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8-28 16:5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历史复习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入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入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多媒体导入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相比,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很好地炼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于教学工具所展现的知识点记忆,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正好满足这一功能,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能够极大地给予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加深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形象生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初中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的强化,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单元评教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92

有效的教学开始于确切地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初中历史教师要把单元复习课设计成高效率的课堂。所谓“高效率”,就是让历史课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从课后盲目和低效的复习检查中解放,体会到学习历史原来可以如此快乐与有成就感。很多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时空跨度大,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历史课的高效?

一、充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要打造高效的课堂,课前准备充分至关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下功夫,调查分析教情和学情,在教学中果断取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求做到:充分备课,明确讲解,注重能力训练与学法指导,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最初的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系统掌握教材,还要树立一个榜样,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自己要掌握得很好。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时,教师能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整。遇到问题课后更要及时反思: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把分析、总结写下来,然后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设计,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课件,涵盖课标, 注重知识重难点

在初三历史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历史课的趣味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教学复习课件。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这种教学方式创设的教学环境代替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生动。第一,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文件。让历史书中的插图从静态转成动态三维模型的图片,变得越来越有意义和更具吸引力。

三、落实课标, 重视复习方法

研读课标和理解课标, 最终是为落实课标服务。落实课标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有效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呢?

第一, 启发诱导, 逐层深入。教师在指导单元复习时, 必须注意牢牢把握启发性原则, 处理好教材内容, 强化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贯彻“启发引导、层层深化”的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将讲解、练习、及时评价结合起来。作为历史单元复习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讲解、练习和评价有效整合在一起,同时注重思维训练。从这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看, 试题与课标之间联系紧密, 都是严格按照初中阶段三维目标学习要求进行命题, 也就是从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考查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等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历史教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 才能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四、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困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9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不管学生在进行哪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到学科学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十分重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成为历史学困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扰。本文就注重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的转化策略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但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分析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难以有效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这些繁多而零碎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这样学生才可能学好历史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只要合上教材,学生就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即使有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一定的时间记忆,依然难以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学生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给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逐渐沦为学困生。

(二)将希望寄托于课堂教学

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这并不表明,学生只要能够把握好课堂就能过学好一门学科。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听讲,但是在课余时间却不能及时进行复习与思考,结果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吃力,逐渐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尤其教师在针对以往讲解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时,学生会变得更加被动,进而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

(三)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虽然是一门社会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而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出现严重困难。

(四)学生对学科学习兴趣不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目前初中历史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方法等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依然不够浓厚,甚至一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自然对学生有效M行知识点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逐渐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困难。

二、帮助初中历史学困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初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了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几项重要因素。为了帮助历史学困生很好的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针对导致学生出现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一)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

针对目前由于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有效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虽然历史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直接记忆,但是很多知识点只有学生能够有效理解,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学困生一旦能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为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好历史学科学习的各个环节

针对部分学生由于没学好历史学科于课堂教学,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教学虽然在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学生还要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点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点,学生才能逐渐走出历史学科学习的困境。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导致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科学习困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注重相关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下,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第4篇

关键词: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课后复习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初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得不到重视,在农村地区,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中历史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成为一门“鸡肋”学科。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吗?并非这样。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地区初中历史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表示忧虑,在无力改变当前局面的情况下,认为通过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是非常可行的办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考虑地区因素,打造高效课堂,首先就要高效备课,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尤为要重视起来。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此外,还要了解学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创造实践,激活学生的主动操作潜质。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形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课外则是一个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大世界,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如,模型制造、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等,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

教师如何构建宽松的教学气氛呢?第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应照本宣科。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一刀切”的作法。避免对学生约束过多,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第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教师和家长应给以大胆褒扬、热情鼓励和积极支持,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抛弃传统课堂的“不信任文化”,让“不放心”“不放手”变学生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放心”和“放手”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或观点,实现高效学习。

