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使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之中,也实现了保八的目标。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活力,不仅在于改革开放,也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决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在这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筹资难问题。
一、民营企业筹资困难的原因
资金筹集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企业形成,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既然筹资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为民营企业解决筹资问题势在必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如设立较晚,规模较小,自有资本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本身的经营管理体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等也不健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业绩也相对较差,盈利水平低,财务管理水平也差,因此偿债能力也较差,资信水平也低,所以无论是银行,还是资金充裕的企业都并不愿意将资金借给这样一些民营企业。再加上一般在银行贷款是需要抵押担保品的,但民营企业是很缺乏这样的担保品的。 2、我国金融体制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筹资。企业筹资的来源主要有内部资金来源和外部资金来源,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向银行借贷是其主要的渠道,但我国目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他们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而其他的金融机构也没能为民企的筹资敞开大门,国家也没有建立起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虽然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筹资也作出过一定的承诺,但很多的政策措施实施起来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其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比较倾向于注重当地的大型企业,搞政策倾斜,而对民营企业的关注较少。不在筹资方面对民营企业采取优惠的扶持政策,不为民营企业贷款进行担保等只会限制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开启不足,贷款优惠政策不够,在证券市场上也无法直接融资。中央政府的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够,没有出台硬性措施。
3、所有制歧视影响民营企业筹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而在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上,国有经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我国的经济、财政、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受多年累积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得到的资金扶持力度方面,大大超过了其他所有制企业,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国有企业。在筹资问题上,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远远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民营企业筹资难的解决措施
民营企业在筹资方面面临巨大难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民企自身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吸收人才。如果企业资金有限,那么可以加快资金的流动,使企业内部资金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每单位资金创造的价值。采取措施,转换经营机制,使民营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政府管理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首先,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其次,建立政策性银行和小型商业银行。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组建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提供免息、贴息、低息贷款。同时要依靠民间资本参股、特别是吸纳游离于金融体系外的民间资本,有秩序地发展地方小银行和民营信贷机构,促使民间资本从“体外循环”转入“体内循环”。最后,政府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的成功经验,在政府部门中专门建立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局作为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定相应的中小企业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与服务。
3、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民营企业筹资提供更多渠道,压低筹资门槛儿。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较为长期和直接的资金,对民营企业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管理层应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要开设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新型资本市场。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可以重新塑造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民营企业筹资环境。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难的问题,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4、民营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企业筹资要坚持以需定求的原则,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和遵守国家有关筹资的各项法规的原则。在民企有自己足够的筹资渠道后也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合理筹资,不要有蛇吞象的想法。要做出合理的筹资决策,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减少筹资成本,从而减轻偿债压力。
5、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可以实现同行业的合并经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规模,获得规模效益,也可以避免同行业的恶性竞争,促进行业的发展。企业做大了就会提高知明度,不仅让社会公众看到了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企业的盈利,而且还会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注,他们乐意将款带给企业。
参考文献:
[1]楼士明.企业筹资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财务管理 目标应为民管企业价值最大化,对务杠杆利益是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并在分析影响民营企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去年6 月财政部组织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首次将民营民营企业列为检查对象。今年 1月8 号,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民营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士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人、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 2.9 年。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英年早逝,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破产与持续经营只是一步之遥。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导致财务状况恶化,丧失现金支付能力,不管其规模多大都会破产。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财务疚杆利益),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民营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认为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同一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民营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民营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 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对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人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反映民营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民营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民营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民营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 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即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在民营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民营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民营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民营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式,但不能用单琐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民营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民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资本结构孟要指标一一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评价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民营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负债股东权益x投资利润率一负债利率x (1一所得税率)。由上式可见,当民营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或当民营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人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恶化,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即零负债朋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此时,民营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民营企业,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营企业,由于这类民营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中有升,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巩固其垄断地位;而对于一般竞争性民营企业,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难以稳定,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民营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较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民营企业,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环境
