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田的划分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耕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59
耕地的重点内容是基本农田,优质的基本农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在农业耕地方面应该把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重点目标。通过合理的划定方案进行耕地的划分十分必要,同时也要确保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协调性,在划分的过程中要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合理划分才能够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确保我国的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实现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的原则
1.1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基本农田划定方面严格审核,而保护粮食的质量就是耕地保护目标所在。要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就要提高粮食的产量,而粮食的产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农田划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在划分中不但要明确划分数量,还要严格按照我国的耕地质量要求标准来行划分,不能出现“就远”和“就优”的现象,因此在基本农田划定时,一定要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1.2注重对生态的保护
虽然经济飞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但是我国的环境问题却十分的严峻,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因此,在基本农田划分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农业结构和生态退耕的良好结合,进而促进我国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使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例如在实际的划分过程当中要注意不要将退耕地区的土地再次划分为基本农田,还要注意居民周围耕地的保护,尽量将空闲的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
1.3划分的基本农田要方便管理
对于基本农田的划分来说,秉承方便管理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在基本农田的划分过程当中,要做到尽可能的集中划分基本农田,最好能蚴够本农田形成一定的区域,这样不但能够方便农机作业,提高粮食的产量,还有助于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更有助于对基本农田的管理。对于基本农田的划定还可以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进行划分,以行政村为单位,既方便管理又方便操作。
1.4 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
要考虑到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对一些有优越条件的土地,还要考虑其地理位置是否合理,不要选择群众集中生活的地区,对于只有一小部分土地条件较差,但是周围一大部分区域土地条件都非常优质的耕地,也可以划分为基本农田。所以在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分时,还要考虑到基本农田和相邻土地的适应性。
2 对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合理性的评价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基于耕地保护目标并结合对我国的土地情况调查发现,要不断落实对农田的保障体制,做好这面就要对农田划定合理性的评价机制方案,在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的评价中,要以不减少土地面积、提高划定质量作为划定的根本目的,在划定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划定,并严格遵循划定的相关技术,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从划定的最终目的出发,严格遵循综合、代表和系统等原则,建立由约束指标和质量监控两方面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不但具有约束性和预期性,约束性评价指标就是指在划定方案时要严格遵循划定指标来完成。预期性评价指标课根据实际情况不完全要严格遵循划定指标来完成。有具体内容的指标还可以分为具体性评级指标和约束性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指标进行修正。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就要做好基本农田的划分工作,这要求在平时的生产实际当中,大力宣传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群众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基本农田的划定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实现对耕地的保护这一目标任重道远,需要相关部门做出更多努力,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使基本农田的划分更具合理性。对土地的总体利用规划中的重点环节就是基本农田的划定,科学合理的划分能够使粮食产量获得大幅度提高,对于我国耕地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祥斌,张凤荣,姜广辉,等.国外农用地保护对北京市耕地保护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5,19(05):50-55.
[2]赵学涛.发达国家农地保护的经验和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4(06):43-47.
[3]李宪文,林培.国内外耕地利用与保护的理论基础极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04):305-31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划分;原则;方法;注意事项
1项目划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1确定划分的依据和时间
对于一个水利工程来说,施工前初步设计已经批复,工程总体规模、施工方案、施工项目及概算等基本确定,项目划分即可进行。一般项目划分的依据是项目的初步设计、施工方案及概算,以及国家和水利部颁发的有关项目划分的规定和规程。项目划分的工作应由建设(监理)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参加,共同研究制定出施工质量评定项目划分的实施意见,并及时报送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定。
项目划分工作如同搞工程设计一样,先进行初步规划方案,后制定实施“细则”。开工前根据初步设计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施工部署、划分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开工后结合各施工单位的施工部署、设计结构、质量考核、工种工序以及现场条件等再划分单元工程。也就是说,开工前的划分主要考虑施工质量评定的宏观控制因素,开工后的划分是考虑施工质量评定的微观控制因素。
1.2项目划分的原则和表达形式
项目划分正确与否对工程质量评定结果影响很大,质量评定项目的划分应从高层到低层的顺序进行,这样有利于从宏观上进行项目评定的总体规划,不至于在分期实施过程中,从低到高评定时出现级别和归类上的混乱。水利工程类型多,项目繁简不一,可以说每一个水利工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像房屋建筑工程那样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名称定死,而应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分析进行,这样就要求划分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施工和评定经验。项目划分原则上是依据水利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首先确定能够独立发挥作用或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建筑物工程,把它们作为一个单位工程划分。然后根据建筑物内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的建筑安装工程确定分部工程。单元工程一般按施工工种工序确定,它是日常质量考核的基本单位,主要以设计结构、施工部署及质量考核的层、块、段、区来划分。项目划分的表达形式,在工作实践中主要采用2种形式,一种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中所介绍的表格形式,另一种是实践总结应用的项目树形式。可以说2种形式各具特色。项目表格形式容量大、层次清楚、项目对应、便于统计,特别是单元工程多时较为明显。项目树形式图文并茂,比较直观形象化,有立体感,便于展示,条理层次清晰,而且应用项目树结构概念便于以后进行优良品分析计算,便于质量评定科学化、标准化,便于统一尺度,达到总体平衡[1-2]。
2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的方法
2.1单位工程的划分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发挥作用或独立施工条件的建筑物。单位工程通常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程,也可以是独立工程中的一部分,一般按设计、施工部署和便于质量管理等原则来划分单位工程。一是堤防工程。建设类型有险工控导工程、堤防加高加厚工程、填塘固基工程等。原则上以1个批复文件为1项单位工程。有时考虑到堤防建设战线长、范围大,一个项目可能贯穿不同的县、市,考虑到地方按行政区域负责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当一个工程项目由若干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建设时,可按每一项目法人所负责的工程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当一个项目法人所负责组织建设的工程,可视规模及施工单位的不同。按照堤段长度划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当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较小且分散时(几个批文、分期实施等情况),可将该行政区域内的项目法人所负责的工程合并划分为1个单位工程。二是病险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1个单位工程。工程规模大时,也可将1个建筑物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一部分划为1个单位工程。三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按渠道级别(干、分干、支渠)或工程建设期、段划分。以1条干(分干、支)渠或同一建设期、段的渠道工程为1个单位工程。大型灌道建筑物也可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1个单位工程。
2.2分部工程的划分
分部工程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的建筑安装工程,是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部分。在分部工程中,将其对单位工程的安全、功能或效益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分部工程称为主要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划分时应注意: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的各个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50% ;不同建设类型的各分部工程的投资不宜相差太大,一般不超过50%;每个单位工程中分部工程的数目一般不宜少于5个。一是堤防工程。堤防加高加厚、填塘固基等工程按施工桩号、段落长度来划分。根据堤身填筑断面的大小,按长度(1~2 km)和工程量(10 000~20 000 m3)来划分分部工程。二是病险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土建、混凝土工程按批复的建设内容来划分分部工程;金属结(下转第238页)
(上接第236页)