三、综合农村地区环境因素,简化有效地做好课后复习

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让历史课堂教学留有思考的余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一课时,在将要下课的时候我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1.英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2.林则徐为什么要销毁鸦片?3.第一次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课后同学们进行了反复的复习,在第二次历史课开课前学生都得出了满意的答案。这样的练习题让历史课堂教学留有思考的余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和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成果。

历史复习要及时。科学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复习如果间隔时间长,几乎等同于重新学习。复习要做好经常化,最好做到:每天在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期中、期末进行总复习。复习时应分清重点、难点和考点。特别是对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应及时复习。复习时还要注意收集错题,装订成册,注意研究,“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别人争辩。与同学、老师讨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争论过的知识最容易记忆。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带来好成绩。好成绩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带来健康发展,健康发展使人走向

成功。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68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仍以历史事件的记忆为主,此外,初中生本身知识系统不完整,其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仍以间接知识的学习为主,对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除了记忆和教师的有趣的课堂教学外,再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师除了在平日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忆历史知识点的能力。那么,基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历史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提高记忆兴趣

不可否认,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并且是与学生生活相距很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感觉枯燥,甚至觉得记住历史知识是毫无用处的。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只有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去背诵历史知识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初中教师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则恰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用特定的历史知识进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事件中去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内蕴,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历史知识为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看法的引导,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去识记历史知识。

二、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锻炼记忆能力

人的记忆内容会随着时间而不断遗忘,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复习,不断增强其记忆能力。历史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杂,因此,学生在短时记忆之后如何不经常回忆或重复记忆,那么记忆的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初中生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都比较有限,因此,其对自己学习计划安排不是特别科学,因此,历史教师在结合学科特点中应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日常的授课中除了要采取提问或是默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的记忆外,还需要适当地通过练习题间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习题的过程中应该对与教学重点内容有关的习题进行重点选择,一方面是通过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习题的多次训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背诵和学习。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每一门学科有每一门学科的记忆方法,历史学科由于其记忆内容大多涉及时间、事件和原因和影响,因此,针对历史知识点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恰当的记忆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在知识点的背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那么,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怎样的记忆方法呢?

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研究表明,让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学习方法也是千差万别。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在大声朗读中背诵课文。有些学生则喜欢默背,喜欢在大脑中进行朗读,从而有效记忆知识。自然也有一些学生一边读一边写,简单的知识采取默背的方式,只有遇到关键字比较多,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才采取部分内容大声朗读的记忆方法。总之,不论学生采取什么样的记忆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记忆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借鉴别人的记忆方法,在对比中找到最为科学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对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作用。心理实验证明,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这样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难以记住的知识点上,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此外,教师应该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时间。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黄金背诵时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高效的时间里进行知识的背诵。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受前面学习材料和后面学习材料的影响,因此,学生应该将重要的或是记忆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安排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加以识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6篇

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新课程历史中考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十分必要。本人就新形势下做好新课程历史中考复习谈几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复习策略 ;基础;强化训练;关注热点;政史结合

一: 加强训练,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

侧重基础,理、背、思、讲、练五步紧密结合。

理:就是师生共同整理历史线索。由于历史新教材是以课为单位编写的,所以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无误的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和重要历史概念.

背:就是背诵基本知识点,“理”是复习的开端和前提,“背”是复习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以填空的方式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展现出来,印发给学生填写记忆。

思: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

讲:“思”是“讲”的铺垫,“讲”是“思”的落实,就是针对学生“思”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教学法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讲的过程要讲清,讲透,而且要讲的有趣味性,不仅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练:就是紧跟做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背”“思”“讲”的基本知识,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做到大面积过关。

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每单元的每一课时为主,偏重于“点”的掌握(如基本时间标志、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掌握,不做过高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抓住重点,为下一步复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第二轮的复习

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即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又更加踏实的掌握了知识要点。九年级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根据考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每次训练下来要及时阅卷分析总结,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课堂上要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答案,更重要地是交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

三:关注热点,政史结合――第三轮复习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近几年来中考历史试题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时,学生要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平时多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信息探索的能力,开拓思维,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的时政热点可以是一定时期内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是一年甚至近期的事件。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如聚焦,反对行径、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科学的发展观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涉及周年的知识点,如建党90周年,100周年等等。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四: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第四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

