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6: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用管理概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互联网+”; 企业; 信用管理;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网络化进步,尤其是电子商务等网络经营环境的日益成熟,使得企业参与互联网经营的业务越来越多,且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企业与互联网的关系越发密切,而且催生了互联网金融等多项业务。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信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重视自身的信用管理问题,并及时调整信用管理策略,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信誉水平,保持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筹资、融资所需的信用。所以,“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能够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
一、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有关信用管理政策,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协商和管理,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综合评估,以此来保证企业的信用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控制企业信用风险。“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是管理客户信息,针对客户建立信用数据库资源,并获取客户的征信评分等有关交易数据,最大程度的保证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性,且可以通过可靠的信用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效果。 “互联网+”时代,企业将信用管理提升到战略管理的新高度,且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信用信息可以被查阅,对企业构成的信用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企业需要加强信用管理,重视微观和宏观上信用信息的统一和运用。企业为进一步解决客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过构建客户信用档案,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信用风险。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利用信用信息达到良好经营状态的重要保证。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
1.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过度重视经营效益和投资成果,而针对客户信用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潜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不利于企业有效控制信用危机。首先,企业管理者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必然造成企业应收账款数量不断增加,存货成本增加,负债水平上升以及坏账呆账损失增加等。其次,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过分关注业务水平发展情况和业绩水平增长状况,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不高。
2.社会信用信息开放程度有限
由于信用信息的不对称,社会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不高等,工商、税务、技术监督以及海关等部门获取的信用信息比较分散,且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低,收集难度大,必然造成企业能够获取的信用资料有限,另外,商业机密等法律保护条款下,使得信用信息的获取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可开展的信用管理活动受到限制,造成了信用资源的浪费。社会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不佳,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制发展缓慢,相关的信用档案资料建设不充足,难以满足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用管理的效果,且企业无法借助于准确的客户信用评级信息确定合作方案等。
3.信用体制不健全
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相应的信用担保机制等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且不同部门的信用体系之间的独立性,都造成了信用体系发展滞后的现状。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主要与我国对信用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尤其是整个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极大的制约着信用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所以,社会信用体制的发展,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效果,有效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保证企业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社会风险抵御效果。促进企业信用机制可以在其长期稳定发展过程提供保证。
三、造成“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互联网+”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并未获得充分的完善,信用体系的发展缓慢,极大的制约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整个社会对信用意识和观念不强,容易出现不讲信用而谋取利润和利益的情况。其次,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并不健全,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确立信用服务的重要地位,并努力提升我国信用信息公开效果,以此来全面提升社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最后,道德约束力不强,人们对于自身信用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对讲信用的做人做事风格认可度不高,道德层面的约束缺失,也是导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2.企业忽视客户信用状况影响
“互联网+”时代,企业注重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客户信用状况的了解,对客户的信用档案资料等疏于整理,以至于企业客户信用风险加大,不利于企业科学管理和利用客户的信用信息,导致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客户信用状况的影响,增加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造成库存商品的滞留,增加了库存成本。所以,“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的思考和监督,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防控来自于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从而保证企业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保证自身经营收益不受影响。
3.信用管理沟通受限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独立性,以及管理层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都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时效性弱,无法准确的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从而导致企业无法采用相应的客户信用政策,导致企业存在授信不当的情况,不利于客户按时履行约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运营状况。尤其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成本有所增加,存货周转率等受到影响,必然不利于企业合理控制经营成本和经营收益。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沟通渠道不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客户信息的掌握整体呈现滞后性,对客户信用信息的评估呈现延迟效果,不利于企业充分及时利用客户信用等级信息开展合作交易活动等。另外,针对企业客户信用信息的评估主要以人的经验为主,对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程度有限,采取科学分析和评估信用资料的手段较少,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整体效果不佳,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
四、“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对策
1.完善工商部门等社会信用体系
“互联网+”时代,企业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信用管理效果,充分发挥信用管理的重要作用,而且信用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在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建立了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为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开通了查询系统,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更多的信用管理信息,从而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效果。获取更多有效的客户信息,及时的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为企业争取到更多优质客户资源,从而促进企业全面提升经营效果。工商管理部门、海关部门等应当积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用资源的互通利用,并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带给企业以更多的信用管理便利。
2.企业重视掌握客户信用状况
“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互联网数据信息掌握更多客户信用资料,并不断完善客户信用资料,指导企业做出科学充分的信用评估,给出企业有关信用评级等,为企业与客户之间展开交易活动提供一定的信用保障。一方面,管理层应当重视掌握企业客户信用档案资料,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及时更新和管理企业信用信息,促进企业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企业重视掌握客户信用状况资料,不仅为企业储备更多的客户资源,同时有助于企业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发展深度合作关系,维护好优质客户资源,从而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互联网+”时代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加强客户信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更新,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掌握客户信用状况资料。
3.强化信用管理沟通
论文关键词:赊销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型
一、概述
赊销[1]是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一定信用为基础,通过协议的形式,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一定期限内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在我国自古有之,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赊销,发展至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只有20%,但企业平均坏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选择理性赊销,应该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信
二、现在我国赊销管
赊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风险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总体状况的影响和客户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赊销风险产生的基础因素,属于企业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守传统
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担负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迫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企业信用管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赊销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应收账款逾期甚至造成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收,同时全面停止赊销,这些并不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种战术手段,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对赊销的理性管理,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了对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销售
2)对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
3)对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要涉及到技术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
根据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下面将重
三、赊销信用风
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赊销信用管
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赊销管理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赊销政策是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的等
筛选客户是赊销前的客户管理,属于事前管理阶段,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很大影响。具体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户
收集客户信息: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
客户的防范与维护是属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赊销风险的高低。具体的操作包括:监控客
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据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包括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操作龙源期刊。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评估是信管部门对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进行评
