亿元。
2014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共有358只创业板个股被机构持有,持股总量达到了136亿股,持股总市值则达到了1960亿元。
中报与一季度的机构持有数量相比,机构持有创业板股票总数增长63%,持股总市值增长118%。良好的业绩成长、理想的产业布局,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越来越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今年的中报显示,我们此前统计的50只牛股中,48只被机构持有。除富瑞特装在第二季度遭减持之外,其余个股均被机构增持。机构累计持股总量达到47亿股,持股总市值则达到1248亿元。
与此相对的50只“衰股”机构持有情况如何呢?
50只“衰股”中,除科恒股份和新莱应材之外的48只个股,机构累计持股总量达到29亿股,持股总市值为393亿元。在第二季度有16只个股被机构减持。将50只牛股和50只衰股的机构持股量和市值进行对比可知,前者的机构持股数量是后者的近2倍,前者的机构持股市值是后者的3倍。
对此,信达证券中小市值团队的分析师向记者解释:“机构青睐创业板个股的逻辑在于,前期市场缺乏流动性,中小市值个股成长性更大,而作为大量中小成长股聚集地的创业板自然获得关注。此外,机构大量配置了计算机、传媒、电子等行业,这类个股不仅业绩成长性较好而且受到政策扶持,更容易获得资金关注。”
其中,蓝色光标被194家机构持有,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创业板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机构持有蓝色光标的市值为59亿元,二季度,随着持股数量的增加以及股价的提升,机构持股市值猛增,截至二季度末,机构持有蓝色光标的市值已达78亿元。
除蓝色光标外,机构青睐的创业板个股还包括:碧水源、华策影视、飞天诚信、雪浪科技等。
并购重组是牛股催化剂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为创业板的牛股,能够成功跑赢创业板综合指数?
黄松浪认为:“成为创业板牛股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原有主营业务内生稳定增长,其二是,外延式的扩张。找准行业,占好位置,预计盈利。后者也就是市场所称的题材股。”就他看来,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认真务实的,不过也不排除有个别企业善于“讲故事”。俗话说,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信达证券中小市值团队的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所提供的并购重组平台是帮助企业完成外延式扩张的一大利器。通过并购重组,大批创业板企业成功实现产业整合,令公司资产规模、业绩实现跨越式发展。有了资本市场平台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手段上也远优于一般企业。”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2014年9月24日,创业板筹划重组停牌的企业已达61家,且呈爆发式增长之势,占深市停牌筹划重组总数的37%。
那么,多少牛股在创业板牛市期间跑赢指数?创业板综指自2012年12月4日创下历史最低点575.83点,今年9月24日创下历史最高点1638.38点,期间上涨了185%。在此期间,创业板个股涨幅超过创业板综指的有162只,其中,41只来自于《投资者报》筛选出创业板开市以来的50只“牛股”。这意味着,超八成的创业板“牛股”在此期间跑赢大盘。另外9只在此期间未能跑赢指数的股票,其大多数上市时间较早,在上述统计区间之前涨幅较大。
其中,上海钢联是上述期间表现最好的个股,其涨幅高达751%。公司是钢铁行业及相关行业商业信息及其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其从2013年就开始了并购之路,从Wind的数据来看,上海钢联先后并购了高达软件、钢银电商和钢银宝。
最新公告显示,上海钢联将用募集资金中的4.5亿元投入电商区域分中心项目。公司按照各地钢厂和钢贸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各个区域内的市场交易量,在华东之外设立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以及西南6家电商区域中心,为钢材交易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融资等服务。
关于复星的影响力,你或许能从一场豪华晚宴的入席名单中窥见一斑。2012年4月,复星在纽约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举办了再入华尔街的高规格晚宴。现身者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John Snow)、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副董事长马克·格里尔(Mark Grier)、Fortress集团创始人韦斯利·埃登斯(WesleyEdens)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福布斯家族等名流显贵。
2012年是复星创业20周年纪念。从1992年四位出身复旦大学的年轻人下海开始创业起,复星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2004年以德隆为标志的宏观整肃风暴以及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从羡慕通用电气那样的多元化经营,到追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式的价值投资理念,现在,复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略主张,这就是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长久以来,复星资产主要集中在钢铁、采矿、医药和房地产等行业。不过在购入地中海俱乐部集团(Club Mediterranean SA)的股份(如今复星持有其股份已经达到10%),以及希腊高端珠宝服饰零售商Folli Follie Group SA 10%的股份之后,复星悄然已变。“这些公司代表了新一代中国金融投资者,他们动力十足,行动迅速。”瑞银集团(UBS AG) 亚太区投行部主管金弘毅(David Chin)说。
生于1967年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中国最富标志性的商业面孔之一,他曾在不同时期将自己与凯雷(Carlyle)、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对标。“足够的理性和谨慎”是内部人对郭广昌的评价。郭追求“投资上的彻底多元化和经营上的彻底专业化”。以往复星的秘诀在于紧随国家政策与政府管制开放。复星在过去18年投资项目总计72个,其收益率高达?38.1%。
其秘诀何在?以医药为例,郭广昌很早意识到社保体系的完善将对医药行业推动巨大。医药占中国GDP的比重是5%,美国是18%,至少还有有3倍的空间。复星投资的国药营收已超过1000亿元规模,但其中国市场份额也仅13%,而美国同等规模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0%以上。
保险领域亦是如此。复星曾对保费收入做过相关研究,在人均年GDP达到2千美元的时候,保费增长可以达到15%至20%,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在8%的增长率已非常可观。而从4千美元向8千美元跨越时诸多产业需升级,这意味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
除去战略和产业投资外,复星集团旗下亦有多个专业的投资品牌专注运营。复星尤为看重的是安全性和成长性标准—他将投资金额与回笼金额的比例限定在10:7左右。
此类尝试并非总是以成功收场。2010年7月,在斯诺的引荐下,复星曾联合四大财团对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AIG)的亚洲保险业务进行收购,并未成功。
“中国公司如果想要收购或投资美国或者欧洲的公司,目前碰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信任的问题。复星的海外投资注重协同,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把我们当成善意股东,当成他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复星高级总裁助理、旅游及商业集团总裁钱建农对《环球企业家》说。
顺势而为
金融危机抑制了西方企业估价,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机会。强行收购通常会遭致对方政府的抵触,对于可能在投资地遇到的反弹,钱的建议是做一个“善意投资者”—不寻求控股,并努力帮助对方公司拓展中国市场。期间最需要克制的是控制欲。一方面复星力求进入董事会以便不造成业务疏离感,另一方面复星则在对收购企业管理上的“不干预,仅了解应该知道的事情”。何为善意股东?复星在国内亦有实践。投资陕鼓动力,复星仅占4%左右的股份,却会安排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与之对接,并利用其在中国钢铁协会的影响力为其产业协同而牵线搭桥。复星因此被陕鼓评为最佳股东—事实上,复星由于股权少甚至并无董事席位。
