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监理的起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监理的作用;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与建设工程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 A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产业革命发生以后的欧洲,随着社会对房屋建造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建筑业开始出现专业分工,社会对建设监理的需求逐渐产生。随着建设监理需求的发展,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把建设工程监理逐步推入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美国的《统一建筑管理法规》、日本的《建筑师法》及《建筑基准法》等,都对建设监理的内容、方法以及管理组织做了详尽的规定。在建设工程中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
一、建设工程监理
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的建筑业与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产生的结果,国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和建设工程监理完全相同的概念。现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明确所谓建设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
二、建设工程监理及建设工程各种要素
(一)、建设工程监理
管理组织或建立执行者接受事主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某些相关行为进行监控、约束、监督、疏导、协调,使其做法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能够科学合理的实现目标,这种行为就是监理。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在建设单位的委托下,代表建设单位依照法律法规与有关技术标准、建筑工程合同的要求,对承包单位在建设资金使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等方面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促进工程项目质量、投资、总起等多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建设工程监理。
(二)、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是独立于承包商与业主之外的第三方,监理承担工程监理的任务,一般就是监理企业或者单位,在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被称做“监理单位”,在《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中被称做“监理人”,也可称为“工程师单位”,或者简称“工程师”,但与《建设施工合同》中的工程师有所不同。
(三)、承包商
承包商可以是施工企业,也可以是工程公司,既与业主签订了承包合同,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承担、执行并且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各种任务的实施者。也称为“承建单位”,在以前的施工合同里属于“乙方”,在现行的合同中被称为承包人。
(四)、业主
对项目的投资者、拥有者、使用者或是最高决策者的统称为业主。一般被称为“建设单位”或者“项目法人”,在过去的施工合同中属于“甲方”,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又被称为“发包人”。
三、疏理几种关系,明确各方责任
建设工程监理贯穿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建设工程监理和建设工程的关系主要包含建设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和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业主之间的关系。
(一)、建设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所谓建设监理就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在科学管理的思想中看,只有被称得上“项目”的工程,才会具有监理的需求和条件,达不到称为“项目”条件的工程,不需要也不能实行监理。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单位、工程业主、监理单位在组织管理上的措施、施工单位进行的管理,通过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式,最好的实现项目管理的一种管理。
由上可知,工程监理的任务就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进行控制,中心任务就是对项目的进度、投资以及质量目标进行控制。
下面介绍一下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监理的比较分析:
1、相同点。
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都是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在管理思想、手段、理论、方法上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模式与建设监理的服务模式是一样的。
2、不同点。
①业务范围
建设工程监理主要是对施工的进度、质量、资金的监督管理,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各种专业服务的集成,它的工作内容包括招标、造价咨询、施工管理、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所以从业务范围来讲,建设工程监理只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并不是其全部。除此之外建设工程监理不包括设计工程的管理,而项目工程管理就包括这项。
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
建设工程管理不仅管理施工企业的项目,比如建设单位方、设计方、供货方和施工方等建筑业中的项目各方都需要进行项目管理。
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过程的核心,所以建设单位方的项目管理业就成了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如果建设单位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则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如果施工单位或者设计单位缺乏经验也可委托项目管理公司来提供项目管理的服务。除此之外,若参与项目的各方具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也可以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建设工程监理则有所不同。依照《建筑法》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就是代表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建设资金等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建设单位就是建设工程监理唯一的服务对象。
(二)、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1、业主与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关系
业主与监理工程师之间是经济和法律的关系,属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但不属于从属关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是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之外的,单独执行其职责和任务,而业主也不得违约超越合同规定随意干涉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监理工程师同时也要保持公正立场,不得违反合同的规定和承包商存在有任何业务之外的经济联系。否则,如果影响到业主的利益,业主则有权要求解除委托合同,并更换监理工程师。
2、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也是经济法律的关系。业主把将要投资兴建的工程项目发包给承包单位,承包单位则按照合同规定完成任务并获取相应的报酬,其责任、义务、权利都由承包合同进行相关规定。
3、监理工程师与承包商的之间关系
这两者属于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不存在任何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合同规定确定的,业主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承包商要接受监理的监督和管理,从而确定了这两者的关系。工程监理按照工程承包合同和委托合的规定权限职责对承包工程进行监理。监理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不只是要对工程的质量、造价、进度等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公正的处理有关工程的变更、索赔、费用调整、工程付款等涉及到的承包人的合法权益问题。
总之,由上可得,建设工程监理和建筑工程的关系主要就是建设工程监理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和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处理。要在明确了建设工程监理的权限、范围、要素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监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以上海建科咨询团队为案例,提出与资源整合“资源梳理、资源获取、资源配置、资源应用”相对应的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过程,可以归纳为:洞察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选取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高效融合所选取的资源、提供总控服务创造价值。
关键词:
项目总控团队;资源整合;资源配置;市场需求
1引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即将实施的一批大型工程项目对投资、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全面可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组织实施方式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一方面需要提高建设方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还需重视第三方即专业工程咨询方的管理力量。传统的第三方专业工程咨询方多为监理咨询企业,常局限于以质量、安全管理为主的项目施工阶段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全部实际需求。新兴起的项目总控立足于为建设方提供项目总体层面的目标策划和控制咨询服务,和传统的工程监理分别在总体目标管理控制和具体的质量安全投资控制两个层面上满足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需要。按照学术研究范畴的定义,项目总控(ProjectControlling)是在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基础上结合企业控制论发展起来的,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型建设工程业主方的最高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宏观性和总体性咨询服务的新型组织模式。对监理企业而言,在当前试点取消强制监理市场竞争加强的形势下,向项目总控服务转型或许是今后的趋势。在监理企业向项目总控转型服务的过程中,其咨询服务能力的获取和提升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项目总控服务团队也需要在一个又一个项目实践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监理企业在转型发展项目总控业务的过程中,对项目总控团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有工程咨询行业资源,一方面需要探索获取转型所需新资源,并且最终形成有效的资源配置和高效应用。拥有丰富的静态资源,并不一定能保证抢占新兴起的项目总控服务市场并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动态整合和总控团队能力的提升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2项目总控的起源构成与应用
项目总控,在理论起源上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项目管理学、企业控制论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如表1所示。项目总控在实践中最早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铁路改造和机场建设等大型工程,并取得较大的成效。其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关于项目总控的研究集中于其理论发展和实际项目的运用,对团队能力的成长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3上海建科总控服务团队案例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公司,隶属上海国资委。公司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招投标、造价咨询和工程咨询等,有工程监理综合,工程设备监理甲级、工程招标监理甲级、工程造价咨询甲级、人防工程甲级、政府采购中介资质甲级、工程咨询单位甲级等诸多资质,已经在全国26个省(自治州、直辖市)开展了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工程监理等业务,并在当地树立了一流企业品牌。近年来,随着项目总控在大中型项目上的成功应用,上海建科咨询也在积极寻求从提供监理服务向项目总控服务转型。项目总控业务与工程监理业务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较大的差异:(1)就工作内容而言,工程监理业务服务所处的阶段主要是施工阶段,侧重于工程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管,而项目总控服务则是从施工阶段向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甚至规划设计阶段延伸,侧重于对项目的实施提供策划、信息分析及决策建议。(2)就工作对象而言,工程监理管理和协调的对象主要是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而项目总控主要是面向业主方的决策层,与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并无直接关系,工作信息由以往的监理联系单改为以工作备忘录的形式发出。(3)就工作方式而言,工程监理主要为现场值班型管理,而项目总控主要为信息处理和分析,不承担现场质量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风险。由此,项目总控服务的组织模式及内部资源协调方式与原来的工程监理业务相比也有一定的变化,对工程咨询人员和团队的素质水平要求更高:(1)需要具有较高的项目管理、项目总控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2)针对独特的项目问题和个性化的业主需求,具备协调各类专业意见以满足咨询服务要求的能力;(3)委托项目总控的项目通常是大型的项目群或者需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复杂项目,业主自身的系统控制和组织能力较弱。项目总控咨询团队中的人员不可能是项目的所有专业及各类目标管理方面的专家,因此,需要咨询团队的人员掌握较强的资源协调的能力,借助公司及社会的各类资源满足项目要求。
