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8-28 16:5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单位财务存在的问题

第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17-0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时所耗费的无偿性、单一性的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活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其工作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诸多薄弱环节。

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的问题。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在这一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有些单位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因而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难以做到自下而上。

2.制度执行层面的问题。现阶段,制度执行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善,资金安全隐患突出;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预算工作不合理;原始票据管理不规范,假票、白条抵库现象严重;财务纪律观念淡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资产管理不科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查处 不严等。制度执行层面的问题是人为问题,因此,产生的问题有复杂、繁多和难以控制等特点。

3.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上资产存量状况,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有的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就用本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向外出租或兴办经济实体,所得收入不入账或少量入账或设立账外账或用于搞职工福利。

4.体制方面的问题。

(1)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分税制改革的推进,预算外资金从政府财政预算资金中分离出来,不仅冲击国家财政收入,并且在分流收入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分流财政支出,于是出现了原由财政供给的项目照样供养的状况。分配权力下放到各主管部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但在这种机制下,一些部门竭力寻找预算外的财源,势必导致分配主体多元化、社会分配不公或“寻租”行为的 产生,诱发腐败。

(2)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剧了部门保护和条条分割,不利于政企分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种机制下,一些部门的工作重点往往是如何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取,怎样保证这块资金的完整和规模扩大,因此会加大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开放学习的展开。

(3)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非常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其财务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执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不够科学严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无实质内容且缺乏效率。

二 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机制。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是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提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前提条件。在预算管理上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要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必须协调好财务部门内部和财务、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收集好基础数据,核定各项支出定额标准,力争做到自下而上全面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上必须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人、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革预算、追加预算的作法。

2.加强财政监督检力度,严肃财经纪律。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检和专项检查相结合, 对各种专项资金建立跟踪反馈制度,掌握资金流向。同时,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对撤销的单位要由主管部门清理登记财产,严防相关人员利用改革之机变卖财产、私分财产、隐藏和转移收入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通过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建立赏罚机制,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各单位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自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健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

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各种借款必须定期清理,及时回收,坚决制止公款私借、暂付款不得长期挂账等情况。严禁利用暂存款隐藏收入,躲避财政监督。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合理配置资产。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从源 头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以实现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结合。坚持定期 清点盘存,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4.规范内控措施,实现有效监督。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确保现金真实反映银行存款,坚决制止白条抵库。所有收入要足额及时入账核算,严防转移资金,坚决杜绝重复报账,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票款印鉴要分别管理。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大力推行中介机构记账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效、低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方维.行政事业管理射十应用探析[J].财会通讯,2006(1)

[2]杨龙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

第2篇

(一)财务决算与预算工作的不平衡

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于财务预算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且也能够根据部门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很好的完成新阶段的会计预算工作。然而,在财务决算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工作人员对财务决算工作没有一种足够重视的态度,由此也直接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算时往往都是以一种敷衍的心态完成相应工作。财务预算是新阶段部门开展一切相关活动的资金使用计划,也是保证部门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受到了工作人员的重视也毋庸置疑,而对于财务决算,由于其所存在的复杂性程度高和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未得到工作人员的足够关注,由此,在决算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表面化的现象,最终致使事业单位财务决算工作的实际意义逐渐丧失。

(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对财务会计等人才的招聘工作没有一个统一化的标准,同时对相关财务人员也缺少一种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因此直接导致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低下,给事业部门的财务决算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决算编撰缺少标准、管理难度大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算编撰工作缺少相应的参考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决算编撰细则和编撰内容的不统一;因为编撰口径的不统一,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决算工作时,对于决算内容的编写在没有进行客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前提下,只是单纯的凭借自己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经验来完成,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二是由于决算报表的不统一,给财务决算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单位各部门之间由于未进行统一化的规定,使得在数据记载方式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出现一种即使对于同一内容也存在多种数据的现象。另外,由于工作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决算报表中的各项数据(如支出、收入等)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记录,而对于一些挂账、超支等现象未进行严肃处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财务工作出现不合实际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解决财务决算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算工作,仅仅依靠一些爱岗敬业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就需要不断提升单位工作人员的一种整体工作意识。首先,对于决算工作,不可忽视除财务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工作人员所发挥出的一种辅作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的相关统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标准来完成,同时也需要全体工作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出良好的协助作用;其次,对于财务工作,其他工作人员要发挥好监督作用,在充分肯定财务人员工作的同时也要对其财会工作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树立一种良好的、积极地工作思想,对工作负责、对社会负债,坚决杜绝歪风邪气的滋生。