复星惯用的做法是先选定行业而后才是公司。参股Folli Follie则是实践之一。复星的投资逻辑在于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消费量的30%,复星则将奢侈品圈定至投资领域。而定位为“买得起的奢侈品”的Folli Follie与中国不断升级的消费曲线非常吻合。此外,Folli Follie旗下亦拥有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饰指定赞助商Links of London,这种双品牌架构亦形成互补。
入股Folli Follie后,复星则在开店、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协同。复星的优势在于可将其嫁接至中国庞大的海外旅游、免税店、百货店等市场。事实亦证明了这一点。2011年, Folli Follie和Links of London营收总额的76.2%来自亚洲,20.7%来自欧洲,3.1%来自北美洲。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Folli Follie中国门店数量已翻番,由98家增至160多家。
而针对地中海俱乐部,复星则与之分享有关中国市场的开发计划,一方面协助其在中国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协助其在中国提高品牌知名度。2011年,约有4.5万人次的中国顾客光顾了地中海俱乐部在全球各地的度假村,而复星则计划将这一数字2015年提升至每年20万人次。
上述两笔投资均大获成功。“资金规模较小,风险也较小,不存在跨文化管理问题,但复星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帮助其在中国境内实现高速增长,最终共享中国成长利益。类似方式我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复制。”钱建农对《环球企业家》说。
上述项目迅速成为复星打开欧洲市场的敲门砖。“因为我们成功投资上述两家欧洲企业并协助其取得中国区业务的惊人成长,复星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我们经常接到希望我们投资的项目信息。前两个项目尤其是第一个项目是我主动去找,现在更多的是企业和中介主动找我们。”钱建农对《环球企业家》说。通过两次海外试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总结出出海投资的两个实践性要点:首先,首笔投资必须亲力亲为;其次,尽可能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或具有国际投资经验的投资伙伴以缩短决策时间。
为了避免所投项目陷入机会主义,数年来复星一直展示积极的姿态打入西方的主流阵营。2010年年初,大牌说客博格斯(Thomas Hale Boggs Jr.)在华盛顿的威拉德饭店(Willard Hotel)组织了一场约有15人出席的社交晚宴。出席者包括凯雷的创始人之一达尼埃罗(Daniel D'Aniello)。赴宴前,达尼埃罗对复星几乎一无所知。但到2010年2月,凯雷和复星已经组建了合资企业。
就在同一个月,复星聘请美国前财长约翰·斯诺为公司顾问和公关代表。斯诺回忆称,他们(复星)说,我们希望能联系到你,将我们介绍给重要人物,并希望你能为我们的董事会增色。斯诺现为私募股权投资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的董事长。斯诺亦是梁信军与美国国际集团(AIG)CEO本莫仕(Robert Benmosche)的牵线人,在其促成下,两人有了一个小时的会面时间。梁信军回忆说:“如果没有斯诺的引荐,我们直接发信给他,他可能连信都不收。”
非正式的社交场合亦是西式的。郭广昌曾与地中海俱乐部集团首席执行长德斯坦(Henri Giscard d'Etaing)在位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度假胜地滑雪。投桃报李的是郭广昌则在上海的一次公司会议上为德斯坦上太极课。
郭广昌致力于创建弹性的海外运作机制,其在用人方面尤其不拘一格。为了国际化,复星曾引进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等人。如何将业务与人才相匹配则是复星集团总裁高级助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康岚所面临的挑战。与外企按图索骥式的招聘不同,复星内部强调一切都要创新。“有时候复星会因人设岗,先把人招进来,然后再想该给他设定合适的职位。”康岚对《环球企业家》说。为了尽可能接近项目来源地,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不可或缺。康岚透露目前复星海外收购团队中,外籍员工占到了40%,多数人拥有长期海外生活经验。
如何有效的管理外籍员工?复星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康岚强调,复星在招聘外籍员工时首先就是非常注重文化价值观的契合;与此同时对外籍员工的管理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方式。再有一点也非常关键,注重发挥发挥这些外籍员工在海外投资项目上的独特优?势。
在钱建农看来,复星未来的挑战在于“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大公司了,未来空间在哪里?如何找到别人做不了或者不太擅长的东西?”钱认为重要的是要“换位思考”,即“全球化的模式要想明白,是站在自己制造大国、制造企业的角度想问题,还是消费大国、资本大国去想问题。”。
钱建农认为,中国公司一开始全球化的逻辑均是基于中国是制造大国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找的是市场,其次是资源,第三是技术。复星最初的投资逻辑亦如此。但在此之外,需要再升华。除此之外,复星还找审计、法律、价值等标准,还找钱—“很多人在热衷于找市场的时候,我们就找资本。用全球的资本,你就得有全球标准。”
另一个要找的则是全球化人才。人脉对于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招募核心人才,郭广昌本人会亲自面试核心员工,人力资源内部甚至会因人设岗。“高端人才可遇不可求的,谈的时候我最喜欢问两个问题:最善于做什么、最想做什么。”康岚说。除了行业经验、专业能力之外,康岚透露郭广昌尤为在意对方是否拥有在有限的资源下成事的“企业家精神”。
多元布局
对于所投行业选择,复星的标准是需能抵抗通货膨胀,其主要的投资领域共分四个:消费及消费升级;金融服务;工业化的升级;资源和能源行业。以往,复星的投资资金或靠自筹,或靠嫁接,方法主要有公司投资项目返回收益、银行贷款及债券等债务融资、旗下子公司股权融资及资产管理等。
在内部,复星尤为推崇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即是否具备独特竞争力是判断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核心。比如复星投资 Folli Follie,其扩张速度与现金流的高速增长给了复星巨大信心。价值投资长期均是复星投资的核心原则。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热的时候你要冷静,冷的时候你要勇敢。”此外,这亦要求复星优化自身的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复星亦是这么做的,其三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务超过集团总负债的57%以上。
郭广昌一直希望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列为投资标杆,并希望将其模式嫁接到复星,即向产业+投资+保险模式靠近。随着国际化布局,其投资资金来源日趋多样化。而其价值投资对象需具备以下标准:第一,能从中国消费升级中获益;第二,行业龙头;第三,参股但复星要在中国业务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估值合理;第五,团队相容。
2010年,复星成功获得1.4亿美元三年期定期贷款。2010年2月与2011年1月,复星分别与美国凯雷、保德信等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后者给予复星的一笔高达5亿美元的基金投资则成为保德信创立100多年以来给第三方托管的最大一笔。其中与凯雷合作的人民币基金则用于投资国内,与保德信合作的基金则投资国外。
如此行事的乃是效仿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结果,其旗下的保险业务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低成本保险资金,最终实现大规模收购企业或投资股票。而在郭广昌看来,大公司间的资源整合是最迅速有效的切入方法。与凯雷、地中海俱乐部等行业巨头比肩而立,对于快速融入西方主流商圈亦是事半功倍。
“凯雷的最大帮助在于弥补复星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的评价方式、评价资产的效率。”复星高级总裁助理、国际发展部总经理仲雷对《环球企业家》说。而参股地中海俱乐部及Folli Follie,复星则学会如何与欧洲职业经理人及家族股东的合作,如何在中国协同开展业务。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复星标准是目标趋同、能力互补、信用良好。“若目标不一样,则是同床异梦,若能力互补,双方则不会互相较劲。”仲雷说。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投资不乏前车之鉴,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复星的做法是确保大方向正确。首先思考问题的国情基点是中国乃消费大国和资本大国,而非制造大国;其次是用对人。
