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指导教案

阅读指导教案

时间:2023-08-28 16:56: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指导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指导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打造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备课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够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思考,来谈几点建议。

一、有效的备课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显得很随意,没有钻研新课标的要求,一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等,这和教师不认真备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备好教材和备好教案是很重要的,也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着重强调新课标下所强调的两点,那就是如何备好课标和备好学生。一是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是备好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的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的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备的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二、有效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提问显得很随意,课堂上的很多提问都是可以可无的,这当然难以达到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目标。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三、有效的情景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权威,并不是很注重强调营造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课标强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88-02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些老师认为备课写教案已经没有必要了,只要做好多媒体课件就足以上好一堂课。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备课写教案是教师最起码的基本功,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案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因为教案是我们在课堂一切活动的准则和总体设计。如果不备课,也不写教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那么,在课堂上就只能是照本宣科了。有人说:“某老师上课就没有带教案,讲得生动活泼,效果好极了。”我相信这话,那位老师是没有带教案,但他不是没有写教案。他如果根本没备课,不写教案,是不可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我想那位老师准是一个从事某门学科多年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的教案不知写了多少遍,而且指导实践也不知多少次了,恐怕早就深深地刻写在脑海中了。我认为教案必须写,而且要充分考虑后写,要构思完善,确实能够指导课堂语言、行动。写教案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是备课的全过程。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准备,教案书写和课前熟悉教案。对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还应在课前增加反复试讲这一环节。在此重点谈谈教学准备和教案书写。

一、备课

备课分六个步骤进行,习称“六备”:备大纲、备教材、备资料、备教具、备对象、备方法。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原则和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等,因此它是备课和教案书写的重要依据,是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的准则。在教学准备阶段,必须首先反复阅读大纲,熟悉大纲对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以确定备课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教案的设计和书写。

2.备教材:教材就是我们采用的教科书。它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授课的依据。在教员接受教学任务之后,首先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教材的结构特点,内容分量,深浅程度。而后进一步精读教材,啃透其内容,掌握其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难点,尤其对一些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一定要搞清楚,把握准确。对新教员来说,还要进行熟读,使教材内容刻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对教材了如指掌。最后是分析教材。它包括四个方面:①分析教材的科学性。每个学科的每一章节的教学都应该明确使学生获得哪些基础知识、哪些基本理论、哪些基本技能,并要明确这门学科同其他学科的联系。②分析教材的思想性。教材的思想性,往往渗透在科学知识里面。例如通过植物各器官功能相互联系的教学,培养学员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通过许多植物都是药材,早被我们的祖先发现治疗疾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介绍中药治疗机理,具有独特疗效,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岗位的思想等。③分析教材的系统性。各学科都有它各自的系统性,教材的编排也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必须在搞清系统性的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编写教案,做到从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④分析教材的可接受性。一般说来,我们所用的教材,应该适合学生使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其基本内容,但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培养的对象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他们介绍一些新知识,使他们接受后,能够用在工作上,推动事业的前进。

3.备资料:资料就是我们教学用的有关参考书、杂志等。这些都应在写教案之前认真广读博学,并在阅读中随时集录卡片,以利于设计编写教案时参考。当然阅读参考书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使你能够更完整、系统、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地组织编写图文并茂的教案。阅读参考资料的第三个目的则是不断地了解学科的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随时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尽可能使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学科的发展同步前进。

4.备教具:教具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的挂图、模型、标本、实物、投影片、幻灯片、板图、多媒体设备等教具。这一切都必须在写教案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通过各种教具的实际观察、演示,才能达到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具选择一定要精,千万不能什么都用,使学生眼花缭乱,分散注意力,影响授课效果。

5.备对象: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对他们的情况要进行了解,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熟悉学生的文化程度、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医学知识水平,对所学专业是否热爱等,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针对性备课。这就是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难点和讲授方式。要真正的了解学生,就必须接触学生,深入学生之中,同他们交朋友,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情况。

6.备方法:教学中必须考虑教授方法,因为它与教学效果关系极为密切,授课方法必然符合教学原则,切合学生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员情况选择授课方法。例如每门学科的第一课一般为绪论课,它要给学生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学,二是学些什么,三是如何学好。因此可以采用生动的谈话讨论法,并配合使用投影幻灯形象地打出一些学科成就和社会效益。若是讲授形态构造的知识,可以应用以实物、标本为基础的问答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随着教师提问而积极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回答。若是理论性强的内容,可以选择讲授法,配合投影图解。基本方法确定后,进一步考虑如何使用教材、教具,怎样演示,怎样板书,画什么板图等问题。总之不论运用那种方法,都要围绕系统的知识结构,突出学习重点,加深理解教材,把知识活化。

