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实施细则

高标准农田实施细则

时间:2023-08-29 16:43: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实施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标准农田实施细则

第1篇

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路线图”

一是提高站位。湖州市把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列入“五水共治”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二是找准定位。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定位为保障水安全、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改善饮用水六个方面,所有的建设工作都紧紧围绕这六个方面展开。三是明确任务。制定了《湖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实施“1346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梳理细化了21项工作任务。

开启水生态文明建设“主引擎”

一是加快实施一批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大重点水利工程。目前,太嘉河、环湖河道两项工程已全线开工建设;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加快实施一批截污治污工程。累计实施了4座供水水库水源安全保障,16条清洁型小流域建设,199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227.5公里生活污水截污管网建设,149家重点污染企业整治提升和38座废弃矿山治理。三是加快实施一批引水调水工程。实施东太湖取水工程,配套供水管网已完成35公里建设。加快实施农田水利五项标准化工程,完成机埠改造335座,山塘整治39座,农田渠道改造292公里,建设喷微灌区面积0.9万亩。

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力”

一是建立河道生态建设机制。制定《湖州市农村河道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实施细则》、《湖州市河道生态建设技术指南》,推广应用生态护岸、生态浮岛等新技术,建设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二是深化河道长效保洁清淤机制。出台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采用无人机航拍等新手段加强督查考核。开展全市新一轮河道清淤工程,制定了《湖州市河道清淤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确保淤泥科学处置。三是完善水库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设立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对水源保护生态补偿。

树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新标杆”

一是创建一批示范县区。部署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专项示范,其中:安吉县建设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长兴县建设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德清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示范县,吴兴区、南浔区建设河道长效保洁示范区。二是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以引导中水回用等为重点,打造节水型企业,示范推动工业节水;以喷灌微灌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打造节水型灌区,示范推动农业节水;建设节水型小区、学校,示范推动生活节水。三要建成一批示范工程。在全市涉水工程中选择了环湖河道整治工程(罗段)、长田漾湿地生态修复等八个水生态文明生态示范工程,先行启动实施。并以此为样板,示范推动水生态文明工程高标准建设。

第2篇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配套为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原创: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成立了9个专业项目工作组,各工作组都制订了工作方案,并与领导小组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指标层层分解,对各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采取组长碰头、工作调度、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镇主要路面公用设施责任到人并签订包保责任书,镇城管监察大队会同派出所、城建办等部门采用综合执法的形式不定期清理沿街乱摆乱放。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二)以舆论宣传为先导,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全民参与是关键。为确保镇村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们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镇村两级通过横幅、标语、宣传窗、大型宣传牌、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镇村规划、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评选“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精神文明一条街”和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共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有4000多人次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效的推进了整治工作的进展。三是经验交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镇专门召开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研讨会10余次,各村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镇村规划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镇工作的开展。

(三)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高点定位,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镇总体规划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进行了新一轮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注重土地开发建设的优化配置,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由“沿路开发”向“功能分区”转变,新的小城镇规划对全镇进行了功能分区,即:文化行政区、工业园区,粮食主产区、矿区。在村庄规划方面,我们对全镇各个村庄的现状逐一进行调查分析,并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以点带面,分层次来推进村庄规划。一是试点引路。以马楼村为规划试点,充分调查研究该村的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渠道、村民居住习惯以及对住宅户型要求等,对村庄发展方向、用地规模、总体布局和村庄内部道路的配套、路灯设置、垃圾处理、草堆圈舍的处理以及农民住宅方案等都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二是分层次推进。依据镇村布局规划,拟分为三个层次编制规划。一类为示范村,即列入市委新农村建设的10个示范村;二类为先行村。即人口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明显的村庄有21个,规划层次相对降低;三类为一般村,即其他村庄计14个,以规划明确四至界限为主。截至目前,镇总体规划和马楼村试点村的规划已经完成,谷堆、东落、前万、东故等示范村已完成初步规划,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容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原则,制定了《北宿镇村容整洁标准》,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打扫卫生,清理街道“五大堆”和街道两侧的牛皮癣,对各种乱堆、乱放、乱搭建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条件的村庄进行路面硬化和道路两侧绿化,安装路灯、设立垃圾箱,原创:并落实待遇实行专人负责,掀起了全民动手,万物搬家的环境整治活动,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结合环境整治,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顺利完成了北屯村压煤搬迁任务,目前正在实施霍村小康楼建设;完成北宿中学西创业大道的沥青铺设、绿化工作;原华光影院西侧和北宿花园对过拟建的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已进入施工阶段;利用北宿中学南、岚济路北原沙坑上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48700平方米的花园广场,现土建工程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绿化阶段。

二、下步工作计划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镇村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实行规划下乡活动。把新农村的建设规划方案展示给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修正完善,努力使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镇村生产、生活区;在落实村庄规划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要求贯彻执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第3篇

现在,我代表太平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及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九次党代会、区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二届党代会的部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尽心谋划、扎实苦干,使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健康、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凝聚民心、倾注全力,推进中华民营经济园建设

今年以来,在区民营经济园建设领导小组和镇、村广大干部的艰苦努力下,民营园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3月底,完成了启动区内5个村地上物的调查摸底和前期总体投入测算工作。同时,镇、村共同研究制定并讨论通过了宅基地换楼、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地上物补偿等三个补偿办法和一个总体实施方案。7月份,占地43平方公里的项目总体规划,最终通过了由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8个单位顶级专家组成的评审会的审查。11月中旬,园区总体规划得到批复。园区的规划批复预示着4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有了一张金灿灿的通行证,也吹响了园区开发建设的号角。负责园区建设的区、镇、村的领导同志们,以对党和人民、对地区跨越式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决心、勇气,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忘我工作精神,拼搏奋斗,攻坚克难,实现了园区各项工作快速、有序的推进。郭庄子、大村、前河和后河村已就征地及补偿方案履行了民主程序,并一次顺利通过。同时,招商融资工作势头强劲,现园区储备项目10余个,意向投资200多亿元。特别是与汇中置业签订了“中国北方物资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协议书。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目前,已与相关单位达成了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意向。港中路园区段道路拓宽工程已经全面启动,沿路拆迁工作有序进行,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

二、狠抓重点、突出特色,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按照开发新园区,巩固老企业的原则,在加快民营园建设的同时,加快现有企业的改造升级和各工业小区基础配套建设,镇域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投资4亿元的220kv电站、投资9800万元的窦庄子35kv电站年底投产送电,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以星河集团为代表的相关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影响,沉着应对,稳健经营,为全镇企业发展增强了信心做出了贡献。全镇乡镇企业今年可完成总产值82.56亿元、收入73.31亿元、增加值13.03亿元、利润3.50亿元,同比增长26.3 %、27.1%、28.7%、27.3%;财政收入完成417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32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积极为星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项目申请贴息,现400万元贴息已经到位,同时为飞龙制管有限公司、天津永兴福利造纸厂、宏远钛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争取技改贴息170万元。骨干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企业达到32个。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新扩技改固定资产投入,全镇新扩技改及基础设施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39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实际内资到位资金1.2285亿元,外资累计完成139.1万美元。形成了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洽谈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强力扶持、科技兴农,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坚持以产业调整和产业化提升农业,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兑现粮、枣、农机、能繁母猪等补贴,促进农业强盛起来,农民富裕起来。积极推进种植业引进新、特、优品种,鼓励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达到21291.6吨,扩繁优质大豆XX亩喜获丰收。建立主导产业和支柱产品为目标,新建了冬枣保鲜库,组建冬枣种植联合合作社,形成了产、运、贮、销一条龙的产业模式。今年我镇冬枣喜获丰收,产量可达300万斤,党委、政府心系百姓,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发动,倾力促销,冬枣收益可达800万元。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新建畜牧养殖小区4个。加大动物防疫力度,确保防疫100%。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镇19个供水站全部投入使用,确保全镇人民喝上安全水。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翟庄子万亩农田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完成挖疏渠道88.4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33座,修机耕路13.5公里、新建两座排涝泵站、新打机井四眼、维修农田小型排灌站11处;完成抗旱节水工程1600亩。实施对青静黄、沧浪渠重点险工险段加固工程,提高了河道排沥和防洪能力,确保我镇今年安全渡汛。积极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完成大苏庄、苏家园生态村验收,申报乐福园、鑫园里文明生态小区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的崔庄旅游特色村建设一期工程已全部结束,初步具备接待能力。大力实施农村“四绿”工程,完成9个居住小区绿化工程,面积近3万平米,植树3万余株。高标准实施今冬明春绿化工程,完成荣乌高速太平镇段土地平整,已造林面积420亩,植树4.28万株,明年全部完工,形成连通靓丽的长廊景观带。

四、科学规划、建管并重,提升城镇功能品位

完成了3.1平方公里民营园农民还迁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宅基地换楼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目前,将还迁区纳入天津市第三批小城镇建设挂钩试点镇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总体规划批复已成定局。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争取,我们把宅基地换楼的有利政策,积极引导并对接到中华民营经济园农民还迁示范区的建设项目当中,实现了政策共享。同时,园区的开发建设为示范还迁区的实施将提供资金平衡和农民就业保障,使百姓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穿港路太平镇段翻修拓宽工程上土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1月初完成外运土方工程。翻修3.1公里太沙路,新建镇区2公里雨排。修建2公里窦周公路,对促进太平镇和吕桥镇两地经济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完成镇消防站主体建设。完成镇敬老院新楼主体和配套工程及污水处理厂收尾和验收工作。完成一、二期国债整理工作和二次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已通过市级验收。高标准完成乐福园、欣苏园绿化、硬化、亮化“三化”工程。城镇环境序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品位进一步提升。

『 1

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和谐太平

坚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1797人。积极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为全镇5056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进一步完善困难救助、帮扶保障体系,全镇共发放临时救济金195900元,涉及336户,843人;为低保户306户,714人,发放低保金936712元,;为五保户98户,发放五保金344625元。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全镇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先后为南方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灾区募捐款物合计112万元。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村民自治率达到100%;高效、准确的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充分挖掘文化底蕴,完成了文化部对我镇“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复审和申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投资160万元建设的苏家园学校多功能厅,主体工程已完成,进入内部装修收尾阶段;更换窦庄子中学2吨取暖锅炉和太二中南教学楼室内供暖设施,改造太二中生化、物理实验室3个;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涌现了荣获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的苏家园学校赵玉红老师。实施稳定工作责任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保障重大工程施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任务。高度重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全年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人武民兵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依法行政、注重效能,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高素质的机关队伍为目标,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为根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重大事项向镇人大报告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强化广大干部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强化行政效能监督和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阳光规范操作,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坚持阳光政务,有力杜绝了各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发努力的结果;与镇人大代表的支持和帮助,驻镇单位的密切协作,各级干部的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密不可分。在此,我谨代表太平镇人民政府向全体代表,向为太平镇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关心、支持太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城乡一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好镇党委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委的决策,将党委各项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到政府每项工作中去;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不断开拓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培植新优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给百姓创造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活空间;必须坚持实干兴镇,敢于突破、善于突破,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在狠抓落实上,全力营造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继承中创新,尊重历史,超越过去,再创辉煌,要善于先进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和新实践,有效与我镇实际结合,推进太平实现新的有为跨越。

