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

时间:2023-08-28 16:5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还记得孩提时走进校园,那琅琅读书声常萦绕耳畔,回荡在校园上空,而不知从何时起,校园里少了那琅琅的读书声,手不释卷的美好体验正和我们渐行渐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莎士比亚也曾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结合我校每年一届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以及我校的《偏远山区农村完小小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我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变课程

我班学生留守儿童占半,这些孩子自觉学习意识差,他们的阅读,主要靠的是课堂,而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阅读,课余休息时间,学生热衷于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哪有时间阅读。周末回到家,早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和精力。农村的学生家长生活压力大,生活大多艰辛,闲余时间少,即使有时间,也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而无从辅导学生读书。甚至有点学生家长有点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学习读书,而是无所事事,自然而然地效仿,学生的课外阅读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又如何能实现呢?我决定让课外阅读变成我班的一门课程,扎扎实实搞好读书活动。

1、创建图书角,为阅读搭建平台

学生的阅读资源有限,亟待为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我通过献书、购书、借书创建了一个班级图书角。献书即发动科任老师和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集体;购书即发动学生捐出自己一星期的零花钱,并把班级中平时回收废品的钱筹集起来购买新图书。借书即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等同学们阅读完后再去调换新图书。

2、定时间,阅读成常规

每天8点50分到9点10分是我校的早会课时间,这20分钟常被大家用来作安全常规教育,我想:何不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而这宝贵的20分钟用于阅读呢?而且早上人的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在这段时间读书,能得到质的保证,于是我将班上的阅读活动时间定在每天早上8点50分到9点10分。

3、定目标,规范阅读活动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阅读计划的,喜欢的书看一看,不喜欢的从不问津。看书时走马观花,很少带着问题读,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目的是支柱。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并根据不同的书籍,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为各种读书汇报活动做好准备。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二、师生同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1、同读中指导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如果对学生阅读不加任何指导,即使学生会去读书,那学生大多可能会停留在看漫画,笑话,脑筋急转弯之类图片较多的书,由于这样的书图片多,文字少,没有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帮助,更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性阅读,指导他们如何读好书,如何根据不同的书籍作读书笔记,并定期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所读刊物,把自己看过的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使学生乐在其中。

2、同读中示范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一桶水远远不够。现在的学生对老师并不想原来的盲目崇拜,要想征服他们,首先得有自己的魅力,否则,你的一切努力都只会付诸东流,所以在要求学生读书的同时自己先要“博览群书”,至少你要看过你介绍给学生的书,这样你才知道,这本书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读一读。

三、活动促阅读

第2篇

一、乐读

儿童进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自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倾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初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地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上从学习环境入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成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二)创设阅读的时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没有及时督促指导,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三)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有原则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的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的有效读书方式。我每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教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以见到《童话故事》,从《白雪公主》等书籍,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中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能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导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大的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措思、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记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刺激下很快被故事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二)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对任何事都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 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体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现苍蝇成群众,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让学生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平顺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为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的气氛,提倡亲子阅读。

第3篇

关键字:小学生;阅读;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32-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小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应用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再现情境引起兴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老师讲台上学生台下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笔者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我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第4篇

一、教师魅力,播撒阅读兴趣的种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阅读兴趣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指定篇目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学段安排经典童话、名著、随文篇目,等等。

低年级适合安排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还有一些低幼拼音读物和拼音美绘本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高年级适合推荐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还有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

另外还可推荐订阅《好孩子》、《世界儿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科学画报》等刊物,让每个孩子都有数着指头等待刊物的急迫心情,让定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多彩笔记,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

课外阅读可以不论内容、不论形式,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要学会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高年级要学习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勾画语句后要反复诵读,练习仿写。三年级起可逐渐教学生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录好词佳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2,写出所阅文章的提纲、大意,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3,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综合以上要求去写。掌握方法后,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笔记,每次所写内容不要求多,但必须有意义、书写工整。

光做文字性的笔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小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鲜明色彩的特点,让他们在笔记上画点自己喜欢的插图、花边,使笔记像手抄小报一样精彩,吸引人的眼球。视觉的美感也会使他们爱上读书、做笔记。当然,老师一定要讲清笔记内容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千万不可做成画报。

观察中发现,学生爱读不爱写。为了让“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常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每次展览后,那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总会在班里传阅,有人欣赏笔记的形式,有人摘抄其中的精华……相互比较后,班里掀起一股新的读书。

