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

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

时间:2023-08-28 16:5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流程及制度

第1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财务管理 必要性 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信用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主要的金融企业,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在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积极创新财务管理策略,以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际经验,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农村信用社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核算制为指导,创新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重视事后核算,对事前与事中的预算、控制重视度不够,在这种财务管理的方法下,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也就不能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受到管理观念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重视财务收支、利润,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在此形势下,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就跟不上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并不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出现抵贷资产处理不当的严重问题,不仅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其社会效益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除了要对农村信用社的财务进行分析统计之外,还需要对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但是一些财务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在专业素质与道德、法律素质上参差不齐,对账务的处理流程不熟练,新技术方法使用不当,出现财务报告不规范、账目与实际不符、私自修改、藏匿账目等情况,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得出深化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农村信用社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企业进行创新、改革是适应社会、时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需要从其薄弱环节下手,积极深化财务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这样才能实施更多的经济决策,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着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为农村信用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市场中取得胜利。提高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农村信用社提供的金融服务,来带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提高其金融服务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

三、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金融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积极创新管理策略,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对财务预算、财务目标、财务总结等问题的管理,从而有效促进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工作人员行为的准则,因此,在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财务的集中管理,努力将农村信用社建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和中小型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中坚力量,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必须积极向财务人员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农村信用社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工作考核,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充分地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与中心型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积极工作,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必将向着现代化、科技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积极地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

        “规范出效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规范化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采用,并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它极大的潜能。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标志,是各项经费管理活动的正规有序。近年来,借助数字化医院强大的信息优势,我院财务部门逐渐理顺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财务管理,使医院经费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

        1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单据需要找各级领导进行审批,但又不知道该单据需要审批到哪一层次,财务人员不断接受工作人员的咨询,进行解释和指导,但仍然有人抱怨财务报账太麻烦,甚至会误认为是财务人员有意卡他,使财务与医院相关科室的关系不易沟通、协调,单据的业务审批和财务审核效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描述不到位、不直观、不规范、可操作性差造成的[1]。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要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邀请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修订流程图,对各个工作程序予以图解化,用一套业务流程描绘符号来绘制流程图,符号规范,线路清晰,一目了然,使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全面、直观、形象的反映, 财务形象不断改善,内控制度得以落实;同时也有助于财务人员轮岗时了解熟悉各工作岗位的程序与责任,很大程度缩短了岗位转换的适应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明确岗位工作规范,强化岗位职责

        岗位工作规范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和完成标准,及相互关联的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交接内容和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防止任职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的随意性和出现问题时不知所措,避免工作中出现纰漏、办事拖拉和相仿岗位之间的扯皮、互相推诿,有助于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并提高工作效率[2]。岗位工作规范的研究制定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实践经验的有效继承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防止人变、人走事空。有许多老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情况熟悉,做起事来得心应手。若换上一名新手,往往一两年、甚至两三年都难以胜任。岗位工作规范的研究制定,可以使老同志的宝贵经验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具有较强的可传授性,从而为新上任的同志熟悉情况、开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免得再重复前任同样的探索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和智力资源,也会减少损失。同时也便于不同岗位间工作的相互了解,为他们更密切地协作、必要时的相互替代提供条件;还可以破除人们对某些工作的神秘感,打破工作垄断,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

        3严格落实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经费使用管理

        为确保管好用好各项经费,财务部门严格落实“四分”制度,即会计、出纳分设,支票、印鉴分管,收款、开票分开,结算、报销分审。通过“四分”制度,环环相扣,有效管控财务内部疏忽,防范财务内部出现风险的可能性,确保了资金的安全。每月总经济师都要通过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对当月发生的支出数据进行查询,并对异常数据进行审查,抽查原始凭证,督促整改。院主官每月对装订成册的凭证进行最后把关审签。凭借信息系统及对原始凭证的层层把关,严格落实医院经费使用内控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财务部门掌握着各事业部门经费的预算情况,是各部门经费使用的第一关,审核会计应对各事业部门的预算情况了如指掌,对经费的使用及票据的真假做到严格把关,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使用经费情况的发生,维护预算的法规性和严肃性,尽量杜绝虚假发票报销及搭便车情况的发生。借助信息化优势,我院引进了预算管理软件,该软件与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进行了无缝对接,实现与会计系统同步运行的功能。基本达到了预算管理由事后分析向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监督前移的目的,使预算经费的使用更具科学性。各种经费及预算进度掌握由第一审签人负责,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各部门领导都是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随时查看本部门费用支出情况,包括预算额度、开支情况、余额及进度等,动态掌握预算的执行状况,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4强化党委科学管财,规范经费使用过程

        近年来,医院党委借助数字化优势不断强化科学理财意识,坚持把管财、议财作为医院建设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院党委从医院全面建设出发,把财务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制定经费预算时,严格遵循“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统筹安排、保障重点”的编制原则,把一些不合理、超财力的项目统统堵在预算之外。坚持定期听取财务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汇报,高效运用预算经费管理系统,分析经费管理使用形势,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研究整改对策,制订跟踪问效措施,提高经费的整体效益,实现按计划用财。 

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管财议财集体化、公开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财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严格落实经费审批权限和联审会签等制度,一切经费开支,必须坚持党委集体理财和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院党委要求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医院财务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并对三处一部及院领导各自及联合审批权限进行了规范,各部门预算内经费由部门正职审批,超过审批权限时由相关副院长及主官审签。对超过一定限额的开支,单位主官要共同把关、联合审批,及时掌握经费的投向、投量。各种经费的报销由各部门归口管理,不得超越部门办理报销。没有相关承办人员及部门领导审签,上级领导不应越权批签。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预算、借款、开支、报销等各个环节的督促检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有效确保了经费开支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采取指标控制、包干使用、责任到人的办法,大大降低了行政消耗性开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利用医院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向全院进行财务管理规定公示,较好地解决了不按法规办事、不按程序审批等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确定经费投向投量,提高了党委科学管财能力,杜绝了超财力办事、超预算开支、超权限审批等不良现象,实现了由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型决策的转变 。

        5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理财能力

        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技能。目前,军队医院财务人员队伍的现状,与医院的发展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队医院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大部分都是由专业相近的人员到医院从事财务工作。军队财务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财务法规的贯彻执行及各单位的理财水平;同时也影响到我军整体财务保障水平、保障能力。所以作为财务工作者要从岗位做起,练内功强素质,严格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做好账。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办事意识、强化学习意识[3]。在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理财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深入展开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职能。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应不断强化运用信息系统的能力,两者结合,做开拓型理财人,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以创新谋求财务工作落实,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真正让有限的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

