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阅读课程

小学生阅读课程

时间:2023-08-27 15:1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阅读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阅读课程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课 教学模式 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 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 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 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 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得到了改观,令人欣慰。但是其中对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还不够成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效率的提升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有效性教学研究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意义深远。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进,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是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直困扰着教师,如何有效发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育价值,需要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从教师的层面进行分析。现在的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教学内容全盘灌输。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得不到提升。二是在课堂上一直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模式是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产生的,它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课堂上抛砖引玉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教学的目的也会偏离,学生一直纠结于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翅膀,对知识的掌握过于片面。三是仅按教案授课,授课前准备工作不足,按部就班。这种模式的教学,教师与学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程序依次推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看似和谐默契,实则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也许学生的一个预设之外的问题,就会让教师惊慌失措。这种授课方式往往会对学生带来约束。

从学生学习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观察现在学生学习的状态,看似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实则过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知识的深刻含义。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为配合教师的教学程序顺利进行,就会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正确答案的记忆背诵,学生并没有做出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解。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会根据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话题讨论,这时学生很可能在交流中偏离主题,进入其他话题的讨论中,看似非常热闹的课堂,其实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这种合作式的探讨往往是被动的或者形式上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目标制订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身体上、心理上的特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特别之处,以及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制订。小学生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就要有特定的教课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匆匆》这篇阅读课文时,教师应该制订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本课所涵盖的生字词,比如伶俐、徘徊等,在掌握发音的同时,还需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目标的制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能力。学生自觉去完成课堂目标,在提升自身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2.延伸教学内容

丰富有趣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对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善都十分关键,小学语文阅读课所教授的内容,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非常重要。陈旧的、落后的教学内容只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对课堂的厌恶。而新奇有趣的课堂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升课堂效率。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的特点以及这个时代所提倡的必备技能等等。所以,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还要有益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在讲述《秋叶》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体会秋叶的美,观察其特质与形态,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秋叶在不同形态上所呈现的美,还引发学生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

3.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学方式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坐而论道,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本身独具的特质进行特定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去年的树》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去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深刻理解大树与小树之间深刻的感情,这样才能教导学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与同学和平相处。我们可以选择场景再现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其中进行感受,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去讲述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友谊有更深刻的解读。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还可以进行类似演讲的比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交流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方式的提升与转变,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小学生的成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改进,需要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转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实践 个性化 在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富有多彩的梦幻奇想的时期,也正好是培养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最好阶段。假如我们教师在这个阶段没有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自己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语文阅读课堂成为小学生张扬个性的用武之地,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感情达到升华,思想得到启迪。

一、阅读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进入到今天的课堂,改变了过去只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的局面,而现代电教多媒体以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以及音乐等方面的先进技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我们的教学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情境。相比之下,那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只能通过凭空来想象课文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对课文中的教学重点、难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还会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甚至对课文的阅读产生厌烦和倦怠。现在我们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我们在阅读时能配上多媒体课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由此可见,利用电教多媒体课件的性、声、色以及动感上优势,会使课堂教学生气盎然,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会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观其境,闻其声,触其景,生其情,能把那些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是啊,电教多媒体演绎出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大大地促进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和兴奋,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使学生在身心的陶冶过程中,在阅读意境中尽情驰骋自己的飞动的想象。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学生单凭自己来阅读课文,只能凭空来想象桂林山水的美,而且美到什么程度很难让人理解。可是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放一个记录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就真实、具体、形象把桂林山水的美展现到学生的眼前,再配上音乐解说词,这样不仅给学生以视觉上享受,还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性认识来阅读课文,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阅读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质疑来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有道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做教师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使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解读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这样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质疑问题,不要求学生立刻回答,而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来分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个性的个体,他们对问题必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阐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寻求开拓进取的机会和可能。再如,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学生通过电教多媒体课件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桂林山水”的美好有了更多的看法,在这时候,我们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换自己的意见,有赞美、有争辩,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和沟通,使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解决途径,对有一些问题达到了共识,进而对知识产生了洞察力。

