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20:4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很多教师莫衷一是,随意性大,甚至在教学中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维与素质的培养;最终达到使学生少走弯路、终身受益的目的。
一、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文学习
语言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众多语文教师都在对固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着变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或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法指导呢?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程序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是从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基础,规范课堂教学程序的问题。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而学法指导是配合教学模式进行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化的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套理论,并获得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的过程。在二者当中,它们都贯穿了现代教学原则,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思想。“质疑――自读――解疑――归纳――扩展”的模式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来共同寻求答案。做到以上这些,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积少成多,把握规律。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课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获取知识和思想的双丰收。
二、对五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1、自主学习
语文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课文,感知教材,是一种学生独立阅读的训练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把自学引入教学中,不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特色,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自主学习阶段具体是指:学生通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理出课文结构,编写结构提纲;结合课后思考题中的提示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大意,作者情感;记下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讨论。自主学习的目的不在为教师讲课做准备,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大致读懂课文,以待质疑讨论阶段的进一步深究。
2、质疑讨论
这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告终。这是一个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深度如何,都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讨论要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合作,勇于发言,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对话和交流活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和智慧,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得到回报,双方均以自己的行为促成对方完成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条战壕里战友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和学只有在乎等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充分体现互动,才能使教和学在和谐共振的氛围中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点拨指导
这是一节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去看、去听,随时了解课堂动态,发现并解决学生经过讨论还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也可以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有效的精讲,到位的传授。一堂课,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要把重点讲透,把难点讲清。这样的课才是有效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精讲,让学生悟出道理,掌握要点,使传授的知识到位,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绝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有效的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讲必要的知识,同时讲清知识的要点及知识的结构,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让学生易懂易记。有效的提问。课堂提问不是满足于热闹,不是追求形式,更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总结感悟
就是将学生在课堂讨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总结出的新的知识规律来发现探索新的问题的教学环节,这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讨论结束时应适时地进行归纳,可以由师生双方合作完成。联系实际,对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回顾,延伸拓展,以利于理解、记忆、沟通,达到举一反三,实现迁移。
5、练习巩固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案两课
近年来,随着城市高中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旗县高中学校办学越来越困难,生源大战,教学资源落后,师资流失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旗县高中的发展。面对如此的形势,旗县高中教育必须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旗县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布局的调整,乌兰察布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的优质教育倍受青睐,旗县高中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交通发达的旗县,学习成绩好的或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都选择到城市就读,旗县每年的招生情况都不好,一则数量少,二则生源素质差,严重影响了旗县高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旗县高中教育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市落后的现实难以一下得到改变,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中,寻找到适合知识水平相对低于流走到城市的优质生源的学生,适合于本地教师水平和教学特点的,有效快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还是力可行,行有效的。本着这样的思路,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对进入我校的三届新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深入考察,摸清了新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状况。同时,通过对在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观察研究,掌握了新生在以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入高中阶段后的思想与行为的关系,为打开教学改革思路,寻找适合的突破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旗县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旗县高中新生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很差,特别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及能力都严重缺失;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之中,已经远离时展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教师的大讲特讲并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厌学情绪得不到根本改变,如上课学生睡觉、玩手机、听音乐等现象难以消除,课堂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那么,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笔者以为,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索适合旗县学生和教师的全新教学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获得高效的根本出路之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将课堂的时间空间主动交给学生,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感觉在教学中推行“一案两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一案两课”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案两课”课堂高效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导”为辅。教师一定要做到“五还”“一让”:“五还”,把课堂时间、课堂空间、提问权利、评议权利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一让”,课堂上教师把表演舞台让给学生。
