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的管理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在国内外都很普遍,RADLEY 等人对美国基层诊所 3 500 名医师 2001 年全年的处方进行调查,发现超适应症用药处方约占 21%[3],在国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同样普遍存在[4],有研究显示,某医疗机构儿科门诊使用阿奇霉素的比例为 18.8%,其中,2 岁以下患儿占 5. 3%[5].导致超说明书用药行为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主要因素为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药品说明书内容更新迟缓两者之间的矛盾[6],但超说明书用药也给临床带来了更多的用药安全隐患。因此,超说明书用药需要规范管理。笔者通过分析我院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中的实践及成效,希望能给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1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有些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甚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甲氨蝶呤( MTX) ,最初 FDA 批准的适应症是仅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随后其适应症扩展到治疗银屑病,在此之前,MTX 治疗银屑病均是作为说明书之外的用法存在,现在 MTX 已经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重要药物,该药已被列入银屑病诊治的专家共识中[7].二甲双胍适应症为糖尿病治疗用药,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二甲双胍用于防治精神类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是有效并安全的[8].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①临床医学是一种实践科学,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必然导致药物使用上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积累,而药品说明书则更新较慢,不可能随时与临床实践保持一致,因此药品说明书不一定代表该药目前最新的治疗及应用信息; ②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的限制所致,上市前的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病例较少,试验对象年龄严格控制,导致上市后药品安全性信息和适应症不完整,如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说明书通常为不详,这也是超说明书用药高发不可避免的因素。
2 超说明书用药的风险性
超说明书用药在解决某些临床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由于超说明书用药没有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没有获得药监部门的允许,因此,超说明书用药必然存在更大的临床风险。WHO 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1/3 死于不合理用药,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也十分严重,占用药总数的 12% ~ 32%[9].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 大量的不合理用药均表现为超说明书用药,包括适应症、超剂量用药等[10].一项对美国 FDA 公布的硫酸奎尼丁引起的 38 起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发现,所有不良反应中仅有 1 例为适应症内用药,37 例为超说明书用药[11].
超说明书用药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的同时,也意味着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要承担高于常规治疗的医疗风险。如2010 年 9 月发生在上海某医院使用“阿瓦斯汀”( 贝伐珠单抗) 来治疗老年“湿性黄斑变性”中,导致 61 人出现眼部红肿、视力模糊等症状的群体性不良事件[12],因此超说明书用药厄需规范管理。
3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模式及实践
3. 1 制定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制度及文件
我院药学部门在研究欧、美等颁布的有关超说明书用药的法规、政策之后,结合国内已有的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1],制定了具有我院管理特色的“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管理制度、模式及流程。其中包括了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表、临床药师对超说明书用药的药学建议、超说明书用药知情同意书等管理类文件。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如图 1 所示,临床科室若要超说明书用药,科室及医生应填写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在该用药申请中,需详细说明超说明书用法的依据、专家共识以及诊疗指南中对于该用法的收录等。接到临床申请后,药学部临床药师将从循证药学的角度来评价该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及证据级别,给出药学建议。最后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科室医生及药学部临床药师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中就各自理由进行 PPT 演示及陈述,最后由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投票决定是否支持该药在院内的超说明书应用,在有争议或涉及到伦理问题时,该决定还必须提请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3. 2 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成效分析
我院于 2013 年开展“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工作以来,药学部门已经对临床提交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了多次的甄别及分析, 列举了我院部分被否决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
在实施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工作之前,临床科室屡见庆大霉素、氨溴索注射液等药物的超说明书给药现象,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氨溴索注射液中含有的氯苄烷铵( 一种防腐剂) ,其对气道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导致支气管收缩反应等[13],雾化吸入时极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经过讨论及听证,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否定了这些药物在临床超说明书应用。
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被药事管理委员会否定后,药学、医务部门将联合向全院不允许超说明书用药的通知,同时,在处方及医嘱点评工作中纳入超说明书用药的点评内容,若发现临床不按规定继续超说明书用药,将对处方医生进行相应处罚,该PDCA 循环促进了我院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上的良性循环。
在医疗机构的日常用药中,也偶见超适应症用药现象。超适应症用药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及时运用前沿疗法满足罕见病患者的治疗需求、发现药物新疗法、促进医学不断发展; 但也不能排除有时医药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对临床进行扩大药物适应症的宣传及推广,很容易误导临床医师。因此,对于超适应症申请,药学部将进行更为详细的循证评价,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也将慎重讨论后决定,当存在争议或涉及较多伦理问题时将继续提请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所列即为药物 NMT 超适应症用药申请在我院的听证过程及最终结论。但有时超适应症用药却代表了当前最新最合理的循证治疗方案[14],如列入国内外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中的超适应症给药,这类用法一般来说患者的临床获益要远大于临床风险,所以在管理上应列入合理用药的范畴。 所列举的这些药物超说明书申请经听证后,药事管理委员会批准我院可以有条件的超说明书应用这些药物。
我院的这种先申请,后听证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既能满足临床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临床实践需要,又能遏制不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况且,由于临床科室及临床药师均需对各自理由进行 PPT 陈述,这不仅起到使临床科室再一次充分审视其用药申请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也实际起到了督促临床科室在合理用药方面自我培训的作用,另外,这种听证模式,也有助于药事管理委员会专家对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这对于提高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推广。也正由于此,我院“超说明书用药专项管理”在 2013 年 7月底广东省阳光用药检查中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
4 讨论
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非常普遍,但又对患者的用药及临床医生自身可能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中,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政策和法规调整期,目前全球有 7 个国家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了立法,除印度全面禁止外[15] ,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允许合理超说明书用药。美国药典委员会定期更新的《US Pharmaco-poeia: Drug Information》中,对于临床广泛应用的超说明书用法予以收录,用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除此之外,美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小组会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分类管理极为细致,在综合现有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将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分为“已接受的用法”,“不可接受的用法”,对“不可接受的用法”又再细分为 “不合适的用法”、“未被验证的用法”和“过时的用法”等,提醒临床医师在超说明书用药时进行安全性监测[16].在英国,政府有专门指导药品未获批准用法的《NHS 未批准及超标签用药指南》,该指南为那些未获市场准入及在市场批准之外药品的使用提供参照标准[17].
在国内,近年来也有部分医疗机构在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18],也出现了首个行业协会的颁发的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但迄今为止,国家层面还未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且《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中涉及的相关条款在原则上都不支持超说明书用药,因此要想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引导并有效监管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政府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还需早日出台超说明书用药相关的行政管理规范及安全监管措施,定期超说明书用药的最新信息及相关指南,合理疏导,真正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药学会。 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EB/OL].[2010- 3 - 18].statement on the use of medications for unlabeled uses [J]. Am JHospital Pharm,1992,49( 8) : 2006 - 2008.
[3] DIANA S,IGNACIO A,MARIO MA. Off - label prescribing for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 World [J]. World Allergy Organ J,2014,7( 1) : 4.
[4] 张伶俐,李幼平。 基于风险与责任,促进中国儿童合理用药的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 9) : 983 -984.
