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30 07:5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学习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行为;小学生;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119-01

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乐意学什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等,都与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强度有关。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潜力愈能发挥,因而学习的效果也愈好。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为小学生面临今后升学的巨大压力。而且,当前的小学生往往又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的呵护比以前更为明显。那么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分析出他们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动力源泉,同时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的去激发他们健康的学习动机。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每个人对学习的目的都大同小异,大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有部分学生由于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真正动机,所以往往有那种消极态度。这或许和当前实行的能力、素质教育有关,不像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有那种厌学的情绪。

当前的教育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得许多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而学习的态度和心态都还较健康。在自身出现波折时能够分析出问题的所在,从自我寻找原因开始。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人活到老就应该学到老。我们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可置否的成为重点。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教学活动也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双可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效果高低都有密切关联。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看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一、激发求知兴趣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研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这里就不再多阐述。

二、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有效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①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②树立成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示范不是学习优良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信心,增强自我信念。③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三、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

归因是学生对他人或 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目前有人归纳了几种比较好的归因训练方法:①团体发展法。通过3-5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让每个人填写归因量表,要求从一些常见的原因中选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最大的因素并对几种主要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同伴帮助等)所起的作用作出评定。由一名教师对他们的自我评定和归因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出归因差误,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归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②强化矫正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归因。对积极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③观察学习法。让学生观看归因训练的录像,引导他们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由于归因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变量,它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归因训练矫正不良的归因倾向将有助于学习动机的端正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2篇

一、学会搜集资料,制作知识小卡片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高年级的学生做到: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获取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提问和搜集资料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会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如:在学《神奇的克隆》时,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什么是克隆?”再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班里交流,学生不仅学会了搜集资料,还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扩充了课外知识。

二、借助阅读积累,编写小剧本

在小学生的课本及课外读物中有许多情节生动、文辞优美、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师可利用这些信手拈来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编写小剧本。例如:

时间:从前;地点:院子里;人物:种葫芦的人、邻居。

幕启:一模拟的葫芦藤,种葫芦的人正在欣赏雪白的葫芦花。

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地):啊,多漂亮的葫芦花呀,小小的白白的,过几天就可以结葫芦了。

邻居:花开得多,不等于结的葫芦多,你还要好好管理。

(数天后)

种葫芦的人(大声叫喊):呀,小葫芦长出来了!小葫芦长出来了!

师生合作,共同编写一个小剧本,待学生掌握了剧本的格式后,放手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编写剧本并组织评选优秀剧本进行编排,参加班级的比赛。

三、深入生活,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校大队部号召队员围绕少先队员十个道德好习惯,积极参加探究性小课题实验,老师借此机会,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调查,确定了以“遵守规则有必要吗?”作为课题。每个同学都做了两项调查:采访父母或其他人,调查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怎样看待规则,并记下有说服力的事例;采访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调查他们怎样看待规则,并征集小学生在学校、在公共场所、在家里应遵守哪些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写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提出、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课题组建议七个部分组成。老师指导汇总,完成了四千字左右的报告。鲜活的事例,不仅充分说明了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还使学生对不同职业应遵守的规则有了了解。学生得出了“按规则办事是安全的保障”“按规则办事是做好事情的前提”等七条结论。学生还征集到14条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提出了三条建议。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锻炼了交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捕捉时机,练写应用文

小学生要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学写应用文并不难,关键是正确掌握书写格式。教师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捕捉恰当的时机,让学生练写应用文。如生病或有事不能来上课的学生,不能口头请假或打电话,要写请假条;到校图书馆借图书要写借条。学了建议信,请学生给班主任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给父母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发现班上的好人好事,写表扬信。任课老师或学校如有通知,有意识地请值日班长在黑板上写通知,告知同学。

如学校组织的去双山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给家人写封信,报个平安,并告诉自己在绿舟的生活情况及内心感受。“惊险而刺激的勇敢者道路的确是为勇敢者设置的,今天我也成为了勇敢者,尽管流了眼泪,但我明白了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的胆怯。”“学习就像攀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达到心中的目标”等。熟能生巧,在多次的实际应用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应用文格式,还能感受到学习应用文的意义。

