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阅读教学的重点

阅读教学的重点

时间:2023-08-28 16: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教学的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阅读教学的重点

第1篇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在师生交谈、讨论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等。因此,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呢? 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铺垫准备

新课导入,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初展文境,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铺垫准备,唤起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主体意识。这一阶段,往往需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最初要求,引导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深入感悟语言文字打好基础。

二、确定阅读的探讨点

阅读活动的关键是确定阅读的探讨点,具体可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选定材料,确定探讨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和学会质疑,抓住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字、词、句及片段进行自悟,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全体学生的参与研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体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阅读的结合,着眼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研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研究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

四、注重探究过程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读书研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读书,合作探究,整体感悟,理解文意,小组内相互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讨论汇报主题,使学生充分进入阅读过程,自主研读与合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而且能初步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五、注重感性认识

阅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方法的掌握、认识能力的提高,更应十分注重感性认识即诵读感悟。语文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六、提倡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为基础的特征。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对此观念的理解不单单是说语文有其实用的必要价值,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发挥语文课文化教育的功能。在关注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应用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同时要求教师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思想上的陶冶,有利于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标当中已明确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可以用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过程中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此获得最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在阅读素材的基础上,去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想来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点在于:让书本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一定要擅长使用各类教学的方法来刺激学生,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将课本死板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在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通过适当、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来对文章进行理解,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经验。在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还要掌握好让课本“活”起来的办法,让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课本中的真实场景,通过联想掌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构建延展性阅读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指出了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语教学课。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中,实践机会并不太多,因此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尽量去接触语文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的活动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学习特点,多积累语文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观点,新课标提出了关于延展性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构建起相应观,让学生阅读量、阅读范围都得到延展。可采用探究方法,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问题的方法提出,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现了学习能力的巧妙迁移。

(三)阅读教学需要抓住重点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去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阅读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对重点阅读内容要与一般的内容有所区别。如果我们不事先对阅读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区别对待,那学生自己无法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这样会导致浪费了学习时间,同时学生也无法掌握有用的知识点,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这些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分清重点与普通点的内容,对知识进行详细的划分后再明确精确与广泛阅读的范围,如此才可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对阅读重点确定必须结合教学大纲规定,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内容学习价值作充分的讲解,只有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这些重点内容,学生才可容易掌握其他内容。

(四)阅读教学要从关键词句着手

书没有读通是无法进行讲课的,书没有读熟也是无法开始讲课的。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阅读课整体的掌握。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通读文章,对课文还未完全熟悉,甚至对部分生词、句子还无法流畅阅读,教师就要求学生说出读文章的感受。从表面上分析,这样似乎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但实际要想获得效果就是一定不能急。如果教师不注意学生的整体感受,造成学生无法很好感受到作者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有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重点进行切入,由关键词出发展开教学。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入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可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找到关键词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互动合作学习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创造性,以此促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海涛.说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J].学周刊,2013(4).

[2]曾朝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3(3).

[3]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6(12).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一、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概述

为了深入研究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需首先明确何为"阅读教学"、何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因此,从"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教学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并真正做到理解和领会。在采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情况以及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阅读,掌握材料中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环节,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内容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人生寓意等,当学生读懂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时,又能从中发现并探索出材料所含范围以外的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独有的想法,并为其寻求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因而,阅读教学的宗旨并不单单局限于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什么,而在于从所获得的只是当中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

2、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阅读教学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环节,即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阅读,进而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和创造。在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内心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材料,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对于阅读教学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重几点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性,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问题;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等实际条件,从而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

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充分开阔思维,并能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阅读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和了解,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总结如下:

(1)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所设计问题的数量,人多越多越好,而常常忽略了设计的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实用性,使得设计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材料知识、发挥创造能力并没产生太大的作用。

(2)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1]

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常缺乏创造性,一直采用经常使用的问题设计法,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分析

(1)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2]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可以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模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科技--计算机电子技术、投影仪器、幻灯片等,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几段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变奏进行曲、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教材中所描述的贝多芬,并融入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音乐中的那一部分能体现出教材中所说的贝多芬的特性,以及通过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哪些其他故事是教材中所为提及的,通过如此的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内容。

(2)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的第二点原则应为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设计问题,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需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的了解,将学生归类,并分组,要求每一组要包含每一类的学生,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条件上的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的论题,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要围绕"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展开,看这个论题是否正确,在讨论结束后,请两组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观点阐述,进而推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在我国汉语的内涵十分深远,因此,在采用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如在上述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当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活动,邀请两组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一次课堂内的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阐明小组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观点支持、观点反驳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技能。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设问题设计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两方面阐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厚此薄彼,定然会导致“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阅读自然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 ,不会阅读;一些老师在阅读教学时,也只注重文章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及阅读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甚至把阅读和翻译混为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阅读教学可有可无