[5] 王海莹,刘 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超说明书用药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 2) ,184- 186.
[6] 黄 亮,申向黎,陈 力,等。 正确认识并有效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 11) : 949 -951.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 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 2014 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 3) : 213 -215.
[8] GENERALI J A,CADA J D. Metform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tipsychotic - Induced Weight Gain [J]. Hosp Pharm,2013,48( 9) : 734 - 735,777.
关键词:信用风险授信管理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2-003-04
进入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宏观调控下经济结构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综合经营渐行渐近,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出现了新的特征。外资银行加快在境内布局,给中资银行带来明显的竞争压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付诸实施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资商业银行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快授信管理方式创新步伐,迅速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一、创新授信管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是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宏观调控下我国经济增长转入稳定期,部分前期过热行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调整态势。受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出口增长步伐放缓。经济增长的理性回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使企业面临新的经营风险,导致部分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波动,这意味着银行正在面临着新的信用风险。各国银行业发展历程表明,金融体系运营环境的自由化将使风险成倍放大,如果不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方式创新,银行业就可能承受更大的信用风险。国内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管制正在逐步放开,商业银行将逐渐地介入投资银行、基金、信托、租赁、保险等金融服务领域。业务的拓展将增加银行的交易对手,进而也将扩大信用风险的范围。可见,无论是基于国内经济转型的挑战还是金融管制放松的压力,或是综合经营带来的新的风险,都要求中资商业银行创新授信管理方式,努力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二)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是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
近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提出战略转型要求,落实到具体经营上,就是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从过分依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模式,转向强调风险控制前提下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则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财务重组后国内银行资产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了根本好转。如果银行不从转变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从源头上遏制信贷风险,那么随着业务的发展,加之信用风险的“厚尾性”,即贷款巨额损益概率大于正态分布下损益概率,不良资产有可能会卷土重来,从而累积成银行业的新的系统性风险,给国内金融安全留下隐患。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反映在业务结构上是表内业务向表内外业务并重转变,其中表外资产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信贷产品。业务重心的转变以及业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范围和强度,对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部分商业银行正致力于向国际公众银行转型,这要求银行的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充分,给予股东更丰厚的长远回报。如果授信管理不力,将影响投资者的判断,也会损害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价值。
(三)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是满足银行业监管要求的现实需要
2004年6月公布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秉承了以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允许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采用内评法来进行风险评级,将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的大小紧密结合起来,这将对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监管部门也对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了要求。2004年2月以来,银监会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一系列监管办法。这些监管办法的制定实施对国内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表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制度等方面正在与国际逐步接轨,走在了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的前面,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不尽快转变观念,加快授信管理方式改革,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就有可能落在监管政策的后面,难以满足监管政策要求,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应尽快改革现行的授信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不断提高的监管要求。
(四)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是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迫切要求
近几年,外资银行不断加大在中国境内的业务拓展力度,贷款业务不断扩大。以上海为例,1997年以来的8年间,各家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长了100倍,外汇贷款余额至今已超过了中资银行。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凭借其先进的授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技术和工具,形成了一定的成本优势和经营优势。一方面,在提供相同授信额度时可以配置比较少的资本,使银行最宝贵的资本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降低授信业务的边际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减少风险对资本的损耗,节约风险成本。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和较低的产品定价,外资银行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明显的经营压力。为此,对于中资商业银行来说,要提高与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能力,就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创新授信管理方式,尽快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二、国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
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代表了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主流成果。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步伐的加快和国内监管方式逐渐与国际标准靠拢,国际商业银行先进的授信管理方式对中资银行的借鉴意义进一步显现。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国际商业银行的授信管理方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注重股东风险偏好为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西方商业银行现有公司治理结构下,股东和董事会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由其确定适度的风险承受水平,并注重既定政策和制度的严格执行。股东和董事会并不要求把授信业务控制在“零风险”水平,而是根据风险与收益匹配的原则在两者之间寻找均衡点。汇丰和花旗银行近年来不良资产率一般控制在1%和2%之间,既严格控制了风险承受程度,也不追求绝对的无风险,体现了效益、风险、成本之间有效平衡。股东和董事会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对银行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引导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既定风险偏好标准,确定目标市场、授信标准、信贷政策和程序,使授信业务不至于偏离预定目标。
(二)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授信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成本是指在委托关系中,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所导致的机会成本。在总分行体制下,各分支行能够充分发挥其对当地信息占有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客户的账户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使得银行更接近市场。由于分行比总行更具信息优势,这客观上会促使分行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先动策略,以整体的利益为代价追求局部利益,放大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取垂直型的授信报告体制和组织架构。在此体制下,总行(地区总部)通过各职能部门来实现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和控制,分行各职能部门直接向总行(地区总部)对应部门报告。分行行长往往只是分行某个部门的负责人,业务权限十分有限。在每个层次上,业务拓展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在分行层次上基本不存在业务扩展与风险控制的替换关系。依靠银行内部的垂直报告和监控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分行过度地当地化,在局部利益的方向上不至于走得过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从国际商业银行发展趋势来看,垂直的报告和监控体制已经成为当前银行授信管理组织架构的主流趋势。
(三)科学有效的授信业务流程
按照达文波特(T.H.Davenport,1993)的观点,业务流程是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银行每一项业务都应带来价值增值,授信业务流程也就成为一条价值链。西方商业银行都比较重视授信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注意兼顾风险控制的任务目标和为顾客服务,以提高授信业务效率,最大化授信服务的价值增值。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往往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简化授信业务流程,以减少流程运作成本。这些银行的授信业务环节由有权审批人、尽职调查小组和信贷管理委员会等负责。有权审批人直接接触市场和客户,控制一线的风险,有权审批人在权限范围内可以直接对授信与否发表意见,对于超权限的,直接上报到有权审批人或是信贷委员会审批,而不需要层层上报,最大限度地剔除了授信管理中的无效流程,提高了业务流程效率。尽职调查小组的运作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疑点进行深入调查,独立提出专家意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保证授信业务流程的有效性。信贷管理委员会则是一个权威的专家审议机构,它不具有决策权,但对决策层的最终决策发挥重要的咨询作用,对整体授信业务流程及其实施效果起评估把关的作用。
(四)强调“以人为本”的授信授权制度
大多数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授信审批程序没有集体评审的环节,一般由专业的信贷分析员根据全行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标准,对授信风险做出独立分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般来说,只有主管某一区域的行政主管和副主管,如分行行长;主管某一行业的客户关系经理和客户经理;从总行自上而下委派的各级风险管理人员等人员才可获信贷审批的授权。其它人员无论其行政级别有多高,若其工作分工不涉及信贷审批业务,均不能获得授权。