五、知识竞赛,感受课外阅读成功的喜悦

第5篇

人在一生当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太多,但是如果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中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语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门知识能够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让学生在说话沟通、为人办事中发挥语言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由于学生的知识范围很窄,这样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且由于学生的文学水平有限,对阅读书籍的选择面也比较窄,这样就会导致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的涉猎知识,而且还不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就不能够利用语文素养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因此该文就在目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提高对策。

1 巧妙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学家就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意味着要想很好的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然后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刺激学生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中。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巧妙的设置问题,以问题作为线索,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比如说在进行《赤壁之?稹芬晃牡慕萄е?前,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人物的刻画方式以及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在历史中曹操、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人物关系以相对应的历史背景,然后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查阅相关的文献,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在你心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通过这样一个巧妙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还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研究《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特点,在这样的状态下在进行《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就会让学生能够全面的看待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历史问题,从而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到名著所散发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阅读兴趣高涨,并在无形之中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很好的融入到阅读过程中,从而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环境下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更为贴切的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态。

比如说在进行《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扮演刘备,有的学生扮演诸葛亮,并且利用多媒体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背景,这样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在当时的状况下刘备三顾茅庐的心态以及诸葛亮对刘备的试探和最终的生死相随变化过程,这样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了解故事人物的心理特点以及故事情节变化的过程,了解当时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

3 灵活运用扩展点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目的不明确,这样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类的状况专门开设课外阅读辅导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学生良好语文素养形成的书籍。在小学生中还存在一些的幼儿天性,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以故事等一些吸引人的方式将阅读内容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对学生进行阅读上的引导,当教师已经成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就可以扩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说在进行《将相和》一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将相和之前发生的一些历史片段对学生们进行讲述,当学生对这些故事产生好奇之后教师在为学生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从阅读中寻找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注意阅读中的关键字词,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4 巧妙利用课堂教学

小学生天性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内进行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课外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进行一个新课程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或者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回答正确者有奖,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就会自主的在课下进行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进行《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楚的了解草船借箭的相关历史背景以及缘由,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了解在当时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之下,三个国家之间的对立关系,了解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与其中的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全班就会掀起一场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这样就乐意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5 自主创新

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学生的参与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对所阅读的知识进行吸收和创新,从而转变成自己的素养,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课外阅读。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知道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创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说在进行《小河边的故事》一文的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家阅读,然后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画出文章中所描述的画面:在一个清澈的小河边,有许多的植物,绿油油的小草,茂盛的蘑菇,而且在小河边还住着三个不同的动物,小兔子、小鸭子和小猴子,那么在这三个小动物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现象,编一个小河边的故事,并让学生在课堂中之间进行分享,这样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创新的故事,当大家把故事讲完之后,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利用语言进行故事的描述,能够很好的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6篇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高年级小学语文学习。阅读能力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提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所以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先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薄见解。

一、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阅读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氛围环境,在现今高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往往很难自主地形成浓烈的阅读氛围,毕竟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比较被动地去接受周围的环境,所以如果没有人专门去引导的话,很难自发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环境的创造是高年级小学生形成阅读氛围的关键,不容忽视。

2.家庭教育不重视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问题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只是把各种书籍买给学生,根本没时间去管学生有没有好好利用。家庭教育在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3.教师不重视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高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中只注重课堂教育,对于与学生互动教育没有看重,也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没有注重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褒奖和鼓励的情况下更加不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各处张贴读书名言,创建班级读书角,把教室布置成书的世界,保证图书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资源。图书向学校图书馆借用,或者由学生各自从家中携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书籍,这都可以提高读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读书角的存在会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布置一个专门的读书园地,用来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从生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寻求家长配合,取得家长的重视,帮助学生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可由家长监督学生阅读,更可进一步提倡亲自阅读,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共读

一个人因为阅读可以慢慢地丰富其文化底蕴。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容易产生模仿性,为人师表,需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精神气韵对学生起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共读既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通过褒奖来鼓励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三、如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

适合才是最好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有喜欢名著的;有喜欢科普的;有喜欢军事知识的;也有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的。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保证书籍的健康、有意义就行。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信息,以及在短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阅读方法不同,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技巧,然后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何去揣摩作者的言词以及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言外之意,以及如何去梳理归纳,进行逻辑推理。阅读时要让学生耐心读完全文,这样学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许就能轻松解决。

3.提高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给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要求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文字的阅读,阅读量多了阅读速度也自然会有所提高。阅读速度看似与理解准确性有矛盾,但是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依然能正确理解,这才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当高年级小学生达到想读、多读、会读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杜俊荣.浅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51).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经验表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在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渐改善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逐渐通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师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结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的制定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有效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锻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多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锻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时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语文阅读活动,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向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一些书籍,使学生可以明确阅读的大致的范围,并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行书籍的阅读,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课外阅读的难度,并积极的尝试参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在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确保学生可以相对顺利的进行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全面的学习语文知识非常重要。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上,合理制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友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5,(6):382.

