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22:4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的水平,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水利部门都没有认识到科技档案工作对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与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相脱离,严重阻碍了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的进展。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中对科技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归档及科技管理归档以后的利用等过程都是水利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开展的步骤,所以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水利科技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新形势下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现状
新形势下水利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了水利部门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就是水利档案工作方式比较落后,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水利部门的管理者都没有把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很难将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运用到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中。其次是水利科技档案的质量难以做出保证,因为水利科技档案工作与水利科技管理工作曾经处于分离的状态,所以不能对水利科技档案的质量做出保证,例如有些水利科技档案资料较少或者是留存的资料不具有代表性等。还有就是缺少最原始的水利科技档案,目前留存的大多都是复印件,因此不能保证资料的质量。
三、加强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措施
(一)加快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方法,加快水利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软件的建设,及时对现有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更新,确保水利科技档案管理软件的先进性。其次,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基本上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实现水利科技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水利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在确保网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首先,相关水利部门应该把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放在水利工程开发的整个阶段当中,与水利工程的开发过程一起进行,明确水利科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类的程序,确保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程序化。其次是应该配置专门的水利档案工作小组,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分类收集整理不同时期的水利科技档案,项目的负责人应该积极配合档案工作小组成员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加快速、高效的做好水利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
(三)加强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力度
原始水利科技档案资料是最重要的资料,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人工将一些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在人工录入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错误,所以原始档案资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加快水利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做好水利科技档案的原始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是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人们利用水利文献的核心就是对其信息内容的利用。水利文献信息内容极为广泛,其涉及水利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理论、技术、经验、法规、历史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区分开来,为水利文献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对于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不能单纯以内容管理内容,而应考虑到实体管理的管理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实际上这几类管理者管理水利文献各成体系,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水利文献。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产生,这一隔阂也慢慢消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信息的这一大视角将各种水利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的系统性。通过提取水利档案文献、图书文献、文物文献等各种水利文献的通性进行资源聚合利用,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文献专业化管理,文献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在确保了水利文献在档案、图书、文物等各自专业领域与其他文献保持有机联系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总之,水利文献信息管理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可能真正实现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二、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
(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
(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
(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三、结语
1.管养不分,工程养护水平低长期以来,某些水利单位对水利工程实行管养一体,导致经费的混用以及职责的不明确,将有限的经费大部分用来养人,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的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很多已建工程已经老化,长期的失修导致积病成险,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虽然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所加大,并进行了出险加固工作,但是,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得工程养护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2.资产性质不清水利工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包含公益性的功能,又可进行经营开发,因此,将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的资产混为一谈,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成为水利经营管理中的一大问题。这样对于工程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又不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3.水利单位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单位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诸多问题,从组织形式来说,很多经营单位由于在运行和管理上效仿政府机关,因此具有很强的行政化倾向。从人事管理方面看,人才机关的配置是通过局机关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和指令性;在经费来源上,实行自收自支;在考核机制上,表现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特点,缺乏积极性与活力。大多数的水管单位采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旧有体制,长期以来不分权责,并且没有明确的运营和监管目标,其产权制度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资产闲置,缺乏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公益性资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营性资产的发展也没有充足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同时阻碍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4.运行机制不活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水利工程的供水还没有正式进行价格管理,没有以补偿成本和合理利润为原则进行水价的核定,导致水利工程的水价不能根据成本的变化、市场的需求状况等来进行调整。水价一直采用单一的计价方式,水价在丰枯季节浮动、超定额累进加价等科学有效的方式没有得到合理实施,最终造成水价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内部机制管理方面,经济管理模式没有适时进行更新,管理制度粗放且不完善。