        6积极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

        为贯彻落实总部制定下发的《军队单位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实施方案》和《军队单位公务卡管理规定》新举措,着力打造“阳光财务”,借助目前流畅的财务信息化流程,我院积极推行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支付结算工具。公务支出必须取得发票及刷卡凭证,并通过公务卡支持系统,对刷卡消费的信息进行查询、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予以报销,充分发挥了公务卡有据可查、有迹可寻的特点。通过建立公务卡制度,使公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现金支付结算方式下信息不透明所导致的种种弊端。使用公务卡结算,灵活方便,手续简化,大大减少了现金使用和单位资金占用量,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办事效率。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增强了持卡人的责任心,使刷卡消费与实际消费极大吻合,遏制了利用虚假发票报销等漏洞,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7紧跟医院发展步伐,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挖掘各种信息资源,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解决信息孤岛现象,而是要通过信息化优化工作流程,进行“流程再造”,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效益。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做到“数出一门,信息共享”,把时间留给财务人员,真正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4]。财务信息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法换成计算机工作,只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流程,而不考虑原来工作程序的合理性,这就远远偏离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没有实现由手工模式到信息化模式质的飞跃。结果,会计工作依然是事后算账、事后报账,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在医院内形成一个信息孤岛,缺乏会计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会计流程再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流程。要对不规范的业务流程,用新规范加以较正,以堵住存在的漏洞;要对不明确的业务流程,使流程清晰、明确;对过于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重组及优化。实现了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最优化后,再提出成熟稳定的财务信息化需求,这样既能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与目的,减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弯路,又能用信息化后的工作流程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应黎鸿,张孟,李洁.谈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描述[j].军队财务,2008,(6):48

[2]靳丽萍.财务管理规范化实施过程研究.现代商业[j].,2008,18(36):79-80

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财务;财务管理

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主动迎接管理模式的变革,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电子商务环境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建立的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总称。在不同的企业中,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从而形成财务组织结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制度、财务信息系统方面的差异,导致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表现出稳定性和协调性,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其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性。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电子商务,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各种活动更加融合,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处理业务,使财务管理活动处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商务环境正在对财务管理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其表现在:

(一)财务组织结构的影响。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融合,出现模糊分工状态,以往由财务部门处理的一些核算业务将按其业务发生地点归到制造、营销、供应等部门来完成。财务部门从人员集中实体部门机构向人员分散的虚拟部门机构转变。财务部门内部的人员分工、岗位设置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传统财务部门萎缩,职能分解,包括决策和业务在内的网络虚拟的财务机构代替传统的财务管理机构。

(二)财务处理流程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计算机网络代替了纸笔、算盘、计算器,电子单据在线录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财务业务协同,所有信息,即时产生,资金流、物流、信息流 “三流合一”。财务管理无需再建事先固定地划分成一个个各自独立的环节,所有信息汇成了一条连续的信息流,所需的任何财务信息都可直接从网上获得。传统的财务处理流程将面临着一次全面的重组。

(三)财务处理方法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业务活动,如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网上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都将在网上进行处理。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财务预算方法、资本管理方法、财务分析方法等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四)财务制度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全新的经济态改变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规则。国家规范企业活动的各种制度面临新的要求。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必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发生变革。就企业本身而言,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的变革必然要求建立新的财务制度。

(五)财务软件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正从被动地汇总业务职能部门的财务数据,转向与业务协同,主动地在业务发生时获取详细信息;财务软件正从部门级、企业级向供应链级发展,并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彼此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信息技术的>中击下,财务信息系统的改变,不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未来财务系统不仅仅是面向财务处理,其触角延伸到企业内外活动的各个末端,系统功能的可变更性、可扩充性,系统内部外部数据的共享和一致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未来的财务软件本身就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它将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变革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电子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财务与业务协同。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网络使采购、入库、付款、出库、销售等业务与财务协同运作。外部的网络使企业与客户、供应商、政府管理部门乃至整个联盟企业之间协同运作。

(二)实时财务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经营活动的数据,最短的时间内采用多种方法生成财务信息.最短的时间内反馈到信息使用者,最短的时间内将控制指令到业务活动中,实时校正经营活动。

(三)远程财务处理控制。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络,财务处理控制跨越物理空间,延伸到企业内的每一个部门,延伸到企业外部的所有可利用资源,延伸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甚至全球。

(四)集中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数据集中、信息集中、管理权集中。财务系统实时、直接采集业务活动的源头数据,对数据集中管理,达到信息共享,实现整体集中管理,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统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着力点

(一)从财务组织结构设计。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企业组织的实践和理论均表明,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呈现出扁平化的变化趋势。有些学者针对财务组织提出了“水平总线型组织结构”、“星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等概念,为财务组织结构的创新提供新的视野。

(二)从财务处理流程重组。

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针对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思想,并在欧美等国企业掀起了“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对组织结构和流程重新设计,合并重复的环节,尽可能减少无效或不增值的活动,从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

(三)从财务处理控制方法改进。

长期以来,很多财务处理控制方法在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如授权批准、财产保全及复式记账等。但是,还有许多先进的方法,如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及无形资产计量评价(EVA、FIHIAH)等方法,在我国应用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环境、思想观念、财务人员素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这些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

(四)从财务制度的创新。

财务组织、财务流程、财务处理方法、财务信息系统的创新都受到财务制度的制约,尤其是宏观财务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宏观财务制度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瓶颈。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4篇

一、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有待完善,财务管理效率与现实情况不符

高校财务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所处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财务管理系统的项目参与人员对其功能及带来的财务管理深刻变革也没有全面、正确地理解与实践,致使财务管理系统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导致被动地接受系统的实施,难以调动积极性。

(二)财务管理机制落后

目前高校在资金调配方面仍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财务管理机制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相符。这些年高校大幅扩招,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机制就显得形式不够统一,内容重叠、交叉,与不断扩大的财务管理需求不相匹配,导致不能充分实现财务管理功能,影响工作效率和制度执行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验、轻制度的倾向,因此,原有财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程中的障碍。而对于高校在新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的现状,就是面临着融资渠道多元化、银行贷款还本、后勤社会化、高校办学形式多元化等新问题新情况,使得高校的未来发展始终受制于落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另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中需要改进的环节也很多,比如预算编制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成本核算意识,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内部控制不健全,财产管理混乱等。