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根据《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来划分分部工程。三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根据渠道级别(干、分、支、斗渠),按施工桩号、段落长度来划分。干、分干渠以0.5~1.0 km为1分部工程。支、斗渠以1~2 km为1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含10~20个单元工程。渠系建筑物视工程量的大小可划分为1个分部工程,也可将几个较小的建筑物合并划分为1个分部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划分应注意的事项
分部工程划分上应注意:一是同一单位工程中,同类型(如同是混凝土分部工程)的各分部工程的工程量相差不能太大,一般不宜超过50%;不同类型(如混凝土分部工程、砌石分部工程)的各分部工程的投资不能相差太大,一般不宜超过50%。二是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数量不应少于5个[3-4]。三是分部工程中的单元工程数量不宜少于3个。四是对于农村饮水安全,以每个乡镇每批投资计划为1个单位工程,每眼井及其附属划为1个分部,一般每眼井又划分水源井、泵房、供水设备安装、供水管路铺装4个单元工程。五是单元工程是进行日常质量考核和质量评定的基本单位,项目划分最终要将工程项目划分到单元工程。现有的水利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评定表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就需要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前,补充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及评定表,使工程质量等级有明确的程序和依据。
4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是以优良个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计算的。工程项目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建筑物的组成特点及施工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来进行划分。因此,工程项目划分是否恰当,对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影响很大。
5参考文献
[1] 刘颖颖,周佩佩,钱环帆.农田水利工程中项目划分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8(7):162.
[2] 孙成龙,邓爱明.关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中项目划分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4):10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其中,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通过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可以统筹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的利用效率,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概述
1.1特点
首先,档案资料具有高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特点。简言之,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作为重要的管理体系之一,密切融合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工程管理等要素,其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收集和完善相关资料,其资料的收集工作涵盖工程立项到工程竣工验收整个过程。其次,档案资料具有广阔的范围,而且复杂程度显著。通常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地域的差异程度较大[1],尤其在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而使资料跨越的范围、内容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造成收集难度的增加,所以在收集过程中应对工程的性质进行分析,确保分类收集和管理的合理性。最后,档案资料分散程度突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规模并不大,而且施工工序具有高度的便利性,但是仍然具有高度的分散性。由此可以看出,必须要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料收集工作,防止在分散性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资料丢失等现象。
1.2重要性
第一,要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的合理性,提高科学化建设水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必不可少,这已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较为低下,且配套的完善性不足,极易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计划和措施方面,小型农田水利档案资料的整理非常关键[2]。第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工作可以将大量的档案资料提供给项目建设。凭借档案资料有助于新型农田水利技术的开发,确保一系列农田水利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从而促进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建议
2.1领导保持高度重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到要极大地凸显出了水利工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应予以重视。同时,加强工程档案管理部门的设置,配备专业人员,促进整理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馆档案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定人定员,明确工程档案整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加大落实力度,不断践行时效性和有效性等原则,从而将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提供给工程竣工验收单位[3]。
2.2明确责任和统一思想
2.2.1明确责任由于工程档案资料内容的复杂性、烦琐性特点显著,与诸多部门和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档案资料。同时,在工程项目档案资料中,工程资料、绩效考评资料以及运行管理资料等是重要的类型。基于此,在部门繁多和类型复杂的情况下,开展收集和整理工作时必须要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明确和落实具体责任。
2.2.2统一思想在开展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各个部门应保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之前,应对各个单位和部门人员的思想予以统一。相关工程参建单位应提高对工程项目划分的重视程度,明确主要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等。对于项目法人来说,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备项目划分结果,以便监督机构及时进行确定。而项目划分的准确性,可以为工序质量、项目质量的检验工作、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4]。因此,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应对各个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予以统一,提升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力度,加强工作调度,将定期调度会议落实到位,及时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
2.3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档案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档案工作相关规章制度的构建,不断提高档案使用效率,满足规范化、制度化等一系列需求。与此同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单位来说,应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确保文档制度、归档办法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促进工程施工建档、归档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工程的顺利完工。
2.4梳理施工资料
2.4.1开工资料在开工资料中应将投标情况、施工合同签订情况、设备材料等情况纳入其中,积极构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开展技术安全交底和图纸会审等工作。
2.4.2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对中间验收或逐级评定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所有资料的归档工作。在归纳整理过程中,应加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质量控制模式的应用[5]。
2.4.3验收资料中间各次验收、最终验收的所有材料等都是验收资料的重要构成。在施工管理工作中,应重点涉及工程概况、参与人员主要情况、设备情况等。
2.5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对水利工程验收相关规定进行分析,项目法人应对工程资料进行统一制备,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资料予以提交,项目法人则需要对工程验收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严格检查。基于此,要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项目法人应全面了解相关参建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如监理部门、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并予以严格监督,明确工作管理的责任人,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网络的顺利构建,引导各个参建单位积极参与,使档案管理与网络化密切融合,共同致力于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1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低效,难以开展水利工作
小型的农田水利兴建工作,是有关部门为了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而兴建的,兴建农田水利的地方大多是观念落后的农村,很多居民对水利工作并不支持,也不会有机会参与水利农田的管理工作中[1]。这种糟糕的情形会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兴建中产生很多问题,甚至影响政府的拨弄资金、管理水利等相关工作内容,从而导致新建水利工作的困难程度。
1.2权责不明,群众参性不高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权责问题同样重要,特别是辽东山区的农田水利工作内容,权责不清会让责任划分中出现重大纠纷问题,严重阻碍各项措施的落实与施行,不能对新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提出更新的指示标准,所以居民更难以参与到其中。
1.3缺乏资金,影响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工作,离不开设备与人员的填充,最根本的就是的资金的调度问题,资金上的不充足,将无法维持小型农田水利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也不能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得不到管理的农田水利工程,更无法维持当前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的运转工作[2]。就目前小型农田水利的资金而言,都是通过对居民征收水费获得的,而这笔资金的获得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而言,却是微不足道的,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的需要,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就无法维持小型农田的管理工作。
1.4设备的老旧情况,为生产、生活带去不利影响
工程设备的完好是工程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而辽东山区的水利工程情况不容乐观,资金紧张设施陈旧,水泵排水能力下降,造成整体灌溉能力的下降,水利工程在运作中出现这种故障,给居民的的生产、生活带去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周边的水资源保护,为我国的经济创收带去重创。