信用担保的基础是信用制度,它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增强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信心,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首先,要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的资信度、诚信度。企业的信用基础是建立在企业规范化的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目前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尤其是新创业的民营企业。对要求提供信用担保的民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依法立章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健全民营企业的财会制度、票据制度以及与管理部门、金融部门共享的企业信用信息制度等等。
其次,加强信用基础建设,对民营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为了沟通银企之间的借贷通道,使担保机构能按民营企业信用提供担保,引导和促使资金流向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可以设想把民营企业、银行和参与信用评估的中介机构三个方面共同作为信用主体,把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和个人行为信用五个方面作为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和不良记录的收集,建立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和企业经营信誉档案;建立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风险分散等为主要环节的信用制度,将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与银行审贷、信用担保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信用评估机构或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和信用等级评估,提高其资信透明度;然后再由银行或担保机构根据评估报告决定对民营企业的放贷与否和放贷额度。
2建立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促进民营企业融资的良性循环
担保基金是专项用于履行保证责任时代为清偿银行贷款的资金,是一种商品范畴、市场机制、企业行为、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法律的新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个人消费贷款。担保基金可以由两部分所组成:一是启动资金,是由政府出资的铺底。这部分资金不在于多少,但必不可少,它体现了政府的支持,同时也使会员企业增强了对担保机构的信任度和信心。二是会员企业缴纳的保证金。这是会员企业以资金形式体现对自身信用的保证和承诺,同时也是与其贷款申报数额挂钩的基数。要形成科学的约束和风险防范机制,必须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担保基金必须全部存入银行;二是担保贷款放大倍率必须限制在担保资金的5-10倍;三是严格按照标准选择企业和担保项目;四是加强评估,控制风险代偿率。
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基金是非营利性的,要保持其可持续性,既要规范管理,回避决策风险,又要持续注入资金,保持一定的规模,要实行信用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风险分散社会化和约束机制有效化”,不断为成长性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知识型、特色型民营企业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采用“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方针,通过政府投入、受保企业风险保证、担保机构多方筹集和经营效益补充等途径来筹集资金;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到约束机制有效化;调动和组织社会资源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避免将风险全部转嫁到政府特别是财政的弊端,使得风险分散社会化。
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应该注意探索和设计一种合理的架构,建立科学的内部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把可能形成的损失控制在可能承受的范围内。根据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担保基金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可设立代偿损失的目标预警、受保企业的信用记录、受保企业的风险担保与反担保、对受保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和财务状况实行运行监测、对到期和逾期的担保贷款进行债权追偿等。民营企业担保基金最终体现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提高财政收入等社会效益上,因此还要确定合理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的绩效评价指标、允许代偿比例和后续资金。
3畅通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利用上市公司载体,开展资本运营,通过配股、增发、股份制改造和规范上市、债转股等资本运作手段,鼓励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的民营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促进直接融资。 另外,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形成了资金的扩容,提高了股市的扩容速度。这种情况无疑是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解决“资金饥饿症”的良好契机,是中国金融市场从资金供给角度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
一、民企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难成民企发展难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技术的行业为主,仅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就集中了民营企业的75%。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发展,受到资金严重不足的制约。然而,从银行所得到的贷款,尚不足银行贷款总量的2%;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只占9%左右,这里还不包括那些以较高昂的代价购买别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线上市的;在债券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则几乎为零。
(二)内部融资为主,外部筹资比重偏低
因为民企没有政府资金投入,纯粹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使得民企外部融资渠道很少,据2010年中国商务部对民企抽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他渠道为2.9%。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民企得到外部资金援助的很少,基本上都是以自有资金为基础进行发展。
在采用外部资本来源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对民企上市的门槛较高,大多数民企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这些社会直接筹资方式来实现资本的汇集,主要还是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筹资。但是,民营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一是很多银行因为民企没有政府资金的投入,对民企持怀疑态度;二是我国银行业尚未完全放开利率市场,造成银行对民企资金管理成本高。这种融资成本包括贷款的承诺费、手续费、管理费、费、担保费、公证费、保险费、评估费、抵押费等,还要支付实用资金而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如债务融资利息、债权资本人融资股息。贷款利息的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风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民企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由此,高融资成本对民企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三)不同金融机构的做法不同
在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国有银行往往会以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是抵押品缺乏为由拒绝向其发放贷款;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在满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融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的限制,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还有赖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还远没有到位,尚有相当的潜力可挖。如江苏、浙江两省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所占存贷款市场份额大体在1/4左右。目前,存款在进一步向国有银行集中的同时,国有银行贷款增长却反而放慢,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势必会加大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3]。
二、民企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借贷无法律保障,借贷双方风险高
当民企的内部资金不足而依靠外源资金时,在通过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等方式融资遇到瓶颈时,民间资本借贷方式应运而生。比如浙江温州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10年4月中旬关于温州民间借贷的调查显示,温州本地民间借贷容量达到了560亿,整个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其中中小企业有60%左右参与其中。可现在很多民间借贷活动仍处在法律的边缘,而且对于正常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方面的界定也非常模糊,没有专门规范民间资本运作的法律法规,导致民间借贷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监管空白地带,民间资本流通过程中风险不断。很多民间借贷都是熟人契约,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合同,但规定不够详细,甚至因为合同无效而被人利用的比率很高。还有很多贷款具有高利贷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企筹资风险,比如最近比较盛行的温州很多民营企业家的“跑路”现象,还不起钱干脆人间蒸发,这种民间融资的不正常方式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4]。
(二)社会中介服务不够健全,担保机构较少
后危机时代,针对很多民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许多专为民企担保的公司发展起来,这些担保公司有民营的,也有政府投资的,但这和一群庞大的、希望筹资来扩大企业发展规模的队伍来说,数量上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民营担保公司门槛高、费率高,使许多民企根本没有能力筹集到资金。因为贷款担保机构少,民营企业为了实现融资的目的,彼此之间的相互担保变得比较盛行。但是这种互相担保的融资体系中,绩优企业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于是就出现了互保+债转股的新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股权作为反担保品抵押给担保方,一旦被担保方无力还债需要担保企业代偿时,担保方对被担保企业的债券即转为股权。但这种担保方式由于对被担保方承担连带责任而使很多企业不愿意为他人担保,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资金雄厚的企业不想提供担保,而资金短缺的企业无法找到担保方,融资瓶颈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后危机时期解决民企融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负债 经营 财务风险 分析