“以人为本”的信贷授权制度,有助于明确责任,增强有权审批人员的责任心。同时,由于有权审批人专职负责授信风险分析,而不受业务指标完成与否的影响,因此能够保持相对独立性。当然强调“以人为本”的授信授权制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突出地表现为个人权限过于集中将诱发道德风险,增加了银行因内部人控制而侵害股东权益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个人的能力技术有限,独立决策过程中也存在出错的可能。此外,个人负责制对有权审批人的专业要求较高,对商业银行加强相关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工程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更多地采用计量模型,以量化的方法进行授信风险评估。目前主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大多已进入以量化管理为特征的工程化阶段,其核心是RAROC,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和内部评级法。RAROC在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授信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除了用以满足股东风险偏好要求并确保风险偏好得以执行以外,RAROC还被普遍地运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如果某项业务的RAROC的值低于银行内设的基准,信贷人员可以提高服务或产品定价,以较高的收益来弥补风险成本。RAROC在激励机制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些银行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亏损达到某一核定资本比例(比如说10%),必须暂停工作到下个月;如果一年内达到30%以上,则被勒令下岗。
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普遍重视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建设,大多建立并运用了代表先进水平的内部风险评级模型和技术。通过计算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敞口风险等在内的一系列风险指标,实现对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从而大大提升银行在授信审批、限额管理、风险预警、金融交易定价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同时也为信贷政策的制定、经济资本配置、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是否充足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了基础。
(六)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分支机构众多、业务结构复杂的大型银行来说,全面、高质量的数据库和统一的信息系统是衡量和控制授信风险的基础。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大多建立了先进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功能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西方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包括对单笔授信风险和组合授信风险进行衡量与监测,实现授信的内部定价和资金的内部成本核算,并可以具体对每个部门或分行、每条产品线或每种产品、每个小组或每个岗位、每个客户或每笔业务的成本收益进行核算等。因此,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商业银行提高授信管理水平,有效控制信用风险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设施。
三、中资商业银行授信管理方式创新的主要方向
长期以来,授信业务一直是中资银行最重要的业务,近年来发展依然十分迅速。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授信业务仍将在中资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中占据主要地位。为应对新的形势,中资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授信管理方式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并结合国情,加快创新授信管理方式。近年来中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正在提高,授信管理的某些方面正在逐步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从总体来看,中资银行授信管理方式改革才刚刚起步,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在改进授信管理方式中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一)确立科学先进的授信管理理念
科学先进的授信管理理念是促进授信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认知基础。为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中资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摒弃原有割裂风险与收益之间关系的旧理念,建立崇尚风险与收益和谐统一、全面的授信管理新理念。一是必须确立授信管理是风险控制与价值增值内在统一的理念,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风险管理,并为之创造适当的管理环境,不断地增强信用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协调性。二是必须建立全面的授信风险管理理念。随着中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范围的扩大,授信管理也应涵盖更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表内信贷资产,也要包括表外信贷资产;不仅包括预期损失也要包括非预期损失;不仅包括单笔信贷资产也包括信贷资产组合,等等。三是必须确立量化管理的理念。摒弃一味依靠经验积累和主观判断的做法,采取定量、科学、客观的风险管理新思维,自觉主动地运用各种被国际银行业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量化工具和技术。四是必须注意将先进的授信管理理念充分地体现到授信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之中,包括授信管理组织分工、信用风险管理、授信队伍建议等,使先进的理念能够切实地落到实处。
(二)平衡风险与回报,形成适合银行自身的风险取向
实现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中资商业银行在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同时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竞争、与自身管理能力相匹配、能够体现风险与收益对应原则的科学合理的银行风险取向。当前中资商业银行确定风险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要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职责,发挥股东、董事会对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由股东和董事会确定银行愿意承受的最大风险值(即经济资本值)。各级业务和管理人员在是否给予客户授信额度时,应根据股东和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承受水平,对比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收益率,遵循“宁让利不让风险的原则”审慎做出授信决策。同时也要在既定的风险容忍度下,力争获取授信业务的最大回报,保证银行风险取向能够使股东偏好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
(三)积极推行垂直、独立和专业的授信管理体制
完善的授信管理体制是加强授信管理的关键环节。中资商业银行创新授信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结合国情以及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国际商业银行主流模式,推行垂直、独立、专业的授信管理制度安排。具体来说,一是推进授信集中审批,将授信审批权限逐步上收至一级分行和总行,加强总行对授信风险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实行授信条线管理,地区总部、分支行的授信管理部门和授信管理人员以接受上级部门和人员的垂直管理为主,以分行横向管理为辅,增强授信管理的垂直性和独立性。三是逐步改变中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的贷审会制度为主要审批制度的做法,适时引入专业审批人制度,并使两者相结合。通过对专业审批人的管理,总行可以加强授信审批的集中、专业和统一管理。
(四)加快建设现代授信管理方式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长期以来,中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十分落后,表现为基础数据普遍缺乏,信用风险程序化监控水平很低,等等。近年来,随着各行普遍重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IT系统的落后仍然是制约中资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西方主流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授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当今IT技术的优势,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缩短业务流程的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双赢”。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快信贷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建立实时的风险鉴定、度量、分析和监控的系统和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为授信管理方式创新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五)推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逐步运用RAROC模型于信用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之中
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业绩考核已开始放弃简单的总量水平考核,逐步引入风险拨备的理念。尽管一些银行宣称实施了经济资本考核,但在内部评级法未完成的情况下,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此,中资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尚不能完全地准确地暴露出来,这样条件下的风险管理仍具有粗放的特征。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快内部评级法建设并在完成基础上,尽快吸收并运用RAROC模型于信用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一方面,通过RAROC对各地区、行业、部门、客户等信用风险进行实时的测量和管理,一旦发现某笔贷款的RAROC低于银行预定的标准,相关人员可立即采取措施,或者提高贷款定价,或者终止这笔贷款以及时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用风险调整后的、反映长期稳定的收益来衡量业绩。对于创造RAROC值大的信贷人员、分支行,可以在资源和分配上获得倾斜和支持,反之则反是,以此引导各级机构和员工自觉追求信用风险可接受情况下长期收益的最大化。
一个时期以来,交通银行始终致力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注重加强授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在创新授信管理方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截止2004年,我行已将“世行项目”的主要成果推广到所有分支行,建立了一套较为先进的信贷管理流程,并实行了信贷首席执行官制度。全行授信组织架构和职能、授信额度管理、风险评级管理、授信审批管理、贷后监控和问题类贷款管理都有了统一的规范。其中十级信贷评级体系的全面推广,为内部评级法的开发提供了长期和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持。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方式 高中 财务管理水平
一、引言
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人们对高中教育更加重视。对高中教育资源的投入逐年增加,这对高中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高中财务管理如何才能经过科学的财务预算,完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这些都是在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中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管理问题,否则,高中教育的发展就得不到财务保障和支持。
二、高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财务管理方式比较落后。有的高中出现以补课费等为名目的乱收费现象,或者巧立名目的重复收取学杂费。其原因就是政府拨款的经费没有及时到位,造成高中资金周转困难。这样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高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财务管理在财务软件使用中不能发挥其功能,财务工作效率比较低,难以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利用。
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高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提高,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易出现管理漏洞,他们不具备专业财务素质,如仅具备简单的记账与核算,缺乏财务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操作能力,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这样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能够满足高中的长远发展。
再次,财务管理理念的滞后。一些高中的领导比较重视教学质量与教育管理,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高中学校不能及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进财务管理方法。这就导致高中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高中财务管理理念的落后,严重限制了经费来源渠道的拓展与资金使用成本意识,阻碍了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的改善。