财务管理是高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最基本的管理活动,已逐渐发展为高校管理的核心。它支撑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国家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后,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被提上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在现实工作中,财务工作的确发挥了服务、监督、管理、促进、核算的职能。但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导出、导入,且财务人员由于欠缺专业知识,对当前的财务运作流程并不熟悉,无形中增加工作量,此外,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新旧财务系统难以整合的问题,财务人员对原有财务软件的功能结构及操作流程都很熟悉,更新后的操作界面与操作原理都与旧系统相差很远,如何使财务人员尽快熟悉改进后的财务系统,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创新思路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逐步深化,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诸多考验。

(一)科学合理进行高校预算管理

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着教职工收入增长、学科水平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多等刚性需求,财务工作要基于“开源节流、科学聚财、全员理财”的原则,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减少和避免教育经费浪费问题。新的形势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信息化,因此有必要执行财务预算执行汇报制度,同时不断深化财务公开,推进预算有效执行,加强绩效管理,各部门间资金使用交流也要加强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为高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拓宽筹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校经费来源已经从原来仅为财政拨款发展为现在的财政拨款、学费、教育基金、社会捐赠、校办产业、科研经费、银行贷款等渠道。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样化,高校的经费管理关系也日趋复杂,由原来单纯的高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之间的纵向管理和管理关系发展为高校与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个人、高校与国内单位、高校与国外机构等纵横交错的财务关系,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高校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阻力也增加了不少。

(三)健全高校经费使用监管体系

完善高校财务经费使用监督机制,首先要从宏观上健全高校财务监管体系。我国目前虽然已初步构建了包括内部监管、审计监管、纪检监管等方式在内的高校财务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原则化、滞后化等缺点,亟待构建高校财务运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的、常态化的监管体系。要健全监管机构,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监管体系。可依据高校的管理特点,设立专业化的财务监管机构,以方便对高校财务运作流程进行直接监管:要明确监管对象和内容,明确高校财务监管不仅仅是对经费使用结果的监管,而是对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管。

(四)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完善高校财务监管立法体系,改变目前高校经费使用监管法律法规中的流程化、建议化、原则化等软性规定,增强监管立法的强制化、责任化和精细化,为高校财务监管提供切实的法律依据实现经费管理规范化。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总结各地监管方式和手段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经费使用监管方式与手段,提高监管方式的有效性和监管手段的可行性。

第5篇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under the ERP strategy the management idea, elaborated that under this idea's financial system establishment principle, proposed finally implements the ERP strategy the limitation and the solution.

关键词:ERP策略 财务管理财务体制设置

Key words:The ERP strategy financial control finance system establishes

作者简介:霍锐景,男(1978-),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ERP策略的起源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一种科学管理思想的计算机实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技术产生并用于企业管理,诞生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source Plan)。经历了物料需求计划时代和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时代后,在20世纪90年代,一种面向企业所有资源管理的思想开始提出,从而管理模式由MRPⅡ(制造资源规划)进入ERP时代。[1]ERP的管理理念是将产品研发与设计、作业控制、生产计划、投入品采购、市场营销、销售、库存(投入品、半成品、成品)、财务和人事等方面进行集成优化的管理,各部分有机地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块。ERP系统不是将各模块机械地适应于企业现有流程,而是要求在模块运行中对企业流程不合理部分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并可能导致组织机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在ERP环境下的设置原则

体制从经济学来说是指各种经济关系的构成,从管理学来说是管理格局及其组织设置制度与组织管理制度体制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微观的财务管理体制。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财政主管机关和企业的经营者以及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安排的制度,而微观的财务管理体制指的是企业内部之间的财务关系的制度,涉及到财务责任、财务权限、财务利益等方面。[2]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确定过程,是企业财权的分配调整过程,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机制、具体财务制度的构建。[3]所以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要注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使之与ERP策略相协调。在ERP策略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设置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 更新财务管理体制的理念

ERP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设置的财务管理体制要与之匹配。首先,要树立优化基础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按照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和信息管理的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规范和统一。并以市场链为基础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或再造。

其次,财务管理应树立协同商务集中管理理念。进入ERP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客户服

务,因此,财务管理应当构建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价值链条,通过信息流,协同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商务关系,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的动态信息,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提

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此外,还要树立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由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系统主要是用于事后核算,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高度集成。ERP系统的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完全集中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将资金流和物流进行高度集成,企业可以将事先制定的内部控制标准录入控制器,嵌入到ERP系统中。进行事前计划。业务发生时进行事中控制,通过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对比分析,寻找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做出决策,实现对整个业务过程的动态监控。

(二)重新设计会计流程

会计流程是连接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流程的桥梁,其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数据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率。重新设计会计流程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IT环境和ERP战略为基础,对企业会计流程做根本性地再思考和重新设计,使其能为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完整、快速的信息,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化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

重新设计会计流程应当在以市场链为纽带再造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会计流程,建立起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新流程。并将其嵌入到ERP环境中将财务人员嵌入到经营活动过程。集成所有数据于数据库,使财务管理的重心由事后核算转向了事前和事中。充分发挥会计实时控制的力度和质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重新设计的会计流程简述如下:

1.数据的采集

在业务发生时,所有的原始数据由相关业务人员一次采集录人到ERP相应的业务操作系统,多处共享。具体应包括五方面的业务事件数据:事件内容、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及所在部门和相关事项。涵盖了管理需要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样做能够将实时信息处理嵌入到业务处理过程中,通过执行业务规则和信息处理规则生成集成信息,从而为真正实现会计实时控制和财务分析提供保证。

2.数据的加工、存储

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标准化、程序化过程。通过ERP系统可以实现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作,加强对业务的监控,堵塞管理中的漏洞。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预算控制标准,并将其嵌入到ERP的标准控制系统中,起到事前计划的作用。其次要设计凭证模板嵌入到系统中。当业务发生时,管理需要的业务事件数据被实时采集到系统中,事件驱动标准控制系统对业务进行分析审核,不符合标准的业务则拒绝办理或根据情况转到有权部门审批,自动进行事中控制;对于符合标准的业务,系统动态会计平台根据业务事件和预先设计的凭证模板自动生成实时会计凭证,联动记账,并将信息储存到ERP系统数据库中达到财务与业务协同。

3.数据的输出

企业要根据各层次管理的需要建立常用报表模板,嵌入到ERP系统中。信息使用者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授权,向报表生成系统输入需求信息,系统从综合信息数据库提取相应数据,根据模板自动生成实时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财务报告信息,并提供给报表使用者。数据出自一门,充分共享,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信息支持决策。

