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能培训方案

技能培训方案

时间:2022-07-09 05:0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能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能培训方案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方案

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技巧性强、难度大等特点,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理论基础,熟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这样才可以在紧急抢救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1]。目前,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和考核主要集中在训练考核、临床考核,这也是评估护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常用方法[2]。本研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晋升护理师前的护理人员,给予护理部的规范、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晋升护理师前的80例护理人员,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科内培训、随机考核)和观察组(护理部培训、随机考核),每组各40例。40例对照组中,年龄23.0~25.0岁,其中本科13人、大专22人、中专5人;40例观察组中,年龄23.0~25.0岁,其中本科12人、大专23人、中专5人。在年龄、学历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及考核方法 护理部主任、科室护士长、其他科室护士长组成,到各个病房逐个考核,考核人员打分的平均值为被考核人员的测试分值。培训和考试时间为半年。对照组采用科内培训,观察组采用护理部培训,最终考核是随机抽取,培训项目和考核时间预先制定,从护理准备(总分8分)、操作步骤(总分50分)、整理(总分6分)、质量(总分16分)、理论(总分20分)等方面,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每项考核成绩相加,计算平均分,得出被考核者的总成绩[3]。

1.3 观察指标及考核成绩评分标准 对两组考核成绩的优良率,以及每步测试的分值及总成绩,进行观察和比较。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差四个等级:①优秀:95~100分。②良好:90~94分。③中等:85~89分。④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分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测试成绩的优良率明显升高P

2.2 两组每步测试的分值及总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质量、理论测试分值及总成绩均明显升高,P

3 讨论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成绩优良率明显提高,P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质量、理论测试分值及总成绩均明显升高,P

参 考 文 献

[1] 杨淑美.试论在职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最佳培训与考核的方式与方法.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7.

[2] 刘校瑾. 浅析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案. 中国现代医生,2011,5(3):236.

[3] 徐士华.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 全科护理,2011,9(9):2314.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政策,提高我县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能力,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的精神,按照县

委、县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的积极性,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便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年度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按需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配套服务及转移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使参训人员增强纪律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新的观念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意识,力求进步和发展;通过就业转移,使家庭增收,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育婴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二)培训要求 

通过育婴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补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记录婴幼儿生长监测图,对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处理,还可以对常见疾病处理,预防意外伤害,并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三)培训时间及课时 

每期培训22天,总课时为17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四)培训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模  块

课  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

7

7

2

育婴师基础知识

9

3

6

3

饮食

9

3

6

4

饮水

9

3

6

5

睡眠、二便与三浴

9

3

6

6

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9

3

6

7

生长监测

9

3

6

8

预防接种

9

3

6

9

常见疾病护理

17

7

10

10

预防铅中毒

6

3

3

11

预防意外伤害

9

3

6

12

动作技能训练

28

6

22

13

智力开发

28

6

22

14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9

3

6

15

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9

3

6

总课时

176

59

117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  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  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六)课程开设与考核方式

1、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2、参与培训的学员,如无其他特殊原因,都应参与对每一项目的学习与考试考核,对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及对口安排就业。

3、在培训的最后一日,对学员实行育婴员理论测试与实操职业技能测试。

4、通过考试的学员,将会由培训学校颁发结业证,如通过国家育婴员职业技能测试,则可领取育婴员资格证。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白光军 白成林

副组长:岳国良 刘继文 刘宗国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宗国 刘继文

成 员:许福军 刘彦丰 吴雪峰 郭雅婧  张立红 曹永军 高向光      

(二)宣传发动 

抓好培训学员的组织,通过传单、广告、宣传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政策,并通过乡镇、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协助组织学员。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做到先组织发动,然后根据报名资料编班、拟定授课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才申请开班授课。

五、有关要求

1、加强对培训政策的组织学习,要求每位实施人员都要认真领会,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学员必须按时上课,不准随便缺勤,确保培训质量。  

3、学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

六、育婴师培训课程表

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婴师的职业介绍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工作常规

第二天

指导母乳喂养及包裹、穿脱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第三天

添加泥状食品

泥糊状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则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幼儿二便

婴幼儿的三浴训练

第六天

居室卫生、个人卫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数脉搏

第八天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及程序

第九天

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带婴幼儿就医

第十天

患病婴幼儿的基本照料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十一天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基本原因

铅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十二天

意外伤害概述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第十三天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四天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五天

主动操训练

被动操训练

第十六天

感觉统合

运动综合训练游戏

第十七天

婴幼儿语言能力概述

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八天

婴幼儿感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九天

婴幼儿认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十天

婴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绪行为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第二十一天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试

考试

第3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这一主题,以提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就业致富为目标,积极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中初级专门技术能力的劳动者,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全县当年未升学初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当年未升学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全县25周岁以下的未就业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接受培训的适龄特殊、残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县实训基地达到容纳2000人的办学规模,培训和实习基地达到3—5个。

三、组织实施

(一)培训原则

在摸清生源底数、突出培训重点的基础上,坚持“四个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方便群众与保证质量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精确设计、定点落实的要求,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确保全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

(二)培训机构

以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为主要平台,积极整合县内其他职业院校、职业中学以及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并确保所有结业学员都能掌握一项或两项技能,至少获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训对象