四、企业赊销信用风险
由上面提出的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
图2 风险管理模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根据客户的信息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是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而我们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赊销风险管理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客户的筛选,客户的监控与维护,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评估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指标来进行管理,所以风险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型结构
由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决策分析模型等组成。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管理模型结构
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户还款信息及其它信息变化,根据变化的信息对客户信用风险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
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客户,并且授予客户赊销额度等其它信用标准。
级授予不同的信用标准,包括客户赊销的最大金额,还款期限等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根据客户还款情况,对于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模型,比如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
理流程
图如下图1所示。
。包括:逾期账款追收、坏账处理以及客户信用重审。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包括:应收账款监控和信用风险合理转移。
的分析和决策。包括: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客户资信状况评估和信用销售政策(授信)决策。
up>[7]:
险流程
点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或方法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龙源期刊。
企业赊销管理混乱的现状。
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层),并且理清管理组织内各要素间关系。
于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2) 仅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企业信用好坏;3) 对客户信用额度没有限制;4) 不太注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跟踪管理;6) 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不够;7)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理人员还要参加销售合同的起草和评审订单。某些时候,企业信用管理也被人狭义地称为赊销管理。赊销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可控的因素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信用风险。
观念;缺少客户信息, 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响;社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等客户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理出现的问题
用管理”理念,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导致有人戏言到:不赊欠等死,赊欠了找死。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企业界在对待赊销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通过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企业扩展了客户范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和销售额,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宝庆,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杨玉明译.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谭永智.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
[6]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宏程,赊销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赊销;对策;信用政策
一、应收账款概述
应收账款是指由于企业赊销产品给客户而应当从客户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主要由该企业所在行业发展水平、企业销售规模、以及应收账款收款政策决定的。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为了减少库存的目的。当持有大量库存时,企业不得不承担大量的费用,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等。同时存货还面临着跌价的风险,因此企业更情愿持有应收账款。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为了提升竞争力、扩大销售而采用赊销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应收账款对企业的财务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对收入的影响。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而采用赊销方式来取得收入,通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增加。二,对现金流的影响。在商品积压或者销量不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赊销方式去库存来及时收回资金,保证了资金周转的流畅性。
二、应收账款管理概述
应收账款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建立信用政策。信用政策的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款,信用额度及收款政策。所以,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应该对谁延长信贷、如何制定信用条款以及收款程序。在一段时间内应收账款的总额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信贷销售的数量;第二,应收款项能够收回的期限。因此,信用政策的宽松取决于应收账款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如果信用条款很严格,那么应收账款的总额就会减少,同时坏账损失也会减少,但也会出现利润减少的现象。应收款项是指尚未收取的赊销款项。如果客户不支付欠款,则坏账损失发生。当企业进行赊销时,企业的资产以及所有者权益会发生如下变化:存货数量由于销售而降低;应收账款伴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收入和成本的差额为利润,最终导致留存收益的增加。虽然应收账款能够促进销售以及减少存货,但是企业持有应收账款也需要承担一些代价,即应收账款成本。根据前文的阐述,应收账款管理的三个主要问题是应该对谁赊销、如何制定信用条款以及收款程序。那么是否赊销而持有应收账款就取决于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分析。这样的分析一定是建立在不确定事项上,因为企业无法确定未来的收款情况,所以只能通过还款的可能性来计算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应收账款的预计成本包括顾客未来无法支付的部分,同时应收账款的潜在收益不仅仅是从一次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还包括从客户长期合作关系中取得的潜在收益。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并建立完善的信用、收款政策,才能获得可观净利润以及投资回报率。
三、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管理
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主要取决于其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的市场需求又由销售价格、产品质量、广告效应以及公司的信用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中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经理负责管理企业的信用政策的制定。信用政策由信用标准,信用条款,信用限额和收款程序构成。信用标准是指可以提供赊销的客户所需达到的财务实力。信用分析师通过分析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确定每个申请人是否达到信用标准。虽然降低信用标准有助于扩大销售,同时还存在坏账增加的可能性。信用条款规定了客户偿还欠款的时间,以及现金折扣等信息。不同企业的信用条款内容非常相似。收款政策决定了向客户收款时的手段与强硬程度。一个强硬的政策可能会加快未收款项的收回,但也可能激怒客户,导致他们和其他企业合作。应收账款信用风险伴随着商业信贷的发展而增加。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第一,信用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增强竞争优势、抢占市场而赊销。可是由于交易双方的信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导致了故意拖欠款项,甚至出现诈骗现象。第二,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政策。企即使企业设立了信用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不是独立的管理机构,没有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收回。第三,企业风险意识不足。很多企业只是片面追求扩大销售、扩大市场份额、盲目赊销,并没有对客户进行详细信用审查,导致了坏账的发生。同时,企业的销售人员为了个人私利,单纯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通过赊销等方式提升销量,但并没有对应收账款负责追回。
四、完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建议
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政策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首先建立详细的审查制度。主要的审查内容包括客户的财务报表、信用评级等。企业可以从信用评估机构以及银行等部门获得客户的信用资料,然后信用分析师对这些信用资料进行进行评估和分析,并结合客户提供的财务数据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最后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建立独立的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应该独立于企业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由财务经理或者董事会直接领导,明确规定信用管理部门人员的职责。信用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严密的信用管理和控制,对选择客户、签订合同、货款收回进行全程监督,主要职责包括:执行客户信用评估和审查、建立客户信用资料、确定信用期限和限额以及收款监督。信用政策要和市场发展情况相匹配。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虽然会降低坏账发生的可能性,但也会导致销售的减少。反之,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可以扩大销售,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增多。面对这样的矛盾,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选择,如果货物长期积压,则可以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进行赊销;如果商品供不应求,应当尽可能现销。
五、结论
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其中信用政策的制定是应收账款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款、信用限额以及收款制度。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政策才能合理有效的管理现金流以及销售利润。这需要企业建立详细的客户审查制度,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执行全程信用监督与管理;制定松紧合理信用标准以及灵活的信用条款(现金折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庆考.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2).
[2]马素香.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辽宁经济,2013(01).
[3]李敏.关于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若干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7).
关键词:旅游业;旅行社;信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212-02
诚实信用是旅行社经营的基础,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化解经营风险的前提,决定着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信用”是旅行社立社之本,是一把尺子,可以度量一个旅行社公信力的程度;“信用”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一个旅行社整体素质的好坏;“信用”更是一块试金石,可以检验一个旅行社的承诺和广告宣传是否真实。旅行社要发展壮大就要靠信用树品牌,靠信用保质量,靠信用开拓市场。一句话,信用是旅行社的生命。
一、旅行社信用概述
旅行社信用是从信用这个概念衍生而来的。在对旅行社信用界定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信用的含义。关于信用的解释,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讲信用、守道德、一诺千金,它是一种普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旅行社信用是指旅行社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建立在诚实守信道德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
二、我国旅行社信用管理现存问题
我国旅游业在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崛起到快速平稳发展的过程,我国的旅游业已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旅行社随之快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发展不成熟造成的弊端在市场上逐步出现。其中,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用问题,如恶意欠款、压价竞争、虚假广告、欺骗游客、私拿回扣等恶劣经营行为在业内屡见不鲜。由于旅游市场的不成熟,使旅行社的信用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已影响了中国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行业的正常发展。旅行社的信用缺失,不仅会伤害旅游者、经营伙伴的利益,最终也会伤害到旅行社自身的利益。本文旅行社信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信用缺失