4.数据的分析

ERP能提供大量数据,但如果没有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那将起不到支持决策的作用。企业要进行数据定量分析,支持决策,需要预先进行业务建模。应根据历史数据及管理需要,利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建立科学、适用的决策模型库,主要包括重新设立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财务分析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等。嵌入到ERP分析决策系统中,当管理者需要决策信息时,向决策系统输入需求信息,决策模型系统根据需求信息,从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提取相应数据,利用已建立的分析决策模型,自动生成实时定量会计分析决策信息,为管理当局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财务信息实时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利润预算、投资预算和资金预算管理三大内容。企业应以目标利润为前提,以现金流为核心,以成本、费用目标的确定与控制为主线,建立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控制、分析、考核体系;将目标按月,按地区、部门、产品等进行分解,并将其嵌入ERP系统的控制器中。通过目标的数字化,来实现管理的数字化。执行过程中对企业资金收支和成本费用实施动态监控,改变事后靠制度和检查进行控制的软控制方式,实施会计实时控制。

(四)重新规划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财务机构重核算,轻管理,很少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ERP战略,重新设置会计体制后,业务与财务已经真正连为一体,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特别是涉及物流的信息都要由物流人员在业务处理同时生成信息流,并随时传递到整个系统。反映到决策管理者面前,使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内涵的扩张及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中枢地位,使得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会计的主要职能由核算转为管理。企业应随着业务重心的转移,适时调整财务机构内部设置,压缩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和人员,增加财务机构中的预算、控制、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分支机构,充实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对汇集到财务中枢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反馈,为管理当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真正实现由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的转变。

三.ERP战略的缺点及对策

任何策略都有其自身的不足,ERP策略也不例外。主要原因在于ERP策略根本上是利用电脑技术处理财务信息。然而当ERP面对企业管理决策中不确定的问题时,同样显得苍白无力。这是科学管理的局限在ERP的体现。ERP在承袭科学管理的衣钵的同时,毫无保留的继承了科学管理的局限性。所以为了弥补ERP管理方式的缺点,设置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时还要注意:

(一)实施ERP战略时,要和集团(公司)的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如经济规模,管理模式,技术特点,环境变化,沟通方式以及经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合公司的ERP软件,并使它发挥最大的功能。

(二)在做与财务相关的决策时,除了关注ERP系统积累的数据外。应该全面运用其他风险及决策预测工具,如风险分析,现金流量,线性回归法等,以求作出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柳中冈 漫话ERP[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P10-11

第6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优化策略

一、新会计制度简述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财政部近年来颁布的一项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条例,在2007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在其他性质的企业中鼓励执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制度基本体现了我国与国际间相接轨的趋势,在这期间财政部门先后了22项关于会计准则的意见征求稿。除此之外,将1997年到2001年期间财政部颁法的具体会计准则共16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修订,并最终在确立了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企业会计准则,被称为新会计制度。其中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第二章第五节,对企业进行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进行最终核算,以及各项资产的全面检查,最终将根据谨慎性的原则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资金损失的情况。

二、高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问题

(一)财务报账模式过于陈旧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中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革,极大的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但受到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高校的财务报账模式仍未有太多的变化和进步。高校在报账仍沿用传统的模式,因此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和无力,并且工作效率仍有道提高。财务报账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其有较为复杂的业务流程,因此不对保障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将会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效率及财务安全。因此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高校多样性发展的要求,并且高校的财务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实现完全性质的资源优化配置较为困难,而报账模式的落后会给其他的财务工作流程带来影响和阻碍。

(二)财务报账制度不够完善

在传统的高校报账制度中,涉及的经济业务种类有限,但随着高效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办校经费以及账务往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传统的报账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求。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报账制度有了新的要求,高校要依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并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创新发展,对院校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报账流程进行修订和规范。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而高校关于财务管理中缺少对报账机制的规范和管理,导致报账机制中国存在一定的隐患。现存的隐患主要是两方面,一是高校财务管控机制涉及领域不够全面,二是内容建设不够健全。

三、基于新会计制度分析高校财务报账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新型财务报账模式

根据高校的建设情况对保障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是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基于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应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等,继而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完善报账审核的制度,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账务人员对账目进行审核、整理和归类,使得报账工作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提高报账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并且缩短报账时间。其次,高校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中提出的准则和制度完善财务报账的科目和流程,对账目类别进行严格的分类。重视科目的汇总表登记,并根据总账进行明确细致的类别划分,通过财务管理板块进行合理的增加,实现现代化的技术模块的科学设置,从而进行报账工作流程的简化。

(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是高校财务报账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的关键所在,在新会计制度角度下,高校应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首先要培养出高素质和具有专业技能的财务管理队伍以及专业的报账队伍,通过优化岗位安排为提升财务报账工作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道德修养的培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适应新会计制度下的发展要求,从而财务报账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其次要培养财务报账工作人员的思维意识,改变传统的报账模式,从而为高校建立新的账目管理模式。基于新会计制度下推动高校传统财务报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要注重财务管理队伍能力的提升,简化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有效的完善了高校财务报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优化高校财务信息平台

现阶段高校之中都已经进行校园网的普及,因此学校可以借助这一发展模式完善高校报账工作的交流渠道,实现学校账目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广大师生进行账目上的交流。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处的网络平台模块,在学校的官网网站对学校的账目进行实时更新,并开通信息反馈的平台,通过账目公开透明化提高报账工作的真实性。其次高校应积极的适应时展带来了的信息技术,引荐先进的报账管理理念以及手段,继而实现财务报账工作的在线管理,提高财务审核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借助校园的网络平台对学校财务报账工作进行宣传极为重要,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以及学校师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减少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误与冲突。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财务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模式,但基于新会计制度的角度下,高效的财务报账模式仍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应现阶段高效的发展,因此对财务报账工作进行革新和优化意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基于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应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资源等。其次高校应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善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道德修养的培训工作。最后借助校园网的普及,建立健全财务处的网络平台,实现财务报账工作的在线管理,提高财务审核的速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阳.基于高校新会计制度角度探索高职院校财务报账模式的优化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04):22-25.

[2]丁立红.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4):44-46.

