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复习笔记

高中语文复习笔记

时间:2023-08-28 16:5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复习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复习笔记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新课时不可以缺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认识新课文,找出新课文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然而,因为学生往往会低估课前预习意义,导致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成效并不明显。对此,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将课堂繁琐的分析式教学进行简化,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1、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并且,抓好这个环节,教学的质量就好,抓不好,教学的质量就差。许多实践都可以证明,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仲,如果学生有认真预习新课,学生听课就会专心,积极发言,教学效果好。相反,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强,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就差。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课前预习很重要。

1.1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不得不说课前预习就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门课时的一个良好开端。课前没有准备,学生听课就会显得被动,只能听着教师讲,跟着教师的板书去记笔记,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反之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对于课文有了事先的了解,再加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能很容易抓住这一新课的重点。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1.2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舞台。高中的语文课文需要学生自身去理解的内容比他们之前学的要更加多,如果仅仅靠老师去教育,他们很难把所有的知识吸收进去。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探究动机,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学习。如果他们在课前预习中遇到不懂的,会及时地去查资料解决。通过自身努力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会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深入地去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2、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许多刚上高中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教师会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2.1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知道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和了解新课内容,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清晰明了做好准备。其次,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始入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前预习产生去做的兴趣。而在预习的问题设计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主要需求来设问,调动他们阅读的愿望,唤醒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还可以结合课外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当学生对某些课文中人物或涉及的知识感到陌生时,鼓励他们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很大部分学生学了那么久的语文仍旧不懂得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单纯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功课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从而围绕这个明确的目标搞好预习。

2.2.1预习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学生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阅读课文。读课文标题,学生可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读课文正文,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判断和课文的内容是否一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由粗读、泛读再到精读。粗读课文时,学生要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上,用笔标注出来;泛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大概了解一下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如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精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够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2.2.2引导学会查阅资料。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必定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懂的字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字典把问题解决掉。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到梁元帝《采莲赋》这首诗词,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传达的是什么感情?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符号标记出来,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另外如作者的的生活经历、背景等都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等进行资料查阅,更有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

2.2.3引导学生总结预习内容。预习过程中随时做笔记,做出总结是个好习惯。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目,在课文中直接划出答案,必要时写上认为是这个答案的理解;将他们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做记号,写出自己的理解。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而实践也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后,让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总结对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3重视预习检查,总结学生的预习结果。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要加强检查,特别学生付出了劳动,更加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学生预习检查,给做得好的同学一些表扬和鼓励,给做得不认真的同学一些适当的批评或指导;另外,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好坏评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的动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做好高中语文课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指导他们正确的方法,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海燕.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1).

第2篇

一、指导分类梳理复习内容,做到条理清晰

有些学生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觉得这一部分是重点,那一部分也是重点,在时间分配和目标指向上犯糊涂。针对这样的状况,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将语文复习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哪些属于文学常识,哪些属于拼音、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哪些属于句式、阅读方面的复习重点,都要明确区分开来。通过这样的分门别类梳理,学生可以将知识点系统地归类整理出来,在语文复习时一目了然,既清楚又有条理性。笔者认为,与其让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进行复习,不如让学生系统条理地开展学习,通过系统梳理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构建知识体系,在脑海中记忆更加深刻。许多学生在总结自己语文复习的高效率原因时,将系统建立复习知识体系作为一条重要经验。经过系统梳理过后建立的知识框架,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对学生语文复习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指导筛选语文学习难点,做到重点突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授课学习之后,要进行相应的复习工作。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节奏快,用于复习的时间应当体现出最大化学习效率。已经掌握的内容、已经熟练记忆的知识点,原则上不应当再作为复习的重点,最多一带而过,而要将复习的重心转移到学习的难点方面,做到重点突出,有更强的针对性。在这一方面,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每一课、每一部分、每一种类型学习内容的检测情况,筛选出自己在这一方面学习的薄弱环节。哪些内容记忆不够牢固,哪些内容理解不够精准,哪些内容是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等。只有实现目标指向的明确性,才能保证语文学习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效果,让复习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笔者的要求下,每一位学生都专门备有一本复习摘要,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难点及时地记录下来,如果时间不允许,无法记录全面的话,记标题、目录或提示,这样在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及时回顾总结,提高复习效果。