一、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1、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和意义
从财务方面上看,负债是民营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它能够以货币方式计量,而且在以后经营中也会偿付资产和财务的经济责任。一个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范畴为负债项目,而它只有实际负债中的短期债券、短期借款和各种负债的项目。我们知道西方的财务理论分析中常常会将负债经营局归类偿还期在几年以上的长期债权,这样就会使符合负债的经营概念排除借款性短期债券,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负债经营概念。
本文是从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内容上确定所有符合负债经营概念要求的债务项目,它包括各种类型性的短期或者长期负债。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这种方式能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地方上,企业可以克服自身发展劣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增值的功能,实现借机生效的目的。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
企业负债经营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融资速度快,限制性条款少,程序较为便捷;融资成本低,企业负债筹资的筹资费用和利息费用都比权益性筹资的要低;融资具有弹性,资金使用较为灵活;收益与风险并存,若企业资金运用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1、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民营企业本身的资金短板,财务上对负债无力偿还的风险更大。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负债经营不仅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用率
假设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税前资金利用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那么借入的资金就会获得相应的利润,而且如果这个民营企业不足够支付利息的话,就需要用它的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这个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我们知道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在现今社会的财务状态下是可以降低自身的资金利用的问题,达到利用率降低,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达到更大的利润。
3、民营企业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保证程度降低,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报酬率,作为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会使民营企业借款筹资成本大大提高,难度加大。企业过度负债导致财务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民营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负债经营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利弊并存,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因此民营经营者在决定举债经营时必须权衡利弊,尽力去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如何兴除利弊,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1、确定企业负债经营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其计算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同时,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
除了要考虑企业负债规模外还要仔细分析企业负债结构。一是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二是资产结构,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筹资;反之,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则可以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进行筹资。三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可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分别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或向资金市场拆借,还可以引进外资。
2、选择适合的举债方式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举债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举债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的首选;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成本低,使用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但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资金市场拆借,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引进外资,即从国外引进资金,但需要考虑汇率风险。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资金。这就要求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和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财务预警体系应包括: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确保财务预警分析工作能有专人负责,并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能够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包括应急措施、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6、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是风险的反对者,负债经营风险大,稍有不慎即陷入困境。公司经营者要学会在不同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把握住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均衡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负债经营在利益与风险的二难决策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预期经营效益。
在当今负债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率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些事情有了它可以神奇般的办成。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诚实无欺,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和抵御风险。
四、结论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之一,其可以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给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潜在的威胁,企业应充分认识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和积极思考负债经营的策略。民营资本的管理、筹资管理、资金时间价值与财务风险分析及全面预算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对相应产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润红:企业环境会计[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 丁国安: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J].财务会计2005(7).
[3] 马妍:环境问题与绿色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9).
[4] 张文华:企业负债经营获胜的关键是管理[J].财会研究,2006(11).
摘要 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的领跑者,在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其在外部环境、治理结构、融资渠道、投资决策及风险预警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并导致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凸显,已影响到民营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鉴此,本文将从剖析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入手,探讨民营上市公司规避与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民营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辉煌发展历程,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因其灵活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备受关注,并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随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其内外部制约因素诱发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让民营上市公司摆脱困境、轻装上阵,诊断剖析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根源固然重要,但是加快落实财务风险控制配套举措才是当务之急。
一、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上市实践机会不断增多,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深圳华源磁电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从此揭开了我们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特别是2011年核准制实行后,民营企业经历上市融资狂潮。截至2012年5月,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其中,在主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30.0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76.18%,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92%[证券日报http://,朱宝琛 ,《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过半》]。
但是,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民营企业在上市后也频频暴露出各种问题,诸如弄虚作假的诚信问题、暗渡陈仓的大股东掏空资金问题、层出不穷的的财务风险问题等。其中,财务风险问题因其涉及面广、危害大等特点,值得认真思考和特别重视。
二、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诊断
(一)外部制约因素突出,财务瓶颈问题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对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必要研究和配套机制,国家关于支持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建设比较滞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不利局面。