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失信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是价格欺诈,价格欺诈是指旅行社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不少旅行社通过价格欺诈获取非法利润和暴利。长期以来,旅行社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不利影响。价格欺诈主要以下面的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利用明码标价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旅行社在销售旅游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有意不完全、不真实地说明情况。玩弄文字游戏,造成信息不对称,坑害旅游者。例如,某旅行社为了炒作“新―马―泰”线路,报价由原来的7 600元/人左右降低到仅2 600元/人,高喊“零团费”(即旅行社只收取旅游者的往返交通费、门票费和境外签证费,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吃住行等各项费用全免),其实质是一些主要景点本应包括在团费中,结果成了自费项目,或是干脆远远眺望,在炎热的季节里,游客应该用空调车,结果使用的都是普通车辆。
2.价外加价是指在商品或服务标明价格之外,再收取未预先声明的其他费用。如有的旅行社在报价中声称团费包括门票,实际只是负担第一门票。例如,长白山景区门票60元,看瀑布再交15元,看全景再交25元,上山车票再交80元……,这些在进山门票中并未说明,作为旅游者,虽心有不甘,也只好任其宰割。
(二)旅行社之间的信用缺失
一些组团社在经营过程中,不按照合同向地接社结算和支付旅游费用,一些地接社则不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标准来提品和服务,或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质量低于约定的标准。旅行社之间的市场和交易安全感的丧失,产生了大量的经济纠纷,降低了旅游交易效率。旅行社之间的信用缺失表现为拖欠账款现象严重,主要是指旅行社之间的失信行为。目前,旅行社间“三角债”比比皆是,形成恶性循环。三角债问题是旅行社业中积累多年而未能解决的问题。随着旅行社间的竞争加剧及无序的恶性竞争,旅行社付款违约,相互拖欠,严重影响旅行社企业资金的周转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信用关系的不断恶化,导致了正常的旅游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企业间的相互欠账款已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三)旅行社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
旅行社和其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进行交易和合作过程中,会出现违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等信用缺失的现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彼此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在交易和合作的过程中,对方对彼此的信用状况了解不全面。因此,旅行社往往没有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信用管理能力差,信用管理方法严重落后。甚至出现对挂账的客户的信用状况没有理性的认识,更严重的是仅一面之交或仅凭一张名片就与旅行社的相关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合同。
三、我国旅行社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培育旅行社的诚信意识,提高防御信用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通过在旅行社内部开展诚信教育,要让旅行社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意识到信用对旅行社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他们的信用意识可以使旅行社形成强烈的“讲诚信、反虚假”的社会氛围,从根本上防止旅行社信用问题的产生。其次,要积极构筑科学而严密的旅行社内部诚信机制。建立旅行社内部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认真地自查自纠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制定诚信服务公约,规范诚信服务程序,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将诚信管理落实到旅行社的每一项日常工作中,要求每一个从业者严格自律,认真履行诚信服务承诺;从严处罚从业者的失信行为;另外,旅行社应根据对外业务的特点,建立信用风险机制,加强对业务往来单位的信用管理,为他们建立信用档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规避因此而产生的信用风险。
(二)提高旅游信息透明度,提倡明明白白消费
当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旅游线路、旅游价格、旅游合同、旅行社信用状况、旅游法律法规、旅行社被投诉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特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递问题,增加了信息透明度。旅游者在出游之前,应通过信息网充分了解各个旅行社的状况,选用旅游产品时,需综合考虑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和服务等多种因素,使消费趋向于理性化,让广大游客明明白白消费,使不法旅行社无可乘之机。
(三)强化旅行社的信誉管理,加强旅行社的信用文化建设
经济学认为,信用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是一种个人行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克服经济生活中的机会主义,保证契约的自我实现,降低交易费用。信用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递增函数。旅行社一定要将信用视为自己的生命;重视信用文化建设。旅行社应当倡导诚信的企业文化,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服务性的旅行社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服务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还应该保证旅游计划的顺利实施,努力控制构成产品的每一项服务要素的质量,为旅游者创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旅游氛围。
(四)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信用法律法规体系,惩罚失信行为
当前,要加强旅游行业信用立法,使经营者有法可依,配合国家信用体系塑造。建立和完善旅游失信惩罚机制,以制度“拒绝”失信,这就要求,一方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和道德手段,将有严重旅游失信行为的旅行社和从业人员从旅游市场中剔除出去,通过降低交易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达到防范潜在失信者的作用。对不守信的旅行社和从业人员可通过给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行业内建立“黑名单”向全社会进行公示,以示惩罚,遏制投机动机的力量;对守信者给以肯定,建立“红名单”给以优惠和奖励,降低守信者使用信用工具的成本,树立正向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有信者昌,无信者痛,以此形成维护社会良好信用的氛围。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诚信原则也是旅行社赢得旅游者、开拓旅游市场、获得持续竞争力的一把利器。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体系,根除旅行社信用缺失的顽症,要在信用立法的基础上,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信用评估机构,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系统,为旅行社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合法、及时地收集旅行社的诚信数据,开展诚信营销,客观准确地评估旅行社的信用等级,以切实增进旅行社的信用观念,扩大旅行社的诚信口碑,对外树立旅行社的良好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朴松爱,吴鸣岐.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陈晓春.旅行社管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关键词:纳税信用;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问题;对策
一、概述
进行纳税信用评级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纳税信用缺失的企业和个人寸步难行,而守信者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纳税信用级别主要是指税务部门根据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纳税人在一定周期内的纳税信用情况所做的级别评定。目前我国纳税信用评级体系将纳税信用级别划分为A、B、M、C、D五级。在实际工作中影响纳税信用的信息指标主要有涉税申报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纳税评估和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调查信息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于企业纳税信用评级所制定的详细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被评定为A级纳税信用的企业可以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有:
(一)在税务部门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的同时,A级纳税信用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信用数据办理无抵押担保的贷款业务。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推出云税贷、“税e融”等产品,基于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并在信用额度有效期内可根据需求随时支用贷款金额,从而有效降低了纳税信用良好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对于发票领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纳税信用被评为A级的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享受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并且在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则可按需领用,对于3连A的企业还可以享受由税务机关提供的绿色通道或者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三)A级纳税信用能够给企业在一些业务拓展中提供一定的便捷。笔者结合自身所从事的行业,以一个工程企业加以举例说明。当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同等竞争条件下,A级纳税信用评价的工程企业能够获取招标单位的加分,有利于企业顺利中标,同时在进行材料采购以及其他经营业务洽谈时,A级纳税信用同样可以增加企业的诚信度,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在纳税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如上文所述,A级纳税信用企业能够在融资贷款、发票领购等方面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对于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是应当保持积极态度的,但是从实践来看,多数企业目前仍然在纳税信用评级方面不够积极主动,或者虽然有主动性,但是满足不了评级要求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受税务改革影响而使得企业难以满足A级信用评级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的上线实施,税务部门的业务发生了较大变化,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的内容增多:社会保险金征缴由税务部门实施,并且把征缴情况与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关联;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把挂证兼职收入、专家领取的劳务费等项目也纳入汇算清缴范围,并且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也纳入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范围。这些变化将会增加企业因客观条件影响而难以满足评级要求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保险金由税务部门征缴,大幅缩小了企业之前延迟缴纳的时间弹性,一旦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继的现象,缴纳不及时将会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另一方面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涉及的兼职收入以及支付给个人的劳务费容易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在汇算清缴环节出现疏漏,从而造成企业未按税收规定及时足额缴纳个税的问题。
(二)信用缺失的成本较低使得部分企业进行“逆向选择”行为,更愿意损失纳税信用而获取企业的额外利益。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其能够做到诚信纳税的前提必然是诚信纳税获取的收益大于成本,也就是信用缺失的成本是大于其收益的,如果不给予企业诚信纳税足够的激励或者违法失信严厉的惩罚,那么采用一定的不易被发现的税收逃避行为可能带给企业的收益将会远远大于信用缺失所带来的成本,在这种情形下,多数企业更倾向于“逆向选择”信用缺失所获取的收益。
(三)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存疑,参与A级信用评价的意愿不强。健全有效的纳税信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评级机制中来,但是在实务中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存在两方面的不健全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一方面是纳税信用评定级别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不够细化,即对于A级信用企业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于被纳入“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但是对于被评定为B级的企业则只是笼统的规定为正常管理,对于评定为C级信用的企业则较为笼统的规定为从严管理,而对于正常和从严的具体规定却并未明确,赋予了税务部门较大的裁量权,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企业对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疑问;另一方面则是在纳税信用管理流程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受纳税信用管理办法适用对象的范围局限、纳税信用信息的采集上缺少具体的规定、纳税信用评价周期局限于一个纳税年度和对纳税信用结果运用不佳等影响,使得纳税信用评级的管理缺乏较为严格的标准和监督,整个管理流程仍然存在过于笼统,审核随意,违规更改信用级别等诸多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意愿。
三、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
如上文所述,受税务改革、信用缺失成本较低以及纳税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多数企业争创A级纳税信用的主动性和意愿不强,更有企业甚至不惜采用违法的偷税漏税行为。纳税信用的缺失,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严重增加政府征税成本,弱化政府能力,同时还会降低整体社会福利,削弱税收公平,严重的话还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有效提升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十分必要。那么在实务中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呢?笔者结合影响纳税信用评级的具体因素,考虑纳税信用的评定需要征纳双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分别从企业角度和税务部门的角度加以论述。