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从第三轮复习中一开始就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

培养能力,除记忆力外,主要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如北,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教学中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重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在初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图示教学,可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点拔,解题思路的分析,学习规律的总结。要运用专题复习法,多归纳比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实的混淆。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在专题之下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将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的联系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以课为本、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结合时政、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历史中考,赢得历史中考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7篇

关键词:多种教学媒体 初中历史 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 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流感悟的平台,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生活中历史问题的处理能力。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例谈多种教学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途径,丰富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校已经实现了光纤到班。学校为每个教学楼安装了无线网络终端,在楼道为学生安装了电子白板,学生通过触摸白板上的网络地址就可以实现网络链接。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基本上每个家庭都能够实现网络链接。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课下学习,丰富学习内容。对课上的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直到弄懂弄通为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知历史学习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而是贴近生活,感觉就在身边,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比如,教学“失误与挫折”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本中了解“、化运动、”中的相关信息,从中感悟如何正确面对失误与挫折。教材上的资源是很有限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教师可在课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复杂性,了解导致各种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结果。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查询的结果记录下来,整理到笔记本上,上课时进行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并且所列举的实例很经典,很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材情境,渲染课堂氛围,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也承载这一种教学功能,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历史的学习感觉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历史教材时代性、专业性、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教材的生活化、趣味化,教师可在历史教学中从网络上下载相关资源,或利用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包,选出适合本节课使用的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直观、趣味生动的展示,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内涵,理解历史教材的现实意义。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提高了对历史课程的感悟能力,使学生牢固树立了历史责任感。

比如,在进行“初中历史大事年表”的教学时,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读书教学法,在课前从网络上查找大量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视频资料和图片信息。上课时,教师可出示相应的资料,结合历史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话题。教师除了对照教材上的历史大事年表进行承担责任感的教育外,还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历史大事件,如展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及震后救灾的视频画面,展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的视频,展示马航MH370客机失联的视频等。这样,学生就能根据现实中的历史事件谈自己的感悟。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上要敢于承担责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通过视觉刺激启迪学生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能力。

三、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程知识点相对比较繁多,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紧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这些知识点又具有对比性。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对比教学,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上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比如,在进行“”的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丧权辱国的“、、、、”等“思维导图”,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解读。待每个知识模块学完后,教师再进行对比教学,可使学生准确了解每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日期、原因、内容等知识,感悟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既使学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总之,历史教学需要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把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化、生活化,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灵感,确保三维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策略

现在科技飞速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学现状着实让人担忧。作为初中老师,我们有责任不断改革教学方案,让自己的学生学习更多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人。学习之路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历历史知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工作。下面我对现在的一些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学状况做了一些调查,并且做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历史教学价值被忽视。

初中历史是历史价价值观,好民族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在初中教学中,历史科目并没有得到重视。老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历史课程定位不准确,就连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也能看得出来历史课程被忽略的现象。由于中考历史分数只有50分,还不及语文,数学,英语的二分之一,而同为小科目的物理和化学中考还分别有80分和70分,可见历史被轻视的程度极为严重。

(2)初中历史的民族精神未能普及。

在现今教学问题上,老师教学目的已偏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只是单纯的看分数教学,忘记了普及历史的民族精神。学习历史不仅让学生能够认识古代历史人物的传统优良精神,还能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发展为如今的小康社会。初中生正值形成人生观,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那些属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应当普及到各个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3)学生对历史兴趣不浓。

目前,由于大多数初中历史老师,和学校还有中考对历史的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对历史存在着偏见。在历史课上,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浓,没有主动愿意学习历史的,即便是学习历史也只是简单的翻阅课本,对课外辅导书更是毫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单一,都是以背书本上的内容为主,很少去找同学讨论或者和老师一起探讨。

(4)教学方法单一。

老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注重变通,现在教学方式已不能再用过去的传统模式进行。初中学生多动善思,情绪多变化,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以讲为主,要懂得和学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课后的作业量不宜太多,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只是写作作业这么简单,对历史的了解程度也很重要。

