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行业的就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高职院校的经管类专业中,会计专业是第一大专业,不管是从招生人数来看,还是从毕业人数来看,其都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会计专业的招生人数本来就比较多,再加上其它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报到入校后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转为会计专业,最后导致会计专业的实际人数远远超出了招生计划。在有的学校里,一个年级有多达20多个会计专业班级,上千名会计专业学生。然而,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会计专业仅仅是一种辅的工种,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会计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度,就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1、从就业岗位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毕业后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别较多,主要有财务、税务、审计、会计、出纳、收银、销售等。
2、从就业行业来看,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较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根据毕业生反馈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所从事的行业包括了银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物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电信业等。
3、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一些民营企业与个体企业,有少部分学生在国有企业与国家行政机关单位就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文凭有一定的要求,基本都要求具有本科以上文凭。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
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反馈,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会计账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理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
二是工作技能,主要是包括与会计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查账能力、会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财经阅读写作能力等。
三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来讲,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实际工作总是会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喷涌而出,这也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四是吃苦耐劳精神。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对于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较高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市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当前,会计专业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于招收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会相应的提高,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求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加之社会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些都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学校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会计师资格,“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同时,高职会计教学中偏重于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就业心态,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否取得了初级会计资格证等自身因素对于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实践技能强、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的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就业。
四、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从学校方面而言,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入学时,就要对学生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为学生普及职业规划教育,提前树立起职业观念,以使其在高校的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来说,要会计理论教学中,应多增加真实案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使用企业真实的账册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中的会计工作是怎么样的。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要多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分析管理实验,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技能。
三是要对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属于学科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合。虽然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导针对工作的教学。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好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积极学习英语、计算机、驾驶等实用技能,要各级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交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各级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实习活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会计技能,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专业就业观念。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形势,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做好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郭小金.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2] 陈冬梅.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途径和措施探析[J].河南农业. 2010(16)
20xx年最热门专业有哪些_本科大学热门专业排行榜前十强20xx年热门专业有哪些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最近几年大力发展的方向,这就是一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行业会持续走强,十分有前途。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专业性很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这个行业也会是个经久不衰的行业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这个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看看美国如今法学低位,那就是中国未来法学地位了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这个行业一直都很火,必进是国民生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过工资嘛,也都一直不温不火。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曾近中国第一支柱产业,现在只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土建类现目前正走下坡路,必须要迎来产业改革才会有新的发展前程,如果你还在选专业,那么最好慎重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专业性很强,也是比较有钱程的一个行业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这个行业我觉得会走强,因为中国在走向世界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
学、中药理论。
医学一直都是比较强势的行业
本科大学热门专业排行榜十强
1、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特点:分数高 学制长 要求严
就业情况:
从近几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上看,医学类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普遍较高。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约为75000~80000人,本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在75%至80%之间。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医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但即使有一部分医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做医生,我们也应该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
实际上,很多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医院就业的比例不到40%。我国大医院的体制基本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很多人都想进入大城市的大医院。“大城市的大医院根本不缺人,是农村缺、基层缺,而且问题很严重。”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感慨。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xx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比上年增加46万人,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却减少了2.6万人。
公立医院编制有限,私立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又很一般,因此无法消化每年大量的毕业生。所以,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就业率相当低。不仅是本科生,近些年连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也面临就业问题。
2、专业名称:计算机类
专业特点:就业岗位多 高端人才俏
就业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新增网民4299万人。而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也由20xx年的90.1%提升至95.1%,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就业领域非常广泛。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在75%至80%之间。那么,哪些专业人才受到市场青睐呢?如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很大,就业薪金亦不菲;还有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由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本科生常常被一些技术比较出众而身价又比较低的职校生抢夺“饭碗”。
3、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特点:技术含量高 真不是“搬砖专业”
就业情况:
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可以说没有土木工程,就没有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任何基础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智慧——住的房子,乘坐的地铁,参观的场馆,享受的休闲场所,无不与土木工程紧密相连。高铁、活动场馆、城市轨道交通、南水北调等项目的建设中,都遍布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加,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来讲并非难事。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10万人以上,就业率区间为85%-90%,属于就业形势乐观型的专业。
4、专业名称:会计
专业特点:高层次人才是“香饽饽
就业情况:
会计是商业的语言,可以通过公司的账面和会计知识来了解一个公司的整体运营状态。通常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美国的CPA和英国的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很多毕业生都选择考取这两个协会的资格证。会计行业入行容易,注重经验,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会越老越吃香。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在75%-80%之间。从数据可以看出,该专业的毕业生规模较大,总体就业情况尚可。
5、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专业特点:企业的“心脏”
就业情况:
就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80000-85000人,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为75%-80%。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会计类职业,一般要花大量实践工作才能得到运用。现在中国企业主很难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一手抓,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管理来运作。
毕业后如果能够考取相应资格证书,会在求职中为自己增加竞争力。很多用人单位对资格证书是认可或有上岗要求的。从事会计岗位,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事银行证券等领域需要理财规划师、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在房地产从事评估专业的需要工程评估师等资格证。
本科生毕业后也可以选择学习深造,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有会计学、会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
6、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特点: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就业情况:
机械行业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础行业,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类行业的技术支撑,如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等,都需要机械行业来帮助制造基础设备。它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8.5万人-9万人之间,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在80%-85%,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
就业岗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方向:1.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设计研发人员;3.机械产品的销售人员。
7、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特点:能力重外语就业看地域
就业情况: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规模为8.5万至9万人,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为75%至80%。
用人单位要求的外语并不仅限于英语,很多企业都招聘小语种的国贸人才。一项以义乌地区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外贸企业对小语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60%的企业对外业务中需要用到阿拉伯语,40%需要用到西班牙语,其他应用频率较高的语种还包括韩语、日语、俄语等。
排名前列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圈: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城市位于沿海,拥有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天津港等众多港口。国际贸易市场繁荣势必拉动人才需求,因此,这些城市可以成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8、专业名称:英语plus