(二)强化人员招聘和管理制度建设

对于单位财务人员的招聘工作,管理人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首先,事业单位要制定一套严谨的人员招聘制度,在招聘环节中增加一些对求职者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测试环节,以避免出现一种财务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如对会计求职者进行相应的面试和笔试,从这一过程中对求职者的品质、态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其次,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比如,制定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工作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于一些工作欠佳者给予一定的惩处。

(三)部门财务决算工作要统一

首先,对财务会计决算工作所涉及的基本事项和内容进行统一化的要求,如事业部门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状况、预算情况、财务软件与决算软件的匹配等多项内容进行统一的要求。统一化的规定,给部门的财务决算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参照标准,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工作不统一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促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次对决算报表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现财务软件与决算软件及各项报表的统一结合。一个详细的财务决算报表对于信息的记录、统计以及对会计部门后期的数据收集、处理等工作都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四)对决算工作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对每一原始数据要进行妥善的保存;因为这些原始数据都是会计决算工作的重要参考凭证,同时对后期的财务审核工作意义重大;另外,严格控制相关单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一旦发现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要进行及时的严肃处理;

对财务核算工作中的记账凭证进行严格的把控,以减少后期不必要的调查工作;

统一收集决算财务数据,实现决算软件与财务报表填报内容的有效简化和统一,同时对于一些财务表格要进行追踪统计;

对已经记录的财务账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每一笔收入及支出的来源和去向要进行追踪调查;

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来有效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重视事业单位相关的经济状况,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因此,提升财务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尤为突出,本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工作疏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经常缺乏规范性,在日常的费用开支中超标;对于票据的管理也不够标准,经常有购买发票或自己印刷的情况出现。而且对于一些财务报表的专业分析不够,相关的数据存在缺失,造成信息相对落后。

2.预算管理不到位

(1)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想要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就要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在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性的规划。预算的编制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没有与单位的相关工作进行结合。同时,对于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依据,这与事业单位的需求不符合。而由于编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使得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浪费以及出入较大的现象。而由于单位的资金用途不明确,这就使得单位的效益降低了。

(2)缺乏考评与激励机制

由于对预算控制缺乏管理,导致预算工作中相关的监督被忽视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不均和不科学,再加上缺乏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相关的管理不到位。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

1.树立新型财务管理思维

事业单位首先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当下的大环境以及自身情况,树立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思维,从而来使财务管理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培训和强化,建设一支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极其优秀的队伍。还有,要做好完整的监督和管控工作,保证资金的能够得到合理以及科学的运用,以此来强化财务管理。

2.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1)运用合理的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的管理中,首先要重视预算管理的作用,并明确其相应的法制观念,从而运用合理的预算编制,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相关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只需要注重其质量,保证其余单位的工作计划以及进行业务活动的经费安排情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校对,明确其项目支出。

(2)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并进行监督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落实个人责任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管理和约束,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要保证其安全以及有效性,以此来保证预算的风险。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公开,各部门在进行业务时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相应的监督工作小组,全面完善预算监督体系。

3.强化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要对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对于单位的资产要及时进行清查和盘点,以此了解资产的状态以及变动的情况。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制进行构建并相应完善,落实资产管理的个人责任制,以此来对资产进行强化管理。与此同时,要对一些固定以及一般性的资产进行盘点,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相关的联系,建立交流,定期对相关的资金进行核对,保证资金与实际相符。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明确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保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4.强化内部审核,促进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实践时,可以引入先进且有效的方法,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无论是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都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加强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会计报表中的相关问题,以此来保证内部审核的可靠和安全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能够对内部的控制以及业务方面等进行管理绩效审核,在各部门以及员工间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对成本加强核算,对支出相应的节省,从而增加其收入,实现其经济收益。另外,要根据目前市场以及外部环境的情况,运用一些现代化的组织理念,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变动和完善并优化相关的财务工作,促进财务管理的创新。