首先,民营上市公司经济扶持政策少。作为外部约束的民营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产业市场准入标准看,我国不少行业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垄断壁垒。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上市公司所能进入的产业领域比较狭窄,别无选择之下只能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行业,其结果往往容易在竞争中陷入财务危机。此外,国家在出台刺激经济系列政策时,往往是优先考虑国有企业,针对民营上市公司经济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其次,民营上市公司法律保护有待提升。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不同的市场微观主体实行区别对待,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法律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法律对民营上市公司保护尚显不足。从个人产权法律保护看,由于国家缺乏对保护民营经济物权、债权等完整法律规定,民营企业主难免心存疑虑。民营上市公司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除实际税负较重外,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不合理负担更是加大财务风险。因此,只有构筑保护民营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框架,才能推动民营经济的最大化发展。
(二)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财务决策面临失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有效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这种权力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及历史等原因,我国多数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一股独大”的现象较易导致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失控而危及企业健康发展的例子则不胜枚举。
为防止非家族成员对公司控制权的稀释,实际控制人往往控制董事会并直接担任或安排家族成员担任高管及其他重要职位。这样企业内部很难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重大决策大多由企业实际控制人独自裁决。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丧失了监督权和管理权,无法形成对实际控制人的有效制约,公司治理机制形同虚设。这将造成财务决策上的不良后果: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屈从于最终控制人的利益,最终控制人由于受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必然造成财务控制失灵,从而导致财务风险膨胀。
(二)上市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偿债风险趋大
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体制仍不完备,民营上市公司融资难免受到各种限制,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民营上市公司规模、信用度、财务信息透明度等,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劣势,较难取得外部投资者的信任。融资困难提高了民营上市公司的筹资成本,加重了其财务负担进而易于引发财务风险。考虑到融资困难和筹资成本,不少民营上市公司,用短期融资来进行长期投资,这容易造成负债结构不合理、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短期负债规模过大,短期内因现金流量不足,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由于“病紧乱投医”,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手段难免存在一定程度违规或违法,客观上加剧企业财务管理潜在风险。
(三)投资盲目多元化,投资决策机制缺失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在内外部都缺乏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约束机制,投资活动战略意识比较淡薄,短期行为和市场跟风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民营上市公司在利益驱动下,无视自身经营能力和行业背景,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就盲目进入非相关或不熟悉行业,甚至什么领域都想去涉足。由于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及经营能力,这种不相关的多元化较难实现资源共享,较易分散管理精力,难免顾此失彼。这就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活动失控,投资风险膨胀,财务资源流失,进而爆发企业财务危机。
(四)财务预警准备不够,应对风险裕度不足
由于民营上市公司大都缺乏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在内部控制度方面存在许多空白,往往容易造成应对风险时“准备不够、裕度不足”。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是科学管理财务风险的有力保障。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这就需要一个独立的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收集、分析和传递大量的资料。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针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机制。在发现存在财务危机隐患甚至已经出现财务危机时,不能及时地组织相关人员、寻找警源、制定并执行相应预案和监督财务危机控制效果。 三、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加强政策扶持、营造公平环境
在不少民营企业家眼中,“国有企业是大儿子,民营企业是小儿子”的说法仍大有市场。为改变这种区别对待的不合理现象,国家要尽快针对民营企业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规范和引导民营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国家要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发展配套制度,从经济、法律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保护和鼓励民营上市公司快速发展。其次,我国应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加快完善保护民营经济物权、债权等法律规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能够提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此外,民营上市公司,要以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为契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积极融合到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赢利能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从制度上解决公司各方利益的制衡,对于公司能否高效运转及控制风险从而具备有效竞争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民营上市公司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上市公司要从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规范企业管理机制两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和财务决策机制。一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战略投资者,努力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外部化。二要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要健全和完善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业经理的积极性。三要完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即在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形成有效内控机制。四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摆脱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束缚,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三)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虽然国家在民营上市公司融资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当前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及解决发展所需资金,仍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笔者认为,破解这个瓶颈问题需要国家和企业各自的主动作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首先,国家应当积极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彻底打破金融垄断,消除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各种壁垒,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创办中小金融机构,健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促进股市一级和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开拓境内企业境外直接融资渠道;三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丰富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其次,民营上市公司也要积极通过资本交易市场与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共赢的资本运作模式,并注意适时改变筹资策略,创新筹资方式、优化筹资结构,寻求多种融资方式的最佳组合。因此,民营上市公司既要考虑筹资成本,也要考虑长短期的偿债能力,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充分利用长期债务,适当安排资金投放。
(四)科学投资决策、合理规避风险
民营上市公司务必要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投资战略,明确战略目标、合理规避投资风险。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健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组建投资团队进行集体评估决策,避免企业家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及盲目跟风。其次,要加强投资的科学评估论证,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论证分析,制定切实可行投资方案,选择有竞争力的投资项目。最后,要加强投资科学组合管理,切勿盲目追求投资多元化而导致投资失败;若确需进行投资多元化,也要选择业务互补、能够分散风险的相关投资项目,避免不相关多元化增加管理复杂性。
(五)强化风险意识、加大风险预警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民营上市公司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监控,防范和化解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确保自身向着合理、科学和健康的方向发展。首先,要确立财务管理的战略核心地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要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捕捉和识别。最后,要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在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规避、转移、分散风险,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李淑华.郑州大学硕士论文.基于Var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2]谢玲芳,任荣明.民营控股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研究.管理评论.2004(09).