三、阅读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重视对学生阅读个性化的评价

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里都明白:语文阅读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意味着,语文阅读课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很好地整合阅读教材,对正确的给予鼓励,对差的要给予纠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阅读课堂的个性化学习,这是个值得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重视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学生的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能让学生的个性给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就会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鲜活色彩,能培养出更多的富有个性化人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计划与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

阅读课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整合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且对培养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阅读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都十分注重阅读课程的教学,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参与大众交际。例如:在德国,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使用辅助工具独立地阅读,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能根据自身经验理解适合于儿童口味的读物,能分析课文结构和表现形式。同时,把朗读视为一种乐趣,能把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讲述给他人听,能够思考课文所反映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自己的评价。美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从一开始就把阅读作为寻求意义的途径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又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通过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理解以各种形式出现的文字,学会精确的阅读,并以自己的反映和读物的文学特点为基础,做出正确的推论。日本也提出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爱读书的孩子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强的承受挫折能力。但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学生阅读量少,能够坚持阅读的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学生更少。据笔者对所带班级的5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完整通读过《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名著的学生很少,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整背诵下来,60%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亟待加强。

同时,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审美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推向两极,要么只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使阅读教学成了干巴巴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专题课;要么只注重文章的思想性,简单地用只言片语去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把丰富多彩的阅读课上成空洞的说教课。这两种倾向都忽略了阅读所包蕴的自然美、人格美、情趣美等内涵和本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来说,应该转变观念,首先应该培养语文课程的审美素养,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有资源,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一、从自我做起,努力培养任课教师必备的阅读审美素养

俗话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重积累阅读课的资料,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教师首先应该争取理解并背熟,并逐渐培养自身的阅读审美修养,获得符合美的规律品质,按照美的规律努力来塑造自身,并将这种素质慢慢培养、熏陶成学生阅读时所必需的感受、鉴赏及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并将这种能力发展成为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并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必备素养。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修养、道德修养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以达到“以己之美启发学生之真,以己之美展现语文阅读教学之美”的目的。

二、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自己应首先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即不要只注重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其中蕴含的基础知识的灌输,或者仅针对考试的需要进行教学。而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无论对人的终身学习还是近期的应考都很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将课下阅读的材料整理成摘要,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汇总,集体创作文学阅读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浏览,起到了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为学生选择适合其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学习书籍,为学生列出好书目清单,张贴在教室里,注意在平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和毅力。学生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注意力,激发兴趣,并能够坚持一页一页看下去的书籍。如果学生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首先要阅读学生的书籍、熟悉学生的书籍,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书、什么是值得学生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课程 阅读教学 实用性

一、提升中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语文知识

中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因此,教师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家也要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要求家长能够积极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可以刺激中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可以使人聪明,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知识储备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四)可以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加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阅读,让他们吸收更多课外文化,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生阅读能力要素分析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构成了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

(一)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迅速辨识并基本理解其表面意义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处于最低层次的因素。认读能力的基础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和词汇。

(二)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经过比较、联想、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领会词句含义,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好的词句、新颖的观点、艺术表现手法等贮存在大脑里。这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有利于形成阅读迁移能力,使阅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奠定借鉴的基础。

(四)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理性的评价。鉴赏能力必须以理解能力为基础,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高标准。鉴赏能力对中小学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培养中小学生学会阅读的关键因素是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中小学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材料,大多以教科书中的课文和练习册与试卷中的阅读篇目为主,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些课外读物和语音影像资料等。教师应从学生家长的实际延伸阅读情况出发,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论标准规定,合理升华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课堂学习这个行为本身,让学生学会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上以平等的心态看待课堂学习;其次应通过学生个人表述来实时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真实想法;再次应帮助学生了解、总结自己的个性特长和阅读喜好,有针对性地推荐延伸阅读材料。

(二)培养学生的关联阅读意识

学生基于课本内容自主选择相关延伸阅读材料,在延伸阅读中不应强求不同的学生选择相同的阅读语料或对相同的语料产生雷同的“标准”答案。教师不应盲目追求学生阅读的准确率,而应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基于个性主题词的内在联系性,让学生的身心情感与思想变化都能紧密地立足于他们所喜爱和认同的价值观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延展阅读材料与学生个体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意识

当学生能够以一种自主的心态去阅读与他们的个体价值观具有密切关联的语段材料时,学生的心态更加自信开放,更容易产生审美立场和审美情绪,真正从语料中吸取精神养分,提升学生的个性品味,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意识

除了审美意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意识,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延伸阅读语料中的话语场合去体验各个文学形象的基本立场和艺术特征,并结合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对各个文学形象进行评价,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延伸阅读课堂上正确地设计评价标准,合理地运用评价语言,降低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和终结性,强化教师评价的参照性和延展性,将更多的批判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本身。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生也会因此终身受益。积极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他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闫祯.试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J]. 语文教学研究,2009(2):43.