1.当年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未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应该全部参加免费培训;当年年满16周岁的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原则要求全部参加免费培训。

2.16周岁以上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其他无业、失业青年可自愿参加培训;25周岁以下的孤儿、困难家庭子女,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自愿参加免费培训。

3.上述人员的培训费、食宿费全免。

(四)培训内容

围绕培育就业创业能力,结合全县产业发展后备技能人才需求和县培训基地、中职学校专业实际,针对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所需人才设置专业,坚持以技能操作为重点,主要开设: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制造业、汽车业、电子通讯业、建筑业、物流业、护理业、旅游业、商贸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的专业(工种);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建筑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服务业等行业、产业相关的专业(工种),如机械加工、电子电器、服装鞋帽、建筑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家政与社区服务、酒店与餐饮服务、保健与美容等。同时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诚实守信等内容的培训。

(五)培训形式和时间

1.职业技能培训:一学期或一学年,分春季班、秋季班,原则上春季班3月份开班,秋季班9月份开班。

2.“订单式”培训:培训基地按照市场需求,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工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使培训直接与就业挂钩,实现“先培训,后就业”。技能培训一般为3—6个月。

3.以师带徒培训:对不适用办培训班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性强、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工种,按照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培训。通过设立政府津贴等方式鼓励技工导师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同时,对培训考评出的优秀技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待。

4.顶岗实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将学员安置到企业相对应岗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用于实践,并要求企业给予一定生活补贴。

(六)培训经费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补贴资金,合理安排“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负担。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拨付和监管工作。

(七)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一是开展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摸底。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教体局、县民政局。二是开展县内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摸底。责任单位:小蓝经开区、向塘开发区,县人社局。

2.招生宣传。做好初、高中毕业生的分流和分类统计工作,动员和引导全县符合培训条件的对象到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或短期技能培训。责任单位:各乡镇、各开发区(新区)、银三角、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3.制定计划。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完成实训基地设备购置、师资配备等软硬件建设;确定除县职高、县实训基地之外的培训实训基地;培训学员用工协议签订等工作。责任单位: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财政局。

4.教育教学。妥善安排培训人员参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及基地实训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相关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各培训基地。

5.结业考核。对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并做好培训基地有关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拨付等工作。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各培训基地。

6.就业推荐及跟踪服务。制定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工作规程,统筹组织签订订单、参训人员选送、推荐就业、劳务派遣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建立劳务派遣组织网络,提高培训后安置就业和跟踪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确保经技能培训后就业比例不低于90%。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开发区、银三角)、各培训基地。

7.统计建档。对培训人员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建立完整档案和培训学员专门电子档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各培训基地。

四、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和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我县重大惠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促进、稳定就业和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作用,自觉把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县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及困难户家庭成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日常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摸底调查、组织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又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商工作措施,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紧紧抓住中、高考结束前后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通过培训展示、就业展示等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招生宣传工作,引导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及时总结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务求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第4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及我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区2009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监管、机构主办、农民受益”的原则,以提升培训层次,强化培训质量为抓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大力促进就业为目标,不断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目标

全年我街道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人数200人。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100人。

三、培训对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及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

四、工作措施

1、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结合人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为培训主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行组织或委托定点培训机构,开展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使农民工不断适应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促进稳定就业。

2、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对已参加培训,经过考核,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农民工,发给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鉴定质量。

3、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对已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给予一次性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补助标准和补助程序按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关于印发〈市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池财社[2009]60号)、《关于市直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拨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池劳社秘[2009]105号)执行。同时,要切实建立农民工培训资金补贴与培训质量、培训成效挂钩的工作机制,确保培训补助和鉴定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4、强化就业服务。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标,在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窗口”,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免费用工信息、办理求职登记、开展职业介绍等相关业务。紧紧围绕我区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组织用人单位“技能”岗位对接活动。各定点培训机构也要根据自身培训工种的行业特点,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千方百计的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后的推荐就业工作,引导其就近就地就业或有序流动。

5、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健全完善农民工培训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和夯实农民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公示制度。将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专业)向社会公开,通过培训机构网站、就业服务网络等窗口,公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承诺以及师资配备情况,方便农民工查阅和了解,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基础台帐管理制度。定点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基本情况、技能培训情况、技能鉴定情况、培训后就业情况等各项基础台帐。三是建立健全质量验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通过电话咨询、走访查问等方式,对参加培训农民工进行抽查,了解培训情况,每次抽查人数不少于培训总人数的20%,对于农民工培训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培训质量高的、深受农民工欢迎的定点培训机构将予以通报表扬,对于发现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四是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我区就业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督查,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各定点培训机构、技能鉴定机构的培训鉴定服务情况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以确保培训成效和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6、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和保障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和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有关政策规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中介行为,严肃查处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不良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工作要求

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向城镇产业工人转化,以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实现这种转移转化,就必须让大量农民通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在竞争中实现择业和就业。因此,各单位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成立组织、统筹规划,通力协作,确保我街道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技术 技能培训 “培训包”

近年来,着眼学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大力改进培训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不够精细,课程教学操作弹性过大,缺乏对培训目标的精细化监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质量。本文着眼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问题,探讨了职业技能精细化培训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其地位

