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包装行业分析

医药包装行业分析

时间:2023-08-29 16:4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包装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包装行业分析

第1篇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医药包装领域,作为唯一的“中国医药包装研发中心”,深圳九星身兼包装配套服务企业和医药包装行业引领者双重身份。如何引领医药包装发展?如何打造企业长期竞争力?地处开放地区的深圳九星较早地接触到了精益管理,对这一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深圳九星一直在学习、实践。通过精益改善项目的实施,在快速换版、减少搬运、订准化预测、工程标准化等生产环节的管理模式已具雏形。

近年,包装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显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2012年,母公司华润集团全面导入精益管理,深圳九星更深入地学习了精益管理概念与相关工具。为了长期系统地推行精益管理,打造包装印刷精益工厂,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组织——精益管理部,为精益管理的系统化开展做好组织保证和准备。精益管理部成立后,开始改变按项目推行的方法,利用价值流图,引导全流程价值链,从全局到各环节、从上到下地推进精益管理。同年,在印刷包装行业整体低迷的环境下,深圳九星实现了逆势成长,精益管理效果显著。

2013年,深圳九星将进入精益管理内部实践与消化的关键时期,通过灵活运用精益理念与工具,从点、线、面全面落实推动企业内部精益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内部工作交流与检讨的利器。

如何管好你的价值流

精益管理中所指的价值,就是客户愿意付费购买的产品功能或服务。例如彩盒,从功能上看,就是要满足保护、展示两大需求。彩盒一般需要经过文件制作、纸张裁切、印刷、表面处理、模切成型、粘合、包装等过程,最后做成成品,经过运输交与客户。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医药类产品要求防伪、防护、自动包装,交期相对长,质量要求较高;食品等快消品要求展示功能强,交期与反应要求迅速;电子类产品要求结构设计规范合理、少量多样、交期准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精益管理中的价值流,通常指从接到订单到原物料生产,再到成品交到客户手中的整个活动过程。按有无附加值增加来看,该活动过程包括增值活动与未增值活动。价值流图(VSM,Value Stream Map)又称“物与情报流程图”,是组织价值流的描绘方式,也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价值流图分为现况价值流图和未来价值流图。现况价值流图是改善的起点,未来价值流图可以具体展现企业目标。通过产品价值分析,制作现况价值流图,能系统地发现质量、成本、效率甚至是安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清晰企业经营战略,进而形成持续改善计划,规划企业运营,引导内部管理形成统一合力,推进战略落地,拉动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

如何利用价值流图实现上述目标?在此,我以深圳九星的具体实践为例,加以简单阐述。

首先,明确以营销系统为龙头,从客户价值与差异化需求的角度重新构思,并藉此推动战略梳理与微调。按质量、价格、交期、服务要求不同,调整营销系统划分,如深圳九星将营销系统重新划为三大版块:集团医药包装、医药食品包装和非医药包装。

其次,以生产为中心,按照从客户到供应商的顺序,绘制出价值流图。在价值流图上将部门分成信息接收与处理部门、产品加工与搬运部门。

然后,针对增值过程,围绕客户服务、工程评估、生产制造三大现场,定位部门职责。通过价值流的梳理,清晰内部部门定位。例如:增值的现场部门,如客服部、印前部、生产部、物流部、技标部、PMC部;现场服务部门,如品管部、设备部;综合保证的周边部门,如人资部、采购部、信息部、行政性部门。

最后,通过聚焦于流动,引导内部管理形成统一合力。深圳九星以价值流图为基础,明确内部精益管理的推进方向,以“提高过程稳定化,加快产品与信息流动”为长期目标。同时,将此作为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与长期体系建设的方向。

之后,各部门在价值流图的基础上,把握历史数据,找出影响本部门价值流环节的主要薄弱因素,对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和调查,确定部门年度主要改善项目以及重点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深圳九星通过价值流图的使用,不但简单、清晰地明确了上下游环节,产品增值过程也有了直观的体现,部门的协同与支持一目了然。整个公司的运作过程跃然纸上,为年度经营计划梳理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如图1所示。

之后,我们再运用柏拉图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如说,根据表1中针对全年模切环节的损失工时数据,进行层别分类,再以年度为计量单位制定重点改善项目分析,分析出主要损失的工时是校版时间,占总损失工时的75%,如图2所示。因此,模切车间将校版工时的降低作为年度改善的重点项目。这种柏拉图让现状问题剥丝抽茧般层层展现,不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也使整个管理过程具有了连贯性与系统性。价值流图的运用还促进了整个运营体系的数据化管理,让公司年度经营计划与实施路径更加科学、合理、清晰。

价值流图的全局观

实际上,绘制价值流图的过程,就是对公司内信息与产品流动进行观察的过程。它可以起到观察与掌握增值过程,特别是发现浪费根源的作用。这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发现浪费根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精益管理运用价值流图,可使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决策透明化,上下游部门的沟通更加有效。

绘制价值流图仅仅是一种方法,要使企业“精益”起来,真正重要的是设定一个流动的愿景,并实现一个理想的流程。而价值流图将理想的愿景具体化了,或至少设想了一个改善后的状况。

