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投资规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要点:
1、 全球医药市场增长平稳,国内医药行业增速高于全球平均。
2、行业发展动力出现变化, 二级市场显著高估。
近几年,全球医药行业整体仍然保持着平缓增长的状态,刚性特征明显。2013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市场的增速在20%左右,高于全球平均。化学制剂和中药仍然占据医药消费的主体,市场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
二级市场显著高估。通常来说,市盈率的高低应该和行业增速保持资产负债率一致,一旦行业估值过高,消化的压力就比较大,按照当前政策及医改的进程来看,医药行业整体的成长性仍然比较确定,但增长提速的动力已然弱化,平稳增长或成为行业短期发展的主旋律。以此逻辑推断,以成长消化估值的期限大概率变长。
投资策略:医药行业刚性特征明显,但考虑到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已经发生变化,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结合当前的估值,维持医药板块整体中性评级,给予化学制剂、中药和医药商业板块增持评级。
通信:4G催生行业景气周期
投资要点:
1、4G投资启动行业景气大周期,通信设备板块全面受益。
2、数据爆炸时代,通信消费升级将再造行业春天。
4G投资启动行业景气大周期,通信设备板块将整体步入上行通道。中移为扭转3G时代的不利局面,抢先发力4G建设,TDL一期20万基站的建设商用必将拉动通讯设备板块业绩向好,并搅动运营商目前的竞争格局。年底4G发牌是大概率事件,虽然联通将立足3G 升级,控制4G投资规模,但电信因其EVDO网络数据业务速率改善空间有限,必将加大4G投资力度,从而推动未来三年运营商整体资本开支规模持续平稳增长,利好通信设备产业。
数据爆炸时代,通信消费升级将再造行业春天。资本市场不看好通信行业长期表现主要原因在于语音业务渐趋饱和,数据业务量收剪刀差,移动渗透率逐步见顶,运营商以往的增长模式面临挑战。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同时出现,数据爆炸时代通信消费升级,人们对数据通信的依赖度大幅上升,将给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重点推荐公司:4G主题首轮受益个股中兴通讯、烽火通信、日海通讯;进军非通信光产品领域,打开新增长空间的光迅科技;专网通讯领域的代表,受益于公安系统数字集群PDT 规模启动的海能达。
水泥:投资增速回落 行业淡季运行
投资要点:
1、投资增速回落,基建投资托底。
2、地产销售高位回落,带动投资微幅下行。
宏观层面,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0.4%,增速较1-4月回落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比增长20.2%,增速较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在FAI资金来源构成细项中,国内贷款同比增长12.8%,增速较1-4月回落1.1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同比增长17.9%,增速较1-4月回落0.4个百分点;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21.0%,增速较1-4 月提升0.3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驱动主体依然来自政府层面。
从水泥下游投资结构看,1-5月广义基建累计投资同比增长24.1%,增速较1-4月提升0.1 个百分点。房地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长20.6%,增速较 1-4月回落0.5个百分点。建筑业1-5 月累计投资同比回落9.2%,回落幅度较1-4月缩小0.8个百分点。后期继续关注销售层面的动向。
投资策略:如果没有政策层面的重大举措,季节性依然是行业自身运行的主要波动因子,阶段性配置时点可能出现在下个淡旺季转换的时间窗口。之前,依然建议把关注点放在供需格局良好的新型建材子行业龙头,水泥行业可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江西水泥、祁连山。
安信证券
光伏:新周期 新方向
投资要点:
1、2013年年中是2011-2015年行业大周期拐点,2013-2015年为周期的右边侧。
2、欧盟双反将会加速国内政策出台和市场启动。
供给收缩形成拐点。 2012年Q4为产品价格底部,价格跌到了龙头厂商的现金成本,跌无可跌。2013年年中是政策底。欧洲的双反初裁结果敲定,利空释放完毕。2013年底或者2014年初,供需平衡点出现,预计国内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范围20-25GW ,供给集中度提高。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九五"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九五"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海正集团和华东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九五"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九五"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九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十五"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十五"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20*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20*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十五"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十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十五"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九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20*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十五"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以台州椒江入海口两岸开发区为中心区域,并辐射金华、绍兴等地的若干重点企业和工业小区为卫星区,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国家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突出区域集约化优势;顺应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坚持环境综合达标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建成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高的化学原料药产品为依托的世界级化学药生产基地。同时,发挥多种所有制优势,加速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一批年出口额超过2-3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出口达到50亿美元,占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约25%。
在集中力量建好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的同时,全省的化学原料药工业突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努力改造提高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品种,进一步提高现有主导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和7-ACX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广泛采用高产菌种,提高现有发酵品种的发酵水平和后处理技术;提高合成、半合成药生产水平及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普利类他汀类、奥美拉唑等合成药的工艺水平;加强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运用手性药物合成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加强对头孢曲松、VE、扑热息痛等大品种的结晶工艺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和操作。二是着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紧跟国际药品开发进程,加快仿制一批国外专利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产品,特别是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并迅速产业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占领国内外市场。
(二)建设中药现代化工程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符合现代用药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以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科研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中药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传统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十五"期间,全省中药现代化工程规划投入30亿元。争取到20*年,中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中药现代化工程主要从药材生产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科研现代化三个方面着力,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提升,促使中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药材生产现代化。推进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大宗、地道中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以产地品质管理为中心,有重点地推行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建成5个以上符合GAP要求的种植示范基地,全省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创建优质药材品牌。
--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突出中药提取、饮片、成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建成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3个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浙八味"为重点,建立2个以上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生产点;开发一批中成药新产品,规划研究1个以上一类中成药新药,5个以上二类中成药新药,及20个左右其它新药;大规模实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在率先建成具有90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
--推进中药科研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中药研究、开发水平。中药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中药机理、建立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基地、推广中医药理论等中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选择20个传统名优中药实施二次开发,"老药新做",提高产品档次和适应现代用药习惯。争取2-3个品种以新药的标准通过美国FDA认证。
(三)建设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重点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辅以优惠政策,建设杭州"新药港",努力使杭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起点、优结构、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并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引进和发展新的化学专利药、制剂新剂型和先进医疗器械。重视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制剂等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医药企业共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园区全部建成后,达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中,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是:
--制剂产品。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品种。针对病原结构的变化,开发一批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病等高发病源的特效药。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剂型。主要是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制剂和复方制剂,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一批多剂型、高附加值及高生物利用度的新产品。
--生物制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挥我省民间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在瞄准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起点上发展生物制药,力争有较大突破。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疫苗、诊断和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神经系统、肿瘤、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发白细胞介素类、造血因子类和其他细胞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制冷设备、医用光学内窥镜、无损伤检测设备、便携式新型心电监护系统等产品。加强与省内知名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庭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适应国际医药竞争形势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发展医药高技术产业。到"十五"期末,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6%,重点骨干企业达8%以上。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系"和"三个机制"
--"一个体系":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三个机制":一是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资金支持的投入体系。完善企业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医药技术、经济交流合作。
二是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扩大企业"产学研"联合,吸引国内外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医药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建立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作用的技术服务机构。
三是加速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入的意识,提高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中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比例。设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对全行业具有导向性的、高水平的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金开办医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
2、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要从过去追踪了解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选择受让科研成果的被动科研为主,积极向先期介入科研、进而逐步主导研究进程的主动科研为主转变。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战略的重心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膜过滤、手性反应、光化学反应技术、多肽药物固相合成技术、耦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是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合成和发酵过程,推广全过程计算机控制,采用膜过滤等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生产。中成药提取采用膜过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新技术,改造传统提取方法。制剂生产,采用新型的连动性的装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机械。推广全自控精密微
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十五"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九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十五"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国内跨国医药技术转移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没有理解和掌握技术转移的具体方式,以至于无法对相关合作的利弊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估。
四种合作方式看利弊
目前,跨国医药技术转移在中国实施有四种合作方式,这就是专利授权、技术许可、合作开发与企业并购。在实施中,它们各有利弊。
专利授权这类合作程序简单,交易周期相对短,转让过程中产生分歧的几率也较低。但医药行业的专利技术转让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时效问题。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而一类新药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期限一般需要5年以上,长的可达10年或更多,这无形中缩短了受让人的获益期间;二是从专利产品到注册药品需经历多个审批环节,在其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失败几率;三是关于后续关联专利开发的问题,如果双方未对此达成明确合意,则很容易在交易后期产生纠纷。
从实践的情况看,国内外企业围绕专利授权开展的合作非常活跃。2010年8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成功将一项自主开发的蛋白抗肿瘤药物的专利权授予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授权金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交易披露,法方需按开发节点分期支付相应的专利许可费,中方则将在一定期限内视情况授予法方进一步开发抗肿瘤新药的权利。如法方在后续动物试验、临床多期试验等环节中失败,则中方将收回专利许可,重觅合作伙伴。这种权利义务的约定说明现行专利授权模式已较为成熟。
技术许可技术许可是国际医药行业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合作或转移方式。技术许可交易一般包含首付款、里程碑式付款和销售提成等几个部分,交易周期覆盖了从产品首次开发到上市销售的全过程,根据产品开况其授权期限可达10年以上。技术许可通过设置不同付款阶段的方式,引导许可人和被许可人共担药品开发风险。一般来说,被许可人因需同时承担授权许可费用和后续开发费用,交易风险似相对较高,但考虑到许可方前期所支付的高额开发费用以及为推动项目成功而在许可后仍需提供的技术或其他支持等因素,双方风险分担实际仍较为平衡。
技术许可在我国已有成功的合作案例。2009年11月,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与以色列D-Pharm签署了一项关于授权开发名为“DP-b99”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药物的协议。授权时“DP-b99”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D-Pharn许可万邦在中国独家开展“DP-b99”临床研究、注册、生产和销售,而万邦将为此支付1850万美元许可费,其中包括1500万美元的后期销售里程碑付款。
合作开发合作开发与授权许可的主要区别是所开发产品的相关权益由合作方共有,双方均为权利持有人。为方便开发实施,合作方有可能采取合资注册新法人的方式开展项目开发工作。
成立于2000年的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医药行业跨国技术合作的成功范例之一。该公司是中国和古巴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最高、投资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以研发和生产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性单克隆抗体和疫苗为主营方向,借助古方在单抗方面的先进技术。该公司现已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个人源化单抗药物――泰欣生尼妥珠单抗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物1类新药证书,填补了我国人源化单抗药物的空白。
企业并购采用整体并购的方式可有效地帮助收购企业规避普通技术转移中涉及的授权范围、授权时效、后续开发等方面的种种限制。但并购所涉及的工作也比单纯的技术合作要广泛的多,需要收购企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尽职调查,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和更大的风险。因此,这种方式对企业自身的商务和技术实力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医药企业为获取另一方核心技术或产品而引发的全面并购案例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但在我国的成功案例还不多。2008年,深圳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了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Datascope是全球第一台监护仪的生产者,也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领域的全球领导厂商和多元化的医疗器械公司。此项收购成功后,迈瑞不但自动成为全球监护仪行业第三大厂商,同时也将包括80多名研发工程师在内的Datascope监护产品研发部门以及相关品牌和知识产权收入囊中。
三种转让方式看优劣
从产品与技术转让方式上来看。目前国内有三种形式?哪种形式更好呢?
