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分析与费用控制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项目操作的成败,如何在设计资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准确估算是每个预算人员面临的难题,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参考相关的文献总结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估算 成本
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不同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和效果也不相同。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对工程造价都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全过程控制,但各个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有大有小,据统计,各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投资决策阶段75%~95%,设计阶段35%~75%,施工阶段5%~35%,竣工决算阶段0~5%。很显然,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该在项目建设初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
但是,项目建设初期估算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由于设计资料不充足或者没有设计资料,造价估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预算人员的个人经验,主观性较强。如何采用更科学的造价估算方法摒除估算工作的主观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参考相关文献,提供以下方法:
一、 插入法
插入法通常在项目设计阶段的初期设计资料不充足时采用,即在大量的成本分析数据中添加或扣减以达成一个新项目估算的一个过程,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技巧和经验。因此在编制新项目估算时,首先应选定一个成本分析数据作为成本估算的基础,根据新项目的要求调整成本分析数据。另外,还应必须充分考虑新项目与成本估算基础的价格水平差异。
二、 指标估算法
指标估算法就是依据单一的成本指标进行成本估算的方法,成本指标为建筑物的功能单元或一个独立的空间(如酒店的卧室)的造价。这种方法常用于建筑物之间的成本对比分析,以便设计顾问能清楚了解,与其他类似功能的建筑相比,本建筑的成本是否合理。由于成本指标无法拆分的,因此估算结果也只是个大概的数字,上述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项目,例如连锁酒店或超市等标准工程,使用这种方法可能将会出人意料般的准确。
指数估算法适用的其他项目还包括:
学校 ― 以每个同学为估算基数
医院 ― 以每个床位为估算基数
三、 面积估算法
面积估算法是基于建筑物平米成本的单价估算法,这种方法常被限制用于设计阶段的初期,是设计概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使用大多数公开的价格数据,因而简单、快速。与单元估算法相同之处在于,都必须使用类似设计项目的数据。面积估算法的另一个优点在于计量单元对于业主和设计顾问都着重要的意义。虽然计算面积的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单价的形成仍需要一定技巧和经验。面积的计算原则有以下几点:
1、 所有的计量都从建筑物外墙的内表面开始计算,(计算外墙内表面包裹的各层楼地面面积总和),内墙、电梯井、楼梯间等均不扣除 总套内面积;
2、 同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的功能区域的面积应分别计算;
3、 外檐工程和非标分项(如:桩)应分别计算后合并入估算,专业工程的数据可从分包商或专业承包商处获取。
四、 近似量估算法
如果有完整而详细的图纸,最可靠和准确的估算方法莫过于按图计量。对于经验丰富的预算人员而言,为节省时间,使用混合率可以相当迅速地完成计量工作。
1、 首先,依据操作程序对工程量进行分组,并将同组工程量汇总成一个计量单元,(这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中子项分开计量不同);
2、 然后,在现有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数据,并测算出混合率;
3、 所有计算以计量单元为整体综合考虑;
4、 尽管混合率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但一旦完成,便可用于不同的估算需求;
5、 可以采用常用的价格软件。
以下就是地下室工程的综合单价组成范例:
开挖宽度大于0.3米、最大深度不超过1.0米地沟的组成内容如下:
土方支护、土方开挖、回填土、余土外运,原地浇筑砼,砌275mm厚空心砖至地面150 mm以上,外墙朝外粘贴沥青防水卷材――以上内容最终组成地沟工程,折算成单位延米的造价。
上述方法类似于施工图预算中的工程量清单计量法。
五、要素成本估算法
要素成本估算法是一种标准要素模式的估算法,此类估算就是在过去类似工程成本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工程项目特征调整数据,生成新的估算,其特征如下:
1、 成本与建筑物的各组成要素密切相关 这种特性在使用其他计算方法进行总价估算时是不易产生的;
2、 要素成本拆分可以帮助业主和设计顾问在设计阶段初期就可以预测出项目预算中工程各组成要素的费用分配比例;
3、 随着设计的深入,估算将会变得越来越详细。最初的成本将拆分成以下各组要素:
地下室工程、地面以上结构工程(上盖工程)、内部装修工程、家具、设备、外部装修工程及不可预见费用等。
4、 在初步设计阶段,将成本拆分到上述各要素中是可以做到的,在保持总目标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要素成本可以被再次拆分;
5、 成本是在过往类似工程成本分析的基础上,调整差异因素(如价格水平差异、数量差异、质量差异)得出的;
6、 成本估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下表所示:
上表可以看出,每平米总建筑面积的造价为426元,而要素单元单价为2130元/。就某个特定要素单元而言,成本信息越详尽,要素单价越接近真实成本,而单位建筑面积的平米单价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建筑平面图形状等等。
7、应用范例:
要素:外墙
估算项目为一栋六层办公楼,外檐为玻璃幕墙。
已选定一个过往类似工程的成本分析,并做如下调整:
要素单价:1250元/
要素工程量:6100
日期:2005年1月份―价格指数:221
地点:A地区――地区因素:0.95
估算项目:
要素工程量:5700
日期:2008年11月份―价格指数:260
地点:B地区――地区因素:1.01
价格水平:
投标价格差异调整1250*260/221=1471元
地区指数调整 1471*1.01/0.95=1564元
数量差异调整:
更新后的要素单价乘以估算项目的要素工程量:
1564*5700=8914800元
附加:
清洁玻璃:5700(单价:15元/)85500元
目标成本: 9000300元
上述步骤还可用于项目其他要素的成本估算。
六、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法估算工程造价的原理就是利用这些建筑工程之间的相似性,选择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在众多的已知工程造价的建筑工程(称之为典型工程)中寻找出在这些方面差异性比较小的若干工程作为预测基础,即利用估算工程与这些已知典型工程的相似性,采用预测技术中的指数平滑法以及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贴近等方法,从而实现快速而又相对准确的工程造价估算。同时还要进行差异因素调整(同元素成本估算)。这种方法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在工作中较少使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其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企业成本浪费严重。成本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要用低廉的成本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即使中标,企业的盈利空间减少了,经济效益也下滑。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以合同施工成本、预算定额或企业实物消耗定额作为标准来约束施工成本支出,处理好施工成本和控制费用间的关系,将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实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实践性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有些企业施工项目取消了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上不严谨,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得成本管理形式化。
2.成本分析的缺失,项目经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认真进行成本分析,当一个项目完工后,该项目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马上转入下一个项目工作中去,没有对该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有的分析了但也是粗略分析,没有采用相关方法对成本差异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为下一个项目目标的制定提供客观可靠的意见,获得的资料缺失。许多项目经理成本管理意识比较单薄,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成本计划,有的编制了但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只关心利润和技术,对成本开支过问很少。在实际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基础工作不落实,缺乏健全规章制度。如:用工无定量、领料无限量、费用开支无标准,导致成本管理失控,当出现亏损时难以找到问题关键。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成本管理责任,难以考核,没有将项目成本与管理人员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方面的节约问题关心较少,只关注进度、质量、产值、安全等方面的指标完成情况。
3.分包项目存在漏洞,项目成本控制的职责范围过于集中
有的承包方案规定完成多少量发多少工资,但对材料的消耗和设备的使用、维修没有明确的要求,形成包工不包料,包盈不包亏现象。导致多拨工程款,项目亏损。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涉及到多方面,不仅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现场人动或安全方面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生产成本。因此,成本控制中除了项目部和财务部,还应将技术部,经营部、人事部、安全部都吸纳进来,充分发挥各部门成本控制环节作用。
4.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
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赶工期增加设备和人员,会导致窝工现象使成本增加,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采用不经济技术措施也会增加成本。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财务人员不是成本控制的主体。成本的管理中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有些施工企业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相当阶段时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无法进行有效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三、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1.进行成本分析,查找项目盈亏原因,从企业管理的机制上保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项目完工后,对一些劳务费、租赁费等未归集到成本账中的要及时整理,要确定各项费用的结算金额,及时确定该工程的总成本,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超支和节约的地方,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找到降低成本措施。总结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整理好工作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落实奖罚制度。结合企业上级要求制定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由具备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负责,要综合考虑各项施工成本责任指标和管理指标,结合施工方案,考虑岗位成本责任控制指标。企业每个员工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利用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应具有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对于超出或低于成本预测的都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
2.加强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严格履行项目合同
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施工工艺方法。完善内部定额和承包责任制,控制材料费,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可申请配备合理、经济的施工机械,对使用时间短的机械可采用租赁方式。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大修费用支出。加强现场管理,防止乱扔堆放,减少搬运,仓库损耗。对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要经常进行分析,要定期考核成本,尽可能降低间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控制各项费用。降低质量成本,防止质量过剩。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开工前要编制出施工图预算,项目竣工后要按规定时限准确及时提供竣工决算。一切物资的收、发、领、退都要按规定手续办理,对库存物资和现场材料定期进行盘点,保证账物一致。成本控制运作多用于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作为项目经理要坚持按照增收节支、全面控制、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用目标管理方法对施工成本的发生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做好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还应加强施工定额管理和施工任务单管理,控制施工生产中工、料、机的消耗;加强施工调度,以免窝工损失、物料积压、机械利用率低造成施工项目成本增加。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及时按规定程序做好工程变更签证和非自身原因造成的效益损失索赔。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内容清楚,严谨不漏。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规范项目成本核算控制
人力成本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在施工开工前,要合理安排每道工序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计算费用。项目部拟定的使用成本目标要交予上级领导审查。施工前要与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或承包书,明确责任,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调解停工或窝工等问题。要培养优秀合格的成本管理专业人员。索赔工作、变更设计工作需要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熟悉掌握工程索赔的内容和技巧,做好日常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劳动力的配置上,减少中间管理层设置,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为减少管理费用可推行项目经理部一级管理机构,对需要的各类工种,根据施工组织的安排,实施聘任制。成本核算要分阶段进行,分清责任。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方法和要求,成本核算应采取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相结合方法,编制月度项目成本报告,上报企业成本主管部门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4.加强工程成本管理人才培养,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成本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财务和管理方面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建筑工程工艺和技术方面知识以及现场施工经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工程技术知识,必须加强工程成本管理人员培养,培养出懂施工、管理、财务、预算的高素质项目会计师。项目会计师是项目经理控制成本的决策参与者,要从招投标价开始到工程结束的全过程,对成本进行预测、负责编制目标成本,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降低成本措施,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等管理工作。项目成本考核是控制项目责任成本的主要方法。对计划目标成本完成情况和成本管理工作业绩考核。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要以确定的责任目标成本为依据。项目成本考核的结果要以文件形式记录,为奖惩责任人提供依据,考核要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于月芹:试析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甘肃科技,2009,(06)