第7篇

一、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首先,责权利统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及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实现成本管理优化,应将成本管理责任分摊到企业的各部门及岗位中,既给予其一定的管理权力,同时又要对部门及岗位的支出加以规定及控制。

其次,及时性。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保持高效发展,需要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要做到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双提升,就要对财务预算加以全面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支出加以核算,以准确把握企业运营状况,并及时调整财务支出比例及方向。

第三,全员控制原则。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应将其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加以结合,实行全员成本控制,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及方案,达到严控企业财务成本支出的目的。

二、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凸显的问题

1.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及认识不强

作为高速公路企业,要实现企业持续化、稳定化发展,应自觉采取及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方法,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重点和核心。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正确理念及认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业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侧重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

2.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不严谨、不规范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过于粗放,严谨性不足,已逐渐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在票据管理上规范性不强,例如对财务报销的票据没有加以严格审核,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收据入账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机制不完善,在购置、使用、处理固定资产时,相应的登记、审批、监督制度跟进不力,导致固定资产闲置及浪费现象并存;第三,存在企业内外部财务支出问题。

3.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考核及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首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考核上没有形成全面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由此导致财务管理考核形式化严重。如对财务管理人员,考核主要围绕其管理经验,并未对相应的考核细则加以量化,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结合度不高。其次,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在人员选拔、升迁、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管理滞后现象,致使财务管理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无法全面满足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需求。

三、新常态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应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管理向着精细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应注重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充分重视并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注重财务管理的有序及规范,实现企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提升。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要围绕财务管理这一主线开展企业经济决策及业务拓展工作,由点及面,形成企业人人重财务管理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给予财务管理人员充分的权力,保障其职能的发挥。在做好原有的记账、报账工作的基础上,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者在预算管理、财务收支控制、会计监督等环节的职能和作用,抓好财务记录、核算、计量、报告等内容,在财务监督中做到前、中、后环节的统一。

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机制

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围绕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及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及制度化水平。首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财务支出环节,要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一步缩减管理费用、运行成本,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均衡。其次,完善财务经费管理制度,做到支出制度化和规范化。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应督促财务管理部门定期汇总财务开支情况,形成报表,上交企业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对其审核后,及时加以公示。针对财务支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财务开支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第三,建立并实施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规范财务报销程序,实行本人、会计、分管主任、上级领导联合审批制度;二是要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理、报废等环节作出制度化规定,严格执行相应的审批、登记、盘点、报废、核销管理制度,并针对每一环节建立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3. 注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要取得实效,离不开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应注重采取以下措施方法。首先,要通过激励机制及奖惩机制,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其财务管理的业务总量、管理难度作为其岗位待遇划分的依据,奖励财务管理水平较高、业绩较为突出的财务人员,提高其各方面待遇,稳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其次,要建立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用人、选人机制,通过完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电子档案,做到人才信息的共享,促进优秀财务管理人才的有序流动。第三,实现财务管理人员权力与责任的结合,完善考核方式。在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人员岗位制度中,要明确其责任与义务,在财务管理考核中,要实行定量考核,提高其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会计委派

本文所研究的某铁路施工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由最初的单一普通工程公司发展成为以经营房地产、施工材料物流和施工管理为主的施工企业。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其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数次变革。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简单,财务部门没有有效行使融资与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职能,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快速的发展,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借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对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竞争力。

1当前某铁路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某铁路施工企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其组织机构模式也历经了数次的变革,目前企业及其下属的二、三级单位都是独立的财务实体,都设有独立的财务核算机构,都有独立的账套,这样多的会计实体和账套大大地增加了财务工作的复杂程度和财务管理成本,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削弱了财务的监督控制职能和决策支持职能。

2某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设计

2.1基本思路

由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设计的面较广,工程浩大,创新的失败率较高,所以,从计划、调研、设计到实施等各个阶段都要非常认真地构想和筹划。任何一个阶段的一个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创新工作的失败。一般来说,财务管理模式再造大致经过以下几个程序: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准备、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调研及发现、财务流程创新设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实施效果分析等。

2.2设计目的

某铁路施工企业组建初期,管理分工不够细致,专业化的管理也不到位,施工企业内部财务分立的状况比较普遍。随着施工企业的发展,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经营等企业扩张行为的实现,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分立制度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对财务管理职能的认识不够,财务的职能仅限于财务核算及资金调拨等事务性工作,而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职能则相对弱化,较少参与公司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应有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难以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

2.3设计思路

2.3.1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某铁路企业财务创新的设计方案是成立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财务管理实行集中统一的集权管理模式,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负责管理和监督整个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负责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调度管理,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负责制定企业财务经营政策等。资金结算中心按其基本职能划分为5个部室:财务核算业务部、成本费用控制业务部、资产管理业务部、财务信息系统业务部和预算管理业务部。

2.3.2实行会计委派制

所属各子公司的财务机构和人员由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统一领导,各子公司的财务机构为资金结算中心的派出机构,负责本级单位财务运行机制的全面落实和运作,保证与母公司职能的衔接和统一。

2.3.3集中财务核算

企业资金结算中心设立一个总账套,各下属单位在企业的账套内分别设立其各自的子账套,分别核算成本,计算盈亏。这样做,一方面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有效地避免了原体制下有些基层单位各自为政,确保了核算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实行的标准化核算,对下属各单位的经营情况实行有效的实时监控。

3某铁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3.1从严管理

从严管理就是要从源头上体现从严管理的要求,从严管理的源头就是全面预算。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从严管理的根本措施抓细抓实。全面预算是以各业务预算为基础构建而成的预算体系,各业务预算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全面预算水平的高低。要提高全面预算水平,首先要深化专业预算管理,提高各业务预算水平。为此,各业务预算责任单位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公司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加强对预算编报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考核,以促进全面预算执行水平的提高。

3.2搞好投资创新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投资离不开增加资金投入、直接购建生产设施、生产经营产品。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很多国内企业都积极进行投资创新,通过收购兼并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企业来实现投资战略的目标。但某铁路施工企业正处于行业环境不景气导致的亏损时期,所以相应的投资活动比较有限,主要集中于风险较小的原料贸易投资。不过,目前某铁路施工企业自身盈利不佳,且由于行业不景气,导致出现亏损,因此在投资时特别谨慎,必须要获得董事会和出资者的批准,而且尽可能不在风险较大的非相关行业进行投资,目前以集中精力控制亏损、将原料贸易投资做好为主,这也正是某铁路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投资创新的表现。

3.3严格客户财务控制

从预测分析入手,采取事前严格控制、事中全面监督、事后兑现奖惩的办法,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努力降本增效。积极参与采购定价,做好采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审查,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努力加强货款管理,销售环节严格执行款到发货,对以前遗留的、欠款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采取追款,尽可能减少损失;采购环节需要预付款的,对有关客户的资信情况,充分进行实地了解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减少风险;进一步健全审批制度,采取归口管理的办法,落实责任,严格控制经营环节的各项费用开支。

3.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某铁路施工企业原财务管理制度于2005年制定,早已不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公司2010年重新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现金管理制度、货款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通讯费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全面执行,有令必行从此成为一种习惯,“制度第一、总经理第二”在公司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特别是新的差旅费报销制度和通讯费管理办法,根据工作需要,改变原来实报实销的做法,大大降低费用开支,杜绝奢侈浪费现象。总之,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从而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珺.浅谈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福特公司应付款业务流程重组的启示[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2):25-26.