三、指导分轮开展复习工作。做到前后兼顾

高中语文复习教学通常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也有许多轮次。每一轮复习效果如何,都需要进行评估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要对每一轮的复习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第一轮复习重点突出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本轮次复习之后,还要和学生一起筛选出本轮复习的难点,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自主筛选。教师根据学生这一轮次语文知识与能力检测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提炼出哪些难点。这些方面提炼出来之后,要一起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复习。这样每一轮复习中的遗留问题,作为下一轮复习的组成部分,前后之间实现了环环相扣、有序推进,在复习教学中做到了前后兼顾。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语文复习教学,学生在不同轮次之间,能够形成有序推进的学习状态。而每一阶段的复习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疑难问题,都会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予以回头看,在统筹兼顾中得到了落实,这就有效增强了复习教学的效率。

四、指导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做到精炼高效

高中阶段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安排,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花费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第一轮知识点的复习安排在什么时间,然后根据遗忘曲线规律,合理确定第二轮复习回顾的大致时间。这样通过几轮的复习,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内容,把握学习要点。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也要分析自己记忆时间间隔的最佳距离,保证语文学习活动得到及时的巩固回顾,效率得到最大化。另外一方面,在平时点点滴滴间隙时间的运用上,教师要统筹兼顾语文复习工作。例如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记载一些语文复习方面的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或是自己觉得应当强化的内容,平时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等待吃饭之前的几分钟、吃饭之后即将休息的几分钟、上床还没有睡着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见缝插针使用的间隙时间,将这些方面时间运用起来,能够对语文复习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五、指导学生调节情绪状态,做到轻松上阵

高中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处于一种压力紧绷的状态,思想包袱大,这极不利于复习教学的开展。复习教学是在平时教学之后进行的一次补充完善,更要以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参与其中。笔者在复习教学中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轻松的环境,从不训斥学生,也不无原则地批评学生,鼓励学生利用复习时间进行最后的巩固,让学生运用好这一阶段的时间,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特别是对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进步之处,加以大张旗鼓的表扬,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拥有幸福感和满足感。这样的积极情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让他们在复习中更加投入。对于青春后期的高中生而言,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更加投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同时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 初高中 文言文教学 衔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华的文明古国,其诸多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记载和传承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学阶段教授学生文言文,初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了文言文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这都充分说明了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2年以来,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文言文教学。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开始接触并学习文言文,但一进高中学生似乎把初中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全部忘光了。比如讲到粤教版必修一《诗经・卫风・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时,学生依据注释,知道“将”是“动词,请、愿”的意思;但一问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将”是什么意思时,大家则一脸茫然。实际上,后一句的出处《木兰诗》是初中的必学篇章。一方面,初中所学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高中所学知识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知识脱节”的现象呢?

事实上,不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广东考试大纲,都明确了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初中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1]。《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9.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10.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11.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12.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2]。前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方法,后者明确了初中文言文考试的基本范围与基本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浅易”二字如何界定,我们发现中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主要来自课内。就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言文考查而言,文言文必考课内篇目,选考课外篇目(2014年除外)。

这种情况势必会误导教师、学生在复习时猜题押宝,即文言文复习时,老师会在全面复习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依照近几年中考考查的课内文言文篇目,筛选出几篇所谓重要的文言文篇目,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把文章的译文死记硬背下来。如此这般,学生只会成为纯粹的考试机器,而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文言文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文言文学习的应试化加剧,必然使得学生文言文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欠缺。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3]。初中文言文教学实际上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势必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样看来初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和断层。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搭建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桥梁,即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衔接。

结合从教经验,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教材[4],比较2013年至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笔者在做“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中作了探讨:

首先,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明确的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意识。其一,建立“大语文”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语文”观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但实际上一般的老师没有真正实践,我们要明确“大语文”教育就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的、大众的、普及教育,而不是以选拔少数人为主的精英教育。这就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参,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强记翻译。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及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二,初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在教学实践中探讨衔接的具体办法。初中教师应该熟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亦然,并有意识将初中教学与之衔接;初高中教师要熟知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比如初、高中语文教师要熟悉高、初中的语文教材;初、高中语文教师要常常互相交流,到高、初中听课,更直观地了解彼此的教学方法等。

第二,要对中考的文言文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测学生在7至9年级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比较2013年与2014年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卷”,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前的选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移至必考的范围。这应该是出题者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角度做的重要改革尝试。很希望这样的探讨、尝试一直继续下去。

