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税合规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现状分析
佛山的外委迁改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末,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因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供电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被动接受政府部门等外单位的申请,在确保用电安全和供电可靠的情况下,对自己产权所属的电力设施实施迁移重建。
外委迁改项目分为资金补偿和实物补偿两种方式,综合考虑外委迁改项目的财税政策风险和工程管理要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在2010年印发的《外委迁改工程财务管理办法》,以及《输电线路迁改管理办法》均有明确:"迁改项目原则上采用资金补偿方式实施。外单位提出实物补偿需求,符合以下情况,可以采用实物补偿模式:①迁改后新建资产与拆除资产的数量基本相当,或新建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超过20%且资产功能未发生本质改变的迁改工程;②在履行审批手续后方可采用实物补偿方式。
2. 两种补偿方式的优劣及相关制度要求
2.1资金补偿方式
2.1.1优势:项目过程管理规范、政策法规管理清晰
由项目经办部门在立项后按照技改修理类项目管理要求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对外委迁改工程实行资金计划、支付管理,按规定列支,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转资等工作,整个项目管理规范到位;同时国家财税法规对资金补偿处理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
2.1.2劣势:项目管理费时费力、补偿资金追讨困难
按照要求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但是增加业务部门工程管理的工作量;目前迁改项目以市政拆迁为主,政府部门作为补偿方都较为强势,其内部资金审批程序也较为复杂,往往造成收取补偿资金的周期很长。
2.2实物补偿方式
2.2.1优势:项目管理省时省力、管理外包降本增效
供电企业只承接迁改前和迁改后的业务管理,可减少部分工程进度管理和结算资金追收的工作量。项目由补偿方直接委托施工单位建设并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完成后经双方认可的评估机构对迁改后的资产进行评估,并将资产移交给供电企业。
2.2.2劣势:账外循环难以监督、政策法规管理不清
在新建资产移交前,工程建设资金在账外流动,可能存在资金管理缺位的审计风险;业务部门虽然减少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工作量,但是供电企业仍有严格的相关措施保证施工质量、材料质量,暂未出现因质量引起的相关问题。由于不是全过程管理,对于工程建设进度、资产移交等环节难以及时监督;同时上级单位对实物补偿的业务处理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引,存在审计检查风险。
2.3相关制度要求
根据《技改修理类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原则上应选用资金补偿方式进行处理”。“经与补偿方协调,不能采用资金补偿方式,且同时满足以下情况的,可以采取实物补偿方式实施外委迁改工程:补偿方提出实物补偿需求,迁改后新建资产与拆除资产的数量基本相当,或新建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超过20%且资产功能未发生本质改变的迁改工程”。
3. 现存问题
3.1部分拆旧物资进账不及时。部分修理性质的配网迁改项目对拆回原有资产上的废旧物资,未及时鉴定分类入库,没有形成有效的台帐管理,容易导致拆旧物资长期积压未处置。
3.2固定资产报废业务不及时。部分技改性质的配网迁改项目对拆回的固定资产废旧物资,未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容易导致账上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现状。
3.3实物补偿资产移交不及时。部分采取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完工后,未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使得迁改后的新建资产一直没有正式纳入供电企业资产管理中,导致资产归属权不明晰,存在资产管理风险。
4. 管理要求
为规范外委迁改项目的处理方式,防范资产管理的潜在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制度要求,通过课题研究系统地梳理分析佛山外委迁改项目管理的现状。拟对外委迁改项目的补偿方式建议如下。
4.1补偿方式选择
严格按照《技改修理类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结合具体迁改项目的实际情况,合法合规地选择资金补偿或实物补偿方式,不能随意违反规定选择补偿方式。外委迁改工程按补偿方式分为资金补偿和实物补偿两种,原则上应选用资金补偿方式进行处理,并由项目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优化开展外委迁改工程的立项管理。
经与补偿方协调,不能采用资金补偿方式,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采取实物补偿方式实施外委迁改工程:
4.1.1补偿方提出实物补偿需求,迁改后新建资产与拆除资产的数量基本相当,或新建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不超过20%且资产功能未发生本质改变的迁改工程。
4.1.2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完成后,生技部应在两个月内组织资产运行部门会同补偿方共同对迁改后的资产进行清点验收,并在三个月内完成包括无偿移交资产清册、竣工图资料、概算书、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结)算书或由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的资产移交资料(补偿方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并提供资产交接资料和工程决(结)算书的,可不对移交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4.2拆旧资产处置
根据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电力迁改中供电设施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并未发生改变,拆除资产的处置权仍归属供电企业。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因市政规划等原因拆除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应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时办理收料建账。
4.3迁改工程纳税处理
根据《关于供电企业收取迁改工程补偿款纳税问题的复函》,佛山市地方税务局已统一明确:供电企业受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单位等委托,迁改供电企业负责运行的相关线路而收取的名为迁改“补偿金”的收入(包括资金补偿和实物补偿),均属于应征“建筑业”营业税的行为,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应在收到补偿资金或收到移交的新建迁改资产时缴纳税金。
4.4实物补偿管理要求
4.4.1规范实物补偿方式的申请流程
适用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应履行审批手续,由项目经办部门根据相关资料和文件填制《外委迁改项目实物补偿方式审批表》,详细说明采取实物补偿方式的原因,经本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采用实物补偿方式执行。
4.4.2完善实物补偿方式的合同内容
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
(1)迁改的原因,有文件依据的需列明并作为合同的附件。
(2)迁改属于供电企业资产范围的具体电力设施名称。
(3)明确拆除资产的处置权归供电企业。
(4)明确重建资产的产权归属供电企业,确定资产移交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资产移交中涉及的评估等费用由补偿方承担。
(5)如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合同没有列明重建资产的产权所属和资产移交方式的,在接收重建的资产时应与补偿方签订资产移交协议。
(6)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完成后,生技部应在两个月内组织资产运行部门会同补偿方共同对迁改后的资产进行清点验收,并整理提交相关竣工图资料、概算书、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结)算书或由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资料(补偿方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并提供资产交接资料和工程决(结)算书的,可不对移交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7)合同明确移交资产涉税金额的承担方、税款缴纳时间等内容。