第3篇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 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__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__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__年7月10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__年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ltR>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__年9月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生午餐;营养;膳食调查;学校食堂

营养是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增进健康、改善体质的重要因素。当前,小学生的午餐几乎都在学校解决。学生午餐提供学生一日营养素供给的40%[1],为学生学习生活,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目前不容乐观。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情况并存是我国小学生营养状况的与出问题[2]。为了解甘井子区小学生午餐营养摄入情况,特开展此项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连市甘井子区15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膳食调查 采用记账法对食堂各类食物的一周消费量进行调查统计,连续记录4周,同时记录每周的用餐人数。

用上海臻鼎科技有限公司膳食调查软件计算平均每个学生每日午餐的膳食结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按照《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标准进行评价。

1.2.2 统计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用t检验比较学校调查结果与《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标准的差异。P

2 结 果

2.1 膳食结构 见表1。

各学校午餐均没有奶类及其制品摄入。统计学分析显示:除谷类适宜外,蔬菜摄入量与国家标准没有区别,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与国家标准有差异。

2.2 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 见表2。

统计学分析显示:优质蛋白、钙摄入有统计学差异;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与国家标准之间存在差异。

3 讨 论

小学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膳食能否供给充足、均衡的营养,不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健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营养法律,免费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美国学校午餐和儿童主要营养素的摄入呈正相关[3],日本严格执行的学校营养计划降低了生活习惯病发生的危险性[4]。本调查发现小学生午餐膳食结构不合理。①总体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②植物油摄入量严重超标;③能量和部分营养素摄入量也不符合国家推荐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①减少肉类摄入,适量增加鱼虾等海产品摄入,以达到减少蛋白质总量但提高蛋白质质量的效果。②在午餐中应尽可能提供富含钙的食品,如虾皮、海带、豆制品等,同时建议学生饮用牛奶,可在早上或午饭后作为加餐。③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豆制品、鱼类和黄绿色蔬菜等,以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出版社,2008:76-83.

[2] 王陇德.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综合报告[R].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

第5篇

学困生转化对策研究

语文教学要突出美

小组合作课堂高效

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益

让初中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基于E化管理模式下的学校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探

论山区薄弱学校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考英语全国卷“书面表达”考核刍议

高校学术不端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研究

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我国自然景区品牌的建立与发展研究

论婚姻登记信息公示制度的建构

高考地理广东卷与全国卷差异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课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刍议

由《“不信谁”的教育》所想到的

珠三角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研究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移动信息平台对企事业发展影响研究

腾讯公司O2O商务模式发展研究

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环境研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企业实施财务预警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影响学生的心理动向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家教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互动合作的化学微课程案例设计

肇庆学院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调查与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初中语文的价值

提高瑶族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探究

对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

中学班级精细化管理与学生品格发展研究

关于普宁市4所小学音乐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问题女生”的问题表现及其教育探略

ESP视阈下的《历史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结合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广东省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第6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日新月异,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心理的角度,他们已经从儿童时期向少年时期转变,这一转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波动,在高年级时,他们就会渐渐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责任,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浮躁,行为上缺乏自信动力,受到批评和指责会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①

我们面对的学生正是这一群体,他们活泼,渴望获得新的知识,但同时又很脆弱,心理和学习压力加大,变得胆怯,不愿意再上古板、照本宣科的音乐课,不再满足于课本上那些知识,更渴望新奇的东西出现在面前,对于音乐课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找出他们对音乐课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指导他们自己走近音乐,认识音乐,热爱音乐,让学生创造高层次的音乐生活。学会从浩瀚的音乐海洋里选择吸收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音乐的美融进心灵,使之成为他们世界里极其丰富而生动的一部分。

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的分析与调查

1.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现状。

小学是人生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一天天长大,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过渡。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飞速发展,已从儿童向少年迈进,在人格发展方面,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需要水平有新的发展,增添不少新的内容,但在心理方面未达于成熟的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身体的变化,其兴趣已改变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却没有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2)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大多数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3)善于幻想。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情绪甚或反对和敌视。②

这一时期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唱几首经典歌曲,然后记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对任课老师的话有些满不在乎,对音乐课也不在乎。而那些游戏、律动在他们眼里变得幼稚、可笑,逐渐地,他们迷失了学音乐的方向,音乐课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加上他们那些不成熟的见解,逆反心理使他们对音乐课越来越不感兴趣。

