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与管理

商业模式与管理

时间:2023-08-29 16:42: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财务战略;盈利模式;竞争优势

引言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它的兴起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其得到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Teece,2010)。此后,有关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井喷”之势(Zott & Amit,2012)。当前的商业模式研究涉及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不同的经济管理领域,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将商业模式与其研究对象相结合,从不同层面分析商业模式与其所研究对象的多样关系,导致商业模式自产生开始就伴随着多样化的研究特点。所以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定论,这也将限制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将简单归纳分析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及定位;其次,将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论述商业模式当前的发展情况。笔者发现,商业模式与战略财务具有重要的关联性,如2014年(第三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的主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公司财务重构”。同年,企业财务转型高峰论坛上提出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变革。2014年CIMA全球管理会计报告中,CIMA中国代表汤谷良研究揭示了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三大方向。即:商业经营、资本经营和货币经营,其中商业经营的核心内容是商业模式的发展变化。商业模式是财务、战略、管理等学科研究发展的突破口。然而,当前基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中,较少有将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相结合的研究。要推进商业模式的全面发展,必须将其与财务战略相结合。

一、商业模式学科属性与研究方向

商业模式是与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普遍相关的综合学科,这决定了其研究方向较为分散。

(一)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

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王雪冬、董大海(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与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有关。单独将其归为某类学科都不能体现商业模式的综合性。商业模式正在被用于解释不同经济、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其综合性学科属性及定位也已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认可。

(二)基于学科属性的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商业模式的文献较多,通过分析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按照商业模式不同的学科属性将现有研究进行分类。本文根据学科属性将商业模式研究主要分为商业模式内涵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和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1.商业模式内涵研究

Drucker最早称商业模式为经营理论;加拿大管理学家Mintzberg称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是获取财务绩效的战略思想。当前对于商业模式内涵研究较多,国外研究主要学者为Zott & Amit和Teece。Zott & Amit(2007,2008,201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相互连接和相互依赖的活动系统,用来决定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者“做生意的方式”。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本质是企业向顾客传递价值、引诱顾客支付价值和转换支付为利润的商业方式。国内主要研究学者为翁君奕、原磊等。翁君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原磊(2007)在研究国外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特别是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3―4―8”体系。

从财务角度来看,商业模式致力于解决企业创造利润并持续获得现金流的问题。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的作用通过顾客价值体现,在有关商业模式的大量研究文献中,形成共识的是商业模式构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取得。这是商业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核心要件,其中隐含的财务要素显露无疑。然而,当前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财务要素研究还并不广泛。

2.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是指设计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活动,如创造、实现和验证活动(Massa & Tucci,2013)。许多企业现有商业模式是无效的,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Hayashi,2009)。

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障碍、路径等。由于组织惯性和原有传统机制压力,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Sosna et al.,2010)。Sosna et al.(2010)认为,成熟企业不得不解决组织惯性和其他源于之前商业模式的锁定效应。Bouchikhi & Kimberly(2003)认为,企业身份陷阱(Identity Trap)限制战略选择;克服障碍对策包括致力于实验和学习(Morris et al.,2005;McGrath,2010;Chesbrough,2010;Teece,2010;Sosna et al.,2010)、采用加速商业模式更新的领导行动议程(Doz & Kosonen,2010)、建立伙伴关系(Chesbrough,2006)、找到各种可用的“隔离机制”防止竞争对手模仿(Teece,2010)、强化企业良性循环、弱化对手循环和将竞争者变为互补者(Casadesus-Masanell & Ricart,2011)。国内学者王鑫鑫和王宗军(2009)发现,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市场地位、治理结构、企业高管、组织结构、文化、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因素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方面也有一定研究,目前国外学者Amit和Zott(2001),Malone et al.(2006),Henriksen(2012)和国内学者程愚(2005),王翔、李东、张晓玲(2010)等对商业模式创新与财务绩效、财务战略关系的研究展开了尝试,他们大都是采用了对商业模式先分类,再展开实证研究的方法。Henriksen(2012)还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体现着明显的动态性。然而,当前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的相关研究开展的还比较少(Coen,Hidde,2011)。

3.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

当前,以商业模式为主题的文章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但总体研究仍处于“新理论”的阶段,结合学科的特定研究总体呈现了三种基本研究脉络,包括商业模式概念和具体要素研究、商业模式在战略领域的研究以及商业模式在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重视对商业模式要素、商业模式与战略管理间关系和商业模式与创新管理间关系的研究,却鲜有学者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管理、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王雪冬、董大海(2012)将商业模式归纳为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管理学不同学科所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科系,并相应指出商业模式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商业模式性质研究、创新研究、商业模式与营销学结合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结合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研究、商业模式评价研究,却未提及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

然而,商业模式对企业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Christensen(2010)中指出,苹果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大家普遍认为的新技术,而是把新技术与卓越的商业模式相结合。汤谷良、戴天婧、张茹(2012)进一步架构了“企业价值财务战略(现金流结构主导)盈利模式(轻资产模式)商业活动与资本行为财务业绩”的财务战略驱动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主要方面)的理论框架。商业模式关系着企业战略层的决策问题,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需要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间关系,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纳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极其有利(王满,2008)。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研究方向

(一)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基础研究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包含的财务内容非常丰富。本文阐述了商业模式包含财务内容的几个方面,但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商业模式与传统财务,特别是战略层上财务战略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还应该进一步探索。同时,当前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因此,未来研究过程中,还应当注意研究如何设置财务战略与商业模式的模仿壁垒,避免竞争对手快速模仿使得企业丧失优势。

(二)商业模式与企业财务战略关系研究

企业的财务战略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财务战略的执行与控制、财务战略的业绩计量(王满,2008)。

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是研究企业财务战略内容的关键。企业财务战略进行决策与选择时,应当考虑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首先,应当综合考虑是通过财务战略驱动商业模式选择,还是根据商业模式选择与之适应的财务战略。如果企业已确立商业模式,应当考虑财务战略的综合类型,进一步选择财务战略的职能类型。其次,企业还需要根据商业模式执行财务战略并进行控制,并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形式,选择适应财务战略的控制原则和方式。最后,应制定与商业模式相关联的业绩计量方式。

(三)商业模式基础下的财务战略交叉内容研究

1.投资战略选择研究

企业商业模式转变时,企业财务战略相应转变,财务战略的转变会反向带动商业模式的发展。此时,企业应当考虑创新商业模式的资金来源与途径。对于不同企业,如制造企业,应当分别考虑产品盈利能力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产业链整合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以及产业扩张基础上的投资战略。不同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及产业特点分析其商业模式基础下的投资战略选择。

2.融资战略选择研究

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企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转型时期或高速发展时期产品尚不能及时转化为充足现金流收益的情况下。此时,企业应当分别研究盈利能力基础下的股权融资、盈利能力基础下的债务融资,进行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3.分配战略选择研究

影响股利分配主要有公司、社会、行业等原因,这些原因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的基础。根据企业的商业模式选择适当的分配战略,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也能够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如对一个业务扩展企业的公司,可以考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分配战略,这种分配策略具有固定股利支付率和稳定持续增加股利等特点,这也是商业模式在内部的自生复制性导向低现金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分配战略。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商业模式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经济管理学科的交叉科系,当前国内外针对商业模式与经济、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与财务战略之间的研究。商业模式与财务之间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或需要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研究难度较大。商业模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科系,当前学者们较少研究其与财务之间的关系有其客观性,但只有进行全面研究,才能深入推进商业模式理论和财务理论的发展。

商业模式与财务特别是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商业模式研究的薄弱环节,因而,未来必须加深商业模式与财务战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2):172-194.

[2] Amit R,Zott C.Creating value throug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2,(3):41-49.

[3] Morris M.,Schindehutte M.,and Allen J.The ra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6):726-735.

[4] Amit,Raphael,Christoph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l,2001,(6/7):493-520.

[5] Pauwels K & Weiss A.Moving from free to fee:How online firms marker to change their business model sucessfully[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5):14-29.

[6] 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3-9.

[7] Chesbrough H W & Rosenbloom R S.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3):533-534.

[8]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6.

[9] 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70-79.

[10] 翁君突.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 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33-38.

[12] 汤谷良,戴天婧,张茹.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

[13] 王满.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1):36-38.

[14] 时龙龙,张巍巍.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策略――以用友软件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3,(8):14.

The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siness model

YANG Xia ,WANG Liang-liang

(Business college,Xi'a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第2篇

当商业模式的魅力与迷惑

商业模式作为独立概念成为中国商界显学,风险投资(VC)与新经济创业潮的推动是关键。在《赢在中国》赛场上,当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商界大佬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时候,并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都还没有把商业模式作为口头禅。

乔布斯在创造iPod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要为“音乐迷”(他本人就是)创造一款时尚的、大容量(容纳5000首乐曲――多么疯狂的想法)的音乐播放器。即使在创造iTunes时,他也只是想要提供一个合法的、低成本的正版音乐下载渠道――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平台。再比如,马云做淘宝网时发明了诚信通、支付宝(支付宝创造了第三方支付新产业),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而不是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有的商业模式。

提示这个被人忽略的现象,是想说明以下与商业模式有关的错误观念:1.商业模式描述不清晰,说明项目不靠谱,不会成功;2.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要素;3.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法宝。

当年在历届《赢在中国》上侃侃而谈的优胜者,如今并没诞生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脑白金、新东方的迹象。最早复制Groupon模式的第一季《赢在中国》十二强选手任春雷创办的团宝网,近两年净亏损近4亿元后正处于生死边缘。

这并不是说商业模式没有价值,而是借这个事实厘清中国商界对商业模式认知的基本概念:商业模式反映企业的经营逻辑,但并不一定要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然后才能做出好企业。从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里能够分析总结出一个商业模式,但并不能依靠一个商业模式造就一个成功企业,这两者完全不是对等的逻辑关系。

不是有个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好的团队(即VC所谓的关键是投人),公司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成功要素(KSF)从来没有所有企业都通用的单一及组合要素,如商业模式、定位等概念,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里的因素之一。