4基于资源整合的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路径
根据经典定义,资源整合指组织获取所需的资源后,将其进行聚合以形成能力的过程,即组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对原有的资源体系进行重构,以形成新的核心资源体系。借鉴资源整合的定义及相关理论,本文将项目总控团队能力定义为:监理单位内项目总控业务单元团队内部独有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等资源,从静态转化为动态并能在市场上带来相关业务的过程。资源整合一般经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获取、资源开发及融合等三大环节,结合上述观点与上海建科总控团队的案例实际,本文认为,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路径可概括为“洞察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选取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高效融合所选取的资源、提供总控服务创造价值”。这四个过程各自和四种资源整合能力,即“资源梳理、资源获取、资源配置、资源应用”相对应。
4.1资源梳理——洞察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常态建设的大力推进,促进建设市场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监理局限于以质量、安全管理为主的项目施工阶段服务范畴,已不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此外,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风险越来越高、人才流失严重等发展障碍,也要求监理企业必须实现可持续的转型发展,需要在结合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洞察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创建出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发展模式。一个优秀的项目总控团队,必须要考虑市场趋势和业主的需求,通过资源梳理,逐渐形成对团队定位的清晰认识,从而了解为实现这一定位所需要的资源。在上海建科的案例中,建设工程监理发挥过巨大作用,也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工程监理企业提供服务的范围多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很难为业主出谋划策,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而业主的真实需求往往被压抑。如对项目的宏观策划与决策支持、面向决策高层的工程信息处理与分析等需要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来完成,而这些都是监理人员和无专业背景的业主本身所欠缺的。根据问卷调查,在上海建科参与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业主除了传统的工程监理要求外,超过90%有提出增值服务的需求,其中最常见的是项目总控的需求,此外还包括项目管理、BIM咨询、绿色建筑咨询等需求。上海建科从监理向工程咨询转型,以项目总控为突破点,将目标定位于通过项目总控市场拓展模式、过程服务模式、产品交付模式的推广应用,力争“十三五”末培养一批工程咨询行业的高端人才;强化公司内部的资源整合和品牌的整体宣扬,延伸服务产业链,扩大“上海建科”品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2资源获取——选取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
在对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进行真实了解后,需要根据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对发展和开拓市场所需资源进行分析、确认,并最终选取所需资源要素。以上海建科为例,为保证项目总控团队的水平和能力,上海建科总控团队成员包括市场营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程经济人员、信息分析人员等多种角色和多重专业背景。此外,在以往的工程监理项目知识管理平台中,在为若干项目提供监理服务之外,也提供了包含一部分项目总控的服务内容,例如建设团队组织架构优化与职责分配、工程信息整体规划、建立总体计划体系、策划合同结构、完善管理制度、绩效监管评价与纠偏等工作。在上海建科的工程监理项目知识管理平台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总控增值服务的学习,也增加和丰富了总控团队发展的资源。
4.3资源配置——高效融合所选取的资源
在对资源进行梳理和选取后,还需要将其有效融合,使之互相适应、匹配和补充,由此形成团队总控服务所需的新资源。团队获取的各种创新资源,只有经过充分配置,内化于团队成员中,才能发挥其使用效益和效能,才有可能产生新的价值,更新成一种内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无法复制的。对于项目总控团队而言,通过各种内外部培训、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形成的知识才是融合后的有效资源。上海建科总控团队在进行知识融合与内化后,对团队的结构层次进行再配置与划分,既包括直接面对客户、传递客户需求的驻场前台总控团队,也包括后台承担问题的咨询与解决提供专业技术方案的后台支撑团队,还有公司专业委的智囊支撑。
4.4资源应用——提供总控服务创造价值
项目总控团队通过资源梳理、获取、配置并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新的资源,进而在新的项目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就是项目总控团队资源应用的过程。在上海建科咨询团队案例中,团队树立了宏观控制的思想,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将工程监理和项目总控融会贯通,探索总结出适合现阶段国内建设特色的市场拓展模式、过程服务模式和产品交付模式,从而赢得工程建设方的认可与好评,吸引更多的资源为团队所用,体现资源的杠杆功能。上海建科咨询团队承接工程项目超过两千项,产值连年超亿,规模为全国工程咨询企业第一,企业规模和产值连年在住建部的咨询行业排名中名列第一。以上四个阶段既是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团队能力成长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积累实现飞跃,提升到新的阶段,在再积累的基础上实现再飞跃。如图1所示。
5结语
本文基于资源整合的视角,以上海建科咨询团队为案例,阐述了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的路径。与资源整合的“资源梳理、资源获取、资源配置、资源应用”相对应,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过程可以归纳为“洞察市场趋势和业主需求、选取符合市场需求的资源、高效融合所选取的资源、提供总控服务创造价值”。现总结的项目总控团队能力提升路径供同行从业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贾广社,王广斌.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3):5-9.
[2]贾广社.项目总控——建设工程的新型管理模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吴羡,袁剑波,姚佳良.公路建设项目总控模式研究及应用[J].公路,2008,7(7):1-36.
[4]张军.项目总控管理模式在乐昌峡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11,42(7):103-106.
[5]莫红文.项目总控管理模式对监理工作的启示[J].建设监理,2005,5(1):31-33.
[6]孙继德,朱亦男.项目总控模式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30(3):217-220
[8]马鸿佳.创业环境、资源整合能力与过程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08.
[9]钟泉,陈梦龙,孙春玲.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品牌效应提升途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5(2):87-91.
[10]吴树桐.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关键词】 通信工程 监理工作 必要性 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工程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通信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与机遇并行的往往就是挑战。大量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如何杜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如何避免工程建设方、管理方和所有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等等。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于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
一、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的历史发展
1978年党的以前,我国的通信工程由国家统一调度、指挥、拨款、组织、建设和运营。在这种管理组织模式下,几乎不存在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理的概念。可想而知,在这种管理组织模式下,我们很难实现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真正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长此以往,这种管理组织模式必将会影响到我国通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在项目建设时,我们开始学习和引进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项目建设中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始尝试接受国际上通行的监理模式。在国际竞争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纷纷引进国外的已经发展成熟的监理制度,同样,我国在通信行业中也开始逐渐对监理工作投入大量的关注。
二、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监理工作的必要性
1994年,原邮电部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监督管理通信行业的部门规章,即《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管理办法》,该办法从1995年1月1日开始试行,为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的有序展开奠定了基础。通信工程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现在仍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通信工程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更加和企业的效益、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
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作为权力机关,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的指导,建立配套的、完善的规章体系,通过验收、监管、备案等方式,加大调控的力度,实现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提高监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行业内,应组织统一的监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实行市场淘汰制,完善监理工作人员的资格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等,实现监理人员的市场化。同时,注意监理工作报酬的合理化,保证监理工作方面的高级人才不流失。
(3)健全和落实工程监理的问责制
有责任才能有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监理总工程师只挂名不做事、不负责的不良现象,对此类现象我们必须坚决消除。我们应切实落实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问责制,使得真正发生问题时,有可以问责的主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和落实问责制可以加强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的后续管理,延长工程建设项目的寿命。
(4)发展道德监督和企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理模式
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和谐社会理念的良性推动下,我们应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中也将“道德监督”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弘扬诚实守信之风,贯彻科学的工程监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推动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根本上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必须从建立和完善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做起,加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制度和模式,提高我国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科学、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徐小军. 浅谈通信工程监理工作具体内容与建议[M]. 现代商贸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关键词:施工安全监理 法律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014-02
1 安全监理责任之现状
1.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类工程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反而呈上升之势,据统计仅2009年就发生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一边是大众和媒体将矛头直指监理行业,将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归罪于监理不力,甚至于将社会风气恶化也归罪于监理;一边是监理从业人员面对公众的指斥、学界的不满和政府越来越严厉的惩罚的无奈、尴尬与微弱的呼声。
1.2 监理安全责任的概念
责任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责任是指在政治、道德或在法律方面所应为的行为的程度和范围;狭义的责任则指违反某种义务所应该承担的后果,这种后果往往是不利后果。目前,国内学者和相关著述对于施工安全监理责任并无明确的定义。从立法上看,笔者认为监理安全责任是监理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安全事故所承担的法律规定的不利后果。
2 安全监理责任之反思
2.1 制度与法理展开—公正之缺失