关键词:采购;成本;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传统思维里,采购就是拿钱买东西,目的就是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商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竞争的日趋激烈,采购已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发展成为一种职能,一种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增加利润、获取服务的职能。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供应链管理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是企业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正确确定采购的地位,是当今每个企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中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保障,更是现代企业谋求发展壮大的一个必然要求。
二、采购成本分析的内容
采购成本包括订购成本、存货储备成本和品质构成成本。
1、物料的订购成本。包含以下成本:请购手续成本,包括请购的人工费用、用品费用和主管的审查费用;采购成本,包括估计、询价、比价、议价、采购、通讯联络和用品等费用;收货验收成本,包括验收的人工费用、交通费用和仪器仪表费用;进库成本,主要是物料的搬运费用;其他成本,包括会计入账、支付货款等花费的费用。
2、存货储备成本。包括以下费用:资金成本,存货的品质维持需要拖入大量资金,投入的资金便丧失了其他使用这笔资金的机会。如果每年其他使用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为20%,那么每年存货资金成本为这笔资金的20%。搬运成本,存货数量增加,搬运和装卸的机会也增加,搬运工人与搬运设备同样增加,其搬运成本相应增加;仓储成本,包括仓库租金、维护和管理等费用;折旧及陈腐成本,存货容易发生品质变异、破损、报废、价值下跌和呆滞料,造成相应的费用损失其他成本,包括存货的保险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等。
3、品质成本。设计品质成本:指企业为保证产品的设计品质适合用户要求和生产要求所投入的费用,以及设计缺陷所造成的损失;采购品质成本,指为促使和鉴定采购物达到合同规定的品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以及采购物未达到品质要求给采购方造成的损失;边际品质成本,指品质成本对产品品质特性最小单位变化的变动成本;用户品质成本,指用户为了获得品质满意的产品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给用户造成的损失;社会品质成本,指国家品质监督机构、环境保护机构、用户权益保护组织等在鉴别和促使改进产品品质、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良造成危害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全寿命品质成本,指产品从市场调研、研制、生产、使用到报废、销毁的全过程中,缺少的对实现全寿命品质控制所投入的费用,以及产品品质不良造成的损失;作业品质成本,指企业为促使品质人员提高作业效果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作业差错造成的损失。
三、采购成本结构分析
应用ABC管理分类可以有效地反映企业采购成本的结构。ABC管理法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习惯上常把主要特征值的累计百分数达70%~80%的若干因素称为A类,累计百分数在10%~20%区间的若干因素称为B类,累计百分数在10%左右的若干因素称C类。
ABC分析和哲学中抓主要矛盾的理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ABC分析用数量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出“关键的少数”,这就使这种分析手段更容易排除假象而认识到事物本质,更容易排除主观随意性而客观地认识问题。由于采用了数量的研究方法,才使千百年来人们头脑中“主要、次要”、“关键、一般”、“纲、目”等认识,转变成了具有较强科学性的现代管理方法。
四、采购成本的控制
在现在大多数企业里,多头对外,分散采购,信息渠道不完善,采购数量多、品种多,不能准确了解供应商成本的高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企业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控制采购成本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1、对于A类项目的采购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正式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
2、对于B类项目采购成本的控制。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过早、库存过多都会增加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过少,会引起缺货损失。采购批量过大,有可能产生积压;采购批量过小又会增加采购次数、增加采购的固定费用。所以,企业应根据库存和销售情况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优化整体供应商结构及供应配套体系,这包括通过供应商市场调研等寻找更好的新供应商、通过市场竞争招标采购、与其他单位合作集中采购、减少现有原材料及零部件的规格品种进行大量采购、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型合作关系取得优惠价格等。
3、对于C类项目采购成本的控制。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估算供应商成本的高低,这是影响采购价格的最根本的。在与供应商的谈判过程中,只有了解对方的成本,才能在价格上占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和沟通,多了解哪些材料成本的比重大,哪些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采购价格,使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在竞争中,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清楚地知道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争取到供应商,通过对现有供应商的改进来降低采购成本,如促使供应商实施即时供应、改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以降低质量成本、组织供应商参与本企业的产品开发及工艺开发降低产品与工艺成本。通过运用采购技巧和战术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谈判技巧和对策,以及采购方案,使采购的商品的成本达到最低化。
五、结语
总之,在现代企业里,由于采购成本分析不够准确,造成企业采购成本过高,也有一些企业只关注企业的某一项成本,而忽略了整体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都上不去。企业只要广开思路、明确方向,完善采购管理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科学的物流系统理论指导采购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唐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1]鞠颂东,徐杰编著.采购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措施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11-03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全社会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物质要求,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不断加大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使国内建筑行业迎来了黄金十年,但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国家投资战略转型,建筑市场投资萎缩。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最小化,是施工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保障,为此,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备的成本控制机制,树立精益化的成本理念,采取精准化的成本控制措施。特别是目前,针对萎靡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更应该实施精益化管理,降低建筑成本,因此,本文对于成本管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全过程所实施的管理,即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实施的一种计划、控制、核算、分析等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现场成本开支,增加项目收入,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的管理应以成本管理为重心进行策划和实施。
2.施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意义。施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是衡量施工企业综合实力和企业抵御内外风险的基础。(2)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的有效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1.对成本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未树立责任成本管理意识。
2.组织管理上存在缺失,未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
3.存在盲目投标、亏本中标的情况,造成项目未干先亏,越干越亏。
4.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1)项目中标后未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2)存在盲目追求成本最低化,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造成项目后期成本开支的增加的现象。(3)四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不全面,不成熟。
5.材料管理程序混乱,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6.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不够规范。
7.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8.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成本管理工作短板的主要原因。
9.成本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1)全员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支出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该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参与项目施工生产与管理过程的有关各施工单位、各职能部门和操作工班,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施工成本的控制其实是全员控制。(2)全过程控制、以施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原则:施工成本的发生涉及施工项目整个管理周期。因此,对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交)都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工作。
由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及手段主要是槭┕す芾砉程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准备的,而竣工收尾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因项目盈亏状况已呈现,即使发生了偏差,想“亡羊补牢”也为时已晚。因此,结合施工项目各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的特点,应将全过程控制工作重点放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而只有抓好了过程控制,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避免“事后诸葛亮”情况的发生。
2.动态控制原则。成本管理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施工项目管理活动,项目成本数据信息变化较快,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随时纠偏的原则。
3.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企业之所以开展成本管理,其核心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就是增收和节支,即增加收入和降低开支。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合同促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新增价款的结算,达到开源增收的目标;另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达到降本促效的目的。
4.目标管理原则。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会设定一定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本管理工作的全员控制原则,成本管理目标经过细化后,逐级分解责任至项目经理、各专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从而构建成为一个全面、完善的成本管理责任网络。通过分解责任、分配权利、才能实现利益,也只有在管理过程中实施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6.厉行节约的原则。成本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内部挖潜,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
7.例外管理原则。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可能会发生一些常规管理中不经常出现或成本预测阶段未预见的“例外”问题,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结果,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通常预先进行风险评估,编制管理预案,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介入管理或纠偏,化解风险或转移风险。
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措施
1.树立现代企业科学化成本管理工作理念。首先,把成本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施工管理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全流程的管理体系,既有成本分析与预测,又有成本过程控制措施,还有成本考核;其次,成本控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下施工成本,设计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也是成本管控的重点内容。
2.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目标成本体系的分解有利于强化目标单位的责任,保证目标成本的推进。为此,施工企业应该根据组织架构和管理特点,建立起边界明晰的成本网络,明确各网络主体的任务和责任,通过网络化管理,实现成本控制体系。责任成本管理的落实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施工企业应该合理确定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既要考虑目标成本的实现,又要考虑责任成本的可控性;另一方面,施工企业要加强责任成本的过程监督,保证各单位的责任成本得到充分控制。(2)及时考核、兑现到位。权责明晰的成本网络是基础,要激发责任单位的成本控制主动性,还要加强责任成本的分析,做好分阶段考核工作。同时在考核的基础上应及时兑现,要强调不折不扣地执行合同规定,以保证责任者的积极性,达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最终目的。