在人事的任免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没有采用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造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升水利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1.推进水利管理单位的改革进程水管单位是事业单位,在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水利管理部门也需要本着“高效、精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自身的改革,撤销不合理的管理机构,对单位人员的编制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单位需要依据自身改革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进一步推动岗位聘用制度的实施,实行职工竞争上岗,并对职工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评,进而进一步提升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水管单位向着企业改变的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政企分离,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的多元化,进而进一步提升单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水利管理单位管理水平。
2.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在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实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养护工作的分离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在推进管养分离的进程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在水利管理部门的内部进一步推动管理与养护维修两个部门在机构、经费以及人员上的分离;其次,进一步推动水利养护维修部门向着企业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改造,进而进一步推动其与水利管理部门的分离;最后,在水利养护维修部门改制成为企业之后,水管单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水利养护维修企业,进而进一步推动水利养护维修工作走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
3.搞活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推进水利管理水平提升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搞活水利管理的机制。首先,进一步推动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以及产权制度的改革,转变管理理念,理清产权关系;其次,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防范投资风险,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在资金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现金流动在各个环节的监管;最后,水利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推动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依据自身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引进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进而带动水利管理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4.加强水利管理行业的管理与政策研究目前,我国在水利管理与经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管理行业的研究,对其职能与权力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同时建立起体系完善的专职机构来对水利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负责,进一步实现归口管理。此外,在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进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水利政策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水利管理工作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水利管理工作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工程投入与产出关系之间的研究;再者,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水利管理法规与相关的经营管理政策的研究,进而通过有效地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来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管理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水利工程招投标阶段积极推行清单计价模式,这一阶段不仅要求控制价的编制者要全面熟悉设计内容,还要求其全面了解各专业定额的子目设置及其工作内容,在清单设置上力求不漏项,在清单组价上确保不重复,在取费上严格按要求执行。尽量减少以“项”为清单单位的清单子目,减少或控制“暂列金额”的额度。该阶段还要注意避免不合理的风险转移———把本应属于发包人的建设风险全部转嫁给潜在投标人,因为这既不符合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又不利于项目投资控制。在现实中有个别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招标文件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地把所有风险都让潜在投标人承担,这种不合理的极端情况造成的后果是流标或工程质量低劣或承包人中途放弃履行“合同义务”等现象的发生,这让项目投资管理适得其反,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对顺利实施项目的后续工作很是关键。施工合同的选择应积极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各行业的“示范文本”有所不同),格式及通用条款应全文引用,专用条款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专门定制。对容易引起争议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工程计量与支付、价款调整与结算等”专用条款的说明应尽可能详尽,杜绝使用模糊语言或模糊语句,在语句的内涵与外延上要界定明晰,不留缺口。
二、施工阶段
虽然在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决定项目投资的阶段主要在设计阶段,但项目施工阶段是形成实物投资的最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的效果,因此,加强项目实施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合同履行。是指发承包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是发承包双方就项目施工及其相关方面的实施达成的合意,严格履行是法律的要求,诚实信用是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地严格履行合同是减少或杜绝合同争议以及减少或预防项目投资增加的最根本的途径。
(2)及时正确处理各种索赔。索赔其实是双向的,承包人可以向发包人提出索赔,发包人也可以向承包人提出索赔(也称反索赔),本文所说索赔是指前者。合同条款一般都有关于索赔的处理程序和时限要求,对此应严格执行。对超越合同规定时限提出的索赔要求应给以拒绝,但应给以记录并辅以说明(包括必要的文字、影音资料);对提出的合理索赔要及时处理,在现阶段,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工程,这种意识很淡薄,对合理的索赔没有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新的索赔,这不仅会造成最终处理的难度增加,也会造成投资的额外增加;加强索赔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积极预防和处理索赔事件的发生,坚决反对恶意索赔。
(3)严格控制水利工程变更。一旦有不可避免的水利工程变更,应严格根据合同执行变更程序。引起水利工程投资管理变更的原因如下:①是由于前期工作做的不够细致导致的变更,如勘察设计不够细致导致的工程形式、性质的变更,由于工程量清单编制不严谨导致的工作内容及数量的变更等;②是由不可预见的事件引起的变更,如不明的地质或地下障碍物导致的基础形式或基础尺寸变更,由于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的工作计划的变更等。对于前一类变更应通过细化前期工作和加强工作的检查与审查来减少或避免,对于后一类变更应采取积极合理的应对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增加。从变更的提出者来看,变更可分为3类,即由发包人、承包人或监理人提出的工程变更。不论何种形式的变更都必须遵循先变更后施工的程序进行,避免或杜绝先施工后变更以及边施工边变更的情况发生,减少因变更控制不严格造成的投资浪费。
(4)联合经济签证。对需要现场经济签证的,一律实施联合经理签证,联合签证的主体应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确。一般包括发包人、承包人、监理人和过程审计人员,必要的还要有勘察设计单位、地方代表等单位参加。经济签证必须坚持现场测量,现场计量,现场签字确认,并辅以必要的影音资料,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为投资控制把好签证关。
(5)联合计量。水利工程计量应严格按合同及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进行。由于采用了清单招标与计价,有人就认为只要承包人提交的工程量不超招标工程量就行了,这种认为是不正确的。采用清单招标与清单计价模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清单计价模式使工程建设风险分担更合理,同时也是减少工程变更及合同争议需要,是使项目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投资的需要。招标文件所附的清单工程量是为潜在投标人提供一个平等的报价基础,招标清单工程量不等同于计量结算工程量。因此,对已完工且符合合同及规范要求的工程量应根据合同及计价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现场联合计量,联合计量要有记录,为工程进度款支付和投资控制做好基础工作。