[3]朱宝琛.证券日报.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过半.http://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营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问题困扰,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民营企业业务的放宽和市场的拓展。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出发,对其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进一步拓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渠道 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数量大大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来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中的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特别突出,二来民营企业为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也很显著,为地方财政反哺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来民营企业成为解决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众多民营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发展的前提是充实的资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很难开拓新的市场、引进新的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远远超过其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欠缺,发展潜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信用情况也是很大的弱点,因此在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性就比较狭窄,虽然政府针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努力,但民营企业依然在市场融资中处于弱势,有些企业因无及时的资金投入而最终倒闭,留存下来的企业靠薄弱的资本基础在市场夹缝中惨淡经营,很少企业能突破资金限制的瓶颈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隐含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内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在现实的融资环境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自食其力,在迫不得已下才考虑借外债。虽然内源性融资方式成本最低,最易获得,但却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高速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时期步入稳定发展期,其规模和业务及市场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这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可以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基础本来就薄,实现的利润留存既要考虑日常经营运转的流动性需求,也要满足分红等一些现实需要,因此自身实际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将留存利润一下子投入到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项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不仅向业主要求补充资金,还向内部职工发起了借款,但往往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难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增添多少动力。
(二)外源融资方式选择较狭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借贷筹资,二是股票、债券融资。就前者来讲,是民营企业寻求资本援助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并且风险和成本都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也愿意优先选择银行信贷。但我国银行体系融资本来就有向国有及大型企业倾斜的倾向,对中小企业存在诸如信用低、管理差、流动性弱、经营风险高等偏见,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慎之又慎,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较多的限制性条款,且贷款额度一般都小于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都有微妙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自由,但是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限制。主板市场较高的融资要求断绝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债券市场也达不到国外宽松的融资条件,供需方有限,虽然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融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等也有准入的限制,因此使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三)民间借贷渠道隐性风险居多
民营企业融资的另一条渠道是民间借贷,在南方一些地下金融活跃的地区民间借贷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于一时难找到资金筹措渠道的民营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利用及时,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困境,获得新生机会。但民间借贷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给民营企业带来可能的风险影响。首先,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如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其经营不正规,借贷利率很高,且乱收不合理费用,增加了民营企业借贷资金成本,需要以更大的经营利润率才能保持盈利。其次,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本身经营也存在风险,有的甚至非法集资来开展借贷活动,其涉嫌违法必然也会殃及民营企业,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受到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互助合作的意识,很少建立自发的团体基金或其他互助形式来增加融资的可选择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针对以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摆脱进一步发展的融资瓶颈,面临着一些难度,但确需为拓展筹资渠道作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优化路径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各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瓶颈,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绩效和活力。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入手。即作为放贷方的金融机构、作为借贷方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保障职能的政府部门。
从金融机构放贷现状看,一是商业银行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流资较多。尽管中央银行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处于资金安全因素的考虑,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放贷一直持谨慎态度,比较忽视小额度且高频率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多数商业银行给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是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为获得长期贷款,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只好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形式,但由此也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二是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较高。现有的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证券市场缺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难以顺利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从这个方面看,民营经济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在资本市场顺利融通资金;三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非正式金融,但这种渠道风险较大。中小型民营企业非正式金融一般是通过内部职工筹资、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借款、相互担保的形式融资,特别是相互担保较盛行,但其风险巨大,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
从政府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促进及保障作用现状看,1998年中央提出要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增加贷款”。2000年国务院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文件,随后制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法》,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使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现在,在政策扶植下,全国已有上百座城市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搭建了新的平台。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看,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积累筹资,外部融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遗憾的是银行贷款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提供长期信贷的还比较少。在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较快,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表现出主动积极姿态。在中西部地区,当地银行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则是持慎贷原则。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还很严重。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优化路径选择
1.创业期融资路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业期的资金投入称为种子资本,这阶段企业资金需求大,投入密度强,供应相对短缺。这一时期企业要详细调查市场销售及利润情况,并进行长远市场的科学预测,做好各种资本考察准备。从创业资本家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回报时间较长,资金回报率理应较高。初创期企业一般很难满足向金融机构直接借贷融资的条件,应排除把金融机构融资作为主渠道。应该重点考虑采用内部融资,由投资人通过以个人筹款的方式进行原始资本的投入,或以内部发放股权的形式,通过职工融资。同时,民间资本市场可以成为这一时期融资的首选渠道。
2.成长期融资路径。成长期企业产品销售快速,生产规模增大,企业自身形象开始树立。这一阶段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内部机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凝聚力较强,在生产及销售等环节需要更多投入。这一时期选择正确的融资决策是企业规模扩大,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固定资产,部分企业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借贷的条件,能较快获得短期贷款,但重要融资渠道还要借助资本市场。
3.成熟期融资路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内部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开始平衡发展。企业内部机制逐步完善,生产规模得到有效扩大,企业效益达到高峰状态。不足之处是企业增长速度开始持续放慢,企业高层发展的创造力、冒险精神开始出现动力不足现象。企业形象得以树立、完善,形成定势。进入成熟期后的中小企业大多可以发展为大型企业。此时融资主要以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国际私募、上市融资等方式融资,融资渠道多样化,企业能较好、较快地获得各方面的融资资本。
