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信用综合管理

企业信用综合管理

时间:2023-08-28 16:5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信用综合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信用综合管理

第1篇

企业信用管理是伴随着企业赊销和信用风险的诞生而诞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内贸交易的赊销量极少,企业销售基本采用现汇形式,因此在中国企业中基本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变革,我国经济开始全面步入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为规避风险,日渐认识并接受了信用意识,更普遍地采用信用方式和手段进行各种交易活动。信用活动的广泛开展,信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的不断扩大,使整个经济活动日益信用化。但是,由于在近十几年中,我国一直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注重国民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企业信用建设,造成信用秩序较为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法律制度无法配套,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的信用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形象。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尚未全面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家信用状况调查表明,60%以上的企业老板表示跟人打交道要小心提防,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合同纠纷。调查显示,虽然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开始好转,但信用依然不足,尤其是拖欠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中国企业信用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淡泊,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三,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第四,恶性市场竞争,信用期限放宽;第五,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继续深化企业信用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水平:

1、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法律价值,一方面在于证明、查验企业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开发、利用企业的信用资源,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发展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建立起优良、健康的企业信用发展外部环境,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制定了《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企业破产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但这些法规和规定出台的目的与管理内容以及约束的问题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对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准则与约束体系。如,目前有很多小企业通过破产来逃弃债务,而又无从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强化破产人的责任。

加强失信惩罚的力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行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时,它会选择失信。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大量失信行为是为牟取暴利,而由失信付出的成本却很少。我们应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将可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2、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由于信用缺失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用缺失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信用缺失有损我国形象,不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信用缺失危害金融机构,伤害银企互利关系;信用缺失危害客户,损害消费者利益。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虽然全国已建立了许多官方的信用信息系统,但是,企业信用信息还不够全面,咨询系统尚不完善,税务、海关、工商、统计、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的大量企业资信资料未被利用,尤其是个人信用系统缺失。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十分缺乏,企业信用状况得不到真实评估,交易者要获取企业真实的信用资料十分困难。因此,如要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用评估就是由合格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受评估对象的委托,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估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受评企业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及测定,对与评估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或咨询行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需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3、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大多数企业都尚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即使是那些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也很低,企业普遍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缺陷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重视不够;第二,企业信用管理的地位仍然低下;第三,没有优秀的信用管理人员;第四,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单一;第五,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政策。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首要任务是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必须完善企业在赊销、赊购、投资、担保等各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保持应收和应付账款的最合理持有,保障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回收,保障投资、担保等业务的安全性: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加以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作出评价:权衡信用销售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其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措施,通过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的坏账率、逾期账款率、现金流量、管理成本、利息成本、财务成本等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将明显的提高。目前,各行业和各省市企业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广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可以预期的未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将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制定规范的信用政策,企业信用管理也将愈发蓬勃开展,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作者单位:1、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

第2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会前,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作了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刚才,工商局周曙光局长对全市企业信用工作有关情况作了介绍,经济开发区和劳动保障局两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府企业信用办公室副主任、市工商局俞振琪副局长今天也专程到会指导,对我市前阶段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成绩

2012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信用”建设总体目标,在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市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市政府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开通了企业信用信息网,成为政府企业信用资源开发利用和公益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完善企业信息报送和信息管理制度,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保证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管理、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断充实全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完善企业信用信息交换目录,三年来共收录来自工商、国税、地税、劳动保障、质监、统计等20家部门、单位有关的政府企业信用信息超过18万条,实现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资源整合。

(三)信息运用成效初显。积极探索企业信用信息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手段,强化企业信用评价和奖惩。企业信用信息网开辟企业“红黑榜”,实名公示诚信红榜企业928家、失信黑榜企业493家。加大对失信企业曝光力度,增加了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有效维护了贸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工作试点,以信用预警推动了中小企业自我发展。加强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童车、印刷行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为深化行业信用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市近年来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进一步整合了信息资源,提高了企业和社会的诚信意识,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企业信用建设工作责任感

信用是做人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是建设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信用是立身创业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公、社会无信则乱。社会信用是政府信用、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有机构成,而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信用状况是决定其环境竞争力和要素聚集力的决定因素,信用就是发展环境。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就必须抓好企业信用建设,以确保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社会经济不可能有效运行。

(三)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信用是企业的生命。从企业内部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在企业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需要有最起码的信用和信任关系。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一方面,社会上之所以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得到不应得的利益。建立企业信用机制,激励信用优异企业,惩戒信用不良企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企业信用建设和监管作为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有效手段必须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企业信用意识有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诚信经营,特别是偷税漏税、欠薪逃逸等行为依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市企业整体形象、影响到我市发展整体环境,进而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正确履行相应的职能。

总之,企业信用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关系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经营发展能力的工程,也是一项优化和提升我市发展环境的工程。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工作,切实加以推进。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企业信用各项建设工作

企业信用体系作为经济行为的一种规则、秩序和需要,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系统有效的干预以及强力推动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才能逐步完善,抓出成效。关于今年及未来较长时间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作了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综合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服务和综合运用。这里,我再着重强调几点:

(一)要建好一个平台,即建成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系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企业信用信息服务。这项任务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

一方面,政府企业信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真正建立以企业进入市场的注册登记事项为基础,政府职能部门日常监管和司法(仲裁)机关执法而发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为重点,企业自愿申报的信用信息为补充,覆盖全部企业的信用管理网络系统。建好一个面向社会、统分结合、各取所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要求高、投入大、任务重,特别是整合共享要求高,不仅需要开发技术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单位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意见和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不够丰富、覆盖面不够广,数据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信息交互制度,加大信息采集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二)要搭建两大支柱,即加强信用规制建设和信用教育,支撑起全市企业信用体系。