(一)企业角度提升纳税信用评级的对策对于企业来说,要采取措施提升纳税信用评级,需从三方面做起。1.要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随着金税三期的上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税务系统,并且还实施了联合惩戒措施,这大幅改变了企业的纳税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提高对纳税信用评级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防止涉税风险的出现,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纳税信用评级。2.在实务中企业要主动通过税务机关的公开渠道尽快查询当下的信用级别,然后根据自身目前所处的纳税信用级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A级、B级和M级的企业可以在未来继续保持现在涉税事项合规的前提下,对涉税事项的内部控制以及合规流程进一步优化,确保未来可以保持优良的评级,享受政策红利;对于被评为C级和D级的企业,则需要立即着手了解被评为此级别的原因,然后梳理某些扣分项并明确是否具有复评的可能,与税务部门积极进行沟通,同时对自身的税收遵从度和合规度进行全面自查,找出主要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和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计划,从而为后续纳税信用评级的提高奠定制度保障。3.针对税务改革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建议企业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社保金缴纳时间弹性缩小的问题,建议企业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入手,在编制每个月的资金预算时,优先考虑税金和社会保险金,这样在流动性不足时企业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流动资金筹资,降低对纳税信用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要从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入手,利用培训等手段促使其充分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变化,降低代扣代缴以及汇算清缴过程中出现疏漏的几率,从而降低涉税风险,为企业纳税信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税务部门角度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对于税务部门来说,要提升企业的纳税信用,关键在于其采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提高企业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主动性和意愿。因此建议税务部门可以采取的提升企业纳税信用水平的对策有:1.针对企业“逆向选择”的现象,建议税务部门从完善纳税信用奖惩制度入手,即结合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不仅要实施上文已经实施的一些政策红利,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奖惩,将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的实际利益挂钩,例如对于信用级别高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可以采取抵扣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纳税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可以在正常税率上执行一定比例的惩罚税率,并且要求其不得使用自由裁量的最低标准,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纳税信用缺失成本,缩小其实施税收逃避的收益与纳税信用提高享受的税收优惠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其税收遵从的意愿,降低“逆向选择”率,改善纳税信用评级。2.从完善纳税信用的管理保障机制入手,提高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参与纳税信用评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税务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信用评级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防止相同事项因裁量权标准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造成企业对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则要从强化纳税信用评级的监督机制入手,结合纳税信用管理流程存在的一些缺陷强化审核,防止各种违规问题的出现而降低纳税信用评级的公正性。
关键词:应收账款 坏账 管理
一、应收账款概述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实质是收款企业向付款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
(一)应收账款的作用
1、促进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赊销在给顾客提品的同时,也向顾客提供了可以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使用的资金,这对购买方有极大的吸引力,赊销对于企业扩大商品销售,开拓并占领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市场萎缩、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的促销作用更加明显。
2、降低存货风险,降低资金占用及费用开支。赊销可以加速商品的销售,减少企业持有存货的诸如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的支出,降低资金占用。因此,当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尽快实现产成品向销售收入的转化。
3、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将产品赊销,产品给了对方,货款也在对方手中,对方掌握着主动权,所以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对方肯定以此为由减少付款的金额,或者推迟付款的时间。这样就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应收账款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1、虚夸企业的经营业绩。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原则是权责发生制,这就导致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如果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就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企业来说,无论账面利润做得多么漂亮,没有现金流支撑的利润都是纸上财富,高额的应收账款为企业利润的泡沫化埋下了隐患。
2、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应收账款会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生产经营。直接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攀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资金链高度紧绷的现象普遍存在。
3、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企业在采取赊销方式促进销售、减少存货的同时,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二、我国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
企业存在着一味抓生产、重产值、抓销售、重收入的观念,忽视了对资金的管理,没有把现金流当作企业的血液。
(二)应收账款坏账比率高
目前,我国国内应收账款形成的坏帐和呆帐比率很大。根据商务部2005年研究报告,我国企业坏账损失率高达5%,发达国家平均只有0.2%-0.5%。与美国相比,我国企业的坏账率是美国企业的10-20倍,同时随着国内企业赊销比例的上升,国内企业的坏帐比例也将持续上升。
(三)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很多企业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结果大量的应收账款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而欠款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体会不深。赖账、逃避债务和三角债拖欠成为普遍的企业行为。
(四)缺少专业部门搜集客户资料,适时调整信用政策
企业的信用政策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客户没有区别对待。对客户的信息收集不及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调整信用政策。
三、做好应收账款控制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重视应收账款回款状况
长期以来,很多卖方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简单地采取以销售额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忽视企业实际利润的实现;在客户管理上,则强调客户的销售价值忽视信用价值。其结果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对相关人员的考核过于强调利润指标,而并没有设置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相关的指标。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的总目标应该是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念,重视资金的良好周转。
(二)做好应收账款控制
企业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如下图所示,我们应该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加强应收账款控制:
图 关键业务环节控制
1、赊销之前。加强客户信用调查是防止坏账发生的有效措施。比如可以通过调查客户的财务状况来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可以向有往来关系的企业或人员调查,通过这些企业与客户发生的业务往来情况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可以向客户的往来银行调查;可以向信用评价机构调查。
2、赊销之后。企业赊销之后,应收账款回收之前,可以采用通过促使客户提前支付、质押保证、所有权保留条款、银行保函、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方法保障账款的安全性。
3、应收账款回收。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企业应根据事先进行的账龄分析结果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管理,并针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回收方式。
4、收回不良应收账款。即使信用管理部门尽心尽职地工作,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收回所有欠款。只有认真分析呆账形式的总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关键字:消费信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5-0037-05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意义重大,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促进消费、扩大需求、推动生产、支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调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改善信贷资产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严重不足,阻碍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国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成功做法为构建我国科学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信贷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信用制度较为成熟,比较正规的消费信贷己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美国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2001年以来,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85%。到2005年4月份,全美7598家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达到2.45万亿美元,占美国银行各类贷款余额的50%(全美银行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58%,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22%),其中445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银行消费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2%;平均每个家庭信用卡13张,透支额度达9205美元。
美国发达的个人消费信贷是建立在其成熟的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完善的资本市场基础上的,而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我们以美国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为例,介绍国外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美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如下图。(见图1)
(一)发达的个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美国的信用机构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得最充分的金融类机构。在信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特定编码,它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而且非常稳定。个人的许多信息包括收入、纳税、借款、还款等情况都记录在案,尤其是个人的不良记录也会被记录下来,以备银行查询。银行根据个人以前的信用记录,就可以判断把钱贷给他是否有风险,风险有多大。虽然也会有人用现金交易来规避监管,但如果被发现,惩罚将会十分严厉。这不仅影响今后的工作,而且影响他退休后的保障。这种高度信息化管理为建立个人消费信用档案提供了极大的万便,个人的收支状况都可以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反映出来,银行和资信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资料。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的建立是由消费者信用报告机构来完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机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一次信用查询的在线答复在几秒钟内就可完成,速度快,效率高。
美国的消费信贷数据系统包括信用数据征信系统和完整的支付系统两个方面。美国有3家全国性的信用局(如图2所示),专门收集个人信用的历史资料。凡有关个人信用的数据,包括借贷历史、偿还及拖欠记录、搬迁历史、诉讼记录以及个人信贷参数,包括贷款总额、最高贷款额、贷款项目等,全部记录在案,3家公司的业务互有重复,互相竞争。他们的数据直接来自于各贷款机构,每个月各贷款机构将当月的顾客数据提供给这3家公司,由其汇总到个人的历史档案中。此外,美国还有一些公司如Polk-Acxiom,专门收集个人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包括家庭收入、家庭成员、教育程度、生活习惯、特殊爱好等。这些数据的存在,为美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个人信用历史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
