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民营经济概念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使用也许很难确定,但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补充,极大地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1988年,修改宪法时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充分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同年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此后,我国的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于是,民营经济作为一种涵盖面更宽的概念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党的十五大以后,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规范个体和私营经济主体的有关法律,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民营经济概念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就认识到,必须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缓解当时已相当突出的劳动者就业的压力。并认识到个体经济能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发挥“拾遗补缺”、“有益补充”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个体经济也从配角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后,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概全国有300多万户个体和私营企业,在他们中从业的员工大概有1.5亿人,新增就业的70%是在个体和私营部门,而个体私营部门也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中,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成为了上市的公司。中国的个体私营企业所占中国GDP大概50%左右,并且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成长。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的时候,他们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许多民营企业的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二、进入壁垒的基本理论
进入壁垒的概念首先是由贝恩所提出,其义为“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从理论上是基于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对现实市场垄断竞争程度的划分。在一个具有垄断因素的市场定价模型中,存在着企业的市场力量,这种市场力量存在而又不会诱发进入的程度就表明了一个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并将其表示为引发进入的价格与竞争价格之间的差额,这种差额是由进入者而不是由在位者承担的单位成本。这一概念成为贝恩以来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核心。
后来,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勒从成本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进入壁垒可定义为必须由一个寻求进入某产业的企业而不是由已经在该产业内的企业承担的(在一些或每个产量水平上的)生产成本”。这就将进入壁垒限定在影响潜在进入企业的需求和供给条件上,从而对企业规模产生影响。
冯·威泽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将进入壁垒与社会福利效应相联系,在进一步扩展了斯蒂格勒的定义后认为,只有当进入壁垒导致了一个次优的资源再分配时,它才会引起政策的关注。进入壁垒是必须由一个寻求进入某产业的企业而不是由已经在产业内的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从社会的观点看,这种生产成本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扭曲。这一概念说明需要对进入壁垒的正负外部效应做进一步的衡量。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
(一)政府管制
1.市场准人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限制
我国民营企业受政策的制约,目前进入的产业范围较狭窄主要局限在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造加工、餐饮等行业,而在电信、铁路、金融石油、天然气、矿产开采等许多产业禁止民营企业进入。
2.民营企业合理的税费负担仍然过重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税费负担较重,如对所得税的重复征收,民营企业除与国有企业一样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外,税后利润还须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免三减二的优惠政策(创立头三年免税,之后两年减税。在“两税合一”之前,外资企业的所得税是15%),对民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这种税收政策不利于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扩张的积极性。
3.在政府管理方面的低效率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个别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的作风和效率以及办事的制度化、透明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提高了民营企业经营成本。一些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歧视刁难民营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而无法制止。有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大企业和小企业有不同的区别对待,如在民营企业的劳动用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出入境政策方面,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都还存在一定的待遇差别。
(二)融资困难
1.民营企业自身缺陷的制约
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从集体企业发展而来,处于初创时期,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治理结构方面相对落后,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贷款的“准入条件”。如财务信息不透明,资信程度差。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造成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导致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我国民营企业通常采用的家族式的公司经营模式,无疑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制约了金融机构向其贷款的积极陛。
2.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
(1)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由于长期以来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更多的是贷款的风险性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对基层分支结构的信贷经营权控制十分严格,贷款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导致许多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主板市场的“高门槛”造成了民营企业的“此路不通”。我国证券法对企业上市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在已有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仅有的一些民营上市企业都是资本规模雄厚的、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企业,而对正处在发展期,迫切需要资金的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主板市场融资是遥不可及的。
3.政府职能缺位,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现有的政策主要是以大、中型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没有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我国缺乏针对民营企业的立法。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美国就专门立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我国在该领域立法尚为空白;我国没有建立起民营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银企合作缺乏政府支持等。
四、打破进入壁垒的对策
1.摆正民营企业的地位和形象
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处在协助公有制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直到“十五”期间,民营企业才明确地与公有制经济站在同一高度。巩固民营企业现已取得的地位,将会在“十一五”期间继续下去。政府应通过必要的、固定的媒体向社会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政府也应该向公众宣传如何建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等基本问题。
2.政府确立服务于企业的观念
政府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才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所以政府应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制定各种政策的出发点。通常来说,政府服务于企业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1)维护正常的、良I生的市场秩序。(2)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与增长。(3)协调和保护本国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所以政府在处理问题时,要以是否有利于我国企业发展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3.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行政审批是国家制约和调节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也采用行政审批来调节经济。但是我国政府在行政审批上较多地干预了民营企业。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进。要取消和减少原有的审批项目,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和备案制,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审批项目。
4.开发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地区的资金需求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拓宽地区金融资金营运空间。要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优良民营企业客户群;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特点,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健全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拓宽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一方面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扩大客户范围,要制定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政策,如建立专门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适度减少贷款审批程序和环节等。另一方面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逐步放宽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规模限制,适度放开债券利率并丰富债券品种,鼓励经营业绩和信誉良好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募集发展资金。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备受瞩目。从地位弱小的社会经济群体发展壮大成为“扩大就业自主渠道”、“国有企业改革的助推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加速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究起原因不只是受政府管制行为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自身的制度安排和经营状况等内部制约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比如:民营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力、自身的人才梯队是否健全、自身的发展速度是否合适、自身的财务风险是否合理、家长式管理模式是否奏效等等。只有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制度安排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的民营企业才能打破市场进入壁垒且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问题研究综述[J].发展研究,2005,(4).
[2]马倩.浅议民营企业发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观察,2008,(1).