课型的教学流程分为两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前准备主要是科学备写学案。课堂教学由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两部分组成。
1、导学课:导学课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课,即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学案中定制的,学生自学完成的学习。导学课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两个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控制在三十分钟以内,课前教师或课代表把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这时要求学生不相互讨论,如果学生不会就标注出来,留待教学时,同学间相互讨论完成或由教师指导完成。学习不主动的学生,教师要规劝和督促,不能放任自流,不然,学生自学将成为空谈。
(2)合作探究阶段大约用时十分钟。这段时间内,要求学生把自学时不会的问题拿出来在组内互学、讨论,组内无法解决了,就以小组的名义写在互动卡上,交给教师,等待教师释疑解难。这时教师要巡视并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2、展评课:在展评的过程中必然会新生成一些问题,新生成的问题越多,说明展评课越有深度,有实用意义,我们必须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伟大的思想,以使展评课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展评课的师生活动可以概括为“五步教学流程”。
(1)教师设疑激情,引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乐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
(2)学生展示点评。展评每个问题时,教师引导、激励——让学生展示、点评、补充。教师只起引导、点拨、激励的作用。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纠正、补充或讲解。
(3)教师纠正、补充或精讲。对于组内、组间经交流讨论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教师纠正、补充或精讲。
(4)达标训练。取消作业,每学完一个知识点,教师将编写在学案中的配餐习题发给学生,及时进行训练。训练方式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解题关键、解题方法。
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在展评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确定好“展什么”,用多长时间。展评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学生会的不展评,学生不会的、出错率高的、培养思维的、拓展联系,要进行展评。
二是要确定好“谁来展”。在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展评的基础上,由学困生作第一梯队,解决不太难的问题,学困生展评不对的由中等生或优秀生点评、修改、补充。对于难点、疑点以及互动卡上的问题,则由组内完成,组间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补充。
三是要确定好“怎么展”。展示方式要多样化:表述、板书、讲解、对话、辩论、质疑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展评课上成提问课,更不能上成优秀生的表演课。这是与导学相违背的。
四是展评课上教师要激励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五是在一些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做什么,教师要妥善安排好,做到人人有事做,而且做到位,起作用。这样的导学课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对话.”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一个平等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合作平台,是开启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学生学习思维兴趣的火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约一个月的时间,我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不去过多的讲解,甚至不去讲解。课堂上,导入之后,就让学生去思考,他们找到自己的问题,交换着彼此的看法,提出疑点,我与他们也交流看法。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故而教师只要引导得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学好,相信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依靠学生自己力量可以学好,相信百分子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
自信心与自学能力紧密相关,两者是一对循环体,互相促进,其中自信心又是内驱力。很多学生学不好,或是不想学,最根本问题并不是基础差,而是丧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自信,导致学生厌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因素。
预习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预习,可以保证听课的质量,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长期坚持就能更快的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我提倡学生一定要做到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感知教材,温习旧知,挖掘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善疑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学识上长进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是决定于学习中疑问的大小,一切科学的思考,都是以疑问为前提的。预习的目的之一是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因此,预习要善于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而初步把握重点。自觉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一番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必要。
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积极交往的课堂气氛。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氖围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交往,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激励、调控,从中受到严格的基本训练,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
只要有一个平等民主合作型的课堂气氛,,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务必通过创设对话的教学情景,把教学活动的环节推向.教学课文《范进中举》时,我设置话题问学生:对范进前后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众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反应和前倨后恭的态度,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在让学生在学和探究中,自己创设话题,共同探讨,在边谈边教中把教学氛围推向,一举打破往昔启而不发,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平等对话既是我们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需要.我尝试着在班级构建立小组合作式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我们的语文资源.比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针对罗布泊一湖由美丽的仙湖变成干涸的荒漠的种种原因加以推测和猜想,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彻底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是一个容量很大的空间,其内容丰富多彩,无奇不有.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发挥想象,假如在船上,被于勒叔叔认出来时的情形有会是怎么样子呢?以激发他们的个性思维;当然还有《狼和小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皇帝的新装》等等课文,都可以捕捉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磨灭学生个性和发现的思维火花
学生在自学交流阶段必然会有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属于共性问题的,可利用点评时间给予共同解答,对个别问题教师可利用巡视的时间给与个别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不同类型的提问,即使是再简单的提问,教师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解答或评价。因为学生本身有个体之间的差别,水平不一,学生表达不清,或提出的问题简单,甚至不着边际时切不可粗暴阻止,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因为教师都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也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并发动学生共同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的如何,每个学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有余力的生能更好发挥,在当堂训练的阶段中就要有所体现。