制度起源上,工程监理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的工程制度中的一种,是建筑业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产物。业主与承包商在信息上的不对称性、工程技术复杂性,业主为了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节省交易成本,工程监理作为职业化的社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代表业主对承包商履行工程承发包合同进行专业化监督管理,双方事先赋予工程监理方准仲裁员的职能和权力,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之间发生争端监理代表公正、独立、自主的第三方进行调解、协调或者裁判。成熟化的监理企业作为职业化的中介咨询机构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FIDIC条款中,就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独立地位。
建设工程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政府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这一具有外部进行干预是政府责任,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本是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但与一般的政府授权行为所不同的是,授予监理只是安全责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职权,因为监理企业只有报告权并无制裁权。在此,公权强制监理承担安额外全责任的正当性值得反思。
权利义务的公平角度。(1)建设工程合同作为特殊的承揽合同,业主支付对价,而承办商提供合格产品,是对等的一对行为。支付的对价中亦包含了安全措施费等施工安全所需费用,业主的委托人为何还要为施工单位的产品生产过程安全承担责任呢,我国《合同法》第282条也规定“因承包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在合理使用期限内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承包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见,即使是在工后的保证期间工程产品的质量、安全仍属承包商担保的范畴,何况在产品生产过程,更应当由施工单位对其自行负责,因为这些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均由施工单位掌握。《建筑法》明确规定施工安全责任应由承包商负责而不应由业主或监理单位负责。(2)安全生产是企业最本质和基础性的要求。企业做不到安全生产就无资质可言,目前把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分开管理的做法笔者就不敢苟同。(3)导致在责任认定上的不合理。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政府牵头的组成临时事故调查小组,人员的组成缺乏专业性、代表性和稳定性,这样的处理方式导致处理结果容易偏离专业的轨道。(4)就经济方面而论,现有的监理合同范本中无安全监理的委托,这个监理费业主是不计入收费项目,所以公权将市场主体的监理企业置于只尽义务而无利益补偿的不公平境地。那把本归属于承包商的安全生产责任承担,把承办商和监理捆绑在一起,这就造成了监理职能的扭曲和异化。
2.2 立法技术分析—法制之缺陷
就立法技术上而言,《条例》规定的安全监理责任的违反了法制统一原则。《条例》作为法规,应是相关法律的具体化,而不应对上位法的作出扩展性或突破性规定或违背上位法的立法精神。《建筑法》第45条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安全生产法》第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确保安全生产”第5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都已明确确定了施工安全责任的承担者是施工单位。《行政处罚法》第12条规定“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而《条例》第57条却增设对安全监理责任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并对违反义务者作出的吊销企业证书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方式和范围作出规定。立法上的粗糙与随意,造成法序混乱和利益失衡,导致利益博弈从立法层面转向法律执行和司法阶段,导致司法资源极大浪费,令行而禁不止的尴尬局面。
2.3 运行效果考查—实施之障碍
从立法运行的效果上看。施工安全监理责任确定后,安全事故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之势,这种想象做何解释?虽然事故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笔者认为起码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我们反思:(1)就安全监督管理和责任承担方面旁落。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理企业出现了多机构重复、职能重叠,导致管理上相互推脱;(2)对施工单位形成反向激励,安全监理多流于形式。
3 施工安全责任之完善
关键词:工程监理 发展阶段 对比研究
1.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通过委托和授权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根据经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复的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及相关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签订的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委托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监督管理。
我国在1988年开始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试点到1990年全面实行工程建设建立制度,工程项目己实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三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有效遏制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下降的趋势。
在我们看到工程建设监理行业经过发展和完善取得系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深刻的发现,我国工程建设监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2.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监理行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为试点阶段,这一阶段从1988年7月至1992年。
1988年,国务院提出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体质的决定,并在国家建设部城里了建设监理司,主要负责管理指导全国的建设监理工作。1988年7月,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并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宁波、哈尔滨、交通部、能源部进行监理试点工作。1989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监理试行规定》,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1991年,国务院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报告上指出,建设部组织的监理试点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完全符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及方向。1992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工程建设监理费用有关规定的通知》《工程建设监理范围资质管理试行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等规定,城市建设监理有试点城市推广到全国大中城市的进一步实施,建设监理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二个发展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1993年到199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监理法规和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监理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大中型工程项目和重点开发工程项目都必须实行监理;监理队伍的规模和监理水平基本满足国内监理任务的需要,并开始着手进入国际建筑市场。于1993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于1995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正式颁布了《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同时对1989年建设部颁布的《建设监理试行规定》实行废除。全国己有29个省、市、自治区和39个部门推行建设监理制度,意味着我国己进入全面推行建设监理阶段。
第三个发展阶段为:全面推行阶段。从1996年开始至今,一是要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理,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等各个阶段;二是监理队伍要实现产业化,使之成为建筑市场富有活力的主体之一;三是监理制度规范、统一、有效,监理能力要接近国际水平。
3.国外监理行业的发展
国外工程建设咨询行业起源于产业革命发生以前的十六世纪,,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16世纪,由于社会上对建筑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使传统的建筑作法不能适应,从而开始发生变化。建筑队伍开始专业分工,设计方与施工方开始分离,部分设计师开始从事为建设单位方提供技术服务,也有人员直接为建设单位方所聘用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负责监督工程质量,计算完成的工程量和进行验方,这可以说是世界上建设监理业的最早雏形。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逐渐提高,在欧洲发达国家, 1830年,通过使用法律手段,英国政府首次推出总承包合同制度,这就意味着每个在建工程项目都由某一个承包方进行承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交易方式也就随之孕育而生,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在社会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13年,欧洲境内五个独立的工程师协会联合成立了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工程建设咨询开始走迅速发展;但是国际上工程建设咨询真正获得迅猛而高速的增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都加快恢复建设,土木工程基础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及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一些投资多、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需要建设,而这些大型工程迫使投资者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投资的项目进行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然后进行决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代替投资者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此时期的工程建设咨询已比19世纪的建设咨询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即由项目的实施阶段向前延伸至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咨询覆盖整个建设活动的全过程。
1957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为“独立的工程师”进行建设监理而编写的国际通用的“FIDIC”条款较集中地反映了国际上实施建设监理的情况。“FIDIC”条款中把测量师、咨询工程师、建筑师进行的工作内容称为建设监理(construction supervision),并规定了工程师所具有的一般职权,如对工程材料的检查控制权,工程开、停、复工的指令权,工程变更、工程合同的解释和管理权,施工总进度的监控权,额外工程价格的确定权,工程款支付的签发与否决权,工程延期及费用索赔的审理权,合同争端协调权,工程质量的确定与否定权,竣工图的确认与否决权等。透过“FIDIC”条款可以看到国际上施工阶段建设监理的全貌。
8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效仿发达国家的这种做法,并结合本国实际,建立了社会监理机构,对工程建设实行监理。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也都把实施工程监理制作为提供建设贷款的条件之一,建设监理制成为了工程建设的国际惯例。
国际上工程建设咨询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密切联系的,是建设领域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工程建设咨询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不是以建设管理为日常工作的建设单位,不可能拥有这样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应当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来帮助他们。
4. 我国监理行业与国外监理行业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是借鉴与比较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结合国内改革开放和我国具体工程实践发展起来的,在本职上是相同的:都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监督与协调,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业主达到预期的组织目标为目的。
(2)区别:
1)发展历程不同。国外工程咨询行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要求而产生的,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行业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仅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
2)在具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不同。国外工程咨询行业由于发展历程长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前期论证、勘察设计、组织施工和工程造价等;而我国工程建设监理行业由于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虽然当初设定的任务是“三控二管一协调”,但在实际中往往仅在质量控制方面发挥作用,没有全过程参与的能力。
5.结束语
我国的监理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 赢得业绩和声誉。我国的监理行业要认知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抓住机遇, 推进我国监理行业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监理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门建. 监理行业现状及转变策略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1.
[2]段联保. 监理行业现状之分析与对策研究[J]. 建设监理,2011,No.14709:3-4+48.