5.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完善绩效管理

财务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进行管理,这就要起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控,同时要加强培训和教育。这仅仅是从源头上来进行把控,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从而加强内部的良性竞争,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素养。在其实践管理中,还应该加强绩效管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以及阶段性的评估进行反馈,在这个过程中l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找出合理的方法来进行解决,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6.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对单位预算进行科学编制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  事业单位的特征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发展的服务性机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进步。事业单位与盈利单位不同,它有自己的特征:第一,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对于需收费的劳务或产品往往按成本价进行收费;第二,由中央或地方的财政部门和其他提供者为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提供者对其提供的资金并不期望按投入比例收回利益;第三,事业单位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等问题一般不存在,资金的使用要遵守国家管理部门等资金提供者所制定的规定。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单位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更为严格和规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受到了市场手段的规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财务管理进行强化,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招待费开支制度等必然会产生,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严格和规范。(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由组织资金转向管理资金。随着我国财政经费的日益紧缩,事业单位的业务和办公费用被大量削减,经费的使用由政府采购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等进行监控,事业单位的部分收入也被纳入了财政监管,基本上遏制了收入多元化和支出随意化的现象。为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由组织资金转向了管理资金。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2.2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①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②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条代替。③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①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②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2.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控制

        (1)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国家是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公共事业单位自行经营和管理。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2)事业单位一般对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表现积极,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对不足,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资金使用管理薄弱,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少数单位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内控规范》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梳理业务流程,瞄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之中,是指导事业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实施好财务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利用资金,防止舞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岗位不健全,不相容岗位未实现有效分离,容易出现财会人员舞弊的可能。目前有很多事业单位出纳人员既办理资金支付又经管账务处理,与银行对账也是由出纳人员完成,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月末也不能及时将总账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与出纳人员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并且由出纳人员一个人保管所需的全部印鉴,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2. 银行账户管理不善,多头开户,不及时销户,为违规转移隐匿单位资金提供便利。有些事业单位未及时对规定账户之外的账户进行销户,这就为向其账户内转移资金,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账外账,使资金流失,并滋生腐败。

3. 资金清查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资金丢失和会计人员舞弊风险。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不严,未建立定期、不定期抽查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的制度,有些单位长期不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盘,也不指定出纳以外的会计人员到银行查询银行存款余额,有的事业单位原始票据传递不及时,原始票据在出纳人员手里滞留很长时间,造成记堆账的现象,这也是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不能及时核对的原因之一,这些方面都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的风险。

(二)预算控制方面

1. 提出的新增需求不真实,虚报人员、资产、业务工作内容,新增项目未经过科学论证和评审。现在事业单位基本上采用的均是增量预算,因此有些单位为了增加财政预算金额,在上年决算的基础上利用虚增项目需求、虚报从业人员等方法编制预算,使预算严重脱离决算数,造成预算严重脱离实际。

2.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编制粗糙,不符合工作实际;预算不进行内部批复,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足,预算约束力弱化。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或业务部门没有参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预算项目不细随意性大,可能导致预算约束不够。

3. 没有按照预算批复的预算安排支出、超预算指标安排支出;没有进行预算执行分析,没有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可能导致预算执行进度偏快或偏慢。

(三)对外投资控制方面

1. 未按国家规定进行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未经单位班子集体决策,缺乏充分可行性论证,导致投资失败。

2. 对投资业务缺乏有效追踪管理,当被投资单位外部环境变化不利时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或收回投资,造成投资损失和资产流失。

(四)财务报告控制方面

1. 有些事业单位为了粉饰业绩,在年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人为将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收入提前入账,将应计入资产负债表日的支出推迟入账,造成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2. 对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重要资产处置情况、重大投资、借款、单位整体情况、业务活动、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等一系列情况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从而无法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

三、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方面问题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所列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加以改善;

(一)改善货币资金控制方面问题的对策措施

1.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不得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接触货币资金;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由临时人员担任;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的人员保管,按照规定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会计人员每月末结账后都要与出纳人员及时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做到账账相符。

2. 严格银行账户开户程序;对除规定开立的账户外的账户进行及时清理并销户,应在办理销户后的一段时间,再由经办人以外的会计人员向银行核实销户情况,确保银行账户已销。阻止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等舞弊行为。

3. 加强货币资金核查控制,建立现金清查制度,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并制作现金盘点表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加强银行对账管理,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银行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余额调节表,与单位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总账,核对是否帐帐相符,账实相符;出具资金核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堵塞管理漏洞。

(二)改善预算控制方面问题的对策措施

1. 建立财政补助人员和资产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需求审核。建立和完善项目评审制,对于建设工程、大型修缮、信息化项目等专业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需先进行项目评审和专家论证。将预算与上年的决算数进行对比,对增加的预算金额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