第6篇

一、阅读课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最能体现语文这一性质的是阅读。首先,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在于识字,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来识字是很好的途径,学生不仅识记了生字的形,还能联系语境对字词的含义有直观的理解;其次,阅读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的世界在阅读课中能有全面的展示,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活、世界的认知。科幻小说和逻辑推理作品,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亲情散文小说,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二、现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反应孩子在课堂上不愿大声朗读,抱怨学生越来越懒,这其实是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够。纵览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又岂止这一个?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还在大行其道,课下大量的作业还在挤占着学生本来就不多的课外时间,再加上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课堂上教师对文章肢解严重,这都大大影响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不能在书籍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三、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看法

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渠道地释放课堂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穿插一些趣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妙趣横生;还可以适当地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其丰富的有声语言和绚丽的图画给课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2.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对教材分析过细,而正确的做法应该对文章本身的美进行深度地挖掘。比如讲授《上天的蚂蚁》,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蚂蚁的不畏艰险,充满自信的美;讲授《二泉映月》,我们要使学生发现自然之美,阿炳的执著之美。

3.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把阅读和思索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先大体浏览文章,在读的过程中与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对比,思考自己与作者的看法的异同,不要轻易地迷信作者的看法和观点,也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多方对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让自己的语文素养与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总之,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在小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在数学、英语乃至社会、自然等学科中都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研究,大力改革,为培养一代合格的人才而身体力行,鞠躬尽瘁。

第7篇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情感状态还是不固定的,他们认为有趣的就会去学习,认为没意思的就会弃之不理。他们在感受课程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小学生的面部表情和音调的高低准确判断出学生的心思,利用感情的纽带去感受学生情感变化,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我通过借鉴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想要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造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小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挖掘语文阅读的优势,创造语言文字训练的情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要注重课堂气氛的培养,因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安排教学方案时要多思考,对于学生的阅读多设计出吸引人的地方,开拓学生思维。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不仅要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还要大胆创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启发学生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协调建立一种平等、开放、和谐、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开放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发挥最大潜力去参与阅读,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互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阅读课就是小学生的口语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小学生大胆地读出来。读得好的学生,教师要表扬;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以期待继续努力。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与学生互动。实施互动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带动课堂气氛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其实,阅读并不是读出来就完事了,读懂才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做到朗读、默读和背诵,还要让学生读懂句子,读懂段落,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能理解阅读的真谛,那么他们就没有真正学会阅读,没有真正领悟阅读的工具性和基础性。教师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情境,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的了解课文主旨,有助于学生了解写作意图。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前要充分做好备课,使学生在设定好的氛围下阅读课文,既欣赏到语文的文化底蕴,又能领悟到作者的情感。

三、引导参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服务,给小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学生参与度高了,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才能真正体现语文阅读的作用。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挥,将小学生引入到语文的海洋中,让其体会在语文大海中遨游的畅快。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敢创新,恐怕一旦创新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自始至终都是教学考什么教什么,对学生的阅读过问的不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当做一个装知识的瓶子,迟早会有一天瓶子被弄碎。教师讲究方法的讲解和做题训练,会扼杀学生的阅读需求,遏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甚至使小学生厌恶上语文课。

四、转换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

语文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知识。小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不稳定,而大声朗读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方式,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着想,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反复的阅读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课文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另外,通过阅读,小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词汇和文字材料,有利于促使他们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阅读。小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他们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五、统筹兼顾,把时间还给学生

