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分析方法

商业模式分析方法

时间:2023-08-28 16:5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分析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分析方法

第1篇

关键词IT服务外包 商业模式 分析框架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1-02

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开始使用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一术语;20世纪80年代,商业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才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

一、 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

商业模式具有概括性和整合性的特点,而研究者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来开展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呈现出见仁见智的现状,仍可以将现有研究按照其核心逻辑将分为以下4类:

(一)财务逻辑的视角

Stewart and Zhao (2000)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说明一个企业是如何赚钱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地维持其利润来源。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一种模式。

(二)组织运营的视角

Amit and Zott(2001)描述商业模式是一种事务组成要素的体系结构,用来设计并利用商业机会,用来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所组成的网络运作事务的方式。

(三)战略选择的视角

Michael Morris(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化的描述,描述企业在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相关领域的决策变量,以及他们如何定位和配置这些变量并在确定的市场上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Scott M.Shafer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就是创造价值并能从这个价值中获得回报,他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

(四)价值系统的视角

周辉和刘红缨(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以在网络价值中的定位为基础,设计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关系,并通过内部管理的整合谋求自身价值链的协调一致性,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利润的企业战略实现的一整套具体范式。

综上,不同视角的研究侧重点均有所不同。财务逻辑的视角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等核心财务要素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使商业模式的研究易于聚焦并容易理解,但是仅仅从财务要素进行研究视角过于狭窄,对如何引起财务要素变化及变化过程重视不足;组织运营的视角从企业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运营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开始重视财务和价值创造的载体和过程,但是其对市场环境和价值主张的选择不甚明了;战略选择的视角从企业的战略要素方面来研究商业模式,能较好的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体系,但是对价值的收割和获取重视不足;从价值系统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模式,通过追踪价值流的思路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能较好地揭示和反映整个价值过程。这四类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延伸扩展,整合性不断提高并各有交叉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从价值系统的角度来开展商业模式分析框架的构建。

二、 商业模式要素结构

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罗珉等,2005)。因此,对商业模式要素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

(1)横向罗列式阶段。研究者对商业模式要素进行横向罗列的方式开展研究,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重要性不加区分,属于商业模式研究的初级阶段。

(2)分层细分式阶段。研究者对商业模式要素进行分层细化的方式来推进研究:首先分为几大主要素,进而细分为子要素,体现出要素结构上的细分层次性,如原磊(2007)的3-4-8体系;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思考和分析的框架,为理论研究者进行网络建模提供了要素理论基础。

(3)网络建模阶段。重点研究商业模式要素的价值地位,要素间的影响关系,通过模拟建模的方式分析商业模式中价值要素间的关系,并研究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如Gordijn(2003)基于-value、Osterwalder A.(2004)基于BMO(business model ontology)的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商业模式一种建立在价值构成要素及其联系结构之上的,用来概括性描述企业价值逻辑的理论工具,以反映企业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并通过价值网络实现价值创造过程,最终实现价值传递和获取。

三、 IT服务外包

IT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交给外部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做,从企业内部剥离,通过签订服务水平协议交由专业服务商完成的一种管理模式。IT服务外包企业是指向提供IT外包服务的供应商,根据其与客户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基于已详细定义和可测量的方法来执行。IT服务外包企业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点:(1)服务导向型,非产品导向型;(2)客户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行业领域;(3)处于并行、协同创造价值的网络中。

IT服务外包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后端的互补商、前端的客户企业协同、并行进行价值创造,嵌入了外包方的原有价值创造系统,或履行着客户某一职能板块的功能,或者互补实现某一流程的顺利运营,服务的网络协作直接影响到客户企业的业务运营。因此,IT服务外包企业的价值网络能力(包括嵌入和构建)和整合能力将对其价值实现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网络扩展性,才能覆盖更多的价值域。

四、 IT服务外包企业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IT服务外包企业更多的体现出价值网络特性。Shafer的商业模式要素体系以价值为中心,提出商业模式要素包括战略选择、价值网络、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等主要要素,并将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平台--价值网络置于同价值创造同等的地位。Morris et al.的商业模式要素层次框架具有较强的整合性,通过将要素在不同层的具体表现来研究商业模式,从基础层向规则层的演进能阐述商业模式的动力演进机制,能更好的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要素、组合、执行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基于Shafer和Morris et al.的商业模式理论基础,并结IT服务外包企业特点,构建其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见表1:

纵向上,包括IT服务外包企业商业模式的主要要素及细分要素,而横向上表示各要素在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其中细分要素有:

(1)目标市场:是指选择服务的目标企业客户;(2)价值主张:是指对客户企业的价值承诺,与目标市场密切相关;(3)资产/资源:是指自身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其可以调用的资源,IT服务外包企业中人力资源和创新技术是其重要资源;(4)流程/活动:是指基于资产/资源,进行价值创造的流程及流程中的价值活动,是否有对资产资源的独特性利用;(5)价值主体:是指价值网络中,与IT服务外包企业协作的个人或机构主体,可以反映IT服务外包企业的价值整合能力;(6)治理机制:是指价值网络中价值主体的协同、运行机制,如股权控制、技术协议等;(7)收入模式:是指实现价值获取的方式,包括收入来源、收入结构、收入时限等;(8)成本管理:是指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如成本要素、成本结构、成本管控等。

五、 小结

IT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基于此分析框架,进行要素独特组合的创新探索,进而创新商业模式;也可以基于此框架,建立企业的商业模式评估体系,以进行历史和横向的对比;也可以基于此框架提高商业模式的执行力和成熟度,完成从特有层到规则层的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Amit,R. and C,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01,22(6/7):493-520.

[2]Jaap Gordijn, J.M.Akkermans. Value-based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exploring innovative e-commerce ideas. Requirements Eng(2003)8:114-134.

[3]Michael Morris et al.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ournal of Business Reaserch,58 (2005) 726-735.

[4]Rappa, M. Managing the digital enterprise-business models on the web[EB/OL].省略/models/models.html,2004.

[5]Scott M. Shafer, H.Jeff Smith, Jane C. Linder.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horizon.(2005)48,199-207.

[6]Stewart, D W, and Ghao,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Marketing, 2000, 19( 3):287- 296.

[7]罗珉,曾涛,周思伟.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 中国工业经济,2005(7).

第2篇

关键词:TRIZ 物-场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变了我们生活和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企业运作的形态与竞争的方法。大量网络与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GOOGLE、BAIDU、淘宝、盛大等迅速发展壮大,其他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并诞生了一批以创新商业模式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如苹果公司、如家快捷、DELL、分众传媒、金风股份等。与此同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个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名词,倍受关注。

商业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资源特别是知识、技能与信息资源高度分散于社会个体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实现其使命与愿景的知识、技能与信息等主要资源。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获取各种利益相关者所占有的资源,如从顾客处获取货币选票,从投资者获取财力资源,从员工处获取知识与经验、从供应商处获得协作与原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利益相关者(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竞争者等)的利益主张愈加强烈,权力日益增强,关系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把企业仅仅当作“投资者赚钱的机器”或“满足顾客需要的载体”的观念,严重束缚了战略制订者的思考,阻碍企业价值提升的速度,越来越缺乏现实基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进行沟通,实现利益主张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交往界面。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或完善其商业模式,通过结构化的内部系统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 elskikh Zadatch)组成。TRIZ起源于前苏联,奠基人是阿奇舒勒(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阿奇舒勒通过总结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及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最终构建起 TRIZ理论体系(王仁辅等,2010)。本文将利用TRIZ理论中的物-场模型分析商业模式,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物-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具体方法,是指从物质和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造最小技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学(王亮中等,2009)。根据TRIZ理论,任何一个系统经过分解后,其底层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物质1、物质2和场)。将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这里的物质概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含义,不仅可以是生活中所说的物质,也可以是技术系统、外部环境、各种生物、甚至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等。这里的场表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或效应。功能则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期望的、正常的关系。定义功能最简明的方法是采用动词+名词组成的短语表示(檀润华等,2002)。不同的系统功能可以用反应式和三角形两种形式表示。鉴于三角形形式简单实用且应用广泛,故本文将运用基本三角形形式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的物-场模型中,两个下面的角分别表示两种物质(S1,S2),上面的一个角表示场(F)。复杂的系统可以看作是多个三角形模型的组合。根据元素的完备情况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把物-场模型分为四种类型:有效模型、不充分模型、缺失模型及有害模型。有效模型是设计者追求的理想状态,3个元素都存在且相互作用充分;不充分模型,3个元素都存在,但设计者追求的相互作用未能实现或只是部分实现;缺乏模型,3个元素不齐全,可能缺乏某一物质,也可能缺少场;有害模型,3个元素齐全,但产生的作用与预期相反,必须想办法消除有害的相互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

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商业模式,它是能让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王秀先,2009)。商业模型是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或目标的工具,商业模式是工具,利益相关者是对象。当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冲突,无法实现企业目标或目的时,企业就会进行资源分析,寻找解决冲突的理想解。企业消除冲突,得到理想解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商业模式经分解后,每一底层功能均由企业、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场(相互关系)3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商业模式领域,场可以是生产场、资本市场、商品交易的市场,也可以是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比如企业、经销商、场形成配送的功能;企业、工人、生产场形成生产的功能;企业、股东、资本市场形成资金获取的功能。商业模式中最基本的底层功能是由企业、顾客、场构成。其他功能由此派生。企业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影响着系统底层功能的地位。当某些关键的底层功能无法有效实现时,需要引入另外的物质使系统完整或者改进系统以获得更好的功能。由此产生技术系统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生成、变换、吸收 等,物质一场模型的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张建辉等,200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是系统冲突,当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无法或不能很好实现企业目的或目标时,就会产生冲突。企业为消除冲突,寻求理想解,改变物-场模型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TRIZ为应对缺失模型、有害模型、不充分模型等提出了6种一般解法。如表1所示。