2.调查和分析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淡薄的原因。

(1)调查报告(小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报告)

我对长春市第108中学小学部二年级的一个班和四五年级的两个班分别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6%的二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上音乐课,而且都很喜欢在音乐课和老师一起唱歌、跳舞。还有4%的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是一般,会选择性地喜欢一些老师在课上教他们的舞蹈和歌曲。

四年级的调查问卷则表明:四年级只有68%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而且愿意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30%的学生觉得对音乐课很一般,不喜欢老师上课教的书本上的内容,更喜欢流行歌曲之类的,还有2%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上音乐课,觉得音乐课很无聊。五年级喜欢上音乐的学生只占全班的48%,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却占到了20%。由此可见,音乐课在随着同学们年级的增长,兴趣在慢慢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通过研究和调查,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大家考虑。

(2)分析原因

小学生越到高年级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越到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学习负担就越重,没有时间学习音乐,更别说是对音乐有兴趣。

②小学生的课本太古板,不能和现实时下流行的音乐接轨,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流行的、时尚的音乐,所以产生很大的代沟。

③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置快班制度,所谓快班,就是尖子生都在一个班里。老师为了出成绩,让自己班的学生多考进快班一些,就会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可见音乐课在老师那里就不受重视,更何况学生和家长呢?

④越到高年级的孩子就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态度,什么都想学,但是又什么都三分钟热度,所以上音乐课时也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材的老套,更没有可以吸引他们的地方,所以就导致课堂纪律混乱,越是这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越淡薄。③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1.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的轻松。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欢快、愉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感之中。③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在音乐的气氛中要心平气和、轻松愉快,准备进入新课。这就要求我们课前的准备必须充分,音响资料要准确、生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抒情、优美的音乐为先。当然用什么乐器演奏是要考虑的,如“吉他”、“小提琴”、“萨克斯”、“钢琴”……以独奏音乐为先考虑。想方设法地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精神饱满、气氛热烈、勇于发问。④

2.利用游戏以导趣,使学生寓学于乐,轻松愉快。

游戏对于在校学生,尤其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情,他们非常喜欢游戏。因为在枯燥的课堂中,一个游戏就相当于一颗糖果,让他们在玩乐中学到知识又体验到甜蜜。在教授小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时,因为欣赏的是一首管弦乐《玩具交响曲》,我就会联想到学生在小的时候喜欢玩的玩具,喜欢看的动画片,让他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玩具拿到课堂上,让他们为大家讲述这个关于他们的玩具和他们的童年的故事,还会给他们播放些他们耳熟能详的、喜欢又乐意接受的卡通片的主题曲,边放边让他们猜这是什么歌曲,最后播放《玩具交响曲》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玩乐中感受音乐的美妙,轻松愉快地上好这节课。⑤

3.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在艺术实践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必须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延伸。这种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就音乐艺术而言,可以让学生学习器乐演奏,我们把器乐引进课堂,如牧童笛、口风琴等乐器的教学目的;学习声乐,放声高歌,可以自娱自乐;欣赏作品,可以提高自我,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作品,从而了解作品的民族化特点。因为“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组织合唱团,可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更体会音乐的和谐美;组织各种艺术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开辟广阔的天地。

4.丰富教学内容,扩充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⑥教学教材的精心设计,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收发自如,以及给予学生更大程度上的学习空间,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及兴趣。⑦如在小学音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欣赏课中,欣赏莫扎特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时,应如何从音乐音响当中,从音乐要素语言之中发挥想象力,联想到这首交响音画的“静态”、“动姿”:那布谷鸟顽皮的叫声,那夜莺清脆明亮的叫声,那上紧发条后玩具兵们走正步的声音,加之欢快活泼的音乐,浑然天成,让人听了很舒服,心情舒畅,仿佛回到童年,忘却一切的烦恼。在六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琵琶仿鼓,洞萧轻吹,夕阳西下,晧月东升,江面微波涟涟,水云深处,鱼歌唱晚,远处白帆点点的音乐形象。利用这样的教法,给学生“插”上翅膀,让他们完全有能力翱翔于音乐的美感空间。如此一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兴趣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5.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多给学生们以启迪,把现代的东西和课本有力的结合起来,让他们的兴趣更加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明显认识到高年级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兴趣要远远高于对音乐课本的兴趣。所以,我在上课时就把时下最流行的电影和流行歌曲和课本上所要学习的《荧屏乐声》有效结合起来,给他们播放《变形金刚》的MV,现代方言版的《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最后让学生和着本课所要学习的歌曲《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演影片中的片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上课效果也非常好,这就是利用电教手段先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官上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演歌曲。