价值流图将精益概念和技术连结起来,有助于避免顾此失彼,使企业具有了改善实施计划的基础,便于设计企业物品与信息从入到出的流程运作。完整的价值流图,首先是一个定量工具和现场布置图。通过数据框可以详细地描述一系列参数,如生产时间、移动距离、库存量、良品率和作业人员数量等。数据可创造出一种紧迫感,也可用来作为改善前后的评量工具。价值流图也有助于详细说明为了使各环节最优化,管理者将采取哪些实际行动。

其次,价值流图也是定性工具。它描述了应如何操作才能产生流动,哪里是增值步骤,哪些是非增值步骤等。深圳九星在进行年度经营计划检讨时,只使用了定性的部分,就立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药品;包装材料;液体药剂;质量;影响

药品包装材料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常见的容器有瓶、袋、内塞等类型,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药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为了包装药品的安全,需要做好包装材料材质配方的优化工作,还要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良,这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对液体药剂进行装配时,应选择适合的材料,考虑不同材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格,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定危害,严重时还会引起医疗事故。下面笔者对药品包装材料对液体药剂质量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供参考。

1 塑料包装

塑料包装是一种常见的药品包装材料,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且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与玻璃瓶相比,塑料包装的质量更轻,其采用的是聚烯烃和聚氯乙烯材质,在与液体药剂接触后,具有高阻断的性能,属于复合材料,而且无毒、阻光,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以及耐热性,采用高压灭菌技术,可以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由于塑料包装容器具有透气性,所以,溶液中可能会迁移进一些物质,这会影响药品的配方组成,影响了药品的质量,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使用塑料包装时,一定要做好密封工作,还要保证材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塑料材质本身是无毒无害的,比如PVC树脂材料,但是在制成塑料时,需要加入增塑剂,这会产生增塑剂钛酸及其衍生物,会对粘膜产生一定刺激。在制作塑料时加入的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经测试会导致雄性白鼠生殖系统发生病变,造成畸形生育,其对人体的危害还在进一步研究中。PVC材料制成的PVC袋子具有较高的通透性,其对硝酸甘油的最大吸附率为33.2%,所以在储存这类液体药剂时,应避免采用PVC材料。经测试,PVC袋子还会吸附VitA,在贮存24h后,吸附率达到了78%。具有亲脂性的塑料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所以在临床中,对PVC输液袋的使用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塑料输液瓶在生产时,流程比较大,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在遇到静电问题后,会产生药液污染,应结合塑料材质的优缺点,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玻璃包装

玻璃容器在医疗行业比较多见,注射剂、输液瓶、口服液都采用的是药用玻璃包装,其可以长期与药品接触,而不发生化学反应,这主要是因为玻璃材质具有较高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不容易与药物发生作用,而且透光性较差。玻璃容器的材质有很多中,其融化情况对药品质量有着影响,我国药品行业由于发展比较晚,在药用玻璃包装的材质研究中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在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生产行业,多采用的是乙级材料,但是我国在生产管制抗生素瓶时,氧化硼的含量为2-7%,与国际标准10%有着一定出入,这影响了玻璃材质的理化性质,需要调节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从而降低包装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要确保药品在储存和使用期内不产生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变质或失效,在使用前考察玻璃瓶碱性离子的释放可能导致药液PH值的改变,或使生物碱、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对pH敏感的药物变质;考察蛋白质和多肤药物是否易被玻璃吸收,光线是否会通过玻璃使药物分解,玻璃脱片是否会改变药物的澄明度等问题。小针剂包装所用的易折安瓶产品标准水平低,安瓶颈丝粗细差别过大,壁厚不均及折断力指标达不到要求,也同样会给用药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尽管如此,药用玻璃包装仍作为药品包装的首选材料,就抗生素粉针剂而言,其他包装材料还无法涉足这个领域。在国外,水针剂和高档营养输液包装容器还是以玻璃包装为主。

3 橡胶塞

目前我国使用的橡胶塞(包括输液,口服液等各种剂型用胶塞)为天然橡胶塞和丁基橡胶塞两种,天然橡胶塞是从橡胶树上收集的天然乳胶,为了便于成形并赋予橡胶塞一定的理化性质,加人大量的附加剂,如促进剂β-硫基苯骈噻唑、二硫化四甲基秋蓝姆、防老剂N-苯基β萘胺、填充剂氧化锌、碳酸钙及硫化剂等。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化学稳定性也差,易老化,屏蔽性能、密封性差,当液体制剂与橡胶塞接触后,其中一些物质溶出并进人药液,使药液出现异物或浑浊,有些药物还可与橡胶塞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溶出的对人体有害杂质,如异性蛋白对人体可能是致热原,济出的毗咤类化合物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确定因索;由橡胶塞引起大输液中的微粒致人体相应部位的组织损伤等严重的隐患。橡胶塞还可吸附溶液中的主药和抑菌剂,特别对于抑菌剂的吸附可使抑菌剂效能降低,应引起注意。