而其看来,复星国际化有四个层次,最简单的是市场国际化;其次是融资国际化;第三层是运营、管理标准的国际化;第四层则是最复杂的投资国际化。梁认为复星已做到前两层,后两层则是追求目标。
为了规避风险,复星则采用小步测试、快速学习、积累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做小范围的测试。”仲雷对《环球企业家》说。比如首个投资项目为地中海俱乐部,复星投资4400多万欧元,第二个投资项目Folli Follie,复星的投资规模扩大到8500万欧元左右。
在陌生的领域,复星通常都会先做测试,而且若找不到好的合作伙伴,复星则宁可不做。而在进军保险业,成立合资寿险公司之前,复星先投资永安保险以此了解到保险行业的难点、股东要求、监管尺度、行业好的标准等,从而在挑选合作伙伴时具备基本的判断?力。
上述令复星意识到,保险公司的综合保险成本率与投资管理是一个公司能否盈利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保险产品的设计与风险管控的能力正是保德信的专长—这亦是两者日后合作的基础。在矿业投资领域亦如此。复星入股招金之后发现矿业的核心即三点:尽可能低的开采冶炼成本、足够产能以及增长、储量并非越大越好,而要更便宜。
在康岚看来,复星的成功得益于强大的组织学习能力以及细致的研究能力。对于新项目,复星要求尽职调查必不可少。这些调查涉及财务和法律等方方面面。康岚曾亲自参加对泰国一家旅游地产企业的尽职调查,复星要求面谈各个层级的员工,涉及公司问题、如何改进、价值观是否契合等。而对于国内企业,复星则更多会看规范性、人的流动性、人员结构等。而针对一些欧洲的并购项目,复星则会与其HR部门负责人了解其用工制度、裁员步骤以及风险等。对于文化差异性,仲雷感触颇深—复星曾研究加拿大开矿问题,为了向当地社区证明开矿对环境没有影响,矿业公司需做18个月到24个月的野生动物勘察报告,如果结果显示生物种类有所减少,整个工程都需停掉。
在收购中,复星尤为关注关键高管的岗位合同。“例如对奢侈品而言,设计师是最为宝贵的资产,复星会关注设计师任期以及到期后的继任者的问题。我甚至会亲自看这些关键岗位的任职合同。”康岚对《环球企业家》说。
郭广昌本人即会通过频繁的私人交往以了解合作伙伴的价值观。与保德信合作之前,复星曾向其韩国和日本的合作伙伴了解情况。复星在考察保德信的韩日合作伙伴后,发现两者均占50%股权,但合作仍非常愉快,这使得复星内部的反对意见最终消失。
为了尽可能规避风险,复星内部规定当做出任何一项投资决策时,7个执行董事中的全部或者多数同意。复星核心管理层亦需亲自面见对方的核心管理层—投资Folli Follie时,梁信军和其CEO密集接触了数天,甚至到对方家里吃饭。“你首先碰到的文化相容问题、然后才是控制权问题。”仲雷说。
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是纷繁复杂而又讲究科学和策略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规则明确、政策透明和富有效率的。如果一个企业做好了全面准备和战略规划,就能在专业机构的帮助下充分体现自身的投资价值,顺利地完成境外上市融资任务;反之,如果企业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全面的准备,就贸然开始境外上市工作,甚至是道听途说、丢三落四,有时还将信将疑,就会事倍功半,贻误时机。
作为对拟境外上市企业的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稳固的业务基础和明确的市场定位,才能成功地吸引到国际投资者;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开放的国际策略,在管理体制方面与国际接轨,才能确保企业上市后的继续融资发展;企业只有通过财务顾问和总协调人的专业帮助,才能使企业更符合境外上市的要求,更加符合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求。
策略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境外上市在策略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为什么要上市、在哪里上市、怎样上市和再融资;第二方面是如何提高上市融资成效、如何把握时间进程、如何控制融资成本、如何规避上市风险;第三方面是怎样做好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如何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树立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等。
怎样解决这些策略层面的问题呢?我们认为,只有让企业家全面了解、客观分析和认真比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为此,我们联合新加坡交易所、证券主理银行、律师行、会计师行、证券包销商和战略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融资战略合作联合体”,并在北京、西安、成都、长春、大连、郑州等地设立驻华常设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国企业的全面服务,沟通情况,解决问题,建立和健全了中国企业家与境外资本市场和专业机构的沟通平台。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家熟悉新加坡国际资本市场,尽快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平均每两个月就在中国境内举行“新加坡上市交流会”,邀请新加坡交易所、主理银行、中外律师、会计师、证券包销商共同培育优秀上市企业资源,并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就地就近解答企业关心的各种问题,扫清障碍,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做好规划。这种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受到了中国企业和主管部门的普遍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还经常与上述机构在新加坡开展“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面对面交流会”,分别与陕西、山东、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浙江、海南、广西、广东等有关省市主管部门组织优秀企业实地考察新加坡资本市场,提前了解企业上市的融资成果、程序周期、费用构成、风险控制和新加坡政策法律环境,也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成效。
我们有一个IPO成功案例是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很大的企业,他们很早以前就有强烈的上市愿望并付出了艰辛努力。他们原计划在国内上市,组建了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前后花费了60多万元寻求关系和渠道,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仍然没有看到一点希望,最终他们放弃了在国内上市的打算。该公司董事长介绍说,上市融资是他每天都在想的事情,也是想起来天天都害怕的事情。他说,在国内上市都这样艰难,境外上市两眼一摸黑,一定更是高不可攀。针对他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先邀请公司董事长实地考察了新加坡上市融资环境,与交易所和专业机构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随后,我们又邀请国际专业机构和战略投资者考察了这家企业,与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举行了座谈会,帮助企业做出了科学分析和理性判断,明确了企业赴新加坡上市的目标和时间计划。
还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选择在哪里上市,也是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能够被国际投资者所熟悉,如果那里的投资者熟悉中国企业和认同价值判断,能够长期提供资金支持,那就可以说明企业选择对了上市地点。反之,企业就很难开展实质的上市融资工作。这个案例是这样的,这个企业本着“追求卓越、信誉至上、健康人类、造福社会”的创业宗旨,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依托,以现代化管理为保障的运作态势。经营范围包括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口服溶液剂、乳剂、糖浆剂、冻干粉针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等9个剂型60多个品种,其中公司独家生产的品种有8个,2002年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然而,由于受到融资的限制,企业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始终维持在几百万元。这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美国有过短期培训的经历,他把企业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作为人生最大的梦想,于是企业选择了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经过3年的努力,这个企业仍然没有成功地迈出第一步。为什么呢?我们认为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科学分析和与企业家的共同讨论,我们一定要首先考虑这些因素:上市标准和再融资条件、投资者基础决定发行效果、股票流通性、上市估值与募集资金多寡、法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上市费用和维持费用、文化背景差异和行业认同度,等等。我们仔细分析中国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特点便可知道,那些企业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企业。除此以外,没有小规模企业,也没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如果要选择到美国上市融资,它一定是电讯、能源等相关行业超大规模的企业。否则,非相关行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很难取得良好的融资成果。