第三,在整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言文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的培养很重要,反复诵读是培养良好语感最有效的途径。

可是在初高中的文言文课堂中教学,教师为了抓紧时间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为了记录繁多的笔记,鲜有朗朗书声。早读时间的朗读,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考试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上,更有甚者,很多教师、学生直接将文言文背诵转化为默写,文言文的朗读少之又少。

事实上,在文言文朗读中,我们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意境美、音韵美,更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间传达出的真挚情谊。比如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和作者一样沐浴着暮春的暖阳,随他一道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心旷神怡,不由乐在其中。文章中对偶句产生的音韵美,离开了朗读,也无法体会。

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中讲到自己曾“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问他小时怎样读书的。他讲的跟章锡琛先生讲的差不多”:“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5]。如何达到“立体”的效果呢?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美的、贴切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大量熟读、背诵经典文言文,学会尽情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文义,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最后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

当然从“大语文”观出发,诵读的训练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笔者从2014年开始与其他家长结伴组织了“传统文化亲子读书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经典,到目前为止已经读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论语》、《大学》等,正在读《笠翁对韵》。当然孩子们对读的书几乎完全不懂,孩子们不问,我们就不讲解,我们相信读了若干年之后,他们一定会“豁然开朗”。笔者听说惠州市部分小学早读也会安排学生读国学经典,真是让人欣喜,希望更多的小学、更多的老师能认识到诵读文言文的重要性。

第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继续完善初中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的缺失往往是造成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随文学习语法知识”,每册语文教材后附录了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因为语法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加上语法知识比较枯燥,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这样初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就形同虚设。一般的高一新生分不清词性,不会划分句子的成分,教师讲解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他们只能如听天书。另外,从“大语文”观考虑,初中也应该强化语法知识的教学。

第五,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重视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因为高考的文言文选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认为在课内文言文上不值得下大工夫。但事实上高考的知识点还是课内向课外迁移,也就是说,学好课内文言文,注重课内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解决课外文言文所涉及的考点。落实好课内基础知识是做好高中文言文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其一,首先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6]发现,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人们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减少。进入高中,学生有必要系统复习初中学过的语法知识。当然这个复习不是单有语法的理论知识,还应适当配有初中学过的语言环境;语法知识的巩固要贯穿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继续复习、加强对语法知识的运用。

其二,不断强化学生的归纳意识,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初中积累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粤教版必修二的《兰亭集序》中三处“修”时,学生应该结合文中的例句,将他归纳总结在笔记本上:1.修禊事也(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2.茂林修竹(修,长、高);3.况修短随化(修,长)。但到这还没总结完整,还要回忆初中所学:4.乃重修岳阳楼(修,修建、修造)。这之后学生可以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学习“修”的其他义项:5.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修,修饰)……如果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坚持如此积累,就定能将文言知识活学活用,课内课外自如迁移,文言文理解能力自然增强,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方法,高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能更加有序、有效地开展。

虽然认识到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断层现象,也做了探讨,可实际上笔者苦于无初中教学经验,以上看法肯定有不成熟和错漏的地方,请专家和一线教师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201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Z].广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周振甫.周振甫讲怎样学习古文[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五[Z].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打破了以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统天下的语文教学格局,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黑板静态教学模式到“互动式”的动态演示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它还拓展了高中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视野。

一、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中学师生的欢迎。近年来,在观摩了校内外及省内外的一些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比赛活动后,发现很多参赛教师在进行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时都喜欢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否则,将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影响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分地追求教学课件的“形式美”。忽视其“内在美”

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变成了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将语文教学课件背景设计得色彩缤纷,眼花缭乱,其间还穿插大量五颜六色的图片,甚至是音乐,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活跃和调节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其结果导致学生的兴趣点不是集中于语文课程内容学习本身,而更多的是集中在这些图片、音乐及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操作上,忽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

在进行观摩课和公开课教学时,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观摩课、公开课”的思维定式,也有些评委在听课和评课时,只注重授课者是否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者大加褒扬,一味给予好评。尽管这些教学设施和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可是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存在“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讲解、以屏显代板书”的弊端,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而已。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得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而不应一味突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教学课件和语文课堂中,去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讲究教学课件的外在美形式美,更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二)语文课程被信息技术完全占领。忽视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学习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公开课教学时,许多老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施教的教学课堂,常常是被课件的放映展示所垄断。教师不仅为教学课件编制形式所累,而且易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临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无从发挥。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是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学生只能顺应课件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地应答,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与教师进行交互活动。甚至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只是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身感兴趣,他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好奇心远远超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