二、有效的策略研究。

(1)转换教学目标很重要。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上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老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让他学会历史的只是,更是为了让他以后的人生发展考虑。

(2)其次是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

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历史与他对历史有没有兴趣很重要。学生喜欢看电视剧,很多古装剧或者穿越剧都是和历史息息相关。上课时可以没事来一段电视剧的情节,比如我们很熟悉的《甄传》里面的雍正皇帝,老师可以借助人物关系引出历史上的雍正,和一系列的历史问题和大家讨论。

(3)再者就是师生的互动也很关键。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学生喜不喜欢历史这门课程和他愿不愿意和你互动整体上成正比,他喜欢历史课就会喜欢和老师接触,反之他要是喜欢和你互动的话历史课上就很容易讲课了。每节课利用两三分钟互换角色,让学生讲课几分钟,老师坐在下面听。师生的互动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4)而最后是预习回顾知识点。

课前的预习一直以来都很重要,不管学习哪门科目。老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时学的知识要在课后复习回顾,这样才能把知识记得牢。老师在课下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把上课时没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后解决。

总之,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历史社会中,初中生的行为价值观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动向。在21世纪中,我们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历史中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价值观,还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课堂;知识提取;有效运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在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的《思维导图》书中指出“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换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有效思维模式,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有效的运用

历史是一门包含诸多知识学科,它能让人以史为鉴,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可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6本书的知识内容跨度大、史实多、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繁杂,学生很容易记混记乱。怎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回来,怎么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牛刀小试,碰壁

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一开始我只是记住了中心发散、关键词和色彩的基本要求,就盘算着“一展身手”,学生共同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为了“引领”学生,我采用了老师先把思维导图画一半,留空关键词和要求识记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开卷填空,要求尽量进行知识发散的方法。第二天,导图交上来给我批阅的时候,色彩很分明、内容很精准。可在随后考试中,学生们却拿了低分,根本记不住知识,有的同学直接说:“老师,还不如直接划重点让我们背算了,画图还麻烦,不好用”。原本想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却出现了学生嫌麻烦的问题。

2.东山再起,逆袭

回想之前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把课本知识完全照本宣科的照抄,没有经过大脑的消化和分类,关键词不够精确、为了图而进行思维呈现,把知识联系当作绘画作品来表现,学生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只是做着把知识从书本中搬到导图作业里的“劳动”,知识当然记不住,不会用。于是为了验证失败的原因,我首先在历史单元整理课上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不再让学生对着书本画“图”,不再“图”导“思维”而是用“思维”导“图”。用初中历史(岳麓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为例。课堂上只让学生看单元目录,回忆课题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内容的知识并画在A4纸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课题下画出了零散的知识点,但不是本单元的中心词,怎么办?通过老师的反复启发和帮助,学生写出中心词再进行下一级思维发散。几节课培养、训练下来,学生都颇有成就感,都很期待历史的单元整理课,还有学生会提前完成单元总结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保持了一段的热情之后,热情开始降温。我开始觉得呈现模式比较单一,易混淆的知识点上学生还是记不下来,有些学生的导图上还出现了知识的缺漏,说明学生没得矫正和补充,思维发散也不够,仅仅局限在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我的逆袭第一步:知识内容要在脑海里,必须先看书,在通过想来完成知识重现,接着用画来呈现知识掌握的程度。第二步:学生之间的思维导图一定要展示、交流,这是教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之一。如果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表达自然流利,脉络清晰准确,说明知识已经变成了学生自己内化的理论。反之,还有待加强。