而新加坡资本市场则不一样,新加坡非常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仅在2004年,就有33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到目前为止已有80多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中国企业占新加坡交易所外国企业总数的40%,在新加坡资本市场正在形成“龙筹股”概念,平均首次发行超额认购倍数都在100倍以上。自1997年天津中新药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以来,已有中嘉国际、亚洲药业、天寰营养、三瑞医疗、金迪生物、峻煌生化等生物医药行业的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融资。如果上面那家创业企业真正具有投资价值,我们就可以为它提供一些上市前投资,帮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就很容易在新加坡上市。
一方面,新加坡资本市场拥有大量的投资基金和高效率的上市融资程序。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政治稳定,法制健全,透明度高。企业选择在这里上市,可以促进公司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经营,扩大国际影响,为后续融资和再融资以及进入其他股市奠定基础,也会推动自身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根据新交所公布的结果,在新交所上市的费用成本比其他地区低20%。公司可自由选择注册地、交易货币及财务报表所用货币,不需要在新加坡有业务运营,使中国企业有很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新加坡资本市场拥有大量投资交易资金、大批投资基金经理和专业投资分析员,拥有基金总额达4652亿新元(约合22609亿人民币)。
以上这些策略层面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特点,如果没有我们全面热情、周到细致和富有成效的前期服务,就不可能有后续的成功合作。我们从设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是以战略投资和投资银行为核心的服务商,对于有价值的小规模企业,我们可以提供上市前投资,帮助客户提升盈利能力,以便更好地上市融资;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我们提供境外上市投资银行服务,长期代表客户的利益,做好总协调人工作;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我们协助做好再融资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除了战略投资和投资银行以外,由于我们和客户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还能及时发现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好全面服务工作,为中国客户提供各种必须的策略服务和国际合作资源,全面解决中国客户面临的各种问题。
技术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境外上市在技术层面遇到的问题就非常多了,由于企业规模和行业背景的不同,遇到的问题也就各有千秋,解决方案自然也就各不相同。概括起来讲,技术层面的问题通常包括上市重组方面、财务管理和审计方面、税务规划管理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和法律关系方面,等等。
面对这些具体问题,企业自身根本无法妥善解决,也不一定是通常所说的上市专业机构如主理银行、中外律师、会计师和证券包销商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全面解决。比如,企业在境外上市时要聘请国际审计机构担任企业的审计师和申报会计师,他们的职责是按照国际会计标准做好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和向境外交易所签署审计报告,他们的要求是企业本身要事先按照国际会计标准做好企业财务调整和审计准备。按照国际惯例,这些事先调整工作是企业会计师的职责而不是国际审计师的职责,企业会计师是否有能力按照国际会计标准做好财务调整和审计准备就是影响企业上市进程的实际问题。还有,企业境外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有两个重要部分要全面披露,即“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和“盈利预测”,这些内容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用英文撰写并对外披露。这也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方面企业不知道如何披露,也不知道披露到什么程度才算科学;另一方面是企业很难拥有身兼懂管理、会经营、熟悉国际金融、运用专业财经英语的人才。因而,这些工作,通常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
境外上市的重组工作是讲究科学和技术的,也是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有一个上市项目是大型民营制药企业,尽管产品适销对路,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受到资金瓶颈的限制,企业很难实施投资扩产计划。于是,企业决定采取上市方式开展融资。考虑到自身是民营企业的特点,企业希望通过“红筹”方式境外上市,并实现股权全部流通。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的结论和对国内上市的了解,制订了在开展境外上市之前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首先做好股份制改造,并为此做了80万元的改制成本预算。董事长还强调,把土地、厂房等相关资产统统纳入其中,把资产规模做大,要让国际机构和投资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大企业。在企业与我们接触以后,我们及时建议企业停止了这项完全没有必要的工作,为企业节省了这项预算。我们还帮助企业树立了强化“盈利能力”考核的管理理念,将土地、厂房、办公楼、食堂、宿舍、职工医院、工人俱乐部等非经营性资产剥离上市主体,大大提升了企业资产回报率。经过这样的重组,首先增强了国际专业机构对企业成功上市的信心,反过来,专业机构对企业的综合评价又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必胜信念,形成了良性循环。否则的话,企业认为自己是很好的企业,可是专业机构却认为这不是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就会低估企业的价值,甚至影响企业上市融资成效。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国企业对改制、重组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盲目改制,草率重组,造成时间长,成本高,效果差。低质量的工作,使得重组后的公司仍然在很多方面不符合境外上市要求,企业还要重新调整,延误上市时机,也增加上市成本。我们认为,重组方案和上市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是大型国有企业,最好是通过股份制改造、验收,报请中国相关主管机构批准,用中国企业的名义在境外选择新加坡(S股)或者香港(H股)直接上市。这样,企业在境外上市后绝大部分股权不能流通,但是企业作为中国公司可以在国内再次融资;如果是民营企业,最好通过“红筹”方式在境外上市,即在境外设立公司,以境外公司名义在境外交易所上市融资。这种形式由于不涉及太多的国内审批,完全市场化操作,“投资者不反对,就可以上市和融资”,因而速度快,效率高,股权可以实现全流通,再融资因为没有时间间隔的限制而更加容易。
是什么因素在支配着这种变化?
