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抗旱措施

抗旱措施

时间:2022-06-05 20:4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抗旱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抗旱措施

第1篇

抗旱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掌握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变化趋势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便通过及时有效的调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抗旱减灾信息系统是集旱情监测、信息传输、旱情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自1996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淮北市先后建设和运行了防汛抗旱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土壤墒情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了及时发现旱象,实时监视旱情变化,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和抗旱信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市抗旱信息及时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有些还停留在单机作业;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时效性差,还有许多死角,远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共享网络化、调度决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墒情测报和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主动防旱抗旱奠定基础,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抗旱的转变。

2抗旱减灾预案

抗旱工作是一个包括旱前预防、旱期抗灾以及旱后恢复的完整过程,主动预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抗旱预案就是在总结本地区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抗旱对策和措施。抗旱预案制度这种提前准备的有针对性的应急计划与干旱灾害发生时临时反应相比,是一项更周密更有效的防旱减灾措施,是推行抗旱预案制度、主动防御旱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使抗旱工作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淮北市现已制定了市、县(区)两级抗旱预案,在抗旱减灾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3抗旱服务组织

抗旱服务组织是水利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抗旱服务组织以抗旱服务为中心,以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为宗旨,以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的服务形式搞好抗旱和实现稳产增产为目标,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的客观需要,淮北市现已成立的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很受农民欢迎。随着农业产业化、集体化的推进,广大农民对抗旱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尽管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较快,但与广大农民要求,与抗旱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以县级抗旱服务为龙头,以乡镇服务站为纽带,以村组服务分队为基础的抗旱服务网络,并通过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牵头,成立农民抗旱协会,把闲置在部分农民手中的抗旱机具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开展抗旱服务。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这部门的农民收入,避免设备浪费,延伸了抗旱服务组织的抗旱能力;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抗旱服务市场,解决了无抗旱机具农民浇地困难的问题4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的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了“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抗旱工作要求,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旱措施。淮北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有安排一部分抗旱经费,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集中购置抗旱设备,选择有条件的防汛物资仓库或抗旱服务组织代为储备,在发生旱情时能够迅速调集抽水设备投入抗旱,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今后要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抗旱物资,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抗旱继续。

5依法规范抗旱行为

长期以来,加强领导,依靠行政手段是推动抗旱工作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靠行政推动显然是不够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抗旱也不例外。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少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款对抗旱工作的有所规定,但都比较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与抗旱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抗旱活动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中,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抗旱指挥决策、应急动员、水量调度等抗旱行为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近几年的抗旱实践表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解决水量分配、规范用水秩序、经济补偿等各种水事问题难度越来越大,已经很难满足抗旱工作需要。《安徽省抗旱条例》已于2003年2月1日施行,其在全国抗旱防方面属第一部法律性文件。淮北市以《安徽省抗旱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抗旱减灾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减灾意识,教育人们树立法制观念,使抗旱工作更为规范和高效。

6优化配置水资源

淮北市在深入研究本地区降水、地表和地下水互相作用的转换规律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科学用水,使当地地表水、空中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利用,合理地配置了抗旱水源。为了能提供稳定的水源,一方面,通过水源工程建设以调节降水径流在时程和地域上变化的不适应性和随机性增加调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增雨,提高抗旱减灾效果。

7发展旱地农业抗旱技术措施

旱地农业及雨养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门,没有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就要结合水土保持工作搞好旱地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了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尽可能的发挥作用,淮北市通过对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相对集中,调整农业种植机构,合理安排农作物布局,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灌溉。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和采用旱地农业抗旱措施,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水管理节水等节水农业新技术,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田抗旱能力和增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第2篇

二、抗旱田管进展

面对当前较为严重的旱情,加强以抗旱为中心的小麦后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4月22日省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后,我市立即安排,印发了抗旱和防治病虫的传真电报,召开了小麦后期田管现场会,副市长庆德超与会作了动员和部署,全力推动小麦抗旱和后期田管工作。截止4月28日,全市小麦已抗旱15万亩,“一喷三防”工作已完成78万亩次,小麦抗旱、病虫防治等工作进展顺利。

三、主要措施

1、全面动员,快启动。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一天抗旱,产量损失就小一点,甚至没有损失,还能增产。我市通过现场会、动员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明白纸、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麦抗旱和田管工作,达到了快发动,快组织、快协调的目,增强抗旱和后期田管的时效性,减少在宣传、筹资、调水等环节的博弈时间,力争在10内将小麦全部抗旱一遍,适时开展“一喷三防”,降低旱情可能带来的损失。

2、合理安排,巧调度。

3、科学指导,适用水。

小麦生长后期抗旱是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部分农民有疑问,现在能不能洇水,会不会影响小麦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我市组织全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抗旱一线现场指导农民适时、适量、适法抗旱。采取墒沟灌水,灌跑马水,在大水跑完全田后,立即放掉多余的水,不让田间积水,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后期引起小麦根系的窒息,加速衰老,造成粒重降低;有条件的还实行喷灌,并喷施叶面肥和抗旱药剂,增强小麦自身抗旱能力。4、抓住重点,带周边。

小麦抗旱要抓住重点,我市首先抓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抗旱,带动全市面上的抗旱工作;抓好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小麦抗旱,动员他们积极抗旱,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开展抗旱。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防治队的作用,帮助出远门打工,回不了家的农户和部分困难户开展抗旱,不能因为家中无人,就不抗旱或者忽视了抗旱工作。