语文阅读的形式有多样性,如分角色朗读、男女分读、默读、背诵等等。反复读可增加学生与字和词见面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字音和字义,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语文语感,强化了记忆,使学生阅读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放松。教师把阅读安排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每节课的课文,教师都要让学生掌握好。对于重点的课文,教师应让学生加强学习,并全面兼顾到所有课文。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讲透,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读出收获来。解读环节是阅读课的核心,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不要教师一直讲,学生被动的听,而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语文课更加适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使小学生更加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从而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语文这个学科而言,小学生需要在掌握了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更进步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其掌握书面语言成都的就是阅读能力。所以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课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的授课中,还存在教学方法欠缺的情况。首先,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多重视理论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方法趋于形式化。教参书是教师主要参考资料,为了能让学生考试中取得高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会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在做符合标准答案的试卷,并且在教学中也力求按照答案的思路进行引导和讲解,很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作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多维度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起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3.教师素质有待强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的的专门人员,除了在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的水平有待于强化。首先,专业知识缺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匮乏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整个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于提升。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对策

1.积极创设阅读情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情景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情景创设的直接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比如,在学习《乌鸦兄弟》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乌鸦兄弟,然后进行对话,一方面把学生引入到乌鸦兄弟的世界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去把握阅读内容,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兄弟俩都不去修洞?为什么会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为以后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美学意蕴,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内涵。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直观感受,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走进语文阅读,走进生活。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积极引入竞赛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逐步扩展,让阅读课堂动起来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说,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活动课来提升阅读教学的魅力。其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活动课程;其二,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其三,正式实施活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也逐步提上了日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对课堂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

3.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认读文本,对于文本的思想情感都依赖老师的讲解,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就成为无稽之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创造性地区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让阅读文本中的含义在小学生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文本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还要学会正确、有条理地表达。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文本中的字活跃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知文本。

【参考文献】

[1]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 教育导刊,2012(02)

[2]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7)

[3]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2)

[4]王要飞.从审美的视角反思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第9篇

【关键词】英语绘本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运用

所谓的英文绘本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英语图画书,它主要是将一些有趣的故事用大批量的图片以及文字以连贯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英文绘本中,故事通常用部分文字来解释,其余的部分则用有趣形象的图画表现,使得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了解故事的主旨。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英文绘本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热情。下面就具体谈谈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英文绘本的方法。

一、运用生活化英文绘本,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英文绘本都是将故事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进行展现,文字用的相对较少,因此,小学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便于小学生明白、理解和记忆的英文绘本。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在生活阅历,情感经历,社会认知等方面略显苍白,而且,对于一些新鲜新颖的事物总是抱有浓浓的好奇心。所以,小学英语老师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英文绘本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教学。在这些生活化的英文绘本里,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那些既富有情感,又有着鲜明突出的故事主题的英语绘本,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M行阅读时与故事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英文绘本学习一些英文知识,了解一些生活常识,丰富自己的情感和认知,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Our school》这一单元时,小学英语老师可以找一些与这单元主题相关的英文绘本,通过绘本中描绘学校的图画,先引导小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的英文知识来对学习进行描绘和表达;然后,再让小学生对绘本上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一些自己不会的英文单词、句式;最后,在根据英文绘本的主题,让小学生对绘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知识进行拓展,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英文绘本。通过学习这些生活化的英文绘本,不仅让小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英文知识,还丰富了小学生的英语视野,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实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运用形象趣味化的英文绘本,改善英语阅读课堂的学习氛围

因为小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习和积累的英文单词、短语、句子等较少,使得小学生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课堂上出现都不懂文章的现象,让英语阅读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低迷和无趣。因而小学英语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英文绘本要注意到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等问题,采用一些形象趣味化的英文绘本降低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的难度。当然并不是无限度的降低难度,而是选择一些难度适中,既可以让小学生看懂文章大意,又可以学习到英语知识,积累到一些英文词汇。而且,形象趣味化的英文绘本可以让小学生主动的、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英文绘本的内容,对绘本上的内容进行思考,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英语阅读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三、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英文绘本,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来说,运用英文绘本进行教学可以为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许多优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要引导小学生正确学习英文绘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使得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先自行预习所学内容,提前了解英文绘本上的内容大意,也可以对图片前的配字进行预习,找出自己的不认识的生词,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然后,老师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类,分出精读的部分和细读的部分,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找出一些经典的图画,让学生对图画内容和主题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老师在对绘本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句式进行学习。在课后,老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对英文绘本上的内容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英文绘本进行教学对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优化和创新,发挥出英文绘本最大的优势,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虞韵遐.运用英文绘本,提升英语阅读效益[J].小学教学参考,2016,(36):35.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开放性教学