第4篇

为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两区”建设的意义

“两区”建设是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和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两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有利于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目前,我县农业“小、散、低”格局既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构建,也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比较效益。这就要求我县农业必须走精品精致、集聚集约的发展之路。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加快“两区”建设将大大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为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增强新活力。

(三)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定新方向。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看,我县开展“两区”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主导产业经营规模总体不大、布局分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主体素质较低;农科教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资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我县结合实际,确定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产业富民”的战略定位,在抓好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几大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努力提升产业档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两区”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充分发挥“两区”产业要素集聚、产业效益较高的优势,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是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重在改变低小散,划定产业功能,突出政策拉动,努力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立足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区域优势,确定有机生态农业定位,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优良、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政策效益覆盖面最大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我县现代精品农业加快发展。

根据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着重建设以下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现代农业综合区:

1.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鹤溪、澄照惠明茶主导产业示范区,张村、周湖食用菌主导产业示范区,生态蔬菜精品园,城北山后特色水果精品园,生态畜牧精品园。

2.景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东坑、景南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林业总场、大白坑实验林场用材林主导产业示范区,高山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东坑白玉仙茶精品园,景南、东坑深洋花卉精品园,大漈茭鱼共育精品园,草鱼塘森林休闲观光园。

3.省级现代农业(渔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保水鱼主导产业示范区、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金钟雪梨精品园、蔬菜精品园。

4.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中药材主导产业示范区,山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景西南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食用百合精品园,山地蔬菜精品园,稻田养鱼精品园。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l8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6个,面积30000亩,其中到2014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8个,面积20000亩。粮食功能区内要求农田设施完善、农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三、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根据我县产业区域分布情况,重点围绕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集中连片、产品优质安全的粮食、茶叶、食用菌、毛竹、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设施建设,实现优势主导产业市场主体空间集聚,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优势产业水平。

(二)完善机制,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要素集聚。

为实现“两区”内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相关部门在景政发〔2009〕21号文件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两区”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产学研结合。扶持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园区内试验和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努力构建先进农业科技的核心区,发挥“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加强“两区”建设。

农业、林业、水利、财政、交通、科技、环保等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优化整合产业发展、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扶持“两区”项目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两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根据“两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优选扶持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和评审工作,明确政府支持和业主投入的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两区”项目建设和政府扶持资金。

(四)标准生产,品牌经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内主导产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规范种养规程,推广先进种养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产自园区的农产品优质安全目标。充分发挥我县现有品牌优势,加大品牌统一、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化经营文章。规范“惠明”牌茶叶公共品牌的使用,推广“山山”牌在食用菌产业应用,加大对“雪松”牌高山茭白、“胖胖”牌冬笋等品牌建设力度。达到每个园区有一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每个产业相对集中使用一个公共商标,实现品牌化经营战略,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五)凸显优势,保障发展,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路子。

立足我县资源、区位、自然条件等优势,鼓励参加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园区内农产品无公害认证通过率100%,打响生态、绿色品牌。鼓励探索、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立体农业循环的模式,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挖掘潜力,提升效益,积极鼓励产品精深加工。

优化园区内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园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根据各主导产业与精品园区建设标准与产品特点,积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增强带动能力,在景政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企业在园区内的生产经营用地政策,鼓励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全面落实推进“两区”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两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和政策实施等工作。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两区”建设列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农办、农业、林业、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两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优先扶持“两区”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两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建设;相关乡镇(管理区)要把“两区”创建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保增长和促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工作例会制。

(二)注重资金整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支农资金、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在“两区”建设;在原有农业产业政策基础上,县财政将整合资金、资源,加大对“两区”的投入,同类项目优先考虑“两区”建设,确保县财政农业资金主要落实到“两区”的创建。县财政及相关部门要根据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切实发挥支农资金效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按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农、林、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对项目实行申报、立项、跟踪、验收一条龙服务。各乡镇(管理区)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项目实施单位要按具体实施标准积极实施,验收申报证明材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所有要求奖励的实施项目必须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同一建设内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职能部门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服务农民、支持农业,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5篇

------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回眸

听上广播、看好电视是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最大心愿。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1998年国家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我县共实施了三批“村村通”工程,先后完成了102个盲点行政村的广播电视信号落地建设任务,全县17个乡镇实现县乡光纤电缆大联网,联网行政村达163个,占全县行政村的65%,有线电视用户达3.8万户,20多万农民群众听上了广播、看上了电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亲切地把“村村通”工程称为“连心工程”、“民心工程”。

2004-2005年期间,以50户以上自然村为重点的第四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上级批准我县5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任务为254个,是十堰地区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县。为了按时间、保进度、高标准完成任务,在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工程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第四批“村村通”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科学制定方案,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用超常手段、超常措施,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5月底,全县254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共架设光纤电缆789.2公里,光节点226个,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892户,有效解决了68127名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在实施县乡光纤大联网的过程中,加快恢复“返盲”村广播电视建设,着力建立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内容和质量,确保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户户通”、“永久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广泛宣传,认识到位。

竹山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县,有着传播农村广播电视文化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良好文化氛围。在实施“村村通”工程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以“思想通、认识高”为先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整合媒体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广播电视、《今日竹山》及网络媒体,开办专栏,定期通报“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进展、成效,大张旗鼓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人物,激励和引导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来。二是组织队伍开展入户宣传。抽调技术人员组成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宣传队,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走村串户,深入农家开展宣传,通过召开中心户长座谈会、利用村民大会发放“村村通”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解答群众心中的疑惑,让“村村通”工程深入民心。三是多管齐下开展重点宣传。以乡村两级基层干部为主体,通过出动宣传车、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村村通”工程的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实施方案,把基层干部的思想、行动和工作热情统一到服务“村村通”工程建设上来,形成上下联动、干群齐抓的合力。

二、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竹山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县发改局、扶贫办、财政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县“村村通”工作。县政府还把“村村通”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县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和督办项目,批转了我局制定的《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为推进工程落实,县委书记董永祥、县长沈学强多次深入乡村院落了解村村通进展情况,察看信号覆盖和进村入户情况,现场解决“村村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定期听取广电部门的汇报,在全县掀起“村村通”建设热潮。为加快进度,春节过完,县政府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技术骨干组成“村村通”督查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由县长助理王光武带队,深入各乡镇工程一线,巡回督导检查。4月份,继省局督办之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后,更加引起了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县长沈学强亲自布暑,并以竹政办发[2006]41号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县政府有关单位,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办检查,要求从政府办、发改局、广电局、交通局、工商局等单位抽调人员、出动车辆、集中十天时间,对全县17个乡镇254个项目村,逐村逐院进行检查督办,任务到项,时间到天,责任到人,村村过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办通报;5月初又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兑现,确保了工程的圆满完成。得胜镇等17个乡镇为支持工程建设,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明确专人负责,层层召开动员会,积极组织民工义务投工投劳,对工程占用青苗补偿等费用全部减免,得胜镇党委书记范琦、双台乡党委书记毛光伟等领导多次深入建设现场对工程中埋杆架线,破土移树,穿河挂桥涉及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为工程提供后勤保障,营造良好的环境。楼台乡明确一名副书记,在春耕大忙之际,组织劳力30多人,日夜施工,确保6个项目村任务如期完成。麻家渡镇在村村通工程实施中,有几根杆子涉及到占用老百姓农田青苗补偿政府高度重视,当即安排每根杆子按40元现金,由镇宣传委员李光才亲自送到农户家中,从而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县呈现出领导关心,部门努力,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村村通工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县委、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作为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级负责,落实服务”的方针,在研究制定我县“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举全县之力实现我县1651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的目标,本地广播电视网络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为保证工程推进,县委、县政府设了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仅2005年落实到位配套资金40万元。2006年初又从扶贫办、发改局,解决资金20万元。县直单位和乡镇把资助贫困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作为扶贫内容,纳入了包村扶贫计划,积极帮扶联系点群众解决收看有线电视问题。县信用联社为支持联系点---深河乡两道村开通有线电视出资1万元。县广电局、县网络公司去年还为联系点擂鼓镇腰庄村农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实现户户通,今年又为金岭村300户农户及深河乡井泉村农户全部无偿安装有线电视。同时,全县还广泛发动干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捐助活动,各部门投资、投劳、投工折算达291万元,全力支持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四是建立村村通工程考核体系。全县“村村通”工作采取落实责任的办法,确定县、乡、村三级责任范围,将覆盖任务进行分解,年终会同其它工作和目标一起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并作为考核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农户的重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去年还列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实事工程,作为体现党员先进性的一个有效载体。有效地推进了工程进度。

三、科学规划,快速推进。

在认真总结前三批“村村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光纤联网26+4和电缆联网26+4即工程实施至少收看26套电视节目和收听4套广播节目,确保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第七套、少儿频道和湖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和竹山新闻频道电视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及十堰、竹山调频四套广播节目,工程建设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所有实施项目的村与县光纤联网的组网方式,以县局中心机房前端为中心,以网络分公司各营业部为基础,通过二级光纤辐射竹山全境,即到行政村的光纤采用6芯光纤,到自然村的采用4芯光纤,实行光纤到村,电缆入户。网络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以改善收听,收视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套数,增强服务功能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增加入网率,实现“全县一张网,县乡一盘棋”的目标,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合理的性价比及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方便性,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布实施,在网络设计上坚持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注重效益。根据我县实际,采用目前catv网络传输主要采用的入网方式之一: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做到既满足目前的基本收视,又便于升级满足将来新业务对基础网的要求。网络结构先进合理,既能支持当前模拟业务,又要兼顾数字业务,为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打好基础。为保证质量,迅速出台了《网络工程立项管理实施细则》、《网络工程施工规范》、《高空作业管理规定》、《网络工程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行为。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既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又非常好的维护了广电用户的收视利益,还为长期通、永久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工程实施中,将市场经济理论运用到“村村通”建设过程中,把“村村通”不仅作为广电事业推进,更是作为广电产业来突破。我们坚持以建设为主,发展为辅,边建设、边发展的工程建设思路,不等不靠,积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一是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和财政部门借款,想法筹措资金300万元。二是利用与合作企业和单位的良好信誉,与厂家签订协议,先发货,后按工程进度分批付款,保证了工程中的配套材料及时到位。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

四、强化管理,严格验收。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按标准规范操作。一是严把方案编制关,严格按照县政府批转的《2004-2005年竹山县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设备配置关,对国家统一招标采购到位的设备,认真做好验收,入出库工作,按设计规划使用设备,做到不浪费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光纤、每一米电缆,甚至一颗螺钉。明确县广电局技术办,统一发放,网络公司签字领取,全部用于村村通建设。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村村通配套资金,设立专户,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竹山县“村村通”广播电视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县物价局制定的《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及安装收费标准》向农民收费,但我们为了让农民得实惠,涉及项目村有的减半收取初装费,有的甚至免费安装。四是严把验收关,为强化“村村通”验收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据《湖北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验收试行办法》(鄂广技字[2005]15号)文件的验收标准,县广电局与县发改局联合组成“村村通”工程验收小组,对254个项目自然村逐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发给《验收合格证》。在组织工程验收过程中,对出现不符合规定的,由网络公司负责全部整改到位,以测试达到标准为止。五是严把行业管理关。为确保“村村通”工程长期通,永久通,我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让利于民,对有线电视网内的“小天锅”进行依法取缔并免费入网。入网后按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只收取维护费用,既提高了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又理顺了行业管理秩序,确保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政策、送给千家万户。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村通的维护由网络公司分片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推行企业化经营机制,并使之成为服务社会化的企业,搞好社会化的服务,确保真正实现村村通“长期通”、“永久通”、“户户通”。