进行技能培训,首先要搞清其在培训目标中的地位。

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基本内容。

学校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目标不同,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目标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依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培训目标,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培训对象任职岗位技能结构的基本分析,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共性需求如下:信息交流技能、信息表达技能、信息获取技能、信息处理技能、信息应用技能和信息保护技能。

针对上述六项技能中的每一技能,都可以按照技能标准、技能单元、构成要素及技能标准的实现思路进行细化,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子技能,从而建立精细化的技能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方法的内在联系,使教学组织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目的性和可操作性。

2.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学生职业技能结构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享誉世界,他们将技能分为:任务技能、任务处理技能、应急处理技能和角色处理技能。同时将能力分为关键能力和一般能力,并认为,职业技术人员的关键能力如下: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观点、传递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和团队共事的能力,应用数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从上可见,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各类职业技术人员的关键能力之一。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更新认识、细化分析需求,把其培训纳入更重要的日程予以组织实施。

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策略分析

技能培训效果,有赖于策略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1.准确分析办学定位,理清技能培训思路。

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形态保证受教育者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因此,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同时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出发点。职业技术院校要求以能力本位架构课程,即应该着眼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实施培训。由于技能类知识,属于过程性知识,蕴含在具体而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中,因此通常难以用语言准确概括,需要学生模仿、实做、体会、体验过程。这一过程并非一般性工作过程,而是一些技能的实现流程与技巧。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而言,课程体系改革,必须摒弃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高职教育理论为支撑,树立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行课程模式的根本性改革。

2.依据学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架构基于“培训包”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看,其成功做法是围绕任职岗位技能,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一些子技能,直到可进行培训操作。对每项技能研究能力标准、能力单元、要素及能力标准的实现,以及相应培训资源,称之为“培训包”。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及标准均建立在“培训包”上。其培训实施普遍采用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培训过程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组织方式极灵活。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训练上,考核重点强调学生应该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知道什么。

对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而言,需要联合多方,精细化确立岗位技能标准及认定制度,围绕各项岗位任职技能,建立“培训包”,基于“培训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3.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包”开发原则,开发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包”。

采用“培训包”思想构建课程体系,既要着眼各类任职岗位技能要求,又要紧密跟踪其变化。因此,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层次性。每一技能模块的内容均由若干技能“培训包”组成,同一模块中的各个技能“培训包”相对独立,但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是可操作性。能将繁琐操作技能细化,便于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技能,缩短任职岗位适应期。三是标准性。按照事先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开发,使得“培训包”既能独立运行,又能适应各类不同专业的选用,符合专业建设和资源共享要求。四是可移植性。便于根据不同专业按需选用,根据课程变化便捷地进行组合,新课程中与旧课程相同技能要求的部分,可将旧课程的“培训包”直接移植到新课程上,避免交叉重复。五是动态变化性。由于课程内容依任职岗位技能需求变化而变化,因此,“培训包”应随课程内容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

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实施

基于“培训包”的技能培训实施,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化的过程,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但其具有继承性。

1.基于岗位技能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确立计算机应用“培训包”内容。

“培训包”具有不同的主题(能力方向),一个包可装多项技能。通常分为“专业基础技能包”和“专业岗位技能包”。前者的技能项目为目标岗位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后者的技能项目是针对学生拟任职岗位技能需求而设立的需要培训的技能。每项技能应由知识点、技能点、考核点、培训方法和训练场地等构成。

计算机应用技能属专业基础技能,对不同专业而言,共性要求是上面提到的六项基本技能。每一个技能都有丰富的内涵,不同学校及专业类别也有差异,必须根据办学定位,确定具体内容。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而言,参照国家要求和各院校教学情况,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包”包括:Windows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包、Word使用技能培训包、PPT使用技能培训包、Excel使用技能培训包、Internet使用技能培训包、常用软件使用技能培训包,等等。每一“培训包”的内容容易确定,并有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便于实施。

2.依据“培训包”,确立计算机应用课程内容。

针对任职岗位技能要求,并根据“培训包”涉及的学习领域,建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培训包”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子“培训包”。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培训包”进行统筹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学时需求也依据“培训包”确定。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而言,技能培训主要围绕一些常用软件展开,内容确定起来比较容易,教学实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材主要是选购,自编较少。

3.基于“培训包”,设计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中,基于“培训包”的教学应体现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和学均以“培训包”为依托。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根据“培训包”的各个子“培训包”,反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确定“培训包”内各个技能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情境为支撑的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展开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实用的基于“培训包”的实践教学案例库。同时,构建完善的教学实践环境、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应用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各个技能模块的模训、实训,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

4.基于“培训包”,设计考核方法。

第6篇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建筑工匠实施培训发证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市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3、培训方式: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4、农村建筑工匠免费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并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

1、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编选教材、监督指导、发证工作。

2、市建筑施工管理站负责中心城区选择1-2个建筑工地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3、各县(市、区)建设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承办工作。

4、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首期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建设局按要求负责选择1-2个教学点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五、工作安排

1、首期示范培训。从年2月至6月,共举办28场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各县(市、区)建设局在开班时间前一个月将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2、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年2月10日前报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县(市、区)组织培训。各县(市、区)按照各自方案,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单、建筑工匠承诺书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审查发证。