关键词: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实践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8-0053-03
1 前言
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现代项目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项目管理迅速发展,并被业主和承包商广泛接受。项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按照要求的质量,实现最终的建筑产品,使项目取得成功。株州市株洲大道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的一条主要道路,是衔接京珠高速和城市快速环道的交通要道,它贯穿票雨工业园,与京珠高速、城市快道环线相连,使栗雨高科技工业园内部的交通与株洲市的对外交通有机地组合起来,使之成为既具有对外联络、又具有内部主干路的复合功能性道路,是园区通往外面的主要动脉。它的建设将逐步完善株洲市的城市交通网络,使株洲市与外部的联系更加便捷,同时还将带动道路两边土地的经营和运作,为栗雨园的开发和招商引资提供良好基础设施条件,对推动栗雨工业园的经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加快株洲市西拓的步伐,促进了株洲经济的发展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个项目建设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所以,株洲市委市政府将这个项目的建设作为城市市政建设项目管理示范工程来对待,在管理实践中结合项目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相关规范和规定的框架范围内,科学的运用项目管理科学的理论,借鉴了以往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使项目建设取得了全面成功,为城市道路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2 项目概况
株洲大道新建工程东起株洲市快速环道东湖立交桥,西连京珠高速公路大石桥立交。建设内容为对原天易路的设施进行完善、新建跨线桥涵、新建南北辅道、绿化带、下水、路灯及两侧人行道等工程项目。道路全长4.112km,宽120m~150m之间,其中:中间快车道24.5m(已建成),两侧防护绿带各31.75m,两侧辅道各12m,两侧人行道各4m,规划总用地面积60hm2。主道定位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辅道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总投资约2亿万元人民币,项目建设期为22个月,拟2003年8月开工,2005年6月竣工,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局为项目法人。
3 项目管理体制
株洲市高新区管委会授权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局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建设、融资和还款。开发区政府相关组成单位为协作单位并根据工作需要单位抽调专人负责工程建设的协调工作。项目业主下设专业部门及主要工作职责:1、征地拆迁部:负责土地报批、征地拆迁以及工程实施期间遗留问题的处理和协调。2、项目建设管理部:负责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实施组织、现场管理、招投标、专业协调。3、综合管理部:负责资金保障、后勤保障、对外联系、综合协调、安全保卫、交通安全。对监理施工队伍的选择和管理:一、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建设部批准的市政工程甲级资质监理单位承担项目的工程监理。由中标的监理单位根据《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在现场设立监理机构。同时,委派多年从事路桥监理工作,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路桥高级工程师出任总监理工程师,对项目的监理工作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根据项目的特点及《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监理单位还派出一批技术水平精湛、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并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地质、道路、桥梁、测量、试验、给排水、绿化、合同管理、计量等专业工程师从事现场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依据《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控制、进度目标控制、投资目标控制、安全目标控制及协调业主、施工、监理三方的关系。二、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资质施工单位承担项目的施工。由中标的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合同》在现场设立项目经理部。同时,由施工企业委派有经验、有一级项目经理资格的专业人员出任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履行管理职责。项目经理与项目经理部在工程建设中严格遵守和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
4 项目管理目标
由于该项目介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的特点,既不能完全沿袭公路管理模式,也不能完全套用城市道路的管理经验。在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包括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具体内容是:项目业主根据审查批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初步设计,在总的工期目标约束下,依据本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按照既能保证施工进度又能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选择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将项目实施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土地报批和征地拆迁阶段:2003年6~10月。第二阶段:大型土石方施工阶段:总体目标为2003年8月下旬开工,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完成土石方施工。2003年8月份开工东湖立交至栗雨园边界段土石方工程,2003年10月份开工栗雨园边界至大石桥段土石方工程(大型土石方、涵洞)。第三阶段:市政建设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2004年1月实施东湖立交至栗雨园边界段;2004年4月实施栗雨园边界至大石桥段段(排水、路基、路面、辅道路灯、穿线桥、下穿地道、管线配套)。第四阶段:环境景观建设阶段。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完成全线路灯及环境景观(绿化、全线路灯、标志标线、园林小品、交通设施、收尾)。项目计划开工时间为2003年8月建设,竣工时间为2005年6月完成。
为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并顺利竣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制定了具体明确项目管理目标:1、质量目标:确保省优,争创国优。2、工期目标:项目建设在670天内完成。3、安全文明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年度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2%之内,确保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力争省样板。
5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株洲市高新区管委会授权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全面作好项目的实施具体方案,合理划分标段,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监理队伍和工程承包商。在株洲大道工程的管理体制下,由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局制订出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并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项目管理目标、职责、权限。根据标段的划分,全权委托监理公司负责合同段内的工程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保修期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与资料管理,组织与协调等工作。监理公司依据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制订项目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在业主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承包人依据施工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合同》编制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并满足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及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
6 项目管理措施
6.1管理主体
株洲大道工程的管理是通过监理作为管理的主体,对合同段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做好合同管理、资料管理、安全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同时还须向委托人提供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最终使株洲大道项目符合合同文件、项目管理总体规划及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要求。
6.1.1设计阶段监理任务:设计阶段监理目标控制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目标规划和计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力求使工程设计能够达到保障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满足适用性和经济性,保证设计工期要求,使设计阶段的各项工作能够在预定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内予以完成。
6.1.2施工阶段监理任务:施工阶段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阶段的目标规划和计划,通过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合同管理使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投资符合预定的目标要求。
6.2管理目标的实现
通过目标规划、动态控制、风险管理、预先措施,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造价目标和工期目标,充分体现业主工程建设意图和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要求。
6.2.1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达到省优工程标准。在工程质量监理中,通过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从施工控制程序的规范性,材料、设备的合格性,施工操作的标准性,检查验收的合法性,施工资料的完整性等方面加强控制,达到质量目标。
6.2.2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严格依据承包合同对工程进行计量与支付、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将工程建设造价控制在施工单位中标工程造价范围以内,控制投资成本。
6.2.3工期目标:不超过业主确定的计划工期670天。
6.2.4安全与文明施工目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承包合同要求,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措施的落实。
6.3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及与有关方的工作关系
根据本工程实际和业主对项目实施的要求,编制本工程各协作单位间工作关系如图1。各协作单位均应遵照该图路线进行工作,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
6.3.1监理单位位于工作协调的中心,所有的指令均通过监理传达执行。本图代表了一个线性组织体系。
6.3.2业主的要求、指令只能通过监理下传。业主虽然与设计、施工等单位有合同关系,但不能直接向他们发出指令。
6.3.3施工单位对于图纸、技术、设计、价款等有关事宜,均要通过监理去审查、协调与组织。施工单位不得直接与业主或设计单位商定事项。未经监理工程师转发的设计变更,监理工程师可视为无效。在特殊情况下确定处理了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确认。
6.3.4对于总包选定的分包单位,监理工程师与他们是间接关系,但又常常在执行监理业务时,把他们视为总包单位的一部分。所以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虚线表示。
6.3.5对于业主指定的分包商,它受监理工程师的直接协调监督,它与总包间的许多关系是通过监理工程师进行协调的。但由于同在一个项目上共同的空间内协同工作,往往也有一些不需要协调的工作往来,故它们间的工作关系亦用虚线表示。
7 结语
无机纤维喷涂技术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北美,九十年代在北美和欧洲以及亚太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该技术是将无机超细纤维棉与专用环保粘结剂通过配套设备,交织粘接成一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极其复杂的立体网络结构,喷涂于各种基材表面经自然干燥后,形成一定厚度的封闭绝热层。无机纤维喷涂可同时起到绝热保温、隔音、吸音、防火等多种功能,可在任何复杂结构、异型表面随意喷涂,喷涂施工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整体使用效果,这是任何传统保温型技术所无法同时实现的。
二、施工准备
分包施工单位接到施工图、洽商等文件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图及现场勘察;取得各项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标准等,并参加设计交底;组织好施工工序,工程进度安排等工作;了解现场施工条件、作业环境、基层情况,施工难度,需采取那些施工措施和方案;提供无机纤维喷涂棉、粘结剂产品检验报告(报告有效期为两年)及出厂合格证并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复试合格上报监理批准后方可组织样板、大面积喷涂施工。
三、施工方法
1.喷涂前的准备
1.1纤维喷涂施工应在喷涂基体表面安装的其它各类吊挂件、开孔等完毕后进行施工。
1.2与图纸核对校验,确定纤维喷涂部位和非喷涂部位。
1.3安置喷涂机械、调验喷涂主机,保持运转稳定均匀。调验喷涂胶泵,保持压力稳定均匀,联合调试主机和液泵系统,并进行局部试喷。
2.总体工艺流程
基底预喷喷涂施工整形清理
2.1基底预喷:喷涂棉和粘接剂混合喷涂之前,应使用已配好的喷涂粘接剂预喷基面,胶量应适当和均匀,不流淌。
2.2喷涂施工:小于100mm厚的喷涂层可一次喷涂到预定厚度;如厚度不能满足,则须进行补喷。
2.3整形:待喷涂产品表面干燥约半小时后,用特制的压板或辊筒对已喷涂好的纤维棉层进行整形;应压至设计厚度(可使用测量尺或厚度测量仪测量厚度),并使表面平整。
2.4清理:现场回弹料清理,防护遮挡材料拆除,作业面成品擦拭清理。
3.喷涂施工工艺
3.1调整工作风压和给料装置,使纤维棉输出适宜,出棉量宜控制为0.8~1.1kg/min。
3.2保证纤维棉给料均匀,搅拌速度应均匀稳定。
3.3调节好水和胶量,按规范比例进行配比,比例为胶:水=1:10,搅拌时间不少于5分钟。
3.4喷涂角度应保持在60度~90度之间,喷枪应保持在50cm左右的距离,以便获得较大的压实力和最小的回弹,喷嘴应在循环形范围内做迂回直线连续移动,以保证喷涂均匀连续。
3.5正确掌握喷涂顺序:角隅处不应出现空洞或疏松,该部分应先喷涂。
3.6及时清除被喷面上的空洞或疏松,以便修补喷涂。
3.7每次结束喷涂工作,须认真清洗喷嘴。