专业特点:英语+专业被动变主动
就业情况:
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在75%-80%之间。
英语专业毕业生几乎可以迈进任何行业的门槛,但是“入门”是有附加条件的,仅仅会掌握语言还不够,还要将英语跟某个专业或行业融会贯通,用个公式比喻就是:“英语+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中都加强了专业特色的学习方向。如英语与管理、外贸、金融、工程、法律、出版、广告等专业相结合。
9、专业名称:法学
专业特点:“雾里看花”
就业情况:
就近年来,法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生报考的热门,但据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75000-80000人左右,该专业的就业率却只在65%至70%之间,实际就业情况并非与填报时一样“火爆”。
随着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公、检、法等单位人员逐渐饱和,从20xx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主要就业职业:公务员,律师,公司法务人员
10、专业名称:中文类
专业特点:开设院校多就业对口难
就业情况:
一、财务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一)各种证书的分类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它涉及面广、制约性强,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是对知识能力的一种反映。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种类繁多,有执业资格证书,也有职业资格证书,其专业内的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
1、会计从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有关机构颁发给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的一种资格证书,能够证明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任何想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所必须取得的证书,是会计工作的“准入证”。由于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会计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2、初级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职称也被称为助理会计师,是由全国统一组织的,具有统一的命题、考试时间以及合格标准,对那些考试合格的人,人事部会颁发《初级会计职称证书》,这种证书全国通用,且其难度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含金量大。
3、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是较初级会计职称高一等级的证书,报考中级会计职称的要求要比初级更严格一些,需要一定工作经验。按照现行会计职称管理规定,取得该职称后才能够评定会计师职称。
4、注册会计师证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证书,具有高权威性和高含金量,是人民日报反复推荐的证书。取得注册会计证书的人简称注册会计师,他们对知识有更广泛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会计类证书中最高的。
5、银行从业资格证
银行从业资格证书是有关机构向通过该考试的人员颁发的证书,可以反映其具有的专业岗位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此种考试也是采取个人网上报名的方式,每年五月、十月份分别举行一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
6、证券从业资格证
证券从业资格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前提条件,也是进入其它行业的重要参考,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是从事证券职业的第一道关口,因此,证券从业资格证也被称为证券行业的准入证。该考试经证券协会确定的年度统一考试,已全部采用网上报名,并使用全国统考、闭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工作是社会过去对于求职者的要求,既要有学历又要有资格证书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是现在和未来的趋势[6]。资格证书是由国家颁发的,经过一定程序严格培训及考核鉴定合格的人才能获得,是劳动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证明[4],是雇主招聘员工的主要依据,是我国公民到境外工作的有效证件[3]。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起着促进作用,很多技能人才通过考取资格证书来证实自己的实力与技术。资格证书与相关工作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表现了特定职业所规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在这一职业中工人所应当达到的的能力水平。这两年来,虽然国家取消了许多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但是我们会发现,在那些黑名单中财经类证书的身影少之又少。
近年来,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技术性人才,对技术的要求也越变高。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社会可以通过资格证书初步地了解求职者的能力,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技术。大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使得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放心的就业以及创业,为自己就业提供有效的凭证。
二、财务管理专业考证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也逐步规范化,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制度,而且劳动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了90个行业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很难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财务就是其中一个,国家明确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员所必须持有的。同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职称与职业技术资格评定都与资格证书联系密切,只有获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选择考证。
(二)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比较来选出最优秀的,招聘时不仅看学历证书,更重要的是看所持有的资格证书的数量以及质量[8],他们普遍认为资格证书是从事某种工作必须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证明,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拥有资格证书也能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替用人单位节省培训费用,降低运营成本[7]。另一方面,不同的用人单位基本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单位的人才评选机制。面对过于个性化的人才招聘,选拔机制和缺乏规范与统一的人才测评标准,大学生只有将自己越变越优秀,将用人单位多元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集于自身,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满足他们的要求。
(三)学校教育局限因素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够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样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和应变型人才越变越困难,大学生必须通过考证使得自己与实际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变小,提前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改善和提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其次,高校还没有深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没有彻底形成对大学生良好、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致使大学生没有完全清楚的认识到证书对于就业的作用,也让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四)个人方面
个人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的无奈。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考证的原始动力是方便求职,而且考取了相关证书在工作后的收入上也有所体现[6]。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于一些特别的专业,政府已经实行了准入制度,目前已有23类专业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是从事此类职业人员的必要条件,是能力的象征,文化资本的象征。很多的用人单位权衡人才层次的高低就是以资格证书的有无和多少作为重要标准的,大学生多一张资格证书就等于说为未来的求职多增加了一个砝码[5]。而且,取得证书对工作后的收入也会有所影响。据报道,若是取得Cisco认证或微软MCSD认证,工资差不多可以升高40%到60%。如果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在工作的同时将这个证书放在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也是可以获得一定报酬的[8]。
三、财务管理专业的考证调查情况
(一)调查形式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考证情况来源于电子问卷调查获得每一个毕业生信息,信息真实可靠。问卷共发放236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84.74%。
(二)调查结果
毕业生的男女比率大致为1:3,女生显著多于男生。
女生认为考证很重要的比率高于男生,男生认为考证无所谓的比率高于女生,表明女生的考证意愿高于男生。
在调查的几类证书中,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比率最高,依次是初级会计职称和证券从业资格证。
女生考取的比率为89.55%,男生为63.64%,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26.87%,接近于男生的3倍,表明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证结果女生比男生好。
女生考取比率为2.99%,而男生为0,表明男生几乎没有参与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或者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考取。
女生的考取比率为17.91%,男生仍然为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女生的考证意愿比男生强,考证结果比男生好。
四、财务管理专业考证与就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通过SPSS Statistics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是0.05,分析得到的显著性数据小于0.05说明二者相关,大于0.05说明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是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是否有持有相关证书与是否从事相关性工作呈显著相关。表明持有相关性证书的人越容易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随着相关证书的多少呈增长趋势,说明持有相关证书的数量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比率越大。
(二)证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证书是知识的证明,是专业技能的派生物,财务管理类证书是相关专业能力的体现,证书也与企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相关,更多的反应了实际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份工作可以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证书可以帮助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增加筹码。在与别人同等的条件下,相关的证书越多,可选择的工作机会越多,从事相关工作的机会越多,可能性越大。因此,证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五、对实证结果的原因解释
证书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派生物,考证是为了培养一种应对特殊工作要求的技能,不同的证书反映了不同的专业能力。考取符合专业方向的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上面所列举的证书也反映着不同的专业能力。
第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制度;了解会计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通过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如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能对企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会计实务进行处理。
第二,初级会计职称,获得此证书即说明已掌握了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以及财务会计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能掌管某些领域或职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能力。
第三,中级会计职称,取得这个证书即说明已经掌握了较强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实力。
第四,注册会计师,能够全面掌握会计学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去正确的解决问题,能够运用swot对行业进行分析并作出适当的判断,能够了解不同的经济实体活动,能够准确的对数据、状态进行分析等,总之,注册会计师证反应的是比较全面的能力。
第五,银行从业资格证书,了解银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具备与银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如对银行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对整个市场经济的了解,以及一些理财规划的相关知识等。
第六,证券从业资格证,了解中国的金融体系,证券市场的主体,认识证券所包含的类型以及每个类型的特点。拥有证券的基本分析能力,掌握投资的基本理论。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法规,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证券公司的业务规范等。
六、建议
第一,首先,大学生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本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并积极考取,为就业增加更多的筹码,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再次,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了解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等,适时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一个全面地思考。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吴慧萍(197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6-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发展。作为专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体制,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提高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现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最初的模式是“学科系统导向”,然后转化为“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最适合本国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案。