4.4.3落实实物补偿方式的资产移交
项目经办部门应做好实物补偿方式外委迁改工程的资产接收资料的审核工作,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完成接收资产固定资产卡片的录入工作;财务部根据资料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作,以确保资产接收工作符合国家各项财税法规的要求。
资产接收资料具体如下:
(1)交接双方签名盖章的资产交接清册(详见附件7)。
(2)相关附件。包括竣工图资料、概算书、竣工验收报告、工程决(结)算书或由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等(采取实物补偿方式的迁改工程在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补偿方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并提供资产交接资料和工程决(结)算书的,可不对移交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以上附件应加盖移交单位公章。
[关键词]公共支出;公共收入;班级管理;财政体系;搭便车
班级管理是现在大学校园中的热名词。一个班级要想真正做到优秀就必须要有一套过硬的班级管理制度。所谓班级管理,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者每天都在追求着公平与效率的双向选择,追求班级公共产品配置的最优化,减少搭便车现象,与此同时又承担着班级公共产品分配的合理化。公平化的责任。我们现阶段实行的是民主管理和常规管理,推行的是一种大家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制度。要想实现我们班级的最优化,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新型班级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合理的纳税人。尽到纳税的义务
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应该依托于财政体系。在新型班级管理制度中班级收入主要针对“班级税收”进行。我们有以下的途径获得班级收入。其一:类比农业税。每年开学之初,我们班级都会向每个同学征收50元的班级建设费,这很好的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成员的公平性。税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来源支柱,,而班级也需要班级建设费配置公共资源。这项费用的收取会时刻提醒大家是班级的一份子,要积极的享受班级提供的公共产品。其二:类比个人所得税。班级收入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对于个人所得收纳一定的税额,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提出收税的收入有奖学金收入,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奖学金收入。我们参照个人所得税的配额收取办法,也对奖学金金额做了划分,然后配置不同的比例,进行收取。但是需要指出的奖学金高度不决定税收比率,因为这也是个人的学习所得。收取个人所得,有助于提高班级收入,同时也是缩小班级均额在校生活费的差距。其三:类比国际奖金。在大学校园里,学校为了促进我们的班级改革,都会提供一笔奖金奖励每年做的最好的班集体(例如:团日风采奖),按照之前的规定,这笔奖金将会全部纳入到班级收入。其四:学院提供的一笔班级建设经费与班级搞活动时拉到的外联的余额收入,这些收入是来自外方的援助,所以应该全部纳入班级收入。
班级收入其实就是税收与外部援助的结合体,现阶段的班级经济来源收入就是以上的几方面的归结体,包括班级建设费,个人所得税和外部援助等。构建合理的班级收入不仅仅有助于班级支出,也随时提醒大家实在为班级做贡献。
二、新型班级管理――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共品带来的利益。减少搭便车现象
班级支出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每一年学期结束之后大家都会拿到一份本年度的班费收支开销,在这份表格里列取了半年度班级消费。在新型制度的改革下,我班的班级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在购买性支出的理论支持下,我认为有以下方面:其一:班级行政支出,所谓行政支出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我们班级的行政支出主要是班委办公经费。班委进行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所以应该提供工作薪酬。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金钱是促进效率的最快方法。虽然我们提倡班委无偿的为大家服务,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效率低下,这时间工资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我提倡对班委实行工资制度和应有的考核制度。其二:班级形象的维护,这个是一劳永逸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在对班级方面,我们制作了班旗和班徽,并且设计了班服,这些东西对外宣传我们班是很有帮助的。其三,公共产品支出,班级的构建的初衷就是利用班级收入为大家充分的提供公共产品,包括图书角等。我们开学之初在导师小组的领导下构建了2010级财税学院的图书角,但是我们会发现大范围的构建公共产品会耗费相当的财力和物力,所以在财政体系下,我们决定充分使用公共资源,每个人定期在图书馆借一本有关于自己兴趣的书,在图书交流会上,大家相互交换,并且私下交流读书心得。一旦缩小了范围,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无偿的提供教师课件和课后习题等供大家使用。其四:活动经费支出,每学期我们都会定时定期开展一些大家都认为有效的活动,比如说思想交流学习,红色革命教育等。其五:科研经费支出,在大学中,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学校都赞成学生自主搞科研,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班级针对于学生发表刊物作出奖励,表扬带头搞科研的同学,并且根据发表刊物的等级划分奖励程度。现实中我们还具有转移性支出,即:备用金支出。备用金的用处就在于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我们班级代表大家进行的一些人道主义援助(比如某人因疾病导致生活困难),虽然数额少,但是代表大家的心意。以上六点是班费支出的概况,我觉得班费的收入和支出是现阶段财政体系下班级管理制度中最难解决的部分,推行了改革不仅仅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班级的管理程度更有助于维护班级的形象,促进大家的未来发展。
班级管理制度是财政体系下一种新型的变革。变革的意义在于让大家更快更好的融入现阶段的社会,以减小将来融入社会产生反差,使用财政学的知识来宏观把握我班的班费收支也是现阶段财政学同学应该掌握知识的合理运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助于班级的管理,所以我建议在此基础上修改之后在财政学一班进行试点,并进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志勇・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施工企业;营改增;纳税;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营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缴纳3%的营业税,根据地域差别加上相应附加税,税负约3.5%左右,例如《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4》中规定的税费计提比率为3.43%。但是,重复增税问题在建筑施工领域普遍存在。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建筑业在缴纳营业税时按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不能将工程成本中的原材料、机械使用费等扣除。”自今年5月1日以来,建筑业全面实施“营改增”,但由于税改制度的不完善和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反而使得建筑企业的税负出现了不降反增的情况。
一、“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不降反增的原因分析
国家实施“营改增”税改方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国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重复征收的弊端,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税负,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完善税制,创造更加合理、公平的竞争氛围,从而促使企业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建筑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进项抵扣比例低、抵扣难等问题,使得“营改增”尚未发挥出减税降负的效果,归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税改前已有的设备和原材料等无法抵扣进项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前资产的配备均比较齐全,不存在试点方案中所讲的“新办企业购买施工设备进行抵扣”的情况,这些存量资产的成本在税改实施后都会逐步结转进入企业项目成本,因此这些建筑企业在税改后税负将大幅度增加[1]。
