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如何实现

高标准农田如何实现

时间:2023-08-27 15:10: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如何实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标准农田如何实现

第1篇

一、我县农业基本情况

安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强县。乡村人口85.37万人,耕地面积713万平方米,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0.6亿平方米以上,总产65万吨以上。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大重点,把粮食生产、沼气建设、土地流转、高效农业暨农业发展改革引领区建设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实现由农产品资源大县向农业产业化强县转变。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工作仍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如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发展高效农业投入大,风险高;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由农产品资源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刻不容缓。

三、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用新的视野对我县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按照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上下工夫,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下工夫,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上下工夫,在农产品创品牌上下工夫等。

——朝优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方向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市场需求作为调动农民调整结构的动力源泉,以开拓市场促进调整。二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市场、技术等实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三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积极挖掘和开发传统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精品名牌。四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低碳农业。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朝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科技素质方向转。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是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集中突破一批节种、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二是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的推广。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普及活动,突出抓好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朝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方向转。旱涝灾害频繁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心腹大患,必须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三是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朝抓好加工转化,深化产业经营方向转。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安阳县农业,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一要突出重点产业,着力支持九大农业产业链发展。二要突出加工园区,通过发展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创造发展环境。三要突出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四要突出生产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第2篇

以公示制度为主要监督手段。农场实行土地发包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有工资性收入的干部配偶、子女以及场直单位的从业人员承包土地,严格禁止与民争利;无工资性收入的干部配偶、子女承包土地需严格按照农场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或变相扩大承包面积,基本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

1.科学规划生态立城

按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坚持“生态城镇、绿色家园”的规划建设理念,确立了“东兴园、西拓城、南强工、北商贸、中兴文化”的小城镇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场部中心城和第二、十一、十二管理区卫星城,将农场的建筑风格与北大荒文化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小城镇化道路。2008年以来,农场共搬迁居民点27个,搬迁居民3672户,转移安置8078人,城镇化率达到87%。

2.城镇功能完善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场加强社区管理,注重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设置了街道办和居委会,配备了卫生管理员和专用卫生清扫车,加强道路、环境卫生、垃圾、草坪、公园、城镇6个方面管理,做到场区网格化管理全方位覆盖。逐年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将乡村住宅的功用性与都市住宅区服务的完善性相结合,力求体现乡村住宅的舒适和都市住宅区服务的完善。关注城镇建设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新建廉租房小区户均面积44平方米。

3.产业兴城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农场在城镇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物流仓储等规划建设中预留发展空间,注重工业园区的建设。先后投资4525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172万平方米的园区建设,逐步构建了以稻米加工、生物肥生产、生物质能源开发、粮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达19家,粮食安全储存能力达到15.2万吨,解决就业1200人。通过与中铁集装箱、中海集团、信风海运集团、锦州港务局、营口港务局合作,实施陆港多式联运项目建设,2013年新建的第三条铁路专用线即将投入使用,为农场获得国家级粮食物流示范单位、省级稻米加工园区荣誉称号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境外农业开发

1.政策与资金扶持职工境外开发

对境外农业开发的职工,农场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帮助种植户解决在国外的粮食仓储和销售难题。2013年,选派了2户优秀种植户赴朝鲜罗先市耕种水田980亩,投入农业机械及生产资料近百万元,建造了标准化育秧大棚和高标准农田,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4年,农场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租种水田24300亩,遴选10户共45名种植经验丰富的科技示范户,委派4个管理团队负责服务协调和技术指导。

2.项目合作加大境外农业开发力度

2011年,农场与北大荒丰缘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澳洲建立示范农牧场及控股港口建设项目,建立示范农牧场52万亩,控股港口年货物进出量300万吨,已完成产权交割,当年完成播种面积22.6万亩;2013年,农场与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合作,在澳大利亚西澳洲购买耕地52万亩,并租种耕地70万亩,种植的油菜、小麦、大麦等作物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三)产业发展