2. 召开预算编制会议,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均需参加,全面把握预算政策,细化预算编制;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的沟通协调机制;单位将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和审批下达。使单位的全体人员都对预算有了解,共同遵守预算。

3. 业务部门申请支出事项必须先有预算指标,再履行预算支出审批手续;无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事项应先履行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运用信息系统对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建立预算分析机制,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改善对外投资控制方面问题的对策措施

1. 对外投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或实行联签制度;重大对外投资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外投资必须按照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财会部门详细记录投资决策过程、各方面意见,与可行性论证报告等资料由资产管理部门归档保管,以便落实投资决策的责任。

2. 确定投资方案后,财会部门编制投资计划,按照投资计划进行对外投资;投资签订合同的,按照合同控制进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被投资单位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财会部门加强对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和对外投资资料的归档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未履行班子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

(四)改善财务报告控制方面问题的对策措施

1. 严格执行会计年度起止日,即每年公历的1月1日~12月31日,内审部门严格审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原始单据,及时发现虚增收入,少记支出的现象。

2.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要披露下列内容:(1)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2)单位整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说明;(3)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4)重要资产处置情况说明;(5)重大投资、借款活动的说明;(6)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7)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说明;(8)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以使报表使用者更加了解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进行监督。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在充分领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可以有效地堵住漏洞,防治各类舞弊和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1(05).

[2]邓慧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3(05).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开展,管理制度的规范对于整个经济正常的运行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正处于后经济危机时期,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而且长时间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方面的问题一直未受到重视,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从而给开展其他工作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应该不断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才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发展状况及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使得事业单位与社会的发展相符。然而,在实际财务内控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为加快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当前时期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当前时期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事业单位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当前时期下,按照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的管理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可将我国事业单位分为普通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事业单位以及按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3个方面的类型。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地不断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财务活动,这也使得相应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某些单位甚至还将其经营活动的模式进行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使事业单位朝企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和转变。

2.经费管理无秩序可循

当前时期下,我国有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其经费的支出管理十分混乱,在经费的管理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并未构建经费支出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特别是对于经费的开支并未形成统一化的审核标准。还有某些单位,虽然在其内部设立了相应的标准及制度等,然而由于对这些标准及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力度比较低下,完全架空了这些标准及制度,从而使其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流失。此外,在事业单位一般都采取的是“实报实销”的报账原则,并无相应的审核制度以及机构等,那么这就会使得经费使用情况严重超支。

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那么这就使得在方案拟定以及项目审批过程中并无规范的依据,从而使得财务内控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了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支出单纯的依赖于经验及惯例而出现巨大的漏洞。

4.预算控制环节比较薄弱

对于很多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并未设立专门的财务预算机构,未构建系统化以及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在实际的财务预算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业务进行编制的,对于项目之中的具体环节并无相应的具体的流程,从而使得成本预算与实际花费无法进行一一核算,造成了财务预算编制过于粗糙,无预见性可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预算对于运行资金的控制及约束力。

5.财务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普遍低下,且岗位设置欠科学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而言,若要想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务必采用具备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编制有限,而且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的控制管理重视度不高,这也就使得在事业单位之中一人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它们在财务内控方面的素质变得良莠不齐,而且在事业单位之中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就使得对于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形成有力的监控。例如,在竞争上岗实施中往往以资历、工龄、学历等为硬条件使得年轻优秀人才难以竞聘。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为有资历的人设置“照顾岗”,为有关系人设置“人情岗”,为喜闹事、惹不起的人设置“特殊岗”等因人设岗现象,导致岗位设置管理的作用被削弱。

6.没有完备的资产管控制度

事业单位资产管控制度发展得不够完善,普遍注重的是各项资金的管理控制,而忽略了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核算机制也不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体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低下,资金管理程序流畅性不足,尤其容易造成国有资源的流失与消退。当前时期下,每个事业单位的软硬件配置均较为全面,然而对这些设备设施的管理控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还会出现随意变卖的情况发生。资产管控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不完备让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均不能得到严格地控制。

7.财务内控意识比较低下

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低下,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下,且难以落实到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度极为低下,未能充分地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或者进行起来无法得到有效地保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财务工作人员单一的招聘模式、工作环境较为固定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来源于非正规渠道等。而且某些分管领导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完善科学的财务内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而且内控工作也无法得到很好地执行,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高内控管理水准,从而发挥内控作用。

三、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具体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健全与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保证工作规范进行