许多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浪费教学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和课时,甚至删减阅读教学部分,在日常教学中,也自然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显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1.2把阅读等同于精读或课外作业

阅读应该分为精读和泛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水平。而有的教师,则直接把阅读当作课外作业,划单词、短语,做做练习,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对课文没有实质性的理解,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没有阅读的动力,就不会有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便无从谈起。

二、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完善及提高的解决方法

2.1做好预习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词典、单词表或上网查阅,能对文章内容大概的了解,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解决,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的理解,还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

2.2引领阅读

在教学备课时教师应把整篇文章浓缩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点的词组、句子,溶入其中,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如挂图、幻灯片等媒体,展现出文章的基本故事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把整个故事概况及重点的语言亮点呈现出来,这样既能把握课文重点,又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2.3 听读相结合,设计问题

选择听读片段,如果文章内容比较长,可以选择重点片段,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在初步解读整篇文章内容后,再让学生进行听力的练习,在听之前先设计几个简单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要有代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就有了目的性。而问题要让学生必须听完整篇文章之后才能得出完全正确的答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力。

2.4 阅读方法

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必须是及时有效的,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教会学生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再多读细读,直至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或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拿笔标识记录疑问,向老师求解,另抓住主旨及关键内容,明了文章整体结构,内在含义。从而学生能在阅读中更加轻松自如的理解到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主动性。

2.5先泛后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例,以精读和泛读的阅读方法相结合来进行阅读教学。先浏览大意,再精讲精练,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撑据最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先整体泛读再片段精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速度。泛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引导学生背诵几个好句子,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同学复述文章。但要注意不断调整复述方式;多种形式灵活使用,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单调乏味无趣,应该尽量设法增强课堂教学兴趣。

三、结束语

英语阅读课教学至关重要,不容忽视,英语教师需要加强认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摸索,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 左春梅.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25).

第5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设计 阅读技能 阅读活动 有效教学

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变的模式僵化,收效甚微,最终就直接变成了知识点讲解。本文将结合教学实际,教学研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高中阅读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文本解读不全面不透彻或者忽略

备课之前首先应该对于文本进行解读,文本应该除了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外,还应该包括辅助资料,影像资料。文本的解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然而在实际备课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往往忽略文本解读,他们甚至连教参都不需要,拿过文章直接就是找出知识点,重点词,重点句,把重心放在语言点的积累与讲解上,或者放在重点的语法讲解上。把阅读直接变成了知识点讲解。或者,有的老师参考一些资料,或者网上找一些视频资料,而这样的资料和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能起到导入的作用,流于形式。这样的课就变得枯燥,乏味,变成了低效的课堂,更关键的是使学生失去了课堂兴趣,久而久之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解读。著名的语言学家杜学增(1996)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运用各种必要的技能共同完成解码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文本语言加以适当的修改,删减或补充整合;选取合适的教辅资料,根据文本的思想和语言特点确定课型,整合篇章,设计高效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最大化的优化文本资源,从而为有效教学服务,避免走过程,流于形式的低效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偏离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把阅读课变成了词汇教学课,语法分析课。更有甚者,在文本阅读之前先上一节专门的词汇课。然后再上文本阅读,而阅读课基本分两节,第一节阅读课,第二节依然是纯词汇复习,句型讲解,语法分析。这样的课偏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忽视了阅读文本本身,更不用说阅读技能的培养了。他们把文本阅读的重点定位在“为语言知识而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实践。

1.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教学研究,要立足于为阅读能力而教,为阅读兴趣而教,为思维能力发展而教,为情感体验而教。

2.合理设定阅读课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应该围绕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三、错误理解阅读技能及其培养

1.正确理解阅读技能。根据课程标准,高中英语阅读技能应该包括略读,扫读,预测,理解大意,猜测词义,推断,理解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等。比如很多老师不快速阅读,略读,扫读混为一谈,他们不知道快速阅读包括略读和扫读,略读以求文章大意,扫读为了获得特定信息。

2.细化阅读策略培养。我们在听常态的课的时候,经常发现老师让学生找出文章大意,但是学生却很难归纳,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掌握具体的方法。所以老师应该具体的细化指导。比如让学生关注标题,小标题,重点读首尾段,每个段落的首尾句,关注一些图片,图表关注突出字体等。