2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科学管理,强化新型看管模式
新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建与管理,一定要引入科学的管理经验,明确管理责任,项目落成后,将小型的水利资产转交给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并对其进行使用权的证书颁发,重视管理工作,可以施行个人承包制,拍卖使用产权等,可以根据辽东山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管理模式,推动周边居民使用水利工程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根据当前居民使用水利的特点,综合监管水利工程使用情况,遵照居民的实际使用的内容,制订农田水利管理条例,保证农田水利在项目落成后,可以正常使用,又能保障自身获得经济效益。
2.2明确产权,构建完善管理机制
在新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落成完善后,最长出现的问题就是产品不明,管理机制混乱等问题,所以相关的部门,要遵照新时代的管理方案,通过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明确工程中的产权归属,更要进行各项内容的详细划分,当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后,工程的所有权就要移交给当地的政府或管理基层[3]。只有完善产权的划分工作,管理部门才能更好的利用现代市场的运营之道,将管理工作的产权移交给承包者,承包者需按照管理条例对工程内容进行监管,通过自身设置的水费收集等工作维护自身的管理收益,并将收取的部分资金运用到设备的维护中,保证工程的继续运作与发展,当然,工程管理部门也要对承包者进行管理、维护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这样承包者才能增强管理责任意识,在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巡检中做出更完善应对措施,保障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2.3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完善管理设施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工作中,不但要对工程内容进行维护升级,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水利管理人才。资金的大批投入,更是要完善农田水利正常运维工作,设施是水利工程得以运作的必备条件,不但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综合自身的地理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优化,还要不断优化陈旧设备,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机械要及时更换,做好所有设备的养护内容。
1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重要性
由于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要注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并将其放在首位,以便提升水资源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农田水利灌溉的节水技术不仅能为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效益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更多宝贵的淡水资源,进而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节水措施,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2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分析
2.1滴灌技术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滴灌技术是根据农作物自身需水量,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中在毛管处安置灌水器,将水以及农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地平缓滴入农作物根部的土壤里。滴灌技术系统具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种。水利灌溉滴灌技术系统中包括首部枢纽、水源工程、各级的配水管以及满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动力设备和加压设备主要包括水泵、电动机、柴油机以及其他一些机械设备。而滴水器中的水则是通过毛管流入到滴水器中,也是整个滴灌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中滴灌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化模式进行管理,其中滴灌技术相比于喷灌技术水平更高,具有一定的节水增产效果,并且还能够使其肥效进一步提升。
2.2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农田灌溉过程中,其主要的运输水资源的方式就是渠道。在传统渠道运输水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渗透,其中可导致一半甚至是六成的水量流失。因此,建设渠道防渗漏工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需要重视的节水措施。防渗漏材质可以分成砖块衬砌、土料施压、三合土护面、沥青护面防渗漏以及塑料膜防渗漏。利用渠道防渗漏技术进行水资源节约的特征主要在于:能够减少在运用渠道运输水源过程中造成的渗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能更好地提升渠道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系数,并且还能提升水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率。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节水灌溉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提升渠道本身受冲击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传送效率。因此,在节约水资源中应用渠道防渗技术有一定的效果。
2.3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喷灌技术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者是自然落差下降,水通过一定的压力管运输至农田间,在经过高压喷头喷射到半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再由重力作用形成类似于天然降水的模式洒落在农田,对农作物进行喷射灌溉的一种灌溉形式。此种灌溉方式,适用于在大规模农田中使用。因此,在对农业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喷灌技术系统进行透彻的分析,争取做到节水灌溉。
3影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基本因素
3.1水利灌溉工程设计不合理
要想在水利灌溉时尽量合理,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节水措施,就应该在源头上解决农田的灌溉需求,再根据农田的灌溉情况、土壤情况以及水资源情况进行下一步的科学分析。但就现阶段我国节水情况以及节水措施来说,农户们大多都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的节水统一标准来实施。并且由于我国各地区农田的基本情况大不相同,导致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节水标准,从而使农田节水灌溉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由于我国的基本农田水利划分不明确,不仅在节约水资源上不能引起重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还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3.2缺乏水利灌溉工程后期管理
基于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重建设、轻管理”是常见的水利工程管理现状,这就容易造成人力、时间以及资金等资源的浪费,从而难以实现水利工程整体的建设目标。此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水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职位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水利灌溉后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由于在水利工程后期缺乏相应的管理工作,导致在水利节水灌溉系统设计中,不能发挥其节约用水的本质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形式化上,从而引发水资源过度浪费情况。
3.3部分地区耕种方式落后
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种植农田来增加劳动收入,因此运用一定的水利灌溉技术能够提升农民种植效率,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收入向好发展。但基于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灌溉情况,在农田种植活动中缺乏相应新型技术以及节水设备,使其种植、灌溉效率大大地降低,对于我国农田作物生长以及节约水资源方面有极大的影响。落后的耕种方式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制约了我国新型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4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4.1将节水措施与农业水利发展应用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节水措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求相关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将节水措施贯穿到整个农田水利项目中去,并且对我国各地区的水利基本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和分析,做好对淡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设计人员在水资源的划分上,要坚持国家控制总量、管理相应水资源的分配原则,确保每一个农户、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农田水利灌溉的通水量。并且需要通过规定数据对农田节水灌溉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工作落实到位。
4.2选择适合农田实际情况的节水措施
我国农田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家领土面积,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农作物、地质、气候、土壤以及农田环境都大不相同,因此,在对农田实施节水措施时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方式。各地区的农作物基本特征不同,导致在选择节水模式灌溉技术也有所不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求、农田的水土质量以及水土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对于部分产量较少的大田粮食农作物,选择使用地面节水灌溉技术的较多,同时对产量较少的农作物进行膜垄沟灌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地理环境条件、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可以选择滴灌技术或者喷灌技术等成本较高的节水浇灌技术。
4.3加强节水灌溉的管理工作