(6)及时支付水利工程投资管理进度款。及时支付承包人应得的工程进度款是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对符合合同要求的且经联合计量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发支付证书的工程款应及时按合同要求支付,避免由于支付不及时导致的索赔情况发生。
三、结束语
(1)水利工程预算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
在水利工程的立项、研究、设计、施工、运行各个阶段保证工程预算管理的正常实施,对预算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极大的考验。预算管理人员需要拥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面临的问题。然而实际中的水利工程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对预算并没有充分的控制,使得工程进展中问题频发,面对工程里的各种问题依旧停留在事后处理的层面,并不能积极预防和规避风险。同时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相关的经济学知识了解甚微,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认识更是浅薄,当工程实施中出现严重问题,在处理索赔等事宜时表现得十分被动,处理结果时显得十分草率,也因此严重影响工期。
(2)工程预算分析不周密。
许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表现得极为粗糙,他们并没有将工程预算管理和公司的实际运行状况协调考虑,忽略了二者结合时的相关实施标准,使得工程预算分析漏洞百出。不少施工单位对预算管理并不重视,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处理上,这违背了工程预算管理的职能要求,自然地无法实现工程预算管理的调节与控制能力。这种将预算管理和计划混为一谈的现象,将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发展,从而无法实现其特殊价值,使水利工程管理出现问题。
(3)工程预算缺乏全局考虑。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造周期长、范围广,所以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施工单位中较为明显的“轻预算、重结算”现象对于水利工程这个动态性极强的工程的发展极为不利,工程预算工作毫无创新和改进,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而往往并不能起到实际效果。为避免水利工程各个环节严重脱节,应当加强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整合能力,并鼓励施工人员关注工程质量与造价之间的关系,积极反馈施工情况以及优化办法,盘活工程全局,才能为预算管理的实现提供基础。水利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工程结算之前解决各类问题是保证工程质量和预算控制的重要保证。
(4)跨行业、跨地区承揽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风俗、生活方式有很大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地理区域在收费、预算等问题上的规定差异性大。往往一个企业对某个工程所在地缺少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也无法保证细密周全,这样就使得一些跨行业、跨地区承接水利工程的企业遇到种种困难,无法进行正常的工程预算工作,从而使工程的实际过程问题频繁发生。在异地承接工程时容易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当地的不同的取费标准和预算定额。只有在投资前对各地不同的工程预算做足功课,及时查询了解当地具体情况,才能有效消除这种不匹配性导致的严重危害,实现良好的水利工程预算管理。
(5)工程预算管理实施手段不先进。
当前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工程预算管理办法依旧把重点放在对工程量的预算上,这种方法往往将定价作为分析基础,然后对人工、材料的价格进行统计。这种基于工程量预算的模式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并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突出表现的问题是并不能实时、精确的反映工程价格,对于行业竞争情况也缺乏有关调研和研究,无法了解并应用市场上、国际上的先进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某种意义上企业固步自封。这种不及时更换预算管理理念的现状,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无法实现标准化,过程处理过于僵硬。
2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的优化途径及应用探究
(1)注重预算人才的培养。
为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过程,应当注重以人为本,一切改进都应当借助人才以实现。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的优化过程和工程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紧密联系,只有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充足的法律与经济知识储备的综合性人才才能确保工程预算管理的质量。工程预算高素质人才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要十分了解,对相关施工知识要有较高的掌握程度。为此工程承接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管理者的考核工作,加入绩效考核工作,鼓励预算管理者多学习、多实践,才能以较高的专业素养进行预算的控制,成本的核算。
(2)加强动态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当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要积极改变原先采用固定不变的预算定额的局面,要清晰地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动态过程,鼓励加强策略更新、提升发展速度、注重科学创新。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对市场动向有充足的把握,对于各种材料的费用、人工单价、场地费用、机械设备管理费用上涨或者下跌的信息有及时的掌握,实时地对工程预算进行修改和调整,使预算定额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与市场上的其他行业缩小差距。在进行工程预算时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在不同地区要有相应的预算定额调整,对于不同的环境特点或者气候差异,也要准确评估施工难度,从而对预算进行精确修正。企业应当借助于动态机制加强与市场、时代的匹配,要积极采集对建设过程有积极作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技术的相关信息,做出新的预算定额,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争取缩小时间成本,缩短周期。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过程中,要制定标准,使造价透明化。
(3)推动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
只有更加科学、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规范预算过程,督促预算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注重交流和互动,和各部门有密切联系。行政部门对于工程预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预算过程中相应法律法规的实施有绝对发言权,对申报预算的项目应当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加以监督和跟踪。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要严格参照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努力提高预算管理质量。施工单位要在对自身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预算情况规范施工过程,才能实现预算管理过程的价值。(4)重视水利工程预算分析过程。工程预算管理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的工作,为实现更好的工程预算,应当鼓励进行集体研究,工程各个环节的负责人要参与其中献谋献计,才能总结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实现工程预算的优化。
3小结
论文摘要:水利基建财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工作,随着水利建设的深入开展,基建财务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阐述了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应重视的几项工作,即提高水利基建财会人员素质,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搞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1加强水利基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认真学习相关的水利基本建设法律、法规和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工程招投标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通过相关法规制度办法的学习,弄懂弄通制度办法,增强和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提高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财务人员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做到人人学习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职责,层层细化,自上而下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
(2)财会人员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如概预算知识、工程知识、合同知识等,弄清水利基建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执行和费用开支的标准与范围,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努力为水利基建工程建设服务。