四、阅读活动的设计形式单一缺乏思维含量

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是按照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读前经常利用图片,视频,问题的形式。读中则是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选择题,填空题等。读后则一般是写作,或者小组讨论,复述课文。这样的步骤,对于学生来说毫无新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阅读存在几个问题:首先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没有深度,不能够启动学生的思维。其次,整体阅读存在偏差,分段分析忽视了对阅读的整体理解,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得不到训练。再者,读后的语言输出质量有待提高。语言输出脱离文本主题,没有基于文本进行拓展提升,不能回归生活,联系实际。

读前活动可以采取与话题相关的一些活动,比如视频,图片,游戏,头脑风暴引导学生进行图式建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但是读前活动必须准确快速切入话题。不能过长。话题设计上也要有一点开放性,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读中活动设计要多样,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并且在阅读中提升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比如读写结合,课文加标题等,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去把握语篇框架结构,领会作者的意图。读后活动更要注重语言输出的质量,教师设计的活动要基于文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生活,同时也要考虑到国际化视野为指向,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上多关注。

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坚持以培养阅读能力为重点,并提升自己专业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其中分量最重、变化最大、力度最强的就是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但是,就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依然处于一个边缘位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以及语言训练。所以,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是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语文阅读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接收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处理文字的能力。在平日的生活里,人们想要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往往都要进行阅读,比如,阅读书籍、阅读报纸、阅读信件、签订协议等。毋庸置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阅读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它会对人将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阅读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能正视文本和恰当使用文本。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囿于文本。囿于文本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局限,只注重课内知识讲解,没有将课外知识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2)错误地解读文本。错误的解读文本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3)文本资源浪费严重,脱离文本。脱离文本通常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育,在讲课的过程中脱离文本内容,自吹自擂,没有与文本建立紧密的联系。

第二,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只听从教参的“安排”。完全按照教参备课,不少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课本都不看,直接跟着教参走,备课本就是教参的复写本,上课的时候就是把备课本上的内容念一遍,极为单调无趣。除此之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至于这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完全不清楚,一节课讲完就好,也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

第三,大量占用学生的读书时间,有些教师在一堂课至少要讲满40分钟,都是用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总结中心上。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自己阅读,可能很多生字词都还不认识,很多问题都没弄明白,老师就已经把课文讲完了,学生基本上是被老师拖着走,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

第四,对默读不够重视,默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是积累语文知识、拓展视野的一种关键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往往会被教师忽视,在课堂中很少使用;

第五,没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下的中学生学习任务中、科目多、考试多,结果忽视了阅读。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第一,增加阅读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较长的时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增加阅读量,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且学会在文章中抓住中心思想。一些教师一旦发现学生阅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时便会严加制止,熟不知此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是学生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即在校期间不能阅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但假如学生没有阅读经验,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将会遇到重重障碍。此外,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260万字,每个学年都应当阅读两至三部中外名著。

第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通常需要多种心理因素参与,应当讲究方式。叶圣陶先生说:“需要查找的、能够查找的,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的都应当仔细阅读”。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式,才能够提升阅读效率。阅读文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应当按照作品特征,明确的重点;其次,应当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或者词语,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的习惯,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应当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以及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第三,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是灵魂和重心。它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要确定“教什么”。有些教师上课时力求面面俱到,滔滔不绝,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只是全教给学生就万无一失,结果导致上课没有重点,看似什么都讲了,其实什么也没有讲到,所以,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明确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班级学生较多,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知识积累等都不一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一样的目标。最后,要深刻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四、结语

阅读是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促进成长的重要渠道,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重组能力。要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责任重大。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华欣.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10(04):99―10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语文阅读的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部分,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好坏。自主探究性阅读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前提下发展而来的。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开始提倡探索性、主动性的学习。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概述

高中阶段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重点位置和中心位置,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程中能够自主探索。开展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前提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渠道,从而激发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参与度,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究创新能力水平的增强提供基础支撑。

二、如何使用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在了解了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形式以及渠道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1.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丰富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方式方法。当前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教学形式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教师讲解阅读材料,学生听讲。这种阅读教学形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丰富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丰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可以将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即将语文阅读课程分为阅读课、演讲课、辩论课以及阅读成果分享课程等,这些课程都是在现有阅读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分化而来的,目的在于丰富阅读的教学形式,也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