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对于明确财务工作流程以及标准、规范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规范确切的规章制度,为员工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引,是员工调整自己工作行为的主要依据,也方便了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员工工作的整体把握及控制。应该制定完备的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包括成本控制制度,也包括奖惩激励制度等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财务制度。应该注意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新要求,对新近发生的改变加以掌握,且按照实际情况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控,保证财务内控制度规范有效。

2.做好事业单位部门内部预算的编制以及审查工作

事业单位部门的内部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事业单位成功对成本进行控制以及增加效益的前提条件,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关乎到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事业单位整体运营状况的监督以及把握,务必要将各项编制以及审查方面的工作做好。事业单位运营的各类数据是预算编制的一个基础环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务必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同时,务必按照确定的规则来编制预算。在实际的编制结束之后的审查也是极为重要的,不仅要对预算的真实性加以审查,而且还应该对预算与事业单位实际的契合情况加以关注,以确保财务预算编制质量水平。

若要很好地加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有效地控制预算的编制方法。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采用可靠的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等方法。通过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将一些特殊的开支考虑在内。②要对实施方面的成本进行控制。在成本预算编制完成之后,必须要经过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而预算一旦通过审核,那么该预算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与法律约束力,对于在工作开展时,就要求各个部门必须按照预算进行,从而保证预算的刚性。

3.构建相应的监督与审查制度

在事业单位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地发挥其职能,务必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作保证。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应该对其资金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地把握与掌控,就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监督与审计制度,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权限,从而使其发挥对财务运行的监督功能。同时,应该构建相应的审计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地或者不定期地检查,对于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专业化的审查,对于在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地对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地处理,对于情形较为严重的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应该对相应的审查结果进行专项记录,将其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此外,在实际审查过程中还应进行审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应采取形式不一的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并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得到全面地开展。

4.构建完备的内控体系

在对事业单位财务进行内控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内控机构与体系是实现单位财务内控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事业单位中应该构建完善的内控机构与体系,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各个机构所具有的职责加以明确,将职责的范围明确至个人,保证事业单位中各个机构的透明度,对于各个单位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地规范,对各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与方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加大对各个机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保证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得以落实。

5.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

单位领导应该对财务内控给予高度地重视,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重视:①不断坚持单位文化的建设。事业单位若想长足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单位文化,单位文化包括行为约束和道德标准,以及怎样在实际业务中沟通与强化该标准。可以说,事业单位文化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单位文化可以正确培养和确立财务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思想和行为习惯,激发财务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以提高整体道德水平是提高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②加强财务监督力度.单位的财务监督,由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构成,而内部监督又分预算监督、执行监督等等;单位的预算环节要根据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依法制定和预算;在执行环节上,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监督有章可循,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应该采取强有效的措施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进而使得事业单位工作得到全面地开展,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符。

参考文献:

[1]李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3(2).

[2]黄勇.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2).

[3]李明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措施[J].现代企业,2010,(01).

[4]李梦玉.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J].商场现代化,2006,(08).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一、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既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陆陆续续地对财务管理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多数事业单位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以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但目前还有一些单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反映出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财务管理,就是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以制管权,以制办事,以制管人,真正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对财经法规制度了解的不够。单位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其财务管理成效。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目前一些单位领导对财务核算的重视远远不够,甚至理财观念淡薄,对相关财经法规了解的不够,甚至在观念上存在偏差,一些领导认为只要自己不违背财经纪律就可以了,对于单位怎样进行财务核算漠不关心,认为那些都是会计人员的事情。这样,由于轻视单位的财务管理,轻视会计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而对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

2、会计核算不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一般比较简单,部门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

3、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抑制财务风险的产生,并能形成一项长效机制。多数事业单位尚未设置内审机构,而对于那些已经设立内审机构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内审机构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制度虽已制定,却成为了形式化的东西,出现多关收费,多关开支,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这样不健全的内控制度为许多不良的财务方面恶性突发事件买下了隐患。

4、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固定资产原值中不能得到真实反映。资产总量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而虚增,账面价值与净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背离。事业单位因业务活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费用,造成成本核算不完整是现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显著问题。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素质还需加强,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的主体,一是具体的财务人员,二是主管财务的领导。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不好与领导关系极大,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受主管领导的指使,不得不办理一些业务或做假账,所以,主管人员的素质对于职业犯罪的发生机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各级财政部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环节的规定和要求。

2、加强对制度的建设,并且在执行上加大力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不能违背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从单位内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最大限度的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单位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