累计亏损近5亿美金的Groupon能实现IPO,成为市值比肩Google的互联网公司。而为何亏损4亿人民币的团宝网要倒下呢?显然不是因为两者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或中国团购市场太小,也不能说团宝先烧钱后赢利的经营模式犯了天条,甚至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更不是投资人有眼无珠,只能说中国团购“时运不济”:2011年中国概念股遭到大规模阻击,加上Groupon上市后股价疲软,对于A2C(美国至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复制型企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失去兴趣,一个业绩阴晴不定的Groupon就够投资者烦心的了。

重要的现实是,创新性的企业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相反。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带有不可预估性,能够描述清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平庸的“模仿式创新”,潜力有限。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带动企业的进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进步。

除了市值5000亿美元、现金贮备800多亿美元、富可敌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将商业模式打入废纸篓。商业模式的理论因新经济(互联网)而成为显学,但商业模式在所有行业都在发挥“增长加速器”的作用,那些敢于打破行业领导者的垄断及其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成为塑造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Amazon的电子阅读产业链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改造,不仅让出版社与Amazon实现电子出版的利益分成模式,个人作者也可以绕过传统的出版社、书店在Amazon系统上实现个人出版,内容的创新带动Kindle电子书与Kindle Fire平板电脑迅速实现硬件销量的暴增。

宣称与Amazon商业模式相同的盛大文学,由于内容仅限于网络文学,受众面过窄,其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的销量不温不火。而偏重硬件的汉王电纸书,由于缺乏电子阅读内容的支持,加上错误的产品价格定位,正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

商业模式存在“橘逾淮则为枳”的现实问题,说明即使相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商业环境、企业资源、经营战略的支撑。Salesforc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没有重新发明CRM(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让CRM从SAP、ORACLE等巨头的垄断中,变成任何企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的管理工具,大幅降低管理软件的使用门槛。虽Salesforce创导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已风行全球,但要在中国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商业模式的魅力与魅惑同样巨大而真实,这需要我们从更加科学、务实的角度解剖商业模式这个“魔方”究竟与企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既不要神话化,也不要妖魔化,而是真实地厘清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本质及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商业模式的定义流派甚多,有些商业模式的观点或是玄而又玄,如利益相关者动态合约结构(魏、朱武祥的《发现商业模式》);或是无所不包,如实现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企业经营要素整合系统(李振勇的《商道逻辑》),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等。

这些商业模式观点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成一家之言,但总体来说将商业模式凌驾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之上,甚至提出先有商业模式后有企业、商业模式是最高竞争力等偏激论点。这样将商业模式无限拔高、泛化、神化,只会让商业模式变成中国商界总喜欢抓的救命稻草,最后失去企业成功之本,在模式崇拜中走向企业的覆灭。

企业成败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模式、定位、创意、传播等各种被神化的单一经营要素,商业模式也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企业成功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组合。每个成功企业的组合结构、要素优先性都不同,说某个单一或组合要素是所有企业成功、争胜的武器,不符合千百万成败企业的经营现实。同样的要素、同样的组合,对A企业是制胜关键,对B企业可能是毒药,正如Groupon与团宝案例所显示的。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或者说,企业战略是围绕商业模式对经营价值链的整合。在这个概念框架内,商业模式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最核心的问题:企业收入从何而来?这个命题包括以下细分课题:1.为什么收入可以由此而不是由彼产生(价值定位或利基定位)?2.收入来源的规模、结构及费效比。3.实现收入的关键活动、渠道、支持要素是什么?4.将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对勘后产生的赢利结构。5.由此组合而成的企业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性。

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供应链、外部协作资源等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但这些要素不应放入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之中,否则商业模式就会无所不包,反而失去了商业模式的“锐利锋芒”(即核心价值):企业收入的实现逻辑。

我们认为,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各阶段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对这个问题发生迷失或误判,才是企业胜败的转折点,而企业管理、治理结构、营销管理等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优先级略后的运营要素。

苏宁电器最近宣称要向“全商品”企业转型,引起市场热议,即苏宁这个品牌不再与电器这个品类挂接,而是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超级卖场,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门店),我们称之为苏宁的沃尔玛化。苏宁新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苏宁商业模式的再定义,即苏宁实现收入的手段再次发生巨变,这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不大,也谈不上客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只是企业收入模式的变化。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精确地说,是实现收入的战略及手段。将这个问题界定清楚,就是商业模式清晰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通过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与时俱进地达成收入目标。

2010年,面对京东、新蛋等电商的快速崛起,业内在讨论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要不要进军电商。有论点认为在网购消费者“门店看货、网上下单”的消费模式下,如果苏宁、国美电商化,可能会导致门店消费者转变为网上购物者,这样实际上未必会增加总体销售额,只是同一消费者购买渠道的改变。有人甚至总结为:不做电商是等死,做电商是找死。站在中国商业环境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分岔口,传统的门店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涉及到商业模式的改变或再造。

笔者在《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路径》一文中明确指出:京东的快速崛起已经证明,制造商挡不住网购平台低价销货的诱惑;渠道商自然明白,与其让别人挖自己墙脚,不如让挖走的墙脚仍然在自己的仓库里。家电强势渠道商抛开思想顾虑,全心全力进军电子商务后,京东、新蛋等网购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受到真正有威胁的挑战。

2011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比2010年的10亿元增长近6倍;2011年实体门店苏宁电器的销售收入为938亿元,比2010年增长24%。2012年,苏宁再次提出沃尔玛化转型,仍然是沿着收入的逻辑在调整商业模式。对苏宁的这次转型,还是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依然认为苏宁的沃尔玛化是符合苏宁“资源条件”的方向正确的战略转型。

苏宁这次从电器向全品类扩张的战略与管理挑战可谓巨大,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凡客诚品2011年出现业绩大滑坡,其CEO陈年自己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凡客诚品的全品类扩张失控,导致大量无效SKU及产品存货过大。这说明全品类扩张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不同的企业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认为苏宁的资源条件支持其作这种转型,苏宁有什么独特的资源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宁遍布全国的门店、有谈判能力的采购关系、线下作业积累的顾客服务经验。在商业地产成本节节上升的背景下,苏宁的门店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门店经营的多元化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所谓定位专业的电器品牌会对苏宁形成威胁更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中国还有谁可以形成如苏宁这种门店规模的专业化电器连锁企业?二是苏宁巨资打造的“系统的力量”:一个集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全面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力量在2007―2010年苏宁赶超国美中已经显现威力,在2011年苏宁易购电商中也经受了考验。

苏宁的两大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积累,可以说独一无二,支撑着苏宁的战略。本次苏宁沃尔玛化转型,围绕这个商业模式,需要苏宁在门店结构、门店运营、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配送服务等层面实现企业经营要素的匹配,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管理工程。苏宁的战略,考验的依然是苏宁的战略设计能力与管理系统效能,而不是该不该转型的问题。

商业模式驱动企业增长的主要途径

当我们将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为收入实现逻辑,并将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关系确定后,就能避免过于复杂庞大的商业模式定义与理论带来的思维困扰,清晰锐利地找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优化来驱动企业增长、进步乃至进化的现实路径:企业收入实现路径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经营逻辑是设计并制造一项产品或服务,建立销售组织与分销渠道,配以线上及线下的宣传与推广,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典型4P的运作模式。新经济催生的新型企业如Google、Amazon、Facebook、Groupon等,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经营逻辑: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可以“提前”被资本预支的,投资额/估值/市值与现有业务收入及赢利没有比例关系,而是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这种新经济带来的商业模式超越了传统企业经营逻辑,在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之外,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商业模式:

免费模式:流量转化广告收入模式,如IM(MSN、QQ、Skype)、杀毒软件(360电脑管家)等。

价格杀手模式:减少渠道环节,压缩渠道增值空间,如淘宝、凡客诚品、麦考林、当当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C2C、B2C服务网站等。

收入变形模式:不卖产品卖服务的收入模式,如租车、开心农场DIY种菜、绿化植物租赁等;关联销售,如动漫等;线下线上联动,如网游等。

第三方收入模式:如维络城电子优惠券、团购模式等。

服务外包模式:线下营销外包商,如华谊嘉信,企业经营(管理价值链)外包商,如客户关系管理云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 IBM、埃森哲)、培训外包(安博、聚成等)、个人管理外包(诺亚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等。

以“收入实现逻辑”为商业模式之纲,能够快速切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首先必须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中确立的存在价值,是当今商业环境及资源允许企业进行大胆解构、重组的商业模式创新试验田,是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进步的现实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跳出产品经营的传统逻辑,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设计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并依据顾客特性设计赢利模式、渠道模式,从而整合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总结了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逻辑架构(见下页图1),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方法论工具。如图1所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对四个要素进行的万花筒式组合:

1.开放性经营模式:免费IM、杀毒等是希望先建立客户流量与黏性(客户端依赖),然后通过广告、关联产品获取收入及赢利。这是用开放性经营模式吸引用户。

2.开放性收入模式:电子阅读是一个轻硬件收入、重内容收入的开放性收入模式代表,Amazon的Kindle以及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在于Amazon平台上的10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中国的出版机构不愿意放弃印刷产品的蛋糕,对电子出版冷淡观望,造成了中国电子阅读内容供应不足、以盗版图书为主的混乱现实。盛大文学的网络出版,以小说为主要产品,吸引的是青春期的年轻人,这种内容的阅读与网游无异,绝不是电子阅读作为人类知识产品数码化的内容本质。

3.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产业是典型的开放性赢利模式,动漫的形象授权、主题公园、动漫播映、政策奖励甚至广告植入等,成为动漫产品设计、制作的主要赢利来源。

4.省略)

第3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根据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Hawkins(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与此类似,Elliot(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2001)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Ticoll(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提供的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对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不会投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主要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2003)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创造。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怎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怎样提供价值,以及怎样通过提供价值维持竞争优势。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持续性。Mahadevan(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协调事项——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赖的管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般性因素。使命对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基本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深入理解;结构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提供对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创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影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四、结束语

第4篇

误区一 商业模式只适用于dotcom公司,“真正的”公司依靠战略。

误区二 大多数高级管理者对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了如指掌。

误区三 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若干年内有好的业绩。

误区四 卓有成效的公司借助深刻的文化转变,来改变商业模式。

误区五 敏捷的公司用组织架构来推动商业模式的改变。

“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在互联网火热,风险投资商拼命追捧dotcom公司的时候,被着力渲染,备受重视。如今时过境迁,喧嚣趋于平静。但互联网热潮的一大贡献,就是教会人们要注意商业模式。当今的商业环境,快速变化仍然是主要的特征。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知道怎样作为,才不至于被变化所抛弃。哪怕是传统企业,如果不注意商业模式,也难免遇到与dotcom同样的困境。本文指出五个有关商业模式方面的误区,如不纠正,会阻碍公司的发展。