一是健全企业信用各项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信用工作制度建设,把企业信用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完善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各项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企业信用联络员、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作用。一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户口”为户头,以各自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生的企业信用信息为内容,分别建立分门别类的企业信用档案,记载企业诞生、存活、消亡全过程中涉及信用的资讯、事件、荣誉、处罚等信息,为其监督管理活动服务;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身份证制度。以金融机构现行的企业信贷信用评级和企业贷款证为基础,各部门监管企业信用记录为内容,信用中介机构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企业信用实行评级颁证制度;三是建立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在试行建立担保机构为商务信用有限的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信用度的基础上,支持发展担保公司,充分运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增强融资、交易信用服务;四是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制度。

二是加强企业信用教育。一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努力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组织开展诚信守法教育,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信息评价运用,加强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和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惩戒机制,对有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做假账、拖欠工资、不参加社会保险、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行为的企业和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实行“黑名单”和曝光制度,并采取重点监管措施。对于失信行为,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局面。

(三)要构建三大体系,即加快形成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政府企业信用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按照企业信用制度要求,规范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加强对企业的预警和评价。另一方面,带头使用企业信用产品,在政府招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建筑施工、银行贷款等方面按规定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形成“政府用信用、企业创信用、社会重信用”的良好氛围;并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以欠费、欠薪、逃税、骗贷、商业欺诈、破坏环境、制假售假、安全隐患等为重点,加大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力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鼓励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把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和规范摆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按照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评估实体为重点,鼓励发展一批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企业信用中介服务组织,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支持行业信用服务。支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企业信用自律团体或行业组织,维护行业利益,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沟通和协调的桥梁。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引导企业组织教育培训,普及信用知识。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信用管理骨干人员的培训,着力增强全员信用意识,大力培育具有信用特质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身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立防范欺诈和承担风险的内部制约机制。

同时,在推进下一阶段企业信用建设工作中,具体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信用建设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各部门单位及时提供数据,数据要求全面、完整、及时、准确。部门既是企业信用的监管者,又是服务员。企业不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企业信用建设的主体。企业信用信息是企业运行状态的客观反映。如何使部门与企业形成共识,共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重点。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各个部门要有大局意识,打破局限,站在政府层面来思考和认识政府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每个部门都是这个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转并共享网络资源。各部门都是运行者,又是受益者。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三是企业信用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信用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用于监管的信息,也就是部门内部监管的信息。另一类是可以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合理界定两类信息,对一些存在恶劣失信行为的企业除了在荣誉获取、招投标、银行贷款等方面限制外,还要加强社会公开力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提高失信成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对社会责任感强、信用度高的企业要赋予其无形的信用资产。

四、加强领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取得实效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对硬件和软件的要求高,要达到预期成效,必须狠抓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市里成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企信办”),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同时,将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列入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企业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日常督查、指导,确保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订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完善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制度,确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联络员,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负责;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经费,监督到位。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要立足职责,把企业信用建设作为创新性、开拓性工作,切实加以落实。

(二)要加强研究,巩固基础。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其基础和核心是信用数据,没有数据就谈不上共享,就谈不上信用管理、就谈不上信用建设;没有正确可靠的数据,就谈不上信用应用。目前,进入我市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的部门共20个18多万条信息数据,但超过80%的数据均来自于准入、许可等静态信息,缺乏日常监管的动态信息;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还不能匹配,如反映企业利润的数据,企业申报在税务部门、统计部门和银行的数据就有不一致的情况。企业信用建设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各部门、单位要组织人员,静下心来,从社会大监管、部门大协作的高度,认真地进行思考和研究,打破过去守旧的思维模式和陈旧的管理经验,梳理整合有效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交互这个大平台中,并积极探索利用综合的信用信息,开展服务管理的新方法。要进一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交互的参与面,完善各部门、单位企业信用数据交换目录,让企业信用信息交互平台真正成为政府及各部门有关决策的参考依据和科学管理的有效载体。

第3篇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强化政府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有利于提升全市对外开放形象,扩大市内外企业的经济合作;有利于金融机构深化对企业还贷能力的认识,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服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确保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题,以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为基础,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打造“诚信*”品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全市企业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是: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备的企业信用体系,促进绝大多数企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使*企业的诚信品牌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一是设立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覆盖全市各类企业的信用信息中心,建立实现信用信息联合征集、权威和多方共享的社会化企业信用信息体系;二是加大对企业家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努力培养一支诚实守信、善于经营的企业家队伍;三是通过加大企业信用征集体系、标准体系、奖惩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强化对企业的监管,进而规范市场,改善融资环境,逐步形成公平竞争、合理竞争的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企业在诚信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信用*”的建设。

三、明确建设企业信用体系的主要措施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市从无到有具有开创性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合力量、统筹实施。

(一)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体系。成立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作为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下设工作机构;制定《*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着重对分布在工商、税务、质监、社保、法制、环保、国土、房管、公安等部门、机构的现有企业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数据库”。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准确更新并向中心报送相关信息,中心将接收到的信息汇总、整理并按程序报批后,通过党政网站、互联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布。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实现信息的统一、规范管理,达到支持企业发展、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

(二)建立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信息划分为身份信息、业绩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相应划分为企业身份信息系统、企业业绩信息系统、企业提示信息系统和企业警示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成后,通过制定规范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程序等,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等级标准制度。