丁基橡胶塞主要适用于长期与注射剂直接接触的医药包装,其质量稳定,技术成熟,是标准可控性好的理想品种,是天然橡胶塞的替代产品,本品是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稀在-95℃左右超低温条件下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化学性质稳定,气密性和生物安全性要优于天然橡胶塞;丁基橡胶塞具有很好的抗老化作用,临床使用时无穿刺落屑,耐低温,耐酸碱,洁净度好,但其弹性较差,在输液封装时免去加盖涤纶薄膜衬垫的土序,简化了分装工艺,是一种具有诸多优越性的医药包装材料。目前,我国生产的输液中丁基橡胶塞的用量还不到输液产量的10%,有人建议还需使用涤纶薄膜作为输液和胶塞的隔离介质。这就迫切需要胶塞生产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按法定药品包装材料标准生产,从源头上使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使其在真实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药品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部门对药品行业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药品包装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包装材料材质对药物的影响,还要做好包装材料配方工艺的优化工作,改进生产工艺,做好附加剂的添加,从而包装药品的质量与安全。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与液体药剂质量有着一定关系,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包装材料的监督与管理,包装包装材料的生产符合药用标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芳艳,赵欣欣,余萍.药品包装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用药安全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16).

[2]钱秋娟,赵小洁,马庆华,蒋井明,魏然,陈刚,傅林锋.药品包装材料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相容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

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1-0027-05

1 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医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苏省医药产业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规模稳步增长,效益表现良好。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医药产业在2006年医药政策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各项经济指标仍均增15%左右;2007年医药行业经济恢复时期均增长20%以上;2008年增幅最大,均增长30%左右;2009年平稳发展,在上年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均增长20%以上。2009年,江苏省医药实现利税居全国第一,医药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位于全国第二。江苏省医药经济发展的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行业整体素质,为江苏该省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2 相关理论及其拓展

2.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一套解释一个国家产业在国际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产业上,并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的聚集现象,其整个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另外,还有“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要素。由此构成了一个国家产业“完整的钻石体系”(图1)。

2.2六因素钻石模型

钻石理论主要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提出来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正处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全面转型的变革之中。结合医药产业的特点,政府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创新在产业的竞争优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政府和创新将作为核心要素构建六因素模型。组成六因素钻石模型的六大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政府;创新。机会是一个辅助要素,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上述要素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六因素钻石模型(见图2)。

六因素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双向强化的系统,模型本身内部各要素之间在竞争优势的提升过程中具有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即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

3 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3.1江苏省医药产业的要素条件

3.1.1先天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和工农业的兴盛之地,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江苏省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据统计,共有各类中药资源种类1600余种。但是中药资源储量不够丰富,属于中药资源小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省中药行业的发展。同时,江苏省沿海地区北连环渤海经济圈,南接长江三角洲,海洋资源较为丰富,为海洋药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保证。在基础设施方面,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最发达地区,毗邻上海,省内基础设施建设良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长江和运河穿越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基础条件。

3.1.2外资医药企业相对集中

目前,江苏省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首选之地,众多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江苏省,为该省的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全球500强的13家制药企业中,落户江苏省的有10家:惠氏、礼来、普强、葛兰素史克、百特、阿斯利康、诺华、拜耳、强生、辉瑞。此外,还有法玛西亚、碧迪、卫材、华纳一罗伯特、通用、西门子等一大批公司相继落户江苏。全省纯外资企业有40家,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和泰州。近几年,江苏省外资利用总额增长迅速,2007年完成利用外资73.15亿元。江苏省医药制造业新批准的外商项目投资共有25笔,累计投资额达40077.01万美元,居全国首位。

3.1.3人力资源丰富,科研机构、院所众多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截至2008年,江苏省科学研究机构达77家,占全国的10.3%;从事科研活动人员9148人,占全国的10.07%。并拥有代表中国科学领域最高成就和荣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82人。江苏省拥有众多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较高专业水准的新药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以及省药物研究所、省中医药研究所等一大批医药科研单位。这些都为江苏省的新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众多企业纷纷引进人才,建立实验平台和实验中心。目前,全省重点大型医药生产企业扬子江、恒瑞、豪森、正大天晴、康缘、先声等都设立了新药研发中心,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与国内外医药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促进了创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了医药创新研发的实力。

3.2江苏省医药产业的需求条件

在国际医药市场总体继续保持巨大需求和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医药国内市场也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环境。江苏省2008年年底老年人口达1218万,占户籍人口的16.5%,80岁以上老年人口178万。到201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将达到1260万,占全国老龄人口的7.54%,老龄化系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17%以上。而到2020年,江苏省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648万,约占全国老龄人口的6.65%,老龄化系数将达21%。人口老龄化则会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6元,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80元,增长14.1%。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2元,增长10%。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市场的启动与进一步开拓,人均用药水平将逐年上升,中国药品市场将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786元,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类支出795元,增长15.3%。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08元,增长16.3%。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比例的加大,以及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为江苏省医药产业集群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利环境。

3.3江苏省医药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群)

3.3.1南京“药谷”

江苏省以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依托,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法人投资为主体,建立和完善新药筛选中心、药效学评价中心、药物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药物代谢安全性评价中心、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心、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复方制剂和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药物提取和合

成技术研究中心、医药知识产权申请指导服务中心等多个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这些平台面向全省医药企业,形成以创新研发为核心,集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南京“药谷”。