3.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1)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树立明确的成本预控观念。在招标中,使用有效报价技巧,以保证报价在具有竞争力的条件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2)强化索赔概念,加强索赔管理。现在整个建筑行业均在提倡搞好“三次经营”,就是讲的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过程、收尾三个阶段的变更索赔工作。只有通过有效的变更索赔追加,才能转嫁不应由承包商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更趋于合理。(3)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和各项制度的日趋完善,各种价格要素都要遵循市场调节手段进行调节,因此,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
4.从节流入手,收紧施工成本支出的口袋,保质保量的前期下不断降低施工成本。
(1)做好成本预测与计划、成本分析工作。在施工之初,企业集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做好成本测算,评估出目标工程的总成本,总成本是目标成本和成本控制的依据。成本费用的列支应考虑实际情况,并坚持节约的原则;在阶段施工完成之后,施工企业应及时做好成本分析工作,及时统计阶段成本,分析成本差异原因,及时总结控制经验,避免再次发生成本浪费;在工程竣工之后,应做好成本审计和成本分析考核工作,系统全面地评价施工成本。
(2)不断丰富成本管理方法及手段,强化项目过程控制。项目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已制定的管理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及手段,对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支出,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及控制。目前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技术、安质、物资、设备、经管、人力、财务等多种业务手段,加强企业监督监管力度,促使成本管理工作标准化、日常化、信息化。
(3)不断进行方案优化,降低工期成本。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地质情况、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外部环境、工程数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许多施工前期无法预料的情况,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施工方案优化,从而降低工期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收益。
(4)材料成本控制。材料费的控制主要是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及时掌握材料市场行情变化,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确保采购的材料在价格和质量上更符合预期计划。
第二,加强材料的仓储成本控制。为了使材料的仓储成本降到最低,必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合理规划材料物资的存放。第三,加强材料的使用管理。建立划用料制度,确定限额领料量,控制材料的使用量。第四,提高施工工艺,降低材料损耗比率。要通过提高施工工艺、工人操作水平及统筹安排材料使用等手段,合理降低材料定额损耗,从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标。第五,加强对现场废料的回收管理。对存在回收价值的废料,比如钢筋、模板、小型构件、磨损件等应进行统一回收,以冲减材料成本。
(5)人工费控制。根据一般施工成本的构成经验,人工成本一般会占到10%左右,属于重大成本,因此,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是有必要的。数量控制是人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第一,合理确定劳动用工定额,这是由总工程量所决定的。此外施工现场还需要安全文明施工等,这些人员可以实行包干到班组的制度进行控制。第二,注重提高工人的技术和效率,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合理分工,灵活管理,避免重复劳动,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第三,合理利用外包方式,对于零星工程和非技术性工程,可以采取外包方式。第四,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尽量采用机械作业,以减少人工费支出。
(6)机械费的控制。总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费用支出。主要手段包括:一是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制定机械调配组合方案,通过经济分析确定购置及租赁设备方案,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二是加强现场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手段降低设备大、中修费用的开支,提高设备运转工效,强化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提高,避免由于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三是利用设备租赁来降低成本,施工企业可以权衡租赁和外购成本,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四是提高作业率,操作人员既要提高操作水平,降低操作失误,还要与辅助人员配合,减少错误操作造成设备损伤。五是做好现场的施工作业调度,科学合理原则下调剂设备使用,降低设备闲置成本。
(7)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项目机构的设置既要精简,又要高效,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设置项目机构,人员配置应该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的原则。人员素质直接决定了管理成本,因此在选聘时尽量选择复合型人才。制定合理的间接费开支计划,并严格执行,由财务部门按期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从而降低间接费支出成本。
5.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围绕工程质量标准发生的一切成本,既包括保证为达到质量标准发生的成本,也包括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根据经验,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施工企业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目前我国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现状,质量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的重点管理内容,这不但关乎施工企业的故障支出,也关乎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
6.完善企业法制建设,强化合同管理。企业要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在法律提供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战略。企业应不断完善企业法制建设,强化合同管理,以事先防范为主,事后补救为辅,从法律方面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五、成本管理手段及实际操作方法
1.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项目中标后,就应该组织成本管理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整体测算评估,初步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以作为项目管理及考核的基础。另外,成本管理目标需要具体很强的操作性,从而使每一层次、每一部门以及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成本,形成一个矩阵式的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使各级、各部门为工程项目的服务落实到实处,切实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不断优化目标成本。
2.实施项目成本控制的“两挂钩”,解决企业与职工合理分配问题。项目成本控制“两挂钩”中第一个挂钩是企业向项目部收取上交款与编制项目部的责任预算挂钩,以此界定企业与项目部的经济关系与经济责任。第二个挂钩是职工收入与责任预算执行效果挂钩。以此界定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
3.规范合同条款,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对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分包合同、劳务合同、购货合同、租赁合同等,要制订相对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细致周密地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并应建立健全由工程、经管、经营、人力资源、安质、物资、设备、财务、法律等业务部门参与的合同评审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关,减少管理隐患。
4.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5.狠抓技术组织措施的现场落实。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这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施工组织设计做得再好,如果不落到工程实体,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狠抓落实成为了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6.建立健全资源消耗台账,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应建立健全各类工程台账,包括工程量台账、对上计价台账、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台账,根据成本管理目标定期进行汇总及分析,针对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实施阶段性考核、兑现,确保工料机消耗的全程可控。
7.应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的方法控制部分项目工程成本。成本与进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项目成本与进度不对等,就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影响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8.发挥财务监管及核算职能,利用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对项目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控制。财务月度收支计划是根据当月施工计划产值为基准建立的,已充分考虑项目施工期间各项成本支出额度,因此,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监管及核算职能,在费用核算过程中,项目财务部门应对各职能部门的实际用款情况进行登记及比对,并在下月初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由各职能部门自行检查、分析节、超原因,以便于合理规划、适度使用。
9.建立项目成本审核鉴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该根据项目建立成本核算目录,即与项目相关的经济业务,需要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统计核算。成本核算必须以经济业务的审核为依据,审核是成本控制的把关。在经济业务发生r,应逐级审核,首先由项目管理人员审核,最后将审核任务传递给项目经理。
10.定期开展项目效益成本检查,防止项目成本盈亏异常。项目核算不仅仅是成本核算,还包括工程统计和经济业务统计,即工程成本的发生应该遵循以下路径,工程量决定消耗量,消耗决定成本。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及时查漏补缺,项目成本核算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11.应用成本控制的财务方法――成本分析表法来控制项目成本。作为成本项目控制手段之一的成本分析表,包括月度成本分析和最终成本控制。
12.建立完整的信息流通平台,确保企业信息流通的顺畅。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信息流通平台,并由专门部门负责相关成本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处理。
13.主打“科技创新”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现代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也逐渐向标准化和科技化发展,逐渐抛弃了以往的经验型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方面,科学管理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工艺和设备的创新,工艺技术的改进有利于攻坚克难,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管理机制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精准管理。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系统性工作,贯穿施工项目全过程,阶段不一样工作重点就不一样,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及方法来应对,更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过程进行参与管理,作为施工企业管理机构,更好地做好全盘谋划,发挥技术指导和上级监管作用,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企业谋求更大的效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三友,马荣全,于东东.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刘承欢.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7(5)
[3] 杨梅,薛卫华.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石河子科技,2005(10)
[4] 黄志廉.浅谈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时代经贸,2006(1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到现在已经30多年,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少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内容的认识仍然局限于传统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制造成本,而忽视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和经营管理成本的管理等。现在我以自己十多年的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施工成本管理的体会,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施工成本项目管理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重视投标报价
投标策略、技巧,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要想在投标竞争中以最满意的报价,而成为众多竞争者中的胜出者,就需要研究投标的策略、投标的技巧。投标策略贯穿于投标竞争的始终,它是获胜的依据、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项目成本管理的前提。
签订合理规范的合同
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先决条件,没有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合同,成本管理无异于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市场上,好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就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大量垫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直接导致施工企业在开工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未开工就已经陷入合同陷阱。
鉴于此,中标后企业要组织经济方面的律师、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和预结算经验的人员参与合同的推敲和谈判,从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合同条款中去争取更大的效益,许多项目成功的成本管理实践验证了科学合理的合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施工企业正是缺乏对建筑合同管理的深刻认识,忽视了合同签订的重要性,使工程刚开工就已陷入经营困境,难以自拔。