最后,高中财务管理审计监督与评价体系的缺失。高中财务管理缺乏健全的审计与监督制度,这样就不能有效规范财务管理工作。高中财务管理还没有健全评价指标体系,面临着高中学校的快速发展,财务分析与决策就缺乏依据于基础,财务运行风险就增加,不能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的责任机制。
三、高中财务管理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对高中财务管理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由于高中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就必须运用先进和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高中的财务管理才能见了科学和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提高教师和员工的资金时间价值和财务成本意识。这样有助于完善高中的财务管理分析与决策能力,为高中的未来发展提供财务保障。同时,也增强了高中财务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如科学配置学校资源,降低支出和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地规范高中的财务管理。
其次,加强了高中的财务预算管理。高中财务管理理念得以提升和转变,确立了预算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制,高中加强了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与监管,适应了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财务的预算管理能够使财务管理对资金的使用、分析与控制成为动态的系统。这有利于提高高中资源的优化与配置,明确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实现了高中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任务。而对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引入,提高了高中财务管理水平,科学地实施高中财务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
再次,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了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就必须提高高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重视对信息网络的建设,推动财务软件的使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高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全了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与方式,增强了高中对财务信息的应用能力,有利于高中的长远战略发展的实现。
最后,加强了财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在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高中财务管理建立了财务的分析指标,更准确地反映了高中学校的财务状况,对财务管理给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利用财务信息做出科学与优化的财务管理决策。高中财务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学校领导与员工提高了财务风险意识,财务管理部门提高了控制意识与能力,促使财务预算收支平衡,资本结构更加合理,规避了财务风险,为高中财务管理开创了良好的环境与局面。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和高中进行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对以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提高高中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高中财务管理应借鉴和使用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这样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避免出现高中资金的紧张,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学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确保高中的良好发展,为其提供财务管理的支持。通过高中财务管理的企业管理方式的实施,完善了高中财务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高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了教职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确保了资金的流向与使用安全,有利于高中财务管理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2]何雷芹.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2,(03)
[3]吴庆霞.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原因;对策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发展成经济危机,并在2008年全面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指标纷纷下降。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来缓和这次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至2009年下半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渐趋弱小,世界总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开始向着平稳方向发展,全球进入了“后危机时代”。
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形势并未呈现出像发达经济体那样太大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使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了最小。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经济形势处于安全的环境中。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国际经济局势不明朗和国内存在的诸多隐性因素,我国的商业银行仍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背景下,做好信贷风险管理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状况,指出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1.风险管理总体水平
如今西方发达经济体都采用了比较系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对于风险管理,处于全面综合的管理阶段。对比我国的管理体系可以发现,我国的信贷风险管理较为落后,仍处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其中主要的方式有比例管理等。新的经济环境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必须能够面对复杂的经济局势,对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提出了考验。
2.风险管理方式
技术上的限制使我国的信贷管理方式处于较低级水平,在进行分析和评估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还在使用定性分析法,即使有的商业银行正在采用定量分析的管理方式,但仍处于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阶段,信贷风险的评估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定量分析和自能化基础上的测量工具。此外在处理风险的方式上,国内的方式是尽可能的规避风险,而不能把风险看做机会去经营风险。
3.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由于我国企业制度设置的客观原因,造成了信贷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纵向管理机构普遍冗长,相对地,横向组织结构则缺乏有效的制约关系。这种机构设置在根本上导致了银行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控制部门的职能混乱,为风险管理的独立化和集中化操作设置了障碍。
4.信贷审批
信贷审批的决策通常对信贷风险的产生和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部门是贷款审查委员会,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都与贷款审查委员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委员跨部门形式履行职责的现象使信贷的审批不能很好地进行独立性和专业化操作,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贷款审查委员会对信贷风险的灵敏度降低,从而增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我国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存在严重问题,缺乏对信贷客户的信用审查和评价机制,同时管理机构内部控制不尽完善,运行效率低下,制衡性能作用不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预警系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使银行贷款后对贷款风险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风险管理显得被动而且效率低下。
三、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培育良好的信贷环境
国家应该加强信用机制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使良好的信用度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该积极地建立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地建成以预防信贷风险为中心的信贷文化和长效机制,使我国的信贷环境得到优化。
2.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灵活性
经济全球化使商业银行要面向世界,同时还应增强对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由于现今的经济形势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构不断调整结构和方向,以适应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市场需求。
3.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
随着经济运行的高速化和多元化发展,对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的经济体都在进行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和应对措施。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在管理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如果不能有效地加强管理技术和方法的革新,势必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4.建立完善的信贷组织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组织部门存在很大的缺陷,组织机构重合,职责划分不明朗等都为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了障碍。参照国际上成熟的银行信贷组织结构和我国实际情况,应该设置由若干个高度专业化的机构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管理控制。各个部门在业务上应相互沟通,各司其职,协调有效地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鞠惠文: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2011(07).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普外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2岁,平均(49.2±2.6)岁;腹膜炎9例,胰腺炎7例,急性胃穿孔9例,结肠癌4例,消化道出血5例,胆囊炎10例,急性阑尾炎9例,肠梗阻7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1~70岁,平均(49.7±1.9)岁;腹膜炎8例,胰腺炎9例,急性胃穿孔10例,结肠癌2例,消化道出血7例,胆囊炎9例,急性阑尾炎11例,肠梗阻4例。120例患者纳入条件:(1)无老年痴呆现象;(2)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3)精神无异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方式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基础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如危重病情患者应实施重点看护,以巡视记录的方式保证巡视频率,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对患者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例如轮椅、床铺、管道等进行定期检修,出现螺丝松动等情况要立即修理;医护人员在清理地面时将水渍吸干,防止患者摔倒;交接班进行前要求护士交接班注意事项的梳理,保证接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对危重病情的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同时对其家属进行适当开导;将医院中的各项制度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保障患者与家属的知情权。
1.2.2护士周期性接受风险管理方式的相关培训