然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们也曾经借鉴过国外课程发展理论的新思想,倡导过双元制、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和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等课程方案,但是在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实证研究都证实,因为学习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无论是在设计课程微观的教学内容,还是在工作分析后形成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各个院校又重新回到了以学科为系统的老路上。审视和反思之后,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课程开发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很多“职业院校专用”教材,其内容的形成以普通院校教材为基础,换皮但是没有换心;(2)课时安排上往往还是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3)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不强;(4)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以人才市场岗位调研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与学生的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职业规划不相匹配,都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来培养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职业能力,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是企业找不到人,而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其一,课程开发与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适应。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培养要求是:既要懂会计理论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精通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会帮助企业税收筹划;对实际遇到的财务问题要有精准的职业判断;会财务分析,对财务项目筹划要具备交流与沟通能力;当然,还要有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据此,2011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为:立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顺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适应商务中介、现代金融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满足学生职业规划个体需要,分类培养,融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三位一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二,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2011年3月开始,学校邀请企业会计专家对中小企业会计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财务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就业导向课程的开发。
据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职业岗位群有出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业务会计等,会计工作先从建账开始,通过记账、算账、结账,最后报账、查账。通过制证、复核、登账完成记账。会计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会计核算的每一项任务包括填制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等,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满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把会计工作能力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其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聘请行业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一起,研讨、修订和确认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就业会计岗位,从中分析出不同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把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按照其相关性归纳总结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对部分核心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对每门会计技能实务课程聘企业专家上2~4节的综合实践课。
其四,在教学条件实现方面,学院成立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鄞州诚缘财务咨询有限公 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对外开展了咨询、培训、实践教学、会计等业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对内服务于本学院的学生,实体公司实行“校企”双方合作,教师、学生既是学院的师生,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的 业务由教师任会计、出纳等,并带领学生进入公司实际岗位(出纳、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干的一个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会计校内实训实现从模拟走向真实,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档次。
其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就业导向课程都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共同主编并出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企业、行业专家始终对课程教学进行指导,在刚上课时,行业专家会对这门课程进行纲领性的介绍,并且说明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需要学到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考核该课程等信息。在课程快结束时,行业专家同学校教师一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考核,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典型工作能力领域转化为学习能力领域并设置课程(如图所示)四、会计专业就业导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能力及专业素养分析(如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开发标准的实施方案,使融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于一体的就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行业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本功,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开展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客观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仍然过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上,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培养等。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行会计专业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推进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内涵分析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文化状况或者文化类型,这些文化状况或者文化类型对人的思想能起到引导、促进、升华的作用,并提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审美水平,进而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素质与修养。常见的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都是人文学科。人文素质指的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中的人文气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通常将人文素质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的精神境界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知识可以通过个人后天的学习获得,而人的精神境界则需要个人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和感悟获得,主要体现为个人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人文素质是现代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此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也是现代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目标。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人文素质教育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推动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力量。
2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专业看似属于一个理科专业,但理论和实践均充分证明,推进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第一,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让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良好人文素质的会计专业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将会更加有主见、有远见,其也将更能胜任会计工作。第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存在一定难度,且枯燥、乏味,不少学生就是因为抵触学习专业课程,导致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最终在社会竞争中落败。而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明白自己为何学习、怎样学习,拥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将不会在难度颇高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迷失自我。第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可以让人心灵澄澈、思想丰满,而缺乏良好人文素质的学生,往往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空虚,甚至会崩溃。人文素质在丰富学生思想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现代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个人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
3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在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应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紧密对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
3.1设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目标,行动才能有方向,行动才能有力量。高职会计专业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在设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以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人文素质要求为教育导向,确保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获得的人文素质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帮助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基础上,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第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应以培养企业会计主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目标,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从事相关工作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在取得相关会计专业职业证书的同时,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3.2加强高职会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会计专业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缺乏的是既具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为获得“双师型”教师,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内具有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专家作为实习教师和指导教师,以其精湛的会计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从事会计专业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在院校中任职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对其会计专业教学能力、会计专业道德品质、会计专业实践水平进行全面考量,并为其提供深入企业观察、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会计专业任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3.3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会计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模拟实训、企业实习等方式,重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其综合人文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完善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在不轻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企业实训时间,帮助学生在吃透书本知识的前提下,将书本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使其具备完善、扎实且熟练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会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其将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企业形势。
3.4改革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是重要方向。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素质教育仍存在较多不足。高职会计专业应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将《会计法》以及公民职业道德素质中所倡导的会计职业精神有效传达给学生,包括会计行业从业的道德品质、会计行业从业的专业要求等,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社会运行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兼顾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的会计岗位从业理念,进而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后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树立职业道德风范,更好地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3.5对接相关企业实现顺利就业
在当前校企合作广泛开展的情况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推动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与企业积极合作,学生在相关企业中实训之后,可以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企业,实现顺利就业。一般来说,基于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实践性、灵活性,企业也更加愿意选择“科班出身”的和在企业内部进行过实训的学生,这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4结语
在众多高职院校专业中,会计专业对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人文素质要求都很高。在现阶段的就业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人文素质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所不可或缺的。在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努力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中,通过校企合作、师资建设、课程完善等方式,着力构建一个人文素质培养效果显著、学生乐于接受、企业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以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赢得企业的青睐,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并在无形中有效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晓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3(7).