误区一 商业模式只适用于dotcom公司,“真正的”公司依靠战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个不同的、互相补充的工具,想要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两者都需要。商业模式是公司在目前经营环境下赖以赢利的逻辑;而战略则包含公司在行业中的长远目标和定位,并提供一个在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持续赢利的框架。

商业模式包括公司向所有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出的价值建议,为了兑现建议中的承诺和利用所获得的回报所进行的经营活动。这些可以说是每一个组织的最基本元素。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热潮中吸引了绝大的注意力,是因为风险投资商所发挥的作用。风险投资商之所以关注商业模式,是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怎样有利可图又尽快退出的考虑之上。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所投资的公司未来业绩如何,投资对象赖以赢利的逻辑无疑是非常基本的因素。不能因为互联网热潮的消退,以及有些风险投资者由于使用不可靠的评估方法导致投资失误,而抛弃对商业模式的思考。公司不管是否要与风险投资打交道,清楚了解自己如何赚钱仍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

当然,对公司自身商业模式的透彻了解并不能取代公司的战略。战略凸显公司独特的和不能被模仿的能力,公司利用这些能力取得持续的成功。如果说商业模式指导日常运作,战略则告诉公司如何改变模式以利用市场变化和新的机会。

误区二 大多数高级管理者对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了如指掌。埃森哲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家公司所做的访谈发现,非dotcom公司中,77%的高级管理人员难以清晰地表述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但dotcom公司中,只有33%的高层主管说不清楚他们的商业模式。然而,84%的传统公司赢利,但所有的dotcom公司都亏损。这就是说,赢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告诉我们他们如何赚钱,而亏损公司的管理者却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当这些公司管理者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他们是在指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dotcom公司的管理者指的是商业模式的想法——如果他们关于市场、客户和竞争者的假设是对的话,公司如何赚钱的理论,而传统公司的领导谈论的则是经营模式。这是对一个复杂的企业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何日复一日地协同工作而产生价值的完满和详尽的了解,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经营模式是隐含的,而不是明确的,这使其难于被表述。

误区三 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可以保证公司在若干年内有好的业绩。有些商业模式确实有独特的优点,所以确立好的商业模式对业绩有积极的影响,但没有一个万能的模式能保证优异的财务回报。

一般说来,成功的商业模式有三个特点:一、提供独特的价值。有时候这个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想法。例如加拿大的Bombardiers公司,富有创新性地把商用喷气式飞机的所有权分拆,使不同的所有者拥有部分的所有权。在更多的情况下,独特的价值是把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特点相结合,以便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样的利益,或用同样的价格得到更多的利益。例如美国的Home Depot公司,把低价位和大型商场商品齐全的优点,与高价位专卖店才有的对顾客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结合起来。

二、难以模仿。通过发展关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对客户关注,杰出的实施能力等,这些模式竖起进入的障碍,保护自己的利润流。例如麦当劳运用自己独有的计算方法,在某地区地价上涨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开餐馆的理想位置。

三、脚踏实地。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方式正确的预设上,成本结构必须符合收入流。这看起来毋庸置疑,但有太多的公司,不管是新公司还是老公司,错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实现收入以前就累积了大量的支出,并且低估始终如一向客户提供价值的难度。

但是,哪怕是最优秀的模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泽。公司必须随着客户需求、市场状况和竞争威胁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5篇

关键词:竞争 商业模式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49-03

当今的企业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国家政策导向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模式。单纯依靠简单的扩大订单量来提高企业收益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以简单劳动力的堆加扩大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下都必须经过转型升级的阵痛,因为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创新。企业的竞争模式可复制性越低、创新性越强,企业就越容易赢得发展的先机。企业竞争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是否具有严谨的盈利逻辑、是否能让公司上下清晰明确领会并贯彻、是否能够持续盈利等,这些都是衡量企业竞争模式科学与否的标准。对于当今企业,只要企业存在就必然面临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企业竞争模式是必然存在的。企业竞争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企业竞争模式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对企业竞争模式进行设计的。

企业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企业竞争也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到企业组织制度的竞争,再到企业核心层面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为获取持续的盈利并保持此优势地位。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商业模式的竞争。

一、企业竞争的演进

波特将企业竞争分为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三种基本战略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

第一,企业间竞争的初级形态往往是在生产上,即只要以低成本快速将产品生产出来就能够获得成功。在这种背景下,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成本领先战略也在20世纪70年代经验曲线概念的流行趋势下日益普及起来,其核心思想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第二,在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推动下,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开始出现,其内涵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完善,即通过差异化战略形成在全行业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战略可以表现在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或营销网络等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或者最佳的情形是在上述四个方面都有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

第三,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对专业化要求程度也不断提高,企业定位在以更高效、更好的效果服务于某一更窄范围内的战略对象,从而超越更广范围内的竞争对手。所谓集中战略是指在确定了某个特定的顾客群和产品链的基础上,对其所在市场进行细分并集中攻打。采用集中战略的优势是在针对特定市场提品或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同时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基本集中战略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即:首先,市场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不同时期企业竞争战略的形成;其次,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决定了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单纯从低成本、差异化和集中的角度参与市场竞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企业应该同时从内部和外部的适应性考虑市场需求,也就是要寻找更有利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竞争所要解决的是企业获取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企业的战略和组织能力,是对基本竞争战略的继承和延续。

二、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竞争的概念最早是由约瑟夫・熊彼特在1939年提出的。他认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关于商业模式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表述,但是究其本质而言可以归结为:企业赖以生存的、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借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一般商业模式的流程包括融资方案,市场需求产品或服务,市场定位,材料、采购、物流,生产方式,渠道,获取利润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三个特点:资本是运动的、资本运动是盈利的、资本盈利是持续的。因此,所谓的商业模式也即公司的战略模式。商业模式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企业战略的选择、组织、运行等一系列方面的竞争。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非复杂的商业模式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并非越简单越好,只有适合企业特点的商业模式才能使企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并非简单的商业模式就易模仿,也并非复杂的商业模式就有强势壁垒,关键在于这种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垄断性、独创性和持续性。

三、商业模式竞争的特点

商业模式竞争必须立足于顾客,注重从顾客的角度从根本上去思考企业的行为。根据顾客需求考虑如何有效满足它,这点明显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竞争。产品竞争常从技术功能与特性出发,看技术能用来做什么以及潜在的市场是什么。而商业模式竞争则更多的与经济价值相关,与经济可行性相关,不是纯粹的技术特性。

商业模式竞争不是交易方式中某一行为的单一变化,而是一种系统内的多元素的集成竞争。商业模式竞争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体系,也不仅仅是体系中一个元素的改变,它通常是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同时行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开创一个全新的可盈利的市场领域;不同于传统的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短时间不易被复制的特性。

基于价值体系的商业模式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和所在的价值网络。基于价值链的创新是指企业围绕顾客的要求,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在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成本。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对价值链进行定位,将附加值高的部分留在企业之中,将附加值低的部分外包,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二是对价值链进行重组,围绕企业的价值目标对价值链的各个部门进行,以对价值创造具有战略价值的部分为中心,对其他部分价值链进行重组。

基于企业所在的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有以下三条:一是创造独特的活动体系,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二是加强与价值网络中其他成员的联系,形成战略同盟,加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供应链的稳定性,三是做价值网络成员联系的组织者,成为交易的中介或打造交易的平台。

四、企业竞争模式发展趋势

企业竞争模式从最初营运竞争到产品竞争,再到战略竞争,再到目前的商业模式竞争,企业竞争也有从具体到抽象变化的明显趋势,实物的竞争往往是低层次的,理念的竞争才更具有深层潜力。企业竞争形式的不断变化表现出模仿难度越来越大、抽象程度越来越高、先发优势越来越强、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

当出现市场出现新的变化时,或者说当企业面临新的机遇或者面临严峻挑战时,就会为企业竞争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契机。但是当这种新的竞争模式出现并显现出其明显的竞争优势之后,随即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模仿与复制,因为模仿与复制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创新成本,并且其风险也要小的多。即便如此创新的先发优势不容忽略,创新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先机,而且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企业竞争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也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针对市场提出的新要求、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解决中不断发展。企业在适应市场变化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推进了企业竞争形式的变迁。

管理是一个更宽泛、更集成的概念。正如商业模式竞争是对系统内多元素的集成创新一样,管理创新竞争也并非只意味着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非常广,企业的日常经营离不开管理,可以管理生产、管理产品、管理员工、管理供应商、管理消费者等等,甚至商业模式也是需要管理的。如果商业模式等企业竞争形式主要是以物化竞争为主要方面的话,那么管理竞争绝对是在理念引导下的人文竞争。管理创新竞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新趋势,是更高一层次的竞争。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竞争模式的优势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任何一种竞争模式都不可能持久存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赢得长远发展,但问题是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做到持续不断地创新,这更显示出创新的稀缺与弥足珍贵。尤其是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率先开创管理创新之路,谁就会把握竞争的先机,赢得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2.加里・哈默,比尔・布林.管理大未来.中信出版社,2008

3.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原磊.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8(5)

第6篇

【关键词】新兴经济;商业模式;企业成长

最近学术界以及企业界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它对于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实现。当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一、新型经济背景