四、结语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美丽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在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于是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紧密相连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美妙的音乐。因此,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的性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动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注释:

①普凯元.人是怎样接受音乐的-谈音乐与心理.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徐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J].河南教育,2005(04):42.

③[美]莎莲娜·哈伯迈耶著.音乐让孩子更聪明.中信出版社.

④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⑤倪端.音乐小童.长春:长春出版社

⑥儿童的谈话:学会使用语言.Child’s Talk :Learning to Use Language.1983.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生健康   影响  措施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的不断推广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也逐步深入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小学生健康与成长的问题不可忽视。根据cnnic 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4.57亿,其中青少年学生的比例占到了27.3%,即目前我国将近有1.25亿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影响正在迅速增强。

        魅力无限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拓宽视野,掌握丰富、最新的信息,但同时,也会传播一些不良信息,“诱使”他们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从而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利用好互联网,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呢?

        一、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的现状

        自互联网登陆胶南地区以来,经过近年来的迅速普及推广,广大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网民的最强主力军,而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主要有:

        (1)根据胶南地区小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上网较为频繁的人数比重占35%,偶尔上网的人数占57.5%,且上网人数和频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上网的时间段。据调查,小学生上网的时间一般为晚上或者周末,其他时间段较少,占32.5%,平日晚上上网的占18.23%,有空就上的占9.12%;

        (3)每次上网的时间,大部分在一个小时左右大约占64.1%,上网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占19%,在寒暑假上网时间更长,有的甚至昼夜不下线;

        (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情况。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56%,可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仅限于玩游戏,很少用于学习和获取知识;

        (5)家庭态度及学校教育。家长对小学生上网持“不管”态度的有15.38%。

        二、互联网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正面影响

        (1)拓宽了思路和视野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方便、快捷地为小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娱乐的心理需求,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使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可以说,互联网为小学生开辟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

        (2)网络交往可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互联网具有前所未有开放性,使得小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获得丰富的信息、观念及生活方式,突破传统狭隘的人际交往局限,形成开放、独立、个性化的人格,这为小学生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夯实的基础。

       2、负面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时间对着电脑的青少年的视力比其他的青少年的视力要差。一些眼科专家认为,每天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可能会诱发各种相关的眼科疾病;而长时间的上网以及不正确的坐姿则会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以及骨骼发育。

        (2)容易造成网络综合症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过多,有有利的,但是又不乏不良的信息,如果接触过多,不可避免的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其次,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迷失自我,许多青少年因此荒废了学业,得不偿失,甚至还扭曲了有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再次,互联网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最后,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三、防范互联网对小学生健康负面影响的措施

        1、加强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的使用水平和安全上网的意识

        要引导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减少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浪费的时间,逐步加深对计算机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网瘾的产生;同时要提高小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在网上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变化成果,学会更高效的查阅信息,最终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

        2、多多开展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是丰富,学生放在网络的时间就会越少。多开展文艺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团队精神和荣誉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这些课余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逐步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积极向上,加强其自控力。

        3、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就要时刻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的动态,正确引导,不要采用暴力,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学生自己明白网络是一种学习的工具,上网要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养成控制上网的好习惯,知道上网该干什么,又该有多长的时间。要做学生的支持者,鼓励他们加强自律意识,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使得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助手。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的人,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会更加的珍惜生活,珍惜时间。所以适当的挫折可以使学生变得成熟,明白网络世界的不真实性,明白生活无法逃避,网络只是怯懦者的选择。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就只有勤奋工作,踏踏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做事。