1.牢牢抓住农业立场根本

10年来农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1076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6375万元,农场自筹资金4386万元,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投资近400万元实施了农业信息化项目,完成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2座和蔬菜大棚基地1处,建设了云山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目前,全场实现统一标准化统供芽种率100%,建立了标准化集中育秧基地39处,标准大棚5942栋,航化作业面积约43万亩,旱田综合防病健身促早熟10万亩;水利设施、农机更新投资达9624万元;落实完善规模展示田及新优特品种展示田20处。

2.稳步调优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农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以产业拉动的方式促进农场经济健康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近6年的最高水平(如图1、2所示),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高,第三产业相对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2013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170081.6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121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387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996.9万元,人均纯收入2.6万元,全年实现粮食总产29.46万吨。

二、主要经验

(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机制

农场重点扶持中型家庭农场、种植联合体和合作社,稳步推动土地流转,控制土地流转规模,避免土地过度集中,以多占有资源者多承担地租的方式,平衡职工利益,并进一步规范旱田种植联合体、种植合作社的运作,鼓励以多户联合方式经营土地,避免和减少少数人种多数田所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巩固和完善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以国有农场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主体、以种植联合体和合作社为辅助”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机制,为垦区全面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二)“产业城镇化”助推农场“四化融合”发展

农场适度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注重把握好资金保障与建设速度、城镇发展与产业升级、城镇规模与人口就业、城镇建设与城镇经营管理等4个方面的“平衡点”,依托管理局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区域性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中心,大力招商引资和引导入驻企业开展粮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了多个绿色食品标识产品,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商务推介活动,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提升了二、三产业比重,推动了小城镇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富余劳动人员就业,2008年以来农场实现年平均净利润4353万元,年平均净资产增长率251.88%,整体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逐步形成“以城养城”和“以业兴城”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垦区“产业城镇化”助推“四化融合”的发展路径。

(三)境外农业开发“两翼多元”发展

农场按照总局和管理局战略部署,以国际视野谋划对俄、对朝、对澳开发。特别是提出“一路一带”战略以来,农场进一步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超前抢占国外农业资源,与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在澳大利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与新友谊农场联手进行俄罗斯农业开发,在扩大境外农场耕种规模、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拓展农场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了“两翼多元”发展,为垦区各农场积极推进境外农业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问题挑战

(一)土地承包企业所得税征收亟待规范

2013年,鸡西国税局按照省局的统一布置,对农场的非职工土地承包费收入自2009年起要征缴25%企业所得税,农场及时与当地国税局进行沟通协调,截止到目前仅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并未征缴企业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2009年和2010年的非职工土地承包费收入免税没有政策支撑,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国税局口头上认可农场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可享受国家税务总局第48号公告第八十六条委托经营方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农场的承包经营方式实际上并不属于委托经营方式,如不规范处理,将会为日后的企业所得税缴纳问题留下极大的隐患。

(二)境外农业开发急需国家扶持政策

目前,农场在俄罗斯租种的土地,都是从二包、三包等渠道获得,租金高、土地条件差,相关服务没有保障,一定程度上缺乏总局和管理局层面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在生产资料筹备、技术服务、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以及信息、法律等方面与境外合作方的合作存在一定困难;域外开发的农户资金能力有限,仍需农场垫付资金维系生产和购置机械,存在资金运行风险。因此,亟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垦区境外农业开发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土地、农机购置等方面亟需相关政策和项目支持。

(三)资金流动性问题制约农场经济发展

近年来,农场在危房改造及整体搬迁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城镇后续管理维护成本上升、物业管理、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加上职工工资、“五险一金”和办社会支出的叠加效应,农场资金周转较为困难,目前农场资金的流动性及偿债能力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如图3所示)。而农场收入来源中40%来自于土地承包费收入,由于土地地租不能上调,作为农场重要经济来源的农业承包收入长期保持同一水平,难以满足逐年递增的“五险一金”、城镇维护费用、工资正常增长等方面支出,资金紧张的局面难以缓解。如何实现保证农场经济发展与职工减负的利益平衡是当前农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对策建议