3、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对于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执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对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和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加强政权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并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中心工作。预算的执行力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预算的执行。首先、建立责任中心,有助于顺利实现预算目标;其次,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以便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一点,建立预算管理的考评、分析机制,通过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资产是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存在的重钱轻物的现象一定要坚决杜绝,一定要意识到实物资产的管理的重要程度等同于货币资金管理,不得一味的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略了实物资产的管理,其对二者的管理应良好的结合起来。其次,对于各项资产要做出合理的配置,避免闲置浪费的情况发生。合理的配置有助于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使各项资产发挥其最佳性能。坚决杜绝浪费的情况,例如部门为跟风将一些性能良好的设备提前报废,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其次,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的有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报销、出售、转让等的管理。最后,加强资产日常的管理工作,要根据单位业务工作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5、加强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收支管理,有利于单位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单位预算顺利完成。在事业单位收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收入项目、标准以及收入进度等进行的管理。由于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业务工作的性质不同,其收入的取得方式、途径和管理要求也不一样。首先,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第三,要根据不同收入的性质,按规定实行分类管理,要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6、加强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建立健全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出具体的岗位考核内容,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并做出奖惩机制,对于业绩突出者给于适当的鼓励,反之,对于不遵守财务法规制度的要进行处分。做到奖惩分明,促进财务人员工作热情,激发其潜能。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从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在事业单位已经运行一段时间了,财务人员也深深体会到了会计电算化给财务工作中带来的转变,不仅对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会计电算化的运行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位一定要定期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观念、不断增强单位经济工作的实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文萍.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21)

第8篇

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容易引发多种问题,影响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未按照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虽然制订了一套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体制,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高,没有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忽视了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状况的管控和监督。这就使得财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不够规范,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核算、审批,财务管理准确性和时效性不高,缺少同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财务管理制度如同虚设。

2.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并未形成较高的财务管控意识,没有对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完善,导致内部资金管理体制过于落后,存在很大的漏洞,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缺少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约束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力度较弱,财务管理人员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高,责任追查制度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手段单一,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同市场经济规律相违背。

3.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较低

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人才管理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能合理的配置人才,导致人才、岗位不协调,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还降低了工作质量。内部财务管理员工由于缺乏基础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性不高,也会阻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4.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编制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单位没有设置专项的预算管理部门,对财务预算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定期对事业单位财务支出、需求等基本状况进行统筹性的分析,预算管理编制不够全面和系统,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编制预算约束性较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整体效益的提升。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1.严格落实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改进财务管理体制,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和理念,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对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实时性的监督和管理,构建同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体系。制定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要同《会计法》相统一,并给予监管机构较大的权益,将各项监督和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

2.将编制预算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要想增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加深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将其摆在重要的管理位置上。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我国颁布实施的《预算法》,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内部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加强对财务预算编制流程的控制,为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高效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3.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应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使单位领导具备较高的风险和竞争意识。事业单位要严禁各种无益于维持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的行为,加强对财务管理团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能,并注重引进和培养合格的财会人员,针对这些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监督和规范其工作内容和行为。

4.强化内部资金管控力度,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要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管理规划,灵活运用多种监督管理措施,对专项资金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还要合理调控预算外资金,并将其归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确保预算外资金利用方向的正确性,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第9篇

摘 要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改革逐渐深入,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财务管理加以重视,及时改进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前言: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资产、人员的管理及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方面都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特点是其管理制度和管理都朝着规范化和严格化的方向发展;其重点是由组织资金转向管理资金。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管理人员对其不够重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事业单位人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编制时间仓促,程序简单,审批马虎,程序混乱,导致错误频出。

(2)预算虚假信息情况严重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收支,出现虚假信息,而是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对经费的安排缺乏可靠地依据,导致预算编制的数据混乱,执行具有一定难度。

2.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足

(1)人员管理混乱

按照国家的规定,事业单位对人员编制有明确要求,根据职能设置,工作情况等问题,导致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人身兼数职,一些人闲置的状况,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混乱,出现各类财务问题。

(2)财务人员素质不足

我国的财务人员多是过去的管理人员,其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水平差,没有经过正规的考试,同时缺乏积极努力的意识。我国的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较为薄弱,部门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不够重视,填写不够详细,这必将导致事业单位的基础工作薄弱。

3.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按照规定,财政预算要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计划与任务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个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整体情况。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按照预期的预算与计划执行,擅自改动范围与标准,导致预算超支现象严重。