拥有国内新药证书的产品或技术转让这种方式是指外资药企将已获得我国药监局颁发新药证书的产品转让给我国医药企业,由受让企业申请生产批件并进行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国外企业来说,通过与具有生产和销售能力的我国医药企业合作,使成熟的产品尽快商业化,缩短产品上市前周期,可使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规避国内政策和市场风险;由于产品已通过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因此,这种转让方式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已将研发风险降到了最低,是最受欢迎也最容易吸引投资的一种方式。
拥有国外新药证书的产品或技术转让这种方式是指外资药企将已获得国外药监部门颁发新药证书的产品转让给我国医药企业,由受让企业申请国内临床试验、生产批件并进行生产和销售。尽管需要在国内重新进行临床试验,但由于产品已在海外完成过一次完整的临床试验并获得新药证书,因此,企业可在申报时将相关数据作为辅助参考资料一并呈报以提高申报成功率。总体看来,这种方式耗时较长(新药申请约5年时间),投入大,但风险仍相对较低。
尚未拥有国内新药证书但已开始临床试验的产品或技术转让这种方式是指外资新药尚未完成其国内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转让给我国企业继续完成研发并申请报批和生产、销售的情况。该类转让授权范围多为全球市场,既受让企业需承担该药品在全球其他国家的开发义务。这种方式对受让企业和转让企业的风险都比较高。对受让企业来说,除为获得产品或技术所需支付的高额费用外,企业还需为产品后续研发和注册进行高额投入,一旦新药无法获得注册,则所有这些费用将得不到任何补偿。而转让企业则要承受因产品申报中途失败而导致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损失。此外,申报失败的记录可能会对产品在其他国家进行申报时造成负面影响。
跨国医药技术转移,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外医药产品与技术合作的力度也在逐渐加深,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药品技术合作,能使中外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降低风险,压缩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很多欲在华开展业务的外资药企在向医保商会咨询我国贸易环境时都曾表示,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医改投入的逐渐加大,中国医药市场正处于需求迅猛增长时期,任何一家有远见的企业都希望能从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但是,在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很多外资企业却面临着销售渠道不完善和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严重缺乏等困难,而管理方式和经营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很难在短时间迅速本土化,借助“外力”扩展在华业务成为了很多公司的选择。与此同时,由于以往长期对研发创新的投入不足,国内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因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新产品而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
当前,欧美很多依靠资本市场输血的医药研发企业面临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情况。这些研发企业缺乏固定项目收入,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其中部分已较为成熟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他们纷纷通过出售优势资产或技术的方式争取新的资金来源,甚至还希望依靠整体出售来避免被破产清算的命运。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间接降低了收购这些技术或企业的成本,在这些情况的相互作用下,已有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开始考虑直接参与跨国技术转移与合作。
研发投资规模超美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23日报道,中国正成为一个研发中心,这与中国政府推动创新的努力以及中国企业追赶西方竞争对手的行动相符。
《金融时报》旗下数据服务机构fDi Markets的研究显示,在吸引外国研发投资方面,中国已赶上美国的脚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吸引了来自外国公司的88个绿地研发项目,美国吸引了91个;中国这些项目估计涉及55亿美元资本投资,是美国的两倍多。也就是说,中国自2010年以来在研发领域吸引的绿地外国投资规模位居全球之首,项目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正加大研发支出,并帮助引领全球研发支出模式和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根据咨询机构Strategy&的一项研究,北美、欧洲和日本公司仍在全球研发总支出中占主导地位,但它们各自所占的份额要么不再增长,要么出现了下滑。登上Strategy&全球创新1000强(Global Innovation 1000)榜单的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数量从2005年的8家增至2014年的114家;中国公司去年的研发支出增长46%,而北美和欧洲的这个增速仅为个位数。
药企掀起投资热潮
制药行业是中国首要的研发投资领域,2014年吸引了16亿美元投资。商业机器和设备(8.17亿美元)以及消费电子(5.4亿美元)分列第二和第三,这表明,研究密集型活动在各个关键行业之间呈现健康分布。在中国进行研发投资的外国公司中,美国公司最为活跃.根据fDi Markets的数据,去年,有32家美国公司在中国36个项目上支出16亿美元。
业内普遍认为,跨国药企近期大幅度在华加码投资步伐,并逐渐转变原来注重产业投资的模式,而转向研发投入,这均是看好中国市场增长的表现。随着海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药企希望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创新中心,用中国资源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心照不宣的“中国战略”。
去年9月底,赛诺菲在上海成立亚太研发总部;10月,强生在沪设立亚太创新中心;11月中旬,在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十年之际,罗氏宣布将再投资1.3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8.63亿元)在上海建造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而这些均是以上跨国药企在华成立研发中心后,根据其扩张步伐作出的进一步举措。
对此,普华永道Strategy&公司总监孙超表示,尽管医药行业面临着持续创新、销售模式变革、定价与市场准入这三大挑战,又要面对合规问题,以及数字化和移动医疗带来的冲击,但依然看好中国市场。
不仅如此,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创新模式也发生变化,从公司的单一创新转向与外部合作的开放式创新,通过合作来加速本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赛诺菲和再鼎生物合作开发两个药物,强生全球四大创新中心已开展80多项外部合作等。
汽车行业豪华品牌本土化设计提速
设计中心是一个能让品牌设计部门把灵感成为现实的地方。尤其是高科技集中地汽车行业,在华建立研发中心,一方面可加速中国汽车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使产品更好的适应中国汽车市场。
以宝马和奔驰为例,早在2005年,宝马就在中国成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宝马在华有三个研发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与沈阳,其中上海的研发基地包括互联驾驶中国研究院、宝马集团全球创意设计咨询上海工作室以及宝马集团中国技术中心三个机构,除了本土化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外,同时负责中国市场与集团所有开发部门的合作事宜,并进一步增强宝马集团在亚洲地区的研发实力;而位于沈阳的研发基地主要负责动力系统方面的研发。“今后,宝马的研发将注入更多中国思维。”
而在奔驰未来规划中,至2020年,将推出12款新品,其销量将超过宝马、奥迪重回冠军宝座,而中国市场的表现则是关键。2006年,通过对奔驰E级轿车(W211)的国产化,戴姆勒首次将中国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中。自此,其中国研发团队的工作范围和团队规模就开始持续发展。2009年,奔驰成为了首家在华设立高级设计中心的德国豪华车制造商。2014年11月,全新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启用,该中心拥有6大部门,包括国产化支持及研发和动力总成及测试团队、车辆安全性与舒适性、法规事务和知识产权部门、车载智能互联、信息娱乐系统团队和趋势、竞争情报与创新部门、梅赛德斯-奔驰高级设计中心。目前,它拥有约350名专家。据悉, 2015 年,戴姆勒计划将团队扩充到500 人。为了突出新启用的设计中心的重要性,戴姆勒股份公司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表示,德国研发总部所拥有的功能,北京中心都有,它也因此被视为德国研发总部的缩小版。
受前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东欧国家的轻工业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急需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近些年,东欧各国政府积极采取降低税率,设立自由贸易区等优惠政策,鼓励外国投资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技术合作,这对于中国这一轻工业生产大国来说,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契机。
万湖之国――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水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万湖之国的美称,这为当地发展工业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目前白医药行业设备和技术仍然不发达,并且缺乏现代化生产所需资金,品种单一,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且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药品都是从第三国进口。白俄罗斯政府近年来不断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急待发展本国的医药行业,因此投资白俄罗斯医药市场存在巨大商机。如果在这里建立符合GMP国际标准认证并且具备先进技术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医药原料、成品药分拨中心和保税仓储库,发挥我传统医药的优势,将有广阔的前景。
欲展翅高飞的白颧――摩尔多瓦
以嘴里衔着一串葡萄的白颧作为国鸟的摩尔多瓦,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多瑙河下游,该地区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其轻工业较为落后,轻工业是其政府重点招商引资的行业。摩与独联体国家签有自由贸易协定,我国企业如在摩合作生产,其产品可在零关税条件下进入独联体市场。而摩轻工产品进入欧洲国家没有配额的限制,我国企业在摩投资设厂,并获得摩原产地证后,其产品则可自由进入欧洲国家。摩为原材料较缺的国家,我国企业在摩投资投厂后,不仅可以推动我国设备出口,而且还可带动我国原材料出口。
振兴中的前苏联核弹基地――乌克兰
曾经作为苏联时代的武器生产基地的乌克兰,其轻工业却不发达,几乎处于“荒芜”状态,急切盼望外国投资者参与乌轻工业改造。家电、服装、家用纺织品、鞋类、箱包、儿童玩具、家具、食品、药品等进口比例较大,其中在中、低档日用品进口比例中,中国商品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目前乌克兰市场很多中国商品是从乌克兰周边国家转口或者由乌克兰商人从中国市场小批量采购而来,从而成本较高、款式陈旧,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中国投资者来说,该地区发展空间极大。
马可?波罗的故乡――克罗地亚
造船业在克罗地亚具有悠久的历史,几百年的造船传统使克罗地亚造船业在技术、质量等各方面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一般船用设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克罗地亚又长期大量进口造船用原材料和船用设备,因此,我国船用设备企业应考虑向其出口船用设备。并且我国船舶企业也可以和克罗地亚公司开展一些特殊船舶的建造方面开展技术交流,因为,克罗地亚在化学品运输船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在大型客轮建造方面也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并且克公司也曾提出与我国合作建造大型豪华客轮的意向,克公司负责承揽船舶订单,提供船舶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而在中国船厂进行建造。这无疑对我国船舶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欧四国鼓励外资者投资的优惠政策
白俄罗斯
为了鼓励外商投资,白俄罗斯在全国的 6个州各成立了一个自由经济区。自由经济区内企业利润税减半征收(12%,区外企业为24%),区内企业自产产品销售利润自宣布赢利之日起5年免征利润税,其它需交纳的税费:增值税、消费税、生态税、自然人收入税、土地税(或租赁费)、国家和社会保险费、国家税收等,区内企业总体税赋水平比区外企业低 40%。另外,如果一个企业进口的设备是白俄罗斯紧缺的产品,则该产品可免缴关税和增值税。如果出口到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并在以前的基础上计算应纳税额,则增值税可以返还。
摩尔多瓦
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人视其投资规模(5万美元至25万美元以上),可享受免交所有地方税费、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1~5年的优惠政策,但不包括企业在生产中使用地方标识费以及支付社会保险基金、退休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费和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
乌克兰
1、外商作为对企业出资的进口物资免缴关税;
2、外商投资企业购置用于生产的进口物资退还 50%的进口关税,其中的进口零部件、机组,退还100%的进口关税;
3、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必备物品(包括自用汽车、计算机、办公用品等),如3年不出售,免缴关税。
克罗地亚:
对外国投资者的定义:指投资额不低于400万库纳(约合50万美元)且享有鼓励措施、税收和关税优惠的国内外单个或多个自然人、法人。
1.投资额不少于1000万库纳,就业人数不少于30人,投资第二年始的10年内交纳7%的利润税(克正常利润税为35%);
2.投资额超过2000万库纳,就业人数不少于50人,投资第二年始的10年内交纳3%的利润税;
3.投资额超过6000万库纳,就业人数不少于75人,投资第二年始的10年内免交利润税。
世界500强的难题
“在做了一系列500强企业的案例后,想必大家也都有所总结,那么谁能说说他们身上的软肋究竟在哪呢?我们应该怎样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呢?”在项目总结会议上,老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一个其中的一个案例,我是这样分析的。