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的自主性和自我创新探究性,因此,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积极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如:在进行语文阅读试卷分析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阅读的标准答案来审视学生自己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进行语文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带着类似于“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章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自我组织进行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3.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自主探究性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部分的应用,除了反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之外,重点的内容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开展语文探索,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小组合作,等等。语文是一门应用性语言学科,其中,阅读部分是语文学科中应用性最广泛、可使用性最强的部分,因此,高中运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在《兰亭集序》这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我结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的文言文,让小组内的学生自我学习课本内的注释,并进行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含义的表述等方面的讨论,并在课堂上将讨论成果予以展示。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要向自主探究方向改革和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一方面需要教师明确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发展需要教师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展开创新,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1前言

审美教育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启发学生发现文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和丰富的文学情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应试教育背景下审美教育趋于形式化,学生无法从语文阅读教学中领悟到文学美,难以陶冶情操和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反而认为语文阅读课程枯燥无聊,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兴趣。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审美观念,成为当前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点。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2.1审美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比较落后,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趋于形式化,在审美教育中学生感觉到的是教学内容的枯燥无聊,对审美教育失去了兴趣。审美教育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难以充分发挥课程效果,学生在审美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让学生不能够对美产生正确的认识,只能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失去了对自主性审美的判断能力。

2.2审美教育目标不明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们系统性教学课程,然而由于审美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科学,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计划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不能够通过审美教育系统性的学习如何审美,培养审美能力。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带有一定盲目性和无序性,课程计划不科学,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难以突出重点,不知道通过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往往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感觉不知所措,无所事事,对课程学习目标感觉模糊,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如: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占用审美教育课程或者在审美教育课程中布置其它课程任务,以及要求学生阅读固定的文章,不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

2.3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缺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重视是造成审美教育教学形式化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传统模式,教学重点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分数化、刻板化的教学是影响审美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塑造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由于缺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并没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讲解审美教育,没有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没有深入的阐述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造成学生忽视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对审美教育的认同感。

3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对策

3.1制定审美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在审美教育中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师引导和指点,激发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合理的设置审美教育课程,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增加课堂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美教育中,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配合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感悟到文学语言的魅力,如在阅读朱自清《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文章中春天万物生长的画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发现春天美,感悟文章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加强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教师必须充分的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工作,将审美教育落实,避免形式化,如:学校可以制定审美教育考核办法,明确审美教育的教学任务,采取领导听课制度,定期对教师审美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学校还需要组织语文教师关于审美教育教学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审美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培养教师审美教育意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3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积累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指点出每篇文章的特别之处,有意识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到美的体验和享受。如:在阅读小说《变色龙》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几个同学扮演小说的不同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剖析,逐字逐句的对人物动作和语言进行揣摩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小说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对文章传递的美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文学批判美。

4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的重视审美教育工作,指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问题分析,指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是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提出了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具体是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等方面内容,但是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内容的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当前教育制度、教学环境的制约,使得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上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问答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真正的交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不同的传统与不同的文化,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感,让学生、教师与文章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思想上的碰撞,是一种探索与感知的过程,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语言、组织段落造句、理解全文大意和写作手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问答教学方法,过于教条式、刻板式,失去了问答的意义,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看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的回答环节,学生们都在积极地迎合着教师的要求,都在积极地从课本中直接寻找相应的答案,但其实,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的思考过程,回答环节流于形式。

其次,学生们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虽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听起来好像具有创新意味,但是这种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缺乏对文章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回答,本身就已经偏离了新课标教育目标的初衷。

再次,整个问答教学过程,缺乏对文章真实的感悟,缺乏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与碰撞。

(二)过度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降低

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这虽然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形象化、生动化等特点,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把知识展示给学生,而且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还帮助了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但是,不可否认,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过度滥用,造成了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能力的下降。学生过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学习,使其更注重了音效、动画效果等等,而不会去深刻地研读文本思想,不会去深刻地体验文本中的情感。

二、改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尝试找到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若要改善上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方式,改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了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终点。那么,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一定需要改善。而在关于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方式,我们应该让评价工作更多的发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用。如此一来,减轻了学生与教师的以应试为中心而学习的负担,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动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转变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过去,由于学习成绩的分数、考评分数等纷纷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评等切身利益,以至于从教师到学生都只看重分数这一结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应将评价工作的重心转移,弱化评价中对结果的重视度,尤其是对分数的重视度。只有这样,方能将教师与学生从唯分数论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从而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去。