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构成中的进项税额过少、过低。增值税实行进项抵扣制度,一般纳税人取得相关抵扣凭证后,可以用来抵扣当期的进项税额,从而减少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构成中比例最高的是原材料,其次是人工成本,而机械使用费占比相对较少,简称“人材机”。除“人材机”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费用,根据能否抵扣、抵扣税率等不同指标归纳如下表。
人工费方面,税改前,施工劳务适用“建筑业”税目征收3%的营业税,劳务派遣适用“服务业”税目征收5%的营业税。税改后,建筑施工企业一般纳税人按照11%增值税征税,由于人工成本无法取得进项税,必将导致劳务成本急剧上升、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增加。
机械费方面,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采用设备租赁的形式,由于动产租赁业可抵扣费用少,选择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进行机械租赁,对抵扣费用影响不大,企业可抵扣进项税仍随之减少,税负增加。
材料费方面,建筑工程的三大主材包括钢筋、水泥和木材由甲方供应占比约40%-60%,其余由建筑施工企业自行采购。无论“甲供材”还是自行采购,一般均可取得增值税票进行抵扣,降低纳税负担;除三大主材外,建筑工程的另一项重要原料就是商品砼。按照财税〔2014〕57号文通知及2014年第36号文,商品砼增值税简易计征率统一调整为3%。因此,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从按简易征收办法的供应商处购买商品砼,则只能获得增值税普通发票,而不能抵扣进项税金;而建筑工程上常用的地材,包括砖、砂、石料、地毯、木板及其他装饰性材料,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省运费通常就地采购,然而此类当地商户大多规模小、证件不齐全,无法开具专门的增值税发票。鉴于此,税改后,一般纳税人只能按3%的税率抵扣,无法完全覆盖11%的增值税率,反而会加重企业负担。
3.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成为企业税负加大的潜在风险。“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只有当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才能显现。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要注意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和分包商,规范运作流程,尽可能增加抵扣,才能降低实际税负。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不够完善,项目管理不够规范,限于供应商、分包商资质以及违规挂靠等实际存在的问题,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各环节十分困难。
其次,发票管理不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众多,在这些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发票数量就非常多,由于某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传递不够及时,往往会造成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审核,这样就会给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建筑施工企业面对“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面对税收环境的新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勇于抢抓机遇,面对挑战,积极应对,转变企业自身发展战略,顺应“营改增”背景,把企业做大做强。
1.提高纳税筹划、合理避税的能力
按照现行税制,建筑施工企业按照营业收入划分,年营业收入小于50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50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对于年营收500万元左右的建筑施工企业,选择增值税不同身份的纳税人,它的征收和管理办法完全不同,从而造成企业所交的最终税负悬殊很大,应分析可抵扣进项税额比例后做出战略决策[2]。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把设备更新分析计划与纳税筹划结合起来,从时间、数量、金额等方面与营业税可抵扣上限对应起来,提高抵扣效率,合理避税。“营改增”后,施工机械无论购入还是租赁,都可以抵扣。当一项施工项目要竣工时,在资金结算点时公司获取大量资金回笼,建筑施工企业会产生大量的销项税额,这时购买相应企业需要的机械设备可以增加进项,从而少交增值税,为企业减少压力。相对于购买机械,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租赁的形式就不存在无法抵扣的问题,只要租赁公司信用可靠,能按时提供真实的增值税票,改方式获得的进项抵扣是持续而稳定的。
2.优化可抵扣进项来源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合作单位的选择、合同及票据的管理两个方面优化可抵扣进项的来源。如前所述,建筑工程的成本构成中比重较大的是材料费和人工费,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所抵扣的增值税额、施工材料产品以及劳务价格等因素,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而选择从个人老板或小规模纳税人处租赁机械设备、购买材料,必须谨慎挑选合作企业,选择那些信誉良好、能够提供有效抵扣凭证的单位长期合作。比如企业购进一批原料,正规企业质量可靠采购价200万元,而从小厂家175万即可购入,表面看从小厂家购料节约了25万元采购成本,但如果考虑进抵税效果,正规企业抵税后的价格为200/(1+17%)约171万元。
需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各项目指挥部(分公司)必须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合同的签订。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财务知识、明确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以及税率,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熟悉了解发票的购买、开具、认证、抵扣程序,掌握发票丢失的处理办法,明确开具虚假发票的责任,可以熟练操作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发票时注意抵扣发票的抬头要与施工企业的名称保持一致以及发票的类型、时间等,同时还要提防一些供应商趁机漏税偷税。
3.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增值税合规管理和增值税发票的管控要求,将倒逼企业索取进项的专项增值税发票,使得部分建筑企业只接项目不做项目、通过层层分包的操作方式开展业务活动的模式难以为继,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经营承揽、成本、采购、分包、合同、预算、资金、绩效考核、单据报销、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3]。①在新的建设工程计价表尚未更新之前,实行价税分离分析,测算成本抵扣率。②配备专(兼)职税务人员,处理好发票领购、开具、认证、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出口退税等日常工作。③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制定税金内部清算制度,各项目业务人员及时收取、传递、认证抵扣的税票。④借助“互联网+”技术,管理分包、机械租赁、材料采购、材料出入库等物流信息,进度款支付、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以及各个分包商、供应商的应收应付信息,提高管理时效。⑤转变生产方式,适量涉足建筑产业的可研、设计、采购或后期运营管理等阶段,提升企业的技术和附加值,抵消税改后的不利影响。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产业化相关的人才的培养,探索设计、生产、运输、施工阶段的实际经验,降低人工成本占比,提高成本结构的可抵扣比例。
“营改增”基本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税制设计较之营业税更为合理,具有消除重复征税的可行性。据权威媒体报道,5月份至7月份全国营改增累计减税达1260亿元,今年1月份至7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107亿元[4]。目前看,“营改增”造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是由于企业成本结构中可抵扣比例造成的,而抵扣比例低是由行业企业自身传统问题过多导致。“营改增”将倒逼建筑施工企业规范管理,适时提升软硬件实力,在经济发展改革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乔恒鑫.“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业税负影响分析及对策[D].沈阳:沈阳大学,2016:26.