二、怎样编写教案

在教学准备的基础上,动手设计编写教案,思路要清楚,书写要流畅,要一气呵成。

1.教案的书写格式。各学校在教案的书写格式上一般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包括专业、班级、科目、课题、学时、目的要求、方法手段、能力培养、重点、难点、复习、宣布新课、讲授提纲、小结、练习等项目。

2.教案书写程序。①首先填写首页项目,提出授课的目的要求,培养学生三基能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的侧重面,指出重点、难点。这些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②授课提纲的书写。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新课的联系,授课内容的概要,板书板图的设计,授课方法的选择,教材教具的运用等。这部分是教案书写的重点,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关键就在这部分教案书写的好坏,所有教学准备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③课堂小结的内容。课堂小结要系统完整、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给学生以当课复习的机会,同时也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及布置作业。

3.教案书写的注意事项。①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心中装着学生。因为他们是你的教学对象,所以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首先考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当然编写教案也要时刻想着学生,甚至把自己假设成一名学生,要求用什么方法传授知识最理想,内容繁简到何种程度适合,只有这样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写出的教案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他们听起来才有兴趣,学习积极性才高。②要注意设计好板书提纲和板图式样。好的板书提纲,确实能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中心内容,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师的授课进度与顺序,又能使教师强调教材的重点、难点。因此板书提纲必须在写教案时,根据大纲教材,结合授课的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安排好,不能待上课时随意乱写。板书提纲每堂课不易过多,不能把它形成教案的“缩体”,那会影响重点的突出,若书写过多,就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割裂了教师的系统阐述或直观演示等。③注意收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很会动脑筋,把比较复杂的知识经过整理归纳,变成简单明了的图表或顺口对偶的歌诀。如果把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的东西,再讲给下届学生,就很适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必然学习兴趣高,接受知识快。这就是从学生中吸收营养,充实我们的教学。④对重点的阐述和难点的解释,一定在教案中书写清楚。重点要突出,主题要鲜明,层次要清楚,文字要通畅,这是阐述重点的原则。我们写教案必须注意这一关键问题。对难点的解释也应写在教案里,难点要设计出其解法,根据其内容,选择相应的手段,可说理、可剖析、可比喻、可演示等。教师应该把解难作为授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4篇

一、 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提高语文教师们课堂教学能力。认真搞好教学研究,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继续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充满创新与活力的教研组,争取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相互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每次听课后尽量多交换些缺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二、 工作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科的教育素质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做人、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尽量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年。不仅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学生学生明白《课标》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课标》规定的目标奋进。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无论是教学多年的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a、 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b、知识、技能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c、 教法安排和语文实践活动及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d、重、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e、 版书设计使用、清晰、明了。

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原学,不勤学、不会学的观念”力求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其次,训练要落实:

a、 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单元有检测;

b、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做;

c、 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的公布答案了事;

d、加强阅读导引,切实提高能力。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阅读方法的点拨,重视质疑、批判精神的倡导。

e、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做好教案定期检查工作。

f、 高度重视研究课学习,无论是新分配的老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改面前,要甘当小学生,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公开课教学就是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本期在5、6周进行优质课评比。

三、 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计划,收交各类计划。

2、检查教案

3、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期中考试

3、检查教案

4、校园读书活动

五月份:

检查教案

写字比赛

六月份:

检查教案

七月份:

1、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列

2、期末复习及考试

3、收交资料

第5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是,前提是尊重文本,是“把握大意”,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无中生有。这不仅涉及到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问题,涉及到怎样做人的问题。如,《小猴子下山》,作者的本意是说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心二意。而有的教师却背离童话的主旨,引导学生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谈感受。

再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仅不加引导,还顺着学生的发言补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又如,《落花生》,许地山是借花生表明人生态度和做人准则--注重实际,不图虚名,有益他人,默默奉献。有的老师还没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就让他们表态,结果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做桃子、石榴、苹果,因为又好看,又好吃,比花生强多了。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有助于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丰富阅读感受。但是,一定要处理好多元解读和阅读导向的关系。这样,才能不偏离作者的写作目的,才能尽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二、年段目标与小学总目标的关系