在培训中为护理人员讲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教授护理人员护理常规操作方式,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并良好运用护理人员3项基本技能,同时针对普外科护理人员开展专科护理技术以及急救知识相关内容培训。让普外科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树立职业自豪感,在护理过程中能以正确的心态开展各项工作。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训练医护人员的交际能力,避免其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出现言语失误从而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理解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动,给予一定的开导,防止护理人员心理出现异常。
1.2.3改善医院住院环境,提升患者整体舒适度。
患者由于身体不适,在休养阶段应当保持病房安静,构建合理的探视制度,防止人员过多引起嘈杂,影响患者的休息。对患者病房定期进行清洁工作,保证患者居住的舒适性。病房应当适时进行消毒,防止患者间出现交叉感染。
1.2.4提升普外科急诊应对能力,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普外科由于自身接收患者的特点,通常都会应用大量的导管,在患者产生位移的过程中管道可能会过分位移或者不位移,造成管道的错位,不能正确发挥自身的作用,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在管理使用导管的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提高巡查频率,防止出现意外。在普外科病房发生停电、停水等现象时护理人员须正确对患者进行引导,尽量安抚情绪,保持其平稳,同时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尽快解决。
1.3观察指标统计
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例如滑倒、跌落、管道问题以及其他风险出现的状况,统计该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收到投诉的比例,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为91.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39/60);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为5.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8/60);观察组患者意外发生率为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13/60)。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患者投诉率及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保险经营理念和方式正在转变,保险公司从关注自身转为关注参保企业,基于参保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险服务理念正在形成。传统的保险销售手段正面临挑战,保险公司不但要重视销售人员的营销技巧,更要树立“保中服务”意识,组建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团队,协助参保企业大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使其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让企业更乐意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
1评价风险和选择风险处理方式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
企业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式,或风险转移的一种机制,即保险转移机制。它是通过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来提高企业对风险损失的承受能力,发挥保险集散风险、分摊损失的作用。协助参保企业认识风险和分析风险处理方式,是进行风险有效管理的前提。风险处理方式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1)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或者风险发生之中采取的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其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幅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包括:避免、预防和抑制。(2)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发生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其目的是以提供风险补偿基金的方式,将风险损失发生的成本均衡的分摊在一定的时期内,其实质是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进行财务安排。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包括:自留和转移。由此可见,损失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四种组合: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大;发生频率高、损失程度小;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小;发生频率低、损失程度大。第一种组合应采用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避免方式,第二种组合应采用控制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控制,第三种组合应采用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风险自留,第四种组合应采用财务型风险处理方式中的保险转移。另外,在进行风险大小评价并以此选择风险管理方式时,除将风险损失频率及损失程度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风险损失的相对性,即在评价风险损失时,不仅测量损失绝对量,还应充分估计企业对可能发生风险损失的承受力;二是风险损失的综合性,即需考虑同一风险事故可能产生的所有类型损失及对经济单位的最终和综合影响;三是风险损失的时间性,即损失总是一个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有些风险损失当场就可得以体现,有些却是滞后反应。
2风险查勘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
保险公司人员在协助参保企业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掌握基本的风险查勘技术,展开风险查勘工作,提供对企业有价值的风险管理方案。在风险管理比较先进的国家,风险查勘成为保险公司重要的竞争方式之一。比较成熟的风险查勘一般应包括如下方面:(1)查勘前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广泛收集待查勘单位相关的资料,特别是与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收集国内外企业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比企业因风险管理完整而免受经济损失的成功案例影响更为明显);另一方面要提前和客户预约,告知需要准备的资料,如工程保险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承包合同、承包金额明细表、工程设计书、工程进度表、地质水文报告和工地略图等。(2)实地查勘。必须留意一些细节,掌握客观现实的资料,如工程保险要对风险点摄像、拍照、绘图、记录等工作。现场查勘必需遵守企业的安全、技术保密方面的规定和限制,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现场驻留时间。与企业交往中,要有和蔼谦逊的态度,如事前介绍查勘访问的目的、赞扬企业在风险控制上的正确措施、对提供帮助的接待人员致谢等等。(3)科学合理地划分危险单位。危险单位的划分应该本着科学、谨慎和合理的原则进行。如工程保险根据标的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当地自然灾害(地震除外)侵袭的最大范围进行划分。(4)出具风险管理方案。通过上述风险查勘,保险人员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地理位置以及企业管理现状等情况对企业潜在的风险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然后进行分析和评估,指出企业重点要预防和控制的主要风险,依据风险的不同类型,推荐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建议。
3基于参保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险服务案例及启示
目前,我国一些保险公司在某些服务项目上也尝试着从风险查勘着手,利用本公司专业力量和聘请行业专家对参保企业项目进行风险查勘工作,继而出具专业水准的风险勘查报告,得到了企业的认可。据报道,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依据北美成熟的风险管理标准和澳新学会风险管理专业体系形成了其特色的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在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项目中,在风险查勘后,对重点项目的所有建设阶段和施工工序采用全程的、动态的、积极地风险管理策略,并聘用设计、监理和检测机构的专业力量协助风险管理,期间开了100余次风险例会,开出70份风险隐患通知单,在经历多次暴风雨和寒潮之后,整个工程直至竣工无一起重大施工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发生。2011年初,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项目”获“2010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一等奖”。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项目将引导整个行业真正关注、认识到新时代保险竞争中“工程防损”的重要性,对于改变工程保险乃至财产保险的竞争手段,具有长远意义。可以想象:如果再有类似的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保险项目,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威宁路苏州河桥梁新建工程服务团队在众多的保险公司竞争中,将会显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众多的保险需求者将会乐意与他们进行长期的合作。
4对保险服务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几点认识
风险管理是保险业永恒的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管理不是万能的,任何风险管理方式都有它的缺陷性,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1)企业只能试图将风险减小到最低,不能完全避免或消除。风险是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只能试图将风险减小到最低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避免或者消除。降低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科学的认识风险、积极的面对风险、有效地控制或转移风险,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金融工程 财务管理 风险
一般的投融资方式主要包含资本资产投资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及融资,资产投资和企业的长时间的战略有着直接的关系,风险管理的影响较低,资本市场投资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各个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中短期市场有很大的起伏,企业如果使用传统的投资方法对现金流进行管理会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使用金融工程能够减少风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用金融工程设计出合理的企业投融资方式能够对企业日后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的规划,提升其稳定性。但是应该重视有关金融工程中运用的衍生金融工具。
一、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的应用与不足
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包含财务规划、控制以及分析,财务规划同时也是财务预测、决策以及计划的依据。财务预算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对日后的财务管理活动做出准确的预测;财务决策是给企业确定财务目标以及管理方式的优化步骤。财务计划是对其实行的环节。但是在现实的使用当中,会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例如外部因素,它包含利率自由化发展让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了不稳定性;汇率波动会对进出口企业、扩过经营企业与金融企业产生很大的危机;原材料的价格变化与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融资成本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政府有关政策的改变对于企业的影响更为突出。
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改变和企业内部在不同阶段的财务管理需要让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不足体现出来,它的管理成本较高,同时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时期,对其进行改革已经是必然要求。金融工程就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
二、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势
按照Finnerty的概念,金融工程包含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方式的设计、研发、实施和结合,与对金融问题展开创新性的解决。金融工程可以让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得到很大的满足,把较为林三的市场与信用风险展开较为集中地分配与包装。
(一)金融工程在企业融资的应用
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包含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金融工程是在这些基本的方式上再展开创新。比如对债券的条款来重新规划与设计,同时能够进行利率交换的方式。企业在确定厨师的资本构架来融资之后,能够使用金融工程队资本的构架进行调节,对债券增加能够转变、回售、可赎回的条理,或者建设认沽权证也提升资本构建的灵敏程度。