[2]李文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 阅读 兴趣 分析研究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小学生阅读所得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走进阅读,中小学生们便走进了文学的殿堂、知识的宝库,那是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书为媒介,他们得以与大师和伟人交流、对话,汲取人类的思想精华,而这些将成为伴随中小学生们长大成人后的精神基础。除此之后,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小学生们产生梦想的重要途径,他们在阅读书籍中非常崇拜某些伟人,长大后立志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当今中小学生们阅读量如何呢?事实却不太乐观。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中小学生将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个人兴趣爱好,那样课外阅读活动将会顺利开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呢?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难题。结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和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做出如下的分析研究,希望我们的以下措施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一些良好的建议,从而运用到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去。

一、扩大课外阅读读物的范围,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从中小学生角度出发,长时间在学校学习,会产生“阅读疲劳”,应该让他们接触课本以外的读物,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他们感兴趣的书至关重要,使中小学生对书产生好感。这点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的培养方式对他们阅读兴趣也很关键。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指引他们如何培养,双方达成统一共识,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的初期阶段,家长精心挑选一些书籍给中小学生提供,例如:具有故事情节的、漫画式的书籍,先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对阅读先产生一种情愫,慢慢的也就会培养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中小学生会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去开拓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从简单的故事、漫画类书籍转成历史、天文、名著等。

学校和家长往往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局限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上,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有价值的、才没有浪费中小学生的宝贵时间。然而学校和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中小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去汲取课外读物的营养精华,这将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其大的影响。

我们在扩大课外阅读读物范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能让中小学生过于迷恋看故事书、漫画书,耽误大量的时间,耽误了课业学习。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与正确的指引,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进行。

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受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更加爱和电脑、电视打交道,他们往往不会青睐书本类的读物,导致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更要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老师不妨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外读物上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述给中小学生听,通过听故事并与家长、老师互动,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慢慢的将讲故事转化成中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这个转化过程有时一两周的时间即可完成,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家长、老师要有耐心,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短时间内不见效便放手不管了。这是一个不定期的工作,我们要有决心有信息,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来。

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今年暑假我们对上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85.6%的中小学生对这一阅读方式很感兴趣,还有14.4%的中小学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可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还是很不错的。于是秋季开学后在部分指定的学校大力开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让老师将这个举措告知中小学生家长,从而达到学校、家庭全方位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三、家长、老师要给中小学树立良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喜爱读书看报,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会对课外阅读大感兴趣。然而,当今社会好多家庭已经没有读书看报这一生活项目,家长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往往也会看看电视、玩玩游戏来休闲娱乐一下,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难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何谈兴趣?因此,家长要对此提起注意,从自身做起,争取给中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在中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他们的偶像、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热爱阅读或是引导中小学生去课外阅读,中小学生往往会更加热爱阅读。为了能够和教师更好的交流沟通,中小学生会自觉主动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可见,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好榜样。

四、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有意思的活动是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写作竞赛、自创话剧等一些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大量的参与进来,从而全面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对课外阅读感兴趣。

各种表演可以展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华。鼓励中小学生参加各种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化思想教育,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掘课外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将读转换成演,这将是个较好的举措。

五、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从父母、老师管制到努力挣脱的心理过程,父母及学校给与的学业压力过大,他们对父母、老师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必须要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帮他们选好书――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让中小学生能够产生好感和阅读的欲望。在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家长不宜管制太多,给中小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中小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引导下阅读课外读物。只要中小学生选择的读物是有利于中小学生发展的,家长就应该给与支持。然而有的家长会限制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速度、甚至干扰中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些都完全违背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初衷,对此家长要多加注意,争取慢慢放权,让中小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真正的做到有兴趣的阅读。

六.在班级内建设读书区,让中小学生共享自己的课外读物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里建立一个供中小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场所,在这里中小学生们可以阅读学校里的课外读物,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过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组织者要根据年级不同,在不同班级设置不同的课外读物,从而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不要图省事,各年级都采购统一的课外读物。“分享”是个美妙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过多,他们很少品味到分享的快乐。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拿到班级读书去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必将提起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只有自己读过了,才知道里面的内容,才能和其他读过此读物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总之,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去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书籍是人类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课外阅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通过课外阅读中小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还会让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很好地融入社会。课外阅读在兴趣的指引下顺利的开展,会让中小学生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对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上面已经讲述分析了很多,也希望家长和学校给与积极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焱.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J].贵图学刊 , 2013,(01)

[2] 吴赛娥,李文蕾.面向未成年人阅读引导的策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03) .