“三把火”后发现的小问题
我们的一个客户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在中国已建立了多个经营实体。其一下属工厂多年以来长期从事加工贸易业务,每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上亿美元的工业产品。新上任的集团总裁雄心勃勃,决定把该下属公司内部加贸业务进行全面的核查整顿。
在核查中发现,该工厂2006年在没有得到海关正式批准前,即进行了外发加工业务。近期,加工贸易手册即将到期,在核销手册的时候,没有海关对该批外发加工业务的批准文件,企业将面临被海关罚款、降级以及暂时停止加工贸易业务等各种风险的可能。
该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是公司的基本原则,不能允许公司内部存在一点风险隐患。因此,新上任的集团总裁对此非常重视,并且邀请我们为其公司处理此次事件,希望海关对该批外发加工业务补签批准文件。
我们在处理事件的时候发现,海关和企业的立场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怎样化解两者之间的分歧,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我们第三方公司最应该做的,也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企业立场:物流通畅是生产的重要保证
由于外发加工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企业若要开展外发加工,必须先向海关提出申请,由海关审批。而海关审批同意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外发加工的环节是否为主要工序。企业认为,该批外发加工业务决不涉及外发主要工序的问题,并且在生产环节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没有给国家造成丝毫的损失。在企业实际生产运作中,物流通畅是生产的重要保证,一旦物流环节停滞,将会对公司造成极大损失。此次没有得到海关正式批准后,就进行了业务完全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生产和物流的通畅。希望海关能够给予书面上的补签批准文件。
海关态度:没有正当操作程序
海关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为企业出具的一切审批文件也都将按照国家规定的文件执行。海关认为,虽然企业这种诚实守信的态度很值得赞赏,但是,此次事件的发生时间在2006年,海关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对过去发生的业务做出审批,并且这完全不复合正常程序,因此无法执行。
为世界500强“排雷”
作为第三方,双方的观点我们都能理解。海关虽然是企业的管理者,但是他对企业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管理层面,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出现的问题海关没有正当的处理程序。而企业也不能完全理解海关的办事规章和条文化程序,尤其是外资企业,一方面他们对我们的国情和政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知名的500强企业,处理问题讲究诚实守信,工作中的不合规问题一定要纠正并且及时补救。无论是海关和企业出发点都是正确的,并且也都是谨遵我国的法律规定,只是双方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在某些方面并不能达到共识。
针对此次项目,我们在与双方多次沟通后,站在双赢的角度上,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由于违反了海关正常操作流程,海关不能对过往的业务进行追加审批,而企业又要求得到书面的确认,从而避免日后因此次项目所引发的风险。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下,我们提出在海关对该企业进行下厂核销,确认该企业不存在任何违反海关对外发加工实质条件规定的情况下,不就此事特别做出审批,而是在该本手册核销后,海关在核销报告中将此次情况列明并给予确认。这样的程序在海关管理中既是可行的,企业又得到了海关书面的确认,海关和企业都很满意。
作为专业的咨询人员,我们既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也了解海关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在其中起到的沟通纽带作用极为重要,并且设计出双方都可以接受,对双方都有利的筹划方案,使得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真正的价值所在。
2012年8至10月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在江苏、四川、陕西三省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早期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国内创投机构投资早期阶段的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据经济研究所流通消费室主任刘国艳介绍,目前国内创投机构对早期阶段的投资还是相对不足。
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偏爱早期阶段投资,前者更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是其中主要原因。早期阶段投资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进入门槛较低,投资个案占用资金规模较小也都是重要的成因。
此外,投资机构的激励机制也对早期项目的投资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国有企业来说,选择早期阶段投资大多是因为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一原因占国有企业选择早期阶段投资理由的一半左右。此外,早期阶段的可投资项目较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从投资领域看,早期阶段投资更多集中于软件、生物医药、物联网等行业。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中一些细分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可投资项目较多,如软件行业;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细分行业在整体上正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可投资项目都集中在早期阶段,如医药行业、新能源行业等。
从投资规模看,早期阶段投资规模普遍偏小。在区域方面,东西部地区都是如此。在投资金额方面,金融、新材料、先进制造三个行业的资金规模最大,在全部早期投资中占30%左右。
从退出方式看,后期投资企业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概率远高于早期阶段投资企业。“从问卷反映的退出情况看,现在创业投资获得回报的现状是早期阶段投资是高风险、低回报,而后期投资是低风险、高回报。”刘国艳说。
从管理团队的专业背景看,理工科背景的管理团队更倾向于早期阶段投资;从管理团队的教育背景看,本科及以下教育背景的管理团队和博士教育背景的管理团队更倾向于早期阶段投资,而硕士和MBA教育背景的管理团队进行早期阶段投资的比例很低。总地来看,创业投资管理团队从业时间越长,越倾向于中后期阶段的投资。
从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国内创投行业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多种性质的创业投资企业并存发展,但不同性质企业的发展存在差异。国有性质的创投企业规模普遍较大,而民营的创投资业以中小型为主。
二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不同。从企业性质来看,东部地区国有及民营创投企业呈并行发展态势,而西部地区多为国有创投企业,民营创投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从投资项目数量看,东部地区创投企业投资的项目较多,而西部地区创投企业投资的项目较少。从企业规模来看,西部地区创投企业规模较大,而东部创投企业平均规模较小。
“对比东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更倾向于完善机制,西部地区则更希望政府在市场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引导作用。地方政府对引导基金的政策需求主要集中在政策环境的营造和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在这方面,东西部两个地区需求比较接近,都提出应当放宽政策限制,加强国有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的改革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建立从业人员的资格和信用认定,以及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刘国艳说。
问题和建议
“目前很多创投企业从事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投。”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指出,中国的创业投资应有的促进成长性创业企业的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也还不能适应转方式、调结构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要求。现阶段,仍有以下这些因素制约着创业资本投资早期创业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一是富裕阶层存在历史性断层。由于历史原因,在发达国家作为天使资本主体的富裕阶层在我国存在历史性缺位,新的富裕阶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导致现阶段正在形成的创业资本体系中,天使资本等专注于早期阶段投资的主体更加缺乏。
二是成长性的商业化创业资本仍处于投资定位的探索过程中。由于客观上缺乏投资早期阶段所需要的经验和环境,创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PE”化倾向,总体上以中期投资为主,创业早期阶段投资相对不足。
“在发达国家,富裕阶层本来就是存在的,当物质条件满足以后,他们就会去追求理想,从而自然形成天使资本;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存在天使投资阶层,只有政府才能弥补这样的作用,政府应该是第一天使。”宋立说。
三是发展中的政策性引导基金等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业界普遍认为国有创投企业是支持早期创新项目的主要力量,应当促进创业投资扩大对早期创新项目的投资。但在现实中,国有创投企业的发展受国有资产相关管理规定的影响较大: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要求的影响,二是国有资产转让制度的影响。国有资产转让必须经过招拍挂程序,这导致国有创业投资企业不能以自主协议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在2009年出台的政策中,还要求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段后,含有国有股的公司开展境内IPO时,须按发行股数的10%向全国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这也影响了创业投资企业的正常退出和投资收益水平。
四是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惠力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对投资早期的创业投资企业优惠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对建立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核标准过于严格,都导致现行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受到限制。
五是创业投资企业的退出机制仍不健全。
“沿海发达地区不仅要推动自己的发展,也要为中西部内陆地区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经验,为它们探路。”宋立认为,前者在推动早期投资方面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要寄希望于它们。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创业投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投资阶段逐步前移的客观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变和金融改革的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也为创业投资发展和增加早期阶段投资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条件:
一方面,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将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和改革红利,推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投资将获得很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由资本短缺向资本过剩阶段的转变,为创业投资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资本来源。同时,股权投资领域竞争加剧,pre-IPO等后期投资的收益率正在向合理水平回归,中早期投资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对创业投资和股权基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目前已出现股权基金“创投化”倾向和创业投资“天使化”倾向,创业资本向投资早期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一、医疗卫生现状 乌公共卫生发展滞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年乌干达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9.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3美元。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师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5张,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准。20xx年全国能够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用水的人口比例为74.8%,其中,城市为91.3%,农村地区为71.7%。全国能够使用较为安全的卫生设备的人口比例为35%。60%的家庭拥有经过药物处理的蚊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xx年乌只有34%的人口有条件使用相对卫生的厕所。
传染病方面,疟疾、肺结核、霍乱和艾滋病是乌干达四大致命流行疾病。其中,疟疾是乌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据统计,52%的5岁以下的儿童感染过疟疾。20xx20xx财年,在15岁以下因病致死的人群当中,疟疾致死率达到24.9%,而在1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中这一比例则为17.4%。在非洲,乌因疟疾死亡人数列第三位。2012年,乌成人艾滋病感染率约为6%。乌传染病风险较高, 2xxx年2月,乌首都附近爆发伤寒疫情,造成2人死亡。