六、保障措施

1、农村建筑工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组织实施。

第7篇

高职院校技能培训规范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但因缺乏统一规范的技能培训管理条例,高职院校技能培训工作就呈现出管理混乱的局面、各教学系部自由组织,鉴定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正常发挥。为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管理工作的现状、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培训规范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1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各教学系部随意组织

由于各教学系部的要求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技能培训工作就难以进行统筹规范的管理。各教学系部存在自由组织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通常是跟着市场走,市场上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专门培训此方面的人才,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很好的预测市场未来的变化,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要,难以适应市场今后的发展的需要。

1.2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忽视了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没有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加以监督,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1.3培训科目繁多

盲目的的进行培训,可能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技能培训时,都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

2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2.1合理的组织技能培训科目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培训科目,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研,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让学生能够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就业优势。同时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并取缔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

2.2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的管理,能够让培训科目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更有信心面向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院对他们实践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3规范管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措施

3.1引入竞争机制

引入竞争体制,对一些不合理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较广,进行管理时难度较大,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3.2采取多种技能培训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各不相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3.3统一管理学生的技能培训

学院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技能考评机制,对各教学系部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并加以杜绝,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同时必须对各系部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部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现象的发生。

总之,就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存在的现状,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院才能培养出长时间适应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益江.高职院校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培训与鉴定,2011(06).

第8篇

【关键词】 技能培训;临床实习;护生

护理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这就要求护理活动的实践者——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1]。

为提高高等、中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我省卫生厅、教育厅每年均对即将进入实习教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抽考。为此我校在每次技能抽考前均对被考核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实施“专人专项”的方案,即每个参训教师负责一项护理操作。培训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各项操作的录像,唤起学生的记忆。再由每位参训教师详细讲解自己负责的那项操作,然后学生参照录像练习各项操作;第二阶段的内容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所有参训教师对学生进行各项操作的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的情况,教师开研讨会,讨论各项操作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力求每项操作都臻于完善。然后每位教师根据研讨的结果对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进行改进完善,再从细节上指导学生练习。第三阶段是在已能规范进行各项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并通过考核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项,再由负责该项的老师给予特别辅导和加强练习。在这一阶段还要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和与患者自然亲切的交流的能力。最终考核的结果是我校每年均获得河北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证明我们的培训方案是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

我们对进入临床前参加过此项培训的学生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他们在临床的工作情况,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对其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表明参加过技能加强训练的护生在以下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1 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存在着强度大,重复性及枯燥乏味等特点。这也是护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的主要原因。但是参加过护理技能培训的学生在三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是在实验室模拟的病房环境中,每天重复练习各项护理操作,与临床护士每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强度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这部分学生比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后能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和护理工作。

2 操作规范,熟练

由于《基础护理学》课时有限,平时在教学中,对各项操作只能做到“老师讲一遍,学生练一遍”。学生对各项操作没有深刻印象,更不能熟练掌握。等进入临床时,几乎把各项操作都忘光了,还需在临床中重新再学。而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最终达到能够规范、熟练进行各项操作。进入临床后,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操作规范、熟练。

3 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关爱患者

一般的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自己不自信,会出现不能很好的与患者沟通,缺乏对患者的关爱。而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使用可以主动配合的标准化患者,有利于学生角色到护士角色的转换。整个沟通交流场景逼真自然,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操作过程中体会人文关怀及沟通交流方法,明确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在短期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2]。

4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比一般的护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考核,使学生习惯于在“众目睽睽”下进行操作,避免了有的学生“自己操作不错,老师看着就手发抖”的现象。最后省专家组来校考核时,95%的学生能够做到不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可见通过技能培训,也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这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工作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5 理论扎实,就业前景好

近年来我省技能考核增加了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操作好,还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没有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时已把在学校学的许多理论知识都忘记了。因此感到临床工作力不从心,带教老师和患者对其满意度低。而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巩固理论知识。他们进入临床后,由于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工作更出色,受到带教老师和患者的好评,并且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率很高。以上这些优势,使他们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前景好。

由上可见,实习前的技能训练对护生在临床中的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建议各医学院校可对全体即将进入实习的学生开展此类技能培训,为他们的实习、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

根据市红十字会《关于下发〈关于落实年度市政府实事项目——完成3.5万名红十字救护员和35万名现场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原已开展的“护苗计划”——幼儿园保教人员急症救助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的相关培训工作统一纳入市政府的实事项目中进行。全年共将培训中小学教师1500名,幼儿园保教人员35000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1.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已获得市红十字会现场初级急救师资证书的除外),每校1人,共约1500人。

2.全体幼儿园保教人员(含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下同),共约35000人。

二、组织办法

1.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的培训纳入所在区县红十字会的培训计划中,由区县红十字会直接下达名额,学校推荐教师参加。在学完规定课时和内容并通过考核后,可根据培训内容获得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或“现场急救普及培训”证书。

2.幼儿园保教人员的培训按照市教委原定方案,仍由市教委组织以儿童急症救助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保教人员可获得“市托幼机构儿童急症救助技能培训(A类)”证书。在此基础上,根据市教委下达的名额,参加儿童急症救助相关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保教人员,可获得“市托幼机构儿童急症救助技能培训(B类)”证书。