顾自己这段时间实践发现并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不能单去教学生书本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去博览群书,指导学生去自学、去主动探索、思考、发现、活动新知、发展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另外要建立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流畅,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主动去学,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也只有在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中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发展。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和以往相比,没有出现学生之间较大的分化,而且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如果能长期坚持,我想一定会受到很大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模式;探究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虽然当下很多人已经把“高效课堂”“卓越课堂”喊得山响,但更多的一线教师仍在思考:我们究竟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特别是面对目前各种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究竟该作什么样的选择?面对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我们究竟该有什么样的作为?本文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作一些粗浅思考。
一、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学习借鉴及其构建,可以说是从未停止。就以本轮国家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为例,我们就看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郭思乐的生本课堂、邱学华的尝试教学、轰轰烈烈的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东庐模式……
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我国更是有许多传承着优良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从教学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并且,随着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过程都会有一大批的践行者和追随者,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是很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为何没有好的收益
“我按照×××教学模式教学,怎么没有什么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的确,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逐步渗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虽关注了教学模式(方法)的建立,但缺乏对教学模式很好的理解和研究,不十分清楚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意图,习惯不加思考地继承别人的方法或作风,甚至盲目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教学模式表面上繁荣,但没有带来教学上的效益。这里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地域辽阔,教学条件、教师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对于不同地域的许多一线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他们渴望学习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又常常苦于不知道自己借鉴教学模式要解决什么问题,它的主导思想是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和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都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学习他人的教学模式就成了走形式、贴标签。如导学案教学模式当下比较热,可许多教师不知道该教学模式的真正立意,而把它演化成了习题案,甚至是一课三案(课前、课上、课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违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初衷。据我了解有一些优秀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渴望建立适合自己本土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劳动有个性化色彩,这对于他们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道壁垒,靠个人的力量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就更困难。从教学本义上来讲,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特别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采用单一的甚至有些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发展并不平衡,在对一些教学模式的借鉴和接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邯郸学步”等不良现象。
三、一线教师要着力构建校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虽然教学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但是,不管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如何变化,也不管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发展因素和学习倾向,有些过程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并且,所有的别人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只能是借鉴,不能机械模仿,更不能全盘复制。一线教师要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中来思考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作这样一些思考: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之处?可以如何弥补?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学生?
我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有什么影响?…………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为例,它的基本模型是:拓展延伸,平等对话,合作探究,自主研读,激疑生疑,深读启思,精读领悟,初读感知。
我们都知道,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模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去收集、分析、处理与文本阅读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状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采用好探究模式,我们应注意教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自已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重新定位,同时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并非适合于所有课文及所有年级、学生在学习中采用。对于一些知识性的说明文章、抒情性的诗歌或相对而言比较浅显的课文,这一模式不一定适用。即便是适合采用这一模式学习的课文,对于年龄较小的中、低年级学生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能逐步培养、逐步展开。同时,在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进行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接受式学习”信息传递快的优势,将没有探究价值的知识和和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探究模式和其它教学模式一样,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限制,需要和其它教学模式互相交叉使用,互相补充,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探究教学的课堂才有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认为,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于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事物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同样离不开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开放性和优效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和促进。
总之,伴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的登场,笔者深深体会到以前那种“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彰显。对于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因此,笔者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处于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显而易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做保证,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教师的高素质。