3.8对于喷涂厚度小于100mm厚的喷涂层可一次喷涂完成,纤维固化前用压板进行压平整形处理。
3.9喷涂后的绝热纤维喷涂层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维护,固化72小时后可进行修整、装饰等其他工序。
3.10对喷涂后的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将回弹料装袋清除现场。
4.成品保护措施
4.1成品保护制度
4.1.1在工程各阶段,现场应设专职成品保护人员,随时进行现场巡视检查,保护施工成品和设施,处理各种违章和破坏行为。
4.1.2施工时如需碰动其它专业的成品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总包经理部及项目监理部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完毕后恢复原来状态。
4.1.3项目部在制定计划时,应统筹各专业要求,科学合理编制,防止工序颠倒和不合理交叉施工,避免返工、交叉污染等现象发生。
4.2成品保护措施
因喷涂施工中有少量纤维棉回弹,为防止对其它成品、装饰面层、房间中的机械设备、管道等有污染,须采取彩条布遮挡保护。
四、质量控制措施
1.熟悉图纸,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及施工资料整理工作。
2.基层应牢固、清洁并经现场几方验收合格,施工时环境温度及基层温度不应低于4度,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5%,风力不大于3级。
3.大面积施工前应先试喷工程“样板”或“样板间”,总包、监理及建设等相关单位主管人员进行样板工程认可及验收;留存样板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及图像等资料。
4.喷涂厚度应参考预先安放的厚度标块(间距小于2m)进行喷涂,并用靠尺进行平整度修整,严格控制喷涂层的表观状态,并进行喷涂层干密度现场检测。
5.控制好喷涂层的密度,应使其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可通过对材料用量的实时监控加以控制及调整。
6.加强对原材料使用、配比和管理工作,回弹材料不准用于二次喷涂使用。
7.建立操作岗位制,主要工艺实行专人专管,严格按工艺施工。
8.施工中所搭设的架子要有按拆方案,并经安全,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对喷涂施工质量开展自检、互检、联合检验工作,加强隐蔽工程检验。
五、质量验收
1.喷涂表面感观整体均匀,各区域表面覆盖方式基本一致。
2.喷涂表面外观纹理自然均匀、无疏松、无缝隙,异形部位喷涂层形状应与基底形状基本相同。
3.当喷涂层完全干燥固化后,吸声喷涂层不应产生任何脱落、分层、变形、开裂和飘洒现象。
4.采用针刺进行厚度检验,随机抽检的部位中每平方米均匀检测3~5处;重点部位检测5~8外;每个检测点厚度不允许有负偏差。
5.喷涂施工、整形、补喷、修整并检验合格后,进行回弹料和修补部位以及地面清洁处理,完工现场整洁。
6.进行施工质量和自检的书面记录,由施工负责人和质量检验员签字。
7.质量验收,由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总包、分包等进行分项或子分部验收。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所谓“项目管理”,PMI作出如下阐释:“项目管理就是将项目管理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实现项目目标。”该理论起源于美国,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电力工业在我国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电力工程投资也多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为各个电网所在区域的政府机关单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政企不分,存在工程施工效率低下,管理偏行政的情况。
第二阶段:集约型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电力工业垄断地位随之动摇。随着国家电网“规范工程管理,提倡交钥匙工程”理念的提出,电力基础建设开始大范围地尝试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即“五制“。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监理公司应运而生,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国际化。
2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 成本管理手段单一
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工程资金、项目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预算高于实际成本,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预算低于实际成本,则会导致效益下降,类似成本管理失误的情况并不罕见。令人堪忧的是,依然有很多企业对此重视不够,部分企业尽管在成本管理上有所强调,但由于管理手段单一,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表现出极大的滞后性。
2.2 项目领导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项目管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对项目领导的要求极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电力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工程管理、商务管理、技术工艺、政策法规等有所涉猎,需要有相当丰富的工程管理、组织调度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财务会计知识。只有在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才能在复杂的项目工程中起到带领作用。然而,目前部分电力企业中,不乏对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等缺乏控制意识的领导者存在。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领导者的水平与素质直接关系着项目管理效果的好坏。
2.3 项目管理职权交叉
电力企业中,企业与工程项目直接发生联系的部门主要有财务部、工程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三个部门。其中,财务部主要负责与施工方的结算,与供应商的材料款和设备款结算等业务;工程业务部主要负责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具体业务;工程管理部则从总体上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这三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发生遇利交叉、遇责推诿的情况,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流畅度。近几年屡见报端的“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等行为,在社会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4 风险意识淡薄
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容改变的,对电力工程而言,施工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物价环境等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对工程项目带来影响,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承包商之间的合同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一旦发生,势必会影响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更是导致施工事故、经济纠纷等问题的根源。由于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意识,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疏于防范,给项目管理埋下了隐患。
3 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成本管理
突出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对电力工程进行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在目前的电力工程施工工地上,由于物资浪费造成工程经济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改进工程成本管理,必须在工地现场大力宣传成本控制理论,强化全体从业人员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这不仅是工程施工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形势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举措。应将突出成本意识深入贯彻到包括物资采购、保管、申领、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加强对物资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工程施工内的所有成员都应意识到自身在成本控制上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注重规范物资使用,实现物资使用价值的最大化,自觉减少物资浪费,有力改善当前物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施工成本节省后,工程效益就有了保证。
3.2 进度管理
90%以上的电力工程的施工环境多位于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大是其区别于其他一般工程项目的最大特征。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战线长、技术性强,这就使得在其建设过程中的变数也随之增大,客观上加大了施工进度控制的难度。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对施工进度提出更高要求。施工方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与当地自然、社会环境,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前提下对施工进度作出整体规划,以促使工程总目标的顺利完成。实践表明,横道图、S曲线比较法、生产例会等是有效的电力工程施工进度控制与管理办法。
3.3 现场管理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基础设备和电力工程材料繁多,对现场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改进现场管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更加关注细节,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如完善物资使用明细登记管理、加强物资使用监督与控制、加强物资使用审核与结算等。各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应完善机构设置,设立专门人员对物资使用明细进行登记管理,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手工账簿和电子账簿,双管齐下,聘请有资质的专业人才对账簿进行专门管理,加强账簿数据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除了管理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均只能用只读方式阅读查看,设置修改密码,任何管理人员之外的人都无权对账簿中的数据进行删减或修改。加强物资使用监督与控制,应从多方面入手,在对物资的申领管理上,采取多样化配送方式,丰富申领渠道;物资申领完成后,因施工所需领用消耗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物资领用程序,并及时登记入账,强化物资消耗规范;重点监督物资使用审核,完善物资审核监督与管理机制,物资管理人员应按月对物资使用进行成本核算,年终,各部门各科室共同合作,对账务报表逐一核对,盘点物资使用明细,并制作出清晰的盘点表,真实反映当年工地现场物资使用情况,为下一施工周期物资预算与规划提供参考。
3.4 质量管理
为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品质和安全,必须加大对电力工程施工的监管力度。具体来讲,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在市政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为电力工程建设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的基础上实行“包靠责任制”,安排项目精英“包靠”在现场,切实保障工程施工品质和施工安全;②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主体监督,注重项目工程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各责任主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行为给予修正和规范;③定期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工程安全隐患展开排查,真正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要求,强化工程质量动态控制及信息化管理,从监管层面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质检方应明确工程责任制,强化工程安全意识。各单位各部门应高度明确自身责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紧紧围绕电力工程项目品质、安全这个核心,统一目标,强化工程安全意识,各司其职,自主担责,相互合作,彼此支撑,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建设最终目标。
3.5 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世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谁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积极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训机制。除了在招聘选用企业新员工上更加面向大众社会,扩大招聘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之外,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还应开展岗前培训,以保证新员工能够更迅速地融入到企业生产建设中来。当然,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定期对老员工“分流”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新老员工理论知识储备和业务素养,经过培训深造的员工重新返回到工作岗位,利用新学知识技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应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一切生产工作都坚持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指导,充分重视“人”在企业运营发展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将“以人为本”这一观念植根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之中,以引领企业健康发展。
结语
电能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电力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电力工业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受到动摇,电力工程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不仅是保证工程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更是电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熊炜.S电力公司电力工程项目激励方案的优化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吴耿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2.