既要熟悉小学阅读教学总目标,又要牢记各个年段目标。在教学中要落实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还要望着总目标,想着相邻年级的目标,体现阅读训练螺旋上升、稳步推进的连续性。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大意;体会词句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再者,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侧重,又要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三、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

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增强资源意识,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此其一。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此其二。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教科书,这样的语文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活是活了,但教学轻飘飘,语文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

四、读教材与写教案的关系

在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表述。课改以来,有忽视钻研教材的倾向,也有忙于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顾不上设计教案的现象。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有效、高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里强调的是,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包括有较长教龄、有较多经验的优秀教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

第6篇

现在歌坛上对歌手有严格的规定,演出时要现场演唱。而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免提倡一下“课堂教学现场化”。

一、现象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课堂作为备课的简单重复,严格按照规定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具体步骤与课时计划分配及教学的重难点等机械的上课操作程序。教育活动因其直接的目的性、严格的计划性和前提预设性,教师并不关注教育过程本身,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案的内容。说白了就是教师在执行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任务只是完成教案而已。教师关心的是教案能否按时完成,大多忽视学生的反映和体验。很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缺乏学生的个性自由。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或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教学中,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感受代替个性感受;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等。整个课堂教学好象有一双无形的手控制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更不要说如何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了。

二、怎样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现场化”

1、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现场化” 我们就必须要摆脱教案和教参的束缚。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参,初步预设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和教材基本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明确,在课堂中学生才是这正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只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屈服于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时刻想着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2、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真正的融入课堂之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认真地倾听,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课堂中有价值的课堂“生成”。由此教学开来,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完成教学目标。

3、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真正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4、我们要想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现场化”,我们教师自身就要不断“加油”“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甚至做到“博学”。其实也就说我们教师也应该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好处

长此以往,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切实落实学生是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人。参与意识就会越来越强,就会主动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我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其身,与时俱进,真正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

第7篇

[关键词] 自主 互助合作 教学模式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3.学习信息及时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

4.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导学教案”,用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提前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教案”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导学教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史料收集或讨论交流,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课堂上就少讲、精讲甚至不讲,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导学教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操做程序

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以《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 课《昌盛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1)介绍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及对柳州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2)介绍道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3)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

(4)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

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同时,结合地方史,历史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导学提纲是大问题,带有导学导读性质,学生还可以根据大问题来提出小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线、面。

三、采用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

2.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勇于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如讲“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一节时,我提出:“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引发了学生的一场小辩论,培养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并深化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这是学生实施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时教案;内容;基本结构

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细致的研读后,还要仔细通览所教版本的教科书,并制订出每本书的学期进程计划,掌握每单元的主题和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到了具体贯彻落实阶段即每节课的备课,它所呈现出来的文字形式就是课时教案。“编写好教案,在课堂教学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使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根本的保障”。

一、课时教案的类型

根据教案的详略程度不同可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详细教案就是要把上课的课题、目次、知识点、每个教学环节及处理方法,甚至所讲的每句话以及针对学生上课时的不同情况设计和不同的应对办法等等都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教案一般对新进的教师来说比较适用,最好坚持一个大循环。虽然这样做比较费时,但是在撰写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深化对所教内容的把握。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查阅资料来解决,这实际上也是扩大知识面,不断强化学习的过程。特别是新课程在全国推广后,很多老教师也应该撰写尽量详细的教案。简要教案即把上课的内容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但无论如何,简要其教案的基本结构还是不能少的。它应是教师上课程序的一个概要提示。一般有多年教学经验且对课标和教材比较熟悉的教师运用较适宜。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历史课时教案可分为通用型和个性化型两种。通用型教案一般适用于人数相对比较多一点的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先共同研讨确定每位教师的分工,各自撰写完成后再共同斟酌修改,形成基本共识,然后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案要求教师不能把过程中的环节写得过于具体化,问题的设计要留有余地,便于不同教师贯彻。它的好处是节省教师备课书写的时间,同时也能集思广益,避免因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和思考的不足而使教案的编写不尽完善。个性化教案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师自身和所处的地区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尽相同,这种教案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若课时教案能做到通用型和个性化型相结合的话,那就更加科学合理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案,课后反思这一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逐渐地提升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它的撰写“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贵在重视,贵在落实,贵在及时,贵在坚持,长此以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时教案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其组织设计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初中、高中教材是以单元(模块)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编写课时教案前,一般要先概写一下该单元(模块)的总体设想。

课时教案的编写一般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所在地区所教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标中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的顺序和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程序环节,既要考虑整体,又要考虑细节。