3.3.2泰州中国医药城

泰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三角和沿江开发的重要板块。2009年,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销售收入达272.70亿元,同比增长20.78%;利税35.37亿元,同比增长4.89%;利润19.55亿元,同比增长12.23%。至此,泰州市医药经济总量连续7年、经济效益连续10年居江苏省首位,占全江苏省医药行业份额1/5以上。

2010年2月,国家科技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决定与江苏省共同建设泰州中国医药城。医药城着力打造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会展交易、康健医疗、教育教学、综合配套六大功能区。目前,该医药城已集聚5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200多家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并取得200多项具有较高水平的医药创新成果。

3.3.3省级重点医药产业园

江苏省以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对医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重点建设南京、连云港、苏州、无锡和常州这5个省级医药产业园。

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把生物医药作为发展的“拳头产品”,目前已有先声东元、赛尔金、中脉科技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化学原料药、现代中成药、医药包装材料、消毒灭菌设备等产品。现已涌现出恒瑞集团、康缘制药、正大天晴、中金药包、豪森制药、千樱医疗设备等一批骨干生产型企业,建成以新型合成药和新型中药为主体,医药包装材料、医疗器械为两翼的特色鲜明的火炬产业基地,基地企业生产的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治疗药物以及中药新剂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苏州工业园以吸引国际医药跨国公司投资为主导,重点发展化学制剂、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医疗器械等产品。无锡新区科技创业园重点发展新型抗生素药物、抗肿瘤药物、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药物等产品。常州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心血管类、生物技术类药物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

3.4江苏省医药产业的主体、结构和竞争

3.4.1产品与子行业结构

江苏省医药行业以制剂和原料药产品生产为主,是化学制剂的大省、强省。2008年,全省有化学原料药生产品种781个,其中常年生产的有520个品种,占全国的1/3。生产化学制剂17个剂型(2840个品种),生产中成药21个剂型(792个品种)。全省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中西药和医疗器械产、供、销相结合的医药行业体系,成为产业基础较好、医药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医药市场繁荣的医药大省。从规模来看,化学制剂行业最大,资产和收入占到该省的一半左右,盈利能力也最强,占有绝对的份额和优势,多项指标排名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有良好的化学制剂基础,但仍需注意的是,该省的化学产品结构仍然有待提高。国际上先进的缓释、控释剂型以及靶向制剂等,江苏省生产还较少,且水平较低。中药产业虽然盈利能力较强,但是整个行业较为混乱,标准、规范不健全。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扩张速度较快,但仍然存在着重复生产严重、企业规模小、效率低的情况。另外,生物技术制药企业整体的研发实力不足,创新能力较差,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3.4.2企业结构

2009年全省注册的医药生产企业有477家,大多以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为主。江苏省化学制药优势明显,有扬子江、恒瑞等一批骨干企业。2009年,扬子江药业集团的销售收入达180.3亿元,占到全省销售收入的14.3%,实现利税22.06亿元,企业纳税总额在全国医药制造业中排名第一位,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江苏省有16家,在全国居第一位。但是与河北、山东的骨干企业相比,江苏省的骨干企业作用明显不足。河北拥有华北制药和石家庄制药两家大型企业,前者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后者则是由石家庄多家制药企业强强联合而成,产业集中度接近70%。山东规模以上企业有587家,医药大中型企业占14%,销售收入占56.53%。

3.5创新

江苏省医药行业依靠技术进步,以科技为“龙头”,注重资金、技术的投入,以此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据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2009年全省医药企业申报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共60个品种,上报审批的新药有168个品种。同时,江苏省的医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全省157家主要制药企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创新产品在全省医药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是制药企业创新产品产值增幅大于医药工业产值的增幅,2009年全省医药工业同比增长16.52%,其中,创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3.07%。二是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省医药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93%,其中,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03%;同时,创新产品销售的集中度也明显提高,全省销售收入前10位的企业,占全省创新产品销售收入的73.9%。三是创新产品盈利水平增幅加快,2009年全省医药主要产品利税同比增长15.32%,其中,创新产品利税同比增长29.00%,创新产品利税占全部产品利税比重达43.89%。

与其他省市相比,江苏省在医药创新方面有不少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从总体看,江苏省医药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但还存在的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江苏省虽然是教育大省,有着很好的科研优势,但是与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如在R&D折合全时当量,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申请专利数、拥有发明专利数,技术引进经费,科技机构等创新指标上仍落后于其他有关省份。

3.6政府政策方面

江苏省将医药产业与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一起作为培育壮大的四大新兴产业。在政策上,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立足本省具体情况,积极制定发展规划纲要,在《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中指出了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100个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开发100个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的重点产品。至2012年,形成10亿元产品5个以上,超过50亿元企业10家,100亿元企业3家。达到2010年全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的目标,不断提升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医药产业政策扶持上,江苏省虽然有一些政策法规,但是在具体的措施和扶持上,与其他有关省市相比较,还是不够的。例如《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对于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可以按照

不超过实际投资的10%支持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鼓励产业基地所在区政府设立生物医药产业专项基金,对获得市级基金扶持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支持;设立市级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并给予自与奖励。