新兴经济是指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取代之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被大范围的用于一些自由、迅猛发展的拉美国家。在现今的世界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使用比之前更加自由和广泛地立足于市场经济政策,这才使新兴经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替代词。我国之所以称为新兴经济国家是由于符合学术界认为的成为新兴经济国家所需要的两个因素:首先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其次就是国家实施了自由化以及自由市场系统为主的国家政策。这一点也被很多的国际经济组织认可。在我国的新兴经济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强调从计划经济逐渐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在完成上述的改变之外,我国还不断地鼓励自由、稳定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样会使的市场机制更加的稳固和完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深入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对于在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主要的经济形式。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不断地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理论新兴经济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的要求不在是之前的一味只求发展了。而是更多的注意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要求。只有符合新兴经济下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商业模式的论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述就是描述企业是怎样系统的工作的方式。在社会中的全部商业模式之间需要知道这几点内容:第一:企业服务的顾客是谁?第二: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获利?第三:企业如何可以使用一个相对合适的成本将产品给客户?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之外,商业模式还需要描述企业的系统之间各个部门如何进行工作的分工合作。所以,对于商业模式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价值。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定义来实现既定的目标价值,进行这样的原因就是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不仅仅只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客户还有其他的相关方面关注的。企业在创造价值以及得到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才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会使企业得到稳定长远的发展。商业模式贯穿企业全部的生命周期之中,商业模式不仅仅对于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还有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息息相关。如果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创造价值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能使企业分享到这份价值,这样的东西是不会被企业所接受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地抛弃它。所以,企业只有将战略的重点放在提升客户的利益,在这之中客户在为这种体系进行买单时,企业从中获利。这样企业才会乐意继续使用并且不断的完善提高它。除此之外,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成功重点是如何实现价值的整合,企业在实践生产的过程中,价值的整合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商业模式有利于形成企业的价值体系,并且使企业在实现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利。使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由于商业模式使企业的获利不断地提升,这样就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利益,从而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去面对竞争。

三、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们需要增强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意识。由于我国不是西方的国家,作为新兴国家之一,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不想西方企业有较多的选择。

第一,商业模式是驱动中国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在我国民营企业需要不断的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失去市场。民营经济虽然是经济的发动机,但是没有政府的保护导致一些关键的资源无法掌握。商业模式驱动企业的发展是一条新的途径:首先新兴经济背景下,经济体内拥有巨大的市场尚未占领其次是企业使用前沿的技术作为基础提升企业的实力显然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对应的价格也是越高,使用产品的客户也会逐渐地减少。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会使这种情况得到实现。山寨机天宇朗通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第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的阶段不能同一而论。企业的领导需要认识到自身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符合本企业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只有企业拥有符合眼下的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企业才会在市场竞争以及发展中始终走在产业的最前列。而且企业在面对外部的环境变化时需要对于变化的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致于达到创新商业模式的结果。所以尽管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期也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在变革的经济背景下取的成功的转型,这种成功的转型不仅仅是让跟着市场的脚步走,由于新兴经济的广阔,企业在底端的市场可能会迷失在其中再次跟上市场的步伐就会变的极其困难。

第三,企业领导者在不一样商业模式的企业业务之间也是不能等同对待。管理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产品而使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用来促进企业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用以实现企业的高速成长。市场上的正泰集团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部门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其部门包含:低压的电器、成套的设备和与太阳能相关业务。在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的该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并且走在了市场的前端并且最终实现了不同业务之间的共同发展。

四、影响当今新型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在我国新兴经济背景下,在不同的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电子行业中,由于新兴的经济使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电子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有他们独自的特俗性。首先是销售渠道的因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销售渠道的不同。但是由于新兴的经济国家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而且资源相对的缺乏,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会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构造自己的销售渠道。所以企业在刚开始成长的初级阶段会广泛地使用招收的商业模式进行扩张而不是利用市场中原本具有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的销售,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行业组织者作为企业的销售渠道。在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使企业的销售渠道不断地扩大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候企业会自己开始做销售渠道并且将新建的渠道与招收的渠道进行融合以达到形成混合渠道的效果。从这一点可以看到企业的销售渠道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也间接的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也证明了: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从原本的逐步的演化为混合渠道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新兴经济背景下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度不是很足,由于企业在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竞争不断的加大,企业更加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见的到的领域中,不是太多的关注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在没有企业领导的决策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实行基本是不可能。企业对于商业模式的认识度不高,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前期投入要求比较高回报的虽然巨大但是时间上的距离导致了不会过多的重视。在任何环境背景下,企业的投入都需要时间的验证并得到回报。由于企业市场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比较乐意承担没有模式的经营风险这也是西方企业发展对于我国国内企业的影响。西方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取的了较大的成功,导致国内对于西方企业经营模式的模仿。现在的企业经营模式过多的注重“如何追求技术前沿‘向’如何快速的占领市场需求”虽然这是企业根本的生产目标。由于西方的企业主流思想是满足其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满足过的需求,以达到地位不会被撼动,但是在新兴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特别好。从这点看,企业的商业模式从专注技术性转变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商业性。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

五、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创新方向

从查阅资料可知:企业的领导对于企业的目标有着系统、明确的计划。商业模式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价值,使得企业得以成长、发展、不断地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对如何实现消费者对与更好的生活渴望、企业的发展是为客户提供更好地生活体验我们查阅了已有的研究。最终发现以“客户价值”来描绘“企业给予客户的东西”。用“企业价值”来概括“企业得到的东西”。使企业提升得到“资源和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企业重大的改革划分为两种:第一:显性指向,除了上面的“价值成果”,更多的是“资源和能力”。企业达到这个目标实施的例如“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吸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以及“务实而人性化的人才制度”等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就是直接指向――“人力资源”。还有的企业“通过与采购商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在交易谈判中获得产品议价能力、产品掌控能力和产品配置的话语权”,明确的指出个关键的功能。第二:隐性指向。隐性的指向也大部分是“资源和能力”。企业在这些变革过程中也非常生动的描绘了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在之前的商业模式中,对于一上两种功能没有太多的研究,导致企业只是笼统的商量着企业的决策。

商业模式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层不变的,相对于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于如何使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点方向: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始发点和影响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出更好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就是新思想的形成以及对现有问题的重新定义。虽然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源头的观点不一,但是客户的主观价值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按照现在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仅仅是将客户主观的价值当做商业模式创新的始发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没有更深入的解析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其次,不断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只有熟悉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才能发现现有的商业模式的不足以及对新模式的探索,但是现有的文献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并没有深入的探索。因此,未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是更加深入的解析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符合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特点。最后,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以及决策的研究。随着企业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模式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因此在未来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过程中,有必要建设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评价的体系以及创新的决策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如何解决面对评价现有的商业模式的效率、效果和商业模式创新方案可行性,进而降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性以及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率。

六、总结

通过上文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在新兴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介绍,以及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强的现实情况。开展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用以增强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翁君奕.介观商务模式:管理领域的“纳米”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4,(1)

[2]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3]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白思迪,谢伟.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对动态战略匹配的追求[A].徐淑英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和绩效[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米勒,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风笑天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作为新兴国家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整体上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微笑曲线”变成了“苦笑曲线”。201 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目前不少央企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国公司迫在眉睫,不仅仅是转变经营机制,更多的是要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通过这种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我们深化国企改革、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目的。近期,我们连续推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研究中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题研究,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价值创造的动态性体现在价值主张的变化中,这一变化会受到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影响。而时间与空间本身也会产生交叉效应,从而演变出千变万化的商业模式。

在研究商业模式的本质过程中,我们头脑中总盘桓着苏轼的那首诗《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发现,商业模式外在各种形态的变化与观察者角度的变化以及内心观念变化呈现一种对应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互动的关系。我们只有整体、系统地把握住关于商业模式观察的角度和观念变化的不同方面,才能把握住商业模式的本质。同时,人们的商业模式的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体现为商业模式的动态递进状态,直至趋于内在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统一状态。

理论上说,商业模式的主导观念划分为四种: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和协同观。其中前三种主导观念,是企业视角;第四种观念,是企业与外在环境相融合的整体系统的观念视角。同时,每种观念,又呈现出基于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动态发展状态。本文试图描述这四种主导观念及每种观念之下的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发展的规律性,以期对企业管理者以启发。

对商业模式动态性关注不足

商业模式被首次提出实在1958年,而普遍认为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被广泛研究则在1999年以后。对于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在商业模式的研究中则起到了基础性和开创性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及不足

原磊(2010)将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归纳为商业模式本质、商业模式体系构成、商业模式评估手段三个方面。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也经过了经济类、运营类、战略类、整合类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递进,整合类的阶段包含了企业内部的分销渠道、成本结构,也包含企业外部目标顾客、伙伴网络。这一概括较为全面,相较其他几个阶段解释力度更强。

然而,这些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都存在忽略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即忽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钟根深(2006)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虽然包含有变革模式的研究,但这种动态性“大多局限于现象描述阶段,侧重于对某些特定的假设情形的静态分析”。

基于此,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逐渐转向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罗珉(2005)结合租金理论解释了商业模式创新,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通过创新“打破现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租金。王琴(2010)则结合价值网络重构探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组合价值让渡、附加产品、顾客分类和第三方市场增加等方式重塑价值网络,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这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好地解释了商业模式为何创新及如何创新,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但这些研究显然没有与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很好地整合起来。与其说商业模式创新解决了商业模式动态变化的问题,不如说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角度或思路。对商业模式本质的研究仍然无法回避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的这一事实。

动态的商业模式既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也同企业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有关。动态性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并不是不同的商业模式罗列,而是找到一组变量,能够解释商业模式是依据什么发生变化的。

对商业模式的动态性关注不足,就导致了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对实践的关照不够。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在对实践的解释上存在较长的滞后性,往往当实践高度发展后,相关理论才深入研究;第二是缺乏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由于相关理论往往停留在对实践的解释层面难以在实践发展的同时指导实践,更遑论对实践加以引领。

2.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研究及不足

商业模式本质往往与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紧密相连。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对商业模式本质更具体的描述。因此,商业模式的体系构成是研究商业模式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商业模式构成体系的研究中,上述缺乏动态描述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目前商业模式体系构成也较为庞杂。原磊(2010)整理了1996-2005年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描述中构成因素涉及的数量少则三个、多则八个乃至九个。其中,对商业模式本质解释较为全面的整合类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也最多。

这种过于庞大的系统容易造成与其他领域中概念的重叠;不断扩展的外延也容易使得对商业模式的描述流于宽泛。事实上,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的描述需要以商业模式本质作为指导,在商业模式本质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就难以形成全面而系统的商业模式体系构成。

商业模式本质

1.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

商业模式是企业实现价值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变化直接体现为价值的变化。具体而言即价值主张的变化和价值实现的变化。