[2]王雪.“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以GX建筑公司为例[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5:29-30.
近年来,涉及油气体制改革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国家主管部门的倡导,有非官方研究机构研究。其中较大影响的有国家能源局主持、受亚洲开发银行支持的《促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相关重大问题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加快中国页岩气开发的体制政策研究》。
这批研究成果分析了体制方面对油气(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发展的阻碍和相应建议,有的直接呼吁成立以改革管理体制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试验区。这些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有的得到了高层重视。
非常规的“突破口”
在这种改革背景下,可以以页岩气为抓手,推动进入深水区的油气体制改革。
在第一次全国性页岩气资源评价后,中国的页岩油气开拓很快进入试点性的勘探开发实践,由各类公司实施并有大学、专业研究单位参加。中石油、中石化和延长石油等大石油公司在各自区块上开辟了先导性技术试验区,有的还同时被列入科技部的“863”项目,打了一批参数井和进行多段压裂的水平井,取得了令人关注的业绩,在一批井上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高产气流/油流。
与美国不同的是:工作不限于古生代海相页岩气、而同时向不同时代的陆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对象不限于页岩气,而一开始就主动向页岩油探索。正是这批工作初步证实中国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也有相当的技术基础。作为对此的肯定,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10月末的《页岩气产业政策》专门列出了第三章示范区建设。
中国页岩气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更多的是反映出油气工业的共性。解决了影响页岩气发展的关键问题就会触动油气体制的“痛处和敏感处”,也就推开了深化油气工业改革的大门。显然,可把页岩气试验区在体制改革和政策上的突破作为经验推广或类推到整个石油天然气工业庞大的产业链上。
在上世纪,石油工业曾多次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走在各行业的前面,实现了大刀阔斧的公司重组上市、实现了国内国外油气产量/作业量和创造的价值不断上升。但在改革停滞的近十余年中其垄断所带来的弊端也成为国人诟病的指向。从页岩气肇发的油气工业体制改革将使其以焕发的面貌再次走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前列,推动中国油气市场体系的完善,融入“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依法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围绕这一目标,建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综合试验区显得至关重要。
综合试验区所针对的目标是改革,是形成能推动中国油气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它涉及的部门和环节甚多,有不同的利益集团需要协调。因而绝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事,必须有国家层面高屋建瓴的统一领导。建议由国务院的能源委员会出面组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负责、形成领导小组,国家赋于他在这个特定领域先行先试的权力。这样就可直接体现国家对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可及时向中央汇报请示。
这个示范区概念,要有代表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企业代表参加。油气主要主管部门首先是国土资源部,但整个工业链的管理涉及到财税、商务、科技、环保等诸多部门。中国油气工业的主力军是国家石油公司。改革要打破垄断,更要以创新的企业体制发挥这类大公司的主导作用。改革中会出现非油国企进入油气行业,更会出现大量多种所有制的中小石油或涉油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因而要有各类企业的代表参加,也可吸收各类研究机构和智库参与。经济改革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资源开发利用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地方利益,因此更要有实验区的地方政府代表参与。
从目前的进展看,重庆、贵州、四川三省(市)进展较大,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已有一定的基础。更难得的是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积极性并已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可作为试验区的选择地,笔者建议可首选重庆。
试验区的“攻坚战”
试验区将担负很多制度突破的重担,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执行和完善勘探开发区块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地下资源勘探开发运营的前提是获得合法的区块。油气属特殊矿产资源,其区块的审批权在中央委托的国土资源部,即所谓一级管理。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国家石油公司有区块申请权,但随着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并实施了第一、二轮区块招标后,这一“准入”门坎已大为降低。
这一新机制又在《页岩气产业政策》中被再次肯定。其第四条中有“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元投资主体投资页岩气勘探开发”。现有的法规在区块登记准入的同时还规定了其退出机制,在企业未按时完成约定的工作量时须缩小、直至退出该区块。
但长期以来这一退出机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以致形成几个国家石油公司对从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煤层气角度上看的所有有利的区块的“全覆盖”,形成了事实上的“终生占有”,致使许多地方勘探、开发投入长期不足。
区块的准入-退出机制僵化了,这造成了对油气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改革首先指向依法实施区块登记-退出。活跃的油气市场要求在改革中进一步放低准入的门坎并简化审批手续,以使各种规模、各种所有制企业在申请区块中有平等的权利。
这里的各种所有制包括央企、地方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他们之间多种形式的合资合营等。在《页岩气产业政策》第十条提到:“鼓励页岩气资源地所属地方企业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按照能源局油气司某负责人在一次公开会议上的解释,这里可指地方企业到现在仍由国家油企所占有的区块内,与其共同勘探开发。
显然,现有法规已经暴露出若干不够合适、缺乏可操作性的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面提到不同类型公司在勘探开发上平等权利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外资企业。笔者认为应以更开放的态度欢迎外资企业进入非常规、进而至常规油气领域。
首先是合资,并且不必强调中方必须控股,进一步还要考虑外国独资企业进入。其次,还要重新认识对外合作专营权,将海上油气、煤层气的对外合作权仅授予某一公司不仅是“政企不分、以企代政”的表现,而且已经暴露了他对相应领域发展的束缚,应予废除。上述问题也可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
目前法规允许已获得的勘探开发区块转让,但必须合乎相关规定并到主管部门备案。在实际执行中获得区块者往往保留区块占有权而转包给第三者,并不去登记备案。这种灰色操作为权力寻租和腐败创造了条件,应对这类转让有更明确的规定,使其便于操作、便于监管。
然而对区块退出不能采取简单的处理办法,要使已占有区块的公司在不影响既定的生产进程的情况下逐步、有序的退出一部分区块就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期望出现“国进民进”的局面。
这里的“民进”是指迎来大批多种所有制企业的成长和进入油气勘探开发,“国进”是指原占有大量区块的国家油企集中在相对缩小的区块里以取得更大的油气进展。这就要求在改革中讨论、摸索,找到符合实际的处理办法,以实现蓬勃、协调发展。
与区块登记关联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地质资料的上交。不管你是国家机构还是何种公司,地质调查、勘探开发所取得的对地下情况的认识都形成了全国全民的宝贵财富,成为后继者进一步工作的基础。
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详尽的法规,要求各类地质资料上交给国家管理的机构,同时也平等的依法对继续工作的法人开放。这是保障地质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在中国受困于“保密”,特别是分割的条、块利益的局限,这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使油气区块持有者必须上交工作报告和相应资料的规定也形同虚设。综合试验区在实施此法规时要探索如何上交、如何利用这些宝贵资料的具体办法。
多元化的尝试
在试验区内可以充分探讨实现综合勘探开发,实现矿业资产的高效利用的新路。
多种地下资源往往有共生和伴生关系,因而充分利用资源,实施多种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一直是个重要的原则。在中国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他更有日趋增加的重要性,这在若干法律法规中已有体现。
对目前的油气业来说,他首先指油、气间,指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间,指不同的常规油气(如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煤层气)间,如何综合勘探开发;其次,他还指油气与其他资源(如煤、铀、盐类等)间的互相促进而不是拒绝、防碍其勘探开发。