(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

历史教学方法或手段十分丰富,不能说哪种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只能根据所授课时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目前在教学中运用较普遍的方法主要有:

1.讲述法

该方法是指历史教师依据所讲的内容,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历史知识具有时序性和过去性的特点,所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具体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叙述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全面讲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过程的完整性、选材的典型性、叙述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描述是对要讲授内容的主要特点、行为表现、情境场合、地理环境等,用细致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形象,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应是最高境界。概述是用简洁的语言,概要地把一些非重点部分、背景性的内容、前后衔接的部分以及小结内容等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实践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通常是以一种为主相互配合。

2.讲解法

该法着重在“解”字上,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名词、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教师在分析阐释时常能用到。一般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对比与比较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得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有系统。

3.图形演示法

教师运用较为直观、简明的图形、图例、图解、图表、实物、模型等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此法要注意的问题是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且最好配合其他方法一同使用。

4.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该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其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新知的一种方法。谈话法较为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5.阅读指导法

该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预先安排好要读的内容和读的方式,在阅读时问题恰当地提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学生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一线教师又在实践中不断创造许多新的方法,如自主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辩论活动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综合运用法等等。

(三)课程资源的选用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使得其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各地学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历史课程资源的调查和搜集,本着资源共享、协力合作的精神,可以本校或本区(县)教师分工合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地区历史遗迹(存)、历史文献(文物)资料、各类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馆)、图书馆中有关历史的书籍和杂志、各种历史音像资料、有关家庭和社区的情况、相关历史知识(学习)的网站、远程历史教学系统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然后根据各学校各年级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长远的规划和学期的实际利用计划。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注重直观实效性、情感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确立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历史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由于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很难根据当前现状去理解、想象。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创设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其主要的做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史料、视频、录音等,也可现场展示考古实物、模型,还可以模拟当时情境编演历史短剧、开展辩论会,或者提出一些具有逆向性、启发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而引入情境。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多采用新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

提高学生的能力,广大师生应该做好准备”。

当然,历史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运用的一种手段,实践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要求:(1)要具有直观真实性,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如入其中的感受,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要能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和善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生成性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3)要具有典型性,情境的创设不一定要表面多么热闹,而是要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能把反映历史事件、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东西表现出来。

(五)教学课件的制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正不断改变着传统教学的模式。它融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优势日益凸显,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课件的制作,目前通常使用制作的软件有:PowerPoint,Flash和Authorware。PowerPoint制作简单、方便适用,能便捷的演示文字、图表,还能进行相关网站和视频的链接;Flash主要是动画功能,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Authorware交互动能强大,但技术要求高、耗时也长。此外,还有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和视频处理软件“超级解霸”也较有实用性。

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选材

要精当,即文字要简洁明了,图片要清晰有代表性,声音和视频要尽量运用可信度较高的纪录片(影视剧片段要慎用),且每段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2)课件设计的重点应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多角度、多层面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让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3)课件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心智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

三、课时教案的基本结构

一份完整的课时教案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一)课题(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二)课型(主要有讲授新课、活动探究课、复习课、综合课等)

(三)教学时数(一般情况下是一课时完成任务)

(四)学情分析(把握所授对象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教材分析(简介所授课的主要内容编排和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或模块的关系)

(六)教学目标(主要写清楚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也可以写出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七)教学重、难点(分别写出重点和难点,也可写出处理的方法)

(八)教学方法(手段)(列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与学的方法)

(九)教学媒体(写出本课时需要辅助的教学工具)

(十)教学过程(呈现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和层次,主要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

(十一)板书设计(要能体现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十二)教后记(又称教学反思,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3.

[2]马卫东.历史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

[3]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8.

第9篇

内容摘要: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我们的教改在倡导学生创新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我校教研教改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关键词:学生;老师;集体备课;提高

一、现状及要求

目前,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有鉴于此,我们英语科的集体备课应成为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多数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一)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二)备课是“教案之和”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二,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需贯彻的几点具体做法:(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我们各年级英语备课组要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例如每四晚上。第一节课听课,第二、三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为某某办公室。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一下准备几方面的内容:

1、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整理提供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激发各个层次各种班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后进生成绩普遍提高,差生减少,优生增多,较好地解决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3.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阶段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整理提供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集体备课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词汇短语句型方面,涉及到词、词组、相关短语、常用搭配、相关易混淆词汇的辨析、句型等;(2)语法方面,多研究高考,了解高考语法考查的重难点,从具体语法点入手,讲练结合,不断总结;(3)阅读方面,备课时要考虑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能、技巧,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问题系统;高中数学;实验