价值主张的变化即企业对于价值的认识,回答什么是有价值这一问题。例如企业通过劳动力,将简单的原件加工为成品,期间耗费的劳动即是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更多更有效率的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例如便利店,通过更靠近顾客的选址为顾客带来便利,企业的价值主张便是通过合理的选址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主张实质上是商业模式的内涵。

2.商业模式的时间动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业本身所处阶段的不同,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此外,随着企业本身的产品不同,商业模式也会有所变化。也即商业模式本身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与空间上的动态性。

从时间动态性的角度而言,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价值主张都会有所不同。这一点从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即可较为鲜明地看出,例如在工业化初期和二次大战后一段历史时期,企业奉行“生产观念”,即以增加生产为目的;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企业开始奉行“产品观念”,即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由于产品供应开始增加,社会产品稍有富余。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价值主张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程度较高,这与其初期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紧密相关。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改善产品质量,完善内部流程控制成为了企业追求的核心。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会有一种主导价值主张,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对这种主导的价值主张进行一定的修正,或是有一定降低,或是有一定提高。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价值主张也就不断朝着更高层次发展,如果大部分企业都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某种价值主张,这时也就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主导价值主张。可以说,宏观的历史时期和微观的企业相互影响也相互发展。

如果我们聚焦于某一较短时间内的商业模式的研究,不妨将历史时期视为外生变量。我们甚至可以不必归纳这一时期普遍的价值主张,而只需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纳入企业发展阶段的考虑之中,从而以企业发展阶段为主要方式,考察商业模式在时间上的动态性。

3.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指的是企业产品的不同,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时间相对应,我们称其为商业模式的空间动态性。

例如对于标准化快销品而言,提高产量是企业的核心追求。因为产品之间的异质性较小,企业只需要做到基本的质量控制,而产品销售较快,营业周转率高,从而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对于奢侈品而言,完善产品本身的工艺和顾客关系管理较之提高产量而言更为重要,从而企业的价值主张即为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4.商业模式动态性的进一步探讨

商业模式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但这一变化不意味着对此前商业模式的完全否定。这种发展类似于辩证法中的扬弃思想,总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使得商业模式更加适应时代和产品的需要。

显然,在某一时期存在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也提供着不同的产品。因此,不同商业模式在时空上都可能并存,这也为我们研究商业模式的动态性提供了便捷。

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不存在严格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不同商业模式创造的价值有高低,商业模式也因此有了高下之分。因此,我们在研究商业模式时总是包含着价值判断。价值主张

我们以最近二十年为时间点,考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情况,也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提供不同产品企业的价值主张,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二十年问,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协同观等四种价值主张的种划分,这一点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同,也与实践相对应。

1.盈利观

以盈利观为主导的企业将利润作为主要的追求,并且其利润获取的途径主要通过扩大销售规模与提高销售量来达到。企业执着追求的是稳定而充足的收益,因此尽力扩大销售量便成为了其主要的目标。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风险抵抗能力较弱。这部分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得充分的资金,因此需要依靠自身的利润留存作为资本进行再投资,并不断扩大规模,因此处于初期的企业大多实行盈利观的商业模式。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盈利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由于其标准化的性质,因此企业不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太多的精力,这部分企业大多是生产l生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规模报酬递增,需要具备足够的生产量才能享有规模经济性。

在现实中,这种类型企业并不少见。众多的中小企业就是盈利观的代表,这些企业雇员不多,规模不大,处于扩张的初期,需要充分的留存利润以实现企业的成长;而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例如富士康,也处于盈利观主导。富士康主要通过不断扩张、在各个地方设立工厂,以实现产量的增加和销售的增加。富士康虽然并没有忽视管理等环节,但毫无疑问,生产量的提高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2.运营观

以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也需要紧密配合。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形成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一竞争力可以是卓有成效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强大的研发环节。我们可以从波特的价值链来理解这种商业模式,企业通过强化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时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发展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度过了创业期,有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也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储备,具有一定的规模。此时,企业扩展市场的规模经济l生减弱,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难度大大加大。企业便开始通过“质”而不是通过“量”来进行价值创造。因此,企业需要进行内部价值链的重塑,明确企业自身的资源,并强化价值链某一环节或某几个环节,以实现价值的创造。由于企业此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能够通过债务资本进行更为有效的融资,因此也具备进行相关改造的资本。

从空间上来看,持有运营观的企业大多是一些品牌商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产品提供商。产品的高度异质性也体现在价值链环节的异质性,对于某些产品而言,设计是产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企业通过强化设计这一环节,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针对商业模式的研究逐渐以企业运营为核心,强调企业需要进行合适的流程、业务设计,各职能部门问也需要紧密配合等。这一阶段中,企业是否盈利并不是主要考量要点,而如何构建更为合理、高效的运营结构成为了企业的价值主张。

良好的运营模式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因此运营观事实上并未完全否定盈利观。但较之盈利观,运营观非但强调企业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获得利润,也强调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运营的改进获得利润。这种观点是对盈利观的发展。

在现实中,持有运营观商业模式的企业以许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为代表。许多PE与VC资本投资的公司都处于运营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中,这些企业度过了成长初期,有了市场的生存能力,而PE、VC资本除了进行资金方面的投资,也往往具有一些咨询性质的增值服务,希望通过改进企业内部流程管理,强化企业价值链环节;耐克、阿迪达斯等一些运动品牌商也属于运营观主导,他们强化了研发环节,为顾客提供了高度异质化的产品(例如耐克具有运动、生活、跑鞋、篮球鞋等不同种类的运动鞋),从而实现了价值的创造。

3.战略观

以战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强调企业除了应该完善内部价值链的强化,也应该注重外部价值链的整合。除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条,不同企业也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这种价值链条才是产品价值的真正分解。例如,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处于各个链条的企业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也需要关注上下游的企业并在适当的时候结成联盟。此时,企业主要通过外部资源与自身能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

从时间上来看,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内部价值链环节的塑造,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此时通过企业自身已经较难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企业就需要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以帮助自己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以生产商为例,他需要通过与供应商的有效合作,为自己提供更为低价的原料,也需要通过与批发商的合作,使得自己的产品能够以相对高的价格卖出,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规模化定制性产品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种企业大多是一些电脑企业和技术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但其产品系列和业务组合则具有高度的异厨性和差异化。其标准化的特点使得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资源以实现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而异质性的特点则决定了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时必须结合自身的能力。

无疑,战略观的商业模式也是对运营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的包含并超越。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才能与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创造价值。

现实中的大部分知名企业都以战略观主导其商业模式。例如,沃尔玛就充分整合了上游供应商的资源,利用自身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运营商的自动补货,这种联合使得企业关系既有竞争又存在合作。其合作主要产生于价值链问的企业,而竞争则是整个价值链条的竞争。而一些技术型企业,比如苹果,其不同的产品具有高度的差异化,因此苹果占据价值链条最后端的研发,通过强大的研发能力,整合前端的制造型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4.协同观

基于协同观的商业模式以系统的视角将许多企业视为一个商业系统,此时企业并不是从自身,而是从整个商业系统出发思考企业的运转。企业并不是将外部的资源纳入企业内部,进行价值创造,而是许多企业自身的资源不断向外溢流,以实现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

从时间上看,高度成熟的企业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已经达到了顶峰,企业吸收再多的资源也只能形成数量上的成长,而难以得到突破。此时企业就将自身纳入整个商业系统中,通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使得整个商业系统的价值创造最大化。此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价值链条,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合的价值网络,每个企业不是孤立地进行价值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本身也创造了价值。

从空间上来看,一些咨询性质和提供用户解决方案的企业便是这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这些企业本身并不吸收外部资源,而是将自身的资源不断贡献到外部,实现了整个商业系统价值的提升,为商业系统创造了价值。

协同观的商业模式涵盖了战略观,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紧密的联系,所不同之处在于企业不是单独地进行价值创造活动,而是组成一个整体进行价值创造。

现实中,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相对较少,因为较少有企业能够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世界500强中有部分企业实行的就是协同观主导的商业模式,例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他们通过帮助运营商建立分销网点,以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但这种协同观中仍然包含着不少战略观的组成成分,并非纯粹的协同观。而一些咨询公司、顾客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则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麦肯锡、IBM等机构,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帮助其他企业改善自身的运营管理,将自身的资源不断外溢到其他的企业,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创造。

5.对于四种观念的进一步探讨

在这四种商业模式中,企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起步,无论企业提供何种产品,几乎所有的企业在最初都实行以盈利观为主导的商业模式,而在此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分化,商业模式也开始分化。而产品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能够到达的高度。我们可以通过下列矩阵来说明这一点:

6.对中国企业的借鉴

首先,中国的许多企业的价值主张大多不清晰,始终在各种观念间摇摆,或是对价值主张的阐述与实际执行时发生偏差。因此,确定的价值主张,一以贯之的执行力是商业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一些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商业模式没有与自身的规模和发展阶段相匹配。一些国有企业在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后,依然仅仅将创收当成其主要的目标,这极大地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果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在价值主张上往前迈进一步,便能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

最后,一些中国企业难以实现从战略观到协同观的跨越。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从外界争取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则得不到保障,恰如一个只吃不吐的“貔貅”。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只有先予后取,共创共享,才可以使企业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第8篇

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

(一)现有文献对商业模式的界定不统一

商业模式的内涵一直缺乏系统的、一贯的理论框架,Morris(2003)和原磊(2007)的研究已深刻揭示了这一现象。Michale Morris(2003)通过对30多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关键词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不同定义中包含的要素数量有3-8个不等。经过统计,共有25个不同概念作为模式要素被提及,其中一些概念被多次提到,如价值(12次)、经济模式(11次)、顾客界面/关系(9次)、伙伴关系(7次)、内部基础设施/活动(7次),另外目标市场、资源/能力、产品、收入来源等要素也一再被提及。Morris通过这些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定义可以分为三类:经济类(将商业模式看成是企业的经济模式,用以揭示企业“赚钱”的根本原因即利润的逻辑)、运营类(关注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问题)和战略类(涉及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发展性)。原磊(2007)在类似的研究中也发现在所考察的22种商业模式中,一共提到了24个不同的因素,其中有15个因素被不同的研究者重复提到。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价值提供/主张(12次),然后依次是经济模式(10次)、顾客界面/关系(8次)、伙伴网络/角色(7次)、内部结构/关联行为(6次)和目标市场(5次)。