参 考 文 献

[1]陈光磊.青少年网络心理[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习惯 水平差异 调查报告

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赋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应有之责,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学生知识”和“教学生养成求知习惯”同属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范畴。遗憾的是,在我国,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习惯于将教学目标窄化为学科知识技能的认知领域,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正确督导和全面培养,以至于错过了在小学阶段着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造成学生后续发展的缺憾。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度已引起学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广泛重视,[1]针对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干预实践及实验探索正在各地蓬勃开展。该研究旨在了解T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水平和特点,为班主任工作及后期开展的学习习惯对有效教学的促进策略研究与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从T校各年级中随机整群取样650名,去掉缺损数据和无效数据后,有效被试为646人。其中:按照性别,男生366人,女生280人;按照户别,城镇户口389人,农村户口257人;按照年级,一年级79人,二年级94人,三年级114人,四年级129人,五年级111人,六年级119人。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田澜编制的《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LHI)。该问卷由40个正式项目组成,包含学习效果监控、深度卷入、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努力管理7个维度,各维度分别包含9、7、5、5、5、4、5个题目。本问卷使用Likert五分量表法,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经测试分析,全问卷的同质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183和0.8885,各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787—0.8293。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位于0.584—0.839,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246—0.611。这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鉴别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个体差异之用。

三、研究结果

1.小学生学习习惯各因素发展水平的差异

被调查的646名学生在7项学习习惯因素上的得分率高低排序为:去依赖性>学习深度卷入>听讲专注度>努力管理>作业承诺>阅读与记忆>学习效果监控。结果见表1。

表1 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因素差异

2.不同性别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小学生在学习习惯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及努力管理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不同性别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差异

3.城乡不同来源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城乡不同来源小学生在学习习惯7个维度及总体习惯上的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3 不同户口类型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差异

4.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表4显示,从总体上看,小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小一”>“小六”>“小二”>“小五”>“小三”>“小四”。多重比较表明,“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其他各年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从维度上看,被测小学生在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作业承诺、去依赖性、努力管理5个维度上的年级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在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2个维度上的年级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具体说来,对于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2个维度,均表现为“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其余各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于作业承诺,“小一”显著低于“小六”,“小二”、“小三”和“小四”均显著低于“小五”和“小六”;对于去依赖性,“小二”显著低于“小一”、“小四”、“小五”和“小六”,“小三”和“小五”又显著低于“小六”;对于努力管理,“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小二”显著高于“小四”、“小五”和“小六”,“小三”显著高于“小五”。

表4 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差异

四、讨论

T校被调查的646名学生在7项学习习惯因素上的得分率高低排序为:去依赖性的平均得分率最高,学习效果监控的平均得分率最低。这说明,该校小学生基本上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但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目标和结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突出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学习结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当前所用的学习方法,因此能监视自己的心理活动;能够从自己采用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因而能够依据是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来调节自己所采用的学习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2]

本研究发现小学女生在学习习惯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就说明,男女生认知风格及个性上的差异,跟小学女生表现出对学习更为负责任,跟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不无关系。因此,本研究提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干预应重点针对男生,开展对听讲、作业和课外阅读态度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责任意识。

本研究发现,城乡来源的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济条件的差异还不足够引起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差异。当然,T校位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城乡学生的经济条件差异逐渐缩小,本研究的此项结论能否推及其他地区的学校,尚待后续研究加以证实。

本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习惯在总体上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出现总体习惯水平能力下降的趋势,尽管在高年级有局部回升趋势,但从二、三、四年级起出现学习习惯的明显低落期。这就提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必须注重发展性教育措施,也就是说学习习惯的全面培养从低年级开始一直到高年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性别与年级的差别因素有针对性地施教,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小学生学习习惯随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出现下滑的迹象。

参考文献:

[1]游家水.重视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教育导刊,2005,(10):35-36.