5、责任到人,全覆盖。

当前旱情严重,不仅岗区旱,圩区也旱;水源相当紧张,不仅岗区缺水,圩区也要提水抗旱。同时,小麦病虫害防控任务也较重。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镇村干部全部分片包干,包村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抗旱田管工作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覆盖全市所有田块,力争病虫防控到位,旱情全部解除。

6、多方筹措,大投入。

面对抗旱和田管的资金难题,我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抗旱资金投入,采取工作经费挤一点、财政补一点、农民掏一点的几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抗旱经费问题。市财政拿出500万元资金实施库塘补水,各灌区开动机械,抢提外水进塘坝,最大程度解决农民抗旱水源难题。并根据抗旱效果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各镇街道抗旱积极性。同时从小麦高产攻关良法资金中拿出110万元,其中100万元公开招标采购45吨40%多菌灵悬浮剂,10万元采购美洲星叶面肥8万袋,免费发给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农户使用,带动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全面开展,带动农民增加抗旱和田管资金投入多万元。

第3篇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抗旱;措施;阜新市

中图分类号: S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阜新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十年九旱,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阜新地区水资源极度贫乏,人均水资源量439m3,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820m3的54%,全国人均量2200m3的20%。因此,加强阜新地区农业抗旱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旱措施

2·1水利工程措施

由于水资源的制约,要发展灌溉农业,必须坚持大力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阜新地区农业的抗灾能力,才能将阜新地区耕地面积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及辽宁省对阜新地区发展节水灌溉高度重视,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阜新地区水资源虽极度贫乏,但坚持开源、节流并进,按照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农业灌溉水资源能够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近几年国家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由于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工程节水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今后1个时期,要继续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抗旱农业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的抗旱能力。每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3万hm2,采取开源节流提高供水能力,并通过抗旱水箱、灌溉机组配套,增加机动抗旱面积。预计到2010年水浇地面积达到8·33万hm2,机动抗旱能力达到3·33万hm2;到2015年,水浇地面积达到10万hm2, 机动抗旱能力达到6·67万hm2。

2·2农业机械化措施

农机措施在抗旱春播方面主要指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不同于以铧式犁全面翻耕土壤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耕作法的1种新型耕作方式。其特点是以机械化为手段和载体,在土地休闲期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采用少耕、免耕和复式作业,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搅动。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有4方面的优势:①减少地表径流量50% ~60%,减少表土流失80%,具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②增加土壤蓄水量16% ~19%,提高水分利用效果12% ~16%;③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03% ~0·06%,提高粮食产量13% ~16%;④对抑制沙尘暴及保护生态环境是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阜新地区从2001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已建立试验示范点40个,累计实施面积9·13万hm2,增加粮食产量8500万kg。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阜新地区已确立碎秆覆盖、高茬覆盖和整秆覆盖3种机械化作业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被农民普遍接受,计划2007年全市耕作核心示范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33万hm2,辐射面积4·67万hm2, 2010年辐射面积达到6·67万hm2。

2·3农艺措施

2·3·1抗旱作物比较适应干旱气候条件且在阜新地区有一定种植面积的抗旱作物主要有花生、杂粮、甘薯等。由于长期的生产栽培,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不断积聚和扩大品种资源。随着相关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杂粮、花生等抗旱作物已形成产业,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抗旱作物引进和研发力度,增加抗旱作物种类,扩大种植面积,制订和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质量,使抗旱作物生产成为阜新市的特色优势产业。阜新地区花生面积稳定在5·33万hm2,杂粮面积稳定在4·67万hm2左右。

2·3·2抗旱品种不同作物的抗旱性不同,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旱性也略有差异。据观察,在2009年大旱中,硬粒型玉米比马齿型玉米受旱损失的程度要轻些。所以可通过试验对比,逐步筛选出不同作物的相对抗旱品种,每种作物确定3~5个抗旱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再加以推广,力争抗旱品种数量达到大宗粮豆生产面积的80%以上。

2·3·3确定最佳播期阜新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受干旱和无霜期的双重制约。任何1种作物,在生育期能够满足的前提下,还要提倡1个“早”字,即所有农作物都要进行适时早播。

2·3·4精细整地土壤的含水量及蒸发量与土壤的团粒结构和土壤毛细管的开张度有关。通过精细整地,可以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的蒸发量。

2·3·5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量,使有效降水更多地并更长时间地存于耕层土壤中,对缓解干旱影响效果相当明显,应作为1项主要措施重点推广。要积极争取国家沃土工程项目,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预计到2010年,全市大田农家肥施用量平均达到60m3/hm2。

2·4其他抗旱播种措施

2·4·1地膜覆盖作物水分需求包括用于土壤蒸发的生态需水(占30% ~40% )和用于作物蒸腾的生理需水。就2种需水而言,作物主要是生态需水变化大(无效蒸发大),地膜覆盖通过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回流水分,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是应对干旱气候条件的1项重要措施。通过争取省及市里的支持和财政补助,引导农民在蔬菜、花生、鲜食玉米等高值经济作物生产上,扩大地膜覆盖技术应用面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预计到2015年,阜新地区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3·33万hm2。