4 结论与对策

通过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六因素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对影响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性产业要素、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政府、创新这六个要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江苏省医药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仍有很多机会和空间。结合六因素钻石体系中各要素的互动及相互强化关系,就提升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出下列对策和建议。

4.1必须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要为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产业中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在道路、环保、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或准产品方面为产业提供有效保障。依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需要政府实行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的鼓励政策,培育和发展其优势产业。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投资、科研和居住等环境。在规划建设中进一步重视各项基础设施。在产业发展过程的创新活动中,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管理手段,在制度、环境和政策层面上引导创新活动的方向,鼓励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尽力协调解决创新主体之间的矛盾。同时,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发展机构,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

4.2突出技术创新,加大企业R&D投入

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新产品产值、利润、获证新药等几项指标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新药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江苏省医药产业2008年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比。江苏省要大力提高医药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要尽快制定自主创新的战略计划及实施规划,不断加大用于自主创新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从基础上保证自主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要扶持优势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企业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形成一批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中成药、海洋药物和药物新制剂的创制基地,在此基础上实现集成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医药产业。

4.3优化江苏省产业集群模式

可根据全省各地各不相同的发展模式及已经形成的医药产业基础,促进区域整合,培育特色医药产业集群,以点带面,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发展。为推进全省医药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江苏省确立了“一谷一城五园”的产业布局。未来园区建设要以现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对医药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着力推进园区医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结构的水平,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以南京“药谷”和泰州“医药城”为医药创新研发的核心基地,带动南京、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这5个省级医药产业园。同时还应考虑到,南通、徐州是江苏省需要积极培育的第二层次医药产业发展集群区,以便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的梯度。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是振兴江苏省医药的希望所在。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新郑市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为主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2005年我区经济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8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6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长点

2006年,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新郑振兴、项目支撑”意识,形成人人想项目,合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1、要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是镇科伟业沥青生产项目。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2、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欧普陶瓷二期工程、福华钢铁轧机线、顺康兴中药生产线、民兴钢制品厂的项目建设,确保2006年竣工投产。

3、是要抓好新建项目。对于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河南科海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陶瓷辅料生产项目等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洽谈力度,争取2006年开始建设。

4、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我镇工业经济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1、大力推介,进一步提升新村对外影响力。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布局、产业特色的推介。要围绕重点板块、重点产业,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招商推介活动。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新村、熟悉新村、落户新村。

2、创新招商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招商新优势。一是全员招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镇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抓招商。二是企业招商。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服权并购,积极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三是以商招商。善待现有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他们增资新上项目,加速自身发展,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拓宽引资渠道,广交新朋友,引来新项目。四是出门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示范,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开展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3、进一步推进“二次招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意识,树立经济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已落户我区的企业服务工作,鼓励已经投产的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的“二次招商”力度。加强调查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强化对空置厂房的信息,使现有的土地或建成的厂房能实现“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要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要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医药包装行业、陶瓷生产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2、统筹规划,突出园区特色。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做好园区规划,使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功能。利用重点镇倾斜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镇区交通路网,推广管道燃气,提高供电、排水等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重点做好北城大道、北环路及沿线的规划建设工作。

第5篇

能够在强手如林的众多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决非偶然,天士力早已是中国现代中药产业的领军企业,天士力的主打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荆花胃康胶丸等均为专利技术产品,其中复方丹参滴丸连续四年位居中成药单品销量之首,成为现代中药第一品牌。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滴丸”,能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我们从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的开发、研制到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及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到由此而构筑现代中药产品体系的进程中,不难看出成就现代中药驰名商标的奥秘。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中华医药之先河。”这是坐落于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城的世界之最浮雕巨制――《中华医药图的一段铭文,它精辟地点出了中医药的起始渊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正是依靠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才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可以说中医药学就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以身体为验证总结出来的实践科学。

我们是中医药大国,但在中医药产业上却不是强国。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天然药物已经占到30%份额,目前销售额达300 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所占市场份额却不足5%。90%以上的现代中成药都是日本、韩国生产的,连传统的针灸针都被韩日生产的垄断了;相比之下,我们只能出口一些中药材原料,换取很少的初级利润,由此带来大量的中药资源流失。我国每年需进口数千万元的中成药,中成药国际贸易甚至出现过逆差;中国中草药专利被外国公司抢注的已近十项;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日、韩,甚至包括美、德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中药进行掠夺式开发。如银杏提取物的全部专利被德国人锁定,一种叫做“EGB761”的产品每吨高达2000美元,而其原料银杏叶70%从我国进口,价格仅为每吨五六百元人民币。

从传统中药到现代中药演变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祖先发明了中医药,但是素有“草药大国”之称的中国,在目前庞大的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却仅有一席之地,实在令人痛心。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生产仍然固守着传统工艺,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落后、剂型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手段。

中医药要想走向复兴就必须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传统中药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原药材来源混乱、野生原药材枯竭、栽培药材农药残留量高、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效成份含量少、临床表现药效差、质量不稳定、栽培技术、手段落后;传统的炮制、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改进、提高;提取、分离技术尚须提高;剂型落后;药效成份不清楚、疗效不确切;药理学及毒理学基础研究不深入等等。