另外,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时课件演示速度又较快,画面停留时间短暂,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做课堂学习笔记。语文课堂原本非常强调学生做课堂笔记,这样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课后按照课堂学习笔记及时复习和总结,还可以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比学习,做到融会贯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施教的语文课堂,没有准确把握好课件演示的频率和速度,导致有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根本听不懂教学内容,也无法做课堂学习笔记,只凭课堂上看那么一点,听那么一点,学生对语文课程需要识记的内容也很容易忘记,如此会使学生记忆难度加大,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疲惫感。这也就是有些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或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只是希望课后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一份完事的根源。

语文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有些语文老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的语文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只注重语文教学课件的演示过程,缺少对学生有效思维的引导和教师的随机点拨,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学习把握文本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既没有学习到语文课程应该学习的内容,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也没有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像黑板、粉笔一样,只是辅助教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工具,不能让语文课堂被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全占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是一个得力的”助教”。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也应当在“启发点拨”学生方面下工夫。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要简化。对学生难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也不能全部用教学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注意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第5篇

1、课前充分准备,做好预习工作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2、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3、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4、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5、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它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它靠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在习惯中累积功夫,培养素质。而习惯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把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之后,积累知识获得能力就会迅速。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学法指导在新课程中实施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它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找对了基本方向和方法,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并且坚持不懈的坚持,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效就会逐渐显现,更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锋单位:邢台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6篇

由于初高中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目前最具权威性的评价就是中考和高考。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考既是初中升入高中的选拔考试,也是初中的毕业考试,教育部门对中考及格率的要求是要达到80% ,所以中考语文试题相对简单,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也比较高。部分学生中考分数虽然高,但是仍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并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高考并不是学业考试,而是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考题有一定的难度,更注重考查能力。

一、教学方法方式的衔接

首先,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生自然会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此时的学生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 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此时,有必要简单的阐述一下,对于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压力,此时不能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其次,抓住学生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凝聚点.做好初高中学生情感的衔接。应该成为教师重视的 方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先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 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方法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 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学生怀着很 大的期望到一个更高级的学校读书,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点,要进行自我调节,不能漠视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高一教学中的“第一次”:设计好第一次师生见面,讲好第一节课,把握好每位心理状态。

最后,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的教学情况,在思想上做好衔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 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师特别需要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知识的情况。把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储备情况结合起来,寻找衔接的结合点。

二、注重实践与前引后连

首先,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也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但往往不能灵活运用。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不但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也适合于我们藏族地区学生的学习。

其次,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 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 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可先复习《春》,使学生更充分地领会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下“景”和“情”的关系。把两篇课文进行比较教学,以旧带新,这样可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衔接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广度得到拓展。

三、语法知识的强化性衔接。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解决语句修改、长短句变换、句子衔接、仿写,以至阅读理解都直接或间接要用到语法知识。对我们藏区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法知识太 缺乏了。初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没有“语素”、“句群”等知识的介绍,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法知识也得不到保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要时时用到语法知识。因此,高一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中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法知识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哪些需要补充,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补充相关的语法知识。如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句子的结构、理解句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充语法知识,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断层处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有利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第7篇

一、随身笔记内容包罗万象,便于学生随地学习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有一本随身笔记,体积中等、便于随身携带。随身笔记的内容分为多种类型,首先要求学生将学习方面存在的难点内容摘录下来,闲暇之余随手翻一番,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其次是将文学常识等机械记忆的内容整理出来,利用随身笔记的形式,便于及时开展记忆。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想到的一些有价值素材及时记录下来,为作文写作的有效开展积累素材。随身笔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语文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生活中出现和体现,各种空余的间隙时间也能够被学生利用起来开展语文学习,无论是排队等候的时间,还是饭余休憩的时间,或是休息前卧床谈论的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被点点滴滴地集聚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源。