[2]刘建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黄元媛.探析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新经济,2014(Z2).
[4]林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6).
【关键词】 本科生;就业;人才培养
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一直都是影响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财会类本科毕业生来说尤其重要。由于教育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使得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的主要培养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造成很大竞争威胁。本课题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地方高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并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地方高校财会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地方高校财会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现状
据统计2007年湖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0%,相对于2006年的86.3%,这一数据是令人鼓舞的,但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以财会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例,2007年会计人才被列为十大急需人才之一,很多部属高校的财会类毕业生几乎是百分之百就业,工作环境和薪酬也较理想,但各个地方高校内部统计数据显示其财会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正在缓慢下降,2005年就业率几乎是100%,2006年为92.6%,2007年为83.4%。这反映出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总体上升,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为此,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地方高校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研究。
二、地方高校财会类本科毕业生的“夹心层”地位
地方高校财会类本科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是处于一种“夹心层”的位置,有好的工作职位,他们处于劣势,竞争不过部属院校的高才生和研究生,一般的职位他们又比不过一些高职生,这样一来他们的就业机会少,就业面也窄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属院校软件硬件的条件相对于地方高校要好许多,学生受到各种锻炼的机会比较多。知名院校经常会与企业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联系,借此可以了解企业用人的要求、工作的内涵、职责分工,这样在学习中也就有的放矢,同时也因为是名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被企业所认可,相同的岗位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是竞争不过部属院校高才生的;二是和一些高职生相比,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动手能力方面又显得有些不足,高职院校是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教学核心,其教学过程中安排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突出,学生往往一毕业就可以上岗,而且对薪酬的要求也不高,较受中小企业钟意青睐。地方高校的培养模式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相对薄弱,动手能力不够熟练,也就变成了大家常说的“既不能文也不能武”的状况,这样在应聘中就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
三、提高就业率方法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提升有效就业率的最主要因素,这种需求包括专业需求和人数需求,学校应积极按市场需求来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逐步趋于一致。
1.加强财务决策类课程设置
企业对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期望不再是简单的会做账就可以了,还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建立在对账务流程全面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进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就要在原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投资理财类的专业课程,如投资分析、投资理财实务、税收实务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这些课程通常安排在三、四年级,在学生学完了会计类的基础专业课以后开展。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维持一定的弹性,不应该是许多年固定不变僵化的,它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而有所调整。
2.专业不宜过分细化,保持大专业方向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都是严格按专业来制定的,为了区分各专业的不同,专业课程也就有所不同,如会计专业就会开设银行会计、会计理论、会计制度设计等专业课程,而财务专业开设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理财等专业课程。笔者通过对同一年级两个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如果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学生们更希望能将专业打通,课程设置上不要区分的过细。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采取大专业小方向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本科的一至三年级两个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学生就能对两个专业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在四年级学生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完成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毕业后的就业意向对财务与会计专业区别对待,从选修课上区分专业特点。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就是往往都要求应聘者有实际工作经验,如果应聘对象是应届生,他们更多的倾向于招录高职生,因为高职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是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本科教育对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四年的教学环节中只有一个毕业实习环节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单位参加实际锻炼,时间很短,往往只有一个月,而且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恰好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月,其效果不是很理想。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动手能力培养环节的课时量,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增设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模拟实验等环节。以财会类学生为例,通过实践环节,既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账,也要学会查账、审账、通过报表分析能做出合理的预测,让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比高职生更胜一筹;第二,指导学生利用暑假期间来进行实习,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会主动地利用寒暑假来打工,但多数选择的都是一些促销类的工作,虽然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对感知社会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专业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联系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最好是能与所学专业相关联,让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际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有超前意识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如果在内容上能有所超前,也许可以避免大学四年时间而造成的部分知识体系的落后。以财会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会计的核算将逐步与国际要求接轨,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只涉及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应增设国际会计准则、核算等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科体系才能逐步更新并与时展保持一致。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是成功就业的一半。为避免出现盲目求职,低效率求职的现象,在学生开始参加各种招聘会之前,学校相关机构非常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应聘辅导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地评估自己,正确地认识社会需求,突出竞争力优势,了解行业动态和职业内涵,帮助学生确定方向。在学生求职期间,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校方应既当“导师”和“红娘”又做助理和参谋,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及时调整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不因一时的挫折而对未来失去信心。
(三)从学生入学起就帮助其确立就业方向并不断调整
就业是毕业生人生角色的一个重大转变,学生转变为工作者也是不一样的。要求校方从学生进校时就开始设计,并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以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许多学生在进校之初都希望自己毕业以后能成为一名会计,这是他们对会计专业的最初认识,但是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以后,逐步认识到会计工作是非常繁琐和辛苦的,而且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也了解到基层会计人员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许多都是一些职校毕业生在岗。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比较迷茫,既不愿意和一些职校生竞争一般会计岗位,高级别岗位又竞争不过研究生,不知道以后的定位应该在哪里。
因此在学生进校之初,学校就有义务对学生进行专业认识介绍,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对以后的就业有个初步的设想。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校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多找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比如财会类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估价师之类的课程,也可以鼓励他们学习第二学位,这样他们毕业后就可以选择层次更高的职位。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让地方高校的财会类本科毕业生在应聘中跳出“夹心层”的不利状况,在学生的培养中可以进行有特色的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比如现在市场上房地产、营销、环保、咨询等行业比较热门,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各个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的特点,比如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所涉及的经营周期会比较长,往往超过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时间,存货的计量不能只是按计划成本来核算更应该按市价来估算,其应收款项金额会比较大等。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地方高校的财会类学生既有会计专业知识又能了解各行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身处地从企业的角度来计录经济业务,竞争力自然就提高了。
结束语:
提高地方高校财会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水平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核心,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学校内部来说可以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从社会环境来说政府要创造条件鼓励毕业生多种方式就业。
【参考文献】
[1] 赵小兰.试论就业保障体系与职业指导――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例 [J].经济论坛,2007,(23).