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中贯穿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节水灌溉的管理工作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相关水利部门需要加强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地调查农作物周边地理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种植结构。再通过工作人员实地勘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符合农作物特点的水利灌溉节约措施,从而对农田开设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工程。2)水利工作人员要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以及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操作性以及节能性,充分发挥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优势和积极作用。3)需要相关水利部门做好后期的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定期抽查农田节水灌溉情况,避免“重建设,疏管理”情况的发生。如在后期节约灌溉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水利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从而保证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顺利实施。
4.4雨水储蓄技术的应用
雨水对于农田的节水灌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农户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合理地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其雨水储蓄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在雨水多的季节,农户可以通过相应的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储蓄起来,以便在供水不足或者旱季时期缓解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农户通过管道将收集起来的雨水运输到农田进行灌溉,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农作物缺水问题,还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5加大节水措施推广力度
为了使水资源能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就需要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还要不断加强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建设力度,从而确保农户能在最低的水量限度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要加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位农户都能清楚认识到农田水利灌溉的实质,从而增加农户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从源头处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层次分析法;鄂西北;南漳县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151-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16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in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QIU Li-juana,LIN Ai-wena,b,LI Hai-jianga,PENG Peia,ZOU Linga
(Wuhan University, 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b.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Taking Nanzhang county in nor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as case, selecting factors from four aspects of natural quality, producing condition, location and ecology,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zoning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was established by AHP method, then an analysis of limited factors was conducted to define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in Nanzhang county indicated a certain spatial pattern. To be specific,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area, southern area and the northwest area were the best, worse and the worst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42 800.48 hm2 of primary farmland were zoned into the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Further, for the zoned construction area was deeply restricted by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and ecology, the constructions of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valuation model can quantify influencing factors effectively, especially its try of bringing in landscape indexes in describing e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farmland protection area radio and pollution intensity to quantify it, 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Key words: high-standard primary farmland; construction area; zoning; AHP; northwest of Hubei; Nanzhang county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热点,耕地资源在庞大的人口下显得十分稀缺,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加快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使耕地资源大量流向非农利用,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1]。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确保人类粮食总体需求的根本途径只有两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与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粮食的产量[2]。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提升耕地产能无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国家已从战略层面明确大力推进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整治。2010-2014年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兼顾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理的内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基本农田承担越来越大的生态涵养功能和景观美化功能[3]。目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潜力评价[4-6]、空间划定[7-10]、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11-14]等方面。在空间划定研究的指标体系构建中,耕地质量与基础设施完备度的量化指标相对完善,但生态方面相对欠缺,一些学者对此进行积极地尝试,通过判断区域是否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对生态影响进行量化[7],通过对研究区土地进行生态安全分级后对其内的基本农田赋值生态安全修正系数[8],引入田块集聚度对生态景观进行量化[9],用农田防护林相关指标来刻画农田的生态良好程度[10]。但这些研究所选量化指标相对单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尝试引入景观指数结合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及环境污染强度来定量刻画耕地的生态良好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方法。鄂西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以南漳县为例,对其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研究,为鄂西北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位于111°26′-112°09′E、31°13′-32°01′N,地处江汉平原北缘,南阳盆地南缘,荆山山脉东麓。地形复杂,西高东低,大致可分为中山地带、低山丘陵地带、平原岗畈地带三级阶梯。研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日照充足,年均温10~16 ℃,境内水资源丰富,自北向南分布有潍水、蛮河、漳河、沮河四大河流,自西向东穿越县境,泉眼众多,有水库130余座,为灌田提供了重要保障。全县耕地总面积85 211.68 hm2,基本农田面积58 547.11 hm2。
1.2 数据来源
空间数据主要从南漳县1∶1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2011年)、南漳县1∶1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 2020年)、南漳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更新成果中提取,统计数据从南漳县统计年鉴(2012年)和实地调研得到。
2 研究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方面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基于已有数据利用ArcGIS 10、Fragstats 4.2软件获取指标值,并对其进行标准化,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各基本农田片块的综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
2.1 评价单元的确定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在规划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15]。在以往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中常以基本农田图斑或耕地图斑作为评价单元[8-10],这可能会导致相互连接(有公共边)的地块中只有部分被选中,这样在最后的划定结果中连片性无形中就被削弱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强调规模生产,十分注重地块的连片性,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同时考虑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属土地整治范畴,土地整治是以行政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而基本农田片块是以村或自然地块为单位的耕地保护区域,即以村为单位对基本农田图斑进行融合后形成的区域,因此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确定为评价单元。
2.2 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相关标准[15,16],结合专家意见,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方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评价指标体系。自然质量条件主要体现在耕地肥力、规模、坡度等因素对工程建设难度的影响;生产条件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对建设工程量影响;区位条件体现在距道路、城镇、村庄的远近对农资投入效率、农产品商品化便捷度及耕作便利度的影响;生态条件的限制主要指农田防护、环境污染及农田景观对农田生态建设的影响。另因评价对象是基本农田,规划时已避开城镇规划区、有条件建设区、重点项目建设区等,故指标体系中不考虑此类政策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特尔菲法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同时为消除指标量纲影响,参照相关研究[8,17,18],采用分级给分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由此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表1)。