此次,面向2007年,我们邀请了中国国内的一些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内主流市场调研机构的知名分析师、IDG旗下全球媒体的知名观察家共同对2007年的IT市场、中国IT市场可能存在的一些机会和风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表现等命题做出了预测和分析。
在与各种观察家们的充分交流后可以验证出,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观察到的5个特点,也是值得业界关注的要点:
一是投资热点正在从持续高温的互联网行业转向融合了IT特点和新营销模式的传统行业转变。
2006年中国企业登陆纳斯达克股市的企业不在少数,除了富基旋风这样的新一代管理软件供应商之外,如家酒店的上市则显示了中国具备新型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的企业正在受到资本市场青睐。而在未来几年中,传统行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将有机会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力,并帮助传统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也是近一两年来传统行业(如能源行业、现代农业等)愈来愈吸引眼球的关键原因。
第二,单纯的互联网带来的投资热潮可能将衰退。
如果说2006年是一个Web2.0年,那么它并没有到达之前被预计的发展高峰。直到现在,捆绑了这一时髦概念的互联网企业中并没有几家获得投资商青睐,而获得投资的一些公司却没有实现IPO。美国的Youtube和中国的千橡展现出来的活力,只是这一轮互联网风潮中的凤毛麟角,却不具备可复制性。
相反,一些传统IT子行业却受到Web2.0精神(共享、自主等)感染,在业务模式上实现了向用户自主的突破,如软件的SaaS模式。它不是Web2.0,却受益于Web2.0。
第三,3G的冷静与不冷静同样令人疯狂。
从进入21世纪始,3G在中国就保持着持续高温。然而,受限于中国政府对3G政策的理解和对节奏的把握,牌照资源、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结构的调整一直没有完成,客观上,这造就了3G带来的冷静与不冷静,在过去几年中,有众多企业纷纷投身3G,也有众多企业在虚幻的3G浪潮中呛水、甚至淹死,没有淹死的则表现得有些疯狂。
而在2008年部署3G的大背景下,在前几年一直没有贸然傍上3G概念的一些企业开始迅速进入3G时代,试图抓住最后一线曙光。不同的是,有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好的时机,如联想手机,此前已经跃升至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方正集团,之前虽曾借助方正连宇进入3G市场,在几年中却再无建树。可以想见,明年的通信市场,新生企业与传统3G概念企业还将面临一轮血拼。
第四,传统的产业驱动力的作用在削弱,用户的话语权在增大。
在2007年的市场上,可以预见到,一些传统的对市场带有明显拉动力的因素的作用正在削弱,如四核服务器和Vista操作系统,而另外一些新的因素正在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如电子商务平台、设计团队和设计思维等。但是,后者并不能取代前者,而未来的市场拉升力也将保持愈来愈分散的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用户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加大。在技术和频率主导的时代,厂商具备绝对话语权,引领用户的消费倾向与需求。但在未来,用户对技术的依赖性将摆脱盲目状态,而进入到以我为主的时代,即使消费电子也不例外,iPod的风行就是明证,其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与产品至上主义,而是消费主义和互联网模式的成功结合。
第五,中小企业、中小客户、中小网站等“中小”概念将受到超乎你想象的追捧。
Google Adsense营销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二八原则”,如果说不是颠覆,也至少是一种修正。而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在市场上逐渐确立优势也正在验证着“长尾理论”同样适用于传统行业。
对愈来愈多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供应商来说,如何重新确立自己的中小企业客户模式、找到他们并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将是一个富有战略挑战意味的议题。如果你不能做到,将来可能就会被淘汰。
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将做出很多改变,这是2006年管理软件和服务器行业普遍冷清的一种内在原因。
2007年是否值得期待,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对它抱有期待。可以明白的是,无论是冷静还是不冷静,对于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如果你不改变,你可能真的会发疯。
中国IT产业将平缓发展
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总裁 刘九如
同时任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是中国IT产业领域知名的市场活动家和评论家。
对于中国的IT业来说,2007年仍将是平缓发展的局面,创新将不断加强,竞争也会愈演愈烈。
由于2006年社会各界形成了强烈的创新氛围,由于中国的IT产业正走在由大到强的发展历程中,因此,2007年度开始,创新将从口号转变为行动,转变为投资,转变为新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将呈现出更多的基于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2007年,一些融合的东西,如融合的技术、融合的产品和融合的应用方案会走向成熟。另外,如SaaS,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绝对能带动软件业的发展; Web 2.0尽管还没有特别的盈利模式,但它受欢迎的程度不会减少; 移动和无线业务也是重要的一块,特别是3G的应用让用户能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PC则依然将呈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可能还会有一些品牌被淘汰出局。
在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小企业信息化将牵引未来的IT采购。SMB市场将会是2007年度乃至未来几年IT应用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另外,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三级以下市场也会呈现出新的需求。
对于国际化,中国企业还处在艰难的突破时期,至少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国际化的基本氛围。华为、联想将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国际巨头合作,刚开始国际化的中小企业也有不少机会,特别是在印度、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竞争中的阻力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对来自外部的困难要有所准备,而对中国企业自身来说,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在国际化征途中最好的武器。
产业发展从高速增长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产业企业面临调整转型,合并重组是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在2007年仍将继续,合并必然对企业员工的部署产生影响,不过,企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人才的重新吸纳。
2006年出现了不少新技术、新产品,在2007年,仍然会有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问世。这些新的技术和产品,更多的是基于用户新的需求而来,所以这些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能引发新的应用方案和应用机会。
核心观点
中国的IT业在2007年总体将呈现出平缓发展的局面,创新会不断增加,竟争也会加剧。
三大IT领域值得注意
负责新闻收集等事务,作为IT行业记者已有25年从业经验。
2007年最引人注意的IT领域包括: 为提高数据中心效率而做的尝试; 开源企业的软件从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向混合应用发展; Web 2.0也会继续演进。
厂商们已经明白,用户想要的是能够节约大量成本的数据中心,因此他们会提供更多的节能型服务器,并且提供能够允许服务器处理多操作系统和应用的虚拟软件产品。随着主流厂商允许其主要应用程序和服务器在开源平台上运行,开源中间件和应用都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这一领域将会出现更多创新。小型开源企业也采用具有创造性的商业模式,多数时候是让用户免费体验低端产品,然后对更高版本进行收费。最后,大量的研发将用于指出如何把消费者吸引到那些以用户提供内容、社会网络和公共信息标注等为特点的“Web 2.0”网站。
在IT市场的众多领域中,中小企业市场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都瞄准了这一市场。对于大部分进军世界的中国企业,美国厂商都视之为敌,但在美国本土市场上,对它们仍需要长期关注。众所周知,华为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被认为是世界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但在美国,它的业务才刚刚开始; 也需要适应美国PC市场极为激烈的竞争。
2006年出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并购案,除非有什么特别让人吃惊的事发生,否则的话并购热潮在2007年仍将继续。资本市场的不断全球化让寻找资本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容易,而美联储也表现出保持低利率贷款的意向。因此,只要投资者保持稳定的信心,并购就不会停止。
另外,在技术方面,Vista、SaaS、多核……所有这些都指向同一个核心主题――让IT基础设施变得更有效率。SaaS、主机应用程序、多核和多线程芯片都意味着降低IT成本。Vista和Ofiice 2007的一个设计目标就是对用户来说,让应用的协同性更加无缝――这是另一种效率。不过2007年IT部门仍会处在控制成本的压力之下。
核心观点
新的一年中,最引人注意的领域莫过于数据中心效率提高、开源企业的软件向混合应用发展,以及Web 2.0的继续演进。
IT战场将继续硝烟弥漫
拥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新闻事件有敏锐的嗅觉,并对IT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2007年将是企业mash-up的一年,我的意思是说这一年里,IT各领域都会获得快速发展。
SOA厂商虽不会带来太多惊喜,不过企业将通过创建自己的ad hoc集成应用作为补充,这些应用小巧灵活、易于快速投放市场,会对现有格局产生影响。