(3)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加大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力度。
2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结合国家现行财政法规,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保证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尤其要注意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活动目标,维护资产财产物资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决策,保证经济活动效益而形成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一是组织机构。建设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分工,应合理解决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二是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如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将各项经济活动划分到具体工作岗位,按照岗位确定任务、职责和权限,用制度来规范建设项目的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按照制定的各项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并对现存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3加强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建设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资金管理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
(1)要依法依规加强计划、预算管理,规范资金安排。项目法人必须按年度计划组织落实,不准搞计划外项目,不准将资金挪作他用,地方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
(2)要建立健全水利项目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制度。根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制定用款计划,并对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以用款计划为依据,按工作程序、工程进度、支出预算进行拨款。
(3)要规范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审核程序。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经办人审查,财务等有关部门审核,单位主管领导核准签字三个程序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4)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完整。要按规定开设、管理银行存款专户,并由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和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和资金体外循环。
(5)建立水利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杜绝人为滞留、挤占、挪用水利资金、私设“小金库”、转移资金、逃避财务监督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4严把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关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财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做到按规定期限及时编报,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实事求是。
(1)竣工决算是办理财产交接的依据。首先,由于竣工决算是在搞好日常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基建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从概预算的审查、招投标、计划管理、施工合同、工程实施结算、直至竣工决算编报完成。其次,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要全面清理各项财产物资,核实结余物资,做到账实相符;清理债权债务,并落实最后余额数;要认真核实基本建设拨款额,并同银行核对各项收支,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基本建设支出和各项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对不应计入建设成本的项目要及时剔除,对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待摊费用正确分摊,以保证竣工决算编制的正确性。再次,要加强竣工决算有关指标的分析。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必须要对报表中所列的各项文字及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各主要指的完成程度,如对建设规模、建设工期、交付使用资产完成情况、工程质量、生产能力或效益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工程交付使用后加强管理提供依据,为提高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2)财务部门对工程决算应进行全面监管,不仅要求财会人员对工程量、工程定额比较了解,还要求了解有关的政策,熟悉决策工作;财会人员要走出办公室,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参与工程量的检测与工程质量的验收;对工程的设计变更、追加概预算及动用工程预备费用等,财务人员要以有关文件批复为依据;对工程结算的材料费的计取,平时要注意了解市场行情,搜集有关资料,勤调查和咨询,并在各种手续齐备的情况下,经审核无误后,根据财务程序进行结算、拨付,不能不问清事实情况盲目进行财务结算资金拨付;对工程量的认定,必须与施工人员一道同乙方会签,根据工程进度、合同条款、监理说明和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结算、监管;要委托审计机构审查工程预(结)算,作为办理工程拨付和结算依据,搞好水利工程项目的年度财务决算,搞好竣工验收和竣工财务决算审查。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须抓好以下5项工作:
1.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1.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1.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1.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2)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2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1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3.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
3.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3.4抽检。随机检查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3.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有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3.7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
4.质量验评管理
4.1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质量等级依据不足。
4.2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看到它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5.结论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宇轼.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
[2]王铁成.混凝土结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1.1建设施工过程不严格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的质量检测标准不是非常严格,所以如果施工过程出现问题的话,对于水利工程总体的质量产生影响。一些施工企业在建造坝体以及坝基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的选择原材料,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没有严格地控制施工程序,结果导致水利工程在验收时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另外坝体也会出现渗透等类似的不力现象,上述的这些因素,给水利工程的将来使用埋下安全祸根,很有可能出现水利安全事故。
1.2施工制度的不健全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制度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首先,技术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质量控制较差,施工企业自身发展受限,相当数量的施工企业的管理理念非常滞后,没有健全的监督体制,施工设备和技术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些上述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进而让水利工程质量很难符合技术要求。所以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运行效率。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2.1对于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整体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水利工程达到标准,才能够最终取得预期的经济回报。所以必须要充分的做好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相当的技术设备以及充分的技术管理条件,同时还应该对相关的水利施工企业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组织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实施。