2.3 评价指标值的获取
自然质量等、连片性等空间指标是在ArcGIS 10的支持下,基于基本农田数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农用地分等数据,通过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等功能获取的。农机化水平及环境污染强度由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得到,并通过属性挂接的方式赋值给基本农田片块。指标的具体参数设置:①将相隔20 m以内的基本农田视为连片。②环境污染强度主要是指耕地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的污染,三者残留率分别取64%、65%、42%[19,20]。③景观脆弱度采用的是脆弱度模型V=α×AWMSI+β×F+γ×D,其中α、β、γ分别取值0.59、0.28、0.13,AWMSI、F、D分别为面积加权的平均形状因子、分维数、分离度[21],通过Fragstats 4.2软件求得。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
对南漳县6 152块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进行评价,并用自然断点法对各片块的综合得分进行分级:Ⅰ级(高度适宜)、Ⅱ级(中度适宜)、Ⅲ级(低度适宜)、Ⅳ级(不适宜),结果见图1。
Ⅰ级区面积28 724.51 hm2,所占比例为49.06%,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岗畈地区。该区地势平坦,土壤熟化度高,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2.0%~3.0%之间,最高可达3.9%,连片规模均在150 hm2以上,形状规整,聚集度高,非常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该地区同时也是南漳县经济发展的腹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石门、三道河、云台山三大水库加上密布的沟渠为该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发达的交通路网及集镇为物资投放及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Ⅱ级区面积14 075.97 hm2,所占比例为24.04%,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地区及东部平原区的边缘地带。交通及集镇的发达程度虽不及平原区,但从该区穿流而过的沮河、漳河两岸分布有较大规模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质量等别高。农机化水平达到该县的中等水平,防护林分布较多,斑块形状较规整,农田生态条件较好。
Ⅲ级区基本农田面积10 679.19 hm2,所占比例为18.24%,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这些地区土壤质地较差,肥力低,有的基本农田片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高者亦可达上百公顷,但复杂度高,外形多呈枝丫状,景观脆弱度大,易敏感,生态条件较差。
Ⅳ级区面积为5 067.44 hm2,所占比例仅为8.66%,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及乡镇交界带上。受地形因素影响,该地区的土类多为砂石、砾石,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破碎度高,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生态安全度低。加上地处偏远,农路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无灌溉水利设施。
根据以上分析,Ⅰ级区已基本具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Ⅱ级区需稍加改造可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Ⅲ、Ⅳ级条件较差,不太适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因此将Ⅰ、Ⅱ级区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共2458个基本农田片块,面积合计42 800.48 hm2,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3.1%。
3.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向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针对相应的限制性因素制定正确的方向,对限制因素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加以削弱和消除,打破低效均衡利用状态,充分挖掘基本农田生产潜力。针对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分别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条件4个方面考察其限制区分布,根据各评价因素得分,划分为三个级别:优(≥80分)、一般(60~80分)、差(
自然质量条件限制区面积16 459.94 hm2,占划定建设区域总面积的39.48%,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该地区主要为山地丘陵,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以下,坡度多为Ⅱ级,连片性一般。该区可通过实施培肥地力工程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对于坡度较大的可实行坡改梯,增加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西部山区应注意辅以生态护坡工程,控制水土流失。
生产条件限制区面积共33 607.12 hm2,所占比例达78.66%,除东部经济发达区外,其余地区的生产条件均不理想。应加强水利及田间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灌溉用水,提高田间道路通达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田的生产潜力得以发挥。
区位条件限制区面积共10 064.02 hm2,所占比例为24.31%,主要分布在乡镇边缘且距公路较远的地区,尤其是九集北部和巡检西部。可通过完善公路网,消除交通死角,提高农业物资投放效率及农产品商品化率。
生态条件限制区面积共39 076.12 hm2,所占比例高达90.19%,县内均有分布。由于南漳多山地、低岗,耕地的空间形态多呈枝丫状,形态复杂,分离度高,脆弱度大,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小,多数地区基本无农田防护工程。加上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农膜容易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应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田环境污染负荷,实施土地平整和景观提升工程,优化农田的景观格局。
4 小结与讨论
以基本农田为评价对象,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条件4个方面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模型,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空间布局,并进一步地对划定区域进行限制因素分析,明确其建设方向。主要结论如下:
1)基于评价模型将南漳县基本农田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28 724.5 1、14 075.97、10 679.19、5067.44 hm2,且呈现出东部平原岗畈区较优、南部丘陵地区次之、西部山区最差的空间规律性。将基本已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条件的高度适宜区和稍加改造可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中度适宜区划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共42 800.48 hm2,占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的73.1%。
2)分别从自然质量、生产、区位、生态4个评价因素出发,对划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各要素的限制区范围及分布。其中,区位条件限制区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乡镇交界处,可通过完善交通路网消除交通死角;其次为自然条件限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南部,应以地力提升工程为主;生产条件限制区面积较大且限制程度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及东南部,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限制区最广,应注重耕地生态建设,扩大耕地防护面积,推广精准化农业,减轻农田污染负荷,实施土地平整和景观提升工程,降低耕地脆弱度。
3)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量化各影响因素,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的划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态条件刻画上,尝试借助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环境污染强度、景观脆弱度来量化耕地的生态良好程度,弥补了以往研究对耕地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邹 健,龙花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8):1366-1377.
[2] 李玉平,蔡运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系统动态分析与耕地压力预测――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230-234.
[3] 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5.
[4] 郭凤玉,马立军.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0):2287-2289.
[5] 方勤先,严 飞,魏朝富,等.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22-130.
[6] 龙雨涵,杨朝现,程相友,等.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测算及模式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9(7):144-150.
[7] 沈 明,陈飞香,苏少青,等.省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划定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12,26(7):28-33.
[8] 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41-250.
[9] 薛 剑,韩 娟,张凤荣,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193-203.
[10] 王 晨,汪景宽,李红丹,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2):226-229.
[11] 冯 锐,吴克宁,王 倩.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43-251.
[12] 韩春兰,刘庆川,么欣欣,等.辽宁省清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类型分区研究[J].土壤通报,2013,44(5):1041-1046.
[13] 张 忠,雷国平,张 慧,等.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6):155-161.
[14] 马立军,郭凤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2661-2666.
[15] TD/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16] 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S].
[17] 郭 龙,张海涛,于 波,等.基本农田易侵占区域的划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6):740-745.
[18] 董秀茹,尤明英,王秋兵.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336-339.
[19] 祁兴芬.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622-626.