3.在市教委组织的培训中已接受了相关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培训的保教人员(即A、B证均获得者),视同已参加市红十字会的培训,在B证上加盖市红十字会章,由培训地所属区县红十字会计入培训人数,相当于红十字救护员。

4.由市教委组织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培训名额由原渠道下达,在市红十字会统一协调下,师资仍由新华医院、市儿科医院、市儿童医学中心及市儿童医院负责安排。市红十字会提供培训所需人体模具。

5.各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经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后,要参与和辅导好本校师生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踊跃参加今年秋季由市教委和市红十字会联合组织的相关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竞赛方案另订)。

6.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指导、督促和管理,并组织好区级层面师生急救知识技能的演练和比赛工作。

三、教材

1.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采用市红十字会统一编印的教材。

2.市教委组织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培训,采用原已使用的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系列培训材料《儿童急症救助》。

四、经费保证

1.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的培训费用,由红十字会负责。

2.市教委按原方案组织的幼儿园保教人员培训的经费,由原渠道落实。

3.竞赛费用由市教委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师和学生急救技能知识比赛专项经费承担。

市教育委员会

第10篇

关键词:技能培养 技能品质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b)-0164-02

近年年国家为检验和展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引领和促进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财会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提升中职学校财经职业人才培养水平,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开展了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吉林省也确定相应的技能大赛,该校借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之风,为了尽早适应各级大赛的需求,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能”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围绕大赛,有的放矢开展教学研讨工作,深入研究会计技能培养的方式方法,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中立足夯实基础,训练中追求方法得当,计划性强,不断改进训练手段,循循善诱、步步为营、扎扎实实,经过近6年的教学研究,创新出一套得力的会计技能培训方法,创新技能培养模式,力求做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与、市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省赛有突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深得用人单位的赞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现代技能培训的宗旨是与企业接轨,培养企业需要的员工。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根据该校就业办多年反馈回来的信息,企业不仅需要有技术水平的员工,更需要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吃苦耐劳、肯奉献、有责任感、耐挫折、有竞争意识、注重团队协作的员工,该校如何将会计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与大赛需求相适应,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是学校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法如以下几点。

1 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学科制定研讨方案,使目标培养有的放矢

计技能培训和竞赛包括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传票、点钞、沙盘五项内容,其中会计电算化、传票、点钞三项又构成全能。会计专业是该校主打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全部是从事多年会计教学工作的中年教师,有经验,也有热情,当省会计技能大赛方案下来,教务科将与会计大赛相关的老师集中起来,明确大赛的宗旨和规则,一个是技能培养;另一个是品质培养,依据方案将长期计划细分成多个短期计划,确定每个阶段性培养目标和评价方法,统筹规划,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

2 抓好基础教学,为技能培养夯实基础

会计技能培训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含金量高,在前期培训中,注重专业基础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利于技能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创新技能培养模式,深化训练,实现“普及”和“提高”的双突破

旧的培训模式是培训的盲目性和培训的无要求性,老师轻松,学生放任,新的培训模式要求改变这种人材培养模式,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全员参加培训,每名学生有专门老师负责,努力做到不落后一人,普及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大赛。

3.1 不拘泥形式,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使培训行之有效

为了使培训达到好的效果,允许各学科制定不同的培训模式,比如会电和会计手工的“双轨三线制”,即“双轨”:即手工会计训练与会计电算化训练两种方式并驾齐驱,“三线”:即与会计理论同步的分散式手工会计训练,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会计训练,融入会计电算化的全方位训练。

3.2 针对阶段性培养目标,构建扎实的技能培训和考评体系

为了完成期初制定的各阶段性培养目标,建立建全培训和考评体系,在纵向上,各科研小组定期召开前一阶段科研成果总结小会,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前期培训的不足,并根据学生实际训练情况做好调整,不断优化训练方案,对规范性训练―专项训练―综合性训练―比赛模拟等训练进行动态监控,设置考评点,努力做到训练松紧有度,循序渐进,稳步有序进行;在横向上,为每名学生建立培训考评档案,在其成长中,及时发现培训的瓶颈及滞留期,帮其找到原因及时调整,促进其良性发展。

3.3 及时调整和促理培训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使培训顺利进行

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矛盾,比如:培训时间冲突、优秀选手选拔冲突,优秀选手选拔冲突又包括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选拔冲突,全能选手和单项选手选拔冲突等。在实际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也会因各个学生接受能力和训练天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形成学生技能培养金字塔结构差异,往往有些学生在培训后,会计手工、会计电算化、传票、点钞又相差不多,这就为选拔各科选手增加了难度,每名教师培养优秀选手都很不容易,付出很多心血,难免舍不得优秀选手,为了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做了方案调整,前期加大手工会计和传票、点钞训练强度,同教务科协商增加训练时间,合理编制培训时间,解决培训时间冲突,在训练一学期后,所有培训教师集中起来,根据金字塔技能培训结构。

3.4 制定市校赛选拔制度,差别式训练,保证全员提高和大赛成绩的取得

根据学生的训练差异,在培训中后期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比赛,训练开始有侧重,一方面保证普通学生的达标训练,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加大参赛选手培训的力度,注重参赛选手的稳准和模拟训练,主张学生的创新和训练技巧的提炼,在技术层面提速、提能。