课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有了好的教材以后,就要精心地钻研教材,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要通过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建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尽可能地提高。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独奏者转向伴奏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1]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策略也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而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
现今,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应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
今天,已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的理论修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有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要不断提高专业水。
二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设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学习,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事。[2]因此,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带上甜美的微笑走进教室,让微笑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课堂上,学生大多怕老师,对老师存在胆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胆发言,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应该把话语说得亲切些,和蔼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学生乐于亲近你。这样,学生就能克服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了,令课堂更富生气。如果学生发言不正确,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否则,课堂上也许再也听不到他发言的声音了。如果学生上课违纪,教师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最好课后找他单独谈,问清原因。如果学生回答问题虽然不是很准确全面,但不乏独到之处,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学生稍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外,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忌讳的就是教师把坏心情带进教室,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没有耐心。这样的课堂,只会令学生讨厌,更谈不上什么趣味了。
三巧用教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好些年,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改变着,但有一部分教师的转变力度不大。课堂依然存在着以“教师主宰课堂”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分析讲解为主要形式,采取灌输式,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只是被动的听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有厌学的心理。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教师要彻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选择地引进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们了解、熟悉教材、学生。在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从学的本质,从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朴实的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朴实的方法结出扎实的硕果
在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现代教育技术。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兴趣,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感知,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精练课堂教学的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
1精心预设提问语。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提问的方法不够恰当,一方面他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提问:“鸟的天堂好在哪里?”由于疑域太宽,学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又换了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这样的质疑,思维的焦点就在“有没有加引号”的差异上,指向比较明确。思考的目标相对集中,探究的过程有具体的支点,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课前精心预设好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不要传统的教师讲授,讲授法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问题是作为老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挤出时间让学生讲。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3点拨巧用评价语。特级教师上课时,对于学生的发言,总会与之交流。一、两句简洁的话总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其作用或激励,或赏识,或尊重,或期待,如:“听了同学们的读书,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大,看谁提的问题响,看谁提的问题多?”类似这样的经典名句,在特级教师的课上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的,正因为特级教师们能巧用这些评价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这些课堂用语才是有效的课堂语言。
五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优化学法2、5、3
我提出了优化学法2、5、3的教学模式,即课堂做到2 个突出,5 步环节,3 个目标。
(1)课堂中突出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让学生扮演好课堂的主角,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2)课堂中贯穿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现梳理、巩固新知、质疑拓展五个环节。
教师恰当地把教学环节各个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因素。教学环节组织严密,环环相扣,符合学习由浅而入深、由易而入难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课堂反馈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及时地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学生明白了哪里没有掌握好,教师也明白了学生哪里没有学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与巩固,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
(3)课堂教学以兴趣、知识、能力为目标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求知的源泉,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着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我们学生何尝不这样呢?教会知识和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传授知识,同时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地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减负增效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贯穿训练,阅读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教学手段2、5、3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的差异,教师通过调查分析,把学生分为提高层、发展层、跃进层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分别为:2、5、3。合理科学的分配,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分析学生,合理分组。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组长又是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分为3 个小组,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我们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考核的方法教学。抓两头、促中间,进而推动全班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课堂结构2、5、3
关键词:语文模式;高效;课堂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23-0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归根结蒂,任何一种语文高效课堂必须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六围四环”是笔者在多年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探索、提炼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行之有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一、“六围”――六个围绕