[3]刘鸿洋.项目管理方法在XY公司STT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环境监理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D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17-01
1.环境监测实施现状
环境起源于环境分析,即对化学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来,我国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能力也逐步提高。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 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 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 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站(分为监测总站和各省市的监测中心)是对大众开放的,定期公布监测报告、监测工作进展、监测技术最新发展等。
2.环境监测的问题原因
2.1 环境监测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
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忽略环境的保护工作,是我国初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危及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压力。然而,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及技术监督的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监测主管部门尚未对环境监测数据予以太多的重视,使得环境监测数据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监测工作也日渐边缘化。
2.2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度和发展速度。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上层环境监测部门对下层监测部门更多的是业务指导关系,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监督能力,无法从“条”的层面直接统筹、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地方监测部门容易受行政命令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3.1 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鼓励各级监测部门在监测工作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之前要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
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不足及老化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仪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仪器寿命、降低监测仪器的制造成本、保证其使用性能,是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变化动态及趋势;二是提高预警应急监测能力;三是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四是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和连续自动化技术讲得到广泛应用;五是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3.2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数据、修改数据等失职读职行为。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支持监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创新行为,加强环境监测与其他各项环保政策的合作。
3.3 建立完善的国家级监测网络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构建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精确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监测网络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状况起着积极作用。
3.4 实现环境监测队伍专业化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另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5 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结语:环境监测管理的根源是利用环境保护的手段使环境与经济不发生冲突。所以,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管理,通过分析环境质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及牵制,做到综合平衡,使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协调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前景发展
1.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BOK
PMBOK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是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 nt Institution , 简称PMI ) 所创建的一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1986 年首先推出, 又分别在1996 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PMI 于196 年在美国宾州成立, 是目前全球影响较大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
1.2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CB
ICB(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 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简称IPMA )于1996 年推出的一个项目管理知识范畴体系。IPMA 于1965 年以欧洲国家为主成立的一个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现在它的成员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为主。
1.3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003年6 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国内一批著名的工程管理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书, 它是由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 中国认证委员会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CPMC)组织编写的,它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近20年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初步建立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知识体系(C - CPMBOK)”。
2.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2.1 IPMP
IPMP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是IPMA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体系的总称。IPMP是对项目管理人员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综合评估证明,根据IPMP认证等级划分获得IPMP各级项目管理认证的人员,将分别具有负责大型国际项目、大型复杂项目、一般复杂项目或具有从事项目管理专业工作的能力。IPMA依据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ICB,针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同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划分为四个等级:(1)A级证书CPD(Certificated Projects Director -认证的高级项目经理);(2)B级证书为CPM(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r -认证的项目经理);(3)C级证书为PMP(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认证的项目管理专家);(4)D级证书为PMF(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tioner -认证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2.2 PMP
PMP是由项目管理协会(PMI)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知识体系之上建立并在全球推广的一种项目管理专业入士认证制度。现由三种资格认证体系构成:(1) CAPM( Certificated Associ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项目管理专业助理师资格认证;(2)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3) CAQ(Certificate of Added Qualification) -行业项目管理师资格认证。
2.3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中国建筑业协会为了提高中国建设工程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和建筑业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别是培训内容中增加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引进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标准。
经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同意并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简称CPMC)负责IPMP中国建设行业的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其中包括建立国际项目管理(建设行业考前)培训体系的建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考前培训的教材绕一使用中
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编写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以及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授权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专业培训教材。
2.4 注册建造师
注册建造师是国家实行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这一执业资格制度将逐步替代原有的施工项目经理行政审批制度。现阶段实行注册建造师与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双轨制,至2008年2月27日过渡期满后,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将停止使用。
第一次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将于2004年9月25和26日进行。注册建造师共分14个专业,每个专业分为一级建造师和二级建造师。依据规定,一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中规定的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可承担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二级注册建造师只可以担任二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能承担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
3.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突破了传统的业主自行管理、设计一管理、项目管理承包与项目管理、项目总承包、CM和BOT等模式,提出并应用了一些新的组织模式。
3.1 Partnering棋式
Partnering模式是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8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它是指项目参与各方为了取得最大的资源效益,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短期或长期的相互协定。这种协定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的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共同的项目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地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发生,培育相互合作的良好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共同分担风险和成本,以促使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也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利益的实现。
Partnering模式在组织上的特点就是有一个Partnering主持人(Facilitator),他是由参与各方共同指定的负责整个Partnering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的人员。Facilitator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其主要任务是策划、准备并主持所有的Partnering讨论会,指导形成Partnering协议书,指导建立项目评价系统、争议处理系统和工作小组。组织Partnering模式的培训,并在Partnering模式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指导和强化Partnering模式。
3.2 动态联盟模式
动态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者特定的事业部和职钝部门,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它是那些欲结盟的企业在自愿原则下,出于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不确定性、实施优势互补等目的,以契约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合作模式。
动态联盟的主要成份和组织结构可以根据特定的项目进行重新的组织安排和组合,这种组合是经营战略、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一种特殊结合,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而是第三种组织形态。在项目管理中,动态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3.2.1供应链式动态联盟
即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建立供应链式的动态联盟,施工单位向供应商提出对原材料的质量、交货期、价格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双方的信息共享,供应能够及时了解施工进度和原材料需求,施工单位也能及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动态联盟建立可在投标前,也可在中标以后。
3.2.2总承包式动态联盟
对总承包发包的项目,可在招标前若干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和材料供应商以动态联盟方式组建施工联合体进行总承包投标,中标后根据联合协议以动态联盟方式进行工程建设。也可在中标后,由总承包企业组建设计单位、施工分包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的动态联盟,以动态联盟方式进行工程建设。