在对2005-2010年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评选的60个最佳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或路径与六种解法不谋而合。故可基于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构造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

(一)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底层功能完整

当企业为实现其目的或目标,必须具备某种底层功能,由于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缺乏,无法实现该功能时,企业可以通过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企业商业模式的底层功能完整。

如阿里巴巴,在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国外庞大的需求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的场时,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有效的物-场模型;如家快捷通过建立租用关系,形成了由如家、旧厂房或普遍房所有者、租用关系构造的有效模型;斯威特通过兼并收购,植入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形成了斯威特、传统企业、控制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加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在现有商业模式或某一功能系统中,当利益相关者与相互关系都齐备,但相互作用是一种企业不期望得到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有害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如百度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却无法获取货币收益,通过引入广告商,实行竞价排名,解决了收入来源的问题,阻止了有害作用。类似的企业如迅雷、优酷等。

(三) 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抑制有害作用

当企业与特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不期望或有害的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抵制有害作用。如淘宝,买家与卖家之间存在不信任、欺诈可能的有害关系,通过引入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构造新的支付市场,抑制有害作用。

(四)引入第二个场,增强有用效应

当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场(相互关系),使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比如苏宁原有的物-场模型是由苏宁、顾客与店面交易关系构成,后来引入了易购网络平台,使得苏宁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充分;圣为纸业和金风科技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用效应。

(五)引入新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增强有益效应

当系统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引入第三个利益相关者和第二场,增强系统的有益效应,如万通房产引入了泰达集团、联盟场增强了企业资金、政府关系、土地资源等实力。聚众传媒在企业与广告客户之间,引入商务楼宇、视频传播平台增加了系统的有益效应。蒙牛通过引入天娱公司、湖南卫视、掌上灵通等第三方物质及相关第二场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益效应。

(六)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

当物-场模型为不充分模型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如京东商场2003年之前,其物-场模型由京东、顾客、实体店场构成,后引入了网上商城替代原有实体店,实现了高速发展;盛大网络与韩国Actoz公司,原是关系,后引入资本力量把Actoz公司变成了控股企业,控制了产业的上游。

以上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企业应该首先基于由企业与顾客构成的物-场模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模型的变化引起其他底层模型的变化,则变革相应的模型。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看作是这些路径的组合。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步骤

利用于物-场分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冲突。对本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冲突。

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物-场模型的元素,进而建立物-场模型。

确定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根据物-场模型的类型,确定该问题的一般解法,即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问题有多种解法,应该将所有的解法列出来,再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解法。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将最佳解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结论

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构成的复杂技术系统,是企业实现其目的与目标的工具。冲突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环境、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变及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成长,会激化商业模式内部的冲突,从而引起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把商业模式分解成由企业、特定利益相关者、场构成的底层模型。通过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或组合,寻求理想解,创新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仕辅,郎坤,李芳.基于TRIZ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J].建材世界,2010,31(4)

2.王亮申,孙峰华.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9

3.檀润华,马建红,张换高.基于QFD及TRIZ的概念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设计,2002,19(9)

第3篇

【关键词】MOOCs网站 商业模式 画布模型

MOOCs网站――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在线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数字化的新型课程形式。MOOCs网站以大模(课程学习者数量多)、开放式(课程资源及信息的开放)以及在线化(基于网络授课,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等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和关注者。MOOCs网站旨在为更多的人提供免费学习的机会,但其运营和维护成本是不能忽略的,MOOCs网站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盈利途径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于MOOCs网站供需双方而言,商业模式描述了其所能提供的价值以及创造、实现这些价值并产生利润的途径。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MOOCs网站商业化运营的优化与完善,使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和创新,以实现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长期发展。本文以商业模式画布为工具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探讨,诠释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深层内容和共性特征,以期对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挖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是由Osterwalder和Pigneur提出的一种用来描述商业模式、可视化商业模式、评估商业模式以及改变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客户细分、价值主张1、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以及成本结构等9个要素是该商业画布的组成要素[1]。其中:客户细分是企业想要服务的人群或组织;价值主张即企业的核心卖点,描述了企业面向特定目标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载体;渠道通路描述企业如何沟通、接触、影响细分的目标客户,并向其提品和服务;客户关系描绘企业与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建立的关系2类型;收入来源指企业从细分客户群体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核心资源描述了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所必需的最重要因素;关键业务指为了确保其商业模式可行,企业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重要伙伴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网络;成本结构描绘运营一个商业模式所引发的所有成本。通过在“画布”上对这九个要素逐层深入描述,特定企业的商业模式图就能够清晰呈现出来。

二、MOOCs网站商业模式画布的构成要素

前文所述的商业模式画布模型能清晰描述出企业捕捉和创造价值的基本原理,下面将从商业模式画布的角度对MOOCs网站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一)MOOCs网站的客户细分

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到底是谁MOOCs网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创新的产

品(或服务)[2],它的出现由于迎合了学习者希望付出很小成本获取优质知识的目的,从而牢牢的抓住学习者的心。但如果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仅定义为此类学习者,那么MOOCs网站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就计划只是依靠政府补贴和投资机构投资,收支之间的巨额差异终将使MOOCs网站面临存活困境。若想跳出这一困境,则MOOCs网站需要尽快发现能为其带来潜在收益的更多元化的目标客户。基于此,本文认为MOOCs网站的目标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学习者”,希望通过较低成本获得高质量知识,以及获得拓展的人;“企业或雇主”,希望招募特定员工或获得特定培训的组织或个人;“高校或培训机构”,希望通过外部课程的引入或定制实现特定目标的组织。

(二)MOOCs网站的价值主张

在价值主张方面,MOOCs网站首先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否营利。这是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在线教育模式的最显著特征,MOOCs网站其他业务均围绕这一价值主张展开。MOOCs网站的规模效应使得这一价值主张得以实现,王力(2016)认为,当MOOCs网站成本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其注册用户的人均成本均低于2.5美元,还有大部分人均成本低于1美元[3]。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各类优质课程,还能通过MOOCs网站提供的一些扩展业务获得更大的提升和更多的机会。

(三)MOOCs网站的渠道通路

就目前来看,在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渠道通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直接渠道是通过MOOCs网站平台将其生产的内容价值直接向用户传递,如平台的课程、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线上线下辅导等模块,让用户充分体验互联网在线学习,体会人人参与学习,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以及免费学习的价值主张。间接渠道则是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特征大数据的有效分析,进一步挖掘价值链上的潜在盈利业务模块,让更多用户收益,也为网站带来更多收益。如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专门定制学习计划,以及根据企业招聘要求筛选员工等业务模块,向用户传递更多的体现MOOCs价值的拓展业务。

(四)MOOCs网站的客户关系

在客户关系方面,由于MOOCs网站的用户包括学习者、企业或雇主以及高校或培训机构,因此MOOCs网站商业模式中的客户关系包括如下几种类型:MOOCs网站与互联网在线学习者的关系相当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学习者有选择退出与否的权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信息被及时记录;与企业、雇主的关系相当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合作关系,企业或雇主提出培训或招聘需求,MOOCs网站对接需求;通过为高校或培训机构提供特定课程或培训,保持不同期限的合作关系,实现特定课程的中长期收益。

(五)MOOCs网站的收入来源

按照“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部分非免费课程的学习者为课程的内容、学习资料以及合格证书付费;针对大多数MOOCs网站提供的是免费课程的情况,则可以从一些互补以及个性化的诊断服务中收取费用;针对有招聘和培训需要的企业和雇主用户为其提供特定服务并收取费用;在MOOCs网络平台的规模效应影响下,还可通过在平台植入网络广告获得收入;以及通过与高校合作,为其提供特定内容的课程并收取费用。

(六)MOOCs网站的核心资源

在MOOCs商业模式中,核心资源描述了用户企业让其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最重要的资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企业创造和提供价值,与客户群体保持关系并获得利润。对MOOCs网站而言,其核心资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平台、高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文本内容、拓展阅读、练习测试、Wiki、协作论坛、可选的教学插件学习小组等。若各要素各自为政,互无联系,MOOCs平台的整合优势则很难得到体现,因此这些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课程学习平台以及学习者的社会练习需要通过MOOCs网站将其结合并重组,不断产生适应特定用户需要的业务模块。

(七)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

每种商业模式都有一定数量的关键业务,这是任何一种形态的企业成功运营所必须达成的重要事项[4],与核心资源一样,这些关键业务是获取价值的基础。MOOCs网站的关键业务包括:建立和维护网站;收集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记录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和练习结果,组织同伴互评,定期与合作机构座谈,组织线下活动,发放课程认证,wiki协作,审核并保证课程质量等。这些业务都与教育相关,也涉及部分宣传与营销领域的业务和活动。

(八)MOOCs网站的重要伙伴

重要伙伴描绘了MOOCs网站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必须的其他相关主体。就目前来看,MOOCs网站商业模式的重要伙伴主要包括知名大学及教授,一些IT科技公司以及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和组织。也就是说,其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两类,一类是提供教学和课程资源的组织,另一类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组织。