[3]贾继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4).

[4]王延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7,(12).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既然新课标对于原有的师生角色进行了改革,那么就要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加入与学生互动学习的方法,尽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完成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教学呢?通过以下几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析。

一、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的重要性

原有教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是以教师为主,并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教师只是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对学习的文章没有良好的课前准备,只是机械地根据参考资料上面的思路来讲解文章,使语文阅读学习的课堂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这样不仅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还会遏制学生的自主思考,是极为不科学的,因此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就显得极为迫切。

二、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处于求学生涯的初步阶段,对什么事情都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也没有特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因此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会给小学生带来非常大的感知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合理分析能力。那么如何能使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学习更高效呢?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都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有些学生把看一遍课文就当作是有效的预习,这样的想法是极为片面的。预习课文不能只读文章,还要带着问题来读懂文章,那么应带着怎样的问题来预习呢?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良好的备课,不能只照参考书来准备课程,而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留有与文章学习相关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顺利完成预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加强师生互动教学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不能再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应进行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化。教学活动中的话语权不应只属于老师,而应进行互动教学,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富有个性的对话,使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入思维活跃的思考状态,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切实理解阅读中的人物情感和社会背景等内容。教师非但不能在教学中仍以一种权威的状态来教授阅读内容,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尽量给予害怕表达的学生张口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实效性。

3.利用评价完成师生间的交流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化原有的教学理念,从单一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化,这就要求在课堂上做到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评价这一法宝,对学生加以巧妙的评价,给予学生正确思想的肯定以及错误思想的纠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自信心,还能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寄予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

4.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让小学生明白文章的表面意思,还要加强学生对于文章主旨内涵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文章的学习中,加强对其思想上的引导,因为从读顺文章,扫除阅读障碍到细读文章的每段每句,再到精读文章的主旨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难的,他们很难在不加指导下自己理解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上要承担起一定的责

任,使小学生不只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还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在主旨,只有这样做才能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5.使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来说,不仅要让小学生能够读懂文章,理

解内涵,更要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阅读文章时,不能单单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理解文章的含义上,还要注重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使读写相互结合起来。当然,从阅读到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又一提升。这里说的写作,是分很多的教学阶段的,从简单地写句子到写段落再到高年级时写的短篇作文,并非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在阅读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分析阅读文章的技巧,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手法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动手书写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写作的习惯,只有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才会对语文阅读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6.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文章进行“情景再现”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进步,许多现代化科技已经应用到教育系统中。比如,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辅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以加大对多媒体等科技的应用。比如,学习《九寨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九寨沟的景色鉴赏专题片,加以民风淳朴的歌曲《神奇的九寨》渲染阅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美妙动人的歌声中观看九寨沟的神奇景象,相信这样的情感感触加上老师的生动讲解,必会调动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很多感想,积极发言,提出如“老师,九寨沟真的是那样吗?”“老师,您去过九寨沟吗?”等等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怎能不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呢?

7.科学设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设计,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场白。比如,在《船长》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如“同学们知道船长是干什么的吗?”

“同学们印象中的船长有着怎样的形象?”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文章的学习相继提出更多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科学的问题创设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起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了更多的要求,对如何使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学习实效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信心,这些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

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兰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0(56).

[2]张筱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9(7).

[3]康东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江周刊:论坛,2012(10).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新思考

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功用。其中,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一线教学人员所面对的无法回避的重要话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公民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基石则首先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意在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小学生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探讨。

1情境切入与辅助式阅读引导

教材大都源于社会经典事实与有情感教育式的文本,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要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写作的真意,熟悉作者写作的具体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将文章实际的情境构思出来,还要把作者的真意梳理清楚。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与想法还相对较为具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外界媒介,挂图、道具、实物或者视频录像等可用之物,将教学场景进行一系列的还原,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实际意图。语文教学人员可以在具体情境下,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之心,并且,通过直观的教学道具,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体验。小学生大多缺少具体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对生活中具体情境进行解读,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容易进入教学情境之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回忆现实中的生活情境,多用容易词使学生来描绘一个生动的外界世界,来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红艳艳的花儿、绿油油的蔬菜、白白的雪等一系列形容词。为增加学生对教材的专注力,可以一边安排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进行有感情的阅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书中的意境,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阅读能力培养