4.衰退期融资路径。衰退期的企业产品市场走向萎缩,组织机构庞大、臃肿,效益滑坡,出现亏损。因此,为规避衰退期,多数企业会通过二次创业模式增强企业效益。企业开始重新开发新的产品、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或通过创建子公司,走多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再次发展。该时期企业已拥有相当的规模、技术以及产品,融资渠道与成熟期基本相同,主要渠道还是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谭小芳,赵舒婷.短板理论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原因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自身难以满足市场融资的盈利性等基本需求
1.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趋同性严重,造成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借款利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民营企业信息披露意识差,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缺乏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信息数据,甚至出现对银行、税务提供两套账的现象。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
1.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信贷条件让民营企业望而止步,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财务亏损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民营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中小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消费性贷款比重,也增加了国债等非贷款资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任度不如国有大银行,结算支付手段落后以及受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其资金来源受到明显影响,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减弱。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抵押贷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贷款制度,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价值低,特别是高风险、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很大,能够作抵押的资产价值不足。担保机构制定的贷款担保条件比较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2.直接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一是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三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难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立法不规范。目前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
2.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
【关键词】民营经济 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
到2010年底,保定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近25万家,呈现出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增加值达到1180多亿元,上缴税金120多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60%左右;实现就业近220万人,吸纳了全市60%的城市新增劳动力和5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民营经济已成为保定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命脉。
保定市民营企发展的新特点
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迅速,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扩大。保定市政府认定的100家成长型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底,这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2054.6万元,上交税金54022.6万元,出口创汇309626万元,三年平均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2.55%、28.1%、25.9%,分别高出全市民营经济平均增长水平23.2、18.8、15.2个百分点。
2010年,保定市民营经济拥有职工数达206.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万,其中安置城镇就业达32.8万人。在扩大吸纳社会就业的同时,企业职工收入也在逐步增加,2010年全市民营企业劳动者报酬合计89.2亿元,三年平均年增长15.2%。
产业集聚特色明显,名企名牌不断涌现。保定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集群内营业收入2408.9亿元,实现增加值617.5亿元,上交税金32.5亿元,三年平均年增长22.2%、24.5%和25.4%,其中年营业收入10~15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11个,5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6个,10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1个,有力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容城服装、高阳纺织、安国药材、白沟箱包等被列入省十大特色产业。蠡县、容城、曲阳等县分别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皮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雕刻之乡”等称号。
在企业品牌方面,“三利”毛线、“古城”蚊香、“丽华”礼帽等8个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长城皮卡出口28000多辆,在中国汽车行业出口皮卡中销量第一;丽华礼帽年生产能力600万顶,产品出口率为90%,其中羊毛毡制礼帽占全国同类产品的90%,占世界总销量的40%,是世界礼帽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华夏胶粘带和PVC电器胶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世界同行生产规模最大;古城蚊香系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30%,生产规模和销量均为世界第一;巨力吊索具产量与销量均排亚洲第一。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保定市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技术创新、企业转型与持续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创新意识与预测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差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不明晰。破坏生态、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伤害;有些企业违规招收童工,并提供很差的食宿环境和低廉的工资薪金;有些企业有意或无意侵害债权人或投资者权益。这些都是不熟悉可持续发展思路、不重视践行“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长此以往,必将给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后果。
“保定市政府认定的100家成长型企业,在2007~2010年期间,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创新;19家企业有中止创新活动的行为,其中10家是因为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不得不中止创新活动”。①除缺乏资金、人才等客观因素外,企业家们创新意识淡薄、缺乏战略眼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已有的创新成果技术含量较低,创新产品以国内新产品为主,而国际新产品数量少。
人才紧缺,发展资金渠道单一。人才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少、层次结构低。创新的主体虽是企业家,但知识型人才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保定市入统工业企业中,第一学历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占24%,民营企业仅占7%,全市民营企业经营者队伍中,第一学历大专以上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但是要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到民营企业,往往受到企业所处环境的制约,没有一流的科技人才支撑,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就无从保证,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和占有率更是大受影响。
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很少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或直接贷款;政府投入所占比重也非常低;由于政策原因,企业利用社会资金也面临许多限制,因此,企业的发展资金90%以上都由企业自身负担。另外,民营企业资金管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没有预算和规划,不能充分挖掘资金筹集渠道和筹资方式,对各种筹资方案和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资金链中断而使企业步入困境。
经营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来自农村,自身的法律意识和经营管理常识相对欠缺。当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跟不上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些企业萎缩,有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些企业违规操作而浑然不知。
保定市民营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他们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根本没有必要。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衰败,都是由于内部管理混乱,最终走向倒闭。
关键词:企业 资本结构 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32-03
目前,资本布局不合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借款比较多,各资本之间的比例又相互失衡。更有甚者不惜成本只为了获得更多资金,从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的情况。自有资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内部筹资、外部筹资等等融资方式都可以使得企业获得资金来满足企业发展。形形的筹资途径,各色各样的筹资办法,企业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正确的筹资办法,也就是企业如何在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中寻找最佳资本布局,大多数企业已经不得不面对这种现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不同的资本布局,因此也没有谁能确定一个最佳的举措测算出最佳点。
一、理论基础
(一)资本结构分析