[2]张红云.信息时代的业务流程重组——兼论会计业务流程的更新[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6):65-69.

[3]林祥友.宏微观视角下的会计信息流程再造[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3):13-14.

第9篇

关键词:ERP财务管理系统;会计管理;财务管理;特点;需求;整体性;会计职能;事后核算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向各个领域逐步渗透。在企业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各类管理机制、企业运营程序等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计算机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是现代化企业运营发展的基础保障。作为企业资源计划模块之一,ERP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能够实现企业会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该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财务信息,可有效提升信息处理速度、管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ERP财务管理系统的特点与需求

(一)ERP财务管理系统特点

财务管理整体性:FMIS能够对某个管理对象产生的所有管理业务明细记录与汇总数据进行全面、实时提供。

财务决策科学性:通过会计核算资料、财务资源与财务分析模块的合理利用,可预测公司各个部门的预算,并通过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实行全方位数据建模探究。

信息获取时效性: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进而对资金流管理、控制的时效性加以提升,为及时做出有效决策提供便利。

信息服务全面性:ERP的应用可达到企业资源集中化管理的目的,企业运营管理中所有数据都可在中央数据库内进行存储。

支持企业全球化经营:FMIS可分布于世界各个地方的分支机构进行统一财务管理平台的提供,并能对各个国家、地区财务管理模式与会计核算间的异同性进行兼容与协调。

(二)ERP财务管理系统需求

技术先进性:以ERP理论为财务管理基础,结合先进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利用C/S体系结构构建。

高度集成化:利用集成才能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质流充分体现出来。

多级用户权限管理体系的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信息要求数据必须具备较高安全性,为此可将多级权限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建立,实施用户口令加密。

辅助分析决策功能:该系统作为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分析图表,更要具备分析财务数据、处理报表等功能,同时需提炼、加工、整理与分析业务核算结果数据。

查询功能:根据用户需求在多个显示界面可进行查询条件的设置,以便财务信息查询。

自动跟踪:遵循一定按钮、菜单系统处理过程可自动处理,同时只需显示系统执行过程提示处理条件,即可自动跟踪处理效果。

二、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会计管理水平提升

伴随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ERP系统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对企业传统运营模式、会计核算方式进行了转换,特别是在信息共享、交流等方面使人们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作为一种全新运作系统,ERP财务管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将会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并能实现事后核算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转变,同时在固化内控流程,优化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达到精细化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并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资源丰富,发挥会计职能

ERP信息系统作用下,会计职能的扩展可充分融合业务流程、决策流程,并形成有效的事件驱动模式下会计处理系统。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人员掌握与共享大量传统非会计领域信息资源,如产品制造BOM、期量标准等,进一步增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并为财务对业务管理、控制决策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事后核算向事中控制、事前预测转变

事后核算为传统会计工作的重点,ERP信息系统在企业实行后,可利用系统自动完成大量复杂的核算统计工作,达到企业重要财务数据从相对滞后的手工汇总转变为过程化同步的目的,并大大降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更加凸显会计监督职能,从核算型转变为监控型,其中电子化监控程序最为普遍,可对物料进出库数量进行异常监控,对各项计划进行符合性复核审定,并追踪分析价格偏离问题,适时纠正预算偏差等。通过ERP系统的合理利用,可对企业未来某个阶段价值流动额度进行预算,实现事前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控制的目的。总体而言,通过提高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可为事前预测财务具体状况提供可靠依据,是事中财务控制的根本保障,其保证事后财务核算准确的前提。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中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改善财务管理环境,通过会计集中结算制度的实施,有效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对企业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达到工作规范、责任制度、评价机制建立与健全的目的。作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及保障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企业必须重视ERP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新形势下,为实现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必须重视财务制度的合理性、科学化。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可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实现有效内控。这也是企业管理计划、组织及控制职能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精细化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

ERP系统运用后,可有效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进而全面延伸财务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和SCM\PDM\CRM等系统的全面集成,在成本数据提供时,可确保其精确度、完整性,并克服了传统模式下的各种困难,改变传统财务滞后被动的现状,能够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并促使企业从定额成本核算转变为实际成本核算。

财务总账模块利用应付系统可对各个管理部门进行连接,实现财务管理整体化、全面化,真正达到“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作用。于此同时,通过结合计算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将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并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体系,实现财务集中化管理。

(五)固化内控流程,优化管理流程

实施与应用ERP系统不仅能够将业务流程电子程序化,还可在所有业务循环内全面贯彻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内部控制制度,利用预先设计与完善的管理流程,其内容包括计划、价格、供应、生产等,实施内部流程固化与管理流程优化,以此达到企业价值增加、经营风险有效控制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财会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ERP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与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充分了解ERP财务管理系统的特点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中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实现ERP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及为财务费用的充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冬军.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2]李桂陵,李云陵.网络经济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法宝――SCM ERP CRM[J].商业研究,2002(08).

[3]李慧玲.基于电力企业ERP项目中的会计电算化业务流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4]韩琼,王淑诊.ERP系统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12).