近年来,在各国援助下,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一定发展。1990年2xxx年,婴儿死亡率从千分之107下降到千分之45,人口死亡率从千分之17.2 下降到千分之9.5,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从千分之178下降到千分之69,而人均预期寿命则从47.5岁上升至58.7岁。2xxx2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440,较从前也有明显下降。
二、医疗机构和医疗体制 截至20xx年6月,乌干达共有5229家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和保健站)其中,国家中心医院2家,地区中心医院14家,普通医院132家,区卫生局112家。医务从业人员35903人,岗位缺口达到21152个,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阻碍了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乌目前对全国民众实施公费医疗。由公立医院为全民提供免费的基础医疗服务;国内私立诊所作为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公费医疗体系中,患者在公立医院接受治疗仅需负担部分检查费用,医生看诊、药品等均免费。公立医院的药品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采购或在接受国际社会捐赠后统一分配,乌干达负责药品采购和分配的部门为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由于药品和设施缺乏,公立医院仅提供中低端医疗服务,只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远远无法满足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药品生产方面,目前乌干达国内有7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印度第三大药厂cipla于20xxx年在坎帕拉投资的药厂cipla quality chemicals ltd.于2xxx年投产,主要生产抗疟、抗艾滋、抗生素类药品。其他药厂多数因开工不足、投资规模较少或尚未投产等原因,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上述企业生产的药品仅能满足乌国内小部分需求,其余均通过进口解决。
三、20xx年医疗领域主要成绩 (一)对nakaseke、kiryandongo、entebbe、mitynan等地区的大医院、26个医疗机构、部分地区医院进行了翻修和设备补充更新,完成了对尿导管实验室和癌症研究所的建设。
(二)艾滋病感染数降低。新的艾滋病感染数从20xx年的137000下降到20xx年的127000。
(三)免疫覆盖率达到92%。
(四)医务人员数量增加,20xx年医药行业毕业人数达到754人。
(五)在全国设立了77个卫生实验室。
四、政策 《病人权利和义务法案》。法案为病人就医时享有的权利和须遵守的义务提供相关的法律依据,对医护工作者和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行为做出较为严格的约束,相比于以往的法规,这部法案更加注重对病人人格尊严和包括知情权在内的各项合法权利的保护。该法案已草拟完成,目前正在等待议会审批。
《国家医疗保险法案》。根据这部法案,乌干达着手实施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法案强制全国的公务人员和企业正式雇员定期缴纳医疗保险。法案的推行将有助于推动全国医疗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该法案目前正处于内阁讨论阶段。
五、疫情 20xx年8月发生马尔堡病毒感染病例,造成一人死亡;15年2月坎帕拉周边地区爆发伤寒疫情,造成上万人感染。
六、主要项目 全球基金项目。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致力于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是一个政府与民间合作创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乌干达作为最不发达和传染病多发国,是该机构的重点支持对象之一。自2xxx年全球基金成立之日起,乌干达已累计从该项基金中申请了8笔无偿援助,用于抵制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和加强全国卫生体系建设,总援款达到4.27亿美元。同时,乌干达也为全球基金在项目管理等制度安排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农业:挖掘内需成亮点
“三农”问题已经连续5年成为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可量化标的,投资市场对于三农概念的热点仅仅聚焦于2008年初的“家电下乡”和“农林牧渔”等中小市值板块。进入2009年之后,在全球性经济衰退已经完全明确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内需如何拉动、农民工就业问题突出、农业生产安全沉疴累累等问题逐一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走出经济衰退的泥沼,切实改善三农,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新颖的“三农”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对此国信证券的张如、赵雪桂、余爱斌认为,传统农业及“大农机行业”孕育较大投资机会。传统农业如中牧股份、敦煌种业、登海种业、北大荒、南宁糖业等,投资者仍可以继续关注,而“大农机行业”主要包括该行业包括传统的小农机、与农民相关的低端汽车、相关整车/核心零部件行业。
环保和节能减排:受益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呵护
08年7月1日,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我国的环保总投资额将由“十五”期间的7000亿元,增加到153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9%。
中信建投的陈祥生、李静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节能减排”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层面的双重呵护,发展前景清晰确定。其中有三类投资机会:1)是节能设备制造、新能源技术开发以及节能材料生产等。2)是直接从事大气、固体和水处理的行业。3)是传统“两高”行业在减排降耗过程中的行业整合和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个股:天威保变、龙净环保、合加资源、华光股份、科达机电、冀东水泥等。
新能源:未来仍将快速发展
近几个月来,新能源一直是市场主力资金关注的热点。虽然目前部分概念股的上涨放缓,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新概念品种的持续涌现,未来新能源板块走势仍然强于A股指数。国泰君安的新能源研究团队认为,尽管此轮新能源概念受到热烈追捧,但其估值体系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此估值相对安全的基础上,国泰君安认为,随着国家各项扶持新能源政策的落实,新产品会大量涌现,新能源仍具备快速发展潜力。比较确定的主要有,风力发电设备行业,此外光伏发电、薄膜电池等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改:医药板块具备防御和成长双重价值
2009-2010年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为做大做实医疗卫生保障提供物质基础,将为医药产业在经济动荡环境中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医药指数年初以来表现逊于大盘,主要是由于市场出现反弹,资金对周期性行业关注较多。中金公司的孙亮认为,医改大背景给行业带来确定性发展,企业业绩增长基础坚实。在经济形势未见完全明朗的情况下,从防御和成长双重角度考量,医药股仍然是相对不错的选择。拉长时间周期,医药股更具吸引力,他们属于长跑冠军。随着前期二线股补涨,一线医药股的估值溢价水平已经回落,孙亮认为可以向这些价值型股票回归。恒瑞医药创新研究进入正轨,仍是价值投资首选,稳健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国药股份、云南白药、海正药业;对于积极的投资者孙亮推荐顺序是康缘药业、双鹭药业、华海药业、天士力。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过渡,“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掀起了我国基建行业的。根据《东方早报》报道,目前在学界呼声较高的观点是,为了完成今年“保八”的目标,中国政府将追加投资规模,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两会”的宏调主题还将会是以经济调整为重心,结构调整为辅。至于究竟新一轮投放的规模会有多大?各界都有不同的预估。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某专业人士曾表示,这个数字或将为5.5万亿元;而野村证券给出的数字更是惊人――8万亿元。如果基建投入继续加大,那么势必给铁路、建材、钢铁、工程机械等相关板块带来巨大市场机会。
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 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国家一直以来是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尤其是这两三年,但从实际的运行效果来看,并不太好。对此国金证券的行业分析师陈钢认为,这背后原因,这与中国现实国情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相关因素太多,短期内无法有效能解决。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缺位,包括企业社会道德的沦陷,这些都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从更长时间段来判断,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向食品饮料龙头企业集中。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毛彪认为“两会”间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被更多提及,同时他建议投资者关注两类公司,一是行业龙头、产品安全系数高的企业;二是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的行业或公司。
资本市场改革:“创业板”最受关注
在最受关注的资本市场改革中,最被“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当属创业板推出、发行制度改革和“大小非”问题。其中,尤以早在去年“两会”时就备受期待的创业板为主。吉林证监局局长江连海、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均公开表示,应在上半年推出创业板,而具有创投概念的鲁信高新、大众公用等龙头品种应该会在热议中有所表现。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振兴有望得到确认
中金公司最近投资策略报告指出,由于地方政府可以开始发行地方债,而每个区域的规划也将在两会期间上报,不妨关注区域经济振兴规划是否会落到实处。有分析人士表示,其中通过可能性和经济弹性较大的区域包括:环渤海、中西部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北部湾等区域经济圈、新兴中心城市等。毫无疑问,这些区域内相关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好的投资机会。
重点公司点评
敦煌种业:09年面临更多发展机遇
上周,敦煌种业公布2008年业绩盈利幅度在1000万元左右,折合EPS约为0.05元,这一预盈幅度高于市场普遍预测的500万元。而我们所强调的并非08年盈利相差500万的差异,而是先锋种子增长和自有种子改善在公司所产生的变化。尤其是自有种子业务的改善,根据光大证券蒋小东分析,公司09年度盈利会大有改善。
单纯比较07、08年的四季度业绩,07年盈利4500万元,08年盈利5200万元,这其中的主要差异在于08年四季度多出来的2000-3000吨的先锋种子盈利,这部分盈利增加净利润约1000-1500万元,而作为亏损大头的棉花、棉籽油,08年四季度所面临的形势都明显弱于07年。
展望09年,蒋小东认为种子、棉花、棉籽油都将比08年有所改善。从收入构成来看,大头是种子、棉花、棉籽油三大块。先锋种子仍将贡献公司的主要增长,自有种子将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07、08年,棉花、棉籽油虽然不会象07年那样一路高价,但随着前期高价库存的消
化,很难再出现08年这样的大幅亏损。公司主要业务的盈利形势要明显好于08年,因此,蒋小东所预期的09年先锋之外的业务亏损在1000-2000万之间。
先锋盈利增长十分确定,一季度将至少面临阶段性投资机会。蒋小东在08年初推荐敦煌种业时,预测的公司08年盈利超过0.4元,尽管一年后公司实际业绩远低于他的预期,但作为公司投资逻辑主线的敦煌先锋,其盈利增长和我们的预期完全吻合,08年达到4000万,折合EPS为0.23元。敦煌先锋09年的增长仍旧确定,虽然公司其他业务存在盈利波动的可能,但形势普遍好于08年。目前看,敦煌种业仍难称为理想的长期投资标的,尤其是随着一季度种子销售旺季以及“两会”间大家对农业的关注,至少将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因此蒋小东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和15元的目标价。
龙净环保:业绩超预期 发展空间广阔
龙净环保是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环保企业,产品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大类,其中除尘业务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脱硫业务进入全国前六强。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公司业务结构出现正向调整,脱硫业务的占比日渐提高,开始与除尘业务齐头并进。
技术优势:在除尘技术上,公司发明了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成功实现60万千瓦机组电袋和30万千瓦机组布袋应用的突破;在脱硫技术上,公司干法脱硫技术不但走在国内前列,也走在国际前列,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干法脱硫技术的企业,也是到目前为止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采用干法脱硫的企业,公司成功突破66万千瓦机组和冶金行业干法脱硫项目的应用,湿法脱硫取得100万千瓦机组配套突破。
控制成本费用的优势:公司不光生产脱硫除尘设备,还有自己的工程安装公司,是行业里面少有的几个设备生产与工程安装一条龙公司,这使得公司在控制工程安装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方面具有优势。
凭借技术和成本费用控制优势,公司获得了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008年三季度末公司有预收账款23亿,较2008年年初、年中分别增长57.8%、14.9%。目前公司手持合同估计超过35亿,其中大部分是脱硫合同,根据行业统计,公司2008年脱硫合同额全国排名第四,较2007年第六的排名又有较大进步。
根据国泰君安张锦灿、吕娟预计,2008-2010年EPS分别为1.01、1.29、1.53元,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脱硫业务。公司目前正在准备定向增发事宜,增发后2008-2010年全面摊薄的EPS分别为0.76、0.96、1.14元。基于增发后2009年全面摊薄的业绩,按照行业目前平均3.2倍PB和27倍PE算得目标价区间为19.40―26.10元,考虑公司在除尘脱硫行业的龙头地位以及目前市场估值回升太快,目标价确定为22元,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科达机电:清洁能源方兴未艾
目前公司在江西丰城两台煤气化炉调试基本结束,布袋除尘器也安装完毕,调试结果良好。由于斯米克落实当地煤层气供应的时间上有些耽误,因此公司正式给斯米克商业供气推迟至2月28号。