为促进小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分组,设定一个相对通用的话题。使学生们集中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从而,来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注意挖掘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教学进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讨论,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也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对问题的合理认识,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合作式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终极目标,在合作中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增加理解,是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中开展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与增加其主观积极参与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问题探寻的方式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人员往往会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阅读理解的培养中,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学人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在阅读中的培养。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通常会担心学生们理解能力不足,而采用大量的讲述过程,这一点导致学生们的思考时间变少,其主动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变弱,这一点造成了大量学生懒惰学习,而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改善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思维空间,则需要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探究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进行阅读能力的提高。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化,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来进行问题的思考。而不是单一的走形式,学生刚对问题有所思考,教学人员立即把答案交给学生,使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受到损伤,而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重要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在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结语

改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坚持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不断的探索,积极的改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人员要激发起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根本上来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教学质量,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当下,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仍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者:刘海霞 单位:赤峰市巴林左旗三山寄宿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康元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36):48~49.

[2]谢志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60~161.

第11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主要是阅读的语文作品比较少,这是由于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条件差异和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不同造成的,使得小学生接触到的语文作品偏少。另外一个原因是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枯燥和单调的学习过程,他们的身心特点表明他们对一些语文作品没有接受能力,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因此,会让小学生认为阅读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让小学生对如何学习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了抵触和排斥,而阅读本身也就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当前的小学生学习负担重,课后作业繁多,再加上家长为了给孩子“开小灶”,要不就是请家教,要不就是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或者补习班,大量的上课时间和训练时间占据了小学生几乎所有的业余休息时间,予以阅读的时间无法保障,而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因此,在无法保障小学生阅读时间的情况下,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技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阅读又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对小学生未来的语言能力有着基础作用,所以,如何保证小学生语文有效的阅读时间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

二、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好阅读的推动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来实现,这不仅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帮助小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与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锻炼小学生良好的气质。一旦小学生具有了阅读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小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阅读机会和语文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心灵以及能力上的满足,从而对阅读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反过来,小学生主动获得的知识能力以及内心获得的愉悦的知识体验会增加小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好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会让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受益匪浅。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萌芽的关键期,因此,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非常浓厚,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对求知的欲望,同时,家长也应该支持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地鼓励小学生独立自主地寻找课外书,获取阅读的满足感。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

第一,教师和家长要善于精选出适合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读物,并且适当地引导小学生阅读。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烈的阶段,面对各种类型的书籍,小学生往往会难以取舍,无从选择,比如,他们会对冒险、神话、勇敢和童话的故事比较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 水平,向学生推荐或者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经典语文阅读书籍。尤其是对于一些弘扬正义、善良和美好的、具有正能量的语文阅读读物要大力提倡,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语文阅读方法。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一是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课本为出发点,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课外阅读,不能急于求成。二是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阅读书籍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对不同的阅读类型进行阅读的指导。比如:小说、寓言、科普等类型的书籍,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粗读都要给小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给小学生传授阅读的技巧,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小学生高效的阅读习惯。

第三,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开展语文阅读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向小学生推荐适当的读物,或者与小学生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吸引小学生去读老师推荐的读物,从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除此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比如,开展朗读比赛、学生给学生讲故事,甚至可以让小学生将读到的故事表演出来等,这样最容易调动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最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忽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甚至影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很不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一般来说,人们只有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太过枯燥,教师只注重文章、段落的分析,或是只进行简单的朗读而忽视了深入的阅读,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也不强,对于学习仅凭兴趣,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从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应该积极备课,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模式,掌握一些阅读教学的技巧,尽力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会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走进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注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做事情讲求方法诀窍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中,很多学生虽然进行了阅读,但只是平平淡淡地读一遍,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方法给学生,例如,快速阅读法、目标阅读法、精读法等,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选择,以此达到阅读的不同目的;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时,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阅读基础。在阅读方面,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差别,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从阅读中受益。

三、在活动中实践阅读,加强课外阅读

语文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开展阅读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该搞好课堂的阅读活动。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广阔的交流平台。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具体的要求以便获得及时的反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情境之中自由发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身的认知和语感得到提升,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享受。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来进行阅读,使文章更加形象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阅读的局限性,多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作品中感悟到更多,思考更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阅读,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带来各自收藏的书籍进行班内交换阅读,并且剪贴材料、进行读书笔记的展览等,这不仅使学生的阅读渠道更加宽广,更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加深了学生之间的读书心得的交流,有利于阅读在实践中更好地开展,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基础。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出指导,除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遇到问题先做出标记,尽量在自己反复的阅读之后解决,太难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坚持达到阅读的目的。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时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这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基础的学习,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重加强指导,不断给学生渗透语文来源于生活、阅读来源于实际的意识,并且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实践,找到最理想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