3.5 全员重视,协同训练,齐抓共管,形成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奖励机制,保证培训的长远效益

技能培训工作仅仅凭借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每种培训都需要设备或软件、器具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培训提供了一切所需物品,比如为企业模拟经营ERP沙盘培训购置了30万沙盘软件;为会计电算化培训购买了畅捷通软件,并配备了专用计算机;为传票购买翰林提学习机一套41台机器以及训练用的传票;为点钞训练提供专用钞票等,这些支持保证了训练的进行。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员工,双向互利,赢得好的赞誉,促进良性发展。

4 注重技能训练中的品质培养,为培训注入活力

在培训前期注重学生兴趣培养,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出现疲劳感和挫折感,合理调整训练节奏,改变训练内容,改善训练方法,对学生多加激励、多加理解,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深入训练。

5 训练重实效,成果喜人

6年来,各位训练教师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使用精心研究的各种培训方法带领学生刻苦培训,各级大赛成绩连年有突破,在第一届吉林省会计技能大赛中仅有一名选手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居多,而在2013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吉林省会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6个一等奖,全能选手李红艳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综合这6年大赛成绩,省赛共有41名参赛选手,共获得19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特别是2016年5月该校4名沙盘选手齐心协力在省赛上获得第一名后代表吉林省参加国赛,取得了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为吉林省拿到一块金牌。与此同时,到用人单位对其中的四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经反馈,吉林众城连锁店和吉林大药房工作的学生在任劳任怨、有耐力、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积极向上方面都表现突出,得到好评,多数被评为优秀员工。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得到好的赞誉,用人单位不断增加,早早就签下合同,为该校技能培训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第11篇

各位养老战线的同仁们:

大家中午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加强全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区为老服务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服务质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养老服务劳动、尊重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经过汉阳区民政局的精心准备,在区福利院和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汉阳区2021年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开训仪式,今天按期召开,在此,向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出席这次活动的领导有区民政局副书记、副局长余洪宝,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连贵、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杨武文、区社会福利院业务负责人江利平、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范晓松。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有区福利院、23家民办养老院院长及护理骨干以及19个承接汉阳区养老设施建设运营企业业务负责人及护理骨干,共计200余人。

今天的活动议程有四项:

一是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二是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三是范校长讲授《衰老体验》;

四是江院长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请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

根据这个方案安排,参加集训的护理员骨干于6月2日至17日,在区福利院集中培训和赛前培训。

其中,6月2日至6月4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00,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照护学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5日至6月6日,各院自行学习培训。

6月7日至6月9日,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0日,200余名护理员参加笔试,选取30名骨干,入围实操初赛。

6月11日至6月13日,30名骨干,参加实操集训,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4日,端午节,休息。

6月15日,30名骨干集训,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6日,30名骨干抽签,分两组进行实操初赛,从中选取15名骨干选手参加实操决赛。

6月17日,15名选手实操集训一天,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8日,进行实操决赛。

你们集训后,还要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本院、本企业的其他护理员。这次培训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请务必认真学习,确保学习效果。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

关于这次培训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培训要求,余局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大家务必领会精神,认真听课。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

请范校长为大家讲解技能培训第一课——《衰老体验》。

范晓松院长,是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会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居家养老分会会长,多次直接参与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养老护理技能大赛筹备及参赛选手的培训,担任比赛评委。对养老护理技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备赛经验尤其丰富,请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范校长为大家模拟老年人身体状况,让护理员们更多的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技能,提高老年人满意度。

感谢范校长的精彩讲授!

现在,休息10分钟,4:10准时到会场,继续培训。

休息期间,请大家有序走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

好了,继续培训。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

请江院长为大家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

江院长总结了多年来的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经验,结合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实际和护理技能理论,为大家全面梳理了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参加此次集训的都是各单位骨干,是我们汉阳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中流砥柱。你们之中还将有人冲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将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武汉市正在完善养老护理员积分落户政策;7月份,我们区还将组织养老护理职业技能鉴定,根据护理技能等级,给予岗位补贴,护理职业前景广阔,未来定有你们的一片天地。

第12篇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 职业培训 技能培训开发

职业技能竞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技能鉴定评价模式。世界技能大赛已经形成了复杂精密的技能开发、技能管理和技能推广体系。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世界技能大赛组织特点及启示

世界技能大赛从项目设置到内容要求,从命题方式到评分规则,都与国内举办的各类竞赛有明显不同。

1.从大赛指导思想看培训模式与方法

世界技能大赛在项目的选择上综合考虑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现状,聚焦在运输和物流、建筑工程学、制造业(及工程学)技术、资讯和通信技术、创意和时尚、社会和个人服务等六个领域。大赛项目所反映的技能要求为综合考虑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成就必需的现代技能、工作所需的设计和沟通技巧(包括创造力、争取主动权和问题解决、团队交流等能力)以及突出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

世界技能大赛将技能种类分为设计能力、制造能力、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四大类,要求示范技能必须包括两个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技能组织特别强调技能项目“五个转变”的指导要求:即从主观性评分向客观性评分转变,从个人竞技向团队竞赛转变,从工业经济时代技能向知识经济时代技能转变,从单一技能向复合型技能转变,从基于培训体系办大赛向基于实际工作办大赛转变。