(一)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

建立与农场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制度,继续推行土地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合理确定承包条件、年限、金额等事项,禁止变相增加职工负担;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农场这一农场基本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种植联合体、农工合作社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各类金融性合作组织参与产业分工和产业升级,最大化激发职工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带动产业化、市场化,带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努力创建农场自有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电子营销水平,切实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农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涵养后劲。

(二)以区域性仓储、加工、物流中心为载体

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场以“国家级粮食物流中心”为平台,整合产业发展要素,积极引导现有稻米加工企业,通过组建稻米加工协会或联合体,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资源、信息、市场共享,不断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建设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质量追溯,持续推进粮食仓储、烘干和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内陆港业务的拓展开发,提高货场和港口发运量,有效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大域外开发力度,继续扩大在澳合作种植面积,积极组织落实种植户赴俄开发种植耕地,为农场可持续发展涵养后劲,努力打造以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农业物联网。

(三)以处理好各方利益链接为切入点

掌握好境外农业开发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在符合国家域外开发大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应积极与国家农业部、农垦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给予垦区农场在对俄、对澳等国家农业项目开发方面的政策扶持,建立总局、管理局、农场三级统一协调机制,畅通政策落实渠道,把握好境外农业开发的速度和质量的平衡点,注意保护境外农业开发家庭农场利益,处理好国有农场、境外合作伙伴和境外家庭农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五、结论

(一)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对于垦区各农(牧)场推进“四化同步”具有引领作用。多年来,八五〇农场科学准确把握总局统筹发展方针,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城镇经营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域外农业开发等方面秉持了“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富民强场”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区域性加工物流中心带动农牧业发展”的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初步实现了“四化同步”融合发展。

(二)农场除了积极发展农业以外

第3篇

[关键词] 隆林县 林业 生态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086-02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民族繁荣直接受到林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做好经济与林业的协调发展,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对于林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在20世纪的8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林业生态发展,其主要是通过生态利用的原则对森林经营实行永续利用,在当地自然条件、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在林业得以发展的同时,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的生活环境。

一、隆林县简介

全县土地总面积531.72万亩,其中土山面积380.55万亩,占71.5%,石山面积151.17万亩,占28.5%。林业用地面积400.88万亩,有森林面积279.24万亩,林木蓄积67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林木绿化率64.3%。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到2012年为此,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37.05万亩(退耕地造林14.85万亩,荒山配套造林22.2万亩),项目涉及全县16个乡镇,147个村民委,1232个村民小组,16531户66124人。

二、隆林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按照一般原理来讲,只要进行合理的开发、科学的统筹,作为再生性的林业资源,就能够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持续的贡献。但是,现实却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建设速度,呈现“总体恶化、局部好转”的尴尬局面,导致林业生态建设出现主体缺位、供体错位的现象,也就是林木、林地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每一年林业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导致国家数百亿的经济损失的出现。传统模式下的林业经济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模式转变势在必行。

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主要是针对森林资源。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是为了提出一种恢复、保护、建设生态林业系统的措施与规划,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就是人类社会面临发展、环境困境的主要原因。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也使得人类必须思考如何才能够做到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进而思考地球未来的前途命运。

2.经济意义

在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才是最主要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目标。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善,不仅能够提供经济效益,也能够持续提供生态效益。如果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不仅会在物质生产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衰退现象,也会导致森林其他效益功能减少。目前,国内森林生产力仅仅发挥出了森林整体生产力总额三分之一。这也是林业产业业内人士的一种共识。所以,森林生产力的开发、提高以及恢复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可能存在的。

3.技术意义

做好森林保护,才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失。在造林方面,必须按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要有详细的造林施工设计、根据设计开展造林施工,采取高标准整地、良种壮苗,等待造林完毕后,做好验收检查工作。在树种选择上,尽量贴近抗病虫能力强、生态效益优、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从而将以往单一树种的尴尬局面改变。全面推行混交林发展、抓好中龄、幼龄阶段林木的抚育,如此才有利于造林生产力的提高。

三、就退耕还林来看,隆林县面临的问题

1.林木保存难度较大

考虑到隆林县本身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影响,特别在石山地区的退耕还林造林后前三年,其成活率不算很高,达不到标准,因此,只有通过补植、补造的方式,才能够满足国家退耕还林条例规定的验收标准。