(九)MOOCs网站的成本结构

MOOCs网站创造价值和产生收入的过程中必将形成成本支出。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各类人员费用、营销成本、宣传成本、会议花销、夏令营等线下活动花销、网站建立与维护成本、奖励资金等。这些成本项目决定了MOOCs网站的运营成效,决定了MOOCs网站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MOOCs网站商业模式特征浅析

MOOCs网站凭借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但基于商业模式画布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分析,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从长远来看,MOOCs网站必须尽快找到更多的营利方式

MOOCs虽然是面向全球范围的免费且开放的课程,但其本身的成本是始终存在不容忽视的。从长远来看,营利性是MOOCs网站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应更加明确该类教育网站的营利性,并对其潜在盈利方式进行深度挖掘。当然,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拓展业务,各类高质量的课程的持续提供是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参与的基础和保证,学习者的持续参与是能为推动MOOCs不断向前发展提供动力,因此高质量的课程和相关服务始终是MOOCs的核心业务。伴随这些高质量课程而到来的将是社会的更充分认可和接受,以及学习者学习欲望和对相关领域产品或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这又将反过来促进MOOCs拓展业务的发展,提升其收入水平。

(二)MOOCs的产权和定价难题应尽快得到解决

由于绝大部分MOOCs的课程内容是在网络中无偿共享,因此课程内容迟早

会遇到产权问题。这类问题与电影业和唱片业相似,如何找到保护课程产品的方法是未来将会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目前在MOOCs网络的成本结构分析中,存在未被考虑的机会成本。MOOCs的课程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课程背后有优秀的授课教师及课程制作团队,为了持续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这类教师及团队会要求获得应有的,区别于一般教师报酬的课程收益,这种收益会极大程度的影响MOOCs的成本构成进而影响其定价。

(三)针对能力提升和岗位匹配进行MOOCs网站核心业务的扩展

目前MOOCs的主要用户中,有数量庞大的一部分用户分布于在校生和在职人员中。这两类人对职业教育相应模块的需求为MOOCs网站的核心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对在校生而言,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岗位培训有利于在校生对就业前景、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一定把握;而对在职人员而言,与岗位相匹配的技能提升培训也是可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模块。

参考文献

[1]Osterwaldera,Pigneur Y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Game Changers,and Challengers[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Inc.,O10.

[2]Ehrenberg,R.G.Econometric studies of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4,121(1):19-37.

[3]王力,MOOCs网站盈亏平衡点的人均成本预测分析――基于edX和Coursera平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1):71-76.

[4]李青,侯忠霞,王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5):71-78.

第4篇

内容摘要:文章从电子商务概述入手,基于市场化的商业运作角度,尝试从以价值创新为灵魂、以占领客户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能力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五个方面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建进行了探索,藉此进一步把握其商业运作规律。

关键词:电子商务 商业模式

我国商业业态的变迁,已经进入了电子商务阶段,并且按照B2C和B2B的模式发展。随着商业模式的变迁,过去 “烧钱”的商业模式逐步让位于“赚钱”的商业模式,让位于目前亟待解决的电子商务基础建设上。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一种新的商品交易形式――电子商务及其催生的商业业态――电子商务公司,已经植根于现实生活当中,并深刻的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如何探索其商业模式的创建,藉此进一步研究其商业运作规律,把握电子商务条件下电子商务公司商业模式的真正内涵,构建商业模式框架,界定出商业模式的关键组成要素,进而探索电子商务条件下如何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对于规划我国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子商务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等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有很多优越之处: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快捷、迅速、自由交换的低成本使处于不同地区的人们自由地传递信息,开展贸易。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商户、银行及认证中心。其经营要素,不仅包括自身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且必须事前做好足够的市场研究和分析,拥有一个出色的管理团队,一个安全的、设计良好的网站,并且具备为客户提供一个全方位视角的客户关系。

商业模式是一个理论工具,它包含大量的商业元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显示公司的价值所在。商业模式就是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即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一个优秀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标准:运作最前沿或者尽可能的接近最前沿的技术,并且在紧紧跟随技术的变化;建立一个足够敏感和敏捷的组织,及时应对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上发生的任何变化;提供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网站。有品味的使用颜色、图片、动画、照片、字体和足够的留白空间以达到这一目标;流畅的商业流程,可以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技术来获得;提供能完全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不仅仅包括全部产品信息还有可靠的顾问建议和挑选建议。

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建战略

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提纲挈领的概括。它提供了有关公司如何组织以及创收和盈利的信息。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一起,主导了公司的主要决策。大多数实体商品经营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要依赖于现有资源(商品、渠道、资本)的有效整合,其商业模式从经营的角度可分为:销售模式,运营模式和资本模式。但是,电子商务及其催生的电子商务公司与实体商品经营公司的商业模式相比较,商业的基本规则和技术的基本规则有很大区别。本文探讨电子商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旨在建立电子商务条件下商品交易的结合点。大多数电子商务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在借鉴实体性商品经营公司商业模式(钱志新,2008)的基础上,除依赖现有商品和新兴技术外还要遵循以下战略进行。

(一)以价值创新为灵魂

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其经营核心都是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乃至市场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价值创新是现代电子商务公司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单纯提高商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顾客并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

价值创新是会对电子商务公司整个经营系统提出的要求,需要有经营模式的支持,这种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优势,并为持续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价值创新的途径包括:通过新的市场定位重新确定新的目标市场来创造网络虚拟的价值优势;经由重新定义顾客的认知质量来达到价值创新;经由价值链的重组与价值活动的创新等方式来增加网络虚拟的价值优势;通过创新网络虚拟组合,包括增加功能、增加服务、改变虚拟商品定位(属性)、改变交易方式等不同途径,来达到价值创新;通过利用引进新科技或是提升系统平台来达到价值创新。例如美国康柏计算机公司(Compaq),充分利用三个平台(产品平台、服务平台和交货平台)经过三次价值创新,使销售额和利润额将近翻了三番,这三个平台,体现了价值观,因为没有价值观就没有竞争能力,也表现不出特有的竞争品牌。

(二)以占领客户为中心

拥有客户是企业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唯一理由,而想办法保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要求企业在创建商业模式时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首先,精心研究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电子商务公司更有条件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实现“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其次,实施大客户管理。不仅要对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还要提供整体解决。再次,实施客户互动管理。电子商务公司更有条件运用因特网、电子邮件与顾客交流,让顾客提供意见、建议,参与虚拟商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定价等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虚拟商品才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最后,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怀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心,其目的是增强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以戴尔(Dell)公司为例,其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公司从整个设计、制造、销售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消费者。公司所建立的直销业务从电话拜访开始,接着面对面交流,现在则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三)以企业联盟为载体

企业战略联盟的核心思想是竞争与合作。联盟中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为合作而竞争,靠合作来竞争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当今,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产品日益复杂化,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要想单独控制所有产品和技术已经不可能了。企业向组织内部寻找生产力有效提高的来源也越来越难。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一个产品的价值创造是由多个企业完成的,在一个企业内部仅占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在企业外部,全部的价值创造是由一条供应链来实现的(钱志新,2008)。

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企业孤军奋战,必须以联盟为载体,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现在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层面的竞争上升到企业联盟与企业联盟层面的竞争。企业发展联盟,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经济资源联盟体,这种经济资源联盟体是以价值链创造为共赢,这是任何企业个体无法抗衡的,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香港利丰集团是国际上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典范。利丰集团在商业模式上大胆创新,公司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由“供”、“产”到“销”串成一“链”,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利丰集团也从一家传统贸易商成功转型为以供应链管理概念运作的现代跨国贸易集团。

2.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并且外包非核心业务。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势必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集中在供应链中最具优势的环节上,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潜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交由专业公司打理,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最为典型的是思科公司,成功运用了“外部资源生产法”。思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把产品制造的整个系统委托设计、委托制造、委托销售。利用网络使设计者、供货商看起来就像是其的一个部门。这样无需建立新工厂,就可将生产能力扩大四倍,使得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缩短1/3,员工只是传统企业的1/4,每年节省开支达5亿美元。又如耐克公司,公司只生产其中最关键的部分――耐克鞋的气垫系统,而其余部分都是由外部供应商提供的。

3.开放式创新。传统创新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压缩了创新周期,企业面临的创新压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在许多大企业,庞大的研发队伍和巨额研发投入已成为企业越来越难以承受之重。为了提高盈利能力,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压缩研发费用,而把发展的重心放到创造新的附加值上面。

通过附加值给产品增值的方法非常之多,在实践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文化附加值。即满足人们追求视觉的、听觉的或者其他感官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体验消费”。二是服务附加值。即通过提供服务来增加附加值。正如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微软8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后的各种升级换代和维修咨询等服务,只有20%的利润来自产品销售本身(于成龙,2006)。三是附件附加值。现在产品本身获利越来越小,而主要的盈利点在于附件。最为典型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提供给玩家免费使用,真正的卖点是买卖道具。免费网游实际上是在吸引更多的玩家,从而创造新的需求,扩大了整个行业的规模(钱志新,2007)。

(四)以应变能力为关键

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是指企业适应整个环境条件变化。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当今所有的经济实体。如果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应变能力则是商业模式成败的关键。应变能力是企业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策略,是竞争力的基础。

实践证明,能够取得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是那些应变能力强,具有先发效应的企业。以腾讯公司为例,尽管目前网络通讯工具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工具都很难撼动QQ的垄断地位。因为QQ一直注重研究用户需求,在产品、服务、经营等方面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语音聊天到视频聊天,从网络游戏到网上拍卖,每一次推出的新服务都符合时代的发展,抓住了用户的心,从而保持了先发优势。