2·4·2采用化学抗旱节水技术应用土壤保水剂、抗旱剂(农田黄腐酸类)、土面水分蒸发抑制剂等进行土壤和种子处理,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降低作物水分蒸腾,提高水分利用率。主要是应用FA (俗称旱地龙),可采取喷施、拌种和浸种的方法。喷施到作物叶面上,能够抑制叶片上气孔开张度,减少植株水分沿小孔向上蒸腾,并促进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起到抗旱作用;用于拌种、浸种时,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促使根系发达,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2·4·3躲旱播种传统的躲旱办法是小垄栽培,选用需水量小的作物和品种,依作物需水量大小的排列顺序是荞麦、糜子、谷子、杂豆、高粱、玉米、小麦等。现代农业的躲旱方法更多,可以选择更多的抗旱、早熟品种;还可以根据自然降有效雨日期来确定所播的作物和品种。如5月20日降有效雨,到9月25日(平均早霜日期),无霜期为128 d;如5月30日降有效雨,无霜期为118 d。以此选择种植生育期适宜的作物品种就能达到正常成熟。此外,还可以选择生育期略长的农作物品种,通过采取农艺措施,如早间苗、早定苗(2叶期),保证其正常成熟。

2·4·4气象措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阜新地区十年九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十分重要。1991年阜新地区开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年增雨量>20%,成为阜新市农业增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3结语

根据阜新市的现实生产条件,可采用水利、农艺、农机及气象4项抗旱措施。实践证明,采取单一某项抗旱措施,应对阜新十年九旱气候条件的抗旱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只有尽可能地对各项抗旱措施进行系统组装、综合配套,在干旱及特大干旱面前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所有的抗旱措施中,水利措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依据目前阜新的水资源情况和投入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使水浇地面积扩大很多,同时单一的水利措施,除受水资源限制外,还存在生产成本投入过大的问题。在进行各项抗旱措施配套方面,要区别不同地块,分类实施。

参考文献:

[1]班显秀,王吉宏·辽宁水资源状况浅析[J].辽宁气象,2004, (4): 27-28·

[2]谢红梅·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5): 1965-1967, 1969·

[3]张双,张辉·阜新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7, (6): 68-69·

第4篇

【Abstract】China's territory is vast,rivers are crisscros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energy, It is necessary to buil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important rivers. Effectiv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which can ensures the life of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tability, promots th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work actively in China.

【P键词】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实施措施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67-02

1 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工作中的问题

1.1 思想方面不重视

相关单位领导不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导致下层管理人员也不重视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工作,日常没有强调,没有专门的例会,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下去形成了一种思想僵化的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在管理中没有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不能规范化和具体化,处理问题时没有依据可循,造成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和意见分歧,使得很多工作精力都浪费到统一意见、问题沟通等环节,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很多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意见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但是下级落实却出现了问题,一拖再拖,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导致地区水利建设滞后,跟不上时展的节奏。

1.2 防洪标准不高

我国幅员辽阔,前期为了提供足够的水利资源和电力资源,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其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功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都比较陈旧,配套设施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不能及时维修影响防洪抗旱工作。除此之外,由于当时在工程建设时的局限性,导致建设标准和质量标准较低,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致使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增加了防洪抗旱的难度[1]。

1.3 资金投入不足

在对基础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中,资金通常都是由市级以上的财政部门予以补贴,这是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城市建设资金有限,而且每年的工程重点不同,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就不稳定,从整体上来分析,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2]。随着政策的改革,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资金来源单一,远远跟不上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这一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基础水利工程的弊端会愈加严重,而后期需要投入的资金会更多。由此可见,在此期间必须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这一问题。

2 强化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措施

2.1 提高防治意识

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得知,当遇到相同等级的水旱灾害后,具有防汛抗旱准备、抗灾意识强的地方,受到的损失是最小的。与之相反,如果防汛抗旱意识差,那么其经济损失就大。由此可见,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减灾、抗灾意识非常重要,要求当地居民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洪水的毁灭性、突发性非常强,一定要提高防灾意识,增强防治洪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宣传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上提高防灾意识,并且对其加强培训,掌握抢险救灾自救的基本知识,做好全方位的防汛准备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深入防汛一线,对各项责任进行监督和指导,抓紧落实,从根本上重视防汛备汛工作,强化实际的工作责任。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域建有很多水利工程,大都是在建国之前建设的,具有较长的历史,之前进行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大型机械设备,导致前期的基础工程都是由农民投工投劳进行建设,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维护维修,都是进行简单处理,不仅材料有限,同时也缺乏先进的技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很多功能设施都已经老化,再加上设施配套不齐全,很多老化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能使用。如果不对其加强管理,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程度会更严重,老化速度会加快。因此要对水利规划进行科学的编制,有一定的项目指标,在规划过程中,要到现场进行勘察核实,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建设。与此同时,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要走制度化的道路,遵循投入资金少,减少对人力物力的使用,降低维护成本,最大化的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保证其作用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不能出现严重的破坏,如果出现了,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资金有了保障,管理水平有了提升,明确主要的管理责任人,然后按照制度执行,就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做好基层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3]。

2.3 将减灾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很多农业生产资源,但是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说农田水利工程就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基于这一理论,我国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将减灾工作纳入发展战略规划,在整个城市、经济、国家发展中,完善当地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配套的防涝抗旱工程进行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保证农民的实际经济利益,符合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如果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都已经完善,人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田地的扩大,或者对土地进行平整,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道路的修筑、土壤的改良和整修田间灌排渠系统,让国家建设的水利工程和社会建设的配套工程结合到一起,发挥出更大的防洪抗旱价值。

2.4 注重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在重大的经济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面临很多问题,这是发展的结果,但是相关专家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国家投资,研究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先进技术[4]。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也依靠科学技术,因此在防洪抗旱工作中,也要对工作进行近期和远期的规划,组织相关单位和研究所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攻关,对研究出现的科学成果进行实际验证,如果其防洪抗旱功能得到验证,那么就要大力的推广使用,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

2.5 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地区如果出现水旱灾害,一定和当地的水利、气候、生态、社会经济情况有关,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必须建设新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有效控制水利灾害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效调整水资源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形势,建设防洪减灾体系,在做好防护工作时,还应该做好避灾、减灾方面的工作。

3 总结

通过以上对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措施分析,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泛,而且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众多,在建设时和所有的农民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发动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进行道路修筑、土壤改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统,和国家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提高防洪抗涝的整体性。在以后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上述五点进行处理,强化工作落实工作,稳步推进我国防洪抗涝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峰,戴飞.浅谈淮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管理[J].治淮, 2016(4):7-8.