2.2工程的特殊性
在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自身的差异性,导致水利施工项目的种类,建设规模等其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大多数水利工程都是在露天进行施工,总体的建设时间各有区别。通常情况下,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时间都很长,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天气,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全新技术,全新设备等具体的应用,使得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技术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确保水利施工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而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工程的费用,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回报。
2.3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整体结构呈现不断复杂的趋势,一些全新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不断应用,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的要求愈来愈多。所以使得水利施工企业要加速升级更新技术设施,进一步培养技术管理的专门性人才,提升技术管理水平,进而适应市场变化的特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技术设施非常先进,然而由于其匮乏严格的技术管理方案和办法,导致在水利工程施工竞标中,只能处于下风。
3水利工程施工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内容
3.1施工准备阶段
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构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核心为主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导小组,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其次构成以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为主要内容的项目负责人,施工方等相互限制的技术保障以及监督体制;再其次,严格检查设计图纸,同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沟通和交流,对施工进度,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核查;最后制定详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确定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3.2施工过程阶段
在具体的施工阶段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作为参考数据。严格的检查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另外还应该对有关水利工程的文件资料进行整合,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细节进行严查,同时必须安排对水利工程进行验收的工作程序。
3.3完工阶段
在水利工程完工后,有关的主管机构必须对水利工程的总体质量,抗压性等等其他方面的指标进行验收,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相关人员必须充分的配合相关部门的验收工作,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整合,另外还要做好技术检查的辅助工作。
4强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注意的事项
4.1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必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充分的了解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相关法规;其次,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充分学习工程建设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制;再其次学习工程建设管理,行政管理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以便可以科学的计算工程的整体预算和结算;然后是学习施工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了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办法;最后是强化技术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最大限度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修养,同时掌握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风险的产生。
4.2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和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充分的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解决好各方面的关系,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从当前的水利工程的现状出发,培养服务意识,科学的处理好同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等等其他机构单位的相互关系,使他们保持融洽的关系。
4.3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因为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技术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持久性的管理,所以,水利施工企业必须要强化技术管理组织的建设以及技术责任制的制定,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施工企业不同阶层的作用,一般来说,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按照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严格规章制度,从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自身的属性出发,严格的制定相关的技术工作管理制度,在不同具体的施工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和补充,让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其次对技术管理工作构建长期完善的检查制度,对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总结比较,进而可以有效的实现技术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最后,实行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相互融合的措施,着重培养施工企业不同层次的技术专业人员,最大程度的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必须使用合同手段,确定施工程序,规定当事各方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等。而且还应该按照施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科学的地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方法。
5结语
在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我们看到的人员伤亡只是安全事故的结果,而引发事故的原因虽然表象各异,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两个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对直观:(1)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完好率;(2)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3)控制物或材料来源,保证使用合格产品。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大量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说明,“三违”是引发事故的结症所在,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事故的制造者,人是主导安全的第一要素。
2以人为本,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高空和露天作业多等特点,属于事故高危行业。近些年,大量富余农民改变传统的务工性质,以劳务分包的型式参与工程施工,已成为水利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其流动性大,受教育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安全常识,特别是安全教育与培训及易被忽视,不重视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薄弱点。其有效的途径是重视全员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减少直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详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培训的计划,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有参加建设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专项培训等。培训可以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通过专家面授、多媒体教育、班组班会、员工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行业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国家及行业有关规程、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安全生产基本常识等应知应会知识。