须知,他们不仅可同时赋存于一个区块内,有时还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井里。面对着上述情况,如何执行区块的准入-退出机制就成为一大难题。这个难题己经影响到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也将影响到页岩气和地浸砂岩型铀矿(这是很有前途的铀矿类型)的勘探开发。解决此问题需要创新的思维和实践的验证。正是从这点出发也佐证了前面提到的不能简单处理区块准入-退出问题。
其次,试验区还将探讨多级管理的职责和权益。
面对着复杂的问题,至少在近、中期实施油气区块准入的一级管理是必要的。但面对着大量的公司、面对着大量区块和非常规油气上万口的钻井,面对着必须严密注视的环境监管,仅有中央一级的管理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胜任的,引入多级管理势在必行。但多到几级、各级怎样分工、各有什么责权却需要认真讨论,也可有多种方案在实践中显示其优、缺点。以环境监管为例,目前的环保机构就是多级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部门不敢管、不愿管、管不好的现象影响很大。管理必须依法,而相应的法规不健全就成为突出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的若干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与多级管理相应的还有权益分配。过去央企照顾地方利益不够,油气不能满足产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需求的倾向必须改变。
最后,试验区将在市场化的管输和价格体制深入试水。
在勘探开发初期产出的油气量不大,油可用槽车运输、气可用小型LNG、CNG设施就近供应,其价格可双方协商。但进入规模开发后必涉及到中游的管道和产品的价格管制。油气管输干线是涉及全国的问题,他的公平准入机制是油气体制改革首先会触及的问题。解决的难度不会很大。如果说已建成的干线短期内很难解决从垄断性公司中剥离而独立运营的问题,那么在试验区新建的支线和地区性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完全可以要求设立独立的独资或合资管道公司,这就更容易实现公平对待各类用户并实现区域内的市场价格。
难度更大也更关键的是价格问题。实践证明,没有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就意味着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不能理顺上中下游的关系,油气发展会失去动力,也就无法摆脱越演越烈的被动局面。
针对目前情况,这种价格改革的表现之一是为不同幅度提价,而天然气和若干能源的提价将引起连锁反应并可能突破通胀率的上限。这一价格悖论将长期影响到具体政策的实施。但必须理解,这种提价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当会大为促进油气和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将会长期出现天然气需求量大于产量的有利背景下应首先从试验区、从新开拓的页岩油气(所谓新气新价)出发去理顺价格体制。理顺天然气价格体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的工作,应当形成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同一地应不同性质(如可中断或不可中断)的用户、峰期和谷期不同时间段的用气价格也应有差异。
诚然,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可就近供应的试验区内其步子可以更大些、更快些。值得注意的是新出台的《页岩气产业政策》中己有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这为整个油气市场化定价指明方向。
财政补助和金融助力
在产品缺乏充分竞争力时鼓励其发展的传统手段是给予财政补贴。欧盟国家为了发展新能源给了他们高额补贴。但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衰退使其难以为继,出现了煤炭消费量的反弹,各国不得不削减给用户补贴,这又引起了不满、甚至政治动荡。
中国给光伏、风电等的补贴确实使其获得很快的发展,但这却造成其与相关产业(如电网)的失衡,加之受到国外反倾销打击,反而使产业陷入困境。就以非常规气之一的煤层来说,大部分产出气(特别是矿山排采的“瓦斯”)未进入商品市场,补贴难以落实,也很难起到预期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的许多例证使我们反思:财政补贴必须慎用、要用对地方,对其补贴要促使其更快具备市场竞争力,而不能拔苗助长。笔者认为对页岩油气这类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新生事物主要用在补贴其科技研发,用在尚未能规模投产前的试验性开发,以促使他更快获得向自力更生的规模化、工厂化开发转化的条件。
《页岩气产业政策》所指出的“加强页岩气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立足实际,结合国情,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第五条)”正是给予补助的重点领域。对产业的扶持尽量以财税上的优惠政策而尽量少用直接给产品以现金补贴的办法,如果给产品以补贴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这些财政扶持的具体办法,要在试验区内取得经验和验证。
金融支持是所有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高投入、高风险,特别是对回收投资时间较长的非常规油气则更需要宽松的融资环境。本届政府在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上已做出了许多努力。在试验区内应迈出更大步子,实现融资市场化、多元化,先行先试那些更能促进油气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
上述诸多事项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建设完善的法规体系。国家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相关团体要依法规管理、监督,各项作业要有相应的规范、行标、国标。为这一整套法规建设提供经验、提出建议也是国家综合试验区应做的工作。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
一是在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措施方面,七家商业银行均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制定了详细的信贷年度指引,并以相应的绿色信贷政策修正了原有的信贷操作流程,还采用了信息系统控制、白名单制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来保障绿色信贷的切实实施。特别是兴业银行还在2008年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符合赤道原则的制度体系,并在全面合规管理系统中融入了赤道原则的一些重要要求。
二是在专责机构设置方面,七家商业银行里只有兴业银行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信贷专责机构——可持续金融室;而类似于招商银行绿色信贷领导小组这样的机构,由于主要是由总行公司部、信贷部、授信部和审批部的相关负责人兼任组成,所以并不能称为真正的专责机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则将绿色信贷管理职能分散于授信、信贷管理、办公室、企业文化、员工工作等部门,没有设立明确的专责机构或小组。
三是在绿色信贷实际操作的力度方面,七家商业银行都对限制类、淘汰类和“两高”行业的贷款有了不同程度的退出,一些银行还向环保项目和新能源开发项目投放了专门的贷款。根据工商银行2011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工商银行2011年钢铁、水泥等7个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仅占境内公司贷款余额总量的2.74%,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从总量和占比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两高”行业的贷款存量还占有不小比重,投向绿色环保项目的贷款比例仍然偏低。此外,相对于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来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创新方面明显处于落后的局面。
四是在与国际准则接轨程度方面,除兴业银行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外,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都于2009年前后加入了《碳披露项目》,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还加入了《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
五是在环保信息披露方面,七家商业银行都了包含绿色信贷内容的社会责任报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还引入了挪威船级社、安永和毕马威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验机制。
六是在环境表现方面逐步获得社会认可。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曾获得“最佳绿色银行奖”,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曾获得“最佳绿色信贷奖”。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现状研究来看,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影响下,绿色信贷理念得到我国银行业的普遍重视,但还存在若干不足。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潜在连贯性较差,且境内外难以统一。虽然本文所研究的七家商业银行都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政策与规定,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仅仅是在追随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并没有自发根据国际规则进行主动性的调整。考虑到我国在环境方面的政策与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还可能会继续进行调整,目前这样的情况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根据国家即期调控政策而制定的信贷年度操作指引不具连续性,造成难以准确预测一些期限较长的信贷项目风险的现实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环境政策所制定的年度信贷操作指引不一定符合通行的国际准则,可能会使我国商业银行失去一些与国际机构进行合作的机会,并且难以对境内外机构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普遍还未建立绿色信贷专责机构,影响了绿色信贷政策的总体部署与长期实施。