(三)建立信用奖惩体系。一是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度。通过将企业信用情况进行内部通报和在公众网、报刊上公示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状况,积极宣传表彰优秀诚信企业和企业经营者,通报缺信、失信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二是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对每年评出的优秀守信企业,市政府给予授牌表彰奖励,并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在税费减免、项目支持、土地征用、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优先扶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在评先、评优、评级等方面优先评定;减少或免予年度检查,减少其产品的周期性检验、检测。对有失信行为但愿意及时改正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予以帮助和教育,并可免予或减轻处罚,帮助企业增强信用意识,规范信用行为,提高信用等级。对失信、缺信的企业及其法人,取消其评先、评优、评级资格,降低资质等级,限制企业投资、贷款、融资及参与有关经济活动,对因失信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责令其依法对受损者予以经济赔偿,同时向社会公布失信企业的失信情况,执法部门要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检查、监督力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提升中介机构执业的道德水准,提高服务水平,凡在中介服务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报告、谋取私利、损害国家、企业和公众利益的,一经发现,一律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执照,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建立信用服务体系。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配套政策,做好服务工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市政府在中国中小企业网中建立*企业网站,各县(市、区)要相应建立企业网站,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要在网站企业信用信息情况,并开展企业信用推介活动。确定每年九月第一个星期为*市“信用周”,开展“信用周”活动,着力营造“政府诚信、企业守信、人人讲诚信”的信用环境;建立信用培训制度,坚持每年至少2次对企业家及高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市场、金融、WTO及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人才库,形成企业经营者推荐选拔任用新机制;定期举办“信用论坛”,普及信用理念,传播信用管理知识和技术。

(五)建立新型政银企关系。建立金融联席会、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座谈会、优良项目推介会、优势发展企业推介会、金融机构服务项目推介会、信贷资金供需洽谈会制度,加强政银企合作。凡政府召开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邀请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凡金融机构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邀请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市政府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50—100户有技术、有效益、有市场但缺发展资金的“三有一缺”企业,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予以扶持。

(六)认真抓好金融安全发展试点。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相结合,在现有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切实引导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信用管理等工作,并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试点企业;同时,将“十一五”期间拟重点培育上市的企业作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市级重点指导企业,为企业上市打好基础。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参与,确保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市政府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落实部门职责。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由市经委牵头负责。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的管理和领导,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更新和日常管理。市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要协助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为主要环节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协助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奖惩机制;按照中小企业融资“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信用促进会+企业”五方联动促进办法,配合市级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信用建设、信用监督、信用担保和银行贷款的推荐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成立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机构,落实主抓领导和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监管,指导和帮助企业规范信用行为,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有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任务的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负责确定需记入和公布的本系统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的具体项目、范围和标准,收集、整理本系统的信息,并按照统一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市级有关部门对提供的有关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4篇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1.管理缺乏规范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相当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额度、风险控制以及代偿率的限定问题等都没有相应的规定;此外,信用审核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制约机制;对中小企业担保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严格的审批制度。

2.专业信用担保人才缺失

伴随着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迅速崛起,我国出现了众多的信用担保机构,这也带来了对信用担保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由于信用担保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对信用担保行业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

3.担保法律滞后

目前,针对担保行业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这成为了制约我国信用担保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担保法》是我国担保业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法,该法律的颁布与实行为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氛围,然而这部法律仅仅只是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需要进一步得到完善。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并不完善,而一问题的存在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素质水平有限

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从个体户或者家族经营慢慢发展起来,他们的经营管理制度并不规范,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战略,长期以往下去,势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

(2)企业信用意识薄弱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较为薄弱,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信用等级处于3A或3B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据了百分六十的比例,A级及其以上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占据了极少比例,并且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并没有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而这一现状,直接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营运风险。②

(3)企业财务管理缺乏规范

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限,这也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加大的原因所在。根据一项专业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超过50%的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包括尚未建立数量充足的财务审计部门、完整的财务报表以及连续的经营管理记录,即使有,信息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得到检验,导致担保机构无法准确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这也就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

2.政府部门存在思想认知差异及行政干预

当地政府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并没有建立针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机构。此外,有的当地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监管部门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督工作。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人员的任命也是由政府机构直接派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往往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这也带来了“行政命令担保和人情担保”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相对比较单一,而且资金规模相对比较小。大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事实上来自地方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各地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中小企业担保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相对匮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除了需要业务人员掌握必要的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业务谈判、社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当前,我国地方信用担保机构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由一些政府单位的机关工作人员来担任,他们不具备信贷业务方面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分散机制,一部分信用担保机构经常都需要承担百分百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担保机构没有充足的信贷风险准备金,其抗风险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基金运作相对不规范,信用担保的品种也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仅限于流动资金的担保,几乎没有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长期贷款。同时,受到当前我国保费率比较低的影响,担保机构很难实现赢利,无法保证其健康有序地发展。③

4.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低下,信贷管理机制不完善

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分工不明确,没有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部门,商业银行同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更是少之甚少,即使彼此之间有合作,跟其协作的商业银行在信用担保责任方面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现象。也就是说,考虑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和贷款的安全性,大部分商业银行不仅要求信用担保机构需要对其贷款提供全额担保,对担保机构开展的其他业务更是不愿配合;商业银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集中上收管理权限的做法,这样严重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5.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制约我国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信用担保的社会需求同社会信用体系之间并不完善。尽管信用担保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的一种担保需求,但是受到中小企业信用失真、信用资源的供给同需求之间不平衡、信用混乱等不良因素的存在。这些不利因素给担保机构的发展到来了巨大的发展隐患,我国还未形成缓解这些不良因素的法律机制,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尽管我国早已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该法律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这也就迫切地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信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国家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属于我国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需要地方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需要正确意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在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再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担保机构外部监控管理体制,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协会或信用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对担保行业市场秩序进行整顿和规范。

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日常运营必须严格按照“风险控制、稳健经营”的准则。首先,信用担保机构应当在事前做好防范工作、事中做好监管工作、事后做好补救工作,从这三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达到风险防范,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人才引进以及岗位培训,从政策、道德、业务三个方面全面提升信用担保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可借鉴国外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经验,结合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发展方向,成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设计政策性银行,这些专业机构为那些发展前景良好且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及政策支持。打破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理念,应当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实力以及经营范围等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从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

4.完善我国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1)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参与,同时也需要各个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配合协作,只有建立以中小企业和企业经营者为主体,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以及信用为核心内容的信用担保制度。

(2)完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我国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及退出、担保人员从业资格审查、信用担保机构财务及内控、担保基金的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法律规定。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相关立法部门有必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从而规范信用担保业的运行工作。

5.加快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中小企业想要走出融资困难这一状况就应当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从而弥补企业自身不足,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中小企业应当严格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专业素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放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增强企业信用服务意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信用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在21世纪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力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

注释:

①罗剑朝,于转利.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J].经济管理,2011(02).