1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建设标准过低和工程设备老化破旧的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较晚的也是在90年代完成的。这些工程一般是农民自建工程,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本身,由于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设备及技术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渠道防渗不到位、施工质量较差等问题,使许多建设标准无法落实到位。经过这几十年的运行,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已经严重老化,工程的灌溉能力变差,进而导致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没有办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造成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灌溉农田的能力,使农民的产量和收入严重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举步维艰。我国农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运营机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却忽视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进而造成资金匮乏,投资下降,收入产出比失衡,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政府除了投资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受益人自己筹备,但是农民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即使近年来收入有所增加,自筹基金的难度仍然不小,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过低,失去其原本的使用价值。此外,农民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低,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决定农作物的价格,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侵占了部分市场,使农民收入降低,农民逐渐失去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减弱了兴利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2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首先要科学有效的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提高灌溉效率。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限,对工程的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具体来讲,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所有,则产权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乡(镇)政府要为其提权证书;若农田水利工程属集体所有,应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集体拥有产权;若是具有经营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利用市场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然后以企业法人的形式对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此外,还要注意贯彻落实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制度的相关管理方案,改革相关的工程管理单位,降低成本,最后一定要注意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分和管理责任的划分,这样可以激发水利工程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质量是一个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一套完善健全的建设监督管理体系是保证一个工程质量达标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同时,工程建设后期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加强质量管理,力求不出现或尽可能少的出现纰漏和事故,使项目工程的实际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够服务于农业生产。
其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一定要逐步增大投入力度,实行多种优惠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还可以以财政信用为基础进行市场的融资活动,重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扶持力度要增加,要以不改变原有管理权为基点,一步步形成以农户个人的资金投入为主,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家财政补助为辅的层次丰富、多元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放制度。使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要使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地担负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各地的相关部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要精心、部署要周密。农建工作也需要被列入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农建体制,形成领导亲自抓主要,分管领导抓具体,部门合作抓细部的任务分配格局。检查考核也需要加强,并按时举行检查评比,努力做到年终决定奖惩、半年考评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每月督察一次。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也要继续开展,并评出奖项,给予表彰鼓励。此外在使用由国家财政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程中,要弄清使用的重点,要把主要资金投放在灌溉面积小于一万亩,缺乏资金投入的小型灌区和雨水集蓄工程中。同时,要注意结合水利、农业和财政等各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验,对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提供资金补助,一点点把资金保障制度和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以保证资金被充分利用,确保其投入效果。在农业水利工程运行和使用中,水费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若想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农业水费属于经营性收费,水价的制定要公平合理。在定价时,要将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区别开来,先确定补偿供水费用和供水成本,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非农业用水的水价;农业用水的定价也要依据补偿供水成本来制定,切忌单纯的追逐利润。此外,水费价格要以市场需求为杠杆进行调整,还要根据供水成本做出及时的调节,同时,要在农村和全社会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起相应的促进人们节约用水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收费制度和规范,禁止随意提价,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要实行完整的施工准入制度,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程人员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企业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严格的验收,汇总成完整详细真实的资料进行备案。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记录,工程的安全配套措施要有质量保证,建设和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最后,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有利于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更加规范、项目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施工过程更加合理、项目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然后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的原则,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向有序、规范的一面发展。
3总结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增加农民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方面也离不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支持。目前在我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是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本文希望提出的这些建议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有一定的帮助,提高其工程效益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卡米拉·旭库尔 单位:新疆水利厅头屯河流域管理处
【关键词】农田 灌溉渠道 运维 管理 讨论
我国西北区域是典型的农业产出基地,该区域对中国农业进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但是因为西北区域位于内陆,年度降水量无法保证。因此,需要对农田实施水泥灌溉,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但是,以目前西北区域农田灌溉的情况来说,其运维管理还有一定的缺陷。这部分缺陷,导致灌溉效率差强人意,对水资源也是一种挥霍。而要让农田保持肥沃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要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和管理的视角入手。
一、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状况解析
(一)有关制度不完善
以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情况来说,有关制度的不完善为灌溉工程带去了诸多困扰。农田水利灌溉运维制度能够引导有关人士合理布局、科学建设,其在水利灌溉运维管理中的关键性不言自明。
但是,以某区域为例,其农田水利灌溉技术较为滞后,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并未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平日的运维以及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类状况致使该区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真实功能无法发挥。
(二)主体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晰
每一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会产生职责主体,其不但要管理灌溉工程,还需要对运维管理方面进行策划。但是,由于上文提及的区域灌溉之后,并且大多数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认为修建第一、运管第二,所以灌溉工程主体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清晰。这类状况的出现,对水利灌溉工程来说显然是逃避责任。
(三)种植计划不合理
依照某区域的气温环境、土壤情况、水量等自然元素的特征,该区域最佳的种植农作物是棉花以及玉米,这亦是该区域对外营销的重要种植物。
但是,因为大部分的土地管辖权隶属农务人员,因此,棉花以及玉米的种植往往未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东家种玉米,西家种棉花。这类种植设计的不合理让农田灌溉变得困难,对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管理也带去了不小的难度。
(四)农务人员意识不强
在农作物生产的阶段,农民极为关切的只是田地的收成。在一些农务人员眼里,只要保证水分的充足农作物的生长就不会遇到阻碍,在此类意识的作用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与管理工作就相对地成为了“异类”,农务人员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
这是由于农务人员目光不够长远,认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运维管理妨碍了自身的权益。所以,应引导其摆正心态,让农田灌溉技术得以顺利应用。
二、农田灌溉工程运维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制度构建力度
要让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维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就必须完善有关农业灌溉的制度。完善的制度能够确保对有关工作者形成制约,对具体工程能够起到合理指导的作用。
对一些管理部门匮乏的中小规模的工程,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与运维团队,从本质上确保灌溉渠道工程的影响力。
(二)明确职责主体
不管什么工程,始终有职责主体,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农业工程的其中一种,那么其职责主体就是工程的参建方以及使用方。而要确保水利灌溉工程提升农作物亩产、推动农业各方职责的明朗化,就需要明确主体的职责,让灌溉工程做到职权明晰。
(三)合理设计种植模式
尽管,在农田种植的阶段,田地归属权是农务人员的,然而为了确保水利灌溉工程的功能的完全实现,要对农田种植实施合理、有效的设计,以达到合理种植的目标。此项功能的实现不但能够拉动农业灌溉技术的飞跃,更能够保障农务人员的增产增收,并提高经济效益。
而其中一种种植技术喷灌种植技术能够让水的使用率攀升到80%。其取缔田埂、畦埂和农毛渠,节约田地资源,增产增收。另外,没有必要平整土地,建设田地内的农毛渠并打梗,不仅改变了以往农业灌溉费时费力的情况,并且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大面积作业。喷灌每亩设施投入资金是100-300元,而我国生产的小规模喷灌机每部只花费几千块,每亩投资不多,受到农务人员欢迎。
(四)提升农务人员运维管理意识,加大投入
虽然技术人员能够对农田进行合理设计与推介,然而农务人员是农作物种植的主体,其对种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要提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与管理质量,就需要对农务人员进行动员;让其了解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运维管理的关键性;让其依照高效率、高标准对灌溉工程实施运维和管理。
而加大投入力度方面,首先,应确保建筑成本,规避由于投资受阻影响到运维管理的全局;其次,应预留一部分运维管理的成本,有效、体系化地管控资金,对多类分散的资金实施统筹管控;此外,我国国家机关要适当给与惠利、激励等等,让农务人员自发自愿地去做好运维、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运维与管理作业攸关工程效能的发挥,对一部分工程中产生的运维管理问题等应认真对待。保证农业生产的增收创收,让优质的灌溉工程为农务人员服务,从而拉动农业领域的进步,在提升水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节省水利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文芳,查轩,黄少燕等.基于灰色 GM(1,1)模型的闽西红壤农田灌溉需水量预测研究[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3).