[3]王旭波.浅论民营企业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
[4]高荣祥.“十一五”时期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
一、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现状
2005年全国部分商品交易市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东部地区占总数的83%,中西部地区仅为17%。2003年贵州省私营企业2.81万户,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358.32亿元。横向比较,2003年浙江省私营企业30.1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万余家,销售上亿的民营企业1367家,其中10亿以上的78家。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我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省188家。2004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67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16元。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1164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4784元。不管是从民营企业的数量、质量还是从经济效率来看,东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影响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根据成长型500家企业的战略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研发水平低,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是决定中小型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能说仅仅是因为某单方面的因素导致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育不良,但是,在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管理初级、粗放的状态下,未充分意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尽可能减少对人力资本投资费用,而不是更多地以投资的目光来看吸引人、培养人、稳定人、激励人,管理的核心理念出现偏差、不愿或者没有意识到对员工进行投资开发以使其增值、忽视员工的价值创造是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发育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员工价值再创造及薪酬关系的启示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员工价值创造能力水平的启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著名学习理论,原只运用于教育界。维果茨基认为,人体有两种发展水平,个体现有水平XO,个体在一定条件的帮助下可达到的水平OY。(如下图)
员工的价值创造分为一般价值创造和价值再创造。XO是员工现有能力水平,即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的能力水平;OY是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为企业创造超过一般价值的价值的能力水平,即员工价值再创造能力水平。
(二)员工价值再创造与薪酬激励的关系。XO表示员工现有能力水平,在这一
阶段,当员工完成任务X’O’后,企业提供满足员工基本生存和消费的薪酬后,达到维持员工队伍稳定,保证企业基本生产的目的,这一阶段为企业创造的是一般价值。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就必须以一定的激励因素来刺激员工,实现价值再创造。因此,0Y表示员工在一定条件激励下可达到的能力水平,即员工价值再创造能力水平。如果企业施加以一定的附加薪酬为激励因素,刺激员工在一般情况下未发挥出来的潜质,员工可完成工作任务O’Y’,这时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是超过一般价值的价值,即价值再创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如下图)
当员工能力水平达到OY时,企业的管理活动是最有效的。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保证企业的基本生产、创造一般价值,而是在保证企业基本生产的基础上,激励员工,引导员工价值再创造,为企业创造超出一般价值的价值。
薪酬是用来激发、引导员工行为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背景下,西部民营企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其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员工薪酬也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平均标准。(贵州省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7322.05元,其中工资收入5135.14元;横向比较浙江省,城市居民每人全部年收入14546.38元,其中工资收入10752.74元)。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员工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消费后才会有追求高一层次需要的愿望。适当的、满足于员工个体基本生存和消费的薪酬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员工队伍,减少流失率(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25%,且大部分是中坚力量),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但这不是最有效的管理活动,最有效的管理活动应该是在员工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超出一般价值的价值。企业能够拿来交换员工对生产率贡献的最重要激励因素莫过于薪资报酬。如果员工对薪酬不满,员工的潜质得不到发挥,对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就会受到损害。虽然一些非经济薪酬,如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因素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但就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来看,通过经济薪酬的激励来引导员工的价值再创造仍旧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因此,引导员工价值再创造,为企业创造超出一般价值的价值,与此相匹配的薪酬体系是关键。
三、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员工薪酬体系
薪酬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工具。薪酬对于员工的态度、行为、价值再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到哪些种类的员工会被企业吸引进来并被企业留住,而且还能够成为一种使当前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一致起来的有力工具。如何合理地根据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状况设置员工的薪酬体系不仅是关系到员工价值再创造的动力问题,更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问题。
(一)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员工薪酬体系形式
1、基准薪酬。基准薪酬是员工完成任务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所应该获得的薪酬。基准薪酬包括直接经济薪酬(基本工资)、间接经济薪酬(基本福利),以及非经济性薪酬(工作环境、保险等)。直接经济薪酬是相对稳定的、保障员工基本生存和消费的基本工资。它不能激励员工实现价值再创造,但它可以稳定员工队伍,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直接经济薪酬的决定要取决于员工的工作任务和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环境。一般直接经济薪酬应占全部报酬的30%~40%为合理水平。间接经济薪酬及非经济性薪酬取决于员工所在企业本身的效益及企业所面对的特定环境来决定。不同地域状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其直接经济薪酬水平是不同的(2004年贵州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7332.05元)。因此,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基准薪酬的核定既要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整体的基本工资水平及员工所在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又要考虑到员工所在地区的一般消费水平。
2、浮动弹性薪酬。浮动弹性薪酬是对员工实现价值再创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供酬劳的一种报酬。根据桑代克强化理论,实现价值再创造,能为企业创造超过一般价值的价值的员工,如果能够得到奖励,他们就更有可能在将来为实现更大的价值再创造而积极地工作。反之,如果员工的价值再创造没有得到奖励,那么这种价值再创造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就不会大。浮动弹性薪酬和基准薪酬有着根本的区别。浮动弹性薪酬是用来承认和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再创造,给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价值的价值而付给员工激励薪酬,它是一种激励因素。而基准薪酬是员工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而付给的薪酬,它是一种保健因素。浮动弹性薪酬在激励员工实现价值再创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方面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它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员工过分关注于个体价值再创造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带来的薪酬奖励,对团队式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对团队工作是不利的。因此,尽管浮动弹性薪酬作为薪酬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激励员工实现价值再创造是非常有用的,但还必须要有其他一些薪酬计划来作为补充才能既有利于激励员工,又有利于团队式的生产。
3、风险薪酬。每个员工实现价值创造的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由于采用浮动弹性薪酬计划用以激励实现价值再创造,员工最终所获得的浮动弹性薪酬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较小的薪酬差距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积累成较大的差距,这不利于团队式的生产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必须采用一种另外的薪酬计划以弥补可能产生的较大差距,使员工均有可能获得较高薪酬的机会。因此,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薪酬体系还必须有起补充功能的风险薪酬。风险薪酬是企业内部向员工提供公司内部股份所有权的一种薪酬方式。民营企业所有者可以出让一定比例的内部股权给员工,以入股的形式通过可能分担风险而享受企业成功所获得较高薪酬的机会。风险薪酬的特点是员工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鼓励员工对企业发展更为关注。
(二)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薪酬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1、对劳动力成本的正确认识。民营企业员工不仅仅是一种成本,它是企业对其进行了投资并且可获得回报的资源。因此,企业看到的不应仅仅是劳动力成本,同时更应注意劳动力所产生的收益,尤其是超过一般价值的价值所获得的收益。
2、合理确定薪酬中值。产品市场的竞争为劳动力成本以及薪酬规定了一个上限,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给企业的薪酬水平确定了一个下限。因此,根据薪酬规定的下限及上限,要注意科学合理的确定中值。中值应该是员工为企业创造一般价值的平均薪酬水平。
3、薪酬计划实施中注意薪酬比较的公平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在薪资调查中要考虑到国内平均薪资、西部地区员工平均薪资、同类企业员工薪资状况以及企业内部的工资水平和工作结构。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困境激励
一、民营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民营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名词,本意是用它区别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经济,以保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现在,凡是由非国有资本投资举办和由不代表国有资产的民间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都可以统称为民营经济。因此,民营经济应该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及合伙企业等。由于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因此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就可以称为民营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范,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1)“内部人”控制。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2)人员流失严重。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2.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讨我国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的对策,力争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使我国的民营企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3、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们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也说:“我们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是选择适当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特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对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张学文教授在《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以及参与全球竞争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提出民营企业应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创设一种高效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浙江工业大学的陈春根认为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成为企业制度的主流形式,职业经理业已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群体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随着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体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经过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粗放型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沿海地区,大批经营上规模,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速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在民营企业中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是民营企业摆脱目前人力资源出现的困境,逐步从家族型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王晓明在《民营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中认为,民营企业在实行经理人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他指出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他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民营企业要尊重员工,并且要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第二,民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民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4.戴园晨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在克服困境过程中做大做强需要使用外部人才,要使用外部人才就要果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在该文中还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最大障碍,并且建议要增加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度。
5.谭伟生和刘芳在《民营企业的个性化趋势》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要走出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的困境,就要实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雇佣合同制;二是完善招聘制;三是引导员工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与发展方向;四是设计完善的工作职务。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1.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该文从普通员工的管理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两个层次提出了几点对策:
(1)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容易流失的困境,文章提出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为员工提供施展舞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
(2)对于民营企业“自己人”缺乏管理现代企业能力的困境,文章提到了引入经理人制度,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该文在这一部分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人才短缺对民营企业的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民营企业应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2.在研究这个课题时,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法
:
(1)归纳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总结事物的特征。文章中许多观点早已有学者提出,但是他们都只说了某一方面,或是说的不完整。在这篇文章中对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2)对比的分析方法。对比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即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对比的研究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使用在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分析中。
(3)抽象的分析方法。抽象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在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分析中,即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3.这篇文章有两个创新。第一是论述角度新。本文从普通员工和职业经理两个层次来进行论述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对策,在这之前还没有发现类似角度的文章。第二是本文对许多学者的很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新的观点。
五、研究趋势
1.职业经理人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资源,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民营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承袭了传统家族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形下,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采用,职业经理人也将在全社会内的企业中自由进出。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集中于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员工的活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加强组织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日益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将要面对的是新世纪激烈、反常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译本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戴园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1期
[3]王晓明.私营企业管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N].北京科技报.2000年11月5日
[4]陈春根.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二期
[5]谭伟生,刘芳.民营企业管理的个性化趋势[J].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2期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7]安鸿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8]贺爱忠.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0(2):37-39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家族制;企业家;治理结构;制度创新
Abstract: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rethemainbodyinprivate-ownedbusinessesinChinaandane-merginggroupwithspecialcharacteristics,anditsstateofdevelopmenthasadirectimpactontheoverallcompetitivenessoftheChineseeconomyinthefuture.Bycalculatingfirst-orderandsecond-orderderivativesofproductionfunctiontoinstitutionfunctionandanalyzingtheresults,itisindicatedthatinstitutionalfactorhasadeepimpactontheoperationanddevelopmentof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andthatimprovementininstitutionalenvironmentwillgreatlyimprovetheirproductionandoperation.Forthisreason,thestrategicpatharrangementforinstitutionalinno-vationin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esinChinais:cultivatingentrepreneurship,carryingoutpropertyrightinnovation,perfectingoperatingmechanismofenterprises,andimprovingtheexternalinstitutionalenvi-ronmentforenterpriseoperation.