在新的一年,网络存储技术会得到发展。更多的芯片、板卡厂商会加入到iSCSI产品的研发中去,iSCSI的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产品的价格会大幅降低,在常规的IT卖场里也会见到它的身影。iSCSI最终会大行其道,抢占光纤通道的市场份额。
开放源代码仍然是一大趋势,不妨做以下三个预测。首先,开放源码的Xen hypervisor生命力不可小觑,有望大幅挤占VMWare的市场空间。尽管在虚拟化领域竞争者还远远落后于VMWare,但微软的Virtual Server进步很快,Xen也会随着Novell、Red Hat的Linux版本的推广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其次,Oracle夸大了对Red Hat的打击,通过降低服务价格支持RH Linux的市场策略很难对Red Hat的赢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Red Hat在Linux市场的垄断仍然难以打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后来者不足以撼动其市场地位。最后,Sun开放Java源码的重要举措不会改变什么,实际上不会有人十分在意,开发者是否拥有Java协议。
服务器市场依然硝烟弥漫。随着64位四核CPU在服务器中的普及,服务器性能的提升成为关键词。在服务器芯片领域,英特尔和AMD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将成倍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另外,2006年Sun重返刀片服务器市场,在高端产品线上具有一定优势,基于Opteron的Sun服务器将在戴尔、惠普和IBM的服务器天下占有一席之地。
微软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将在消费市场中引起巨大的关注,拉动台式机的销售。由于支持Vista需要更高PC的硬件配置,Vista的推广将拉动芯片、存储、板卡厂商的生产和销售。但是,大量企业级的Vista应用到2008年才会开始,之前不急于放弃XP是明智的选择。选择Vista的大企业将会升级系统,包括对整个微软平台进行全面的升级。
核心观点
IT各产业在2007年都将获得快速发展,同时竞争也会升级。
下一阶段竞争将加剧
曾在《ComputerWorld》任职,现在为《InfoWorld》特派在波士顿分部专员,在生物信息技术方面颇有研究。
伴随着嘹亮的号角,2007年的报道和潮流会是“信息世界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货币”。我打赌Google会引领这一潮流。收购YouTube仅仅是冰山一角。Google将继续挖掘其他内容提供商(icp)。新闻集团,在内容方面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力量。传统媒体之间越来越多的合并,让他们与ICP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恶意软件、间谍软件、病毒、蠕虫将继续引发令企业、政府机构和普通科技用户头疼的问题。麦咖啡等安全供应商预计黑客会将目标锁定MP3文件,我也想不出他们不这样做的理由。他们很可能会在网络视频链接中埋下炸弹,因为网民会毫不犹豫地点击多媒体链接。
苹果电脑公司将继续占领个人娱乐设备市场。微软的Zune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虽然不少分析人士表示:“微软会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我认为,它的份额将十分有限,因为iPod的地位已坚不可摧。
越来越多的电脑用户,包括各国政府,将倾向于Linux和开源应用。微软将继续讨好开源供应商。Red Hat凭借着它在软件方面的强大力量,不会被其竞争对手的攻势所击倒。随着开源逐渐成为主流,开源社区将继续对微软这一暧昧行为表现出担心,甚至蔑视。
最近,我们还不断地听到关于Web 3.0的谣言。可事实上,Web 2.0都还没有完全实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网络还会保持现状。协同、维客、博客等用户创造的应用将在2007年继续膨胀。对定义的争论,究竟是Web 2.0还是3.0也将在新的一年中继续延伸。
除了内容提供商,我们在IT市场上还看到了更多的合并和收购。到2007年底,通信提供商市场的参与者数量会减少,因为各公司都试图赶上竞争潮流,提供VoIP、无线上网,以及各种其他互联网服务的打包服务。
下一阶段的竞争将会是21世纪中期以来最激烈的。新的一年将会是实现梦想的转折点。
核心观点
2007年将会是激动人心的一年。各IT领域内的竞争同样会愈演愈烈。
德国IT :有好有坏,理性对待
德国《computerwoche》主编 Christoph Witte
1989年加入IDG Communications,现在还是IT商业杂志《CIO》的出版人。此前曾在慕尼黑大学研修传播学、英语和政治学。
在德国,相对于电子政务和教育等领域,中小企业的IT应用市场在2007年将取得较快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仍然处于ERP应用的起步阶段,新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涉足信息化,软件巨头们也会努力开拓中小企业市场。
ERP系统、CRM和一些单一形式的商务职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与深化应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和法规遵从等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为适应企业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对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软件会更受青睐。
预计商务软件和服务是德国增长最快的两个方面。各大软件公司在商务应用上的用心将会使这个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新的一年,很多传统的产品供应商会在服务上大下功夫,和硬件相关的产品技术支持和系统解决方案会完善企业的信息架构。
中国的IT企业中,联想的在德业务会取得良好发展,因为其品牌与IBM相关联,被认为是高端品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欧洲用户认识了“Lenovo”这个中国品牌。但其他中国IT企业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2006年IT产业各个领域,包括数据存储、信息安全、半导体业并购案迭起。2007年,从软件到硬件以及服务,涉及产业的各个环节的并购还会继续。随着市场全球化和业务多元化,跨国乃至跨行业并购将更加剧烈。对于IT巨头们来讲,竞争是全方位的,并购能让他们在短时间里完善业务结构,获得市场。
新的一年不会有太多的产品创新,至少目前还看不出什么革命性的创造。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会更多。广受关注的Web 2.0的发展会逐渐摆脱狂热,趋于理性,Web 2.0自身会进一步调整和整合,挑战传统门户;另外,Web 2.0也可能在企业管理、企业营销方面找到用武之地。
商业用户可能提出更多的SaaS解决方案。软件和互联网的结构是软件业发展的趋势。技术门槛、消费习惯、市场竞争等挑战和风险将考验SaaS,如何建立长期运营的商业模式,有待软件厂商在新的一年里给出答案。
核心观点
2007年的德国IT产业中不同领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也将有不同的发展速度,理性看待各个领域,才是面对2007年应有的态度。
IT技术领域投资仍是重点
ePlanet基金执行董事 孙文海
负责ePlanet基金在中国地区的营运及业务拓展工作。自2002年初加入ePlanet以来,参与了基金北京代表处的设立,并先后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十几项国内的投资。
2007年将有新的基金注入,投资领域将更广。对IT技术领域的投资仍是重点,但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传统行业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IT领域,ePlanet今后的业务还将以半导体、软件、互联网和无线为主。中国承担了全球范围内最多的IT产品制造任务,其中,各种芯片也是需求最高的,所以中国的芯片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谁能生产出便宜、性能又好的芯片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在软件方面,虽然印度被公认为全球外包的老大,但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可能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一个地区,况且印度还有些不稳定因素。投资中国是跨国企业分散投资风险的办法,而且中国政策的支持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人才资源也并不比印度差。
Web 2.0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其中有泡沫VC有一定责任,2007年要挤掉气泡中的气,实现健康发展。网站就是要努力寻找、探索,现在不盈利没关系,关键是要增加用户的黏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后盈利就是自然的了。
任何市场都是起伏不定的,前两年互联网比较热,再往后是无线,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热点也在不断转移,投资要考量的不仅仅是企业,还要考虑时机,每个产业都有其周期变化,2007年主要就是投资正在起飞的行业和企业。
在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技术已经渐渐突破了国界的限制,但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回报较低,主要集中在应用和服务层面。风险投资一方面要投商业模式比较好的,短期内有市场爆发力的行业或企业;另一方面,投有核心技术的,看中的是长期的利益。风险投资就是要在这两种模式中寻求平衡,要承受压力,有耐性。短期内不一定成功,并不代表着永远不会成功,这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核心观点
ePlanet今后的业务还将以半导体、软件、互联网和无线为主。中国承担了全球范围内最多的IT产品制造任务,其中,芯片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TMT市场仍有很多投资机会
联想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浩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陈浩1992年加想,2001年与朱立南等一同创建了联想投资。作为投资总监对整体投资业务进行监控和协调。
我觉得未来中国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非IT方面。因为中国是消费大国,这里所涉及的消费不仅指产品消费,也指服务消费。在中国汽车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整个产业一定会呼之欲出。但现在中国在这个领域当中确实没有很好的、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出现,所以,最近我们投资了汽车市场服务方面的一家公司。另外,投资消费领域还要注意中国消费市场中的层次性,在每个层次的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当中,蕴含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第二个方向,中国经济在走向全球市场的进程当中,产业变化会蕴含着非常多的机会,这些机会涉及众多产业领域。