第5篇

一、互联网的企业信用体系简述

互联网的企业信用是指在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共享与其他企业之间通过网络互通、互联进行利益交易而产生的信誉活动的总称,一般在企业发展建设中主要分为商业信用、资金信用和商誉信用。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建设中,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保证了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对企业客户的信息数据库、客户信息的获取以及对客户信息的有效披露进行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建立信用体系对其获取客户的可靠信息提供了保障,同时,能够确保企业和客户之间相互的对称活动。

二、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源共享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信息资源互通、互联的企业信用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在大数据技术下能够从商业运作模式、企业经营模式以及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加强与客户之间信用的沟通,加大客户对企业利益往来的信任,从而确定交易关系,实现企业与客户的互利共赢。

(一)全新商业运作模式客观要求

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的资源共享发展,尤其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全球的业务资源共享往来变得更加便利,而随之带来的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控制因电子商务而带来的企业风险,企业就必须对客户的信用互联、互通程度加以确定,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在销售中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做出科学的判定,但是,对于客户的信息资源的搜集和资源共享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传统的人工搜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下,使得企业对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为重视。

(二)全新企业经营模式内在要求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封闭式经营已经成为过去时,而企业联盟在企业发展中一以全新企业经营模式逐渐显现出来,企业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合作的前提下创建企业信用体系,以其作为企业之间能够密切合作的重要保证,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客户在业务往来中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同时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并为企业发展带了更多的潜在客户,保证了客户队伍在发展中的可信度。

(三)创新企业管理方法的应题之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任结构在空间和时间上逐渐出现了分离,这就使得互联网环境下信用体系的资源共享建设逐渐面临巨大挑战,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企业资源的互联、互通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具有核心性的网络平台。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安全的网络管理体系,而其中所包含的信用管理体系越来越体现出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

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环境下建立企业信用体系,需要通过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评估系统,通过对工作的逐渐完善来创建企业信用体系,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快速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互联、互通信用管理系统,就必须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提升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出发点。

(一)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中建立信用体系,有必要建设完善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和开展互联、互通的网络信用管理工作来发挥工作人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实质作用,并将信用责任落实到个人。在企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将人员组织结构划分为矩阵式、职能型、事业部以及混合式的组织结构,但是部门之间也大多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因此,如何在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信用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企业可以根据互联网的资源开放性原则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部门,并通过职能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紧密的联合起来,共同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有效开展,全面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评估系统

第一,对资源共享之间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例如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行业的盈利性,、行业的周期性以及行业的成熟性作为企业对行业当前发展状况的评估,并通过行业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第二,对资源共享之间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例如通过对企业的市场分析、产品分析、风险分析、技术创新性分析、经营策略分析以及企业的信用记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之后考虑如何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第三,对资源共享之间的管理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对企业的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其管理状况做出明确的信用评价分析。

第6篇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诚信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市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因此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层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管理活动,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

0引言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在信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申请向银行借贷,可以获得商品但不需要马上缴费。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信用成为市场最重要的取胜法宝之一。根据大量实践证明,符合实际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能够控制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信用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1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信用的核心是企业。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和其他涉及利益的企业的信誉。企业的信用内容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资金信用等。企业高层要意识到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必要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各部门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分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客户的各项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项目之一就是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节信用管理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对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信用管理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运营目的。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用管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全面系统性的策略完成信用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和交易过程中风险的降低。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上文已经分析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手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信用度和对客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身的优势。以下具体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保证拖欠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企业可以加强对良好金融机构资信条件的利用,可以采取应收账款让售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就会使企业的风险下降。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转移无法预料的重大风险和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产权滞缓转移,诉讼,仲裁和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等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此外,企业清收责任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员工实行的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对账回执制度,并落实好这一工作,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加强,避免企业出现坏账等风险。

(2)通过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信用度。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是提升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制度指的是企业交易决策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和信用审批方法。审批方法主要有“交易审批制度”“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等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严格审查客户赊销条件,并对信用额度进行控制。企业贸易往来中总会有一些新客户和信用度不高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通过条件销售和担保赊销等策略,保证企业信用度的提升。

(3)政府要不断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信用质量。市场中信用垄断是不允许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信用作为市场上的商品,通过法律,政策等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信用在市场上需求量的提升,从而保证信用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数据范围,数据分类等技术标准。在加工,存储和报告等环节都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些统一标准对数据的组合利用和统一检索平台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这一标准的建立也能和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4)建立健全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评估制度,属于对信用等级的科学评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收集客户资料,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完整的档案,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信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管理过程要具有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点。企业与客户交易的过程既要有最大化的收益,而且要最低限度的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在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时,需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评价。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评价。第一,要做好评级准备工作。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实际情况对评级工作进行布置。第二,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充分掌握业务开展,财务,竞争等情况。第三,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情况进行评价。在这项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工各项资料,并划分客户的信用级别。第四,级别的审核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权限审核信用评级结果。第五,加强对客户的监控和跟踪。信用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对客户较高的关注度。一旦发现客户的情况发生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用级别的调整。第六,监督检查客户的情况。评级工作是信用监控委员会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对评级业务开展情况和评级结果要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需要每一个工作环节责任人的落实到位。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上的类型包括矩阵式,职能型,混合型等形式,企业高层对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持忽视态度。因此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高层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和对立性的原则,根据管理部门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加强对各个组织结构的优化,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保证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6)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信用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信用的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企业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欠缺。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重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淘汰一些过时的管理理念和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此外,在讲座和视频宣传中,要渗透信用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在真正开展工作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发展和壮大,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不断探索,寻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措施。文章首先概述企业信用管理,再从“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政府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规范、客户资信管理的健全,信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叶冠乔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强,杨茂江,刘探.基于统一信任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8):38-34.