(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全球经济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为时代主旋律,信息已成为战略性经营资源。企业不仅要提升实体空间的竞争力,还要抢占虚拟空间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新平台,为企业创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前提条件。

信息社会,信息网络平台造就了无数神话。企业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抓住商机,驰骋在网络世界,同时很好地与现实相衔接。例如2005年,浙江杭州绿盛集团与做网络游戏的杭州天畅科技结成战略联盟,尝试“牛肉干+网游”催生R&V的“虚拟+现实”的商业模式。将各自的产品“直接嵌入”对方产品,进行互动营销。这样绿盛集团和天畅公司各自在非竞争领域为对方进行了有力的推广,都把自身资源作为一种传媒,为对方做了广告,取得了巨大市场效果(鲁雪松、林东,2007)。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创意,它的神奇效用是:1+1≥2。前者跳出传统来发展传统,后者则被打造成现实产品的虚拟推广平台,此举迅速提升了绿盛的品牌效应。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产业嵌进网游产业,形成网络内外的互动对接,在网络时代首次实现了“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对接。这个创意商业模式已诞生“全球首款网络食品”、“全球首个虚拟景点”和“全球首个以虚拟土地换回真实土地”等多个成功案例。

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核心战略,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应当因企制宜,灵活应用,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只有具有动态匹配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决条件,否则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将无法实现。现在,我国电子商务公司最缺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够寻求到恰当的商业模式,其商品交易作为存在且发展迅速的商业行为,最终会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成为当今我国电子商务公司竞争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鲁彬诺夫.如何量化用户体验UE [J/OL].数字营销宝典,2007

2.梁硕.虚拟商店电子交易模型的构建[J].集团经济研究,2007(23)

3.万山.网络虚拟货币具黑市性质 专家请求央行整顿[J/OL].省略w.省略 2006.11

4.郑磊.网络虚拟货币-财富魔棒还是潘多拉盒中妖怪?[J/OL].价值中国网 2008-11-2

5.钱志新.商业创新模式的五大核心战略[J].培训,2008(4)

6.钱志新.新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N].江苏经济报,2008

7.于成龙.比尔•盖茨全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6

8.钱志新.创新商业模式[J].新华文摘,2007(11)

9.康柏公司官方网站[DB/OL].省略

10.戴尔公司官方网站[DB/OL]. 省略

11.腾讯公司官方网站[DB/OL].省略

12.香港利丰集团官方网站[DB/OL].省略

第5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8)10-003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3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EYA017)

作者简介:谢乃明(1981-),男,安徽天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刘思峰(1955-),男,河南平舆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灰色系统理论研究。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是人们用得最广、听得最多的商业术语之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许多公司成功的关键,戴尔、沃尔玛、海尔等企业的成功都包含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家们公认的观点:商业模式决定一切,而经营企业的其他要素,如技术、资金、人才等都不是那么重要。无论是企业决策者、新闻媒体还是市场分析人员,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似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可以说,商业模式成了一个大筐,从企业如何获得收入到采取怎样的组织架构,都可以往这个筐里装。什么都是,就成了什么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对于家电流通企业而言,商业模式有怎样的特色之处?家电流通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环境下应该采用哪些对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解释最早来自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熊彼特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迈克尔?汉默则将商业模式称为“运营创新”,并认为这是企业组织的深层次变革[2]。迈克尔?拉帕认为,商业模式的意义就是企业运营的方法,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规定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企业行为[3]。托马斯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开展业务所涉及的流程、客户、价值链、资源和能力的综合[4]。泰默采用系统方法定义商业模式的结构,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5]。威尔等人在泰默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市场因素,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关系,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消费者、客户、同盟还有供应商的角色和关系的描述,定义了公司的主要产品流、信息流、现金流以及参与者的主要利益[6]。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加入了商业模式研究的行列,罗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理论体系,他指出商业模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商业模式必须是各种要素的集合体,是结构化的整体;二是商业模式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存在内在联系,相互有机结合[7],并且从租金理论的角度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内外驱动力[8]。等人认为商业模式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任何商业模式都隐含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二是商业模式是严格整体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三是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有时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9]。曾涛将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10]。钟耕深等从多个不同视角研究揭示了商业模式不同方面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对各个视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本质和目的[11]。田志龙等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12]。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化整体,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特有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式。商业模式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如图1):一、商业模式结构的中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促使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正常运转并获取利润的动力根源,具体可以是企业技术研发、品牌优势、市场渠道等能力;二、核心能力的外围是企业的业务组合,也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三、商业模式的最外层包括企业的赢利模式、资源结构和运营策略。资源结构是指企业所掌控的人力资源、资本和市场渠道等;运营策略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战略规划、市场拓广和管理体系优化等策略,三层结构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企业商业模式的整体。

二、家电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家电流通行业价值链简图

(二)价值链诸角色分析

1.生产商。在目前的家电市场上,制造商云集,供给大于需求,国产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此起彼伏,这些行业态势的变化,对家电行业的生产制造、营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品牌就其绝对的市场占有量来说,并不占明显的优势,但是这一类品牌的目标客户则是整体市场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次,国际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在国际市场多年的经营经验,使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很容易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另外国际品牌在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上技高一筹,比较注重建设属于自己的流通渠道,一般不对大型流通企业采用独家的政策。国内生产商在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它们通常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靠规模优势取胜,这就使得市场占有率成了它们的生命线,市场一旦出现饱和,价格大战便成了唯一有效的促销法宝。这种内耗式的竞争使得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急剧下降,而较低的利润水平则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进军高端市场的能力。

2.国外流通企业。由于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市场,跨国流通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利用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雄厚的资本,与国内流通企业展开激烈的角逐,通过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跨国企业充分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实施大批量采购和商品买断经营,高度重视实时采购和信息技术,销售的产品迅速本土化,并通过优厚薪酬吸引人才,对国内流通企业形成一定的威胁。

3.国内流通企业。从产业变化的情形来看,流通领域经历了体制的转变、规模的扩张和经营模式的再造等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初期,占据流通领域的主要是国营的批发和零售渠道。由于独占流通领域,流通企业对制造商形成了很强的谈判能力,这种谈判能力使得流通企业往往可以获得超过商业范畴的额外收益。当民营企业介入之后,由于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经营意识,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都优于国营渠道,因此很快便和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但在这一阶段,民营流通企业的品牌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积累。随着进一步的竞争,小型流通企业在逐渐压缩的利润空间中难以生存而退出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不但取得了业务的扩张,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和品牌的扩张,在竞争优势上全面超过了传统的国有渠道。目前随着传统百货逐步淡出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市场正向少数几个大的流通企业集中,最近国美电器收购永乐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未来中国市场上将进入以国内旗舰式的大集团企业和跨国流通企业共存的状态。

4.消费者。在价值链诸角色中,消费者较为沉默,但是其地位正逐渐上升。为了能够掌握这种沉默背后所隐藏的选择倾向并获得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权力,制造商和流通企业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制造商和流通企业对渠道的争夺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争夺,亦即由谁来和消费者直接对话和交易。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言,只有与消费者所进行的交易才是产品价值的真正实现。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群体的的变化、消费理念日趋成熟等变化正左右着整个价值链的运动方向。

三、新形势下业态转化及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一)价值链中各角色形态的变化

1.生产商。制造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生产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并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状况以及行业规则的演变重新界定自己的组织范围。在具体操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专长,改变以往将产业资本向商业领域渗透,与流通企业相互制肘的局面。那些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营销网络的制造企业,也正寻求将该部分资源出租或出售的途径,如转作第三方的网络进行运作等等。由于特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资源状况的作用,生产商和流通企业的博弈依然存在,但博弈带来的损耗有所降低。

2.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在经历了与生产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博弈后,终于以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市场规则。在流通领域中商业资本重新找回自己的地位,在与制造商的博弈中,商业企业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向制造商证明了通过流通企业的网络来经营对制造业来说是经济的和可靠的,也就是说,通过与流通企业合作,制造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把资源集中于优势领域,营造核心优势。另外流通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始参与制订产业规则并进行行业整合,传统百货企业逐步淡出,而杂乱的市场逐步得到整合,形成一定的集中度。

3.消费者。在早期的家电产业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与制造商的供应能力存在很大的缺口,卖方市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时期,在整个家电行业的价值链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产品本身,整个价值是由产品驱动的。只要有了产品,就一定能实现与消费者的交易,商业企业就可以获得商业利润,而生产商可以顺利实现工业利润。但随着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消费者在价值链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资源成了价值链上最宝贵的资源,能否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选票,是制造商和流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买方市场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而行业的创新又带动了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者从单纯追求功能到追求享受,从价格主导到讲求服务等。在持续的买方市场的情形下,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提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作用于价值链,进而影响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使他们在新的平台上进行创新活动。

(二)新型价值链中流通企业的能力分析

通过对家电行业价值链中诸角色的博弈和位势消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价值链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了的价值链中,流通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能力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满足价值链要求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流通企业在新型价值链中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1.面向生产商的能力。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商对营销网络的需求。该成本必须至少要低于制造商自建网络的成本,否则制造商就会自建网络。这是从“自制/外取”决策的角度来看的。尽管生产商在现代运作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变革,以使生产运作增加灵活性,但大批量生产仍然是生产商所希望的。这就要求流通企业有能力将市场上对多种产品的、分散的零星需求汇集成为大批量的订单,节约制造成本。尽管生产商追求建立快速反应的运作体系,但不管怎样,对市场的反应总有一定的迟滞,这就要求流通企业在对生产商的市场信息传递方面能有足够的预见性和快速的传递通道,以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敏捷性,减少库存成本。