Keywords:privately-ownedsmallandmedium-sizedbusiness;familysystem;entrepreneur;governingstructure;institutionalinnovation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它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大企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一个具有特殊表征的新兴群体。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特征一:普遍以家族企业形态出现。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系统考察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变革后,在《看得见的手》中为“现代企业”下了这样的定义:“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这一定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参照钱德勤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族手中。以控制权的演变为核心,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与19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演变大致相同(见表1),区别在于美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的工作基本上是消极性的,而我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族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
表1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
──────────────────────────────────────
│企业形态企业控制权管理岗位│
├──────────────────────────────────────┤
│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或合伙人业主或合伙人│
│家庭式企业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纯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家族成员垄断全部岗位│
│准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干亲、姻亲部分非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混合家族式企业家族成员、亲戚、朋友少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临界点外来中层经理部分关键岗位对外开放│
│公众公司职业经理人全部岗位对外开放│
──────────────────────────────────────
特征二:企业家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只存在“业主”而没有企业家,只有大企业才有企业家。这种观点可轻易地被卡森和张维迎的研究驳倒。卡森在1982年发表的《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一书中指出,企业家是“擅长对稀缺资源的协调利用作出明智判断的人”。他强调,一个企业家如果要使自己的判断得到支持,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进一步指出,“当且仅当一个有较高经营能力的个人同时也是资本家时,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即没有个人财富的人充当企业家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②。此观点可由以下模型表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简化对民营中小企业企业家能力的分析,可建立企业家才能模型:E=f(K,M),其中K表示个人财富,M表示经营能力。
显而易见,■(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即企业家才能与个人财富、经营能力成正比。在图1中,只有处于Ⅱ中的企业家,即既有较强经营能力,又有较多个人财富的企业家,才是卡森和张维迎意义上的企业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营企业家不断奋斗的历程。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中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其自身的才能、人际关系、信誉等也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源。
特征三:企业产权单一或产权不清。产权单一体现在民营中小企业家族持股比例很高,而且往往不愿意接受外界的参股投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委托一”问题几乎不存在。产权不清则体现在共有式的产权使家庭成员之间或合伙人之间财产关系不明确。由于业主制或合伙制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的财产就是业主的财产,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根本谈不上法人财产问题。另外,我国许多创立较早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往往注册为集体企业,而在政策环境改善后纷纷“摘帽”,又常常陷入产权归属之争,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特征四:治理结构优劣并存。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经受了更大的生存压力,民营企业家也担负了更多来自家族和自身的压力,因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见表2)。由于企业的财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习惯于自己管理、自行决策,因而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特征五: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外部约束。一是行业准入障碍。行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在选择行业时受到了很大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处于次国民待遇地位,实际准入的行业不仅少于国有、集体企业,还少于外资企业。二是不合理的税费负担。由于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收费与社会负担,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负担很重,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项目收费。三是外部融资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50%至60%靠内部融资,自有资金比重过大。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股票类、贷款类、债券类、基金类、项目融资类、财政支持类六大融资方式,但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它融资渠道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开放度都很低。间接融资方面,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和企业规模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也存在普遍不注重信用建设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与民间投资发展相配套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获得发展。直接融资方面,由于主板证券市场的进入门坎太高,二板市场久久呼之不出,风险投资基金欠发达,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更加困难。
表2不同类型企业治理结构的比较
项目理想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公共民营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高较高
产权人行为规范、商业化商业化规范、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高无高
企业目标多元目标利润利润、企业价值
人才优势高低高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高成本、有限中等成本
激励机制完善完善不完善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企业家、家族董事会
决策效率高高一般
项目公共国有企业行政式国有企业
市场竞争压力高或无几乎无
产权人行为非完全商业化非商业化
资本市场压力一般无
企业目标利润多元目标
人才优势一般低
资金供应低成本、高额极低成本、有限
激励机制差差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政府行政部门
决策效率较差差
二、制度因素影响:基于生产函数和制度函数的分析
制度主义是当代经济学现实主义潮流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中的新制度经济学重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研究的重点则强调对现实约束条件进行实际调查。在这里,我们借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由生产函数入手研究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科学技术也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因而,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Q=f(L,K,E,M,T)
其中,L表示劳动的投入,K为资本的投入,E为生产中土地的投入,M代表企业家才能,而T则代表技术的投入。假设Q不是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稀缺的,任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都会使Q增加;而且任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
1.■(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2.当且仅当L=0,K=0,E=0,M=0或T=0时,Q=0
民营中小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处于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设各种制度因素的函数可综合表示为F=f(Z),制度因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可由■(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表示,将■(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展开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当制度环境改善时,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处于更加有利的环境,使用效率、投入产出比将进一步提高,因而■(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同理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求Q对F的二阶导可得: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制度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制度因素同样是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一种生产要素。由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知,■(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此处有公式或插图),因此■(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这说明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状况改善,但这种改善的速率将会越来越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用图2表示民营中小企业生产函数与制度因素的关系:Q-Z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此处有公式或插图)),而且是下凹的(■(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此处有公式或插图)
三、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中小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但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我学习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明晰民营中小企业产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在其《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中小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健立一整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或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外部制度障碍。第一,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各种外资准入限制和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业领域,在向外资开放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应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进入。第二,减轻民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规范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收费,对于有关的收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坚决禁止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民营中小企业也应当享受。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可以让民营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计入成本、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土地租用费付款和用地价格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第三,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社会信用建设是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调查体系,通过社会评价力量对各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推进企业外生性信用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推进企业的内生性信用建设。此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设立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显著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环境,而尽快建成二板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会大大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厚文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甘德安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彭海颖.论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J].经济问题,2003,(3).