美国的自动风险评估系统对有效识别个人信用风险,判断是否给予消费者贷款作用突出,具体流程如下图(见图2)。
美国的个人资信材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信用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与借款人信用历史有关,包括末偿还的债务情况、信用卡透支情况、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记录等,权重为75%。二是借款人向银行申请借款时所填的贷款申请表数据,包括住房情况、婚姻情况、工作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权重为25%。具体比重,各商业银行可以依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对个人信用资料进行评估由金融机构的一套专门机制负责,即在信用报告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整个信用状况、由有利材料和不利记录共同决定的,包括职务、工资、住房、居住时间、信用卡、银行开户情况、债务收入比例、信用档案年限、信用额度利用率、毁誉记录等情况,并根据个人不同时期的表现,实行动态管理。美国的自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判断借款人信用情况,通过得分进行信贷决策,一般分数大于800,发生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分数低于600的时候,发生坏账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消费者信用分数在很短时间内答复贷款申请人的申请,一些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甚至能够在1小时内作出答复。
(三)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
美国有很多专门的融资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信贷,具体运作过程是他们与购买者和商家共同签订合同,提供贷款,购买者分期偿还。以房地产信贷为例,美国有三家大型经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业务的公司,他们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定期收购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公司的住房按揭贷款,通过发行住房按揭贷款债券来实现其流动。美国联邦住宅信贷银行为会员储蓄贷款协会提供贷款,政府全国抵押协会为住宅抵押债券二级市场融资,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为住宅抵押债券的二级市场买卖提供资金支持。储蓄贷款协会可以发行房地产定期存单,由商业房地产公司购买并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额度的保险。因此,消费贷款可以组合起来出售,从而降低了成本,也使美国的消费者比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购买力更强,购买的速度更快,同时增强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流动性。正因为如此,美国不少商业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都十分重视这3家公司确定的收购标准,有的直接就用这些标准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条件。
(四)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
美国信用交易十分发达,个人消费信贷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美国人十分重视信用纪录,因为一旦有不良的信用纪录,那么对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无论是申请信用卡、保险、教育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甚至是找工作,都会遇到困难。这使每个美国人都有良好的信用意识,他们都会定期向有关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尽可能避免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数据库中留下不良记录。
(五)健全有效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
美国规范的个人信用相关法律体系是以《公平信用信息披露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包括《信贷机会公平法》、《消费信用保护法》、《诚实信贷法》、《正当收债行为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统一消费信用法典》、《信用卡发行法》和《公平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等,这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完善。
(六)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担保制度
美国在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经保险公司提供的个人信贷担保业务占个人消费信贷的80%,另有15%左右是以国债为担保。这种以保险公司为个人提供信贷担保发放的贷款的好处就是由银行一家承担风险变为两家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并且在贷款的发放中,银行省去了对私人进行资信评估和偿债能力的考察过程,而是由保险公司来完成。对于业务众多的保险公司来说,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保险业务,不仅开辟保险业务,而且增加了一项长久的保险费收入来源。
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与其相应的保险业务甚至直接写进了有关的金融条项中去,消费者申请此项贷款,保险公司具有否决权,这对减少相应的信贷风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正是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地开展下去。目前我国保险业尚未开展这项业务,这是制约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科学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从技术、组织和流程三方面综合考虑
个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的重点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历史信用信息和个人资料,还要尽可能地反映消费者的现实需求。组织是关键,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工作包括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在这个组织中,有专门的分析组,在具体业务组中也配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并且风险评估和销售分离,发生坏账后,清收部门也与销售分离,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见图3)
流程是基础,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因此这样就容易清楚地判断出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产品的设计与影响、贷前审批、贷后管理以及清贷管理几个步骤。在具体制定流程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理解和使用的方便、监控和维护的方便。(见图4)只有这三个万面都准备充足,完整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才有可能建立。
(二)科学的消费信贷风险评价模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在建立全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档案的基础上,各银行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模型,以此作为放贷的基本标准,使之从源头上发挥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信用评价模型一般采用积分制,具体分成三个部分:①基本情况评分:包括个人的一系列情况,如出生年月、学历、职业、工作地点、工作经历、工作单位、家庭情况等等,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积分。②业务状况评分:在信用记录号下,每发生一笔业务,无论是存款、贷款、购买国债及其他金融债券、信用卡消费、透支等等,都有一走的积分。③设立特殊业务奖罚分。如个人信用记录号下屡次发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规定期内弥补透支就可以获得额外奖分;个人贷款按期还本付息情况良好可以获奖分;若发生恶意透支,并且不按时归还所欠本息,就应额外罚分,甚至列入黑名单。最后,根据三个部分累积得分评定个人信用等级。
(三)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坚实保障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开展十多年来还没有一部较完善的管理法规,最有权威性的是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但还属于条例之类。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旨在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现阶段,我们必须加快关于消费信用管理的法律建设。首先,制定的法律法规必须明确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货业务范围、经营原则、贷款利率、办贷手续,以及消费者必须提供的信息和抵押品,使商业银行的消费信用业务经营合法化,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维护商业银行的正当权益。其次,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必须实行成本收益的原则,并采取各种措施来强化这个原则,使违约成本大大高于违约收益。通过法律及执法行动来教育人民,从而树立诚信守诺的社会风气。
(四)完整的个人信贷金融服务机构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撑
我们必须意识到信贷管理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的商业活动概念,它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要业务分支。因此建立个人信贷金融服务机构时要注意建立功能齐备的信贷资产管理体系。事实上一旦贷款被核准并被贷万接受,此项贷款便成为信贷资产的一部分。当信贷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其管理便成为整个信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分期支付贷款如汽车,房屋贷款,信贷资产管理是保证按合同付款 (不提前、不拖欠)的有效途径。而对赊账信用贷款而言,信贷资产管理是保证贷方积极使用贷款,不断增高贷款余额的决定性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晓星.“个人消费信用评级及贷款决策研究”《消费经济》2003(6);
2、田华臣.“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技进步管理》2003(1l);
3、任晓岚.“试论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和成因”《经济师》2003(1);
4、吴冲、吕静杰.“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企业经济》2004(1);
5、侯勇、黄黔:“中美个人消费信用的比较分析”《武汉金融》2003(8);
6、王锐、熊键.“个人信用征信业-美国模式的缺陷及相应政府监管的博弃分析”《上海金融》2002(1);
7、林均跃.《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8、王小奕.《世界部分国家征信系统概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摘 要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大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然而,随着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日益严峻。许多企业因为盲目赊销,其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和坏账比例逐年升高,利润下降,甚至连年亏损、经营难以继续,最终被迫破产或被重组。本文就从宏观角度审视坏账产生的根源,并针对坏账损失的宏观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坏账 原因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越加激烈化全球化,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就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制定和采取新的销售政策,赊销商品作为吸引客户,扩大销售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这种销售方实在多数情况下能起到促销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销售量,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隐患。赊销虽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促销手段,但有的货款收不回来形成坏账损失。本文就坏帐损失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作浅要论述。
一、坏账损失的概述
坏账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收不回的应收账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增大产品销量,又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是每个企业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
二、企业坏账损失产生的原因
企业坏账损失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
(一)来自企业外部的原因
1.法律环境欠缺
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欠债不还现象比较普遍,打官司即使胜诉也无法收回款项的事司空见惯。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企业一般不打官司、打不起官司、不敢打官司的局面。法制不健全,欠账不还不受任何惩处,这是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的主要外部原因。
2.买方市场的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供应日趋充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同时又由于其他的社会原因导致消费市场不景气,同行竞争激烈,产品消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企业必须采取赊销方式,才能占领市场, 这也是应收账款失控的原因之一。
3. 道德失范
我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信用管理刚刚起步,有关信用管理的法律环境建设几乎是空白。社会信用意识薄弱,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在信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随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则缺乏回收的保障,因而产生风险。
(二)来自企业内部的原因
企业坏账损失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坏账损失的实质是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
1.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缺乏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
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有的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自身蒙受风险和损失。
2.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