3.小荷已露尖尖角,优化

在初中历史学科的运用上,思维导图已经成为学生记忆的好帮手。学生经过三年训练和培养,对思维导图的呈现已得心应手,也能自己归纳整理知识,思维导图出现了线性思维导图、树状思维导图等形式,也有了学生自己的思维特点(附图1)。从思维导图中提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的解题过程。优化第一步:如果遇到自己的遗忘或缺漏的知识点,一定要用红色补充完善,这样的好处是提醒学生:红色出现的知识点是自己忘记的,在总复习的时候要经常看。老师在补充讲解时,会着重讲重难点,学生用着重符号标记,总复习时要着重看。优化第二步把逆袭第一步的看、想、画、交流发展成为了看、想、画、交流、补充完善、再看的过程,强调知识的有效提取并运用。而我优化的原理是借用了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时间。所以说:思维导图不是画来看,而是将思想图像化,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

三、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科学的记忆根据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权威统计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0%,让学习者一周多出一天来。而我所带班级的成绩数据分析结论也印证了思维导图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思维导图》中信出版社定义34页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策略 理念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历史教学从原本的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转变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人们一直将数学、语文、英语称为三大主科,而历史教育一直饱受歧视,由于历史知识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一背便可”,因此初中历史教育仅仅局限于“背诵”单一的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因为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而大为受挫。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历来重视历史,即使在今天,重视历史教育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核心

知识结构可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历史是一门线索性很强的学科,在编写时要明确所学内容的线索,对学生的学有帮助。编写时往往以填空形式出现,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的知识线索。

基础知识是历史课学习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的构成、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首先按课本对知识表述的顺序、知识结构的构成、教师授课的意图把各节内容的知识构成、基本知识点、教师的设问、印证的材料打印出来。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创造自由质疑的课堂环境。适宜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和谐、积极的感觉,促使学生情绪高昂、呈现最佳的思维状态。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允许学生有疑问就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考、理解历史。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这些问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回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习方法的传授

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内容。如在学习哪些欧洲国家不是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时,让学生记住一句话:“噢,瑞瑞请给男孩一点爱!”其中的“噢”代表“奥地利”,“瑞瑞”代表“瑞典”和“瑞士”,“男孩”代表“南斯拉夫”,“爱”代表“爱尔兰”。短短一句话,学生既记住了要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掌握了记忆的方法。同时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题型。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些练习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是课下作业。

四、促进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在自主学习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资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会限定在某种僵化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复合式思维,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辨证、变化、发展的视野,尤其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思维水平的检验。学习历史就如学习数学,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六、系统化历史知识,实施有效教学

系统化历史知识对增强历史复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知识如果只是零碎地记忆,则很难增强学习效果,只有把历史知识放到整个历史背景中,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系统化历史知识要全面了解历史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因此,需要师生相互配合,联系前后的历史知识,使之系统化。“横”的方面要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比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可以总结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欧洲革命、意大利统一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战争、俄国二月革命等。“纵”的方面可以把每个事件的前后都联系起来,比如,可以用中国近代史作为一条纵线,串联历史知识,理清历史线索。

七、巧妙提问,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1.抽签提问的尝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抽签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记入平时成绩。

2.多给出思考题,不否定学生。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并且愿意和大家讨论交流,这样会事半功倍。比如讲清朝入关的问题,当康熙统治天下的时候,政治清明,百姓安居,而明朝遗臣却因为统治者非汉人而殊死抵抗,策划谋反,问学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关系到很多东西,如文化、民族、政治等,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在历史课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八、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第11篇

一、近几年中考历史命题特点

1.非常关注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

2.体现开卷考试特点,考查理解能力,突出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

3.关注对历史主题知识的考查,主观题一般由专题方式呈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知识的跨度比较大。

4.考查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分配合理,经济、文化史内容有所增加,不单考政治史,平时不太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等也有所涉及。

5.注意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点知识进行考查,注意细节,而非完全主干。

6.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突出对三维目标的考查。

7.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与时俱进。

8.运用大量史料、图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对学生审题能力、阅读材料能力、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有些从材料中直接概括答案,对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人文学科特点。

10.对平时历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做好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如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必须得到落实,各种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必须得到规范,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必须相应提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重视历史学科。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相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科目来讲,它的现实应用价值也许较小,但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公民素养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考对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重视,不愿投入时间,那么成绩的提高从何谈起?