[4]徐善长.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J].上海改革,2003,(1).
[5]石军伟.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一个基于企业家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2,(10).
[6]王克忠,刘晓华.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创新[J].上海改革,2003,(8).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我省的经济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到2006年底,我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60万户,个体工商户187万户,注册资金达10436亿元,从业人员1219万人。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541.9亿元,占全省GDP的35%。进入新时期,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征程上,需要民营企业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竞争力的建设。
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良好的品牌基础。据统计,到2005年底,省著名商标817件、全国驰名商标46件中,私营企业分别占50%、39%;全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100个产品中,民营企业占69个;我省评定的403个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312个;我省评出的55个出口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37个。其中,“波司登”品牌荣获中国服装品牌最有价值大奖,波司登公司也是纺织服装行业唯一入选16家“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全国率先以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如今已成功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数十个国家的市场,成为世界防寒服市场无可争议的三大品牌之一。
然而,由于受制于企业个体规模较小、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技术创新不足、营销管理方式落后、品牌发展环境欠佳等多种因素,我省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还不强。浙江省与我省相邻,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与浙江省相比,我省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还处于落后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知名品牌较少、品牌档次不高、专利数量较少、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市场份额较小等方面。在“胡润2006年民营品牌榜――中国50个最具价值的民营品牌”中,浙江省占有9席,而我省仅有6家上榜。在该榜的前10位中,浙江省占有3席,而我省则一家也没有。
建设和提升品牌竞争力,关系到我省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江苏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的方方面面。针对品牌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及其原因,我省民营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应采取以下对策: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当时中国“遍地是金”的市场环境下,多元化经营确实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多元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它导致企业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加大,成本和费用剧增,并且加大了企业品牌风险,使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损伤。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占29.2%。这说明500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来自于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事实上,当初轰轰烈烈搞多元化的企业,如今销声匿迹的不在少数。因此,对于江苏民营企业,尤其是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来说,在经历了“简单多元化”的浪潮后,应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选择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强,以形成企业品牌的长久竞争力。
着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是民营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江苏民营企业首先应当立足技术创新,通过强化科技人才聚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合作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下大力气,提高科技水平。江苏阳光集团以科技支撑品牌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精毛纺面料研究的博士后工作站,现已形成每天开发7-10个新产品的研究能力。“阳光”牌面料已进入国际高档面料行列,“阳光”品牌具有了较强的品牌竞争力,阳光集团也成为江苏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其次,要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作为品牌竞争力建设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要树立起品牌管理的理念,迅速积累起品牌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扫清管理障碍。
采用正确的品牌策略。市场营销与品牌竞争力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企业好的适合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至关重要。江苏民营企业要学会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品牌发展周期与市场营销策略三者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成功的品牌战略是企业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企业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目的的战略决策,主要有品牌延伸战略、品牌授权战略、品牌合作战略和品牌共享战略四种品牌战略。江苏民营企业应当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框架内,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企业的品牌战略。以生产童车为主的江苏“好孩子集团”,以品牌合作战略取胜,和美国最大的销售商之一考思考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孕育出一个联合品牌“考思考/好孩子”。这一品牌的童车风靡美国,销售量已占美国儿童推车市场的1/3。“好孩子”品牌也获得了200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第2名。在品牌竞争力的建设中,品牌保护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品牌保护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就是要做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商标注册,要敢于、善于利用法律法规、舆论工具等多种手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来保护品牌。
走品牌国际化道路。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品牌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代表,从而树立起强烈的国际品牌意识,以创建世界著名品牌为己任。目前,我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据统计,到2006年初,我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额已超过了境外投资总额的50%,在“走出去”中已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是,“走出去”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往往选择贴牌生产的出口战略,从长期来看,非常不利于培育企业品牌竞争力。因此,我省民营企业应尽快从贴牌生产向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出口转变,以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走进国际主流市场。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为品牌注入感情。文化可以赋予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个性。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只有有个性、有文化内涵的商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民营企业一般对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比较重视,却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创品牌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导致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较低、档次不高、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同国际知名品牌抗衡。因此,江苏民营企业亟须致力于品牌文化建设,在生产、销售和售后各个环节注入文化理念,大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品牌文化的根基是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要避免企业文化形式化,真正建立起基于长远发展兼顾社会进步、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根植于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融入长期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中。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和长久的品牌竞争优势。
在我国,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的主体结构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为外商直接投资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见、)。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安排和中国的市场潜力所吸引的巨大外资导致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加工贸易又是我国贸易失衡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1999年以后,占我国贸易失衡的绝大部分。一般贸易的失衡经过了2001~2004年的逆差之后,在2005年转为顺差,但这种趋势在2009年反转。其它两种贸易方式的失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减缓我国贸易失衡的程度,加工贸易的失衡必须有所改变,然而从事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产权的约束使我国的产业升级和对贸易失衡的治理出现困难,国家直接的宏观调控可能并不起作用,必须运用导向政策引导和调整外资的投资领域,使其不再过多地投资于一般加工贸易和产能过剩的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二、贸易失衡的主体结构