从绿色信贷专责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进展较慢,只有兴业银行成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责机构。目前,除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的范围以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落实主要靠关键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的自发意识,还未能将绿色信贷的推进和管理提到核心和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操作中也普遍缺乏规范性、连续性和监督性,绿色信贷实施机制的缺位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三,我国银行积极推行的环保实践和宣传活动与绿色信贷联结性不足。为了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了许多绿色理念倡导活动,但这些活动与绿色信贷的联结性并不是很紧密。从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国内银行公开明确进行与绿色信贷理念相关的宣传活动或是环保实践,我国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建议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应当从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和外部社会制度两个层面同时入手。
加强绿色信贷制度建设
一是积极加入和履行国际准则,保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起步较晚,绿色信贷理念在我国被广泛认同的时间也不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加入国际准则的还比较少,但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对国际原则和协议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与探索。对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虽然加入国际准则和契约意味着更严格的信贷管理标准、更详尽的信息披露、更严厉的公众监督以及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损失短期利益的困境,但考虑到我国未来对于环境保护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金融行业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如果可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不断推进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信贷政策,将有利于自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信贷政策的稳定性,规避中长期贷款的市场风险,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和声誉,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若在短期内接受国际准则的条件不成熟,也可以考虑尽快组成商业银行的联合机制,参考国际通用准则,制定适宜于中国国情特色的绿色信贷准则与协议,积极影响我国银行业和宏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占取市场先机。
二是完善绿色信贷组织机构建设。绿色信贷作为一项政策关联度强、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业务,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困惑。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借鉴花旗、汇丰等赤道银行的做法,成立绿色信贷政策委员会等绿色信贷组织机构来专门负责绿色信贷相关战略、政策的制定以及重大项目的授信、审批和贷后风险管理。还可以考虑设置绿色信贷的专门岗位来贯彻执行相关的绿色信贷政策。未来,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成立低碳经济专职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那些规模尚小的低碳环保企业,以增强绿色信贷业务的竞争能力。
主要目的想让大家实地观摩一下新城的开发建设,全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爱卫工作会议在县召开。亲身感受一下新城的蓬勃活力。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典型的老、少、边、山、穷革命老区,短短几年间,县城开发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力度,县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暨爱卫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这里,就上述工作提三点要求。
一、认清形势。
一套好的建设管理机制,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规划。对于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去年以来,市立足长江上游重要节点这个区位实际,立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发展定位,大力推进了全市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去年,城乡规划方面。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色彩规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旧城包装整治规划》叙永县、泸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以及重点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等一批区、县级规划和16个乡镇规划,并启动了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方面。两桥”即沱江一桥复线桥、国窖大桥三路”即酒城大道、沙湾至泰安、城南路三片”即:城西新区、城北新区、沙茜新区建设和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尤其值得一提的全国房地产业出现疲软的大背景下,去年我市房地产市场仍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9.2亿元,增长63.7%商品房销售面积183.9万平方米,增长14.1%县城建设方面,新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不仅规划得很好,而且建设和管理得很到位,比如金兰广场、奢香文化广场,都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酒文化特色和鲜明的城市精神。希望在座各位在感受新城发展活力的同时,能真正从的实践中受到触动、得到启发。
去年以来,城市管理方面。市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双创”工作有机结合,以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区江阳区为主体区域,向龙马潭和纳溪区两翼扩展,向四县县城和主要交通沿线集镇、村庄辐射。通过前一阶段的集中整治,市城市容貌秩序明显改观,乡镇整洁工程有序推进,村庄清治行动取得进展,市民的卫生和文明常识进一步普及,城乡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但由于我市正处于向大城市迈进的过渡时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一是规划滞后。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2010年建成面积将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3万。现在看来,这样的发展目标与我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已经明显不适应。虽然我又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0万,但这样的扩张速度与周边市州相比仍然偏慢。比如宜宾,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超过110平方公里,今年更是提出要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旨在打造长江上游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而内江正着力建设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滨水宜居城市,遂宁则规划定位为生态园林式的现代化大城市。而我市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质量,使其更切合实际和未来的发展。二是家底不清。一方面,城市建成区范围的界定还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统计究竟是以建成区常住人口为准,还是以户籍人口为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只有对我城市知根知底,才能更好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三是管理还有死角。前几天,网络盛传合江县“亮丑”事件,可能在座各位也都看到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不满意、怨气大,说明我工作中还存在盲区、留有空档,比如城区及区县的主要街道整治的好,但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状况相对较差;主要干道交通秩序比较好,但局部地段、局部时点交通就很混乱,占道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章建设没有及时制止拆除。前不久,网络上还热议“士十宗罪”九大怪”这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城市的文明程度还不高,也暴露出我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农村环境整治也还处于宣传发动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四是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发展的命脉。虽然是一座建制达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拥有四块国家级金牌、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一直以来都是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著称,但我打造城市文化特色、品牌特征、标示性建筑以及港口城市风貌等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从内涵上挖掘、从风貌上展示。