【2】王向军,武芳,杨名亮,等.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进展和管理经验[J].中国防汛抗旱,2016(3):8-11.

第5篇

二、抗旱田管进展

面对当前较为严重的旱情,加强以抗旱为中心的小麦后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4月22日省赤霉病防治现场会后,我市立即安排,印发了抗旱和防治病虫的传真电报,召开了小麦后期田管现场会,副市长庆德超与会作了动员和部署,全力推动小麦抗旱和后期田管工作。截止4月28日,全市小麦已抗旱15万亩,“一喷三防”工作已完成78万亩次,小麦抗旱、病虫防治等工作进展顺利。

三、主要措施1、全面动员,快启动。

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一天抗旱,产量损失就小一点,甚至没有损失,还能增产。我市通过现场会、动员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明白纸、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麦抗旱和田管工作,达到了快发动,快组织、快协调的目,增强抗旱和后期田管的时效性,减少在宣传、筹资、调水等环节的博弈时间,力争在10内将小麦全部抗旱一遍,适时开展“一喷三防”,降低旱情可能带来的损失。

2、合理安排,巧调度。

3、科学指导,适用水。

>

小麦生长后期抗旱是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部分农民有疑问,现在能不能洇水,会不会影响小麦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我市组织全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抗旱一线现场指导农民适时、适量、适法抗旱。采取墒沟灌水,灌跑马水,在大水跑完全田后,立即放掉多余的水,不让田间积水,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后期引起小麦根系的窒息,加速衰老,造成粒重降低;有条件的还实行喷灌,并喷施叶面肥和抗旱药剂,增强小麦自身抗旱能力。4、抓住重点,带周边。

小麦抗旱要抓住重点,我市首先抓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的抗旱,带动全市面上的抗旱工作;抓好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小麦抗旱,动员他们积极抗旱,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开展抗旱。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防治队的作用,帮助出远门打工,回不了家的农户和部分困难户开展抗旱,不能因为家中无人,就不抗旱或者忽视了抗旱工作。

5、责任到人,全覆盖。

当前旱情严重,不仅岗区旱,圩区也旱;水源相当紧张,不仅岗区缺水,圩区也要提水抗旱。同时,小麦病虫害防控任务也较重。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具体抓,镇村干部全部分片包干,包村到户,责任到人,努力做到抗旱田管工作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覆盖全市所有田块,力争病虫防控到位,旱情全部解除。

6、多方筹措,大投入。

面对抗旱和田管的资金难题,我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抗旱资金投入,采取工作经费挤一点、财政补一点、农民掏一点的几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抗旱经费问题。市财政拿出500万元资金实施库塘补水,各灌区开动机械,抢提外水进塘坝,最大程度解决农民抗旱水源难题。并根据抗旱效果实行以奖代补,调动各镇街道抗旱积极性。同时从小麦高产攻关良法资金中拿出110万元,其中100万元公开招标采购45吨40%多菌灵悬浮剂,10万元采购美洲星叶面肥8万袋,免费发给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农户使用,带动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全面开展,带动农民增加抗旱和田管资金投入多万元。

7、加强督查,抓落实。

第6篇

【关键词】:陕北榆林;抗旱造林;技术

1、针对榆林干旱区进行地表考察处理

在陕北榆林干旱区进行造林,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当地的地表情况,才能顺利开展后续造林准备工作。根据对地形的观察发现,陕西榆林属于干旱黄土丘陵,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造林的存活率,必须对不同的地表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面对坡度不同的地表,其进行处理的方式各不相同,25度的地方则要使用小鱼鳞坑整地。同时还需要结合地表的实际进行处理,正如沙区、土石沟等采用的处理技术也不尽相同。

对造林地区的地表进行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变原有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促使土壤容重发生变化,增加土壤的湿度和孔隙度,能很好地呈现出节流效果,对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发现,陕西榆林采用了整地技术后,对比没有整地的地区,土壤容重从1.318g/cm3变为1.18g/cm3,土壤的湿度和孔隙度分别由12.2%增加至16.4%,49%增加至56%,成为最宜进行造林的地表土壤条件,造林成活率也提高了35%左右,成效相当显著。

2、选择适宜种植存活的树种

在陕北榆林干旱区进行抗旱造林除了改变地表,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外,树种的选择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不同的树种其最佳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结合陕北榆林干旱区的环境条件选择造林的树种。榆林由于雨水少,气候恶劣,使得其干旱成为常态,为了适宜干旱地区,在进行造林时应当选取耐寒性强的树种,例如:枣树、侧柏、樟子松等都比较适合用于陕北榆林干旱区造林。而相反水杉、竹子、桧柏等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的树种就不宜用作榆林造林。同时整个榆林的环境条件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在确定造林树种时,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条件进行筛选,并最大程度地配合当地区域,才能真正地实现“绿色榆林”的造林目标。