利率交换是进行交易的两者在特定的实践中用定下的利率以及名义上的本金展开厉旭的互相交换支付,一方用固定的利率资产或者负债来对另一方的浮动利率资产或者负债进行交换,两者在不同市场中的比较优点能够让彼此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二)金融工程在企业投资活动的应用
在金融投资这一方面,企业的投资部门能够持有股票、基金、债券的组合来降低非系统的风险,另外使用指数期货、齐全进行套期保值降低系统的风险并且维持一个较为固定的效益。但是加入企业并没有把有挂的风险来匹配与冲销,就会造成风险的暴露,如此衍生工具也许会给企业造成新的风险。
针对实物投资,用现货交易作为基本方式的产品期货、期权和远期交易给企业提供了提前锁定成本的机会。当前我国市场中的产品期货包含铜、铝、锌、大豆、棉花、白糖等,有关企业能够使用产品期货展开套期保值,其他企业也能够使用较差套期保值决定日后的现金流,但是同样也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优势
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有着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准确性。金融衍生工具和基本鲜活价格的“相同改变”能够让逆向操作能够保证风险。第二,灵活性。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能够更为高效的抛补,对比股票交易的T+1制度,期货交易的T+0制度能够让衍生品的交易更加的便利。另外,给有关企业设定的场外交易所具备的灵活性及适应性也是过去投资工具中不能相比的。第三,成本优势。衍生交易的“保证金制度”让企业只要能够使用少量的成本就可以展开大额的交易,进行差额交易的商品就会使用更少的成本。
三、金融工具的会披露
金融工程所包含的金融衍生工具能够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会计处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也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大的影响。
按照财务部曾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衍生工具和出啊同金融工具一起加入了会计报表之中列报,它的公允价值改变处理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很像,但是在现实的会计处理当中有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衍生金融邮局因为它的特别支出,常常会有净额交个,很多并不包含本金的交换,所以传统金融工具的用合同棉质当做入账价值的方式和会计工作中“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并不一样。笔者认为能够经过保险附加的方法来对净额结算的方面来披露。同时,确定不存在的活跃交易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依靠利率、风险等数据的影响,有着很大的主观性。
四、结论
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能够让企业日后的现金流得到平衡,对于企业进行财务投资以及对企业日常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有着很大的益处,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但是也要经过合理的运作,不然还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要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当前我国的基础证券交易市场和衍生品交易市场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很多类型的交易量还很少,这也给企业的现实使用产生了很多不方面,所以企业需要尽可能的使用成熟的金融工具,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现金流与财务管理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钟艺.浅析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2.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环境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经营、生产以及管理等方式中都要遵循国家的基本利益和相关法规。因为法律法规的建设能够保证企业在建设期间行驶规范的行为建设,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实施,所以说,一个企业的不断发展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国家在不同时期发展下,企业所体现的约束效果和约束力也不同,例如:一个企业对税率的影响,国家在税率政策上的上调还是下调都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变化,特别是企业财务战略的管理和实施。所以企业在保证财务战略在管理方向上的科学性,就要根据国家在政策上的变动和发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积极的创新方式。
(二)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实现财务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下,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复杂化,所以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就要不但对市场的变化需求进行了解,掌握市场的变化形式。如果在市场变化方式上,出现的需求量比较大,说明企业在发展中会获得积极效益;如果市场中出现供应量比较充足,企业在建设和经营方式中就会存在较大的亏损现象。所以,掌握市场在社会中不断变化和动态发展形势,确定出企业在财务管理环境中的积极性,才能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建立和实施。
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思维的缺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很多企业在建设期间的思想意识还比较薄弱,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中还只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在新时代不断发展下,传统的管理思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经营方式。而且,根据市场上的调查显示,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战略中也没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支持。在市场竞争不断复杂的现代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仅越来越复杂,不能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利用人力在管理方式中的形成和发展也减低了一定的工作效率,受到的局限性也比较大,在环境不断变化和发展形势下,企业受主观力量引导性比较强,从而实现更大的滞后性。
(二)理论行为的不成熟企业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中,对相关的理论指导行为认识不深,所以企业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中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在实际实施期间,不仅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实现的财务战略管理效果也比较低。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企业领导在建设财务战略管理期间并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重视。因为一个企业的主要决定力量是领导者,它在发展中的建设和实施发挥重要地位,所以一个企业在财务战略实施中的质量和力度都具有较大影响。领导如果没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方向上不仅不能积极进行,产生的恶性发展现象也都会导致一定的影响条件。而且,由于我国企业对理论知识的不成熟,很多企业在发展财务战略管理上是借鉴外国的成功案例来实施的,在这种情况变化下,并没有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发展,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期间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没有风险性控制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战略实施期间,没有对企业发生的风险性进行进行合理控制。企业在社会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影响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所以企业在建设和实施期间,就要掌握企业在发展期间的风险性,保证风险性在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一个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国在经济不断变化发展形式下,很多企业在建设期间都存在投资方式的较大利用,在长期运行期间,一旦发展财务的风险性问题,就会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现象。虽然企业在扩展规模方式上是积极的发展趋势,但投资是具有双面性的发展现象,投资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变化都具有直接影响。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期间,如果没有对企业的风险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相关的投资行为就会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从而降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有些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只重视资源控制,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导致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市场发展中不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策略
(一)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一个企业要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实现科学性、合理性的有效措施,并获得积极的进行效益,就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向上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并能根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相关体制来实施。制度在财务战略管理方向上的实施和建立是一种保障性作用,它能够增强财务在战略管理方式中的积极性和严谨力度。不仅仅要建立相关制度,还要保证一定的实施机制,建立合理的实施机制,才能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在实施期间创造一定的协调性,才能保障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细致化,从而实现企业在发展期间的完整性和创造性发展。但为了保障相关体制和相关制度的严谨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必须要增强一定的实施力度。因为企业在发展建设中也会存在制度的机制无法满足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企业不断发展和实施期间就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创新和体制的更新方式,这样才能实现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强化相关的风险控制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期间,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形式,就要对企业中存在的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在管理期间针对各个因素中的变化特征和表现形式积极发展,实现全面性的考虑形式。例如企业在采购期间遇到的问题和风险性、企业合同在签订期间的风险问题、资源的保管问题、资金的使用有机物资在验收、报销等方式进行考虑,只有将企业中各个因素发挥到最大程度,才能保障企业在风险性的降低条件。因为企业在日常发展中,风险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影响着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在这种风险性建设下,要不断加强企业风险的控制功能,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还要降低企业在发展期间的风险性,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质量。
(三)实现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目前,我国已经发展为信息技术时代,在各个领域发展中都已经创造并利用。无论在企业经营中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需要信技术的支持和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已经有很多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式中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造和发展,并实现了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造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积极力量,一个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地位和积极创新趋势,就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实现了科学化的创新方式,不仅改变了纸质化的办公条件,也使财务战略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更高效、精确,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创新方式。