3.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开工前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组织机构,也就落实好“谁来抓”、“如何抓”的问题。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管理能不能落实到位,能不能深入到底,关键在于有没有健全的组织。为落实好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要成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考核项目部的成本管理。项目部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目标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项目部目标责任成本的管理、实施、核算和考核。同时要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并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制定配套措施,使这些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法可依,自觉做好项目部成本管理工作。
4. 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预测
施工预算是成本目标。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预算成本总额应控制在责任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并留有余地。并应确定目标利润,施工预算与投标预算进行对比,其差额实际就是计划施工盈利。施工预算还要根据实际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或洽商变更等予以改进,使施工预算对成本控制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始终保持施工预算的可依据性和指导性。
5.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的科学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土方机械的合理选用和配合、基坑围护方案、井点设置等都对工程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工料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之后,制定现场的目标成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用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管理。
二、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强化合同管理,搞好签证索赔
成本管理要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好多成功实践证明,搞好变更签证和索赔工作,可以有效地增加成本收入,从而降低项目成本,所以我们更要在“开源”上做足功夫。在国内外,施工企业都离不开索赔。因此,在施工中不能放过任何一项可能索赔的细节,在平时工作中就要做好原始数据资料的积累,为索赔创造条件
在合同签订后,要做好合同文件的管理工作,合同及补充合同协议及经常性的工地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一定要专人妥善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也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也是施工企业自我保护的手段,好多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教训惨痛。
2.人工费的控制
一般来讲,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2%左右,对于这个环节来说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忽视选用技术熟练的劳务队来施工,往往会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甚至会造成质量事故,从而大大加大工程项目成本。
3. 材料及机械设备控制
材料费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70%,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一定要加强材料在预算-计划-采购-签收-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重点是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切实落实到人。结合现场地形及场地情况,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做好预算,以低廉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这个环节的控制,各位同仁都是耳熟能详,所以不在此赘叙
4.安全、质量控制
施工安全和质量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体制下生存的基础和保证,企业要控制好成本,就要把好安全质量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给企业带来名誉上损失,又加大了工程成本。
三、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成本管理 合同管理 互相渗透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管理是把“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的的管理方法体系”用于工程项目。当前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都会涉及到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合同等诸多方面。相应地,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部分。成本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成本管理是指在满足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必要的项目管理过程。获取效益是企业经营的本质表现,成本管理影响着其项目盈利空间的大小。
1.合同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合同价格水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在合同管理中也需要有成本意识,尤其是在项目初期和项目收尾阶段。在订立合同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各种谈判技巧和合同价格确定方法,提高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效益,在项目收尾阶段,要提高索赔意识,拓宽利益空间。
1.1掌握项目前期阶段的合同价格方法,降低价款成本“招标谈判”法是很多合同项目的价格都采用的常见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市场资源相对宽松,可供选择厂家较多,需要较大而消耗稳定集中的材料、配件,可充分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实行招标采购,利用供方的竞争,实行“货比三家”达到质优价廉的目的,同时也可避免由于独家供应而带来在资源价格、货款上被牵着走的被动局面。“成本分解”法在实践中,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方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交自己认为很合理的预算报价,当进行洽谈时,对方以依据国家规定作为理由,而我们又没有充分的证据,对方是不会同意降价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标的技术含量低,成本构成比较明确的合同,应采用“成本分解”的办法与对方谈判。具体做法是:先让对方将标的分解报出价格构成明细,将人工、材料、设备、管理费等分开计算,然后逐项审查,每一项均给对方合理的价格,以审查后的价格作为基础,对照市场价与对方确定合理的价格。采取此种方法,可以取得充分的理由使对方同意把价格降下来。
1.2树立项目收尾阶段的索赔意识,拓宽利益空间索赔是指由于合同一方违约而使对方遭受损失时的由无违约方向违约方提出的费用补偿要求。许多工程项目中成功的索赔成为项目管理获取收益的重要途径。很多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非常熟悉“中标靠低价,赢利靠索赔”的策略,因而索赔应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受到高度重视。所以,合同管理者应该熟悉索赔的类型,积极拓宽合同的利益空间。索赔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索赔依据分类,可分为合同内索赔、合同外索赔、道义索赔。合同内索赔是可以直接在合同条款中找到依据。这种索赔处理容易一些;合同外索赔是索赔的依据难以在合同条款中找到但可从合同条款推测出引伸含义或从适用的法律法规中找到依据;道义索赔是指在合同内外都找不到依据或法律根据但从道义上能够获得支持而提出的索赔,这种索赔成功的前提一般是业主对项目承担方的工作非常满意,项目承担方损失很大,业主预期双方将来会有更长远的合作。按索赔目的分类,可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2.成本管理中的合同规范
2.1成本管理中合同规范之必要性合同管理则是深化成本管理的突破口,项目成本管理中的成本项目都可纳入项目的内外合同体系,成本管理需要恰当的合法有效的合同规范。随着经济活动中合作的多元化,根据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的原则,企业注重内部劳务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材料市场等内部市场的建设。项目经理部与这些内部市场主体发生的是租赁买卖关系,一切都以经济合同为基础,它们以外部市场通行的市场规则和企业内部相应的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运行,构成辐射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项目内外的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项目的成本。[6]合同履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发生和成本控制的过程。而项目管理要求以总包合同为行动纲领,各分包合同及内部合同中各项经济条款要服从于总包合同,同时必须满足成本控制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形成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各级合同的签订必须满足成本控制的总要求,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以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来进行工程管理。
2.2成本管理中合同规范之具体措施
2.2.1加强合同条款签订管理,做好成本预测预控无论从合同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成本预控预测的角度出发,都必须签订好合同,合理确定合同需要的各项指标。成本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搞好成本预测。各种合同(包括各作业层施工合同、劳务合同、材料合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构件加工合同等)一经签订,资源的消耗就基本落实,计划成本就成定数,因此,项目实施前各种合同的签订直接地体现成本预测的结果。
2.2.2强化合同履约过程管理,全时段有效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过程实质就是合同的履约过程。加强合同的履约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使成本的预控预测落到实处。为此,要根据各类合同中体现的成本预测结果及自身管理水平,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及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措施,细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要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核算员为主,项目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要建立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工商管理硕士
一、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预期效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唐顺莉(2009)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对财务报表作出分析,运用财务报表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并能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赵自强、顾丽娟(2010)认为,研究生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讲授财务分析实务,使学生能运用相关资料评估企业财务实力和经营业绩、预测企业风险和发展趋势,评估企业价值等。它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研究生的教材特点体现出来。李心合(2014)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
笔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
二、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以及核心问题等(宋夏云,2015)。以下笔者结合现有观点的梳理和教材内容的列举,归纳提炼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现有观点梳理
葛家澍、占美松(2008)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包括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
乔宏等(2011)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邵军(2011)指出,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框架、新理念,其内容包括行业与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建议与价值评估等。
李心合(2014)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新研究,特别是要扩展报表分析内容。“四能力分析框架”关注的是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而不是企业“整体的运营状态”。事实上,财务报表正是企业“整体运营状态”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正是揭示企业“整体运营状态”,诸如战略状态、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和效益状态、质量状态、成长或发展状态、衰败或失败状态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战略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和发展状态。
朱莲美(2014)认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从基本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和利润质量分析进一步拓展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二是战略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三是成本费用管理成效分析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块:一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二是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三是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列举