第9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师资队伍扩大、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增加研究方法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鉴于方法论对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增加了社会认识论、社会理论与研究等内容、加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这一点在后续再述、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重学生的选题论证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访谈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在教学管理方面,我系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专门设立了本课程教学文件管理专用文件柜,并指派专人管理等,具体材料详见:

1.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方面,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师资队伍,经系学术和教学委员会讨论,在学校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系引进了两位本课程的专任教师,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主讲社会研究方法论;另一位是**,主讲调查统计分析部分。另外,我系还专门招收了一位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博士生,目前该博士生正兼职讲授我系新闻系相同课程。总体来说,本课程的师资建设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师资队伍扩大,从立项时的一位专任教师增加为目前的三位专任教师;二是任课教师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位专任教师中有两位具有博士学位。

2.教学内容。为了使课程的应用性更强、更适应于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在大量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经课程建设组的多次讨论、经过教研室和系教学委员会的同意,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根据20**年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社会学专业十门主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本课程严格按大纲要求执行,内容科学严密、信息量合适。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研究方法论部分的教学内容,鉴于方法论对于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增加了社会认识论、社会理论与研究等内容;二是增加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这一点在后续再述;三是增加了应用性强的内容,如目前正在中国兴起的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测验等内容;四是多次调整了课程体系,课程从原来的20章,合并调整为目前的四编十二章,课程体系更合理、结构更清晰。

3.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都非常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结合社会学学科的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选题论证能力、问卷设计能力、访谈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估的主要指标。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后,课程探索出了一条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可行性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本课程的课堂调查让学生全程参与,学生从选择调查研究题目到研究假设的操作化、问卷设计、调查访谈、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都必须提交相应的作业,如20**级学生的《大学生闲遐生活调查》、20**级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20**级的《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消费调查》、20**级的《大学学生干部角色意识调查》等调查项目。与此同时,本课堂还组织学生参与大量的破例实调查活动,如《**市公民道德现状调查》、《高校女知识分子调查》、《妇女生理与心理健康调查》、《**地板市场状况调查》、《**社区福利建设模式研究》、《进城农民工状况调查》、《中国城市社区福利调查》、《**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小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师范大学党员基本情况调查》。

我系建有**区常二社区、**市戒毒所、**区社会福利院、洪山区珞南街办事处、**省少年犯管教所等5个固定的挂牌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拥有相对固定的**省劳动厅、**省监狱管理局、**省少年犯管教所等相对固定的社会调查实践基地6个;同时,我系还与**大学社会学系、**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按“集体建设、分头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已共建社会调查实践基地15个,这些社会调查实践基地的建设完成能够充分满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实践需求。我系自办的学生刊物,至今已正式出刊6期(试刊1期,正刊5期),每期我们都将它寄往全国所有的社会学系,是我系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发表调查报告和实证调查论文的重要园地。

另外,由于本课程基础较好,20**年底,校教学委员正式批准本课程进行基于网络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立项建设,目前已完成课件的脚本制作,也已通过第一阶段专家的验收。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新开发的课件将使教学效果更好、互动性更强。

4.教材建设。20**年4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编印了一本简易教材《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它在结构和内容上已经非常完整,并在现有众多教材(偏重介绍西方主流方法)的基础上有较大创新,突出了社会调查中国化和本土化这一特色。但由于该学期教学的需要,我们只对普通教材忽略的地方(特色部分)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其它地方则相对简略。20**年9月至20**年12月,我们已将该简易教材扩充成一本完整的自编教材,目前正在试用,且已列入我校出版社系列教材出版计划(光明日报已刊出消息),准备经过今年暑期的最后修订就正式交付出版。

20**年9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组织编印了一本教学参考资料《社会调查选题参考》。它收集的选题均以本科生个人或多人合作能顺利完成、关注热点问题为原则,共分: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六个主题。该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印,使我系学生社会调查选题的创新性、可行性、操作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0**年暑期,经过建设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正式建成了本课程的《试题库》。20**年1月,我系建立了一个拥有大中小型学术调查、国际合作调查、市场调查、电话调查以及学生自己组织的调查所使用过的全真《问卷库》。这两个子库是我系《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20**年4月,我系将多年收集的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建立了一个《SPSS教学数据库》。