2.面向消费者的能力。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品种、质量、获得性等。在实际的购买中,消费者不仅注重产品品牌,也相应追求商业企业的品牌,流通企业对此也应加以满足。

3.面向国际竞争者的能力。为了能与跨国企业竞争,流通企业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能力:(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掌握更多的终端资源;(3)进行垂直整合,提高进入障碍;(4)通过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集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网络的运作效率,节约控制成本。

4.制订行业规则的能力。成熟的、可以反映各角色对价值链贡献的行业规则的形成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行业规则的建设方面,流通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流通企业应致力于减少和消除导致市场失灵的诸因素,如投机行为、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等。流通企业应该加强对行业的承诺,利用自己的核心资源以赚取长远利润。

四、新形势下流通企业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新形势下家电流通企业的业态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探索新的途径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大环境,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销量、收入和利润。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商业模式需要加强对销售终端的建设,改变提品服务的途径,提高网络管理的能力,探索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这几个对策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运用,创新企业的沙锅农业模式,可使流通企业更好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销售终端的建设

生产商和流通企业建设销售终端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取直接的客户资源。处于家电产业价值链上的诸角色在销售终端之前的任何环节上所做的努力都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资源,有些生产商也正寻求通过自建网络的形式加强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摆脱流通各环节对自己的控制。对流通企业而言,建设终端和生产商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加强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所不同的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销售终端以提高自身与生产商价格谈判的能力,主导销售市场,使得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战略盟主地位。目前,销售终端的建设主要通过自建、合资和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一般来说,自建网络成本比较高,发展缓慢;合资方式介于自建和加盟之间;特许加盟的方式是加盟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契约方式建立双方的关系,在契约中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退出机制也比较灵活,而且加盟方式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将成为流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改变服务途径,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流通企业将会在全国广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建立营销网络,这对流通企业服务的途径和整个营销网络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服务途径主要是改变分销渠道,分销过程中的流通和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压缩渠道的层次和环节,改变与各地分销商的合作形式,或者采用全新的渠道,节省成本,提高分销效率,使顾客更便捷地获得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营销网络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扩张的瓶颈,因此体现营销网络的整合优势,流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探索普适性的营销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在各地的复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进行有效控制,发挥企业的整体营销效率。

(三)拓广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家电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生产商负责生产,流通企业负责物流配送,而销售终端负责销售。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整个供应链更多的是博弈,形成内耗,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经过价格战的狂热之后,众多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理性思考问题,未来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势在必行,将形成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争取在这样的战略联盟中取得盟主地位,主导整个供应链,以实现共赢的商业模式。

(四)建立独特的品牌资源

从家电行业的特性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来看, 品牌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所指的品牌包括企业的经营定位、风格、顾客信任度、顾客忠诚度等信息。通过品牌的建设,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在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各项资源中,品牌是最具有“路径依赖性”的,由于品牌的培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和经营上的一系列相应的努力,所以当品牌优势形成之后,也不容易被竞争者所模仿。因此通过品牌的建设可以加快企业在业务范围和各区域内的扩张,形成集团化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电子商务的建设

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流通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应该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以适应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从内部来看,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建立一整套能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体系,并把他们用信息化的语言加以表述,促进内部管理和支撑体系的优化。从外部来讲,应该加强ERP系统的网络扩展,实现网络化的营销体系,对加盟企业实行网络信息共享,优化整个供应链,使得生产商能够及时了解产品在网络中的存量、销售速度、不同品种间的对比状态等信息,从而能够主动安排供货,缩短反应时间。

第6篇

21世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形成了战略新思维。本研究选取《平台战略》这一具有战略新思维的代表作,作为战略管理课程辅助教学的必读书目,通过课后阅读、读书心得和课堂分享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战略管理变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更好地理解现代众多产业运行的“秘密”,以期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战略;创新思维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与平台战略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产业发展与企业运作模式,一大批新兴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而实践的背后是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陈威如和余卓轩所著的《平台战略》就揭示了平台思维的发展,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刻阐释。平台是通过交换、管理、规则约束来为双方或多方创造价值的场所。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平台战略除了这一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是一种虚拟化的交易场所,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它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对传统的单向的、直线式的产业价值链进行重组,弯曲了原本垂直的价值链条,激发“网络效应”,不再将受益方禁锢在垂直交易的双方之间,弯曲的价值链条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形成受益群体多样化。例如,传统出版业的产业价值链是单向的、直线式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却改变了这种状况:线上的阅读平台省去了经纪人、经销商的环节,使通过过滤机制筛选出的作者作为“补贴方”将他们的作品到平台上,读者作为“被补贴方”可以免费阅读大部分书籍,作者通过不断在该网站文章建立阅读群体,提高双方的转换成本,增加用户粘性,从而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并通过不断调整战术巩固自己的生态圈,形成多方获利。

(二)碎片资源整合与共享经济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主要通过网络实现使用权的共享,实现了对社会零散资源或碎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如通过包括租赁、借贷、交换等经营模式,有效地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平台的产生。这些平台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给这种以借贷、租赁等为主要业务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经营背景和环境,同时给一些传统行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易方式,帮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例如,近几年的打车软件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汽车租赁实现共享经济的平台。Uber和滴滴都有效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发展自己的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的衔接进行汽车租赁,开发自身的专业系统,整合了家庭闲置的车辆,利用了人们空闲的时间。对于私家车这种碎片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形成经济共享。因此,通过平台战略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业务方面都简化了很多中间环节,或让以前价值链上的中间环节变成了直接受益方,使得它依托最先进的互联网通过线上操控让交易变得简单高效,降低经营成本。

(三)利益的重新调配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使得价值链上的价值传递不再是直线式的。平台将传统价值链进行弯曲,并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利润收入不再仅仅在一方或双方之间产生,而可能被多方利益共同体共同瓜分,实现多赢共赢的局面。

二、将平台战略引入战略管理课程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意味着更多的传统行业将加入互联网大军,将已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进行一场空前的商业革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碰撞形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结果必然会提高产业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增加收益方数量。以淘宝为主的较早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发展起来的企业已不在少数,多数企业凭借市场敏感度,对瞬息万变的商业模式的紧密观察和正确的战略指导,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在平台战略实践和理论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化平台战略的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管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慕课、微课的兴起,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知识,这对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的职责应该相应发生改变,需要从满堂灌的形式,转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提出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找答案。因此,教师应更大地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刻意学习的意识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不仅是管理实践的产物,也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管理教学应当引入的新内容。研究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在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可见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命运只有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和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把握在自己手中。面对难以捉摸的市场环境,如何把企业放置在一个更安全的地位,这需要每位创业者学会利用战略新思维,能够把企业与互联网挂钩,在平台上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平台来完善自身发展,跟紧进步的速度以免面临淘汰。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平台战略新思维也许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面临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使企业有效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基于平台战略在实际中的巨大作用,应该将管理教学和时代接轨,通过引入、鼓励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平台思维,为未来管理实战积累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运用适当方法将新理论引入课堂

如何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本校战略管理课程组,开发了以下学习方法:课下阅读《平台战略》,结合实际写读书心得和收获体会,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上分组分享学习收获。根据书面心得和课堂分享,确定平时学习成绩。本方法从2013级、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3个班级150人的运用看,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平台战略》,不仅拓宽了战略管理知识,而且通过结合身边的案例,以及书中大量丰富的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很好地掌握了企业成功的奥秘,了解和熟悉了案例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了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异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探究学习之门。

(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该教学方法的使用,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们会惊讶于这些企业是如何获得盈利以及如何运营的。与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而言,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养成。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对如何与实践结合显然重视不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实际案例的时候能够有理论依据地进行案例分析和表达自身观点,而不是到了实际情况之中这些经典的理论却毫无用武之地;如何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搜集提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如何帮助学生吸收新理论新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理论和新理论上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首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读1-2本管理实践类书。书籍的选择,不要占用太多时间,同时又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比如围绕管理实践新出现的一些管理成果,如蓝海战略、平台战略、智能时代、创业维艰、精益创业等,给学生读书以明确的指引。读书心得,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比如不少于两千字,且不得抄袭(包括不得抄书、不得相互抄袭、不得抄袭网络);课堂报告,要事先准备PPT,每位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非本组成员对报告人作点评,报告人和点评人随机抽取。这些表现即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对于学习战略管理者课的学生们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也能使他们对于最新的前沿的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可以借鉴“电梯间营销(elevatorpitch)”方式,进行表达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创造模拟环境,选择战略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分析,分小组进行比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采取这种比赛机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死板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和总结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再者,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打破原有的课堂氛围,比如管理类游戏。在战略管理课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类游戏活动,如学习曲线与团队合作。通过游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在以后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其养成敢问、勤问、善问的好习惯。最后,除了在课堂上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通过课堂活动来为学生传输新思想和新理论以外,可以尝试课下的时候与学生线上沟通,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学习小组微信群。通过课外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和学习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敦促学生“刻意学习”,促使其对个人不熟悉的领域和知识进行反复学习提升而不是对已经熟悉的领域加强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不熟悉的领域知识的掌握,使其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管理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要及时洞察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尽快将其引入课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培养社会有用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寒松 陈蜀雯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中信出版社,2013,(06):8-23.

[2]肖迪,刘新华,侯书勤.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平台战略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J].浙商管理评论,2014,(12)13:2-4.