商业模式缺乏收敛的、良好定义的理论构建造成对企业绩效和组织变革研究的非连续性(George & Bock,2011),结合相关的文献,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时间还比较短,商业模式的概念在学术研究期刊中也只是近年来才出现(Osterwalder等,2005)。

二是商业模式的概念来源于不同学科,如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战略、商业管理、电子经济学和技术等(Pateli & Giaglis,2004;Shafer等,2005);其理论基础包括资源基础观(Resource Based View)、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委托理论(Agency theory)、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价值链(Value Chain)、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战略网络(strategic network),这些只是列举的一些而不是全部。比如创造性破坏通常用来解释企业为何会从创新模式中获益(Morris等,2006);战略网络理论用来解释创造附加值的互补品以何种商业模式的类型联系在一起(比如零售商如何为在线销售和实体销售提供商品;Amit & Zott,2001)。

三是商业模式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目前还是一个正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中的理论和操作体系,许多概念和内容的新颖部分尚在不断被挖掘。

四是商业模式涵盖内容宽泛,几乎包括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合作伙伴、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等几乎一切经营活动,学者大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研究商业模式。尽管研究者对商业模式缺乏统一的定义,但都知道这个概念对企业生存、绩效和机会利用都非常重要(George & Bock,2011)。

(二)笔者对商业模式的界定

Zott & Amit的相关理论在一些顶尖的杂志上发表(如《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Management Science》、《Organization Science》、《Long Range Planning》)并有一些实际案例的支持,已成为这一课题研究的前沿代表,因此本文亦采用其商业模式内涵及理论建构体系来深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Zott & Amit认为商业模式是在利用商业机会的过程中,为了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而进行的交易内容、交易结构和交易治理的组合,其框架描述了如何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通过案例的反复比较研究,Zott & Amit(2010)认为商业模式有四种类型:新颖型、效率型、锁定型和互补型;这四种类型并不是正交的(orthogonal),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有可能在给定的商业模式中同时出现。其中新颖导向型商业模式指的是在不同参与者之间采用新的经济交换方式,比如连接以前没有连接的部分,以新的方式连接交易参与人或者设计新的交易机制;效率导向型商业模式则是在于降低所有交易参与者的交易费用;锁定型商业模式来自于活动系统的结构、内容和治理的转换成本或外部效应;互补型商业模式指的是将一个系统中不同活动捆绑(bundling)在一起以提供比单个活动更多的价值。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企业重新定义产品/服务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这种模式的创新主要是联合更多的参与者和更多的产品/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溢价。新技术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引致消费者多维的需求,企业现在越来越愿意基于共同顾客群提供组合产品(Timmer,199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组合成的产品能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无法比拟的价值,可以使得企业有更大的定价灵活性。在产品组合中,传统的观点认为大多发生在互补品中,典型的如吉列“剃须刀+刀片”。但实际上可以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产品系列,只要面对的目标顾客群重叠就可以组合。比如2004年苹果公司的itune与百事可乐饮料组合成“喝百事,听音乐”产品束,消费者只要买到瓶盖上印有itune下载信息的饮料,就可以到itune音乐商店网免费下载MP3音乐,通过这样的活动,itune音乐商店在2004年2月至4月共出售了5000万首歌曲,并且每周以250首歌曲下载量继续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组合产品的合作伙伴时候,一定要重视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治理,防止因合作伙伴产品质量或声誉对自身产品价值造成负面影响。在产品/服务或组合产品/服务确定后,还要根据的消费行为设计产品/服务的规格、产品/服务的使用标准和使用规范、消费流程、消费仲裁纠纷规定以及索赔程序和金额等。

(二)企业构建新的收入方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市场的发展,收入模式的来源呈现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谁消费,谁付费”单一来源格局。主要收入模式有:一是从主产品收费到主产品免费、附加产品收费。电子商务企业比较流行这种模式,比如QQ以免费的及时沟通软件吸引1亿多用户形成巨量的用户群,然后围绕这些客户群提供QQ秀、游戏、网上支付、发行Q币、广告等获得收益,其相关收入在2010年已达到196.46亿元人民币。二是从单主体收费到多主体收费。大型的零售连锁超市就是采用这种收入模式,从以前单一的买方收费到现在的一方面向买方收费,另一方面也向卖方收取进场费、促销费、堆头费、通道费、店庆费、货架费等各种费用提高赢利点。以苏宁为例,销售规模从2008年498.97亿元、2009年583亿、2010年755亿到2011年939.9亿元。其收益除了销售差价,还有从上游制造商获得的低采购价格、返利和通道费用;还有一个隐蔽的收益来源即是延期供应商的货款,使得账面上存有大量的浮存现金,并形成“规模扩张—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作他用—进一步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进一步规模扩张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的账面浮存现金”的体系循环,这大大降低了苏宁电器扩张的资金成本,无形当中提高了苏宁的收益。

(三)挑选合适的价值活动执行者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Zott&Amit(2010)认为这涉及到由谁来执行价值活动,不同的主体执行价值活动也会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格莱珉银行的治理创新,相比较传统的银行,该银行在设计活动时将贷款人评估和选择、贷款额度等活动都交给“五人小组制”来决定,不仅减少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增强了每个还款人的自理能力。凭借这样的治理创新,格莱珉银行2005年的盈利达1521万美元,累积放贷53亿美元,贷款还款率高达98.89%。这暗含着一个假设:谁来挑选这些价值活动执行者?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运营、工程、市场、销售和财务等各个部分的参与与交互,而且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会涉及到部分部门或全部部门职责和利益再调整,因此组织中职能型领导是无法挑选合适的价值活动执行者,他们缺乏必要的权威。公司的CEO非常适合于这个任务,然而依靠CEO挑选合适的价值活动执行者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家族型企业在选人时,不是按照德才来挑选而是与CEO亲疏关系,这将会大大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绩效。

结论

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试图从传统被束缚的价值体系中寻找全新的价值,因为按照郎咸平(2009)研究商业模式强则竞争力强,模式弱则陷入被动、无序和恶性竞争。主动改良或者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将会得较好的利润并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导者;而对商业模式不关心的企业迟早会陷入跟随盲目竞争的状态,成为其它模式的一个棋子。因此,企业若想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必须从交易内容、交易结构和交易机制方面寻求创新的可能。新的商业模式或现有模式的修改,通常会导致低成本或为顾客增加价值;如果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它们可以为先驱者提供更高回报的机会,直至他们创新的特性被复制。在这一点沃尔玛特别值得借鉴,它从各个方面构筑商业模式的模仿壁垒,在选址的时候将商店开在众人忽视的小镇,因为选择的小城镇太小以至于不能支持类似规模的商店;随后通过大量的折扣、创新和精益的采购以及IT系统发展成为全国性大品牌,使得其商业模式很难被模仿。

参考文献:

1.Michael Morris,Minet Schindehutte,and Jeffrey Allen.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Toward unifi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8(1)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3.Amit & Zott.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

第9篇

内容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其构成要素也应基于交易结构。本文梳理、回顾了主要学者在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上的定

>>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商业模式的成功要素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产业链商业模式结构分析 零售企业实体与网络零售协同下商业模式要素的构成 基于ASP的电信商业模式发展分析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研究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浅析及创新视角选择 商业模式中的财务要素 网络虚拟商品交易的商业模式创建 茶叶产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基于锥形价值网络结构的企业商业模式 基于CAS视角的商业模式进化分析:基于IBM的案例研究 古城特色商业街的商业模式分析 SNS商业模式分析 从商业模式的演变窥视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析及构建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电视栏目商业模式分析 创意企业基于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分析研究 基于价值主张多元转向的户外媒体商业模式分析 基于SWOT分析法的B2C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环境与物流企业绩效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1.Stewart DW &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 J Public Policy Mark 2000

22.Timmers, P. 1998.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 Electronic Markets, 8(2)

23.Viscio AJ & Pasternack BA. Toward a new business model. Strateg Bus 1996,2(1)

24.Wei W.,Zhu W.& Lin G., “Approaching Business Models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M].Springer-Verlag 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 & Co.K.August 2012

25.Weill,P.& Vitale, M.R,2001,“Place to space: 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M].Harvard Business Press

26.Zott, C. & 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 , Long Range Planning (2009),doi: 10.1016/j. lrp. 2009. 07.004

27.魏炜,朱武祥.商业模式这样构建[J].深圳特区科技,2007,3

28.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2012(12)

第10篇

互联网;商业模式;产业链;消费者赢利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28-03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个概念始见于20个世纪50年代,1990年以后开始流行。它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它通过提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简单的说就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赚钱。

一、商业模式的本质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涵盖了企业从资源获取、生产组织、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伙伴、客户关系、收入方式等几乎一切活动。《中国商业评论》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经营的环境、企业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以及在给定环境中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活动和能力。它是一种系统的设计,用于衡量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赢利方法。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其价值不仅包含创造的利润价值,还包括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股东提供的价值。虽然商业模式已经受到商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商业模式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商业模式是企业的经营模式,它的本质就是让企业能够获得利润的方式,与之关联的要素有收入来源、定价标准、成本和产量等等。它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复合概念。从管理过程来看,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详细的经营战略,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优化实施的企业经营策略。而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看,商业模式则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商业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和联系方式,利益关联方的均衡状态。

二、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商业模式就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用户的信息主动权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经济下,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企业手中,企业生产什么,用户将必须被动接受什么。而在互联网时代,主动权移位到了用户手里,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企业的产品,而是有选择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企业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时代,就只能被抛弃。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有自己的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1.产品的生产从制造到定制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不是传统意义上得制造,而是有订单的制造,从过去大规模的制造到大规模定制。曾经一度,世界对中国企业的评价就是大规模制造,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制造。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大规模的制造已经逐渐地失去市场,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主动权掌握在了消费者的手中,这个时代,不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时代,而是变成了以用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这是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企业不能改变,还抱着低成本、大规模制造的旧模式来运营和营销,那就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2.产品的营销从广告到体验的转变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用“价格+广告”来卖产品,而互联网时代则开始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卖服。传统模式的优势就是价格适中,铺天盖地的广告围攻消费者。互联网时代给用户带来的非常重大的两个变化:一个是移动服务,一个是社交网络。移动服务可以移动交费,可以移动通话,所有的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这就需要企业动态的服务用户的需求。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卖服务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变成了信息对称。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做到信息对称才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彻底终结,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没钱不是失败,没有商业模式才是真正的失败。唐骏在研究了比尔・盖茨的商业模式后才发现自己与盖茨的差距。李彦宏认为百度早期的商业模式不切实际,当他在推出了自己独立的搜索网站并改进商业模式之后,才成就了现在的辉煌。马化腾要把所有互联网商业模式都纳入腾讯,可口可乐的经久不衰,NBA的锐不可当,都源于它们找到了最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三、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