许多企业过分强调占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用销售发货开票来考核业务部门,导致销售人员只管尽可能多地签合同、多发货,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没有对客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资信调查
在资信调查上,一些企业调查人员没有采取谨慎认真的态度,资信调查的结果不符合事实,高估了客户的偿债能力,给予客户的赊销交易超过了该客户的承受能力,使得客户不胜负荷,在无奈中,惟有拖欠货款,致使双方难堪。有些企业经营作风不踏实和浮躁,看到同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面子的好看和争取公司的业绩,就不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大肆以赊销方式推销商品。
4.对货不对板的处理不当
买方在收货时发现商品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者发现商品质量瑕疵,要求卖方给予折让或其他合理要求,但是卖方不予理会,买卖双方各持已见,互不让步。买方的意见未能得到适当的处理,因此拒付货款,造成卖方的坏账损失。
三、坏账防范对策
坏账损失的大小与应收账款的状况密切相关。可以说,企业应收账款愈多,账龄愈长,坏账风险就愈大。因此,企业防范坏账损失的有效方法,首先就是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各职能部门以及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按章办事,可以使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相互控制和监督,防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一)切实做好资信调查工作
坏账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实或者调查不详甚至是未经调查进行赊销交易造成的。为了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首先应该从了解清楚客户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信用情况着手,不要轻易放过对每一个客户的资信调查,包括亲友介绍过来的客户,这是防范坏账风险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二)认真制定赊销政策
企业在做好资信调查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各个客户的经营规模、信用高低和偿债能力的强弱等情况,并对各个客户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类客户所能给予的赊销限额、赊销期限和信用条件。这一规定,是企业对应收账款所能容许的最大风险。企业在进行赊销交易时应严谨地执行这一规定,不能随心所欲。
(三)完善内部清收收责任制,确保账款安全
对业务人员要明确其收款责任,即谁赊销,谁收回,使每笔欠款落实到责任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规定具体的奖励办法,激励员工积极推销产品,合理赊销产品,及时回笼货币,减少坏账发生频率和发生额;财务部门应定期将应收账款按客户、欠款日期和清收责任人排列清单,经常与业务部门联系,对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及时提醒、督促经办人员催收,通过核对进行分析,对过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及早收回,避免坏账的发生。
(四)树立企业信用体系
信用管理部门不是一个权力机构,而是一个服务机构,进行各企业的信用数据的维护,提供企业的信用查询。由国家组建,在各省市分设机构,其工作人员属国家公务员。同时,由参加交易的企业参加监督,因为数据的登记都是依据交易签订的合同和收付款凭证的。银行参与监督,因为应收、应付账款都是经过银行转账处理的。工商行政部门参与对两个企业的关系监督,这样可以防止一个企业以两个法人的名义参加交易,对信用数据造假。
企业的信用数据来源于企业自身提供在交易中履约偿还账款的情况,此数据由债务人提供,由债权人证实其有效性。规定所有的企业交易行为都必须到当地信用部门签订合同,以此来对企业交易过程进从企业角度来说,还应该制定企业信用销售的信用期限。“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信用销售款项的条件”,其中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企业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企业在顾客提前付款时给予的优惠。
从企业的角度讲,坏账问题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但作为宏观经济基础的企业之间,由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在一起,坏账也就成为了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本文认为坏账问题是由体制与市场经济道德失范所引起的,同时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五)完善坏账账准备核算制度,减少企业坏账损失
首先,企业要设立“坏账准备”账户,按期计提坏账准备,避免利润的虚盈实亏,增强抗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鼓励企业采用比余额分析法更合理更准确的账龄分析法,计算坏账准备提取金额。最后,建立修改对坏账损失的确认规定,与国际惯例接轨。企业不能片面追求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而忽视现金净流入,否则企业资金链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企业再生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如果管理优良,应收账款回收及时,企业无需因资金不足而大量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息的支出和避免了坏账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亚莉,胡红青,黄建文.坏账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商业研究.2002(1).
一、应收款项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间的商品交易大都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以赊销方式实现的。在发达国家,每年有80%以上的交易采用赊销方式。在我国,信用交易还不发达,企业的经验和制度完善也不够,赊销交易平均占总交易量的20%,赊销交易占交易总量的60%~90%。但在如此悬殊的信用销售比例下,我国企业在坏账率方面仍大大高出欧美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企业存在巨额应收款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买方市场环境,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漠,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缺乏。所以,应收款项的管理应引起每一位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团场,兵团人口的大多数也在团场,因此做好团场工作,壮大团场经济实力,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经营制度。该制度既要适应农业生产的普遍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还要有利于发挥兵团大农业和组织化程度较高优势。随着兵团农牧团场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场内部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相当数额的应收款项难以及时转化为急需的货币资金。其结果一方面团场经营资金紧缺,另一方面巨额欠款挂账,大量的流动资金被购货方或私人无偿占有,团场资金运作更加困难。有的应收款项因没有及时催收,已形成了坏账,给团场造成重大的财务损失。因此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刻不容缓。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基于对兵团农牧团场应收款项现状的认识,以及现阶段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应收款项的研究,结合我国现状对应收款项的管理和研究,来探讨应收款项在兵团农牧团场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其的利弊,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法及合理的建议。通过对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应收款项的研究,基于我国现状对应收款项的认识,指出兵团应收款项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计提的坏账,减少财务损失。并对其应收款项的管理给予特别重视。保障团场经济稳定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是国内研究现状。从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对应收款项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但篇幅不长。国内有关应收款项管理的文章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应收款项全面管理办法的研究,另二类是抓住应收款项管理的某一种方法具体研究。应收款项的全面管理办法关于如何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国内学者从多方面提出了建议。部分学者从我国应收款项的管理现状出发,努力的从全方位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吴蓬生(2002)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把应收款项看作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一种契约,解决手段(远期的应收款项)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张维迎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应收款项形成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进行信用调查、信息跟踪,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进行控制管理。黄群慧(2002)则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查,以数据来加以论证“造成企业之间账款拖欠”的原因是:债务人严重亏损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是导致货款拖欠的重要原因。李恩柱(2007)对企业应收款项的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对应收款项对企业产生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应收款项风险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以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王昕(2007)等研究了企业应收款项风险防范及管理,对企业应收款项风险的类型、应收款项风险形成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邓晓华(2005)对兵团农牧团场应收款项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对兵团产生应收款项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应收款项清偿的优惠办法,及对不偿还欠款采取的措施和管理办法。李梅(2009)对农资企业应收款项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对应收款项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建议。二是国外研究现状。在西方,对于应收款项风险的管理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目前,国外对应收款项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成本分析、财务指标分析、账龄分析以及应收款项中的不良资产的度量。在《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应收款项被界定为:对任何售出或租出的货物或对提供的服务收取付款的权利,只要此种权利未由票据或动产契据作为证明,而不论其是否已通过履行义务而获得。以其为蓝本设计的各个国际示范法中也多借鉴这个概念。在现代应收款项融资实践中,一般将应收款项定义为“金钱债务形式的、不以流通票据为证的一种无形资产”,包括“现有应收账”、“未挣得应收款项”和“未来应收款项”。James c.Van.Home(2003)教授认为整体经济环境和公司的信贷政策是影响公司应收款项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整体经济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信贷政策的变量包括交易账户的质量、贷款期限的长短、现金折扣、季节性延迟付款、收账程序等。BenJ.Sopranzetti(1998)则从企业的投融资的角度探讨了应收款项保理的问题。由于企业应收款项的存在,减少了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而应收款项是具有一定信用的资产,可以通过信用评估,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将应收款项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从而达到投资融资的经济活动。
二、兵团应收款项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兵团应收款项包括的内容 团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团场附属工、交、建、商单位产品销售款项;其他应收款,主要是团场内部单位,职工因事、因公借款、生活借款、职工购房欠款及一、二次开发的家庭农场打井欠款应收的劳务费、材料;应收承包款,主要包括职工历年承包挂账,团场垫支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利费等。一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主要是团场附属企业对外赊销农副产品及自制产成品形成。这类欠款要根据形成年份的不同情况区别处理,对挂账年份长,超过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由团场与债务方协商折让收回,确已成为呆死账的,团场财务部门应按规定进行财务处理。二是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主要是团场的干部职工因事、因公借款、生活借款、购房欠款及一、二次开发的家庭打井欠款等,这类欠款必须足额偿还,以欠款人工资、效益工资、风险金、
承包兑现款偿还,由单位清欠小组负责清收,教团财务科。三是应收承包款。“应收承包款”是团场经营体制改革后,农业实行大包干承包形成的,由来已久。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过程中,承包职工的生产、生活资料都由团场垫付,承包职工在农产品收获,将产品交给团场,扣除垫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上交团场利费、各项基金后,剩余的兑现给职工。而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种承包方式职工负盈不负亏,亏损挂账常有。这种现状引起了兵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兵团出台了“1+3”文件,提出深化团场经营体制改革,固定、自主、服务、分配,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推行生产费自理承包经营和职工贷款,改善农业投资格局,鼓励职工自主经营,解决长期以来团场出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的问题。因此,对历史形成的承包挂账必须制定相应优惠办法,鼓励职工积极还账。承包职工有欠款的,应以当年承包兑现款偿还并给予优惠,由单位清欠小组负责清收,交团场财务部。“土地承包经营”是基础,也是最基本的政策。因为它对应的是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体现在生产管理环节上。兵团团场既有全民所有制承包职工,也有集体所有制承包农户,两者在权、责、利上不完全一致。因此在落实土地承包经营基本政策上不能搞“一刀切”,应当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指导:对团场全民所制承包职工,实行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成本费用自理、负担只减不增、收益风险均沾、享受社保福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对团场集体所有制承包农户,实行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费用适当上缴、收益风险均沾、公益“一事一议”、享受“低保”福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