一、中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与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我国每年经济发展而创造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的需要,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人多岗少”的矛盾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如何让这些有科学技术的年轻劳动者转变就业的观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由此,在中职学校开设创业教育不光是为了贯彻中央精神,也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中职毕业学生除少部份进入“高职”门槛继续深造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职毕业生的精神面貌如何,是否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毕业后就业创业的情况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能否在市场经济中有一番作为,这都需要学校在教育过程,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毕业做好心理准备。
中职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岗位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后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而要实现“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必须加强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是化解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1.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应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2.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处理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布置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言誓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和风采照,举办内容形式都具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展示创业型教育队伍形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学校的创业教师大多由德育课老师承担,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创业的知识往往与专业知识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来上,在授课时,就能把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创业必需技能,作深细介绍,使学生得到专业性的创业教育。笔者从财会专业课程方面对就业指导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让学生了解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让学生了解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现有的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充足的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中赖以生存的手段。作为财会专业学生,目前可以胜任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会计、出纳、仓管、收银、银行从业人员、保险从业员等等。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更好的树立职业目标。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在我国,职业生涯规范是陌生的概念,许多中职学校的创业课没有或较少涉及到此类知识。财会专业学生先从职业技能上进行规划。首先,取得会计从业证书、银行从业证书、收银员证书等,然后再进行初、中级职称的学习取得相应的初、中级资格证书,让自己在职业岗位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自考、成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满足学历上的要求,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其次,在就业中寻找创业的机会。在就业中积累经验,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寻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创业和就业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流程,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采用课在岗上的教学模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校外实岗现场教学,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职业综合能力锻炼,使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中赖以生存的手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就业和创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1)《基础会计》、《会计模拟实训》《电算会计》中的就业技能指导。《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是上好其他财会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然后在《会计模拟实训》进行实训,从直观上感知审核原始凭、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在《电算会计》让学生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运用,为今年从事会计相关行业奠定基础,让记账成为可能。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 会计 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58-03
会计类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因而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从而成为目前高校所开设的数量较多的专业之一。截至2012年,广西共有42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开设会计类专业的学校就达到36所,可见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压力之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由此可见,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对于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业高职院校会计特色专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遍化的今天,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强化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涉及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只有把专业做强、做精,形成特色,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教学内涵建设才会有新的突破。
(二)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行业高职院校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从高校内部系统而言,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教学质量,来自于特色。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多样、严密而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促进和开发,获得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尤其是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最终打造特色专业的品牌和特色。
(三)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会计专业学生及时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会计专业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而基本忽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在工作中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会计特色专业建设,高校将更加重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应和互动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自身价值达到最大化。
二、行业高职院校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会计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以保持专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背景,以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色。
(一) 特色专业的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
一个专业的特色应该是在其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的,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这种特色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是根据广西经济建设和林业发展需求,依托广西林业行业而设立的最早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是我院目前办学历史第二长的专业)。该专业前身是1980年开设的“林业财会专业”,2000年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班,专业名称为“林业财务核算与管理专业”;2005年根据《全国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规范要求,更名为“会计专业”。到目前为止,为广西区直国有林场等林业行业企业培养财务科长、财务处长、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总经理、注册会计师等高级会计人才300多人,累计为社会和广西林业行业输送大中专毕业生4980人,占我院毕业生总数的20.85%。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背景
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特色专业建设的走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依托行业,为行业服务。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国家对广西的生态建设高度重视,2008年生态建设专项资金下拨就达10亿元,广西林业资源丰富,有151个国有林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公布的数据,2011年广西林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与此同时,广西林业的投融资项目也得到迅速发展,全区全年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4亿元,同比增长40.9%。截至2011年底,广西有木材生产、加工企业10000多家,上规模(500万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企业有1100多家,其中不乏一些外资林业巨头,像丰林国际、嘉汉林业、日本王子、金光集团、斯道拉恩索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类林场、各类林业企业每年需要增加熟悉林业行业特点的会计从业人员两三千名。而整个广西只有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开设林业会计方面的课程,专门培养林业类会计人才,并且近年来的毕业生一直维持在200~300人,人才缺口非常大。
三、行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内容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因此,会计特色专业的建设也必须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一)创新专业建设理念。
会计专业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在当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传统的办学理念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实,根据高校所处地区、行业的实际情况,更新专业建设理念。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秉承“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树立“理实并重,素能兼修,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遵循“服务需求、明确定位、尊重规律、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做好规划、分步实施”的专业建设方针,坚持“校企合作共建,学习工作相融”的专业建设理念,按照“校企合作为前提,工学结合为引领,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实训条件建设为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专业建设思路。会计专业建设体系构架如图1:
图1 会计专业建设体系构架图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性的问题,它不仅决定着学校办学方向,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体系的制定以及教学的实施和安排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有保障,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目标是面向广西中小企业和林场、林业企业等单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懂核算、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初、中级会计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会计专业全力打造“四依托,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依托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平台,将证书课程与学历课程合一;二是依托会计职称考试平台,将职称课程与学历课程合一;三是依托“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将工作与学习合一;四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将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一。
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实施“三主线”人才培养。第一条主线,是以入学教育和职业指导为平台,实施会计职业认知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会计职业发展与就业技巧教育,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完成;第二条主线,是以“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为平台,实施通用职业能力素质和专业职业能力素质教育,在第一、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完成;第三条主线是以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平台,实施顶岗实习和就业教育,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改革人才培养方法,以“模拟实训、仿真工作、岗位见习”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训为基础,精心打造“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育人环境。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有机结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边讲边练,边学边做,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日积月累地形成能力,潜移默化地养成素质。
(四)建设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是否体现所谓的“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专业课程是否具有特色。因为专业课程建设是体现专业建设特色的载体,它直接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开设林业会计、小企业会计制度、林业经济管理、林业会计电算化等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课程主要从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建立、课程考评体系的建立、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课程精品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以会计专业中林业会计和林业会计电算化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带动课程体系中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建设。