另外,**参编了**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李教授主编的《社会调查与课题研究》一书中《SPSS操作方法》一部分(约4万字),本书即将由**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副教授参编了由郑教授主编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书,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5.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系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教研室专门设立了本课程教学文件管理专用文件柜,并指派专人管理。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都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并接受教研室和课程建设小组的督导。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的研究是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随着数学科学在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努力培B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这是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般来说,学生数学能力是指:数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联结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表示能力。下面笔者就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指导尝试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班的孩子以一胎居多,父母对孩子十分的骄惯,导致孩子只会说不会干。这些孩子缺乏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各自为政,唯我独尊。针对这些特点我逐步加强孩子们的生活实践,经常给他们布置动手操作、观察的作业,如在教学小数时,要求学生去观察超市的价格标签,再通过询问、查找等方式发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就更透彻,更感受到小数的应用广泛。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更需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小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观察物体一单元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室中的物品,引导学生探索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学过的简单图形画下来。从而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提炼数学问题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面对抽象性、系统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状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与提炼,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能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

例如教学《小数点搬家》时,创设一个开办餐厅的场景,山羊快餐的老板因为生意的冷落,于是把快餐的价格从4.00元调到0.40元,再调到0.04元,从而高朋满座的效果。

问题1:遇到这种生意不兴隆的情况怎么处理呢?

问题2:你知道山羊老板的怎么做的吗?快餐的价格是怎样变化的呢?

问题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开快餐店这个实际情境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能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做好总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由“生活原型――数学化――运用”的学习模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易于理解,知识的获得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由书本走向了生活,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和掌握数学。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造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课堂教学而言,动手实践学习方式的过程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操作某些学具;二是学生在观察或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的不足;三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注意操作总结。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引导学生把任意一个三角形撕成三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原三角形的角),再把撕下来的三个角的顶点放在一个顶点上,相邻的两条边挨到一起,最后观察组合而成的是一个什么角,多少度,总结出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学生拼、拿、摆的方式不一样,构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但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结果是一样,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数学调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调查就是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的多种形式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了解和分析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组织小学生开展数学调查,要恰当地布置任务,设计科学的调查记录表,对调查的方式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在中、高年级开展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调查活动,同学们利用走访、调查等方式得到数据,计算出结果,填好表格,并通过此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四、结语

培养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近年来,国际上掀起的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其显著特点是改进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将培养能力放在比学习记忆现有知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目的之一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仍有相当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因此,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71-02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健全学生人格,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学会关心、学习做人等。小学思想品德课包含的知识面很广、有地理、历史、生物科技、环保等相关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十分重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一、把握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教师认真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要上好思想品德课就必须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把握好教材,在备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清楚课题的含义,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教学目的。通过课文的事例,看清其反映的教育意图,分析出其蕴含的道理,明白课文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道德意识的教育。所以,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对上好思想品德课非常重要。

二、运用教学媒体,引情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因此,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地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深入学校教学调研时,一位教师教《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一课,她首先播放动物世界画面,然后贴出大幅动物王国图,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里了解一下,哪些是有益动物,哪些是珍贵动物,它们为人类做过哪些贡献。”教师说完话后就和学生共同戴上不同动物头饰进行表演。教室里一下子热闹非凡,各小组的同学各自忙着自己头上戴着的动物头饰有针对性地表演。表演结束后,学生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所表演的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及人类对它们的伤害。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及电脑课件的展示,情理交融,理随情出,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上面这位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学生对道德观点的理解不是教师灌输给予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直接体验和自主探讨总结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展现场景的形式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教师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三、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实施体验教育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包括教学和社会生活两部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有具体道德行为的动机,还需要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练习与强化。如果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或者只重视学生的言,而忽视学生的行,那么,思想品德课就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育,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深入平南学校教学调研时,一位教师教学《告别不良生活习惯》一课,课前,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布置学生做好三件事:①排练三句半和小品表演;②让学生调查人们对于吸烟和喝酒的看法;③搜集迷恋电子游戏的危害资料。由于课前准备充足,课堂上教师又能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作用,他们的才能得到展示,变厌学为好学,很好地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揉合在一起。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爱护我们的家园》一课的课后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污水,废气等,进行本地水资源情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发表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倡议书,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四、课后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巩固目标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而是经过长期教育,反复训练而成的。而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生受的教育更丰富、更实际、更深刻。因此,课后教师要观察、了解、评估学生,为他们的德育实践创造种种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关心别人、孝敬父母等道德准则运用在实际行动中,以理导行、反复训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巩固学生道德认识,使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指导学生实践。如一位教师教学《孝敬父母》一课后,她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令父母满意的事。随后,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向父母问寒问暖,陪父母前往求医问药,照料父母;有的学生母亲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饭、拖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既锻炼自己,又温暖着父母心,让父母十分满意。课后的训练,养成了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