第三个方向,在中国企业产权的变革过程中,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开发,原来很多传统体制之下的国有企业,被转制到民营体制之下或者被管理团队收购,这个过程也蕴含着很多的投资机会。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在TMT这方面也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3G是一个市场热点,当然不是强调3G技术本身,而是它所带来的应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IPTV和数字电视,这些都会因为奥运会而显现出很好的投资机会。除此之外,传统的游戏、动画制作、互联网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旅游、网上购物都会是很好的投资领域。由于联想集团是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我们在与奥组委的各层面交流中也感受到与奥运相关的数字产业将会有非常多的机会,我们也会非常关注这方面。
当然,在未来中国的创投也面临着挑战,其中之一是整体环境的变化。最近各部门都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未来金融和投资行业规范性的政策会越来越多,相信这些政策的出台对过去十年中国的风险投资过程有一个清理作用,风险投资的同行们需要认真关注这些政策的出台。
核心观点
在TMT方面也有很多投资机会,比如3G,另外就是IPTV和数字电视。除此之外,传统的游戏、动画制作、互联网领域,特别是电子商务、旅游、网上购物都会是很好的投资领域。
中国创投市场仍快速增长
清科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兼总裁 倪正东
清科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兼总裁。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本年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活跃异常,在2006年前11个月内的投资总额已接近17亿美元。这表明业界广泛讨论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似乎并未给中国创投市场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从投资行业来看,虽然在2006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广义IT行业的投资额一直呈下降趋势,但从整个年度来看,该行业在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上仍然俯瞰其他行业,投资金额占整个市场投资总额的62.1%,短期内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
综合2006年的实际情形展望2007年,在全球掀起的新一轮并购热潮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一系列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与陆续实施,以及国内股权分置改革的即将完成,预期2007年中国内地的并购市场将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与反并购将会愈演愈烈,但短期来说整个市场的影响仍难以预料。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些法规对国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整合会有正面影响。在跨国并购方面,资源类企业以及电信行业相关企业将是中国公司对外并购的首选,2006 年传统与服务行业为外资并购重点,在2007年预期受到中国民生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趋势应会延续。因此总体来讲,在各方面条件的推动下,2007年中国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并购热潮。
2006年1月~11月海外上市的65家中国企业主要分布在IT、传统行业、服务业、其他高科技以及生物/医药五大行业。从上市企业数量上看,传统行业绝对领先。合计传统行业上市数量为40家,占前11个月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企业总数的61.5%。服务业和IT上市数量相同,均为8家。其他高科技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各有5家和4家。从境内新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方面看,传统行业与服务业的力量对比与海外上市行业分布情况趋同。IT行业仅次于传统行业,为7家,占境内上市企业总数比例的14.3%。其他高科技行业为5家。
核心观点
2007年,一系列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与陆续实施,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与反并购将会愈演愈烈。在跨国并购方面,资源类企业以及电信行业相关企业将是中国公司对外并购的首选。
互联网发展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 张帆
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及经济学学士。曾是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亚太区的两位主管之一、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大中华地区总裁。2005年,加入红杉资本,出任合伙人。
2007年,互联网在诸多行业当中,其发展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2006年是互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很多Web2.0企业在其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回过头来看,风险投资人对这些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和企业发展上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出现了一些标杆性的企业之后。虽然互联网未来还会保持快速发展,但是投资者的心态会变得更加理性,整个产业将理性回归。
去年业内人士比较担心互联网泡沫的出现,但是我认为泡沫并没有大规模出现,而且泡沫成份远远不能与1999、2000年互联网产业相比。现在来看,Web2.0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慢慢展现出一种理性成长的趋势,对于创业者来讲,他们的精力和艰巨任务也已经转移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的成熟性上来。因此,我不太愿意看到在2007年产生大量的Web2.0企业、大量的风投疯狂的追捧并给予很高的估值,这在2006年没有出现,2007年我相信也不会出现。
回首2004、2005年,中国高科技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多年所积蓄的能量已集中释放出去了。2006年之后,整个行业里都显现出一种回归平静的感觉,2007年基金将倾向投于拥有现金流、并且已开始盈利、更加贴近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消费领域。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创新。我们还是关注一些比较早期、有革命性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的公司,这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核心观点
互联网未来还会保持快速发展,但投资者的心态会变得更加理性。我们关注一些比较早期、有革命性并具有产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公司。
值得关注的几个行业
王冉
易凯资本CEO,著名投资观察家
我个人认为,站在投资的角度,2007年中国将有以下几个行业特别值得关注:
1.带有连锁概念的消费者服务业(餐饮、零售、医疗、金融、教育等);
2.体育传媒业;
3.内容(电影、电视剧、动画、音乐、新媒体视频等)产业和数字内容发行业;
4.广告业;
5.电子商务(特别是以手机支付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6.清洁能源行业;
7.(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业;
8.汽车和汽车零件制造业;
9.房地产业;
10.现代农业。
此外,还有一类特别的市场机会和一类特别的市场玩家值得我们关注。这里所说的特殊的市场机会就是外资收购(或战略性投资)国内完成股改的A股上市公司。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这类交易已经有不少正在进行中。
这里所说的特殊的市场玩家就是收购型基金(buyout funds)。随着这类基金的手笔越来越大,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好消息是这类基金已经开始窥视中国,坏消息也是这类基金开始窥视中国。
在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概念的持续升温,加上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普遍预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连带效应,有一类中国企业将特别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这类企业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2.面向主流中端到中高端消费者人群;
3.能够从中国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这个过程中超比例获益;
4.具有连锁经营的前景;
5.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年收入在3~30亿人民币之间)。
核心观点
在200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概念的持续升温,加上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普遍预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连带效应,有一类中国企业将特别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青睐。
三网融合“融”什么?
史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国家信息产业部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通信行业著名观察家多种业务的同时提供,即接入的融合,是欧盟关于融合的解释。我对国内市场的基本判断是:三网融合的技术障碍基本扫清;通信信息化的发展对三网融合的需求已如饥如渴;广电和电信都已清楚地看到,不融合,双方看得见的收益和市场都在流失;国际化大趋势下,融合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那么,三网融合“融”什么?