第6篇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为重点,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农民群众出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监管,注重质量,确保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目标任务

2013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2条51.5公里,其中,县道1条5公里,村道21条46.5公里,完成新建、改造桥梁5座。

原则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2、坚持统筹规划,分步组织实施。统筹做好2013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对已下达建设计划的,全面安排,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组织实施。对已上报,但未下达建设计划的要积极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促成建设条件,及早按计划组织实施。

3、坚持因地制宜,严格质量标准。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集镇建设、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坚持以“老路为主、少占田地、就地取材、降低造价”为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农村公路建设。

4、坚持等级标准。农村公路建设严格按上级交通部门制定的标准组织实施,不得随意变更道路设计和建设方案。

资金筹措及管理

1、资金筹措。按照我县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可研批复文件文件精神,今年农村道路建设继续实行中央预算内投资一部分,县财政奖补一部分,乡村自筹一部分的投资机制,鼓励各乡镇、村加大跑办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配套资金。同时,各乡镇村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采取企业融资、大户筹资、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筹措配套资金。县财政将按照“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的原则,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对那些公路建设积极性高,能够提前筹资到位的乡村,要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对于不能按时筹措配套资金的乡镇村,要给予调整。

2、资金管理。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专户,统筹使用。以项目为单位设置专帐,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所有配套资金一律要在招标之前及时足额转入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对于不能一次性筹集并上缴的项目配套资金,县专户将不予接收。

3、资金拨付。按照施工合同约定的计量和支付条款,根据工程进度、质量情况,施工单位应及时填报工程计量报表,经监理、质监确认后,上报项目法人(乡镇政府)和县交通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由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衔接上级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及时拨付施工单位,不合格工程不支付工程款,关于质保金问题,待质保期过后且不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再行拨付。

工程组织与管理

1、工程计划管理。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年度计划与有关乡镇进行沟通衔接,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计划一经确定,乡镇、村不得自行调整,如自行调整的,将不予拨付资金。

2、项目业主。按照《公路法》和《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农村公路实行分级负责制,乡村公路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道及重要乡道由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一般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村道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

3、工程招投标。各项目招标工作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队伍。有关乡镇、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投标单位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施工要求,且从事过公路工程建设,有施工经验的建设队伍。对于规模较小的零星项目,实行统一和集中招标、分片打捆招标或多个乡镇项目整合一体联合进行招标的方式。项目业主必须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依据合同进行工程管理。中标单位签合同前应按规定交纳履约保证金,施工单位存在分包、转包的,一经查实,将没收履约保证金,并终止合同。

4、质量管理。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多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1)实行施工许可制度。符合开工条件的: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占地拆迁、桥涵配套到位;项目技术人员、机械到位;配合比试验结果经质监组、监理、乡镇认可,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交通部门方可给予施工许可,对未经许可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及时予以制止。

(2)企业自检。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建立自检体系,配备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施工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监理抽检。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聘请社会监理,监理费及设计费用从项目配套资金中支付。

(4)政府监督。县交通部门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对建设实体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并定期通报质量检查情况。未经中间交工验收合格的工程擅自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拨付工程款。

(5)乡镇监管和社会监督。各有关乡镇应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对工程进行民主监督,同时组织沿线村民代表和群众进行义务监督。乡镇必须至少委派一至两名专门监督员,代表乡镇行使质量监督与检查职权,并接受社会监督。所有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标明工程名称、规模、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员、项目负责人以及举报电话、乡镇设立举报箱等,接受社会监督。

(6)竣工验收。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项目业主与交通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保期为1年。凡在质保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负责修复,并承担费用,情况严重,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全县乡村道路建设项目的具体组织协调、建设程序及建设质量监管和工程验收等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做好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及时查处无理妨碍建设工程的违法行为。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要积极、无偿迁移有碍农村公路建设的线杆、建筑物等。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减免有关手续和费用,积极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财政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上级资金到位情况,及时拨付建设补助资金。各责任主体要认真履行业主职责,严把质量关,扎实做好乡村道路建设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保质保量按时完工。

二是严格程序,精心组织。各参建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公路工程建设的有关程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业主单位根据各自建设任务,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择优选取有相应资质或资历的施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及合同要求有序组织施工;监理单位要及时查处违反建设程序行为。各参建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切实保护施工人员及公路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公路建设要符合城乡规划、土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禁止从路基两侧就地取土破坏路线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

第7篇

,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涉及我省市的个县(市、区)。到年底,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万公顷,提取世行贷款万美圆。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历经年,尽管每一期项目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贷款的条件和转贷渠道也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讲,项目建设不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的建设进程,储备了大量用材林资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管理办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加入后在造林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间完成的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一、二类林面积达到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万吨的干鲜果品。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万多公顷,新打机井眼,修渠公里,整修道路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河北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条古河道形成的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万公斤、花生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多公斤,折合人民币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万公斤,增加收入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万亩,其中山场面积万亩。全村辖个村民小组,户,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余亩,栽植各种果树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多亩,老果园改造亩,果树高接换头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株,—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⒐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市、个县、个乡(镇)、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⒈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万,最少还万,且一般都涉及⒍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⒉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⒊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⒉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

第8篇

镇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项目工程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经营、快速致富”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宗旨,在充分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快、信息灵、观念新、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发,整体搬迁方式,坚持先开发后安置的原则,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致富达小康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示范区项目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年主要组织摸底调查,确定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制设计、可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工程招投标及生产开发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年进行完善生产开发项目,启动生产项目,移民安置、组建基层组织,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帮扶等后续服务工作,重点是移民安置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落实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旗的原则。

(二)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采用高效农业、集约经营、劳务输出等多种开发模式,推动示范区与城镇经济区域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原则。

(五)坚持以工代赈,组织移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示范区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则。

三、迁出、迁入区概况

(一)迁出区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镇村和村。移民101户411人,其中:村61户251人,村40户160人。

镇村。地处干旱硬梁地区,总土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5万亩,辖5个农牧业合作社,共227户、985人,其中贫困户152户、772人,现有水浇地710亩,饲养牲畜1680头只,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74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

镇村。地处沙区,总土地面积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2万亩,辖4个农牧业合作社,总户数343户1362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70人,占总人口的41.9%,现有水浇地1900亩,牲畜3200头只,2002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0元。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超载过牧,人口稠,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水利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360米,却未找到出水量充足的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

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

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

迁入开发区位于旗府所在地镇镇东侧,这里紧靠镇区,人口相对较少,各项基础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宜开发土地2万多亩,且土质肥沃,集中连片,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镇镇总体发展规划。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移民迁入后,依托于镇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劳务输出两大市场,主导产业以“红、白、绿”种养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红是指肉牛、肉羊等肉产品,白是指奶牛乳产品,绿是指种植优良牧草、高科技无公害绿色蔬菜等。

五、移民安置的规模及标准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计划从镇村移民61户251人,村移民40户160人,总规模达到101户411人,统一搬迁到镇乌兰新区。安置标准是:

人均3亩水浇地;户均200平方米宅基地,60平方米简易住房;1亩棚圈地33.75平方米温棚;1头奶牛5只小尾寒羊;水地打井配套,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在生产、生活区实现“五通”。

六、移民搬迁计划及实施步骤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定迁出区、迁入地地点;二是开展宣传动员、核实、确定搬迁户,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规划设计;四是筹措建设资金,完成项目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搬迁区建设阶段)。其中:住宅、养殖棚舍、街道柏油路、电力建设、打井等竣工,土地平整、节水管道、防护林、田间道路、围栏于。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确定项目建设计划,按照招投标方案搞好项目招投标工作;二是按计划组织实施搬迁区项目建设任务,并由新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关;二是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四是分配住宅、土地,安置移民,并按项目要求,组织移民开展生产活动。

第三阶段(集中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落实移民开发政策措施,优化移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对迁出区进行规划治理,移民户口消转及解决存在的其他遗留问题;三是由旗镇两级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到移民区,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科技知识水平;四是围绕移民区的实际情况,由新区管委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搞好其他各项服务工作。

七、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此次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共需划拨土地面积1423亩,地方政府一次性划拨,其中开发水浇地1233亩,宅基地面积70亩,养殖区120亩。具体建设内容有:

(一)农田

水利工程

1、土地平整1210亩×250元/亩=30.25万元

2、打井12眼×1.9万元/眼=22.8万元

3、节水管道9440米×14元/米=13.22万元

4、防护林33238株×0.6元/株=2万元

5、围栏0.674万米×4元/米=2.7万元

合计70.97万元

(二)养殖设施工程

建牛棚101处×33.75平方米×130.37元/平方米=44.44万元

(三)住房建设工程

建房101户×60平方米/户×190元/平方米=115.14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街道柏油路建设1公里×40万元/公里=40万元

2、电力建设10kv2.4公里×3万元/公里=7.2万元

0.4kv3.6公里×2.8万元/公里=10.08万元

50kva变压器4台×1.2万元/台=4.8万元

3、田间道路建设7.13公里×2万元/公里=14.26万元

合计36.34万元

(五)项目前期费及管理费10万元,工程监理费6万元。

八、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527.0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275万元,搬迁户自筹52.02万元。

九、经济效益分析

(一)户均饲养1头奶牛,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每头优良品种奶牛日可产鲜奶40公斤,年约产10吨牛奶,每吨售价1500元,则每头奶牛每年创收15000元,除去成本开支可创纯收入6000元。

(二)户均种植优良牧草12亩,每亩年产干草2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0.4元,则每亩创收1000元,12亩可创收12000元,除去成本开支,户均可创收收入7200元。一户按4口人计算,人均增收3400元。

十、项目管理

1、实施项目法人制:项目建设镇法人代表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在项目建设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确需调整,须接受离任审计。

2、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工程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认真按工程招投标程序选择四级以上的工程队,确保示范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3、专业监理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聘请具有专业监理资质的工程师对工程实行驻地监理,单项工程、工程的隐蔽部分随时、分阶段抽查记载,保证工程质优。报帐时要有监理工程师签字和认真的工程实行进度表。

4、阶段验收和分级验收:按照工程进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监理人员按基础、主体、装修及上电、修路、绿化等工序,分项目、分阶段进行验收,并形成阶段验收报告,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工程全部完工后,实施三级验收,先由旗组织自验,市复验,区终验。验收采取逐项验收,从工程质量、迁出迁入区搬迁对象、财务帐目、工程档案等方式进行。

5、资金报帐:工程项目启动按要求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工程进度超过50%后按工程进度,提交进度报告,到扶贫办报帐,直至工程完成。为了控制质量和进度,将预留10%的资金终验后再拨付。资金设专户直拨,各项目单位按形象进度出具提款报帐凭证,到扶贫办审核报帐。