由此可见,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她的源头乃是中药材种植,只有借鉴西方的标准以及实验科学才能够将中医药逐步推向现代、走向世界。抓住这个要害,中药现代化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天士力看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从研制生产复方丹参滴丸入手,从种植中药材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到规范生产流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生产中成药的道路。

科技创新成就天士力和现代中药

天士力集团的前身是一个注册资本1200万元,年产能力只有800多万元的军队医院制药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崇尚天然药物,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为中药现代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但同时也使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天士力在竞争中能否胜出,能否依靠创新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身处医药市场第一线的天士力人,按照“大病种、大品种、系列化”的研发思路,认真思索。他们面对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的现实,把目光锁定在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上。该药临床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起效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如果加以改进,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看准了这一潜在市场,确立了新思维、高科技、高起点、高速度的发展思路,立项研究新药复方丹参滴丸。没有资金,面向社会寻求合作伙伴,引进科研经费;没有设备,与科研院所合作完成药理试验等课题。1994年5月,254医院与天津中央药业共同出资1200万元,组建了天士力联合制药公司,从而走上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

天士力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上投入巨资,将接近销售收入10%的经费投入到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中,坚持走原始性创新之路。天士力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展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基础科研、新产品开发、国际市场研究、药源基地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机构”的发展思路,吸引和聘请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的高层科研人员,同时建立国内一流的博士后工作站,让知识参与分配,并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通过对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布局,形成以现有的现代中药研究所、化学药品研究所、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中药国际注册研究中心、食品研究所为核心,凝聚全球优秀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开放式的、没有围墙研究院科研体系,与日本庆应大学、德国吕贝克大学、澳大利亚Baker实验室及Monash大学等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建立起跨地域、跨行业合作、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展开了全球科研合作。研究成果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靠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得更多的独立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天士力底气十足。

中药的质量控制向来是个难题,因为中药复方是个庞杂的系统,成分非常复杂,如果仅以一、两个有效成分作为定量、定性指标,远远不能全面反应药品的内在质量。要衡量一个药品的质量,必须有客观、有效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行业现有的质量分析和评价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质量标准还不很完善,特别缺乏能够全面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检测方法。发展更为先进的质量检测方法,建立适用于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保证中药安全、可控,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则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突破了传统的质控技术的缺陷,可以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药品成分、质量进行全面跟踪检测,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为揭示中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也是目前让世界理解中药的最好的语言。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定性定量控制中药内在质量、还促进中药生产工艺的完善,进而促进了中药质量检验标准的建立及新药的研发。

2003年,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质量控制技术定为内控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复方丹参滴丸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该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对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鉴定出10种丹参水溶性成分和20种三七皂苷类成分,基本揭示了复方丹参滴丸化学物质基础。还首次提出多元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概念、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同时开发创建了中药指纹图谱软件分析系统。使得产品在质量控制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手段,系统、有效实现了中药多组分的质量可控性。

在进行国际市场部署的同时,就对可能的国外目标市场进行了相关出口产品的专利申请和商标申请。目前,天士力已申请PCT国际专利13件,与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相关的PCT国际专利就有6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近30个。相关的商标也在相应的目标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在强有力的科研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下,复方丹参滴丸连续四年位居中成药单品种年销售额排行榜首位。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后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重中之重项目、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天士力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人事部在天士力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包括养血清脑颗粒、藿香正气滴丸、柴胡滴丸、荆花胃康胶丸、芪参益气滴丸、穿心莲内酯滴丸的现代中药产品体系构成了天士力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延伸出来的现代中药科研已经发展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肿瘤与免疫系统用药、胃肠肝胆系统用药和抗病毒药与感冒用药四个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如今,天士力已发展成为以制药业为中心,天然植物研究、标准化生产、加工相配套的高科技集团。

从复方丹参滴丸的开发、研制到现代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到由此而构筑的中药产品体系,一幅现代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蓝图已经跃然而出、越来越清晰。

现代中药的前景

天士力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中药要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向科技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仅仅十年,天士力从生产单一产品的制药企业,快速进化到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涵盖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保健品、医药包装、物流配送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他们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一贯宗旨分不开的。

第6篇

[关键词] 技术预见;疫苗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303;R94 [文献标识码] A

“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医疗保健重点将是把疾病的防治从治疗逐步向预防和健康促进方向转移。疫苗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时髦的名词,从其诞生起就一直扮演着预防疾病对人类危害的重责,今后随着居民疾病预防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其地位将日益凸显。有鉴于此,利用产业技术预见的研究方法,可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实现之间的关系,实现合理有效的配置产业链和社会资源,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本文将从产业技术预见的角度对疫苗产业链和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关于产业技术预见

1.1 产业技术预见的概念

众所周知,“技术预见”是由英文“Technology foresight”翻译而来。目前,经常被引用的技术预见定义来自于英国Ben Martin教授,他给技术预见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技术预见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并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此外,OECD也给技术预见也下了相似的定义,即技术预见是系统研究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长期发展状况,以选择那些能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最大利益的通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预见活动在全球的开展,其方法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研究广度和深度也日益增加。传统的技术预见概念已难以概括现今各种预见活动的内涵,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产业技术预见的概念。所谓产业技术预见,是在对产业构成体系充分把握的前提上,在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产业开展的预见研究活动。相比传统的技术预见概念,既强调其隶属传统预见的重要组分,又更加侧重产业技术体系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1.2 产业技术预见的内涵及特征