有学者认为,资本结构与资本来源相关。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有自有资金、债务资金、权益资金、短期资金、长期资金等,因此我们一般把资本结构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来融资的比例我们一般称之为广义的资本结构;由长期资金来融资的比例我们一般称之为狭义的资本结构。国外学者比较偏向研究于狭义的资本结构,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综合考虑各项成分,比较偏向于广义的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现代资本布局概念是以MM概念为核心,MM概念的提出也对研究资本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林琼、吴扬(2003)认为MM概念中最重要的前提有:资本主义市场的成熟化和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化。MM概念经过三次修正,主要为资本布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工具,也由此引发出了多种概念。新资本布局概念的出现是资本布局概念历史长河当中的一次重要革命,而新资本布局概念的最大贡献点就是以信息不对称概念为基础,阐述了新的理念。通过“信号”、“动机”、“激励”等都是新资本布局的理念,张群、孙明(2012)认为以企业内部作用成分为出发点对企业资本布局进行分析,以运作人员和股份持有人,债权人间的作用以及这些对企业价值有何作用的角度来分析资本布局的矛盾。新资本布局概念将资本布局概念的作用成分分析扩大到更广的领域里了,使得资本布局概念的研究有了新的目标,资本布局概念的内容更加丰富。对于某些关键点,新资本布局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出解释,并没有考虑到外界环境和企业本身运营条件对资本布局的作用。新资本布局概念分析的利益体系也并没有得到充分成长,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三)研究资本布局的方法
国外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的举措研究各种成分对研究结果的作用,而国内学者大多数采用使用动态面板数据举措、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动态调整模型的提出来研究资本布局的作用成分。
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
1.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中国石化是中国领先的一体化能源和石油公司,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居于主导地位,占中国石油总需求的74%。公司的上游石油资产和生产规模小于其下游炼油和石化业务。中国石化的盈利对国际油价、国内炼油业务利润率以及全球石化周期反应敏感。
中国石化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到2014年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稳定在55%左右,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以内比较好,中国石化应该算比较好了。
中国石化的流动负债基本也保持稳定,在75%左右,也有点偏高,比较偏向于短期借款。
2.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方式。如何调整国有企业负债布局,第一点就是要扩大国有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加快银行贷款布局体系的改革,提高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监管。银行发放贷款后缺少对企业用款的监管,从而导致更多企业想要从政府、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而不是通过自身成长提高企业生产运作获得收益。这样就会出现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增高,但是整体经济回报又不会好转,所以调整国有企业的负债布局就必须从银行着手,加快银行体系的改革。
所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调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大力培育资本市场,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培育企业债券,落实相关措施,将国家、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加快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的资本布局肯定会有所改良。
(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
1.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中国3C家电连锁零售行业中遥遥领先的要属苏宁云商(原苏宁电器)了,它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公司以“租、建、购、并”立体的模式,始终保持稳健、快速发展,坚持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同步拓展。2009年,公司收购日本LAOX公司、我国香港镭射电器,进入日本和我国香港市场,探索国际化经营道路。公司以“苏宁易购”为品牌,立志打造为中国最大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规模采购和品牌优势,共享公司实体店面、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网络,加快建设高水准的网购平台。公司目前跻身中国B2C行业的前三强。
从表3可以看出,苏宁云商从2013年1月份起资产负债率都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已经超过了70%,一般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0%以内比较合理。
从表4可以看出,苏宁云商的流动负债占总负责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已经达到80%~90%。
募集债务资金是企业通过外部募集资金优先考虑的方式,其次才是混合募集资金,权益资本募集资金应该放在最末位选择。这样做主要是想通过利息避税的作用,发挥财务杠杆效应来扩大每股盈余,提上股票价值,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成本,稳定企业控制权。
2.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银行垄断,金融机构不够多是一直以来金融市场上所存在的问题。即使四大行已经进行改革,但是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的速度还是跟不上步伐。民营企业募集资金难主要是银行高度垄断和金融机构的缺少引起的,募集资金来源比较少。我国证券市场上优先股所占比重较小,没有支付灵活的债券。
3.资本成本。企业不同资本布局受不同筹资组合办法的作用,综合成本的高低决定企业选择何种筹资办法。企业在选择综合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的同时,还会与其他企业的资本布局进行对比,取长补短,然后再调整当前的资本布局,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资本布局,获得更多收益,使得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领导地位。
三、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方式
民企受投资者关注的原因在于其强劲的盈利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企业对资金消化不掉,没有很好地利用资金。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企业规模不大、缺乏作用力等导致筹集不到资金。改善这个现状的办法可以有两个方面:第一要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将募集资金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第二要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使销售收入有所提高,加强管理。
(一)完善经济市场,金融工具的多元化
股票的发行受到额度限制,会对股票市场吸金的水平产生影响。在当前,经济收益不好,缺乏信用度,债券二级市场培育的比较缓慢,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经济形势不好,供需不平衡等等矛盾的存在,都使得发行债券更加困难。银行体制的不健全,企业不管成本高低都从银行借钱,企业资本布局在这种处境下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公司经理人应该受到资本市场的约束,债券市场有待培育,改变募集资金办法的单一化,实行多元化的筹资办法,加强与扩展企业的资本架构弧度与募集资金办法。
(二)确定组成资本的最佳比例
权益资本往往与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权利相联系,因为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就是权益资本,各投资主体投资所占比重大小关系着企业实际控制权、决定权和收益分配权。民营企业的权益资本面临多元化矛盾,最初的权益资本是比较单一的,只是几个创业者投资的。创业成功之后,一些守业者加入进来,民营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后来者的股权。守业比创业更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控制权应掌握在具有风险意识和超前意识的决策者手中。由此可见,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是多么重要。企业的性质、运作内容和运作范围主要影响着权益资本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在确定各投资主体的出资比例时,应综合考虑这几方面成分。
(三)确定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意见和建议
优化企业资本布局必须考虑到各个影响因素,不能忽略资金成本还有财务杠杆的效应,通过变动各个细小之处,形成适合企业的最佳资本布局,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从理论上来讲,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适合它的资本布局最优点,但是在现有的情况中,企业想要在某一时期某一运作条件下达到最佳资本布局是不大现实的,它只是一个概念数据,在实际当中是不大能找到最佳点的。实现最佳资本布局只有建立在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情况下,最大化实现企业和股东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收益才是优化资本布局的目标。资本布局不是静态的,是一个动态的布局,企业实际操作者应该根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情况来调整资本布局,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1.发挥宏观政策引导作用。对我国已有的投募集资金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机制,不仅仅使得国有企业资本布局需要调整时得到保障,又能够使得其他各类企业在有资本需求得到保证。加快企业转变,加强企业制度的管理,建立企业资本退出体系,依法对无力还债并且资本布局恶化严重的企业实施破产手段,一步一步地形成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的制度和办法。
2.控制筹资风险。如何选择筹集资金的途径和办法是控制筹资风险的重要步骤,企业在选择负债资本的时候所需要的成本和面对的风险程度有明显差异,能不能有效减少风险,就需要企业根据本身培育处境来选择适合的筹资途径和举措,企业不一定要选择单一的筹资办法,融资的途径方式越多,就更容易分散获得该笔资金的风险。以此同时,企业也要注重财务弹性,应该根据自身处境制定适当的债权募集资金的比例,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培育。
3.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积极开拓金融产品,扩大企业募集资金办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提高运行的效率,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效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市场引导作用。改革公司股权布局,提高流通股的比例,对企业运营中提高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效率加以要求,并且可以制定适当股利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
4.调整公司负债结构。贷款时间和贷款的来源都是在调整企业负债布局的要考虑的问题。调整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构成,减少短期负债的办法可以有债务重组,短期负债还清之后,就不应该保持过高的短期负债,此时应该扩大长期负债。长期负债在借入时应该考虑还款时间和利率的矛盾,公司也可以在适合的条件下发行债券,也可以以适当的办法与其他公司合并调整债务布局。
5.提高公司回报。不难发现企业盈利水平与企业保留盈余水平成正比关系,企业盈利水平越强,企业负债水平也就越强。当企业利润率远远大于资本成本时,企业才有充裕的资金去偿还债务本息,同时也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也更容易获得负债资本。
区分不同处境,采取正确措施解决企业资本布局中存在的矛盾,就必须正确认识筹集资金的各项特征,了解企业募集资金布局与募集资金成本,以及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选择合理的筹集资金的办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现实情况为出发点,对企业资本布局进行调整。
四、总结与展望