第一,语文学习必须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具体任务的预习(对于片面夸大学生自学效果的说法及做法笔者不敢苟同――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自我控制能力没有那么强;学生不懂课程标准,不知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学的内涵及方法知之甚少),老师围绕重点、难点设置适当的预习思考题,或口头检查,或书面完成,将预习落到实处,这是学习语文的前提。
第二,语文学习首先要抓住文章中心。因为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总体结构的设置、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表现手法的运用、甚至每个句子和词语的斟酌无一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围绕中心解析文章就等于握住了学习的“纲”,也就找到了解决这篇文章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第三,文体知识、语法知识不能一概不讲,虽然不直接考查,也会变相考查,它更是学好语言的规范性内容,便于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文体知识、语法知识根据教学实际贯穿在课文学习之中,逐步构建完成语文知识网络。
第四,“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学习语文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向生活学语文,化语文为生活”,将文本材料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学生才会觉得学有所用,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再则课后习题是学习文章后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分散安排在各个学习环节之中,杜绝文章学习结束后专门解决课后习题,这样处理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要求。也没有必要另起炉灶,设计一些自认为有价值、其实并没有什么思维量和针对性的问题。
第五,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习惯,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学了《论求知》可以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求知的方法?”;学了《曹刿论战》可以提出“鲁庄公与曹刿相比确实目光短浅,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你发现了吗?”;学习了《范进中举》可以提出“范进是个醉心功名、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的丑态人物,我们是不是也能从他的身上找出闪光点,是不是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多向思维的问题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要合情合理,千万不能旁逸斜出,甚至闹出笑话。
第六,精心设计板书,巧妙地运用板书,既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又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有了较完善的板书设计,教学就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进行。精美的板书,是引人入胜的艺术品,既能产生美感陶冶性情,又可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既有利于传授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智力,并能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严格认真地对待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四环”――四个环节
课堂结构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预习
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前提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先必须让学生全面熟悉教材,做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宏观的、微观的,整体的、局部的,横向的、纵向的,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个词都要感知,全面接触课文,为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从预习中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得主动、轻松。教师如果在学生不预习、不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去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则是一种对牛弹琴的做法。教师唾沫飞溅,讲得口干舌燥,尽管滔滔不绝、振振有词、绘声绘色,但学生如听天书、似云来雾去,收获无几。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要求学生总体感知教材,找出自己的问题,用心去学、用脑去学。久而久之把预习的品位提升到自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
1.提出合理的预习要求。预习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为主,要求不宜过高,一般可以提出这类的要求:(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2)粗通文意,即知道课文中写了什么事,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写了什么人,表现了哪些思想;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什么。有些课文还要求找出中心事件和线索。(3)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准备质疑,完成预习性的练习。
2.指导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不要随意让学生看课文,要向学生点明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白从这篇课文中应该学到哪些知识,有几个知识点。新教材预习提示中都在显要位置指出了课文的出处、作者简况、时代背景和有关资料以及预习思考题,这些都是学生在预习时就应该解决的问题。
指导学生预习要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课文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记叙文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记叙要点,简述课文大意或编写提纲;议论文应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及论据类型、论证方法;说明文要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文章的结构顺序,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小说要了解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简述故事梗概;文言文结合注释串译大意,了解文章主旨等,预习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提示要点,有些预习任务有必要布置书面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有时介绍一些图片、画册、文字资料给学生看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和校外活动,如参观、访问、听录音,看幻灯片、电影、视频资料等。
3.检查预习情况。对布置的预习任务要进行检查,以便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看课文哪些地方是一般学生容易理解或已经理解的,点拨时少讲或不讲;哪些地方是一般学生难以理解或存有疑问的,点拨时注意把它搞清楚。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把握其学习难点,点拨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检查预习时启发学生提出所有的问题,不拘泥于课后习题和布置的预习思考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多提问题,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检查可以采用试谈、试讲、简述大意、编写提纲等方法,也可以作为书面作业上交。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促进学生的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讨论
1.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薄弱环节――懒于“说”,羞于“说”。这是学习语文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个不足,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课前三分钟讲演”,就是在课前拿出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演,讲演的内容自己任选。可以是一个小故事、小笑话,也可以是优秀作文片断(肖像描写、景物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依次进行,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口头作文”也是一种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方法。一般说来都是片断,初中一年级以记叙文写作为重头戏,可让学生口头描写不同人物的肖像,或对特定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自然环境进行描写等等。
在训练“说”的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启发他们勤于动脑、勇于发言、敢于质问,大胆地“说”,即使懂了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营造讨论的环境