(2)注重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的实用性。
建筑业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应严格按照“三级”安全教育程序进行,应有针对性地适时调整、补充。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各岗位的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现场紧急救护等。还应把适应性、季节性、应急性等多方面的安全培训内容纳入日常安全教育中。教育培训的重点是生产前沿的施工人员,他们操作现场设备、机具,是各生产工序的作业者,是各项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安全培训不能走过场,应严格考核,建立个人培训档案,颁发内部培训合格证或上岗证。
(3)强化项目经理在教育与培训中的领导与带头作用。
项目经理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人,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合同的履行与实施,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企业负责人在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时,应将培训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从而督促项目经理策划、督导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目标和效果;
3建章贯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建筑业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体系文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制度、重大危险源识别办法等等。
4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生产一线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水利建筑业企业,不仅需要制定严谨的安全生产制度,更要保证制度在项目管理中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但众所周知:“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所以,提升项目生产一线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项目一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要将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安全职责细化和量化,安全管理人员能充分行使安全管理职权。明确各班组、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既是强制性的又要有可操作性,配套细则要涵盖到每个人员、每道工序、每台设备和工器具,安全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工期相对长的项目要定期对其全面性和适应性进行评审和改进。
(2)科学规范制定程序。
好的生产一线安全管理制度一定是科学立制、结合项目实际立制的结果。有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管理办法照抄照搬,脱离实际,无法执行。只有紧密结合项目特点、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广泛地听取收集作业人员的合理建议,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切实保证安全制度的质量和可操作性,大家才能自觉遵守。
(3)明晰责任,保证制度执行。
明晰安全管理职责要把复杂的工作程序化,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具体责任人,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负好其责。让每个作业人员明确本职岗位必须遵守哪些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和后果。避免推诿扯皮,保证制度执行。
(4)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没有监督,安全生产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更谈不上执行力。只有加强监督,制度才有震慑力。一是项目部管理层要经常深入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不违章指挥并接受监督;二是项目负责人和要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员)保驾“护航”并充分授权,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尽职尽责;三是作业人员要相互监督并自觉接受监督。运用好监督管理,始终绷紧制度执行这根弦,让项目部全体成员自觉严格执行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5)严格责任追究机制。
项目部建立一个科学的考评机制,通过考核把项目部成员的行为纳入到制度化范畴内,通过赏罚、聘用与解聘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手段实现全面管控。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体现制度的刚性,坚持制度制定与执行的“知行合一”。确保安全责任追究落实到项目部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从而形成引导项目部全体成员自觉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的长效机制。
5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国民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其中水利工程的发展也是出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水利工程是否能够通过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抓住机遇避开市场威胁,是与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关键词:
水利施工 企业项目管理 探析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工程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并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水利工程的根本建设实施者则是水利施工企业,而企业如何对施工进行项目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而当前我国整体水利施工企业还存在管理上的不足和缺陷,而水利施工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和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1.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在利益上的不平衡关系
水利集团公司在项目中标之后,将其分一部分出来让子分公司进行承包施工,其最终施工利润由所接承施工的公司共享。在施工过程中,集团公司有权利对承包施工的分公司进行利润的考核,并要求子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利润的获取进行分期缴纳给集团公司,并形成集团公司与子分公司的共同经济效益。作为子公司的目标利润,主要将重心放在项目的作业层上面,但这个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子公司的利润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子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和集团公司之间的效益风险有一定的不公平性,所以这给子公司的发展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和挫败,导致子分公司的生产投入与预期的利润效益不一致,对整个项目生产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长此以往就会对整个水利工程带来消极影响,也为施工的现场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
1.2目标责任书的有关问题
首先,在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存在没有按照规定在有效时间内及时签订施工责任合同,有些水利工程甚至忽略了协议和合同的签订。众所周知,在进行水利施工项目的工程都是为了抢险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达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因此国家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应急方案和固定承接工程的规划安排。因此一般的水利工程都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应急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使得施工前来不及签订项目施工的责任合同。如果施工缺乏这份责任合同,那么整个工程就没有了主导和管理秩序,这就会导致对项目的盈亏标准没有一个较为确切的界定。其次,施工的责任合同所签订的内容明细没有按照相关标准来科学合理的制定。再次,施工的责任合同缺乏目标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部分施工企业在制定责任书时,采取了较为没有任何原则和要求的方式进行,使得目标最后的制定结果失去了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导致可能所预设的目标高于或低于正常的问题出现。最后,绩效考核不符合要求,缺乏合理性,在责任书明细中对项目经理的所设立的奖惩制度没有进行合理而清晰的说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主观能动性造成一定的打压和消磨,致使其在工作中不能主动积极的对项目目标进行跟踪完成。