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
市城镇化率为37.6%根据国际上对城市化进程的一般划分标准,2011年。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即城市化率处于20%50%之间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玉米效应”即:一旦进入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期,发展快的城市就要比别的城市快得更多,发展慢的城市就很难再赶上。这就像地里的玉米那样,玉米长得快的就会长得更快,长得慢的玉米就永远长不快了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一坚持高起点规划。
科学布局。城乡规划的目的于充分挖掘优势、科学准确定位、提升竞争能力。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区域联系、市场联动、交通联结和产业发展等基础上,一是要准确定位。提出了建设“四大中心”战略构想。城市规划,除了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外,还要对工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旅游等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布局。要通过对规划的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引导和促进城市快速发展,尽快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县(区城建设和小集镇建设,也要突出比较优势、科学准确定位,成为覆盖特定区域的整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于村一级,要重点围绕农村主要通道集中规划建居民点,尽可能把生存条件差的村民小组和农户迁移出来,并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其生产生活问题。这样既可以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也有利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
提升品位。城市的发展目标,二是要突出特色。第一步是迅速成为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第二步要争取成为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第三步是努力跻身成渝经济区的主要经济中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涉及与近20个地级市展开激烈竞争。如何使走出“千城一面”尴尬,迅速脱颖而出,必须着力思考的问题。今天,给在座的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抛出一个课题,请大家在抓城乡规划工作的时候进行认真思考。这个课题的内容,如何围绕“打酒城牌,唱两江歌,建生态市,练文化功,造休闲地”搞好的城乡规划建设。打酒城牌”方面,就是要研究如何依托酒这一最大的优势,把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别具特色的酒产业、酒文化、酒旅游、酒体验中心,使成为一个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的城市;唱两江歌”方面,要思考如何依托长江、沱江的天然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临港沿江城市景观;建生态市”方面,要着重考虑如何把城乡规划与山水林木、风景名胜、自然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市发展与增加绿色空间结合起来,增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练文化功”方面,要思考如何充分保护、挖掘、包装和推介的酒、历史、生态和民俗等文化,并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把这些文化因素完整地保存下来、鲜活地体现出来;造休闲地”方面,要思考如何把打造成为一个放松身心、令人沉醉的休闲胜地,从而提升的魅力,吸引更多投资者、旅游者和消费者。
整合力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日益推进的当代,三是要开拓视野。一个区域和城市要保持活力,必须要充分开放、兼容并蓄和善于学习。如果我夜郎自大、闭门造车,不仅提不高规划建设的水准,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为此,必须开拓视野,走出,把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引进来,并融入到规划建设的实践之中。今后,要放开规划设计市场,一般规划设计项目要向市内外公开招标、公开定标;重点规划设计项目,都要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公开定标,并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院所和专家参与设计,确保城市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城乡规划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科学,涉及建筑、生态、美学、环保、社会、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单靠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市和县(区都要建立由公务员、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相关城乡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咨询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未经规划咨询委员会论证的规划设计项目,政府一律不予审批。此外,还要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公示,规划的变动原因要及时向社会说明,从而扩大公众参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城乡规划的科学合理。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二坚持高标准建设。
城市建成区面积较2007年仅增加了5.1平方公里,一要快速扩容。2011年。达到53.1平方公里。要实现“双百”目标(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还需要接近10年的时间。照这样的速度,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为此,必须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动力,加快城市扩容的步伐。今年,已经把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领导和部门,希望大家切实负起责任、加快建设进度、千方百计完成目标任务。去年,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近期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十一五”后三年城市建设的目标。对于文件中确定的城市建设项目,必须要加快工作进度、按期开工建设、尽早竣工投用。中央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大工程”之首,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积极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努力解决全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房地产业对我市地方财税收入、城市建设速度有着深远影响,一定要全面落实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房地产业渡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关。
仅注重“量”扩展,二要改善生态。如果不把改善生态作为城市建设的前提。而不重“质”提高,就容易把城市建成冰冷的钢筋水泥丛和集中的污染源。这样的城市也谈不上有多大活力、魅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市建设,必须要坚持做到生态优先、环保优先,还空间给百姓,建绿地给市民。半岛以内的主城区,居住密度已经超负荷,从现在起原则上只拆不建;新区建设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旧城改造绿地率必须达到25%以上。从去年以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开展的双创”工作,目前正在努力推进,但是工作进度、创建氛围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一定要拿出硬措施、硬办法,把2009年作为攻坚之年,推进“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城市供水净化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和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还城市青山绿水和白云蓝天。