2.林木管护能力不足

随着林地面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森林防火、林木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隆林县本身的管护能力仍然处于低层次,无法满足现代化林木管护的要求。

3.后续产业发展速度慢

虽然隆林县在最近几年的退耕还林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其后续产业的培育进行了大胆探索,但是考虑到隆林县本身财政收入、经济基础以及自然条件等情况,县内缺少龙头企业,导致农民增收渠道过于单一,后续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4.退耕成果难以巩固

在隆林县退耕还林中,大部分是种植生态林,但是树种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偏低,再加之病虫害防治、林地抚育经费短缺,后续产业资金无法满足发展,农民收入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最终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四、隆林县林业生态发展新途径

1.林业发展方式需要转变

为未来维护隆林县生态安全,就需要做好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于林业质量与效益的提升,将林业发展的潜力全面激发出来。

隆林县林业部门应该把转变林业的发展方式放在重要地位,做好森林经营。选择树苗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树立正确理念,即“种以质为先,林以种为本”,全面推进造林的良种化、种苗管理的正规化,对种苗市场的监管力度要加大加强,以保证树苗的高质量,建立完善的林业政策,制定一些政策体系,促进森林经营,加大资金的投入,逐渐把育林基金向森林经营转变。此外,还应该运用市场机制来进行引导,确保生产要素都充分参与到森林经营。制定森林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抚育改造,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幼林的抚育,还要加强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抓好典型,在各地建立一批速生丰产林、水源涵养林、生态林、能源林、工业原料林等。发挥各种林种的潜力与效益。

2.强化生态建设

在隆林县可以开展义务性种树的工作,做好城镇和村屯绿化,从而推进天然林保护工作,强化各项退耕还林的政策建设。另外,对于森林采伐也需要做到政策的建立于完善,以此来转变以往的控制管理模式,朝着可持续的,有证经营的模式转变。

采取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切实治理。强化科学化防治措施,推广先进的石漠化治理技术,对退耕还林的发展、石漠化治理的发展做好及时监测。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就需要扩大湿地保护规模,确保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另外,也可以建设相应的湿地公园,明确各项保护恢复、湿地调查监测等规范条例,推动建设重点湿地管理机构。

3.积极开展民众生态林业教育工作

做好生态林业的教育工作,才能够振兴林业,实现战略化的林业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林业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我们却不能遗忘进一步的保护工作。因此,就隆林县而言,对于生态林业教育,可以通过媒介进行宣传,提升民众的林业保护意识。另外,也可以开展建设森林上市工作等活动。同时,生态伦理性教育也不能忽视,通过生态伦理性教育,才能够将人们原本对林业生态单一的认知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而端正自身的道德观念。最后,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级党政、各单位、团体,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媒介来促进林业生态发展,促使民众自觉的产生林业保护意识。

4.退耕还林的具体措施

4.1坚持科学规划

做好南盘江沿岸、天生桥水电站库区、冷水河小流域、高速公路两侧、石漠化严重的山坡、城镇周边等综合治理,对山、水、田、源、路、库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将农业、林业、畜牧、水利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坚持耕作、工程、生物等措施的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来治理整个流域、整座山,争取一次性到位。

4.2强化组织领导

退耕还林领导小组需要加以完善,并且采取责任追究制以及“一票否决制”。为了起到示范作用,隆林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各族干部群众,每逢植树造林的季节,都能够参与到义务植树当中去,随着多年的实施,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永远的推动隆林县开展义务植物活动。

4.3做好退耕成果巩固

随着隆林县实施了多年退耕还林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随之后期补助的减少,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户生计,就成为焦点,也是退耕还林所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同时,只有确保林木保存率高,使林木早日郁闭成林,提升退耕还林的造林质量,才能够谈到真正退了耕还了林,钱粮也到了帐;隆林县每一年都要进行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工作,严格地进行退耕还林自查,以确保能顺利通过自治区和国家林业局的检查验收,各项技术指标都能达到退耕还林规定的要求。