(二)通过实践,切实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何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而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模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不断探讨、不断改进,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寻最完善的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平等的态度。学生虽然还处于求知求学的阶段,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任由教师摆布的木偶。因此,教师更应该扮演好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与文本沟通,让学生理解、思考文本中的内容,多方位、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信息,而自己则要当好“桥梁”。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而不是驾驭者,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和文本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真正起到了作用, 方能切实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而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则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与归纳方法,不断寻找更多的好方法,真正做好引导工作,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需要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重视起来,在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后,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完善,切实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2]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第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其教学过程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同时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程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特色,合理分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比重,将其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况

小学语文是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规划的教学部分,是小学生语文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在拼音方面、写作以及阅读方面,这几个部分的教学质量决定了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如果整体的教学质量偏低,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会相对较低。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中的基本板块是阅读教学,阅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以及阅读技巧的传授,只有将这三个板块完成好就可以较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应当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阅读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根本目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偏高,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度看重课内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比较看重课本内部已经设置的阅读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够。课外阅读教学往往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若是教师不注重课外阅读教学环节,就会使得学生在相关方面的阅读能力较差。

2.小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兴趣相对较弱,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掌握不充分。阅读素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所必须的能力,而且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这种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与培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偏少,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比较薄弱,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陈旧与传统,没有根据阅读内容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来制定阅读教学方法。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质量与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不能够满足整体的发展需要。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比较单一与陈旧的教学方法,所有的阅读课文都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较低,最终导致阅读教学课堂的质量差,没有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标。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小学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部分,轻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研究方面投入较少,在阅读教学方式创新方面成果比较少。这种现状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时展所趋,下面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课内阅读的教学发展,还要相应地穿插课外阅读的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内阅读的内容来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适当填充,课外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语文教师人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传授阅读技巧的讲解,从而整体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课堂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点拨、启发和鼓励,把更多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和感悟上。教师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办理阅读综合交流活动,全方位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特性,将其充分结合。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畅谈语文阅读的体会与感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同时也要积极分享阅读的基本技巧,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要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阅读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小学生接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路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邹木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痼疾种种――以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小学调查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22):240-245.

[2]赵光辉,叶少雄.实践取向观照下的第二课堂建构――基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视角以海南师范大学初教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55-58.

[3]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90-101.

第11篇

>> 提高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新探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微 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和有效途径 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初探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 新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法的有效途径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龄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应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它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途径策略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前预案准备充分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到生活中去收集材料,比如书籍、网络、电视、媒体、游戏和了解学生的喜爱、家访、请教骨干教师或跨学科教师,集思广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触动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如Unit 5 Story Time. 我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首先出示了一张“Zoom’aunt is dancing.”的图片,提出“Who’s she?”“What does she do?”“How does she go to work?”“What does she like?”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句型。学生通过图片,发挥想象,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热身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三、阅读教学途径与策略

1.领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第12篇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阅读就是学生根据之前英语学习的相关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知识等,对一些阅读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加强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首先,通过英语阅读训练,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多进行课内外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的分析及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提取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另外,多进行英语阅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概括与判断能力等,对于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2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当前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阐述。

(1)农村高中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过于片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让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各种阅读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重点。但是,教师忽视了阅读本身就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告诉学生要看每一段段首的第一句话,从而把握文章大意,但是却忽视了文章中句式结构等的讲解。

(2)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方法来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把阅读教学当做“精读”课,按照讲解生词、补充词组、拆分句子结构等流程进行;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划一下重点单词、词组等,然后就草草结课。这些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感,阅读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总之,在目前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有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3)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以及进修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因此,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也相对较低。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并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水平出发,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效率都较低,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相对较低。他们在授课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教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甚至有些教师备课不切实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阅读习惯不好,推理能力不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十分不利。

3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相应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材因素以及教学环境因素等。下面,笔者将从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相关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1)充分认识英语阅读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认识英语阅读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才能积极投身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各个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英语教学的课程大纲,明确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等,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便提高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英语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将其置于与英语作文写作、英语语法学习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自身也能认识到学会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以及促进自身发展的积极意义。

(2)优化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

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将会对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与能力的提高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十分必要,是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改革原有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个教学环节,甚至可以删除部分不必要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删除阅读教学中的跳读环节,将其改为精读,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非常深入的认识。另外,教师要多向学生传授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分析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等。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我思考以及提出疑难问题的时间。

(3)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如上文所述,农村高中学校中有部分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较低,无法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各项要求,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各个农村高中学校应该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教育与培养,多提供一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同时,每个教师也应该不断审视自己,及时发现不足,而后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积极地学习其它学校或教师先进的阅读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特点,创新教学思路。另外,教师应该利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当前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合理备课,设置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学习习惯,提高其词汇量,激发起学习兴趣。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