2月初公司煤气炉调试时,由于工人安装的不小心,导致漏气,经过检修后,运行未再发现别的影响运行的问题。但我们认为,重大工艺流程错误不会有,小问题可能碰见。经过测试,国金证券的刘波认为,新型煤气化炉基本通过试验。从前期部分公司股东的现场点火测试视频上看,火势猛烈,基本达到了新型炉子预期的效果。不过从谨慎来看,公司清洁煤气化炉的大规模商业推广,尚需斯米克正式商业化运行后,经过一段时间考验才能开始。
刘波认为,公司无疑抓住了环保压力导致的陶企搬迁的历史机遇,且成为业内全方位解决困扰煤气化炉行业四大难题(环保、高的碳转换率、炉内不结焦、运行稳定)的第一个商业化公司。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两年之内公司尚无竞争对手。对于投资者认为的Shell、德士古等先进技术,刘波认为并不符合陶瓷行业的客观要求,如没有小炉型、投资额大、稳定性尚难把握等。
新型煤气化炉在陶企行业的应用不过是公司业务转型扩张的第一步。之后的报告,我们会逐步分析公司未来可能的发展规划及广阔前景。根据刘波预计,公司08-10年EPS分别为,0.44、0.61、0.91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时代新材:借助政策与新能源步入快速发展期
受益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原材料降价,利润与营收同步快速增长。公司最大产品高分子减振弹性元件按照计划,逐步扩大产能,营业收入将稳步增长,预计年增长率在30%-40%,订单在2008年10.5亿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但是不一定本年度完成,该产品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双重收益,需求从2万亿增加到4万亿,主要原料铜、钢和橡胶等大幅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利润保持与销售收入同步增长,改变了以往“赔本赚吆喝”的现象。
涉足风电配件,多项产品形成市场合力,未来将成主业。750KW和1650KW两款风电叶片的研制工作延后至2009年一季度完成,2009年目标是销售几十套叶片,销售收入5千万左右,2010年销售收入2-3个亿,目前在华容进行装机考核,厂房正在建设中。其中750KW的风机叶片设计产能为300套/年,1650KW的风电叶片设计产能为400套/年,目前虽然没有订单,但是有合作意向,如大股东中国南车正在做风机整机,未来肯定用公司产品,还有金风科技、华仪电气表示只要公司产品质量合格,也会用公司产品。
公司用在风机上的还有减振器产品,该产品属于国内独家生产,2007年底,国内25家风机厂家,有16家使用公司产品,毛利率高于弹性元件的平均水平,在30%以上,每台风机使用减振器产品约3-4万元,2008年销售收入5千多万,2009年预计营收可达1亿元以上。公司2004年底收购湖南特种电磁线厂,经过提质改造后可用于风机发电机,目前毛利率比普通电磁线高50%左右,接近10%,目前产能1-2个亿,未来产能可达5-6个亿,产品用在南车电机、永继电机、湘电股份等。
布局2020年后,风电配件和重卡减振器将城公司战略产业。风电配件业务和重卡、豪华大巴减振器产品是公司战略发展产业,后者国内尚属空白,目前收入仅1400万元左右,未来可能成长为公司主产业,现在主要为进行市场引导和宣传推广阶段。
方正证券的张正华认为,公司基本面良好,虽然没有爆发性增长的预期,但最近3-5年收益增长明确,我们预测2009-2011年EPS0.44、0.58和0.79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华北制药:受益医改的普药龙头
华北制药当前被市场错误定价。由于公司当前的产品结构、资产质量和公司治理,仍被市场视为周期性股票,而招商证券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张明芳认为,公司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1、以“重组人血白蛋白”和生物抗癌药为代表的新产品2010年上市,公司产品结构将得以根本调整,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同步提升。2、新药公司资产注入已公告,标志着华药集团资产整合正在启动,后续优质医药资产有“金坦生物”(主营疫苗和生物制药)和“凯瑞特”(主营高端头孢抗生素),公司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
新药公司是我国基因生物制药的领先者,08年获得政府创新药1亿元研发资助。3、华北制药09年完成与DSM合资合作,技术和市场双重突破,打造我国维生素C和青霉素整合平台,获得更强定价权,使得两大传统业务周期性波动大大降低,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同时获得有效提升。
此外,张明芳十分看重正在注入的新药公司,将为华北制药提供业内领先的研发平台和持续支撑的新药产品线。作为原华药集团最核心的研发资产,新药公司一直领导着我国抗生素、维生素和基因重组生物制药的创新研究,代表了我国新药自主创新的一流水准。新药公司定位于“大规模生物发酵”,与全球新药研发潮流相吻合,是公司新药孵化器,重组人血白蛋白是其成果之一,基于“粘细菌工程菌技术平台”的生物抗癌新药是其重大成果之二,多个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在研。重组人血白蛋白和抗癌新药是华北制药2010年后的重磅产品。
公司在我国抗生素和维生素领域地位突出,是我国民生基础医疗的“中流砥柱”。我国医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分有利于公司抗感染药物盈利增长,当前8亿元的普药制剂09年销售规模有望翻番增长,也将改善产品结构。
张明芳认为,华北制药正处于战略性拐点,可能成为老国企成功战略转型的典范。我们上调前期保守业绩预测:09和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0%和61%,实现EPS0.5元和0.8元。公司当前市值仅82亿,09年和10年预测PE仅16倍和10倍。按照拐点时期2010年20倍PE估值,未来12个月目标价16元,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国药股份:扩张稳健 期待资产注入
1月16日,国药股份了2008年业绩快报,实现主营收入43.85亿元,净利润1.92亿元。从公司业绩快报数据看,2008年全年实现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2.71%,较市场预测的44.67亿元低了1.87%;实现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46.61%,每股收益为0.80元。
对比盈利预测数据,公司的主要盈利指标都要略高于我们的预期,究其原因,是在期间费用、营业外收入及所得税上面有些差异。与公司前三季度相比,公司的主营收入增速略有提高。第三季度主要是麻药分销和新特药调拨受到奥运会的影响,从而致使公司业绩环比下滑,而第四季度两者销售都恢复了正常,全年来看麻药分销和药品调拨增速要超过20%,纯销收入继续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的销售量预计超过30%。
快报数据显示,分季度看,08年的净利润增速也是最高的,同时也远高于收入增速。除了我们在三季报点评中说过的有效税率同比大幅以及财政部拨付政策性亏损补贴1432万元等因素外,2007年度子公司国药物流作为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获得了15%的优惠所得税率,调减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是在08年予以确认。
公司2008年业绩继续持续高涨,保持着从2003年以来20%以上的增速。新医改最终方案即将出台,内容与征求意见稿大致相同,那么公司将随着“一区一品一规一配送”具体配套措施逐步扩大份额。此外,国药控股有望今年在香港上市,在上市之前肯定会有一系列活动,可能会将一些资产注入到旗下的上市公司,这对公司的战略发展也是大大利好。因此东莞证券预计,2009-2010年每股收益为0.98元、1.22元,同比增长22.5%、24.5%,对应的市盈率为28.37倍、22.79倍,并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中国中铁:行业景气提升 业绩释放可期
甜蜜暖春喜洋洋
2007年,VC出口市场给人的印象是:甜蜜的暖春喜洋洋。可不是吗?在2007年1月,VC出口价已经从每千克3.4美元涨到11美元,此后出口价格逐月持续走高,6月份平均出口价格达11.95美元/千克,接近历史高位。
虽说2007年VC出口数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出口总金额却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到44%。
为何VC出口单价会持续走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前几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VC的消费需求增长,给我国VC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我国的VC生产始于1958年,当时的生产能力仅为30吨。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我国VC生产迅速发展。1990年,我国有14家企业生产VC,产量为6056吨,其中出口4377吨;1995年已有26家企业生产,产量为2.3万吨,其中出口1.8万吨;到1996年,产量达到当时的历史最高点,为2.6万吨,出口2.3万吨。到2007年,11年间出口数量增再加至三倍。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高额利润所致。
二是企业库存减少货源紧缺。VC是全球产销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维生素产品,也是全球维生素生产厂家竞争最激烈的一块。我国企业直接加入全球竞争并具有相当实力,生产的VC大部分销往国外。在国际市场上,曾经与素有“世界维生素之王”的瑞士罗氏公司各占据世界VC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2003年2月,罗氏公司决定“壮士断腕”,退出维生素领域,荷兰帝斯曼公司收购此业务。2007年上半年,丹麦、日本的VC生产企业先后关闭。由此,VC形成较大的市场缺口,国内企业库存逐渐告罄,VC市场完成了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促使VC国际市场价格持续上扬。
三是国内其他利好因素。除了VC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其成品价格上涨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加强治理环境污染工作,一些中小企业因不能达标而纷纷停产。在强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时刻,制药厂成为媒体监督的焦点之一。因此,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生产的现象,在出口数量没有大量增幅的情况下,出口金额得到大幅提升。
好了伤疤别忘痛
回首VC市场走过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VC生产企业曾经有过辉煌和“伤痛”。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西方发达国家VC的消费需求增长,同时国外生产厂因客观原因影响而停产或减产,从而形成世界市场对VC的旺盛需求,也催生了我国VC生产的热潮。
然而,就在我国VC生产方兴未艾、国内外市场炙手可热之时,VC产销形势风云突变,一场价格大战狼烟四起:1995年10月,国际市场VC巨头瑞士罗氏制药公司为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突然宣布VC降价20%,接着又以每月平均降价10%的速度连续降价,从每千克13美元一直降到5美元,国际市场上VC价格最低时一度降到每千克4.5美元,这使全世界的VC生产企业都开始亏损,在这场价格战中,我国的VC企业从原先26家出口企业减少到主要的4家,分别是:东北制药总厂、华北制药厂、石家庄制药厂、江山制药公司。在第79届广交会上我国VC成交量仅为300多吨,不及往年成交量的一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盲目投资造成VC生产能力过剩,损失至少50亿元人民币。单单从1996年至1998年的三年期间,我国VC出口由于价格暴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三亿美元。
从表面上看,这场价格大战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在1995年第四季度“发难”的。其实,大战“硝烟”早在1992年下半年已点燃,当时由于波黑战争加剧和日本武田公司受台风影响造成VC减产至6200吨,使得国际市场VC紧俏。在出口走俏的形势下,我国VC生产能力剧增,达到创纪录的1.535万吨,产量也达到1.2万吨。1995年,东北制药总厂万吨VC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成为仅次于罗氏公司的世界第二大VC生产基地,我国VC生产能力达到四万吨,居世界首位。因此,在全球生产能力过剩的态势下,罗氏制药当然要向中国“宣战”。
对于我国VC生产企业来说,大部分都不是罗氏公司的对手。价格的狂跌,使很多企业产生亏损局面,陷入经济低谷,只得关、停、并、转。
当然,如今早已时过境迁,罗氏公司已经“壮士断腕”,在VC领域不再豪情万丈。但是,我们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国际VC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国内VC市场并非一成不变。仍须谨慎,红火背后可能有隐忧。
明天还是未知数
就在今天暖春喜洋洋,微风拂面之时,也要提防万里晴空突然间阵雨降临。国际VC市场不会永远风平浪静。
君不见,就在我国VC出口一帆风顺之时,市场上90%VC由中国进口的美国,其两家公司从2005年1月起,突然向美国纽约东区法院,称中国几家主要VC生产企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形成“卡特尔”联盟,限产保价,操纵市场价格。原告要求法院判决禁止被诉方正在实施的统一价格的行为,并判处被诉方三倍于损害数额的罚金等。
对于美国公司的指控,我国四家公司均表示“毫无道理”,称企业间并未就价格达成任何联盟。此后,案件又进一步升温,有数家美国公司及个人也陆续向美国各州法院提起类似。全美国至今仍有数宗针对中国VC生产厂商的反垄断官司在审理中。这场官司目前还没有开庭,仍处于证据开示阶段。也就是原、被告双方要求对方全面出示证据。这是美国诉讼中最烦琐、耗时最长的环节。
反倾销案的调查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反垄断案则没有具体时限。虽说胜负未定,但是漫长的抗辩过程,几家国内企业已经精疲力竭。
与此同时,国内VC四大家族除了要应对国际市场变幻莫测的风云外,还要考虑国内市场可能产生的变数。国内医药行业,历来有“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痼疾,在市场纷争大难临头之时,往往会兄弟企业之间同室操戈。更何况,我国VC的产销对国际市场具有很强依附性,对国内市场缺乏开拓力度。我国出口VC主要目的国是欧洲和北美洲,这些地方的发达国家是VC主要的消费市场,约占国际VC市场份额的七成左右。一旦市场价格滑坡,难免手忙脚乱。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国VC企业的产品主要针对国际市场,虽然国内厂家都明白,国内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但需要相当大的投入和一定的时间才能培育出来,因而谁都不愿意开发、培育国内市场,而是竞相进攻国际市场。
在VC生产历史上,我国企业在竞相进攻国际市场时,见有利可图便纷纷上马,不惜本钱演绎一场“腥风血雨”的内战。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1995年第四季度瑞士罗氏公司“发难”后,国内大部分VC生产企业接受的是惨败的后果。此后,经过三年的限产、消化,国内VC生产开始复苏,到2000年,我国VC出口再次飙升,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造成了国际市场上的供过于求,价格滑坡。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两年间,国内VC企业再次进入“严寒期”。