二、课前预习环节必不可少,增强学习针对效果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预习环节的作用与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导致学生课堂学习中针对性不强。笔者强化了对学生预习习惯与能力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提前学习的方式解决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内容,熟悉教材并对教师提出的预习思考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既能够减少基础知识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效果。另一方面,笔者强化了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点,指导学生按照预习的定位制定预习计划,在预习中运用技巧提高实际效果,规范学生开展语文预习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将预习的成果积累下来,重点强化了预习方法、技巧的提炼,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强化预习环节的作用,能够有效前延教学环节,将语文教学向前推进,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习技巧交流活动,磨刀不误砍柴之工

学习技巧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方面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渗透学习技巧的指导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有可能发挥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方面的交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如何抓住重点开展学习的,如何科学安排复习间隔时间、提高记忆效果,以及如何开展形象记忆的等等。在这些学习技巧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汲取其中有价值的经验,与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实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目标。定期开展学习技巧交流,向学生推荐先进的学习经验,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效率,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样的技巧交流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并加以推广的重要内容。

四、组织课后拓展延伸活动,提高学习生动程度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也要重视课后拓展活动的作用。虽然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紧张,但是一味地施加压力反而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身心调节,才能够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课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专题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也可以要求作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面的技巧。教师还可以将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罗列出来,开展相关类型的学习竞赛活动,如古诗文翻译比赛、文学常识抢答赛、读后感竞赛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延伸了语文教学。

五、运用电子手段共享资源,取他山之石为己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条件的提高,学校与家庭都电脑、网络配备率不断上升,加之高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信息手段,让语文学习的资源实现最大化共享,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班级公布了公用电子邮箱和密码,及时将语文学习的资料公布于邮箱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下载学习。有了这样的便捷手段,笔者可以定期、及时地更新相关训练内容,学生也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料,不仅使用方便,信息容量也较大。有了这样的电子手段辅助,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交流也会更加便捷。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资源“边角料”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其在补充、完善与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敏芬、林宣龙. 以有效利用资源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浅论[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0).

[2] 陈小红.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文学教育(上),2011(04).

第8篇

一、高中作文课程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始终占有很大的分量。在高考试卷中,作文更是占据了60分的份额。可见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作文是集阅读、写作、语句、字词于一体的,如何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点。

高中作文课程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关键,更是语文教师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根本。首先,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角度来看,在高中语文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作文占语文科目总分数的比例极大,最多的情况会占到语文总分数的三分之一,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显然,通过优化作文课程,提高学生作文成绩,进而能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其次,从提高学生内在文学素养的角度来看,通过高中作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学生文学素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后,从学生以后发展的角度来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指标。一个写作能力比较突出的的学生,在现实的社会交际中将处于优势地位。

二、高中作文课程的必要性

在大量的学习任务与高考升学的双重压力下,高中学生课业繁重,学生不愿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认为已经很熟悉的语文作文课程,更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写作。除去重要考试的作文外,多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只是随便拼凑,甚至对于教师硬性要求的文章,学生也只是随便应付,几乎没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写一些观察性日记来练笔,很少有学生会思考一些与作文有关的问题,更没有多少学生会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作文课的复习。作文学习的不受重视与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对比。所以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课程的效率,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势在必行。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让他们平时多多注意写作水平的锻炼,平时多阅读一些名篇、名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最终使作文水平获得提升。在平时,教师应该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帮助学生,让他们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改变现在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三、高效作文课堂的构建

1.引进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师在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过程中,可以先从教学模式入手。语文教师可以沿袭原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作文课程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同时,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进一种或多种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新课程改革中,大家一直比较倡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活动型教学模式、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以及基于Blog(博客)的作文教学模式等。以基于Blog的作文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冲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学生的素材积累变得更加方便、更加丰富。通过多样、直接、方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听、说、读、写是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有机整体,读、写更是密不可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就要将阅读教学联系其中。将阅读教学联系到写作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做起:第一,利用现有的教材。教师重点讲解课文,师生共同讨论、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续写课文、描写课文意境或思想境界,深入地挖掘课文,或者让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经典段落,让课文中的好句子成为学生文章中的好句子。第二,利用课外资料。教师可以间歇性地推荐给学生两三本比较有价值的课外读物,可以找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点评,也可以举办多样的小活动或小竞赛激励学生搜资料,看资料。通过以上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

3.着重讲授文章写作技巧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章写作技巧就是作文的利器,是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也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读写练习去感悟、总结。教师在课上讲解写作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多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将比较完善的作文技巧总结在教案中,以备课上讲解。其次,在作文课堂上,教师以课文中的例子或学生耳熟能详的文章为引子来介绍写作技巧,并抽出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或者学生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该写作技巧的印象。最后,布置相关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再次加深对写作技巧的印象。