[2]蔡荣,蔡书凯.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安徽省巢湖市740户稻农为例[J].资源科学,2013.
永修县完成了2010-2012年度一般小农水重点建设任务后,自2013年开始被纳入第五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县,建设周期为2013年至2015年共3个年度。永修县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批复总投资3213.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9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00万元、农民自筹313.16万元。项目区涉及三角乡和马口镇的9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工程实施范围为三角中型灌区、青湖和长溪小型灌区马口灌溉片,设计灌溉面积4340hm2,改造总灌溉面积1020hm2,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560hm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和现状
2.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是以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止干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即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利于机械化作业、高效、节水、生态友好的”农田水利工程。2.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尽管国家很早就重视,但是目前的建设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建设水平不高、工程不配套、建设难度大等,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规划不科学、建设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不明确,这种现状不仅阻碍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整体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都有严重的影响。
3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具体的问题
3.1施工监督不到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现场的建设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建设单位了提高完工,不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进行施工。比如在施工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建设开支,私自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减少监管次数,不严格按照设计体制进行施工,施工现场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等,这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3.2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员素质不高。在农业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的人员技术水平薄弱,没有过硬的施工科技手段。在整个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从管理人员的到施工现场人员都是缺乏科技知识,对创新意识薄弱。大都施工人员是农村的过剩劳动力,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与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不符,施工质量和要求有差距[1]。3.3资金投入不合理,工程配套设施陈旧。在国家政府和基层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投放的资金,不能完全流放到基层单位,在施工使用的设备老化,科学技术设备跟不上。比如,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配置,完全是采用目测或者经验,没有形成固定的配比,在搅拌时候使用铁锹等手工工具,和建筑物建设相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的配套设施落后。3.4建设规划和施工方案不科学,缺乏理论指导。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方案和规划,对后期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在目前的建设手工中,没有统一设计规划,甚至出现了一个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多种多样,对于后期的统一管理和维护不便,在施工中对于农田灌溉方式设计不合理,排涝渠道不科学。在没有科学理论技术设计规划和合理的施工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不能达到高标准的要求。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策
4.1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在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加强施工监管管理机制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各环节的施工,首先就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从施工的一开始到最后竣工,明确高标准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计划,规范监管的内容和施工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设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在施工前期就着手监管,准备材料到施工现场到最后完工,全过程都进行实时监管,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完工的验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质量[2]。另外,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的评定,通过每一阶段的质量评定,来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监督,这需要制定有完善的工程质量评定范围以及标准。4.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保证,建设单位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人才团队的建设,从管理者到施工中的每一个员工,都要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施工过程中的业务技能和科技技术。提高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建设单位进行人才引进,通过吸纳高素质、高技能、高人才的建设工人,提高建设人员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是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的施工人员,都要掌握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技术,进行岗位技能证书认证,通过证书的认证,加强建设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这也是高标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4.3加大资金投入改革工程配套设施。这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政府在政策有指导,建设单位引进科技设备上有资金支持。比如,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水利工程建设设备优惠政策,像“以旧换新”类似的补贴活动,刺激水利建设工程设备市场的活力,鼓励建设单位引进科技建筑设备,另一方面,建设单位不能只顾利益,要以工程质量和今后的效益为主,改革思想,解放劳动力,通过先进技术引进、机械化作业设备更新等。4.4重视高标准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在高标准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建设单位要进行前期的调研工作,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和当地农业局进行农田资料收集,收集的内容包括建设覆盖的农田面积、交通条件、农田地质条件以及附近可利用水源点等资料,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邀请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工程图纸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其次是施工的人力资源安排,有多少施工人员进行怎样的施工项目负责。依据地势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合理的施工,比如,水利工程中的排水渠道,要遵循从高到底的流水原则,进行渠道设计;灌溉设备上,利用以点划圆方式,合理安排两点之间的间距,尽量采用节水的设备;进行科学的底线管道、线路设计,使其合理科学,在后期检修时候快捷方便[3]。
5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需要的几点
5.1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在高标准水利工程建设中,已经提到建设过程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竣工后也要进行专业的管理队伍建设,比如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需要有专门的的管理人员进行疏导,宣传科学意识,保护农田水利设施。这就需要组织一个农田水利专业知识深厚,有科学力量、高效率的管理服务队伍,这样的管理队伍可以是聘请的,也可以是当地农业种植者。5.2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建设的过程管理已经提高,对施工中的每一项工程进行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同样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也要进行责任承担制度。比如“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原则,让高标准水利工程在农村的使用中,找到专门的责任人,这样不仅理由高标准水利工程的长期使用效果,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有很大好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需要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比如一些水利设施损坏,使用者无法进行在自我维修时候,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
6结语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严要求、高标准的建设过程,需要建设单位和施工人员一起努力,共同建设高质量的农田水利工程。同时在高标准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日后的使用和维护中,也要加强管理工作,使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真正的达到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水利工程惠民的作用,推动高标准水利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群昌,白美健,江培福,等.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11(01):22-25.