就三网融合的内涵来讲,首先应是服务的融合,而不是广电与电信的市场领地的融合,甚至服务融合并不需要市场的融合;其二是网络的融合,网络资源的互补、互通、互利和以融合的方式达到网络利用和传输能力的最优、最大化,而不是网络资源的互相占有;三是业务发展的融合,广电、电信面对新的业务,能协调技术与网络的组合建设,业务融合是创新而不是互相替代。
对于三网融合的障碍,所谓体制上的障碍其实更多的是观念和心理上的障碍。要突破障碍,不能等体制突破,而是要自下而上地进行业务合作的突破。
要实现融合,广电与电信应坐下来共同对未来市场进行一次中长期的判断。在今年的光通会上,湖北省东湖开发区与建设部数字家庭专家委员会共同发起建立FTTH产业联盟,在宽带时代,在更大范围的家庭化、集群化的背景下,新业务的触角越来越多,新的产业链正处在形成阶段,广电与电信应在业务创新与延伸时代,共同打造新的价值链。
“十一五”期间,传统的电信运营业正在被通信信息化所替代,其核心操作手段首先就是两网的融合。现在,就广电与电信的融合来说,业务合作、服务融合是最直接的突破口。
再一点,在监管上要强化分类管理,至少在未来十年,强有力的监管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在互动式的网络体系下,监管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目前,博客、BBS已存在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下一步,IPTV、手机电视将存在更多的问题。
核心观点
融合首先应是服务的融合,而不是广电与电信的市场领地的融合,甚至服务融合并不需要市场的融合。
知识产权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鹿毅忠
隆德成铭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知识产权专家
在加入WTO的第六个年头,中美、中欧知识产权争端将因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的存在而依然存在。2007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横加指责的惯用手段依然会使用。
2007年,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内容包括20项专题和1个纲要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将会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多部委联合研究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将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至少在2007年,对于我国IT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标准化活动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也正在抓紧进行,这次修改与前两次修改的背景不同,并非因加入WTO的需要,而是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情况,以及我国自身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需要开展的,这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由建立阶段到进入完善阶段的标志。
随着2008年奥运会渐行渐近,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建设会在2007年迎来,相关的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这会给我国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类似于KTV联合收费的著作权使用许可方式会成为保护音像作品著作权的主要方式;相应地,我国在市场上加强对盗版行为打击的同时,会大力发展有关保护数字产品知识产权的数字版权技术。
2007年,随着我国IT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进一步增多,这是知识产权意识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但是,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初期不同,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IT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方式,更多地会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更多的将采用和解、合作的方式进行。
2007年,有关“DVD专利池”的有关问题还会为IT业界所关注,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DVD专利池”的权威性会受到质疑,“专利联营”的许可方式会再次得到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乐观地估计:我国的《反垄断法》也将会受到该案的影响,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力度,抑制或防止知识产权的滥用,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具有更加良好的平衡机制。
核心观点
随着2008年奥运会渐行渐近,我国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建设会在2007年迎来,相关的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广告市场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总裁 杨伟庆
著名中国网络经济研究专家,于2002年底创立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致力于网络经济研究,公司数据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引用,为推动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盈利一直是众多网站一诞生就在追逐的目标,网络广告被公认为是实现网站盈利比较实际的手段之一。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网络广告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杨伟庆表示,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2007年将成为品牌厂商的市场准备期,广告方面的投入将大幅增加,因此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在2007年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宽带的日益普及,富媒体(Rich media)网络广告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广告的元素日渐丰富,其表现力和冲击力将给网络广告带来新的动力。富媒体网络广告的展现力会越来越接近电视广告,在媒体受众中的影响力会逐步提升,它作为传统电视广告一种延伸形式,在品牌企业中的使用将逐步增加,推动网络营销更具感染力。
网络广告在中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市场,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尚需完善。随着搜索引擎、Web2.0和宽频等方式的出现,富媒体网络广告的创意理念如何更好地结合新技术或者如何更好地同新网站合作,将是富媒体网络广告遇到的挑战之一。
杨伟庆认为,“宽频业务未来在中国会有更大规模发展,但是相对于国际市场,中国的广告主对于接受短视频这样的新媒体会比较滞后,广告主的这种犹豫会使得众多宽频业务平台难以获得大量的盈收回报。一方面,随着国内宽频业务的竞争愈加激烈,视频分享类网站将会更加关注定向用户,为各自的宽频业务寻找不同的方向;另一方面,随着更多资本的注入,将会形成在技术、规模等各方面更加强大的宽频业务平台,宽频业务市场的竞争壁垒也自然将会出现。
核心观点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2007年将成为品牌厂商的市场准备期,广告方面的投入将大幅增加,因此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在2007年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软件外包和中小企业市场被看好
IDC中国软件与服务研究部研究主管经理 韩国华
主要负责IDC中国所有涉及IT服务和软件相关的市场研究和咨询项目。对包括咨询、系统集成、外包、产品支持和培训在内的IT服务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对该市场的关键发现和预测被厂商和媒体广泛引用。
“全球资源的一体化,给中国的软件服务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过去我国一直是以对日、韩的外包为主,今后来自欧美市场的外包将更受瞩目。”韩国华说,“另外,中小企业的IT市场将会是下一步发展的生力军。”
韩国华认为,在低端产品的外包上,由于需求的日渐旺盛,而门槛又比较低,所以下一阶段还会有较快的增长。而在高端的外包市场,随着市场从全面外包走向分散外包,高端市场将可能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同时,我国的外包企业也开始从被动接单走向主动出击,这对于扩大外包市场的规模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比较中国和印度两大外包市场时,韩国华指出,一方面,低成本依旧是我国的优势之一,相对而言,我国在IT技术方面的人才较多;另一方面,我国还是一个内需很大的市场,许多产品的研发如果拿到中国来做,更容易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产品还可以完全实现自产自销,在节流的同时也实现了开源。
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并向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延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看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同时,韩国华也认为,现在许多IT厂商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上存在误区。她认为,厂商要想在中小企业市场有所建树,必须完善自己的渠道,把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做起来,同时还要在市场培育和后期服务上下功夫。
韩国华同时也指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趋势,就是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发展,2006年硬件市场的增长要比软件市场的增长更快。“但软件的需求很快会起来,其市场增长速度在2007年到2010年会一直高于硬件”。
在说到2006年颇受业界追捧的SOA软件架构和SaaS软件服务时,韩国华则认为,尽管两者的理念十分新颖而有效,可是在2007年,二者能否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普及和认可还存在疑问。
核心观点
在低、高端市场产品的外包上,2007年都会有较快或较大的增长;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并向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延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PC业可能洗牌
计世资讯通用产品研究部主任 郭畅
资深分析师,经济学硕士。先后为摩托罗拉、诺基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HP、联想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过调查和咨询服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7年,PC市场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台式电脑领域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笔记本电脑领域将会有较大变化。”郭畅分析说。随着新厂商不断进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那些生产成本较高、市场份额较小的厂商会感受到更大的竞争压力。他预计,2007年下半年,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增长速度放缓,洗牌很有可能发生。
2007年另一个大事,就是Vista。Vista将会给PC产品、PC产业和市场格局带来哪些影响呢?
郭畅认为,从操作系统本身来说,Vista对PC机器的性能要求很高,无论是内存还是显卡配置,市场现有的主流产品都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Vista对PC的升级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Vista能否刺激PC市场的销量提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安装新操作系统的机器价格是否有竞争力;新系统在功能上是否具有跨越性的发展;是否足够吸引消费者。
PC产品形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面临着3C融合的大趋势,尤其是网络电视、网络电话、无线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使电脑的功能更加丰富,给PC带来很大的提升。因此,具备这些新功能的电脑将会在市场上受到青睐。从产品趋势上看,2007年,轻薄、安全、健康和无线应用将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流方向,主机小型化、操作便捷则是台式电脑的主流趋势。
PC产品在渠道方面的变革一直在进行,多样化和融合是变革的总体方向。
具体变革有三个方面。首先,PC厂商会更加注重多种销售形式的应用,包括直销方式与渠道方式及其内部更细分的方式,如IT渠道和3C渠道的建设。其次,在渠道发展中,多种渠道将相互融合、相互借用。第三,很多传统经销商在网上开展自己的销售行为,把线上和线下的销售结合起来,拓宽了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