十一、迁出区的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促进迁出区植被恢复,加速生态建设步伐,本期移民扩镇示范工程搬迁后,迁出区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搞生态建设。

迁出区土地由旗生态办进行勘测设计,所属镇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年全旗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将优先予以安排。要抓紧对迁出区土地的围封抚育、还林还草。对种植的林草要进行特别保护,旗镇要设专职人员,按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常年蹲点管理和技术指导。旗生态办和镇人民政府要切出一块生态建设资金,补助过渡时期搬迁的无畜户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牧户,保证移民的经济收入不受大的影响。

十二、移民安置补贴

示范区建设实行国家补贴资金包干使用,人均补贴严格控制在5000元之内。凡户均超过4口人的,超1人补贴2000元;4口人以下的(含4人)按实际人口补贴,总规模控制在101户411人以内。专项资金只补贴生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住宅建设两项,且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十三、资金管理

移民专项资金由旗扶贫办统一管理,按进度拨款,留10%待自治区终验合格后拨付。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资金实行专款、专帐、专人、报帐制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标制,严格执行《自治区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专项下拨的办法。扶贫办将对专项资金定期进行审计、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认真组织决算,并及时上报扶贫办。

十四、开发政策

针对移民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特制定如下移民开发政策:

1、示范区要无偿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移民生产生活,划拨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承包期一律为30年。

2、凡确定移出的贫困户,在迁出的当年,免除其各种农业税费。

3、为移民免费办理城镇户籍。

4、移出的贫困户在原地免除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5、减免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筑税。

6、从移入当年算起,三年内免收移民农业税、特产税。

7、电力部门免收移民示范区电力增容费,建设、国土部门免收土地变更登记费、房产证费。

8、移民就医、子女上学、参军等与移入镇区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十五、组织领导

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四到旗的原则,各级移民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都要履行相应职责,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服务的作用。建立二级项目实施保障体系。

旗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移出区调查,编制移民规划,做好搬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

2、确定移出村(嘎查)、移出户的选择标准、移入地区的实施方案,制定旗移民实施细则。

3、制定与自治区移民开发总体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4、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和生态恢复、城镇建设资金。

5、做好移民搬迁的交通运输管理和安全工作。

6、负责移民开发工作的阶段与工程项目验收。

7、定期向市、自治区移民开发办汇报工作。

8、其他善后工作。

十六、基层组织建设

示范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原则要求组建党支部、居(村)委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有组织进行。

十七、技术培训和社会帮扶

针对移民底子薄、素质低、基础差的具体情况,要在移民安置后,立即开始技术培训工作,切实让移民掌握一、两门生产实用技术。同时,要加强社会帮扶,采取科局帮扶、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促进移民生产项目的有序进行,并尽快熟悉和适应示范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第9篇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在我县实施五年来,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对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任务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

1、退耕地造林、匹配荒地造林完成情况

我县从2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到20*年底,我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0.9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75万亩,匹配荒地造林9.2万亩。其中20*年度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万亩,退耕地造林1.5万亩,匹配荒地造林2.5万亩;2004年度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万亩,全部为匹配荒地造林;2005年度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2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25万亩,匹配荒地造林3万亩,20*年度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0.7万亩,全部为匹配荒地造林。现在,退耕还林工程总保存面积109500亩,保存率100%,其中退耕地造林保存17500亩,保存率100%,荒地匹配造林保存92000亩,保存率100%。

2、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情况:

加强补植补造工作,是确保退耕地造林历年保存率,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重要手段,对于在县级自查验收中检查出的不合格小班,我们都在每年春季造林时向各退耕户下发补植补造通知书,要求限期进行补植补造,对照作业设计补足造林面积,补齐应植株数,以确保造一亩,成一亩,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

3、工程建设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县林业的发展,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效益开始显现。我县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将7万亩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了沿路、河、渠及高标准方田林网,同时充分利用了各类闲散荒地、废弃地进行造林,大搞村庄周围绿化及在非基本农田建设速生丰产林和特色经济林,使昔日的秃坡荒地纷纷披上了绿装,道路绿了,村庄绿了,植被得到了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遏制。我县森林覆盖率由20*年的12.6%上升为20.1%。二是直接增加了退耕农户的收入。由于退耕还林粮款直补给农户,所以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县退耕地造林的地方,大多是原来产量低而不稳的次耕地及沙荒地,农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一般一年收一季,风调雨顺的年头收点,遇到大旱或洪涝灾害则颗粒无收。自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将粮食、现金发给退耕农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贫困退耕户能休养生息,发展后续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三是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民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我县在工程实施中注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留足退耕农户基本口粮地的基础上,把退耕还林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增加种田科技含量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此外,各乡镇还通过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等,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群众季季有活干、人人有事做的局面,从而减少了以往农闲时期,农民走家串户、酗酒赌博的现象发生,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社会治安也发生明显好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随着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县木材初加工业和一些果品产业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产业之一。我县共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面积一万三千多亩,优质枸杞300亩,红枣、苹果、梨、桃、葡萄等干鲜果品2000亩。五是民营林业得到快速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产的积极性,民营林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的造林大户,如北代乡张沙洼的张颜群、青莲寺的王东计、*镇的陈银田、孙庄乡的孙爱军等,据统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个人造林在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77个,他们带动了我县的林业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1、领导重视,是工程实施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县、乡各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河渠堤岸及闲散荒地实行拍卖造林或承包造林,给予政策倾斜,及时为承包者办理林权证,给造林户吃下“定心丸”。县委、县政府为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指挥部,下设退耕还林办公室,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退耕还林组织,负责本乡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林木管护工作。这二年,退耕还林任务指标一般下达较晚,我们不管指标下达与否,坚持提前运作,充分利用每个造林黄金季节,在每个造林季节植树工作开始后,县委、县政府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及时解决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造林中做到了及时浇水、修枝、踩实、培土堆,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各乡镇为加强林木的管护工作,巩固绿化成果,都相应地制定了保护林木的乡规民约,成立了护林巡查小组,并与退耕户及匹配造林户签订合同,切实加强了林木管护工作。

2、提高工程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为了做好退耕还林工作,我们严格把好退耕还林实施中的“四道关”。一是把好“设计关”,科学地做好退耕还林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工作。二是把好“种苗关”,保证种苗的生产和组织供应工作满足退耕还林工程的需要。退耕还林是国家重点造林工程,为确保造林效果,我们坚持以本县苗木为主,外调苗木为辅的原则,以减少因长途调运带来的不必要损失。种苗的生产、供应调剂和管理归县林业局种苗站,并负责种苗质量检验、种苗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县种苗站对全县所有育苗企业、育苗户建立了档案资料,定期进行检查、管理、颁发了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与种苗户签定种苗供需合同决不能让一株带有病虫害的苗木出圃,严格按照<<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管理种苗。三是把好“质量关”,通过大力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含量,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第一是退耕还林者必须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要求造林。第二是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为退耕还林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第三是县级人民政府建立了退耕还林管护制度,落实了各项管护责任。四是把好“检查验收关”,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

加强补植补造工作,确保历年造林保存率,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不合格小班,我们在每年春季造林时向各退耕户下发补植补造通知书,要求限期进行了补植补造,对照作业设计补足造林面积,补齐应植株数,以确保造一亩,成一亩,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处理好林粮间作。首先分乡镇对所有退耕地小班进行全面清查,将退耕地间作物的种类、面积等情况摸实,对种植一些如花生、棉花、山药、大豆等矮杆农作物的不在限制,坚决制止在林地间作玉米、高粱等高杆农作物,对于间作高杆农作物,我们与粮款兑现挂钩,直至取消退耕还林优惠政策。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防止复耕反弹,使我17500亩的退耕地造林达到“稳得住、不反弹”。

3、加强工程管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进行

(1)做好各年度作业设计

为做好各年度的退耕还林工作,我们严格把好“设计关”,科学地做好退耕还林规划、计划、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工作。每年的退耕还林任务指标下达后,我们都是严格按照《河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实施细则》和上级的时间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各年度的作业设计书。

(2)历年工程自查验收:

县级自查的结果是作为政策兑现和国家财政决算的依据,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检查验收办法》,于每年12月进行了县级自查工作,自查内容为:一是本年度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二是历年度退耕地还林保存情况,三是上一年度退耕还林项目造林的补植补造情况。为此我县林业局组成了以林业局局长高跃新任总指挥,主管退耕工作的张庆和副局长带队并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小组成员的10人检查验收小组。每次验收时,验收小组首先利用一天的时间学习检查验收办法,熟悉各乡镇情况,制定了野外验收办法,确定的验收内容主要为:造林地块面积核实,即实地调查小班与小班施工设计图是否相符;面积核实率、成活率调查,造林密度调查及种苗规格调查等。并对一些退耕还林村的干部及群众进行了采访、调查。

(3)作业设计变更情况:

由于自然灾害及人畜破坏等原因,我县20*年度和2005年度退耕地造林有部分小班保存率低于80%,这些退耕地小班已经达不到退耕地造林保存率最低标准,原地补植补造困难,而其他地方的农户造林积性很高,所造林林地完全符合退耕地造林标准,所以我们对20*年和2005年退耕小班进行了地块调整。共调整生态林面积1098.4亩,其中20*年度680.4亩,2005年度418亩。

(4)及时兑现粮款:

根据每年我们的自查结果,及时兑现了粮款及现金补助,验收结束后及时公开验收标准、结果和兑现政策,按照检查验收结果进行粮款兑现。严格按程序办事,严禁粮款补助由村干部代签代领。有效地杜绝了挤占挪用、搭车收费、随意抵扣等现象,确保粮款如数兑现到了退耕农户手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09500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17500亩,匹配造林面积92000亩,五年间共兑现粮食75万公斤;粮款735万元;现金补助120万元;苗木费547.5万元。几项合计(粮食折现金)840万元。

(5)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退耕办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专管档案,每个乡镇一个退耕还林档案柜,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图表、合同、林权证登记表、小班详细资料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除有文字档案外,各乡镇都配有专用软盘,分乡镇、分类型保存在电子档案室里。同时每年编绘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图,使工程建设情况一目了然。

(6)高度重视群众上访案件处理工作:

对群众反映的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政策兑现问题及时调查、及时处理,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几年来,共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案件二十多起,确保了粮款兑现及时到位。

4、完善造林及管护机制,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

我县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不栽一棵无主树,不栽一片无主林,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广泛开展股份造林、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分户造林等多种经营模式机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为进一步调动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性,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质量,我县在工程实施中,重点对造林大户进行了扶持和政策倾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造林大户优先列入工程造林计划。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各乡镇都有专门技术人员,深入到第一线,对造林大户开展技术服务,帮助解决问题,三是积极向社会广泛宣传,真正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通过广泛宣传,使更多的造林大户投入到退耕还林工程中来。

5、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培养后续产业:

我县现在已有部分农户在林下、树下养鸡、养鹅、养羊等。为了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提高退耕地造林户的经济收入,发展后续产业,我县于9月18日召开了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会,参加人员为退耕地造林在30亩以上的个体造林大户,大约30多人,会上参观了豆村乡大刘庄的林下养鸡和北代乡青莲寺的林下养殖、种植。