就我国从事贸易的主体结构来看(见),国有企业的比重下降较快,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重上升明显,集体企业的地位并不突出且比较稳定。自1999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后,外资企业一直在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私营企业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私营企业贸易比重的上升是我国市场化力量增长的结果,私营企业在内资企业的比重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2009年初的70.91%。同时,这也反应了我国私营企业单个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但是从贸易失衡的主体结构来看(见),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由非国有企业创造的,而且私营企业的贸易失衡上升较快,其数值相当于其他性质企业之和。这一现象值得一提。虽然外资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据绝大部分但它的贸易失衡情况却没有私营企业那样严重,也就是说私营企业总进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小但贸易失衡额却很大,说明我国外资企业主要从事“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而私营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相对较小。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加工贸易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私营企业从我国的比较优势出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产业,这一模式的代表是浙江、江苏的民营企业。从和可以看出,我国的私营企业也从事了一部分加工贸易,这说明有一部分私营企业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加入到全球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的分工中,主要从事低端的产品组装及制造。这一部分私营企业的代表是珠三角地区的私营企业。由于肩负国家宏观调控和平衡贸易收支的政策使命,同时,大型国有企业往往也是成套先进设备和工业原料的主要需求者,我国国有企业自2003年以来一直持续贸易逆差。
三、贸易失衡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是考察贸易水平和贸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上的贸易失衡状况不仅能够反应我国总体产业结构的变迁而且能够反应我国在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上的具体改变。从我国贸易失衡的商品结构上看,我国在初级产品上总体长期保持逆差,而在工业制品上总体长期保持顺差。在我国,第一产业总体上的贸易失衡并不严重,初级产品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对工业原料和能源的巨大需求所形成的逆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水平和贸易质量是高的。必须要看我国在哪些具体的商品大类上存在比较优势。本文选取1994~2009各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失衡前6位的初级产品和前10位的工业制品进行统计(按SITCRev.3分类标准)。我国在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28);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33);纺织纤维及其废料(26);纸浆及废纸(25);油籽及含油果实(22)长期存在逆差,而蔬菜及水果(05),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制品(03)存在长期顺差。且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33)和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28)自1997年以来一直稳居我国初级产品贸易失衡的前2位,国际原油和金属矿砂的价格上涨明显,有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巨大需求的拉动。而早期对植物油脂(42)、油籽及含油果实(22)以及纸浆及废纸(25)的巨大需求逐渐被对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所取代。随着对植物油脂(42)、油籽及含油果实(22)需求的减少,它们在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也逐渐被取代,退出了贸易平衡前六位的舞台。纺织纤维及其废料(26)却一直活跃在我国初级产品贸易逆差前六位的舞台上。这反映了我国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反映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对金属制品的巨大需求。2006年,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3大汽车生产大国及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汽车消费大国。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激增导致了对金属原料和石油产品的巨大需求。初级产品的失衡状态也反映了我国在传统的纺织行业、造纸行业产品贸易上的活力以及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制品(03)产品上持续的比较优势。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服装及衣着附件(84);杂项制品(89);鞋靴(85);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65);金属制品(69)依然保持长期顺差而且这种比较优势一直持续到现在。同时,在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75);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76)上也保持了较多年份的贸易顺差,但是这两类产品从1995年、1996年起就已经是贸易顺差的前十位了。从我国贸易失衡的前十位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产业升级所取得的成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而且这两类产品多数进行的是加工贸易。虽然有研究表明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和产品层次都得到提升,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高收入国家出口产品的相似度迅速提升(Schott,2008),而且中国出口产品的层次明显高于中国实际人均收入水平(Rodrik,2006)。但是,那些产业升级的成果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并没有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产品,且我国在较高层次产品的生产上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增值环节。这也被我国持续成为反倾销对象国的事实所证明。在初级形状的塑料(57);电力机械、器具及电器零件(77);特种工业专用机械(72)上,我国长期存在逆差。但是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消费也减少早期对制成肥料(56)、金工机械(73)、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和零件(74)的需求,但是对特种工业专用机械(72)、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77)、初级形状的塑料(57)的需求一直很旺盛。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生产普通机械设备的能力但却无力生产一些精密性较高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工业专用机械和电力机械。我国对钢铁的需求也一直很旺盛,但自2007年起,钢铁由长期逆差变为顺差。现在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第一生产大国。
四、贸易失衡的国别(地区)结构
为了弄清楚我国贸易失衡的主要对象国,我们必须考察贸易失衡的国别构成。本论文选取1994~2009各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失衡顺差前6位和逆差前6位的国家(地区)进行统计,我国长期对香港、美国、荷兰、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西班牙等国(地区)保持顺差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其中与西班牙的贸易是从1999年开始增长的,其他几个国家(地区)一直都是中国大的贸易伙伴。而对台湾、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存在长期逆差。中国自2000年开始增加对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贸易逆差,这种局势在2007年得到缓解,取而代之的是能源大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自1994年开始一直到2002年,一直稳居中国贸易逆差国前五的宝座,自2003年起退出了前五名,因为我国与东亚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能源大国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日本由顺差转为逆差且这种转变具有持续性。对德国自2006年由逆差转为顺差后,贸易趋于平衡。从贸易的国别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伙伴国特别是贸易顺差国太过集中,这势必增加我国的贸易风险,同时容易招致对方的不满。2006~2009年,中国平均每年遭受反倾销案件高达71.75件,几乎每三件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件是针对中国的。这与我国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长期贸易顺差不无关系。我国对东南亚如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以及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体现了我国在东亚内部的分工地位和我国加工贸易比重较大的特点。研究表明(刘万锋,2008;卢万青,2009):我国与东亚国家的贸易主要是中间品贸易,中国成为众多中间品最终组装并出口的终点,由此逐渐形成“东亚———中国———美欧”的垂直三角贸易模式。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东亚国家对美贸易失衡的“替罪羊”的角色。同时,对矿产和能源的需求增大,导致我国对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的贸易逆差增幅较大。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脆弱性。
五、贸易失衡的形态结构