4.督促学生课堂练习

课程的改善以及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同样遵循“熟能生巧”的原则。所以,教师要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应抓紧分分秒秒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日积月累的写作练习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学生对某一种题材的文章的驾驭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做课堂练习:(1)课堂共享学生的“周积累”。在作文课或语文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一周中学生积累的比较好的课外句子、段落,然后教师进行总结。(2)课堂小练笔。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留意一些好的句子或者课下准备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子,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对这些典型的句子进行仿写、扩写或缩写,运用零散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3)课堂写作。教师通过新闻、故事、视频等形式引出作文主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课堂写作活动。

第9篇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学院模式 目标生成模式 四结合模式

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急需改革与创新

所谓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课后教师批改作业、备课,学生则主要负责死记硬背课文。诚如有些学者所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太过依赖教师的教授作用,同时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完全脱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都非常差,这与我们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所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现有研究成果简介

当教育学界发现传统的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弊端百出时,教育工作者也在努力地寻求新的改革方法,探寻新的、适应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据笔者收集到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教学模式:学院式教学模式、目标生成性教学模式及四结合教学模式。上述三种教学模式中哪一种模式最合适高中语文的教学呢?也就是说,将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分别应用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哪一种模式是最适合中国中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呢?笔者以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先了解上述三种教学模式的主旨及特色。

(一)学院式教学模式分析

学院式教学模式的提倡者认为: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提倡学院式教学模式的学者认为,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比较成熟,自律能力较强,完全有学习的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很有必要将现在的小课延长为大课。最后,论者还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大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目标生成型教学模式

赞成该种教学模式的学者认为,凡是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向课堂要效率。并且认为,现在的教学模式下有些教师在落实新课改时,只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刻意地求活求变,贪图搞活课堂气氛追求课堂的热热闹闹,不能有真正的收获。所以,很有必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时不论在学生还是教师心目中都必须实现确立一定的目标,之后再有序地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三)四结合学习模式

根据这种模式,高中语文“四结合”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认知工具,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宗旨,涉及现代文阅读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等方面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持这种过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它要求做到“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四者有机结合。其中,“运用电脑”是手段,“构建知识”是内容,“培养能力”是目标,“陶冶情操”则是一种境界。该论者还探索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取“四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另外,也有学者从其他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模式,由于这些模式影响较小,且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所以笔者在此主要就上述主要的三种教学模式作一简要的介绍。

三、现有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大的方向是对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与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但是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语文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尚不能完全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

首先,学院式教学模式认为,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这已经是大学的初级阶段。这完全模糊了大学与高中的界限。大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中学的教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也完全不同,并且高中三年中,只有最后半年到一年时间应该才算进入学习的巩固与提高阶段,所以,认为高中三年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专业技术攻关阶段不科学,完全混淆了大学教学于中学教学的对象。

其次,目标生成型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应该要有目标,这一点必须得到认可。并且我们认为,任何教学活动能够都应该有其目标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有其目标,即教师通过讲授,学生通过课堂听课、课后复习巩固,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笔者认为,目标生成型不应该称之为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以至于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应该加以注意的一个问题而已,称其为一种教学模式名不副实。

最后,四结合教学模式认为,高中语文应当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认知工具,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宗旨。并认为,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它要求做到“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四者有机结合。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注重运用网络技术与现代科技,并以此为依托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赞成在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引进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财富尚不丰富,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近一两年才刚在西部地区大范围推行,而目前的高中教育中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比比皆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多半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的经费相当紧张。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让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电脑、网络教学明显不现实也不可能。

