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多音字总结

高中语文多音字总结

时间:2023-08-28 16:5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多音字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多音字总结

第1篇

 

想要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就要实现其社会作用和文化交流作用的结合,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基础的同时,强化语文内容的情感熏陶作用。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掌握语文课程在社会交流中的工具性作用,另外也以此感受到不同情感文化的交流熏陶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确做人准则,另外还要强化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文学、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发展的新标准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要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教学想要实现高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语文学习的新特点,总结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展开探究式学习,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总结教学方法,提高评价水平,以此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引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更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也是帮助学生获得新的教学知识,总结新的学习技能,感受新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

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方向

 

1.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变更传统的知识讲授到成为学生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想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就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要引导学生构建探究式学习的形式。要转换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思想,改变之前作为教学控制者和支配者的地位,要引导学生构建新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为其主动学习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心理支持,提高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

 

2.鼓励学生的质疑习惯

 

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提问的良好习惯是实现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带领学生展开探索积极探究,总结认识并发言,教师可以在学生总结的过程中进行点拨或补充,这样会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的思维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反向思维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要引导学生形成反向思维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发现事物的不足,掌握新的思维模式。

 

第二,构建情景,发散学生思维,形成开放思维。教师要善于构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构建问题情景的过程中,要保证开放性思维的融入,要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实现思维水平的发展。

 

第三,突出难点,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掌握教学重点,要结合教学内容总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探究所学知识,能够凭借自身能力解决疑难问题,实现重点突破。

 

4.提高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展开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当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到学习当中,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1.把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下放导语权。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引导学生设计课前导语。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开始学习。

 

第二,下放教学词字权。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新的文章,让学生凭借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这样学生就能在上课之前理解生僻的字词。在新的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教授新的字词,重视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理解,这也是加强并巩固学生记忆的时刻,另外还可以通过字词听写和竞赛强化字词理解。

 

第三,下方提问权。教师可以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这样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悉并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提问课文知识,这就能让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2.把整堂课交给学生,强化学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他们理解透彻的文章。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对讲课学生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带领学生备课,搜集教学资料,还要向学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理解不到的知识点向教师提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意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随意使用教具展开教学。学生要将自己所讲的内容整理成提纲,强化自身的教学热情,提高自身教学的积极性。要保证学生能够自然大方的讲课,形成自己小老师的教学状态,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发展,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当中实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改善不足,实现学生整体语文成绩的提升。

第2篇

关键词:诗歌教学;诵读;审美情趣;文学修养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一直重视诗教,“诗言志”和“词缘情”是古人对诗歌内涵的本质认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无论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能给当代中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为落实上述思想,苏教版特别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这门选修课。

新课标与教材的重视并不等于学生的认同,这中间还存在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正确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有着关键性作用。但纵观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中学习以高考为直接目的,一切教学活动均为高考服务,于是诗歌鉴赏课就沦为解题课,美妙的诗歌被肢解为一个个高考题目,于是在学生的眼里,诗歌再无美感与魅力可言,有的只是令人生厌的题海。

(2)照读教参,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总结艺术手法的老路,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弄得支离破碎。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也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纵观以上两种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作为古诗创作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中的“咏歌”却始终不见踪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也指出:“诵读,原是很重要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细问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意也自然了解了。”学生只有反复地诵读,在与诗歌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最直接的感染,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但在诗歌的教学中,读,绝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引导学生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个过程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初读诗词,落实字词

初读诗歌,就要按部就班,先落实字词。对于一些生僻难认的字,应借助工具书的帮助,弄清读音以及基本意思,而对一些多音字则可依靠诗词内容判断。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朝”,依据下联中的“暮”判断读音,应该是“zhāo”。

二、融情于读,理解诗歌

1.读出形象

诵读,要借助想象和联想,让诗人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例如,读《登柳州城楼寄章、汀、封、连四州》,单看这标题,眼前就展现出一幅作者孤身一人登上柳州城楼,遥望杳无踪迹的章、汀、封、连四州,眼光试图穿透茫茫荒野,找到自己同伴的身影的画面,刻画出一个被贬失意的诗人形象。

想象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将读者带进诗歌创造的艺术境界,在给读者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发展着诗歌的思维能力。

2.读出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读出作者的感情,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诗歌,真正理解了作者。

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融情,也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人为地创设一个与诗歌内容吻合的具体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并使之内化为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既而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表现出来。

我认为音乐是比较有效的营造情境的手段。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配一段背景音乐,从而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名家的古诗新唱,虽然这些新唱与原本的古唱有一定的区别,但它所配的音乐都是很不错的。我上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时,学生对于死别没有太多的体悟,我就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放了邓丽君的新唱,并且配有和内容相关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及原有的生活积累。听完之后,很多学生已经是泪眼婆娑,再让他们读的时候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在朗读之前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自觉做到融情于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进人的精神世界。”让感情与感情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让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的撞击中与诗歌内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使学生乐读、好读、善读。

三、熟读成诵

诵读是吸收,是积累。诗歌教学,尤其讲究熟读成诵,唯有如此,才能使之内化为自身素质,转化为个人知识能力。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学生通过朗读进而成诵,积累进而内化,学生的感情和对诗歌的理解就真正在诵读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固然要坚持,但诵读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不但不与大方向背道而驰,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3篇