从海关统计年鉴上无法考察我国贸易的形态结构,但贸易的形态结构能反应一国的工业化水平和先进程度。而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一国的贸易形态结构也反应一国未来的贸易优势与劣势。从贸易失衡的形态来看,我国在货物贸易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服务贸易上存在比较劣势。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对于这点,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新的分工形态即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工(雷达、赵勇,2009;徐建炜,姚洋,2010)。而因为服务业的可贸易程度以及贸易自由化程度(WTO的谈判进程)滞后于制造业,导致了我国总体的贸易顺差。现实中,这种新的分工模式与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交织在一起,很难清楚地界定。所以,新形态的国际分工是否存在还没有定论。尽管这种分工模式的普遍性受到质疑,但不可否认我国与发达国家事实上存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工,而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增强。从我国贸易失衡的形态上看,未来我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各期国的贸易失衡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变,因为服务贸易是未来贸易的主流,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滞后会让我国的贸易优势不复存在。
六、结论
通过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进展,我国在一些新兴产业如机械制造和电信产业上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这种优势还远未取代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新兴产业的力量虽有所发展但还很薄弱。我国工业对工业原料和能源的依赖非常严重,我国工业的高消耗性可见一斑。对初级形状的塑料持续而强烈的需求也表明我国工业的高污染性,尽管我国在工业制成品上有巨大的贸易顺差,但工业发展的水平和结构令人担忧。加工贸易仍然是我国贸易失衡的主体。我国珠三角的一些私营企业也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从事着一般加工贸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我国市场力量壮大的结果,江浙一带的私营企业的发展模式与加工贸易有着本质的区别,代表着我国自主产权产业发展的进步。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国有企业的贸易逆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由于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的不断下降,其对贸易失衡的调整有限。这也让我国直接宏观调控下政府的产业升级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难题。产权的约束要求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更注重市场引导而不是直接的行政干预。我国贸易失衡对象国的集中给我国的贸易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案件层出不穷,我国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风险。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会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流,在未来的服务贸易上的劣势可能让我国的比较优势不复存在,使我国由贸易顺差走向贸易逆差。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贸易失衡有这样的特点:总量较大、结构较差、不可持续。对此,下一阶段的政策可着眼于:
第一,调整对外资的政策,优化要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由于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同时加工贸易的主要创造者为外商投资企业。产权的约束使直接的控制变得没有可能,那么,要改变我国贸易失衡的总量和结构,转变对FDI的政策尤其重要。限制FDI投向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产能过剩的产业,鼓励外资投向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变外资“超国民待遇”,抑制各地引资攀比和过度竞争。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准则,把国内各种性质的经济主体、投资主体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实行非歧视原则。促进利用外资从重视“量”向重视“质”的转变。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的商品结构。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给我们调控贸易失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控制贸易失衡可以直接从增加进口,控制出口入手。在美国高新技术出口放松管制的条件下,我国应扩大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可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提高国内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要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要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个人信息
xxx
性 别: 男
年 龄: 45岁 民 族: 汉族
工作经验: 11年以上 居 住 地: 浙江台州 玉环县
身 高: CM 户 口: 重庆綦江县 綦江县
自 我 评 价
本人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熟知公司整体运作,不论是生产管理、还是人事行政管理、物料品质管理,管理经验丰富,能为公司发展壮大出谋划策。本人能推行、实施、建立、维护ISO9001:2000质量体系、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工作,能独立应对客户验厂、认证公司审核。善于产能分析,宏观调控。善于抓住工作重点,解决关键问题,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成本意识强,品质意识强,数字观念强,善领导、识大局、独挡一面,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大中型企业中担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多年。能充分运用自己多年来在企业中所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团队组建和企业整体运作的丰富经验; 施展自己在生产制造型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并与公司发展相结合。
求 职 意 向
希望岗位: 经营/管理类-(正/副)总裁/总经理/CEO 经营/管理类-厂长/副厂长
寻求职位: 总经理,总助,副总,厂长
希望工作地点: 浙江浙江 四川四川 重庆重庆重庆
期望工资: 13000 /月 (要求提供住房) 到岗时间:随时到岗
工作目标 / 发展方向
本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强,可快速上手其他行业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
本人从事外资民营企业管理20来年,从基层到高层,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处理员工.客户.供应商合同,经常处理劳动纠纷,供销商业谈判。经常参与当地政府活动,无论对内对外自信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强,即使相同行业,换一个环境同样有人脉关系.企业文化.市场差异.渠道不同之别。所以能否胜任,关键在于经验.心态.责任心,有没有空杯心态,有没有主人翁心态。本人想对自己重新进行职业规划。只要你敢给我平台,我定不负所望。
工 作 经 历
2015-03--2016-07:台州新远进出口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贸易、商务、进出口(民营企业)
担任岗位: 经营/管理类/(正/副)总裁/总经理/CEO
职位名称: 副总经理
职位描述:负责墨西哥工厂生产,墨西哥仓库,墨西哥销售全面经营管理工作。
2010-04--2014-10:玉环华阳机械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业(私营企业)
担任岗位: 经营/管理类/(正/副)总裁/总经理/CEO
职位名称: 总经理
职位描述:全面主持公司经营活动工作。下辖生产、物控、品质、技术、人事、业务、财务七大部门,直接向远在千里之外的董事会负责。把已经较难生存的家族式民营企业管理成为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规范性企业。不仅稳定发展并可持续发展。
2006-08--2010-04:浙江山企电器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民营企业)
担任岗位: 经营/管理类/(正/副)总裁/总经理/CEO
职位名称: 常务副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职位描述:任职于浙江山企电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管理者代表,主导公司全面管理,下辖生产、物控、品质、设计开发、人事、业务六大部门。主要产品为保温瓶、保温杯系列,热水壶、豆浆机、榨汁机家用家电产品系列等。生产部门有注塑车间、不锈钢车间、包装车间、小家电车间、模具车间等。
2002-11--2006-06:中山市古镇科域电子厂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民营企业)
担任岗位: 经营/管理类/(正/副)总裁/总经理/CEO
职位名称: 常务副总管理者代表
职位描述:为公司壮大发展出谋划策,公司从八十人发展到三百多人。本人在公司任职期间全面主持工程、生产、物控计划、品质、行政人事等日常管理工作。公司为生产汽车、摩托车、家用系列防盗器民营企业,生产部有注塑、SMT、电子、组装车间。
1998-10--2002-10:东莞常平嘉丰电子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外资企业)
担任岗位: 工业/工厂类/生产经理/主管
职位名称: 生产经理
职位描述:统筹规划生产车间日常管理工作,员工培训,生产排单,工作协调,流程优化重组等。本司为1300人左右之台资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玩具、塑胶玩具、插头、插座、电脑、音响等周边连接器等,生产部有模具、冲压、注塑、组装包装一条龙生产线。
1994-10--1998-09:东莞市东坑镇崇泰塑胶制造厂
所属行业: 生产、制造、修饰加工(合资企业)
担任岗位: 工业/工厂类/仓库管理员
职位名称: 主管
职位描述:仓库整体规划,现场5S整理,进销存账目的核查,账卡物一致的监督等。本司为500人左右之日资企业。
教 育 经 历
1989-09--1992-07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类/数学系 大专
培 训 经 历
2004-03-- 2004-03 中安质环认证中心 ISO9001/14001 资格证
2004-08-- 2004-10 新维顾问有限公司 A管理模式、精益生产管理、QC七大手法、IE七大手法
技 能 专 长
语言能力: 英语:一般(一般); 中文普通话:良好
所在地方言:良好;
计算机能力: 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熟练Word和Excel办公软件。
其它相关技能:
A管理模式、QC七大手法、IE七大手法运用、ISO9001/14001/SA8000推行、实施、建立、维护,ERP系统操作,精益生产管理模式运作。
拓展阅读:能不能达到基本创作需求 也可用以衡量简历优劣
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经常被使用到的个人简历究竟是否存在一些必须存在的内容呢?寻常人在对其书写创作时,又需要对哪些问题有所关注。
想要依靠简历一次性成功就职的人,大都会对此问题表现出比较关注的态度,看起来困难,其实只需一些简单的小技巧,简历的书写问题即可得到有效的解决,即便了解不是很多,但它的可运用效果多少也会有所增加。
基本创作需求有哪些?