(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方式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和需要,因为人才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和建设中主要实施的动力。只有保证人员的基础建设和团队建设,才能实现更好的创造形式。在社会地位发展中,一个企业要不能实现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意义,形成的发展效果也不理想,就是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向上没有做好一定的保障。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也是经济财务战略管理方式上主要研究趋势。企业在这种发展方向上,要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和培养,不断更新企业在创建和发展中的相关知识,使高素质的财务战略管理团队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四、结论
单一资金信托,也称为个别资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个委托人的资金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指定用途),或由信托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非指定用途),单独管理和运用货币资金的信托。 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要求,因此单一资金信托,也称为个别资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个委托人的资金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指定用途),或由信托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非指定用途),单独管理和运用货币资金的信托。
单一资金信托的委托人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率要求,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期限要求,这些个体性问题都可以体现在不同的信托合同上,因此,单一资金信托合同的差异性特征非常明显。
在信托公司的业务中,单一资金信托业务就信托业整体而言,其重要性实际上高于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之所以外界的印象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是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在进行产品推介的时候,均通过信托公司的网站、银行的柜台等公开信息,而单一资金信托业务的信息无需公开,具有完全的私密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占据重要地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出现很多的问题,财务管理目标模糊、财务人员素质不佳、财务管理方式落后及财务风险意识薄弱等,严重影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减少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快速的发展。
一、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模糊
电力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贯穿于电力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的电力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目标模糊,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者将最大利益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这是不正确的。在财务管理中,应当把企业的资本及其价值增值为主要目标,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仅不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而且还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风险。
(二)财务人员素质不佳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些电力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素质不高,不能准确掌握财务预算方法,导致财务预算出现偏差。还有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面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作出有效应对策略,造成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私自修改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再者,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导致财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过于陈旧,没有实现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很多,没有对财务管理进行很好的监控,也不能及时向上级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人员通常是在完成业务后,根据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账簿、记录及预算编制等进行判断,却忽视了企业资金、物流、人才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不能为企业财务对策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应有软件不一,造成财务信息分散,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
(四)财务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许多的电力企业不断涌出,电力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不断扩大。但是一些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没有采取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财务风险应对政策,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 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首先,企业财务管理者要创新管理理念,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本身具有出纳、会计、结算等职位,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财务风险分析员、财务预结算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等职位,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
(二)财务人员素质
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者,财务人员的素质,将影响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所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非常的重要。企业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培训的良好效果。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为公司培养出一批高品德、高素质的优秀财务会计人才,满足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财务风险意识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案。聘请专家对公司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内部监督力度。
(四)财务预算管理
首先,预算编制。电力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财务预算编制系统,并通过财务预算编制系统,进行财务分析,得到详细准确的财务信息。其次,资金预算。扩大资金的预算范围,不仅是企业经营的资金,还包括企业生产、投资等方面资金也加入预算行列。实现集中化的资金管理,保证财务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再者,预算监控。保证各部分信息的流通,对各部门财务预算进行控制。如果预算发生偏差要及时调整,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保证了财务信息的流通性和准确性,而且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保证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甘耀平.浅谈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J].科技资讯.2011
为解决“三农”发展所需资金的短缺问题,国家创新建立了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组织形式。经过三年多的经营运转,它们究竟发展得如何呢?我们为此于今年七八月对安徽省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做了一个全面调研。总体来看,村镇银行的发展势头甚好,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盈利良好。但我们也发现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并亟需加以解决,因为它们对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服务“三农”的目标设定与商业银行行为的管理方式冲突
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而各地银监局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完全依照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进行,对注册资本金、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这样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之间就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和分散的个体、农村地区是欠发达地区,它们使对“三农”的贷款风险要大于对工商业的。利用对以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管理方式,让村镇银行去经营比非农存贷为主的商业银行所经营产品——工商业存贷风险都大的产品——涉农存贷,即使利率高一点的前提下,这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很难做到。所有村镇银行对此都有反映。因此让村镇银行今后能够生存下去,或是国家主动改变当初对村镇银行的目标设定,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改为服务非农,就违背了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村镇银行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或是村镇银行被动改变国家对其的目标设定,主要服务工商业及城市。当前一些村镇银行已开始有这种趋向。但这与国家设立其的目标是相悖的,国家也决不会让其长期、大规模进行甚至会把其撤消掉。
在目标设定和管理方式发生冲突的情况,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改变管理方式对管理方——国家和被管理者——村镇银行来讲,都是最好的选择。在管理方式改变方面,村镇银行希望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政府能够给予有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政策,在注册资本金使用和存贷比方面对它们放宽点、税收优惠的年限能够长点等,使其能够在和其他发展已久、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先生存下来。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对涉农贷款的风险。由于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不愿意对涉农物质保险,因此这种风险补偿机制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政府、村镇银行和保险公司参加。
二、“三农”概念的扩大与否
“三农”是村镇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各地银监会对与此相关的贷款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据调研情况来看,涉农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最低要求也在55%以上。涉农贷款风险比较大,村镇银行为这种躲避风险,就随意扩大“三农”尤其是“农民”和“农村”的概念。农民以户籍上的农业人口为准,农业人口进城创业和从事非农产业也计算在涉农贷款之内;农业,包括在城镇里进行的农产品加工;农村就直接定位在县域之内。村镇银行这种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使吸储的农村地区存款再回到城镇特别是县城所在镇、所发放的贷款再多为工商业服务,不能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三农”概念的大小成为当前村镇银行和国家相博弈的焦点,也成为村镇银行的国家设定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对“三农”概念做一个妥切的界定,就会重蹈当年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逐渐从农村地区撤出来的覆辙,背离国家设立村镇银行的国家目标。目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担忧的问题。
政府对此应该早点对“三农”概念做清晰界定,阻止村镇银行随意扩大“三农”概念的行为。我们建议:对于农民的界定,应该以职业为准,限定为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农村的地域范围,因为县城所在镇比较发达而且其发展所需资金也比较容易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所以限定在此之外的区域比较好;相应地,农业指在县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和在县城所在镇外进行的加工。:
三、认知度低造成吸储难