当今世界对于综合技能的要求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注重完成复杂任务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二是注重职业素养的沟通营销技能。这触及了国内职业培训的短板,即通过怎样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才能从能力本位的角度切实提高受训对象的综合技能素质。

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不同国家的培训体系都会深深根植于其传统文化及其培训哲学框架下。国内当下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给培训模式的选择带来了不良干扰和两难困惑,为竞赛而竞赛、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较为突出,解决矛盾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政府的角色和渗透力。我国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培训政策设计对培训模式选择的影响很大,因此,政策制定要克服短视行为对各相关方的利益诱惑,戒除浮躁与冒进,注重对各种培训模式进行相关经济性分析,平衡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成本收益,特别思考当下环境中对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激励机制设计。

从世界技能大赛的指导思想上看,今后在培训方式选择上,不能单就技能论能力,还是要以技能为基础,多思考怎样通过职业培训完善受训者的个体人格,使受训者对高质量工作的追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以提高其综合技能素质为最终目标。

2.从大赛内容要求看培训内容的开发

世界技能大赛包括如下几项内容要求。

(1)技术应用要求——大赛代表着世界技能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世界技能发展趋势的一个风向标,因此对选手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例如焊工项目竞赛中要求选手能够对3种不同材质、器件,从各个方向和位置,应用4种不同方法进行焊接,而国内竞赛一般只要求对一种材质组件上的2~3个焊接位置,使用一种焊接方法完成焊接。

(2)规范质量要求——大赛对每个职业的操作规范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场地清洁、工量具摆放、安全规范等都是评分的内容。例如美发项目竞赛规定,比赛时选手所使用的美发用品必须使用安全许可目录规定的产品,选手在使用这些日化用品时必须配戴手套。

(3)任务协作要求——大赛每个职业内容的设置呈现出综合任务型特点,选拔的是能够完成综合任务的选手,而非单一岗位操作者。而国内竞赛的项目设置往往只能体现一至两项能力,不能做到综合评价。

世界技能大赛特别强调考察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成就必备的现代技能,反映了职业培训时代性和应用性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培训内容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又要符合培训教学的一般规律。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内容最终还是需要以具体的开发组织工作来落实,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开发需要怎样的专家团队,又需要怎样的运作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开发团队一般包括方法专家、内容专家和实际工作专家。方法专家应由熟悉开发技术标准规范的项目管理人员担任,内容专家应由从事该职业培训和教学研究的人员担任,实际工作专家应由掌握实践技能的专职人员担任。理想的开发专家团队应该是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反馈高效的项目团队。而国内在培训内容开发上存在的主要差距多表现在开发专家团队的成员构成和运作水平质量方面。

目前较为常见的情况是来自培训教育岗位的教学专家多数成为事实上的团队负责人,同时也是项目开发的主要生产制作者,项目要求他们兼备沟通协作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对个人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实际工作专家的选择和参与方式受限于团队负责人的资源范围与视野水平,且当团队成型后,对个体专家的依存度较高,无法保证其他实际工作专家的参与深度;公共管理部门或社会团体作为组织协调人本应担负起方法专家的重任,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缺乏专家管理的能力。这种典型的开发运作模式导致开发所需的各类知识无法在开发过程中有效接触与流动,表现为开发内容成果的不适应性和更新滞后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一种模式,加快信息交换、过滤与重组,使得开发工作中的资源配置能够适应开发内容的变更与发展。

3.从大赛命题与评判看鉴定考核与评价

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有专门的技术论坛,这个论坛不仅是各国专家技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下一届竞赛试题产生及公布的平台。主办国将参赛国专家分为4个专家组,组与组之间不能互相交流,组内专家通过论坛交流讨论。在赛前6个月各组专家提交本组的试题内容,通过论坛投票选出最佳的竞赛试题。主办国在赛前3个月向参赛国公布竞赛试题的相关内容(包括模块具体内容及评分细则),然后于竞赛前3天调整试题30%的内容要求,最终形成正式竞赛试题。评分规则主要由开发专家首先提出初步方案,方案细节及最终评分标准须经过参与竞赛的全体专家修改更新,并得到一致通过。

在评价内容上,世界技能大赛强调“从基于培训体系办大赛向基于实际工作办大赛”的办赛理念,正是看到了技能水平评价的核心价值在于生产实践一线的认可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应成为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效的检验;同样,随着这两年国内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竞赛结果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挂钩的政策设计也有许多可反思之处。即便不能克服“鉴定评价是根指挥棒”的功利倾向,这根“指挥棒”也要指向对真实技能水平的评价,非对“培训环境中的技能水平”的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评价方案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评分客观性的重要性,对主观性计分的部分则不计成本地以采取降低单位权重、二次复议的方式。在国内目前的鉴定评价考核工作中,跨时空地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评价的考核新模式,已成为对柔性评价技术的延伸理解,这也进一步凸显了鉴定评价与考核的等值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客观评价在鉴定评价与考核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被撼动的,主观的评价内容也可以建立客观的量化模型,需要讨论的并不是是否使用客观评价方式,而是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客观评价的优势,来保证评价的总体质量。

二、对改进国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培训开发工作为例)