3.2.3冈络式动态联盟
总承包式的动态联盟是建立在合同关系基础上的,而网络式动态联盟是建立在自愿合作和信息与活动交互基础上的,动态联盟体内的各方未必有合同关系,各方之间根据联盟协议进行合作,这使合作各方能够在等地位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3.3伙伴关系模式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伙伴关系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通过签订伙伴关系协议做出承诺和组建工作团队,在兼顾各方利益的条件下,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建立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的一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是介于Partnering模式和动态联盟之间间的一种模型,它即没有Partnering中的第三方协调人,也不似动态联盟模式中以总承包企业为主导的临时性和项目型的共同联盟关系,而是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的一方处于领导地位,如业主方。伙伴之间根据一种”伙伴章程”来相互约束和协调。负责香港公营房屋的兴建、出租和出售的香港房屋委员会近年来一直致力地推行这种模式,房委会还在其制定的2001/2002机构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了“与顾客及其他参与者建立伙伴关系,并加强与员工和顾客的沟通,清楚了解彼此目的和需要”的策略方针。
4.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计划与控制方法已不在限于传统的计划与控制图技术(如甘特图、进度计划网络技术和资源分配图法等),随着人们对项目管理要求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4.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Risk Register Database System)等。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一个新的思想,是将风险管理整合到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中,实现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称为风险管理过程(或程序、流程)技术(RMP -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4.2 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
现代项目管理取得革命性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在项目的组织、计划与控制以及人力系统采用了集成化的管理方法,将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整合,形成管理的整体化和集成化。实现集成化的主要方法就是项目管理的结构化技术,包括项目结构分解技术(PBS)、组织结构分解技术(OBS)、工作任务分解技术(WBS)和费用结构分解技术(CBS)。项目管理的结构化,不仅为集成化提供了框架,而且为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系统的设计、计划与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实际上,现代项目管理主要就是依靠这种结构化技术。
4.3 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
由于项目管理酌复杂性、庞大性和专业分工的多样性,为项目团队的沟通、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项目管理的不可见属性。为此,人们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方法。这种技术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精心设计的图表和3D模型,将项目管理的顺序管理和情景管理行为与项目管理的通用词汇表、团队协作、项目周期和项目管理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复杂的项目管理形象化为简单的流程和原则,为项目团队提供了一种易于沟通和信息交流的管理平台。
4.4项目过程测评技术
一个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很好的计划,但不意味着项目的成功。项目管理中如何能保证项目按预定的计划执行,一直是项目管理者头疼的问题。项目过程测评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该技术是为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可控阶段,并设计每一阶段应交付的工作成果和阶段结束时的检查清单,每一阶段结束时及时检查项目进展状况并对项目过程的健康程度做出评价,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即将面临的风险,确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4.5 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
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是指评价一个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成熟程度。一个创举性的工作是Kerzner鸭提出的成熟度评价PMMM模型,该模型将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划分为五个层次(级别),并说明达到每一层次关键之处和升级标准,模型还分别为每一级别设计了评估题,根据得分评估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4.6 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大型项目通常涉及到数以百计千计的承包商、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因此项目的计划、协调和监控是相当困难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源于德国的项目总控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大型项目管理的问题。这一模式就是设立专门的项目总控单位,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业主提供项目总体目标的策划和控制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为大型建设工程的业主提供控制服务和项目管理的两个层面,即项目总拉和工程监理。
大型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多项目组成的,一个企业内部也有多个项目同时在运行也是普遍现象。
5.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改革与发展
尽管我国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和实践较晚,但业内人士已意识到实行项目管理建设模式的巨大意义。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为建设我国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而努力。从理论界来看,项目管理专家们一直致力于引进和介绍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组织模式和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政府方面来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系列政策、规程和规范,如《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等,旨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项目管理体系、规程和方法。从企业方面为看,企业界有识之士也正在把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实践中,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把经营战略转向工程总承包领域,有些企业在尝试动态联盟等项目组织管理新模式,有些业主单位引入了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承包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服务模式,有些监理企业正在转换经营思路,积极开拓项目管理的业务。
关键词:BT建设模式;地下交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91 文献标识码: A
BT建设模式是一种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即建设(Build)-移交(Transfer)简称BT。这种模式是指政府招募一个项目公司来融资建设本该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然后再由政府出资回购该项目的产权。
BT建设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投资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一些民间融资建设模式应运而生。按照学者M.Fouzul Kabir Khan和Robert J.Parra认为的,BT项目是出于安全和战略的需要必须由政府直接运营的非政府投资建设项目【1】。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该模式适用于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如公路、桥梁、隧道及无法经营的基础设施等等【2】。
因为BT模式的项目特殊性,该模式在国外主要以发展中国家运用的较多,尤其是东南亚和南美一些新兴国家。菲律宾完成的BT项目较多,而且运作也较为成熟和规范,1994年菲律宾对BT模式进行了专门的立法。越南也在2000年对BT模式的投资方式进行了立法【3】。
2003年2月13日我国建设部下发《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文件中首次在国家正式公布的政策性文件中引入BT的概念。该模式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个完成项目,涉及道路、桥梁、隧道、地铁、公园、机场、住宅、供水、污水处理等多个方面。
尽管BT建设模式已经运用到政府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但是毕竟起步较晚,经验和有关的管理人才不足,造成一些具体的运用仍然不够完善。而地下交通工程具有一般市政工程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地下交通工程中如何应用BT建设模式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地下交通工程的特殊性出发,按照工程建设的时间顺序,逐步分析研究该模式在地下交通工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政府立项、可研、规划阶段的有关事项
1、科学合理的计划BT建设项目
目前我国在选择使用BT建设模式的程序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选择建设模式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地下交通这类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较多的社会层面,资金、技术和管理缺一不可。所以科学合理的计划BT建设项目是项目成功的第一步。
2、立项时政府出具支持性文件的难度
地下交通工程的投资额都很巨大,而且项目位置一般都在市区内,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如果采用BT模式,政府内部之间需要协调的部门较多,由于在立项方面欠缺有关的法律支持,一些政府部门没有相关的行政依据,导致立项决议没有固定格式和完成时间。目前,有关方面和人士已经看到并呼吁尽快解决法律瓶颈问题,但是在还没有出台有关的BT建设模式法律法规之前,仍然只能由政府高层领导直接推动,方可缩短立项审批的时间。
3、项目审批文件的申报准备
政府不能直接进行项目申报,一般情况是政府下属的产权管理单位负责办理有关的手续,而地下交通工程中的产权单位、建设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有时候是相互独立运作的,尤其是地铁项目这种情况较多。为了更好的完成BT工程的申报工作和材料,优先选择产权单位负责申报工作,而产权单位则需要得到政府的授权来协调建设、运营管理单位甚至是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同时产生的相关费用也需要有明确的条文来确定归属问题。
二、招标、签订合同阶段的有关事项
1、招标文件、合同文件的格式、内容
目前我国的BT建设工程还没有标准的招标文件和合同范本,这就使得BT建设模式的项目容易产生合同分歧。尤其在地下交通工程中,建设周期长,情况复杂多变,合同双方的责权利界定不清会给双方带来不可预计的风险。由于担心合同纠纷和风险,项目发起人和投标人往往都互相选择合作过的,信誉好的,相互认可的业内合作伙伴,这就造成融资渠道相对较少,BT建设模式发展受制约。在现阶段的情况下,项目发起人只能通过增加招标准备时间,参考以前的BT工程,约请专家咨询等方式尽量完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而投标人则要本着合作的态度,诚信的参加投标。
2、资格预审的标准
地下交通工程的专业性很强,投资额巨大,选择合适的BT建设公司十分重要。如果资格预审标准过低,会造成潜在合作对象的实力参差不齐,项目建设风险增加。相反,标准过高,会造成融资渠道变窄,难以找到合作对象。
3、报价系统决定BT风险
BT建设模式的报价与工程量清单报价不一样,有很多项目是需要投标人自己测算的。尤其是地下交通工程,需要自己测算的项目更多,造成竞标者标价差距很大,这种情况下,项目发起人和投标者的风险都会变大。所以,合理报价是BT建设模式中双方降低风险的根本途径。
4、政府或者项目发起人的回购担保
在BT建设模式中,政府或者项目发起人的回购担保是决定投资者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地下交通工程,巨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建设期,资金风险很高。强有力的回购担保将是吸引投资者的有力途径,也是促进BT建设模式良性发展的保障。
三、BT公司融资阶段的有关事项
1、投资人的资金要求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根本,也是BT建设模式的核心。项目发起人需在合同中对投资人的资金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以及违约的责任和补救措施等。地下交通工程的资金需求量大,前期专项工作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因此BT公司的注册资金控制尤其重要,注册资金的数量和到位时间必须保证前期专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起来,否则将会影响到BT工程的工期,进而连锁的影响整个项目。
2、政府或者项目发起人的回购资金要求
因为地下交通工程投入的资金很多,前期所占比重也很大,再加上地下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对投资方的资金考验很大,一般建议政府或者项目发起人尽可能的在BT建设项目的某些关键节点进行部分回购,例如主体结构完成时进行部分回购,以保证BT项目公司具有持续的建设能力,顺利的实施BT项目的建设任务。
3、违约时相关的资金利息费用
地下交通工程经常因为拆迁或者前期专项工作的原因而推迟开工时间,BT合同的双方需提前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产生违约时造成资金的利息费用如何补偿的问题。通常是按照谁违约谁补偿的原则处理。
四、前期专项工作阶段的有关事项
地下交通工程的前期专项工作存在很多不可预见因素,因此在合同中一定要不留死角的明确双方责任,以减少双方的经济纠纷。BT建设合同的双方均应该把前期专项工作作为建设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
五、施工阶段的有关事项
1、设计、勘察的代位管理要求
在地下交通工程中,项目发起人为了完成立项、审批和招标手续,必须提前委托设计和勘察单位进行有关的工程咨询。因此,对BT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范围中,项目发起人要考虑BT建设单位代位管理设计和勘察的有关要求。
2、监理单位与自身具备总承包资质的BT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
由于地下交通工程的专业性很强,项目发起人倾向于选择自身具备施工总承包资质的BT建设单位。而工程监理单位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很难找到清晰的角色定位。因为作为监理既要服从BT建设单位的管理,同时又要负责监督施工总承包单位,如果这两个对象重合,既要听从又要监督就很难了。因此,这种情况下的BT项目投资者应该主动的将建设与施工的管理人员明确的分开,最好能从合同法人层面上分开管理,给监理单位提供监督管理的空间,也为以后的回购和质量保修提供分界线。
3、设计的变更管理