在造林过程中,树种的挑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选择适宜的树种,才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水土流失严重、风沙肆虐、干旱突出等生态问题。

3、充分应用榆林干旱区地表覆膜技术

造林最主要的要素,除了地表土壤、树种外,水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地表进行覆膜也常见的一种农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略宽的农用地膜将其覆盖在造林种植的树种坑穴处,并在地膜的中心处打孔,让树干与其相隔一定的间距,再把周围部分用土壤进行压盖,整体形成一个漏斗形状,能大大增加雨水收集能力,确保树苗充足的水分需求。

通过在榆林干旱区用樟子松进行造林的实验发现,使用地表覆膜技术后,樟子松的成活率普遍提高了10%左右,黄土地区的更是高达12%。同时该地的温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樟子松的成活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得到了提高。在黄土地区和沙土地区分别提高2%、3%,使得樟子松享受到了充足的水分滋养,成活率提高理所当然。

4、巧选榆林干旱区造林的时机和技术

树种的选择对于造林质量与成活率影响很大,除了选择适宜的优质树种外,也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栽种,并利用一定的栽种技术,以提高造林效果。造林使用的树种从苗圃起出到种植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树种所需的水分都来自身体内的蕴藏,当树种体内水分流失严重,就会让成活率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确保榆林造林树种的高成活率,对树种进行保鲜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进行造林时,也要根据环境气候以及树种适宜种植的季节等进行综合考量,据分析陕北地区造林的最佳季节是春季、夏季与秋季,同时还需要根据树种的再生能力、造林处的土壤环境来把握造林栽种的最佳时机,才能从根本上确保高成活率。根据相关干旱地区造林经验分析可知,一些阔叶树采用截干的方式进行栽种,其存活率更高,主要在于其减少了树种体内水分的流失,确保了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增加造林绿量作用重大。

5、容器大树苗造林技术实践应用

这里提到的大容器树苗造林技术,是比较适用于陕北榆林干旱地区的一种抗旱造林技术。其主要通过对针叶树苗(侧柏、樟子松、油松等)的利用,当其高度超过60cm后,在进行栽种前将用于保鲜的土壤湿润,在种植时从保鲜袋底部进行撕裂。土壤达到一定的湿润程度时,就能将土壤全部去除,放置在栽种的坑内,再进行浇水,直到与树苗的母土持平时停止,等待所有的水分充分渗透土壤后,再回填压实。

通过实验发现,相对于一般带土的树苗,容器苗木的造林成活率更高,在周遭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保存率超过60%,且在树苗成长过程中也能普遍高出20%,其抗旱造林成效可见一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陕北榆林干旱区进行大范围的造林,对于缓解当地的生态问题,提高经济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必须最大化地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并将其娴熟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利于推动我国整体改善生态环境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亚菊.陕北榆林干旱区抗旱造林技术对策及成效分析[J].现代园艺,2014,20.

第7篇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据统计,今年1-4月份,我市平均降雨325mm,为多年同期平均值的52.1%,全市水库蓄水量3071万立方米,为水库总蓄水量的17.5%,由于前期降雨量少,近期连续反常的高温干旱,稻田水份蒸发快,全市各乡镇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很多稻田甚至出现干旱开裂的现象,*等乡镇稻田受旱面积已达30%以上,山区乡镇稻田受旱面积达15-20%。目前,全市早稻正处在分蘖初期至分蘖盛期,正是早稻对水份需求的敏感期,对正处分蘖初期的稻田,由于干旱将导致无法分蘖,如3-5天内旱情得不到缓解,其后果是绝收;对正处分蘖盛期的田块,严重缺水将影响分蘖,导致以后早稻有效穗严重减少,大幅减产。如高温干旱天气再持续一周以上,我市早稻受旱面积将达50%以上,绝收翻耕重播面积达30%以上。根据气象预报,近期我市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无法缓解。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早稻生产,强化抗旱措施的落实,尽最大努力减轻因旱造成的损失,努力促进今年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就做好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抓好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是早稻生产的关键季节,今年早稻能否有好收成,有效分蘖是关键。做好早稻抗旱保苗,对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保持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涉农部门要充分认识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切实把早稻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夺取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狠抓各项抗旱保苗措施的落实

受旱乡镇和各涉农部门要根据早稻的受旱程度、生育进程和旱情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抓好以下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

(一)广辟抗旱水源。一是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加强抗旱水源建设,挖掘抗旱水源潜力,尽力满足早稻用水需要。临近河道、水库等水源的地区,要采取建设泵站、挖沟清淤等办法,扩大水浇面积;二是要加强水库和山塘的用水调度,充分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效益;三是要加大渠道的清淤,增加灌溉面积。

(二)提倡早稻节水抗旱技术措施。对有充足水源的农田,要采用浅水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等多种灌溉方式,养根保叶、增强稻苗抗旱能力。对长势较差的稻苗,特别是迟栽的早稻应抓紧酌情施肥,或采用根外施肥、施抗旱剂等措施来提高稻苗的抗旱能力。对已发生旱情的稻田,要积极寻找水源,采取挖坑积水、多级提升等方法,千方百计解决供水。

(三)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各乡镇、各涉农部门要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第一线,指导农民采取有针对性的抗旱措施,切实加强水肥管理。要积极组织抗旱服务队,帮助农民开辟水源,搞好灌溉。