要给学生营造讨论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问题,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发言、勇于讨论的前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和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课下经常和学生座谈,互相沟通,增进了解,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难点,喜欢老师怎样上课,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尤其是课堂提问,没有一次因答错或答不出而批评学生的,总是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等待学生回答,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作肯定的鼓励,即使学生一时答不出或答错也不马上转问其他同学或由老师代答,而是启发学生作答或逐步纠正错答。这样既解决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理解、信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发言讨论的信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乐园,教师也是学生年长的伙伴,是学生真诚的朋友。营造一种互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多给学生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智慧火花;想议就议,议出是非曲直;想问就问,问出心中的问题,哪怕观点是错误的,从错误中发现闪光点,纠正错误,在错误中成长,何错之有?在这样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就不再有恐惧心理,并且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也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掌控好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
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掌控者。教师要时刻调控课堂,掌握讨论的“度”,学生发言的内容和时间,按照教学预设进行,绝对不能走偏。课堂上不能只图师生之间的热闹,更不能把课本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讨论”这一环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已是低级要求了,教师要有从容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的能力,要保持镇定,能随机应变,富有教学机制和教学智慧。同时教师要有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塑造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片绿叶都能享受阳光,让每一朵花儿都能自由开放,只是开放的季节不一样。
第三环节:点拨
点拨,是教师对学生预习和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点拨的内容都是经过预习和讨论解决不了或达不成共识的问题,学生对此各执己见,这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这些问题绝大部分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重点。一位教授讲过“教学必须讲,这是真理”。点拨式讲解就要将学生引入一个创新的情境,要将学生引入探究的境界。
首先,要精讲,讲到点子上。这里的点子,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点。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要启发。必要的时候,还应把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解、别解、细读、精读”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解读的方法和路径。
其次,要讲出新意,讲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和发现。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他们都必须直接阅读和欣赏作品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感受而理解其思想感情。教师不能止于“懂”的层面,同时还要有超越“懂”的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细致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的讲解要深入浅出,要精要,点到痛处,拨到要害,教师要善于归纳,把每篇课文弄清吃透,设计出一个新颖别致的板书,或是根据人物线索,或是依照情节发展,或是参考材料的组合,使教师的精讲提纲挈领,生动引人,短小精悍,余味无穷。
第四环节:练习
一、语文一类课文教学模式介绍
经过前期的实践研究,结合“五导教学流程”,笔者认为语文一类课文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扩展迁移。本教学模式各阶段按照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借鉴“五导教学流程”思想,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信息技术工具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
工具作用
图1 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信息技术工具三者的关系
这一模式中,教师的职责:(1)要明确每个教学环节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以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抛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发言和争论,在争论中明辨是非、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充分体现“五导教学流程”的作用。(2)要通过对课程标准的钻研、对教材的精读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可以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项目,然后广泛地收集资料,组织可供学生应用的学习资源,这是教师备课阶段应该做到的。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不懂的或要讨论的问题,然后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或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的资源(资源形式可以是文字、图像、音视频等),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研讨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二、语文教学模式分析
1.创设情境(导境、导视)
创设学习情境有两个目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过程。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笔者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要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来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到科学的“导境”。
做到科学“导境”,一是要解放思想,相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二是要设计包含疑难问题在内的教学情境,问题要有研究的价值,有探讨的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三是设疑要有层次性,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引发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深入地把问题研究继续下去。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提供信息资料,深化学生的整体感知;可以提供完整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可以提供具体的影视资料,支持学生的观察,增进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等。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导视”,指导学生正确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2.自主学习(导学)
自主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发自内心的一种积极学习的渴望,积极寻找学习内容的一种搜集信息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学习的一种毅力。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称为主动学习。有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加之教师科学地“导学”,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就会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和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了解。
3.合作探究(导流)
“导流”体现在合作探究教学环节师生的互动交流之中,交流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知识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学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是教学艺术而不是教学形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然后引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在学生自学环节,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师生互动时需要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信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需要加强,其他冗余、分散注意力的信息则需要淡化处理。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出现障碍时,应当及时提供信息资料或给予疏导、点拨,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研究方向、交流的观点偏离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及时把话题引导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方面来;当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梳理、讨论、争论;当交流的观点趋于一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成果提升到一般规律的层面,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探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当选择学习资料发生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切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影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建构。