2.继续贯彻新课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理念,形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教学理念上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高度重视课堂。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第一阵地,加上课时的限制,每周两节的历史课就更显得珍贵。课堂目标应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合理、内容安排科学、教法设计可行);课堂要高效率(讲得高效、问得高效、教学手段高效、当堂巩固);课堂要互动生成(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每一教学活动都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4.关注学生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提高基本能力,了解基本理论,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5.规范练习、考试。对于平时的各种学案,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都应根据中考要求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6.除了正常的历史教学外,还应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如通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历史活动课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初三一年的历史教学是最关键的。与初一、初二的教学相比,其有一定的继承性、连续性,也有其特殊性。

三、初三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1.研究中考试题、中考说明。在初三正式开学之前,初三教师就应认真研究当年中考试题,了解中考命题特点,把握命题方向;还应仔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对知识点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心中有数,在今后的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易混点,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应多做几套中考真题,提高对试题的敏感性,也提高自己今后的命题水平。

2.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初三一年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有效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提前制订计划很有必要,包括世界史新课教学、第一轮基础复习及综合复习、解题训练等,都应仔细规划,不能前松后紧。

3.平时教学夯实基础,注重提高能力。基础知识仍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础知识讲授落到实处。教师还应把握住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4.增强综合意识,做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前后联系、不断比较,形成认识,提高能力。

5.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初三历史学习要面临六本书,古今中外,中国史与世界史相互交融,要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大环境中去学习,也要将世界史与中国史进行对照。

6.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就不用背书,甚至不需要努力学习历史,这是存在于许多学生中的思想误区。用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只靠临场翻书是不行的,要适当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同时要加强理解与应用。

7.整个复习过程循序渐进。初三历史复习一般分为第一轮基础知识、第二轮专题综合、第三轮强化训练。每一轮复习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所侧重。

8.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不能孤立地、呆板地学习历史,要将所学知识与当今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9.重视乡土历史,贴近现实生活。乡土历史知识体现了地方特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中考命题中往往占有一席之地。

第12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做最好的复习方法。那么,开卷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学历史,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

1拟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一般地,应拟定三轮复习计划:(1)梳理教材,掌握基础知识。以课本为纲,辅以复习材料,按照“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上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加强落实,在检测和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知识疑点,对知识的把握达到“准、全、牢、熟”。(2)抓重点、难点,搞专题,提能力。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 本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打破教材体系,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由点到线、到面,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再次巩固。注重扶优补差,设法缩小差距。 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层、个别补漏。充分利用手边资料加以练习。每月进行全级统一的月考,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公榜表扬,重视宣传工作。(3)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做好考前辅导。练习各种题型,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选典型题练习。从考前心理、答题技巧上加以指导

2夯实基础,形成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怎样夯实基础知识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从整体着眼”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整册书。具体的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些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从“从局部入手”就是要从微观上掌握每个知识点。具体办法就是详读每篇课文。要注意每课有哪些子目,每个子目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各子目之间有什么关系,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文字资料、表格和注解。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哪些历史信息。此外,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加强识记训练,背书要做到“放大”,有针对性地背。“抓小”就是要背课本上清楚标明的或者是隐含的第一、最、转折点等零散而又重要的知识点,要背有明显特征的小知识点;“放大”就是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去背大段的课本上的内容,至于其它资料上大段的内容,也没必要去背,但要记住大段内容的标题,考试时遇到类似的题目知道到何处去找就行了。

3找考点,明要求,重学法

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另外,还要弄清考试的基本要求,考什么,怎么考。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历史复习中不打无准备之仗。对历史中考,我研读了近两年同时期的历史试卷,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考试说明,从实践层面上告诉我们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笔者在研究的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其有如下几个特点:难易适中,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如果对教材内容不熟悉,查找资料也难;综合性强,侧重同类知识的归类比较和历史发展线索的整理;突出重点问题,对于重点问题的出题频率和角度频繁出现。所以,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必须将知识教深教透,很多内容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想到用什么方式让学生掌握,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