[3]梁淑珍.浅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1-4.

[4]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型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78-84

第7篇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开不“衣食住行”,其中“衣”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与“衣”息息相关的便是服装行业,服装行业作为最能感知市场和消费者的行业。随着科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开始由传统的开店、进驻商场等模式朝着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销售。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商业模式上主要通过传统模式进行销售的厂商、加盟店、商等都倍感苦恼,但是也不得不给众多的企业商家敲醒了警钟,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结合现在颇受关注的O2O模式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

衣食住行;服装行业;O2O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因其快捷性、普及型、便利性等特点得到了广大人士的喜爱,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休闲娱乐、聊天交友、增长知识、解答难题等,不仅如此,同时它还能进行广告宣传和购物。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不仅对于个人生活影响巨大,同时它在全球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管理的模式。按照电子商务的分类可以分成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消费者对政府的电子商务(C2G),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企业、消费者、商三者相互转化的电子商务(ABC),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商业模式(C2B2S),以供需方为目标的新型电子商务(P2D)等等[1]。O2O模式作为O2P的升级版,其主要是将线下的商品以及服务进行展示,顾客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意删选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产品,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O2O还提供了在线支付“预约消费”,这对于众多的消费者们来说,不仅仅拓宽了其选择商品的余地,还可以通过线上对比的方式选出最令人期待的服务以及依照消费者的区域性享受商家提供的更适合的服务,O2O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如果失去这个功能,那么就会出现各种纷争。我国服装的终端卖场的电商运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以下就在O2O模式影响下服装终端卖场应该如何管理做出探讨。

1 服装品牌电子商务模式探索

服装终端卖场在电子商务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电子商务在服装行业的运用起步较晚,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服装品牌市场的定位,寻找适合自己品牌的电商模式。

1.1 平台电商模式

有的服装终端卖场选淘宝、天猫现在这种网络平台作为宣传销售卖场,虽然能够够获得较大的销售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种大型的网络平台一旦有什么重大变故就很有可能会对厂商造成不利的影响,让厂商处于两难境地。

1.2 自主电商

运用这种方式作为服装品牌终端卖场的模式,虽然能够自己做主,把握市场变化,有效进行经营调整,但是缺乏有效的运用维护和专业推广,不能够有效带动人流量和销售量。

1.3 复合模式

对于这种方法的选择还没有绝对的标准,值得是厂商在常规的模式上探讨出适合自己品牌的电子模式。例如我国的报喜鸟品牌是国内著名的男装品牌,其使用的复合模式方法就是消费者在实体店内消费后产生的积分,能够在网上进行物品兑换,这样就有效地增加了报喜鸟官方网站的浏览量,除了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意外,还可以对此进行后续服务的开发[2]。

2 O2O模式在服装终端卖场管理应用关键要素

2.1 解决矛盾冲突

现如今,所有商品网上和实体店的区别大体主要表现在价格上的不同,所以在这一方面,需要视具体情况把网上和实体店内服装的价格同步统一起来,对于在网上和实体店内的购买渠道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管理和交易成功后的对接工作,至于在实体店内的的服装的销售渠道,可以采用自营+联营的模式,而舍弃原来的已经落后的经营模式,进而有效减少厂商、企业的生产成本。

2.2 网上和实体店内进行促销

在网上和实体店内同时进行不同的促销战略,可以根据各个阶段的服装销售走向,以及打季节差等方式,推出打折促销的服装。这种销售方法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影响,因为消费者如果想在实体店内购买到网上正在打折促销的衣服款式,就可以通过专门配备的O2O触摸屏进行挑选并进行交易[3]。

2.3 网上和实体店内差异化运营

在现实企业经营销售中,不可能完全实现网上和实体店销售没有任何冲突发生,网上进行服装品牌终端的销售具有交易成交量大、促销手段多样、能够对消费者信息进行掌握和分析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弥补实体店内销售方法较为单一、反应迟钝缺点。从另一方面来讲,实体店的运作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在网上进行消费时无法进行服装试穿的不足。

2.4 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

在服装终端的销售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体系,例如价格体系、会员体系、仓储体系、物流体系等,这些体系都在服装终端的销售过程中祈祷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实现O2O模式在服装终端卖场的有效进行,就要把这些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还要实现网上和实体店内的会员共享、统一采购配送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4]。

3 结论

面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运营管理进行自我反思,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推动自身变革。O2O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进行了有效结合,通过O2O触摸屏的使用,把互联网和实体店进行了完美的对接,进而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又会价格的同时,又能够享受到线下贴身的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可能还会出现更新的商业化模式,但是对于服装品牌而言,O2O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是顺利历史发展潮流的,并其自身也是在不断完善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O2O模式会有更加夺目的功绩。

【参考文献】

[1]储益翔.家具行业的O2O模式分析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1:68-70.

[2]贺树龙.O2O来袭拥抱还是抵制[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2(12):57-60

第8篇

关键词:新浪微博 发展模式

一、微博的基本概况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

2011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4.85亿;2011年6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均超过2亿。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新浪微博用户占比约为87.67%,腾讯微博用户约为 84.69%。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

中国企业在2012年后,已经进入媒体中的微革命――微博不仅将与企业紧密结合,还将影响、改变和改造整个商业社会。微博不仅开创了人际交往的新模式,也让公益新闻、突发新闻的报道有了更为显著的效果,传统媒体与微博的结合更是开辟了新闻报道的新时代。除了媒体,政府机关单位和企业也纷纷开设微博,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微博,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也印证着社会发展的潮流。

二、微博的效益和弊端分析

近几年来,新媒体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微博作为近年加速发展呢的互联网的新生力量,新增用户数量迅速增加,除了新浪、搜狐、腾讯和网易这四大微博巨头之外,还有一些网站也加入到微博行列,微博的竞争愈演愈烈。所以各类微博不得不采取医学相应的策略才能保持现有用户忠诚度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新用户。

(一)微博的效益分析

近几年来,新媒体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浪微博作为近年加速发展的主要新生力量,除了新浪之外,还有一些网站比如搜狐、腾讯和网易等也加入到微博行列,微博的竞争愈演愈烈。以下对新浪微博的效益进行分析:

(1)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在创建初期,新浪邀请到一大批明星入驻,打造出姚晨这样的微博女王,引发的口碑效应对普通用户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对于商人,微博提供了营销商机。对于网站,微博可能聚集许多人气,不仅迅速提升网站的知名度,更可能将知名度转化为印钞机;对于政府,微博可以了解民情,可以宣传政策和政绩。

(3)对于自身,在微博这个平台上,比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大家有了更多的平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主动性。

(4)“微公益”的发展。微博将公益事业将原来大家认为的那是有钱人才做的事情,变成了人人都可以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去。

(二)微博弊端分析

(1)信息本身的问题。微博就如同一个大杂烩,信息自然真假难辨、鱼龙混杂。信息表达不充分性受到信息的容量限制,人们有时很难一次把信息完整,容易造成造成歧义。

(2)网民的自身限制。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时候人不免走入偏激状态,说话肆无忌惮。其次,因为自身限制,面对海量资讯时还易出现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在传播偏误的情况下易形成一种“蝴蝶效应”。

(3)它虚掷了你黄金般的青春,它养成了你为人的任性,它让你和世界更加隔膜。许多用户是以关注名人为先导进行注册,因而在新浪微博中缺乏自己完整的稳定的社交圈,从而失去了微博的运营价值过分强化名人效应,使用户失去对网络社区的归属感,。

(4)微博碎片化。随着每条微博在不断移动,接触的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你根本不可能专注于一个对象进行思考,微博本身这种特性导致思考难以深入。

三、新浪微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一)新浪微博的发展模式分析

所谓发展模式,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通常所说的经济发展模式,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思路、分配方式等。

新浪经营业务有广告业务,互联网业务其中包括包括博客、论坛、游戏、汽车、房产咨讯等一系列业务,移动增值业务,核心业务是广告业务,占公司净收入的一半以上。

(二)新浪微博的对策研究

(1)对碎片化信息内容的进行分类优化,对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

(2)继续延伸微博的使用功能,提供更加细致化的系统,进行分块管理这样使微博功能更加清晰有条理。

(3)加强宣传微博的力度,完善微博的网络环境。新浪微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在加强微博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4)微博手机受欢迎,满足顾客需要仍是主要手段。微博的特性和手机的便利及时相结合,将更加吸引客户的眼球,因此微博在手机平台上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5)加大“微公益”的发展力度。微公益一方面这是个人或企业为提高知名度的一种营销行为,但另一方面也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6)任重道远――寻求专业细分化。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疯狂的追捧,而当新事物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寻求专业细分化已成为更具潜力和活力的方向,微博也不例外。细分领域,靠专业的知识实现盈利的模式,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十分精准的看到某一产品的微博。

参考文献:

[1]苗燕华,王丽.新浪微博的未来盈利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1(08)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概念介绍

今天人们可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词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并且对其技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其具体的概念解释和蕴含的深刻含义却无法真正的体会,所以这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从而帮助人们对此技术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以及能够更好的掌握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电缆、载波、双绞线、光纤和通信卫星等作为连接介质对全球内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进行连接的集合。它不仅能够实现数据资源以及软、硬件的共享,而且还能够对共享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统一的处理[1]。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发展模式的含义是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以便找出各结构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和发展的主要架构。换言之就是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趋势、影响因素和过程,从而归纳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构状态轨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的实质是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社会体制,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及其他领域技术的发展提供模式借鉴和样本。它是在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理念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属于一种实践工具,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揭示是其主旨所在[2]。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发展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技术准备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准备阶段是从二十世纪的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结束。这一阶段将不同计算机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下仅仅是通过利用分组交换原理实现,且完成了网络内各个计算机之间资源的简单交换和处理,但不具备附加功能。