中国和巴西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及中巴经济的强互补性为扩大两国的贸易投资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同巴西的经贸关系,鼓励和支持中巴两国企业开展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去巴西投资办厂和商讨合作事宜。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数十家企业先后在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地设立了贸易机构,中国银行和我国远洋运输公司也在巴西设立了代表处或分公司,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顺利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在木材加工业、家电、采矿和电信等领域有实力的企业,也先后在巴西投资,为巴西的经济发展、引进技术和扩大就业做出了贡献。巴西也十分重视对中国的投资,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快,技术水平高,合作竞争力强,是巴西企业理想的合作选择。
中国对巴西的直接投资
巴西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是世界第五大国家。由于市场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巴西一直是拉美地区重要的外国投资地。20世纪80年代,由于巴西的宏观经济极不稳定,流入巴西的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巴西在9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稳定计划成功启动,巴西参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步伐开始加快,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纷纷到巴西并购企业或投资建厂,抢占市场份额。巴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和工业及服务领域,其重点是加大在半导体、软件、医药产品和资本货物等产品领域的投资。外国企业投资上述四个领域,巴西政府会予以全力支持。2000年流入巴西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00亿美元左右。大部分投资的流入都与巴西的私有化有关,主要投资领域是为第一产业提供投入的厂商如钢铁、石化及公共服务的供应商如电信、电力等。外国对巴西制造业的投资一直比较少,仅在1999年初货币大幅度贬值后才有所增加。
巴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空间也引起了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中巴两国不仅具有较强的资源贸易的互补性,而且还存在着进行资源开发合作的巨大可行性。巴西政府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如铁路网的更新、港口的升级及钢铁和能源项目等。近两年,包括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第二集团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等众多在中国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公司都专门访问了巴西,对巴西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截止2003年底,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设立的贸易公司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已近80家,协议投资金额1.7亿美元,实际中方已经投入的金额达到1.3亿美元,主要项目有宝钢集团投资的宝华矿山股份有限公司、华为公司投资的华为巴西电讯有限公司和格力公司投资的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等,中国五矿集团正在与巴西方面就一笔20多亿美元的投资进行谈判,此外中国的公司集团还大举进军巴西的农业领域。这些项目多在巴西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实施,双方合作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中国(巴西)投资开发贸易中心是我国在巴西投资建立的促进双方企业经贸往来的投资和贸易促进机构。
1.投资行业分布
目前中国企业投资巴西的领域主要为有色金属矿产开发、家电及机械产品加工业及石油天然气开发等领域。
(1)有色金属矿产开发。目前,中国钢铁企业对国外铁矿石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65%以上。巴西国土广阔,资源丰富,在巴西投资铁矿砂、铝矾土、铌矿等资源开放项目,对于保证我国未来的资源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到巴西投资,利用巴西的矿业资源就地办厂,实行采矿、冶炼或加工生产链,跻身巴西矿业市场的国际竞争。目前,中国宝钢、五矿集团和华铝集团已分别与巴西有关企业签订了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铁矿砂和铝矾土开采及氧化铝加工项目。
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每年要进口近2000万吨铁矿石,其中大部分来自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世界最大的铁矿砂生产商)。宝钢已经与CVRD公司合资组建了一家矿业公司,以确保铁矿石供应的贸易保障。2002年2月2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又宣布正式启动其与巴西CVRD公司合资在巴西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我国迄今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也是宝钢历史上第一次在海外实施的大型钢铁投资项目。一期工程涉及10-14亿美元的投资,估计年产钢370万吨以上,年产连铸钢坯371万吨,并将在2007或2008年投入生产。
(2)家电及机械产品加工业。巴西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投资。中国对巴西的投资以电讯设备的生产及电子消费产品为典型,主要为出口导向型的直接投资工程。
华为科技在巴西赢得了相当多的通讯设备(固定电话网、光数据发射方案及增值服务)的供应合同,其销售额在2003年增长了两倍,达到5000万美元,并且它正投资2500万美元在Campinas新建一工厂,生产电信设备。中国另一家电讯设备生产商中兴,已在巴西的Barueri投资300万美元,且正计划在2006年前再投资100万美元。中国电视生产商TCL,正通过一合资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在巴西北部的马瑙斯自由区进行电视、电脑监控器、DVD播放机的生产。珠海格力集团在玛瑙斯自由区已基本建成年产20万台空调器装配厂;南京江光集团已开始在巴西组装光学仪器。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生产商SVA在2003年开始大量向巴西出口,并已宣布其投资巴西的计划。中巴双方正在探索的装配合作项目还有有摩托车、彩电、电冰箱、拖拉机等。中国企业对巴西医药行业亦有投资。
(3)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近年来巴西连续发现新的油田,在5年内巴西将成为世界石油大国。巴西已探明石油储量70亿桶,油页岩15亿桶储量,天然气2330亿立方米。2003年中国原油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石油进口超过1亿吨,石油资源对于我国战略意义将日趋重要,参与巴西油田的开发可以为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拓展更大的空间。近两年,中巴石油合作进展迅猛,中国目前已有两大石油巨头角逐巴西石油合作。2004年5月,巴西总统访华期间,巴西国有石油公司与我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巴石油全面合作开始。这份协议签署后,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原油总量成倍增加。2004年前巴西出口到中国的原油为10万吨,而2004年就激增到了100万吨。作为该合作协议的最新成果,中石化击败日本等国际竞争对手,与巴西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获得了承建巴西横贯东南和西北总长1300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的项目,设计造价13亿美元。这是巴西最大的一条天然气管线,也是我国石油企业目前承揽的最大的一个海外工程项目。2005年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巴西石油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展开在石油精炼、管线运输、勘探和开发项目上的合作。
(4)矿业能源及森林资源的开发领域。中巴在矿业能源及森林资源的开发领域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巴西是贫煤国,而巴西的冶炼产业十分发达,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焦碳和原煤。巴西有些钢铁企业曾向我国内一些企业表示了炼焦合资项目并专门出口巴西的愿望,我国应抓住时机促成这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应当继续扩大和支持对巴西的焦碳和原煤的出口贸易。同时,巴西森林覆盖率为52.2%,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及其制品。投资巴西森林资源开发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木材进口的来源,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2004年巴西总统对中国的访问表明巴西将吸引中国对其农业及能源方面的基础设施工程的直接投资。首先,巴西有可耕地3.71亿公顷,人均近2.32公顷,在农业开发领域有很大发展潜力。我国一直是巴西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及相关加工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在巴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投资巴西农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未来我国对粮食增长的需求,同时可以为我国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和一般农业技术人员找到一条到国外创业致富的新路。其次,巴西正处于经济恢复的重要时期,其国内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较大。巴西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为我国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巴西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投资巴西基础设施领域特别是投资巴西铁矿直达太平洋港口的铁路系统和兴建相关港口,将巴西至亚洲的海运距离缩短数千英里,可确保我国从巴西进口矿石的便利并降低整体运输成本,扩大中国经贸往来。目前我国中集集团已与巴西有关方面签订了总额为50亿美元的巴西国内的港口及铁路系统建设项目的投资备忘录。
2.投资政策
巴西政府对外资一向采取较宽松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并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巴西《宪法》规定,所有在巴西境内的外国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均被视为"巴西民族工业"。巴西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是一个组合,包括融资优惠、税赋减免以及免费提供工业用地。除上述鼓励组合之外,巴西政府也推出一些投资奖励和课税等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雷亚尔计划”后,巴西经济政策稳定,吸引外资的能力逐渐增强。
据美国圣保罗商会以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经济专家对巴西投资环境的调查分析,巴西吸引外资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项:一是巴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居拉美第一,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二是能源丰富,年发电能力为7500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占92%,风力发电潜力巨大,石油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为70亿桶。三是资本回报率高,尤其是投资金融系统。据巴西50家最大的银行2001年的统计,银行资本平均回报率高达20%。四是巴西对所有在巴境内的外国独资或合资企业均实行国民待遇。外资企业的利润支配及汇出限制较少。五是政治风险比较低,巴西经济基础稳固,经济政策成熟,且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六是巴西有着巨大的投资空间。据巴政府估算,今后几年要保持巴西经济持续发展,资金需求量大,至2007年至少需要投入3170亿雷亚尔。七是巴西人口众多,并具有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和习惯,内需较大。八是各州有权制定有利于地方发展和引进外资的鼓励政策,给外资企业一定的减免地方税收政策。
但是与此同时巴西投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巴西的投资壁垒比较隐蔽,主要反映在利润汇出、撤资和高税收等方面。比如外资企业的利润支配不受限制,但外资利润汇出必须在巴央行监控下进行。如果汇出金额超出注册资本的12%,超出部分被视为投资利润,需要缴纳20%的利润所得税。在巴央行注册的外资随时可以撤回原投资国,无须事先批准。但若撤资金额大于注册金额,大于部分则被视为投资利润须缴纳所得税。外资撤出时,巴西央行将依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净资产进行评估,若企业净资产为负数,被认为投资亏损。巴西禁止将亏损企业的资产撤回原投资国。另外,巴西税收种类多,税率高,税收负担在拉美居首位。企业纳税额约占经营成本的38%,2001年巴西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36%
另外,巴西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还存在法令、法规繁多、复杂,且经常出台一些临时措施;办事效率低,外资设立的公司的审批程序冗长繁琐;海关严重,腐败现象严重;基础设施不健全,港口系统发展滞后;资本成本过高;运输服务不完善,收费高;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将对投资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巴西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市场潜力也使得巴西企业家开始加快了对华直接投资。到目前为止,巴西对华投资领域主要为制造业和金融业。
1.制造业
截止2004年底,巴西在华投资项目348个,合同投资金额3.9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2亿美元,主要涉及冰箱压缩机、支线飞机、纺织服装业、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水力发电、汽车零部件、制鞋和服务业等。在华投资的主要企业有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恩布拉格压缩机公司和马可波罗汽车公司等。