1.前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实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改善封闭式及单一式的教学弊端;开放性教学不拘泥于语文教材,通过对有效的语文学习资源加以利用,能够使小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并能够帮助小学生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及阅读的习惯。实行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综合培养。本文以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作为分析的基础,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2.教师应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从而使教学目标变得更为开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常常会被一些既定教学目标所局限,课堂上的内容仅仅是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而展开,而对于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内的内容,教师则是很少提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害怕跑题及耽误语文教学的时间,最终造成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为了能够使以上情况得到改变,并将教师手脚放开,则需要树立起“大”语文的阅读教学观念,以便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方向及目标变得多元化,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及发展教学目标等,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不断提高。例如,在向学生教授《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思乡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白发三千丈”等夸张诗句;此外,还可以引入现代诗《乡愁》,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比阅读这两首诗,并在理解诗的内容之后,产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当阅读教学完成之后,还应组织学生召开与“思乡”有关的主题班会,或让学生写作,以便让学生达到深化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

3.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阅读无非就是课内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即语文课本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就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来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既能让学生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来充实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又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以使教学资源得以优化。例如,在向学生教授《翠鸟》的过程中,可于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传媒资源或课本教参资源,尽量将与翠鸟有关的资料找出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课外资料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初步了解与翠鸟相关的常识,认识到翠鸟是自然的生灵,要保护翠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如思考翠鸟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可以不对学生说出答案,以使其探究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得到培养。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此类问题值得探讨,并鼓励学生继续寻找相关的资料,资料收集好之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以上教学法,将能够使阅读向课外开放的目的得以实现:使学生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再由课外阅读转向课内阅读及学习,随后再回到实践,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其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其研究兴趣也得到提升,从而改变阅读教学封闭的现状,实现开放性教学。

4.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进社会的过程中,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纵观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安排,可以发现许多课程与大自然有关:对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与大自然相关的课程时,要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建立起开放型及创新型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在欣赏及感受自然的同时,融会及贯通课本知识,应用此开放教学手段,将能够加深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程度,也可以使其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教授《燕子》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课堂的定性思维当中走出来,并融入自然,感受美丽及和谐的大自然,在清新的氛围当中,欣赏绿草红花,在愉快的环境下观察燕子。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自然课堂当中即兴创作,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知识来描绘大自然。如此,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篇章,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于自然的描绘能力及审美能力。

5.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从而建立起讨论式阅读教学法

开放性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动性。因此,应积极在师生之间营造出和谐的关系,进而使教学氛围变得相对开放。要使师生关系维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则应实现两者的平等,教师要赞许、信任或鼓励学生,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我相信你能行!”等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阅读课中使用开放性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以及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情感活动中,增强对文字的体验与理解。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感悟后,使情感受到熏陶,获得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国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21(11):9816—9817

[2]汪水英,徐建立.制约阅读教学有效生成的因素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9,34(26):639—640

[3]夏兴红.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8(25):527—528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英语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是开辟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积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英语课堂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对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目前,部分小学学校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不够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词汇、语法等。部分英语教师相对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陷入一种误区,教师没有安排合理的阅读课程,课外阅读效果不佳。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料较少且不适合

目前,部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十分有限,部分学校没有针对英语教学进行必要的投入,很多阅读材料十分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其次,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家长由于缺乏英语知识,对英语阅读资料的选择缺乏考虑,选择了一些不适合小学生年龄和英语学习难点的阅读资料,造成小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起到了一些反作用。教师对于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缺少重视,对于英语课外阅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导致英语课外阅读教学面临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一)设置科学的英语阅读课程,采用适合的方法