(二)TCP/IP协议形成阶段

TCP/IP协议形成阶段是从二十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具体是到1993年,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标准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软、硬件的众多生产厂家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硬件设备型号不同,软件使用的网络协议也不同,这就造就了不同型号设备和不同软件在网络中的运行要遵守不同的网络协议。如果将这些小网络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网络,那么便需要很多的软、硬件来进行转化,并且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网络协议标准来对这些网络进行规范,因此TCP/IP协议应运而生[3]。

(三)万维网时代

从1994年到2008年计算机网路技术全球标准化的实现,促进了万维网时代的来临,而IP技术是该阶段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最核心技术。这一阶段又可以细致的划分为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初级阶段是互联网刚刚步入商业领域的阶段,还缺乏一定的商业模式,但是在无线通信和宽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阶段。发展阶段以社交网络为主,开始进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

从2009年到现在属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意识到了互联网科技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从而将建设基础网路设施列入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之内,以提高就业率和网络的覆盖率,促进经济良好发展[4]。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模式分析

(一)高速移动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传送量的大大提升,人们日益增长的计算机网络需求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压缩技术和日趋完善的网络传输线路,这些不仅使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而且对高速化网络的建设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并推动与提高了信息的加速传递。由于网点的固定性是制约网络环境建造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促进了无线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而无线网络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与提高了通信设备的发展,且具有安装便捷、节约经济和易扩展的特点。使用了无线网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将无线网络作为其发展宗旨,从而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朝着高速移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方向

现如今,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多样化、自动化处理功能的多样化以及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人性化。另外,网络信息传送的全自动化和处理方法的自动化,以及应用接口的优良性能等这些特点的实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走进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5]。

五、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至今,不仅已深深融入到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而且也成为了高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对人类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之巨大。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发,制定科学的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培养尽可能多的创新型网络信息技术研发人才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我国信息产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对策,因为只有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配合和适应,才能最大化的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第10篇

关键词: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灵活就业;新业态经济;生态系统

1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机遇与挑战并存

1.1三大挑战。1.1.1流量竞争呈现白热化,新一轮行业洗牌方兴未艾。直播电商行业平台巨头以直播为抓手,争夺电商行业越来越珍贵的流量资源,使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淘宝上线打赏功能、抖音出台政策关闭第三方平台的商品链接并着力打造抖音小店、快手小店放出百亿补贴活动等。除电商平台、内容平台之外,不少其他新兴直播电商平台也开始跨界入局,作为行业新亮点促成更为开放的新业态,但流量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到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制约。1.1.2商业平台规模扩展快,平台监管与规范亟待完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诸多其他品类商品销量也因直播带货的效果有所增长。直播电商在推动消费与经济增长上的显著效果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同时,其行业乱象也使政府意识到目前监管体系与力度的不足。通过制定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界定参与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以“宽准入、防垄断、促创新、维权益”的要求规范市场运行秩序,通过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平台、用户、厂商等共同发力压实法商规则底线,成为直播电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1.1.3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决定发展总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低层次“有没有”转为高层次“好不好”,相较以往聚焦于消费价格、产品种类等方面需求,对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都对新时代直播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全局战略顶层设计下破除发展革新的深层矛盾,决定了直播经济生态的治理思路和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而创新驱动发展是破解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必然选择。1.2三重机遇。1.2.1疫情挑战下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直播经济生态构建的机遇。疫情冲击既使传统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也给新兴业态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疫情爆发以来,大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纷纷通过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获得了持续的用户增长和业务回暖。此前疫情蔓延导致线下购物被按下了暂停键,直播更快进入寻常百姓家。1.2.2零工经济下的新兴业态,打通了直播经济生态向好的渠道。新生代员工成为社会主流,零工经济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使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依托的新兴业态迅猛发展。以90后、95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就出生在互联网时代,这使得他们对互联网相关工作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工作方式的快速转换,适应了年轻人期望变化和不断尝鲜的心理需求,并使大量自由职业者藉由短视频和直播而涌现崛起。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作者在互联网上受众追捧,在获得丰厚收益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1.2.3政策引导下的多方支持,夯实了直播经济生态建设的地基。从新增互联网营销师职业到加强新业态模式就业统计监测研究,从创新治理理念和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到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众创新,相关支持的密集出台为这一模式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2地(含省、市和区)出台直播电商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电商直播产业,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直播经济与价值共创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使得参与直播互动的用户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电商+直播”的新模式在这一广阔基础上渐入佳境(梅傲,侯之帅,2021)。直播电商进而分化为电商平台直播化、直播平台电商化、“直播+电商”平台合作化等模式,并形成独特的营销策略(翟小可,2017)。“直播+电商”模式的问题与困境也受到广泛关注。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不仅是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王钰公,2020),也是海外直播经济的发展史。OlivierBaisnée等在2006年关于电视直播的经济研究中认识到屏幕直播的实时性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推动作用,这一特性也被延续至移动端的广泛使用。与此同时,由于后阶段互联网社交的普及,海外学者将研究目光瞄准直播互动形成的用户社交网络、用户情绪(Arvidsson,2015),也不乏中国学者带着用户情绪研究(MaX,2017)、发展策略研究(DingZ,2020)、法律版权研究(Yan-MingS,2019)见于海外重要期刊。21世纪初Prahalad等提出价值共创主张,他们认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依赖于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方法——以个体为中心,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理论。由于政府解除产业管制、新兴市场出现、行业规则出现新形式、科技与产业实现聚合,以及各项关联无所不在,已经使得商业世界的面貌大大改变(C.K.Prahalad&VenkatramRamaswamy,2003)。而且,这一变化还在不断持续、加深,使得价值共同创造这种新的价值创造形式成为可能。价值共创理论研究日趋蓬勃,而能凸显共创价值的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研究正处于成长初期,同时对于直播经济的研究大多从单个主体、单一现象出发,落脚于单一主体的对策升级、单一问题的解决措施,迫切需要在直播经济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视角、新理论和新方法,突出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将现有经济生态的价值共创研究不断丰富发展、深化内涵和拓展外延。

3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构念与新解

本文构建了直播经济生态价值共创系统模型,如图所示。围绕价值共创系统模型的社交网络(用户)、孵化机构(企业)、直播业态(互联网营销师等创作者)及直播平台(平台参与者)之间通过主体互动、资源整合以及系统动态能力作用机制而共同实现价值的挖掘、升级、增值以及重构。直播经济生态的竞争优势强烈依赖于各主体间价值共创的能力水平。用户基于社交网络,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一体化完成价值的“同层传递”、通过互动沟通转为情感联结完成价值的“跨层传递”,通过拓展外部认知机会边界完成价值的“立体传递”。三层机制共同完成价值的认同过程,同时,价值的挖掘在不同层级的交流过程中得以实现。企业基于孵化机构,通过生产、流通、消费的高度协同完成价值的“渗透”,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价值为企业自身“赋能”,通过协同效应培育出新业态和新模式,完成企业价值的创新,对这一链条上而言,实现了价值的升级。创作者基于直播业态,首先在品牌模式和体验模式管理升级的多项进程中实现价值的联合共创;其次,直播人员社交尊重的自我实现在这一需求层级中得到深化;最后,由于技术、营销、消费格局的纵深,达到各个利益相关体之间的互联共同、立体交融,这一过程,恰恰实现了价值的完美“增值”。平台层面,通过构建开放的众创空间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公平的激励机制和科学动态的平台管理体系扩大平台的正外部效应,这一过程则是借助众创空间的构建实现价值的“重构”。

4价值共创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的研究重点展望

4.1网络化视角下直播经济生态系统动态竞合关系。虽然已有少量探索,但基于直播经济的价值共创研究仍处于理论构建的起始阶段,现有研究多数仍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而对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特征的考虑比较少。对于直播经济生态而言,生态系统的动态化特征通过主体间共演的竞合关系体现,而其网络化特征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体现。然而,这一经济生态中两大典型特征在现有相关研究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后续可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复杂网络理论及相关方法论,进一步扎实直播经济价值共创的研究现实。4.2直播经济生态协调的环境不确定与治理确定性。不确定性环境是当前组织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境,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架构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好代表。核心主体与互补主体的相对独立性日渐成为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基础,互补主体依靠更为广泛的自主范畴,以演化自主性的提升直接为直播经济生态系统的综合竞争力赋能。因此,求取直播经济生态的控制权和互补主体的自之间的相对平衡是这一经济生态系统的治理要点,更是管理者共御风险、共赢价值,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未来可以围绕直播生态系统协调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证分析直播经济生态治理不确定因素对共创价值的影响,仿真分析并测评直播生态结构和协调治理机制对不确定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梅傲,侯之帅.“直播+”时代电商直播的规范治理[J].电子政务,2021(03):1-10.

[2]王钰公.从电视购物到直播电商:中国屏幕经济的新发展[J].视听界,2020(04):20-24.

[3]翟小可.直播网红的电商模式与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8):69-70.

[4]Arvidsson,Adam,Bonini,etal.Valuingaudiencepassions:FromSmythetoTarde[J].EuropeanJournalofCulturalStudies,2015.