(五)开发特色教材
学院在教学上一直比较重视教材的选用,在选用教材时侧重于比较符合我国林业财务与会计实际情况的教材。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优势,深入与高峰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三门江国有林场、东门国有林场、大桂山国有林场等林业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使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已开发和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林业会计》《林业会计模拟实习资料》《林业会计电算化实训资料》等校本教材11部。
(六)建设特色“双师型”队伍
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要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鼓励教师继续深入工业制造企业和广西国有林场等林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在校企之间有序流动,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教师100%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另一方面,大量聘请林业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打造一支稳定的结构优化、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保障实践教学和技能大赛的顺利完成。
四、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长期的建设,学院会计专业2004年被学院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被学院确认为重点专业,2012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认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专业。近五年以来,会计专业教师承担科研课题5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会计专业教师承担“广西区直林场和广西林业集团绩效考核体系及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指导工作和承担了区林业厅《规范与完善国有林场会计核算》等课题研究。
学院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自创办以来一直都承担着广西林业行业在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近3年来,为广西林业行业开展国有林场会计核算规范、林业会计电算化、基本建设单位会计等课程的技术培训1200多人次。
近五年来,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其他大赛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4项、广西大中专珠算技术等比赛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特别是2012年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开赛以来,我院会计专业参赛选手连续两年荣获该赛项的团体一等奖。
会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坚持科学的特色专业建设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专业办学实力,促进专业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2]李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
[3]蒋昕,单昭祥.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7)
[4]张月玲,王晓莉.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会计之友(中),2010(12)
[5]田翠香,刘永祥.提升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理念的探讨[J].会计之友(下),2011(9)
[6]于国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财会教育,2012(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2JGB363)
关键词 专业设计 会计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将该专业办好办强,应了解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深入行业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对会计专业设计体系进行创新性地构建,及时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其中专业定位是方向,课程体系是核心,教学团队是关键,实践教学是重点,学生就业是成果。
一、专业定位方面
专业定位决定了一个专业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指明了一个专业的发展方向。我院是一所市属院校,主要面向石家庄,培养优秀员工和职业经理。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半以上来自石家庄市区及其所属郊县,所以会计专业也必须立足石家庄,为石家庄的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目前石家庄已经形成了医药、纺织、化工为主体的综合性的工业体系。09年末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5%。近几年来,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全市企业数量的90%以上,民营企业上交的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左右。在未来的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提到,石家庄在十二五末服务业的比重将要达到50%,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根据石家庄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将会计专业定位于为石家庄的中小企业服务。考虑到会计工作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我们以制造业会计为主,并兼顾其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将不断增加服务业会计的内容。
为了实现学生顺利就业及后续职业发展的需要,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和企业的专家共同论证、反复地修改和完善、制定出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会计专业就是要培养能够在中小企业从事出纳、成本核算、纳税申报、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管理工作的懂理论、能实践、会学习、可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专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方面
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我们要创建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加以实施。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师通过到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论证实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基于会计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表中所展示的是具体的工作过程和1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行动领域转化到学习领域,制定出了会计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按照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要求,构建了学习领域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根据每一门课程它侧重于某一种能力,以及我们对开设的学期和课时也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如社会适应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基础、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经济管理金融常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经济应用数学、经济法、财经应用文写作、实用英语;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初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表及经济活动分析、审计、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岗位专用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出纳岗位实务、财产物资岗位实务、成本核算与分析、税款核算与申报、会计电算化岗位阶段及综合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四种能力模块课程的课时比例相对比较均衡,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四种综合能力。此外还开设了一些能力扩展模块课程如ERP沙盘模拟、市场营销、商品流通企业会计、ERP供应链管理,以实现学生的职业拓展。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为此我们也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二是开发专业精品课程;三是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四是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及逐步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站。
三、教学团队方面
有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有一支业精技强的教学团队来完成和实施。我院会计专业整合了学院内部和外部的专任教师、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组建的教学团队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团队教师的构成能够满足学生四种能力模块课程讲授的需要,各项结构比例如下:双师教师达到了71.1%,硕士学位教师达到了48.6%,从职称上来看以讲师为主,占到45.71%,副教授以上职称达到了40%,年龄层面上构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结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一是实现学历、学位、职称三个硬件条件的逐年提升;二是在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全部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校外教师的管理方面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进而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从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实践教学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我院会计专业现在构建了以单项实训、分岗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相互融合、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力措施。目前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基本上能够保证学生的仿真和模拟实训,但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工学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部就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我们正在探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通过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这样的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将他们引入学校,由学校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技术和项目,共同开发一些实践教学项目,校企共同探讨具体运营方式和利益分成方式,其目的就是实现校企双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除了建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外,我们还积极利用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关系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由于校外实习基地比较分散,所以要加强其管理,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机制,实现由学校和企业来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建设规划:一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增加顶岗实习的力度;二是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设网络实践教学平台。
五、学生就业方面
学生就业是专业设计的一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想使学生顺利地就业,必须要通过多渠道对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需求量是最大的。我们通过四大人才网站对石家庄地区每天会计人才需求量进行近一周的追踪调查发现,招聘要求以大专层次为主,能力方面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交往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手工和电算化进行日常核算,以及具备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还要提供一些保障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些措施,首先是机构先行,建立就业指导机构,这个机构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和指导,搜集就业信息,组织就业讲座,组织小型招聘会等。第二是建立会计专业就业信息网,及时一些创业政策、就业信息;在教室走廊中还设有人才需求信息展板,使学生就业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第三是建立校企对接和订单培养,比如和银河人才网这样的中介机构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使学生一入学时就能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还经常进行校企对接,把企业引入校园,进行招聘和面试等,提高了学生的应聘能力和竞争能力。第四是我们通过各种社团、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学生毕业以后,他们的工作怎么样,他们的心理调试怎么样,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使他们能够稳定地就业。通过调查,还要及时地做出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实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本文系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计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ZJY113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洁.探索建立新的高职会计教学体系.今日财富 2011(11).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cubator" Talents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LI Aimin
(Guangzhou Nanyang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Abstract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ork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eriod is the training of higher occupation colleges accounting major teaching mode to develop students' special requirements, accounting work, practitioners should grasp the high level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ood occupation morality, which gives higher accounting Career Academy students is not a small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ow to innovate the ol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bin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stud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deepen the work of practic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posed the enterprise and school joint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the formation of "accounting incubator",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in the new period.