四、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而上述三种模式中虽各有缺陷,但也不乏我们借鉴之处。在此基础上,笔者以为,新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确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新确立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正思路,重新确立适应素质教育、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其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换句话说,由于高中三年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其中,高中一、二年级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增加与巩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学意识,高中三年级时随着学生的自律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增强,此时可逐步采取学院式教学模式。最后,应重视现代科技尤其是网络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各地根据其不同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将电脑逐步引入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 键 词】残缺 心理 问题 补充 兴趣 指导 【内容摘要】针对高一学生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老师要适当补充;针对学生进高一后感觉语文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老师要讲明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激发兴趣、调动激情;授之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外延伸,使之综合提高。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老师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其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其教学又该如何搞好这一衔接与过渡呢? 俗话说“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语法知识的残缺。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赏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法。《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中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这些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甚至删除了语法内容。因而学生进入高一遇到语法问题时自然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词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问题,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墨者黑也”。语法知识的残缺已明显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是学习容量的加大。学生进入高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初三的六门课程猛增到高一的十一门。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如仅高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就包括诵读课文24课共40篇文章,复背课文24课共50首诗,浏览课文 40篇文章,另外还有文言常识8则,文言练习8次共72道题。 就是高级中学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虽然课文较实验教材少,但与初中相比,篇幅明显加长。如的《包身工》,有6000多字,刘白羽的《长江三峡》、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各有3000多字,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赤壁之战》也均有2500字以上。同时,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当在情理之中。 三是学习要求的提高。《大纲》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能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也非一日之功效。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挑战。 四是不良心理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努力了但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片面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加上课程多任务重,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赏析、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对背诵、作文等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所有这些,如不及时矫正,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高一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并进行认真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实效,使学生打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份、单句与复句、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必须补充,并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其中词性中的能愿动词、介词、副词的语法特征,句子成份中的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复句中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文言文中的词的活用等是难点,必须反复练习,学生方能摸清规律。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二、针对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教师可具体从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好奇心强,学习热情高。教师就要趁此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如高一年级在阅读方面要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要培养自学能力,能阅读分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要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事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写作方面要养成练笔习惯,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说话方面要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途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并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着名作家作品等。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学习要求高不可怕,怕的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注入式、填鸭式,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讨论释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摸拟课文片段即兴与作,围绕某一题目迅速想象或联想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方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高中语文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如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中第一单元的记叙文,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让学生明确阅读分析游记可从三方面入手:①记叙顺序和观察的角度;②重点描写的内容及文章中心;③赏析重点词句。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再分析《长江三峡》、《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等游记,就能举一反三,寻找正确的途径。 写作方面可让学生分阶段进行训练,先写一般记叙文,再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逐渐培养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和根据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

方法表达中心的能力。为了达到生动具体的写作效果,教师可让学生有侧重地训练描写,如在周记、作业中训练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或当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讲评交流,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说话方面一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讲多说,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复述情节,课后介绍课外书籍,围绕中心发言辩论等。二是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使学生逐渐做到多讲、爱讲、讲好。 第四,课外延伸,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语文教材也是杯水粒栗。《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说话、写作也不会文思枯竭,搜索枯肠了。 三、针对学生不良心理因素,教师要深入学生,热情关怀,将个别交谈与整体教育相结合,耐心疏导,促其矫正。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佳,灰心丧气,教师可找出其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同时要求学生分析考试中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得失,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克服马虎粗心或基础掌握不牢的毛病;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考试成绩差不多”,或者有“不必抓基础,考试凭运气”的想法,教师可分析近几年语文统考、高考试卷结构和分数比例,让学生明确语文基础不能丢,该记该背的不能忽视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作文靠天才”,对作文畏之如虎,教师可在布置作文时给予适当指导,在评改作文时作好记载,便于有针对性地评讲,在讲评作文时比较优秀作文与不合格作文,让学生在鉴别中明确写作要领,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 总之,实施高一语文教学,既要紧扣《大纲》和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面对现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认真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与过渡,才能较好完成高一语文教学任务,为高二高三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1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集人文知识性和思想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看似简单,学生们平常一直都在用,一看就会,一听就懂,可是一答就错。可见,语文学科的知识并不是那么有系统性、条理性,而是比较琐碎的,记忆和应用起来也相对困难。那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应该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武器。

学习方法是通过读书、听课、研究、实践等手段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方法,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我想实施学法辅导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且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上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法辅导是教育理念进步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只有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学法辅导,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语文的瓶颈,真正帮助到学生的发展。所以说,高中语文学法的辅导与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的学法指导思路:

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是培养学生学法的“预备战”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刚上高中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都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儿?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合理的学习计划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这个方面,刚开始往往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可我们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环节,忽视了对于高一新生的理论指导。所以,我想当下最应该调整教师的理念和心态,只有教师的心态调整才能指导学生完成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这样就为养成三年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浪费。有了学习计划,学生便不会再随意浪费时间了。