五、隆林县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效

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区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正稳步提高,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生态文化、实现区域林业产业集约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精耕细作剩余的土地、整合林业产业规模,在保障的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集中度,为全区林业产业布局打好基础。

2.1农业与水利受益

退耕后为减少水土流失对农田和水利工程的淤积,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红水河农业生产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并对天生桥一、二级、平班水电站和龙滩水电站工程的正常运行将起到了积极作用。

2.2土地资源优化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最终达到环境与建设的统一,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开发同步,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3退耕还林工程引导和壮大当地的林业产业发展,使群众在林业生产方式上向集约、优质、高效发展,有效推动林权制度改革。

总之,林业生态建设对于隆林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减少建设重复投资、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所以,做好隆林县林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后期的林业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朝着持续性、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引,张国良.基于生态文化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89-91.

[2] 秦玉莲.浅谈林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与发展[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77-78.

第4篇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不同经济体走势出现分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内需不足,导致企业生产减少、产品积压、效益下滑。5月19日和23日,总理分别主持召开了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深入研究全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问题,就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预调微调的政策措施。5月24日和29日,省、市分别召开了经济工作座谈会,就贯彻中央预调微调政策,做好当前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我区积极应对,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平稳开局、逐步向好的良好态势。受大环境影响,虽然我区发展处在上升通道,但下行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从刚才统计部门通报的情况看,1-5月份,预计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7亿元,增长21.5%,占年任务的43.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亿元,增长30%,占年任务的26.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88万元,增长20.94%,占年任务的26.7%,大部分经济指标没有达到序时进度。根据目前的形势预测,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的难度很大、压力很大。

综合分析,全区经济发展存在工业企业生产困难较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地方财政增收乏力、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区冲破突围、加快发展的压力巨大。但是,我区又面临许多有利因素和战略机遇:乔子梁煤矿小型机械化改造项目将在10月份竣工投产,年内可实现3000余万元的财政收入;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商务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同时,近期国家将出台一系列预调微调的政策措施,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当前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就能够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就能够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当前,我区正处在突破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如何实现的突破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央预调微调政策为契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奋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果业。的苹果产业是全市乃至全省果业发展的亮点和品牌,我们一定要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努力使这一亮点更亮、品牌更响。区果业局要依托果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加快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和广阳高楼河万亩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果园管理,提高果品质量,促进果业提质增效。二是加快农业园区建设。要深入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活动,快节奏推进,高标准建设,确保完成2个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任务。今年,周陵园区建设要按照4月27日园区工作汇报会的决定事项认真抓好落实。周陵管委会要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要加快推进周陵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确保6月底通过市上验收;要积极与省发改委对接,确保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立项审批。区农业、果业等部门要依托西塬和广阳高楼河2个万亩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和苹果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㈡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工业是立区之魂、强区之本。当前,我区工业体系不完整,结构不合理,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现在已发展到最被动、最困难的时期。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工业短板的突围,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振兴煤炭工业。区煤炭局要督促指导乔子梁煤矿加快推进小型机械化改造步伐,确保10月份竣工投产;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扎实做好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确保达标煤矿安全复产复工;要切实加快8个资源整合矿井小型机械化改造的前期工作,促进我区煤炭工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陈炉陶瓷工业园区。区工信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园区土地平整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力度,促进企业正常运营;区招商局要把陶瓷工业园区的项目引进作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半年必须有1户陶瓷企业入驻园区。三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区发改局要加强与海亮集团的对接,密切关注项目商务谈判进展情况,全力为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序推进搞好服务工作;同时,要对油页岩开发项目矿上区域的土地及地面附着物精心调查摸底,为项目落地做好准备。区工信局要积极与康元公司衔接,督促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推进前期工作,确保日产4500吨特种水泥熟料项目早日落地。