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的列举法为例,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1.利奥波德・伯恩斯坦、约翰・维欧德著,许秉岩、张海燕(2004)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述、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和财务报告、短期流动性、预测和预分析、资本结构与偿债能力、投入资本报酬率、获利能力分析、以盈利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2.胡玉明(2008)主编《财务报表分析》:①总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基本框架、战略分析、会计分析);②基于外部会计视角的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基础、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与股东权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基于内部管理视角的财务分析概论、成本报表分析);④前景分析(可持续增长与证券价值分析、价值创造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3.张学谦、闫嘉韬(2009)主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原理与方法》:会计信息的作用、财务报表的列报与分析概论、会计业务处理系统、资产负债表分析、损益表分析、有限公司财务报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4.夏东林(2011)主编《解读会计报表》:企业会计与企业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独立审计、舞弊和内部控制等。其中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包括分析会计报表的目的和方法、比率分析、杜邦分析图、资产报酬率与经济特征和战略、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5.张新民、钱爱民(2013)主编《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概论、财务报表分析基础、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的其他重要信息分析、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
6.吴世农、吴育辉(2011)主编《CEO财务分析与决策》:解读企业财务报表、CEO解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营运资本管理与决策、投资项目效益评价与决策、负债管理理论与实践、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践、投资价值分析与决策。
笔者认为,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专题,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
三、工商管理硕士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工商管理硕士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与需求,笔者于2013年3月1~31日,在课堂上对宁波大学2011和2012级工商管理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有效问卷率为71%。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李克特5分法对被调查选项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如得分在4分以上,则认为该选项是重要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表1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在企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生所占比重为73.24%,说明被调查者大多数具有企业实务的工作经验。
表2 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5~10年工龄的占56.34%,10年以上的占32.39%,即5年以上工龄的占88.73%,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
(二)调查结果的简要分析
表3 您认为工商管理硕士是否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如表3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工商管理硕士学习阶段非常有必要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支持率为97.18%。
表4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4所示,被调查者认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其中企业基本报表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5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5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和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其中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8分。
表6 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6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其中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46分。
表7 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的学习与研讨中,以下内容是否重要?
如表7所示,被调查者认为,在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中,重要的知识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其中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最为重要,其得分为4.54分。
表8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如表8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讲授和企业实地调查,其中典型案例分析最受欢迎,其得分为4.69分。
表9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最佳考核形式
如表9所示,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小组发言和案例论文,其中小组发言最为理想,其得分为4.13分。
四、研究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属于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工商管理硕士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与绩效内在关系的认知水平。笔者认为,关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所谓“静”是指对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基本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技巧方法、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体系、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动机和目的、企业常见财务指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构分析和上市公司特殊财务指标分析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以教师主讲为主;“动”是指对于企业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包括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分析、企业成本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识别与治理以及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控制等,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灵活安排,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发表意见,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5):3-9.
[2]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7):1.
[3]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4]邵军.财务报表分析的新理念、新框架[J].新外资,2011,(6):1-3.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燃料;成本
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加强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也是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企业的收入和成本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成为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而言,燃料是一个主要的原料,加强对燃料的合理选用,是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燃料主要有煤粉、燃油以及水煤浆三种,对燃料选用方面的成本分析,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对煤粉成本的分析
我国的能源十分丰富,但是对于能源的利用程度并不高,人均能源的占有率只有世界人均能源占有率的一半。在我国的能源资源中,有大部分都是煤,因此在很多生产中,煤都是主要的能源。从我国传统的能源开发以及消费中可以看出,我国确实是世界上的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大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煤资源依旧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对煤资源的开采也是能源开发的重点。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中选用煤粉作为一种原料,也是结合了我国国情的一种选择。但是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持续的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控制,以提升利用效率。
图1 集中拌合站燃料之间的成本费用
由图表中可以看出,利用煤粉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主要燃料,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利用煤粉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燃料,其使用的标准也在曾经的会议中审议通过。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应的部门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以保证煤炭燃烧的环保发展,鼓励各种清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煤粉燃烧器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其燃烧的效果与以燃油作为主要原料的燃烧器相比较而言,还是要差一些。所以煤粉燃烧器往往只能在比较小型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中使用,对于每天的产量在240吨以上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燃料,往往还是采用的燃油作为燃料,采用燃油燃烧器。
由于对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在利用煤粉作为燃料进行生产时,往往也会考虑到环保的要求,在我国,脱硫煤粉供应还没有成型,因此如果想要实现相应的环保要求,只能在煤粉燃烧器上安装脱硫的装置,这种设备的安装往往又会增加企业生产的设备成本,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害。因此对于以煤粉为燃料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生产而言,应该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引入。
二、对燃油成本的分析
对于沥青混凝土拌和站而言,燃油也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尤其是对于大型的拌和站,由于生产需求,大多还是采用燃油燃烧器作为燃料。对于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燃油,一般是选择粘度比较适中、燃烧性能比较好、热值高的产品,这种燃油原料一般对燃烧器的腐蚀比较小,而且也易于进行存储和输送。
对于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中的油品黏度,一般是黏度越大,流动性也就越差,但是并不会对燃烧过程造成影响,黏度比较大的燃油一般运输难度也比较大,而且温度也会对燃油的黏度产生影响,温度还是燃油黏度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温度升高,燃油的黏度会减小,可以便于运输和使用。因此对于黏度比较高的燃油,在运输和雾化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进行必须的加热处理。黏度比较大的燃油在管道中会产生比较大的阻力,因此容易对机器产生损坏。当前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其燃油燃烧器大多是采用机械压力的方式进行雾化,会影响燃油的燃烧效果。点火比较困难,而且火力的稳定也不太容易控制。对于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其温度一般是控制在50摄氏度左右。
对燃油的含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说来,在对石油进行提炼的过程中,有大多数的硫都会在提炼以后重油之中,在油渣或者重油中,会有各种硫化物或者硫的单质存在。硫在燃烧之后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硫或者三氧化硫气体,这种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还会影响燃烧器的管道、风轮等,而且在燃烧器中生成具有强烈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等,对各种除尘系统带来很大的营销。燃油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其中的各种硫化物也会对任何设备产生影响,缩短各种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对于燃油原料,一般是其中的硫的含量越低越好。
燃油质量的好坏对于设备的运行以及经济效益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设备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燃油产品,保护设备,发挥设备的使用性能,使得设备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再对燃油进行选择时,需要从其属性方面进行考虑和控制。
三、水煤浆的成本分析
水煤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清洁的能源,在燃料系统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水煤浆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方面与石油的性质比较像。其储量十分丰富。水煤浆的燃料一般是煤,在具体的生产中,水煤浆的生产是采用浮选精煤或水洗煤进行相应的研磨、细化等处理之后,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化学制剂,将煤中不能进行燃烧的成分进行剔除,将其中会产生严重污染的各种杂质进行剔除,从而保证燃料的性能。水煤浆的浓度比较高、流动性比较好,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据统计,水煤浆的燃尽率往往可以达到 98% 以上,而且在燃烧的过程中排放物也能达到相应的环保标准。这种新型的液态燃料,对于当前石油资源比较匮乏的问题,可以进行有效的缓解,而且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环保节能以及存储安全的优点,因此在很多生产中都有逐渐广泛的应用。
从投入的成本上进行考虑,在当前的很多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中,如果利用水煤浆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其造价是十分高的,甚至是要于燃油燃烧器的成本,也会增加拌和站的经营难度,在价格方面会有所提高,失去一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水煤浆的热值会比等量的煤粉要低,因此会增加水煤浆燃料的需求量,也会增加成本。所以咋实际的运用中,一般规模的拌合站利用水煤浆的概率相对要小一些。
结语
当前很多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中的燃料大多还是采用煤粉,因为这种燃料的成本比较低,对于大型的拌和站,选用燃油原料的比较多,对于水煤浆而言,其性能和环保要求都比较高,但是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具体的使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燃料。
参考文献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
Abstract: to project construction stage on the reasonable cost control,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phase, project contract formulated construction phase, project completion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cost settlement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stage measures.