4.扩展迁移(导练)
学生在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得以建构,能力得以发展。升华迁移教学环节,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展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升华与迁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童话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6-01
童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小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可以通过童话去认识儿童,用童话来训练儿童语言文字的能力,童话教学模式在现今以及将来都有很大的价值性,给教学者、孩子、家长都带来了很多的益处。这种教学模式削减了文学性语文的枯燥乏味,使之更有趣味性,更适合孩子去学习。
1 童话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1 童话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尤为的就是小朋友们的心理成长的建设,童话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的心理建设,还能帮助小朋友理解知识点,促进学习的效率性,在整个童话模式的教育过程中,小朋友们也能愉快的学习,体会不同童话人物的人生、心理动态、情感变化。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1.2 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无形中变化的,他们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情感的丰富程度也比较深。在小朋友欣赏一个童话故事视频时,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丰富了他们的眼界,这些体验的获得,对儿童来说是有个性的发展的,同时,儿童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会使得儿童的心灵更加的健康,认识到的东西更多,审美的视野更开阔。
1.3 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英语需要语感好,学语文同样需要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童话在我们小学语文中也同等重要,童话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锻炼小朋友灵活力跟敏锐力的方式,在小朋友阅读童话故事,理解童话故事里的情节时,小朋友会跟着故事的情节走,也会产生很多的为什么,会联想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翁,体验到不同的人生,也会通过阅读而增加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
1.4 童话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都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小朋友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如果加上好的引导,创造力也会由生为一种新的技能,但小朋友的人知力跟辨识力不够强,就意味着需要正确有效的教育手段去引导,而童话教学就很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小朋友去理解童话、去想象童话,在很大程度上比大人更富有创造力。在儿童最富有想象力跟创造力的时候,让他们去接触更多的童话作品,从中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跟想象力。
2 童话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酸的和甜的》。
故事是以一环节一环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大概的故事情节时: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对待“葡萄是酸味的”这个说法表示不太赞同,大家各执己见,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在没有尝试之前都不能因为别人的说辞而完全相信,应该自己大胆的尝试,因为只有自己尝试后,才会知道到底是真的酸,还是假的酸,假的酸的话,又是不是别的什么味道呢?这些都要自己去试验、去感悟、去体会。
从案例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们去朗读、去理解、去表演,也适当的对童话本身元素的渗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也包括对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跟理解。
案例二: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三课《小学语文特级教案与课时作业新设计》。
(1)匹诺曹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匹诺曹在回家后,肚子有些饿,四周都没有东西吃)
(2)匹诺曹看到一个鸡蛋,想做煎蛋?
(但匹诺曹什么都不会,连煎蛋都煎不好)
(3)匹诺曹大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匹诺曹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木匠杰佩托对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案例二的设计体现了童话教学中的核心:点出了“知错能改”的意义,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学方法过于老套,没有什么灵活性,其他的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因为老师应该给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童话的韵味大大加强,让教学得到显著的效果。
案例三: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让同学们先朗读文章,然后分小组,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并得出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后,每个同学要说出自己脑海里的东西,同时,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从案例三当中可以得到结论,要给予同学们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去思考,给他们充足的想象,并陪着他们一起去开发创造力,也要让孩子学会在童话想象中去总结,用完整的童话艺术标准加以衡量。
3 结语
我们平时说的文学教育,都过于强调文学知识的培养,强调对人类文学经典的学习,童话在小学生的小学阶段了对小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的主要文学样式,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教学意义还来自它独特的文学体材,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建设,运用夸张、修辞、充满幻想的写作手法跟写作技巧来编写适合小学生欣赏的童话故事,与此同时,教学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让学生们心中的疑虑减少,让他们接触到很多正能量的东西,对此,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得小学语文更具有开放性,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童话、用童话,对儿童的心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创新
小学语文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学上的启蒙,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正处于发展改革时期,因此,如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重点。
一、打破课堂限制,改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随着传统教学逐渐退出教学舞台,小学语文教师应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限制进行打破。例如,上课不许随便说话、学生不能彼此讨论等。在现代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责任,因此,教师不仅不应限制学生的讨论,同时还应改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发表个人意见,进行思想交流。
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讨论什么是雷锋精神,并从生活中进行举例。通过学生一起讨论,互相交流,大家不仅对课文知识进行了掌握,同时还有效地学习了雷锋精神,树立了助人为乐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探究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如果只知道被动接受,那么学生的潜力很难被发掘出来。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主动地引导学生发问,并给予鼓励。
三、发掘学生优点,施行个性教育