1.3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业务越来越繁多,很多企业为了不断接收更多的施工项目,则会为此目的进行各种手段的降低利润,低价中标,对客户所提出的大部分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的要求都进行了盲目性的同意,而且在施工成本的预测、核算过程中也缺乏科学合理性。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造成施工企业会在后期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威胁,其最根本的是对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实现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另外就是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部分水利施工项目没有建立实施严格而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施工在质量上不合格而造成对工程进度的耽误,;还有的项目没有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在发生质量事故后,管理者在责任上进行相互推诿,不能明确找到可承担责任的具体人。最后就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全面而深入的安全意识,工作中麻痹而轻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加强对项目经理部门的管理和优化
项目经理部门是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非常核心和关键的管理部门,涉及到整个施工管理运营的好坏。作为施工企业方,要重视项目经理部门的完整建立,并围绕项目经理建立整个较为全面的管理团队。其中项目经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责任人,将对整个项目管理进行统筹帷幄,也是对整个水利施工项目进行指责和权利指挥的核心授权人,掌握着整个施工项目的信息汇集,能通过项目经理来实现对各关系、各部门的协调和交流。项目经理在承当相应责任的同时,企业也必须对项目经理在职权上有一个全权的统筹管理权,这包括生产指挥权、财务决策权、人事权、技术质量决策权以及材料、物资、设备控制与采购权。
2.2优化并改革对水利施工的项目责任合同的制定
水利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确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责任合同书。项目经理部在遵照相关水利施工规定的前提下,与施工企业签订详细而可行性的项目合同书,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双方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和权利,并做到权责分明,公平有效的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将施工人员的工作新调动汇集起来,推动并加快施工进程,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赢。
2.3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支撑企业的整体运营,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地位。另外,要对内部秩序进行重组和优化,做好责任和纪律的双重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做好统筹协调,创新改革,并按照施工要求和规定来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发展的优势。
作者:陈宝山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为加强水利建设、发展水利事业,我市在水利工程的投资强度也比较大,这就面临着大量的资金使用管理工作,能否用好、管好水利资金,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作的开展、水利事业的发展。本文从规范水利工程运作程序、机构健全管理、加强施工控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等方面,分析了加强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的新思路、新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近几年来,在中央、省里水利发展政策的有力推动和水利补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朝阳水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格局。同时,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就需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本文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的新思路,从水利工程运作程序、机构健全管理、加强施工控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等几个方面作为分析。
二、规范水利工程运作程序
水利工程建设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一)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系指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立或认定,对建设工程项目负有法定责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在工程建设中形成的一套由项目法人担负相应责任的制度,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项目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二)全面推行招投标制
招投标制是“四制”的中心环节,是实行“四制”的基本内容。通过招投标选用具备一流素质的承建队伍,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建设进度,对于建设资金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凡是符合招标规模和条件的建设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标,按照合理低标法评标,“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廉”。通过标段细化,虽然增加了管理难度、协调工作量,但有效地节约了资金,通过项目概算调整,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建设项目中。附属工程和零星设备,按照询价制度,采用“同等产品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的原则选用供应商。
(三)对工程实施建设监理制
建设监理制是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建设监理制是指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或委托,选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根据已经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监理合同、建设合同等规定,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授予监理“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职能,积极为监理工程师行使职权创造条件,树立和维护监理的权威,对监理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四)以合同管理制规范业主与中标单位间的行政行为
合同管理制,就是整个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招投标文件等约定签订书面承诺,用以规范、监督和约束业主与各中标单位间的行政行为。按照合同制要求,管理处与工程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中标单位依法签订了合同协议,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奖罚措施等。签订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协议、安全及消防责任书。
三、健全机构,落实管理责任
管理和使用好建设资金,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一般可分为如下几个部门:
(1)工程管理部。管理部主要负责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现场协调、政策处理、资金使用、宣传教育等工作,制定工序验收参与制度、现场巡检、重要部位旁站等规章制度。
(2)工程治安值勤室。及时做好工程的协调、治安、安全、保卫工作,维护施工秩序,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质量监督项目组。项目组由质监、设计、建设等单位人员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质检活动,解决质量和技术难题。
(4)各施工和监理单位,成立工程项目部,全面推行项目负责人制和项目法人管理。
四、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也制约着资金的使用,只有保证施工遵循设计,质量保证第一,才不至于到工程后期阶段出现超投资的现象发生。工程在质量管理体制上,应建立项目法人统一管理、施工单位严格自控,监理单位认真核查,政府监督全面到位,使用单位提前介入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严格把好“四关”。
(一)把好材料关
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石骨料、膨润土、石料等主材,全部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进场前由建设、监理踏勘考察施工单位选定的厂家,就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厂家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综合评价,优选厂家。材料进场后由施工单位实验室、监理部和工程部对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监理单位按照不少于施工单位抽检总数的20%送第3方检测单位检测。并做到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已进场的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到本工程中。(二)把好施工队伍素质关
水利工程往往由于施工面广,施工班组多,工段间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为确保质量,工程队伍管理上实行样板法。进场的队伍必需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完成样板段。通过监理和业主验收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
(三)把好现场验收关
严格“三检”制逐级验收,前道工序未完成通过验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并按照规范要求办理好工序签证手续,技术不达标、资料不全一律不予验收。对完工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和验收规程及时组织评定和验收,各单位工程投入使用前组织阶段验收。