第10篇

【关键词】 集约化模式; 县级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而言,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市级供电企业如何构建统一的财务内控体系,在规范县级供电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着眼当前重点,抓好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大力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渗透力,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成为了当前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内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仍相对薄弱,内控制度的修订、完善不及时、不健全,特别是个别单位规范运作意识有待提高,财务内控机制建设离公司管理提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预算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县级供电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环节缺少有力的控制制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较差,随意性较大;二是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有机结合,定额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在县级供电企业还有一定的距离;三是侧重执行结果的考核,而缺乏预算过程的管控;四是预算考核指标的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公司的考核体系有待细化完善。

(三)财务工作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一,政策标准不统一,对经济业务处理不尽一致,数据同质性不强,难以深入管理和比较分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在会计信息质量、上报数据准确性、会计核算水平、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夯实财务工作基础。

(四)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县级供电企业资产分布范围广、权属关系复杂,同时由于管理能力的限制和资源的有限性,资产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流程尚待统一规范,不良资产、低效和无效投资亟待清理,工程立项、成本管理、资金支付、竣工决算编制等管理流程急需规范。

(五)财务稽核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管理较为薄弱,在健全监督体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工作力量相对薄弱,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对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较大制约,尚未建立风险监督常态机制,受到信息系统的限制,市级公司无法对县级供电企业进行实时的监控。

(六)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称还有待提高

各县级供电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学历、会计职称过低的现象,有的县只有一名中级职称人员,这与当前的管理要求不符。随着省、市公司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代管的逐步深入,财务工作逐渐增多,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如何提高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笔者认为,市级公司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市级公司应通过财务稽核、财务工作检查、实地调研、同业对标等多种方式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并针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出台、修订各项内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不仅在市公司层面加强制度建设,更要督导县级供电企业通过采取“立、改、废”的方式,开展本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梳理,对现有的规章制度的完整性、适用性予以甄别,及时加以修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形成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进行广泛宣传贯彻,让制度规定植入职工内心深处,增强全员、全过程依法理财意识,从而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务控制力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为确保县级供电企业预算管理的深入开展,要着力构建市县两级预算管理体系。市公司应制定详细的《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应用“两上两下”预算编报流程,明确年度预算编审和分解流程,市公司各专业部门相互配合,把本公司年度预算编制、省公司指标下达等情况作为对趸售县公司进行预算审核和重点指标分解的主要依据,增强对县级供电企业资源的调配和控制能力,确定预算编制规则,各县级供电企业以此为指导具体编报预算。

建立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储备库,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有效衔接,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基于电网生产的业务特点,按照统一的成本费用核算科目,明确核算内容、规范列支渠道,实现预算与核算、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一致,提高支出数据的同质性和可比性。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将县级供电企业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市公司预算分析中,督导县级供电企业重点分析指标差异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不仅将预算完成情况列为对趸售县公司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点指标,还将市公司各责任部门在县局管理中的职责行使情况纳入公司业绩考核办法,从而打破市、县预算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两级预算的紧耦合,促使基层单位自加压力,自觉加强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执行刚性。

(三)多措并举,夯实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基础

按照国家会计政策规定以及县级供电企业会计实务的需要,各县级供电企业2011年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通过统一执行《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规范、统一县级供电企业的会计政策;市公司应以深化、细化县级供电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为原则,制定涵盖县级供电企业各业务类型的统一会计科目体系,加强会计科目权限的管理,规范各类业务的核算流程、报表格式,规范县级供电企业成本列支标准,统一预算、核算口径,有效提升会计科目对县级供电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和管控能力。

市公司完善对县级供电企业财务日常工作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针对财务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按月进行考核及通报。通过开展财务工作检查、专业管理对标、现场工作交流评比等多种互动的活动,使得各县级供电企业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同时也认识到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互相借鉴,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及运营效率

市公司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县级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各环节协同机制,强化股权投资管理和审批程序,制定工程财务管理制度,明确项目审批流程和权限,统一工程资金支付流程,统一竣工决算报告格式和内容,夯实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基础。

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往来款项及不良资产的清理,集中处置相应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组织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实施资产清查工作,建立资产设备台账和财务资产卡片,实现账、卡、物信息一致,明确产权归属,并形成常态机制,进行适时维护,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五)创新手段,强化财务稽核管理

市公司通过制定财务稽核管理制度,完善市县两级的职能,明确职责分工及权限,规范财务稽核的组织实施及工作流程,建立常态化的财务稽核机制,提高稽核规范化水平。

创新稽核方式,市公司依托统一的财务网络平台和评价稽核库实施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日常在线稽核;建立定期巡检制度,通过开展现场稽核或非现场稽核方式实施专项稽核,加强财务监督;建立财务稽核年度报告、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使财务风险监控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

建立财务稽核评价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稽核情况及有关结果,同时根据稽核发现的问题或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反复出现稽核问题或长期未得到纠正的,市公司将各县公司财务稽核工作纳入对县公司的财务工作质量考核与评价,提高稽核效率、加强财务监督,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六)创造学习研究氛围,提升财会队伍素质

近年来财政部相继新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改革方案;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日渐普及,对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财会人员除需遵守职业道德、熟悉政策法规、强化责任意识外,还要拥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掌握多元的知识,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

一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依法从严理财”的文化氛围,树立依法经营理念,提高财务人员遵章守制的自觉性,强化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转变观念,树立财务工作要服务全局、服务安全生产、服务电网建设、服务基层的管理理念,强化决策执行,端正工作态度,提升个人素质;三是要开展财务风险警示教育,培育全体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素质;四是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针对财务专业知识和税法的变化,通过聘请教师授课、网络培训系统专业题库练习及考试等一系列的培训手段,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五是加快县级供电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将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员补充到财务队伍中来,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在集约化环境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包括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等方式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构建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实现财务控制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最终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2009年4月6日,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转入实施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的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据统计,我国公立医院有1.6万之多,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2%,拥有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87%多。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可见一斑。而医改政策又是解民忧固国本之策,自然要狠抓落实。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及民营医院的快速崛起,医疗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要在新医改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适应改革的需要,调整管理体制,完善制度建设。作为医院管理手段之一的财务管理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已凸显弊端,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制度也必须进行变革。2010年底,卫生部会同财政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2年1月在全国全面施行。新制度的实施不仅大大推动了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也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

然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长期的旧形态旧制度的影响下,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医院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管理意识。

不少医院领导总认为医院的发展和创收靠的是医务人员,只要医疗水平过硬就不愁病人来,不怕没效益。对财务的管理只要资金安全,不贪污,不挪用,按实记录日常收支,报表数字真实可靠即可。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医院之间也没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交流,致使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2.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业务知识老旧。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医院的财务人员专科出身人数少,文化水平差,素质偏低。虽然每年进行一次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但基本都是走过场,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效果。致使财务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技能停滞不前,只会做一些事物性工作,缺乏创新及风险意识,极大的阻碍了财务管理改革的步伐。

3.医院的财务管理内容单一、领域狭窄。

财务管理的模式仍停留在办公室里报账、算账、出报表,对医疗服务流程不熟悉,不深入到临床一线科室进行调查研究和财务指导。医院的重大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的不规范,也使财务部门基本起不到参与意见及过程上的监督。