4.资产管理中存在漏洞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数目与账面不相符的情况,在进行财政改革或者日常的清查中,一般的事业单位人员设置相对较少,仅有几个财务人员,很多单位甚至仅有一人办公,不论是在日常的清查中还是财政改革中,资产管理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仅仅依赖财务人员无法保证财产的安全。

5.操作不合理,报告不完整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的说明书组成,很多事业单位都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说明书,且财务报表的数字不够准确,真实,其内容残缺,此时,财务人员就会用估算的方法或者是推算的方法进行填报,导致收支不符,账实不符。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问题的有效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的现象,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所谓的财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预算、收支管理等,而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法律为基础,以相关的法规与方针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按照国家制定的财务制度标准和要求进行。事业单位与直观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必须遵守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下级制定财务制度必须在上一级财务制度的基础上。

2.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组成了国家财务预算,因此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严肃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规范,打破传统的“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增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组织规划控制

就是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不相容的职务要进行分离;各个不同的组织机构要互相控制,提升效率。

(2)授权批准控制

就是对内部部门或者是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情况进行控制,建立健全收支审批的制度,对相关的审批权限进行控制。

(3)内部审计的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为财务管理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4)严格执行外部审计制度

依赖外部审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近年来实现财务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国家的固定资产、引资项目等审计上,各个事业单位充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领导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理想、实施、竣工验收等事宜。全面实行工程预算的管理。

(5)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

建立“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决策、监督、执行的有机结合与互相制约,达到合理配置和杜绝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动了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必须迅速转变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1.报表内容不完整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内容的不完整性主要表现在其工作模式和信息含量上。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更重视长期报表,也就是年报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对于月报、季报这样的短期会计报表则选择性的忽视了。在对财务信息进行核算时,会计人员往往只关注数据的完整和真实,而缺少对其实用性的分析,对于会计报表的附注或说明,例如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文件的编写意识不足。这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计报表就无法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工作需要,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2.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一般都是按其购入时的价格进行记录而忽视了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所造成的资产贬值;而对于那些已经过了使用年限或损坏以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废弃资产,缺少及时的核算记录,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起更大的损失。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报表的失真,使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虚增于实际资产,从而引发各种决策的失误。

3.编制项目不全面

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考虑盈利的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会计报表中并没有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编制。这就很容易造成货币资金的滥用,给大开方便之门。长此以往,将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另外,在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有时还包括收入支出表,这就造成收入与支出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中重复出现,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干扰了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状况的认知度,使会计信息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解决会计报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提高重视加强分析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短期会计报表的重视,定期进行会计信息的月度、季度核算。在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对财务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应该注意对日常资料的收集和总结,以加强对会计报表的详细说明和解释,促进会计报表内容的不断完善。除会计基本报表外,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会计报表的附注所应列出的信息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说明。以保证使用者可以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从而适时规避市场风险,做出正确决策。

2.强化管理改进编制

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对自身内部资产的管理水平。相关负责人应督促会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查,及时对废弃的无用的资产重新计算价值或者进行清理。如此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能在重新计算时使会计报表的真实度和可利用度得到提升。在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时,可以将资产类科目进行细化分类,把“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等科目列入其中。此外,事业单位应对无形资产给与足够的重视,在会计报表中设置专门的科目对其进行单独的核算,以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充分认识和了解,为未来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3.增设项目创新方法

虽然在事业单位中的现金流动不若企业一般频繁,但能够准确的掌握现金的流动情况对事业单位也是十分重要的。编制现金流量表,不仅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地控制现金、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全面的掌握事业单位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货币支付能力以及货币现金的使用效率,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对制定未来经济和发展计划至关重要。对于资产负债表,可以通过删除、合并重复科目等创新方法进行完善,以消除科目余额平衡表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将“拨出专款”“拨入转款”和“专款支出”等专项资金结余记录在“净资产类”项目下的“专项结余”中,可以方便的看出三者的差额。

第11篇

一、某事业单位运行财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某事业单位于2007年开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1)节约编制,节省开支,减轻国家的人员经费负担。成立财务核算中心后,会计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减少了原来配备的财务人员。以某事业单位直属单位为例,直属单位会计机构有16个,每个单位配会计和出纳2人,共需32名财务人员,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后,结算中心只有16人,一名会计人员可承担2~3个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这样节省了一半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开支也减少了一半。减轻了国家的经费负担,这在人事上也便于管理。(2)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例如某事业单位核算中心成立后,首先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进行规范,以计划财务处为中心,统一核算方法,统一口径,尤其是加强了对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使专项资金收支更加规范,杜绝“小金库”和往来款项管理混乱的现象,使会计核算行为逐步正规,强化了事业单位依法理财的观念和会计人员服务的意识。(3)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上,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了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某事业单位运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财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