[2]李萍.B2B交易中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宁玮,耿旭,程威,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3(2):228.

[4]刘莹,浅议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完善对策和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5):108.

第7篇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进入到买方市场的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强化了企业信用管理中的企业还是存在各种缺陷,信用缺失时常发生,突出表现在:(1)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时常发生企业之间的拖欠,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商业伙伴之间任意变更、撕毁合同,造成整个信用市场混乱。(4)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欺诈、欺骗、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泛滥。(5)企业对外披露虚假信息,影响外界对其的信用评价。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剖析。造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外部信用环境的恶劣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我国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片面追求市场的占有率,忽略信用管理,没有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2)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及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及其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3)缺乏资信评估资料,无法对客户及供应商的资信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估。(4)没有适应的信用评价、信用分析、客户授信等决策程序及实施跟踪控制程序。(5)没有配套的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二、规范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观念。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制体系,制定《信用信息披露法》、《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等法律及“巴塞尔协议”实施条例,强化我国公民对信用的正确认识。(2)在全社会内建立起对所有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资料公开制度,引导境内企业对信用管理树立正确的态度。(3)增强企业家的自身信用素养,增强企业家“信用管理制胜”的观念。(4)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信用管理培训,强调企业信用管理对增加有效销售、减少企业的坏账、使公司利润达到最大化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信用管理工作需要特定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然而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时,要考虑企业以下实际情况:(1)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操作人员的素质、部门预算、信用管理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所处的行业确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的规模。(2)根据部门分工细密、集权与分权程度、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及部门内的监督控制需要设计信用管理部门的职位结构及岗位职责。(3)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一般设二到三级职能岗位,存在岗位重叠设置时,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部门经理为信用管理部门的最高领导,直属企业最高领导部门,下设客户资信调查人员、客户档案管理人员、信用分析人员、款项跟踪催收人员、信用申请受理人员。(图1)

(三)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1)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各岗位要求的、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到信用管理部门任职。(2)针对本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对新进的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3)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整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在内部控制的角度从根本上程序化信用管理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客户信用资料管理制度、信用决策管理制度、信用账款监控管理制度等。

(五)规范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流程。企业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信用决策、收款收账三个阶段。

1、规范资信调查阶段的操作。客户资信调查是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以后各环节的基础,在此阶段应实现以下目标内容:(1)明确要调查目标及范围,并对其进行客户分类,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2)调查客户信用之前,应该制定一个高效的客户信用调查计划。(3)取得的客户信用资料包括:客户的历史背景、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经营状况、投资情况、财务状况、企业的发展计划、付款记录、外部环境及担保措施等。(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供客户信用评级的需要。(5)定期或在出现异常现象时对客户信用档案资料进行更新处理。

2、规范信用决策阶段的操作。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已获得的信用信息做好客户的信用分析、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及客户信用等级等信用决策工作,因此信用决策阶段是信用管理的主要阶段。(1)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决定授给企业整个客户群的总信用额度。(2)根据客户档案的资信材料,核算其指标体系、分析其经营、财务状况,设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运用与企业相适应的评价模型(比如:Z值模型等)及其他信用评价技术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定期进行等级考核。(3)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总信用额度、客户的重要性及客户的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客户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或销售额信用比率。(4)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预算,在确定客户信用额的基础上,制定单笔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现金折扣政策。(5)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及信用期限必须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定的授信程序进行批准审核。

3、规范收款催账阶段的操作。信用产生后,信用账款日常管理及款项的追收就成了信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重点。(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2)对未到期应收账款与逾期应收账款分别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3)确保企业应收账款的总量水平,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对单笔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管理。(4)严格监督客户账款发生的进度,实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重视未到期款项的监控工作,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5)对于逾期未还的款项,监督其支付进度,并分析其未付原因,加强追讨。(6)进行信息反馈,重新确定该客户的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度。

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体系建设 措施分析

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和成熟要求其中的经济主体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能够诚实守信、恪守信用地进行经营活动。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信用情况堪忧,信用体系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这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此对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国内角度来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主要在法律和信用两大要素体系下发货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多元化、分散化、独立化,互相行为容易受市场利益的影响,因此常常有不讲信用的行为发生,给给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规范信用行为便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大问题。从全球化较大来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小企业参与跨国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能够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的经济交往更加紧密。跨国交流的增多和经济全球化,也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上,也就是说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其基础之一,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措施探讨

从目前来看,虽然社会各界已经逐渐重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但是总的来说,相关措施还不够到位,笔者结合研究,认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加强政策法律的制定和落实

加强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尽快出台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从而规范企业信息数据的使用,一方面公开可公开化的信息,一方面保护企业秘密信息。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受到的惩罚不大,无法起到威慑作用,应通过法律的制定加大失信成本,通过相关法律措施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和中介机构管理法,处罚提供虚假企业信息的行为,加大对违反信用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完善社会担保和评价体系

为了晚上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比不可少,这主要可通过如下方面进行。第一,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用以弥补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损失。第三,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建议可采用以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主导,建立公共的企业信用征信机构的模式。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资产负债率、资金周转率等财务分析指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能力、成长性、诚实经营行为等状况。并借助完善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进而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披露规范化建设。

(三)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建设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完善金融信贷体系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关键,除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和信贷管理机制,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建设和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如可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并通过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的推出,以满足中小企业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融资需求,并通过创新和完善,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资效率。

(四)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和维护

自律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企业自身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顾自身诚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律,并引导他们树立品牌意识,形象意识。让中小企业高瞻远瞩,寻求长期的发展之路。具体来讲,企业应当培养专业管理人才,从而增强信用意识和管理技能,进而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完善信用管理方法,并通过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积极维护企业信誉。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命脉,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用的建立。通过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诚信,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文胜.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07,(10).