[5]DingZ,TangC,WeiH.Research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E-Commerce+LiveBroadcast"ModeundertheInternetCelebrityEconomy[C].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CommerceandInternetTechnology(ECIT).IEEE,2020.

[6]FurrN,ShipilovA.Buildingtherightecosystemforinnovatio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18,59(04):59-64.

[7]MaX,ZhangC,LiuJ,etal.LiveBroadcastWithCommunityInteractions:BottlenecksandOptimizations[J].IEEETransactionsonMultimedia,2017,19(06):1184-1194.

[8]OlivierBaisnée,MarchettiD.Theeconomyofjust-in-timetelevisionnewscasting[J].Ethnography,2006,7(01):99-123.

[9]ShipilovA,GawerA.Integratingresearchoninter-organizationnetworksandecosystems[J].Ethnography,2008(06)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发展趋势

引言

据相关报道表明:2013年我国忘了购物用户人数超过3亿人,使用率高达48.9%,与2012年比较,增长趋势显著。同时,网络团购用户人数超过了1亿人,团购使用率高达22.8%,与2012年比较,增长趋势显著[1]。对于移动电子商务,存在诸多优势及特点,例如:随时性及开放性等,这些特点使得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鉴于此,本课题对“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系统性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是通过多种移动终端叠加来实现。同时,移动电子商务也是一种创新的消费模式。在移动电子商务中,占主导地位的归为三大类,分别为电信运营商、传统渠道商、软件及设备提供商[2]。这三大类模式对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信运营商的作用是给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支撑,所主导的商业模式是通道与平台叠加。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是存在规模巨大的潜在用户,并且信息来源极具广泛性,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核心部分,缺点是专业运营团队及相关运营经验匮乏。其次,传统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品牌与运营叠加,能够起到维护品牌形象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很难满足移动电子商务当中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最后在软件及设备提供商方面,所主导的商业模式是软件、设备与服务叠加。显然,软件及设备提供商,为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了充足的软件及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但是匮乏品牌效应是软件及设备提供商最明显的劣势。因此,对于软件提供商所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如果想要更具发展空间,尚且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2.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遇到的瓶颈及策略分析

对于移动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普遍的瓶颈,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瓶颈及具体策略如下:

2.1 行业标准及市场机制方面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尚且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有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管理方面,无论是行业标准还是市场机制,均不具规范性与统一性[3]。在没有相应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前提下,便使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处于一个恶性发展环境,这显然阻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且很难让商家及消费者从传统电子商务转变为移动电子商务。鉴于这方面的瓶颈,为移动电子商务创造一个优化的环境便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国家相关政府应该制定有效法律法规,并规范行业标准及市场机制,以此使商家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有效保障。

2.2 移动电子商务特点方面

对于移动电子商务,其特点极具明显性,例如:随时性、开放性以及灵活性等。但是,很多参与者对移动电子商务在认识上存在误差,主要表现为普遍存在参与者还利用传统的模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没有给予充分利用。因此,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对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进行推广便显得极为重要,使参与者能够认识到移动电子商务诸多优势,便掌握诸多使用方法,从而在获取信息上能够得心应手。

2.3 合作平台方面

目前,传统电子商务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威胁。因此,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进行合作便显得极为重要。两者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在合作中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例如: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利用优化的网络技术及先进的软件设备,将其提供给传统电子商务;传统电子商务可以向移动电子商务提供丰富的运营经验等。这样,通过合作平台的构建,双方便更具发展空间从而达成“双赢”的局面。

3.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究

要想使移动电子商务更具发展空间,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具体发展趋势表现如下:

3.1 商务领域重心转向企业应用

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企业会向客户移动使用、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体现等方面转变。以无线的客户关系为途径,在维护、销售管理等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若想要实现转变为移动互联网,只需要通过企业应用,从而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便可。其中,企业应用具备消费群体规模庞大且稳定等优势,与个人用户比较,优势极具明显性[4]。由此可见,商务领域重心转向企业应用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进一步提升移动安全性能

由于无线通信忘了安全性较低,因此安全性因素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考虑范畴。同时,对于多数客户而言,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相关技术、改进相关技术便显得极为重要。另外,还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约束。由此可见,移动安全性能的提高也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3.3 创造优良品牌及提供优化服务

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初步阶段,有诸多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手机终端与网络硬件等。显然,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及支持。同时技术也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驱动作用,但是优良的品牌及优化的服务更能促进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对于移动电子商务而言,创造优良品牌及提供优化服务,从微观角度是促进产业发展;从宏观角度是引动电子商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全面整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将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手机支付方面。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将更具深入,并且合作的方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基于整体层面分析,目前已经存在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形式及格局将会被取代,对于电子商务产业链形态,将呈现网状产业链形态[5]。此种产业链形态的主体是多产业链,并且在多层次协作的作用下共同实现。因此,全面整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也发展改变,主要转变为互相交叉、重新组合的的模式。如前所述,我们知道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当中的电信运营商、传统渠道商以及软件设备提供商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因此,采取相互交叉、重新组合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更具优化、更具科学性,进而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因此给予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这样,移动电子商务才能更具发展空间。无疑,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乐观、明朗的,相信从企业应用、移动安全性能、产业链整合、品牌及服务优化等方面进行完善,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将能够大大提升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为社会经济效益的稳健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宇.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1,10:6-7.

[2]李敏.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风,2014,05:204.

[3]周娇.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3,05:10-12.

[4]戚飞.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100-101.

第12篇

1、国外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1.1 美国

在美国,城市固体废物回收上采取了许多包括直接回收、转换利用和庭院堆肥等在内的措施,不仅在立法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还在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运用了许多新理念和新技术,效果很明显。美国采用商业模式来运行,处处都是商业的操作方式,渗透到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回收、处理、加工及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美国的MSWM呈现出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居次、填埋或焚烧垃圾最后的多层次管理模式,并具有典型的商业化特色。针对废旧电池、电脑等产品,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其中含铅、水银、镉等有毒物质的回收再利用,决定企业购买废物再循环设备可减税15%,目的是刺激废物再循环企业的发展。

1.2 日本

日本全社会对垃圾实施了减量(Reduce)、物质再循环(Recycle)和再使用(Reuse)“3R”政策。日本实施厨房有机垃圾的处理,将这些废弃物,经粉碎、发酵、脱水后加工成便于贮运的绿色有机肥。填埋垃圾中设通气管道,促进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向无毒无机物转化,降低垃圾渗出废液的毒性。提高日本环保的公众参与意识,者提出的“环境共有原则”和“环境权为集体性利益原则,尤其是针对企业,使其将环境保护看作是自己的一种责任,把存在的环境问题视为会威胁企业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因而会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去进行技术改革创新和获得在清洁生产上的优势。日本MSW的收费制度实行从量制和定额制两种形式,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与城市同步发展的管理模式,缩短了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距离。

1.3 德国

德国在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围先后颁布并实施的《固体废物规划法》、《固体废物人法》、《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专业资质证条例》等法规或规定。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范将其延伸到德国固体废物处理、管理、运营和相关经济领域,并在固体废物治理实践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德国在大力开发利用废物资源法律政策的保障下,已经实现了由单纯污染治理到废物循环再生的战略转变。尤其是垃圾回收和废物资源再循环已经成为垃圾废物治理的主导方向。鼓励居民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德国还实行了一套独特的生活垃圾处理双轨制,并成立了一个名为“双向回收体系”的协会,由此推动了垃圾废物处理进程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利用氧来控制垃圾堆肥工艺是前沿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堆肥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1.4 巴西

巴西强调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的积极参与合作,一起构成城市废弃物管理体系。当地政府提供免费场地,非政府组织赞助设备,企业提供废弃物分类培训。居民在MSW产生后,先将其初步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市政环卫部门专门上收集于垃圾后无偿地把收到的废弃物送到合作社分拣,之后再卖给在合作社等级的提供不同回收的厂家。湿垃圾则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或者运往焚烧厂进行焚烧。当地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采用当地协会“赛普利”模式解决巴西高失业率。巴西某些城市,还正在实施“资源回收计划”,旨在扩大资源回收,并将回收桶设到所有超市、百货公司、加油站和公寓。

2、国内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利用而没有被利用的资源价值250多亿元。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占用大片土地,污染空、水体和土壤,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一直是政府一手包揽,机制不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为此,近年来,一些城市引入了市场机制,让一些企业作为垃圾处理主体,真正使得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慢慢开始将垃圾处理过渡到市场化。政府正在对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利于垃圾处理市场化发展的现行政策及管理制度进行逐步改革。

我国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技术规程来加强管理。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分别根据具体的固体废弃物种类制定了单独的法律法规,并对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了汇编,此外,先后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填埋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填埋处置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综合性科学工程技术,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堆放和填埋。中国目前以填埋为主,近几年焚烧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废弃物越来越受欢迎。为此,还需要对所有的焚烧场,对经营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堆肥是有机固体废物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只要城市生活垃圾实行了源头分选,堆肥就可以成为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能源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我国现在继续发展该项技术。

我国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产生。通过产业组合和补充,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全过程控制。这样可以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量和其潜在污染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水平并不高,只是单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但该项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正在不断发展和提高。

3、结语

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我国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上,需要结合收费制度、立法管理、回收制度、循环利用等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产业化上,要改变单纯治理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将废物综合利用,将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严格按照我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规定,按固体废物处理指明的方向:“实施废物最小化:对于已产生的固体废物实行资源化管理和推行资源化技术;发展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

参考文献

[1]刘广青,董仁杰,王凤宇.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思考[J].研究探讨,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