地下交通工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相应的设计变更会比较多。设计变更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减变化,对于固定总价合同,造价降低将会增加BT建设单位的利润,因此为了盈利,BT项目公司会影响设计做出降低标准的变更,这是项目发起人和未来的运营管理单位所不愿看到的。另一方面,项目发起人和运营管理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在初期考虑不周而缺少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的形式增加,导致造价提高则是BT项目公司不愿看到的。因此,地下交通工程的BT建设项目建议采用单价固定合同,或者单价固定结合部分项目总价固定的合同。
5、BT与非BT的协调配合
对于专业复杂的地下交通工程,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将某些特殊专业单独招标,从而形成非BT范围内的一些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与BT建设单位所负责的施工内容存在交叉与接口,如何管理这些交叉与接口,如何保证这些部位的施工质量,这些问题应该在BT建设合同中明确下来。项目发起人可以委托BT建设单位统一代管,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协调的效率。
6、BT公司资金使用的监管
大型地下交通工程的建设费用巨大,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监管十分重要,定期核查BT建设资金的流向是很有必要的,一旦发现资金使用造成违约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否则很难补救。
六、竣工验收和移交阶段的有关事项
1、BT与非BT的验收配合
作为一个整体工程的验收,非BT范围的工程内容也应该与BT建设项目同时验收,而负责总体协调管理的最佳人选仍然是BT建设单位。
2、接收单位提出的新增内容
地下交通工程在移交运营管理单位时,常常会出现运营管理单位从管理运营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些新增内容。这些内容一方面会造成造价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接收时间延后,影响回购,增加投资者的资金利息。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在设计阶段多注意,要从管理运营的角度考虑一下设计内容,另外BT建设合同可以采用单价固定合同,便于对新增内容的造价确认。如果新增内容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建议由政府出面协调,列为运营管理的改造项目,重新招标施工。
七、回购与运营维护阶段的有关事项
1、回购条件的认定
在回购阶段最重要的是回购条件的认定,这是合同双方争议的根源,而现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条件进行约定,因此只能依据双方签署的合同。所以在项目发起人起草合同时一定要对回购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回购的条件要尽量的准确和可执行,如果回购延误的责任无法界定,那么不仅会产生经济纠纷,更会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打击BT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2、质保期内的维修保驾
质保期内的维修保驾一般采用扣留质量保证金的方式,但是作为BT建设的项目公司将在回购以后不复存在,或者作为一个空壳归属于产权单位。如果需要维修保驾,回购完成后的项目公司也是有心无力了。因此,建议BT建设项目公司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质量保修协议,回购时由回购单位一起将此合同作价回购,BT建设项目公司将质量保修金移交回购单位,以后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对产权单位质量保修。
总结:BT建设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建设模式,只是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应用得还不够多、不够成熟。只要我们这些从业者多参与、多总结,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合同文本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M.Fouzul Kabir Khan,Robert J.Parra(著),朱永等译,大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技术的运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李今早、任树本、杜尊亚.BT投资方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王耀辉.基础设施建设BT投融资运行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关键字:风险;公路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 [DF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风险是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的,现代公路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与环境接口复杂,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此外,构成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它们分别由不可抗力、故意行为和意外过失造成。一旦风险发生,就意味着酿成了风险事故,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公路建设行业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危险性高、涉及面广,是很容易出现风险事故和付出较高损失的行业。面对这一问题,公路工程的合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管理
2.1 风险管理的起源
最早出现“风险管理”这一术语,是 1950 年加拉格尔在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中提出的;1963 年梅尔与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的发表,对风险管理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系统的研究和说明;我国系统的引进风险管理理论要归功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宋明哲先生,他在 1984 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一书为中国打开了风险管理与防范之门。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可以较为准确的理解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含义。
2.2 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合同关系,而公路工程建设市场各主体之间的行为也主要依据合同来加以约束。合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纽带。工程合同订立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在合同当事人之间有效和合理的分配风险。
整体上说,合同是指具有平等民事主体资格的当事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经过自愿、平等、协商一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我国于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迄今已经有 12 个年头。它作为一种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时刻制约着活动双方的违法违约行为,使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具体说,公路工程合同又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公路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它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而广义的公路建设工程合同包含了与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所有合同,除勘察、设计和施工合同外,还包括工程咨询合同、工程监理合同、工程招投标合同、材料和设备采购合同、设备租赁合同以及各种技术合同等。
2.3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因而,从项目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究竟何为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指公路建设活动中一切与公路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不仅包含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包括合同制定过程中和制定前后合同当事人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公路项目建设作为高风险行业,在整个施工活动进行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风险因素,但这里的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不是指建设活动中一切风险,而是其中所涉及的与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相关的风险。例如合同确立以后,由于市场变化引起了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这样的风险是不可预料的,同时也是合同风险的一部分。因此说,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中的损失是合同主体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损失。
2.4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特征
①这种风险多属社会风险。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风险意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或社会现象是否发生、及对人类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建设项目作为社会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和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能否及时有效地防范各种高风险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②这类风险属静态风险。静态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是不可回避的风险。工程活动中遇到突况和意外事故的可能性是无法预测和估量的,因而,风险相伴而生,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损失是惨重的。
③这类风险属纯粹风险,即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所以说这种风险可能造成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没有损失,二是造成损失。但与投机风险相比,这类风险是可保的。
④这类风险属特定风险,一般较易为人们所控制和防范。
⑤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中既有财产风险,也有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
2.5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有五个层次,而安全需要则恰居第二,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这足以说明人类对于安全的重视和关注。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主体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安全保障,它的意义如下:
①有利于公路建设工程主体的稳定经营和向好发展;②有利于提高公路建设工程合同主体的经济效益,以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③有利于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④有利于及时解决公路工程款拖欠问题,给广大农民工带来利益和方便,巩固社会稳定;⑤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公路建设行业市场,有利于扩宽视野与国际接轨,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⑥有利于提高我国公路建设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勇敢接受国际挑战。
3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既要在合同订立时预防,还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我们应清楚认识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
3.1 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能是具有服务性和监督性的双重属性。即进行工程合同谈判前,承包人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的订阅,并实施监督、管理、控制。这个专门的机构应包含各方人员,如项目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在内的专业团队,他们负责管理、监督整个工程活动的进行。例如,在合同签订前,对合作对象进行仔细审核,深入了解。此外,我们主张,一切合同都应当采取书面的形式订立。因此,订立合同时,要力争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楚,约定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3.2 合理转移合同风险
在合同有效期内,对可以预测的风险,合同双方应依据合同,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对于一些无法预测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推行索赔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可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在实际工程中,索赔是双向的,承包人可以向业主索赔,业主也可以向承包人索赔。目前在中国,人们对于索赔的认识较浅,成功索赔的案例也较少,工程索赔制度未普遍推行。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承包人和业主既要增强市场意识、法律意识、合同意识、管理意识,更关键的是要学会科学的索赔方法。科学的索赔方法是合理合法的转移工程风险的主要手段。同样,在古代也有经典的风险转移示例。“镖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风险转移技术。
3.3 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
合同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扩大,合同标的日趋庞大,涉及合同的内容、条款日益增多,国内采用的传统合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大型公路建设项目的动态管理要求,而微机信息系统既方便又快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人力物力。所以说,建立合同管理的微机信息系统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3.4 提高公路建设工程合同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普及合同法制教育,增强合同概念和合同管理知识,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关键时刻,能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状况。这对于风险的防范是及其有力的。
4 结 论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公路工程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合同双方的行为。面对公路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提高企业的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和防范能力,切实有效地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周友海.论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终身责任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