[2]周平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06,(04).

[3]孙经会,韩耕.对陕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4,(03).

第9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经依法授权或者受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生成的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记录,以及按约定方式向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收集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第四条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工作的领导。

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综合管理工作,其所属的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具体办理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综合管理工作。

各级经贸、外经贸、工商、财政、税务、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民政、劳动保障、安全监管、环保、信息产业、科技、文化、出版、广电、公安、物价、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海关、检验检疫、证券、银行、保险等管理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征集和公布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实现行政机关信息互联和共享,为行政管理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并为社会无偿提供相关信息查询服务。

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做好企业信用信息的整理、存储、维护、数据安全等工作。

第二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

第七条下列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向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报送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将本部门信息汇总后提供给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

(一)工商部门提供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基本资料及变更记录、年检结果、工商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税务部门(包括地税和国税部门)提供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及税务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三)质量技监部门提供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执行标准、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以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四)经贸部门提供对企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五)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企业安全事故及有关的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六)统计部门提供对企业的统计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七)环保部门提供污染严重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环保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八)民政部门提供对福利企业的年审结果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九)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企业用工和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劳动保障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建设、交通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资质、质量或安全事故责任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一)发展改革部门提供企业招投标违规记录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二)信息产业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资质认定、专项技术认定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三)科技部门提供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四)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部门提供对有关企业的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五)物价部门提供价格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保健食品的行政许可事项、质量检查结果、有关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七)文化、出版、广电部门提供有关企业许可证发放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八)公安部门提供有关企业公共安全方面的资质、许可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十九)外经贸部门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及变更情况、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及年审结果、有关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海关机构提供企业分类管理、海关管理等级、走私违规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一)检验检疫机构提供企业进出口商品免验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二)证券监管机构提供证券公司和股票上市交易企业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三)银行监管机构提供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四)保险监管机构提供保险公司履行诚信责任情况及行政处罚情况等信息;

(二十五)其他行政机关提供的相关企业信用信息。

第八条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情况;

(二)需记录的信用信息具体内容;

(三)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依法作出的结论意见或者决定;

(四)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相关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负责制定本系统有关企业信用信息的具体项目、范围和报送办法。

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处理平台,提高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利用水平。

第九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组织按约定的方式提供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条提供信息的单位所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10日内追加或更新一次信息,具备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实时更新信息数据。

第三章企业信用信息的分类和

第十二条企业信用信息分为基本信息和提示信息。

第十三条下列信息记入基本信息:

(一)企业登记注册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票上市交易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企业的资质等级;

(四)企业取得的专项行政许可;

(五)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进行专项或周期性检验、检测、检疫(含年检年审)的结果;

(六)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其他有关企业身份的情况。

前款规定的信息包括登记、变更、注销或者撤销的内容。

第十四条下列信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及诉讼事件;

(二)对企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处罚记录;

(三)对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责任追究记录;

(四)经依法确认的企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其他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记录。

下列信息根据需要也可记入提示信息:

(一)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

(二)企业的纳税和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

(三)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

(四)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情况;

(五)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的情况;

(六)产品获得国家免检(验)证书的情况。

本条所列信息,属于企业提供的,提供信息的企业应当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对按照本办法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当根据前两条的规定进行分类并按照统一标准、平等披露的原则向社会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除外。

前款所称国家秘密的认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决窍、客户名单、货源情况、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第十六条各行政机关将本系统的信息提交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的同时,可以通过本系统的政务网站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后供公众查询的期限分别确定为:

(一)基本信息,至企业终止为止;

(二)提示信息为3年;

(三)企业自愿公示的信息,至企业要求终止公示止;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的期限执行。

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的期限自信息公开之日起计算。

期限届满后,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终止公开,转为长期保存信息。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在有关的核准登记、资质认定、年检年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示范推荐等管理活动中,可以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有关信息。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可以到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或者通过政府网站,查询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具体查询办法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监督

第二十条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和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除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明确规定外,行政机关及其所属的机构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企业信用评比活动。

社会中介机构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状况调查评估等服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并对调查评估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企业认为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公布的信用信息有差错的,可以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出异议。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应当及时与提供信息的单位核实;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改正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等形式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企业失信行为。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处理。投诉属实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投诉情况不属实且属诬告性质的,投诉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投诉者是企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将其诬告的事实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

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接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应当在接到投诉后5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行政机关调查处理,并将转交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三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安全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提供信息的省级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或者无故拖延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省人民政府给予书面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提供信息的单位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向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其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提供虚假信息给有关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企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组织未按约定如实提供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一)擅自披露或者泄露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捏造或擅自更改企业信用信息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转交单位或个人投诉材料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有关规定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10篇

关键词:风险;信用;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概念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针对信用销售(赊销)的管理。具体讲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收集和评估客户信息,对信用额度的授予。控制信用风险,债权保障,回收应收帐款等各交易环节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企业在扩大信用销售的同时,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收回。

二、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

(二)信用管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西方发达国家90%的商业贸易主要采用的是信用结算方式。而剩余的10%的贸易使用的是现汇结算,商品交易的主流形态就是信用结算。目前在我国。由于企业信用的不完备和落后。有将近80%的交易还是使用现汇方式。而只有少量的20%的交易采用信用交易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结算方式明显的脱节,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提高赊销比例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升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加入世界贸易的竞争洪流中。

(二)有效提升客户的质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对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而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制定较为严格的信用标准。信用较差的客户看到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能得到更优惠的信用环境,会不断改变自身的资信状况,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客户群。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企业设立专职的信用部门或信用专职人员

在我国的传统的观念里,一直把财务部门当成一个集会计、统计、信用管理的一个工作角色,这种做法早已不能胜任企业信用管理的工作责任。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不是单一的简单的工作,要由专业人员从事这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常在西方,企业往往会形成“三足鼎立”的模式,即成立信用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这三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有助于客观的良好发展。