考察这些差异与差距并非一味背离实际地去追赶时髦,更需要的是解析其中的核心逻辑,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法,努力探寻适应国内职业培训社会环境的具体路径,建立与国际接轨而又符合我国国情和时展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改进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值得从制度环境、管理模式或是技术实现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说制度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宏观的渐进过程,技术实现是一项微观的具体工作,那么下文仅从管理模式的中观视角来探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中的培训开发工作,试图阐述一种可供选择的改善性方案。

1.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工作的核心任务

相较社会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现有的技能培训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以致于会有诸如“技能培训内容陈旧”的抱怨、“培训师资缺乏实践素养”的忧虑和“加快内容更新、加强企业参与”的呼吁。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工作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设计形成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如何通过相应资源的灵活配置来响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如何能够适应培训环境的制约,供给可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这项工作的核心任务应该是通过建立适应知识、技术、技能快速变化的开发联动机制来确保培训内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工作的场环境

我们在确定一个职业培训项目后,就会面临着职业标准、技能评价模式、培训课程设计等一系列配套内容开发工作。如何实现这项工作任务,笔者认为可以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工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知识生产活动来解析,活动中的个人、组织和跨组织作为不同级别的知识载体,形成了一个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多种要素的叠加场。在这个叠加场中,知识信息不停地进行着转移、交换、共享、创造和应用。

具体而言,每个开发专家都是一个知识载体,在开发工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包括方法专家、内容专家和实际工作专家)在约定的内容范围和技术规程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当某个开发专家遇到自己现有的存量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通过从其他开发专家那里获得相关知识信息来协助解决问题。在这种场环境下,每个开发专家个体既吸收知识又散发、传播知识,其扩散能力及影响力大小与开发专家本身的知识数量和质量显著相关。同时,开发专家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指导能力等也都是开发生产中的制约因素。相应地,开发工作中牵涉到的组织(比如项目的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受开发结果影响度较高的相关培训教育机构),都会以有利于自身组织发展为动机,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场中的知识信息流动,最终影响到生产内容的质量。

3.改进职业技能培训开发管理的几点想法

世界技能大赛组织中的多项核心工作是通过建设共享平台来完成的,它所体现的开放性、交互性和高效率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放眼世界,开放平台模式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创造了很多创富神话,国际技能界的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可能性。结合国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环境对建立交互式的公共平台进行研究,相信会为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开发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职业培训模式仍将是政府导向模式,但信息时代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对相关人的定位、权责和运维方式都将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这个交互式公共平台从功能定位上必须从知识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工作中各类相关人的角色定位,进而确定知识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平台的发起者、管理者和评估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平台的内容服务深度、构架平台的制度环境,最终形成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1)创新专家工作模式,加大专家知识交流密度。现行的专家工作模式基本上是“领受任务—各自为战—定期交流—单人汇总—多人评审”的单线程工作模式,团队内的各类专家人员基本固定,交流时空基本固定,知识信息仅在任务空间内流通,封闭性特征明显。在交互式共享平台中,将开发项目的知识管理职能赋予团队负责人,引领各类专家按照约定的内容板块和活动规则,以不同的角色活跃在平台上,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即时接收整理各类有价值的“碎片信息”,增加平台内知识载体的直接接触率和间接传播率,实现知识载体间的“扩散式传播”。可以设想,来自上海的某位内容专家在平台上发起一个任务话题,在与来自北京的方法专家进行任务框架讨论时,也得到了数位来自江苏、广东等地实际工作专家的响应与任务信息供给,这样任务空间中的每个知识载体都成为一个传播节点,开发任务的线性结构转变成了效率更高的网状结构。

(2)探索对专家知识生产的量化管理模式。构建成型的交互式平台能否在运作中充分体现其价值,取决于开发专家基于平台环境的任务黏性,可以考虑设计配套的激励机制奖励共享知识的专家个体,提高专家传播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形成对专家知识生产的量化管理模式。会员制、积分制、专项征集活动等应用于商业交易平台的激励模式都可被借鉴,用于构建基于知识共享平台环境的补偿机制。如果能够有效实施对开发专家提供信息价值的量化管理模式,并进行传播,将激活培训、教育、生产实践一线的沉寂力量,提高开发专家在平台上的活跃程度。平台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各类专家在平台上的表现,充分评估他们所提供信息的价值,深入考察他们对于胜任开发工作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个体专家的性格、价值观和动机,进而建立动态实时的专家管理档案数据库,提高专家管理的效能。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从国家层面成立职业技能情报所,负责搜集、汇总整理各种职业的技能类型、水平划分、管理模式和培训模式等资讯。

(3)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期激励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培训开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开发工作必须考虑时效性和建立持续更新机制。能否有效地建立和更新各类开发技术文档,考验着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的效度。特别是实际工作专家在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最终外部化为组织知识时,会对垄断利益与补偿利益进行比较,选择能使他们利益最大化的路径。为了保障拥有隐性知识的高技能人才的利益,平台管理者应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期激励机制,让他们感到“即使教会徒弟,也饿不死师傅”,用利益驱动知识共享,最终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建议特别考虑设计以大型国企为开发主体的政府补贴制度。

参考文献:

[1]许竞.试论国家的技能形成体系——政治经济学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

[2]梁艳.企业视角下英德职业培训的相关因素比较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霍连明.高技能型人才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