1、最完善的信息
除了一些必须要存在的基本信息之外,我们还应该在简历中将自己能够做什么,以及可以做什么等内容书写出来。大多数求职者正是因为没有关心这些问题,所以导致了求职总是失利,这就是个人简历制作中需注意的方面。招聘方碍于时间与精力的缘故,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对这些简历进行阅读,这也就导致了简历必须要在第一眼看过去能够完全显现出优势,这样才可以带来一种比较出色的吸引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难 原因 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确认一直在不断的完善中,但是基本上都是以资产总额,销售额和职工人数作为界定标准的,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暂行规定 对中小企业提出了以下划分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主要有合伙入股、直接投资等形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初始资金都来源于主要的业主。民营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内部资金融资。内部融资的手续费低,程序简洁,融资速度快。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时,企业的资金链随时面临脱节的危险。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无法成为沪深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需要在深圳中小板市场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目前的中小板规模层次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现行的中小企业上市门槛还相对较高。目前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融资都是来自银行。但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它们在货币紧缩环境中,为保持最佳盈利水平,银行必然转变信贷偏好。中小企业由于项目较小、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等原因,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银行信贷“保大放小”的做法成为必然,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地位,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当然,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方面的原因,还有环境的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
1.1资本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经营管理水平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经过是国有、集体、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完成的,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主要职务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替代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它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发展后的经营管理的需要,限制了企业向较大的规模发展。企业的经营信息透明度差。
1.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高
2008年整个金融业不良贷款比率是2.4%,中小企业不良率达到了11.6%。所以对银行来说,做中小企业业务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中小企业规模小,在公司治理,财务透明度,和企业家的管理模式上都和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都加剧了中小企业的风险。在风险方面银行多数会抛弃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大企业。
2.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发展环境差
2.1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国家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不相适应。
2.2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渠道受阻
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主板市场,国家设立主板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主板市场大部分上市指标被国有企业占用,通过公开上市进行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寥寥可数。以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大约只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民营企业直接上市的数量不足上市公司总数的6%,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数量只占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左右。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1.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加大力度支持创业板融资,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2.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债券市场仍以国债和上市公司发行债券为主。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可以通过债券融资,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考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3.提供风险投资
美国小型成长型企业还可通过引入以风险投资方式获得融资。具体做法为,由经过联邦小企业管理局认证的创业投资经理人募集至少500至100万美元私人资本作为风险投资初期资本,通过小企业管理局担保杠杆放大3倍后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该项融资通常持续7到10年,中小企业成功后,上述创业投资经理人需向小企业管理局返还援助资金并支付适当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一、常州地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都在逐步扩大。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说明民营经济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其组织结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从最新调查的常州地区民营企业的情况看,设立内审机构,开展内审工作已成为一种好的态势,令人欣喜。根据对常州市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11家民营企业调查,已经设立内审机构的就有5家,配备内审人员16名。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后,内审职能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讲还占有一定的位置,表现在有的单位保留了原有的审计机构,有的单位把原本不是独立的内审机构设置为独立机构;有的单位配置了人员;还有的单位内审机构内审力量得到了加强.如江苏华夏农药有限公司、武进中天钢铁有限公司、江苏阳湖棉纺集团等在改制为民营企业后,都保留了内审机构。2001年10月侨俗集团有限公司改制时,从财务部门单独分开设立了审计部,并配备了专职人员。江苏新城集团公司财务与审计合署办公,设有4名专职人员负责基建预、决算审计工作①
目前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为强化管理自发开展内审工作。区别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法定要求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虽然国家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没有法定的要求,但民营企业为管理需要自发设立内审机构或配备内审人员,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
2.开展内审工作的为一些大中型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层次和幅度较复杂的企业,决策层对间接管理的下属控制线较长,需要通过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实施控制职能。
3.内审工作与日常管理活动紧密联系,有的内审工作已经上升为企业的高层管理活动。与国家审计相比,企业内部审计除了监督控制外,还承担着日常的企业管理工作,如侨裕集团审计部门加强对公司资金运作过程和状况的审计,通过审计,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是否与计划相一致,根据资金运动态判断资金的进行质量,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江苏新城集团公司内审机构参与包括子公司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的制订,每季度对子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事中审计,并及时反映审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协助领导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了经营的有效性,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二、常州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现实意义
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内部审计价值,具体表现在内在价值、现实价值、潜在价值三个方面。
1、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是指企业内审机构存在的本身,对本企业特别是对所属单位具有约束力,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现实价值②。所谓现实价值,是指企业内审机构通过对本企业特别是对所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堵塞漏洞,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而实现的直接经济价值.
3、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具有潜在价值。所谓潜在价值,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针对被审计单位及所属部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或建议,被企业管理当局或被审计单位采纳,而在以后期间内实现或逐步实现的、暂时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价值。
三、常州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1、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优势:企业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企业内部审计的时间、方法、方式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
2、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企业利益与内部审计人员利益的一致性,会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常州市统计局和审计局有关资料的研究和归纳,我认为目前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设立之初,缺乏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管理和约束。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需求尚处于一种非理性的阶段,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因此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因。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不规范,既有独立设置的,也有与财务或监察合并的;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管制的,也有受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多样,方法不同,工作随意性大,使整个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2、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区域之间的差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市区、武进等发达地段发展较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常规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仅处于萌芽阶段,甚至有的乡镇,目前尚未有民营企业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二是企业之间的差异。同一地区同一层次的民营企业,有的很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内部审计人员地位高、薪酬高;而有的却忽视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时髦摆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根本就不知道企业应该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手段落后一般民营企业大都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审计工作作为核心部门更要有业主亲属主抓。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审计队伍的人才开发培养和更广泛的择优选聘,造成人员素质差,结构比较单一,缺乏专业技术、工程技术、物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虽然电子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造成效率低下,准确性差,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4、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制约民营企业大多依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网,靠家族的凝聚力逐渐发展起来的,往往用管理家族事务的方法管理企业,企业的命运实际上与家庭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管理制度中过分揉进了亲情的因素,削弱了企业管理者的制度意识,部分人员凭借特殊身份破坏企业规章制度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极为严重。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也由家族成员构成,素质不高,在审查时往往顾虑血缘关系,不能正确反映甚或背离企业目标,时有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因此,家族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发展常州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
要解决常州民营企业内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基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规定,本人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选择根据常州民营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如下:
第一,对于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即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由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这种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模式,既可降低企业的内部审计成本,又能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但采用这种方式的企业需设立内部审计主管,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起到沟通会计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作用。
第二,对于实行公司制的大规模民营企业,可以实行双重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第一层次,通过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审计,对股东会负责。第二层次,在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与经理层同级,帮助经理及时考核下级各职能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和管理层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这种内部审计模式能较好的顺应公司制民营企业的特点,并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利于内部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工作。
2、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强,经营者要对投资者负责和承担风险的责任也增强,迫使企业领导者自发地转变内部审计理念,从“要我审计”转到“我要审计”,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增加组织价值的作用。只有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实现企业目标,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不断发展。
3、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民营企业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审计技能,而且还应熟悉审计制度的规定,不断提高自己的审计工作能力。同时国家也要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称等自身因素有具体的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4、优化审计环境,在审计重点的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审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审计存在和发展的方向。审计要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协会、企业领导要进一步营造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企业工作大局,立足微观审计,着眼宏观服务,从机制上、体制上、制度上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紧紧围绕企业管理重点,积极开展调研,服务领导决策;紧紧围绕领导关心,群众瞩目的事情,开展对热点部门、焦点事件、重点问题的审计力度,做到审计重点与企业工作中心合拍,与群众利益合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不断鼓励和扶持,我国民营经济必将为繁荣市场、拉动供需、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发挥重要的作用。只要采取上述措施,真正有效落实,那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定会打开新局面,取得突出成绩,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主体,成为企业生存、发展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充分发挥职能,真正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使其利国利民,也利于企业。
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如何把握好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报道,是我们新闻工作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1.研究新的经济特征,把新的社会阶层报道摆到一定位置。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原因是各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我国已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次是经济体制的变化。由于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出现了中介、服务等多种组织形式。再次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和产值比重上升,促成社会就业结构变化。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新的社会阶层就不断涌现。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二是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三是个体户;四是私营企业主;五是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六是自由职业人员。以上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尽管他们的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职业各有区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不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公家人"。对这些"非公家人"应如何认识?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摒弃"左"的意识,实事求是地看待新的社会阶层。从我们近年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报道实践来看,在思想上必须不断克服和纠正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摘下"有色眼镜",要看新的社会阶层的主流和本质。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提起新的社会阶层,有不少人总想把他们打入"另册",总认为个体、私营经营部门制假、贩假的多,偷税漏税的多,违法乱纪的多,对他们的报道总是左顾右盼,缩手缩脚,顾虑重重。就新乡市来说,去年仅个体私企就有34740家,上缴利税占全市乡镇企业总利税的78.3%。长垣县民营企业撑起了半壁江山,因此该县被树立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枝节,要看整体、看实质。二是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收入和财富,积极报道他们致富的经验。我们一些同志在对新的社会阶层的报道中,对他们的收入和财富总爱持怀疑态度,总认为"为富者多不仁",因此在报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致富时总是"底气"不足、笔墨不够。我们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用实事求是的观点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收入和财富问题,明确只要这些人士合法经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尊重工人的合法权益,他们有再多的财富都是正当的、合理的,都应该积极报道,绝不能对他们存有偏见。三是全面看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品行,敢于树立他们中间的先进个人典型。我们引导编采人员认识到: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否先进,能不能树立为先进典型,不能只看他们干什么职业、担当什么职务、有多少钱财,而重点要看他们对自己的财产是如何支配的,看他们对待工人群众的态度如何,看他们是否热心公益事业,是否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模范执行党的政策。他们这样做了,我们就应该一视同仁对待他们。
3.坚持"两个不动摇"的方针,规范报道新的社会阶层。对新的社会阶层和国有企业报道应把握什么基调?我们认为,在把握报道导向上要掌握好以下三点:一、领会政策,把握好度。中央、省、市对发展新的社会阶层都有明确的政策,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在坚持"两个不动摇"和"两者相统一"原则的前提下,把握好报道的度,不能违背政策搞报道,不能乱提口号,不能盲目炒作,在发稿的数量和版面安排上要正确体现党的政策意图。二、明确当地"社情",做到心中有数。就新乡市来说,新的社会阶层组成比较复杂,总体来看他们有五个特点:一是重。他们的经济比重在全市整个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重。市辖8个县中有5个县个体、民营国内生产总值都在当地占50%左右。二是多。仅全市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9.7万多家,他们上缴的利税在个别县、区已达总利税的40%到70%。三是广。新的社会阶层点多面广,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四是大。有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办的经济实体规模名列全国前茅,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五是特。新的社会阶层创办的实体都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大多是"散兵游勇","单兵作战"、体薄力单,或资金不足,或素质不高,或管理力度较弱等,明确这些情况后,我们在报道中有的放矢开辟专栏,引导新的社会阶层健康发展。如去年底,新乡市有一家中介服务机构出了问题,影响较大,社会上一时谣传了不少对中介服务机构不正当的说法。我们主动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挑选了10家先进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报道,并配发短评,引导群众正确认识中介服务工作的意义,支持、规范中介服务工作。有的个体、私营经营部门缺少人才、技术和资金,我们了解情况后,主动在版面上开设"信息与机遇"专栏,为他们牵线搭桥、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受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三、多请示汇报,及时了解上级意图。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都有许多不同的政策,地方党委、政府对本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经常出台一些新的具体规定,这些都是我们搞好新的社会阶层报道的政策依据。我们新闻单位要主动与当地领导部门联系,了解新的动态,把握大方向,打好主动仗,把工作做到前头,尽量使我们在新的社会阶层的报道中不出和少出偏差。
问:发展民营经济不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吗?
答:不完全是。按照马克思的理 论,财产的概念更具有根本的性质。正如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具体形式,而不是 公有财产或公共财产的全部,个 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也只是私有制的两种具体形式,而不是私有财产的全部。 私有财产不仅包含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 体形式的所有制,还包括公民或私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例如私有房产、汽车、家电 ,以及私人投资、储蓄、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它比私有制具体形式宽广得多,它们 都应得到保护。
保护私有财产的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的中国公民有私有财产。因为有私有财产才需要保护, 不保护就意味着没有私有财产。它是我们一切法律、制度、工作的基础,属于根本性的制度 建设。
问:这样看来,从更广阔的范围说,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应当是公有私有并存,共 同发展。
答: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一个新认识。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说,"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当然 包括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我们很难设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 就不再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了。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支持和保护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要支 持和保护私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
问:现在的情况是,许多民营企业家仍有畏惧心理。在没有明确产权的情况下,一 些民营投资者对未来仍然不放心。
答:我国现实中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全部是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重新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它同其他西方国家私营经济的正常发展 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人家是由低到高自然发展的,我们则在这之前经过一场消灭私有 制的改造运动,这段历史是不应忘记的,也不能忘记。现在谁都相信历史不会重演了,但这 段历史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了。因此,现在重新发展起来的私营经济的当事人,普遍 的心态是,拥护党的现行政策,但又担心政策将来会变。
问:在现实中确实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产权得不到保护而受到侵吞和危害的事件。
答:是的。比如乱收费、乱摊派,私营业主是绝对无法抵制的;他们在同公有制单位 联系、 合作、交易、兼并等关系中,只要发生产权纠纷,私营经济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在 需要民间资本进入时,千方百计动员人家进来,可是当人家进入取得成效时,由于红眼病
作 怪,又想方设法制造事端,侵吞人家的财产,等等。这种案例实在太多了,成为影响非公有 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问:依照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您曾提出不 要再使用全 民所有制概念,而直接使用"国家所有制经济",将集体所有制概念改为"集体和合作经济 "。为什么?
答:第一,全民所有制概念是一个虚拟的、不规范的概念。
第二,现实中的所谓全民所有制是根本体现不出来的。例如全民所有制包括不包括农民 ,包括不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国有经济的福利,农民能否享受得到 ?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现实中并没有真正的全民所 有制。现实中存在的是真正的国有经济。国家所有制是规范的概念,宪法中只使用国有制的 概念就可以了。
第三,从理论上说,只要社会上还有多种所有制并存,就不可能有什么全民所有制。何 况全民所有还不如马克思说的社会所有科学。全民所有制还容易使人误解为民营经济,例如 前不久出版的《民营经济实用词典》就把全民所有制经济也说成是民营经 济。
问:为什么要把集体所有制概念区分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合作经济呢?
答:第一,原来宪法中所说的,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包括生产、供销 、信用、消费,包括工业、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商业等等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 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这种规定和说法,符合改革开放前的情况,但已经不适用于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情况了。
第二,国际社会,包括国际合作社联盟,并不承认我们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为合作经济。