1.信用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1)制定信用策略,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和收款政策:定期的跟踪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第一、制定信用期限。是企业给予用户的付款时间。即用户从购货到必须付款的时间间隔;第二、制定信用标准。是企业接受用户赊销条件时,用户必须具备的最低财务能力;第三、制定现金折扣。是企业为鼓励用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第四、制定收帐政策。是当企业的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的收帐策略。

企业可以采用“5C”分析法来制定不同客户的信用标准。5C分析法包括: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clift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付款意愿和付款能力。对于5个方面的品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反之,可以采用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甚至不采用信用政策。

(2)制定企业的工作程序。制定信用管理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管理报告体系,发挥监督货物和收款动态的作用:

(3)与外部信用机构保持合作和沟通,及时掌握信息。如与专业信用机构、法律机构、其他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协作;

(4)不可缺少的分析工作,包括客户信用数据的分析,信用等级的综合评估,信用状况的变化监控,例外情况、危急状态下的应对处理等问题:

(5)协调与各个部门工作中的问题,包括协调不同部门不同角度的观点和冲突。

2.与业务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沟通交流,对工作中反映的问题加以解决。

(1)与销售人员沟通,主要解决客户信息动态变化,催收款项等;

(2)与财务人员沟通,主要解决客户财务信息分析,监控应收账款收款情况等。

(二)引用全程信用模式。全面防范风险

一些企业在实践中没有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导致出现问题后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不断修改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效果还是不理想,回款率提升的并不是期望的效果,导致制度与实际不符合,实用性不强。企业要彻底改善现状,必须建立全面的信用管理制度流程。如下:

1.接触客户——选择客户——联系沟通、实地考察、信用风险评估

2.谈判——确定信用条件——信用形式、信用期限、信用额度

3.签约——履约保障——担保、保险、理赔

4.发货——跟踪管理——电话沟通、信函提示、实地走访

5.收款——早期催收——分析拖欠征兆、保持压力、合适的催收方式

6.收款失败——履约保障——债务分析、确定追讨方式、实施追讨

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控制,企业信用管理更加细化。

第一,在事前工作中,主要指签约前,包括对客户的资信状况的调查了解、收集客户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筛选出优良差不同等级的客户、形成企业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为企业带来最大的财富,也为企业制造了很大的风险。企业从加强信用管理人手,做好深入的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把工作进行在交易之前,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客观的有效的调查与收集客户信用信息,进行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在事中工作中,主要指签约时。包括科学客观地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加以深入分析,形成完整的评估资料以便进行准确的判断和信用方式的决策、建立起企业系统的赊销业务的管理制度。销售人员不在是与客户联系的唯一途径,企业将建立与客户直接关系的模式,客户的信息资料系统地保存在企业中,无论销售人员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客户的流失。因此,企业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信用政策,制定何种科学的信用政策,以及规定多大的信用限额,出现销售风险该如何控制和相应的措施,这些都是内部授信制度所要规定和细化的。

第三,在事后工作中,主要是指签约后,涉及到应收账款的具体管理、欠款的追收工作、回款的监控制度。首先将销售发票入账,然后收到款项冲销挂账,之后定期形成应收账款明细表,结合客户信息进行分析,形成三大系统即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帐龄分析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在管理过程中把握住应收账款的总量和帐龄,运用好销售分类管理。保证企业的债权。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企业信用评级的相关概念

1.信用。广义的信用包含经济及社会和道德层面的含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概念是狭义的信用,《韦氏词典》将其解释为:它是一种买卖双方之间不须立即付款或财产担保而进行经济价值交换的制度。进而解释为: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

2.企业信用。狭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其中,债务主要是指企业对外的有利息负债,还本付息的能力主要指企业在债务到期时能否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的债务利息和本金;偿债意愿是指企业是否愿意偿还到期的债务。

广义的企业信用还包括企业是否遵守工商、税务、海关、劳动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

3.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就是由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受评级对象的委托,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级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的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化的方法,对评级对象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和测定,经过同评级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如AAA、AA、BBB等)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特点

如果仅从揭示风险的角度来看,单户中小企业的评级与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没有什么不同,但正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造成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有着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

1.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信息获取难度加大。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基本上不会公开企业的基本信息、财务信息、融资信息等,想从公开渠道获取中小企业信息的难度更大,需要通过征信来获得更多的信息。

2.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存在失真现象。在评级时应仔细甄别,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评级结果。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各种信息可信度较差,尤其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对工商、税务、海关、商业银行等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往往不一致,和真实情况有时差别较大。这就需要在评级时增强对真假信息的鉴别能力,去伪存真,以期得到准确、公正的评级结果。

3.适当增加定性分析比重,并充分考虑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人)的影响。由于多数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不尽完善,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人)对公司影响较大,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评级时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影响力、个人综合素质、个人信用记录等情况,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此类因素定性分析的比重。来情况变数较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应适当增加跟踪评级频度,及时获取企业最新信息,并以此来对评级结果进行修正。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要素及指标的选择

1.评级要素的选择。依据企业成长理论和原则以及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内容和特点,综合评估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应包括九个方面:企业基本素质评价、偿债能力评价、现金流量分析、盈利能力评价、营运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企业成长与发展能力评价、履约状况评价、行业成长性及宏观环境评价。

2.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的选择。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一开始借助于评级人员的经验主管判断的定性判断方法,随着其他学科,如统计学、金融工程学、会计学等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向定量分析为主的阶段发展,20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代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出现。