Keywords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会计职业作为高等职业学校中热门专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生源。因其专业稳定和连续性,毕业后单位企业广大需求性以及较好待遇都给报考会计专业学生带来巨大吸引力。因此广大高等职业学院都相应开设会计专业。[1]新时期工学结合背景下,高等职业学院应该鄙弃旧时会计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单位合作,让学生在边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中,以“实践理论相结合”开展新的教学和培养学生新模式。实现会计人才全面化培养,培养新时期下,全面专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工学结合培训教育方式对培养新时期全面型会计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行工学结合培养教育能让学生在会计工作实行中把自身在高职会计专业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中,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动手操作能力。[2]以实习生身份加入到实践工作中。在实践工作中,学生能在企业老师和院校老师双方指导学习中,尽快完成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经验,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实行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单位结合培养教育模式,可以使用人企业单位对新型的会计人才有更直观认识和了解。[3]企业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所需人才在学校结合下,有选择性强化培养,为单位储备优秀学生人才。企业单位也可以借用院校师资力量对本单位员工培训,为单位员工提高专业素质。
第三、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实行高职会计专业与企业单位结合培养教育模式,可以使院校学生在企业单位现有的工作生产条件和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氛围中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专业技术的提高,把院校的课堂结合到企业单位的工作生产现场,完成实践工作中学习了解课堂理论知识,给学生就业后奠定就业基础。学生教育问题与就业问题紧密结合,突出院校“教育就业一手抓的”教育模式。
2 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孵化器”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第一、理论课程与实践工作脱节。旧时期会计培训都是在固有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参加实践工作培训。新时期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部分院校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逆反心理,根本无法安心学习,出现半途而废甚至抵触情绪。[4]高职院校应当以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实践理论相集合”教案来改变固有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逆反及抵触心理,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出现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变不彻底,理论学习课程与实践工作脱节等现象。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岗位欠缺。成立实习基地困难多,企业单位实习岗位少。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院校与企业结合培养人才模式,首要因素是有附和院校条件的企业单位,能给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实习岗位的条件。院校学生实践工作开始后,能大量的接受实行生的企业单位不多。院校对企业单位的资质、待遇和规模无法做出选择,所提倡的企业院校结合实行中,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肯定与想象中有所差距,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第三、会计专业就业的高要求,一次招收就业的人数不高。因为会计专业的自身高技术性与职业素质高等特点,企业单位对招聘新会计员工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年限,到岗就能顶岗,必须专业技术过硬。[5]财务工作中都牵扯企业单位的重要机密事项,绝大多数的企业单位会从企业内部选拔和提拔会计人员或者选择长时间观察的人员来担任财务会计。以此,历年来,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次性就业率不高。
3 企业与院校结合,全面专业“孵化器”式会计人才的探讨
针对在企业院校结合培养教育下的人才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问题,作者所接触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开课过程中,以“企业院校结合”为中心,针对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组建从定位精确的人才培养,专业对口的教授,实践操作,顶岗培训到就业录取流水线一样的“孵化器”教培模式,在“孵化器”教培模式下学习的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真账实践、顶岗操作、专业对接和就业录取等几个关联的环境形成了完整而全面的“孵化器”体系。
第一、精确定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专业且精准和正确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分工越来越明晰化和精准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是为了弥补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高技术人才的缺失,不是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应试品”。以此,定位精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的填补缺失的高技术人才。通过比对调研历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信息咨询服务业、物流行业、家具行业、生产设备制造行业、商务会计、金融投资行业等高素质高技术的岗位。
第二、根据“工学结合”要求对课程体系进项深化改革。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中,应该以会计专业自身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求职所需专业内容学习巩固为最终目的,学习掌握基础课程基础上,将课程改革体系与现实所需专业相结合制定相关改革体制,做到摒弃旧观念和教学方式结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第三、加??院校内账目的模拟操作以及企业单文真账的模拟操作。根据会计工作本身的技术含量高和保密意识强的特点,企业单位都会对从事财务会计的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年限。企业单位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培养和采用院校实习生或者刚毕业院校学生等情况,在深化革新中,院校学生在院校学习过程中应该全部应用与会计课程相符合和紧密联系拟真作训软件进行学习和操作,彻底抛弃老旧教材做到开拓性思维学习。会计专业校外实践操作, 高等院校应当摒弃传统企业单位,认真重点挑选大量有真实账目且需要记账企业单位合作进行“真账实训”工作。[6]这类企业账目种类多,涵盖行业种类多,多种类型业务要及时处理,企业单位也需要大量财会人员为其账目清算工作做一些简单归拢。这样就和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共赢伙伴关系。既能为院校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企业单位也解决了账目上存在的简单问题。院校实习生通过在企业单位实践操作,结合院校教授理论知识互相验证,短时间内会对财会工作有一个简答明了的认识,比在院校内单纯理论学习更能提高自身专业知识,随着接触账目种类,涵盖行业账目的增多,学习和应变能力也会加强,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会计实训 服务外包 会计学
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基础,对改善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重大意义。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大学招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设会计学本科课程且培养模式单一,使会计学本科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一方面使普通高校会计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造成了众多的中小企业找不到有实际动手能力、懂管理的会计人才的局面。通过高校会计实训服务外包模式这种教育培养新模式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一难题。
一、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普通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大都遵循“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扩招过程中,新设立会计学本科教育的普通高校。这些高校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习借鉴其他财经类院校的经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会计素养较高,但是,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一般较差。大学会计学本科教育中的实践训练课程,基本上没有设置或设置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实践的需要和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
1.高校自身方面。会计学本科教育的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普通高校会计学培养目标往往选为国际会计人才,会计培养方向是注册会计师、ACCA、CIMA、CMA等。这样的定位显然过高,而自身培养能力又严重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若进入大型国有、外资、民营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却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阶段的小型企业,他们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全面、自身又没有能力和精力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员。这是高校教学定位与社会现实企业需求的矛盾。
2.高校教师方面。会计教学老师的理论素养一般较高,大都是硕士、博士学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年轻的会计讲师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这与高校职称评比体系有关。会计老师的理论教学一般以课本为主,由于自身从高校毕业到高校任职的经历,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应的企业会计实务的知识,基本上是为教学而教学。这是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与高校职称评审体系导致的结果。
3.培养模式方面。我国会计教育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层次的教育体系。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中专院校会计教育呈现出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往往通过企业订单式模式,为订单企业培养会计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还出现了通过与国外院校、会计团体、企业联合互动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会计学本科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如何体现出本科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在我国会计人才中,高端管理型、国际型会计人才严重缺失。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要树立目标争取突破,才能在会计职业生涯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会计学本科大学生崇高理想与现实社会中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二、会计毕业生用人企业的需求分析
大型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一般是大学会计本科毕业生追求的理想工作目标。但是,大型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限,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又较高,因此大量会计毕业生的出路是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数量众多、发展较快、会计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快速发展中,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记账会计的职能开始淡化,对管理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懂管理的会计人员非常受欢迎。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却没有能力培养会计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只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三、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新模式――会计实训服务外包的设想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性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的涉及范围通常有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服务外包的内容有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知识产权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