[主持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是北京市自2001年实施自主命题以来,作文题首次突破两个字。您认为这个题目是否符合考生的思维习惯?就您的学生而言,他们是否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陈天敏]北京单独命题已经有很多年了。我认为今年是北京命题作文题最好的一年,首先它的时代性特别强,范围比较宽泛,谁都可以写,不会因为拿到题目不知道该写什么。《北京的符号》题目特别好,有实的方面:北京的建筑物,比如故宫,还有商业、饮食。虚的方面:文化、艺术,比如老舍、北京人艺、相声,能够体现北京特色的东西太多了。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胡同文化》一文,胡同也是北京的符号,如果写好了也是很好的文章,只要你平时关心生活就能写好。但今年有很多同学反映不会写,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训练的模式不对,是按照过去的高考模式写,什么题、怎么写,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中间怎么写。这种模式对今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就不合适了,所以有的考生写的不顺畅,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上海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学生觉得有的写

[主持人]随着上海高考作文题的曝光,“握住你的手”以黑马姿态一夜之间成为上海流行词汇。对考题外延的无限遐想如火如荼,专家们对考题的争论也似乎刚刚开始。全国高考作文题您认为哪个最有新意?

[陈天敏]《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很好。凡是作文题拿出来,学生觉得有的可写,这就很好。去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安》,有一些形象思维特别好的同学可能会受到影响,和实际水平会有一些差距。

今年考生有多大本事都可以使出来,平时能力高的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就能够显出来。《我想握住你的手》可以写很亲近的人,也可以是外国朋友,内容很宽泛,但要写好不容易,所以区分度很好。限制型和开放型都非常清楚的题目,我认为都是好题目。所谓限制性,因为高考作文必然有某些限制,不可能像平时练笔,但必须有很大的开放程度。如果开放程度小,学生会受到束缚。

作文绝不是突击出来的是功到自然成的东西

[主持人]高考刚刚结束,阅卷尚未完成,自制“满分作文”已出炉,您能谈谈对这问题的看法吗?

[陈天敏]这种现象不奇怪,可以说是炒作。我们看作文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满分作文”里也有很好的文章。北京市2001年有110多篇“满分作文”,大家反映都比较好。高考作文和平时写的作文不一样。高考作文很难十全十美,会有错别字,满分作文你可以整理材料,从网上或者各种渠道完善作文,显得很完美,反而不可信了,但这种炒作确实没有必要。

[主持人]被网友称为“中国作文打假第一人”的刘加民喊出了“关心作文,呵护成长”的口号。倡议提醒大家关注作文教学和练习在未成年人心灵和身体的成长过程中的独特意义,请您谈谈对这问题的看法吗?

[陈天敏]我不太清楚“中国作文打假第一人”,但“关心作文、呵护成长”的口号很好。作文绝对不是靠突击出来的,在作文上突击、投机取巧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抄袭毕竟很不好,去年北京市有一个考生抄《读者》17期的文章,当时就被发现了,只给了十来分。随着考生认识能力的增加,读书的增加,对事物分析、辨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写作文是功到自然成。老师在课堂里只是引导学生,告诉他怎么做,不是灌输给学生。

[主持人]现在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是分数。那么高考计算机网上评卷是怎样进行的?其公平性和公正性又如何呢?

[陈天敏]网上评卷在全国有的省市实行了,北京目前还是靠人工阅卷。网上评卷也是人工的,先由两个老师背靠背看,有的老师喜欢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分就给的商一点,这是目前避免不了的。网上作文阅卷可以减少这样的弊病,两个老师阅卷,如果分数相差比较近,一个给40、一个给42,这就差不多,最后平均除以2。如果差距比较大,必须有第三个老师看,取中间分数。

[主持人]您已经亲历几年高考了?这几年经历的心路历程又是怎么样的?考试期间教师是否和学生以及家长一样紧张?

[陈天敏]1985年第一次带高考,后来基本带高二、高三。高考趋势的变化是从过去知识型、能力试题转换。高考趋势的变化要求我们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不是商三这一年。我看到太多的商三老师和同学的辛苦,做功做的都是无用功,外地、北京考生都是这样,用时间、试题占满了高三这一年,可以说心里很不好受。

高考是一门科学,我提倡科学备考,就是弄清楚大纲要求,弄清楚高考是怎么命题的,从理论上分析,首先老师去分析,老师弄清楚后就不会让学生无目的、盲目地大量做题。如果老师心里不清楚,没底的老师才是拿题让学生做。

高考是值得研究的,不是照老一套做,要做到科学备考,高考的要求是什么、考点是什么、答题的思路是什么,都值得我们研究。研究透了以后,高考是很轻松的。我前几年带班的时候,始终没有觉得带高三是很累的一件事。他们印很多的试题,我都不让学生做,比如词语、字的读音、字的书写,我给学生600个字的词语,里面涉及到是常用、常读错的词,还有多音字,电影、电视里经常容易读错的,总结一些出来就足够了。

[主持人]今年高考作弊严重么?您认为高考作弊现象能杜绝吗?

[陈天敏]现在已经有了屏蔽的技术,高考考场都有摄像头,情况好得多。高考最怕的作弊是把试题弄出来,后果非常严重,国家是要判刑的,个人作弊是要给零分的。

[主持人]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高考命题的趋势是什么?

[陈天敏]从语文学科角度来看,发展一直比较平稳,国家考试中心已经研究了很多年的高考命题,对高考的考点、难度、每一道题的区分度摸得比较透。1998年以后高考命题一直很平稳。高考作文的变化相对来说稍微大一些,1999年起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不会象过去明确的以…为命题,但自立定义、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今年考了错别字,读音没有考,明年可能会考读音,这是一些常规的变化。阅读题的考点没有太多的变化,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筛选重要的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只要把这些能力点弄清楚,就能顺利参加明年的高考,不用特别紧张。写作还是要很好地去把握,从全国性的命题来说,一种命题方式不可能永远下去,一段时间以后会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