Keywords: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ge;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路桥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基本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也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是动态的, 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 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 ,设计阶段未考虑到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 导致设计及造价变更 ,这就需要现场施工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 ,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一、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把计划作为项目控制的目标值, 定期把工程进展过程中的实际支出额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并采取纠偏措施加以控制, 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施,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为:
1、编制成本计划,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
在签订施工合同后,由经营预算部门根据施工图和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图预算,从中确定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营费用和施工费用。 将正常情况下现场施工费用分为项目经理部的可控成本和企业统控成本,结合企业的计划盈利目标及降低成本措施,通过与项目负责人协商,协调可控成本技术,形成项目负责人的责任目标成本。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施工项目计划目标成本,从优化施工方案、 资源配置、 管理措施等全面策划,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预算,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直接依据。
2、成本计划实施
将成本目标或成本计划分解, 提出设计、采购、 施工方案等各种费用的限额, 并在施工过程中按此执行。
3、遵循成本的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4、成本分析
作详细的成本分析报告, 并从各个方面提供不同要求不同详细程度的报告 。包括:(1)超支量及原因分析。(2) 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和工程成本趋势分析。
5、制定措施并调整成本计划
(1)与相关部门合作, 提供分析、 咨询和协调工作, 使各方面作决策或调整项目时考虑成本因素。(2) 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分析超支原因, 分析节约的可能性, 从总成本最优的目标出发, 进行技术、 质量、 工期、 进度的综合优化。(3) 通过详细的成本比较 趋势分析获得一个顾及合同、 技术 、组织影响的项目最终成本状况的定量诊断。(4) 对项目形象的变化, 如环境的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所造成的成本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并调整成本计划, 协助解决费用补偿问题。
二、 路桥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施工阶段是项目实施的主体阶段, 是建筑物形成的阶段, 同时也是对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 施工阶段中投资支出最为集中, 周期最长,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成为造价控制的难点阶段。 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地位。在施工阶段, 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寻找科学的方法 采取有效的措施, 合理利用预算资金, 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路桥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设计变化。 施工过程中, 常有一些原因会引起施工的变更, 如工程设计粗略、 实际工程现场复杂、 工程与图纸不符 、材料与设计要求不符等原因 。为控制成本, 避免设计的改变造成的工程规模扩大 工程内容增加等变化, 应当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化, 严格履行合同条款, 所有变化都必须在合约的约束下进行。
2、 控制材料的用量,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材料费用支出在整个工程费用支出中约占到70%之多, 因此材料费用的控制应该作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 应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材料用量。 然而, 材料有着种类繁多, 价格常常供求关系等因素发生变化等特征, 这就要求材料采购部门密切注意市场变化 。
3、对人工费用支出的控制。 对工程人力资源的投入, 应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 实行节约的原则 为企业引入劳务市场化机制, 在企业内部实施竞争上岗和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 避免岗位重复设置 职责不明等资源浪费现象,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4、建立完善的权责结合的责任考核制度。 企业建立各级经济制度的核心就是权责结合, 做到有绩论奖、 有过施罚, 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建立标准 、规范的责任考核制度。 项目经济部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部门, 企业应制定一套以施工人员紧密围绕在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对该体系的每名成员的职责范围要明确细化, 并结合一定的奖励作为激励, 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职岗位中去。
5、从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上控制成本 。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 相互影响制约着彼此, 刻意追求工程进度有时候会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 提高工程的质量, 必须处理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质量方面, 应做到对质量严格把关, 规范施工, 杜绝返工和报废的现象, 做到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和谐统一; 在工程进度方面, 不应该一味追赶进度, 而是要均衡安排工程进度, 降低停工等工期成本, 保证工程和谐顺利地进行
(1)重视施工签证,积极组织索赔。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施工签证,积极组织开展索赔工作, 到工程结算时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总索赔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签证,善于收集各种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如设计变更 、赶工、 不可抗力、 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以外的工程均要让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进行及时的签证工作。 并及时提出索赔方案,以力求在结算时总体索赔成功,并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否则,会出现与建设单位 、设计等单位的推诿扯皮现象 。从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一般签证内容有: 合同中不可预见的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非承包商人为障碍; 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书面变更通知书; 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原因造成施工中断和工效降低如:甲方供料不及时,资金不到位、 图纸不到位等引起的索赔。
(2)编制好工程结算书,作好工程结算 。工程完工后施工企业要及时向业主提交工程结算书,工程结算书中的工程量要与工程竣工图工程量、 签证工程量相一致,所采用的定额要科学、 合理 。在最终确定工程结算价时,与业主、 监理、 审计部门要合理利用合同及谈判技巧取得合理的工程结算价。
(3)采取积极的措施, 减少或杜绝工程款的拖欠。 因为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所以有好多施工单位没有工程做, 有些建设单位 (业主)抓住施工单位的这种急于承揽施工任务的心理,把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转移到施工企业,所以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业主的资金到位情况,签订并严格执行合同中约定的投入和收入工程款的"同时率"的原则 。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使施工企业大量垫资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将施工企业拖垮的悲惨局面。
综上所述,路桥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的控制分布在工程的各个阶段的各个方面, 要对项目造价进行合理控制, 就必须从施工合同制定的阶段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 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对成本严格控制,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应合理利用人力 、物力和财力资源, 使企业取得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 邵敏. 造价管理在公路桥梁建设中的作用[J]. 湖南交通科技, 2010,(03) .
[2] 曲丹. 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J]. 科学之友, 2011,(03) .