技术预见根据预见的主体和对象不同,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技术预见一般由地方政府主持,主要是针对区域内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总体进行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用区域技术预见来显示;中观层面技术预见一般由地方政府或行业部门主持,主要是对相关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产业技术预见来表述;微观层面技术预见由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及企业来主持,其中企业作为主体,主要是针对重大战略产品进行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产品技术预见来体现。具体详见表1。

纵观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产业技术预见隶属整个预见活动的中层,相对于宏观层面的区域技术预见,其研究范围更加聚焦;而相对于微观层面的产品技术预见,其研究内容又必须涵盖产业技术发展的共性。相比上下两大层面的预见,产业技术预见更多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研究内容的特征大致由以下几方面:

1.强化了产业构成体系的分析。具体包括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布,产业链的价值分析,以及产业核心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研究。

2.研究过程区分了产业关键技术和产业支撑技术的范畴。明确了产业关键技术指一些强对象化的技术,具有明确的应用指向,技术特征明显;产业支撑技术则是一些弱对象化的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共性特征明显。

3.通过市场需求分析,愿景描绘前瞻,提出了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概念。针对不同产业的特点,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单目标多路径,或多目标多路径的战略发展选择建议。

2 疫苗产业构成体系分析

2.1 疫苗行业产业链构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纵观全球疫苗行业的发展现状,其开发和生产是困难、复杂、高风险及昂贵的,具体涉及包括临床研究、工艺开发以及检定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求产业内各个部门、组织之间通力合作,这种通力合作的体系构成了疫苗行业内企业、政府、大学科研院所、经销商、用户之间复杂而系统的产业链。

疫苗行业的产业链如图1所示。

2.2 疫苗行业产业链价值分析

纵观疫苗产业上中下游三个环节,首先关于疫苗产业的上游,由于整个产业的特点预示其中的生产企业是典型的需要产品叠加来驱动实现发展的。因此,企业必须与行业最上游,即基础研发和相关技术关联研发机构实现高度关联,以保证企业在产品研发端具有时间和资源上的优势,事实证明一项新技术的突破、应用都有可能造成疫苗产业内部的巨大变化,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先机和利益,因此疫苗产业上游的发展决定着整个产业发展的走势。

其次关于疫苗产业的中游,由于生产制造疫苗产品所用的培养基和化学试剂是疫苗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在疫苗生产成本中占10%左右,同时培养基和化学试剂行业相对比较成熟、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供应能力强,所以对疫苗产业的控制力不高,因此原材料价格对疫苗产业影响较小。此外,药品包装占用的成本占疫苗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约占30%左右,医药包装价格上涨,对国家统一定价的计划疫苗生产企业有较大影响,但对于有价疫苗生产企业,由于疫苗销售价格可自行制定,因此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对有价疫苗生产企业的影响不大。总体而言,产业中游基础原料类物资相比其他行业影响效用不大,核心工艺流程技术将决定行业中游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最后,对于疫苗产业的下游,根据国家相关条例,疫苗行业的经销商、商隶属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且必须具有国家专批的疫苗经营资质,即企业进入行业内的壁垒较高。同时,疫苗产业的市场与医药产业整体相比目前尚处于早期的竞争状态,随着产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同的竞争模式及资源整合将会层出不穷,产业市场中商业流通企业的集中度日趋提升,尤其是大型经销商的介入,将会促进和加速疫苗流通中间环节新的竞争格局形成,小型、不规范且不具竞争优势的经销商将会被淘汰出局,产业下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3 疫苗行业核心工艺流程构制

在疫苗产业“研发测评―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分包销售”这条自上而下的产业链中,将基础研发的成果通过中试放大后的批量生产是整个疫苗产业链中关键的环节。相较于整个疫苗产业的构成体系,其工艺生产制备关键环节拥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此外,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性流感和其他新型疾病的忧虑,促使疫苗生产商必须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针对特定疾病的快速响应能力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工艺灵活性,能够迅速提升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因此,根据疫苗产业的特点,总结出疫苗产业核心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组织培养、发酵;(2)收集、灭活、减毒;(3)纯化、下游加工;(4)配制和灌装;(5)质量保证和控制(见下页图2)。

3 产业技术预见的应用研究――以上海疫苗产业发展为例

3.1 上海疫苗产业发展切入点的思考

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镇,同时国家和上海“十二五”规划中都将新型预防、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研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上海目前已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如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的国家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医学院国家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上海目前还有众多新药研发平台,比如在张江药谷就有众多的技术服务公司、外包服务公司、大学和一些科研机构,这些都为企业研发提供便利。