[2]刘英豪.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研究[J].水能经济,2016(02):8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难点;策略
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矛盾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再是大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建设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而是人们对水环境、水利用、水管理与水利行业欠缺监管能力之间的矛盾。为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矛盾,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对各种水利工程进行合理维护,确保该工程的良好运行,从而提升该工程的建设水平,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基于此,相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结合已存在的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此来减少水利工程损害可能导致的各种危害,确保工程的价值和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全面发挥。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难点
(一)管理主体缺失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当地所有农民群体的经济利益,属于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工程。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初期,我国正处于农村集体经济时期,并不存在管理费用问题,这就导致该工程在权属与制度层面留下了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分散经营模式和个体收益意识越来越突出,且与集体经济组织存在较大的冲突,以往的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1]。尽管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经过多次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这就导致很多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从而严重影响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
(二)水利工程分部散乱
我国土地辽阔,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均,加上各地区的气候条件、水资源分布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散乱。同时,我国当前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比较早,欠缺总体规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
(三)欠缺足够的运行资金
要想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有序开展,必须确保具备充足的资金,然而,当前我国相关基层管理单位却很难确保资金的稳定性,且资金来源非常单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资金主要源自国家的财政资助,一旦财政拨款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往往会造成工程闲置,加上相关部门欠缺自力更生的能力,当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时,就会大大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导致工程质量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单位认为资金不足与自己无关,不愿意寻求多渠道筹措资金,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工程的建设进程与管理效率[2]。同时,对于国家所提供的财政资助,相关部门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中,而是运用到了其他方面,加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欠缺统一的投资标准,这就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技术力量薄弱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建设规模比较少,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其管理技术性比较低,然而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主要选用农业地区的人员,这些人员并不具备基础水利知识,也难以辨别很多水利工程问题,仅仅凭借前人留下的经验开展水利工程维护与管理工作,不能开展技术性较高的工作,这就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质量与管理工程成果。
(五)配套设施的缺失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建设的关键目的在于便于农业灌溉,然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过于重视水利工程的主体,忽视了用于辅助灌溉的配套设备的管理,这就导致水利工程的农田灌溉辅助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严重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维护与管理的效果[3]。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突破策略
(一)确定管理主体
针对由于管理主体缺失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成效过低的问题,在具体的水利工程管理突破中,相关部门首先要明确管理主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从整体出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切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不能发生交叉或是缺失的问题,将各级部门的责任范围进行清晰地界定,然后逐级向下落实到基层部门;(2)在确定管理主体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责任与义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来合理划分各级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范围,从而杜绝各部门、各人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3)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即上级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到各农业生产区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帮助当地管理部门构建实效性较高的管理制度,如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管理工程实务评定规范、管理工程失误惩处办法等,以此来切实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可靠性与安全性。
(二)水利工程重新规划
针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普遍存在欠缺整体规划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对这一工程的重新规划,即遵循水利工程的整体性,优先从总体角度对水利工程的线路和结构进行科学设计,然后对局部区域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进行全面考虑,最后进一步精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废弃原有不必要的工程,避免原有工程中线路崎岖、分布散乱的问题,这样能够减轻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果,确保其农业灌溉的辅助功能得到顺利发挥。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即强化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开展施工工作,并尽量配备足够的高素质施工技术人员等,从而切实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由于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给后续管理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三)重视资金管理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成立专项资金,对以往水利工程的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及时更新水利工程的维修保养技术;(2)做好资金的综合管理,加大对资金运用的监督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防止资金滥用等问题的发生;(3)积极争取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支持,并设置奖励资金,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4)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制度,强化对工程的巡视与检查,若发现工程设施存在损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水利工程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四)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养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高效高质,相关部门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即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水利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确保其能够准确识别水利工程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维护和应对措施等。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管理人员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水利工程的管理需求,选择最为适宜的技能培训内容,不可一味地追求最为先进的管理技巧与管理方案,而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与简洁性,这样才能够获得最为理想的培训效果。此外,在提升管理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强化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让其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要求开展工作等,从而显著提高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五)完善工程的配套设施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不再受限于技术与经济条件,已经能够配备完善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故而相关管理部门需全面统计自己所在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明确工程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若存在损坏或是缺失情况,需统一整理需要更换或是补充的设施类型,然后制定全面的更换方案,从而逐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浪费,相关部门应有一定预见性地进行配套设施更换,确保其能够支撑足够长时间的农业生产需求。
三、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难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生产。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提出有效的突破策略,通过确定管理主体,重新规划水利工程,强化资金管理,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养等,来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成效,促进农业的生产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守杰.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应对方案[J].湖北农机化,2020(15):30-31.
[2]王兴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乡村科技,2020(20):120-122.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保护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列入政府目标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以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根据基本农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并与城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 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编制全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县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994年耕地面积的80%。
省人民政府根据全省实际,确定基本农田的布局安排,并向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下达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逐级下达到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村社。
第七条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平原和丘陵一、二台土的水田和旱地;
(三)大、中城市蔬菜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和良种繁育基地。
第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本农田按两级划分:
(一)高产、稳产农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按计划实施治理改造的中低产田,以及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工作,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或其委托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省土地管理部门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占用。国家和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必须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发给《基本农田占用许可证》。
第十一条 占用基本农田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下(“以下”含本数,下同)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占用二级基本农田3亩以上10亩以下的,由市(州)人民政府或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其中,成都市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可以审批占用3亩以上20亩以下的二级基本农田);
(三)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成都市和重庆市占用20亩以上)1000亩以下、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占用二级基本农田1000亩以上、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上的,由国务院批准。
第十二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补偿、安置外,由用地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不符合规定的,依照下列标准缴纳或者补足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以下简称耕地造地费):
(一)一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偿费,下同)的2倍计算;
(二)二级基本农田每亩按征地费的1倍计算。
第十三条 小型水利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程项目,以及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菜地,已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免缴耕地造地费。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能源、交通、通讯、水利、国防军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免缴耕地造地费。
第十四条 耕地造地费由批准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对收取的费用,按省、市(地、州)各20%,县(市、区)60%的比例分配,并交当地财政专项储存,专项用于基本农田的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以及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管理工作。耕地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按50%的比例安排使用。
耕地造地费的具体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制定的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当地的地力分等定级办法,由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第十六条 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增施有机肥,保持和培肥地力。在土地承包期间,地力升级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奖励;地力降级的,由经营者予以赔偿。
第十七条 在使用、保护和管理基本农田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合理利用耕地成绩显著的;
(二)对开发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有重大贡献的;
(三)积极检举揭发乱占滥用耕地、破坏耕地行为的。
第十八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由土地管理部门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处理。
一、发展原则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