三、切实加强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对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指导。农业部门要发挥技术优势,深入一线,推广抗旱节水新技术,指导农民群众做好早稻保苗和田间管理工作;农机部门要深入乡村,为农民群众检修抗旱机具,利用各种抗旱机具,开足马力,投入抗旱保苗;水务部门要统一管理、调度水资源,加强渠道管理,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供销部门要切实做好农机的组织供应工作;石油公司要保证排灌用油供应;供电部门要确保排灌用电正常;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监测工作,抓住人工增雨时机,随时实施人工增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抗旱救灾的资金、物资投入力度。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入早稻抗旱保苗工作,努力形成早稻抗旱保苗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8篇

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配套措施亟待加强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渔船管理,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经国务院同意,2003年农业部印发了2003-2010年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实施意见,并提出了到2010年“双控”总体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八年共压减渔船27346艘、152万千瓦,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渔船管理和捕捞强度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双控”制度执行存在不平衡;渔民转产渠道狭窄,进一步压减海洋捕捞强度难度加大;一些地区非法造船屡禁不止、“三无”渔船难以消除;捕捞强度过大,渔具管理等资源保护措施有待加强。为进一步加强海洋捕捞强度控制,应继续实施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控制制度,同时采取其他配套措施,努力降低捕捞强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渔船建造、更新改造、购置和登记管理,加快推进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渔船管理和安全生产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加强渔船修造企业监管,加大对“三无”渔船、违规建造渔船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渔具渔法规范管理,配套采取资源养护措施;争取政策支持,努力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加大转业渔民的社会保障;严格落实管理责任,督促地方切实加强对渔船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将渔船控制目标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

农业部进一步部署抗旱减灾和农业生产工作

本刊讯日前,农业部召开了小麦旱情和抗旱措施专题分析调度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农业部制定了冬小麦分区域抗旱田管工作预案,明确了“抗旱保墒、浇水保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镇压划锄、促根壮蘖”的技术路线。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立足抗大旱和长期抗旱,及早动员部署,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狠抓措施落实,全力抓好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抗旱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及早部署抗旱春管工作。近期召开全国春季麦田管理视频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冬小麦抗旱春管保夏收工作。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在抓好已有政策落实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小麦抗旱浇麦补助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政策兑现到位,充分调动基层和农民抗旱保苗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推进科学抗旱。针对今年冬小麦苗情复杂的实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农民落实抗旱田管措施。四是强化督导落实。近期派出26个工作组,赴各地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在小麦主产区将重点调查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情,推动春季田管措施落实。五是统筹推进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在抓好小麦抗旱春管的同时,指导各地抓紧做好春耕备播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六是加大科学抗旱宣传工作力度。以“抗大旱、促春管、保丰收”为主题,加大科学抗旱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投入抗旱田管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学抗旱的良好氛围,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第9篇

入春以来,我县降雨偏少,据统计溜子田水库雨量站1至4月2日共计89天,降雨量仅为27.3mm,最大日降雨量仅为11.0mm。加之20**年11月至12月降雨量偏少,致使我县出现了50年一遇的干旱。由于降水量偏少全县54座水库库容0.4217亿立方米(总0.5771亿.

方)比多年同期减少10,5座水库干涸。

我县农作物受灾严重,截止4月2日农作物受灾24.1千公顷,其中:轻旱3.4千公顷,重旱7.3千公顷,干枯13.4千公顷。水田缺水0.009千公顷,旱地缺墒2.3千公顷,牧区受旱面积0.017平方公里,因旱造成45个自然村1.3万人和0.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部分自然村0.32万人生产、生活严重缺水,有的地方水源干涸,要到15公里外的地方运水,每方水运费达15元。由于旱情及3月份的霜冻导致全县农作物大量绝收。

截止20**年4月2日全县共投入抗旱人数0.72万人,其中,机关干部0.2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20台(套),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16辆次,抗旱用电26.2万度,抗旱用油78.9吨,实现抗旱浇灌面积0.98千公顷次,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万人和0.35万头(匹)大牲畜。

二、主要抗旱措施

针对各地出现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3月20日即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防旱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抗旱对策,及早动员部署。一是适时启动抗旱预案,落实抗旱各项措施。要求各地认真分析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按照抗旱预案规程和“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农业和生产用水关系,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尤其要强化水库调度,正确处理人饮、发电、灌溉及工业用水的关系,把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确保人畜饮水安全。二是确保重点,科学实施水源调度。要求各地根据轻重缓急进行水量科学调度,确保重点对象的用水需求,尤其要以确保夏收夏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重点工业用水和“三夏”农业生产用水放在突出位置。水源有困难的地方,广泛动员发动群众,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措施解决水源总量;水源严重短缺的地方,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选用耐旱地优良品种,推广旱作农业、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滴灌等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抗旱能力和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各尽其责,协同做好抗旱工作。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基层防旱抗旱工作的指导,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群众提供帮助。气象、水利、防汛部门要及时分析判断气象、水文态势及旱情发展趋势,为领导防旱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抗旱的技术指导和重要经济作物的重点保护,加强水肥管理,采取覆盖遮阴等措施,保墒抗旱;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资源,指导各地加快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灌区、渠道、灌溉设施配套改造,加大山地水利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开展节水灌溉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要认真做好造林保苗工作,认真检查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严格野外火源管理,遏制森林火险发生;渔业部门要做好海、淡水种苗场的保种工作,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经贸、电力部门要做好用电协调工作,合理安排全县用电。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信息交流,做好优质服务,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开展。