1.实验介绍

中学数学《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实验》是一项关于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及课堂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实验,其基本理论是全面落实数学问题系统、目标与检测、自学、情感等四个因素,以扩展数学习题的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内在功能,其指导思想是把统编教材转化为一个科学的、生动的、富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系统组成的、符合该年龄段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直接为教与学服务的实验教材,并由此去转变规范教与学的方法,优化数学教学的基本因素,把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活动结果(知识)的教学,实现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负担轻,速度快,容量大,效果好”的教学目标。

2.教案本与问题系统引导教学

现行高考的知识点取于教材,但题型及解题方法在教材中是难见的,就是说对教材全部熟练,高考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就是针对这个脱节而进行的。实验所编教案本的使用离不开教材,因为教材的解题方法和定义是绝对权威的,以学生为主体,个个问题让学生动笔动脑,教师只对学生作引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且对学生的负担和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和减少。如:, 这课前问题是以填空题出现最好;大题和难题要加一些解答过程;选题量可多而易;在教材编写中,第五章――不等式就当今数学热点问题加入了不等式证明的放缩法和换元法,还加入了柯西不等式的应用,并列举了一些应用题。在数列这章教材中,相应侧重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混合求和运算,增加了简单的递推数列。在极限这一教学单元中,强调了极限的四则运算,对形如:

limn∞

apnp+ap-1np-1+…+a1n+a0bqnq+bq-1nq-1+…+b1n+b0

(ap、bq不为零,p、 q为整数)

Lim an - bn n∞ an + bn (a、b为正数,且不为1)

这两种极限的运算和讨论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补充了习题训练。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以填空形式为主,训练当n=k+1(k∈N)的题型, 并又增加了归纳猜想和证明。在第八章中对复数与《解析几何》的联系作重点详编,复数的模的运算公式。

3.实验操作情况:

高中数学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的实验主要是如何用好教案本,它不同于复习资料,也不同于教材(课本),我们是这样使用它的:

3.1 课前把它当预习本,要求每个学生阅读教材后, 能正确填写教案本中的复习和概念的填空,并适当抽查学生的进度,如遇难题可暂停等到上课时再做。有了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就非常顺利且效果良好,并使课堂气氛活跃。

3.2 课堂中把它当作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课堂练习, 教师课前熟悉这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并要有节制地穿插一些相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味无穷;但又不超过教案本的内容,否则会造成误为数学深奥无比。以问题系统引导为主,围绕教育实验目的,使教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3 课后把它当作练习本,因为课堂中不一定把每节课处理完, 有些题型在进行系统训练时,插入的各种题型可能较多,也可能是本节课内容多,总之,教案本后有一些习题是留给学生课后去作的;所以,它是课后的练习本。

4.实验总结

实验进行过程中,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这当然也取夺于我校学生有良好的素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效果在以下两方面:

4.1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的实验, 主要引导了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因为每节课都要学生预习,学生只有预先阅读教材后,才能正确填写教案本,填写完教案本后,等于做完课本中的容易练习,这样,一节课后,有许多练习可以不必作了,对教材中的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学生已经会了,就可以不必去做了,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必须多加强教材习题训练,否则,他的考试成绩就差。这样,有了教案本,我的备课工作量减少了,作业批改量也减少了许多。

4.2 成绩提高幅度大。

在单元测验中,竞有许多人次能得高分,这是我这几年教学中,少有遇见。

5.实验的发展

有人说,高三年级是关键的一年,弄不好会搞砸的,别前功尽弃了;现在已进入高三年级,高三年级虽不同高一、高二年级有那么多新课程,但我们已作好了继续实验的准备,相应编好了高三教学用的数学专题讲座。只要实验对我们有利,对教学有利,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我们就把它坚持下去,说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问题系统引导教学法实验,我校领导和教师大力支持,只要我们有恒心,有信心,我们的实验就会成功的。

收稿日期:2011-07-12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工作重点:

1、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五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3、切实做好教学分析和评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4、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理论性文章和有关经验。

5、开展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组上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

三、工作措施

具体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组织学习专业理论文章《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加深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让教师素质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这一核心内容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加强协作。

(二)、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组织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求主备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在广泛借鉴优秀教案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的优秀教案。每位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案进行修改,课后还要写出教学反思,坚持“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上一节研讨课,课后集体讨论评议。