1.1成本管理意识较差
目前部分施工企业认为项目成本管理隶属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于施工队伍而言只需要落实图纸要求即可,采购人员只需要保障品质及进货时间即可。忽视了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的系统工程,导致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1.2 缺乏可操作性
一些施工企业虽然也制定一些成本管理目标和计划,但是这些目标和计划都相对表面化和空洞化,只是从宏观层面对目标成本进行了明确,但是对于具体的施工环节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目标成本没有细节化,这导致了成本管理难以细节化操作,那么可操作性就会变差,在实际的控制中起不到控制作用,也难以寻找出成本问题的所在。
1.3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完善的激励机制离不开权责利的统一结合,只有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目前很多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对此仅仅进行宏观性的激励机制,并不能够具体结合大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利益的关系上,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这种奖罚不明,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显然会严重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给成本管理带来困难。
1.4 管理环节松散
部分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管理中,往往针对某些环节进行从细从严的问责,但是对于另外一些环节却又不闻不问,或者对于很多环节都出现不同的忽视问题,而对于园林绿化项目成本管理而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如果一旦在采购、施工、计划以及预算和成本核算和人力资源、验收等某个环节出现管理失效,必然会导致整个环节的失效。
1.5 成本管理的责任和权利不能统一
部分公司权利和责任难以做到统一,具体的责任不能够落实到人,绩效和利益也不能够挂钩,那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工作做好的员工也得不到奖励,或者原先承诺的奖励没有兑现,这些都会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于是对于成本管理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2、施工诸多阶段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2.1投标阶段
在项目投标阶段,此时的成本管理需要结合成本预算来着手,从而预设投标价格。另外在投标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有效的报价技巧,提升报价的竞争力,从而帮助企业获得更大收益。比如在对单价合同执行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不平衡报价技巧,对于工程数量的趋势变化展开分析,确保总价恒定基础上,有计划降低施工数量来进一步优化分项工程单价,从而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同时注重时间成本,尽可能提升前期报价,这样对于后期的价格就会达到降低效果,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回收,提升周转速度达到降低成本目的。
2.2施工准备阶段
当绿化工程中标之后就需要注重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此项目经理要明确成本目标,然后根据该成本目标制定相应的成本预算,与此同时企业需要结合自己的中标额度来对成本预算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在根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对实施预算进行责任编制。对此需要从下面几点来开展:第一,依据技术图纸对施工组织、作业形式,机械装备以及人资情况进行预算分析,完成对准备前的优化工作。从而为责任预算提供必要条件。第二,要对具体施工地方的劳动成本、材料成本以及工程机械费用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制定与之相关的价格控制表,同时依据施工条件对诸多分工程进行责任预算。第三,充分调研分享工程实物量,然后基于部门以及班组甚至到个人进行工程细节的分解,从而对不同班组级施工队伍以及企业的责任成本进行体系赋值,从而为此后的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2.3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遵循量和价分离的基本原则,实现对工程直接成本的控制。比如对于施工时的材料用量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对其价格进行控制,并且实现量和价的分离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人工成本及机械使用成本进行控制,科学调用机械,提升机械的使用效率,对于降低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项目机构要适当精简。通过合理的配置项目管理成本,对于降低间接成本具有积极作用,项目机构设置通常要紧密结合具体工程的施工难度及规模大小,然后按照相应的设计方案,根据事情分配来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并且将这些人员的岗位职责描述清楚,同时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挖掘,实现一专多能的管理,从而达到降低管理费用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注重项目部的业务费用的管控,制定相应的费用成本标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的目的。
第三,注重质量管控降低质量成本。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如果质量下降,就会需要涉及到重新修复,那么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成本,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加强质量的控制不仅能够起到提升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所以狠抓质量管控极为重要。
第四,让整个绿化工程的施工变得井然有序,能够合理的配置资源,另外在保障工期的前提下,工序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工期控制和成本控制要做到统一,实现均衡的施工节奏,科学的运用资源,保障质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4工程结算阶段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教学系统创新
自会计学专业设立以来,成本会计学课程就被确定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成本的作用也就越突出,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与应用正是最直接的佐证。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其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已经得到毋庸置疑的肯定。然而,近年来部分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以下将以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段为对象就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我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以2004到2006级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面询函证等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根基薄弱、知识点的掌握限于“教条分割”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其中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实际耗用量或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不同形式。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二)账证意识模糊、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计算量重与大量的图表运用是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又一特点,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因其承担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例如,制造费用采用年初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时,各月末的账务处理在“纸上演算”中经常遭到忽略;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对于分配表中费用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
(三)管理观念缺失、分析控制的掌握限于“雾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教授成本分析、控制、计划等管理性职能的如何实现也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与前期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课程内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规模企业成为消化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将成本会计等同于工业会计的偏颇认识,使得业界对成本会计专项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而受近年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或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入,或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如此设置无疑使得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模糊。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会计处理严谨性训练。(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失当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制造费用期末分配与结转这样的重点项目一言带过、不做深究,造成了学生对关键环节似是而非的处理,导致不能正确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后患;而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则采取就题讲题、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学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够从现代CAI技术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疑对于解决成本会计授课难题,诸如:形象地呈现成本会计中诸多方法的“套路”,直观地演示大量数据在账表间结转等毫无帮助。
(五)相关辅助环节的形式化
本科阶段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结束后通常有认知实习的安排,其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准备,方式主要是到企业实地参观。然而,由于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认识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再者,紧随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成本会计试验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组就如何使得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达到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开展了调研与讨论,其间形成了一个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新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以下将结合演示表对整理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六项建议逐一加以阐述。
(一)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与明确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级会计人员为教育成果对社会输出。成本会计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会计的专业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会计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确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从而达到专业思维、数据处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覆盖面的甄选与逻辑体系的重塑
成本耗费的正确核算与客观反映、成本决策有用性的强化是成本会计应发挥的两大核心功能,这一点应当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覆盖上得到充分体现。可通过目前比较具有影响力的多种成本会计教材,并参考成本会计理论的新发展,筛选出其中典型的共同方面作为主体教学内容,尤其注意难易程度适合的、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价值高的案例选择。在各项内容的前后组织上应以成本及成本会计工作循环为主线索,并考虑基本原理互通的内容能进行接力衔接。
在新系统设想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将非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作为机动内容。在成本管理具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把握与成本核算紧密沿承,并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不重复的原则,主要考虑针对成本报表进行的分析、账务处理有显著特色的标准成本法。对于进程安排上,将生产认知放在基础准备部分以帮助学生熟悉生产常用术语,典型生产耗费在生产部门及部门间的归集分配流向;对于定额法因实务推广始终存在难度,且其处理原理和标准成本基本一致,故而将置于成本分析方法和标准成本法之后。其他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体现在演示表的“模块功能”,在此不再赘述。(三)对教学难、重点进行合理确定与有效攻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应以成本会计理论、技能基本功培养为核心,综合考虑未来工作岗位应用性以及后续职业资格、学位提升的需要,对教学中的重点项目加以明确。同时,应在课堂表现、练习批阅、答疑互动等环节中注意学生接受情况,对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行圈定,并通过出错信息的收集分析找到解决的法门。例如,成本还原是历来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还原的比重法和比率法教学时常被作为两种分割的独立方法来学习,经过验证两种方法的实质一致性以及对各步骤还原参照物选择的缘由进行着重分析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运用两种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学校可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将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其中的难、重点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加以确定。而任课教师在对教学重、难点具体判定时应根据受教者的情况在惯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小幅调整,并注意提高难点问题的讲授技巧。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并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利用程度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既要注重保持教师在传授基本、核心、难点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入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推导、“寻根”和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将行业扩展和成本会计前沿开发等内容的学习移到课堂以外,教师只提供方向性指导,更多内容的获得与掌握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查阅和小组讨论来达成。
同时,对专业教师进行基于现代CAI技术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使用技能的培训。如PPT课件制作中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等的恰当运用以及FLASHMX等动态效果的引入能有效辅助教师使理论解释更形象、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账务处理更直观等;而这有赖于教师对相关软件功能的掌握和利用水平。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展示与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能制作出形式丰富、对课堂教学确有助益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此外,课程网站的使用也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加强教学辅助环节内容的针对性设计
在典型教学案例确定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到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前,先将认知实习与专业学习的关联进行细化。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可以将诸如企业有哪些生产部门?产品要经过哪些工序加工?动力等费用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等具体问题作为认知提示罗列在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明白该听、该看、该问什么。校方还可争取征得实习基地的协助,就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等拍摄影像、制作平面沙盘图片作为素材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
模拟实训环节,实训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比较理想的实训内容是能涵盖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建账,材料、工资、动力、折旧等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综合费用期末处理,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生成这样的一个成本会计循环。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按实训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后作为实训素材使用,以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
(六)组织力量进行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的编写
目前多数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以《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为账务处理依据,但在细节的撰写上相互间却存在不少出入。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成本会计教材及其辅助材料的重新编撰成为当务之急。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上述甄选与构建的基础上,成本会计教材的编撰,首先应力求在细节上寻求共识与规范,以避免目前各版教材在核心概念、成本核算科目、成本项目、分配方法、费用分配表格式等方面各自表述的情况;其次应增加成本核算案例账务处理环节的普遍实用性,如使材料费用分配中的涉税问题、工资费用分配中非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五险一金”等内容能得到体现;再者应当与新会计准则变化相吻合,如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最后可区分教师和学生两种版本,在学生用版本中,教学重、难点案例可有选择的只给出空白表格,便于课堂互动的进行。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一是要突出精要、发挥学习指导的功能,如可给出教学大纲,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示,使用图示突出各章主要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及计算方法的流程,对主要计算公式进行汇总与梳理,从而避免对教材内容简单精简的情况;二是练习题的组织方面,要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查和变通应用进行合理搭配,引入历年会计职业考试真题精选,从而避免题目大量的简单堆砌;三是适量增加电算化作业素材,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完成成本账表计算与结转的能力。(七)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组成方式
由于课堂讨论、课外小组活动等形式的引入,相应的可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自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质量、课外活动情况和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根据各年级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各部分的权重。这种复合测评方式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学生对知识点强行记忆以求短效回报的现象。当然,建立规范的日常教学跟踪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一个先决条件。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国内外经济形势、科技条件的日新月异,高校的会计专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契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持续借助院校间的横向合作,以及同企业界进行纵向的检验反馈中探求更科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四川理工学院教务处.大学生修读指南[M].自贡:四川理工学院,2008.