针对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学现状,可通过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或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设置专门的会计外包项目部)。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市场,知道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通过与高校合作,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高校教学内容,编制相应的会计实训教程,对会计学本科学生进行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会计实训的讲师一般是具有多年会计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他们通过对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方法的总结,在会计实训中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经验传授。这就对会计本科教育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补充,提高了大学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因为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社会竞争,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实训教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要求。
大学会计实训讲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的偏好,对会计本科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专业的会计类资格考试的指导。针对人力市场会计人员的需求,制定不同行业会计的实训教学,能够根据市场,制定相应的实训教程,扩大会计学本科的就业。
专业会计培训企业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一般有需求会计企业的信息,有助于大学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高校会计教育由高校对企业的衔接模式,变成高校对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对用人企业的模式,使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成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纽带。
与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学生相比,会计高校服务外包模式较联合培养模式有以下优点:(1)适合多种行业,尤其是不同时期,社会需求量较多的行业;(2)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3)通过会计实训讲师的经验介绍及不同行业会计实训演练,可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端正会计学本科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是迅速提高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满足不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学生、企业间的需求。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的构想,将为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为工商管理硕士、审计师)
参考文献
[1] 苏怡,郑汉金.发展服务外包:昆明的竞争优势与路径选择[J].南京:江苏商论,2010(9).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过分重视学科体系多年来,高职课程一直沿用大学课程体系,在知识编排上学科逻辑结构严密,系统完整,每门课程自成体系。这种课程对培养学科型人才是适用的,而对于培养满足某一财经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则不适用。
课程划分过细传统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专业面设置过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少横向联系,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导致一方面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出现空白,另一方面又交叉重复,内容繁杂。
强调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设置开设的选修课门数较少,仍局限于会计专业范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跟不上时展的变化,很少考虑市场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高职许多课程的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很多学校缺乏系统软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也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习惯于记笔记,缺乏主动提出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能力,忽视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就业市场对高职会计
专业课程设置的新要求
就业市场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对就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调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涉及的领域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涉及的职业领域较广,涉及的岗位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就业市场的新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1.零距离上岗。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或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因此,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与时代同步的专业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传授会计专业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
2.对新型人才的要求。随着全球一体化与国际市场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学校培养既有扎实的会计能力,又有丰富的相关知识的人才,能够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独当一面。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应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设《国际贸易》、《跨国财务》、《专业英语》等课程。
3.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许多用人单位表示,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与外界沟通,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将来能否顺利晋升等诸多问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使学生的职业生涯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身心健康。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健康的心态迎接社会竞争和挑战。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诚信问题越来越成为衡量会计人员职业水准的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人文教育课程的力度。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模式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专业的限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就业市场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要引入“通才”观念。要针对“大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加入部分财经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知识,还需要掌握税务专业的相关知识。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能力的限制会计专业能力对于从事会计工作很重要,但一些通用能力,如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承受挫折以及自我发展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是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开发和培养高职生的通用能力,为他们打下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尤为重要。要求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增加通用型、复合型课程,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广泛应用演示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多媒体进行讲解,广泛应用交互探讨的教学方式,运用行动导向法等教学方法。此外,学校还可以请企业的会计总监、财税干部、专业资深人士开设讲坛,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法规政策,追踪最新的会计前沿知识。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课时分配方法的限制传统课程采用“先理论灌输,再集中实践”的方法,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因此,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与实践课应相互穿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实验应贯穿于每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加以安排。传统课时安排,理论课70%,实践课30%的比例分配不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边教边干,边干边学。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教材的限制传统的教材专业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就业市场的需要以及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对传统教材可进行修改与重组。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鼓励教师编写实践材料,开发校本教材,克服“学而不用,用而不学”的弊端。转贴于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对数量的要求转变为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因此,应立足于岗位能力分析,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现代会计学基础原理为核心,面向不同行业类型及对象的灵活的、多种类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构建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会计专业岗位模块群体,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具体如表2所示)。针对现有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应设置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模块课程群,如基本素质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岗位基础模块、岗位核心能力模块及拓展模块等。在课程设置上,应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在科目与时间上相吻合。
实践课程设置模式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低到高的过程,包括专业课课内实验、专业课综合实训与实习。实践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设置好实践课程是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的关键。
1.专业课课内实验。课内实验是根据专业课程各个分散的知识点设计的实验,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课内实验教学一般根据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分步进行,具有局部性的特点。如《基础会计》课程会计凭证知识的实验,可使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方法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等内容。课内试验由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可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学生系统理解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课综合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的综合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税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等。实训教学是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一般在相关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是阶段性的实践环节。如《财务会计》课程实验,在课程结束时,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运用于工业、商业、房地产业等各主要行业的专业实务训练中,实验教材的内容可以选取当地某企业某一时期的实际的经济活动,不仅要包括该行业会计核算有代表性的内容,还要注重实际操作与会计理论之间的衔接,把握范围上的全面与数量上的适度。
3.实习。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安排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训练,目的是通过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多方面的结合,包括会计核算实验与会计管理实验的结合,会计课程实验与相关课程的结合,会计实验内容与其他方面实验内容的结合,一般安排在三年级进行。教师要注重每一层次实践环节操作熟练性的训练,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的能力,毕业后参加工作能够做到上手快,适应期短,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秦桂莲.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3]吉文丽.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4]程淮中.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与范型[J].中国轻工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