通过对这两个造林大户的参观,使其他人很受启发,纷纷表示,积极开拓思路,将林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多种形式发展林畜、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

6、退耕还林资金管理情况:我县退耕还林各项补助资金实行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禁止了挤占、截留、挪用或者虚报冒领。

7、政策技术培训和宣传:

为了搞好退耕还林有关政策的宣传,我们利用电视、各乡村板报、赶科普大集、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和《退耕还林条例》,提高全民护林、爱林意识;同时我们根据林木不同生长时期,及时向广大群众传授林木管理技术,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清除杂草,以改善林分质量。几年来共发放政策及技术资料10000多份,接待群众咨询1.5万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个别地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一是近几年气候持续干旱,个别地块造林成活率低。二是造林后由于管护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造林地块出现幼树死亡造成保存率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组织造林农户进行补植补造,直至达到国家规定造林标准为止。

(二)缺少必要的工程管理费。多数工程县经济条件差,财政状况十分紧张,难以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工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建设质量,建议国家在工程投资中适当增加一些工程管理费用。

(三)造林成本增加。近两年来,苗木价格一直攀升,直径2厘米的杨树苗就在1.5-2元之间,以每亩植树50株算,每亩需投入购苗成本就是75-100元,还不算其他栽植费用,每亩50元的造林补助费已远远不够,这大大降低了荒地匹配造林的积极性。建议适当增加一些造林补助费。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1、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二是落实责任,强化管护,把树木的管护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落实责任,多措并举,保护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护林组织,对全县专兼职护林人员登记造册,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对于毁林案件,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三是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户四级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在全县六个乡镇建起了三个中心测报点,40个一般测报点,每点配备2名病虫情测报员,病虫发生情况每周一报,林业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虫情信息和除治通知。四是加强补植补造,合理间伐,补植补造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主要手段。同时,动员广大林农不断增加对新植树木的投入,加大肥水的供应,及时预防和除治树木病虫害,合理修枝抚育,促进树木生长,对生长受到抑制的地块,及时进行间伐。五是切实做好林权证发放工作,维护林农权益。六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后续产业,提高林农收入。

2、规范作业设计、加强自查验收:

编制好年度退耕还林县级作业设计。将任务落实到田间地块,落实到农户,落实到图表。要严格按规划任务设计、按作业设计施工、按建设标准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奖惩。同时做好农户退耕还林承包合同书签定及分户建立登记卡、验收卡工作,要将“一书两卡”作为退耕还林还草检查验收和政策兑现的依据。

3、落实补植补造任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加强退耕还林后期管理,提高退耕还林成效。一是要做好补栽补植工作。对以往退耕还林失败地块和造林成活率低的地块,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利用秋冬季和春季造林时机,积极做好补栽补植工作,二是要加强退耕后的封禁管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对退耕还林地块实行封禁管护,严格防止人蓄践踏、啃吃等破坏。三是采取有效的管护机制。采取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形式,落实好管护人员。四是要做好抗旱保苗工作,提高退耕还林的成活率。

4.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

在我们平原,应大力推广林草、林药、林果立体种植模式,提倡发展林下种植业,种植一些如花生、棉花、山药、大豆等矮杆农作物,在林下大搞养殖业,可树下养鸡、养鹅、养羊等,有条件的可以在树下培养食用菌。

第10篇

*前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之所以还要开这个会,是因为城中村改造工作意义重大,工作难度大,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要求高。通过这次经验交流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对*年城中村改造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09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刚才,县(市、区)的分管同志分别汇报了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情况,介绍了经验和做法,讲得都很好。市规划、国土、财政、建委、人防等7个相关部门针对县(市、区)反映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现场进行解答,不仅说清了政策规定,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希望县(市、区)和部门经常面对面沟通联系共同推动工作开展。下面,我结合*年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09年的工作任务,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

*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成立了“城中村”改造协调小组,下发了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各县(市、区)也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从*年2月份全市“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以来,各级政府以解放思想为契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破解难题、搞好服务、提高效率,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禹州市启动了4个城中村改造,累计投资2960万元;长葛市启动了坡杨村改造,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许昌县启动了武店、邓庄2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4100万元;鄢陵县完成了8个城中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启动了5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面积5万m2,开工建设3万m2,累计投资1.2亿元;襄城县启动了3个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面积6.02万m2,完成投资4259万元;魏都区启动了俎庄、洞上2个城中村改造,俎庄安置房已开工建设,洞上已与投资商签订了合作协议;经济开发区启动了屯北城中村改造,已与外商签订了开发协议,正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区完成了9个城中村改造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启动了三里桥、大坑李、十里庙、唐岗、半截河、赵湾6个城中村改造,已完成拆迁面积58.6万m2,完成投资5.38亿元。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面积70多万m2,开工建设面积52.9万m2,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对许昌而言,大规模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是一项新的工作,可以说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遵循,外地的一些做法也仅仅是一种借鉴,大家在这种情况下,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各县(市、区)严格按照《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充分对接、选好切点,努力从“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有利于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改善市区居住环境)出发进行规划。如长葛市树立“大统筹、大集中、大规划”的理念,对推进区内19个行政村统筹规划,将19个行政村合并建设成10个集中居住区,居民可达2万人。通过统筹规划,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了社区规模和人口,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同时也更好地实现了推进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二是坚持试点先行。去年,我们在市区和推进区范围内共确定了7个市级试点城中村。目前,7个市级试点村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改造模式和工作经验:如许昌县武店村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由瑞贝卡公司投资8000万元对村庄进行改造,村庄腾出的土地用于企业发展。目前,武店“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3600万元,一期16幢安置房已开工建设。魏都区俎庄城中村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引进开发商进行投资改造,长葛坡杨村则采取政府贷款的模式进行改造,都取得较好的成效。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各县(市、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如在招商方面,充分利用第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这个平台,布置展台,发放招商文件,开展项目推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拆迁补偿、群众安置方面,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原则,规定先安置群众,后开发建设。东城区采取“以民为本,和谐拆迁安置”的模式,由区、乡(办)、村(社区)共同委托具有国家资质的评估公司对“城中村”改造拆迁房屋进行市场评估,把市场评估与评估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了拆迁补偿过程的公开公正、阳光透明。在此基础上,深入村组进行调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闺女户”、“外来户”、“困难户”等特殊对象安置问题,合理的安置办法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在建设用地上,各地都坚持以“招、拍、挂”方式供应,阳光操作。由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促进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四是坚持兼顾各方利益。各地按照政府、业主、群众“三满意”的原则,维护好各方利益。各地在维护政府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各尽所能地出台了优惠政策,对开发商给予让利。如东城区提出根据不同项目,对开发企业实行财政补贴,保证投资商合理的回报率,以消除其后顾之忧。五是坚持机制保障。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套系统协调的城中村改造运行机制。第一,建立了领导机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或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许昌县王堃书记亲自担任政委,王民生县长任指挥长,实行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制,提供了组织保证。第二,建立了督查机制。市经营办建立了“日督查”、“两周一通报”的制度,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现存问题,每两周编发一期督查通报,上报市有关领导,并把下两周需要完成的工作,以通报形式下发给有关单位,限期完成。第三,实行考评机制。市经营办下发了《许昌市“城中村”改造考评办法》,每两个月对全市“城中村”进展情况进展进行一次排名,最后一名在创建新闻会上作表态发言,有利地促进了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第四,坚持方案评审机制。为了妥善解决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评审,解决好村民安置、改造开发中的问题,市国土局苏晓局长和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同志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召开“城中村”改造联席办公会议,与建设、规划、财政等部门反复沟通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指导和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年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全市而言,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就许昌市区来讲,截止目前,7个试点村仍有4个没有开工,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6亿元,实际完成0.7亿元,仅占年度计划的15%,无论从形象进度还是投资完成额度,都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形势影响,开发商对城中村改造投资热情不高。去年上半年国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下半年暴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形成冲击,房地产市场迅速下滑,开发商资金紧张,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投资商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热情,各地普遍出现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难的问题,有的协议已签订又临时退出,致使个别项目不能按时开工建设。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地方认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工作,上级提出的改造时间太紧、任务太重,自给的少,畏难情绪大,工作不好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路子不多,方法不活,在破解资金难题、调动农民积极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三是开发商要求调整用地规划,打乱了原有布局。由于目前房地产低迷,部分开发商认为按照原计划用于打捆开发的经营性用地较少,赢利难以消化安置房费用,坚持要求调整用地计划,扩大经营性用地面积,原有布局被打乱。四是前期工作滞后,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由于投资商确定难,资金到位慢,造成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难、编制慢,规划审批、招商引资、拆迁安置、开发建设等相关工作不能协调推进,影响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整体进度。对于上述问题,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刚才各部门初步提出了一些意见,下来后要继续沟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已开工建设的,要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加快进度,全面铺开,严格按照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的要求,把好建设质量关,把好公建工程关。对于没有开工建设的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完成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对建设台帐要进行调整,科学安排施工计划,争取把前期耽误的时间在后期工程建设中赶出来,确保按照原定竣工时间按时完工。

二、提高认识,增强信心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力举措,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千秋工程。各级、各部门在思想认识上需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

首先,要从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形势出发,进一步增强城中村改造的紧迫感。对于今年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目前中央总的判断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可能还会增加,经济下滑还未“见底”,今年很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良好,但也存在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企业经营困难逐步加剧等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已经成为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情况下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加大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城中村改造项目产业关联性强,对建材、运输、房地产等行业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当前,国家明确提出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调出手要快、出拳要重,并且陆续出台了加大信贷、鼓励投资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我们可以抓住的建设和机遇也就是一两年时间,随着经济趋热,又将开始新一轮防过热、防通涨,到那时国家政策口子收紧,我们就会痛失机遇。因此,要切实增强紧迫感,抓住当前鼓励投资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次,要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城中村改造的责任感。党的*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许昌市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带状城市,组团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一个中心,五个片区”,即以“三区一县”(魏都区、东城区、开发区和许昌县城区)为中心,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新城区、鄢陵县、襄城县为五个片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扩大城市规模,扩大城区面积,外延式发展,更要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紧凑型的城市。目前,全国、全省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大规模、大力度进行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许昌市外环路以内城中村有61个、人口13.7万人,推进区内的城中村61个,人口9.5万人,两者相加有122个城中村,人口21万人,占地5万亩,安置用地2万亩,可以腾出3万亩建设用地,13.7万人能够通过身份置换转变为城市居民;禹州市、鄢陵县、襄城县计划三年改造29个行政村,人口8.1万,占地1.68万亩,可腾出土地3700亩,转换城市居民8万多人。其中,禹州市计划改造12个,人口3.3万人,占地6900亩,可腾出土地1500亩;鄢陵县计划改造6个,人口近3万人,占地2200亩,可腾出土地1300亩;襄城县计划改造10个,人口近1.8万人,占地7800亩,可腾出土地900亩。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城中村改造可以集约、节约用地,腾出宝贵土地去进行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而强化城市的产业支撑。