1.海尔集团的专注服务

海尔集团的市场占有率在国有品牌中居于首位,而这主要归功于海尔的商业模式。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三个“一”,即一种商业模式、一套机制、一张表,而这三个“一”的核心就是创新商业模式,专注服务。

一个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创新。人是海尔员工,单是用户需求。员工的创新和用户的需求合而为一,紧密相连。在实施这个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海尔首先进行了组织机构的创新――员工在最上面,领导在最下面,这种组织机构使领导从过去对员工的指挥者和监控者变成了员工创造用户资源的支持者和提供者。

一个机制就是大公司做小,把小公司做大。把大公司做小的概念是大公司要小到可以直接和用户接触,直接满足用户需求。把小公司做大,就是给小公司充分授权,再小的公司也可以自主创造满足用户需求,而不需要一级一级的请示和汇报等待审批,可以在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的要求。

一张表就是战略损益表,这张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并且把这些表转换到每个人身上去。这张表的显著特点就是事后才能知道的利润让它提前知道。传统的损益表逻辑非常清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关系非常清楚,但这个关系是事后的,传统损益表只是财务上的结果,而战略损益表涉及到用户和员工,把利润和损失提前,让每一名员工心里清楚自己创造的价值和实现的利润,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利润和服务。

2.超级女声客户价值链的和谐与共振

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2004年开始举办的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赛,赛事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组合的报名。其颠覆传统的一些规则,使它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商业价值巨大。比赛结束中和比赛后,超级女声品牌产业链不断延伸,短信、广告、冠名、代言、演出、销售、通告、影视、唱片、图书、服装、食品、玩具等产业形成一个巨大的、长长的娱乐产业价值链,保守估计,它每年带动的产值将超过4亿元。随着超级女声的成功,也带动了国内大批量的选秀节目产生,如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快乐男声等等。超级女声所带来的辐射效应所创造的商业价值每年远不止4亿元。其商业模式的亮点就在于其客户价值链的和谐和共振。

从产业链角度看,超级女声的运营商、赞助商和湖南卫视形成了一个针对同一目标消费群体,即喜爱音乐希望通过选秀实现自己愿望的少女和喜爱明星的广大青少年进行服务的产业链,并且获取利润,实现价值。运营商、赞助商和湖南卫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运营商、赞助商和湖南卫视的共同作用下,超级女声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竞争力。

3.海尔模式与“超女”模式的比较分析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与价格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不管是海尔的专注服务还是“超女”的超级客户价值链,都体现出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消费者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客户就是上帝,他们购买产品,企业的一切利润都来自客户,来自消费者。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客户群和忠诚度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好的商业模式首先必须把握客户的需求,海尔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卖得时精致的服务;超级女声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偏好,超级女声的成功说明真正引人注目的节目是那些观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节目。准确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的商业模式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获取利润,赢得顾客的关键所在。它要求商业模式不仅要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利润,更重要是还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和利益,保证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并且稳定和不断地发展客户。海尔和“超女”的成功就在于它的商业模式能够统筹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之间的结构关系,在产业价值链角度进行价值的最大整合,形成了高效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找到了适应市场发展和消费者利益的赢利模式。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第三,以创造最大利润为终极目的并保证利润来源的稳定。任何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都需要遵循五步法则:第一步,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第二步,战略定位,确定价值主张;第三步,建立赢利模型;第四步,价值链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五步,正确的实现形式。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的根本差别也是致命的差别就在于: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对利润提升的研究与思考,在经营过程中过多关注过程、过多追求规模,过于重视销售量,重视市场份额,重视显性成本,而忽略隐性成本。海尔和“超女”的成功在于他们采取的了合理的商业模式。首先是确认结构性客户,发掘并进入利润区,全力对准最有价值的顾客,全面开展客户体验,抓住客户偏好,持续与客户沟通;然后是在生产经营中最大化降低成本,控制价值链和供应链;并且和客户建立起情感的纽带,利用品牌、专利、版权、速度优势、成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持续占有市场。

四、结语

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商业模式的实现手段有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人才经营;实现途径包括虚拟的和实体的;实现渠道有直供式、总式、联销体式、仓储式、专卖式和分公司制等;实现载体有产品(包括服务)、品牌、标准、理念等多个方面。失败的企业大体相似,成功的企业各有千秋。企业的失败原因无外乎资金、人才、战略、执行等等。而企业的成功之路却各不相同,百度的竞价排名、蒙牛的事件营销、国美的多成分系统模式、海尔的专注服务、联想的多元经营、李宁的运动员品牌经营、娃哈哈的渠道联营等等……每个成功的企业,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经营思路和商业模式,并不断随着经营环境、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者变化来调整和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始终以客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以创造最大利润为终极目的。在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必须不走寻常路,设计适合自己的、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成功商业模式。

[1]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

[2]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关键成功因素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0.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动态环境;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001-07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驱使着众多传统物流企业不断创新,以寻求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围绕着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展开的资源和能力优化组合的过程[1],商业模式创新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竞争优势。物流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在一定的系统稳定之上,而物流企业成长的稳定性是受到外界动态环境干扰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研究动态环境对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5年作为企业成长的分界线(创立不足5年的企业称之为后创企业,超过5年的企业称为成熟企业),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对于物流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一、变量界定和研究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和测量指标的选取

1.环境因素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稳定,商业模式的发展或创新需要物流企业与辅助组织、竞争对手、环境相适应[2],而环境分析是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条件和前提[3-5],因为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受内外多个因素整合的影响。

(1)外部环境因素。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技术推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本文将外部环境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①行业环境,指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程度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企业的创新文化;②本土环境,指企业所处区域的文化、需求等;③技术推动,分为基础技术(如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和企业服务所需的专业技术;④消费者需求,指被市场发现的需求和未被发现的需求;⑤资本市场,指社会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投入。具体的测量量表如表1所示。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使物流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难以立足,或失去原有的价值,物流企业需要把握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带来的机遇,实施创造价值新策略且进行商业模式的变革。

(2)内部环境因素。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商业模式的进化不仅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还与组织内部的生物系统以及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有关,既体现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更体现了自组织作用的结果[10]。因此,本文将内部环境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①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决策者的主张、风格和思维是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②团队进化,指组织内部成员的学习和识别能力;③企业文化,指企业内部的氛围、企业制度及战略目标等。具体的测量量表如表2所示。

2.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通过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以及经济逻辑等内部的相关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寻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以维持竞争力或创新的活动过程,具体包括交易内容、交易主体、交易方式和交易定价,也就是和谁参与交易,交易什么,怎么交易以及收支问题的全过程,而完成这些交易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来支撑,这就是模式[15]。当前的创新活动是由新理念推动的,这种新理念不仅仅是由新技术或者新科技所触动的,也可能是基于人们生活上的欲望所引发的[16],本文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为了创造新价值,并可从中获利而建立的与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动态生态系统,它包含动态价值(D:Dynamic Value)和相对静态价值(S:Static Value)两个方面,其中动态价值由新理念和团队进化要素构成,相对静态价值由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和盈利模式三个要素构成。对于动态价值中涉及的新理念和团队进化受人的主观影响因素大,本文已将这两方面归于内部环境因素中说明,主要针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相对静态价值的三个要素进行。

(1)关键资源能力重构。为了让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效地运转,从而满足新理念价值的重要因素,包括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源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内外部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租借的或者其他合作伙伴的。本文从内部资源利用和外部资源利用两方面进行测量,具体测量量表如表3所示。

(2)业务系统创新。它反映了企业与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主要有角色、关系和架构三部分组成。业务系统是商业模式的核心,高效的业务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可能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价值链和价值网方面进行测量,具体测量量表如表4所示。

3.市场价值

物流企业的市场价值是描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是否取得绩效最直观的依据,包括企业的资金时间价值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一定表现为当期的盈利,也可以是对于未来增值的预期,总的来说是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满意的回报。本文从内部流程、团队成长、财务、市场占有率方面进行测量,具体测量量表如表6所示。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本文以5年为界限,将物流企业分为后创企业(成立不足5年)和成熟企业(成立超过5年),并对后创企业的假设用Ma1-Ma11表示,对成熟企业的假设用Mb1-Mb11表示。

1.环境因素和商业模式创新

(1)外部环境因素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外部动态的环境使企业处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系统之中,当外界环境变化时,企业必须抓住机会运用已有的能力或者O计新的商业模式,对现有的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和盈利模式进行调整、甚至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一般行业内良好的环境可以增强企业创新或者变革的动力,使得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技术的推动使企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变得可行,以此来发现潜在的消费需求,通过一定的资本运作来实现变革商业模式的活动。不管是对后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来说,外界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行业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1,Mb1)。

假设2:本土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2,Mb2)

假设3:技术推动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3,Mb3)。

假设4:消费者需求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Ma4,Mb4)。

假设5:资本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5,Mb5)。

(2)内部环境因素和商业模式创新。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由新理念来引导,而新理念的产生通常是由企业家对于生活的欲望或者新产品或技术的触动而产生的。为了实现这种新理念,企业就需要从领导层到执行层进行适应性变革,企业进行这种团队变革需要形成共同学习、知识共享的氛围。无论企业处于何种阶段,内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6,Mb6)。

假设7:团队进化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7,Mb7)。

假设8:企业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Ma8,Mb8)。

2.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价值

(1)关键资源能力重构和市场价值。物流企业的关键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在进行整合时要对自身的有形资源进行优化利用,特别是人力资源,要做到人尽其用;同时,也要对外部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做到物尽其用,并与外部客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企业间的相关资源,取长补短、共创市场价值,实现共赢。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9:关键资源能力重构对市场价值的实现有正向影响(Ma9,Mb9)。