三、抗旱工作情况及效益

抗旱工作:20**年全县投入抗旱人数0.72万人,其中,机关干部0.2万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720台(套),出动抗旱运水机动车16辆次,抗旱用电26.2万度,抗旱用油78.9吨,实现抗旱浇灌面积0.98千公顷次,临时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0万人和0.35万头(匹)大牲畜。

四、主要经验

第10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今年以来,我县降雨明显偏少,县内各主要河道、各类水库水位较低。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雨量仍然偏少,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伏秋干旱。当前,即将进入二晚水稻生产等农业用水高峰时期,为提前做好防旱抗旱各项工作,保障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高度重视防范。今年以来,我县平均降雨量只有常年同期的70%左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0.96万亩。为确保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全县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防旱抗旱工作,密切关注旱情发展趋势,经常深入基层、沉入一线,全面掌握情况。要立足“防大旱、抗大灾”,及时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早准备、早部署各项抗旱应急措施,切实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重点工业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

2、科学调配用水。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现状和旱情发展态势,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科学配置水源,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确保重点用水。要切实加强用水协调工作,坚持水力发电服从抗旱、抗旱用水服从生活用水,正确处理发电与灌溉,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的关系,特别是承担农业灌溉任务的水库、水电站要严格执行发电服从灌溉需要的制度,严防水事纠纷的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3、积极落实措施。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创新方法和措施,积极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抗旱措施解决水源问题。要抓紧灌区的维修整治,大力推广使用U型输水槽和喷灌、滴灌等灌溉节水新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要强化节水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手机短信、宣传橱窗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风气,提高城乡居民的节水意识。要认真做好抗旱机具的维修保养和防旱抗旱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深入基层帮助抽水抗旱,为农民群众提供周到的优质服务。县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情况,及时旱情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分析判断气象及旱情发展态势,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4、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把抗旱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帮助群众解决抗旱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检查督促到位、问责到位。各乡镇要不断完善防旱抗旱应急预案,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建立抗旱服务组织,添置必要的抗旱设备,提高机动抗旱能力。县水利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抗旱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抗旱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强抗旱服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深入挂点乡镇检查、督促和指导各乡镇的防旱抗旱工作,确保措施到位,抗旱有成效。

5、加强信息报送。旱情和抗旱信息实行动态报送制度,各乡(镇、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收集掌握旱情及抗旱动态;在旱情发生时,要求各乡(镇、区)每逢周二和周五认真填写《农业旱情动态统计表》、《农业抗旱情况统计表》、《农业旱灾及抗旱效益统计表》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表格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等形式报送。信箱地址传真号码:。

第11篇

自今年5月1日起,我县已全面进入汛期。为了扎实抓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地区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对当前防汛抗旱工作安排如下。

一、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

防汛抗旱工作重于泰山,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警钟长鸣、高度重视。一方面,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点滴”效应天气造成的暴雨、冰雹灾害和干旱灾害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我县河流防洪标准较低,水利设施不配套、渠系不完善、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致使山洪灾害影响范围较广,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不强。因此,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汛情灾情的严峻形势要有清醒的估计,对防汛抗旱各项措施要有周密的部署,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常备不懈,在思想上早准备、工作上早部署、措施上早制定、责任上早落实,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努力降低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强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要突出抓好防洪隐患排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防患未然、防大于救、防救并重的思想,立即组织力量对全县防洪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要按照“查细、查实、查严”的要求,对城镇防洪设施、各类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工矿企业、中小学校、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地段的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切实做到不留漏洞、不留死角、立查立除、确保安全。

(二)要突出抓好病险水库和水电站安全度汛。病险水库和水库水电站安全度汛历来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薄弱环节。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严防死守、杜绝险情,确保病险水库和水电站安全度汛。同时,要集中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因素,利用一切资源,抓紧抢修去年以来的水毁灾毁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加快在建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努力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三)要突出抓好城镇防洪安全。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树立城镇建设与平安保护并重的思想,迅速组织力量对城镇河道、排洪渠、排污沟等进行行洪清淤,坚决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洪涝灾害。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河道违章建设、乱采乱挖和乱弃废渣等侵占河道、侵占排洪渠和排污沟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水事秩序。同时,要扎实抓好农村集镇、自然村寨和中小学校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针对不同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的实际,制定严密的防汛方案,落实有效的除险措施,确保不发生险情和灾情。

(四)要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我县地质灾害隐患比较多,一旦发生暴雨灾害天气,就会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组织人员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复杂的集镇、村寨、学校、工矿企业、交通干线等地段进行排查、监测和整治,并通过建明白墙、发明白卡、树立警示牌、明确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等方式告知广大群众,让群众知灾、识灾,关键时刻能避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要突出抓好工矿企业尾矿坝、灰渣坝安全防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煤矿、非煤矿山和火电厂等工矿企业尾矿坝、灰渣坝的管理,明确监管职责和企业的主管责任,制定扎实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抽调专门人员进行监测管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尾矿坝和灰渣坝立即进行除险,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

(六)要突出抓好抗旱减灾工作。就我县干旱灾害易发的现实,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早作准备、全面安排、强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巩固和维护好去年大旱期间建设的各类应急水源工程,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抗旱设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着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切实加快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同时,要针对近几天气温高、部分地方旱象露头的实际,立即组织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指导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尤其要注重把握气候变化,及时调剂、调运好种子和种苗,做好各类生产物资的充分准备,一旦气候好转,抓紧组织抢墒移栽烤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保证高质量地圆满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乡镇必须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和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研究,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第一线,加强检查督促,切实做到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极为扎实的作风、极其细心的工作,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二)要强化监测预警。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的发展变化,随时分析会商,有效增强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尤其要加强局部突发性灾害的预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并预警信息,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继续做好防雹防雷等灾害预测防范工作,适时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努力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群治。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无线通信等各种途径,及时传递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广大群众灾害预警信息,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