但一些细节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和完美,三要建设精品。虽然的城市建设从整体上看还不错。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来讲,要按照“路通、地绿、水清、气净、灯亮、景美”总体要求,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第一,要立足长远。城市建设要树立长远观念,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规划建设好每个建设项目,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迹,不留遗憾,不当历史罪人。第二,要严格建设标准。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必须对每个项目的建筑高度、密度、间距、风格以及绿化率、容积率、建筑退让等规划指标作出科学合理规定,并向社会公示,绝不能因为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朝令夕改、随意变动。特别是要按照“高处高建,低处低建”总体原则,严格控制沿江高层建筑,把“两江”美景亮出来,充分体现临港沿江的特色。第三,要整体规划。对城市整体风貌要统一规划、通盘考虑,用整体规划来指导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加大规划设计深度,加快控制性详规的编制步伐,使城市所有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要尽可能彰显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做到整体美、真实美、和谐美、自然美。第四,要注重配套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房地产开发而忽视提供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做法,加强小广场、休闲场地、健身场所、停车地点、景观灯光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第五,要提升城市主要景点档次。尽快拿出整治提高的方案和措施,提升城内的龙透关,以及城郊的九狮、石洞花博园、张坝桂圆林、方山等主要景点档次,改变其过于粗糙、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的现状。要尽早把酒城大道至方山的城市干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把方山变为的城市公园。
也鼓励、支持区县抓好城镇建设。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尽可能在规划指导、项目审批、用地需求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区县政府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四要统筹城乡。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科学规划、大胆探索、强力推进,使县城开发建设迈开新的步伐,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支持农村规划建设工作。要用好中央和省上的专项资金、支农资金,并在市、县财政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大力支持小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尤其要总结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成果经验,通过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推动农村面貌大改观、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
全面提升城乡形象三坚持高水平管理。
要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卫工作为突破口,一是要明确目标。今年。从整体上提高城镇和乡村管理水平。总体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确保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完成省爱委会下达的爱国卫生工作目标,确保获得全省城管爱卫目标管理一等奖,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检。
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要突出重点。城乡综合整治和爱卫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奇葆书记到后,明确要求把此项工作和行政效能建设作为全省的头等大事来抓。近日,就合江县部分群众反映县城环境脏乱差问题,奇葆书记先后专门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强调要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尽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3月10日,专门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奇葆书记的批示精神,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充分领会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精神,切实肩负起应有职责,集中时间、集中资金、集中精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第二阶段工作。力争用3个月时间,推动“五乱”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大力抓好小街小巷治理工作,打造一批真正有特色、有亮点、有看点的小街小巷,突出我市地方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也要统筹推进,加快进度。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的整治问题,一定要下决心,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取得实实在效果。
要制定巩固提高治理成果的措施,三是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尽快改变城乡脏乱差状况的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常抓不懈。要科学合理划分市、区县、乡镇三级的城乡管理权限和范围,明确职责,抓紧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尽快运转。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房地产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公共交通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依规管理。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对市区和城镇内的违章建设、户外广告、沿街摊点、车辆违规行驶、乱倒乱扔拉圾、乱挖掘占压道路、乱贴乱画等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城镇的文明形象。
三、强化保障。
明确责任。城乡规划建设方面,一加强领导。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好责任,始终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突破口。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和组织协调作用,聚集起部门、区县、专家、群众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把规划好、建设好;同时,还要对区县城和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和协助。市级相关部门要把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建设作为己任,为城乡规划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创造良好环境。各区县要强化责任意识,向学习。想连这样边远、贫穷的地方都能把城镇建设搞好,其它基础条件好的区县没有理由搞不好。城乡综合治理方面,市上已经明确了领导职责,成立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及办公室,分解了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希望相关领导、机构和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职责,始终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加快工作进度。
夯实基础。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要推进,二保障经费。经费必须要保障。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包装和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尽可能把城镇可变现的资源变为资本,尽可能把能够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交给市场,从而减轻财政压力和群众负担,激活民间机构、民间资金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此外,要用好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项资金,坚决避免违纪违法、劳民伤财和形式主义,各区县各部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等所需经费及时到位。
营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三加大宣传。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支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城乡环境共建、共管、共同维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要狠抓舆论引导。各主要新闻媒体要开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或专栏,乡镇、街道、社区、村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设置公益广告、印发宣传资料、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二是要狠抓宣传教育。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要认真开展科学、卫生和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使文明理念、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要开展好文明市民、文明出租车、文明公交车、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双创”工作的宣传面,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