1.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较低。

许多公立医院缺乏统一的HIS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应用系统比较独立,信息无法共享,得不到有效利用。每个科室都是一个“独联体”。

由此可见,要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顺应改革,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静态、事后、核算型的财务管理,树立“大财务”的观念,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迈进。

在2008年,财政部就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理念,标志着全面进入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所谓精细化就是不断提炼,精心筛选,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为提高效率、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而精细化财务管理,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精密、细致。让财务 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都能具体化、责任化。对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次执行都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且具有可操作性,使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充分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一、要使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医院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也不是财务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医院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解放思想,在工作中予以支持和协调。并加大宣传,使医院上下都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紧密配合

2.财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精良的财会队伍。同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使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注重引进人才及培养财务骨干,定期到先进的医院学习交流,提高协调和创新能力。制定财务人员资格的认定标准,定期考核,任期轮换等制度,培养适合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人员。

3.业务流程管理的制度化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财务部门站在主动的位置,对业务发展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确实掌握其中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管理上的指标和考核办法,行之有效的予以执行和实施。

4.系统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建设

财务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繁琐的数据统计得以简单化。在熟悉医院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定控制目标,鉴别控制点,确定控制措施,使每项工作都能按设定好的程序予以反映,大大减少执行的工作量,也避免一些人为失误导致的决策错误。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 精细化管理 内容 途径

前言

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措施的精细化和财务管理内容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不但给予企业对理财的自利,并且也把现代企业理财放置在高度风险性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当中,这便迫切地要求企业尽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1.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1逐步完善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永恒不变的一大主题便是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当充分的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去实施及操作,但应当注意的是财务精细化管理会对内部控制制度产生反作用,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细致严谨,以便于尽可能地将财务风险的发生加以防范。

1.2开展信息化建设

财务精细化管理既要追求速度,还要追求精细。在建设财务信息化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硬件设施,而更为重要的则是软件部分,一方面,企业应当将决策、业务和资源等信息化内容进行科学的界定,同时清晰梳理其流程,将信息的分析、收集和传输路径等具体单元加以明确;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严格的培训信息化流程体系建设的参与人员。

1.3健全和推动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目标管理实施的工具及方法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对市场前瞻性的加强,有助于企业有效的控制成本。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包括资产收益的预算管理和资产投资支出的预算管理。企业应当按照上年度集团的规划和资产投资收益,把本年度的投资制度预算工作做好,同时在仔细考核投资项目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前提下,合理的确定增量资产的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并且预算存量资产的调整,确定调整的规模和调整的方向。企业财务管理应当将资产收益预算工作做好,对明确的收益目标加以制定,同时层层落实、合理分解收益目标。

1.4构建精细化的成本作业管理体系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较,作业成本法的突出优势便是可以对无法对象化的共同费用借助于动因的追踪及寻找进行准确的分摊。通过作业成本法,深入研究企业流程作业、成本费用科目以及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等,对合理科学的成本模型加以设计,进而能够把所有的企业成本以作业为媒介,切实的在最终的成本对象中分摊。作业分析必须有机地结合确定作业成本的中心,在设定作业成本的中心时要对企业部门具体的设置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有些部门与产品直接相关。比如生产车间,该部门占用的资源或者发生的费用能够在相应的产品中直接计算。因为基层部门通常发生费用较少,立足于效益原则,应当最大限度地防止分设作业成本中心,分设的成本中心不应当大于三个,在作业分摊情况确定时,应当对主要的作业加以选择,定时参与到作业分摊中,并且可以忽略不计部分次要作业。

2.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及有效途径

2.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想得以可持续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应当将企业内部队伍的建设加强,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企业的财务而言,同样离不开财务队伍建设的加快以及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首先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并且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职业责任感的增强,只有这样企业所提出的措施和方针才能够更好的得以落实,企业职工才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工作中,服务态度也便随之不断提高;其次,企业要完善企业财务与管理人员健康积极的工作作风,促使他们能够不断的努力,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严谨、务实和勤恳,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尽快地构建财务管理岗位人员责任制和交流制,促进岗位结构的不断优化。

2.2加强工作执行力度,梳理财务工作流程

企业应当熟知、深化认知自身运营的特点以及运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分解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流程,明确各个节点控制的主要内容,并且将控制时间的相应实施标准和具体规划加以完成。在将《财务流程节点控制表》的编制完成以后,应当在将原有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的前提下,不断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漏洞进行详细的梳理,以便于推动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运行,并且有效的缓解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促使工作内容更为合理化、丰富化以及具体化。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梳理,不仅有效地优化了财务流程的诸多环节,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

2.3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提高精细化管理认识

行动是由意识所决定的,而意识则往往会被观念所影响。要想将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推进,那么首先就应当将过去财务管理工作的错误理解尽快地转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职工,甚至企业的管理人员错误地把会计看成是财务,把会计和财务相等同,这便造成财务工作职能在核算、算账、汇总和记账等静态事务上长期的停滞,而对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造成极大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务管理对全程进行动态管理的作用。久而久之,成本控制便无法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成本管理的思想便无法得以创新,企业未来的运营及发展令人堪忧。要想将这种落后的不良状态有效地进行改变,就应当正确且全面地认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把财务工作的重心切实的转移到经营管理中。

2.4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行,需要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并且还要促进控制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力度加强,需要做到的主要包括:(1)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在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当中,应当定期的审查财务信息,根据具体的规定对数据的合理正确性、录入信息化系统的书面材料及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手续遵循企业有关规定与否进行检查;(2)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密码控制财务信息化操作人员,对信息化无关的人员进行有力的限制;(3)强化财务组织控制,因为信息化功能及知识相对较为集中,所以,企业应当对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制定,借助于制度的具体规定,促使企业的职工能够真正的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进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力度的不断提高;(4)强化操作程序控制,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具体管理操作制度主要有录入的信息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应当经过全面的审核以后才允许登录等;(5)将财务核算控制加强,由于企业的预算及决策的编制与企业的财务核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财务核算的加强,有助于高效、顺利地运行各项财务业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非常显著的规范性、综合性及系统性,它不仅给予企业理财掌控的综合权力,并且将与所有的经济活动挂扣,将事先现代企业获利理财的实现放置在高风险性、流动变化性的市场经济当中,再加上企业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竞争以及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使得企业必须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加强。与此同时,企业要深刻认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整体决策带来直接的影响。就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发展而言,逐渐的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引入,促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企业有待于迫切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及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云.关于现代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几点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5)

[2]袁梦生.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