一个班级之中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这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并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把握,发掘出学生的优点,并针对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等实施个性教育。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其存在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1)一些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教参抄写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致使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甚至出现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不一致的情况。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课文语言的技巧和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未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仅仅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怜悯之情,所以学生不能够完全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课堂缺少互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学生个性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灌输性地传播知识,机械性地要求学生掌握。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字词的理解,以及理解写作的背景和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而没有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及,缺少一种情境展示的渲染。
(3)课堂的实践问题牵掣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重视知识的培养、课程的安排、作业的布置和考试的加强,却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设计了教学的问题和答案,仅仅照本宣科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没有鼓励学生主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不高,难以真正体会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仅仅是一纸空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教学目标的设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设置清晰而集中的教学目标:(1)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研究教材的精髓内容,搞清楚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学生每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预先设置适合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具体化。(2)教学目标集中化。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体现出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力,既要囊括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也要体现语文教材的教育特色,旨在让学生的学习达到较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3)教学目标的体现环节是课堂。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通过发挥语言魅力和应用动作神态等,掌握课堂的焦点,让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尤其是针对那些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教学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4)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天,要给每个学生布置好作业,提前做好课本预习,如生字的学习、课后题的思考、课文的朗诵等。
2.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
课堂互动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当家作主”,从以往被动型的学习状态,蜕变成主动型的课堂主人翁。譬如,故事类型的课文是学生学习交际能力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点部分,因为此类课文内容生动,而且蕴含的信息量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课文,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模拟故事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句。待课文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可播放课文对应的电视剧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等角色,模仿故事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性格等,让学生的课文学习融入实践体会环节,提高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效率。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3.课堂实践的发挥
课堂的实践的发挥是让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
首先,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增强。
其次,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质疑,以供师生共讨。一方面是通过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精神气;另一方面是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小练笔,并在练笔过程中熟悉字形和辨析字义,并主动找出课文中尚未理解透彻的地方,然后提出质疑并通过讨论进行解决。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对话教学;自学能力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为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课堂形式而努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摸索了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较陈旧,形式也较为死板,大部分的教材是以知识点或文体组合成一个单元,这样的组合形式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自己成为教材的“研究者”,真正的“活学、活用”教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摘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有计划地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组织学生定期欣赏优美的散文、诗歌等;并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人每天要读50页的内容,背诵一条或一句名人名言;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课文之间的异同点,班内定的阅读报刊,对好的内容要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有用的信息,以达到对教材有益的补充。有时电视中的节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开卷有益”,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室、阅览室,只有勤于读书,才会受益匪浅,才能学到课本中没有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是由师生关系、教学情景和教育教学环境构成的,只有教师与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也就是说,只有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才能互相成长。鉴于这一点,在每次做试卷的时候,我都是与学生一起做,学生用的时间可能多一些,我用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是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学生的艰辛。有时布置学生写作文,我也和学生一块儿写,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可以说达到了“同学同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给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机会,使他们真正地体验课堂,在讨论、体验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会困扰学生,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想境界。
三、通过师生对话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课文之间、师生与编者之间的一个多重对话过程,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为了彻底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独白式”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对话”教学形式。因此,可以说“对话”不只是单纯的传递形式,而是具有生成意义的功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可以了解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要懂得维护学生倾听权、感受权,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以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使文章的内涵充分地挖掘出来,尽可能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的课堂效果更有时效性。可以说对话教学从作者的控制下把文本解放了出来,然后经过学生的交流、补充和教师适当的指导,形成了认知性实践与伦理性实践的有效统一。因此,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能力、态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机制,也是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可以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学习推进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探索,总结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