进行阅读英语教学在我国小学到大学教学体系中一直是一门独立的外语课程,小学学校要合理设置英语教学课程,将课外阅读教学纳入到英语课程中,要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知,帮助其形成独立阅读的习惯。1.分享阅读法分享阅读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雏形,主要是以家长或教师的朗读为基础,多次重复后,学生对英语词汇和故事情节有个整体的把握,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时家长和教师的参与至关重要,进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分享阅读更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英语原版图画书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材料,带领学生进行阅读。2.KWL阅读教学法K是指‘WhatIknow’,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W是‘WhatIwanttoknow?’是指让学生知道阅读的目的,L是‘WhatILearned’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这种阅读方式适合高年级的小学生,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译林《英语》六年级下“Ourdreams”一课后,拓展课外知识,找到关于“梦想”主题的阅读资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如下:1)Whatareyourdreams?2)Whenwillitbecometrue?3)Howdoyouthinkaboutit?学生分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开始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提供丰富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音乐教师在选择英语课外阅读资料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资料,难易程度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保证小学生可以消化阅读材料中的知识。教师要从英语教材出发,以译林教材为课本的学校,教师要结合教材拓展课外相关的阅读资料,进而深化英语教学知识,增加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带有图画的英语阅读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目的从学习单词和语法转移到英语的内容和意义上来,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科学的指导学生,要对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借用剑桥或其他教材阅读材料为补充,搜集相关话题小短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之,英语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英语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教育增加小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科学,2011(6).

[2]王英.浅谈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105-106

第12篇

1.1阅读教学仅重形式,追求效果难有共鸣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与分析能力,然而目前小学阅读课程的教材普遍篇幅较短,所以很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都是直接让学生通读,仅对文章、生词的记忆与认知略为要求,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与蕴含的情感,都“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即便是较长的文章,都只是简要的概括中心意思或是段落大意,要么就是将文章拆解成若干小结分别讲解,使得文章文感顿失,难以激起共鸣。

1.2教师全程把控课堂,学生乏于独立思考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经验薄浅而无法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或是为了赶拼教学进度而采取大包大揽的方式对学生“满堂灌”。加之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使他们具有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等习性,通常会让教师的教学进度突然的打断。此外,还存在部分教师过多时间的花费时间来解析文章,忽略课堂交流与互动的重要性,整堂课下来全程都是教师“一人独讲、满堂皆听”,其间虽有提问,但也没有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明显与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相悖,有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让阅读教学质量难有提升。

1.3偏重阅读理解训练,忽略语言表达训练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泛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清楚,难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教育方式与模式提出了一众观点,其中就语文学习而言,他认为“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甚至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一种独立的技能进行孤立地训练,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出现了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或是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等现象,全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训练。借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1放飞阅读思维———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巧妙的提问设计,课文的脉络能够清晰的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有所显露,在此情境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对接下来展开的深入分析大有助益。此外,疑问的设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小学生尚未束缚的想象力。至于如何设计问题的内容,教师应事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与此同时还应紧扣阅读教材特点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细节问题,或是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跳出既定思维局限。

2.2推开阅读视野———拓展课后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基础和技巧后,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与体验。按照具体年龄体征及心理特点来推荐图书,通过课后阅读量的长期积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语文素养。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问题》、《科普的故事》、《101个科幻故事》、《我们爱科学》、《小朋友的中国寓言》、《寓言大全》、《绿野仙踪》、《阿拉丁神灯》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推荐《百科全书》、《黑龙号失踪》、《闹鬼的航天服》、《爪王》、《巨鸟岛》、《寓言100篇》、《小学生谚语词典》、《小学生格言词典》,等等。阅读课程的课后实践,主要以阅读课外书籍为主,藉此作为通向世界的窗口,为学生开阔视域。

2.3根植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萌生好感。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但对事物的认知度则仍停留在表层,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细心安排、认真对待。首先,应当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具体生情从“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入手,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课文时,多数学生还未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实景震撼,由此缺少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祖国山峦实景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影音结合的动态呈现,使得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充分培养。

2.4挖掘阅读方法———增进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主要通过阅读方法上的沟通、指导,比如速度法、批注法、精读法等常用阅读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阅读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上述常用阅读法进行频密的互动交流能够交互心得,取长补短,不仅有助阅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将更为和谐。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与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在长期阅读交流中慢慢积累。同时,实现交流的前提还得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组织,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讲述心得体会,各自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