此外,上海还拥有诸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一批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科研单位,在全国药物研发特别是创新药物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加入到科研院所和研发企业的人才库中,一系列的政策也吸引了海外人才回国就业。同时,作为全国经济、航运的中心,上海在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高度发达,对于疫苗制备的原料供给,产品的冷冻保藏等环节,都具有其他省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但是,现实是上海疫苗产业在拥有如此众多研发和产业化资源的同时,产业的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仍处于“滞后”的状态。尤其是近几年上海疫苗产业的产值相比同为国际大都市的北京,差距异常明显,固然存在政策制度上的客观原因,但是整个产业发展切入点的选择才是至关全局的关键。利用产业技术预见的方法,分析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瓶颈,找出发展的切入点及合理的发展路径,对上海疫苗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3.2 上海疫苗产业发展瓶颈的分析

从国内疫苗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来看,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一些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对于疫苗产业来说,无论是传统的预防疫苗,还是新型的治疗性疫苗都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疫苗市场的挖掘,将是未来国内整个疫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上海疫苗产业的发展,应认清自身“短板”,找准未来发展的方向。总体而言,现阶段上海疫苗产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能水平急需提高。截止2010年,上海地区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人用和兽用疫苗企业综合尚且不足十家,且大多规模较小,相比国内其他省市差距明显。例如在流感疫苗方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曾是国内第一家获得裂解疫苗文号的企业,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不足,现市场占有率已落后于华兰生物。此外,上海的疫苗企业由于受到土地、人力资本高等方面的限制,厂房设计标准、生产自动化程度、罐装培养规模等均落后于国内外行业内的优势企业。

其次,产学研衔接不紧密,上游研究成果与下游产业发展脱节。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与下游的疫苗产业发展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阻碍上海疫苗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如果上海不能解决上游科研与下游生产的合作、衔接等问题,很难使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变成疫苗产品。

最后,GMP管理水平不高,通过国际认证有一定难度。由于缺乏国际认证的产品和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在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大部分上海疫苗企业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国际认证有一定难度。企业普遍缺乏国际药品市场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化能力薄弱。

3.3 上海疫苗产业发展路径的建议

总体而言,上海作为我国高新产业发展的龙头之一,经济底蕴雄厚,相关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集聚也已初显雏形。因此,上海疫苗产业的发展应该立足自身的优势,与其他省市进行差异化的竞争,走出符合上海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以“错位差异化发展、着力提高产能规模”为切入点,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寻求国内外贸易合作,加速市场规模的扩增;凸显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建立和完善上海疫苗产业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明确上海疫苗产业错位差异化发展的模式,以市场需求和本地产业基础为导向,大力推动新型治疗性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争取数年内出现“重磅炸弹”级的新型疫苗产品;其次,为提高上海疫苗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以及推动整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的上升,必须扩大传统疫苗的产能量级,提升过程管理标准,改良现有生产技术,降低能耗、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还要加快现有疫苗品种的深度开发,尽快形成多介联合疫苗等形式的新生产力;最后,重视上海疫苗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研究院所在疫苗研发各环节中的技术优势,进行技术交融,为上海疫苗产业的进一步集约化提供科技支撑。

在明确上海疫苗产业发展切入点的同时,通过结合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及上海科研、产业的基础,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发展,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疫苗产业为目标。我们将上海本地各类从事疫苗行业的机构划分为三种不同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1.对于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学术机构,发展路径以抢占科研制高点为宗旨。一方面前瞻布局新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重点聚焦复旦大学高效乙肝疫苗的研发和第二军医大学新佐剂肿瘤疫苗的开发;另一方面,加速疫苗研发综合平台的建设,由第二军医大学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重点推进疫苗免疫原制备及质检技术体系、疫苗效果评价、疫苗稳定性及效力检定、疫苗动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建设。

2.对于行业内的大型龙头或重点企业,发展路径以面向培育经济增长点为宗旨。推进内容主要面向传统疫苗工艺改造及现有产能的扩大,重点聚焦海利公司猪链球菌灭活疫苗产能扩增建设,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细胞培养转瓶技术部分工序的自动化开发和水痘疫苗细胞工厂规模化生产技术升级,联合赛尔的扩大霍乱疫苗的产能研究,泽润公司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细胞工厂的生产工艺研究等产能升级方面的内容。

3.对于行业内中小型新兴企业,发展路径以挖掘未来发展潜力点为宗旨。主要推进内容为针对在研产品的加速上市,以及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聚焦子宫颈癌及人瘤病毒(HPV)治疗性疫苗开发,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核酸疫苗技术研究,麻腮风水痘四价联合减毒活疫苗等已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项目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4 结束语

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依靠产业构成体系上每一个环节的综合提升,更需要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实施路径及相关配套政策建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面对日益多变的形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方式也将多样化。有鉴于此,开展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将能更好地理清产业构成体系与实施不同发展路径间的关系,成为促进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健民等.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2]曾路、孙永明.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与制定[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丁云龙、谭超.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学报,2006(4):15-17.

[4]蒋玉涛、招富刚、苏植权,基于技术预见和路线图的重大科技专项选择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3):25-30.

[5]王仰东、基于技术路线图应用的生物柴油产业链研究[J].北京:科技管理研究,2009(2):41-46.

[6]穆荣平、王瑞祥.技术预见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4):21-23.

[7]BENRMARTIN.Technologyforesightinscienceandtechnology[J].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Management,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