巴西向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是哈尔滨的哈飞-安博威工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2日巴西安博威(Embraer)公司以51-49%的股份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哈尔滨航天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合资设立哈飞-安博威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生产50座的ERJ145型喷气式飞机。公司建立ERJ145系列涡扇支线飞机总装生产线,逐步扩大ERJ145系列飞机零部件的国产化,并联合开发ERJ160涡扇支线飞机(58-64座)。合营期限15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投资总额达5000万美元。安博威估计未来二十年中国将需要120座以下的商业喷气机650架。2003年12月,安博威中国生产的首架ERJ-145支线喷气机首飞成功。2004年已具备年产24架的能力。首批三架中国生产的喷气支线客机已交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使用。
巴西在中国投资的先驱是对冶金密封压缩机生产的投资。Brasmotor S.A自1986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当时它与涡轮公司保持着伙伴关系。1997年涡轮公司要求在Brasmotor中占多数股份。恩布拉格(Embraco)-雪花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巴西恩布拉格公司与北京雪花电子器械集团的合资企业。该企业年生产压缩机170万台(约占中国市场的12%)且正将产量扩大到370万台。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的萨布(Sabo,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与马可波罗(Marcopolo,巴士车身制造商)汽车公司已表现出投资中国的兴趣。中国铝业(集团)与淡水河谷公司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新建一年产180万吨的氧化铝厂,与另一家合资企业协作进行氧化铝到铝的冶炼。
另外,巴西跨国公司在中国还设有子公司。Voith Siemens自1996年与上海电气联合生产涡轮及发电机,铸件则巴西进口。Voith Siemens已与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及中国东风组成财团为三峡发电站供应设备,巴西将以47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两台发电机及涡轮。
2.金融领域
强劲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快速发展的中巴经贸关系也使巴西金融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2004年卢拉总统访华期间,巴西中央银行宣布在北京新设一办事处,同时将在上海成立另一贸易办事处。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巴西中央银行设立一个以上贸易办事处的第二个国家。2004年以来,巴西多家大型国有或私有银行已经或即将在中国开办代表处。巴西实力最强的金融机构国有的巴西银行2004年10月份在上海建立了代表处。桑托斯银行2004年9月1日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的巴西私有银行。巴西第二大私有银行伊塔乌银行2004年也已向中方递交了建立代表处的申请。这些代表处将为已经在中国经营或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巴西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巴企业开展双边贸易,为两国公司提供企业重组和并购方面的业务咨询,也可以为有意进入巴西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巴西期货交易所是世界第6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农产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由于近几年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猛增,巴西期货交易所2004年5月在上海设立代表处。这是该交易所继在纽约之后在国外设立的第二个代表处,目的是在中国推销巴西期货交易所提供的产品与衍生品市场交易和结算等服务。在代表处的推动下,2004年9月,巴西期货交易所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
积极推进中巴投资合作
如前所述,中国和巴西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巴西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同时巴西还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性产品也形成了巨大的需求。中巴两国存在着进行资源开发合作的巨大可行性。巴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空间也引起了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些都使得中国企业对巴西直接投资的动力上升。中国五矿、宝钢、冶金等在巴西设立分公司多年,在巴西的合作中积累了经验、建立了稳定的市场客户和合作者,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巴两国的贸易投资也正处在一个十分良好的政策环境之中。2002年,巴西的高层贸易使团造访中国。与此同时,由巴西中国工商会推进的巴西商品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巴西的新一界政府上台后,其各部长频繁访华。2004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来华访问,期间巴西和中国签署了10项合作协议,以加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包括基础设施、科技、食品贸易保障、卫生、药品监督、体育、签证等方面。2004年11月12日巴西正式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同日,中巴双方签署了11个协议和备忘录,中国承诺到2007年,中国企业将在巴西投资100亿美元,中巴贸易在未来三年将在目前的100亿美元基础上增加到200亿美元。
未来几年内,为进一步推进与巴西的双边投资合作,发展对巴直接投资,建议我国政府和企业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加快同巴西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步伐。为巩固国外市场、扩大经贸关系,我国应在充分利用现有中巴双边经贸混委会等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与巴西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或者达成其他优惠的安排等的可能性。巴西等拉美国家已多次对我国表示了这方面的意愿,我国应对此加以重视。2005年1月25日我国同智利正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工作,建议我国在同智利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尽快制定出同巴西等拉美其他相关国家商签FTAs的时间表,并在适当的时候启动同巴西等拉美重要国家的FTAs谈判,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2.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对巴西的投资。为推动中巴两国经济合作,中巴两国在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应鼓励中国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到巴西投资办厂,通过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对巴西市场的不了解,将直接影响开展对巴经贸关系的积极性,因此应加强调研的力度和投入。在投资前对巴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评估,充分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作为中国政府,一方面应为企业界的合作提供法律保障、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应尽可能从国别上考虑双边贸易的平衡性,减少贸易摩擦,营造良好的经贸环境。另外,应该同巴西的银行和社会保持更为紧密的联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帮助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更好地适应巴西的金融和社会体制。
3.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中国和巴西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合作水平。
首先,中巴经贸关系应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展。一要努力发展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等多层次的合作,积极拓展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在近期和中期把增加投资作为经贸合作方面的优先考虑。二是中方在继续加强双方在农业、能源、矿产、空间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基础上,应积极推进与巴西在服务业,特别是旅游、金融和运输等行业的双边合作。
关键词:中药材;原生境;受威胁情况;中药资源普查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2-0001-04
Analysis on Threatened Situation of Original Habit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Chongqing City and Relevant Protection Suggestions ZHANG Jun1, LIU Xiang2, LIN Mao-xiang1, CHEN Yu-han1, JIN Jiang-qun1, LIU Zheng-yu1,3 (1.Chongqi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Chongqing 408435, China; 2.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ongqing 400065, China; 3.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fourth 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resource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great chang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the Chongqing City. The main reason was the change of original habitat.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reatened situation and factors of original habit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proposed relevant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original habitat; threatened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resources
重庆地处亚热带,是日本-华东植物区系与喜马拉雅-四川盆地、秦岭大巴山-西北植物区系与西南云贵高原植物区系交错渗透的地带,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庆(试点)对重庆市40个县(区、市)野外调查结果,重庆市现已知中药材共计466科1783属5500种,其中植物药307科1493属5014种,包括低等植物38科70属178种,苔藓植物45科97属206种,蕨类植物46科112属500种,裸子植物9科29属58种,被子植物169科1185属4072种;动物药159科290属466种,包括无脊椎动物77科121属166种,脊椎动物82科169属300种;矿物药20种。较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
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2)
通讯作者:刘正宇,E-mail:Liutzy@163.com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药材种类大幅度增加。但野外蕴藏量大幅度减少,且原记录的种类中有近1/10在此次调查中未再次发现[1-6]。该地区野生和栽培种类及中药材变化都甚大,本课题组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今后相关部门保护和发展中药材提供参考。
1 重庆市中药材原生境受威胁主要因素
1.1 企业经济活动和政府公共性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政府公共性活动给中药材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如矿山不断扩大开发,水电站(厂)修建、旅游业发展、铁路公路交通建设等活动,使大片森林被毁,造成不少地段大幅度滑坡,水土流失,导致现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使中药材的适生环境面积缩小。如分布于我国最北限的极珍稀濒危药用动物——白颊黑叶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重庆地区仅分布于南川金佛山和武隆芙蓉江的狭小范围内,因某企业建水电站而破坏了其栖息环境,使白颊黑叶猴群被迫移居至相邻的贵州省境内。另外,还有林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脆蛇、五步蛇、乌龟等药用动物,因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修建公路,使资源蕴藏量几呈垂直下降,野生脆蛇和乌龟几乎已达绝种的边缘。
1.2 化学防治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
由于农林业不断大量施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而严重影响药材品质,甚至于有的品种因农药残留量较大而不能药用。笔者曾对一些地区的青蒿、白术、金银花、半夏、党参、、白芷、鱼腥草等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7]。表明目前农药残留超标是威胁中药材生产的因素之一。
农药的使用也极大影响了药用动物的生存繁衍。以药用芫菁为例,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芫箐幼虫的食物链被切断,造成药用芫箐的资源量锐减。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制药厂以芫箐为原料生产的“肝康灵”(广谱治癌药物之一)因原料缺乏而被迫停产。 1.3 企业“三废”的排放
由于重庆市工业发展的进程加速,“三废”的排放也随之增加,污染面逐渐扩大。导致药用植物主动或被动吸收而造成间接污染,其药材产品所含重金属元素大量超标,严重影响了药材质量。如青蒿、白术、金银花、云木香、天麻等中药材,因铝矿、锰矿的大量开采而受到污染。
工业所排放的废气不仅影响了药材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药材生长。如合川水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沉积于附近使君子上,使其失去开花能力;江津水泥厂排放的废气对附近乌梅污染,不仅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而且间接促使介壳虫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乌梅药材的生产。
1.4 植被的不断变化