第12篇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干旱灾害,是指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供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 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抗旱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抗旱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 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分级负责。

第六条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抗旱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抗旱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具体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抗旱工作。

第七条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湖泊的流域管理机构组成,负责协调所辖范围内的抗旱工作;流域管理机构承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抗旱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具体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抗旱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工程体系,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抗旱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抗旱减灾意识,鼓励和支持各种抗旱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抗旱设施和依法参加抗旱的义务。

第十二条 对在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旱灾预防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抗旱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编制抗旱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干旱规律和特点、可供水资源量和抗旱能力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抗旱规划应当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下级抗旱规划应当与上一级的抗旱规划相协调。

第十五条 抗旱规划应当主要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组织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提高抗旱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干旱缺水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因地制宜修建中小微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第十七条 国家鼓励和扶持研发、使用抗旱节水机械和装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支持旱作地区修建抗旱设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国家鼓励、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建设、经营抗旱设施,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干旱期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应急水源贮备保障工作。

第十九条 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并加强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水资源。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水资源的分配、调度和保护工作,组织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集雨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情、雨情和墒情信息。

第二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气象监测和预报水平,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气象干旱及其他与抗旱有关的气象信息。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农用抗旱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指导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培育和推广应用耐旱品种,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农业旱情信息。

第二十五条 供水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供水能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供水、用水信息。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完善旱情监测网络,加强对干旱灾害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完善抗旱信息系统,实现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七条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其成员单位编制国家防汛抗旱预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其成员单位编制抗旱预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查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抗旱预案,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执行。修改抗旱预案,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八条 抗旱预案应当包括预案的执行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干旱灾害预警、干旱等级划分和按不同等级采取的应急措施、旱情紧急情况下水量调度预案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干旱灾害按照区域耕地和作物受旱的面积与程度以及因干旱导致饮水困难人口的数量,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级。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抗旱服务组织。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抗旱责任制落实、抗旱预案编制、抗旱设施建设和维护、抗旱物资储备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处理。

第三十一条 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管护范围内的抗旱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三十二条 禁止非法引水、截水和侵占、破坏、污染水源。

禁止破坏、侵占、毁损抗旱设施。

第三章 抗旱减灾

第三十三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规定的权限,启动抗旱预案,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第三十四条 发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的规定,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用应急备用水源或者应急打井、挖泉;

(二)设置临时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或者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

(三)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组织实施人工增雨;

(四)组织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送水。

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涉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应当提前通知有关部门。旱情解除后,应当及时拆除临时取水和截水设施,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五条 发生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当启动国家防汛抗旱预案,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防汛抗旱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取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压减供水指标;

(二)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行业用水;

(三)限制或者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四)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

(五)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第三十六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

第三十七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按照批准的抗旱预案,制订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库、水电站、闸坝、湖泊等所蓄的水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严格执行调度指令。

第三十八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抗旱服务组织,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供抗旱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 发生干旱灾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干旱监测和预报工作,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第四十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监督、检测饮用水水源卫生状况,确保饮水卫生安全,防止干旱灾害导致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一条 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的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受灾地区群众基本生活。

第四十二条 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节水抗旱知识,协助做好抗旱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四十三条 发生干旱灾害,供水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按要求启用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四十四条 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节约用水,服从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配合落实人民政府采取的抗旱措施,积极参加抗旱减灾活动。

第四十五条 发生特大干旱,严重危及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宣布本辖区内的相关行政区域进入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特大干旱旱情缓解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第四十六条 在紧急抗旱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第四十七条 在紧急抗旱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干旱灾害统计报表的要求,及时核实和统计所管辖范围内的旱情、干旱灾害和抗旱情况等信息,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

第四十九条 国家建立抗旱信息统一制度。旱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审核、;旱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审核、;农业灾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与抗旱有关的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刊播抗旱信息并标明机构名称和时间。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保障抗旱减灾投入。

第五十一条 因抗旱发生的水事纠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灾后恢复

第五十二条 旱情缓解后,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自救。

第五十三条 旱情缓解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组织修复遭受干旱灾害损坏的水利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遭受干旱灾害损坏的水利工程,优先列入年度修复建设计划。

第五十四条 旱情缓解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归还紧急抗旱期征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十五条 旱情缓解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干旱灾害影响、损失情况以及抗旱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主动向本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相关情况,不得虚报、瞒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也可以委托具有灾害评估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五十六条 抗旱经费和抗旱物资必须专项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私分。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抗旱经费和物资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五十七条 国家鼓励在易旱地区逐步建立和推行旱灾保险制度。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承担抗旱救灾任务的;

(二)擅自向社会抗旱信息的;

(三)虚报、瞒报旱情、灾情的;

(四)拒不执行抗旱预案或者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以及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的;

(五)旱情解除后,拒不拆除临时取水和截水设施的;

(六)、、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九条 截留、挤占、挪用、私分抗旱经费的,依照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水库、水电站、拦河闸坝等工程的管理单位以及其他经营工程设施的经营者拒不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抢水、非法引水、截水或者哄抢抗旱物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威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抗旱救灾,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