(二)巨额应收款项形成的原因产生逾期应收款项既有团场外部原因,又有团场财务科内部原因。产生逾期应收款项的外部原因可能是职工遇到特殊困难,或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造成了职工不能按期付款,但更多的外部原因还是由于职工不讲信用而造成的。产生逾期应收款项的内部原因是团场信用管理不当。如有的团场连队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也未设立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逾期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对及时收回应收款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团场在赊销给职工原材料、生活资料、借款及打井欠款后,并没有积极的鼓励职工归还欠款,也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致使赊销款最后变成坏账,难以收回。二是兵团管理人员频繁更替。由于继任者害怕追不回逾期账款而变为坏账,影响其业绩,对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欠款,宁愿将其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也不愿积极去追收。经过多任领导的积累,团场逾期欠款越来越多,逾期时间也愈来愈久。收同的可能性也就愈来愈小。三是兵团销售人员自身素质差,缺乏责任感。兵团销售一些农副产品作为收入。但有些销售人员政治素质不高,廉洁自律意识浅薄。另外,有些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感。四是部分员工缺乏诚信。职工缺乏诚信也是出现逾期应收账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五是兵团管理人员对销售工作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很多兵团未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制度。有些兵团对应收款项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兵团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兵团未实行应收款项定期对账制度,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的传递、记录等都有可能出现差错。
三、农六师芳草湖应收款项概况与分析
(一)应收款项概况一是应收账款概况。如表1、表2所示;二是其他应收款概况,如表3所示;应收承包款概况,如表4所示。
(二)应收款项分析一是应收账款分析。从表2可看出:芳草湖的应收账款主要是销售获得的番茄款以及一些农副产品和物资款。该科目2009年年末余额为10374.04万元比2008年的10442.98万元减少了68.94万元,主要是回收了以往和当年的货款,后期还应加大应收款的回收力度。产生巨额应收账款的原因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内部控制不够严格;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销售单位信誉太差,没有制定合法的合同制度,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大部分销售都是赊销,造成巨额应收账款收不回,导致成坏账。二是其他应收款分析。从表3可看出,该科目2009年年末余额为24258.29万元比2008年的21742.75万元增加了2515.54万元,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工欠款。团部财务部门会为职工垫付医药费,而后在年底从职工收入中扣除这部分医药费。但由于农业收入不稳定,特殊情况时职工没有足够的收入得以扣除,因此这部分应收款就需挂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账。(2)离退休人员欠款。由于规章制度不够规范,加之离退休人员的不确定性,部分水费、电费无法及时追回,长时间的累积,欠款就会变成坏账。(3)危旧住房欠款。由于危房改造工程比较艰巨,金额较大,所以职工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付给施工队,因此部分资金由团部垫付,这些款项无法收回,从而变成坏账。(4)购滴灌首部欠款。由于上级一些拨款没有到位,滴灌首部及地面材料转让给职工,欠款未全部收回。三是应收承包款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承包职工的生产、生活资料都由团场垫付,承包职工在农产品收获,将产品交给团场,扣除垫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上交团场利费、各项基金后,剩余的兑现给职工。而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受自然因素的影n向,这种承包方式职工负盈不负亏,亏损挂账常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深化,国家提出深化团场经营体制改革,固定、自主、服务、分配,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芳草湖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施了两费自理政策,全面推行生产费自理和生活费自理。目的是为改善农业投资格局,鼓励职工自主经营,解决长期以来团场出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的问题。
四、兵团应收账款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逾期应收款项的管理一是逾期应收款项的催收程序。团场财务科必须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明确逾期应收款项的清收责任主体,并实施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才能使逾期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二是逾期应收款项的管理。为了防止巨额应收款项的增加,农六师芳草湖制定了一定的管理措施。首先是规范内部财务制度。其次是实行现销,按照规范的流程对产品进行销售,并签订合同,保证款项的收回。同时销售单位大部分为师内的国有企业,有一定的信誉。应收账款在一定年限内可收回,不会造成坏账。具体如下:(1)应对逾期应收款项进行分类汇总,摸清逾期应收款项底数和历史累计形成坏账的底数和拖欠日期,为追收和处置夯实基础。(2)对各类逾期应收款项采取适当的冲减,本着处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原则,对有
利于回款的不实应收款项实行优先核减等措施,在基本理清逾期账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和清欠款的轻易程度做出清欠、处置计划。(3)明晰了清收、处置处理各类历史遗留逾期应收款项有关政策和考核原则。(4)建立和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层层设置遏制和追收逾期应收款项的“高压线”。对一些暂时付款困难的职工给予延展期是对团场逾期应收款项的一种处置方式。处理延期付款的一般程序是,根据每个延期付款的职工的具体情况,信用管理人员再次审查职工资信状况,决定处理方法。信用管理部门通常有两种做法,同意延长职工的付款期,但争取在赊销合同补充条件中加以担保类的附加条件。
【关键词】 应收帐款 风险 对策分析
1. 应收账款概述
应收账款的形成是因为企业因赊销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目前的资本市场,适应资本市场就必须得赊销,不然很有可能被淘汰。因为目前的市场已经很发达了,资金链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资金的周转往往会存在暂时的困难,企业为了保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得相互赊账。说的直接一点就是资金的三角甚至多角关系,你不赊账给其他的企业那么在你困难的时候其他企业也就不会帮助你。还有如果不赊销你的产品会大量的积压在仓库中,这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问题,大量产品的积压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材料采购计划,再生产方案,资金链条等等,市场就是这样的残酷,一旦你违背了它的规律那么你必然被淘汰。
2. 应收账款的特点和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下面就应收账款的特点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做如下分析:
2.1应收账款特点
2.1.1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1.2.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由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而产生的。
2.1.3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一般表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过程已完成。
2.1.4 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记账。
2.1.5 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2.2应收账款的作用
扩大销售,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赊销实际上是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除了这些还可以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建立和巩固企业的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当企业处于短期的经营困难之中,应收帐款作为一种信用的发放,既促进了自身的销售,又帮助了对方企业,从而让双方在经营中都受益,促进企业双方的效益。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销售,打开市场,必然要采取一定的赊销业务。但是,在销售业务中,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这样必然导致企业收回应收账款的难度加大。
2.3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3. 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很不乐观,应收账款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数额大、期限长、清欠难、坏账多。据权威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例平均在40~50% 之间, 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占贸易总额的比率高达5%以上,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125%~015%。企业的少不应收账款“名存实亡”,一些企业的赊款,坏账长期以来有增无减,企业间的拖欠现象十分严重。应收账款衍生出“三角债”长期存在,而且盘根错节。一些企业账面状况不错,有利润,但却资金匮乏,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得不从外部贷款以弥补资金不足,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居高不下。一些企业因为大量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陷入财务困境,不能自拔。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单个企业的经营,也制约着市场经济信用关系的建立,还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应收账款能不能及时收回,不仅影响到企业的销售环节,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济运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分析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4.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4.1.1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
4.1.2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4.1.3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
4.1.4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2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原因
4.2.1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从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要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意识,他们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企业经营者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有的企业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无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了。
(2)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
(3)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在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就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4.2.2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
4.2.3外部环境因素。①商业信用不发达因素。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②市场竞争因素。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作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与他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相等,甚至更优一些。货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5.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5.1企业经营者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
5.2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联合制度,明确分工
5.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但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而且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和评定。
5.4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5.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政策。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
5.6开展信用保险。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同时,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
5.7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5.8组织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结论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账风险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地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二、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比重较大
1、应收账款总量较大。应收账款的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占用大量资金,使企业资金流转受阻,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图1)
数据显示,自2008年初金融危机的日益加剧,陕西省的工业企业由于市场需求量下滑导致资金回收困难、拖欠货款问题加剧、流动资金短缺,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导致经营风险与日俱增。随着国家扩大内需和经济的回暖从2009年开始,企业的业务也有所回暖,应收账款逐步上升。