㈢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壮大三产经济总量。一是加快陈炉古镇景区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加快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北堡子恢复、永寿堡观景台等重点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二要形成景区建设工作合力,区发改、住建、旅游等部门要抓住陈炉古镇景区建设被列入全市“转型十大项目”的机遇,加强与市级部门对接,争取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景区更大支持;特别要抓好景俊海副省长、王莉霞市长在陈炉调研时所决定事项的落实。三要充分发挥景区旅游开发公司的作用,大胆尝试,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古镇开发建设。二是抓好商贸服务业发展。区商务局要从实、从快编制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餐饮、建材、汽修、物流等服务区,为加快全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打好基础。

㈣加快城市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品位提升。一是积极改造提升老城区。区住建局要全力推进济阳新城、鑫光小区和欧景台二期等保障房建设,迅速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要抓紧修建南街曙光路,尽快完成集市西巷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加快开发建设新城区。区规划分局要尽早完成新城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和论证工作;区发改、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要加大新城区社会公共事业类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重点加快中学建设步伐,力争区体育场、区中心医院和区文化馆等项目早日落户新城区;区住建局要加快姜女祠山体公园建设步伐,抓紧制定一河两岸景观建设方案;区交通局要尽快启动实施姜女祠通往西塬的景观道路,并牵头协调市交通局完成铜运司方面有关工作;区水务局要在6月底前落实漆水河-金锁段农防治理项目。三是扎实推进四创工作。区四创办要以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抓好治理脏、乱、差等工作,加快创卫示范一条街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进度;同时要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当前,重点工作任务是确保全面完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任务。

㈤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仍然是今后较长时期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区发改局要紧盯23个区级重点项目,适时调度,强化督促,及时通报进展情况,确保续建项目早日竣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前期项目迅速推进。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近期,中央将出台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措施,省市也将出台贯彻落实中央预调微调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各镇办、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前做好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力争使中省市政策出台与我区的贯彻落实无缝对接。区发改局要加强调研,统筹协调,加大对镇办、部门项目争取工作的指导;各镇办、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跑部进厅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深度衔接,努力使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区,确保上半年国投项目资金达1.3亿元以上。区招商局要大胆探索创新,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西洽会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和履约落地工作,确保上半年完成市域外到位资金4亿元以上。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调度。承担项目包抓的责任部门,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三位一体”包联责任制,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工地督促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区发改等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政府投资效益。另外,7月份,市上将组织全市项目建设观摩会,区发改局及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调度,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加强统计工作。前几天,我们开展了政府投资统计培训,区发改、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镇办、各有关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积极与市统计部门对接,不断提高我区统计工作水平。

㈥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当前,我们要举全区之力,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几件民生工程予以重点推进:一是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区教育局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中学和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区文广局要着力抓好“文化建设年”活动的督查落实,加快区影剧院开发建设,努力提升文化事业发展水平。二是区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推进区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创“国优”工作,全面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区水务、扶贫等部门要加快贫困人口搬迁、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等工程进度,确保工程高质量竣工并早日投入使用。四是要加快五大保险提标扩面工作步伐,确保五大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3%以上。同时,要严格落实低保、小额贷款、就业再就业等社保政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㈦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平安和谐。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民政、残联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新标准落实好城乡低保、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等政策,不断完善困难群众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体系。各镇办、各部门要切实把事关群众贴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坚决杜绝损害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发生。二是强化安全监管。区安监、煤炭、交警等部门要深刻汲取珠峰煤矿私藏火工用品和“5•21”重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对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各镇办、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转变作风,苦干实干,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工作落实

作风体现团队形象,作风决定事业成败。当前,我们要通过提高三种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㈠提高真抓实干的能力。真抓实干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今年以来,我区一些重点工作推动不力、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部分领导干部执行力不强、效率不高、真抓实干能力不足的问题。今后,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策划能力、推进能力和校正能力,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法,切实提高真抓实干的能力。

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得到提高的。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发展环境复杂,面对新形势,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复杂的新情况,善于处理棘手的新问题,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㈢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4月中旬,市纪委对全市基层单位的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进行暗访,我区2个单位受到批评,这反映出我区一些单位的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教育,自觉接受监督,自觉管好自己,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做到慎言慎行,以严肃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统筹安排,扎实做好当前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