(四)把好建设过程关
(1)逐级建立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明确质量目标、责任、权利和奖罚措施,落实到每个单位工程、单元工程,甚至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工程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逐级督查,强化了工程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促进了工程施工中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有力地推动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2)处理好工期与质量控制关系。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工期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关系,绝不因工期紧或赶工期而牺牲质量;处理好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间的关系,质量控制上推行“小业主、大监理”逐级督查的质量管理体制。
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资金安全
水利工程资金管理应作为一项严肃的纪律来抓,资金问题是一条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违规操作。为此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切实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力度。
(一)健全财务制度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在贯彻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省、市的相关制度。
(二)规范财务程序
(1)设置工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工程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负责工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2)按照国债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在建设银行开设专户存储,同时设立配套资金专户,专款专用,防止人为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串项、置换现象发生。
(3)严格规范资金支付程序,即根据进度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报管理处,经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审核、法人代表批准后予以支付。
(4)涉及工程任何款项,不得采用现金支付。
(5)积极编好工程建设项目各种报表,认真做好工程投资成本核算工作。
(6)积极参加各种不定期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水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建立优质工程,培养优秀人才。
分析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水利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活动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大自然的索取,由于索取过度,大自然反过来对人类生存发展形成了反制约,迫使人类活动按照大自然基本规律回报自然。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发展仍然属于向大自然的索取阶段。很多现象证明这种索取在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极限,有些方面甚至开始向反的方向发展。环境的污染、生态条件的恶化、频繁的洪水或干旱灾害等都预示了这种平衡破坏的情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设计要考虑宏观综合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效益。以大坝为例,以往人们多考虑它的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东西,而这个工程对上下游的影响(如对河道演变,生态平衡影响),对左右岸的影响(如水位抬高、两岸地下水位上升),对非经济指标能衡量的行业影响都是应该考虑的。
判断水利发展的合理性、综合效益的可靠性等是我们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水利工程的布设等是否适合所在区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往往通过完成工程量的多少来衡量,我们经常说这几年建了多少坝、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积又增加了多少亩,对于一个区域这些数量指标是否能够保障全区域内系统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是否满足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则不得而知。新的水利发展形势下需要研究更加客观、合理的水利发展判别指标。
综合起来考虑一个区域的水战略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水质与水量的关系
水质与水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破坏了水质就等于减少了有效使用的水量;没有充足的水量,保证良好水质就缺乏基础条件。反过来,如果有足够的水量则为水质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水量水质是并重的。然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界的总水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提高人类有效用水量的重要手段就是大力改善水环境和供水水质条件。水质的保护将可能是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防洪与减灾的关系
防洪安全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环境是不存在的。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洪水安全标准。但另一方面,就是考虑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安全问题,这就是减灾。要正确处理防洪与减灾的关系,要双重兼顾,做好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平衡。
3.洪水与干旱的关系
时间上,汛期来水偏多,产生洪水灾害,非汛期来水偏少,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空间上,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水多,西部水少。而这种不平衡还时常产生变异。实际上在我国汛期发生干旱、非汛期产生洪水,南方发生干旱、北方发生洪水的灾害情况并不少见。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洪水与干旱两者都是灾害。战略决策中要妥善处理好洪水与干旱矛盾的综合措施,关键在于将时间空间的不平衡调整为相对平衡。
4.局部工程与流域的关系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内,组成系统的各个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上下游之间、左右岸之间的宏观影响长期存在,一个工程在一个流域的作用往往影响到相当大的范围甚至整个流域,工程的规划与建设要特别注意这种宏观影响。
5.工程与管理的关系
人类改造自然,现阶段最重要还是通过工程措施,然而工程作用的发挥是通过管理来实现的。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工程措施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合理调度、发挥工程的综合作用,在这里要避免工程的重复或者工程运用功能的冲突,甚至对流域综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6.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以流域内兴修水利工程为例,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方式将改变流域内水土平衡及水循环特征,形成了新的水资源分布特征,这时,人类调控的程度就需要遵循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大量兴建水库、堤防将流域内一部分水资源更多地拦蓄在河道之内或排洪入海,而使另一部分区域相对干旱或少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湿地流失、湖泊萎缩、植枯等生态恶性变化。因此,水利建设不能盲目满足社会需求,相反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出发,考虑自然基本规律,综合减灾、环境、域内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利发展进程图
7.河道与流域的关系
河道是流域内水体的传输通道,与流域是线与面的关系。大部分水利发展活动离不开河道,河道不畅则通道不畅,但河道不是孤立的,河道的治理作用相当一部分都反映在流域上来,我们在实施治理河道工程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全局性影响。
8.水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
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开发度,这就是水资源承载力的问题。因此进行区域的水战略布局要了解国家在本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布局,根据水资源的可能最大承载力考虑水资源配置。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极限的,要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或者通过必要途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9.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发展全局性目标中,关键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分析水利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实际上,不同区域水利开发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区别的。
10.近期与长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