由此看出,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的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很多企业因被他人拖欠和赖账,资金流动严重不畅,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2、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因为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造成很多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些被严重拖欠的上市公司创造的部分财富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纸上富贵”;部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
从图2中可知,自2007年以来,企业应收账款总量与日俱增,从许多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已迫在眉睫,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图2)
从附录中可知,我国应收账款的一大共性,即应收账款已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过高,一般发达国家都在20%的水平,如果由于被别人拖欠,自己还要到银行去贷款,则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增加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的利润,更可能产生巨大的经营风险。
2007~2010年期间在19家陕西省上市公司中,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的公司主要有东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这8家上市公司都具有其行业的特殊性,总体可分为三大行业:第一,设备制造业: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通信服务业:长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中不难看出,制造业占其比重最大,这也是制造业的一大顽疾,由于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很多企业尤其是财务报表并未公开,因而实际情况应该严重得多。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意味着应收账款变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主要影响现金流,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如果公司实际收回账款的天数越过了公司规定的应收账款天数,则说明债务人施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使资产形成了呆账、甚至坏账,造成了流动资产不流动,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很不利的。
从图3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提高,对于企业来讲,回收及时既可以节约资金,同时也说明企业信用状况良好,不易发生坏账损失。一般认为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每次周转所需天越少,表明企业收账速度快,坏账损失少,偿债能力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绝大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50%,这一数字更加说明我国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在应收账款周转方面的弊端。(图3)
三、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日常应收账款管理
1、严控应收账款管理过程。提高内部控制对赊销业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就赊销业务而言,内部控制是一种贯穿于赊销业务全过程的决策、执行、监督动态机制,对规范、约束赊销业务人员的行为,保障赊销业务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还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财务部主管应收账款的会计每周对照信用档案核对债权性应收账款的回款和结算情况,严格监督每笔账款的回收和结算。根据每一笔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先后滚动收款,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赊购商品的销售动态,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及时处理有关业务事宜,还可以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2、制定合理的信用制度,从而降低风险。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管理,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率,降低风险损失的根本保障,也是销售控制的主要措施。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充分权衡应收账款风险、收益、成本的对称关系,通过民主、科学、集体决策机制,前瞻性地考虑信用政策对赊销业务的影响,制定本单位的信用政策,明确企业赊销业务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以及客户违约时的收账方针,并在充分了解和考虑客户的资信程度基础上,谨慎选择客户,以有效地促进应收账款信用控制的良性循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宜对策,加速账款回收,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损失。
(二)强化应收账款会计控制
1、建立账龄分析与清理核对制度。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赊销货款的回收情况,建立经常性的账龄分析制度,把逾期未收回的赊销欠款当作工作侧重点,提示信用管理部门对逾期客户的资信等级进行调查分析,检讨现有的信用标准和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改进和完善,以防发生新的拖欠;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定期清理,分户函证核对,督促销售部门及时组织催收,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行使追索权,防范因时间过长潜移默化为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抑减应收账款逾期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风险,进而取得良好的应收账款收现率,优化应收账款的资产机构。
2、谨慎计提坏账准备。财会人员应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对坏账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应结合已实施的账龄分析和函证核对情况,分析债务人的实际偿债能力,认真进行独立审查,分户进行合理预期,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以缓解坏账损失对企业日后的财务状况产生突发性的影响,杜绝坏账准备成为企业财务成果及领导手中利润的“调节器”。
(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作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一种新手段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但移植到企业管理中却有很高的价值。作为一种初步尝试,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建议设定两项预警指标:一是最高赊销额,对主要客户分别设定最高赊销金额,超过这一额度不能发货,对事实上高于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客户坚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货,逐步压缩到最高赊销额以内;二是最长赊销期。在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同时,设定最长的欠款期限,由业务人员在到期前跟单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欠款,则立即停止供货,组织追款。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证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并最终使企业的效益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预警机制应是一种动态监控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和实际管理资源情况,合理设计监控频率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非公经济 城镇化 关系
非公经济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为建设资金和就业提供物质保障,它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城镇化的建设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非公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城镇化建设的脚步。
一、非公经济
非公经济是除公有制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结构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非公经济包含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经济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税收来源,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用城市代替乡镇,推进城市化进程。城镇化以城市化理论为基础,更加突出了城市化的发展途径。城镇化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城市化由工业化带动理论,工业化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因此,在现有的工业水平上,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非公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关系
(一)非公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首选。
简单来说,城镇化就是人口自用流动和聚集的过程。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步伐就应该加快人口、资源、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而商业交换是加快流动的主要方式,随着自由经济的活跃,非公经济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非公经济是我国税收和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非公企业创造了我国一半的税收,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的一半。
通常有三类人能在城镇中稳定下来,第一种是在城镇中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以业主的身份稳定下来;第二种是在城镇中找到了稳定工作的人,定居城镇;第三种是在乡村创办了非公有制的现代化农业。由此可知,非公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首选。但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为更好发展非公经济应该高度重视以下方面。
1.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有些部门从城镇化建设中谋取利益,甚至抬高地价。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城镇化建设方针,本着促进的初衷,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却起到了阻碍作用。投资经营环境是非公企业生存发展基础,它能保证非公经济的稳定发展。
2.增强农村信用社作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城镇的非公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由于规模较小,能力有限,资金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应该加大对其的投资和融资力度,增强乡镇中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一些贫困地区中存在存款大于贷款金额,贷款贷不出去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化,有效缓解城镇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促进城镇非公经济的发展。
3.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
工商联协助政府机关管理非公经济,是党和非公人士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它在非公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工商联的基层组织乡镇商会和同业公会等在投资融资、技术传播、信息交流、管理沟通和行业培育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4.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据相关调查,特色产品是地区的一大亮点,不但能成为全国单项冠军,吸引眼球,还能创造数亿甚至是数十亿的价值。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全面计划,打造特色产品。
(二)城镇化加快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而城镇化的发展加大了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城镇化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加快了民主发展进程,从而加快了社会发展脚步,缩短了现代化发展进程。城镇化的发展有效地聚集了人口、资金和技术,为工商业的成产经营节约了一定的投资成本,为工商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销售环境。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人员、资金和技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这有利于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的交易市场的形成,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非公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相互促进。
注重经济的弹性增长、强化竞争、追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非公经济是推动城镇发展的动力源泉,通常城镇依靠市场经济得以建立。而城镇化建设中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能够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地区、县级市已经形成自己非公经济发展体系,这些体系以当地城市为资源聚集地,自由流动程度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规划、政策左右经济资源的循环。因此,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四、结语
为保证城镇化建设的稳步进行,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外资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为非公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透明度销售市场,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和工商联组织的作用。增强信用管理能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促进非公经济和城镇化的共同进步,最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王斌,申丽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