吸储难是所有村镇银行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也是关系其能否生存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没有存款自然就无法贷款,村镇银行也就无法运转。从调查统计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村镇银行的存款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的对公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90%左右。而对银行发展至关重要的个人、企业存款很少,占其存款总额超过10%的很少。究其原因,村镇银行认为除网点少、有折无卡、农村剩余资金有限等因素外,重要的是存款者对它们的认知度低。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经营,在人们心中已留下根深蒂固的良好印象,而村镇银行刚开始创办,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不熟悉,在心理上还不十分愿意接受。同时他们认为村镇银行是民办银行,在其处存款没有在国有商业银行处存款保险。基于这些因素考虑,人们往村镇银行存款的愿望不是很强,行为也不是很积极。吸储的多少决定着放贷能力的大小,因此吸储难成为制约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要打破这种困境,村镇银行应该在建立一年后赶紧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方便人们办理存贷款业务;选择合适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积极宣传自身具有的优势,让人们尽快认识、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和服务内容;建立行业协会,联合起来和人民银行协调,早日建立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加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系统,提高存贷款的办理速度。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知名度,促进人们对其的信任度,进而提高人民到村镇银行存款的意愿。另外,政府也可允许村镇银行在地级市设立分支机构,用于专门吸储,把吸储来的存款投放到“三农”上来。
关键词:资本运营股权投融资境外投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030-02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深化,在“走出去”资源战略的推动下,企业也开始注重境外投资,丰富资本运营的方式,利用境外先进的技术,或者比较低廉的劳动成本。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着投资的质量及收益,也关系着境外投资的风险大小。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提前设定好股权投融资的思考,运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对已投资的子公司股权采取“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对未来计划投资的目标企业采用“境外为主、境内为辅、成熟为主、勘探为辅、大中型为主、中小型为辅”等。
1“走出去”资源战略下资本运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契机,必须积极优化资本运营的方式。当前不少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理念,缺乏系统的规划,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这些都使得企业资本运营的水平非常低,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效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等,都使得企业成本增加,急需通过境外投资来获取优势原材料,也急需通过境外投资来利用境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但传统的资本运营方式,与境外投资是不相匹配的。因此,必须对资本运营进行全面优化和整合。
1.1资本运营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是非常必要的。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是兼并和收购,主要方式是股权的投融资。企业通过这样的资本运营方式,能够快速精准地获得境外企业的股权,从而成为境外企业的股东。在国內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能够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同时,企业在股权投融资过程中,本身具有较大的自主选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对原材料的要求等,对应性地选择目标企业,从而获得物美价廉、质量上乘的原材料,全面规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原材料不足产生的经营风险,切实有效地推动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1.2资本运营能够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通过资本运营,通过股权投融资,能够快速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企业在境外投资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经营需求及子公司的实际发展条件等,来主导成长性优良的控股子公司,运用资本运营的协同和放大效应,通过合并会计报表的方式,使得企业的发展领域扩大,产品类型多样化,这本身能够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比如生产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通过境外投资的方式,能够扩大产品销售的类别,进而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3资本运营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基于股权投融资的方式,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企业在市场行为中,对抗竞争对手的能力。企业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控股子公司或者收购部分股权,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规模效益和市场扩展效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来左右市场价格、数量。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股权投融资的资本运营方式,既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境外投资,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企业的盈利水平。
2“走出去”资源战略下资本运营的方式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的过程中,采用的资本运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全面分析自身在市场中的整理能力,以及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等来选择运用科学合理的资本运营方式。同时,还应该全面审视子公司或者目标企业的市场能力,以提升股权投融资的整体水平,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走出去”资源战略下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全部控股
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的全部股权,以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收益和权利。这样股权投融资的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本。当然投资大收益也大,目标企业将成为企业的子公司,受企业的直接管理和约束,收益也归属于企业。
2.2绝对控股
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收购比例必须超过51%,但又没有达到100%。在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企业获得股权比例相适应的收益。当然由于企业拥有大部分的股权,所以在子公司的决策等关键问题上,企业具有绝对的权利。
2.3对半控股
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的一半股权。当然企业所享受的收益也是按照股权比例来分配的。在这种形式下,目标企业一般称之为参股子公司。
2.4相对控股
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的49%及以下的股权。但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对比分析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拥有控制权。比如B企业是相对控股的母公司,它拥有子公司30%的股权,但A公司则拥有子公司32%的股权,则B企业则没有实际控制权。
3“走出去”资源战略下股权投融资的思考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来获得相应的收益,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在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以规避企业股权投融资的风险,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权收益。
3.1运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全面管理子公司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的资本运营既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也具有相应的风险。企业境外投资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必须落实动态化的管理方式。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特点来选用相应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企业股权投融资的风险,才能扩大企业的收益,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首先,对已投资的子公司要运用动态管理的方式,“有保有压、有进有退”能够全面规避母公司的投资风险。动态管理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结合子公司的发展能力来作出及时性的调整。其次,对于计划投资的子公司,应该运用全面的管理理念。“境外为主境内为辅,成熟为主勘探为辅,大中型为主中小型为辅”这种全面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母公司采用对应性的投资方式,有效提升了母公司的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此外,对于存在风险的子公司,若已经投资,要及时进行减负处理,避免“尾大不掉”。若尚未投资,还处于勘探阶段,则可以适当减少这些风险子公司的数量。最后,运用股权投融资的方式来获取原材料企业的股权,尤其是一些重金属或者稀有材料的子公司,要扩大股权比例,获得实际控制权。
3.2大型项目的投资可以采用联合体投标
“走出去”资源战略下资本运营,不仅标志着企业可以通过开设跨国公司的方式来扩大经营范畴,获得境外投资收益,同时还昭示着,企业可以联合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国外集团,共同来进行股权投融资,以实现风险共担,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而言。这类项目的投资额巨大,企业若独立进行股权投融资,势必会加大企业的风险。但若企业联合其他公司共同来进行,则可以在获得收益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联合投资的优势是巨大。企业可以与联合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股权分担。比如非洲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为了规避风险,可以选择美国等国家的大型企业来共同投资,还可以联合非洲本地的企业,来进行共同投资,以降低政策风险。
3.3在股权投融资过程中强化专业管理
在“走出去”资源战略下,我国企业纷纷进行境外投资。但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以及缺乏境外投资的经验,使得企业在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巨大的。基于此,为了降低企业股权投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该主动强化专业管理。一方面,企业应该主动出击,选择专业的中介结构来介入到股权投融资的环节中。委派他们来股权投融资。特别是在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的今天,专业管理在股权投融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能提升股权投融资的质量,才能降低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管理,还应该科学判断企业进行股权投融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企业所获得收益,对比分析收益与风险的大小,以确定下一步的股权投融资计划。此外,公司自身也应该加强专业管理。尤其是要处理好子公司内部的管理,基于人权、当地法律、社会责任等方面来实施科学管理,避免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经营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冲突,将利益相关者的矛盾降低至最小程度。
3.4基于差异来精准筛选跨国并购的地域
“走出去”資源战略下,企业可以选择的股权投融资场所非常丰富。但在地域选择上,也需要运用精准的判断力,基于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等来科学选择投资地域。首先,遵循先近后远的原则。在股权投融资过程中,企业应该遵循先近后远的关系。一般近邻国家与我国的经济贸易频繁,经济政策也有助于企业股权投融资,比如东南亚诸国。其次,以小差异为优选目标。企业在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还应该格外注重自身与投资地域的经济差异、文化差异等。优先选择差异小的地域进行股权投融资,积累经验后,逐步过渡至差异大的地域。此外,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股权比例的获取,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若公司无法主导该项目,则股权比例要尽可能的低,以达到获取原材料为主要目的。
4结语
“走出去”资源战略下,企业的资本运营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融资的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以及专业管理的理念,全面分析风险,努力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确保股权投融资的科学。
参考文献
[1] 印向阳.企业资本运营战略体系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