五、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旨在帮助教师及时检验教学的方法方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得更好、更有效率。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善于教学反思。每学期我们街道举行各类公开课,课后,我总是安排授课老师在说课的最后环节说出上完课后的反思。每位老师都能根据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接受知识能力情况等等做出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修改。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又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

总之,上好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在授课的形式和艺术上求活求新,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小学生天性具有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可塑性强等特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早已应用其中,可以说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教学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最广泛、深受师生青睐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期间更具备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加精细,以组为单位和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合作学习蕴藏的优势数不胜数,恰到好处地满足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为基础,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的独立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科学创建学习小组,合理调整小组结构

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科学创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良好运行的基础。只有科学建组才能突显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个性化、趣味化以及实效化的特点,促使综合实践教学效率得到良好提高。因此,综合实践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基础、能力实情为建组的切入点,将学生合理地分配成若干小组,以此来推动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各小组之间的差异化压缩到最小,同时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调整小组结构,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发扬团结一致的精神品格,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集体荣誉感,从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提升。例如,在学习《交通安全伴我行》一课时,我按照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的构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交通安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便于运用,在分组活动中,我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分组,并从分好的小组中自行推荐组长,最后再结合教学学情进行适当调整。首先,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理解,再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交通安全的材料。其次,我会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关于违反交通安全的内容,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交通事故带来的悲剧,深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最后,我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搜集的案例和资料,在案例中学会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热闹非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深化学生学习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独特的见解和灵活的思路,进而促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活动,分组合作促进课堂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更贴近生活、实践性更强,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创造力,创设一些带有趣味性强的主题活动,确保各组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充满兴趣和热爱。为了能使学生们对综合实践课有所期待,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小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多下功夫,积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感染力。这种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教师结合各个小组选择适合的小课题,也可以在教学中设下“陷阱”,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观察、学会反思,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家乡的变化”一课时,划分完小组学习后,我以“家乡变化小调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课题。我在各个小组设置了几个有趣的小课题,比如“家乡环境污染”“家乡交通拥堵”“家乡建筑变化”等问题,能够激起各个小组的激烈探讨,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调查计划。我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风土人情、自然景观,能够使学生热爱家乡,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为他人着想,增强团队合作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感。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们一起讨论此次主题活动的感受,将调查的情况来做自我分享,并且把这次调查中的问题结果以及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书写出来。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将其推至教学主位,使他们在合作之中获得更多和更深的综合实践认知,让他们深刻体会“快乐带动学习,学习获取快乐”的过程。

三、小组学习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将各组合理分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工作,排除合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困难,针对合作不协调的小组及时改进和帮助。教师在指导小组工作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小组合作的教学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直观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在中间环节设置奖励机制,优秀学生从中得到肯定,能力不足的学生以此得到鼓励和信心。第二,让学生感受到各个小组成员都十分重要,发挥自身所能,学生之间相互协助、相互依赖。教师要深入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紧密相连,需要通过共同的努力合作才能完成最终目标,要怀揣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力量的精神意念。第三,教师可以设置重重关卡,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力,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在激烈地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勇往直前、努力进取,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行动力。例如,在参与“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调查”这一实践活动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去餐厅进行一次性用品调查。各组学生安排有序,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安排,分别去环保型餐厅和非环保型餐厅进行走访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型餐厅与非环保型餐厅的区别,调查环保餐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的利弊,分析非环保餐厅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在此过程中,学生扮演“小记者”在商场、街道、小区进行随机采访,了解一下他人对一次性用品的想法,并根据此次采访内容进行系统性整理、总结,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让他们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落实行动的好习惯,与陌生人大胆沟通、相互交流,锻炼学生的胆量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四、师生共同参与小组学习,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及水平采用分层评价措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分层教学评价并不是将学生分出优劣,更不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设限,而是在充分正视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积极合理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客观合理的评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关注,并时刻对他们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到能感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进而展现出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