1.缺乏法律支持。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全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全面责任,按照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很明显,由上级财务管理部门统管会计人员和财务核算不符合新《会计法》的要求,因此,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集中核算这一组织形式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正式承认。这一问题没有明确势必影响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和集中核算事业的发展。

2.认识存在错位。

当前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接受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财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3.模式存在缺陷。

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4.核算与管理相脱节。

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如单位管理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则很容易造成账物不符,核算不完整,经费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而财务核算中心的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相关配套措施少。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委派及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财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与服务单位的关系尚未确定。此外,还缺乏与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如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等,来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行为。

三、完善某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体系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获得法律上的支持。法规部门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财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财政部门也要继续不断地完善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财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但不免除会计中心监督不力的责任。

2.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虽然已由中心统一核算,但会计主体依然是各集中核算单位,单位负责人依然是会计责任第一承担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从财务核算中心角度讲,要始终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强化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财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接受财政、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4.积极转型为管理型职能。

目前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财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核算中心会计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各级财务管理购机应从实际出发,在发放奖金、补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使财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5.完善各种配套措施。

尽快制定单位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把财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被服务单位的关系用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制定与财会集中核算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如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 行政事业 财务内控 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中重要的一种单位形式,它的性质并不是以公司盈利为目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社会服务而存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更好的服务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想要更好的建设社会文明和服务人民,需要具备的前提是行政行业的运行没有弊端,但是近年来,财务内控问题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里不可忽视的问题,想要行政事业单位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要抓准存在的问题,实施具体政策刻不容缓的解决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地位

在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中,财务内控管理的地位至关重要,同时在行政行业里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和存在弊端都直接影响单位的发展。由于地位越来越突出,所以,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缺乏管理现象严重,财务人员的核算和预算不真实,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因此,给行政单位以及国家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正因为财务内控在行政行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才要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系统,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杜绝因公徇私和的现象发生,只有节约财政资金,保证钱款的正常流通和运行,才能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作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结合实际分析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的基础工作不牢固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应该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必须清楚的了财务的具体内容。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细心,贪图方便省事,没有很好地贯彻工作最基本的原则。

(二)领导认识不足导致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正规的内控管理制度是财务内控的基本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旦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那么财务工作就一定会出现差错。现阶段,行政单位领导并没有对财务内控管理有充分的认识,且并未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导致出现问题时没有判别依据,日常工作也没有规范制度约束,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三、研究解决财务内控问题的具体政策

行政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一)事前:制定计划

1、建设相关制度

财务内控管理的基础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并且加以保证,而管理制度的根本制定依据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总体财务管理方向。单位用电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其中包括内部的接受、经济仲裁、业绩报告以及考核和奖惩制度等。只有制定了完善的相关制度,才能够保证财管内控工作高质高效。

2、全面预算管理

单位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关键途径之一就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也是行政单位为了达到年度的总体目标而制定的相关经营、财务和资本目标,换而言之,就是单位授权批准的相关经济业务规划。事中:监督和控制

1、核心:资金管理

单位运行的经济命脉就是资金链条,因此单位应当组建资金结算中心,对外来资金的详细情况进行审核,对单位资金的内部流动进行合理性的监督,确保单位内部资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利用效益,将单位持有的资金水平降低,进而提升聚合效益,保障企业重点项目的后背资金充足。

2、基础:成本管理

财管内部控制的基础就是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这也是单位对盈利能力提升和保证收益率的根本。

3、基石:建立信息系统

现阶段,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电算化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管理工作迎来崭新的局面,单位应当构件相关的财务信息处理系统,对单位的资金走向、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控,对单位的资金管理进行健全和强化,对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对单位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和分析,保证事中监督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事后:分析和考核

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事后主要分析和考核各项财务活动,对财务管控工作进行再次完善,对各个责任部分进行充分调动,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且需要保证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单位自身的情况进行契合,建立相关评判标准。比如,可以建立相关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考核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出的结论就是我国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复杂且有序,虽然存在问题,但是并没有止步不前。以上内容具体分析了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我们实施一系列的办法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健康平稳的运行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人民服务提供保障。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健康平稳的运行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人民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