[2]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于福生,王俊生,黎文珠.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国强,冼永光.成本会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114-02
1 引言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是指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过程,建设项目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湖南省怀通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例,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湖南省怀化至通道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网”规划南北纵向线路中的第7纵(包头至茂名国家高速公路)在湖南的一段,也是湖南省“五纵七横”高速公路规划中的第五纵,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沪昆高速邵怀段竹田枢纽互通,北与建设中的吉首至怀化高速公路相接。经怀化市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县,邵阳市的绥宁县,至怀化市通道县坪阳,与规划中的厦蓉高速广西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相接。
本项目主线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其中起点至黔城互通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6m,黔城互通至终点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2×12.25m)。连接线技术标准:桐木、会同、通道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洪江连接线黔城互通到洪江商贸城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余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绥宁连接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主线长197.524km,共有路基土石方3361.3624万m3、桥梁48578.275m/157座,其大桥7545.14m/4座、大桥40036.955m/138座、中小桥996.18m/15座、隧道21888.75m/34座(其中桥隧比为35.675%)、通涵构造物510道,天桥22座,互通式立体交叉12处。设服务区4处,停车区5处,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12处,隧道管理站3处,养护管理所4处。连接线5条总长80.757km。
项目总投资159亿元,建设工期4年。
2 工程造价涵义
所谓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建造价格。工程建设是一个物质资料进行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建成,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不但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工程项目管理来服务的。
3 工程造价构成
工程造价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工程造价主要有预备费、设备及工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等组成。
工程造价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我们为了保证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还必须考虑工程造价所需的流动资金。此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授权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应交付-的各项税费也应该纳入工程造价。
4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未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使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投资额内,从而未避免造价“三超”现象的发生。为确保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采取了以下措施:
4.1施工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①路基。路基土石方以机械施工为主,并尽可能纵向调配利用,填方尽量取用挖方土石,填方路基施工时分层铺筑,均匀压实,注意每次摊铺的厚度及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实验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保证路面有良好的支承条件;尤其桥头接线高填土段不可留有空缺;全线土石方工程计划在2011年10月完成,使路基有充分的沉降稳定时间,废方统一指定地点堆放。
②路面。路面施工采用全机械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组成,实行严格的工序管理,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③桥涵。跨径小于10m的小桥、涵洞可根据结构型式、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采用预制安装或现浇方法施工。对于跨径大于10m、小于20m的桥梁,施工方法以预制装配为主,下部构造施工时,桥涵台背选用透水性良好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好压实度(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均不小于96%),减少桥头处的跳车现象。
④隧道。隧道开工前应绘制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以洞口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轨道运输的弃渣线、编组线和联络线,应形成有效的循环系统;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
4.2施工组织。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每个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切合实际。本区域降水丰富,雨季对路基路面施工影响较大,路基、路面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4.3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①设计变更管理:所谓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时间和顺序属于设计变更。变更有关工程价款的报告应由承包人提出。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更改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经工程师同意。
②现场签证管理:所谓现场签证是指由施
工方、监理、业主、审计四方在施工现场共同签署的,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它是一种临时性文件不包含在任何图纸与合同中,它的内容没有规律性,客观反映实际发生的施工内容,它具有鲜明的契约特点,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对于现场签证,各方都必须严格审核。要特别注意签证单上的内容与设计图纸、定额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有重复之处,有了重复项目内容必须予以剔除,因为有些工作内容虽然没有在图纸上反映,但含在定额之中已包含在了投标单价中。
③反索赔管理。为了做好工程反索赔工作,业主必须强化现场和合同管理,增强反索赔能力。确定中标单位后,业主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和造价控制人员应对投标单位的报价清单、不平衡报价等投标技巧、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合同谈判,尽量规避施工单位利用不平衡报价进行变更的可能性,加强现场和合同管理,增强反索赔的能力。
4.4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适时的予以纠偏,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5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当中,建设项目施工企业率先进入建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的报价决策机制、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和索赔管理存在问题这几个方面。下面对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
5.1缺乏科学的报价决策机制
目前,由于受到复合标底评标法的“游戏规则”及企业内部定额尚不完善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使得国家、地区和行业所颁布的定额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预算编制中还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报价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如下:
5.1.1现场调查不深入,成本分析缺乏可靠基础。有的报价人员由于没有进入深入和详细的踏勘现场,因此对于设计方案能否进行优化心中无数;对地方资源可利用程度把握的不准确:料源和料价的调查结果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在编制报价时,由于不对作比分析而直接套用信息价,因此使得成本分析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使得决策者没法做到心中有数。
5.1.2由于对招标文件研究不够透彻和施组方案不合理,从而使得报价结果出入较大。预算作为施组方案的直接经济体现,其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1.3由于对施工技术规范了解不细致和对计量支付规则没有进行认真研究,从而导致工程数量漏列和错列现象的出现。技术规范、计量支付规则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作为合同履行的技术、经济标准和尺度,它同样对于投标书的编制、预算的编制也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工程量的划分与计算是进行预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实际的施IT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5.1.4预算与施组人员联系不够紧密和缺乏一定的准确性。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报价人员与施组人员“各拉各的车”,它们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往往都是凭借经验未进行处理问题。
5.1.5由于对现场施工进行了过多考虑,缺乏综合分析,从而导致偏差加大。预算与成本分析的工作侧重点不同,预算侧重于合理施工组织前提下的经济效果,而成本分析偏重于施工现场实际,如果在预算编制阶段过多地考虑现场实际,往往会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5.2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2.1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次,它管理的主要对象只是一个工程项目,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成本控制依据应该有所差异。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然而很多企业对建设项目于工程中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有些企业只是简单地凭经验在中标价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率确定目标成本,它们往往忽略了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等因素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5.2.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施工企业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促进成本控制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然而,有些企业因为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因此无法考核其绩效优劣,于是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这样严重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给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带来消极的影响。
5.2.3时间跨度的局限性。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只涉及到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这段时间范围内,然而,成本的内涵不仅仅包括工程直接成本,它还包括企业在承接项目之前所投入的经营费用、评估咨询费用、开工前投入的启动资金以及在项目竣工后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进行维护和质量保修所需的服务费用,特别是目前国家推行的质量终身制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因此企业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应该包括:项目信息跟踪一投标报价一物资设备采购一施工生产一竣工验收一质量保证和产品维护整个过程。
5.2.4责任部门范围窄、控制手段落后。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目标成本只有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控制的主体应是施工组织人员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目前,有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直接成本,控制手段也是局限于采用制定标准成本、财务预算、成本预测和差异分析等这些常用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来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成本。
5.3索赔管理存在问题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索赔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3.1索赔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和进度完全按照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进行行事,合同双方尤其是施工企业不需要承担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经济风险。企业通常是按照计划未完成相应的建设,从而对合同管理和索赔管理的认识比较有限。
5.3.2对索赔含义理解不全面。近些年来,国内建筑市场队伍过剩、僧多粥少、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市场不规范行为日益增多。多数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对相关的索赔认识认识不全面,他们担心索赔会损害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害怕索赔会影响后续工程的利润,害怕索赔会导致争端甚至引起官司。
5.3.3索赔证据的收集和整理相对欠缺。由于施工企业对索赔工作认识比较模糊和平时不注意对索赔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因此一旦有索赔事件发生,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5.3.4索赔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索赔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广博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
6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形势下,施工企业为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怀通高速公路道路建设工程为例,对工程造价的涵义及构成、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参考文献
[1]李远富.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10.
[2]戚安邦.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2.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4]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