四、加强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的对策

1.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方式,切实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中小企业征信评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和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有很重要关系。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从加强自身建设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规范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提高企业对外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依法建账,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完整,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摒弃账外账等一切弄虚作假行为,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二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新起步的民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产权制度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完善企业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合法经营、规范管理。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依据市场变化,加快制度和技术创新,明确市场定位,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正确引导商业银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并举。《新巴赛尔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类信用风险处理办法: “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标准法”即外部评级机构决定风险权重,适用于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而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则可以采用内部评级法。所以,国内银行面临众多国际大银行的竞争,如不能尽快完善和加强其内部风险评级系统,而仅仅简单地依靠外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来作为贷款发放依据,将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由于目前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所限,无法完全使用“内部评级法”来防范信用风险,所以目前除应大力培育中小企业评级市场外,还应正确引导商业银行完善内部评级机制,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做到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有效结合,尽可能的起到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12-02

中小企业是整体社会经济活动当中最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在整体国民经济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价值愈发重要。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长期缺失,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自身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而是全社会所亟需解决的一项发展难题。因而,就基于目前的信用社会背景下,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改进与完善,现已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现状分析

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使得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甚至是企业客户难以及时、有效的获取到详细的企业信息,致使企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瓶颈限制,而企业信用信息缺失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以下追矫嫠造成的[1]:

首先,企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往往在信用积累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信用意识的缺失则是造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阻碍,虽然采取各类措施方法来实施宣传教育,然而中小企业的有关人员却对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的认识程度却相对有限,参与和配合程度也相对较差。其次,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健全。鉴于当前有关的配套法律制度依然还未能够得到及时建立,中小企业不需要向有关的金融机构或是消费者提供以信用信息的义务,而当事采取宣传亦或是上门劝说的方式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则在短期之时还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最后,信息完整性与准确性不足。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对企业的大致介绍、注册资本、投资情况、管理人员情况及核心的财务指标等相关信息内容。这些内容在我国当前的征信体系之下难以有效的核查、落实下去,由此也就在企业的信用记录当中无法得到如实、确切的体现。

2 中小企业实行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意义

基于上文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现状分析表明,受制于中小企业自身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行业规范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而通过对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采取专项档案管理措施,能够将中小企业直接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而便可实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推动与促进。现就中小企业实行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意义阐述如下[2]:

2.1 促进市场规范化

企业本身的信用档案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要素,这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例如企业在改制上市、驰名商标申报、开拓新兴市场以及在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及监督工作当中均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作用。有关的政府部门利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的查阅、公示以及应用,可以更为有效的加强对企业的市场监管。政府可通过设置企业信用评估“黑名单”与“红名单”的方式,来实现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合理引导与规范,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

2.2 维护消费者利益

当前,鉴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信用信息档案管理方面仍不尽完善,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取短期效益,不惜采取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行为,致使广大的消费者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曾经引发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恶性事件的出现便是企业信用缺失的直观体现。若具备了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体系,只要出现企业任何一次不诚信行为都会被记录在企业档案当中,对于企业的市场信誉将会是毁灭性的的打击,从而便会产生出强大的威慑力,甚至无需司法接入,便可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约束。

2.3 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各金融机构为了避免出现坏账,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调阅及应用极其重视,同时也会将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作为考虑是否给予贷款的重要依据[4]。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缺失不全的情况,由此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因此,构建起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相关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核之时便可极大的减少审批程序,进而也就能够促使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以更加有利的融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4 加强中小企业自律性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越来越开放,网络系统十分发达,只要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管理足够完善,具备相应的权威性,那么只有企业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则借助于强大的网络体系,必将会促使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没有立足之地。中小企业要想能够在愈发趋向于激烈化的市场竞争当中取得一席制度,赢得客户的新来,就必须要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来促进自身美誉度的提升,对此中小企业自然也就会不断的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并提升信用自律意识。

3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策略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对中小企业实行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其意义价值巨大,通过综合考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5]:

3.1 提升中小企业的征信建设认识

持续扩大中小企业的信用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升中小企业参加征信建设的认识,加强包括银行、工商、海关、司法与劳动等各部门在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当中的主动性。借助于实施全面、广泛、持久性的宣传工作,来促进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能够得以切实有效的增强。构建起信用建设由资深做起、由当下做起的理念,积极的协调并引导企业主动加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建设工作当中。借助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宣传教育,引领有关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妥善发挥出信用体系建设作用,保障只要牵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均可被及时的纳入到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库之中。

3.2 持续加强立法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切实保障社会各界对中国小企业不诚信行为的检举,并且还应确保被检举企业针对不诚信行为实施补救纠错之后的核销权。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有关法规、政策依然还存着一定的不尽完善之处,对此应当基于对《信用信息征集法》的制定基础之上,还应当制定以《企业信用举报核销法》,社会各界就企业所出现的诚信行为应当具有举报权,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机构应在基本事实明确、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将此类信息记做档案存储起来[6]。但同时,针对被举报的企业仅需在规定时间范围内采取一定的整改处理措施,便可申请将企业的不良信用记录予以核销。从而,便可实现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并据此达到有法可依。

3.3 建立起高效化的信用信息管理机构

就相关的机构部门进行科学的合并、整理,构建起高效化同时还可满足于社会需求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机构。只要是牵涉到企业信用信息内容的涵括工商、海关、税务、银行、统计、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范围其均应当予以大力配合,共同来为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依据我国的具体工作国情,同时结合以国际管理,可优先考虑建立起专项负责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国家级主管部门,此部门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税务总觉以及中国人们银行等部门抽调人员合并组间,并直接隶属于国务院领导,针对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采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中小企业实施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无论是从政府、消费者还是中小企业自身来说都有着极其深远的价值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来看却依然存在着企业重视程度不足、法规制度不健全、信息完整性与准确性不足等问题,对此就必须要提升中小企业的对征信建设的认识、持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起高效化的信用信息管理机构,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海波.完善信用档案建设助推中小企业更好成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29-30

[2]李志珍,卫刚华,罗立,等.宝鸡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实践与思考[J].征信,2015(7):54-56.

[3]谢臻.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征信体系: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3(33):190-192.

[4]刘敏.在经济园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