第三,要从顺应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坚定“城中村”改造的信心和决心。“城中村”改造符合我市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群众看到了城市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更希望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实惠,因此对城中村改造更加关注,更加支持,更加期盼。近年来,不断有市民群众通过写信或市长信箱等多种方式强烈要求加快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环境。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符合民意,顺应民心。这项工作既有政策机遇,又有群众支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把这项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第四,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出发,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增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动力。各县(市、区)要坚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出发,深刻认识城中村改造对于推进我市“四城同创”,确保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我市经济“新跨越、新崛起”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城中村改造资金、土地、拆迁等“瓶颈”问题上,吃透上情、吃透外情、吃透下情、研究政策,借鉴经验,顺应民意,选准平衡点,抓好结合点,难中求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三、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2009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推进年”。市委毛书记提出要着力在老城区和“三村”改造上实现突破,李市长要求以完善城市功能和老城区及“三村”改造为重点,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完成年度计划投资。今年市区共确定了19个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6.9亿元。这19个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对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进行研究部署,市政府先后召开了项目协调会和前期工作对接会,对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要求是:坚定信心,规划引领,因村制宜,破解瓶颈,全面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度。具体工作强调6点意见: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禹州市、襄城县、鄢陵县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精心谋划,科学安排,确保三年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许昌县、长葛市、魏都区、开发区、东城区要在三年内完成市区和推进区的城中村改造任务。市区和推进区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许昌市2009年城建重点项目及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计划》确定的城中村改造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明确工作时限,建立工作台帐,抓好工作落实。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2009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及早见效、及早惠及民众。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做好前期工作。要认真按照市政府规定的“十个程序、九个规范性动作”要求,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第一,要积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各县(市、区)要坚持把规划作为“城中村”改造建设的“龙头”,用规划引领改造,用规划控制建设。要吃透情况,充分论证,认真扎实地做好前期工作,决不能大而化之,搪塞应付,要把先进的理念、外地的经验、当地的特点融入规划之中,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做实各项规划。市规划局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早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第二,优先保障用地,探索新的用地政策和方式。市国土局要在国家土地政策趋紧的情况下,积极调整用地指标,优先保证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要认真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城中村改造用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各县市(区)要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走集约、节约用地的路子,积极在存量建设用地上做文章,坚决杜绝占用基本农田搞改造,尽量不占或少占一般耕地。严禁借城中村改造的名义非法开发房地产,形成新的“小产权房”,要依法严查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第三,多方筹集资金。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需要相关县(市、区)承担的,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予以保障;需要业主投资的,要搞好引导,加强督促,确保到位。第四,依法和谐拆迁。要认真执行拆迁政策,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及早考虑、及早实施、争取主动。要依法拆迁,有情操作,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参与政策,充分尊重民意,做到透明、公开、公正、合情、合理、合法。各县(市、区)要加强协调,做好涉及群众过渡期生活安置和群众拆迁补偿工作;要优先建设群众安置住房,确保群众按时回迁后再进行经营性开发。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破解筹资难题。要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吸引业主投资。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编制招商文件,利用中央、省、市三级媒体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要突出本地特色,讲清区域优势,讲明优惠政策,吸引全国各地有实力、信誉好的开发商关注许昌、投资许昌。要精心组织推介活动。起点要高,规模要大,效果要好,各县(市、区)可以分散搞,也可以联手搞。要制定优惠政策,让利投资业主。目前,受经济下滑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房地产开发商对城中村改造这种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投资热情不高。各地要借鉴珠海、合肥、郑州、临沂等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优惠政策,需要政府给的政策一定要给足,政府已有的优惠政策要用好,积极引进市内外有实力的业主参与城中村改造。要坚持多策并举,确保资金供应。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模式。可以采取政府统征储备、市场开发运作、社区自主改造、“村企共建”、“村园共建”、“土地整理”、“村庄整治”、“腾村换地”等多种模式。总之,各地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因地制宜,在资金筹措多元化、资金利用市场化、基础设施社会化上找出路,着力破解城中村改造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沟通协调,做好改造方案评审。全市所有的城中村改造,都要在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审批、确定投资商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评审。各个县(市、区)一定要重视方案的评审论证工作,编制好方案。市规划、土地、财政、建委四个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因村制宜,一村一案地进行评审。四个部门要主动搞好服务,各个县(市、区)要主动沟通对接,共同搞好评审工作。

五是及时查处违章建筑,降低改造成本。近期私搭乱建的歪风越刮越烈,听说哪里的城中村要改造,就有人在那里搞违章建筑,不仅影响恶劣,而且给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和难度,增加了改造成本。市规划局要切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依照职能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要抓紧制定完善制止私搭乱建的长效机制和实施细则。各县(市、区)要加强监管,对违章建筑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立案、及时拆除,为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创造最低的改造成本,最佳的改造环境。

第11篇

一、深化环境形势分析

科学研判形势、深入研究政策,是搞好引导、促进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超前谋划、当好参谋的必然要求。

1.深刻理解和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当前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总体向好、加速转变、更为复杂。

总体向好。年的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好于上年。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投资者、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势头较好。从国内看,扩大内需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有利于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利于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有利于促进内在发展活力的迸发;实施“十二五”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动力。

加速转变。年,经济发展方式将从多个方面加速转变。随着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逐步转向正常轨道,调控政策由过去两年来的“积极与适度宽松”搭配转为“积极与稳健”相配;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消费和出口协同拉动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从依靠工业的快速扩张,向更多依靠服务业发展转变;要素投入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随机应变、夯实基础、加速赶超。

更为复杂。年,既要反危机,又要反通胀,局面更加复杂。在宏观调控时面临更多的“两难”选择,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既要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又要保持物价稳定;既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又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决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深刻理解和认识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总的基调是突出“主题”和“主线”。即:

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科学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3.深刻理解和认识宏观调控政策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积极”重点体现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真正把内需启动起来,把居民消费提升起来;“稳健”主要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把好流动性闸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压制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审慎”是指安排财政和信贷投资时要深思熟虑、科学决策、合理安排;“灵活”是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具体政策层面,年,中央拟安排预算内投资3826亿元,略少于上年,资金投向上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压,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重复建设;安排新增信贷规模7.5万亿,与上年基本持平;省里计划安排投资2.7万亿,比年增长18%。

4、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

我市正步入跨越赶超的战略机遇期。新能源、生物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先行起步,现代物流、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品质农业”战略的扎实推进,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京沪高铁、石济客专、铁路、德滨高速、济乐高速等陆续竣工,将进一步强化基础支撑条件,使我市真正跨入“高速时代”。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南融北接、东进西拓”战略纵深推进,为我市在更大范围合作共赢、借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用好平台、乘势而上,一定能够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二、强化规划(计划)引领

作为规划(计划)主要的编制和主管部门,发改部门要编制好、实施好、管理好各项规划(计划),科学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5.充分认识规划(计划)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划(计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是在正确研判形势、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总体发展做出的系统性、统一性安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划(计划)是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据,当前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统一规划、有序安排,正是编制规划(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计划)是参谋服务上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出思路、提建议要有战略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制定和实施好规划(计划)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谋服务过程。

6.切实发挥好规划(计划)的引领作用。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梳理。对近年来我市出台的近百个规划,认真组织好梳理工作,该废除的废除,该修改完善的修改完善,该重新制定的重新制定,确保规划质量和实施效果。二是衔接。坚持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避免相互矛盾。当前要抓紧做好本地“十二五”规划与上级总体规划的对接。三是实施。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将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分解,把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细化到产业、到重点领域、到项目,落实到单位、到责任人。指导各专项规划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实施意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对规划(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视察,配合“两办”督查机构开展定期督查。同时,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四是管理。贯彻执行好《关于加强和完善规划管理的意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规划的申请立项、咨询论证及监测评估等工作。

三、把握经济社会运行

要按照“科学、务实、创新”的要求,强化分析、当好参谋。

7.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

年,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和年度计划各项任务目标。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13%左右,是“十五”末的2.2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9亿元,增长31.9%,增幅创十年来新高。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提升,农业连续8年稳定增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4.1:33.5,三产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是需求拉动持续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达到1140.6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5.6亿元,增长18.7%;进出口总额完成19.5亿美元,增长35.5%。四是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37.5亿元,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多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落户。五是社会民生更加和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00元和7028元,分别增长11%和14.5%。六是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万元GDP能耗和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p#分页标题#e#

8.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的战略目标,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据此,年要在产业升级、需求拉动、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环境友好、改革创新、社会和谐等方面开好局、起好步。一是突出结构调整,壮大提升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跨越提升服务业、完善提升品质农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突出协调拉动,努力保持优质高效投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三是突出重点带动,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枢纽型经济,纵深推进“南融北接、东进西拓”,强力突破县域经济,高标准建设开发区,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突出城乡统筹,拓展中心城区,推进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五是突出环境友好,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积极建设生态城市,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突出改革创新,强化自主创新、建设人才强市、推进体制改革,着力增强经济发展保障能力。七是突出改善民生,全力抓好就业、社保、教育,努力保持物价稳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9.切实搞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市县发改系统要积极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到一月一汇总、一季一分析、全年搞综述。继续强化经济发展预警制度,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分析及时、准确,建议措施具体、得力。今年将加强“一网、一库、一平台”的建设,并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一网”就是建立“一纵三横”的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一纵”是指充分发挥发改系统纵向网的作用,实现省、市、县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尤其是加强市县发改系统的协同互动,及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三横”是指建立完善与市直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与周边城市的定期交流,加强内部科室(单位)之间的协调互通。

“一库”就是建立运行数据资料库。广泛收集市内外各种政策信息、运行数据、项目建设情况等资料,建立包括政策信息、情况分析和新兴产业行业信息等3个子项目库的运行数据资料库。

“一平台”就是建立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平台。引进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分析技术,实现经济运行分析的自动化、常态化和精细化,同时,在发改委网站上开辟经济运行专栏,与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及时交流各类信息。

加强保障。配备得力人员,在资金、办公条件上优先保障。

四、主攻项目建设

年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市级以上核准备案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1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落实土地点供指标4000亩,东北城等67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级批复立项,发改委审批窗口共办理各类项目立项263件;共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项目273个,落实无偿资金7.6亿元,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相当于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0%,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扎实有效,圆满完成建设任务;135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37.5亿元,开工131个,竣工68个,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年,必须在产业政策调整中寻找上项目的机遇,在争取扶持中增强建项目的动力,在重点带动上形成推进合力。

10.力争市级以上核准备案项目突破400件。要增强项目意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吃透国家产业政策,找准支持重点领域,积极谋划项目、包装项目、上报项目,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发展。今年市级项目核准备案的支持重点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优化提升项目、品质农业、现代服务业及财源支柱产业项目等。