(2)业务系统创新和市场价值。业务系统的创新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创新,也包含与企业相关联的价值网的创新。在当前客户多样化、个性化要求的前提下,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的是改善单一的物流服务,而向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并要形成与客户共进退的关系。另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物流企业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而获得发展,还要善于协同利益网络中的相关成员,学会取长补短,增加企业的核心能力,继而共创市场价值。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0:业务系统创新对市场价值的实现有正向影响(Ma10,Mb10)。

(3)盈利模式创新和市场价值。盈利模式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加强原有业务增长点或发展潜在利润来源来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物流企业现行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仓储服务、运输服务和配送服务等一些传统的利润点,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物流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为电商提供物流服务,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通过相关的物流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1:业务系统创新对市场价值的实现有正向影响(Ma11,Mb11)。

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理论模型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及研究样本获取

本文的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发放形式采用实地考察访谈以及电子邮件,调查对象主要为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问卷填写说明、基本信息、具体测量量表,分为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行业环境、本土环境、技术推动、消费者需求、资本市场、企业家精神、团队进化和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关键资源能力重构、业务系统创新以及盈利模式创新),以及市场价值十二大测量量表。所有题项的测量均采用Likert5级量表编制而成,从1到5分别表示为非常不认可、不认可、不确定、认可、非常认可。此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396份,剔除一些有明显错误和不完整的问卷后共回收312份问卷。回收率为792%,有效回收率为624%。从被调查者的职位来看,高层管理者占189%,中层管理者占397%,基层管理者占260%,专业人员占154%;从被调查者的最高学历来看,专科及以下占301%,本科占535%,硕士及以上占163%;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263%,民营或私营企业占436%,合资企业占186%,外资企业占115%;从被调查企业的成立年限上来看,有484%的企业成立年限不超过5年,有516%的企业成立年限超过5年,样本中成立年限不超过5年和5年以上的企业基本上各占一半,保证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样本信度和效度分析

1样本信度分析

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信度分析可检验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文采用Cronbach α系数进行检验,一般认为α系数界于065至07之间是最小可接受值,其值越接近1表示信度越高。SPSS的分析Y果如表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各量表的α系数值均高于065,说明本研究的样本具有较好的信度。

2.样本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可以检验测量量表实际反映测量理论的程度,效度分析通常分为建构效度分析和内容效度分析,而建构效度(又称为构念效度)是众多学者常用的效度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量,考察每个因子相对应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AVE)和构念信度,继而来衡量测量表的效度,如果平均提取方差值大于05,构念信度的值大于07,说明样本具有较好的效度。SPSS的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三)测量模型的适配度分析

适配度分析可以检验样本数据与路径分析的模型图是否适配,本文运用AMOS210对模型的各种拟合度指数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所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具体数据如表9所示,可以通过假设模型分析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假设检验

本文运用AMOS190将相关数据代入运算,分别分析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对市场价值的路径系数及相应的P值,其结果见表10。通过验证分析可以得出假设除了Ma2、Ma8、Mb7未得到验证,其他假设均得到了验证:即对5年以下的企业,本土环境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明显,企业文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明显,其他因素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5年以上的企业,团队进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明显,其他因素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三、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后创企业分析

1环境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对于外部环境因素来说,Ma1、Ma3、Ma4、Ma5假设都得到了验证,而Ma2的假设未得到验证,即本土环境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后创企业成立年限较短,对于当地的环境或文化氛围还不熟悉,创新的来源更多的是来自于行业环境或技术推动等其他外界环境因素的驱动,致使本土环境对于后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对于内部环境因素来说,除了Ma8未得到验证,Ma6、Ma7假设都得到了验证,也就是说对于后创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和团队进化对于商业模式新具有正向作用,而企业文化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后创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公司成立之初并未形成,或者所形成的文化理念不稳定,并不能对企业创新形成指导作用,致使企业文化对后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另外,比较通过验证的环境因素可以看出对商业模式创新正向作用最大的是行业环境(β=0541),其次是消费者需求(β=0359)、技术推动(β=0272)、资本市场(β=0253)、企业家精神(β=0234)和团队进化(β=0132);对于后创企业来说,外界环境因素对于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内部环境因素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

2.商业模式创新对市场价值实现的影响

关键资源能力重构、业务系统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业务系统创新对市场价值的实现作用最大(β=0324)。因此,对于后创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对于企业获得竞争力、创造市场价值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要重视业务系统的创新。

(二)成熟企业分析

1.环境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讨论

对于外部环境因素来说,Mb1、Mb2、Mb3、Mb4、Mb5均得到了验证,即行业环境、本土环境、技术推动、消费者需求和资本市场对成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成熟企业可以更好地从外界环境中的得到创新驱动力。对于内部环境因素来说,除了Mb7未得到验证,Mb6、Mb8假设都得到了验证,即团队进化对于成熟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向作用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成熟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已经形成且趋于稳定,企业内部的成员再学习、再创新都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创新,可能并未引起公司的重视,致使成熟企业的团队进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不显著。

此外,通过比较对商业模式创新正向作用显著的内外部因素,发现企业家精神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向作用最大(β=0435),其次是企业文化(β=0374),而外部因素中作用大小顺序分别为消费者需求(β=0258)、行业环境(β=0231)、本土环境(β=0186)、技术推动(β=0165)和资本市场(β=0124);对于成熟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大于外部环境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

2.商业模式创新对市场价值实现的关系讨论

Mb9、Mb10、Mb11的假设均得到了验证,即关键资源能力重构、业务系统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对于成熟企业来说仍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从模式创新中重获市场竞争力。

四、启示与展望

商业模式创新在动态环境中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起中介作用,且外部环境因素对后创企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内部环境对其的作用,而内部环境因素对成熟企业的正向影响大于外部环境对其的作用。因此,可以得到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的几点启示:

第一,善于利用外部机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善于利用当前的政策形势进行企业革新,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要充分利用相关物流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开发创新性产品、改进服务方式,从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市场价值增值。

第二,充分挖掘内部潜在价值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无论是初创企业或是成熟企业,在关注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内部员工和企业家的创新潜力,从企业上层领导到下层员工一起形成主动学习、知识共享的创新文化环境,从而改善或重塑物流企业商业模式,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

参考文献:

[1]王阅, 谷丽丽, 陈刚.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10(1):47-48.

[2]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3]Demil B, Lecocq X.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n Search of Dynamic Consistency[J].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227-246.

[4]Cachon, G&#, Rard P, Zipkin P H, et al. Complexity Theory and Organization Science[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9, 10(3):216-232.

[5]曾萍, 宋铁波. 基于内外因素整合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研究[J].管理学报, 2014,11(7):989-996.

[6]张璐璐. 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14.

[7]赵超华. 网络经济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5.

[8]赵书坤. 网络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淘宝网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1.

[9]郭毅夫. 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09.

[10]郭毅夫. 商业模式转型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2(s2):594-599.

[11]Malhotra 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New Organization Forms: A Framework for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13(1):5-14.

[12]王通. 零售企I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5.

[13]Man W T.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he Hong Kong services sector[J].2001.

[14]丁岳枫. 创业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15]魏炜, 朱武祥, 林桂平. 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 2012(12):125-131.

[16]谢德荪. 源创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

[17]陈伟, 张旭梅. 供应链伙伴特性、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11):7-17.

[18]Swink M, Narasimhan R, Wang C. Managing beyond the factory walls: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strategic integration on manufacturing plan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25(1):148-164.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ased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WANG Li1,MA Sheng-ming1,LI Y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2. Jiangsu Suya Jincheng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Co., Ltd.,Zhenjiang 212050, China)

第12篇

身边有很多的高管和准高管,或者职业经理人,有很多在触碰到“天花板”时就毅然选择创业,但是开始头几次尝试几乎都是失败的,思考为什么?当然,从长远来看,将来肯定有很多还是会有大成的,但是这里差不多是就眼前的代价来讨论。

触发这个思考的对立面是很多没有高级职业背景的“土人”创业有很多都成功了,比如在淘宝上开个店,或者和亲戚开郊区小超市,或者当个小工头,或者做个外贸业务员搞点“飞单”,或者找个“大哥”挂靠着混……,基本都还可以发展,或者小有成就。为什么?是职业高管不如“土人”吗?

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三条法则:商业模式、管理运营、营销推广。这个三条适合于所有的项目,从路边的早餐店到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正是这三条法则,决定了刚刚创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初期创业,如果搞明白了,未来可以成功,如果依然不明白,那么继续交“学费”。

有很多福建、浙江老板在没有规模之前,不懂营销,不懂管理,但是成功了,因为他们有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有生命力的根基,营销和管理只能是画龙点睛。

很多高级职业经理人,即便是HP中国区总裁孙先生,即便有辉煌的职业背景,令人羡慕的业绩记录,基本都在为三个法则中的后两条不泄努力,其中管理运营解决效率和风险问题,营销推广提升认知优化利润。商业模式不是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事,因为商业模式是核心“老板层”决定的,或者是创始人的智慧传承。比如戴尔的直销模式也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商业模式不计其数,而且之间细节颇为微妙,只是像戴尔这样的可以被形象得总结出来了用一个名字概括了,还比如ebay、IBM、辛巴克、苏宁、亚马逊、谷歌、凡客、乐途等等开创的典型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环节很多,但是有其核心模式,核心模式需要很多配套。其中一个细节改变必然也必须改变其他所有配套环节,但是核心环节不会改变。一个企业可能会有两种或者多种模式并存,并且通过长时间的磨合变成富有竞争力的整体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动态的,具有换环境适应性,需要在发展中微调,比如IBM在逐步强化软件,剥离PC制造业务。比如DELL需要随着行业变化开始开辟门店零售体系。

商业模式是可以被复制的,但是作为有机整体的商业模式是不容易被照帮照抄的。除了环境适应性之外,还有资源约束性,比如人才、独特资源等。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容易思考为什么麦肯锡在中国没有令人羡慕的成功CASE?因为麦肯锡是营销和管理专家,不是商业模式专家,在模式上的手术不同于营销和管理,前者是要改变DNA,后两者差不多相当于是改变工作能力和改善衣着打扮。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不会困惑于“土人”成功,而受过良好教育、有辉煌职业背景的你却暂时失败。

以后我将陆续阐述如何保证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运行成功,以及如何设计好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