我们一定要在这个环节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只有这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才不是一纸空谈,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宝

学习计划的合理而科学的制定,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计划中,处在最前列的应该是预习。

预习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课前环节。初高中的差异在于,高中课程门类多、容量大,特别是语文课,课文篇幅长、内容深,且不易理解,所以预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对上课的知识准备充分。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上课中,由于学生提前预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深入,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了听课效率,提高了课堂的学习质量。预习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有“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换言之,我们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获取知识、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我想,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预习作业。同时要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讲究预习质量,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标注出难点和疑惑之处,切实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三、精力集中听课是一条最为直接的认知道路

听课是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便捷的道路。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又是如何体现学法辅导的呢?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兴趣高昂,思绪跟着教师走的时候,才能将方法全部学到。而且,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断地调整教学的速度和方法,还要用生动的表情、动人的语言、形象的手势、精心设计的板书,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再加上密切的师生关系、诚挚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再有,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堂上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断思考,才有可能发现自己的疑惑,而后发问,及时解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自己分析的方法,而后就要不断地思考,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以后的问题,这才是孔子说过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表明,思考在学习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四、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般来说,我们的语文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

(一)课后复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的及时复习,对于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一天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全部掌握很困难,所以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进一步巩固,以达到较高的掌握水平,为做好作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后复习,有几个要点:回忆上课所学,阅读课本,查看并整理笔记,做题加以巩固。

(二)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又称阶段复习,它是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学习过程。这一般是一个阶段学习完毕之后进行的复习工作。要给学生明确指出系统复习的时间,比如单元结束时、月考前、期中期末考试前等等,让学生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有教师通过研究,提出系统复习应达到“四化”,即通过回忆重现,使知识巩固化;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通过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通过综合应用,使知识实用化。

五、语文学习当中的三个习惯

(一)坚持课外阅读

第12篇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行文对仗华美,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文种之一。但是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多数职业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令人不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感觉枯燥乏味。这其中有文言文本身特点的关系,但也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逐字逐句的串讲为主,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填鸭式”的课堂,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很不利。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现代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如,引入课堂竞争机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下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教材文言文为例,论述该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全班四十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和拓展巩固三个部分。

一、预习课

以《岳阳楼记》为例,要求学生预习三项内容:

(一)基本知识

1.一词多义:夫、观、极、去、开、或。要求找出例句并解释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古今异义:找出下列例句中古今异义的词:气象万千、微斯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横无际涯、浊浪排空、予观夫巴陵胜状。

3.通假字:找出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两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4.了解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分析特殊句式: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用简要语言阐述文章内容。

(二)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为什么开头第一句就提出“谪守”?而不写“出守”?范仲淹这不是使老友难堪吗?为什么?

2.接下来写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用意?能否删去?

3.第一段话写什么?在全篇起什么作用?

4.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洞庭湖景色?

5.“气象万千”一句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既然是写景,为什么写的如此少?

6.“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什么作用?与第一段哪一句呼应?

(三)根据课文注释,用当代汉语翻译文章,并在小组内讨论

以上三项任务提前两天打印并散发给学生,要求组长把第一项内容中的六条部分分派给本组成员,建议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并在预习课上讨论。后两项内容可在课堂上讨论,在展示课上以抢答方式检验预习效果。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预习教学,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为基本内容,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为目的。

二、展示课

课时开始前要求值日生做好优秀个人和小组加分统计的准备工作,回答正确、有新意的答案通过加分予以鼓励。课堂抢答积极活跃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和表扬。

进行展示课教学时应时刻遵循下列原则:

(一)设计有趣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课开头的导语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激发学

生的竞争意识。

(二)营造和谐、轻松、有活力而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捕捉学生展示内容中的闪光点,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一个赞许的点头,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能够给学生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展示必答题有小组内的竞争,展示抢答题有全班学生间的竞争,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展示课的活动过程是:

1.课前让组长抽签,分配展示任务。

2.展示前应范读课文,以求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各组展示预习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4.由学生翻译全文。

5.设计抢答题,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抢答。

三、拓展巩固课

拓展巩固课不是单纯的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的练习课。预习课和展示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则更注重教师引导。

1.带着激情上课。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终身学习热情。

2.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和谐地发展,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指导背诵。朗诵和背诵是人们从文言文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背诵是我国语文学习上的优良传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之,文言文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多注意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从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