(三)规范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要求教师认真对待,、不仅次数要达标,对于作业的设计、批改情况、学生的书写等方面也要力求达到要求。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进一步贯彻大语文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开展一次钢笔字书写比赛和阅读竞赛。

2、开展五年级阅读竞赛活动,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评比,引导学生多读书。

3、积极组织各类作文竞赛,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4、加强学生的写字练习,举行一次钢笔字比赛。

5、结合节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出刊小报,进行小报展。

五、各月份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论文件,更新教学观念,研究新教材。

2、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3、庆祝“三八妇女节”,组织征文活动。

四月份:

1、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2、组织年级写字比赛

3、师生美文诵读大赛

五月份:

组织期中质量调研

六月份:

1、组织学生美文诵读比赛

2、教师教学经验介绍。

七月份:

第12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专业发展

长久以来,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教案时仍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关注点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每个学期结束,学校教务部门都要进行教案检查,作为衡量本学期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当这个时候,语文教研组常常会出现抄教案忙的现象。语文教师从教学参考书上、网上把现成的教案抄上去应付。检查者主要是看一下教案的数量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形式上是否符合规范也就了事了。如此应付的教案没有独特的理解与构思,缺少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没有多少实际的价值,如此的检查也不能很好地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的反思与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角度来看,语文教师应该写教案,而且更应该把教案写好,写出特色。这是因为每位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在学校情景中班级层次上的课程规划,教案作为课程规划的呈现形式,语文教师在完成的过程中就做着系统收集信息、理清思想、积累经验、进行反思等等工作。因此,我们建议语文学科的教案要有两个“转变”:

一、教案的功能从 “ 一本专用 ” 到 “ 一本多用 ” 转变。

过去的教案就是教案,备完查完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理了。今天,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角色已从“传道、授业、解惑 ”向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转变,要求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成为教学改革的共建者。教案也应相应地向教学资料夹、教学反思集、读书笔记本、教学日记本方面转变。我们倡导教师在备课中学习,在学习中备课,在钻研教材中阅读资料、摘抄笔记、反思教学、练习写作。如果教师能把学习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学习就变成了每天必备的美餐,成为每个教师内心的需求和享受,从而就在备课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了文化底蕴。例如准备《项链》一文的教案,对于较有争议的主题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广泛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出摘录;可以基于这些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记录其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纳入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对这个问题真实的疑惑及争议……这一个过程本身就具有教学研究的性质。这些“档案袋”或者说“资料库”的建立,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学习,增加了他们的知识积累。余映潮老师枚举的语文实用研究技法如目录索引法、资料摘抄法、横向联系法、精品收藏法等语文教研的实用技法也可以运用在备课的过程,并且在教案上有所体现。这样的教案就不再是上课流程的简单提纲和记录,也不再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准备工作,而是语文教师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倡导教师课后备课。课后备课是对课前思路的反思与完善,它看到了学生与自己教学前的估计的不同之处。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往往能促动教师新的灵感产生,引发教师重新思考或深入思考。这时的教案是教师教学思想轨迹的真实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念,有利于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特色。这种有见地、有真切感受的札记,实际上已是论文的胚胎。这样,教师就收集和保存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研行为。

二、教案的形式由规范化向“实用化”和“个性化”转变。

教学本身就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活动,在教案的形式上,完全可以由教师自己选择,软盘教案、笔记本教案、旧教案、常规教案均可,学校只作宏观操作控制。教案的书写原则上也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东西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和学的互动。青年教师应更重视教学反思,但反思也不是死板地规定课课必有,至少一单元一次,至于教案的详略、格式都不必统一规定,一切以实用为主,鼓励教师走个性化道路,鼓励教师备出风格、备出思想、备出特色。

既然放开了手脚,教师有了自,对待教案的态度一定会发生转变。备课本就可以成为他们个性展示的大舞台。教案中可以有本班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捣蛋鬼”的档案;可以有自己收集的教学名言、格言警句,课堂里鼓励性语言范例,教学经验荟萃;可以有下载的名人授课实录;还可以有和教学相关的资料等等。当然也可以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在教案中的一些点缀,和教学内容相符的构图,教师的下水文、学生的作品等等。既然以实用为宗旨,教案就可改、可涂、可勾、可画。如此,一本本个性色彩浓厚、风格各异的教案就会展现在眼前,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做教师辛苦着也快乐着。

参考文献

[1]韩国梁、黄志成.合作发展教研型教研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组织[J] .全球教育展望,2004,(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