资本布局对企业整体培育以及财务状况起着重要作用,筹集资金的不同布局会形成不同的资本布局,资金成本的千差万别,从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企业价值也会有所变化。所以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结合自身处境选择合理的募集资金办法,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控制风险,考虑资金用途、投资偏好、企业规模、躲在阶段、行业性质等等作用成分,选择最佳资本布局。在不同时期,企业应该为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去考虑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找出最适合企业的资本布局。
参考文献:
[1] 王莫.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J].科技向导,2013(8)
[2] 张群,孙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4)
[3] 傅昌銮.我国不同类型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与优化[J].时代金融,2011(2)
[4] 鞠成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以东莞上市民营企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8)
[5] 陈纪南、梅炳莹.浅谈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J].财务通讯,2011(2)
[6] 许文锋.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关键词】民营经济;金融缺口;融资效率;改进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文章对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民营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及原因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我国民营经济融资现状 据统计,在我国所有企业中,只占少数的大型企业占用了约80%的信贷资源,而占有数量多、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小企业贷款占用比例比还不足20%,并且还要承受高额的融资成本。即便如此,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难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直接融资受限制
企业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一般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及私募市场融资等。由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准入门槛高,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达到融资的要求。尽管我国的三板市场早在筹划之中,但却迟迟未能开放,多数高科技型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仍难以筹措发展所需资金。 2.间接融资成本高
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典当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等。中小企业除运用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外,其他间接融资方式发展现状为:国内融资租赁市场起步晚,融资租赁同样准入门槛高,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通过商业信用来融资难度大;典当和小额贷款公司市场混乱,且融资所能满足的只是企业小额、短期的资金需求,但其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3.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经营活动历年累积产生的资金,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性高、成本低等特点。虽然内源融资可以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节约融资成本,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企业成立时间短,内部积累资金不够,加之由于未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且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风险承受能力低,仅仅依靠内源融资显然已不能支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三、民营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及原因 1.民营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 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机理
民营企业金融缺口的刚性存在,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直接原因。中小企业金融缺口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时又受信息不对称、政府管制、金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的资金流程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形成资本,即国内储蓄一投资一资本。上面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难以从资金供给方获得有效需求资金,导致供求关系链条断裂,即出现中小企业金融缺口,从而难以达到资金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民营企业有效资金供不应求,出现金融缺口,既有供求双方的原因,又有来自政府管制的影响。从根本上说,金融缺口是由我国严重的金融管制造成的,在我国货币市场上,实际利率没有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来自政府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导致资金的过渡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从而出现金融缺口。同时,由于银企信息显著不对称,使得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剧了金融缺口。
2.民营企业金融缺口形成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广泛且客观存在于所有的融资活动中,企业无论是向国有金融机构,还是非国有金融机构或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都会遇到与资金供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障碍。在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投资风险认识的不对称。中小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金融机构等出资者却可能认为风险太高予以拒绝,或要求更高的利率或者抵押品。(2)赢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财富,而一旦亏损,为公司错误决策买单的则可能就是出资者。(3)经营能力的不对称,资金供给方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企业家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决策能力等,但是无法做到确切掌握。
(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有些私营企业资本结构比较单一,负债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较高。有些企业经营规模一般不大,自有资金的比重平均不到32%,资产负债比率普遍高于大企业7%一10%。 (2)部分私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经营业绩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随意性大,缺乏长远目标。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其生产需求。 (3)有部分的私营企业信用意识淡漠,财务数据真实性差、具体业务透明度不高、信誉度低、缺乏信用积累,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 (4)对已贷款的资金存在拖欠。由于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市场交易秩序混乱,“拖欠有利”的想法存在于经营者思想之中,以至于有的企业把拖欠贷款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与生财之道,也有的企业把拖欠作为变相筹措资金的渠道,不讲信用,不守合同。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而且制约了自身企业的筹资能力。
四、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的措施
1.私营企业业主要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重视自身信用建设,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加快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方向发展,生产“名特优”产品,使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本、知识资本结合起来,增强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2.对私营企业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在措施上要保持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份额,确保其有充分的资金来源。银行要对私营企业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如建立诚信档案收集材料、预测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对贷款抵押品进行估价等,写出有关分析并提出建议。根据分析,可以查清借款、贷款直接用途的真实情况,查清企业申请贷款的主观、客观原因,查清企业经营状况等。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财务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重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这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更严重的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寻求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的财务问题,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做好进一步的投资计划,在对融资成本和风险的正确分析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更新理财观念,完善会计控制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此外,要增加财务的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力,明确记账、对账,及时准确的公布财务信息,向相关单位出示正确的财务会计信息,以此来获取投资人的信任,在多渠道融资面前,选择用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足够的发展资金,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4.寻找新的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少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要开发新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选择与大企业合作,或是成为大企业的一个子公司,使用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其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运用其管理水平来提高整体的发展实力。另外,企业可以选择租赁形式的融资,通过租赁融资来降低企业成本,这种融资方式风险较小,且融资方式灵活,可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与更新,增加企业融资量,减轻企业债务压力。
五、结束语
民营企业融资难这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了,随着我国对民营企业的重视,该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同时,民营企业也应该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加强财务管理,寻找新的融资渠道等,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