11.落实上级项目资金力争突破8亿元。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提高上报项目质量。首先要符合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符合发展新兴产业的要求,符合全市发展的战略布局;其次手续要齐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省支持方向;再次要有特色,技术含量高,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经得住专家评审,甚至能直接进入决策层视野。年国家预算内投资初步投向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旅游、节能减排、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农网改造工程等。省预算内投资初步投向是农田水利、新能源、社会民生、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领域。第二,进一步扩大储备项目规模。力争实现储备项目个数翻番,县市区发改局都要建立项目储备库,拓宽入库项目范围,在抓好重点企业储备项目的同时,突出做好中小型企业项目策划工作;拓展入库项目领域,一方面要继续抓好传统重点行业,另一方面要做好国家政策信息与本地产业基础结合的文章,主动谋划一批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社会民生项目;要科学掌握入库项目门槛,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手续还不完备的项目,在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的同时,可先行入库。第三,进一步发挥市县发改系统的整体优势。要继续加强市县发改部门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在争取项目资金上的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市发改委将继续发挥“驻京联络处”的作用,建立项目资金信息定期机制,谋划建立人力资源库,探索项目打捆上报、资金共用等新的项目资金争取模式,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规划、计划盘子。

12.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1990亿元,年度投资472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5个;投资10—100亿元的重大项目29个;投资10亿元以下的重点项目68个。要在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和“四定两保”责任机制的同时,强化领导分包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建设领导问责制,对重特大项目实行重点考核。研究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倾力打造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抓好我市3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的汇报争取,力争省重点数量全省第一。

五、落实重点工作

#p#分页标题#e# 按照“总体工作抓提高,单项工作抓亮点”的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协调推进,高标准落实重大事项。

13.关于重点建设投资

年,市重点建设投资公司着力搭建市级投融资平台,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投放、回收、融资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担保公司成为全市获省金融办核准的三家担保公司之一,下属企业管理全面加强,成功并入创司和铁司,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年,投资公司要以实现公司效益根本好转为目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继续做好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探索建立市级城市资产经营融资平台。一是全力抓好投融资工作。争取全年高质量投放资金1.5亿元,融资4亿元,为企业担保5亿元。二是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健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有关制度,自我约束、自主经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三是继续加强所属企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温泉度假村服务功能,做大做强环保、热电、资通物流,完成公司改制工作。

14.关于引领服务业发展

年,盖世物流园、临邑东部商贸区以及庆云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成功列为省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41个服务业项目进入省服务业“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入库项目达到55个。

年,要突出优化发展环境,培育发展载体,努力实现跨越发展。一是强化领导,理顺体制。切实把服务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努力营造服务业跨越发展浓厚氛围。帮助县市区尽快成立相应机构,理顺工作体制。市服务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推进委员会和联席会议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二是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修改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推动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修订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切实抓好落实,推动发展环境优化。三是强化载体建设,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实施“3533”工程,即打造德城区、齐河、庆云3个服务业重点城区,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科技信息、文化旅游、农村服务5类产业园区建设,培育30个服务业重点企业,扶持3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形成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15.关于支持铁路建设

年,我市铁路工作围绕建设“两纵两横”铁路总体布局,在征地拆迁、综合协调、项目前期等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积极作为,高铁、铁路、客专等重大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年,要实现“四个确保”:抓好协调服务,确保高铁通车运营;抓好环境优化,确保铁路、铁路按省政府要求工期顺利施工;抓好征地拆迁,确保石济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抓好前期争取,确保火车站站房改造尽快开工并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16.关于上市融资

年,我市上市融资工作取得两大突破:一是直接融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达28.3亿元,其中:华鲁恒升增发再融资18.5亿元,龙力科技等6家企业私募股权融资2.8亿元,成功发行7亿元城投债。二是上市渠道大幅拓展,上市公司达到8家,其中主板中小板3家,场外市场3家,境外市场2家,通裕重工通过审核。

年,融资工作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力争每县至少1家企业上市或挂牌交易。争取3家左右企业实现首发上市,1家企业再融资,2家以上企业报证监会审核,场外挂牌交易5—10家,实现直接融资30亿元。二是建立市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抓住国家和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密切与齐鲁股权托管中心和天津股权交易所的全方位合作,加快我市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具有我市特点的场外市场交易平台。三是加快现有重点资源企业培植。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服务和指导,按照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境外上市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培植重点后备资源企业。四是力争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成功发行。

17.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年,研究制定了我市推动医改工作实施意见,签订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在临邑、德城、禹城、齐河、夏津和两个开发区先行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医改督导机制,第一个在全省举办了医改培训班,医改经验作为典型向全省推广。

年,医改工作将以“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增活力”为目标,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力争实现新突破。一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二是配套实施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任务考核、收支核定、绩效补助运行机制,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任务,公立医院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各级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个人缴费标准由30元提高到50元。四是积极争取政策性补助资金。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在基本药物制度补偿、重点县级医院建设等方面落实补助资金8000万元以上。

18.关于县域经济发展

年,我市县域经济工作成绩显著,建立完善了县域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和调度制度;在全省122个县域经济考核中,各县市位次均有前移,两个县跨越发展情况进入全省“30弱”前五名。

年,要突出三项重点:一是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示范带动战略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推进实施好3个示范区建设。二是发挥好县域经济办公室的作用,整合市县发改系统资源,加强分析研究,定期督导调度,落实责任目标,帮助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建设中的问题。三是建立市直部门帮助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机制,把支持示范区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市直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情况开展年度考核。

19.关于综合配套改革

年,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帮助齐河县推进体制改革试点;支持禹城房寺镇在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试点;力促临邑德平镇在加快社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上实现改革突破;逐步开展了禹城、庆云和市经济开发区以及8个乡镇的市级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年,要围绕全面落实《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制定实施细则,出台考核办法,加强任务目标督导落实。一是细化分解《齐河县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督促实施,抓好落实;二是尽快审批《禹城市房寺镇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和《临邑县德平镇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备案后组织实施。三是结合当前的合村并建工作,制定禹城、庆云和市经济开发区以及8个乡镇的市级深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四是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完成市人民电影院的改企转制工作。#p#分页标题#e#

20.关于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

年,区域经济合作立足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性的提出了“东合西联”的工作思路,策划了与青岛市的合作,签署了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南融”基础上提出实施济德一体化,促成两市联合制定下发了八个方面的合作实施意见。重点组织参加了重庆•经贸合作、新疆“喀交会”、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西博会”等活动,签约项目244个,总投资900亿元。积极贯彻落实对口扶贫协作重庆秀山工作,起草了扶贫协作初步方案。

年,全市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继续以创新统领全局,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包括对口支援等工作。二是抓好跨区域经济合作工作。组织参加及其它重点经贸活动。三是积极推进济德一体化进程。突出抓好《交流合作实施意见》执行落实。四是积极争取我市政府与省发改委联办太阳能博览会工作。争取办成以太阳能利用为主题的世界级专业博览会。五是深化与的合作。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东进”工作。六是完成对口支援任务。根据《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从产业对接、企业合作、人才培训、社会救助入手,完成对口支援任务。七是圆满完成援川收尾工作。

21.关于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

年,抢抓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机遇,争取等10个县市成为全国、全省产粮任务县,列入国家和省规划,首批落实中央投资8480万元,省配套资金357万元。

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成立市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组织领导并实施全市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各县市区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二是制定《市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实施详细工作方案。三是按照项目建设规定和程序,积极做好项目招投标、监理及合同签订等工作,确保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2.关于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年,圆满完成了装备动员潜力和国防经济动员潜力调查任务,市经济动员办公室被评为省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先进单位。

年,经济动员工作要继续完善现有工作制度和调查方法,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确保完成上级安排的后续潜力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民项目争取、军地协调方面的新思路,力争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六、深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

年,深入开展了“服务基层年”活动,共为县市区解决帮扶事项117项,帮助县市区制定了《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基层的充分肯定,在全市社会评议机关和管理机构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年,将开展以“项目服务年”为主题的机关创建活动,努力“策划大项目、实施大协调、搞好大服务”,做到内抓管理强素质,外抓服务树形象,一切着眼于项目,一切服务于项目,用项目凝聚人心,用项目破解难题,加快提升发展改革工作水平,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23.加强学习培训。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开展全方位的学习培训。以为项目提供高质量服务为目标,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突出相关规划学习、产业政策学习和基层经验学习,着力提高项目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到一般干部应知应会,科长成为行家里手,主任争当专家权威。

第12篇

同志们:

刚才,县计委、财政、统计部门的负责同志,就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二季度的工作建议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都表示同意。一会儿,炳南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季度经济工作实现了“开门红”。总的来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年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表现为“四个快速增长、两个稳中有进”。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截止3月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50亿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7.9%,高出市考核目标12%的增速5.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2%、23.6%和10.8%。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76.6%和18.6%。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17.2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7亿元,同比增长53%,是近10年来少有的增速。58个骨干企业中,亏损企业较上年同期减少6户,特别是县属企业在去年同期亏损126.6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255.6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增强。全县非公经济完成总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工业总产值15.94亿元,私营企业留县税收同比增长17.9%,成为一季度经济发展中的“亮点”。精美纸业、秦宝集团公司、京西双鹤、国维淀粉等县属骨干企业纷纷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沣京工业园投产的18户企业运行良好,实现技工贸收入6800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累计完成3.83亿元(不含国防学院和“两路建设”),同比增长75.1%。49个在建重点项目除苍游大棚西瓜等个别项目受季节等限制外,其余4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大唐××第二发电厂、西户滨河花园等重点项目按进度投资,进展较快。西洽会共引进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7.34亿元,其中外地投资额达17.14亿元,为固定资产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至3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874万元,可比增长44.3%,完成全年预算的27.1%,较进度超收220万元,超平均进度2.1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收1837万元,较上年可比增长13.6%。

(五)农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县种养业呈现规模化、区域化格局。1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已投资150余万元,奶牛存栏新增260头。五大种植业示范基地面积新增550亩,完成全年任务的28%。秦岭北麓5个村重点扶贫开发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创市知名品牌4个,6个绿色食品基地已获省上批准。全县输出劳务人员3.6万人,完成年任务的69.5%。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植树6.3万株、大绿工程建设1.2万亩,分别占年任务的105%和200%。渭河农业示范区已与陕西龙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翅果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意向书,该项目拟占地500亩,总投资2亿元。

(七)居民消费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8.62%,同比增长16.5%,超过市目标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4.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5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2.3%和10.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0元,人均支出640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8.1%和28.6%。

二、关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和经济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全县49个在建重点项目虽然绝大部分已开工,但除了电厂、惠大丝束等几个大的项目进展较快外,大部分受资金、土地政策等因素影响,进展不大。××镇中心街改造、××乡镇区改造等项目因缺乏资金,尚未动工。一季度,达到形象进度项目仅有18个,仅占项目总数的36%。这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是县办企业改制力度不大。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企业债务处置、职工身份置换等环节存在较多困难,加之职工思想认识落后,对改制工作心存疑虑,导致一些措施难以落实等原因,致使县办企业改制工作一季度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乡镇企业投入不足,发展趋缓。由于资金缺乏、技术设备落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等原因,部分乡镇企业发展出现滑坡现象,效益下降。一季度,乡镇30户骨干企业,除××镇外,其余6个乡镇的骨干企业税收均未赶上平均进度。如造纸行业,国家从今年元月份起,提高了非化学制浆造纸企业污水排放标准,要求COD的含量必须由原来的350mg/L降低到100mg/L,导致10户造纸企业停产,目前只有两户改造达标正常生产。