经调查,重庆市中药材分布区的植被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原始植被几乎无一尚存。由于植被变化或遭破坏,造成中药材生长繁衍地段生态因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黄连主产区的石柱黄水地区,随着居民活动的加强,黄连生长区域的高大庇荫树木被砍伐,植被被破坏,光照、湿度等因子发生变化,造成黄连大面积死亡。
植被的变化不仅严重威胁着植物药材的发展,同样也威胁着药用动物的生存、繁衍。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因脆蛇生活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加之天敌危害及人为捕捉力度加大,使脆蛇蜥的自然资源大幅度下降,导致金佛山的脆蛇蜥已无种群存在[8]。
1.5 “天敌植物”的引入
植物异地引种时未加强检疫,遗患无穷。由于检疫不严格,将生长在滇西北和滇西南的野生紫茎泽兰引进了重庆地区,并迅速蔓延和传播,致许多当地的草本中药材品种——青蒿、蒲公英、补骨脂、香附等遭到严重破坏。
1.6 无计划过度采伐利用
由于国家迄今未对野生药材的采伐利用作具体统一规划,导致不少人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对一些名贵药材大肆采伐[9],如无计划采伐青蒿,造成目前青蒿种子来源已成难题。分布于酉阳和南川地区的多年生药材骨碎补也因过度采伐而使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甚至个别分布区种源也被采伐,使该品种药材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动物药材也是遭受过度捕杀而造成资源匮乏。如原重庆地区分布较广的珍稀药用动物林麝,因遭大肆捕捉,目前盛产林麝的区域已很少见到踪迹。笔者对南川地区的调查发现,除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较小范围内尚有部分种群外,全市近20个乡镇再未见到林麝踪影。另外,原重庆市分布广、资源蕴藏量较大的乌梢蛇,也因过度捕杀而使物种自然资源近于枯竭。
1.7 药材市场价格的波动
目前我国药材市场上,除麝香由国家统一收购管理外,其余品种均自由交易,随行就市,导致药材生产极不稳定。如南川金佛山所产云木香、大黄,因近几年价格持续低下,野生品种无人采伐,家种更无人问津,导致两种药材发展受到极大抑制。
2 重庆中药材原生境保护情况
2.1 建立自然保护区
重庆市现已建成各级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市)级自然保护区11个,县(区)级自然保护区17个,总面积606 992.4 hm2,占全市面积7.32%。另有各类型风景名胜区42个,总面积449 290 hm2,占全市面积5.46%;各级森林公园49个,总面积60 613 hm2,占全市面积0.74%。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建立对当地中药材原生境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2.2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及退耕还林
“十五”期间,重庆市对林业投资规模之巨、建设力度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发展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现已完成公益林建设120万hm2,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10万hm2,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0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30%,活立木蓄积量突破1.2亿m3。
重庆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在39个(区、县)实施和三峡库区22个(区、县、市)169个乡(镇)水库周边绿化带工程建设,促进了全市森林资源增长,工程区中药材原生境得到逐步恢复。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389万hm2,促进了退耕区域森林覆盖率增长。另外,还开展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活动和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抢救保护工作。
2.3 半家种或家养
针对中药材生长繁殖的薄弱环节,实施人工抚育。对原采收过度造成生态失衡的区域,通过投放原有物种和有益生物以维持原生境的生态平衡,如向江河及森林投放药用动植物种源和害虫天敌。
2.4 治理污染源
近年来,重庆市各级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大气、河流及土壤中污染源的治理,对污染大企业和矿山进行了排污、排尘处理,并关停了数千家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小水泥、小造纸、小纺织和小化肥“五小企业”及小锰矿和小铝矿等。交通部门除明文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加速乡村道路硬化外,高速公路、铁路修建通过药材主产区时,还多采用架桥梁、修隧洞。农业部门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严禁高残毒农药和高残留化肥的使用。
2.5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
20世纪以来,重庆市有害生物入侵加重,市政府曾在2005年安排了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松材线虫病和紫茎泽兰等重大林业重大有害入侵生物的防治,以保证中药材原生境的生态平衡。
3 重庆中药材原生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资源应以利用为主;但从环境保护角度,则应以资源保护为主。如何正确处理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已严重阻碍了重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1 人多资源少对中药材原生境形成沉重的压力
根据现有资料,重庆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1.6人,是全国的2.82倍,同时全市实有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不及全国一半。 3.2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2.1 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 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借助发展经济,对资源高强度掠夺式开发利用,忽视了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2 重生态建设,轻生态保护 在处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方面,缺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建设部分项目未将生态要素、生态环境问题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有机结合;重生态环境破坏后的恢复和重建,轻破坏前的保护与预防,呈现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重项目建设,轻项目完成后的管理。
3.3 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药材原生境压力
重庆农业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特别是三峡库区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面广。而且大量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的山区。如平坝地区的农业人口仍在传统农业的束缚之下,传统耕作和生存模式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3.4 自然条件恶劣
重庆市地形破碎,山高坡陡,坡地多坪坝少,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市面积94%,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区域内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土壤保水能力弱,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多暴雨,降雨时间分布集中,降水分配不均,常常引起山洪灾害。
3.5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是按环境要素实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系统。目前,重庆市资源部门集资源经营管理与资源保护于一体,对资源开发的执法监督虽表面上存在,但处于行业发展的从属和次要地位,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因部门职责交叉,尚未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统一协调工作机制,难以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协调行动。因此,各部门对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描述差异较大,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效果评价标准不一,不能正确评价和反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市生态环境尚无科学的考核指标和体系,更多只是停留在被考核部门根据各自工作需要而提出的目标任务,未从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需求上分解落实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而且,现行的考核制度未将生态环境目标考核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客观上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行为。
3.6 能力建设滞后
重庆市由于生态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工作薄弱,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新出现的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情况不清,对其成因更是缺乏深入研究,不能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绝大多数乡镇无生态环境保护专门的机构和队伍,生态监测尚处起步阶段,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设滞后,绝大部分区县还不具备生态环境管理基本项目的监测能力,尤其环境突发应急反应能力等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0]。
对全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外来物种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而国家现有一些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不适宜重庆市的实际情况,操作性不强。
另外,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等生态保护缺乏资金投入保障,是生态破坏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关键。
4 对策
综上所述,重庆市中药材原生境受威胁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来自土壤污染和过渡采挖。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对中药材原生境的保护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尽快开展主要中药材原生境的监测及土壤污染研究,并采取以下措施。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中药材原生境的保护意识
要充分认识中药材原生境保护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站在中药产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中药材的原生地保护列为重庆市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中药材原生境保护的关系。
4.2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中药材原生境保护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实行重大决策中药材原生境影响评价制度,自然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等非污染性项目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中药材原生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须做到中药材原生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中药材原生境严重破坏的项目,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4.3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中药材原生境补偿机制,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逐步征收土地、水体、物种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补偿费,对受到破坏的中药材原生境恢复进行合理补偿;对从事采集、采矿者实行许可证制度,并征收资源开发税,运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限制资源开发的无序活动。
4.4 加大对中药材原生境保护的科研投入
相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中药材原生境脆弱性及相关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加大对中药材原生境保护的科研投入,建立珍、稀、名贵中药材保护区,建立药用植物种质圃和良种繁育基地[11]。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四川常用中草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1:1-5.
[2] 南川药物种植场.常用中草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0:58- 80.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0- 80.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78-301.
[5] 刘正宇.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名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1.
[6] 钟国跃,秦松云.重庆中草药资源名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638.
[7] 杨昌煦,凶济华.重庆维管植物检索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80.
[8] 刘正宇.重庆金佛山生物资源名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9.
[9] 丁健,夏艳丽.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 21(5):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