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和引导,致使步伐缓慢,成效不显。结构调整确定的以奶业为主的养殖业和无公害设施果菜为主的种植业,由于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弱,加上市场引导、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力度不大,导致产业化推进缓慢,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规模和质量虽然有所发展,但进度缓慢,农业比较效益仍然比较低下。

五是财政支出压力依然较大。一季度,尽管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可比增长44.3%,达到2874万元,但收支差仍高达3278万元。加上省对地市财政新体制的出台,也加重了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同时,一些部门和单位法规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强,不遵守有关规定,私自处置国有土地、房屋等国有资产,导致税费流失,影响财政收入,增大了支出的压力。

六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项目施工中,群众封门堵路、无理阻拦施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职能部门重罚款、轻教育,以罚代管,干扰了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对全县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一些旅游景区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欺客、宰客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不认清、不重视、不改进,势必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影响上半年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对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在第二季度,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敢于争先的精神状态,提高标准,奋力赶超,努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关于第二季度工作

同志们,二季度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五一”长假和“三夏”也将接踵而至,我们真正能够利用的工作时间非常有限。从市上最后确定下达我县的经济指标看,除地方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增长率两个指标低于我们人代会上确定的目标外,其余6项指标均高于我们所定目标。近期,我们将对目标任务进行一次再分解。可以说,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各乡镇、各部门务必倾注全部精力,抓住二季度这个黄金时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今年,全县共确定了5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98.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23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各乡镇、各部门必须强化抓项目意识,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一要抓好签约项目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务必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敢咬硬骨头的勇气,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对于往年已签约项目,落实不了的,近期必须向县政府书面报告问题症结在哪里,决不允许任其发展或不了了之。当前,要加大对“西洽会”上签约的21个合同项目和7个意向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促使意向变合同,合同变资金。对家世界物流配送中心、城区天然气、海航支线运营基地、双龙物流园等重大项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必须切实负起责任,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县国土局及相关乡镇,要围绕这些重点项目,做好土地手续的申报及征用工作,想方设法保证项目用地,促其尽快开工建设。

二要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大唐××第二热电厂、陕西国防科技学院、惠大丝束二期扩建、国维淀粉三期扩建等49个在建项目的进度直接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和地方财政收入。一季度没有达到形象进度的31个项目,责任单位必须尽快研究,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促进其加快进度。对一些施工受阻或进度缓慢的重点工程,要成立专门工作组,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破。3个园区和所在乡镇要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工作衔接机制,少一点本位主义,多一点全局观念,形成促进项目实施的合力。草堂寺景区管委会要加强调研,拿出一个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乡镇项目协调费用有关方案。各乡镇要以大局为重,在征地拆迁等方面要全力支持园区项目建设。

三要完善项目落实平台。“一园两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平台,要以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工业园西区开发工作要提早谋划,尽快启动,尤其是先行启动水、电、路、通信、排污及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景区管委会要加快办公大楼、经三路、草堂水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农业示范区要积极克服困难,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园区滴灌、喷灌、电力、通讯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园区投资硬环境。

四要强化项目包装推介。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寻找项目、挖掘项目、包装项目以及商业运作的意识,立足我县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高层次精心包装策划一批具有吸引力的优势项目,全方位向外推介,理性招引一批产业对路的重大项目。另外,计划、财政等部门还要认真研究国债资金投资方向,不断拓展国债资金投放信息捕捉渠道,在交通、环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确保投入不断档、发展不停步。

五要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县政府办、监察局要进一步健全督查机制,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发展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坚持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督查,及时处理外商投诉。一季度,全县罚没收入高达415万,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执法力度加大了,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是否有以罚代管、执法错位、影响环境的问题。对此,要认真地研究,县财政部门要确定合理的罚没款返还比例,逐步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封门堵路、强包强揽等影响项目施工建设的人和事,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二)狠抓工业振兴,增强经济后劲。

加快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去年,全县出台了《工业振兴计划》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但从实际情况看,落实的并不到位。县工业振兴办公室要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推动工业振兴计划及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实,重点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改造核心技术和设备,增强市场竞争力。县经贸、乡企等部门要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监测与指导,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不断扩大非公经济总量。县财政、乡企等部门要进一步充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解决非公企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县经贸、乡企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及企业职工的业务知识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县环保、经贸、乡企等部门要加强对有关造纸企业治污工程的协调指导力度,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促进科力药业、洋子水泥、牧童乳业等企业恢复生产工作,扶持秦华机械、凌峰工贸有限公司搞好扩建技改工程。

加快县办企业改制步伐。企业改制便会枯木逢春,企业不改制死路一条。早改早主动,不改或迟改,只能使债台越筑越高,问题越积越多。因此,要坚决实施“逼退机制”,尽快促进未改制县办企业进入改制程序。县体改办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明确任务,采取强硬手段,主动出击,协助企业自觉改制。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职工安置和资产分离两个重要环节,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规范运作,决不能使国有资产流失。县人劳部门和各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联系上级,争取对困难企业拖欠职工的“三金”予以减免,切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国有企业改制在稳定的前提下快速推进。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县交通部门和××镇、××乡要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启动××、××地区的道路改造工程。县乡企部门要加强对纸箱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引导企业更新设备,升级工艺,促进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同时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实施低成本扩张,着力扶持渭丰纸箱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机械加工、工艺铸造、香醋酿造、木材加工、玻璃化工等产业聚集地区的相关乡镇要积极制定扶持发展规划,加大服务力度,引导这些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三)狠抓旅游开发,激发经济活力。

从二季度开始,旅游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部门、各乡镇要抓住时机,扎实工作,把旅游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要全力掀起春夏季旅游发展新。县林业、旅游等部门要提前动手,精心筹备,搞好接待工作。要依托“紫荆花海”、“高山杜鹃”等资源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规范和丰富农家乐项目,吸引更多旅客到我县观光旅游。县旅游、林业、公安、安监等部门在近期要扎实开展一次旅游安全大检查,切实排除旅游安全隐患,确保游客安全。各乡镇、有关部门及各旅游景点要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加大旅游执法力度和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加强对景区宾馆饭店的管理,坚决打击欺客宰客、哄抬物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规范接待服务行为,改变游区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树立我县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二要精心编制旅游整体规划。县旅游、文化等部门要按照“开发一带三峪,构建四大旅游体系”的要求,深入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编制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和休闲娱乐游、宗教文物游、民俗风情游、农业观光游等专项旅游发展详细规划。依托规划,高层次包装紫阁寺、金峰寺、清凉山、重阳宫、公输堂、钟官城等一批旅游开发项目,大力宣传我县自然风光、宗教文物、农民画等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要发展壮大农民画产业。县文化、旅游等部门近期要积极制定农民画中长期发展规划,抓好农民画会展中心建设的立项、筹建工作,加快农民画与旅游联姻的步伐,重组“农民画风情游”线路。鼓励农民画作者从事农家乐接待活动,进一步丰富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内涵,力求体现出浓郁的民俗特色。要以“××农民画群英谱”个性化邮票发行为契机,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民画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扩大农民画的对外影响。

(四)狠抓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防治与春耕生产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动物5号病与小麦条锈病的监测与防治,积极指导农民群众抓好田间管理,及时除草灭虫,争取夏粮丰收。农牧、质监、供销等部门要认真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货源的组织和调配,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各乡镇要抓住有利时机,指导农民抢种各种时令蔬菜。县科技、农牧等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适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五大基地和5个设施果菜示范园面积。以奶牛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加快5个千头养猪场、5个万只养禽场建设步伐,不断扩大示范带动面。完善农业信息网络,重点抓好××2个乡镇10个村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无公害产地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争创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县农牧、乡企等部门及沣京工业园管委会、五竹乡政府要积极协助国维淀粉扩大生产,牧童乳业恢复生产,增强其带动作用。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争取引进几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不断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前一段时间,我县外出返乡人员很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不高,技能偏低。“××技工”品牌在外有名,在内无实。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摸清富余劳动力的底数,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县广电部门要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先进事迹的报道,教育农民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县人劳部门要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认真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继续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县建设局要进一步加快兆丰路、渼陂路、吕公路等市政工程进度。县交通局要加快南北四号路城市段改建工程进度,尽快启动户祖路涝河桥改建工程,5月底前完成县城至环山旅游路二级公路石井段铺油工程。××镇要积极行动,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力争余下段路基工程尽快开工。太平旅游区管委会要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太煤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避开旅游高峰,适时开工建设,确保年底完工。县交通、公安等部门及涝峪旅游区管委会要协助做好西汉高速公路涝峪段全面开工的各项服务工作,切实做好56户村民搬迁以及社会治安、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县建设局要加快古城路西段绿化亮化、人民路广场雕塑和文庙周边环境治理工程进度,争取5月底以前全面完工。要主动协助市天然气公司搞好天然气输送管网、门站、城区主管网建设,确保二季度有较快进展。县水利局及相关乡镇要加快县城供水工程建设进度,夏忙前必须完成试水回填工作。××镇要积极做好××建设工作,确保二季度投资480万元,完成北段堤顶花岗岩、护栏铺设安装及北广场等建设任务。要严格规划管理工作。沣京大道和人民路详细规划县政府已经研究通过,从现在起,县建设局、国土局就要严格控制两侧建设,严格执行规划,严厉查处各种违法建设行为。

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经营水平。改变单一的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是解决当前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县国土、建设、旅游、市容、水利、交通等部门,都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尤其在土地经营上,要放开手脚,积极推进。二季度,国土局及相关乡镇、部门务必高质量完成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土地排查工作,积极收回闲置的存量土地。要切实做好重点开发区域土地的储备工作,制订土地经营的详细方案,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县国土、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近期要组织人员对擅自处置国有资产、改变土地用途、偷漏税费、乱占耕地等违法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违法责任人员要坚决查处。

要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镇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住春季黄金时段,力争早日完成中心街道排水工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村组,切实做好咸户路十字改造工作。××镇要按照《××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意见》,积极实施古镇保护开发工程。××等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联系建设等相关部门,争取在第二季度拿出中心街拓宽改造方案并早日动工,确保年内完成改造任务。

(六)狠抓财税工作,促进增收节支。

今年,我县政策性减收因素较多,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收支矛盾异常尖锐,财政形势不容乐观。各乡镇、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三产兴县的思想,千方百计做大现有企业,发展新兴企业,引进外地企业,全力以赴壮大工业经济。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不断扩大财政增收空间。要加强收入征管。财税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堵漏挖潜,深化征管,确保工商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特别要加大对建筑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等税费的征收力度,坚决杜绝偷、逃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在此基础上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继续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坚持新增供养人员人事、编制、财政部门会签制度,进一步压缩人员经费支出。

(七)狠抓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民政部门要本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积极做好第二届居委会和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前期准备工作。环保部门要扎实做好创建环保模范县自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对新河、涝河的环境治理,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工业企业污染等问题。卫生、市容部门要扎实开展县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逐步改变脏、乱、差现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教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卫生部门要以即将在我县召开的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计生部门要做好计生服务工作,加大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促进人口安全。公安部门要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部门要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减少上访现象。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继续抓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工作,严厉打击随意涨价,强拉强卖,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努力营造和谐社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